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的危害范文

時間:2023-04-02 09:17: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沙塵暴的危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地點:一片茫茫的荒原上。

人物:善良、金錢、地位、權力、時光老人。

背景:善良被人們扔到了一片寒風呼嘯的茫茫荒原上,那兒荒無人煙,只有善良一人在無邊無際的荒原中走著。(畫外音:善良正急切地想著回家,想著回到人們的心中。)

(突然遠處有一輛奔馳轎車從良身邊急馳而過,金錢的車,善良似乎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善良:停車!停車!(滿懷希望地招著手。)

金錢:你是誰呀?為什么在這半路上擋我的車呢?(邊說邊探出頭來。)

善良:我是善良啊!我也不知道被哪些人初到這兒了,你能帶我回家嗎?

金錢:(大驚失色)什么?善良!不行,不行!我就是因為沒有你才筑起了一座金山,如果有了你,我的金山不垮才怪呢!你去找別人吧。(說著一陣煙似地跑了。)

善良嘆了口氣,只好又繼續一個人在無邊無際的荒原上艱難地走著。

(遠處有一輛寶馬驕車向著善良飛奔而來,地位上,善良似乎再次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善良:停車!停車!(邊喊邊用力地揮著手口)

地位:你是誰?為什么在這兒擋我的車呢?(說著停車開了車門。 )

善良:我是善良,不知被哪些人扔到了這荒原上,你能帶我回家嗎?

地位:(非常吃驚)什么?善良!不行!不行!我就是因為沒有你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如果有了你,我的地位怎么保得住呢?你去找別人吧。(說著風一樣地溜走了。)

善良長嘆著,只好一個人繼續在茫茫荒原上艱難地走著,眼眶里不由涌出了委屈的淚水。(畫外音:傷心的善良能不能回家呢?)

(遠處有一輛紅旗轎車從善良身邊急馳而來,權力土。)

善良:停車!停車!(善良抱著最后一線希望,再次揮動著沉重的雙手。)

權力:你是誰啊?怎么這樣狼狽呢?(慢慢地搖下了車窗。)

善良:我是善良,我被人們拋棄了,你能帶我回家嗎?(語氣已經近乎乞求了。)

權力:(大怒)什么?善良!不行!不行!我就是因為沒有你才有了這至高無上的權力,如果有了你,我怎么保得住它呢!你還是呆在這兒吧。(話一完就不見了。)

(善良仰天長嘆,一屁股坐在地上,兩眼淚汪汪的,凍得直發抖。突然,一位老人出現在善良身邊,并給善良披上了一件大衣口)

時光老人:孩子,穿上吧,請跟我一道回家吧。

善良:(驚奇)您是誰?

時光老人:我是時光老人,我是特地來帶你回家,把你帶回人們心中的。

善良:您為什么要幫我?先前過去的三位都很怕我,難道您不怕我嗎?

時光老人:因為只有我知道你才是最寶貴的。

篇2

關鍵詞 沙塵暴天氣;成因分析;氣候特征;中國北方

中圖分類號 P44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3-0276-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abnormal climate change,the frequent appearance of sand dust storm weather,which leads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society. An overview of the causes of sandstorm weather in Northern China,source areas and moving path,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were introduced,an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damage mechanism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rm were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ture better forecasting,forecasting of sandstorm weather and way of thinking.

Key words sandstorm weather;cause analysis;climatic characteristics;Northern China

沙塵暴在大沙漠及其邊緣的干旱地區經常發生,是干旱氣候的產物。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西南部大平原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沙塵暴,干旱和沙塵暴的現象持續了近10年,大范圍的干旱毀壞了大面積農田和生態系統,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我國沙塵暴主要發生在北方地區,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北方地區沙塵暴的發生越來越頻繁,2000年以后每年平均發生10次以上,除了發生頻率上升,其范圍也更加廣泛。由于頻繁發生的沙塵暴天氣給社會經濟造成了較大損失,應當加強對我國北方沙塵暴天氣氣候特征及成因的研究。相關研究起步較晚,1993年發生了特強沙塵暴后引起了政府和科研人員的重視。針對我國的氣候情況,開展了沙塵暴天氣過程的監測,對干旱氣候和沙塵暴的發生等進行觀測與研究。

1 我國沙塵暴天氣的形成

1.1 沙塵暴天氣成因及其所具備的條件

沙塵暴天氣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特有的一種災害性天氣,可分為一般沙塵暴、強沙塵暴、特殊沙塵暴3個等級。沙塵暴是大風和下墊面共同作用的產物,形成機制十分復雜。分析近幾年沙塵暴天氣的成因,有研究表明可能是北方大范圍冷空氣的影響所致,或者是因為“暖冬”干旱少雨導致土地水分散失,大風過境引起沙塵移動。而對強冷空氣南下這個外因,目前是人類無法改變的,而對地表狀況這個內因卻可以由人類來決定,也應由人類來負責。總之,沙塵暴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有利的大氣環流背景、特殊的地理地貌特征和環境因素是產生沙塵暴的主要要素。除上述因素之外,人類生產活動也是沙塵暴形成的重要原因。許多人類活動如大規模施工、工礦交通建設、植被砍伐等,對地表環境造成了破壞,細沙和塵土不穩固,加劇沙塵暴的發生。

2001年3月5日的一場沙塵暴席卷了中國的東北地區。肉眼可見浮塵濃度最高的地區在奇伊利海灣與蒙古邊界之間。由于過度放牧和過度種植造成的沙漠化已為沙塵暴在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形成創造了條件。針對這種情況,劉 毅等[1]研究結果表明,沙塵暴的形成包括3個層次:一是地面至1.0 m左右高度的沙粒躍移層是空氣與地表面能量、質量交換最強烈的層次,是風沙流活動的主要層次;二是對流層中下部沙塵暴的發生發展以及大粒徑沙塵的卷起與運移主要由這一層的大氣環流形勢和天氣系統(如鋒面)決定;三是對流層上部至平流層沙塵氣溶膠的運移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主要在這一層。此外,沙塵暴形成還包括4個界面:一是土壤-植被(如草原等);二是植被-沙粒躍移層;三是沙粒躍移層與對流層下部交界面;四是對流層中部與對流層上部交界面。

沙塵暴的熱力條件前期增溫明顯。實際上,我國沙塵暴一般在午后或午后至傍晚時刻最強,就是因為這是一天中空氣最不穩定的時段。用西北典型站自建站以來的逐日沙塵暴起止時間資料(起止時間精確到分鐘)[2],以0.5 h為單位進行統計,分別得到起沙時間、結束時間、有無沙塵時間頻率分布。起沙時間,即一次沙塵暴天氣過程開始出現的時間。結束時間各時段頻率為該站自建站以來該時段沙塵暴實際發生數(以沙塵暴的結束時間為準)與該站總沙塵暴數的比值。有無時間各時段頻率為該站自建站以來該時段沙塵暴實際發生數與總數的比值。

1.2 沙塵暴天氣的源地及移動路徑

沙塵暴源地是指第1天發生沙塵暴的所有地區中,處于最上風方向的地區。有研究表明[3]我國沙漠的主要來源地為巴丹吉林、騰格里沙漠等地帶,沙漠邊緣地區以草原為主要景觀的生態隔離帶的破壞相當嚴重,這就是我國北方地區粉塵含量極高的沙塵來源釋放地,西北地區的山脈和沙漠也是沙塵暴發生的源頭,即塔克拉瑪干沙漠、天山、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昆侖山、敦煌、祁連山、阿拉善沙漠、賀蘭山、黃河等。

有研究表明[3],沙塵暴的起源可分為2類,即內源型和外源型,影響范圍較大的沙塵暴天氣過程其源地均在我國境外。內源型沙塵暴的移動路徑有1條,起源于南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及其周邊地區、北疆的準噶爾盆地南沿、甘肅的河西走廊和內蒙古干燥的沙漠及青海柴達木盆地等。外源型沙塵暴的移動路徑主要包括2條:一是西路,即西北歐―西西伯利亞―中國新疆西部地區―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河套地區和內蒙古東部;二是北路,即泰米爾半島―西伯利亞中西部―蒙古地區―中國新疆東部及內蒙古地區―華北地區。統計表明,北路沙塵暴天氣過程次數是西路的2倍,但是西部沙塵暴影響范圍較大。

2 沙塵暴的特點、發生發展及危害機理

2.1 沙塵暴的特點

沙塵暴是草原退化、荒漠化的指示器、加速器和催化器。沙塵暴的形成背景是長期干旱的氣候和廣大的地表。它的特點是荒漠化加劇的突變過程、環境惡化的聚焦并影響氣候的變化,總的特點是西北多于東北地區,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區,沙漠及其邊緣多于其他地區。特殊的沙塵暴具有很強的危害性即突發性和持續性。

2.2 我國沙塵暴與北大西洋濤動異常變化的關系

大自然本身變化是導致干旱的直接原因,即太陽活動、大氣環境的演變,但也有外界人為的作用,就是改變了下墊面的性質,森林植被、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態失去了平衡,影響和改變了下墊面的性質,從而加劇了干旱的發生,引起了沙塵暴天氣的多現,導致氣候異常―連年大旱的發生、連年暖冬,更甚引發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表1)。

3 沙塵暴的時間變化特征

3.1 沙塵暴在不同區域年際變化的差異

按照沙塵暴在我國北方的分布可分為七大區域[4]:北疆區、南疆區、河西區、柴達木區、河套區、東北區、青藏區。自20世紀50―90年代(截止于1999),我國北方的沙塵暴頻數呈波動減少的趨勢,其中60―70年代沙塵暴呈波動上升,80―90年代呈波動減少,且90年代減少更加明顯。

3.2 沙塵暴的年變化日變化以及持續時間的區域特征

3.2.1 沙塵暴年變化日變化的區域特征。利用西北典型站自建站以來的逐日沙塵暴資料,將1年分為72個候(即每月有6候,每月第1候至第5候各有5 d,第6候為26日至當月最后一天)統計候沙塵暴出現日數,分析沙塵暴的年變化特征。沙塵暴的分布基本上是春多秋少,大致可劃分為3種類型:春季型、夏半年型和雙峰型。

北疆精河候沙塵暴日數的年變化特征屬于春季型,格爾木也屬此類型。這種類型春季發生的沙塵暴占全年的1/2以上,其他季節發生較少。這種分布與當地春季大風頻繁有關。

南疆民豐、柯坪沙塵暴日數的候變化屬于夏半年型,候沙塵暴次數峰值在初夏,夏半年(4―9月)發生沙塵暴的次數遠多于冬半年,沙塵暴活躍期較長。

河西雙峰型以民勤、金塔、剛察為代表,沙塵暴春多秋少,冬季出現一個小高峰。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蒙古高壓勢力強大,多大風天氣,因而沙塵暴發生次數出現一個小高峰。

3.2.2 沙塵暴持續時間的頻率分布。利用起止時間資料以0.5 h為單位統計持續時間的頻率分布。結果發現多數沙塵暴持續時間在0.5 h之內,大部分持續時間不超過2 h。大多數沙塵暴持續時間較短,是造成起沙時間、結束時間、有無時間頻率分布相似或起沙時間較結束時間高發時段稍有提前的原因。

氣候變化對北方沙塵暴的時空分布產生一定的影響,降水特別是冬春季的降水影響較大。一般而言,第1年或第1年冬季和春季降水偏少時,沙塵暴發生頻率較高,否則相反。氣溫同樣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4 沙塵暴天氣環流分型及其形成的天氣學概念模型

4.1 沙塵暴天氣環流分型

利用1970―1997年共28年的NCEP再分析資料以及大陸北方147例典型強沙塵暴事件進行分類型和物理量診斷分析。沙塵暴前48 h天氣形勢可分為3類,影響系統分別位于中亞、西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

沙塵暴前48 h天氣形勢可分為3類,而沙塵暴前24 h天氣形勢可分為4類,影響系統分別位于貝加爾湖、新西伯利亞、塔什干和新疆以北。

4.2 強沙塵暴形成的天氣學概念模型

沙塵暴發生在特定的大環流背景下,冷空氣活動是其發生的必要條件,蒙古氣旋是我國強沙塵暴天氣的重要影響系統。王成功[5]利用1970―1997年計28年的NCEP再分析資料以及我國北方147例典型強沙塵暴事件,對我國強和特強沙塵暴事件進行了分型,即鋒面氣旋型沙塵暴、強干冷鋒型沙塵暴、干颮線+冷鋒的強對流性混合型沙塵暴、強冷鋒+蒙古高壓+柴達木低渦發展型沙塵暴。這些沙塵暴天氣往往伴隨著500 hPa環流形勢的一次調整也就是發生在歐亞范圍內由緯向向經向環流的調整過程,使中緯度的冷空氣沿西北氣流迅速南下,造成一次系統性的強冷鋒后的大風引發沙塵暴[6-9]。

5 參考文獻

[1] 劉毅,任麗新,周樂義,等.一次黃沙輸送過程的數值模擬研究[J].大氣科學,22(6):905-912.

[2] 中國沙塵暴天氣研究進展及主要科學問題[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8,22(3):52-53.

[3] 邱新法,曾燕,繆啟龍.我國沙塵暴的時空分布規律及其源地和移動路徑[J].地理學報,2001,56(3):317-319.

[4] 范一大.中國北方沙塵暴天氣時空分布特征和成因[J].中國減災,2004(5):38-40.

[5] 王成功.中國北方沙塵暴天氣氣候特征及其成因研究[C]//北京:草原與沙塵暴高層論壇會議,2006.

[6] 王存忠,牛生杰,王蘭寧.中國50a來沙塵暴變化特征[J].中國沙漠,2010(4):933-939.

[7] 劉洪蘭,張強,張俊國,等.1960―2012年河西走廊中部沙塵暴空間分布特征和變化規律[J]. 中國沙漠,2014(4):1102-1108.

篇3

沙塵暴藍色預警:多地有揚沙或浮塵中央氣象臺3月3日18時沙塵暴藍色預警:

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3日夜間至4日,內蒙古中西部、寧夏北部、陜西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河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先后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內蒙古西部局地有沙塵暴。

防御指南:

1、做好防風防沙準備,及時關閉門窗;

2、注意攜帶口罩、紗巾等防塵用品,以免沙塵對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損傷;做好精密儀器的密封工作;

3、把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妥善安置易受沙塵暴影響的室外物品;

4、由于能見度較低,駕駛人員應控制速度,確保安全。

沙塵暴是怎么形成的

由于冬春季節干旱地區的降水量普遍很少。并且地表異常干燥松散,抗風蝕能力也非常弱。所以在有大風刮過時,就會將大量沙塵卷入空中,形成沙塵暴天氣。沙塵暴的形成需要沙塵物質、大風以及不穩定的空氣狀態等三個必要條件。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的總稱,是荒漠化的標志。

沙塵暴是什么災害

沙塵暴屬于氣象災害。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的總稱,是荒漠化的標志。是指強風從地面卷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時間較短特點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災害性天氣現象。

沙塵暴有好處嗎

1、凈化空氣

在沙塵暴過后,人們發現天空的顏色變得更加湛藍潔凈了,空氣質量也顯著提升,這是因為沙塵形成的氣溶膠鈣含量比較高,沙塵降落時,裹挾著空氣內的有害物質,一起降落至地面,我們呼吸到的空氣就變得格外清新

2、抑制酸雨

沙塵暴裹挾的沙塵屬于堿性,它和空氣內的酸性物質中和,就能起到抑制酸雨的作用,中國北方工業排放可不弱于南方,但北方卻很少出現酸雨,原因就是在于沙塵暴的出現

3、抑制全球變暖

在沙塵暴出現的時候,遮天蔽日,場面非常恐怖,但這部分沙塵卻可以擋住太陽輻射照射地表,增加空氣內的懸浮物,加大降水概率,從而起到降溫的作用

4、給海洋增加養料

人們種植莊稼作物會給他們施肥,但海洋也是需要肥料的,這些肥料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海洋洋流從海底帶上來的肥料,另外一種是陸地上來的肥料,陸地上的肥料主要依靠沙塵暴,因為沙塵暴會攜帶著大量的營養鹽,這些營養鹽沉降到海里,就可以給海洋提供養料

篇4

現在我們的地球媽媽在遭受著各種各樣的傷害,比如說小河的河水正在渾濁,大地上發生了沙塵暴,地球媽媽發燒等等。

地球媽媽發燒:地球媽媽發燒會引起世界各地區降水與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中緯度地區將會因氣候變暖使蒸發強烈而變得干旱,現在農業發達的地區將退化成草原;高緯度地區則會因變暖而增加降水,溫帶作物將可以在此安家。

大地上發生了沙塵暴:沙塵暴,又稱黑風暴,是發生在沙漠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沙漠地區的大量流沙,是沙塵暴的沙源,春季的大風是沙塵暴的憑借力量。

篇5

沙塵暴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災害性天氣。當沙暴大哥和塵暴小弟找到自己的“作案地點”時,會以排山倒海之勢滾滾向前移動。他們的“作案”后造成的后果可不小,有時,會使大片農田受到沙埋或被刮走活躍土,或者農作物受霜凍之害。它還能加劇土地沙漠化,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失,他們一旦出現,所經地區受害尤為嚴重。

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元月1日,沙塵暴兄弟肆虐甘肅省河西走廊,蘭州市出現浮塵,在他們的統治下,連白天開車都要開車燈呢。今年3月底以前,甘肅河西走廊和內蒙西部已出現沙塵天氣9次之多。3月中旬,兄弟倆的蹤影出現在距沙漠地區遙遠的南京市,引起人們的恐慌。

沙塵暴兄弟氣焰囂張,甚至飄揚過海,登陸日本了,日本的電視新聞都在說:從中國來的6年來最大的一次沙塵暴襲擊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區。

篇6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17日,是第十二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農業部畜牧業司、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和中國草學會聯合舉辦草原與沙塵暴高層論壇。這次論壇的主要內容是學習貫徹總理在國務院沙塵暴防治工作專家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深入研究沙塵暴起因與發生規律,探討草原保護建設對沙塵暴的防治作用,提出科學治理的對策措施。同時喚起人們對草原保護建設的進一步重視,充分認識草原破壞的嚴重性和保護建設的緊迫性,努力減少沙塵暴的危害。

全國政協常委洪紱曾,科技部原副部長韓德乾,蘭州大學任繼周院士、中國林科院王濤院士,中國農科院劉更另院士,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草原監理中心主任宗錦耀,中央氣象局研究員張德二,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蘇大學、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蔣高明等3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并發言。他們從不同視野、不同學科、不同角度對沙塵暴的起因,草原和沙塵暴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對保護草原植被、加強草地生態恢復和重建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專家們一致認為,沙塵暴的起因是多方面的,受大氣環流和氣候等自然因素影響,也受人為因素和經濟社會活動的影響,防治沙塵暴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從沙塵暴發生的地區和路徑來看,草原退化和沙塵源的擴大有明顯的關系,近些年過牧亂墾造成草原植被破壞,形成沙化,提供了沙塵源,是導致沙塵暴的主要因素之一;沙塵暴和揚塵天氣頻繁發生,應引起高度關注,應當大力加強草原的生態工程建設,加大科研、監理和防治力度,努力遏制和減少沙和塵的危害,切斷沙塵源,防治沙塵暴。與會專家呼吁,要發揮草原在防治沙塵暴中的主體作用,尊重自然規律,改變重林輕草的觀念,糾正在草原上毀草種樹的錯誤做法。

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主任兼畜牧業司副司長宗錦耀提出,沙塵暴的頻繁發生,已嚴重威脅我國生態安全,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高度重視。我們草原管理部門感到責任重大。要認真貫徹落實溫總理6月12日在國務院沙塵暴防治工作專家座談會的講話精神。宗錦耀強調,從國際經驗來看,保護草原能夠較好地遏制沙塵暴的發生,國際上也曾發生過震驚世界的黑風暴,釀成了生態災難,他們及時總結教訓,調整發展政策,重視草原保護建設,禁止開墾,恢復植被,沙塵暴得到了較好的遏制。他認為,要制定實施草原保護利用的總體規劃;要尊重植被的地帶性分布,恢復植被要講科學,在自然生態遭受破壞時,人為因素可能占到80%,而恢復自然生態時,恐怕要倒過來,自然因素占80%,人為因素只能占20%,通過封育,依靠大自然力量自我修復。宗錦耀說:“在草原上種喬木,開膛破肚,好好的植被非要挖一個坑種一棵樹,樹即使種活也是‘老頭樹’,周邊一平方米的植被沒了,風一吹成了沙抗。這不是建設生態,而是破壞生態。要糾正重林輕草的觀念,糾正在草原上毀草種樹的錯誤做法。”中科院的蔣高明、鄭元潤等多位專家表達了完全相同的看法。

王濤院士談到,不能只是重視西北地區的草原,要對全國的草原進行全面規劃,在此基礎上進行功能區的規劃。不能將所有的草原都作為牧場,發展牧場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就像開發礦藏一樣。中加項目辦公室畢大德博士建議,應當推行保護性耕作方式,發展可持續農業。

篇7

一是要有沙源,

二是要有強冷空氣即大風,

三是要有冷暖空氣相互作用。沙源來自于沙漠,退化的林草地或沒有植被覆蓋的干松土地以及城鄉建筑工地的泥沙。氣旋和低壓產生一種垂直的上升運動,把沙塵吹揚了起來,形成沙塵暴天氣。揚沙、浮塵和沙塵暴天氣的差別在氣象上是以能見度加以區分的:水平能見度在1—10公里之間的為揚沙或浮塵天氣。出現浮塵天氣時,空中彌漫的是一些細小顆粒物,沙塵多由外地而來;揚沙天氣卷起的塵土是一些較大的顆粒物,它們基本是本地產生的。而水平能見度小于1公里的就是沙塵暴天氣,它屬于災害性天氣現象,所帶來的危害最為嚴重。氣象專家介紹,由于沙塵暴起因包括了風力、高空大氣強對流和地表狀態三方面因素,而前兩者屬氣候因素,人力不可抗拒,因此,根除沙塵暴目前尚無可能。

篇8

    面對呈現出高發態勢的沙塵危害,保險人士提醒大家:由沙塵暴引發出健康問題時,保戶應及時申請保險理賠。專家呼吁我國保險業應制定更細致的保險產品,來滿足日益增多的保險需求。

    但保險業內人士還表示,對于沙塵暴這類發生概率不高、損失界定艱難的自然災害,保險公司近期不大可能單獨研發專屬產品。

    傳統保險產品可對號入座

    幾場猛烈的沙塵暴,在污染城市空氣前,早已在鄉村留下了罪狀———西北很多地區蔬菜大棚及養殖圈舍損毀嚴重。像陜西省這樣的沙塵暴重災區,遭受的直接經濟損失就約達2億元。蘭州省白銀市景泰縣鄉鎮遭受沙塵暴災害襲擊,大風將該縣230座養殖大棚、48座種植大棚的塑料膜掀起、撕裂、吹走,近1.3萬畝農作物地膜被吹損撕破,并損壞牲畜棚67間。

    保險界人士對記者表示,像西北等地經常遇風沙災害的農業地區,農戶均享受政府支持的農業財產險,災后,相應的保險公司會盡快定損理賠。

    由于沙塵中含有的顆粒物進入人體的眼、鼻、喉,容易引發支氣管炎、肺炎、病毒性眼結膜炎等疾病,沙塵暴發生期間,不少民眾還因為空氣質量急劇惡化而患上呼吸道疾病,醫院接待相關病癥患者明顯增多。

    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人士提醒民眾,因風沙出現意外損傷或大病,千萬不要嫌麻煩,要及時申請理賠,主張合理權益。數額較低的門診費用一般不包括在人身疾病保險范疇,應由醫保解決。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公司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沙塵暴在財險條款中不同于臺風地震等巨災明確了免責,而是被認為是較輕微的自然災害事件,符合非本意和外來性的意外險賠付要求。如遭遇因沙塵暴引起的物理性損傷,比如因大風導致的異物亂飛砸傷事件,可向意外傷害類保險尋求理賠。

    當然,沙塵暴帶來的財產損失隱患也會發生在城市。比如車輛被吹倒物砸到時,可根據車險向保險公司索賠。

    期待公共責任險承保沙塵暴

    面對諸如沙塵天氣這類對人影響極大的自然災害,對于沒有投保傳統保險的居民,有沒有一款能直接承保自然災害的保險產品?答案是肯定的。

    據調查,目前人保財險已與全國四個省市政府合作推出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保障的正是突發災害來臨時的居民損失。

    今年廈門市民政局作為市政府授權的簽約方,與人保財險廈門分公司續簽了《廈門市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統保協議》,249萬廈門市民將得到為期兩年的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保障。

    據悉,該保險自去年開辦以來,獲得了市民的廣泛認同。在2010年1月25日出爐的廈門市首屆年度影響力事件評選結果中,市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榮登十大年度影響力事件榜首。

    人保財險廈門分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說:“由于沿海城市有臺風等災害性天氣的威脅,所以當地民政局為保障居民利益在災害面前有所保障,特地要求發行覆蓋面廣保障性強的保險產品。該舉措也可復制到北方,以應對特定地區頻發的沙塵暴等災害性氣象風險。”

    不過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相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公司作為商業單位,對于沙塵暴這種發生概率不高且對損失的界定有難度的自然災害,近期不太可能會獨立研發專有產品,類似的覆蓋面廣泛的公共責任險需要政府牽頭引導,保險公司還需要進行充分的再保險,以分散災害到來時高額的損失賠付。

    南開大學保險系主任朱開銘教授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沙塵暴屬自然災害類的突發事件,對保險市場中的主體將有所影響,在我國可歸為巨災類保險范疇。

    “保險業主要受兩方面影響:財產方面是農作物遭受較大損失,反映我國現在農業保險參保積極性還有待提高;人身方面,突發事件引起病患增多,要求保險公司在設計保險產品之初要盡可能細致化,在災害突發時做到理賠及時并保證自身收益穩定。”朱教授說。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對生活保障的需求也在提高,尤其在突發性事件來臨時希望能夠得到切實保障。“從非典和甲流開始,保險公司就開始重視突發事件對保險產業的影響。像過去粗放式的保險產品就不能符合當代保險要求了。從合同描述方法到理賠范圍等就要做到細分,滿足消費者對突發事件的保障需求。希望此次沙塵暴能成為讓保險公司完善應對突發性天氣險種的契機,落實保險業服務水平的與時俱進。”

    沙塵經濟拉動保險產品創新

    沙塵暴雖然令人叫苦不迭,但少數享受到沙塵經濟的行業甚是歡喜。

    如洗車業就因為沙塵四起業務大增。北京、杭州等地在沙塵暴間歇的日子已經出現大量排隊洗車的場面。部分洗車店老板借機提高價格,延長營業時間。據推算京城洗車行業將多攬金500萬元。

    因為多數家庭將進行大掃除,家政行業也將多賺不少銀子。此外,沙塵暴期間,淘寶網上口罩買家驟增,購買量比去年同期劇增2000%。

    這些沙塵經濟都要從消費者口袋里掏錢,“如何在類似突發狀況下避免較多額外支出?有無相關保險產品可以分擔經濟損失?”成為部分消費者在沙塵暴后的疑問。

    比如洗車業,沙塵暴的來臨,導致短時間車主需要在間隙多次清洗車輛。以北京洗車行一次至少12元計價,沙塵暴周期中就要多支出數十元,這種突發氣候事件能否作為小概率事件讓保險公司計算進而設計相關保險產品呢?

篇9

如果遭遇持續強勁的大風,便會形成沙塵暴。強沙塵暴可長距離擴散到數千里之外,沙塵遮天蔽日,天昏地暗,空氣混濁,水平能見度只有幾百米甚至幾十米。這種氣象災害給我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嚴重威脅。

消除危害并非洗洗就好

即使不構成沙塵暴災害,一般的沙塵天氣也并非只是妨礙交通安全那樣簡單,對我們個人的不良影響也不是回家洗頭、洗澡、洗衣服那樣容易消除的。沙塵天氣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比一般風災多出了損害人體健康的特點。因為大量沙塵在空氣中飛揚,懸浮在空中的不僅是塵埃微粒,還有花粉、細菌和病毒,以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質。

所以,沙塵天氣會誘發不少疾病,還為某些傳染病提供了傳播媒介。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可隨著沙塵迅速在大范圍內擴散,嚴重威脅社會的公共衛生。在干燥多塵的天氣里,最易誘發的疾病是咽喉干燥、咽炎、感冒、哮喘、肺炎、氣管炎、過敏性鼻炎、鼻孔干燥出血、眼角膜炎、眼結膜炎、眼睛干澀……為此,必須人人做好個人防護,才能保障我們的人體健康。

沙塵過后數日仍是防護期

在沙塵天氣里,個人防護有兩條最重要的原則:一是躲避沙塵,二是保護眼睛和呼吸道。

躲避沙塵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關閉門窗,盡量避免戶外活動。當強烈沙塵暴席卷而來時,屋外日光昏暗、飛沙走石,人們自然會做到躲避。不過,當鋪天蓋地的沙塵過去后,天色逐漸恢復,能見度也明顯提高時,我們仍然要盡量避免戶外活動。這種躲避沙塵的做法一般要堅持數日。

因為沙塵暴過去后,空氣中還有大量微小的塵埃粒子飄浮著。這些塵粒有大有小,其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氣溶膠粒子,有的氣溶膠粒子含有各種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正是危害人體健康的罪魁禍首。例如:攜帶結核桿菌的氣溶膠就可能導致肺結核的發生,而攜帶肺炎球菌、軍團桿菌、各種厭氧菌者則可引發相應的肺炎。

越是微小的顆粒,懸浮于空中的時間越長,而且會被吸入呼吸道的更深處。沙塵暴過后,大顆粒沙土塵埃落定,久久懸浮于空中而多日不散的是那些極細小的微粒,其直徑甚至接近0.001微米,它們恰恰是對人體最有害的。所以建議沙塵暴過后數日內,都宜進行室內鍛煉,尤其不要在第二天就開始戶外晨練,否則得不償失。

眼睛與呼吸道是防護的重點

對于鋪天蓋地撲面而來的風沙,首當其沖的是我們的眼睛和上呼吸道,所以眼睛和口鼻是沙塵天氣主要的保護對象。在干旱的中東地區,阿拉伯人長期生活于沙塵暴頻發的環境中,他們以傳統服飾抵擋風沙的經驗值得借鑒:首先用阿拉伯頭巾遮住眼睛、捂住口鼻,其次裹緊寬大的阿拉伯長袍抵御風沙襲擊全身。

眼睛在沙塵環境中相當脆弱,塵埃可帶著病原體進入其中而引發病毒性結膜炎、角膜炎,所以迎著風沙前進,戴上防風鏡是必要的。一旦沙塵隨風吹入眼睛,千萬不可用手揉搓,否則就可能把本來漂浮在眼球表面的沙塵揉到角膜(黑眼珠的表層)上,而擦傷角膜,或嵌入角膜,引起感染,甚至形成角膜潰瘍穿孔,釀成極大的禍害。

沙塵入眼的正確處理是:雙目輕閉,再慢慢睜開,如此反復幾次,多數情況下,沙塵會隨著眼淚流出來。假如淚水不能將沙塵帶出,應該請人幫忙查看其所在位置。如果沙子在眼皮的內表面,或白眼球表面,可以請人用消毒棉簽,或干凈手帕輕輕拭出;如果在角膜上,因角膜感覺靈敏,輕輕觸碰就可能引發眼球運動而擦傷角膜,最好請醫生處理。

戴普通眼鏡也有一定的防護風沙效果,最忌戴隱形眼鏡。因為一旦沙塵微粒不慎入眼,容易附著于隱形鏡片上而淚水沖洗不到,為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創造條件,促使眼部種種炎癥的發生。故沙塵天氣外出歸來,宜用消炎眼藥水點眼。

沙塵天氣外出戴上口罩可阻擋住空氣中絕大部分沙塵顆粒,有效防止口鼻干燥、喉癢、干咳、多痰等。少量微粒進入體內,依靠鼻腔、肺本身的清除能力,就能夠捍衛呼吸道的健康。不過,鼻腔、肺的自凈能力是有限的,在沙塵中呼吸太久,會引發或加重慢性呼吸道炎癥、肺氣腫等疾病,所以不可在戶外長時間逗留。回家還應及時漱漱口,清洗一下鼻腔(雙手捧清水至鼻,將水輕輕吸入鼻腔,然后把水擤出,反復數次)。

還有很多防護要做

風沙干燥,會帶走皮膚表面的水分;塵粒多呈堿性,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層。所以沙塵除了危害眼睛和呼吸道外,還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外出應盡可能減少皮膚暴露于風沙中的機會,回家應及時洗凈皮膚上殘留的塵土,并涂上補水護膚品。

篇10

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盡可能減少沙塵源地。

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并建設一批示范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御體系。

4、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

5、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科普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所生活的環境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不僅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還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人們要自覺地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6、在沙漠地區種植適宜沙漠干旱地區生長的植物,如沙棘等,形成地被植物層,從而改善地被環境,固定土壤,降低風速,增加空氣濕度,改善小氣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