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小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13 17:27: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漢字小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they loved each other a lot..
他們彼此深愛著對方
girl:" Slow down a little.. I'm scared.."
女孩:“慢一點...我怕...”
boy: "no, it's so fun.."
男孩:“不,這樣很有趣....”
girl: "please... it's so scary.."
女孩:“求求你...這樣太嚇人了...”
boy: "then say that you love me.."
男孩:“好吧,那你說你愛我...”
girl: "fine..i love you..can you slow down now?"
女孩:“好....我愛你...你現在可以慢下來了嗎?”
boy: "give me a big hug.."
男孩:“緊緊抱我一下...”
the girl gave him a big hug.
女孩緊緊擁抱了他一下
girl: "now can you slow down?"
女孩:“現在你可以慢下來了吧?”
boy: "can you take off my helmet and put it on? it's uncomfortable and? It's bothering me while i drive."
男孩:“你可以脫下我的頭盔并自己戴上嗎?它讓我感到不舒服,還干擾我駕車。”
the next day, there was a story in the newspaper. a motorcycle had crashed into a building because its brakes were broken.
第二天,報紙報道:一輛摩托車因為剎車失靈而撞毀在一幢建筑物上
there were two people on the motorcycle, of which one died, and the other had survived...
車上有兩個人,一個死亡,一個幸存...
the guy knew that the brakes were broken. he didn't want to let the girl know, because he knew that the girl would have gotten scared.
駕車的男孩知道剎車失靈,但他沒有讓女孩知道,因為那樣會讓女孩感到害怕。
instead, he was told the last time that she loved him, got a hug from her,put his helmet on her so that she can live, and die himself...
相反,他讓女孩最后一次說她愛他,最后一次擁抱他,并讓她戴上自己的頭盔,結果,女孩活著,他自己死了...
篇2
以前在我的語文課堂上,總是習慣性的出示生字詞,讓學生讀準字型,再來說說這個字怎么記,最后跟著我臨寫工整就算完成任務。壓根沒想到要讓這些獨具魅力的漢字進駐到孩子心里,在孩子們心里閃亮起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對生字教學開始思考。還記得那是在張學清老師的課堂上,老師教《月光啟蒙》,一個“蒙”字,她是這樣來展開的:老師問:“‘蒙’字什么頭?”顯而易見是草字頭。老師又問:“在你們印象中,草字頭的字跟什么有關?”可想而知是草,植物。老師接著道出:“對,這個‘蒙’字,最早的意思就是一種寄生的藤本植物,纏繞依附在別的植物上,所以,‘蒙’字有覆蓋的意思。注意看,‘蒙’字平寶蓋下有幾橫?”不用多想那是兩橫。老師又說:“對,記住了,以后寫‘蒙’字,里邊有兩橫,它是一層蓋在一層上面,所以是——”學生興奮地說:“兩橫。”多么有趣!如果沒聽張學清老師這么來教“蒙”字,我還一直蒙在鼓里呢。我想,這個“蒙”字也會在學生心里長期進駐。細細地嚼,這漢字竟有這般美味,那是中國漢字的味道,醇香久不消散。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根據漢字的特征,結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年齡特點,如果采用快樂教學法進行識字教學,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它可以化難為易,變枯燥無味為生動活潑,來指導學生識字,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于是在我現在的語文課上,經常用這些方法來進行生字教學。
一、利用圖畫識字
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教學象形文字。象形字是從圖畫中逐漸演變而來的,直觀性、形象性強,利用這一特點進行識字教學,創設快樂情境,學生興趣濃,效果好。而且特別適合低年級的同學。如教學“舟、竹、石、泉、川、燕”,利用書中插圖,指導學生通過比較,很快記住這些字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簡筆畫,如教學“筆”字,可在黑板上面畫一支毛筆,上邊是竹子做的筆桿,下面是用動物的毛做成的。這樣小朋友很容易就能記住這個“筆”字,并讓他們選一種自己喜歡的筆,用上這個詞說一句話。比如:我有一支鉛筆。我喜歡用水彩筆畫畫。爸爸用鋼筆寫信等。這樣既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會了“筆”這個字,而且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利用字謎識字
有些字不便于畫圖,我們可以利用猜字謎的方法,教學生字。字謎的語言形象具體,通俗易懂,動聽易記。在教學識字時,可以請同學們做猜謎小游戲,如:“二人坐在土堆上”“有魚又有羊”“三人看日出”……學生有的邊猜邊寫,有的互相討論,爭先舉手發言,既可以師說生猜,也可以讓學生來編字謎給老師同學猜,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識字欲望和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利用兒歌、順口溜識字
兒歌、順口溜,語言簡潔生動,朗朗上口,學生喜聞樂見,借助它們進行教學識字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喝”和“渴”是兩個較容易搞錯的字,我就編了這樣一首兒歌:“口渴”想到水,“渴”是三點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這樣,學生就不會把“渴”和“喝”混淆了。在教學帶有“青”字的形聲字時,先用兒歌,順口溜的形式講述:“心”字走來心情的“情”,“水”字走來清水的“清”,蟲兒飛來蜻蜓的“蜻”。然后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帶有“青”字的形聲字時,“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躍躍欲試,如“目”字走來了眼睛的“睛”,言字旁來了請坐的“請”,太陽出來晴天的“晴”。在我的影響下,學生學習漢字已經找到了訣竅,自己編了一些順口溜,如:門口問,不走就是還,云有了力就動動動,尺加兩點盡盡盡……這樣不僅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歸類整理的能力。
四、利用小故事識字
會意字一般是由幾個獨體字組成一個合體字,表示一個新的意思。如“從”“眾”“森”等,字形本身就表明了它的意思。根據會意字的這一特點,教學時可編簡短,淺顯,易懂的小故事,幫助學生識記。比如“看”字,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牢記字形,理解字義,我就編了這樣一則小故事:“西游記中,悟空送唐僧西天取經,路過山野,悟空抬起手遮擋陽光,看看前方有沒有危險。”學生聽了這個小故事,便牢牢地記住了“看”字,還可把這段小故事用手試讓學生演一演,想一想悟空的樣子。這樣教學既加深了學生對會意字的識記和理解,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拓寬了知識視野。
篇3
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24―0099―01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渡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關系到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其實,低年級識字教學應從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入手,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內打好識字基礎;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課外鞏固,注重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這樣有利于學生盡快完成課標提出的識字任務。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呢?以下是筆者在教學中總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營造識字氛圍,激發興趣使其樂意學
興趣是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才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將小故事、小圖片、實物等引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
1.小故事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低年級的學生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小故事創設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親切自然的稱呼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物與生字相結合增強興趣。在教學《小書架》一課的生字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觀察,在學生充滿疑問與好奇時出示“小書架”三個字,這種將字與實物聯系起來的方法,學生記得輕松深刻。
3.字形演變,圖畫展示加深印象。識字教學時,還可利用生字本身象形符號的特點,運用繪畫、文字的演變,使學生將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的畫面產生聯系,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秘的欲望,對學習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變換識字形式,增強興趣使其“玩”中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根據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使用單一的識字形式,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識字興趣,是促進學生識字的重要措施。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感興趣并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上,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適時開展游戲,使學生做到在玩中學、玩中思、玩中得。
1.火眼金睛找生字。新課伊始,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字條中的生字,拿筆圈出來,讀一讀,看誰是火眼金睛,找得又準又快。這一招,能夠快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2.小考官督促識字。為檢查學生識字情況,同桌分別出示自制卡片,考考對方,檢查識字,并給對方打分,遇到對方不認識的字,再給對方教一教。這樣一對一地督促識字,既能激發學習興趣,又能有效地輔助教學。
3.組詞游戲識字多。學生識字,由字到詞,由詞到字,反反復復,能夠始終保持識字組詞的興趣。課堂上,教師還可以設計“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開火車”等游戲,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
三、教給識字方法,培養興趣使其學會學
在未來社會里,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對學生進行識字方法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
1.總結教材中的識字法。一年級教材中的“金鑰匙”就教給學生識字的幾種方法:看拼音識字、聽讀識字、問別人識字。這些方法實效性很強,教師不斷提醒、鼓勵學生拿好這幾把金鑰匙,能夠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自主識字。
篇4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925X(2012)11-0266-01
閱讀教學是理解書面語言的訓練,是作文的基礎。作文又是閱讀的結晶。兒童在6----8歲時,是發展語言和思維的黃金時期,剛入學的兒童對她身邊的事情有了初步的認識,已具備了把所見所感用語言表達出來的能力。我們教師就要把握住語言思維發展的最佳期,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協作的興趣。
1 讀寫結合,教給寫作方法
從一年級開始,閱讀和作文同時起步。一年級從寫句子開始逐步到寫一段話,可以先用拼音或拼音夾漢字寫;二年級學習寫短文,逐步從漢字夾拼音寫過渡到用漢字寫;三年級從以后進行作文訓練,提高表達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寫作方法。如在學習了《自己做》一課后,我鼓勵學生說說自己在家干過什么,你還能干什么,再把自己說的寫下來+。可以用漢字加拼音內寫一句話。在學習《一只小蜻蜓》-等課文后,用通俗的語言告訴學生,把這些小故事或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過的事事物物用文字寫下來,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把自己身邊的小故事告訴大家并寫下來。學生只要寫出來就要找出幾點優點進行表揚。在
2 加強課外閱讀,精心組織活動。
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不僅能開拓視野,還能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對于低年級學生更要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1、為學生選好讀物。低年級學生從開學就為他們設立圖書角,介紹好的圖書給他們看。可以讓他們看一些圖文并茂的兒歌、童話故事。學完拼音后,給他們介紹帶有拼音的圖書,要求邊看圖邊讀拼音和漢字。以后學生學完課文后,還可以想學生介紹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并指導怎樣讀。如學了《回聲》一文,就讓學生
3 每日一練,堅持寫好日記
篇5
關鍵詞:漢字;識字教學;有效識字
中圖分類號:H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1-0225-01
一、利用漢字構字規律識字
(一)掌握部首,簡化識字
字形是識記漢字的難點,所以要識字,就必須掌握了這個字的筆畫、偏旁、部首,我們可以把同偏旁歸類,從而可以減輕人們學習漢字的負擔。比如將“打、拍、拉、抓、扒、掃、扶”等同旁歸類,這些字都與手的活動有關所以為“提手”旁;“江、河、湖、海、洗、淚、沫”等同旁歸類,因為這些字都與水有關所以為“三點水”旁。
(二)認識形近字,區別對待
對于比較形象的與實際相聯系的形近漢字,可以掌握一定方法來進行區分。如“拍”和“怕”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區分。“拍”必須要用手,所以“拍”中有提手旁;而“怕”是與心理有關,所以“怕”是豎心旁。我們如果口渴,最需要的是水,所以“渴”與水有關,它是三點水旁;我們喝水要用嘴巴,由于“喝”與嘴巴相聯系,所以“喝”是口字旁。
(三)了解會意字,尋找樂趣
會意字就是結合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或偏旁,結合成為一個字,可以把它們的意義聯系起來,就可以表達一個新的意義。學習這類字的時候,要開動腦筋,理解字義。比如“拿”的解釋就是把手合起來稱為拿;“明”可以解釋為日月齊照,大放光明;“眾”解釋為三人團結,眾志成城。會意字的學習,不僅能開動腦筋,拓展思維,而且使學習者對學習充滿興趣。
二、在游戲中進行有效識字
(一)編故事識字
初學者對于一些抽象的字很難記住,所以一些小故事可以幫助他們很快的掌握該學的字。如“確”字,可以編這樣的小故事:“一個小朋友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一頭水牛在田里吃秧苗,所以他就撿起一塊石頭砸向水牛,但是石頭恰好砸在牛角上。正在這個時候一個過路人看見了,便稱贊他用石頭砸牛角砸得很準確。”通過這個具體形象的故事來感知“確”字并且輕松地掌握了這個字的音、形、意。
(二)猜謎語識字
通過猜謎語來學習漢字,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字形的結構、筆畫和筆順特點,因為學生實在觀察、分析、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猜謎語的。如:在學習“坐”的時候,教師可以編出這樣的字謎:“一個人,兩個人,并肩坐在土地上。”這樣的謎語其實很好猜,因為它揭示了字形、字音和字義。學習者通過思考分析,很容易猜到這個字其實就是“坐”。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猜字謎語,如“一點一橫,兩眼一瞪”可以是“六”的字謎;“雷”可以解釋為:“需要一半,留下一半”;“晶”解釋為:“七十二小時”;“告”解釋為:“一口吃掉牛尾巴”。
(三)編順口溜識字
順口溜識字法是指:“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先分析漢字的部件或筆畫特點,然后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字形的一種識字方法。”如:“二小二小,頭上長草”是“蒜”的順口溜;“美”字的順口溜可以解釋為“羊字沒尾巴,大字在底下”;“金”的順口溜為“一個人,他姓王,口袋裝著兩塊糖”;“七”可以這樣編順口溜“十字尾巴彎彎,算算比十少三”。有些順口溜識字法,雖然不完全表達該字的意思,但是這種學法生動有趣,還是有它的價值的。
三、用演示法進行識字
(一)動作演示法
這種直觀的動作演示法把枯燥無味的課堂的變得具體形象,生動有趣,使氣氛全部活躍起來了。如在學習“看”的時候,教者可以這樣演示:教者把一只手搭在額頭上,并且看著上方向遠處觀望。然后教者問學習者這是在模仿誰?其實大部分都能猜到是模仿孫悟空,所以教者緊接著出示“看”這個生字,然后這樣配合:“同學們,這個‘看’字,上邊是一個‘手’字,下邊是一個‘目’字”。
(二)圖文演示法
我們知道,最早的漢字是象形文字,所以直觀、形象的圖畫特別適合于低年級的學生來學習。因為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比較發達,邏輯思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圖文識字法可以是一些圖畫,也可以是幻燈片、實物、電視錄像等等。比如教學生一些蔬菜水果的名字,可以讓學生看看這些食物或食物的圖片,加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以便于識字。再如教師教“山”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山是什么形狀,然后在紙上畫一畫,接著讓學生把自己畫的山與“山”字比較一下,老師通過講解讓學生對“山”字有所理解,最后讓學生把“山”字寫一寫,加深對“山”字的理解與記憶。
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上面幾種外,還有情境法、自學法、比賽法等等。對待不同的字的學習,我們就應該針對不同的方法,從而提高認字效率。
篇6
關鍵詞:低年段;寫字課;五要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315-01
寫字是小學階段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訓練,把漢字寫得正確、工整、美觀,可以提高運用漢字這一交際工具的準確性和效率。對小學生進行寫字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寫得好字,更是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意志毅力、智能素質、審美情操的培養。認識到寫字教學的重要性,在本學期我加大對學生寫字工作的指導,下面我具體談談平時是如何做的。
一、要注重寫字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每一個教育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把興趣、態度、習慣提上重要日程,把識字寫字由苦為樂事。實際上我們的漢字是很有趣的,標準提出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激發他們主動識字的愿望,要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寫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練成的,關鍵在于持之以恒。要讓生性好動的孩子喜歡寫字,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必須重視學生寫字興趣的培養,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興趣培養。
1、生動有趣的故事激勵。
小學生愛聽故事,愛講故事,通過生動的故事,可以讓他們明白道理,學到知識,從而引發他們對漢字的喜愛。古人習字學書的故事。能激發民族自豪感的故事。為了讓學生明白中國書法是我國幾千年來燦爛文化的結晶與瑰寶。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讓孩子們明白書法是我們民族獨有的藝術,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是責無旁貸的。解字說意,編寫小故事。為了引發學生認字、愛字的興趣,在分析字形結構的時候,根據字的各部分編寫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特別是一些象形、會意的漢字,讓學生能夠在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對漢字產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2、形式多樣的競賽激勵。
競賽不但能調動學生練字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同學之間互相合作的集體意識。
3、定期辦作業展覽。
定期舉辦作業展覽,將寫得好的學生作品放進學習園地。讓學生看到自身的價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對寫字的興趣。整個班級也因此形成良好的寫字氛圍。
二、要注重書寫習慣的培養。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小學生寫字姿勢不正確,危害不小,影響寫字質量,養成不良習慣;還影響生長發育、不利于身心健康。我采取了一系列規范指導措施:向學生講明危姿勢不正確的危害性,做到姿勢不規范不動筆;找原因,進行針對性個別指導;尋求家長的配合,做到要求一致;同桌相互監督,隨時提醒。從而有效地規范了學生的寫字姿勢、執筆方法、愛惜寫字用具和認真寫字的良好習慣與態度,使學生普遍形成了較好的書寫習慣。
三、改進寫字教學評價。
寫字教學評價應有利于引導絕大多數學生對寫字、書法的興趣,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學會具有基本規范的寫字技能。我對班里的寫字評價,特別關注認真書寫態度和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注意學生對基本筆畫、漢字基本結構的把握,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而不是簡單的只看到他寫出的字就下個結論。只要學生有進步,哪怕微不足道,哪怕和其他學生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哪怕只是姿勢方面,我也會即使表揚,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努力,自己有了收獲。
四、要注重堅持寫字訓練
很多老師會有同感,有些學生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寫字都很工整,而有些學生,只有在書面作業時,才會認真,否則,寫出的字像了個人。我經常告訴學生,要練一手好字,很重要,但覺不是一兩天的事,每一次寫字,都要寫出最棒的。只有這樣,才會不斷進步,才會有收獲,沒有好的寫字態度,是寫不出漂亮的字。在平時的寫字訓練中,我常在學生中來回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指導并幫助其改正。另外,每次寫字指導,我都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一筆畫在田子格中的位置,哪些筆畫要突出,哪些筆畫有變化,都要注意到。特別是對于我們低年級的同學,只有認真把握每一筆的落筆位置,才會把每一個字寫美觀、勻稱。班里剛開始有幾個學生老是靠著田子格的下部分寫,上部分空出很多,看起來很不協調。我經常對他們說“要上留天,下留地”,嚴格督促他們,后來這種情況有了好轉。
五、要注重各種寫字活動
篇7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幾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得出的結論:激發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孩子識字能力。
一、激發興趣,開心識字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況且單純的識字枯燥無味,學生往往缺乏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必須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從教學需要出發,依據識字內容,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表演、繪畫、音樂、掛圖等),幫助并促進學生識字。
低年級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活撥,為了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我在教象形字時,先畫成圖畫,然后引導學生把圖片與字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認字。如教“口、耳、目”等字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看看口、耳、目的形狀,然后出示漢字,讓學生進行圖文對照,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生再將教材對應的圖和字用線連接起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很快記住了字形 。
二、聯系生活,自主識字
自主識字就是讓學生通過不同渠道自己選擇方法記愿意識記的字,教師只起到引導的作用,并及時鼓勵、肯定、贊美學生,讓學生聽到教師真誠的鼓勵,從中獲得成功的愉悅,增強自主識字的信心。
1.利用校園文化資源,隨機識字。每當一年級新生報到的時候,我都帶領孩子們認識我們的校園,包括校園中的各個辦公室、專用教室的名稱及室內的園地、校訓、櫥窗里的標語、花壇樓道里的告示牌和名人名言等。在觀察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出問題,這里寫的是什么?那里寫的是什么?然后,又認識我們的教室,包括班訓、室內各種園地,每天帶領學生學習墻報中的《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內容,在學習識字的過程中,我及時地鼓勵、贊美、肯定學生。使他們很快認識了大量的漢字。
2.互認姓名,使學生快速而有效地認字。開學初,我請每位學生制作姓名卡片,幫助孩子盡快地熟悉全班同學的姓名。方便學生隨時認識該同學的姓名,這樣,全班同學的姓名很快就記住了。
3.借助生活中的實物、圖片等識字。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特別喜歡色彩艷麗的圖片,根據這一特點,我每天早晨都在黑板上貼兩三張漂亮的圖片,并在圖片的下面把圖片的內容用漢字表示出來,學生早讀時很愉快地讀記。與此同時,我還讓他們自己搜集圖片,貼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讓家長指導寫出圖片內容的漢字,引導他們識字。
4.利用廣告牌、站牌、宣傳匾、標牌等識字。引導學生利用上街、旅游等機會,問爸爸、媽媽廣告牌上、店面上寫的字。不知不覺中學生即認識了字,又增強了生活的能力。
5.利用電視、課外書識字。學生平時喜歡看電視、課外書,要有意識地問他們認識了什么字,并講講所看過的故事。這樣既讓學生知道隨時隨地都可以識字,又幫他們養成了看課外書的好習慣。
三、總結方法,巧妙識字
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總結識記辦法,形成識記能力。
1.利用形聲字特點,讓學生參加游戲記字形。例如:“材、銅、凍、證”等字可以讓學生體會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從而記住漢字字形和讀音。
2.利用小故事、順口溜等方法來記憶字形。有一些字,老師可以抓住字形特點,編成小故事、順口溜,讓學生在聽故事的愉悅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腦中。如:在識字“圓、園、囚、團、困”這幾個字時可以這樣做:過春節,家家都團圓,放鞭炮,逛公園,有的人,是囚犯,困在牢里算玩完。
3.“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記字形。許多字加、減或換部首又能變成另一個新字。老師可以把學過的字進行分類,讓學生說說這些記字方法,充分發揮學生頭腦中的遷移、聯想功能。草頭黃、魚羊鮮、二木林、三木森。這樣記字生動有趣,容易區別。
篇8
那么衡量一種文字的科學性應考慮哪些方面呢?那就是在準確表達語言的同時,看主觀規定性和客觀規律性各占多大的比例。當然還有其它指標如表意性、形象性、國際化、音素化、閱讀速度、學習難度等。這里重點談《拼音漢字》反映漢語的規律性。漢語基本語素的表達中,聲調、詞性是其重要特征,但不論漢字還是《漢語拼音》對此都沒有很好反映。《拼音漢字》用k作為名詞調符,r作為動詞調符,v作為形容(態)詞調符,既標調又表示詞性。用調符位置表示聲調(位置標調法)調符放在字首表示第一聲調(陰平調)。調符放在聲母和韻母之間表示第二聲調(陽平調)。調符放在字尾表示第四聲調(去聲調)。不用調符,雙寫聲母表示動詞的第三聲調(上聲調),不用調符,雙寫韻母第一個字母表示名詞和形容(態)詞的第三聲調(上聲調)。下面用表示調符位置,以音節ba為例示范漢語四個聲調的表示:
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
bababaabbaba
詞性調符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
名詞kk前置k中置雙寫韻母k后置
形容(態)詞vv前置v中置雙寫韻母v后置
動詞rr前置r中置雙寫聲母r后置
其它不用調符
這就使《拼音漢字》的構成非常有規律如:
飛動詞、第一聲rfei
大形容詞、第四聲dav
打動詞、第三聲dda
學動詞、第二聲xrue
下面列舉一些有代表性的拼音漢字:(下畫線部分為調符,不發音)
篇9
一、在游戲中進行識字教學
1、猜謎語識字
教學中利用漢字的特點設計猜謎語這樣的智力游戲幫助學生識字,例如:教學“六”時,字謎為“一點一橫,兩眼一瞪”。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猜出了謎底,也記住了生字。比如教學“出”字,在學生讀準字音后,打出字謎“山上還有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很快記住了這個字。猜謎是一種智力游戲,在識字教學中采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識字效率,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增長知識,鍛煉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采用這種方法,讓學生樂中學,學中樂,實現了識字教學中的愉快教育。
2、編故事識字
根據兒童喜歡聽故事的心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常常給學生一個生字,讓學生根據字的部件編一個小故事。如教學“警”這個字時,學生編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我看見了一位警察叔叔,趕忙向他敬了一個禮,對他說前面有小偷,說完他趕緊去抓小偷了。”每當我說到這個字,學生就會記起這個故事而且對這個字記得相當準確。這種識字的方法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編順口溜識字
順口溜識字法是根據漢字的結構,先分析部件或筆畫的特點,然后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字形的一種識字方法。教學“派”時,編了一句順口溜:三點水,一撇一長撇,二撇一豎提,三撇一長捺。教學“金”編出:有一個人他姓王,兜里裝了兩塊糖。這種教學方法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記憶,深受小學生喜愛。
二、通過演示進行識字教學
1、圖文演示法
最早的漢字是象形字。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因此如果讓他們自己去創造具體、直觀,又是自己熟悉的形象來幫助識字,效果會更好。例如在教“山”字時就利用畫圖畫的方法讓學生識記山字。首先讓學生讀一讀,讀準字音,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平時看到的山是什么樣子的,接著讓學生畫一畫,再接著讓學生與山字比一比,最后讓學生寫一寫,把“山”字寫一遍。這種形象直觀寓教于樂的形式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他們很快接受了生字,此后在學習象形字后,一般都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慢慢地學生也掌握了這種方法,也培養了學生識字的能力。
2、動作演示法
低年級學生特別好動,根據他的這個特點,在教學“揉”、“扭”、“鉆”時讓學生做一做“揉一揉”、“扭動”、“向上鉆”的動作,讓他更深入地理解字義,更好地記字。
三、創設情境進行識字教學
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動作、語言等,創設情景,使漢字與事物形象地聯系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如教“哭”字時,學生比較容易寫漏一點,老師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圖畫,再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她哭的樣子,老師指出“哭”上兩個口表示眼睛,一點是哭的眼淚。這樣,學生寫“哭”字時,就會想到這滴眼淚,就不會漏寫這一點了。又如教“跑”、“跳”、“推”等字時,可讓學生做做這些動作,體會這些字的部首與意思的關系,從而記住這些字的字形。
四、分析字理進行識字教學
“字理識字教學”有利于兒童心理、認知、思維等多方面的發展。象形,是最早的漢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狀的方法來造字。象形字的教學應該根據字的特點來進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圖形,分析圖形與字義的聯系;再講解由圖到字的演變過程,分析圖形與字形的聯系;然后綜合分析圖形、字形與字義的聯系,字形、字義與字形、字義三者之間的聯系。如“日”字教學,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體,像太陽形,像太陽的圓形,里面的一點象太陽里的黑斑(有的說像太陽里的光);再講解由到日的演變過程,分析圖形與字形的聯系:演變為,拉長為一:然后綜合分析圖形、字形、字義三者之間的聯系。學生理解了“日”字的形義聯系,便會掌握“日”字的構形原理。圖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它既有助于學生了解漢字據形知義的特點,掌握象形字的形、義、音,又有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長期的字理解析,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漢字的文化底蘊,從根本上提高民族素質,傳承民族文化。
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我力求做到形式多樣,活潑生動,體現趣味性;力求做到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溝通,體現開放性。
1、利用傳播語言的各種媒體,通過布置、檢查、展示、評比等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樂于識字。如,教室的園地,校園里的告示牌、櫥窗里的標語。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引導識字;認同學的姓名,使學生快速而有效地認字;借助生活中的實物、圖片等識字。教室里有很多現成的實物,如門、窗、講臺、黑板、電視機、電腦、投影機、錄音機,我都在上面貼上字卡,讓學生看到什么就認表示該實物的字;進行識字比賽,比一比誰認識的字多。如,學習用品類、水果類、蔬菜類、植物類、動物類。
2、利用社會大課堂,通過參觀、游覽等形式,拓展學生識字的時空,讓學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識字。引導學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機會,問問爸爸、媽媽,廣告牌上寫的是什么呀?那個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覺學生不但認識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還增強了生活的能力。我們還可以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識字。
六、通過自學認識生字
篇10
游戲識字。游戲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那么把游戲引入識字教學,讓乏味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在游戲中學生愿意學,樂于學,主動的學,同時還滿足了他們的創作欲望。如一年級下冊《棉鞋里的陽光》,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把生字制作成“腳”形狀的卡片,而把相應的音節作成“鞋子”狀的卡片,看誰給腳穿對鞋子,學生識記興趣大增;《荷葉圓圓》這一課把生字寫在荷花的花瓣上,看誰能拼出一朵最完美的荷花;另外還設計了很多游戲,如《爬天都峰》一課把生字排成山的形狀,學生從山的下面開始往上認字,認字月快就爬山越快,人的越多就爬得越高,學生興趣盎然。又如二年級下冊中《生日禮物》這一刻在教學生識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撿瓶子的游戲。因為文中的小男孩為了給媽媽買到生日禮物,不顧一切的撿空瓶子去掙錢。我把生字做成了瓶子狀,讓學生幫文中的小男孩撿瓶子,這樣不及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對學生也進行了思想教育。
字。根據小學生好奇、愛猜想的年齡特征,讓學生把自形較復雜的漢字編成有趣的字謎來識記漢字。這是我們班學生最喜歡的識字方法。每到這個環節學生識字的主動性都會大大增強,從中我也感到了為人師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也發揮自己的想象變出了很多精彩的字謎,如:
牛過獨木橋。(生)
一個人呆呆的坐在土堆上。(堡)
白天有太陽,晚上有月亮,有日月天就(明)。
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兩村和一起,歡樂不發愁。(喜)
故事識字法。愛聽故事是學生的天性,可把漢字編進故事里讓學生在興趣盎然、輕松愉快的故事中識記字形。讓學生把漢字的幾個部件利用故事巧妙的聯系起來,幫學生感性識字。此法適用于識記字形復雜的字。多數漢字是有幾個部件組成,如果發揮想象,把幾個部件巧妙聯系起來,讓一個個抽象的字編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這樣既使枯燥抽象的筆畫變得富有靈氣,有給獅子增添了趣味性。這樣一想,這些字就會深深的印在腦子里,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在這一刻得到了發展。另外,漢字的由來也有很多故事,如“闊”字,可給學生講述三國時期曹操因嫌門大而在門上寫“活”字故事。在津津有味的故事中學生記住了“闊”的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