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段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20:54: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低段語文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低段語文教學論文

篇1

1.1教育經費對地方高校學風建設具有促進作用

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仍然是地方高校開展教學活動所需資金的最主要來源,沒有充足的教育經費和各方面教育投入的支持,地方高校的學風建設活動就得不到充分的開展,有了充足的資金,地方高校的學風建設才有了一定的物質保障,其學風建設也才能得到一定的促進。

1.2教育經費對地方高校學風建設具有制約和導向作用

教育經費的多少決定著地方高校進行建設的規模、內容、組織形式以及活動方式和手段,還決定著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從根本上說,學風建設作為一種培養人的活動,是地方高校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開展最終受教育經費的制約。教育經費的短缺已成為目前地方高校進行學風建設和發展的“瓶頸”。雖然加強學風建設不能給地方高校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教育的投資是絕對不可缺少的。教育經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地方高校開展學風建設的力度,這必然要求地方高校開展學風建設的力度與地方高校的教育經費投入相適應,在規模上相協調,從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學風建設活動,建設優良的學風,促進地方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2教育經費短缺對地方高校學風建設制約的表現

我國地方高校一直都存在著財政性教育經費短缺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地方高校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地方高校的學風建設雖已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在一定經濟基礎的限制下,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對學風建設的重視不足

當前,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施,高等教育的規模得到迅速擴大,學生的數量、規模急劇增大。受高校擴招的影響,地方高校普遍存在著“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在主觀上對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大多數地方高校把主要精力重點放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學校規模的擴大、教學設備的增加等方面,大量的教育經費被用于基礎設施等建設,而對其學校的學風建設卻缺乏相應的經費投入。由此可以看出,許多地方高校對學風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夠,尚沒有把學風建設作為高校建設的重中之重。雖然,近幾年,許多地方高校已明顯認識到了學風建設的重要性,但是在學風建設方面卻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必要的實踐。地方高校較少集中精力科學地調查研究學風建設問題,對學生的學習目的如何、狀態如何、效果如何以及學校在學風建設中有哪些局限等問題缺乏準確把握。許多地方高校的學風建設往往停留在口號上,很多時候“抓學風、促校風”都流于形式,學風建設缺乏行之有效的規劃和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既不利于良好學風的形成,也給穩定學風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2.2學校的規章制度得不到嚴格履行

學風建設的好壞離不開有效的管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對地方高校的學風建設起了阻礙作用。當前,雖然國家教育經費達到了GDP的3.8%,但是由于辦學主體和辦學層次的不同,地方高校教育經費仍然存在短缺的現象。受這一條件的制約,地方高校在學生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著不完善等問題,學校的規章制度得不到嚴格的履行。而學校的規章制度則體現了一所高校的治校思想,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約束力,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高校的學風建設。而在現行“嚴進寬出”的教育體制下,地方高校為了保持更多的生源,得到更多的財政撥款,對學生的違紀做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使許多規章制度形同虛設。考試舞弊、擾亂學校秩序、破壞公物或公共設施、打架斗毆等違紀現象層出不從,而這些違紀現象卻得不到嚴格的處理,這既助長了部分品德不良學生的違紀行為,也給其他學生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容易使學生產生學與不學一個樣,校規校紀是形式的錯誤觀念,導致學風的惡化。

2.3大學生學業質量的下降

隨著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的持續增長,高等教育在從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過程中,我國的地方高校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題。不同于部屬院校等重點高校,地方政府的財政投入是地方高校經費來源的主要渠道,而這些教育財政性投入又受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再加上地方高校由于名氣小,社會影響力小,所以吸引的社會捐贈也比較少。因此,地方高校從各方面獲得的教育經費都十分緊缺,這就限制了地方高校的發展,并由此引發出了種種問題,其中關于大學生學業質量下降的問題日益凸顯出來。究其原因,教育經費對其有著顯著的影響。我國地方高校的學生培養主要以屬地培養為主,大多數學生是在本區域范圍內就學。然而,如果這種學業質量的下降僅是由生源質量的不同造成的,那么這種現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生均高等教育經費支出的不同,又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教育質量的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經費不足必然會導致學生培養經費的短缺,造成學校的教學質量滑坡,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學生的學業水平不斷下降,從而影響地方高校的學風建設。

2.4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被忽視

部分地方高校在學生主體作用的認識上存在著嚴重的誤區。學生在高校學風建設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大學生是高校學風建設的主體,在高校學風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按理說,學生應該是第一位的,地方高校應該特別重視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而目前,許多地方高校受教育經費這一條件的限制,在實際的學風建設工作中沒有確立學生的中心地位,相反,許多地方高校把學風建設的工作重心過分傾向于簡單的教育和管理,只希望通過舉行幾次簡單的學風會議來進行學風建設,不重視學生活動的開展,即使是重視開展學生活動,學校也沒有足夠的經費來支持,從而忽視了學生作為學風建設主體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自覺性,而這往往使得地方高校的學風建設工作由主動變為了被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有效的發揮,高校的學風建設工作也無法取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大多數教學型的地方高校中,以往的學風建設大多注重教師的教風,有限的教育經費也往往被用于教師教風的改善上,直接花在學生身上的經費少之又少,導致當前大多數地方高校在整體上呈現出了學風建設混亂和停滯不前的局面,地方高校的學風建設得不到良好的進展。

3解決教育經費短缺對學風建設制約問題的對策

3.1設立學風建設專項資金

首先,在把握地方高校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立足學風建設的實際需求,遵循學風建設規律,設立學風建設專項資金,從經費等方面對地方高校的學風建設活動予以更大力度的支持。其次,鼓勵政府、學校和相關部門等加強經費支持。一方面,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大對地方高校的投資力度,尤其是地方政府,應為地方高校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有了充足的資金,地方高校的學風建設就有了一定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在當前教育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地方高校應充分挖掘其教育潛力,大力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合理利用其現有的教學設備、儀器、圖書資源等,力爭使教育經費在學風建設中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同時,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地方高校應發揮其優勢與長處,在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將科研成果的轉化作為教育經費的一個來源,通過校辦產業,實現產學研相結合,以此來增加教育經費,促進地方高校的學風建設。

3.2加強學風建設與資金配置的統籌協調

在設立學風建設專項資金的基礎上,要加強學風建設與資金配置的統籌協調。首先,對學風建設的各項活動進行規劃和管理。學風建設活動的開展與實施,應當根據地方高校的發展需要及學風建設的實際需求,按照學風建設活動的整體目標及要求,優化整合各類學風建設活動,對規模不當、內容重復、活動實施效果不好的,要通過撤、并、轉等方式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優化,從而保證資金的有效配置,提高資金的使用率。其次,建立健全學風建設統籌協調與決策機制。地方高校的學風建設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與高校行政主管部門、教務處、學生處、財務處等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作用,按照學風建設活動的規劃和部署,加強學風建設活動的關鍵環節、重點任務與重大問題的統籌協調,形成學風建設活動的重點工作安排與部門分工,從而有計劃、有目的地實現資金的合理配置。

3.3改進學風建設的資金管理

首先,要加強學風建設資金的財務管理意識。財務管理的加強要從強化思想認識著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思想認識,才能保證管理的有效性。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因此,樹立大局意識、效益意識、節約意識以及責任意識等是學風建設過程中所必需的。其次,要把握好學風建設和資金管理的關鍵環節。學風建設主管部門要明確和落實管理和服務責任,嚴把學風建設資金的支出關,明確資金的使用范圍和支出標準,按照規定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地進行配置,避免隨意支出和重復支出。最后,要加強預算執行管理,落實經費使用。在學風建設資金預算執行過程中,要改進學風建設資金的撥付方式,減少中間環節,做到統一管理,專款專用,確保資金及時到位、學風建設活動按時開展。

3.4加強學風建設資金監督

篇2

一、聯系生活,促進學生語言發展

“情生于境,融于心。”情景相生,虛實結合,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漢語拼音教學特別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習漢語拼音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從熟悉的語言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和理解。所以,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如:yī―衣服、醫生、一年級;yí―阿姨、一個;yǐ―椅子、已經、以后;yì―容易、意見,也可以練習給音節帶調說話,如教學“ai”時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讓學生先帶調組詞再說話,“ài―喜愛―我喜愛畫畫”。“我喜愛踢足球”……由此可見,當音節僅僅作為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可一旦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系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

二、編記兒歌,記住字形

在拼音教學中,結合音律識記漢語拼音,可以調動學生的音樂感官,將美妙音律與拼音字母合為一體,使學生掌握的更快,更牢固。其中,兒歌是一種將樂感和所學內容本身相結合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在拼音教學中,無論是字母的音,還是教字母的形,甚至復習記憶聲韻母,都可以運用大量的兒歌進行教學,而這種形式對于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尤為喜歡。如:傘柄朝下ttt,9字加彎g g g,張大嘴巴a,a,a.一個門洞nnn,有時我為了教學需要,自編兒歌:“我愛北京天安門左a右n an an an,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圓p p p。”像這樣的兒歌還有很多例:在教eng這個后鼻韻母時。我問孩子怎么記住這個韻母的發音小論文。有個學生站起來說:“飛來一只小蜜蜂,嗡嗡嗡嗡叫不停”。由此可見,通過兒歌,學生不僅可以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還創設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智能。

三、運用色彩,視覺記憶

低段兒童對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為主,即主要是以看來進行記憶。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視神經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心靈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常設計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涂色,給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涂色,給字母和音節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號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彩色記號,讓學生在填色過程中不僅受到美的熏陶,記住了這些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區別,而且發展了視覺空間智慧。有個孩子就曾拿著自制的拼音卡片對我說:“我以前總分不清聲母z、c、s和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可現在我一看見卡片上的顏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為我把聲母全部涂成了紅色,把整體認讀音節涂成了藍色”。受到這個孩子一番話的啟發,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顏色的粉筆來書寫;紅色代表聲母,黃色代表整體認讀音節,白色代表韻母。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四、將拼音教學融于游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