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實驗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7 02:22: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理實驗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物理實驗報告

篇1

一、將一飲料瓶底部扎幾個細孔,再往飲料瓶中到入適量的水,此時會發現瓶底處有水流出,可以印證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繼續迅速把飲料瓶中灌滿水,然后擰緊瓶蓋,這時可觀察到飲料瓶底部并沒有水流出。如果再擰松瓶蓋,又發現水流了出來。這說明是大氣壓作用形成的這一現象。

二、另取一空飲料瓶灌滿水后擰緊平蓋,然后用酒精燈加熱一鋼針。輕輕的在飲料瓶下部側壁燙一細孔(注意燙孔時不要用力擠按飲料瓶)。當扎完小孔后會發現并沒有水流出,在第一個孔的相同高度處,任意位置再燙一個細孔后發現依然沒有水流出來。這是由于大氣壓的作用的結果,并且證明了大氣壓是各個方向都存在的,與液體壓強特點形成對比。之后在前兩個細孔的上方再燙一細孔后,發現下面的細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細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氣從此處進入飲料瓶內上方。如果擰開飲料瓶的瓶蓋會發現三孔都會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噴的越遠。

三、再取一飲料瓶灌滿水并擰緊瓶蓋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夠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蓋擰下來,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發現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換更高的飲料瓶做“對比實驗”,為托里拆利實驗的引入打好基礎。)還可以在此實驗的基礎上,在瓶底打孔,立刻發現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內、外均有大氣壓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還可以選用易拉罐,拉蓋不要全部拉開,開口盡量小一些。倒凈飲料后用電吹風對罐體高溫加熱一段時間后,把拉口處用橡皮泥封好,確保不漏氣。再用冷水澆在易拉罐上,一會聽到易拉罐被壓變形的聲音,同時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壓癟。說明氣體熱脹冷縮、也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篇2

實驗目的 探究凸透鏡成放大和縮小實像的條件

實驗器材標明焦距的凸透鏡、光屏、蠟燭、火柴、粉筆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1.提出問題:

凸透鏡成縮小實像需要什么條件?

2.猜想與假設:

(1)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鏡成放大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設計并進行實驗:

(1)檢查器材,了解凸透鏡焦距,并記錄。

(2)安裝光具座,調節凸透鏡、光屏、蠟燭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外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縮小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篇3

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四.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l現是相等的.

篇4

(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學習示波器、函數信號發生器的使用方法。

(3)學習用示波器觀察信號波形和利用示波器測量信號頻率的方法。

二、 實驗原理:

1) 示波器的基本組成部分:示波管、豎直放大器、水平放大器、掃描發生器、觸發同步和直流電源等。

2) 示波管左端為一電子槍,電子槍加熱后發出一束電子,電子經電場加速以高速打在右端的熒光屏上,屏上的熒光物發光形成一亮點。亮點在偏轉板電壓的作用下,位置也隨之改變。在一定范圍內,亮點的位移與偏轉板上所加電壓成正比。

3) 示波器顯示波形的原理:如果在X軸偏轉板加上波形為鋸齒形的電壓,在熒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條水平線,如果在Y軸偏轉板上加正弦電壓,而X軸偏轉板不加任何電壓,則電子束的亮點在縱方向隨時間作正弦式振蕩,在橫方向不動。我們看到的將是一條垂直的亮線,如果在Y軸偏轉板上加正弦電壓,又在X軸偏轉板上加鋸齒形電壓,則熒光屏上的亮點將同時進行方向互相垂直的兩種位移,兩個方向的位移合成就描出了正弦圖形。如果正弦波與鋸齒波的周期(頻率)相同,這個正弦圖形將穩定地停在熒光屏上。但如果正弦波與鋸齒波的周期稍有不同,則第二次所描出的曲線將和第一次的曲線位置稍微錯開,在熒光屏上將看到不穩定的圖形或不斷地移動的圖形,甚至很復雜的圖形。要使顯示的波形穩定,掃描必須是線性的,即必須加鋸齒波;Y軸偏轉板電壓頻率與X軸偏轉板電壓頻率的比值必須是整數。示波器中的鋸齒掃描電壓的頻率雖然可調,但光靠人工調節還是不夠準確,所以在示波器內部加裝了自動頻率跟蹤的裝置,稱為“同步”。在人工調節接近滿足式頻率整數倍時條件下,再加入“同步”的作用,掃描電壓的周期就能準確等于待測電壓周期的整數倍,從而獲得穩定的波形。

4) 李薩如圖形的基本原理:如果同時從示波器的x軸和y軸輸入頻率相同或成簡單整數比的兩 個正弦電壓,則屏幕上將呈現出特殊形狀的、穩定的光點軌跡,這種軌跡圖稱為李薩如圖形。李薩如圖形的形成規律為:如果沿x,y分別作一條直線,水平方向的直線做多可得的交點數為N(x),豎直方向最多可得的交點數為N(y),則x和y方向輸入的兩正弦波的頻率之比為 f(x):f(y)=N(y):N(x)。

三、 實驗儀器:

示波器、函數信號發生器。

四、 實驗操作的主要步驟:

(一) 示波器的使用與調節

1) 將各控制旋鈕置于相關位置。

2) 接通電源,按下面板左下角的“POWER”鈕,指示燈亮,稍待片刻,儀器進入正常工作狀 態。

3) 經示波管燈絲預熱后,屏上出現綠色亮點,調節INTEN、FOCUS、POSITION,使亮點清晰。

4) 將TIME/DIV逐漸旋到2ms或5ms,觀察光點由慢變快移動,直至屏上顯示一條穩定的水 平掃描線,按(3)使線清晰。

(二) 實驗內容:

1) 觀察正弦波波長:

a)將AC GND DC轉換開關置于AC

b)講面板右上角的SOURCE置于CH2

c)將函數信號發生器的50Hz信號源直接輸入CH2-Y輸入端(紅插頭應接函數發生器輸出的紅接線柱)

d)屏上顯示出正弦波(調V/DIV調節大小,TIME/DIV掃描開關使之出現正弦波,IEVEL使波形穩定)

e)改變掃描電壓的頻率(TIME/DIV)觀察正弦波得變化,使屏上出現多個完整的波形圖。

2) 觀察并描繪李薩如圖形,測量正弦信號頻率。

利用利薩如圖測正弦電壓的頻率基本原理

通過觀察熒光屏上利薩如圖形進行頻率對比的方法稱之為利薩如圖形法。此法于1855年由利薩如所證明。將被測正弦信號fx加到y偏轉板,將參考正弦信號fx加到x偏轉板,當兩者的頻率之比fy/fx是整數時,在熒光屏上將出現利薩如圖。

不同頻率比的利薩如圖形。判斷兩個電壓信號頻率比的條件是屏上出現了利薩如圖形穩定不動,方法是對穩定不動的圖形分別做水平直線和豎直直線與圖形相切,設水平線上的切點數最多為Nx,豎直線上的切點數最多為Ny,則

fy/fx=Nx/Ny

圖1 李薩如圖與信號頻率的關系

圖2 fx/fy=1:1時李薩如圖與信號相位差的關系

五、數據記錄及處理:

用李薩如圖測量正弦信號頻率

六、實驗注意事項 :

1.信號發生器、示波器預熱3分鐘以后才能正常工作。

2.測信號電壓時,一定要將電壓衰減旋紐的微調順時針旋足(校正位置);測信號周期時,一定要將掃描速率旋紐的微調順時針旋足(校正位置);

3.不要頻繁開關機,示波器上光點的亮度不可調得太強,也不能讓亮點長時間停在熒光屏的一點上,如果暫時不用,把輝度降到最低即可。

4.轉動旋鈕和按鍵時必須有的放矢,不要將開關和旋鈕強行旋轉、死拉硬擰,以免損壞按鍵、旋鈕和示波器,示波器探頭與插座的配合方式類似于掛口燈泡與燈座的鎖扣配合方式,切忌生拉硬拽。

七、趣味物理實驗心得:

篇5

利用分光計測定玻璃三棱鏡的折射率;

【實驗儀器】

分光計,玻璃三棱鏡,鈉光燈。

【實驗原理】

最小偏向角法是測定三棱鏡折射率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圖10所示,三角形 ABC 表示玻璃三棱鏡的橫截面,AB和 AC是透光的光學表面,又稱折射面,其夾角a稱為三棱鏡的頂角;BC 為毛玻璃面,稱為三棱鏡的底面。假設某一波長的光線 LD 入射到棱鏡的 AB 面上,經過兩次折射后沿 ER 方向射出,則入射線 LD 與出射線 ER 的夾角   稱為偏向角。

圖10 三棱鏡的折射

由圖10中的幾何關系,可得偏向角

(3)

因為頂角a滿足 ,則

(4)

對于給定的三棱鏡來說,角a是固定的, 隨 和 而變化。其中 與 、 、 依次相關,因此 實際上是 的函數,偏向角 也就僅隨 而變化。在實驗中可觀察到,當 變化時,偏向角 有一極小值,稱為最小偏向角。理論上可以證明,當 時, 具有最小值。顯然這時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方向相對于三棱鏡是對稱的,如圖11所示。

圖11 最小偏向角

若用 表示最小偏向角,將 代入(4)式 得

(5)

(6)

因為  ,所以  ,又因為  ,則

(7)

根據折射定律 得,

(8)

將式(6)、(7)代入式(8)得:

(9)

由式(9)可知,只要測出入射光線的最小偏向角 及三棱鏡的頂角 ,即可求出該三棱鏡對該波長入射光的折射率n .

【實驗內容與步驟】

1.調節分光計

按實驗24一1中的要求與步驟調整好分光計。

2.調整平行光管

(1)去掉雙面反射鏡,打開鈉光燈光源。

(2)打開狹縫,松開狹縫鎖緊螺絲3。從望遠鏡中觀察,同時前后移動狹縫裝置2,直至狹縫成像清晰為止。然后調整狹縫寬度為1毫米左右(用狹縫寬度調節手輪 1 調節)。

(3)調節平行光管的傾斜度。將狹縫轉至水平,調節平行光管光軸仰角調節螺絲29,使狹縫像與望遠鏡分劃板的中心橫線重合。然后將狹縫轉至豎直方向,使之與分劃板十字刻度線的豎線重合,并無視差。最后鎖緊狹縫裝置鎖緊螺絲3。此時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并且平行光管光軸與望遠鏡光軸重合。至此分光計調整完畢。

3.測三棱鏡的折射率

(1)將三棱鏡置于載物臺上,并使玻璃三棱鏡折射面的法線與平行光管軸線夾角約為 60度。

(2)觀察偏向角的變化。用光源照亮狹縫,根據折射定律判斷折射光的出射方向。先用眼睛(不在望遠鏡內)在此方向觀察,可看到幾條平行的彩色譜線,然后慢慢轉動載物臺,同時注意譜線的移動情況,觀察偏向角的變化。順著偏向角減小的方向,緩慢轉動載物臺,使偏向角繼續減小,直至看到譜線移至某一位置后將反向移動。這說明偏向角存在一個最小值(逆轉點)。譜線移動方向發生逆轉時的偏向角就是最小偏向角。

1 用望遠鏡觀察譜線。在細心轉動載物臺時,使望遠鏡一直跟蹤譜線,并注意觀察某一波長譜線的移動情況(各波長譜線的逆轉點不同)。在該譜線逆轉移動時,擰緊游標盤制動螺絲 27,調節游標盤微調螺絲 26,準確找到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2 測量最小偏向角位置。轉動望遠鏡支架 15 ,使譜線位于分劃板的中央,旋緊望遠鏡支架制動螺絲 21,調節望遠鏡微調螺絲 18,使望遠鏡內的分劃板十字刻度線的中央豎線對準該譜線中央,從游標 1 和游標 2 讀出該譜線折射光線的角度   和  。

3 測定入射光方向。移去三棱鏡,松開望遠鏡制動螺絲 21 ,移動望遠鏡支架 15 ,將望遠鏡對準平行光管,微調望遠鏡,將狹縫像準確地位于分劃板的中央豎直刻度線上,從兩游標分別讀出入射光線的角度   和  。

4 按 計算最小偏向角 (取絕對值)。

5 重復步驟 1~6,可分別測出汞燈光譜中各譜線的最小偏向角 。

6 按式(9)計算出三棱鏡對各波長譜線的折射率。計算折射率 n 的數據表格3。

【數據記錄及處理】

表3 測量最小偏向角  

篇6

做下面的小試驗。

器材

找一個底面很平的容器,讓一個蠟燭頭緊貼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蠟燭頭并不會浮起來;輕輕地把蠟燭頭撥倒,它立刻就會浮起來。

可見,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間就沒有液體滲入,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強,液體對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當然隨之消失了。

現在,你能提出為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了嗎?

“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適當的玻璃漏斗(化學實驗室有)一個、乒乓球一只、紅水一杯。

步驟:

(1)將乒乓球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將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將水倒入漏斗中,松開拇指,可見乒乓球不浮起,(這時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這是因為乒乓球與漏斗間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見漏斗柄中水面逐漸上升,當水面升至乒乓球時,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過快,可在乒乓球與漏斗接觸處墊一圈棉花,這樣可以從容地觀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況。)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徑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塊(如象棋子、積木、保溫瓶塞等)一個、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鐵扦在酒精燈上燒紅,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徑1cm左右,用砂紙將孔邊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驟:

(1)將木塊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木塊很快浮起。

(2)將木塊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塊,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見木塊不浮起。(這時小孔處有水向下滴,這是因為木塊與桶的接觸面之間不很密合)。您正瀏覽的文章由第一'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篇7

關鍵詞:實驗報告;無紙化;抄襲識別;TF-IDF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01-0080-03

實驗報告是學生通過實驗過程將其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原始數據、測試結果分析等進行匯總的過程,通過寫實驗報告,學生進一步鞏固了理論基礎知識,提高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1]寫實驗報告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在以培養高級應用性人才的高等院校,實驗報告在日常實踐教學中,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紙質報告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實驗報告還是以紙質形式為主,學校大量印刷紙質實驗報告,學生在課堂上做完實驗后寫紙質實驗報告,最后上交給教師批改。我們從事實驗教師崗位多年,既扮演實驗報告批改者的角色,又承擔實驗報告歸檔管理工作,我們發現目前的紙質實驗報告模式,在實驗報告的管理與批改中存在以下缺陷:

(1)紙質實驗報告印刷,不僅浪費了學校的印刷資源,同時大量的紙質實驗報告歸檔存放,占據了實驗室本來就很窘迫的空間。

(2)紙質實驗報告因為統一印刷的原因,紙質實驗報告模版僵化,無法體現不同類型實驗的重點。比如“驗證性實驗”注重的是實驗結果是否符合預期,實驗報告中需要重點分析實驗結果?!霸O計性實驗”注重的是實驗的設計,實驗報告需要重點描述設計方案與實驗過程。

(3)不少學生寫實驗報告,照搬實驗指導書或課本內容,甚至有個別學生抄襲別人的實驗報告,紙質實驗報告無法有效避免這個現象。

(4)紙質實驗報告只能夠手寫完成,少數學生字跡潦草,批改實驗報告的教師顯得非常吃力。

(5)教師批改好紙質實驗報告之后,學生無法及時的了解實驗報告的批改結果與批改建議。

(6)紙質實驗報告的歸檔工作相當復雜,需要檢查每個實驗課程的實驗項目數與實驗報告份數,然后對符合歸檔要求的紙質實驗報告進行逐個捆綁處理并存放。

(7)紙質實驗報告歸檔后不能夠遠程直接調閱,如果有上級教學主管部門要檢查實驗報告,實驗教師需要在實驗報告歸檔存放的倉庫中查找紙質實驗報告,然后提交厚重的紙質實驗報告。

為了解決紙質實驗報告在日常教學與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我們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科技文獻,對于實驗報告的改革,有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案。實驗報告的改革多數停留在如何通過制度或教師通過教學方法來提高實驗報告的質量,[2-7]沒有從實驗報告的管理技術上來提高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質量、教師批改實驗報告以及實驗報告歸檔管理的效率。

二、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的整體架構設計

結合多年的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工作,我們認為要提高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質量,首先要打破實驗報告紙質化的傳統,采用電子實驗報告,通過建設一個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實現實驗報告管理的功能――實驗課程庫管理、實驗項目庫管理、實驗報告模板制作、實驗報告模板、實驗報告模板下載、實驗報告在線填寫、實驗報告在線提交、實驗報告防抄襲識別、實驗報告在線批改、實驗報告批改結果查看、實驗報告導入、實驗報告導出、實驗報告信息統計等。實驗報告無紙化平臺的建設與應用,不僅可以節約學校辦學資源,也可以提升實驗報告的質量與效果,同時也提高了實驗報告歸檔與管理的效率。

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面對的使用對象是學生、教師、實驗報告管理員三個角色,因此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以角色為模塊劃分界限,我們設計了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功能與架構,如圖1所示。

三、系統核心技術與算法研究

1.核心技術分析

分析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的各模塊功能,按照常規的軟件開發方法都是容易實現的,但是“實驗報告防抄襲識別模塊”是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的難點,也是本平臺的關鍵技術。此模塊需要對“文本相似度的計算方法”進行研究,查閱國內外科技文獻,目前對“文本相似度的計算方法”研究主要分為:詞形相似度[8-9]、語義相似度[10]、句法相似度[11-12],結合本平臺的實際使用情況,如果存在抄襲現象,實驗報告中應該存在詞形相似,“詞形相似度”算法中最典型的是TF-IDF算法,因此本文采用TF-IDF算法來設計“實驗報告防抄襲識別模塊”。

2.抄襲識別算法設計

算法步驟:實驗報告預處理實驗報告特征項選擇和加權生成向量空間模型后余弦計算。

(1)實驗報告預處理

主要是進行中文分詞與停用詞的去除,這個步驟可以采用中科院開發的開源代碼“ICTCLAS”。

(2)實驗報告特征項選擇和加權

通過步驟(1),得到了若干個特征關鍵詞K{K1,K2,…,Kn},根據關鍵詞在實驗報告中出現的頻次,確定關鍵詞在實驗報告中的權重W{W1,W2,…,Wn},那么實驗報告D可以被表示為一個關鍵詞加權重的集合D{K1W1,K2W2,…,KnWn},在計算中可以簡化為D{W1,W2,…,Wn}。

(3)向量空間模型余弦計算

在向量空間模型中有文本之間的相似度計算、常用向量之間夾角的余弦值表示,假設有實驗報告A與B,那么可以設計公式3-1來計算這個句子的相似度。

Sim(A,B)=■ (3-1)

其中,Wai、Wbi分別表示實驗報告A和B第i個關鍵詞的權值,1 i n。

3.實驗報告相似度閾值的設計

公式3-1中的Sim(A,B)可以計算出實驗報告A與B的相似度數值,那么這個數值在哪個區間判定為抄襲,哪個區間判定為不抄襲,確定一個合理的閾值在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中的“防抄襲識別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閾值的確定,可以設計三個指標算法“準確率P”、“召回率R”,來判斷閾值的合理性,首先給定一個實驗報告訓練集,里面存放U份實驗報告,首先人工去逐個判斷實驗報告抄襲情況,確定實驗報告抄襲的份數N,未抄襲的份數M,其中N+M=U,然后假設給定一個初始的閾值E=0.7,用抄襲識別算法去判斷這U份實驗報告存在抄襲的數量為C,那么。

準確率指標算法: P=■ (3-2)

召回率指標算法: R=■ (3-3)

不斷調整閾值E,可以訓練返回準確率指標與召回率指標的數值,根據準確率指標與召回率指標的數值,確定一個合理的閾值,以提高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中的“防抄襲識別功能”的有效性。

四、結束語

一個具備“防抄襲識別功能”的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的設計與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只是傳統的信息系統開發,還涉及一些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因此本文雖然是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設計的一個初步探索,但是整體設計了平臺的架構與功能,特別是對平臺的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為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的具體開發奠定了可行的技術基礎,實驗報告無紙化管理平臺的建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書寫實驗質量,也可以提高教師批改實驗報告及反饋效果,同時還可以減輕實驗室工作人員對實驗報告管理工作的負擔。?筅

參考文獻:

[1]馬銘杰.確保實驗報告質量是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措施[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11):64-66.

[2]李仁興.實驗報告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2):65-69.

[3]李忠光,龔明.實驗報告撰寫改革嘗試[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5(1):69-70.

[4]王俊斌,王海鳳,任健,王英超,李天俊.提高實驗報告質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J].天津農學院學報,2010(1):57-58.

[5]伍洪標,陳玲莉,馮小平,張聯盟.學生實驗報告改革方法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2(5):112-113.

[6]侯淑蓮,李石玉.學生實驗報告中存在問題的剖析[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1(4):507-508.

[7]劉文沖,張海鋒,季樂樂,李嘉,遲素敏,王躍民,裴建明,高峰.做好實驗報告,提高生理學實驗教學質量[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9(3):296-298.

[8]黃承慧,印鑒,侯.一種結合詞項語義信息和TF-IDF方法的文本相似度量方法[J].計算機學報,2011(5):856-864.

[9]韓敏,唐常杰,段磊,李川,鞏杰.基于TF-IDF相似度的標簽聚類方法[J].計算機科學與探索,2010(3):240-246.

[10]葛斌, 李芳芳,絲路,湯大權.基于知網的詞匯語義相似度計算方法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0(9): 29-33.

篇8

利用分光計測定玻璃三棱鏡的折射率;

【實驗儀器】

分光計,玻璃三棱鏡,鈉光燈。

【實驗原理】

最小偏向角法是測定三棱鏡折射率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圖10所示,三角形ABC表示玻璃三棱鏡的橫截面,AB和 AC是透光的光學表面,又稱折射面,其夾角a稱為三棱鏡的頂角;BC為毛玻璃面,稱為三棱鏡的底面。假設某一波長的光線LD入射到棱鏡的AB面上,經過兩次折射后沿ER方向射出,則入射線LD與出射線ER的夾角 稱為偏向角。

圖10 三棱鏡的折射

由圖10中的幾何關系,可得偏向角

(3)

因為頂角a滿足 ,則

(4)

對于給定的三棱鏡來說,角a是固定的, 隨 和 而變化。其中 與 、 、 依次相關,因此 實際上是 的函數,偏向角 也就僅隨 而變化。在實驗中可觀察到,當 變化時,偏向角 有一極小值,稱為最小偏向角。理論上可以證明,當 時, 具有最小值。顯然這時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方向相對于三棱鏡是對稱的,如圖11所示。

圖11 最小偏向角

若用 表示最小偏向角,將 代入(4)式 得

(5)

(6)

因為 ,所以 ,又因為 ,則

(7)

根據折射定律 得,

(8)

將式(6)、(7)代入式(8)得:

(9)

由式(9)可知,只要測出入射光線的最小偏向角 及三棱鏡的頂角 ,即可求出該三棱鏡對該波長入射光的折射率n .

【實驗內容與步驟】

1.調節分光計

按實驗24一1中的要求與步驟調整好分光計。

2.調整平行光管

(1)去掉雙面反射鏡,打開鈉光燈光源。

(2)打開狹縫,松開狹縫鎖緊螺絲3。從望遠鏡中觀察,同時前后移動狹縫裝置2,直至狹縫成像清晰為止。然后調整狹縫寬度為1毫米左右(用狹縫寬度調節手輪1調節)。

(3)調節平行光管的傾斜度。將狹縫轉至水平,調節平行光管光軸仰角調節螺絲29,使狹縫像與望遠鏡分劃板的中心橫線重合。然后將狹縫轉至豎直方向,使之與分劃板十字刻度線的豎線重合,并無視差。最后鎖緊狹縫裝置鎖緊螺絲3。此時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并且平行光管光軸與望遠鏡光軸重合。至此分光計調整完畢。

3.測三棱鏡的折射率

(1)將三棱鏡置于載物臺上,并使玻璃三棱鏡折射面的法線與平行光管軸線夾角約為60度。

(2)觀察偏向角的變化。用光源照亮狹縫,根據折射定律判斷折射光的出射方向。先用眼睛(不在望遠鏡內)在此方向觀察,可看到幾條平行的彩色譜線,然后慢慢轉動載物臺,同時注意譜線的移動情況,觀察偏向角的變化。順著偏向角減小的方向,緩慢轉動載物臺,使偏向角繼續減小,直至看到譜線移至某一位置后將反向移動。這說明偏向角存在一個最小值(逆轉點)。譜線移動方向發生逆轉時的偏向角就是最小偏向角。

1 用望遠鏡觀察譜線。在細心轉動載物臺時,使望遠鏡一直跟蹤譜線,并注意觀察某一波長譜線的移動情況(各波長譜線的逆轉點不同)。在該譜線逆轉移動時,擰緊游標盤制動螺絲27,調節游標盤微調螺絲26,準確找到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2 測量最小偏向角位置。轉動望遠鏡支架15,使譜線位于分劃板的中央,旋緊望遠鏡支架制動螺絲21,調節望遠鏡微調螺絲18,使望遠鏡內的分劃板十字刻度線的中央豎線對準該譜線中央,從游標1和游標2讀出該譜線折射光線的角度 和 。

3 測定入射光方向。移去三棱鏡,松開望遠鏡制動螺絲21,移動望遠鏡支架15,將望遠鏡對準平行光管,微調望遠鏡,將狹縫像準確地位于分劃板的中央豎直刻度線上,從兩游標分別讀出入射光線的角度 和 。

4 按 計算最小偏向角 (取絕對值)。

5 重復步驟1~6,可分別測出汞燈光譜中各譜線的最小偏向角 。

6 按式(9)計算出三棱鏡對各波長譜線的折射率。計算折射率n的數據表格3。

【數據記錄及處理】

表3 測量最小偏向角

篇9

一、現今高中物理實驗室的現狀

高校實驗室,不僅是進行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場所,也是彰顯學校綜合實力的標志。但是,隨著實驗課程增多、實驗設備增加,安全事故預防工作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眾所周知,每個實驗室因為實驗課程與設備不同,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上又有所區別,因此,實驗室類別多,管理難度大,成為實驗室管理的難點。實驗室不僅設備使用頻繁,而由于參與實驗的學生多、流動性大,勢必會造成實驗室設備設施老化,安全隱患大,學生實驗經驗和安全意識欠缺,也極有可能帶來實驗室安全隱患。

二、高中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在實驗過程中,實驗人員和設備、實驗環境都有著相互密切的聯系,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安全意識尤為重要,這也直接決定了實驗的安全性。因此,普通高校要致力于加強實驗人員的操作能力、提高安全意識。

1.建立一支專業的實驗室管理隊伍,推行實施安全員制度,有效地進行安全檢查。有經驗的實驗室管理人員不僅具備專業的實驗技術水平,而且對實驗設備儀器如何正確使用、保養,指導學生正確安全地進行實驗也是資歷豐富。因此,高校要重視起來,給實驗室管理人員創造更多學習和培訓機會??梢栽O立專職人員選任實驗室安全員,推行有效的檢查制度。安全員的主要工作包括:檢查并監督實驗室操作技術流程的執行情況,定期檢查電、通風、照明、消防、門窗等各個方面的安全狀況。

2.實驗室的檔案應建立完善,有條理地存放設備儀器,保證教學活動正常有序地開展。做好實驗室工作記錄,學生使用實驗設備記錄、設備維護記錄等。如若發現有故障的實驗設備儀器,應該進行及時維修,避免成為安全隱患。

篇10

一、領導重視,組織得力

高度重視無煙環境創建工作,為營造無煙、清潔、健康的工作環境,局領導班子對開展第34個世界無煙日活動進行了周密部署,專題召開會議對無煙環境創建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股室密切配合,廣泛動員和鼓勵干部職工積極參與控煙工作,大力開展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工作。

二、明確目標,完善制度

提出了“一個目標”:即大力開展創建無煙單位活動,促進干部職工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建設,創建和諧單位。制定機關禁煙制度、獎懲制度,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把世界無煙日宣傳與創建無煙環境工作、與行政效能建設、與年度考核評比相結合,形成了科學完善的管理模式,促進了無煙環境單位創建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三、積極宣傳,落實規定

邀請市疾控中心專家、市人民醫院醫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組織干部職工收看控煙宣傳片,了解吸煙的危害。在辦公室、會議室等公共場所張貼“禁止吸煙”醒目標志,同時號召全體干部職工開展戒煙行動。

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廣大干部職工的戒煙、控煙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在公共場所吸煙的現象已明顯減少,辦公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四、加強督查,不斷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