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能力分析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2 08:24: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營運能力分析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題】人體運動科學
【關鍵詞】高原訓練/運動能力/機制
高原訓練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將運動員組織到具有適宜海拔高度的地區,進行定期的專項運動訓練的方法[1]。國內外訓練工作者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區的運動員具有較高的耐久力。因此高原訓練得到國內外體育界的普遍重視[2],同時高原訓練的方法也不斷改進,并采取了一些新的訓練手段及模擬訓練方法(如:高住低練訓練法、間歇性低氧訓練、低壓氧倉訓練、呼吸低氧混合氣體、模擬高原訓練場館、可調氧分壓式睡倉等)。參與高原訓練的項目已由原來的一些主要耐力運動項目,如中長跑[3]、競走[4]、自行車[5]等,發展到幾乎所有的奧運會項目。因此,高原訓練仍是目前體育科研中的一大研究熱點。
1高原訓練對運動能力的影響機制
高原訓練對機體產生的生理反應是極其復雜的,并且存在著不同的適應規律。一般認為,人在高原低氧條件下,紅細胞生成增多,呼吸循環功能增強是機體在該條件下進行的生理性代償的基本方式,而循環功能的增強是這種代償反應最重要的表現,機體通過神經反射和高層次神經中樞的調節、控制作用使心輸出量和循環血容量增加,補償細胞內降低了的氧含量,從而提高耐受缺氧的能力,適應惡劣的低氧環境,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6]。
從目前的研究結果分析,高原訓練對有氧代謝能力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高原訓練可改善心臟功能及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有利于氧的傳送;同時,紅細胞內2,3-二磷酸甘油酸濃度增加及骨骼肌毛細血管數量和形態的改善,有利于氧的釋放和彌散,從而導致機體的V[,o[,2]max]增加。另外,高原訓練可使骨骼肌線粒體氧化酶活性升高,導致機體利用氧的能力及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加。以上綜合作用使機體的有氧代謝能力得到提高[1]。
1.1高原訓練對紅細胞的影響機制
1.1.1高原訓練使機體出現一系列代償性反應
由于高原自然環境相對缺氧,導致機體出現一系列代償性反應。首先缺氧較早的反應是紅細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造血組織釋放大量的紅細胞,使血紅蛋白值增加,以便攜帶和運送更多的氧氣到體內各組織,適應機體的需氧量,所以,高原訓練期間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標是血紅蛋白。我國中長跑、游泳、自行車、滑冰等項目多年來高原訓練的實踐表明,高原訓練期間,運動員晨脈下降,血紅蛋白增多,乳酸曲線右移值逐周遞減,筆者跟隨甘肅中長跑、自行車隊高原訓練期間對運動員主要生理指標的探測也證明了這一點。血紅蛋白值的增加,并不是呈直線的,而是呈螺旋狀的,總的趨勢上升,但隨著強度的加大而間或下降[7]。
1.1.2高原訓練影響紅細胞的因素
研究表明,高原可導致機體紅細胞(RBC)和血紅蛋白(Hb)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關于高原訓練期間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變化情況,研究結果并不一致[8]。馮連世[9]等通過系統觀察高原訓練期間優秀中長跑運動員血清EPO、RBC、Hb、網織紅細胞(RC)及血球壓(HCT)的變化規律,探討高原訓練對紅細胞生成的作用,為科學地進行高原訓練提供參考依據。
1.1.2.1高原訓練缺氧與EPOEPO是一種調節紅系祖細胞生成的激素,其血清濃度隨血氧含量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以維持機體在低氧或高氧環境中正常的生理功能,但當它的血氧濃度過高或過低時,會引起紅細胞增多或紅細胞生成不足。研究表明,只要血氧濃度下降持續4小時以上,就會刺激體內EPO合成的數量增加,繼之血液中EPO濃度增加,血紅蛋白濃度和血細胞壓積增高[10]。當機體處于缺氧狀態下,血中EPO濃度會急劇上升,甚至超過正常基線1000倍以上,但這種變化只在缺氧時間超過4小時以上時才會發生。
1.1.2.2高原環境與紅細胞生成紅細胞生成增加,通過網織紅細胞(RC)數量的增加,血清鐵和鐵蛋白的減少得以表現[11]。與單純地在高原上不參加訓練的安靜組相比,高原訓練似乎更能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研究發現,在中等海拔訓練和久居高原上不參加訓練的安靜組之間,前者的RC明顯增加。這表明缺氧和運動這兩種刺激是分別起作用的,紅細胞生成的促進因素不僅只與缺氧程度有關。另外,在升到海拔4000m高度的過程中Hb濃度會直線上升,當EPO的活性和血氧飽和度降到低于60%時,Hb濃度又顯著降低[12]。
1.1.3高原訓練與2,3-二磷酸甘油酸
高原訓練可增加紅細胞的生成,從而提高紅細胞的更新率,使幼稚紅細胞的數量穩定,由于幼稚紅細胞更易變形,運氧到工作肌的效率比老細胞更高,所以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就會提高,這可部分地歸因于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濃度在幼稚紅細胞中較高,它使收縮肌存在部分氧壓時,血紅蛋白對氧的吸引力下降,提高了血紅蛋白釋放氧的能力,從而使肌體獲得更多的氧。高原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紅細胞中2,3-DPG水平,以彌補紅細胞的破壞對運動能力所產生的負面影響[9]。
1.2高原訓練與線粒體
1.2.1低氧對線粒體的影響
低氧及在Ca[2+]存在的條件下,可激活黃嘌呤氧化酶作用于次黃嘌呤的反應,分子氧單電子還原為超氧自由基,并引發線粒體膜過氧化反應而損害呼吸氧化磷酸化[13]。研究指出[14],長期高原缺氧導致骨骼肌橫斷面和線粒體明顯下降。通過適宜的高原訓練,促進了氧運輸系統的改善,增加毛細血管分布和線粒體的數量和體積,提高了氧化酶的活性等[9]。
1.2.2高原訓練與蘋果酸脫氧酶(MDH)
MDH是機體有氧代謝途徑中的催化酶之一,它是線粒體基質的標志酶。實驗表明,有訓練者MDH活性的提高與SDH(琥珀酸脫氫酶)活性的提高是一致的,均表示有氧氧化能力的提高,所以選用MDH作為有氧氧化途徑中酶的代表,以反映機體有氧氧化能力。研究指出[15],模擬不同海拔高度進行1周耐力訓練后,平原效應期間,大鼠腓腸肌有氧代謝能力的變化趨為:第1周MDH活性下降,第2周顯著回升。其中,2000m組MDH活性變化較穩定,且第2周MDH活性提高,并顯著高于平原訓練的對照組,表明高原訓練有利于提高線粒體的活性。
1.3高原訓練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
1.3.1高原訓練對心臟的影響
心電圖對高原訓練運動員心電圖的研究[5]發現,高原訓練期間及返回平原后運動員左右心室電圖壓均較比上高原前顯著增加,可能是缺氧環境下訓練負荷使心室容積負荷增加,是心臟代償適應的結果。另外,經高原訓練后,運動員普遍呈竇性心動過緩,這種傾向更為明顯[4]。
心率李樺等對中日競走運動員在高原訓練的運動員進行一系列生理測試,結果表明:高原訓練后期心率明顯低于高原訓練前期。運動中的最高心率在高原及平原均達到通常公認的極限下負荷(180次/分)的心率水平[4]。
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高原訓練期間,血清LDH[,1]/LDH[,2]及CK-MB值升高,而CK-MM值卻有所下降,說明高原訓練對骨骼肌和心肌的刺激方式有所不同。高原訓練可增加心臟的負擔,但可減輕骨骼肌的損傷程度[16]。
1.3.2高原訓練對呼吸功能的影響
低氧與肺血管結構重建肺血管結構重建是指肺血管壁細胞和細胞外基質因低氧、高血流剪切力和炎癥等損傷因子發生的血管結構改變。肺血管壁的內皮細胞(EC)、平滑肌細胞(SMC)和成纖維細胞(FIB)的增殖、分化和細胞外基質合成增多與堆積等變化是肺血管結構成分對缺氧刺激的反應。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合成增多、降解減少是肺動脈壁增厚和順應性降低的代償性反應[17]。
肺通氣功能劉海平[18]等通過對9名世居高原的運動員從高原下平原訓練期間肺通氣功能的測試發現,在平原第9天左右,肺功能處于良好狀態,在通常指標的變化圖上,出現了一個較高的峰值,表明肺通氣功能有所加強。
最大攝氧量對高原的效應許多學者眾說紛紜,如BuskirER[19]等認為低氧訓練可增加平原時最大吸氧量(V[,o[,2]max]),但SaltinB[20]等研究表明,自行車運動員在海拔2300米高原訓練后V[,o[,2]max]卻下降。繆素坤等[5]研究發現,高原訓練兩周后,V[,o[,2]max]絕對值和相對值較平原分別下降,返回平原2周后,V[,o[,2]max]較平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最大功率明顯提高。
緩沖系統運動員初到高原,緩沖系統偏酸。到了后期脫離了偏酸狀態,說明通過高原訓練緩沖系統的能力有所提高[4]。
1.4高原訓練對血乳酸的影響
高原訓練后期與前期相比,乳酸代謝明顯改善,血乳酸—速度曲線右移[4]。還表現在以相同強度運動時,高原的乳酸值明顯高于平原,以及高原訓練后乳酸濃度下降,逐漸接原安靜值。推測原因可能是:(1)乳酸的生成延遲;(2)乳酸的消除能力增強;(3)緩沖系統功能提高[4]。
2小結
高原訓練的效果受運動員的訓練水平、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訓練時間長短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有關高原訓練的研究結果,會有許多分歧和爭議。在機體對高原訓練的生理適應研究中,EPO的變化規律及其適應機制、紅細胞升高的機理、蛋白質的代謝特點及激素的變化與調節,高原訓練的營養與恢復等問題,仍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馮連世.高原訓練[J].中國體育科技,1999,35(4):1
[2]付遠揚,等.高原訓練指南[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
[3]Kijinkim.Effectsofthreeweeksofaltitudetrainingonaerobiccapacityofelitemarathoners.[J].The5thinternationalcourseandconferenceonPhysiologicalChemistryandNutritionofexerciseandTraining.Beijing,China,1995
[4]李樺,等.中日競走運動員高原訓練的生理機能及運動能力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5,15(5):30-39
[5]繆素坤,等.高原訓練對優秀自行車運動員有氧能力的影響[J].體育科學,1992,12(1):47-50
[6]衛小紅,等.人體低氧狀態心血管功能代償水平的個體差異[J].西安醫科大學學報,1998,19(1):49-51
[7]韓佐生,等.高原訓練結束至下高原參賽間隔時間的探討[J].體育科學,1998,18(2):52-54
[8]SatinB.Biologicalfindingsondevelopmentalbyaltitudetraining-maindirectionsofactivationandeffectiveapplicationofthemedicineandmasaleresearch[J].IHighAltitudeTrainingConference.Apain,1997
[9]馮連世.高原訓練對中長跑運動員紅細胞生成的作用[J].體育科學,1998,18(4):78-81
[10]李佳音.紅系生成素[J].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1991,14(2):84-86
[11]MairbaurlH,etal.Unchangedinvivop50athighaltitudedespitedecreasedredcellandelevated2,3-DPG[J].J.ApplPhysiol,1990,68(3):1186-1194
[12]MairbaurlH.Red bloodcellfunctioninhypoxiaataltitudeandexercise[J].IntJSportsMed,1994,15:51-63
[13]ZhangY,etal.EffectofacuteexerciseonrespiratoyChinaofmyocardiummitochondriainrats[J].11thInternationalBiophysicsesCongeses,Budapest,Abstracts,1993.204
[14]Cerretlip,etal.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tothestudyoftheeffectsofaltitudeonmusclestructureandfunction.Int.J.SportsMed,1009,11(1):2
[15]王榮輝,等.模擬不同海拔高度低氧訓練對大鼠腓腸肌LDH和MDH活性的影響[J].體育科學,1998,18(5):75-78
[16]趙中應,等.高原訓練對中長跑運動員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的影響[J].體育科學,1998,18(5);70-73
[17]蔡英年.肺血管結構重建在低氧性肺動脈高壓形成中的作用[J].生物學通報,1996,31(11):1-3
[18]劉海平,等.世居高原競走運動員在平原訓練期間肺通氣功能的動態觀察[J].體育科學,1994,14(3):68-71
[19]BuskirkER,etal.Maximalperformanceataltitudeonphysicalperformancecapacity.T.Appl.Physical,1967,23:85-89
篇2
論文關鍵詞:財務分析報告;編撰;建議
財務分析是以企業財務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采用一系列專門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分配活動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增長能力狀況等進行分析與評價,使報表使用者據以判斷并做出相關決策,為財務決策、財務計劃和財務控制提供依據。
1 企業財務分析報告編撰的重點項目解讀
1.1 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指標是財務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為關注的,也是企業經營者和債權人必須關注的。盈利能力的分析應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穩定、持久性兩方面內容。衡量企業獲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有銷售利潤率和凈資產利潤率,銷售利潤率越高,反映主營業務獲利能力越強,主營業務的市場競爭力越強,凈資產利潤率可以衡量資產的使用效益,從總體上反映投資效果。
1.2 償債能力指標分析
償債能力分析指標是財務分析的重要內容,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標志,償債能力的大小直接關系到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的高低。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資產負債率和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反映了企業的資產對債務的保障程度,流動比率則是評價企業用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能力的指標。
1.3 營運能力指標分析
營運能力分析指標也是財務分析的重要內容,通過對營運能力的分析,不但可以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也可判斷其是否具有獲利的能力。衡量營運能力的指標主要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是用以反映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的指標,存貨周轉率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中存貨運營效率的綜合性指標。
2 企業財務分析報告編撰存在的局限性
2.1 財務分析報告信息時效性滯后的問題
現行財務報表所提供的財務數據均是企業過去經濟活動的結果,它與使用者決策所需要的有關未來信息的相關性較低。由于財務報表是報告歷史事項,故財務分析報告是對過去事項的解讀,因而這些信息無論何時運用于決策過程中,都存在著一個重要假設,即過去是預測未來的合理基礎,用這些數據來預測企業未來的動態,只有參考價值,并非絕對合理可靠。
2.2 財務分析報告未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
由于我國的財務報表是按照歷史成本原則編制的,在通貨膨脹時期,有關數據會受到物價變動的影響,使其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引起報表使用者的誤解。現在我國已進入全面通脹時期,財務分析報告未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導致的問題尤其需要引起重視。
2.3 財務分析報告數據匯集效率不高的問題
財務分析報告的編撰不僅依靠財務人員收集會計核算方面的有些數據,還要求企業各相關部門(生產、采購、市場等)及時提交可利用的其他統計報表。不論企業的財務流整合得多緊密,財務人員仍然要花費無數的時間整合從多個部門和系統中收集上來的數據——在報告編撰期限不斷縮減的限制之下,財務部門很難提交合適的報告。
2.4 財務分析報告未對影響經營成果的客觀因素進行分析
現行財務報告主要反映能用貨幣計量的信息,而無法反映許多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重要信息,如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狀況、經營環境等信息,而這些內容對企業的經營決策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3 財務分析報告編撰方法之改進
3.1 改進財務分析方法
一是側重利用趨勢分析法對過去連續數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對比,得出它們增減變動的方向、數額和幅度,用以揭示企業財務狀況和生產經營情況的變化,分析引起變化的主要原因、變動的性質、并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二是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需在比率分析法中加入時間價值,比率分析中的數據要與時間價值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能光考慮歷史成本,應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使數據的可比性更強,而且在運用比率分析法時要盡量與趨勢分析法結合使用。
3.2 提升財務信息匯集效率
利用it部門幫助財務加速完成財務分析報告——首先通過軟件系統重新設立設計企業的財務處理機制,規范數據,創建標準的賬戶表,允許企業在所有需要的地點捕捉所有的財務信息;其次建立從源頭捕捉數據的技術需求,規范中心財務報告工具,設計完整的處理過程并生成最終結果。通過這種方式,無論使用了什么技術平臺,管理層接觸到的數據將會是一致的,準確的和及時的,這極大的提升了財務信息處理效率。
篇3
Abstract: Since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was founded,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has been twenty years of history. In the twenty year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scale of Chinese stock market is growing and being normal, the stock marke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regulatory system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re steadily on the increase. With China's successful entry into WTO and introduction of 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Chinese stock market is to speed up the pac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listed company fundamental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stock price, the value investment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investment philosophy. And financial data is the most direct and efficient index reflecting company value. Biological products industr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many investors with its share price 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drop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help of financial data for biological products industry company intrinsic value influence share price analysis, this paper helps investors in biological product industry to find the right benefit investment object.
關鍵詞: 價值分析;影響因素;財務指標;股價;回歸分析
Key words: value analysis;influence factors;financial target;stock price;regression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19-0022-04
0 引言
中國的股票市場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發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截止2015年年底,滬深A股投資者賬戶數超過1.7億,滬深A股上市公司達2800多家,市值規模相當于我國GDP總量,每日成交活躍,備受廣大投資者的關注。研究上市公司的財務能力(主要包含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與上市公司股價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投資者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利于投資者根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理性的進行投資,有利于促進上市公司務實經營。華南理工大學郭文君[1]根據市場有效性假設、現代信息觀、剩余價值模型等財務信息的價值相關性證明了我國股票市場屬于半強式有效市場,郭文君選取了反應企業盈利、償債、運營3大能力的指標與上市公司股價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和實證研究;燕山大學董喜艷[2]研究了銀行業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與公司股價之間的影響關系,納入研究的指標體系主要反應公司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資產充足度、流動性、公司治理結構、創新能力;成都理工大學曾靜[3]探討了農業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的相關關系并進行了實證研究。大部分學者研究上市公司財務能力與股價之間的關系時,所選的財務指標要么不全面要么指標冗余導致影響研究效果,本文基于生物制品行業上市公司反映公司財務能力四個方面(償債方面、營運方面、盈利方面、發展方面)的財務指標,剔除各指標間相關性較大的指標,研究上市公司財務能力與公司股價之間的關系,以期對廣大基于生物制品行業上市公司的投資者有一定的益處。
1 指標體系的建立
對公司財務能力的分析主要基于四個方面,一是分析公司的償債能力,二是分析公司的營運能力,三是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四是分析公司的發展能力[4]。償債能力反映了公司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通過對公司的財務報告等會計資料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公司資產的流動性、負債水平以及償還債務的能力,從而評價公司的財務狀況和財務風險,衡量公司償債能力的主要財務指標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現金流量比率、資產負債率;營運能力反映了公司對資產的利用和管理能力,公司的生產經驗過程就是利用資產取得收益的過程,對公司的營運能力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公司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情況,分析公司資產的利用效率、管理水平、資金周轉狀況、現金流量狀況,考核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衡量公司營運能力的主要財務指標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盈利能力是公司能夠保持長期穩定發展的前提,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利于判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有利于發現公司的經營效果,有利于評估公司的經營模式,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財務指標有資產凈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利潤、每股凈資產、市盈率;發展能力反應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折射出公司未來的經營前景,是公司管理層經營決策和公司投資者投資決策判斷的重要依據,衡量公司發展能力的主要財務指標有銷售增長率、資產增長率、股權資本增長率、利潤增長率。建立對上市公司財務能力評估的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 方法與數據
本論文所選方法為回歸分析法[5],首先分別將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四種能力的二級財務指標與上市公司股價(開盤價與收盤價的均值)做樣本回歸分析,在置信度為0.05的條件下選取有效指標,其次將四部分中的有效指標整理歸集在一起,再將其與公司股價做樣本回歸分析,最后選取最終有效指標并對回歸方程和回歸系數進行檢驗,得到樣本回歸模型。數據來源于28家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和股價K線圖。
3 實證分析―以生物制品行業上市公司為例
3.1 償債能力財務指標與股價的分析
計算流動比率(A1),速動比率(A2),現金比率(A3),現金流量比率(A)的相關系數如表2所示。
可知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現金流量比率兩兩之間的相關系數都接近1,于是選取大家使用范圍較廣泛的流動比率與資產負債率和生物制品行業28家上市公司的股價做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在置信度0.05,自由度26的條件下,查得t檢驗值為2.055,選取t值絕對值較大的流動比率再與股價做樣本回歸分析,如表4所示。
在置信度0.05,自由度27的條件下,查得t檢驗值為2.0518,可知流動比率的t驗值大于該臨界值,于是在償債能力財務指標中選取流動比率作為影響2011年樣本企業股價的有效指標。
3.2 營運能力財務指標與股價的分析
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B1)、存貨周轉率(B2)、流動資產周轉率(B3)、固定資產周轉率(B4)、總資產周轉率(B5)的相關系數,如表5所示。
從表5中可以看出有且只有流動資產周轉率與總資產周轉率相關系數較大,但也不足0.8,可暫時保留,作營運能力財務指標與股價的樣本回歸分析,如表6所示。
在置信度0.05,自由度23的條件下,查得t檢驗值為2.0687,只有應收賬款周轉率與流動資產周轉率的t檢驗值大于臨界值,所以在營運能力財務指標中選取應收賬款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作為影響2011年樣本企業股價的有效指標。
3.3 盈利能力財務指標與股價的分析
計算資產凈利率(C1)、股東權益報酬率(C2)、每股利潤(C3)、每股凈資產(C4)、市盈率(C5)的相關系數,如表7所示。
知資產凈利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的相關系數較大,其次是每股利潤與每股凈資產,進一步作盈利能力財務指標與股價的樣本回歸分析,如表8所示。
在置信度為0.05,自由度為23的條件下,查得t檢驗值為2.0687,只有每股利潤的t檢驗值大于臨界值,所以在盈利能力財務指標中選取每股利潤作為影響2011年樣本企業股價的有效指標。
3.4 發展能力財務指標與股價的分析
計算銷售增長率(D1)、資產增長率(D2)、股權資本增長率(D3)、利潤增長率(D4)的相關系數,如表9所示。
可知其兩兩之間的相關程度都不大,進一步作發展能力財務指標與股價的樣本回歸分析,如表10所示。
在置信度為0.05,自由度為24的條件下,查得t檢驗值為2.0639,各發展能力財務指標的t檢驗值均低于該臨界值,于是進一步單獨作t檢驗值較大的銷售增長率與股價的回歸分析得表11。
易知,在置信度為0.05,自由度為27的條件下,銷售增長率的t檢驗值也低于臨界值2.0581,于是可以認為發展能力財務指標對股價幾乎沒有重大影響。
3.5 綜合分析
最后入選影響生物制品行業28家上市公司2011年股價的有效指標是流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每股利潤,計算其相關系數得表12。
它們之間的相關系數均未超過0.5,整體來說是較好的,進一步作其與生物制品行業28家上市公司2011年的股價的樣本回歸分析得表13。
用F檢驗回歸方程模型,21.77757>2.78(臨界值),所以回歸方程方模型顯著,用t檢驗回歸系數,知應收賬款周轉率不符合參數檢驗,于是再單獨做流動比率(X1),流動資產周轉率(X2),每股利潤(X3)與股價的樣本回歸分析,得表14。
用F檢驗回歸方程模型,26.54186>2.99,因此回歸方程顯著,用t檢驗回歸系數,在置信度為0.05,自由度為25的條件下2.0595,查得t■檢驗值為2.0595,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每股利潤的t檢驗值均大于臨界值,調整后的樣本決定系數達到0.739447,說明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每股利潤的波動對股價變動的解釋程度還是較高的。
4 結論
在生物制品行業28家上市公司中,2011年公司財務指標中的流動比率(X1),流動資產周轉率(X2),每股利潤(X3)對于2011年公司的股價波動有較大影響,它們的定量樣本回歸方程為(系數保留兩位小數)
Y=22.01+0.17X1-17.82X2+33.88X3
綜上分析可知,生物制品行業上市公司影響其股價的財務能力主要是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根據模型中自變量前的系數可知,盈利能力對生物制品行業上市公司股價的影響最大,其次是營運能力,最后是償債能力,因此,對于生物制品行業上市公司的投資,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公司的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郭文君.基于市場有效性的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與股價的關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
[2]董喜艷.基于財務信息的銀行業上市公司股價影響因素分析[D].燕山大學,2010.
[3]曾靜.農業類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相關性的實證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
篇4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解讀
財務報表分析的概念,主要是指以財務報表作為基礎,采用一定的具有科學、條理性的分析方法,并且按照具有規范特性的程序,對企業當前具體的財務狀況、企業經營成果等做出分析,在比較的同時做出準確的判斷與決策,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開展經濟管理活動。將大量的財務報表數據進行分析,并轉化成對企業經營起到促進推動作用的信息,這也是屬于財務報表分析最基本的功能。這一功能改變和減少了原始信息的單一性和專業性等特點。面對不同的信息使用者,企業財務報表的分析的目的也不一樣。針對投資人來說,主要是對企業資產與盈利能力的分析,由此決定是否投資;針對債權人來說,財務報表主要是對貸款風險、報酬的分析,以此決策是否向企業貸款,通過資產流動狀況與盈利能力的分析,判斷企業短期或者長期的償債能力;針對經營者,財務報表分析是為提高企業經營業績,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財務報表的分析目的決定了其所使用的方法不同,以及所側重的考核數據指標也不一樣。
(二)財務報表分析中的重點指標
企業財務報表中的重點指標分析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償債能力指標
企業的償債能力是對企業財務狀況、企業經營能力的情況最突出的表現。企業償債能力反應了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包括對短期債務和中長期債務的償還能力。一般性債務本息與各種應付稅款影響著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財務指標中的資產負債率,則體現了企業資產對債務的保障程度,通常比率越小,則代表著企業的償債能力就越強。
2.獲利能力指標
在經營過程中,企業只有獲得足夠的利潤,才具備存在的價值。企業成立的目的也是為了盈利,對于企業來說最具有綜合能力的目標就是增加盈利。企業投資回報率也是企業投資者最關注的。如果企業資產獲利,相較于社會平均資產利潤率和行業資產利潤率而言要高,那么則有利于企業對投資的吸收,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3.營運能力指標
企業營運能力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各種經濟資源的價值方面,換言之,就是在資產周轉率與周轉額之上的貢獻,從而影響到增值。營運能力影響著企業償還債務能力,也決定著企業的獲利能力,同時營運能力也是財務分析工作的重要核心。通過分析企業的營運能力,不僅可以對企業經營管理效率做出評價,而且還能夠判斷企業是否具備獲利的能力,通常以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與固定資產周轉速度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營運能力。
4.發展能力指標
針對一個企業經營來說,企業所具有的發展能力,其實指的就是為企業在未來年度所具有的市場發展前景,除此之外,還包括未來企業在發展中所具備的潛力。通常在經營運作中代表企業發展能力的指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二是企業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長率的概念,是指企業本期營業收入的增長額,與企業上年營業收入總額的比率,營業收入增長率是對企業銷售收入增減變動的反映,代表著企業的發展能力。企業的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則是指企業連續三年時間里利潤的增長狀況以及效益發展狀況。通常,企業三年利潤增長率如果越高,那么則預示著企業積累財富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越大。
二、財務報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比較分析法
對經濟指標在數量上作出比較,也是一種揭示經濟指標數量關系或者差異的方法,這種比較分析方法在財務報表分析中較為常用。其主要分析了當前企業的財務信息、財務數量關系以及財務數量差異等三方面。在對數據的對比與分析中,在不同的數據中發現一些極具規律性的信息數據,由此找出與標準信息的差異性。通過這種比較分析法,發現指標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了解企業經營運作中的優勢與劣勢,更好的把握有效信息,并由此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一般比較分析的形式包括絕對數比較或者相對數比較,比較分析的方法則可以采用橫向比較法或者縱向比較法,比較的標準則可依據經驗、行業、歷史數據以及目標等標準。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是指兩個數據相比之后得到的值。所謂比率分析,是指將財務報表中一些有著關聯性的項目借助對比的方法,算出一定的比率以來判斷企業經濟活動的變化情況,而且比率分析法是財務報表分析中一種較為常用的分析方法。在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中,比率分析法可以對企業資產、企業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的構成進行評價,分析企業質量的好壞,對企業的盈利、償債、營運以及發展等能力進行判斷。基于此,根據比率分析法的目的與要求不同,那么其又可以分為構成比率、相關比率以及效率比率等三種方法。
(三)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是以企業連續數期的財務報告為依據,以企業第一年,或者其他某一年份作為基期,然后計算每一期各個項目,對同基期項目趨勢的百分比,由此分析當前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經營成果的增減變化。企業財務報表的趨勢分析,通常用繪成統計圖表、目測指標變動趨勢、比較法等多種方法,對企業當前收入變動情況進行分析,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進行分析。
(四)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指的是從數量上確定各項因素對綜合經濟指標的影響。這種分析方法可以清晰的說明分析對象受到哪些種因素的影響,以及這些因素對其的影響程度等,從而發現其存在的主要矛盾,并解決矛盾。此外,財務報表分析方法,除了上述幾種分析方法外,還要結合對報表附注進行分析,對企業的發展歷史、企業主營業務進行分析,高度重視會計處理方法對企業經營利潤的影響,對附屬企業或者相關關聯方利潤進行分析,從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企業情況,全面的了解企業財務狀況與企業經營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三、財務報表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一)常用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存在的問題
1.比較分析法存在的問題
在企業報表分析的實際操作過程中,通常對象之間的比較中,只有比較對象具有可比性這個方法才能夠發揮其的實際意義。在這個分析方法中,數據又受到計算方法、時間、時間跨度等條件的限制。例如在百分比的比較重點,技術的變異,可能導致出現一些特殊的情況,例如基數在為零或者為負數的情況下,會改變指標變動所帶來的經濟意義。
2.比率分析法存在的問題
在報表分析中,分析的項目一般具有相關性與可比性,將根本不相關的項目通過對比,所得到的指標并沒有實際的意義。在比率分析法中,分子項與分母項須保持一致性,特別是在時間與范圍等方面。一些指標之所以有很大的差異,主要還是因為總資產的周轉率營運能力指標,在口徑上有不同之處。比率分析法較易被人為所控制。
3.趨勢分析法存在的問題
趨勢分析法多適用于一個連續幾年的財務報表分析,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比單一進行兩個期間比較分析的方法,了解的信息更多,在企業發展趨勢方面更具優勢。但是因為趨勢分析法多是根據年份、期間等,而且其中的數據并沒有經過特殊的處理,因此一旦處理方法變更或者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那么數據的可比性也必然受到影響,最終影響到分析得出的結論。
4.因素分析法存在的問題
因素分析法的結果通常只存在于某種假定環境之下。主要還是因為替代計算的順序,影響到各種因素的變動等。此外,因為企業分析的標準又分為經驗、行業、歷史以及目標等標準,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與不同的基準比較,那么得出的結果也不同。
(二)財務報表本身存在的問題
作為財務分析的主要來源的財務報表,其本身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到了財務分析方法的應用。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信息披露不完善,不能夠通過以貨幣計量的信息來反映和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對信息的可靠性與真實性過于強調;以歷史數據作為基礎的編制,數據本身存在著明顯的滯后性;因為會計準則、假設、政策以及估計等的可選擇性,從而造成財務報表過程中數據的被粉飾與混淆;財務報表只是對企業某一個時間階段里企業的財務狀況的體現。
四、完善財務報表分析的措施
(一)進一步完善財務報表分析方法
1.完善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體系
在財務比較分析過程中,計算財務指標時要注意指標之間的可比性。在進行縱向比較時,對會計期間的選取要充分考慮不同期間的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大環境,企業指標評比的時期、發展水平是否相近等,以利于企業正確做出對未來的發展規劃。在同行業的橫向比較時,應選擇與本企業的規模、資金情況、技術水平相近的企業進行比較,從而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做出正確的評價。在報表分析中要注重綜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比率與趨勢分析可以結合使用。
2.增加非財務分析指標所占的比重
非財務信息對各項指標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補充,要充分結合非財務信息來分析報表。所以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中應增加對非財務分析指標的評價。如企業的品牌價值、企業文化、市場營銷能力等指標,這些數據對于企業的持續發展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二)進一步完善財務報表自身
要完善財務報表的數據來源,重視非財務信息因素的影響,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注重企業的戰略分析,在財務報表附注的分析中要加強對企業所處的行業背景分析的力度,要加強對企業的重大事項與企業關聯方交易等各類信息的分析,要加強對企業經營戰略的分析。
五、結論
篇5
論文關鍵詞:財務分析,醫院財務報表,應用
引言
隨著醫療機構的管理及醫療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在經營自主權上有很大擴展,在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上已經有相當大的自主權。醫院的投資者和管理者及相關的人員越來越重視醫院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此時,能夠反映資金運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得財務會計報表就突顯的尤其重要[1]。現行的財務會計報表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主體和核心,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業務收支總表、業務收入明細表、業務支出明細表、凈資產變動表、財務分析及基本數字表等。它能反映醫院的資金結構、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醫院財務報表分析,是醫院財務管理的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通過財務報表分析,可以評價、預測醫院經營成果,客觀地總結醫院財務管理水平,揭示存在的問題,改進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進醫院的發展。
1.醫院財務分析的內容
《醫院會計制度》規定,醫院會計報表由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總表、醫療收支明細表、藥品收支明細表、基金變動情況表以及基本數字表等組成。醫院財務分析,不僅是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醫院達到預期經濟目標的重要管理方法。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的經濟活動也不斷發生深刻的變化[2]。因此,要重視和加強醫院財務分析,以提高經濟效益,提高醫院競爭力。醫院財務分析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資產負債及償債能力分析
主要分析醫院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分析醫院資產的安全性。主要指標有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對醫院償債能力的分析主要利用資產負債表的相關數據來進行。資產負債表是根據資產=負債+凈資產的會計等式,把醫院的資產、負債和凈資產項目排列,按照一定的編制要求而成的。報表中的資產項目可以說明醫院所擁有的各種資源以及醫院償還債務的能力。報表中的凈資產項目說明了醫院擁有的資產總額。報表的負債項目說明醫院所負擔的長、短期債務的數量。其中資產負債率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例。這個比率越高,說明醫院負債越多,反之說明該醫院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該比率越高,表明醫院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但流動比率過高,表明流動資產占用過多,會降低資金的使用效率,影響醫院的獲利能力。速動比率是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該比率越高,債權人的權益就越有保障,但速動比率過高,有可能是醫院應收賬款占用過多,現金回籠速度慢,反而會降低醫院短期償債能力。
(2)收入支出情況分析
通過對收入支出總表分析,可以判斷醫院的業務開展成果,分析醫院業務收入完成情況;支出使用情況;業務收入、支出構成比例,以及影響業務收入、支出增減變動的因素,從而找出問題所在,及時采取措施,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醫院總收入主要包括醫院自身實現的業務收入、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三方面,由于上級補助收入很少,可在分析時作說明,因此對收入的分析主要從業務收入及財政補助收入兩方面進行分析。支出情況主要分析業務支出及項目撥款支出兩方面,由于項目撥款比較單一,可在分析時說明,所以支出情況說明主要是對醫院業務支出情況進行分析說明。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將支出分為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及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三方面來進行分析。人員經費支出主要是反映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的在職職工的人員費用支出情況,公用經費主要是反映一定時期內醫院在經營活動中所必需的消耗,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主要是反映離退休費用及職工個人和家庭補助情況。
(3)營運能力分析
營運能力是指醫院基于外部市場環境的約束,通過內部人力資源和生產資料的配置組合而對財務目標所產生作用的大小。主要分析指標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利用率、總資產周轉率等。應收賬款周轉率可以用應收賬款平均天數來表示。應收賬款平均周轉天數越短,說明應收賬款占用醫院流動資金的時間越少;存貨周轉率是反映存貨停留在醫院的時間,也可用周轉天數來表示,存貨周轉天數越少,說明周轉速度越快。
除此之外,還有發展能力分析等其他相關指標。依據財務報表和統計報表,分析病床使用率、每門診人次費用、每住院人次費用、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例、參保和非參保收入構成比例等,來了解收入的構成狀況,增加醫院的收入。
2.醫院財務分析的方法
醫院財務要引用現代財務分析的方法,運用各種經濟數學公式和模式,健全醫院財務分析體系,利用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圖表分析法等。結合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醫療收支明細表、藥品收支明細表、現金流量表、根據經營管理實際需要,對醫院各個時期財務會計報表及其他相關資料對會計報表指標進行全面分析[3]。
醫院通過對不同時期收入、支出、結余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距;通過因素分析,可測定各因素變化的影響;通過經濟批量分析,可掌握藥品、庫存物資的利用情況;購、銷、存進行一體化管理,既保證業務正常需要,又不積壓資金;評價經濟效益,核定最佳經濟批量,通過投入產出分析,可對制劑生產進行本、量、利的測定,評價經濟效益;通過趨勢動態對比,可對醫院的發展趨勢進行測定;通過對大型設備投資項目進行專題分析,可減少盲目投資帶來的損失,防范和規避財務風險。通過一系列科學的財務分析方法,充分利用醫院財務會計資料及其相關資料,為改進醫院理財水平,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服務。
4.總結
醫院財務分析是一種綜合性的財務管理,涉及到醫院的外部環境和醫院內部的各種管理,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要體現出科學化、規范化和實用化和有利于宏觀決策化的特點。總之,通過對醫院財務報表分析,可以正確地評價醫院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更好地進行經營決策,促進醫院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鐵方.醫院財務報告的發展趨勢[J].衛生經濟研究,2003,(12).
2 段德春,賽岳,辛淑蒲.談現代醫院財務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03,22(10).
3 趙美君.淺談醫院財務分析的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醫院管理.2004,10.
篇6
一、選題依據、意義和實際應用方面的價值
通過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可以了解企業整體的財務管理水平,本選題旨在對柏杉林木業有限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從而反映出公司整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情況,但是單純從財務報表上的數據還不能直接或間接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特別是不能說明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和經營成果的高低,因此通過各種方法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找出企業存在的不足,為企業的管理者更好的經濟決策提供依據,并且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國內學者陳曉紅(2019)在《完善企業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思考》一文中認為科學合理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對于企業決策者和信息使用者來說顯得十分重要。張新民、錢愛民在(2019)《財務報表分析精要》中指出,目前常用的財務狀況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荊新、王化成(2019)在《財務管理學》中寫道:財務報表的分析經歷了由資產負債表到利潤表再到現金流量表的分析,也經歷了一個由外部分析擴大到內部分析的過程。
戴維。F.霍金斯教授結合實際的企業情況寫出了《公司財務報表與分析一書》(2019)一文,文中對財務報表在公司管理過程中的作用給予了肯定。日本著名會計學專家森疼一男(2019)針對日本企業活動對財務的影響寫出了《企業經濟活動與財務分析》,其中指出現金流量表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逐漸使財務報表充實完善。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擬采取的辦法
本課題主要的研究內容是:
1、介紹柏杉林木也業有限公司概況。
2、對柏杉林木業有限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主要進行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分析,以及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獲利能力分析,發展能力分析。
3、通過以上分析找出公司存在的問題。
4、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提出相對應的建議。
擬采取的方法有:
1、趨勢分析法:根據企業近幾年的會計報表,比較各個有關項目的金額、增減方向及幅度,從而揭示當期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增減變化及其發展趨勢。
2、比率分析法:在同一財務報表的不同項目之間,或在不同報表的有關項目之間進行對比,以計算出的比率反映各個項目之間的相互關系,據此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3、因素分析法:確定影響綜合性指標的各個因素,按照一定的順序逐個用是技術替換影響因素的基數,借以計算各項因素影響程度。
四、課題研究中的主要難點及解決辦法
主要難點:
1、由于理論知識不足,在做財務報表分析時有些問題分析不透徹。
2、資料收集困難,大量重要信息可能獲取不全面。
解決辦法:
1、系統學習財務報表,會計,財務管理相關書籍,認真學習相關理論、分析方法,針對企業現狀進行分析,就相關問題與同學討論分析或咨詢指導教師。
2、通過多種途徑查閱資料,參閱相關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及情況,及時與企業溝通以獲得更多的內部資料,結合實際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3、向指導老師咨詢,與同學互相討論。
五、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進度計劃
第六周至第七周 開題報告準備及開題答辯
第八周 撰寫論文提綱
第九周至第十周 論文初稿,外文譯文
第十一周至第十三周 論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 論文定稿、輸出、答辯準備
第十六周 畢業論文答辯
六、主要參考文獻(或資料)
[1]曹陽。 我國新舊合并財務報表相關準則差異分析[J]. 會計之友。 2019(07)
[2]高敏,唐洪廣。合并財務報表處理規定的主要變化[J]. 財會月刊。 2019(19)
[3]張新民。 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合并財務報表》問題剖析[J]. 會計之友(下旬刊)。 2019(06)
[4]李剛。 談合并財務報表新會計準則的特點[J]. 商業會計,2019(07)
[5 ]劉文輝。 實體理論:合并財務報表理論的選擇《合并財務報表》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的主要變化[J]. 商業會計, 2019(03)
[6]王治安。 合并報表問題研究[J]. 山東財政學院學報。 2019(01)
篇7
【關鍵詞】連鎖超市 財務管理 資產配置 沃爾瑪。
超市作為一種商業形態自上個世紀在美國出現以來,有80余年的歷史。我國超市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經歷過不斷發展,逐漸發展成熟。近一二十年來,連鎖經營形態又被引入到我國,連鎖業與超市的結合,使得連鎖超市在我國取得了迅速發展,從符合商業發展的需要,也大大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生活便利需求。連鎖超市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實體,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促進我國連鎖超市的發展,加強財務管理與資產配置成為研究連鎖超市的發展狀況的重要內容。
一、連鎖超市經營概述。
連鎖超市是經營同一類別的商品的普通超市以統一的標準形式組合成的整體,它往往具有統一的外觀形象、經營管理模式、規范的人事和內部管理,以統一的形式使得多個超市經營的標準化和簡單化,以達到規模效應。連鎖超市具有低價格、高周轉率、銷量大、顧客開放選購等結合連鎖業和傳統超市的特點,具有統一形象、采購、價格、管理、銷售、服務等優勢。從經營上來看,連鎖超市的資金、資產、物流、財務、人事、服務管理都要有較高的水平,缺一不可,只有在各方面都具備較高的水準才能在連鎖超市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當前,我國國內出現的連鎖超市主要有沃爾瑪、家樂福、好又多、大潤發等,其中沃爾瑪以其強大的規模和市場營運能力在國內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力。
二、連鎖超市的財務管理。
連鎖超市的財務管理是在連鎖超市整體的經營目標下,對投資、資本的籌集和營運資金以及利潤的分配等方面的管理。財務管理在連鎖超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商品零售業的利潤率不斷降低的情況之下,財務管理在連鎖超市的發展過程中所占地位尤其重要。
1。
連鎖超市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財務管理作為一項反映超市各方面經營狀況的晴雨表,不僅是一項專門性的工作,更是一項綜合管理工作,與超市經營管理的其他各個方面緊密相連。財務管理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連鎖超市經營狀況的好壞。良好的財務管理可以通過指導經營,幫助連鎖超市追求和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完善資本運作,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加強日常經營策略的監管,及時掌握連鎖超市發展狀況,迅速處理存在的問題,降低經營風險;還可以通過數據和指標來促進連鎖超市對其他方面的管理。因此,財務管理在連鎖超市的經營管理中占有核心地位。沃爾瑪作為連鎖超市中的巨頭,其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對財務管理有著較為成熟的體系,在成本的控制和利潤的追求方面占有巨大的優勢,以財務管理帶動了其他各個方面的管理,提高了其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2。
連鎖超市的財務管理對策分析。連鎖超市財務管理的首要目標是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其主要內容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四個方面。當前我國的連鎖超市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財務管理的重要地位沒有得到充分認識,標準化程度較低,控制系統建設不完善等方面。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連鎖超市必須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連鎖超市運營中的重要作用。
沃爾瑪作為連鎖超市領域的巨頭,在財務管理方面有著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經驗。沃爾瑪自1996年進入我國以來,截止2010年1月,在內地門店總計達到175家,它在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功與其成功的財務管理分不開。其成功之處主要表現在融資能力強,投資活動活躍,營業規模不斷擴大,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強勁,存貨周轉率的管理能力強等。
第一,建立和完善適合連鎖超市發展的財務控制系統。首先,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將連鎖超市的戰略發展目標同各個門店的具體經營狀況結合,將總的預算細分到各個具體的目標,力圖通過預算的剛性促進各個基層經營實體的經營活動的改善,提高連鎖超市的整體營運能力。
實行全面預算還可以為連鎖超市進行整體考核和經營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其次,加強連鎖超市的資金管理。連鎖超市的現金流量大,資金利用率高,因此資金管理是其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連鎖超市的資金管理要實行集中管理,實行信用結算,提高資金的運營能力,建立統一的結算中心,加強對資金的監控和統一管理。再次,要加強連鎖超市的存貨管理,從進貨、儲存、退貨等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管控制。存貨是流動資產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連鎖超市的商品周轉快,銷量大,種類多,需要根據已經建立的商品目錄進行進貨的決策和管理,同時對儲存的商品進行合理分配,規范退貨程序,力圖實現存貨的最小化和商品的最快流通,提高經營效率。最后,還要加強內部控制,建立一支過硬的財務管理隊伍,完善財務管理的制度。連鎖超市的統一性使得其可以設計出規范統一的財務管理流程,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管理和職責權限的規范,建立起由人員管理控制、財務安全控制、審計控制和績效評估等機制在內的內部控制系統,提高財務管理的系統化和標準化。
第二,改善財務管理的客觀條件,建立起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連鎖超市作為一個擁有較多分支門店的經濟實體,其財務管理設計的地域和分支機構繁多,現代化的財務管理必須建立起與其組織結構配套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行財會的電算化和聯網管理,實現信息的互換和電子的審批監管,以及及時收集財務信息并進行財務分析的自動化和半自動化。
三、連鎖超市的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的目的是讓連鎖超市的資產充分發揮其效率。資產配置幾乎涵蓋了整個供應鏈,包括商品的采購數量與方式,倉庫的設置,商品的配送與運輸,以及人員的配置等多個方面。沃爾瑪作為連鎖超市行業的巨頭,采用了高效率的供應鏈。沃爾瑪在中國目前有近兩百家店,只設了深圳和天津一南一北兩個商品配送中心,采用集中配送的方式,有效控制了商品的采購、運輸以及庫存成本,同時還有效控制供應商交貨時間。配送中心在當天讓商品配送到各個門店,在保證門店的貨源的同時還有效降低了庫存,節約了成本,提高了資產的利用效率。
從投資上來看,沃爾瑪的資金籌措能力強,通過采取持續巨額投資、階段性籌資、維持高杠桿水平和激進的營運資金政策,提高了其資產效率的充分發揮。
從沃爾瑪的經驗來看,連鎖超市行業既要充分發揮其流動資金的作用,盡量減少其庫存,提高貨物的流通率,讓資產在流動中不斷升值;還要充分利用其固定資產進行各種方式的籌資,增加投資,已取得規模效應,保證連鎖超市的資產得到全方位的充分利用,以促進連鎖超市的快速發展,提升其營運能力,在市場中占據更大的份額。
綜上所述,我國連鎖超市在其發展過程中,應該積極從財務管理與資產配置學習沃爾瑪的先進經驗和現代化的理念,結合自身尋找出一種最有效的財務管理和資產配置的模式,壯大自身的力量,促進自身營運能力的提高,為我國連鎖超市行業的發展和企業自身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趙國明,連鎖超市財務管理最優配置研究,財會通訊,2011年23期;。
[2]陳興薔,連鎖超市集團的資產與財務管理,上海商業,1995年02期;。
篇8
關鍵詞:運輸樞紐;無縫銜接;評價指標體系;模型
0 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化和交通自動化進程的迅速發展,大城市現有交通基礎設施越來越無法滿通需求,遂產生了諸如交通堵塞、銜接不便、環境惡化等一系列交通問題,究其原因,這固然與城市交通需求總量的不斷增長與交通設施供應滯后之間的矛盾有關,但更重要的在于在既定的交通供給水平下,城市交通的整體化水平較低,已有的各種交通方式沒能實現有效的無縫銜接,城市交通運轉效率低,從而加劇了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可見,城市交通中不同交通方式的無縫銜接是城市交通整體化研究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城市交通運轉效率的關鍵所在。根據交通運輸樞紐的特征與內涵,從低碳、經濟、暢通及安全的角度建立城市交通運輸樞紐無縫銜接評價指標體系,并對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定義與量化,最后以對適合運輸樞紐評價的方法進行比較,尋找一種科學合理的評價模型。
1 城市交通運輸樞紐無縫銜接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個科學的、可供操作的評價手段,以便能夠對交通運輸樞紐無縫銜接系統進行多層次、多因素、多角度的綜合評價。它既可以對不同銜接系統的運行現狀進行對比評價,也可以對同一銜接系統中不同規劃方案的實施效果進行預估評價,為方案優選決策提供依據[1]。
運輸樞紐的無縫銜接評價指標從整個無縫銜接系統中低碳、經濟、暢通、安全四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篩選,建立能夠反映交通運輸樞紐無縫銜接的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 所示。
圖1 交通運輸樞紐無縫銜接評價指標體系結構圖
1.1 低碳方面
1.1.1 樞紐噪聲數值指標x1
樞紐噪聲數值是運輸樞紐內車輛產生的噪聲與相應的城市區域噪聲標準值的比值,目的是反映接駁車輛對周圍環境的噪聲污染程度。本文以車輛的評價參照標準值為參考,以50分貝為安靜,60分貝為噪音適中,70分貝為噪音嚴重。
1.1.2 營運車輛實載率指標x2
車輛實載率[2]指標x2。實載率是按運輸樞紐全部營運車輛一定時期內的總行程計算的運載能力利用程度指標,綜合反映了運輸樞紐車輛的行程利用率和運載能力的利用程度,減少營運車輛空駛和不滿載行駛時間。
1.1.3 安裝衛星定位車載終端車輛比重指標x3
一個運輸樞紐的所有運營車輛中,安裝衛星定位車載終端的車輛占這個運輸樞紐中所有運營車輛數的比例。
1.1.4 清潔燃料車輛比重指標x4
一個運輸樞紐的所有運營車輛中,乙醇汽油車、液化石油氣車、天然氣車、雙燃料車、無軌電車、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占這個運輸樞紐中全部運營車輛數的比例。
1.2 經濟方面
1.2.1 運能匹配度指標y1
運能匹配度[3]指標用來衡量城市交通樞紐內不同交通方式運能的協調性,可以用來判別交通設備的適應性情況。
運能匹配度指標是不同交通方式運量供求關系的表征,與銜接的不同交通方式的運輸特征相關,反映兩者銜接的協調狀況。較為理想的運能匹配度應是 ,這說明集中到達的客貨流能及時得到疏散,集疏客貨運交通方式的銜接狀況良好。當 時,表明相互銜接的運輸方式間不能實現有效的接駁轉換,集中到達的客貨不能及時疏散,銜接的協調性被破壞。
1.2.2 單位運量周轉時間成本指標y2
運輸樞紐的客貨運平均周轉時間可以分解為乘客換乘步行時間(貨物卸貨時間)、排隊等候時間(貨物儲存時間)和上下車時間之和(貨物重裝車時間)三部分。
單位運量的周轉時間是準確反映樞紐無縫銜接經濟的綜合性定量指標,它使不同的銜接周轉系統和不同的銜接周轉布局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3 暢通方面
1.3.1 銜接順暢度指標z1
銜接順暢度指標反映了銜接系統中客貨流集散時間占全部營運時間的比重,用來衡量整個銜接系統集結和疏散客貨流的順暢程度。該指標可以用平均周轉時間和整個進出于運輸樞紐與市內總出行平均時間的比值來表示:
1.3.2 周轉次距比指標z2
周轉次距比是在城市中,居民或者貨物完成一次周轉,每公里轉換各種交通方式的次數。該指標反映運輸樞紐交通設施的布置以及其與城市內部交通的銜接水平。用下式表示:
1.3.3 樞紐停車設施率指標z3
該指標反映城市內運輸樞紐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提供駐留接駁條件的水平,用樞紐內機動車、非機動車駐留設施的面積比運輸樞紐的總面積來表示,即
式中: —樞紐內機動車、非機動車駐車設施面積;
—樞紐的總面積。
1.3.4 樞紐智能化程度指標z4
智能化程度主要表現在運行管理的智能化上。以網絡化、信息化為基礎,通過自動售票、自動驗貨、檢測停車誘導,全方位向旅客及貨車司機信息,以實現樞紐資源最有效的利用和最高的效率。一般由專家評判法確定,屬于定性指標[4]。
1.4 安全方面
1.4.1 樞紐組織有序度指標m1
樞紐組織有序度反映樞紐內部的交通組織水平,是指在交通樞紐內各種交通流相互干擾的程度,用樞紐內不同交通流形成的沖突點數與交通樞紐的營業面積的比值來表示:
(點/m2)
式中: 為樞紐內不同交通流的沖突點數, 為交通樞紐的營業面積。
1.4.2 樞紐銜接服務水平指標m2
運輸樞紐的服務水平可以通過系統的交通標志設施完善率,座位、行李安放處(貨物儲存倉庫的大小和數量)以及自動運輸設備比例,銜接系統使用安全性,三個面綜合考慮。整體的服務水平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
2 常用評價方法分析
2.1常用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最為常用的評價方法之一。其算法核心是按照一定標準把一個復雜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再往下分,最終形成一個樹狀的層次結構。每層的要素間按照一定標度進行重要度兩兩比較形成判斷矩陣。然后綜合得到重要度排序。
層次分析法的特點決定其適用于方案選優與指標賦權。
2.2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Fuzzy Synthetical Evaluation)是以模糊集理論為基礎建立的一種評價方法。其算法核心是首先建立帶有隸屬度向量的評價素集和評價識別集,然后再對每一個目標進行模糊映射計算得出評價結果。
模糊綜合評價法適用于帶有主觀評價因素的評價,如主觀性指標的評價,對有確定值的定量指標評價沒有優勢,適合結合其他方法共同使用。
2.3數據包絡法
數據包絡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一種有效的非參數評價方法。起算法核心是由評價對象的“輸入”數據和“輸出”組成一個能包容所有決策單元生產方式的最小的生產可能性集合,再用線性規劃方法測算決策單元是否在此前沿面上。
數據包絡法屬于數理統計方法,對數據的依賴性較大,只能用于定量評價。
2.4神經網絡評價法
神經網絡評價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模仿人大腦神經單元處理問題方式,利用計算機強大計算功能的自適應擬合算法。其算法的核心是利用循環的約束條件,利用訓練樣本數據反復修改指標權重值,直到符合用戶的期望。
神經網絡評價法只能針對定量指標,而且必須要有大量的數據樣本。
2.5灰色關聯度評價法
灰色關聯度評價法(Gra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是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一種評價法。其算法核心是通過比較待測數列與參考數列的關聯系數和相關度,獲得與目標相關性排序。
灰色關聯度評價法處理定性指標前還需要定性轉換成數量值。
2.6可拓物元評價法
可拓物元評價法是可拓學的一個分支。其算法核心是把一個系統問題先轉化為物元單元,再用關聯函數來分析對象各目標間的相容性。
可過物元評價法可以跟其他方法結合使用,能夠融合定量與定性指標[5]。
3 評價模型的選擇
評價方法的選擇取決于評價的對象,在評價方法分析的基礎上,歸納出各評價方法的優缺點。
總體來看,神經網絡評價法和數據包絡法只能處理定量評價,不符合本研究要求。層次分析法不適用于多種類別的指標,更適合確定權重。模糊綜合評價法、灰色關聯評價法、可拓物元評價法都有各自局限性:模糊綜合評價法的隸屬度難以確定;灰色關聯度評價法針對同類別指標,只能進行相對性評價;可拓物元評價法包容性大,但是關聯函數不具通用性。基于研究的對象是對運輸樞紐無縫銜接的評價,評價對象系統性強、范圍大的特點,且含有定量和定性指標,故對評價方法進行融合發展研究,選用基于AHP的優化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運輸樞紐的無縫銜接進行評價。此方法既很好的解決了指標分層的問題,同時也滿足定性指標無法量化的問題,優化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可以很好的解決隸屬度難以確定的問題。
4 結論
本文從低碳、經濟、暢通、安全四個角度對運輸樞紐無縫銜接指標體系進行了構建,分析其對運輸樞紐供需關系的滿足情況和建設規模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適應性以及各類交通設施內部的結構和功能,其目的是揭示運輸樞紐的運行效果、驗證無縫銜接規劃方案的優劣程度以及為決策提供技術方面的信息和服務。對常用評價方法的分析比較,針對需求,對評價方法進行融合,選定以基于AHP的優化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運輸樞紐的無縫銜接進行評價。由于運輸樞紐是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其指標體系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評價模型尚需進一步的驗證。
參考文獻:
[1]蘇為華.多指標綜合評價理論與方法問題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0.
[2]公路運輸企業綠色度的綜合評價[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7,3(6):21-24.
[3]師桂蘭.城市客運樞紐綜合評價方法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交通學院,2005.
[4]張國伍.綜合交通樞紐智能化系統芻論[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1,1(2):129-133.
[5]蔡文.物元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
篇9
一、基于供應鏈融資的中小企業信用模糊綜合評價問題描述
基于供應鏈融資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不僅要考慮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還需考慮中小企業所處整個供應鏈的水平,以便更加全面、系統、客觀地反映處在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模糊綜合評價是利用模糊數學的理論方法從多個因素對被評價事物隸屬等級狀況進行綜合評價的方法。基于供應鏈融資的中小企業信用的綜合評價是一個多層次、多指標的綜合評價問題,在模糊綜合評價中屬于多級評價問題,每一級評價分別用(U,V,R,W,S)表示,每個元素的含義如下:U代表評價對象因素集,U={u1,u2,…,un};V代表評價等級集,V={v1,v2,…,vm}, m通常至少要等于4而不超過9,本文設定為V={優秀,良好,中,差};R代表從評價對象因素集U到評價等級集V的模糊關系矩陣。即R=(rij)n×m,rij表示對第i個評價指標做出的第j級評價等級的隸屬度,滿足rij=1。rij=,其中dij表示將第i個評價指標評定為第j級評價等級的人數;W代表指標的權重向量。它表示第i個指標ui在指標集合U中的權重。W=(w1,w2,…,wn),wi=1;S代表評價結果向量。利用模糊矩陣的合成運算,進行綜合評價。S=W•R=(W1,W2,…,Wn)•r11r12…r1mr21r22…r2mrn1rn2…rnm, Sj=wijrij,j=1,2,…,m。
按照上述建立的基于供應鏈融資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準則層的評價因素集為U={A,B,C,D,E,F,G,H,I}={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現金流分析能力,發展能力,企業基本素質,企業發展前景,企業信譽狀況,供應鏈合作水平},準則層的每個因素又由下一級指標層的各因素來決定,對于指標層因素A,UA={A1,A2,A3}={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利息保障倍數},指標層其余各因素集詳如表1所示。
當對基于供應鏈融資的中小企業信用進行評價時,首先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準則層指標A、B、C、D、E、F、G、H、I進行第一級評價,計算出模糊綜合評價向量SA、SB、SC、SD、SE、SF、SG、SH、SI,進而得到第二級評價矩陣(SA,SB,SC,SD,SE,SF,SG,SH,SI)T,然后進行第二級評價,求出目標層評價結果向量S=W•(SA,SB,SC,SD,SE,SF,SG,SH,SI)T。
二、基于供應鏈融資的中小企業信用指標權重確定
層次分析法屬于主觀賦值法,而熵值法則屬于客觀賦值法。在指標權重的確定過程中,兩者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在某些應用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結合的方法確定權重,取兩者的平均值作為指標的綜合權重。
(一)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由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首先提出,是一種用于處理錯綜復雜、模糊不清的相互關系如何轉化為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廣泛的適用性。
(1)權重的確定。根據建好的層次結構模型,參照相對重要性的比例標度,憑借專家的評判及統計數據,在各層元素中進行比較,構造出判斷矩陣0。形成判斷矩陣后,求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即各元素的權重向量A=(1,2,…,n)T,可通過求解下列方程得到:OA=maxA,式中max是矩陣O的最大特征值。本文采用幾何平均法計算最大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其步驟包括:
第一,計算判斷矩陣每一行元素的乘積mi。
mi=αij ,i=1,2,…n (1)
第二,計算mi的n次方根ai。
αi= (2)
第三,對向量A=(α1,α2…,αn)T進行歸一化。
ai= (3)
向量A=(1,2,…,n)T即為所求的權重向量。
第四,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
max=,(OA)i為向量的第i個元素。
(2)一致性檢驗。由于判斷矩陣是由專家通過比較的方法建立的,判斷矩陣中的各元素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而不可能具有完全一致性。因此要進行一致性檢驗,即評價判斷矩陣的可靠性。其計算過程如下:
一致性指標C.I.的計算:C.I.=
隨機一致性比率C.R.的計算:C.R.=
R.I.為同階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由表2所示:
顯然,C.R.值越小,判斷矩陣的一致性程度越好。當CR≤0.1時,可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二)熵值法熵的概念由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提出,并應用在熱力學中。后來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第一次將熵的概念引入到信息論中來。在信息論中,熵是系統無序程度的度量。按照熵的思想,人們在決策中獲得信息的多少和質量,是決策的精度和可靠性大小的決定因素之一,而熵在應用于決策過程的評價時,可以度量獲取的數據所提供的有用信息量。基于供應鏈融資模式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中,通過熵值法來確定權重。根據專家對評價指標的評判即評價對象因素集隸屬于評價等級集的隸屬度,構成判斷矩陣R=(rij)n×m,其中第i個評價指標隸屬于各評價等級的隸屬度rij(j=1,2,…m)可以看作是第i個評價因素在系統不同狀態下發生的概率Pij(j=1,2,…m),Pij=rij=,滿足Pij≥0,Pij=1。
(1)第i個評價指標的熵定義hi為:hi=-kPijlnPij,i=1,2,…,n
當Pij=0時,令PijlnPij=0。選擇k=對熵hi進行標準化處理,則
hi=-PijlnPij(4)
(2)第i個評價指標的熵權i定義為:取gi=1-hi時,則:
i=gi/gk (5)
式中0≤i≤1,i=1。
(三)綜合權重的確定 本文將層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結合起來使用,取兩者權重的平均值作為指標的綜合權重。這樣兩種方法互補,既可充分考慮專家的知識和經驗,消除信息熵的負面影響,又可減少賦權中的主觀隨意性影響,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由于熵值法的使用要求是要有一定量的樣本單位,并且熵值與指標值本身大小有著十分密切關系,因此,熵值法只適用于指標層權重的確定而不適用于準則層權重的確定。中小企業信用指標體系是一個二級層次指標體系,在本研究中,準則層權重的確定只采用層次分析法。
三、基于供應鏈融資的中小企業信用模糊綜合評價實例分析
根據表1中的評價指標體系,組織8位專家對某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評分,其信用評價的模糊綜合評價如下:
(一)建立模糊評價矩陣 根據專家對各評價指標的評分,建立因素集A、B、C、D、E、F、G、H的模糊評價矩陣為:
RA=0.13 0.62 0.25 00.25 0.25 0.50 00.25 0.38 0.37 0RB=0.13 0.13 0.38 0.360.13 0.25 0.50 0.120.13 0.63 0.13 0.11
RC=0.13 0.13 0.61 0.130.13 0.13 0.50 0.240.25 0.25 0.37 0.13 RD=0.13 0.38 0.38 0.110.13 0.13 0.61 0.130.13 0.38 0.36 0.13
RE=0.13 0.63 0.13 0.110.25 0.50 0.13 0.120.25 0.38 0.25 0.12RF=0.25 0.50 0.13 0.120.13 0.36 0.38 0.130.25 0.25 0.37 0.13
RG=0.13 0.50 0.24 0.130.13 0.25 0.38 0.240.13 0.50 0.24 0.13 RH=0.13 0.63 0.13 0.110.13 0.50 0.25 0.12
RI=0.13 0.25 0.62 00.38 0.50 0.12 00.25 0.38 0.37 0
(二)計算準則層的權重向量 利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準則層各指標的權重向量。根據公式(1)、(2)、(3)求得準則層各指標的權重,并對其進行一致性檢驗,具體過程如表3所示:
(三)計算指標層的權重向量 同理,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指標層各個因素的權重(表4): A=(0.4434,0.3874,0.1692),B=(0.1958,
0.3108, 0.4934),C=(0.6301,0.2184,0.1515),D=(0.2500, 0.5000,
0.2500),E=(0.5936,0.2493,0.1571),F=(0.5396,0.2970,0.1634),
G=(0.4000,0.2000,0.4000),H=(0.7500,0.2500),I=(0.3333,0.3333,
0.3334)。
再用熵值法計算指標層各個因素的權重。根據公式(4)、(5)計算得:A=(0.4235,0.3070,0.2694), B=(0.1959,0.2816,0.5225),C=
(0.5604,0.3232,0.1164),D=(0.2587,0.5234,0.2179), E=(0.5683,
0.3063,0.1254),F=(0.4902,0.3401,0.1697), G=(0.4192,0.1616,
0.4192),H=(0.6498,0.3502),I=(0.3572,0.3387,0.3041)。
根據公式k=(αk+k),(k=A,B,C,D,E,F,G,H,I)計算指標層各組指標的綜合權重向量:A=(0.4335,0.3472,0.2193),B=
(0.1959,0.2962,0.5080), C=(0.5952,0.2708,0.1339),D=(0.2544,
0.5117,0.2340),E=(0.5810,0.2778,0.1412), F=(0.5149,0.3186,
0.1665),G=(0.4096,0.1808,0.4096),H=(0.6999,0.3001),I=(0.3452,
0.3360,0.3188)。
(四)計算模糊綜合評價結果 首先,對整個指標體系進行第一級評價,對于因素A(償債能力),得出評價向量SA=A•RA=(0.1980,
0.4389,0.3413,0.3631,0.000)。同理,對因素B(營運能力),因素C(盈利能力),因素D(現金流分析),因素E(發展能力),因素F(企業基本素質),因素G(企業發展前景),因素H(企業信譽狀況),因素I(供應鏈合作水平)進行評價,得到評價向量: SB=(0.1300,0.4195, 0.2886,
0.1620), SC=(0.1461,0.1461,0.5481,0.1598),SD=(0.1300, 0.2521,
0.4930,0.1249), SE=(0.1803, 0.5586, 0.1469, 0.1142), SF=(0.2118,
0.4138,0.2479,0.1266), SG=(0.1300,0.4548, 0.2653, 0.1499),SH=
(0.1300,0.5910,0.1660,0.1130),SI=(0.2530,0.3754,0.3732,0.000)。
從而由第一級評價結果得到第二級評價矩陣R:
R=(SA,SB,SC,SD,SE,SF,SG,SH,SI)T
=0.1980 0.4389 0.3631 0.0000 0.1300 0.4195 0.2886 0.16200.1461 0.1461 0.5481 0.15980.1300 0.2521 0.4930 0.12490.1803 0.5586 0.1469 0.11420.2118 0.4138 0.2479 0.12660.1300 0.4548 0.2653 0.14990.1300 0.5910 0.1660 0.11300.2523 0.3754 0.3723 0.0000T=(0.2212,0.0808,0.0808,
0.1359,0.0487,0.0323,0.0487,0.2158,0.1359)
那么,由S=ω•R=(0.1681,0.4183,0.3294,0.0843)得第二級評價結果。根據模糊綜合評價的最大隸屬度原則,從第一級評價結果可知,對“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企業基本素質”、“企業發展前景”、“企業信譽狀況”、“供應鏈合作水平”七項指標評價均為“良好,而“盈利能力”、“現金流分析”兩項指標評價為中;從第二級評價結果看,基于供應鏈融資的該企業信用評價結果為“良好”。
(五)計算綜合評價值 如果對上述評價結果做一個測度,則需對各評價等級進行量化,假如設“優秀”為100,“良好”對應80,“中”對應50,“差”對應0,則評價等級量化為E={e1,e2,e3,e4}={100,80,50,0}。因此,通過N=S•ET即可得到該公司信用綜合評價值N為:N=S•ET=SjEj= 66.7418。
四、結論
由于信用評價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的指標比較多,因此本文在構建指標體系時,為了便于數學處理將體系簡化,只是模糊地估計了各指標對企業信用的影響。其次,盡管模糊綜合評價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信用水平,但其仍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在權重和模糊矩陣的確定中難免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希望本文對基于供應鏈融資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的的建立提供參考,并能為商業銀行在開展供應鏈融資服務中提供有效的決策的幫助,進而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篇10
論文摘要:由于我國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信用評級發展歷程短、信用評級指標體系建設不夠完備等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小企業在獲取銀行授信方面一直存在普遍性難題。本文以中小型零售企業為例編制了一整套切合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指標體系,既具面向中小零售企業的針對性,又具有向所有行業中小企業一般性推廣的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中小企業在科技進步、促進就業、改善產業結構以及增加對外貿易方面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經工商注冊登記 的中小企業已超過1000萬戶,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總量的58.5%,尤為重要的是新增就業的75%是由中小企業實現的。當前,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保持經濟活力,促進經濟增長;提供多數就業崗位,促進社會穩定;非公有制中小企業是技術創新最活躍的主體;深化社會生產專業分工,促進大企業發展;推進市場化進程,促進經濟體制改革;推動農村工業化、城市化,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然而,對我國國民經濟做出如此巨大貢獻的中小企業卻普遍性地面臨融資難的問題。鑒于我國直接融資渠道不發達(IPO上市融資和發行公司債券),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支持成了中小企業比較現實的融資路徑。但是,由于我國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信用評級發展歷程短、信用評級指標體系建設不夠完備等問題,中小企業在獲取銀行授信方面一直不夠順暢。
基于上述事實,本文在研讀國內外企業信用評級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商業銀行企業信用評級標準、專業信用評級機構企業信用評級標準和國資委財務監督與考核評價局制定的《2011年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等,以中小型零售企業為例編制了一整套切合我國中小企業國情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從經營環境要素、經營管理要素、償債能力要素、營運能力要素、盈利能力要素、成長性要素、擔保狀況要素共7個方面入手,包括7個一級指標和20個二級指標。本文的指標體系既包括專門適用于我國中小零售企業的特色指標,又包括適用于大多數中小企業的通用指標,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下面就以我國中小零售企業指標體系為例,具體闡述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及構建過程。
1經營環境要素B1
(1)經營區域因素C1
該指標主要考量企業所處地域是否有利于企業發展。例如,企業處于東部發達區域還是中西部欠發達區域;當地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因素;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對行業是否具有促進作用。
(2)上游供應商因素C2
該指標主要考量企業對于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這種議價能力直接反映出公司是否具備較強的經營壁壘。
2經營管理要素B2
(1)管理層專業素質C3
該指標主要考量企業管理層的行業背景和經營能力。例如,大多數中小企業屬于個人或家族式企業,企業經營者的行業背景和經營能力直接決定著企業的整體文化、發展方向以及信用狀況。
(2)合法合規經營因素C4
該指標主要考量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是否嚴格遵守食品用品安全衛生等法律法規。
3償債能力要素B3
(1)資產負債率C5
該指標是指公司年末的負債總額同資產總額的比率,表示公司總資產中有多少是通過負債籌集的。該指標計算公式為:權益負債率=(負債÷總資產)×100%
(2)流動比率C6
該指標是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用來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于償還負債的能力。該指標計算公式為: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流動負債合計)×100%
4營運能力要素B4
(1)應收賬款周轉率C7
該指標反映企業應收賬款變現的速度快慢和管理效率的高低。該指標計算公式為:盈余現金保障倍數=(營業收入÷平均應收賬款余額)×100%;平均應收賬款余額=(應收賬款年初數+應收賬款年末數)÷2
(2)存貨周轉率C8
存貨周轉速度的快慢不僅反映出企業采購、儲存、生產和銷售各個環節管理工作狀況的好壞,而且對企業的償債能力及獲利能力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該指標計算公式為:存貨周轉率=(營業成本÷平均存貨余額)×100%;平均存貨余額=(存貨余額年初數+存貨余額年末數)÷2
5盈利能力要素B5
(1)主營業務利潤率C9
該指標是指企業一定時期主營業務利潤同主營業務收入凈額的比率。它表明企業每單位主營業務收入能帶來多少主營業務利潤。該指標計算公式為: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2)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C10
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該指標計算公式為: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期末凈資產)×100%
6成長性要素B6
(1)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C11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可以用來判斷公司發展所處的階段,衡量企業的成長性。該指標計算公式為: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當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100%
(2)凈利潤增長率C12
該指標衡量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該指標計算公式為:凈利潤增長率=(當期凈利潤÷上期凈利潤)×100%
(3)長期經營規劃C13
該指標反映零售企業的發展潛力。該指標信息可以參考企業制定的門店擴張計劃、經營品類擴充計劃、配套的物流資源和人力資源擴張規劃。
綜上所述,該指標體系既包括專門適用于我國中小零售企業的特色指標,又包括適用于大多數中小企業的通用指標,所以該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肖北溟.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評級模型的構建及實證檢驗【J】.金融論壇.2004(4)
[2]邵興忠.中小企業融資難與銀行信貸體制比較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