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竣工驗收監理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4 10:44: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化竣工驗收監理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軌道交通;全程環境管理;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城市軌道交通的線路一般選擇在城市中心的繁華商業區、交通的主干道等人流量比較集中的地方。因而,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線路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建設期地面沉降對道路的影響及建設時產生的棄土棄渣等對周圍居民的影響等。而高架線路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噪聲對周圍居民及特殊單位的生活生產的影響,地面線路主要表現為運行時產生的噪聲及振動對環境的影響。
一、軌道交通項目對環境的影響
1、軌道交通建設期環境影響
在軌道交通建設期,施工時將產生大量的棄土棄渣,機械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施工人員也產生生活垃圾,這些如果處理不當,將會造成棄土棄渣的二次揚塵,污染物對空氣的污染等。地下線路的建設中,還可能影響到地面,引起地面的沉降及變形等。
在進行地面軌道施工作業時,將會破壞城市的綠化,由于施工時會造成部分路段的禁止通行,從而造成城市交通的阻塞,影響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高架橋路線施工時,將會破壞城市景觀的美觀;地下軌道交通施工時,會產生大量的棄土棄渣,如果沒有妥善的處理,將影響周圍環境。施工時各種機械產生的噪聲將會影響到軌道交通線路周圍的學校及醫院等噪聲敏感區的正常工作。在開挖地下線路時,將會使地下巖土體失去原有的平衡狀況,進而向新的平衡狀況轉化,從而造成地面發生一定的變形,嚴重者可能造成地面的沉降,引起地面建筑物的坍塌等事故。
2、軌道交通運營期對環境影響
其主要表現為車輛與站點產生的油污及生活污水對周圍水環境的影響及列車運行過程中的撞擊而產生的沖擊波喝噪聲對周圍居民生活、建筑物及單位的影響。生活污水及油污滲透到地表,會造成地表水污染。沖擊波在軌道、隧道、地面等媒介的傳播下,會造成周圍建筑物的振動,當振動過大時,將直接對建筑物的安全產生重大影響。軌道交通噪聲的主要來源是鋼軌的高頻振動。運營期間,變電所內的高電壓及高電流會產生較大的電磁效應,地面軌道與高架軌道列車運行時也將產生很大的電磁波,從而對周圍的無線信號及電視信號等產生干擾。
二、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全程環境管理的基本思路
1、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期的環境管理工作
在軌道交通項目建設階段,參與主體主要是政府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這些主體關于環境管理的內容、方式不一樣。政府主管部門主要是通過定期對施工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環保措施的執行情況和環保設施的落實情況,促進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施工,同時竣工驗收投入使用,以達到環境管理的目標。
建設單位則應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批復意見,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完善環保管理體系、制定強制性的環保措施、實行環保監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環保設計和要求在施工中得以全面落實,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沿線環境的影響。達到上述目的,關鍵在于建設單位選擇具有環境管理的理念、知識、技術、經驗的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因為具體環保措施的執行和環保設施的建設是由監理單位監督、施工單位落實的,只有兩者的配合才能達到環境管理的目標。
施工單位應該落實施工組織設計的環境保護方案,采用先進技術和設施,減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振動、噪聲、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和水污染,同時加強與地方交通部門的交流溝通,統一安排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走行路線,盡量減少交通流量,并在此過程中對各環節進行嚴密監控,了解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
監理單位則根據國家有關環境的法律、法規及環保部門批準的環境保護文件,對工程建設中環保措施的落實實施監督管理。在項目竣工驗收階段,環境管理的內容主要是政府環保部門、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對環保設施進行竣工驗收及環境有效恢復進行驗收,經環境監測站監測合格后,環保局辦理項目環保工程驗收合格證,項目正式進入運營階段。
2、軌道交通項目運營期的環境管理工作
在軌道交通項目運營階段,環境管理的主體是運營單位,內容是對軌道交通項目運行中可能產生的水污染、電磁輻射、噪聲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對各項環保設施運行狀況進行監控,確保軌道交通的運行給沿線居民造成的影響最小化。另一項重要的工作是開展環境后評價,分析前期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準確性、可靠性及環境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并對環境影響評價所采用的方法、標準以及其他相關內容進行檢查,確定是否需要改進,從而為將來的軌道交通環保設計、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全程環境管理的保障體系
1、建立全程環境管理法律制度體系
要有一定的法律制度體系來保障相關利益主體加強環境管理。基于相關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建設項目環境管理辦法,構建軌道交通項目全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如環境評價制度、軌道交通項目環境監理制度,環境后評價制度等。不論是政府環保部門,還是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等,都要在一定的法律制度體系下進行軌道交通項目的環境管理。使得從項目立項之初到運營階段的全過程,在環境管理方面各參與主體都能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同時建立基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ISO9000質量標準管理體系的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全程環境管理運行機制,把環境管理作為與質量、成本、工期、安全目標管理同等重要的管理目標,并構建國際廣泛認可的、規范的、系統化的環境管理模式,提高環境管理水平。
2、構建全程環境管理技術方法體系
構建城市軌道交通全程環境管理技術方法體系,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完善、豐富環境標準和規范、改進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技術規范和方法,提高環保設計技術水平,明確施工組織設計中環境保護的內容和要求;根據軌道交通項目環境監理制度,制訂具有指導性的實施辦法和技術文件;進一步完善環保驗收管理規定和驗收監測辦法;制訂環境后評價的辦法和技術文件。另一方面,建立軌道交通項目全程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將各階段、各參與主體產生的環境管理信息在項目的全過程、各個參與方之間進行交流,從而有助于環境管理計劃的制訂和實施,也有助于項目環境管理效果的監督、檢查,提高全程環境管理的有效性。
3、加強合同管理,落實責任制
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環境管理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府管理部門出臺的規范文本簽訂合同,嚴密分析與擬定合同條款,特別是有關環境管理的條款,盡量詳細規定合同雙方在環境管理中的權利和義務。在合同的實施過程中,要落實責任制,進行嚴密跟蹤管理,使得合同雙方最大限度履行環境管理的義務。
4、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協同工作機制
組織管理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各參與主體的內部管理,另一方面是參與主體間的協同管理。各參與主體應設置環保管理職能機構或部門或配備專門的環境管理人員,明確界定各部門和員工的環保管理職責,與此同時建立健全有關環境管理的規章制度。參與主體間應建立有關主體間的協同工作機制,并與政府環保部門密切配合,建立公眾參與機制,以減少環境管理決策失誤,保障環境管理的順利實施。
結束語
在全面分析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在不同階段對環境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了全程環境管理的基本思路,并提出制度、技術、合同、組織四大保證措施,以使軌道交通項目的全程環境管理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從而有利于促進環境保護和軌道交通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徐本良.總結經驗進一步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J].環境保護科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