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詩歌范文
時間:2023-04-08 09:57: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年的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新年鐘聲敲響后,英國家庭會把房屋的后門打開,將“舊年”放出,然后打開前門,將“新年”迎進來。
在蘇格蘭,人們在元旦前夜喜歡一邊傾聽根據彭斯的詩歌創作的歌曲,一邊點燃瀝(lì)青桶,讓瀝青桶在街上滾來滾去,以示辭舊迎新。
新年互寄賀卡的做法也起源于英國。第一張新年賀卡于1843年在倫敦誕生。
意大利:扔舊物送泉水
意大利人在迎接新年時喜歡扔掉舊東西。元旦前夜,一些人會瘋狂地將各種東西扔出窗外,包括熨斗、桌椅,當然還有垃圾。
在意大利鄉村,人們在元旦的清晨一定會打桶泉水回家,桶里再放入橄欖(ǎn lǎn)枝。這樣一桶泉水不僅是吉祥的象征,也是饋贈(kuì zèn)親友的佳品。
元旦當天,意大利家家戶戶傳統上都要燃一爐旺火,而且一整天都不熄滅,因為他們相信火來自太陽,元旦熄火會讓來年“不見天日”。
瑞士:“光明女王”送禮物
元旦前夜,瑞士家家戶戶燈火通明,街道兩旁火樹銀花。
瑞士孩子們會在這個時候選出“光明女王”,為她穿上白裙,戴上飾有蠟燭的王冠?!肮饷髋酢辈粌H要給孩子們送去禮物,還會為寵物帶去美味佳肴(yáo):給貓煉乳、給狗肉骨頭、給驢胡蘿卜……
希臘:出門做客懷揣石頭
新年當天,出門做客的希臘人會懷揣一塊大石頭,進門時丟在主人家中,口里念念有詞:“希望主人的錢袋比這塊石頭還要沉……”如果攜帶的石頭很小,他們就會換種說法:“希望主人的白內障比這塊石頭要小得多……”
匈牙利:大聲吹哨不吃禽肉
匈牙利人會在邁入新年門檻(kǎn)的第一秒大聲吹哨,但不是把手指含在口中吹,而是用木笛、號角或哨子吹。匈牙利人認為哨聲可以驅邪(qū xié)避兇、帶來幸福。
匈牙利人制作的新年佳肴十分講究,說法很多:菜豆和豌豆能夠維持體力;蘋果能永葆青春,讓愛情長久;核桃可以驅災;大蒜讓人身體健康;蜂蜜則令生活更加甜蜜美滿。
有趣的是,不少匈牙利人在新年時不吃禽肉,原因是害怕幸福會隨著這些長翅膀的禽類“飛”走。
保加利亞:分享“魔力餡餅”
保加利亞人有在家迎接新年的傳統。新年鐘聲敲響時,家中的燈會突然熄滅,以便相愛的人在黑暗中接吻。之后,女主人開始切“魔力餡(xiàn)餅”。如果你分到的餡餅里藏著一枚硬幣,你大可期待來年財運亨通;如果吃到玫瑰葉,不妨開始憧憬(chōn jǐn)愛情。
印度:抱頭痛哭迎新年
印度的一些地區,新年時人們不但不慶賀,反而抱頭痛哭。據說是感嘆歲月易逝及人生的短暫。
丹麥:杯盤碎片送朋友
丹麥人在新年前夜,家家戶戶都要將平時打碎的杯盤碎片收集起來,待夜深人靜時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門前。元旦的早晨,誰家門前堆的碎片越多,就說明誰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運。
巴西:互揪耳朵
新年鐘聲敲響后,巴西人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他們爭先恐后地尋找象征著幸福的金樺果,這個活動被稱為“尋福”。據說,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hǎn)見的果子。在鄉村,新年期間還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互相揪耳朵。人們在元旦見面時,會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德國:爬高祈好運
新年鐘聲響起前,很多德國人會爬到椅子上,待鐘聲傳來,就跳下來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災禍。在德國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風俗――爬樹比賽,據說爬得越高運氣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會被喻為“新年英雄”。
比利時:給動物拜年
在比利時,人們在元旦清晨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給牲畜拜年。比利時人會走到牛、羊以及自己的寵物貓狗身邊,煞有介事地向它們問候:“新年快樂!”
巴拉圭:不動煙火吃冷食
巴拉圭人在新年來臨的前五天,上至國家元首,下到普通百姓,都不動煙火,只吃冷食,直到元旦零時鐘聲敲響后才點火烹(pēn)煮食物,慶祝元旦。
法國:喝光余酒交好運
法國人在新年到來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mǐn dǐn)大醉。他們認為,新年時如果家中還有剩余的酒,新的一年定交厄(è)運。
西班牙:深更半夜吃葡萄
篇2
人教版七年級《中國歷史》實驗教科書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力求解決好“學什么”和“怎樣學”的問題。在解決“學什么”,即課程內容的選擇上,它突出了基礎性;在解決“怎樣學”的問題,即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上,它突出了自主性。本文擬就此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
突出初中歷史課程內容的基礎性,是由其課程性質決定的?!墩n程標準》明確規定“歷史(7-9)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薄墩n程標準》還指出:“歷史課程標準應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應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痹谶@里,突出基礎性,面向全體學生,成為解決“學什么”的問題,即課程內容選擇的一項重要的取舍原則。
為了突出課程內容的基礎性,降低教材難度,減輕學生負擔,七年級《中國歷史》實驗教科書的編著者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
首先,在編寫體例上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使用學習主題的呈現方式,不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教科書的編者按照歷史發展的時序性與學習內容的內存聯系把全書分為七個單元,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突出了一個學習主題,全書共編寫了44課(上、下冊各22課)。這樣就使全書的總課量大大減少,同時也為活動課的設置(全書共設9課活動課)創造了條件。這既體現了歷史學科的特點,也有利于改變傳統教材“難、繁、偏、舊”的現象,突出了重點,降低了難度。
其次,每課內容只有2-3個目,并以正文部分(宋體字部分)作為學習的主體內容和基本要求。正文部分力求寫得少而精,精心選擇能夠體現歷史發展階段特征和基本線索的基本史實(包括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讓史實說話”,讓學生與“歷史”交流對話,旨在引導學生去感受、理解和認識中國古代文明演進的基本歷程。例如,“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一課,只用三個子目講了三個典型:我國最早的人類──元謀人,以發現頭蓋骨化石聞名世界的北京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頂洞人;而重點又突出了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扒赝鯍吡稀币徽n,突出了“統一”這一主題:秦滅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秦始皇采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等制度和措施,鞏固統一國家;北筑長城、開發南疆,維護統一國家。每課正文內容講得精簡,減少抽象的歷史理念和概念,減少繁雜的知識點,這不僅減輕了學習負擔,而且為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留下了充分的空間和時間。
第三,以閱讀部分(楷體字),文獻資料專欄、自由閱讀卡等多種方式呈現學習內容,使信息載體多元化。閱讀部分往往是正文要點的具體化,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是理解正文要點的必要補充。文獻資料專欄選用淺顯而簡短的、具有典型性的文獻材料,既增強了教科書的歷史感,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閱讀能力。自由閱讀卡則是課文有關物質文明內容的拓展,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以多種方式呈現學習內容,使每一課的內容更加充實和豐富多彩,此其一;其二,有助于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有效信息,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其三,由于這些內容不作為學習的基本要求,不要求學生必須識記與掌握,就大大增加了教學的彈性,為有潛力的學生擴大了自我發展的空間。
第四,力求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歷史教科書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載體,七年級《中國歷史》實驗教科書是寫給只有十余歲的初中生看的,中學歷史教學的任務不是培養歷史學家,也不是盡可能多地灌輸歷史知識,而主要在于利用教科書這個中介讓學生與“歷史”交流對話,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和理解歷史,逐步培養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逐步培養終身受用的人文素養和歷史思維方法。因此,教科書編寫中盡量增加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避免專業化和成人化的傾向。
二
突出教學過程和方法的自主性,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促進歷史課程革新的必然結果。七年級《中國歷史》實驗教科書滲透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參與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主動參與型轉化,由學會知識向學會學習轉化。只有實現這一轉化,才能滿足學生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為了突出教學過程和方法的自主性,教材的編者主要采取了以下作法:
篇3
關鍵詞: 新課標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創新
新課程理念下,要搞好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關鍵在于創新,因為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新課程價值追求。如何創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呢?下面談談我的做法。
一、讓學生成為歷史課堂主人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要求改變傳統教育方式。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信息已經在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得到充分的重視和研究,因此,對信息的掌握,如對歷史中客觀史實的了解,已經不再是某些專業人士的權限。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當代中學生能夠在網絡中獲取大量的專業信息,而這一切遠比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的知識要豐富、精確和深刻得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意識到時代對于教育的影響,適當改變教學方式,才能不斷成長進步,與時俱進。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在課堂上開始挑戰教師的權威,對教科書上的史實不置可否,甚至指出教材中的錯誤。
(二)新課程的改革要求轉變傳統教育觀念,由教師主體變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
中學生已經今非昔比,各方面知識儲備比較豐富,在課堂上表現十分活躍,更敢于向教師挑戰,對教師的教學提出質疑。固然,這類學生通常不得教師的喜愛,甚至可以說是教師課堂教學中的“搗蛋分子”。但是,當堂呵斥學生,只能引起不滿和消極對抗,不利于學科教學,當然也不是一位新時代教師的做法,教師的權威也會受到質疑。
處理此種情況的最好辦法,首先是教師改變自我定位。如果僅僅將自己定位成知識的權威,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可行性已經微乎其微了。因此,必須掙脫傳統教學模式的觀念束縛,準確把握新課程理念所強調的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
教師要因時制宜地發揮主導性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大體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發掘:一是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幫助學生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課堂活動方案,以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二是在備課過程中隨時指導學生正確、高效地解決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三是作為學生的朋友來解答他們的各種疑問,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這才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最佳選擇。
(三)新教材新教法的運用為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提供了空間。
新教材新教法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也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想勝任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教師必須時刻給自己“充電”,這是對自身的一個最基本要求?!跋鄬φ摰奶岢鍪强茖W界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相信很多歷史教師是解釋不清的,更不要說弄清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問題了。如果對于這些理論本身一知半解,甚至一點都不明白,又怎么能夠給學生講清楚它的重要意義呢?要知道,這些知識或許是歷史教師的難題,但它們對于某些學生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很多教師在課間走在教室里的時候看到過有些學生面前攤放著的大厚本專業書籍,為何不嘗試著利用學生這一豐富的教學資源呢?何不嘗試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呢?
二、讓學生成為歷史課堂主人的可行性
(一)當代中學生掌握的知識已經今非昔比。
中學生的學習途徑多種多樣,學習資料豐富,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資源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二)教師的主導地位使這一行為成為可能。
讓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否則,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反而有可能使課堂教學失控。因此,在進行學生課堂實驗時,從教學資料的篩選到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引言和問題設計,再到課件資料的展示,教師都要精心設計。當然,學生豐富的知識儲備為這一大膽嘗試的順利進行奠定了一塊至關重要的基石。
三、讓學生成為歷史課堂主人的優越性
(一)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增加了課堂爭論,大大提高了學生對于相關歷史知識的深層次把握。
如果講臺前講課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學時,即使是平平淡淡的一堂歷史課,下面的同學也會端正坐姿,翻開書本認真學習。因為他們希望能夠在教材中找到問題,借以向臺上的小老師發揮挑戰。我的課堂上問題不斷,辯論不斷。只看見臺上臺下爭論得面紅耳赤,臺上同學大汗淋漓,臺下同學熱情高漲,雙方爭論不下時,大家都紛紛把目光轉向我。那種集萬千期待于一身的情形,不敢說別人沒有遇到過,但至少我平時確實很少遇到。通過我的最后點撥,很多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三維目標在課堂上很快理解和把握了,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深層次把握大大加強了。
(二)這是對教師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的有效補充,也能彌補歷史教師知識不足的缺陷。
高中教育在課程設置上注重歷史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科學性,更注重課程形式的靈活和多樣。高中歷史課程一定會隨著歷史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專業素質的提高和師生平等理念的深化而不斷創新。當然,能夠引起這樣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新課程改革要求。
當前實施的歷史新課程在課程內容上已經遠不是歷史學科知識本身所能包含的了,范圍涉及多種學科。這不僅對歷史教師素養的提高提出了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們歷史教學方式體現多樣性和靈活性。當然,歷史教學方式的多樣性,一方面需要歷史教師不斷自我提升,另一方面要求歷史教師能夠真正起到主導作用。
篇4
那么,本期藏族文化了解藏歷新年。
藏歷年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但藏歷年的推算法與農歷春節有差異。2010年的藏歷新年是2月14日,和農歷春節是一天,2009年藏歷新年是2月25日,春節是1月26日,所以時間上較春節晚1個月。2008年、2015年藏歷新年和春節是同一天。
從有關文獻史料及國內外研究成果來看,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前藏族已經擁有歷法。從上古藏族物候歷中觀察,吐蕃統一高原之前各地主要流行的歷法有陰歷成分也有陽歷成分。
《山南雅拉香波紡織老婦人之月算》基本上是按日月天象以計時的陽歷。其中提到的句天“(7天為一周)計時段對藏族天文歷算非常重要,也是藏族歷法中最重要的數據。除陰歷之外,當時還有陽歷推算法。《象雄老人口算法》就是比較典型的陽歷,一年共計365天,當然它還處在自然歷階段。
唐代以前,藏族是以麥熟為新年,這與上古時期漢族地區的過年一樣。漢字的“年”的甲骨文寫法是一個人背負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莊稼成熟,即“年成。因此,本來的過年是慶祝豐收。古時候所謂的”年成“指的就是這個。因此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直到現在,水族還保留古式過年的風俗,”年成之后開始新年。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歲一熟,所以“年”與歲在日期數量上有相同周期了。上古的中原地區和藏族都是本來含義的過年(漢藏語系有些文化基因相同),后來變成了過歲(說法還是講“過年”)。
篇5
始終保持一顆“童心”確實能延年益壽。比如,研究發現,老人有“收藏”的愛好,能治高血壓、胃病、神經衰弱,收藏已被20多個國家列入“心理療法”的正式科目;常玩成人益智玩具的老人能延緩思維退化;就連購物、烹飪、做家務等日?;顒?也能預防老年癡呆。
玩對全身都好
事實上,幾乎所有高壽的老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玩經”。世界著名科學家牛頓年老后,最喜歡用麥稈對著陽光吹肥皂泡,那絢麗的色彩總能讓他如癡如醉;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更稱自己為“大玩學家”,研究“玩”幾乎成了他的第二專業:玩電腦、寫博客、玩智力游戲,一點不比年輕人差。
走在大街上,你也會發現,精神矍鑠的總是那些“愛玩”的老人。在外時一起出游、跳舞、打球、遛鳥、寫地書、下棋;即使不出門,很多老人也有自己的玩法:讀書品茶、織毛衣、養花草、寫大字、畫山水、學做菜,都能讓他們忙得不亦樂乎。
在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王大華看來,會玩的老人,必然能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玩游戲”可幫助老年人訓練大腦的靈敏度、減緩記憶力衰退;登山等活動能增強老年人的肺活量和血液循環,還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如果能在一些集體游戲或對抗游戲中勝出,還能讓他們平添一份自豪感,覺得“我還是有用的”;最關鍵的是,玩能幫老人擺脫孤獨,心里通達敞亮,自然有利于延年益壽。
不僅如此,美國醫學專家研究發現,50歲以前玩成人益智玩具的人,患老年癡呆癥的比例只有32%,老人玩具不僅能活動手腕、腰肢,還有益智功能,延緩思維退化。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指出,老年人進行購物、烹飪、做家務等活動,比打麻將、跑步、看電影等達到的防腦細胞退化效果明顯。“收藏”更被20多個國家列入“心理療法”的正式科目,對高血壓、胃病、神經衰弱等都有一定的心理療效。
中國老人更該有“玩心”
中國老人尤其要學會培養自己的“玩心”。北京安定醫院心理科醫生西英俊告訴記者,不少人退休后,要么覺得失去了生活目標,做什么都沒興趣,要么圍著兒孫轉,甘愿做家庭保姆,不愿為“玩”多花什么心思,自然不像外國老人“時常有點奇思妙想,什么都能拿起來玩一玩了?!?/p>
“千萬別覺得很多事情只屬于年輕人。”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陶立群說,有些老人喜歡上網、寫博客,卻怕別人說自己“到老還瞎折騰”,其實完全不用有這樣的顧慮。在保證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所有新事物老人都應該嘗試“玩”。上論壇發帖、用數碼相機拍照、用手機發彩信等,老人都可嘗試。
廣東省玩具協會信息部主任曾銳成甚至表示,我國的老人玩具比國外落后了整整30年。數據表明,目前中國有8000多家玩具制造商,99%都在生產兒童玩具。而西方市場上,大約40%的玩具是專為老年人設計的。據美國軟件娛樂協會報道,幾乎1/5的50歲以上美國老人都在玩電子游戲,這些游戲從簡單的算術、拼圖到腦筋急轉彎都有。
從“家”開始玩起
相比國內老人認為“人越老就得越穩重”,國外老人卻以當“老頑童”為傲。陶立群說,年紀越大就越該放得開,年輕時不敢想的事情,如果到老都不嘗試一把,那該多遺憾。“中國老人即便有玩心,也玩得很拘束,無非是聊天、下棋、打牌、鍛煉……其實,‘玩’是尋找自信和快樂的過程”。
首先,從“家”開始玩。“其實家里就是個玩的好地方。”陶立群說,外國老人對家居布置情有獨鐘,自己制作掛飾靠墊、養花養草、粉刷墻壁,不僅可美化居室,對手腦也是很好的鍛煉。“相比之下,很多中國老人,家里十幾年都是一個樣,自然沒有新鮮和樂趣。”陶立群建議,老人不妨從家中的“廢物利用”開始玩,廢紙折成小垃圾盒,飲料瓶包裝成好看的花瓶,舊衣服縫成靠墊,都是很好的“娛樂項目”。
第二,手眼腦都得動。比如,報紙上“找不同”、“走迷宮”等游戲可以練眼;記賬、打字、寫博客等方式能練腦;木制琴、小鼓擊打玩具,可有效刺激老人的反射神經,同時能讓他們沉浸到音樂中,愉悅心情;積木、拼圖益智玩具,既能使老人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還能帶來成就感。此外,十字繡也是非常適合老人的娛樂,“不僅手眼腦并用,繡好的作品還能為老人帶來很大的成就感?!碧樟⑷赫f。
篇6
掌握詩歌學習的基本方法,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揣摩語言 領悟意蘊。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為學生提供思考探究的機會,培養他們獨立思考探究的習慣。
關鍵詞:課程目標 整合 價值觀 鑒賞 ?領悟
Abstract: in the poetry unit teaching design, I strive to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ourse standard course goal to organize and implement the teaching.master the basic methods of learning poetry,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affective, attitudes and values of the breed, conside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connotation. In the teaching, we continue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thinking to explore, develop their habit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to explore.
Keywords: objective integration values appreciation ? understand
中圖分類號:G642.4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材成了我們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課程資源。如何充分挖掘這一課程資源中能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資源因子就成了我們教材處理的重點。高中新課程必修課1第一單元是詩歌單元,在單元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按照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來組織、實施教學。我把總體目標中的三個目標列為這一單元教學的目標。一、積累?整合
1、掌握詩歌學習的基本方法。
課程總體目標中有這樣的闡述:"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采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這一單元我采用單元教學的方法,主要指導學生進行意象分析和情感分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意象分析和情感分析是詩歌學習鑒賞的主要方法。意象即審美主體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有形與無形的統一。欣賞一首詩,外行眼中只是詞語與詞語的連接,內行眼中卻是意象與意象的組合;情感抒發是詩歌最主要的美學特征,當然有些詩歌是用來表現哲理道理的。在教學中我首先重點引導學生把握意象是如何組合形成一個個意象群,然后由此引導學生分析意象和意象組合是如何表情達意的。以《沁園春?長沙》為例:前三句,我先引導分析此處刻畫了一個在寒風中獨立于湘江邊的思考者形象,然后引導從"寒秋"、"湘江北去"的意象中領會孤獨的情感特征;接下來七句,先引導把握由山、林、江、舸、鷹、魚等意象組成的意象群,然后引導把握這個意象群由"看"字總領,刻畫了一個醉心于湘江秋景的人物形象,接著引導從這個意象群和這個醉心湘江秋景的形象中感受到作者對祖國江山的無限熱愛之情;接下來的三句,先引導把握由"悵""問"塑造的一個抒情和憂思的形象,然后引導領會作者想通過這個形象表現自己對祖國命運的的憂思。2、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課程總體目標中有這樣的闡述:"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會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不僅僅體現在他掌握多少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還體現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形成上,因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這一單元的教學,我力求結合詩歌作品,弘揚和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塑造學生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讓他們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例如,在《沁園春?長沙》中,我引導學生感悟的民族憂患意識、民族責任感和改天換地的壯志豪情,樹立獻身國家建設的精神;《再別康橋》,我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對母校依依不舍、纏綿悱惻的感情,讓學生懂得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思想感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我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大堰河、對所有像大堰河一樣的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教育學生要懂得感恩和關懷弱勢群體。
二、感受?鑒賞
1、揣摩語言 領悟意蘊課程總體目標中有這樣的闡述:"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培養對語言的敏感是語文素養提高的最基本的切入口。對語言的感知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在閱讀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引導學生對語言的品味。例如,在《沁園春?長沙》的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仔細品味:"獨"寫出作者思考的深沉和精神的與眾不同;"萬"、"層"分別摹出了群巒疊嶂、樹木繁茂之態;"遍"、"盡"、"透"分別繪出了紅與綠的徹底、深透;"漫"寫出了江水滿溢之狀;"爭"活現出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然后由字到句子、由句子到段篇領悟作品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想象力和審美力也是高中語文能力訓練的重點。湘江秋景的絢爛、雨巷的空蒙、康橋的嫵媚等都是我們進行想象力和審美力訓練的好材料。
2、參悟人生 熱愛生活課程總體目標中有這樣的闡述:"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高中生正處在生命意識形成的重要階段,我們要利用各種途徑培育他們正確的自然意識和人生意識。《沁園春?長沙》中湘江兩岸秋景的絢麗熱烈、《雨巷》中雨巷的迷蒙悠遠、《再別康橋》中康橋的富麗嫵媚等都是我們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絕好素材。在《沁園春?長沙》中所體現出來的崇高美與樂觀的自信的人生態度、戴望舒在《雨巷》中表現出來的在苦悶的人生中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向往、卞之琳在《斷章》中表露出來的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道風景裝飾別人的人生、鄭愁予在《錯誤》里詠嘆的美麗而又寂寞的愛情,這些都是多彩人生的一個個側面,我們要通過引導讓學生領會人生的多彩多姿,懂得社會正是由于有了豐富的人生形式才會充滿活力,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的感情。
三、思考?領悟
篇7
1.尋根服務公司
專門為個人尋找自己的祖籍,也為公司企業查找其父輩或祖父輩曾經營過的公司或企業的方方面面史料。
2.禮品籃零售店
在美國送“禮品籃”算是大禮,禮品不僅要賞心悅目,還要種類繁多,要讓最難侍候的人也高興。15年來,從事這一行當的人都大大地發了一筆。
3.食品雜貨送上門服務
從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就興起了食品送貨上門服務,因為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把去食品店買東西看成“浪費時間”,漸漸地嬰兒用品、日用雜貨也都時興送上門。
4.形象顧問公司
形象顧問業在美國的發展著實令人吃驚,因為許多失勢的公司執行主管,都把自己的不成功歸因于著裝、談吐、風度或禮儀上出了問題。
5.神秘物服務提供商
此處的“神秘物”是指市場上買不到而顧客又想要的東西,例如一個歷史事件的紀念物,一個雖不值錢但對客戶有意義的紀念品。
6.專業營養顧問
他們的業務是指導客戶養成良好的膳食習慣,保證飲食合理,營養平衡。
7.提醒服務公司
美國人太忙,又怕忘了親人、愛人、朋友的生日以及有意義的紀念日,因此習慣把相關的日子開個清單交給提醒服務公司。
8.趨向預測公司
這樣的公司所預測的事物,一般都和市場未來的發展前途相關,例如,能夠預測目前還未成為搶手貨的某種玩具娃娃、某種運動用品將來會火爆嗎?在美國搞得好的趨向預測公司年凈收入可達50萬美元。
9.900電話號碼服務
在美國,這是一種通過電話向客戶提供旅館、旅游、交通、占星術等多種信息的服務。開通一條電話線,客戶電話打進來按次數收費。
10.催眠業
過去,催眠被美國人認為是庸醫的騙人術,而現在卻成了合法的,成為可以與治療糖尿病、肥胖癥乃至戒煙等結合進行的醫療活動。當然從業人員要經過正規訓練,要有執照才能開業。收費相當可觀,每小時100美元,第一年開業就可望收入3萬美元。
篇8
[關鍵詞] 小學 教學模式 改革
作為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應從自身做起,積極提升理念,迎接新課程。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具有新時代氣息的、有創新能力的和探索研究能力的新一代接班人。教師應該在新課程理念下,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新的教學模式。
一、實施“互動教學”,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狀態
“師生互動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開放的、科學的、民主的、靈活的教法;也是師生共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教學雙方在共同求解的融洽氣氛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的一種教學。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明確教師既是課教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更是課堂教學的合作者,參與者。努力建立一種互動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新環境,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自信地想、大膽地說,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實現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
二、實施“創新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先應做到課堂上真正的民主。只有寬松的教學氣氛中學生才會大膽質疑,探究真理。教師要以平等、親和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始終把關愛和信任的目光投向學生,傾聽其意見,追蹤其思路,鼓勵其自信。另外,由于學生閱歷和年齡等因素,他們的問題、看法、觀點往往帶有片面性,他們的發言或對、或錯、或膚淺、或深刻,教師應該肯定其思辨的勇氣和可取之處,針對不成熟的或錯誤發言,應以誠摯的態度去點撥、指導、辨析令其心悅誠服,這樣才能激發他再次有創新意識。
三、加強“探索教學”,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
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我們所培養的人才,首先是人,必須要教會他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則,必須要使他能夠成為一個適應于社會,適應社會變化的人;其次,才是才,但是這種才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作為教師,只能教給他很有限的知識,因此,我們必須要教會他們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的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索式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全過程,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探究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除了轉變觀念外,還要重視課堂教學設計。只有合理科學的教學設計,才能有效地實施三維教學目標。
四、搞好“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在合作學習中由于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的過程。
教師指導學生學會傾聽,注重借鑒他人的想法,還要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同伴,使大家共同進步。具體實施中,可以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答題比賽,由小組自定中心發言人,有時也可由教師指定不喜歡說話的學生為中心發言人,鼓勵他們大膽講話,以發言人的成績作為小組成績,看哪個組回答得好、成績好。為了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還可采取先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個人獨立答題,以回答最少的學生的成績評定該小組的成績。總之,讓學生感受到,經過廣泛傾聽,使自己的思路開闊,傾聽他人的意見,也是對別人的尊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伴,不僅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而且在大家的幫助下,改正了缺點、錯誤。
五、倡導“研究學習”,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研究型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數學課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指仿照科學研究的過程來學習科學內容,從而在掌握科學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
篇9
教育改革的直接執行者是教師,教師的教育觀念的改變與否對新課程改革的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首先要求教師樹立素質教育的教學觀念。
1.轉變教師角色
傳統的教學中,課堂往往是一言堂。教師孜孜不倦地將自己的知識、見解澆灌著學生。“教師是蠟燭”,“教師是春蠶”,“教師是孺子?!?。而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育內容的研究者,教育藝術的探索者,學生知識構建的促進者,學校制度建設的參與者,課程的建設和開發者,教師要由 “花匠”轉變為“園藝師”,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
2.轉變教學方式
(1)構建雙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表現為以教師主體作用壓抑學生自主發展,學生主體自主活動整體缺乏,多數停留在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單純的學科內容傳授式為主要教學方式,而忽略了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使學生處于被動練習中。通過學習新課程的理念,我意識到應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依據,去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當然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關鍵在于要將新課程理念轉變為具體的可操作教學行為,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例如:我上《原始的農耕生活》一課,當講到河姆渡原始居民與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時特點時,首先設問: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欄式房屋,而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學生們通過討論并結合自己的地理學知識得出結論:因為南方氣候潮濕而且降水量大,又多毒蟲等,建干欄式房屋既干燥又能防水淹和蟲蛇等爬進屋內;北方氣候干燥,半坡又是山坡上,所以不用擔心水淹,半地穴式房屋即干燥,而且冬暖夏涼等等
這節課我改變了以前的教學方法,不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去摸索、去發現、去總結歷史結論,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過去一味由教師傳授的教學模式開始“裂變”,取而代之的是教師不再單純的傳授知識,技能解答疑惑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知識,課堂上出現的不是“教”而“學”的場景,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交互學的生機勃勃的學習場面。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質的飛躍。這對于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來說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我們年輕教師來說是一輪新的嚴峻的挑戰。
(2)創新多元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它充分體現主體性教育的思想,從多方面多功能角度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具有主動學習和主動創造的能力。所以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新的教學理念,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傾向。應遵循“人本”的理念,從學生的心理、認知、情感、思想等角度出發,讓學生在歷史課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主體意識和個體能力的發展。實踐證明新課程的理念帶給了我們巨大變化,要求我們創新多元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過去上課以聽、寫、背為主,現在不同了,學生要想、要做、要探索,讓學生動口、動腦筋、動手。
例如:我上《繁盛一時的隋朝》一課時,在對隋煬帝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首先是讓學生從歷史資料中討論總結出自己的觀點——隋煬帝是一個暴君,一位亡國之君,然后再請學生思考隋煬帝的許多作為是否一無是處。學生們都認為修洛陽城、開通大運河等等都有歷史的必要及深遠的歷史作用,尤其是大運河,直到現在還發揮著作用,應該給予肯定。我由此又請學生深入思考,為什么隋煬帝做了這些利在千秋的大事,卻又成為了一位遺臭萬年的暴君呢?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后,得出結論:雖然他的一些作為是“利在千秋”,但卻是“禍在當代”。而且他的這些作為主要目的是為了一己之私,耗盡了民力物力,所以失盡人心,成為亡國之君也是歷史的必然。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一直處于高度興奮狀態,而且每變換一種討論角度、思考范圍,都會使學生產生新的興趣和自主支配學習的激情,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終使學生學會選擇形成個性,體驗成長的快樂。同樣是一節課內容教學方式改變了效果也就不同了,學生真正地掙脫了傳統教學的桎梏,真正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有了對學習的理解和需求,所以提高了學習效率。
(3)關注個體差異
當然學生有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所以應確保每個學生受益,應與面向全體學生有機的結合起來?!耙恢Κ毿悴皇谴?,萬紫千紅才是春”。抓學生個體學習,決不是抓少數幾個接受能力強學習成績好,能進行一些超前學練的尖子。而是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地活動起來,形成全員參與的局面。因此我采用分層教學,注重個體差異,注意從學生的認知水平,技能程度,素質基礎等實際情況出發,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指導基礎好自學能力強反映靈活的學生加強課外閱讀量,指導基礎一般自學能力一般的學生在扎實掌握正文的基礎上再閱讀課文中的楷體字補充資料,而讓基礎較差自學能力偏弱的學生在教師地點撥、幫助下掌握課文重點內容。這樣,就能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提高了教學效果。
(4)轉變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也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的一大障礙。一個學生如果在學校中的學習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地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之中,長此以往,其自主學習能力將會被嚴重弱化乃至完全喪失,那么當他進入對自覺性要求極高的大學校園時,他的適應能力可想而知!
篇10
1預習-實習-理論教學模式
是以實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主要為學生小組討論形式,教師提前給學生設置幾個與本章節相關的幾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預習課本,搜集資料并小組討論問題的結果,再去醫院科室進行實習提前接觸臨床,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最后再進行教授授課,使學生更加生動的學習全面的臨床知識。其特點是:將能力的培養放在重點,并高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學會解決困難,總結經驗、通過增加學生的學習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理解、歸納總結能力;進入臨床后以病人問題為中心,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查體及輔助檢查,結合之前搜查內容,來解決各種疾病問題,以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臨床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3];經過學生提前預習課本知識和臨床實踐經驗,再接受教授的系統完整的醫學基本理論,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進一步增強理論基本功。這種教學模式的問題在于:學生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短期內難于接受自己查閱大量資料增加學習的困難度,小班教學需要雄厚的師資力量,教學成本高。
2理論教學與實習緊密結合,互相滲透模式
以教學、實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學習-實習-學習-實習的形式,通過學習一節基礎理論知識,即刻就進入臨床進行實踐實習,例如學完子宮肌瘤后,便進入臨床單獨去接觸一些子宮肌瘤的患者,來接觸學習子宮肌瘤的常見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方法等,再結合整理教師課堂上所講的理論知識,對學生知識的靈活記憶起到莫大的幫助[2]。加強其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通過與臨床病例的聯系,將基礎知識與臨床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臨床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到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使學生對臨床問題和臨床醫生有更深刻的認識,深感將來責任的重大。
3實習與教學同時進行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為課堂教學、臨床見習和畢業實習,彼此相互獨立,相互分離,不利于學生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培訓,故可試行這套教學模式[4],使學生提早進入臨床,形成邊實習邊教學的模式,達到“早臨床、多臨床和反復臨床”的倡議。學生在臨床每接觸一個患者和一個疾病,通過臨床上了解常見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再結合臨床問題進行綜合性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機會和病人接觸,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處理病人,并對病人進行連續追蹤觀察和服務,使基本課程和實踐緊密聯合[5]。使基礎教學充分的滲透到臨床實踐的過程中,重點鍛煉其解決臨床醫療問題的能力,相反通過臨床實踐去鞏固對基本醫學知識的掌握,構建臨床疾病的完整知識體系。不僅提高了掌握基礎知識能力,同時提升了臨床思維能力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加強了與臨床患者的溝通能力,培養成在臨床崗位上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醫學人才,達到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相結合。臨床醫學,尤其是婦產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基礎教學是臨床醫學得以發展和創新的基礎,而實踐是培養醫學生成為臨床優秀醫生的重要途徑。臨床教學模式處于不斷地改革和創新之中。根據傳統的臨床教學模式產生了多種新模式,它們各具特色,各大教學醫院應根據實際合理運用,取長補短,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性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朱云祥,李強,周明.創新教學模式搞好外科臨床教學改革[J]中國醫學創新,2008,3(35):12.
[2]董戰玲,易西南,馬志健,等.地方院校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整合的設計思路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7(32):63.
[3]趙萬紅,潘龍瑞,朱克剛,等.我國高等醫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4,35(4A,498):74.
[4]劉鐵濱,張堅松,符曉華.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