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我的夢征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18:01: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國夢我的夢征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國夢我的夢征文

篇1

張軒

征文的題目一公開,同學們都爭相表達自己的中國夢。有的同學慷慨激昂地說:“我的中國夢是成為一個科學家,研制出最先進的武器,保衛自己的國家。”有的同學說:“我的中國夢是賺很多錢,買很多高樓,開豪華小車。”看著同學們激情四溢,唾沫橫飛的樣子,我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中國夢。當科學家,太遙遠;賺大錢,還太小。我現在除了看書學習就是運動。成為國家級運動員,也不是我的目標。一定要問我有什么夢想的話,那就是博覽群書。對,我的中國夢就是遍觀群書,做一個文化在胸的人。

媽媽說,現在的人都追求金錢去了,人們的大腦里只裝滿了錢,為錢而生,為錢而死。很少有人靜下來看書,汲取書中的營養,以知識和文化武裝自己的大腦,豐富自己的人生。媽媽還告訴我,如果一個國家的民眾都不讀書,那么這個國家的民眾最終會成為靈魂的乞丐。對于媽媽的話,我似懂非懂,但我明白“乞丐”是“可憐的人”的意思,也就隱隱約約懂得媽媽要表達的意思,懂得讀書的重要性。

其實,以前的我,也沒有愛上看書,但是媽媽耐心地給我講了很多道理,說到讀書于己有利,于國有益。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浩瀚如海,浩渺如煙,倘若我們丟掉先輩的智慧,一味地追求經濟的單向發展,中國最終還是會走向發展的瓶頸,所有的中國夢,都會成為南柯之夢。媽媽怕我聽不懂,就給我打了個比喻。比如一個一夜暴富的人,兜里揣著大把大把的票子,大腹便便,耀武揚威,口出臟言,隨地吐痰。這樣的人,能受多少人尊重?同樣,這樣的民族,能受多少國家敬仰?這樣的國家,更談何成為一流的大國強國?

從媽媽的話中,我明白中國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能忘了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所以,對我來說,我的中國夢就是成為汲取文化營養的小小一員。

曾經,我背過《三字經》,讀過《論語》,知道孟母三遷、伍子胥鞭尸,聽過屈原的無奈,了解魯迅的悲憤,欣賞過朱自清的《春》。曾幾何時,秋天,我走進了《巴黎圣母院》;冬天,相識了《大衛·科波菲爾》;夏天,漫游了《格列佛游記》;春天,聽到了《野性的呼喚》,結識了《父與子》……寒來暑往,春夏秋冬,我就像只小小的魚兒,穿梭在古今中外經典名著的海洋里。

今天,我依然要堅持讀書。每天安排,運動必備,讀書必備。媽媽說,要用三分之一的工資用來買書。家里已經有兩個大書架,媽媽還準備添置兩個。我們的家,不僅是休息的港灣,更是書的海洋、心靈的棲息地。

篇2

高一(7)班 蔣佳穎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穿越時間空間,一次次偶遇與重逢將平歲的生命點綴得流光溢彩,似茫茫星空中美麗的焰火,照亮心海,點燃激情。過往的經歷就像沙灘上的彩貝,海潮退去了,它卻永久地留了下來,上面記錄著海洋的斑斕多彩。

此時此刻,我正站在烏鎮的一棵大樟樹下,正午的陽光從碧藍的天空灑下,幾條纖如玻璃絲的光線從葉縫間斜斜地射過來,如刻花般印上我淡色的衣褲。初夏的暖風混著泥土味道包裹住整個夏季的喧囂。

我漫不經心地倚著樹干,忽然眼睛的余光瞥到前方巷子的拐角處好像有一個小攤,花花綠綠的擺滿了東西。正當我猶豫著要不要前去看看時,一陣記憶中只存在于孩提時代的笑聲在不遠處響起,我好奇地前去一探究竟。

只見古屋青藤旁,沭著微風柳絮,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帶著他的孫兒守著這個小攤。小攤上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只有許多精巧鮮艷的小泥人,老者的手中還正在捏著一個:剛開始只有白臉黑發髻,在老者那雙粗糙干裂且顯露出老年斑的手的上下翻飛捏挑之下,紅肚兜兒藍褲褐布鞋也立馬顯現出來,再經老者細細加工一下,一個栩栩如生的頑皮小兒形象便“出爐”了。他的孫兒在一旁看得大眼睛撲閃撲閃,一臉認真與專注,還纏著老者給他講這個小泥人的故事。老者慈祥地撫摸著孫兒的頭,一個古老悠久的故事便從他的口中娓娓敘來,蒼老的聲音回響在這悠久的烏鎮里有著一種別樣的迷人,一種動人心魄的夢幻感。看著陽光在這祖孫倆身上流過,滑過這些形形的小泥人,再流經同樣古老的青石板街,留進了古巷的深處。我的嘴角輕輕提起,不知不覺快樂的感覺灑落進心里,我趕忙眨動雙眼拍下快樂。

里屋的古鐘敲了起來,種聲打破了這份靜謐與美好。老者示意我也坐下,他的孫兒便央我講講外面的世界。我談到了壽司、電玩,ipad,卻突然注意到這個孩子只能睜著茫然但又好奇渴望的眼睛看著我,我隨口問道:“你有沒有去過其他地方旅游啊?”話一出口我便后悔了,因為他那原本清澈透亮的眸子一下子就黯了下來。“你爸爸媽媽以后肯定會帶你去玩的。”我只好這樣安慰。“爸媽都出去打工了,我很少見到他們,我從小就跟爺爺住。”他囁嚅道。老者把他摟得更緊了。我連忙換了話題:“爺爺你孫兒這么喜歡看你捏泥人,你以后把這門手藝傳給他吧!”老者的眼神閃了閃,嘆了口氣:“現在孩子學這學那哪有功夫,況且這門手藝又沒出息,現在也賺不到多少錢,哪能讓他以后干這兒。”

我心里陡然一驚,忽然感到了一絲悲涼,現如今泥人、皮影、布偶、糖人、剪紙、刺繡越來越多的傳統手工藝品亦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開始丟失。而且不是因為民間,國人們喪失了對它們的熱愛,而是生活的窘迫他們放棄所熱愛的傳統手工轉而投入現代化的大流去重復統一規劃的工作,把中國這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泱泱大國變得逐漸喪失傳統與特色,與歐美等西方國家日漸同化。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夠優秀而注定要泯滅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大流中嗎?不!中國是個偉大的國家,中華民族也是個優秀的民族,只是政府對文化傳統的保護與重視還不夠!只有大力重視、保護、弘揚傳統文化,才能讓中國不被西方同化,巍巍華夏才能得以真正屹立于東方,煥發出更加絢爛迷人的魅力!

這就是我的夢,我傳承發揚中華文化的夢,我振興展現中華民族的夢,我凝聚守衛中華國魂的夢,我將孜孜不倦用一生去追逐實現的夢,我的夢,中國夢!

我一轉身,他們祖孫倆仍在陽光下盡享天倫之樂,他們的身上承載著太陽的溫度,承載著華夏的文明,寄托著我的夢。

篇3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醫生,醫生是結白而神圣的。我當醫生的原因,這得從頭說起……

記得以前,我有一個好朋友叫張學哲,我們倆形影不離。有一次,他感冒發高燒40度,看樣子十分難受。這時,我便想起一個人—那就是醫生,沒錯,就是醫生。我想:如果我是醫生,我可以馬上解除他的病痛。從那以后,我就有一個理想,長大后一定要當一名優秀的醫生。也時常幻想著,有一天自己在手術臺上救死扶傷,為千萬患者帶去福音。

這便是我的中國夢。一個人有了夢想,才能不懈追求;一個民族有了夢想,才能奮發有為。

假如我真成為一位優秀的醫生,我將會組建一批志愿者醫療隊,專門幫助那些得了重病且貧困的人,免費為他們看病。假如有人情況很糟糕,我會毫不猶豫地去救他,為人們的健康帶去一份保障。

如果我當上醫生之后,每年都要抽出一些時間來,帶著我的志愿者醫療隊去偏遠的山區,主動為那些貧困的家庭免費看病。把那些有病卻沒錢醫治的人的病治好,我還要把中國的醫術傳到國外,把中國的醫術發揚光大。

假如外國來襲,我軍士兵與前線攻擊,我們醫療隊則是后勤補給隊,只要我軍士兵受傷,我將不分待遇的為他們療傷,所以說,我們將是前線部隊的堅實后盾。作為新一代的醫生,我可以為人們療傷,解毒,抗毒和活血,救死負傷。這便是醫生的職責。

我現在雖然知識短淺,但以后我會認真專修這一門學科的,這就是我的夢想,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實現的!

每份“個人夢”將凝固成一個大的夢,這個夢叫做中國夢。中國夢包含著每個“我的夢”。這二者是密不可開的,這就是中國夢,有了夢想,有了追求,才能振興中華,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做醫生的夢,將不再遙遠,我會做一名醫生,做一名優秀的醫生,將中國夢發揚光大!

這就是我的夢---做一名優秀的醫生,我的中國夢。我的夢,將成為中國夢的一份子,我將成為為中華人民而負責的醫生。

北京市二十中學

篇4

(英語系 許一束)

中國夢,無疑是個讓人激情迸發的詞匯。每一代中國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夢想,從以前的考上大學,到現在的出國深造;從以前的餐桌有肉,到現在的追求有機生活……人們的夢想變化著。無數人窮盡一生,奮斗,跌倒,爬起,最終成功,而社會就在一次次悲喜交加的追夢的過程中,緩慢而又積極地向前移動著。中國,這個有13億人口,幾億戶家庭構成的龐大國家,也在這偉大的進步中慢慢復興。可以說,中國夢就是由每個個人的夢想組織起來的巨大的、神圣的夢想。中國夢,一方面是中國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求和對未來的無限期望,而另一方面,中國夢也是中國最終實現復興的偉大的夢想。

六十多年來,三代人在舞臺上活躍著。當三代同堂,各自講起自己年輕時的光榮和夢想的時候,時間鋪開了一幅長長的畫卷。中國人民歷來就是奮斗而勤勞的民族,每個人都向往著更加富足、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用智慧、用堅持的精神和樂觀的態度,一次次地創造了一個個奇跡。人人都在尋夢,人人都在追夢,人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時間推移,2013年,全民族開始共同關注“中國夢”。

“中國夢”既是中國的國家夢、中華民族的民族夢,也是全體中國人的人民夢。從宏觀的視野來看,“中國夢”代表了中國追尋偉大復興的愿望。“中國夢”是中國對于富強,民主,公平,正義,自由的無限的追求。而中國人民是一切改革發展的動力和主體,支撐“中國夢”的,正是13億中國人民。所以,人民必須擁有保有夢想的權利,實現夢想的途徑,展示夢想的舞臺。我們每個人的愿望和努力,將最終匯集起來,成為改變國家的力量。

篇5

龐久 中國夢也是我的夢。

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讀過中華幾千年的歷史,曾為之激動,憂傷,悲憤,驕傲,曾為之食不能安,夜不能寐,,中國已與我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我為中國傷心,為中國歡樂。我還記憶猶新那句話: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它深刻的體現出我中華民族,我大漢的驕傲與榮耀,或許很狂妄,或許很囂張,但它卻讓我深深為之感動,為了中華的榮耀,我可以吃苦,可以受累,甚至我可以獻上我微不足道的生命,可就是這份愿意,讓我為中國喝彩,讓我對中華民族更加欽佩,對中華歷史更加熱衷。

或許,我說的對;或許,我說的不對,但是我想認同我的人總是有的,我想這么做的人總是有的!

中國夢,到底是什么,我仔細地思考過一番,我想中國夢應該是振興中華的夢想。雖說我們消沉過幾百年,但是我們也榮耀過幾千年,所以我們中華民族最不缺少的便是一種資質,一種讓我們曾經榮耀過幾千年的資質,所以我不認為我們與其他民族相比有任何的不如之處,所以我相信認清現實之后的我們必將會取得成功,必將會實現我們近年來振興中華的夢想。

霍去病將軍匈奴未滅,何以為家。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些歷史上讓人懷念的偉人們,都有一個和中國夢一樣的夢。

霍去病將軍將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中華民族的安危與榮耀,雖說他并不完美,但瑕不掩瑜,他守護大漢,永不后悔,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話。

至于諸葛亮很多資料認為羅貫中是親蜀派將蜀國的人物進行了美化,比如歷史上根本沒有他三氣周瑜的事情。但是羅貫中為什么這么寫,我個人認為除了劉備得民心之外,還有一點,那就是蜀漢一稱,正因為蜀國在后面加上了一個“漢”,贏得了更多人的偏向。所以我想任何時代,人們對我大漢民族有著很深的驕傲和思念。或許我們會失敗,但絕不會失去對中華民族的信心。

再說總理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我還記得當年僅十二三歲的堅定而清晰的說出這句話時,校長的喝彩:“為中華之崛起,有志向者當效周生啊!”我讀到這句話是很感動,甚至眼淚都要落了下來,振興中華的夢想,總是有人有的,或許現在當有人說出這句話時會被人笑,但是奮斗電影中說過,被嘲笑的夢,更有實現的價值。

篇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那我的夢是什么呢?做為中國人我該怎樣為祖國貢獻力量呢?

我曾無數次地幻想自己是一名作家在桌前書寫出優美的散文,心靈的聲音從筆尖流淌出來;也曾想像自己是一位旅行家在大江南北游覽,讓自己融入祖國的山川。這些都是美麗的夢。直到看了《人間四月天》這部電視劇后我才真正找到了答案。

電視劇中林徽因在劍橋大學求學的過程是她在追求她的高貴優雅的建筑師之夢。記得有那么一幕:明媚的陽光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斜照在劍橋大學尖尖的樓頂上,林徽因坐在不遠處的樓臺上,面對劍橋大學開始畫她的寫真,她凝神遠視,用筆堅定卻不失優雅,劍橋大學的倩影慢慢浮現在紙上。一位偉大的建筑師在描繪美景的同時也在鑄就一生的美麗夢想。我好喜歡這幅畫面,當即找來牛津大學的圖片臨摹起來,漸漸地浮躁的心變得寧靜,此刻我終于明白了,我找到了我的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筑師。

從此,我開始關注那些雄偉的建筑。

故宮是一個神圣古老的中國夢,它好似一位老人與我對視,目光深遂而平靜。一個古老的夢漸漸迷失了我的雙眼。依稀可見的是金黃色的屋頂,雕刻精細的屋檐,深紅色日墻壁,惟妙惟肖的神獸,神圣的大殿,端莊大氣撲面而來。恍惚間我仿佛回到了遙遠的過去,一位位能工巧匠正在這不朽的建筑上屏氣凝神精心雕刻。

從遠古回來,在北京十里長安街我找到了中國都市現代夢。中國銀行總部大廈是一個彩色的現代夢。深藍色的玻璃像大海一般,整個建筑巍然佇立盡顯王者風范。巨大的中心花園讓自然與文明絕妙地組合起來,這正是藝術的魅力————萬物都始于自然,自然與萬物相融。這座大廈仿佛讓我和它的設計師貝聿銘悉心交談,不需要太多語言,只要心靈的碰觸。

穿過大街,走進小巷,一座座四合院帶來中國傳統溫馨的夢,四方院落,紅墻灰瓦,綠樹掩映,紅漆的大門微啟,青色的石磚墁地。老人們嘮著家常,孩子們捉著迷藏,炊煙在房頂繚繞,鴿哨在藍天下回蕩-------

離開北方來到南方,水城烏鎮帶來中國江南風情之夢。烏黑色的瓦片揭示了烏鎮的風格——寧靜溫婉。黑加白的主色調看似單調卻與小橋流水相依相融。這里的一切都詮釋著自然的樸素。

篇7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初二四班 汪佳匯

改革開放以來,一幢幢高樓猶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科技飛速發展,中國終于成為了一個強國。

這一切的一切,似乎是一夜間出現的,我們享受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住在高聳的樓房里,卻一次又一次的忽視,忽視那些建造如此美麗中國的人。

是的,是農民工。他們住在簡陋、破舊的小房子里,啃著饅頭就著咸菜。農民工是特殊的一群,離開家鄉,離開妻兒,來到大城市里,干著最苦、最臟、最累的活兒。他們是城市里的最底層,卻是他們用一雙手筑成了今天。

當他們背井離鄉,帶上行囊,憧憬地走進城市,人們卻有意無意地避著他們,歧視他們。為什么?他們同樣辛勤勞動,理應受到平等對待。但,受到歧視讓他們不得不面對事實。

2011年11月22日上午,一名中年男子騎電動車經過武漢民族大道時被一輛轎車撞倒在地,轎車的前輪碾過他。附近干活的幾名農民工當即丟下了手中的工具,沖到了現場,幾個人毫不猶豫地擼起袖子,七人合力抬車。終于,該男子獲救了。當記者、攝影師趕到時,他們卻早已悄然離去。

是啊,他們不介意歧視,依然有一個善良的心。而同年十月的“小悅悅”事件卻讓人心酸,城市里的人們為何如此冷漠?竟不及一個拾荒老人。即使沒有高學歷,依然善良。

既然如此,我們有什么資格去歧視、嘲笑、甚至侮辱他們?

他們也是這個城市里重要的一份子,他們更是城市的建造人。他們用那雙粗糙、裂開口子的手,筑成了中國。

他們什么印記也沒留下,只建起層層高樓,只揮灑下辛苦的汗水。別的,什么也沒留下。

農民工的心中同樣也有夢想,那就是建造出更美麗的中國。而他們正在一步一步實現夢想。

篇8

圖書館 王雪

題記:

任何人無法擺脫環境而獨立存在。任何人生下來就注定的屬性之一就是他的祖國。當具體纖細的“個人對母親的依賴與愛”上升到宏大,就是個人對祖國的拳拳之情。

有人說,現代中國社會亂象叢生,猶如一片布滿層層霧靄的迷局。太多的價值觀,太多的利益訴求,太多的矛盾激化….人們不知道未來的道路具體在哪里。然而,就算擺在面前的道路布滿荊棘,自始至終,無論何境,所有人的內心存在的希冀都是——個人所必然依托的環境——祖國的強大。

中國夢——祖國的強大——的建立必將是依托于每個中國人的夢,而后升華到全體的夢。這個“夢”具體而宏大,些微而偉岸。它應是沉穩的、閃著柔潤的光,像母親的手,悉心撫慰著每個中國人的內心訴求,既帶來安慰又充滿鼓勵,有著神奇的讓人平靜的力量。也許那些正在實現著的,微弱如螢火蟲的小小夢想正在告訴我們:什么是中國夢,什么是這個宏大中的可以觸碰到的溫暖和力量,淚水和笑容。

一、鄉村

三嬸婆望著干涸的土地,佝僂著脊背,似乎在尋找一絲水的痕跡,鬢邊的白發在微風中瑟瑟顫抖。再不下雨,田里的莊稼怕是不能挨到秋天了,她心里默默地想著。遠處傳來村里的廣播聲音:“國家抗旱總指揮部決定施行人工降雨,以緩解災情,請各家各戶做好準備……”。三嬸婆抬起頭,看向遠處聲音的來源——原來除了老天爺,國家也可以讓老天賞飯吃……。

當晚,聽著夜雨敲打破舊的窗欞,淺眠的三嬸婆抖著雙腮,露出了笑容。她心里默默地想,收成有希望了。也許,在她的眼中,這個國家的強大就像是麥田里的麥穗,郁郁蔥蔥,肥肥碩碩,才是殷實的秋天,才會讓她心里格外踏實。

二、城市

陳峰一般不會打開房間的遮光窗簾,因為他在這里的時間幾乎都是黑暗。在這個國際特大都市,陳峰要很早就擠入喧囂的上班大軍,趕向一個個小小的格子間。再在很深的夜晚,疲憊地從小格子里出來,亦或是從亂七八糟的飯局脫身,搖晃著回到這間從不拉開窗簾的房間。它就是陳峰在這個城市里的容身之地,只能被稱為“住的地方”而不是“家”的出租屋。

“經濟環境更加好一點,讓每一個努力奮斗的人都有相應的回報,讓生活的幸福指數提高一些”——這是陳峰很多夢想中的一個。當中國這架年輕又古老的馬車沖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這些希冀,雖然陳峰并不能準確的尋找到它們與這&ldqu!o;宏大”之間的具體聯系,但卻使他們覺得這些期許變得更加可能實現。陳峰的這些期許,這個夢,只是中國城市間飄蕩的無數的夢中的一個。

三、彼岸

阿祥“嘩”地一聲把卷簾門拉下來,結束了一天的營業。回到二樓,在燈下按動計算器開始寫寫畫畫一天的流水賬。此刻,距離北京12304.76公里,時差8小時。阿祥就是人們說的“***游子”亦或是“華僑”,在遠遠的異鄉開著自己的中餐館。中餐在當地還是頗受歡迎的,所以阿祥的生意也并不難做,但也不到讓他發大財的地步。所以每天阿祥都頗為勤懇的照顧生意,因為在遙遠的異鄉,遠離祖祖輩輩的親人,唯一讓他生根落腳的就是這攤生意了。

也許在阿祥眼中,中國夢就是10月1日自己驕傲掛出的大面五星紅旗和店里同步直播的閱兵儀式。也許,正是這與生俱來的歸屬感讓他站在12304.76公里遠的地方,默默遙望東方的天空,靜默無聲地夢想著——更加強大的中國,我更加強大的祖國,讓更多的異鄉人看到中國人挺直的脊梁。

篇9

——張春雷

一個月前,同學們圍成了一團,談論著自己長大后要做什么?突然間有位同學沖著我說:“你長大要做什么?”我頓時無語了,對呀,我的夢是什么?突然間這里對于我來說很陌生。我走到了我和幾個小伙伴曾經談論過自己理想的地方,忽然,靈光一閃,我明白了,明白了是自己失去信心,丟失夢想。從那以后我要找到自信,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夢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假如你失去它,你的生活便枯燥無味,快去追趕你的夢吧!為明天的美好而喝彩。

我的夢·中國夢

在漆黑的夜路上,誰不需要一盞燈,在歷史的道路上,誰不需要一個夢,中國也需要這樣一個夢。

小時候,我媽媽給我講了、等一代偉人的故事,這些故事也激勵著我朝理想前進。其中讓我深受感動的是,他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理想而且學習也非常刻苦,有一次,他的老師問了他們班同學一個問題;為什么而讀書?他的同學有的回答為吃飯而讀書,有的回答為賺錢而讀書,還有的回答為做官而讀書,唯獨回答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吃驚,因為他們沒想到,一個少年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之所以有這樣的愛國情懷,之所以能成為偉人,是因為他時時刻刻把中國夢放在心中,但是心中擁有中國夢的卻不止一人,在歷史上,鄧稼先、錢學森、不都是心中擁有中國夢的人嗎?

篇10

這個夢想,歸于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從我有記憶開始,爸爸就總愛買一種叫做的《輕兵器》的軍事雜志,爸爸只要一有空就拿起那本書看個不停,一看就是大半天,到周末就抽空看一些軍事節目和戰爭片,在爸爸的影響下,我開始對現代兵器感起了興趣。

想要看書就要先認識字,小時候認識的字少,為了看懂那本書,旁邊還有一本大字典,所以看得慢,一頁就要看上半個多小時,但是絲毫感覺不到疲勞,反而覺得很快樂,如果電視上正在播放著動畫片,我也寧愿舍棄電視而去鉆研那本軍事雜志,就是這樣的樂此不疲,幾乎可以說是上癮了。

后來開始上小學了,平時要學習功課,只能抽時間來看書,另一方面,上學學到了更多漢字,看書的速度也有所加快,有時候看的都忘記了吃飯,還是媽媽叫我才想起來,就算是在吃飯也在不停的思考著槍械的組成、射程、口徑……由于每天都在思考軍事知識,學校里學的知識沒能及時消化吸收,一次語文檢測,成績只是剛剛夠及格標準,為此,媽媽批評了我一頓,告訴爸爸不許再買軍事雜志,一聽這話,我就像失了魂一樣,整天都悶悶不樂。

俗話說父愛如山,一天晚上,我在寫作業,爸爸來到我身邊,從懷里拿出一個黑色的塑料袋,包著一個長方形的東西,我迫于好奇心驅使,打開了這個包裹,發現這原來是一本最新一期的軍事雜志,爸爸說:“給你買來了,但是答應我要好好學習哦。”又對我笑了笑,摸了摸我的腦袋就出去了,我明白我不該不務正業,應該做好功課再看課外書,于是我又更加認真地寫起了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