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對聯范文

時間:2023-04-08 13:16: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重陽節對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重陽節對聯

篇1

重陽節對聯

一片秋香世界;

幾層涼雨闌干。

金秋傲霜;

梅花隆冬斗雪。

夏至酉逢三伏熱;

重陽戊遇一冬晴。

靖節排冠歸隱去;

孟生落帽快登臨。

孟參軍龍山落帽;

陶居士三徑銜杯。

何處題糕酬錦句;

有人送酒對黃花。

黃菊綺風村酒熟;

紫門臨水稻花香。

年高喜賞登高節;

秋老還添不老春。

話舊他鄉曾作客;

登高佳節倍思親。

登高喜度老年節;

賞秋暢飲酒。

三徑歸時秋菊在;

滿城近日雨風多。

三徑歸時歲月在;

滿城近時風雨多。

三徑就荒菊綻蕊;

一堂大喜雁來賓。

小雨釀寒侵白纻;

西風憐醉避烏紗。

勸君一醉重陽酒;

邀月同觀敬老花。

烏臺好仿黃花宴;

鳳笛催成紅葉詩。

步步登高開視野;

年年重九勝春光。

步步登高開視野;

年年有度喜重陽。

烏帽凌風,參軍舉止;

白衣送酒,處士風流。

敗興無端,滿城風雨;

登高何處,插鬢茱萸。

高閣滕王,何人賦就;

曲江學士,此日齊來。

習射談經,天高地爽;

佩萸插菊,人壽花香。

雙慶臨門,家慶欣逢國慶;

三陽播彩,小陽喜疊重陽。

篇2

【重陽節關于孝道的對聯】

高堂何以高?雙肩日月托天頂;

后繼之為后,一碗羹湯侍榻前。

天地君親,無親愧對天和地;

愛仁忠孝,盡孝高擎愛與仁。

無需化紙墳前《三哭殿》,

最好承歡膝下《一枝春》。

三哭殿,戲劇名。一枝春,詞牌名。

橫吃豎吃,直吃得有娘無奶;

千變萬變,莫變成有奶無娘。

膝下天倫,鎮日承歡子女;

人間至孝,終生反哺爹娘。

白發堂前,去日無多親不待;

春風膝下,芳年正盛我承歡。

莫顧膩歪歪,紅羅帳下卿卿我我;

更需歸正正,白發堂前爸爸媽媽。

早追堂上承天養,

莫待墳前撲地嚎。

靜夜誰思,三更燈下抽針冷,

夕陽娘望,百歲村頭倚杖殘。

啼乳時,讀書時,完婚時,養兒時,思量一下;

高堂上,病床上,靈位上,墳山上,探望幾回?

唉!今日累,明日忙,總說回家庭看看;

哼!南邊朋,北邊友,何曾陪父母聊聊。

周末,朋友回鄉下老家去看望母親,邀我一同前往。在他家前坪下車后,見大門兩側貼著春聯,字跡熟悉,仔細一看發現是自己所寫,才記起去年臘月底為之揮毫的情形。朋友青年喪父,兄弟二人,事母至孝,如今挺過人生難關,新建了樓房,正是日子越過越美之時,只想著母親健康長壽,享受這改革發展的成果。他的兄長,去年開始也和親戚一起創辦了個小企業,作為弟弟自然盼望哥哥生意興隆帶頭致富。所以,年關將近要我擬對聯時,就交代了這一背景,并提出了創作要求。于是,就有了貼在門上的這副春聯:

華堂歡度華年,萬事如意;

富裕追求富貴,一馬當先。

其實,“歡度華年”也是我對父母的愿望。畢竟,他們這一代吃了太多的苦,尤其在哺育兒女成長上。在為自家寫春聯時,我沒有絞盡腦汁創作內容,而是選了副最常用也最通俗最能體現兒女心愿的經典春聯: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人生在世,都想著“福壽祿”三星高照。不過,真要說起來,似乎是父母為兒女付出的多,而兒女回報父母的少。古人之所以強調“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正是因為兒女有此恩義者少。據說,永合成茶餐廳的菜單上有一副對聯:

篇3

清代京城一觀察天象的機關撰有這樣一聯:“夏至酉逢三伏熱,重陽戊遇一冬晴。”聯中“酉逢”,指逢酉,如逢乙酉、丙酉等,“戊遇”指逢戊辰、戊寅等。此聯源于民諺:“夏至有雷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聯語巧借諺語,妙嵌節令,讀來自然貼切,無牽強之嫌。

清代對聯大師紀曉嵐曾為清高宗八十大壽撰一壽聯,聯云:“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聯中“十八公”,隱“松”字,為壽征;“介壽”,助壽;“九重”,指帝王的居所;“重九節”,又名“重陽節”,即清高宗壽日正逢重九節;“稱觴”,舉杯祝酒。聯中巧用“八十”和“十八”、“九重”和“重九”互換,信手拈來,奇巧絕妙,妙趣橫生。

相傳,一年重陽節,明代大畫家文征明路遇一書生,那書生吟一上聯要求作對,聯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歷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別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聯語中有四處相重。文征明隨口應對:“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上下聯自然天成,不露斧鑿之痕,堪稱妙對,難怪那書生擊掌贊嘆不已。

古時一陳姓才子,常與一李姓才子作對互娛。一次重陽節,兩人路過一湖畔,那姓陳的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見重陽。”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脫口而出:“天氣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兩人不禁相視一笑。上聯巧嵌“端午”、“清明”、“重陽”三個節氣名。下聯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個節令名。以天寒對日暖,形象鮮明,意境優美,別有一番情趣。

篇4

學校2019重陽節活動策劃一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不知不覺中,他們的頭發開始變得花白,堅強直挺的背影在歲月中淡去,腳步也變得逐漸緩慢和蹣跚起來。他們需要的也許并不是物質回報,而是晚輩們深情的問候……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真誠體驗與長輩間濃濃的親情。

一、活動目的

結合本學期感恩親情主題文化節開展重陽節各項活動,旨在培養學生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讓學生懂得“孝敬長輩,尊老敬老”是每個人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設置簡單的節日探究活動,讓學生感受、積淀、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二、活動時間

xx年10月1日——xx年10月5日

三、活動內容

活動一:“小鬼當家” 親情回報活動

1、學說感恩話:在日常生活中請記得對家人說感恩的話,如:當父母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務要說“您辛苦了”,當爺爺奶奶做飯或做其他事情說“謝謝”,平時做到不與家人頂嘴等等。

2、學做家務活:為長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學會一項家務小技能,為家人減一份辛勞,添一份愜意,送一份親情,做快樂的、有責任感的家庭成員。

具體說明:一、二、五、六年級完成以上兩項感恩小作業;三、四年級學生在本次活動后和父母共同完成一次親子通信,對本次活動進行簡單總結,加深對親人的理解。該材料可由班主任收藏,在親情互動主題班隊會上進行分享和交流。

三、四年級每班上交3份。

上交時間:xx年10月8日

活動二:“最美夕陽紅” 節日探究活動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在這一天,人們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其實,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其獨特的淵源和耐人尋味的故事,你了解了多少呢?

具體說明:五、六年級學生利用十一小長假了解重陽節這一傳統節日的的習俗、故事等,填寫完成活動反饋表。每班上交3份。

上交時間:xx年10月8日

活動三:“別樣的親情” 親情公益活動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作為晚輩,請讓我們發揚敬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把“別樣的親情”送到老人們的身邊吧!

具體說明:少先隊員可在重陽節(10月5日)以敬老愛老假日小分隊的形式,組織前往各敬老院看望老人們,陪老人們說說話、聊聊天,聽聽老人們的故事,給老人們表演節目。低年級小朋友可在家長的陪同下把親情送到鰥寡孤殘等家庭,展現淮小學子及家長朋友的公益精神。活動照片可上交德育處存檔。

學校2019重陽節活動策劃二

一、活動的提出

重陽節,每一年都過,但是有一些古樸的習俗卻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地流失了。其實,每一個傳統節日的習俗都有其獨特的淵源,也都有著獨特的節日韻味。了解傳統節日,既是學生豐富對社會的感知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大契機,何不開發一下好好地利用呢?尤其是重陽節,因為還是我們中國的“敬老節”,就更有活動的空間了。

二、活動的目標

1、通過了解重陽節的習俗,感受、積淀、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鍛煉、提高搜集、處理信息、調查訪問、與人交往、協作等能力。

2、通過學做重陽糕,了解重陽糕的做法,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開展敬老節的活動,激發關愛老人、孝敬老人的情感,培養關心老人、敬重老人的良好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尊老的優良傳統。

三、活動的時間

一個月

四、活動的準備

1、調查同學們身邊的有關重陽節的信息。

(1)家鄉的重陽節風俗是怎樣的?

(2)過節的時候家里做重陽糕嗎?誰做?怎么做?

(3)如果你是這次活動的策劃者,你會組織同學們開展那圍繞主題的哪些方面的研究、活動?

2、匯總同學們調查的結果。

(1)有關重陽節的風俗,大家了解得還是比較全面的,提得最多的是吃重陽糕、登高。

(2)有關家里做不做重陽糕,情況多樣:有的是年年做,有的是有時間才做;有的是爺爺奶奶做,有的是媽媽做;做法上也有一些出入。

(3)有關活動的策劃,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活動,如了解重陽節的來歷、為什么要做重陽糕等;另一類是實踐活動,如做重陽糕、去敬老院敬老。(有不少同學在調查的過程中得知了重陽節在我國又叫“敬老節”。

3、調查情況分析。

(1)學生很認真地參與調查活動,有的是請教家里人,有的是請教鄰居,還有的是打電話詢問親友,還有一些進行了網上搜索。學生對該活動主題有熱情,這個活動可以開展。

(2)學生的提議很有價值,或說重陽節的故事,或做重陽糕,或拜訪敬老院的老人,都體現了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由此,活動的順利開展有了保障。而學生的能力與活動,定能互相促進。

4、全面了解有關重陽節的信息,確定活動子課題。

(1)學生利用網絡全面查找有關重陽節的信息。

(2)討論、確定活動的子課題: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的風俗(做重陽糕、賞菊、登高、飲酒、配茱萸、賽風箏)、重陽節的文學作品、重陽節的祝福、其他相關資料。(敬老作為后續活動)

5、分組,確定每個活動小組的成員及組長。

五、活動的過程

(一)重陽節的風俗匯報活動

1、各小組分頭準備。

(1)集體商討:匯報的方式有哪些?(表演小品、制作幻燈片、制作祝福卡等。)

(2)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研究課題選擇適合的匯報方式,自由準備。

準備的過程中,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做重陽糕小組”。他們為了帶領同學們一起成功的做出重陽糕,利用雙休日的時間請來了自家的奶奶,親自向奶奶取經,在實踐中親身體驗做重陽糕的過程,掌握重陽糕的做法。他們的精神可嘉!

2、集體匯報活動。

(1)賞菊小組匯報

①介紹重陽節賞菊風俗的來歷。

②利用幻燈片向大家展示眾多的圖片,讓大家體驗賞菊的美好感受。

③馬杭節的信息。

(2)做重陽糕小組匯報

①利用幻燈片展示制作重陽糕的步驟,講解制作方法。

②提供事先準備好的做重陽糕器具,請進爺爺奶奶,帶領同學們一起(分組)制作重陽糕。

③采訪同學們制作重陽糕的感受。

(3)來歷小組匯報

①以小品的方式匯報重陽節的來歷故事;②談排練過程中組員之間發生的矛盾,后來是怎么解決的。

(4)飲酒小組匯報

①利用幻燈片介紹重陽節喝什么酒、酒的用途、和酒有關的詩詞等。

②請大家喝茶。

(5)文學作品小組匯報

介紹有關重陽節的文學作品(對聯、詩歌等)。

(6)登高小組匯報

①利用幻燈片向同學們介紹有關登高的詩詞、登高的切身感受。

②向同學們推薦常州適合登高的地方。

(7)品嘗重陽糕

①每一小組的同學品嘗自己制作的重陽糕。

②一起說一說品嘗自己做的重陽糕的感受。

③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場打電話給外地的親人。

(8)其他資料小組補充有關敬老的內容

①告知同學們:從1989年起,重陽節被確定為我國的“老人節”,也叫“敬老節”。

②為同學們播放一段某小學開展敬老活動的錄像;③請同學說說我們可以開展哪些敬老活動。

(9)祝福小組送祝福

把自己親手制作的一張張精美的寫有重陽節祝福的小賀卡送到同學們手里。(前期準備:①買了很多五顏六色的卡紙;②從網絡上搜集了很多有關重陽節的祝福語;③把卡紙剪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謄寫祝福語。)

(二)重陽節的敬老活動

1、回顧、集體討論:我們可以為敬老院的老人做些什么?

(1)送一些適合老人的禮物給老人們;

(2)為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

(3)為老人勞動。

2、怎樣的禮物才是適合老人的禮物呢?

(1)麥片、豆奶粉、牛奶、蛋糕等;

(2)毛巾、肥皂、熱水袋、圍巾、手套等;

(3)撲克、象棋等。

3、可以為老人們表演什么節目呢?

同學們手到擒來:唱歌、跳舞、表演小品、朗誦詩歌、說笑話、陪老人玩。

4、聯系敬老院。

為了充分利用每一個機會鍛煉同學們的能力,特請住在敬老院附近的同學負責和敬老院的負責人員進行聯系。反饋:負責敬老院的叔叔在了解了我們的心意后,非常歡迎。聯絡小組的任務順利完成。

篇5

我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我都喜歡。

春節是我們中國最受重視、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了。臘月二十幾,人們就開始忙活著辦年貨了。有的買衣服,有的買對聯,有的買蔬菜,還有的買小食品呢!大街上都是大包小包往家拿東西的人。回家后,有的人家早早的就張羅著貼對聯,掛燈籠。看起來可喜慶了。除夕之夜,天剛黑,大人們就忙著包韭菜餡的餃子,里面還放錢呢。小孩隨便吃,隨便玩,大人很少訓斥。十一點左右人們就出去放鞭炮,周圍像開了鍋一樣,天空像開了花一樣,那才熱鬧呢!放完鞭炮,人們一邊吃團圓飯,一邊看春節晚會。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有的人家一夜都不睡覺呢!大年初一的早晨,人們穿上新衣服,走親訪友拜新年。老人還會給小孩發紅包呢。

八月十五中秋節,也是很受重視的傳統節日。那夜的月亮又圓又大又明亮,象征著團團圓圓。人們習慣上都圍坐在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亮,可開心了呢!

篇6

大門柱:(同喜同賀)

繁花似錦鮮花菱花禮花燈花統稱百花映襯心花怒放;

勝友如云工友酒友鄰友親友皆為摯友恭迎誼友光臨。

大門洞:(蓬蓽生輝)

鶯歌燕舞五色祥云罩彩樓樓來貴客客舉金樽恭賀名門俊彥龍騰霧;

花好月圓三星瑞氣盈庭院院綻紅梅梅映笑臉喜迎玉輦香車鳳還巢。

照壁:(喜溢庭堂)

鋁城豪客古耿英賢駕祥云移玉步三千珠履光門第;

盧府帥哥原宅淑女逢盛世應良辰無限真情結鳳鸞。

上北房:(喜上眉梢)

兒行孝道孫行婚禮婚慶重陽節;

少慕新人老慕壽星壽添德望門。

樓梯口:(恭賀良緣)

客會庭堂開懷放量舉金盞歡歌妙語贊佳偶;

主效芳竹有節虛心表真情笑眼喜眉宴貴賓。

洞房:(舉案齊眉)

昔同窗今同志同擁鴛鴦枕;

長相愛永相親相交伊甸園。

典禮臺:

往昔同窗小嬌晶艷琴瑟重調溫舊夢;

而今合巹智睿華潤管弦齊奏唱新聲。

舞臺:

鈸鼓揚琴小號薩克齊鳴鳴一曲全家福眾人喝彩;

美聲通俗民族搖滾同唱唱幾首流行歌三巷生輝。

彩門:

重陽行婚禮賞心悅事天作美;

淑女配才郎佳偶良緣人撮合。

彩門:

姻聯古耿情人節;

賓賀名門幸福家。

席前:(恭賀新婚)

云蒸霞蔚彩鳳歸巢一院高朋攜厚誼;

花好月圓金秋設宴三杯美酒敬嘉賓。

上聯:今秋美玉藍田出;

下聯:異日明珠赤浦來。

上聯:哭啼一聲女娃父母生;

下聯:喜號一聲新娘伴終身。

橫批:喜嫁女生

上聯:新人入堂合家歡喜;

下聯:子嗣成雙歡聚一堂。

上聯:嬌艷花好,花邊新人喜結連理;

下聯:美滿月圓,月下賓朋笑語歡歌。

上聯:淑女行嫁蓮開并蒂;

下聯:佳婿來迎連理同枝。

橫批:美滿良緣

上聯:親朋祝賀快婿林逸美滿姻緣締吉日;

下聯:父母欣慰明珠李萍英姿颯爽出芳門。

上聯:玉鏡能諧溫嶠志;

下聯:荊釵甘為伯鸞容。

上聯:于歸好詠宜家句;

下聯:往送高歌必戒章。

上聯:養女已傳針線術;

下聯:適人再授桑麻經。

上聯:幸有春光筵貴客;

下聯:喜同淑女赴新婚。

上聯:喜看淑女成佳媳;

下聯:樂讓東床喚泰山。

上聯:惟有薄奩遺愛女;

下聯:愧無美酒待高朋。

上聯:瑟鼓房中鳧翔靜好;

下聯:簫吹樓上鳳律歸昌。

上聯:名流喜得名門女;

下聯:才女欣逢才子家。

篇7

[關鍵詞]民俗節日 生活習俗 浪漫情懷

“寒食芳辰花爛漫,中秋佳節月嬋娟”。“人浴蘭湯。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興常記于重陽”,這是《聲律啟蒙》上的對聯,寫古人的節日活動,寒食觀花,中秋賞月,端午浴蘭湯,重陽飲菊酒。而大量的節日詩歌,則更多地反映了古人的傳統風俗,表現了吉人的生活情趣,揭示了古人的浪漫情懷。

一、古人愛裝飾。古人有很強的審美觀念,注重個人儀表端莊美好,平時講究整潔光艷,節日更是打掃庭院,美化居室,穿新衣,戴新帽。宋朝楊徽之有詩:“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記寫了寒食特有之景――“柳映門”。柳色青翠,柳條柔長,宋人每逢寒食,就將柳條等裝飾在轎頂之上,四垂遮蔽。每家串上柳條,插在門楣,東風吹來,婆娑起舞。

元朝舒頓的《小重山?端午》寫道:“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描述了荊楚一帶端午風俗。青年男女到處采集青艾,人人插上香蒲;還有人買來五彩絲線,纏在臂上,巧扮自己,顯現美好的形姿神韻。

重陽節有插茱萸登高的習俗,這有王維的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為證。萊萸是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插戴頭上可以避邪益壽。另外。古人也借此美化自己。而重陽插則主要是修飾打扮,如杜牧詩《九日齊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須插滿頭歸。”常日的久不得志、抑郁苦悶暫時放在一邊,今日佳節登高,一定耍折上幾朵美麗的,插個滿頭,大笑而歸。真個是“老樹著花無丑枝”。

二、古人愛出游。古人雖沒有便捷的交通條件,卻有強健的體魄與頑強的意志。一遇節日,抬腳出門,春天賞景田野,夏天泛舟湖面。秋天登高望遠,冬天踏雪尋梅。李商隱有詩《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二月二日是蜀地踏青節,詩人來到江邊,見人來人往,聽歡歌笑語。春風和暢,笙簧悠揚。花朵吐蕊,細長如須,柳長嫩葉,細小如眼。蝴蝶蜜蜂穿梭花間柳下。呼朋引伴,談情說愛。

陳師道的詩《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寫他重陽出游,“平林廣野騎臺荒,山寺鐘鳴報夕陽。人事自生今日竟,寒花只作去年香…”作者任徐州州學教授時,九月九日登南山,見到平林茫茫,原野空闊,戲馬臺一帶荒草萎萎,夕陽落山,周圍一片暈黃:聽到山上寺廟鐘聲響起,低沉而又悠遠。于是,生發感慨之情: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依舊開放,依舊送來陣陣寒香。詩人即使在困頓中也不失生活情趣,依舊登高賦詩。

清明出游,最美的無過唐朝崔護,他有《題都城南莊》一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詩中故事美麗動人,盡人皆知。題詩后數日,崔護再游城南莊,終于得到桃花般的美女為妻。賞春景觀美色,還生春心成美事。不僅如此,崔護清明節的浪漫一游,還使后世誕生了雜劇《桃花人面》和京劇《人面桃花》。

三、古人愛聚會。古人重情,節日多愛聚會,少則二入,晤談一室之內;中則七八人不等,設宴于客廳;大則整村出動,或祭祀神靈,或搞體育娛樂。某一年重陽,杜甫老邁體弱,心情抑郁,仍然去崔氏莊與朋友小聚盡歡。他請人正帽,護住蕭蕭短發;醉看茱萸,悵問明年之壽。他望見干澗洶涌奔流,玉山兩峰商聳,豪壯中生悲情,于是詩興大發,作詩《九日藍田崔氏莊》:“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羞將短發還吹帽,笑請旁人為正冠。藍水遠從干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宋朝韓琦丞相,重陽節大宴賓客,名流匯聚,弦樂助興。興起賦詩一首《乙巳重陽》,賓客盡歡而散。蘇洵夜不能寐,慨然命筆《九日和韓魏公》,感謝韓琦佳節邀請,東閣舉金杯,佳節生壯心。

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唐朝王駕的《社目》是這樣記載:“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村外五谷豐登,村內六畜旺。柴門半掩,鄉人傾村上祭,慶祝豐收在望。夕陽西下,樹影東斜,熱鬧了一天,春社才散,村民醉意朦朧,相扶而歸。

篇8

每到新年,人們張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大家喜慶洋洋。小朋友們更是喜歡過年。因為新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好喝的,有鼓鼓的大紅包,還有光彩奪目的煙花可以放……

我現在已經渡過了八個春節,每一個春節我都過得很快樂、很開心。

記得在去年的春節我是鄉下過的。一大清晨,睡得正香的我被左鄰右舍的鞭炮聲吵醒,我連忙穿上嶄新的衣服準備先給爸爸媽媽拜年。“祝爸爸媽媽身體健康,永遠年輕!”我一邊雙手作揖一邊朝正在包餃子的爸爸媽媽一本正經地說道。爸爸媽媽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見媽媽洗了洗手上的面粉,人抽屜里拿出一個紅包遞給我說:“爸爸媽媽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進步!這是你的壓歲錢。”我迫不及待地接過壓歲錢一屁股坐在凳子上開始數錢。一百、兩百、三百……哇!六百元!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心里美滋滋的。啊!這下我發財了,但這些錢怎么用呢?買玩具?買吃的?……正當我想得入神的時候,表姐喊我一起去給長輩們拜年,我屁顛屁顛地出門了。

哇!村子里熱鬧極了!家家戶戶都貼滿了紅對聯,屋里的桌子上擺了各式各樣的點心,有糖果、瓜籽、云片糕……大家都互相串門拜年,什么“新年快樂”、“大吉大利”、“恭禧發財”的祝福的話連綿不斷,一聲聲炮竹震耳欲聾。從課外書中我知道,貼紅色的對聯和放鞭炮是因為古代有一個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人們一直遭受一個叫“年”的怪獸的攻擊。一個很有智慧的人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就造出了鞭炮,自從放了鞭炮以后,怪獸再也不敢襲擊人們了,所以貼對聯、放鞭炮這種風俗習慣一直延續至今……

到了晚上,是小孩子們放煙花的最好時刻。大家都有了壓歲錢,買煙花肯定是頭等大事。

你看!二胖最得意了,他的煙花最多,什么“八仙過海”、“鯉魚跳龍門”、“芭蕉扇”……羨慕得我們的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他不慌不忙地點了好幾種煙花,只聽“砰砰”幾聲,煙花在空中綻放,真是形態各異,姹紫嫣紅。有的像一條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金色的子彈直沖云宵;還有的像一個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空中欣然怒 放。(語句優美)

我看著這美麗的煙花,心里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漂亮幾倍。于是,我趕緊把煙花放在地上,拿出打火機小心小心翼翼地點燃導火線,只聽“哧”地一聲,煙花像火箭一樣沖上了天空。(描寫細致)“哈哈!我的煙花肯定是最漂亮的。”我心里得意地想。誰知我的煙花在空中只小聲地炸了一下,便無影無蹤了。我真是呆若木雞,大失所望。不過我很快溶入到春節的熱鬧之中。看著天空被五彩繽紛的煙花照耀得絢麗多彩,亮如白天的時候,我們高興得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當村子變得寂靜的時候,家家戶戶的燈依然亮著,他們說這是守歲,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個好兆頭。

篇9

【經典的中秋節趣味對聯】

袁宏泛渚;

庾亮登樓。

上下聯所用典故都出自《世說新語》。上聯故事出自此書的《文學》篇。袁宏少時貧困,為人江上運租。某秋夜清風朗月,鎮西將軍謝尚坐船過江,聽聞江渚客船之上有誦詩聲,覺其詩情優文美,又非前人舊作,贊嘆不已。遣人詢問,知為袁宏詠其作,遂相交焉。袁宏之名,于是大揚。下聯故事出自前書之《容止》篇。庾亮鎮守武昌,某秋夜氣佳景清,遂遣名士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樓詠詩。不久,庾氏飛屐而來。諸人欲避之,庾氏徐徐答云:“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不淺。”或則因月夜吟詩而名聞于世,或則人雖暮年而登樓秋詠之興致不減,秋夜賞月吟詩看來確實是一件賞心樂事。

中天一輪滿;

秋野萬里香。

這是“鶴頂格”對聯,即藏頭聯。上聯首字“中”,下聯首字“秋”,點明時節。聯中雖不現“月”字,但“一輪滿”已點出月滿時的景觀。中秋聯頗多以“月”為題材者。如廈門虎溪巖是賞月勝地,“虎溪夜月”是廈門名景,其處對聯曰:虎踞迎風爽,溪流印月清。此聯也屬“鶴頂格”,“虎”“溪”二字指明地點。

一天秋似水;

滿地月如霜。

此聯形容秋色用一“水”字,形容月色用一“霜”字,中秋月色,宛然可見,意境清幽,使人氣定神閑。從形式上講,簡潔凝練,對仗工整,屬小類工對。

二儀含皎潔;

四海盡澄清。

二儀,指天地。天地之所以皎潔,端在于月光之皎潔。四海之所以澄清,緣于月光如水。此聯的妙處在于其含蓄,未嘗一字及月而月在其中。至于以“二儀”對“四海”,“皎潔”對“澄清”,頗為工整。

天上一輪滿;

人間萬家明。

同為詠月,遣詞不同,意境遂異,有此“明”字,心胸便起暢亮之感。若套用佛家“體”、“用”二字,上聯為“體”,僅指名為圓月;下聯則為“用”,月之光滿玉宇,灼然可見。流水對寫到此境界上,著實有意思。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此聯為明末清初文學家金圣嘆所撰。據傳,金圣嘆到金山寺閑游,寺宇長老出對子考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嘆一時對不上,不歡而去。后來,他因哭廟案被殺,臨刑時正是中秋佳節,他猛然想起長老的出句,對出了下聯,史稱“生題死對”。上聯兩用“半”,下聯以“中”對之,又有“二”、“八”之對,十字之中六者為數,且皆合于情理。若無才情者,難以成此對聯。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上聯為陶淵明《移居二首》的詩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下聯為左思《招隱詩》的詩句:“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集句成聯,工穩妥貼;處士情懷,悠然可見。

綠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無。

李白《把酒問月》詩有句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想來明月猶在,古人已逝,今之視昔,正如后之視今,怎能不唏噓感慨!此聯意境正如李白詩,不同者在于,白詩豪情奔放,此聯簡約含蓄。然感嘆明月長存、人生苦短的意緒,并無二致。從形式上講,“青史”對“綠窗”,“在”對“無”,工穩且靈活,平仄上也無問題,乃佳對。

泛渚懷袁子;

登樓學庾公。

袁子,指袁宏,庾公,指庾亮,其事跡前已言之。正如重陽節聯中屢用陶淵明與孟嘉,中秋節對聯中也用袁宏與庾亮之事,以顯得更具人文氣息。不過相較而言,袁庾二人之于中秋,比起陶孟之于重陽,其重要性要略遜一籌。

清光同會合;

秋色正平分。

清光,一方面指月光,另一方面則指政治清明,所以說“同會合”。中秋乃秋季之中,所以說“秋色正平分”。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此聯為杜甫五律《月夜憶舍弟》詩句。白露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為農歷八月節。杜甫化節氣名以形容物候,得其本意之外,也添了清幽的意境。中秋本為家人團聚之時,故睹月思鄉之念頗重。是以杜甫此句借為中秋聯,分外合適。

月靜池塘桐葉影;

風搖庭幕桂花香。

上聯中池塘月靜,實為靜;桐葉落而影動,是為動。下聯風吹簾幕,實為動;桂花飄香,則從視覺轉而為嗅覺。此聯對辭工穩,靜中有動,意境優美,幽而不傷。

占得清秋一半好;

算來明月十分圓。

中秋乃三秋之中,自可稱為三秋之半。上聯據此“望文生義”,以為所謂“中秋”者,即是說此日擁有秋季一半的美好。下聯“明月十分圓”前貫“算來”二字,將人仰頭仔細察看月亮的行為,還有頗為奧妙的心緒,全寫了出來。富于才情,于此可見。此聯頗為流行。與此相似者,如“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如“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蕭管樂中秋”,也都寫得清新可讀。

葉脫疏桐秋正半;

花開叢桂樹齊香。

落者自落,開者自開,物有常則,不必悲秋。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無恨月常圓。

上聯為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名句,有人以為是絕對,后來宋代詩人石延年(曼卿)對以下聯,可謂天衣無縫。釋道皆以為人之所以有衰病,主要因為其有“情”,至如無情之物,自不會衰老,是以李賀所撰之句,深于理義,欲對孰非易事。石曼卿所對之句,恰好另明一意,以為“月”乃有情之物,若無情必無或圓或缺之態。對仗工整之外,意思相反相成,良佳良佳!

樓高但任云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

這是上海豫園得月樓聯。此聯蘊含哲理:“樓”雖“高”,猶有飛過之物;“池”雖“小”,卻能送來美景。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也。

滿地花陰風弄影;

一亭山色月窺人。

這是臺灣阿里山古月亭聯。“風”“月”之對,“滿地”與“一亭”之對,“花陰”與“山色”之匹,皆十分工穩。 “弄”與“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韻味無窮。宋人張先,人稱“張三影”,其得名之因,其一就由于撰佳句“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顯得原本無情之物活潑不已。下聯“窺”字,將月色形容成羞澀少女,分外可愛。

魚戲平湖穿遠岫;

雁鳴秋月寫長天。

此聯暗用比喻,譯釋如下:湖映遠山,魚戲其中,似在山中穿梭; 秋至雁飛,鳴聲入耳,舉頭觀之,雁群排序屢變,似作書于長天之上。語詞優美,設喻巧妙,視野開闊,皆此聯之長處。

叫月杜鵑喉舌冷;

宿花蝴蝶夢魂香。

上聯意境凄迷,幾近殘厲,正與秦少游名句“杜鵑聲里夕陽暮”同。下聯著色稍變,迷濛之中略有暖意。相對工穩,用辭美贍,然而意境終究顯得幽冷,令人心魂悵然。

輪影漸移花樹下;

篇10

那是去年夏天的故事了。

我一直很想找個機會來報答爺爺、奶奶十幾年來對我的關懷,可一是學習太忙,二是找不到恰當的機會,因此每次考慮好的節目都一一泡湯了。對此,我很內疚,總覺得心里空蕩蕩的。

我得知今年8月2日是我爺爺74歲生日,為此,我暗暗籌劃著要在暑期為爺爺做個派對,給二位老人來一個意外驚喜。

一切準備工作都在秘密進行著,爸爸承包攝影,媽媽負責菜肴,我則要辦件更重要的事――訂購“壽”字大蛋糕。

爺爺的生日終于到了。我一早起床,幫著媽擇菜、洗盤,催著爸快點上膠卷、理配件。9點鐘,我來到了人民路“好利來”蛋糕世界,請“好利來”店里的姐姐給我做了一只大大的水果蛋糕,畫上龍,點上花,寫上“生日快樂”。在爸媽的護送下,我不顧天氣炎熱,提著一只碩大的“壽”字大圓盒向爺爺家走去,汗水順著面頰流淌下來,但想著能給爺爺過個愉快的生日,我心里還是甜滋滋的。

“嗒嗒嗒……”隨著敲門聲響,我們一行已站在了爺爺家門口,奶奶開門見狀忙說:“喲,怎么這么熱的天還來看我們哪!?”

“嗨,不光來看你們,還要幫你們過生日呢!”

“啥人過生日?”爺爺操著方言把我們迎進屋里。

“您啊!今天不是8月2日嗎?是您的生日呀!”我說道,“您看,蛋糕也帶來了。”

“今天是我的生日?!”爺爺驚喜地自問道,“哦,小鬼頭幫我過生日來著!”

“哈哈哈……”大家被爺爺說樂了。我上前扶爺爺、奶奶在客廳沙發坐下,取出隨身帶來的一副大紅對聯掛在墻上,上聯“身體健康”、下聯“福如東海”、橫批“爺爺生日快樂”,正中央掛了一個金光燦燦的大“壽”字……不到一會兒,客廳已被我布置得喜氣洋洋、色彩斑瀾。

“各就各位――”我向爸媽發出了信號,“爺爺生日Party,現在開始――奏樂!”

媽媽按下手邊的放音鈕,一首“祝您生日快樂”樂曲便從音箱里飄蕩了出來,蕩漾在室內每個角落,回蕩在我們每個人心里。我取過龍頭手杖,走到沙發前說道:“爺爺,這是給您的生日禮物!”

爺爺撫摸著手杖,緊緊地拉住我的手,臉上的那雙“銀眉”在微笑中微微顫動,眼角濕潤了許多,嘴里不住地說:“爺爺高興、爺爺高興……”

奶奶眼圈也紅了,把我安坐在他倆中間,拭著眼,遞過飲料來問這問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