糖尿病護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17:09: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糖尿病護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糖尿病護理論文

篇1

1.1心理疏導護理措施由于骨結核和糖尿病都屬于慢性疾病,患者很容易在患病期間產生悲觀消極的情緒,致使病情的康復、身體的免疫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此時,作為護理人員,要積極配合患者的康復治療,即耐心的向患者講解病情的病因和病況的主要治療過程和手段,鼓勵患者積極正面的面對病情,樹立抗擊病魔的自信心,同時對有的患者來說,他們往往擔心的是結核會不會傳染給自己的家屬,針對這一點來說,護理人員要耐心的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整個病因的產生,并以康復出院的人為例子,現身說法,使患者擺脫自卑、失落情緒的困擾,并且醫護人員在與患者進行交談時,要一直觀察患者的一舉一動,根據患者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來找到患者的失落點,隨后對癥下藥,與患者交流溝通,使患者心情開朗。

1.2飲食護理措施在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時,要考慮到患者雖然患有骨結核合并糖尿病,但不能只注意一種疾病的飲食護理,要兼顧兩種疾病的病情,合理搭配飲食,適當增加糖類的攝入量,不要過于嚴苛,同時三餐的飲食搭配要合理,每餐盡量保證有富含蛋白質、纖維素、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出現,以此來增加患者對葡萄糖的慢吸收,增大胰島素的釋放量,同時要在飲食中增添牛奶、大蝦等高蛋白食物,以此促進身體機能的新陳代謝,由于結核病有一定的中毒癥狀,故要鼓勵患者每天保持一定的飲水量,促進毒素的排出,通過對患者在飲食方面的護理控制,來保證疾病的快速康復是有效的護理手段之一。

1.3用藥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要時刻觀察患者的用藥情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后遺癥或藥物不良反應等現象,若發現異常,要及時和主治醫生取得聯系,盡量避免因為藥物不良反應而產生的負面情況影響治療的整個進程,但骨結核合并糖尿病的用藥較為繁雜,同時服藥后反應較為復雜,如患者在使用對氨基水楊酸制劑時,會由于藥物的影響,而產生尿糖呈現假陽性的問題,而當患者服用利福平后,排出尿液會出現桔紅色,使患者產生焦躁情緒,因此患者在服藥過程中,護理人員要耐心的向患者講解服藥之后可能會出現的癥狀,盡量避免患者產生不良的思想負擔。

1.4消毒護理措施由于結核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患者在打噴嚏、咳嗽的時候,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使用雙層紙巾,同時對于患者使用的餐具,要做到定期消毒或者使用一次性餐具,但一次性餐具在使用過后,要進行集中銷毀,防止病菌的傳播,同時患者居住的病房,也要定期進行消毒清掃,保持通風,減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1.5康復治療護理措施患者在康復出院后,護理人員要教會患者如何使用胰島素等藥物,并要叮囑患者定期來醫院進行復查,檢測尿糖、肝功能、血糖等指標是否在標準值范圍內,同時患者若發現任何異常,要及時與主治醫生取得聯系,最好做到每天一定時間的體育鍛煉,提高肺活量,且要保證每天飲水量的合理攝入,提高免疫力。

2結果

在通過對本院收治的44例骨結核合并糖尿病進行一段時間的護理治理,患者的病情已基本維持穩定,同時患者也基本掌握了病情的主要緣由,能夠自行檢測血糖、血壓,并能夠堅持服藥,定期來醫院進行復查,護理治療效果明顯。

3小結

篇2

1.1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擇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診治的DN患者84例為觀察對象,按照不同護理方案分成兩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9:13,年齡65~85歲,平均年齡(73.14±8.63)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8例,初中以上14例。研究組男女比例25:17,年齡65~86歲,平均年齡(74.25±9.03)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例,初中以上12例。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積極的常規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嚴密監測患者腎功能及血糖指標;保持病房衛生與空氣的流通等。研究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①環境護理:保持病室環境安靜、整潔,并定時予以通風換氣,加強對室內病菌的監測,以降低感染風險;②心理干預:由于患者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及精神、經濟等多方面的壓力,易于出現焦慮等心理問題,因此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并使用溫和、平緩的語氣向患者說明負面情緒給身體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使患者主觀上控制自身情緒,同時加強與其家屬間的溝通,使患者得到家人的支持與關心;耐心向其講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疏導其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治療配合度;③飲食護理: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并適當增加維生素及蛋白質的攝入;④運動指導:可指導患者做一定量運動,從而改善血液循環,減少腎內脂肪的沉積,可以使尿蛋白的排泄率下降。

1.3觀察判定指標

心理狀態評定: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心理狀態評定,分值與心理狀態成反比。觀察并比較兩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各項生化指標(BUN、SCr、UAER)水平。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SDS評分對比兩組患者入院時SDS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研究組SDS評分(27.71±5.83)分顯著低于對照組(34.52±7.34)分,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2.2兩組生化指標及血壓水平對比研究組各項生化指標及血壓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DN在糖尿病臨床治療中較為多見,其具有病程長、易反復且預后差等特點,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預后是護理人員和學者們關注的焦點問題,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僅與醫生醫術有關,而且還與護理人員的配合密切相關,故優化糖尿病腎病優質護理措施對DN患者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84例DN患者分別予以不同護理方案的效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予優質護理干預的研究組SDS評分顯著低于給予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這表明DN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其負面情緒,減輕其心理壓力。原因分析為患者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及精神、經濟等多方面的壓力,極易出現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并使用溫和、平緩的語氣向患者說明負面情緒給身體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使患者主觀上控制自身情緒。通過分析兩組生化指標及血壓水平可知,研究組BUN、SCr等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這說明對DN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可有助于病情的康復。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予以科學健康的飲食護理及運動指導,嚴格控制患者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并適當增加維生素及蛋白質的攝入,同時指導其做一定量的運動,從而改善其血液循環,減少腎內脂肪的沉積,并降低尿蛋白的排泄率。另外黃玲研究結果顯示優質服務應用于DN患者具有一定的臨床可行性、積極性。原因分析為護理人員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室環境,使患者感受來自護士的關愛,對DN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不僅可緩解其負面情緒,而且還可有效提高其遵醫行為,從而提高治療配合度,也就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關于DN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后并發癥情況及預后質量,還有待于臨床進一步研究予以驗證。

4結語

篇3

①焦慮心理: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的時候癥狀并不明顯,鄉鎮群眾大多是在無意間的體檢中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該病,因此,多數患者沒有心理上的準備,甚至患者的家屬很難一時間接受。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大,逐漸消沉,心理焦慮。②急躁心理:由于疾病普及力度不足,農村群眾對各種疾病不甚了解,群眾在得知患病后會不自主的產生一種想法:病情是否會惡化?是否有生命危險?致使心理情緒急躁不安,甚至對醫護人員態度也較為粗暴、生硬。③恐懼心理:當患者對治療的方法不了解時,就會產生一種恐懼和排斥的心理。加之為了要調整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的劑量,幾乎每小時會給患者量一次血糖,這會給患者到來疼痛。而糖尿病護理周期長,在多次治療后,病情見效慢,患者易產生不安心理,變得信心不足,對病情感到恐懼。④憂慮心理:糖尿病屬于終生性的疾病,因此治療的時間較長,加之醫療的改革,醫藥費用的改變,所以又一些患者時常會擔心醫藥費的問題,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等問題,從而產生各種憂慮心理。

2鄉鎮衛生人員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

2.1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能力

患者在進行療后護理中,因對自身的糖尿病不甚了解,產生恐懼感和悲觀心理。這一切都是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不足導致的。所以衛生院醫護人員要幫助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能力,講解有關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相關醫學知識,讓患者真確科學的了解糖尿病,客觀看待自己的病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適應客觀要求,以積極健康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2.2讓患者及時了解病情,穩定患者情緒

患者一旦被確診為糖尿病,就要住院,此時的護理人員就因該讓患者接受現實,并且讓患者及其家屬及時的了解糖尿病的發病原因、特點、過程等,鼓勵患者講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針對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護理人員要及時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舉止。因為此時的患者最需要關心和尊重,和藹的態度、熱情服務,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護士在向患者做衛生宣傳時,及時的讓患者知道糖尿病目前是不能根治,但是合理的飲食習慣、適當的鍛煉身體、科學的服用藥物,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并且還能延緩該病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發展,使其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工作、長壽等。同時,穩定病人情緒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如文化素養、性格及心理承受力等。對一些重癥患者要采取適當方式讓病人知道自己的診斷,可通過細致的行為誘導,能使病人情緒漸趨穩定,面對現實,配合治療。醫護人員對病人的解釋務求一致,善于引導,給予精神上的支持。

2.3加強與患者溝通

由于農村群眾主要依靠農作收入及打工作為家庭經濟來源,糖尿病患者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就耽誤了勞作,家庭收入下降,患者心理壓力增大,日久就會表現出孤獨感、憂郁,無所作為。所以此時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就顯得尤為總要。與患者除了語言交流之外,還應利用手勢、眼神等,表達對患者的關心和同情,認真傾聽患者的訴說,減輕患者孤獨感。在交流過程中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以免給病人造成不良影響,精細的護理可減輕病人的痛苦。

2.4糾正錯誤思想,灌輸正確心理思想

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非常的注重自己病情的變化程度,當對現有的病癥以及有關檢查項目不理想時,就會過分的擔心的病情是否會惡化,從而加重了心理負擔,情緒變得不穩定。同時由于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差、迷信等因素,有的患者因受到疾病的折磨,到處求醫尋藥,聽信偏方,加之受到市場上所謂能治“百病”的補藥,的影響,一些患者濫服補藥、貴藥,不僅不遵循對癥治療的原則,而且還耽誤了病情。此時,衛生院護士應該及時的向患者耐心的解釋科學用藥的作用效果。從思想上糾正患者的錯誤,遵照醫生的囑咐,堅持在醫院接受科學的治療,調動患者積極的心態,提升內在的自身的健康心理。

2.6患者在出院之前,護理人員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導

治療糖尿病的基本方法是飲食的調整、控制,以及適當的鍛煉[1]。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應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導引導患者接受正確的血糖測量,尿糖和血糖儀的使用;指導患者掌握胰島素的使用劑量和注意事項,以便正確的注射胰島素;引導患者保持皮膚、指甲的情節衛生等;注意避免其他疾病的感染;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對低血糖的預防,了解掌握低血糖癥發生的前驅癥狀,如大汗、頭痛、煩躁、不安等;若患者出現語言不清時立即口服果汗、糖尿以及食物,若不見好轉,立馬送往醫院;叮囑患者定期到院復診、檢查,因為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較低,并發癥較多并且不好控制,所以預防和治療是非常的重要。

2.7告誡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

現代的醫學證明,焦慮、易怒會導致交感神經的興奮,使大量的兒茶酚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釋放[2];從而導致全身的小動脈血管收縮,使血壓得到升高,也增加了胰高血糖素的釋放;若血糖增高,這會促使病情的加重。因此,使患者保持良好、平靜、樂觀的心態好情緒,避免不良的刺激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是醫護人員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

篇4

糖尿病足由于病程長、反復發作,往往久治不愈,嚴重者需要截肢,但早期預防、早期發現,可以降低致殘率,因此本病的護理已成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現將本院2003年1月以來收治的42例糖尿病足患者運用中醫護理,收到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42例,其中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39例;男31例,女11例,年齡35~73歲(平均57.2歲)。糖尿病病程1~22年;25例僅表現為下肢感覺減退、麻木、發涼、疼痛,12例足潰瘍表淺,3例潰瘍深至骨質,2例趾壞疽嚴重;合并感染12例。經積極治療和護理,感覺異常者無一例發生足潰瘍,足潰瘍表淺者全部愈合,深度潰瘍治愈2例、好轉1例,壞疽2例中1例好轉、1例自動出院,無截肢致殘病例。

1.2治療方法

(1)嚴格控制血糖:應用胰島素、口服降糖藥,使血糖控制在餐前7~8mmol/L、餐后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2)控制感染:創面分泌物細菌培養陽性12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5例)、大腸埃希氏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變形桿菌(1例)及混合感染(2例),根據藥敏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3)改善血液循環:選用前列腺素E1(PGE1)、654-2或脈絡寧每日靜脈滴注,同時應用中藥。糖尿病足在祖國醫學中屬“脫疽”范疇,在肢體缺血未出現壞疽時辨證多屬陰傷氣耗、陰寒下注、阻滯經脈所致,治以益氣陰、溫經祛寒,選用制川烏3~6g(先煎)、北細辛2g、生黃芪15g、北沙參15g、獨活6g、桂枝5g、蘇木10g、地龍10g、枳殼10g、生姜皮10g,1劑/d,水煎服。若肢體皮色紫紅或有色素沉著,治以活血化瘀為主,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若肢體缺血合并感染出現腫脹疼痛時,治以清熱祛濕為主,選用土茯苓30g、米仁根60g、忍冬藤30g、生甘草10g、白蘚皮10g、菝葜30g、紫花地丁30g、玉米須30g、垂盆草30g、地耳草15g,1劑/d,水煎服。(4)改善末稍神經功能障礙:用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可緩解神經痛。

2護理措施

2.1情志護理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肢體缺血或外周神經病變,生活質量將受到影響,皮膚一旦破損或有感染則經久難愈,加上糖尿病本身是慢性終身性疾病,醫療負擔重,患者情緒往往比較消極、焦慮,進而加重肢體局部缺血,影響愈合。祖國醫學認為,心靜則神安,神安則氣血和,為此要注意多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其心理狀態,經常給予關心、安慰和鼓勵,中醫認為以正言勸導法,言之以其善,“疾雖久,猶可畢也”。治療上盡量為患者精打細算,減輕經濟負擔。

2.2飲食調護

根據患者的體重、年齡及活動量,計算每日飲食量,以達到熱量攝入與能量消耗間平衡。指導患者有規律地進食,原則上是進餐要定時、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1/3[1],忌煙酒,避免飽餐。食物以低脂、低熱為主,古醫經早有“膏粱之變”之說。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全身情況較差,而創面修復又需要足夠的營養,飲食中要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此外,根據患者體質指導其適當進食豬胰、玉米須、山藥、豇豆、豌豆、茭白、苦瓜、葫蘆、蠶蛹、洋蔥、菠菜根等降糖止渴的食物。

2.3運動

運動療法是糖尿病三大治療方法之一。糖尿病足患者在運動時要特別注意對足的保護,要選擇合適的鞋,運動后要仔細檢查足部有無紅腫或受壓的痕跡,有足畸形或足腫脹的患者以散步為宜,不宜做較劇烈的運動;運動后出現下肢疼痛,不要再堅持運動;對足部有開放性病變的,有壞疽、急性潰瘍合并感染的,應臥床休息,不宜行走。

2.4局部皮膚護理

每日檢查足部,觀察皮膚情況,注意有無水泡、腫脹、擦傷及皮膚的色澤、溫度,有無感覺異常、足背動脈搏動和彈性。無皮膚潰瘍患者的護理:糖尿病足患者皮膚易發生感染,要盡量保護其足部免受各種外界因素的傷害。保持皮膚清潔,每天睡前用38℃左右溫水浸泡雙腳15~20min,用柔軟吸水性強的毛巾輕輕擦干,仔細地觀察雙足,對有足癬感染者,則用有抗真菌、護膚作用的一枝黃花30g、土大黃30g、白芨15g、生甘草10g,每日1劑漬洗;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冬天,要穿軟而寬松的棉襪、棉鞋;對于足部皮膚易干燥者,可涂上一層薄的油脂;避免腳邊放置電暖器、熱水袋等;禁用刺激性強的消毒液;指導家屬學會正確修剪趾甲,不要把趾甲剪得過短,不要隨意修剪腳上的雞眼或結痂。已有皮膚潰瘍患者的護理:糖尿病足皮膚潰瘍形成后,采用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功效的三黃洗劑(生大黃、生黃柏、生黃芩各30g加水3000ml煎20min)浸泡患足,38℃左右,每次20~30min,然后局部用紅外線照射,距離30-50cm,每次15min。對于潰瘍較深,膿液及壞死組織較多的患者,行切開引流或清創,用分步蠶食法清除壞死組織,創面常規消毒后用生理鹽水沖洗,然后用三黃洗劑浸泡、紅外線照射,再選用雙黃連、賽胃安、維生素E等交替涂敷創面。對于恢復期創面,肉芽新鮮膿液較少時,泡足后,用中藥生肌玉紅膏外敷,以助生肌收口。

2.5健康宣教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良好,發生周圍神經病變的時間為發病后10~15年,若血糖控制欠佳,病史3~5年即可發生[2]。因此要讓患者了解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使其能自覺地配合飲食及藥物治療。許多糖尿病患者在注重飲食及藥物治療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對足部的保養及護理,因此健康教育的內容除了糖尿病一般知識教育外,還應重點包括糖尿病足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足部評估、足部護理及自我保健等[3]。科學的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適當運動、出院指導,能減少糖尿病足的發生并預防糖尿病足的感染[4]。通過積極的預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的糖尿病足部潰瘍所致截肢的發生率[5]。

【參考文獻】

1李清華,李清江,蔣文,等.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的飲食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0,35(9):533.

2李仕明.糖尿病足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中國糖尿病雜志,1996,4(2):126.

3王珩.老年Ⅱ型糖尿病足的預防和護理.中國療養醫學,2005,14(1):52~53.

篇5

①焦慮心理: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的時候癥狀并不明顯,鄉鎮群眾大多是在無意間的體檢中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該病,因此,多數患者沒有心理上的準備,甚至患者的家屬很難一時間接受。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大,逐漸消沉,心理焦慮。②急躁心理:由于疾病普及力度不足,農村群眾對各種疾病不甚了解,群眾在得知患病后會不自主的產生一種想法:病情是否會惡化?是否有生命危險?致使心理情緒急躁不安,甚至對醫護人員態度也較為粗暴、生硬。③恐懼心理:當患者對治療的方法不了解時,就會產生一種恐懼和排斥的心理。加之為了要調整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的劑量,幾乎每小時會給患者量一次血糖,這會給患者到來疼痛。而糖尿病護理周期長,在多次治療后,病情見效慢,患者易產生不安心理,變得信心不足,對病情感到恐懼。④憂慮心理:糖尿病屬于終生性的疾病,因此治療的時間較長,加之醫療的改革,醫藥費用的改變,所以又一些患者時常會擔心醫藥費的問題,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等問題,從而產生各種憂慮心理。

2鄉鎮衛生人員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

2.1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能力

患者在進行療后護理中,因對自身的糖尿病不甚了解,產生恐懼感和悲觀心理。這一切都是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不足導致的。所以衛生院醫護人員要幫助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能力,講解有關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相關醫學知識,讓患者真確科學的了解糖尿病,客觀看待自己的病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適應客觀要求,以積極健康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2.2讓患者及時了解病情,穩定患者情緒

患者一旦被確診為糖尿病,就要住院,此時的護理人員就因該讓患者接受現實,并且讓患者及其家屬及時的了解糖尿病的發病原因、特點、過程等,鼓勵患者講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針對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護理人員要及時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舉止。因為此時的患者最需要關心和尊重,和藹的態度、熱情服務,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

2.3加強與患者溝通

由于農村群眾主要依靠農作收入及打工作為家庭經濟來源,糖尿病患者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就耽誤了勞作,家庭收入下降,患者心理壓力增大,日久就會表現出孤獨感、憂郁,無所作為。所以此時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就顯得尤為總要。

2.4糾正錯誤思想,灌輸正確心理思想

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非常的注重自己病情的變化程度,當對現有的病癥以及有關檢查項目不理想時,就會過分的擔心的病情是否會惡化,從而加重了心理負擔,情緒變得不穩定。同時由于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差、迷信等因素,有的患者因受到疾病的折磨,到處求醫尋藥,聽信偏方,加之受到市場上所謂能治“百病”的補藥,的影響,一些患者濫服補藥、貴藥,不僅不遵循對癥治療的原則,而且還耽誤了病情。此時,衛生院護士應該及時的向患者耐心的解釋科學用藥的作用效果。

2.6患者在出院之前,護理人員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導

治療糖尿病的基本方法是飲食的調整、控制,以及適當的鍛煉[1]。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應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導引導患者接受正確的血糖測量,尿糖和血糖儀的使用;指導患者掌握胰島素的使用劑量和注意事項,以便正確的注射胰島素;引導患者保持皮膚、指甲的情節衛生等;注意避免其他疾病的感染;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對低血糖的預防,了解掌握低血糖癥發生的前驅癥狀,如大汗、頭痛、煩躁、不安等;若患者出現語言不清時立即口服果汗、糖尿以及食物,若不見好轉,立馬送往醫院;叮囑患者定期到院復診、檢查,因為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較低,并發癥較多并且不好控制,所以預防和治療是非常的重要。

2.7告誡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

現代的醫學證明,焦慮、易怒會導致交感神經的興奮,使大量的兒茶酚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釋放[2];從而導致全身的小動脈血管收縮,使血壓得到升高,也增加了胰高血糖素的釋放;若血糖增高,這會促使病情的加重。

篇6

我市某家醫院2008年至2010年3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男51例,女47例;年齡在34~78歲,平均年齡為59歲;其只小于50歲的有12例,50~59歲有40例,60~69歲有36例,70歲以上有10例。本組患者中有34例發生了并發癥,其中出現了眼部的變化、血管的病變、腎臟的病變、皮膚的感染等。還有的患者合并了高血壓、腦血管疾病、高血脂、冠心病等。

2營養干預方法

2.1合理的控制總的熱量以維持標準的體重

糖尿病患者在恢復的期間所攝入總的熱量最好是達到或者是維持理想的體重為最佳。降低總的熱量能有效的降低體重之后改善患者的血糖值,降低胰島素的抵抗。通常理想的體重使用簡單的公式進行計算,即: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針對糖尿病患者每天能量的供應應該結合患者的提醒、體力活動、病情的恢復情況等進行計算。從而做到個體化的治療。

2.2要平衡膳食

在中國居民的膳食指南中,平衡膳食是核心,同時還是對糖尿病進行營養治療的基礎。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要多樣化,即要營養還要合理。糖尿病患者每天應該均勻的攝入蔬菜、水果、谷薯類、魚、禽、蛋、乳等食物,不能偏食。在搭配食物方面應該做到:主食以粗細搭配,副食要以葷素搭配;第一,我國膳食中主要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來源,占總熱能的50%~55%,那么糖尿病患者應該減少或者是禁忌單糖以及雙糖的攝入量。如若患者比較喜歡吃甜食,應當選食蛋白糖、甜菊糖、糖精等甜食品。第二,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忽略脂肪,應當將體內的飽和脂肪酸控制在10%左右,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在300mg/d以下。如若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的水平升高,其降低的措施主要是包括:增加單不飽和脂肪酸,同時還要降低糖類的攝入,增加運動量,禁止飲酒。第三,攝入的蛋白質要適量的選擇優質的,主要是以補充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通常,正常人每天所需要的氨基酸量約為1g/(kg•d);若患者的腎臟功能為出現異常情況下可以考慮蛋白質的攝入量不超過0.8g/(kg•d),一旦患者的GFR開始在下降,那么應該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最好是不要超過0.6g/(kg•d)。第四,要豐富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纖維、無機鹽以及維生素的量,患者要戒煙并限制飲酒量;由于膳食纖維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并且還能改善葡萄糖的耐量作用,每天所攝入的量為20~30g,同時還要補充B族維生素,其中包括VB12,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經癥狀;補充VE能有效的防止微血管發生病變。針對老年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注重鈣的補充以便于防止出現骨質疏松。在糖尿病患者治療和恢復的階段補充足夠的微量元素(鋅、鉻、錳等)。糖尿病患者在恢復期間尤其要避免飲酒、吸煙,因為飲酒可誘發高脂血癥、吸煙可誘發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疾病。第五,患者要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每天最好5~6次,再根據實況適當的加餐(主要是為了穩定病情,特別是在睡覺之前加餐能有效的預防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3結果

本組的98例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干預前后的各項生理指標比較,在干預之后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三酰甘油的水平值明顯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明顯的增加。其具有差異性的統計學意義((P<0.05)。

4討論

飲食營養教育、干預已經越來越被糖尿病患者所接受,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認知水平的提升,糖尿病膳食營養理論只是也在不斷的完善和更新。不僅能有效的指導患者合理、科學的安排膳食,還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根據以上的康復情況來看,營養的膳食干預對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甚佳。堅持科學合理的膳食習慣,能明顯的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三酰甘油的水平值,同時還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值。

篇7

1.1病歷資料

98例我院隨機從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患者資料情況為:男52例,女46例,平均年齡為(60.2±12.5)歲,平均病史為(10.5±5.0)年。98例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49例,觀察組患者49例,所有患者入院的思維清晰、神志正常,可正常進行語言溝通,具備學習能力,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可用于研究。

1.2方法

糖尿病專科護理人員先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的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包括用藥治療、飲食、運動、血糖監測、并發癥預防等知識。觀察組在常規教育基礎上,進行強化糖尿病足護理教育,一對一講解糖尿病發生原因、危害、早期篩查方法、高危因素,也可發放糖尿病足護理知識手冊。具體措施為:

(1)教育患者每天要檢查腳部的變化情況,查看是否有割傷、擦傷、水泡以及其他變化,檢查時,也應查看腳趾縫隙,若下肢有割傷、發紅、水皰、局部發熱、破潰等癥狀,及時對應處理。

(2)叮囑患者每天要用溫水泡腳,溫度計測量體溫,體溫不能高于37°C,不能用熱水袋燙腳且控制泡腳時間不能太長,足部有裂口者,更不能長期浸泡,擦干腳后,在腳面涂上滋潤膏,趾間不需要。

(3)教育患者鞋子一定要舒適寬松,大小超過大拇指半寸即可,穿鞋前,查看鞋內是否有異物,運動時患者要穿上襪子,盡量選擇棉質的,襪邊盡量保持寬松;定期修剪腳趾甲,老年患者可由家人代為修剪,修剪時也不能太短。

(4)足部要保持干爽,出汗量如果過大,在鞋、襪、腳趾縫間撒上爽身粉。

(5)指導患者足部按摩、下肢鍛煉,促腳部血液循環,防止組織壞死以及足部發冷。

(6)若患足有濕疹或足癬,醫務人員知道下接受治療;若足部患雞眼,不能在無醫師指導下,自行刀片切割,防止皮膚破損受到感染

(7)嚴格戒煙。

(8)尊醫囑用藥及飲食治療.控制血糖在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水平。兩組患者的教育為一周一次,一次1h,連續實施6周。每月到門診復查一次,1年后評價糖尿病足護理知識、行為以及足部情況。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足發生率、干預前后的足部情況(足部皮膚損傷、足癬、自我感覺等);評價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日常足部護理評分。認知評分共5項:早期篩查知識(3項)、糖尿病認知水平(6項)、正確修剪趾甲知識和行為(3項)、合適鞋襪選擇知識和行為(25項)、日常足部護理知識以及行為(14項),一項1分,正答1分,不正確0分,共51分。足部護理評分:運動神經功能、自主神經功能、感覺神經功能、下肢大血管狀態、趾甲、足部畸形、足部皮膚,異常一項1分,正常0分[1]。1.4數據學分析本次研究資料采用SPSS18.5軟件包分析,用X2、t檢驗計數資料、計量資料,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比較兩組糖尿病足發生率

對照組糖尿病12例(24.5%),1級2例,2級3例,3級5例,4級2例,觀察組糖尿病3例(6.1%),均是1級,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足發生率對比,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前后的糖尿病足認知評分、足部護理異常評分

護理前,對照組的糖尿病足認知評分、足部護理異常評分分別為(18.70±5.52)、(17.81±2.92),觀察組分別為(19.00±6.10)、(17.22±3.20),護理后,對照組分別為(26.75±4.95)、(14.11±3.52),觀察組分別為(33.30±5.90)、(10.12±2.82),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足認知評分、足部護理異常評分與治療前相比有明顯差異,且護理后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8

糖尿病足(Diaees fo^DF)是糖尿病的嚴重慢性并 發癥之一。本病于1956年由Okla提出,1972年Olerall 再次明確其定義為:糖尿病病人因神經病變而失去感覺或 因缺血而失去活動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3]。是 糖尿病的最嚴重的慢性并發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 殘、致死的主要因素。末梢神經病變、下肢動脈供血不足、 細菌感染等常常是其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臨床主要表現 為足部疼痛、皮膚深潰瘍和肢端壞疽等癥狀。近年來,糖 尿病的發生率在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病人數也在逐漸增 多,但發生率及所占比例卻在逐年下降,這都得益于糖尿 病診療措施的完善,如采用中西結合,內外合治,多法并施 的綜合療法,其中護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擬從臨 床護理的一些實踐,結合權威文獻資料有關臨床護理的可 靠證據,就糖尿病足護理中的幾個關鍵問題進行探討。

1 對糖尿病飲食控制的“度”的把握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是糖尿病得以良好控制的重 要環節。一般原則是,糖尿病病程較短,體質較好,以糖尿 病足為首發表現,且創面多為濕性壞疽者,要求嚴格控制 飲食的攝入;糖尿病病程達十年以上的糖尿病足,一般患 者身體痩弱,抵抗力低下,創口顏色暗淡,分泌物清稀、無 臭,生長速度緩慢,蛋白、脂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應適當增 加,否則創面組織缺乏營養支持,生長乏源,難以愈合。有 學者認為糖尿病足傷口不易愈合,為加速傷口的愈合,患 者飲食中必須有充足的蛋白質[4]。然而,是否予充足的營 養補給應該結合患者的體重指數(BU1)情況、合并并發癥 多少、當前的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lAlq的高低而 定,一般情況,對于高BMI(男性> 5Kg/m〗女性> 24Kg/ m2)、同時合并高血壓、血脂異常的DF患者,主張嚴格的飲 食控制;而EMI過低(男性< 25Kg/m2女性^ 24 Kg/m2) 同時合并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病、甲亢)或貧血的DF 患者,則應積極給予必要的營養補充,包括精細優質蛋白 的補充。DCCT(糖尿病控制與并發癥試驗)和UKIDS(英 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已證實,糖尿病足患者同樣可以從 飲食控制中獲益,該研究還強調飲食控制應當個體化[5]。 可見對DF而言,飲食控制必須因人而異,因并發癥而異。

2 心理護理的“過度”與“不及”

由于糖尿病病程長,難治愈,并發癥多,致殘率高,給 患者帶來巨大精神負擔;同時高昂的醫療費用給患者造成 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疾患主要來 源于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兩方面。于是,這部分患者往往 因悲觀失望而迫切希望得到來自家人,朋友及醫護人員的 關心、鼓勵和安慰,同時又特別容易被激惹,表現為言語過 激,脾氣暴躁,無名怒火。因此,醫護人員在實施護理之 前,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是否為空巢家庭、喪偶等)及 性格特點,揣摩其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護理和 調試。大量的臨床護理實踐及研究已證實,心理護理可以 發揮藥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對DF患者而言,心理 護理也必須把握好過度與不及的問題。部分糖尿病足患 者往往有逆反心理,常常在對其實施心理護理時將素時的 積怨莫名的往醫護人員身上發泄。這時,心理護理多了不 如少的好;相反,對于性情溫和而渴求得到關心的患者,耐 心細致的心理調試將有助于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利于 疾病康復。

 

     對糖尿病飲食控制的“度”的把握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是糖尿病得以良好控制的重 要環節。一般原則是,糖尿病病程較短,體質較好,以糖尿 病足為首發表現,且創面多為濕性壞疽者,要求嚴格控制 飲食的攝入;糖尿病病程達十年以上的糖尿病足,一般患 者身體痩弱,抵抗力低下,創口顏色暗淡,分泌物清稀、無 臭,生長速度緩慢,蛋白、脂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應適當增 加,否則創面組織缺乏營養支持,生長乏源,難以愈合。有 學者認為糖尿病足傷口不易愈合,為加速傷口的愈合,患 者飲食中必須有充足的蛋白質[4]。然而,是否予充足的營 養補給應該結合患者的體重指數(BU1)情況、合并并發癥 多少、當前的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lAlq的高低而 定,一般情況,對于高BMI(男性> 5Kg/m〗女性> 24Kg/ m2)、同時合并高血壓、血脂異常的DF患者,主張嚴格的飲 食控制;而EMI過低(男性< 25Kg/m2女性^ 24 Kg/m2) 同時合并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病、甲亢)或貧血的DF 患者,則應積極給予必要的營養補充,包括精細優質蛋白 的補充。DCCT(糖尿病控制與并發癥試驗)和UKIDS(英 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已證實,糖尿病足患者同樣可以從 飲食控制中獲益,該研究還強調飲食控制應當個體化[5]。 可見對DF而言,飲食控制必須因人而異,因并發癥而異。

3 胰島素使用的價值及其“利”與“弊”

將胰島素應用于糖尿病足的局部治療已經很普遍,目 前認為胰島素可以改善局部組織對葡萄糖利用,減少乳酸 堆積,促進感染局部M值升高,增強細胞修復力[6];可以 降低局部血糖,加速組織修復,使新鮮肉芽組織形成及利 于潰瘍愈合[7]。對于胰島素用量的大小,胰島素使用的類 型、是否稀釋以及稀釋的度等問題,就近十年的相關文獻 來看,差別很大。劑量大小尚可根據局部潰瘍面的大小靈活選擇,對于劑型的選擇上,還未發現有關普通胰島素、人 工胰島素、混合胰島素之間的療效差異的試驗和臨床研究 結論。稀釋與否及稀釋度的循證學證據尚缺如。因此,盡 管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足方面呈現出有益的作用和價值, 但目前的證據來源還停留在經驗的層面。目前的共識是, 胰島素的使用并不是多多益善,一般地,對于血糖控制較 理想的患者,足部胰島素的使用有造成局部低血糖之弊, 使抵抗力降低,影響潰面愈合;而對于胰島素抵抗(insL1n resistance R)和/或高胰島素血癥(hyperjnsu丨inmia)患者,由于其可通過促進脂質合成及剌激動脈內膜平滑肌細胞 增殖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這于創面愈合顯 然不利,此時局部胰島素的使用應當謹慎。因此,我們認 為在缺乏可靠的循證學證據之前,是否局部使用胰島素應 結合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情況而定。

4 中藥外用的適應癥及其“揚”與“棄”

臨床和試驗研究結果已證實,中藥具有改善局部血循 環,促進新生血管形成,加速潰瘍愈合的作用。并在臨床 上得到小范圍應用。然而,目前文獻有關中藥外用治療糖 尿病足的報道多屬小樣本、非隨機、非盲法研究,個人經驗 色彩較濃厚。因而,其被認可和推廣尚缺乏令人信服的證 據。就糖尿病足而言,按糖尿病足W angr分級法(即將糖 尿病足分為0 ~ 5級:0級一有發生足部潰瘍的高度危險 性,但尚沒有潰瘍形成;1級一有淺表性潰瘍,沒有臨床感 染征象,但可出現胼胝;2級一有較深足部潰瘍,可伴有蜂 窩組織炎,但無深部膿腫和骨髓炎的形成;3級一可出現深 部感染、骨髓炎和膿腫;4級一有局限性壞疽:5級一壞疽累 及整個足部。)指導中藥的局部外用更具有科學性。我們 認為,0 1級潰瘍是中藥湯劑使用的適應癥,2級非開放性 潰瘍仍可適當的選擇中藥治療。任何2級以上的開放性足 潰瘍,中藥湯劑的使用原則上應列為禁忌。依據有以下幾 個方面:①創面新生組織嬌嫩,局部神經損害不同程度損 害,感覺減退,浸泡或熏洗時易造成燙傷;②中藥湯劑殘渣 微粒較多,易留置或藏匿于創口深部及褶皺處,形成異物, 影響愈合;③創口急性期膿液及分泌物較多,中藥浸泡或 熏洗有造成膿液之弊,使感染擴散。現代藥理證實[8],桂 枝具有擴張血管、促進發汗、鎮痛抗菌之效;伸筋草、紅花 等活血祛淤藥具有改善血液的濃、粘、凝聚狀態,抑制血小 板聚集[9],改善局部供血、供氧,促進神經傳導功能的恢 復,可作參考使用。

篇9

關鍵詞:糖尿病;中醫;護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征。2010年調查的中國18歲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況,應用WHO 1999 年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 6.5% 作為診斷標準,則DM患病率為11.6%[1]。糖尿病會引發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癥以及腎臟疾病等諸多并發癥,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糖尿病屬于中醫消渴病范疇。中醫藥在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治療中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更好的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臨床療效[2,3]和滿意度[4]。提高糖尿病的中醫護理質量,能進一步提高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更好地控制病情,促進康復。因此,本研究的搜集近年來糖尿病中醫護理方法與進展,為提高糖尿病中醫護理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 飲食護理

健康飲食、適當運動、保持適宜體重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5]。在飲食上,糖尿病患者往往有“三多一少”的表現,即患者常常感到饑餓、尿液過多、口渴。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基本病因為素體陰虛,五臟虛弱 ;飲食不節,形體肥胖;精神刺激,情志失調;外感六,毒邪侵害;久服丹藥,化燥傷津;長期飲酒,房勞過度。護理人員囑咐患者飲食以低糖、低脂肪、高纖維為基準,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之品[6]。楚麗英[7]認為糖尿病患者應遵循控制總熱量;定時定量,少量多餐;適量進食高纖維食物;減少高脂高膽固醇攝入;盡量避免進食高糧份食物。李超[8]認為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機能等方面的原因,必須要保持每日攝取最低的熱量的攝入,一定要分配適當蛋白質、脂肪和糖,另外還要防止糖尿病患者飲食習慣因素的影響,所攝入的食用油、咸菜等副食品也比較多,維生素和電解質的不足。薛云麗[9]長期對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全面的膳食營養狀態評估和飲食護理干預措施,能減少維持性血液透析造成的風險,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身體狀況和生活質量。

2 情志護理

中醫學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均可致病。因糖尿病屬終身性疾病,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故大多數患者往往擔心預后不佳,憂郁、焦慮,使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多種疾病乘虛而入,血糖波動,加重病情。《靈樞?五變篇》謂:“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流,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陳少蘭、徐勝珍[10]發現,情志護理和健康教育干預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率、糖尿病知識知曉率及血糖控制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干預組妊娠并發癥發生率及產后出血、產褥期感染及早產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石瑞梅[11]通過良好情緒狀態,合理飲食,適當功能鍛煉,不僅可使糖尿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而且可以促進骨折愈合。廖S[12]研究發現,中醫情志護理可顯著減輕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程度,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價值。李春蓮等[13]研究表明中醫情志干預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抑郁情緒及血糖的控制。傳統中醫治療獨具特色,

可融入常規西醫診療計劃,具有臨床推廣的現實意義[14]。

3 運動護理

適當的運動減輕患者體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謝紊亂,作為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之一,是每位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基礎[15]。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記載:消渴病人“光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陳德明等[16]研究后建議DM患者運動之前測試其最大攝氧量與三餐后的血糖值,發現不同強度下對應心率與餐后血糖的波動規律,從而幫受試者合理安排有效運動。在制定運動降糖方案時,要綜合考慮三個重要因素: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及起始運動時間,在某一個因素固定的前提下,制定個性化運動處方需找到另外兩個變量的有效組合,方能達到理想的降糖療效。李素英[17]將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兩組,愿意配合并能堅持長期運動療法的進入觀察組,不能長期堅持運動療法的為對照組,結果發現觀察組血糖控制情況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認為糖尿病運動療法是一項經濟、方便無不良反應的治療方法。孟秀煥[18]臨床對比后發現,社區2型糖尿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配合個體化、特征性的運動療法有助于血糖控制,調節血脂水平。譚琪敏等[19]臨床對比后認為加強社區綜合干預,給予有效、合理的運動療法,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值得在社區中推廣應用。

4 藥物理療護理

中醫藥治療針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辨證施治,具有整體調節、療效較好的特點。何喬等[20]臨床研究發現,采用中藥足浴護理治療糖尿病足部周圍神經病變療效明顯,該技術可以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推廣應用。李愛霞、繆亞琴[21]將糖足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1例,對照組予以控制血糖、擴張血管、抗凝、降脂、改善微循環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足浴方泡腳和加強對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護理,2個療程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3.55%)優于對照組(64.52%),具有臨床意義。常樂美[22]臨床研究發現,足浴配合足部穴位按摩,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環,促進足部創面愈合、預防創面復發,還能有效地激活腦干網狀系統,通過神經反射調整代謝,在糖尿病足預防和護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5 展望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并會引發以血管并發癥為中心的一系列并發癥。病程中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不是單單的藥物就能解決的,控制飲食,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穩定的情緒,提高中醫護理品質,對控制糖尿病的發展、預防、治療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03:26-89.

[2]楊莉.糖尿病的中醫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5,06:2.

[3]王新.中醫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5,03:49-50.

[4]李蘭,劉晶,朱惠琴.消渴病中醫護理方案臨床應用的效果評價[J].內蒙古中醫藥,2015,02:161-162.

[5]沈蕾,裴育,巴建明.2014ADA糖尿病指南要點解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5,01:1-4.

[6]嚴麗.中醫護理用于糖尿病藥物治療60例的效果分析[J].中國藥業,2013,06:123-124.

[7]楚麗英.糖尿病的飲食護理與指導[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01:178-179.

[8]李超.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05:528-529.

[9]薛云麗.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況分析及飲食護理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4,08:760-761.

[10]陳少蘭,徐勝珍.情志護理和健康教育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4,05:760-761.

[11]石瑞梅.情志創傷對骨折糖尿病患者的影響及康復護理[J].光明中醫,2013,8:1754-1755.

[12]廖S.情志護理對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療效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健康研究,2013,03:231-233.

[13]李春蓮,孫建萍,鄭秀利,等.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中醫情志干預研究[J].全科護理,2014,08:673-674.

[14]朱章志,傅妤,王Z霖,等.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中醫治療進展[A]//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廈門市人民政府.第十五次全國中醫糖尿病大會論文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廈門市人民政府.2014:9.

[15]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S1-S36.

[16]陳德明,趙霞,李彥龍,等.2型糖尿病患者運動處方的個案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1:22-25.

[17]徐國琴,林文|,杜曉燕,等.運動療法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2,03:284-286,277.

[18]孟秀煥.糖尿病患者社區運動干預方案效果觀察[J].慢性病學雜志,2014,04:310-311.

[19]譚琪敏,尹小麗,雷小艷.糖尿病運動療法的社區干預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1:7-8,10.

[20]何喬,張引,徐學凡.中藥足浴護理改善糖尿病足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05:101-102.

篇10

(f0003)移動護士站電子掃描儀在心臟專科中護理巡視的應用 張春霞

(f0004)征文啟事 無

科研綜述

(1537)慢性病自我管理理論模式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孔淑貞 蔣文慧

(1540)精神科醫護人員遭受精神疾病病人暴力行為的研究現狀 賀美玲 郭志華 王紅星 丁偉華 程艮

(1542)全髖和全膝關節置換術病人自我效能評價工具的研究現狀 王海燕 許燕玲 胡三蓮 錢會娟

(1545)我國傷口護士角色功能的研究進展 王雅琴 寧寧 陳佳麗 廖燈彬

(1547)我國護理教學評價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韓金鳳 王? 李書梅 黃葉莉

專利及獲獎產品介紹

(1549)耳掛式象鼻型嘔吐物收納測量袋的設計 胡曉嵐 張繽

科研論著

(1550)心力衰竭病人體重管理相關知識一信念一行為對稱體重依從性的影響 鞠陽 汪小華 仇靜波 龐建紅 馮萍 陸敏霞 趙欣

(1552)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主要照顧者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 程璐 孫國珍 王琴 李新立

(1555)大面積嚴重燒傷病人回吸收期血管外肺水指數變化與肺功能關系研究 余水秀 王仙園 周娟 吳軍 彭毅志 彭代智 羅高興 羅奇志 顏洪

李曉魯 張家平

調查研究

(1558)本科實習護生文化勝任力與職業自我概念的相關性研究 張瑜 李秀艷 richard pescador

(1561)門診老年高血壓病人不合理用藥情況調查及護理對策 彭霞 莫霄云 寧余音

(1563)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評教影響因素的研究 陳小慧 劉海波

(1565)日間手術病人術前訪視需求調查 楊霞 胡文娟 趙愛平 盧惠娟 陳哲穎 周亞芬

(1567)護士對醫院不良事件報告氛圍真實體驗的質性研究 孫曉 萬文潔 吳茜 朱曉萍 施雁

(1570)口腔專科醫院護士專業自我概念影響因素的研究 楊冬葉 萬麗紅 陳佩珠 黃秋雨 周鳳

(1572)低年資護士工作應激及影響因素分析 杜鑫 王維寧 丁芬芳

(1575)陜西地區部分醫院靜脈輸液工具使用及維護的調查與對策 張敏 何華 張亞婷 吳紅娟 徐歲云

(1577)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現狀調查 吳祝鳳 林細吟 卜秀青 方蘅英

臨床研究

(1580)老年腎病病人長時間輸液治療對外周靜脈血管損傷的臨床觀察 馬莉冰 馬國棟

(1581)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頸椎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毛羽佳 張先庚 李鳳燕 梁清芳 王紅艷

(1583)藥護合作模式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王英萍 張寧

(1585)綜合護理干預對顱底腫瘤切除術后病人吞咽障礙的影響 王濱琳 徐德保 唐運姣 陶子榮 賀愛蘭 賀蓮香

(1587)臥床病人使用微型水泵淋浴器床上洗頭車洗頭的效果觀察 黃秀華 梁秀萍 譚意

萍 陸麗芳 楊記英 吳肖梅

(1589)兩連線作為成人胸外按壓定位方法的評估 羅卉 黃素芳 汪暉

(1591)穴位按摩對高血壓痰濕體質病人體質積分的影響 王翔 沈翠珍

(1593)靜脈輸注低溫加藥液體對中樞性高熱的降溫效果及腦保護作用 徐桂花 朱麗莎 張玉琴

(1595)綜合干預促進胃腸道手術病人快速康復的效果觀察 陳麗 許勤 劉林

(1597)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護理及健康教育 艾雅琴 鄭麗軍 孟朋民 楊泉林 蘇心鏡

(1598)手足部按摩對剖宮產術后切口疼痛的影響 華影 亓新學 畢清泉

(1600)led激光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的療效及護理 黃霞 胡蓉 關敏

(1602)沖吸式口護吸痰管在腦卒中昏迷病人口腔護理中的應用 葉日春 李彩紅 覃小靜 劉淑瑩 侯伶

(1604)分腔式醫用護理背包在海上醫療服務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黃葉莉 李書梅 韓金鳳

(1605)音樂療法對早產兒喂養的影響 楊園園 蒙景雯 魏寧寧 李春華 梁爽 陳華

(1607)糖尿病病人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胰島素抵抗相關性分析 裴? 趙紫琴

(1610)生理鹽水沖洗法在預防封閉式負壓引流管堵塞中的應用研究 覃紅桂 肖遠瓊 韋雪 廖燕湘 賴微

(1611)記錄糖尿病生活日記對病人抑郁情緒的影響 金伊儷 胡穎 羅梅萍

(1613)住院空巢老年腫瘤病人情緒狀況及護理干預 鐘雪蓮 唐小梅

(1615)三鏡聯合下膽總管探查并一期縫合加鼻膽管植入術的護理配合 韓娟 王超 任曉瓊 柳莎

(1616)電子文獻著錄格式 無

臨床研究

(1617)tessier3型顱面裂患兒圍術期的護理 宋麗娟 翟鳳英 張廣霞

(1618)經口內鏡甲狀腺手術的護理配合 姚嬌 陳純清

護理管理研究

(1620)助孕夫婦“三證”審核護理管理標準化流程的研究 舒軍萍

(1622)重癥監護病房護士分層管理模式的實施及效果分析 王理瑛 張莉 顏萍 劉暢 汪惠才

(1623)法令條例著錄格式 無

護理管理研究

(1624)減少急診兒科護士針刺傷的臨床路徑管理 劉迎春 于穎 李新紅 趙曉?

(1625)醫護協作一體化模式在推進責任制整體護理中的探討 李育玲 李麗紅 張利 張敏

(1627)我國專科護士發展中主要問題分析 高青 許翠萍

護理教育研究

(1629)pbl教學模式對高職護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及學習投入的影響 穆曉云 臧爽 李丹

(1631)支架式教學對本科實習護生自我概念的影響 葉艷勝 曹群英 丁芳 鮑翠玉

(1634)五年一貫制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陳麗霞 洪迎迎 李輝 林佩璜

(1636)高級助產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及評價 鄭長

花 趙國璽 彭慧蛟 何小玲

(1638)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在護理專業《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梁春光 仝慧娟

(1640)加強高職護生畢業實習期間隱性護理知識管理的探究 滿力 郭宏

(1642)淺談醫療改革視角下高校社區護理專業教育模式的構建 李瑜 董釗楊 吳小婉 黃紅 呂文文

(1643)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在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改革中的實踐研究 李為華 左鳳林

(1645)辭書著錄格式 無

護理教育研究

(1646)地方綜合性大學構建國際型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 李雪莉 劉幼昆 鄧三妤

社區護理

(1648)雙軌道互動護理干預模式在社區糖尿病病人護理中的應用 胡明 李小明 鐘美容 林何梅 任潔娜

(1649)應用握力圈擴張手背淺表靜脈的實用性研究 朱惠瑛 李玉梅

量表研究

(1651)本科護生網絡課程學習適應性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 李鴻艷 劉宇 馮瓊 畢瑞雪 章潔 周湖燕 雷瓊瓊

(1653)老年綜合征評價量表的性能實測分析 劉祚燕 龍納 淳雪麗 陳? 胡秀英

(1655)護理人員激勵問卷的編制 樊現崗 王維寧 孟繁潔

專利及獲獎產品介紹

(1657)一次性多功能無菌物品存放盒的研制 王宇 胡雪慧 王倩 周琛

個案護理

(1658)1例橈動脈穿刺后并發骨筋膜室綜合征護理 沈磊 溫媛 王磊

(1659)1例全胸主動脈置換加左肺切除術的術后護理 陳林 鄭靜

(1660)維生素k1與鹽酸消旋山莨菪堿聯合應用引起肢體麻痹1例 鮑隆梅 劉俊

專利及獲獎產品介紹

(1661)防治足下垂牽引裝置的設計及應用 肖秋香 陳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