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散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02:04: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情感散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情感散文

篇1

時常,我的內心是寂寞的,每天都會面對許多的人,還有許多的事,很多時候,很多的人是談不上喜歡或討厭的。從來都不期望誰來理解自己,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迥異,現實里,每個人,都不容易!那么,還能苛求什么呢?相視一笑就已經足夠了。我時常都在想,也許這一生我都不會擁有一個真正的朋友,因為我要的朋友,是可以真誠地付出關懷,沒有利益的打擾,純粹的朋友。這樣的朋友,有,我欣然接受,沒,我坦然面對,決不強求。

認識你后,我才想,上蒼真得是很眷顧我,我的愛人,和我想要的一模一樣,談戀愛的時候就想,我不會把眼睛盯上最好的,我只看合適我的,我一定不嫁有錢人,有錢人的金錢可能會稀釋了愛情,我也一定不嫁有權人,有權人的權力可能會計較地稱量愛情,這個時候他來了,我有些措手不及,我有些懵懂羞澀,但是他情烈烈,意決絕,我說,那么我們結婚吧。我們的結合,也就簡單到只剩下一說,沒有聘禮和嫁妝,也沒有婚禮和排場,我們就這樣結合了。

之后我們有了兒子。在兒子沒到來之前,我時常在心里默默地想,要是上蒼送我個女兒,請一定送我一個漂亮女兒;要是上蒼送我一個兒子,請一定送我一個聰明兒子,如果這兩者都不能如我愿,至少你得送我一個正直善良的孩子,可是我真的很幸運,上蒼送了我一個聰明又漂亮的兒子,他正直又善良。

我們的物質生活一直都很清貧,我們剛剛開始的婚姻生活,又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和艱辛,但是我一直都覺得——我生活的很幸福,真的很幸福!

后來,我們的物質生活慢慢好起來了,我就想,我這一生大概應該無所求了,不然,我就是一個太貪心的人。

可是人生走到現在我這個年齡,孩子在外求學,老公整天忙著工作和生意,我沒來由的有時候就會覺得很寂寞,我的生活里真的需要一個朋友。

這個時候你來了,你來的剛剛好,你是從嚴冬向我走來的,可是卻給我帶來了那么多的溫暖和舒適,我喜歡文學,我想我的朋友,至少該是個在寫作上可以談的來的朋友,這個你恰恰真的很合適;在現實生活里,我要的朋友,該是個不浪費也不吝嗇的朋友,這個你于我來說也剛剛好;我要的朋友,不論漂亮與否,一定是個可愛的朋友,而你就正是一個可愛又漂亮的朋友,為什么你會和我要的朋友一模一樣?優雅嫻熟,靈動活潑,對生活充滿了感知與感悟,既敏感多思,又善于經營和把握。

我們認識還沒多久,卻一起做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我們含笑著在連翹花下留影;我們相攜在公園里漫步;我們一起坐上長途車到北京冒充經銷商去購物;我們一起到心儀的楊林里去野餐,調皮地拿起彈弓彈射出童年的美好記憶;我們一起挖野菜,你孩子一樣一次次如發現珍寶樣的歡呼;那一餐餐我們自己動手整理出來的美味,每次酒足飯飽后,你都會著惱地對我說:我不理你了,看,我都要長胖了。。。。。。

那么多平常的日子里的那么多平凡的小事,怎么就帶給我們那么些無盡的歡愉呢?

當我們悄悄對視

靈魂像一片畫展中的原野

一窩一窩的陽光

吸引著我們向更深處走去

寂靜 充實 和諧

這是我喜歡的詩人的詩,我拿來與你分享,因為它像極了我們的的友誼。

回想起來,那個冬天真得不太冷;回想起來,這個春天真的好亮麗。。。。。。

篇2

【關鍵詞】思想激情;情感體驗;內心世界

Abstract:Rationalized passion is the most essential character in the prose poem. Therefore, this thesis analyze Yangchaodong's personal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Yangchaodong's prose poem. In order that 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Yangchaodong's inner world. The thesis intends to reveal Yangchaodong’s distinctive thought and experience for the realistic life.

Key words:rationalized;passionemotional;experienceinner world

“散文詩是以抒情見長的文體。‘為情而造文’,可謂是散文詩的主要藝術特征之一。這也就是說,作者胸中有了一種強烈的感情觸動,才去創作散文詩的。為此,散文詩的取材立意有其特殊的規律。它不必從人物出發,也不必拘泥于情節的發展,有所感才是取材立意的出發點,而思想激情正是創作散文詩的靈魂。可以說沒有思想激情也就沒有散文詩。”[1](P235)這段關于散文詩藝術特征的論述,把“思想激情”作為散文詩創作的靈魂,可謂是切中肯絮的批語。在整體閱讀楊朝東先生的散文詩時,我的腦海里面閃過的便是“沒有思想激情也就沒有散文詩”這個精辟的論斷。事實上,“思想激情”正是支撐他進行愛情散文詩創作的內在要素和不竭動力。

一、獨特的思想激情表達

正是憑著這種飽滿的、充沛的思想激情,楊朝東先生有意識地在自己的作品中構筑起了個人的“文學領地”。那些瑰麗而優美的幻想、浪漫的情懷,以及富于表現力的藝術形式,不僅透露出他厚重的生活閱歷和生命體驗,而且飽含著作者極富個性特征的主觀色彩。其間,不僅流露出作者對美好愛情的傾訴與詠嘆,同時也寄寓了作者對有情世間的一種洞見、一種觀察。《石戀》《誰的流水》《想你在春天》《遙望與抒情》等散文詩組章都是以刻寫人類真摯美好的感情作為出發點,作者試圖通過描摹和贊美自然景物時,傳遞出了內心中的一種意愿與夢想,從而表達其對現實人生的獨特感悟與思考。在他的筆下,對自然的詩意描摹其實浸潤著他對美好情感的那種刻骨銘心的詩性體驗:

……把我粉碎吧!躺在城市的邊緣,我已聞到了食味飄飄的香甜;把我粉碎吧!我飄飛的身影,已站成了大街小巷一尊一尊的石林,我粉碎的美麗,已在混凝土的結構中,一點一點站成了高樓大廈,刺破白云。

你來吧!月光掛在你的窗前,已被風雨浸泡長大。你來吧,我們一起站在月光下,慢慢去暢飲愛的情話。

就這樣,讓酒和詩歌結伴,讓破碎的石頭和柔軟的愛情,在暗夜的纏綿中,擦出火花一串。就這樣站在暗夜,誰會看見月光、風光、火光與石頭會同時燦爛?

你來吧,在石頭的根部,有一條愛的小溪不知為誰歌唱?……(《石戀》)

全詩處處含情,層層遞進而又回環往復。紛繁的意象、情感的流變、思想的激情,再加上那種一詠三嘆的節奏感,處處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氣息。《石戀》的每一章節,都鐫刻在作者的心底,這是對美好愛情矢志不渝的追逐。白云、月光、酒、石頭、小溪這些駁雜的意象,一經詩人的點染,便被賦予了一種主觀的情感體驗,進而擁有了一種超越世俗的精神力量。在我看來,楊朝東先生之所以反復抒寫其對美好情感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其實完全可以看作是對日常平庸生活的一種拒絕、一種反叛,甚至是一種挑戰。這種拒絕日常平庸生活的方式無疑是對現實社會的一種疏離,從迷于表面的詩意洞穿了生活的本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生活在別處”的生活方式與生命選擇,目的是為自身尋找一方可以安生立命的凈土。這種有意識地與現實社會保持距離,進而把精神的目光投向高遠的天空的選擇,是需要背負著社會生活所帶來的巨大壓力的。換言之,“生活在別處”的選擇就是一種精神意義上的泅渡或者救贖,它讓我們卑微的生活變得高貴起來,它讓我們平庸的生活處處映射出詩意的陽光。那濃烈而炙熱的情感,深沉的思緒和悲憫的情懷,不僅挖掘出了自然景物內在的詩意,而且涌動著生命的激情。從這個角度上說,楊朝東先生在自我的文學領地里,建構了一個詩意棲居在大地上的精神游牧之地。

二、豐富細膩的情感抒發

在《春天的情事》一詩中,作者試圖將溫柔細膩的筆觸深入到人類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以愛情的名義審視生活:

……你在海邊,讀著滴入海心的月,就像讀著憂傷一串,破碎的夢里,愛,找到了昨日回家的方向。

哦,憂傷就是這樣的美嗎?雪花一樣飄來,冷了思念,化了情懷。你在冷冷的黑夜,學會守護心的疼痛,學會了痛苦要用痛苦來打磨苦難的愛。

心,才會慢慢平靜,水,才會潺潺而來!

哦,憂傷就是這樣的愁么?愁絲裊繞愁節,愁悶點燃愁思。點點滴滴,傷了我的心,痛了你的懷。

在這月明的夜晚,誰會告訴你什么?夜,已經很深了,月,已經睡著,只有星星,還在同草們聊著情話。

我來了,憂傷還在星空里徘徊,流水還在流水中哀嘆。我不知,你的憂傷,要憂傷到何時,才能停此一切傷感?愛的夢里,誰能找出答案?……(《春天的情事》)

情感作為人類最為隱秘幽微的心靈體驗和精神體驗,以一種無形的方式存在于人類的內心世界。這組詩所表現出的滿腔愁緒,像悠悠的流水一樣綿遠悠長。這種浪漫而又唯美、沉靜而又憂傷的文學表達,是從骨子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和迸發出來的,無矯揉造作的成分。這首詩所營造出的那種酣暢綿密的詩歌圖景,充滿了對現世的幸福生活的憧憬。這種“以景抒情,融情入景”的寫作其實是繼承古典詩詞寫作的余。值得注意的是,楊朝東先生的詩歌敘述,不僅受益于古典文學的滋養與熏陶,更重要的是其作品無論從手法上,還是表現形式上都延續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抒情文學的傳統。換言之,他的寫作無疑是對20世紀80年代文學最美好的致敬和懷念。那種溫婉輕捷、低吟淺唱的情感抒發,是對愛情世界進行本真的、全息式的掃描。這樣的寫作,不僅深刻地揭示了愛情世界的豐富性和神秘性,而且有意無意地承擔了對愛情本身這一宏闊意象的修復。實際上,在一個靈魂缺席和精神淪喪的時代里,對美好愛情的憧憬與向往或許僅僅存留在那些古老而又憂傷的神話或異域的傳說中。“愛情”這一美好意象漸漸褪去了那層神圣的光環,不再被懸置在人類精神生活的頭頂,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正因如此,楊朝東先生以愛情為題材寫下的這些或悲傷或激越的詩歌作品,本身就是對愛情最大的尊重和珍視。質言之,他的寫作已不僅僅停留在抒發個人的文學趣味或情感體驗,更多的可以看做是對人間真情的吶喊與哀婉。

……其實,年輕的時候,誰懂愛情?

當我們踏入不惑之年,懷想愛情,愛呀,早以遠去,我們只能品味,過去的那一往情深,那一簾幽夢。

仿佛世界停止了轉動,仿佛陽光只能在夢中溫暖,仿佛過去的一切,都在想你的夢里,一一浮現。

春天,無語;花朵,凋零。面對這一切,你總是默默的、默默的,不動嘴唇。我說,春天來了,你說一句溫馨的話吧?你想了好久,終于說了句,“愛一個人,不能把他放在口上,要把他存放在心里”。我終于明白了,你對愛的理解很深,深得讓我看不見底,就像我看不見你飄飛的長發。……(《想你在春天》)

《想你在春天》@組詩是一個長者以一種回望的姿態深味年輕時愛情的甜蜜與苦澀,以一種閱盡苦難人生的口吻道出對幸福的理解。這種極富個性的生活感受與生命體驗,飽含著作者的主觀情感色彩,其中所含蘊的為文觀念,與王國維先生所說的“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大抵是相同的。正如洪斌所指出的那樣:“散文詩的感人詩情正是從富有個性的生活感受中生發出來的。假如沒有作者富有個性的生活感受,也就不會有散文詩感人的詩情,也就寫不出優美動人的散文詩,而只能寫那種“為文而造情”的無病之作罷了。”[1](P235)

正如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一樣,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愛情,表達的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但那種情感的共通性,即便歷經歲月的流變和更迭,也不會有絲毫的褪色。愛情之所以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其意義正在于此。對愛情的吟詠,古往今來,不管是哲學家還是詩人,都在以其最為至誠的表達涵詠其對愛的理解。愛情迄今仍然被作家們樂此不疲的抒寫,不僅表明了愛情對于生命抑或人生的巨大誘惑,同時也印證了“獨特生活感受的感情是散文詩創作的命脈,也是散文詩藝術感染力的內在要素”。[1](P235)

三、結 語

從這個意義上說,楊朝東先生的詩歌寫作,忠實于自我的內心,植根于對人類美好情感的描摹和抒寫。事實上,他常常從愛情入筆,以其似水的柔情把自己對現實人生的理解深深地寄予在對美好的情感生活的憧憬與向往之中,表達出了一種令人感同身受的愛情經驗。在他看來:無論現實與理想存在著多大的落差與對比,但真、善、美將永遠存在,美好動人的愛情仍然是人類對自我最好的精神撫慰。因此,即便在某些詩歌中,那種憂傷的情緒不時在主宰著他,甚至一度讓他陷入無邊的彷徨之中,但由于詩人本身這種高潔的人格取向,對真與善、愛與美的這種精神向往很快就會將那種憂郁的情迅速緒驅逐出去,取而代之是一種達觀的、向上的精神狀態。從他全部的愛情詩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富于浪漫主義精神情調的詩人,愛情在他筆下,有時是虛寫,有時是實寫,有時是能指,有時是所指。以詩歌的名義,楊朝東不僅是對自己多愁善感的心靈世界作了一次最為溫情的撫慰,同時也是對其個人的精神世界作了一次深深的打量。

篇3

   《朱自清散文》學生讀后感

  第一次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便被文中的情感感動著。那仿佛是春天哪。

  提起冬天,人們自然會想到的是那無邊的寒冷,然而朱先生不愧是寫情的高手,他筆下的冬天,沒有漫漫的白雪、颼颼的冷風,而是可以一家圍在熱騰騰的爐子邊享受著白水豆腐的天倫之樂,幾個人在西湖上泛舟賞月,這樣的冬天其實寄托了春天般的情,如溫暖的春天,一種人間溫情充盈其間。“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

  今天,當我再次朗讀的時候,文中那樸素而溫馨的情感氣息撲面而來,也洋溢在我心間,相信每一位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會被感染。“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這篇文章所寫的都是生活中非常平淡的小事,是一種非常平凡而樸素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在嚴冬的襯托下,特別溫暖、溫馨!很多文人都寫不出這種感人的意境。“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這句話是全文最打動我的地方:即使自己的妻子已死了四年,但他的希望并未消失。

  “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我想這就是他最真切的感受吧。樸素潔凈的文字,暖人心靈的細節,略帶寫憂傷的情懷——這篇短短的散文憑借著這些細節讓讀者感動讓心間充盈真情的暖流。朱先生的散文很美,真的很美,我很喜歡輕聲細讀他的文字,細細品位著字里行間的韻味,細細地品味那些辛酸往事。一切的底蘊只是淡泊。

  《朱自清散文》學生讀后感

  《朱自清散文選》是朱自清先生對生活中所看見的景物或對葉圣陶先生一些作品,用散文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說景物的《說揚州》,說了揚州都有哪些人物,還具體描述了揚州的食物和飲品,以及揚州的美景,一下子把揚州描寫的完完全全和明明白白。比如說人物的《哀韋杰三君》,說韋杰三君是個可愛的人,但他聽說韋杰三君去世時,差點沒哭出來,說明他對韋杰三君的感情很深。比如作品評價《葉圣陶的短篇小說》,葉圣陶的作品讓朱自清有著不同的感受,還會把作品概括一段話,讓我一看就明白。

  但讓我最為感觸的是《背影》,里面有一段這樣描述: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難。可是他穿過鐵道邊,慢慢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讀到這里,我已熱淚盈眶,朱自清的父親為了他,自己不顧肥胖的身體,艱難地爬上月臺,給他買橘子。我體會到朱自清父親穿過鐵路的不易,更體會的父親的愛子之心。就像我的父親一樣,他為了我,拼了命去干活掙錢,我們不應該好好學習,報答我們的父親嗎?

  朱自清的散文,是在描寫美麗的景物,是在表達對別人作品的感受,更是在像寫《背影》一樣贊美自己的親人。

  《朱自清散文》學生讀后感

  人生的正義是在哪兒呢?

  朱自清說,正義在我們心中。

  《正義》這篇文章談的是朱自清對正義的一個認識與看法,他認為,正義應該在我們心中永存,應該在不知不覺之中,從我們的一言一行之中就可以體現出來,而不是那種只把“正義”二字掛在嘴邊,卻從來沒有付諸過行動。正義是無形的,但他可以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希望,讓人可以去和惡勢力進行斗爭,而且,正義往往是勝利者,他是磨不滅,催不夸的。

  在現代社會,正義經常被扭曲,比如,一個學生本考不上一所學校,但那位學生的父親給學校送禮,學校邊開后門,讓他進校。這種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已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就是我們也會經常遇到或聽說,有的家長甚至攀比誰給老師的好處更多。現在請人幫個忙,都要送禮,請吃飯,久而久之,正義也被人們忽略在某個小小的角落了。

篇4

——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珊珊

閑來無事,清理兒子書籍時,《朱自清散文集》映入眼簾,我的腦海里立刻聯想到中學時學過的描寫濃濃父愛的經典文章——《背影》,迫不及待翻閱,沒想時隔三十年,重讀時依然讓我感動,淚浸眼簾。文章里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描寫父親買橘子的那段:"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的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的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生活中,我的父親何嘗不是這樣一位慈父呢!5年前,我母親剛去世,自己的婚姻遭遇背叛,家庭破裂,兒子中考失意,只能留在雙橋讀高中,種種打擊和不順,擊垮了我,那時整個人的情緒十分低落。當時,單位通知我將到重慶江北基地工作,和兒子相隔兩地,不能每天照顧他,我從來沒離開過家單獨生活過,我感覺自己掉進無盡深淵。父親得知這情況,不住地安慰我:"重慶又不是好遠,每星期公司有探親車回來,兒子有我照顧,你放心去上班吧,一切都會過去的……"

到江北基地工作是七月二十五日。那天,天氣異常熱,擔心父親身體,姐姐不讓他去送我,可他執意要去,搶先拿扛著最重的那包行李下樓,汗水一會兒就浸濕他的衣裳,他全然不顧,一直走在我們前面,他把我送上車,安頓我坐好,一會兒問我這樣東西帶沒有?那樣東西拿掉沒有?像個嗦的老太,問過沒完,當時我心情極度低落,不耐煩地說:"爸爸,我這么大人了,自己知道,你不要問了。"爸爸愕然了,默默下車,一直站在我所在的車窗前,姐姐讓他去樹蔭下,可是他倔強站著,臉曬得通紅,汗水順著臉額往下滴,一臉的不放心。車子開的瞬間,瞟了一眼爸爸,我分明看見爸爸眼里噙著的晶瑩淚珠,爸爸一直看著車子開遠,回頭看著他漸小的背影,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下來。兩小時后,汽車把我載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守著一堆行李,我欲哭無淚,這時手機響了,是爸爸,"到了沒有?行李多,請順路的人幫著拿一下,找地方把飯吃飽,早點休息。"聽到爸爸慈祥的話語,我的眼淚一下涌了出來。

在重慶工作5年里,每到星期五下午三點,我的手機會準時響起,"這個星期回來不?"當聽到我要回來,爸爸聲音立刻高了八度,"要回來呀,明天到我這來吃飯哈,你想吃啥子",剛開始,聽到爸爸的聲音,我的眼淚總會不爭氣的掉下,時間長了,眼淚不再掉了,但接到電話時總感覺心里暖暖的。到父親那兒吃飯,父親興致極高,采購食品,張羅飯菜,忙前忙后。他總感覺我工作累,食堂伙食沒吃好,每次好魚好肉變著花樣招待后,連碗都不要我洗。我有時想幫他一把,他立刻把碗給搶過去,"不要你洗,你洗都洗不干凈,現在我還能動,你盡管回來舒舒服服過周末。"擔心重慶菜貴、肉不好吃,又怕我舍不得買,臨走時,他又大包小包地給我買來帶到重慶,我若不要,他立刻就生氣。

篇5

夢在一個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蕩蕩的

似在皎潔的月光下

懷念逝去《春》的光芒

懷疑自己做了個夢

夢在一個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蕩蕩的

有一個人

《匆匆》地來,又匆忙地去

懷疑自己做了個夢

夢在一個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蕩蕩的

四處地張望

哪里尋找我的《背影》

懷疑自己做了個夢

夢在一個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蕩蕩的

一片蛙鳴攏來

誰堪受這《荷塘月色》的孤清

懷疑自己做了個夢

夢在一個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蕩蕩的

只是誰的靈魂

思慕那《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篇6

【關鍵詞】高三英語 課堂教學 重要意義 情感教育 實施方式

我國的主要教育模式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很多教師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關注的只是學生分數的高低,而忽略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情感的教育,教師自身對情感教育的概念欠缺理解,對教學中學生的情感教育欠缺認識,因此,使學生的英語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這樣的教學現狀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學習,阻礙了學生的英語發展空間。在學生的學習中引入情感教育是有必要的,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在高三學生的英語教學中引入情感教育是促使學生提高英語成績的首要前提。

一、高三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

高三的學生處于非常特殊的一個學習時期,這部分學生因面臨高考,因此,課業任務比較重,壓力比較大,高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著大量的單詞需要記憶,需要掌握大量的語法和句型。為了能夠幫助學生緩解緊張地學習氣氛,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有兩面性,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在高三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好情感教育的尺度,在英語教學中引入積極的情感教育,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在高三英語教學中引入情感教育,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發揮。在高三英語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沒有創新,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高三英語課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沒有了解,那么在教學中會出現教師盲目教學的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教師按照教學計劃,將大量的英語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師用自身的理解能力去估量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使教學效果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將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高三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能夠促進學生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高三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方式

1.趣味教學,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高三英語課程的教學對于教師來講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而高三英語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講也是非常嚴峻的挑戰。高三學生面臨高考的巨大壓力,思維和神經處于緊繃的狀態。有多部分學生在模擬考試過后,心理受到影響,學習狀態也會受到影響。教師的英語教學方式存在很大問題,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沒有新意,學生對這樣的英語課堂失去興趣,教師的教學方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使學生喪失英語學習的信心。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引入情感教學,變換自身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動的氣息,教師可以用一些英語小故事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課前為學生講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英語小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高三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

2.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狀態的關心。高三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同時,教師還應該在課下多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應該主動了解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高三的學生都背負著沉重的思想包袱,教師應該多關心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在思想上應該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引入情感教育,教師的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程度,教師的這種教育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主能力,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促進英語成績的提高。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三英語的學習對于高三學生來說非常關鍵,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是高三英語教師的首要教學目的。在高三英語教學中引入情感教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對于高三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問題,教師在情感教育的教學方式上,還存在很多缺陷,教師的教學方法還需要不斷改進和創新,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高三教師還應該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也促進學校英語教學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雪梅.高三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篇7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情系三尺講臺,甘灑青春熱血》。

有人說,教師的熱情如星辰,遠望是盞燈,近看是團火,我卻說教師的奉獻如百合,展開是朵花,凝聚是枚果。因為我們情系三尺講臺,甘灑青春熱血。

還記得那個臨近六年級期末檢測的前夕,我正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給學生講解難題。突然,同事跑來告訴我,家里有急事,快接電話。接過電話,傳來的卻是女兒的哭喊聲:“媽媽,媽媽,我的眼睛好痛,我在醫院,你快來,你快來啊……”頓時,我忐忑不安,女兒的眼睛怎么了,會不會……我不敢往下想。我擔心,擔心女兒那雙明亮的眼睛,我自責,自責此刻沒有陪在女兒的身邊。我多么希望能馬上長出一雙翅膀,飛出教室,飛到女兒的身邊。我多么希望能馬上長出一雙翅膀,飛出教室,飛到女兒的身邊,傾注一腔,不,哪怕僅僅是一絲母愛呀!可是,當我抬起頭看到七十多雙充滿企盼的眼睛時,我猶豫了,女兒在醫院畢竟有婆婆照顧,可我丟下學生,就是丟下七十多份希望啊!于是,我決定留在三尺講臺上。

當我送走學生,踏著最后一絲夕陽來到醫院時,女兒已經躺在病床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只見她頭發蓬松,雙眼紅腫,眼角邊還掛著淚水。這一切如尖刀般刺在我的心頭,我緊緊地抱住孩子,眼眶里盈滿了淚水,我是母親,可我還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婆婆告訴我,醫生說明天還要進行診斷。化驗、照片都需要人手,該怎么辦?一邊是女兒,一邊是學生,我該怎么辦?在個人與集體,女兒與學生的十字路口,我必須做出選擇,我沉默了。第二天,我含著淚,在女兒:“媽媽快回來,我要媽媽,我要媽媽……”的呼喊聲中跑出了醫院,帶著深深地愧疚,來到學校,來到三尺講臺上……

面對黨旗,面對事業,我的確算得上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可是面對女兒,我卻算不上一位合格的母親,我無愧于事業,無愧于學生,可我卻深愧于家庭,深愧于天真可愛的女兒……

篇8

一個美麗的字眼,一個熱門的話題,吸引了多少關注的眼睛,這就是我們永遠的追求——青春。

青春,你是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綠,突破嚴冬的蕭瑟和荒涼,給人們送來春天的問候;青春,你是孩子燦爛的笑臉,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給人們帶來歡樂和活力;青春,你是老人在公園健身時所練的太極拳,所跳的迪斯科,“人老心不老”的信念使每個人對你都不陌生;青春,你是祖國經濟騰飛的堅定步伐,是聽到北京申奧成功后人民的歡呼。積極向上,永不停步是對你最好的解釋。

“青春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青春之美好,是每個人所向往的。青春屬于我們,屬于我們這群十四五歲的“瀟灑少年”。我們伴著青春的舞曲,踏著青春的節拍,步入青春的舞臺,去尋找自己的青春之夢……我們不僅擁有青春之美,青春之活力,還應具有歸屬于青春的那份勇氣,那種意志,那種理想。我們應把握青春,去努力拼搏,“為社會做貢獻,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讓自己的青春放射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青春,不僅屬于我們,它同樣也屬于那些年逾古稀的老年人。雖然時間老人將歲月的滄桑,鐫刻在了他們的額頭,將歲月的風霜掛上了他們的兩鬢,可他們的心并不曾衰老啊!公園可見到在釣魚打撲克、下象棋的“老頑童”……他們因為保留了一份未泯的童心,所以青春在他們身上得到了永恒!

朋友,請保存一顆年輕的心,貯有一份火熱的情,那樣,青春之河就會在你心中千年長留,青春之樹就會在你心中萬年常青,青春之夢也將會在你心中成為永恒……

篇9

關鍵詞:初中生 散文 審美

1、初中散文美的特點

1.1語言美

散文的語言一般都比較簡潔明了,能夠散中見整,文字樸實又能夠恰到好處的描寫景物。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對景物的描寫,把月光比喻成流水,用到了動詞“瀉”來描寫月光籠罩的花和葉子,用“浮”來描寫荷塘中的霧色,用“洗”來比喻葉子和花的干凈,用“籠”突出月光把荷塘美景包容進去,美麗的語言把荷塘月色寫活了,突出了月光的靜謐。

1.2形象美

對散文的欣賞要通過語言看到形象,看到作者用語言描寫的動人的形象,進而欣賞散文的形象美。例如,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對春天到來的描述,通過一系列比喻、夸張、擬人手法的運用,賦予春天感彩,把春天比喻成“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描寫了一副美好的春天景象,表現了對春天的贊美。

1.3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感情的升華,是一種含蓄的描寫和表達。在朱自清的《春》中,不僅展現了幾種春天的美圖,也賦予了春天一定的詩意,具有美好的意境,而結合當時作者寫作的背景,也可以發現作者在文中抒發的一種對新生活向往的情感。

2、提高初中生散文審美能力的方法

2.1加強老師和學生對美的認知

老師要大量地閱讀優秀的散文,提高自己對美的鑒賞能力。通過對優秀散文中那些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情感、生動的形象、美好的意境的閱讀,分析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作者寫下這篇散文的背景,想象作者當時的心情,體會作者當時的感情,融入到散文中去,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老師要鼓勵引導學生閱讀優秀的散文,看的越多體會的就會越多,對散文的欣賞不能局限在課本上的散文,也需要學生課下拓展。在欣賞散文美的過程中,要反復的閱讀散文,從用字,用詞到句子的流暢來欣賞;可以舉辦班集體優秀散文欣賞活動,根據學生對散文的欣賞能力,老師可以定期舉辦優秀散文欣賞活動,老師和同學可以交流自己近期欣賞的優秀散文,摘抄的優美的句子,對散文中抒發的情感的看法,也可以為散文描寫的人物形象和情感進行繪畫,加深對散文美的認識。

2.2采用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

老師在對向學生授課的同時,要向學生展現散文美的一面,就離不開圖畫的支持,通過簡單明了的圖畫,可以加深學生對散文的認識,體會散文中作者抒發的情感。例如,在講授《背影》一課時,老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幻燈片或是影片等,在課堂上通過讓同學反復的朗讀,體會作者描寫父親背影所用的手法,達到了什么效果,初步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繪畫出背影中父親的形象,提高同學的初步散文欣賞能力;然后,老師可以播放幻燈片或是影片,還原作者描寫父親背影的場景,加深同學對父親的印象,同時向同學講述作者寫這篇散文時的年齡、生活等,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最后,老師向學生講述這篇散文的結構,文中出現背影的次數,所運用的手法,所抒發的感情,達到什么效果等,從文中體現出的濃濃的父愛,該散文可以借鑒和參考的地方,讓同學在進一步體驗散文的美。

2.3在實踐中體驗散文的美

學生不僅要學會欣賞散文的美,同時也要學會在實踐中體會,使散文的美得到升華,通過對散文結構的描述,語言的剖析,文字的推敲,特色的總結,學生對散文的美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對散文的欣賞也得到了升華。這時候老師要鼓勵學生反復的讀散文,體會散文的結構,所用的描法等,然后進行自我創作,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進而也提高其欣賞美的能力。例如,在對《春》一文的欣賞中,老師要向學生展示用擬人、比喻、夸張等手法的效果,并鼓勵學生在寫作中運用這些修辭手法,體會這些修辭在散文中的作用和美。

2.4賦予情感去賞析散文之美

散文正是作者情感的融入才給了散文生命力,才使得讀者與作者產生共鳴,體會作者文中描寫的情感,而讓學生在賞析散文的時候賦予情感,這樣便更能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融情于景,有利于提升初中學生散文的審美能力。

3、結論

篇10

作者簡介:李海蘭(1977―),女,江蘇泰州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田河中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

散文因其語言精美,辭藻考究,手法巧妙,給我們帶來了美的體驗。初中生因為年紀和閱歷的限制,在散文的學習方面可能會遇到一些障礙。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不少學生雖然覺得散文很美,但學習積極性并不高。筆者通過對日常教學的總結,也結合自身理論方面的學習、探索,有了如下幾方面的感悟。

一、巧設導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散文的熱情,才會充分投入其中,用心體驗散文的美。因此,從課堂導入開始,教師就要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下功夫。

(一)精心設計導語,激發學習熱情

散文風格多樣,有敘事散文、繪景散文、抒情散文等。在學習中,根據不同的散文類型,我們可以精心設計不同的導語,用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教學散文《春》時,筆者這樣導入:“同學們還記得這首優美的詩嗎?――‘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在詩人筆下,春色迷人,生機盎然,令人陶醉,而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散文更是向我們展示了他眼中如夢如幻的春景,春日的迷人景象需要我們接下來在課文里慢慢體味。”用古詩名句引入,再用輕柔的語調緩緩敘述,吸引學生關注美麗春色,關注課文,他們也會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對文本的學習。

(二)重視朗讀,用韻律感染學生

散文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有著行云流水般的律動美。如果只是埋著頭悶聲學習,那真是對韻律美的一種辜負。朗讀在散文教學中有重要意義,投入感情用心朗讀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能提高學生的表達水平。仍以《春》的教學為例,在范讀前,筆者特別提醒學生注意聽讀,用心分辨老師在朗讀各段時的語調,并分析為什么要用這種語調朗讀。筆者朗讀時,根據描寫的情景,語調時而急促,時而喜悅,時而輕快,時而舒緩,又時而激昂,學生跟著筆者的情緒,也能沉浸在散文描繪的優美畫面中。筆者讀完文章后,學生回應了雷鳴般的掌聲。學生被老師的朗讀感染,也能踴躍表達自己的感受。有學生說,在讀第一自然段時,老師的語調舒緩中又有一絲急促,表現的應該是對春的期盼;而描寫小草的段落,老師朗讀得比較輕快,是表達人們躺在草地上的愜意。接著,筆者讓學生自己來朗讀,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通過語調來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加深學生對散文的喜愛。

二、全面透析,加深學生理解程度

散文的教學除了要在形式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還是要幫助學生練好基本功,系統地掌握分析散文的方法。

(一)把握線索,整體感悟

散文形散神聚,因此,分析時準確地抓住全文的線索也就找到了開啟文章情感大門的鑰匙。有些記敘性散文會重點著墨于情節,我們就要把握住情節方面的線索;游記性散文可能會有一條時間線索,或者空間移動的線索等;而抒情類散文不論是寓情于景還是托物言志,我們多半可以在作者對景物的描述或者對物的描寫里找到線索。例如《紫藤蘿瀑布》,作者通過細致入微地描寫“紫藤蘿”這個物象來表達感想,作者這樣描繪紫藤蘿:“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這些文字生動形象,不落俗套,給人美感,也表達了作者的欣喜和愉悅。

(二)品位細節,用心玩味

很多動人的散文都很好地抓住了細節,很細膩地觸碰到人們心底最溫軟的地方,進而使讀者形成共鳴。生動的細節增強了散文的感染力,細節的刻畫凝聚著作者細膩的情感,用心把握細節,更容易引導學生把握住文章的情感脈絡。以《背影》為例,我們常會把“男兒有淚不輕彈”掛在嘴邊,而在這篇散文里作者卻四次流淚,而且每一次流淚都非常自然,不是刻意為之,細細品味這些細節,我們不難體會每一次情感的釋放以及每一次情感的遞進,作者的流淚更襯托出父親平凡而又偉大的形象。抓住這些細節,引導學生品味,這樣的深情學生又怎會不為之動容呢?

三、文我相融,提升學生感悟能力

學習散文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培養學生感悟文字之美、情感之美的能力,是為了讓優秀的散文幫助學生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學生如果能文我相融,深化情感體悟,教學效果會更好。

(一)獨立思考,互動分享

散文的學習不僅在于教師的“教”,學生和老師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分享,也能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散文的理解和欣賞。在散文教學的課堂上,筆者經常引導學生討論。在教學《背影》時,筆者很誠懇地問學生:“你們覺得這篇文章里的背影感人嗎?”“很感人,因為細節描寫很生動,仔細體會那個畫面就會覺得很感動。”但也有學生說,“這還是有點讓人不能理解,如果作者很想念父親,也很關心父親,為什么不把父親接到身邊盡孝,而是寫文章感懷呢?”順著學生的思路,筆者和學生進一步的探討,“在那樣的環境下是否適合把父親接到身邊,而安土重遷的傳統思想會不會使文中的父親不愿離開家鄉呢?而在這些背景下,文中的分離是不是更顯得感情深沉和誠摯呢?”通過這樣的自由討論,能促使學生獨立思考,獲得新的情感體驗。這樣的互動以及獨立思考后的表達,幫助學生抓住了散文的精髓,獲得了美好的情感體驗。

(二)跨出文本,二次創作

在散文教學中,學生在讀懂原文、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散文的學習不是為了束縛學生自由的心性,而是為了讓學生能有更好的閱讀欣賞能力,豐盈的情感體驗,更深邃的思想,這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時能產生獨到的見解,感受到別人沒感受到的東西。當然,這樣的要求對初中生而言還是有很大難度的,筆者也只是初步嘗試,讓學生收獲創造帶來的樂趣,也能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