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18:39: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民間故事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民間故事作文

篇1

《中外名間故事》里的民間故事是一朵美麗的奇葩。她源于民間,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那一個個美麗生動、曲折有趣的故事,表現出人們的喜怒哀樂。對生活的追求向往和對生命的思索。這本書我還沒看完,但我看了許多個故事。

當我讀到《倉頡造字》時,為倉頡的錯誤感到惋惜;當我讀到《魯班學藝》時,為魯班的勤奮刻苦所感動;當我讀到《豆腐的來歷》時,為樂毅的孝順而做出豆腐感到孝順的神奇。翻開109頁,就是外國的民間故事。當我讀到《神鑼》,知道貪心的下場;當我讀到《敬老國》時,知道老人的重要;當我讀到《撒尿的小英雄》時,知道了于廉的勇敢……還有許多故事,篇篇都是經典。

然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比薩斜塔》。

大家都知道,舉世無雙的比薩斜塔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以“斜”而出名。那它是怎么斜的呢?有很多傳說。這就是其中一個。

故事內容講的是:建筑師為了建這座塔,花了很多心血和汗水,然而,比薩城的市長不想給報酬給建筑師。在落成典禮上,市長說:“建筑師感謝上帝,是上帝選擇他來建筑著座塔,為了報答上帝的恩賜,建筑師應該自動放棄酬金,這才是高尚的行為。”建筑師聽后十分生氣,對著比薩塔喊道:“鐘樓,我們走!”奇跡出現了,鐘樓慢慢向建筑師傾斜。市民紛紛責備市長不守信用。市長讓建筑師不要走,給他報酬,但是鐘樓卻再也直立不起來了。

故事講的道理就是:一個違背諾言的人,終將被人唾棄。

是啊,我們不能像那個市長一樣。做個誠實、守信用的人。看看那個市長,你看到比薩斜塔就想起他,多不好啊。

篇2

陸生作,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散文學會會員,《少年作家》雜志、《歷史揭秘》雜志執行主編,致力于探索寫作方法、推廣微童話與傳統民間故事。

長話短說,講三點內容,純純的干貨,特別是前面兩點,你值得擁有。

1.作文可以用“積木”堆起來。

在寫作中,會講到一個方法,叫“移花接木”。這“花”和“木”,其實都可以理解為“積木”。積木本是一種玩具,但拿它來研究作文,是個好東西。用專業術語說,“積木”叫母題,或者情單元。

舉個例子:江上漂來一只木盆,木盆里有一個嬰兒。這就是一塊“積木”,由它列五條內容――

岳飛幼年遭遇洪水,在木盆里漂流。

《西游記》中,唐僧在木盆里漂流,被老僧救下。

民間故事,悅城龍母傳說:溪邊有一老漁夫,無兒無女,一日打魚,見木盆漂來,盆中有一女嬰。

印度電影《巴赫巴利王》中,后有追兵,情急之下,母親將嬰兒于溪水中漂走。

據希臘神話改編的電影《諸神之戰》,珀爾修斯和母親被釘在棺木中,被扔下海,被漁民所救。

其實它們都是一樣的。如果你的作文里需要這只“木盆”,請拿去用,千萬別客氣。這里只是舉一個例子,其他“積木”自己在平時多多歸納、積累,然后有機組合,就會有新故事。這樣,能把作文變成一個技術活,然后再藝術化。

還想提一點:寫作中,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千萬別“齊刷刷地一刀切”。比如:在用“木盆漂來嬰兒”這塊“積木”時,有學生說,木盆漂在大海里。我說,這太危險了吧?風高浪急的,不怕孩子淹死嗎?學生說,母親狠心,就是要孩子死。確實夠狠!但一聽就有故事。雖然,若真要孩子死掉,放木盆好像有點麻煩,但學生能自圓其說就好了,說不定“木盆放在大海里”更能表現母親的糾結呢?!

老師指導學生,讓學生掌握知識、學以致用很重要,但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甚至胡思亂想,也很重要;活學活用就更重要了。

2.人物的情緒帶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看故事,評價作文,常會用到“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句說濫的話。

怎么讓作文有波折啊,我常說“制造矛盾、解決矛盾”這個方法。若換個角度講講,或許能理解得更有故事。比如,從主人公的情緒這個角度去理解一波三折。舉個例子:

我想買糖吃,問媽媽要五塊錢,媽媽很大方地給了。我高興。

放學了,去買糖,一摸口袋,錢不見了。我不高興。

低頭走在路上,撿到了五塊錢。我高興。

再往前走,又撿到十塊錢。我更高興。

繼續往前走,興奮過頭,走路不小心,摔了門牙。我不高興。

……

篇3

每天放學回到家,我就捧起書來看,什么《安徒生童話》、《民間故事》、《365夜》……我都愛看。我雖然夠不上“書呆子”,也算得上小書迷了。

愛看書成了我的習慣,吃飯時看,上廁所也看。

一個星期日,我突然覺得肚子疼,想上廁所,不管有多著急,我還是拿起《小學生分類作文大全》、《全國小學生優秀作文獲獎作品集》和《作文金鑰匙叢書小學生題庫》沖進廁所,把門鎖上后,就一邊上廁所,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起書來。過了好久,我聽有人在敲門,就問:“誰啊?”她說:“還有誰啊?”

我急中生智,忙把書塞到馬桶蓋后,然后打開門問:“媽媽,找嗎?”媽媽嚴肅問:“聰聰,我發現你這幾天上廁所次數很多,而且每次都要超過一刻鐘,你到底什么名堂?”我假裝落無其事的樣子說:“我沒干嗎呀!”她走進來,看到一個角。呀!狐貍尾巴露出來了!

朋友,你說,我是不是小書迷。

篇4

縮寫故事

教學目標

1.學習縮寫故事的一般方法。

2.能縮寫民間故事,做到內容完整、情節連貫、語句通順。

教學重難點

能縮寫民間故事,做到內容完整、情節連貫、語句通順。

課前準備

相關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時目標

對比學習《獵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原文和縮寫,發現并提煉縮寫方法——摘主刪次,概括轉述。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對比朗讀,感知“縮寫”

1.明確習作任務:我們以往寫作文,都是要求把語句寫得具體、生動,這是一種寫作能力。但是有時,我們還要學會把作文寫簡潔,這也是一種寫作能力。這次習作訓練的目標就是學習把較長的文章壓縮成短文章,并能保留其主要內容,使人看了以后一目了然。(板書題目:縮寫故事)

2.對比朗讀《獵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原文與縮寫,試著比較:

(1)在構段上,有區別嗎?

(前者有四段話,后者變成了兩段話)

(2)原文的四段話與縮寫后的兩段話在寫法上有哪些相同之處?有哪些不同之處?

(前者寫得具體、生動,后者寫得簡潔、明了)

3.出示學習要求:縮寫《獵人海力布》,要求內容完整、情節連貫、重點突出、語言通順。

板塊二 依據文脈,學會“縮寫”

1.回顧故事,復習導圖。

(1)回顧《獵人海力布》的故事情節:學習《獵人海力布》時,我們畫過關于故事情節的思維導圖,還記得嗎?

(2)學生反饋,PPT出示完整的思維導圖。

2.比較閱讀,提煉方法。

(1)比較閱讀《獵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原文與縮寫,請把一樣的部分用“

”畫出來。原文有而縮寫沒有的,用“____”畫去。

(2)學習摘錄:出示學生做好記號的原文,激疑:哪些句子被直接摘錄下來?為什么要摘錄這些句子?

在我國的一些地區,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

從前有一個獵人,名叫海力布。他熱心幫助別人,每次打獵回來,總是把獵物分給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預設:摘錄下來的句子介紹了故事主人公的主要信息)

教師相機小結:故事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等主要信息,我們要保留摘錄。

(3)學習刪除:哪些句子是要保留的呢?哪些句子可以刪除呢?請看第4自然段的原文,對照課文中的縮寫。認真觀察被刪去的句子和留下的句子,你有什么發現?

海力布對小白蛇說:“可憐的小東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說:“敬愛的獵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報答您。我是龍王的女兒,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會好好酬謝您。我爸爸的寶庫里有許多珍寶,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歡,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顆寶石。只要嘴里含著那顆寶石,就能聽懂各種動物說的話。”海力布想,珍寶我倒不在乎,能聽懂動物的話,對一個獵人來說,實在是太好了。他問小白蛇:“真有這樣-顆寶石嗎?”小白蛇說:“真的。但是動物說什么話,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對別人說了,您就會變成一塊石頭。”

發現:刪去的是關于海力布的語句,留下的則都是寫小白蛇的語句。

思考:為什么這樣?想一想,這段主要講什么?

規律:原來這個段落主要寫小白蛇報恩,所以留下的都是寫小白蛇的語句。摘主刪次,進行縮寫。

練習:讓我們用這個方法去看看其余的自然段,試著摘主刪次。

引導發現:第5自然段主要寫“龍王送寶貝”,所以留下描寫龍王的語句;第6自然段主要寫“小白蛇的叮囑”,所以留下描寫小白蛇的語句……

教師相機小結:原來根據每段的思維導圖,我們就能清楚地知道每段的取舍。對于故事中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主要情節,我們常常要保留、摘錄,而次要人物(次要情節)要刪去。(板書:摘主刪次)

(4)學習概括轉述。

過渡:縮寫不僅僅是簡單地摘錄和刪減,還要將每段留下的主要人物的語句進行改寫。

繼續交流第3~4自然段:比較原文與縮寫,在原文中把相似的部分用“(

)”括出來。對比兩者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獵,忽然聽見天上有呼救聲。他抬頭一看,一只老鷹抓著一條小白蛇正從他頭上方飛過。他急忙搭箭開弓,對準老鷹射去。老鷹受了傷,丟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對小白蛇說:“可憐的小東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說:“敬愛的獵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報答您。我是龍王的女兒,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會好好酬謝您。我爸爸的寶庫里有許多珍寶,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歡,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顆寶石。只要嘴里含著那顆寶石,就能聽懂各種動物說的話。”)海力布想,珍寶我倒不在乎,能聽懂動物的話,對一個獵人來說,實在是太好了。他問小白蛇:“真有這樣一顆寶石嗎?”(小白蛇說:“真的。但是動物說什么話,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對別人說了,您就會變成一塊石頭。”)

有一天,海力布打獵時看見一只老鷹抓住一條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訴海力布,她是龍王的女兒。為了感謝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說她家有許多珍寶可以送給海力布。小白蛇還告訴他,龍王嘴里含著一顆寶石,誰含著那顆寶石,就能聽懂各種動物說的話。不過動物說的話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對別人說了,他就會變成一塊石頭。

教師相機小結:摘主刪次后,面對留下的部分,我們可以概括,如遇到主要人物的語言要轉述下來。邊轉述邊概括,但主要意思不變。在縮寫完成后,與原文比較一下,應做到故事完整、重點突出、連貫通順。(板書:概括 轉述)

課時目標

運用方法縮寫《獵人海力布》的故事,做到縮完后故事完整、重點突出、情節連貫、語句通順,并能對縮文進行評價。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學生進行習作

1.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習作提示,明確要求。

2.學生獨立習作,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板塊二 展評習作,指導修改

1.教師出示有代表性問題的習作,全班討論什么地方縮寫得好,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可引導學生重點圍繞以下方面評議:

(1)修改后是否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內容?

(2)對詳細的描寫是否進行了縮寫?

(3)故事情節是否連貫?

(4)語言是否簡潔、通順?

2.投影出示典型習作。

設計意圖:

以有代表性問題的習作為例,集體修改,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己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學習到修改方法。

從前,有個獵人叫海力布。他熱心幫助別人,鄉親們都非常敬愛他。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獵,從一只老鷹嘴里救了一條小白蛇。海力布把寶石含在嘴里,打獵非常方便,打的獵物就更多了,分給鄉親們的獵物也多了。就這樣過了幾年。一天,海?布又像平常一樣去深山打獵。從一群鳥的談話中得知,今天晚上這里的大山要崩塌了,洪水要淹沒這里的村莊。海力布聽到這個消息后,就急忙去催大家搬走。但是鄉親們不明白原因,不肯搬走。海力布為了救鄉親們,違背了龍王的忠告,把這件事的原委全告訴了鄉親們,海力布剛說完,就變成了石頭。鄉親們見海力布變成了石頭,都非常后悔。人們世世代代都紀念海力布。

(1)讓學生說一說哪里寫得好,為什么好。

預設: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內容,比較完整;故事情節比較連貫;語言通順。

(2)追問:這篇習作還存在什么問題?你能提出什么修改建議嗎?

預設:

①沒有說清寶石是怎么得到的,可以在“從一只老鷹嘴里救了一條小白蛇”后面加上:小白蛇的父親龍王為了表示感謝,送給了海力布一塊能聽懂動物語言的寶石。

②關于“海力布打的獵物就更多了,分給鄉親們的獵物也多了”,這不是重點,可以寫得再簡略些。

③沒有層次,應該分段。

板塊三 運用方法,反復修改

1.對照要求,進行以下三輪修改。

評價表摘主刪次,轉述人物語言,概括重要情節,縮完后,故事情節連貫,語句通順,重點突出,

(1)自主修改:認真對照原文,讀一讀自己縮寫的文章,按習作內容要求修改。

(2)同桌互改:互相朗讀文章,同桌之間評一評,看看哪個地方是大家所欣賞的,哪個地方還要進一步修改。

(3)集體修改:在同桌互評的基礎上,抽典型文章,進行集體修改點評。

篇5

牛郎先生您好!恕我冒昧,突然大發奇想,想給您寫信。

我特別同情您與您妻子、子女的遭遇。也許心善的人并不恨王母娘娘將您和織女分別,可您知道嗎?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中,王母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也不知您與織女的兒女如今過得怎樣?您與織女在天上過得怎樣?吃得好嗎?每年七月初七喜鵲有沒有飛到銀河那兒給您們搭橋?也不知王母娘娘與您的兄嫂過得如何?我相信惡人總有惡報!

當年他們那樣對你,一定已經遭到報應了。

最可惜的是老牛那么早就死了,這是這個故事中最可惜的一點。

另外,你與織女變成牽牛和織女星,彼此相望,這樣的生活好嗎?我認為如果真是相愛的人,與其這樣隔河相望,不如就那樣分別,永世不再相見,也比相見卻不相認,不能再在一起強。

另外,老牛的皮您放哪去了?您可以告訴我嗎?我想您的兒女現在可能在外流浪,希望您可以現身或者讓織女下凡去把您的兒女接過來,不要再讓他們在凡塵中受苦了。

還有你們的故事從中國唐代就已經流傳開來了,也有許多詩詞如“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織女牽牛織女星”,還有宋朝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而且你們的故事已經被中國人民評為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了,為此你們應該感到有臉面,很高興。

某某某

篇6

有個鄭國人想出去買雙鞋子,怎么知道鞋子是否合適呢?于是他就在家把腳的大小量了量,準備帶著去趕集。臨到趕集的時候,匆匆忙忙之中,卻把那尺寸忘在家里了。等他到了集市上,卻找不到記下的尺寸,就趕緊對老板說:“哎呀,不好,我忘記帶腳的尺寸了!”老板聽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剛想說什么,他已經飛也似地跑了。那會天已經晚了,盡管他急急忙忙回家拿了記下的尺寸,再趕回到集市上的時候天已經黑了,集市也已經散了。這個鄭國人沒有買到鞋子,很是苦惱。有人就問他:“你給誰買鞋呀?”“我自己”。“那你為什么不用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為什么一定要帶尺寸呢?直接用腳不是更好嗎?”他回答說:“那怎么行,我寧可相信記下的尺寸,也不能相信自己的腳呀!”

讀后,我們的感受太多。我們不僅為鄭人的愚蠢感到可笑,還知道了文章的深刻含義。文章中的鄭人沒有自信,頭腦簡單、死板,生搬硬套,迷信教條,不尊重客觀事實,所以買不到鞋。這是寓言中虛構的,但是,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縮影呢?

以前我有一個同學在做作業的時候,怎么也做不出來。就來向我求救,我問:“你怎么做的?”“按老師的方法做的。”他說,我看了看說:“這道題根本就不能用老師的公式來套啊!”可他還是固執地說:“老師的就是對的!”到這兒我也沒轍了。

篇7

關鍵詞:小學語文;以讀促積累;立足課內;課外拓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087-01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探討的能力,要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和經驗,廣泛進行積極的社會實踐,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無論是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解決處理生活中的問題等等,處處需要去積累和收集有關的資料。為此,培養學生學會積累材料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現結合教學中點滴體會和以及學習新課程后的感悟,談一下筆者的認識與做法。

1.注重課外閱讀指導,以讀促積累

《課程標準》中有明確規定,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但畢竟還是有限,教材只是提供了例子,教師應通過教材的例子教會學生正確讀書的方法,激勵他們運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廣泛涉及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課外讀物。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的需要,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書目。比如,從學生年齡出發,向低年級學生推薦童話、寓言、卡通等生動有趣的讀物,如:《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向中年級學生推薦情節動人、曲折的故事,如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向高年級學生推薦文質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推薦學生閱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種童話名篇等。這樣不僅能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也有利于語言的積累。在推薦課外讀物的同時,教師還應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如:教給學生摘錄、歸類、整理的方法,教會學生讀時批注,讀后寫心得體會的方法。這樣的課外閱讀,才是真正的以讀促積累,長此以往,必定會讀有所獲。

由于客觀條件的左右,在閱讀這道"大餐"上學生往往吃不飽、吃不全,但又不能等到有條件那一天再引導學生去閱讀,所以,筆者帶頭把自己的各種各樣的書籍全捐獻出來,動員學生也把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拿來進行交流學習。接著,又鼓勵學生節約零花錢,自愿訂閱各種報刊,通過大家的努力,班級"小書庫"便誕生了,現在存書量已達三千多冊。班級"小書庫"不僅使學生有書可讀,而且讀的都是自己喜愛的書、健康的書,從而為學生積累素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多讀,是獲得語文能力的唯一途徑。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其實也是在積累語言。呂淑湘先生說: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于課外閱讀。葉圣陶先生也強調指出:為養成閱讀習慣,為充實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讀不可。可見大量閱讀的重要。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少"字的含義有二:一是讀的少;二是記住的少,所以說話、作文時便沒詞了。如果學生讀得多,廣泛閱讀,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暢所欲言。

2.立足課內,深挖資源

葉圣陶說過:課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著這個例子要學生舉一反三。因此,教師要把收集的方法指導于每一節課文內容中,如在九年義務教育《十冊》教學中,筆者是這樣處理的:教《卜算子o詠梅》,先讓學生自查課外書籍,觀看有關的圖片,組織上網查詢,并召開了課前小小新聞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不到兩天,全班就收集了詩詞近三十首,贊揚梅花的古詩二十首。根據學生們搜集的資料,及時組織了一個詩詞朗誦會、演唱會、展覽會,并圍繞梅花進行了故事接龍、詩配畫、口頭說文比賽,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教《厄運中的海倫》,筆者讓學生搜集、閱讀張海迪、霍金的生動事跡,召開班會、演講會,并排演了一幕幕生動的課本劇。由于課前準備充分,教學效果非常明顯。教《向往奧運》一文,為培養學生感受體育精神與奧運魅力,喚起學生們對奧運的向往之情,筆者在教學之前讓學生自由結伴,去搜集自己喜歡的奧運內容。短短幾日,有奧運會標、會歌、歷屆奧運會參賽圖片、奧運田徑比賽成績單、歷屆奧運會主席的講話錄音、歷屆奧運多位明星以及明星的個人檔案和聯系地址都一一"飛"到了課堂。沒想到一旦放開學生的手腳,會產生如此驚人的創造力,這是始料未及的,也是感受頗深的。再如作文訓練《假如我會克隆,我要 》寫作訓練。首先讓學生去詢問有關專家和親朋好友,觀看有關克隆牛、克隆羊錄像帶;然后根據收集資料的能力及占有資料的多少分組交流、大膽想象,看誰的想法最奇妙、最有益于人類的發展。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如農業、園藝、畜牧、醫學等進行了設想,對"克隆"人這一新事物分正、反方根據已掌握的知識進行了辯論,之后評出了優秀發言人以及"未來克隆專家"。對于好資料及好習作進行整理、謄抄并繪制插圖,進行全班展評,簽好名存入班級"小書庫"中,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對科技發展的關注,同時使學生養成了收集整理資料的良好習慣。

3.課外拓展,優化資源,做到資源共享

篇8

1.看電視與上網

和讀書相比,電視與網絡能讓學生更快、更有選擇地接受更多更新的信息。從這里可以了解到全球瞬息萬變的世界所發生的最新信息。有人以新聞引路積累素材,帶動寫作,取得很好的效果,這點很值得我們借鑒。所以我們鼓勵學生每天看《新聞聯播》,第二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講新聞給學生聽,采用開“新聞會”、“課前三句話新聞提要”競賽等方式進行。只要堅持不懈,就能讓學生既獲得寫作材料,又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一活動的關鍵是老師和家長要善于引導,最大限度地發揮電視和網絡的積極作用,避免它們的消極作用。要把看電視與看書、參觀、游戲等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各種積累互相聯系,更系統化,更容易記憶。

2.觀察與實踐

2.1深入觀察,培養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寫作前搜集素材最有效的辦法是“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那么到底怎樣觀察生活,了解大千世界呢?引導學生觀物、察人、品事,做“生活的有心人”。物是相對靜止的、簡單的;人相對是活動的、復雜的,應該先易后難。觀察物的方法是:整體把握,細微觀察,依照順序,詳細記錄,認真仔細地看、摸、聞、想。觀察人的方法用比較法會好些,先觀察自己的家人,從外貌、服飾、神態、動作、語言、習慣、性格乃至品德等方面去比較他們的不同,然后依照這些性格特點,找到能夠印證這些性格特點的事情,把它們集合下來,積累足夠寫人物的素材。

2.2實踐活動,挖掘興趣。

尋找材料,激發興趣,還可以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加生產勞動、民間采風等方式獲得。比如本地方言里可以獲取素材,民間諺語里可以汲取養分,民間節日里可以尋找民俗文化的沃土,春聯、婚聯等諸多對聯里可以提高語言素養。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我們要求學生利用節假日、課外時間深入社區、街道進行采風,如寒假收集對聯,體驗過年的習俗,暑假收集方言和民間故事、民間諺語等。

3.避免作文教學模式化,鼓勵“少做題、多讀書、勤練筆,講真話,抒真情”

“少做題,多讀書”,這是針對應試教育中搞“題海戰術”的嚴重不良傾向而言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少做題”是手段,“多讀書”是目的,即把少做題而省下來的時間還給學生,引導他們多讀幾本書,多背幾篇名文,多記幾段佳句,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積累,從而打好文化根基,增加文化積淀。“多讀書”,首先是多讀課本中的課文,這些都是名家名篇,屬典范性作品,該熟讀的應熟讀,該背誦的應背誦。其次,要破除過去認為學生讀課外書是“不務正業”的觀念,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尤其是教育部推薦的作品,最好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并盡量配合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農村初中應加大圖書室的建設力度,而有些貧困學校學生無課外書讀,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一套教育部推薦的初中生必讀作品要140元左右,給農村初中生的課外閱讀帶來一定的難度。好在我校圖書室基本能正常開放,只是借書時間還嫌短促些。

讀書是寫作的基礎,當代著名教育家劉國正先生作文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繼承我國源遠流長的寫作教學傳統經驗的精髓:多讀多寫。他在《課文講讀和作文指導》中說:“按目前水平,還是多一點好。我們大綱規定的六七次作文,這是個起碼數,在這個基礎上多一點也可以。”要多練,就有一些相應的問題出現,既要減輕學生負擔,又要增加練習次數,矛盾怎樣解決?劉國正先生提出了“精講多練”,他說:“講和練在我們教學中間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有時候是寓講于練。”也就是說,在課堂上把講和練結合起來,既增加練習,又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理解課文內容。

4.給予學生成功感,激發他們的作文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千萬不可忽視鼓勵的力量。對于那些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教師要努力找出他們作文中的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對于那些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盡可能地提出較高的要求,使學生既充分肯定自己的成功之處,看到自己的長處,又愉快地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這樣一來,無論寫作能力優、差的學生,都能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寫作的成就,從而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我在每次輔導學生作文后,都挑出一些優秀作文和進步明顯的作文,張貼在教室里,讓學生相互閱讀,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又可以達到很好的激勵效果。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辦班級手抄報、寫廣播稿、評論社會熱點問題等,并鼓勵他們勇于向報刊投稿。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做法,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徹底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

篇9

一、 閱讀短文,按要求完成練習。(30分)

愛 的 力 量

那年,小妹因為受傷住進了醫院,我去陪護。

同病房有一個女孩,她是因為車禍住進來的。自住進來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時地喊著:“媽媽,媽媽!”

女孩的爸爸手足無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著女兒痛苦地掙扎,不知該如何幫助女兒,只是不停地( ① )醫生:“救救我女兒,救救我女兒!”

他不知道,醫生該用的藥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時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既要看她對這個世界是否充滿生的( ② ),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個護士問那個男人:“孩子的媽媽呢?你為什么不叫她媽媽來?”

男人埋下頭,低低地說:“我們離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護士皺了皺眉頭,默默地坐下來,輕輕握住女孩涼涼的手,柔聲說:“女兒乖,媽媽在,媽媽在。”

男人抬起頭,吃驚地看著護士,少頃,臉上流滿淚說:“謝謝,謝謝!”

女孩喚一聲“媽媽”,護士答應一聲,而護士與那個女孩差不多年齡,還沒結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 ③ )護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勻下來。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護士像一位真正的媽媽那樣,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著她的手,跟她說話,講故事,輕輕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來。

醫生說:“她能蘇醒是個奇跡。”

女孩說:“我感覺到媽媽用一雙溫暖的手,一直牽著我,一直牽著我,把我從一個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來......”

人們把贊揚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滿愛心的護士,護士地臉微微紅了說:“我記得讀過一句名言,母愛可拯救一切。”

1、 聯系上下文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4分)

手足無措(  )  拯救(  )

2、 給文中標有①②③的地方選擇最恰當的詞。 (3分)

①  A、懇求 B、哀求 C、要求

②  A、希望 B、期望 C、渴望

③  A、抓住 B、攥緊 C、牽著

3、這位女護士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3分)

4、“女孩蘇醒是個奇跡”,請問是什么創造了這個奇跡? (4分)

5、歌頌母愛的名言或詩句很多,請你寫一句。(2分)

6、“少頃”的意思是 ,請你再說出幾個表示時間短的三字詞: 、

、  。(4分)

7、讀了這篇文章后,你最想對這位女護士說些什么呢?(4分)

8、你對文中的“母愛可拯救一切”是怎么理解的?聯系實際或課文內容談一談。(6分)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期末總復習訓練2011-06-29 【字號: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頁】 【打印】 【投稿】 【關閉】 二、 基礎知識。(30分)

1、按要求填空。(3分)

“屈” 用部首查字法應先查(  )部,再查(  )畫。在字典里的解釋有:①彎曲,使彎曲;②屈服,使屈服;③理虧;④委曲,冤枉;⑤姓。將下面詞語中“屈”字的正確解釋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頑強不屈(  ) 能屈能伸(  ) 理屈詞窮(  ) 屈打成招(  )

2、按要求改寫句子。(3分)

(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陳述句。

你眼睛還是明亮的,為什么不改學繪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縮句

①當我發現了這種神圣的秘密的時候,我竟歡喜感動得伏案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戴紅領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撿起地上的碎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寫詞語。(5分)

(1)形容做事認真的詞語:_________

(2)贊美偉大祖國的成語:_________

(3)形容某個方面特別出色的詞:___ ______ _______

(4)說明某個道理的成語: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形容口才好的: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用合適的關聯詞填空,并用所填的關聯詞造句。(2分)

(1) _________你長得多大,_______是爸媽眼中的孩子。

(2) 你_________懂得了這個道理,________要自覺地去做。

5、照樣子寫句子。(3分)

例:對我來說,一本好書就象一根法力無邊的魔法棒,讓我癡迷。

(1) 對我來說,一本好書就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對我來說, ___________就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課文內容填空。(7分)

(1)、“_________比金錢更能___________。你愛別人,________;你幫助別人,____________;你待他_________,他對你就會__________。(盧梭)” 讀了這句話,你想到了這一學期《  》中的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期末總復習訓練2011-06-29 【字號: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頁】 【打印】 【投稿】 【關閉】 (2)、《牛郎織女》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稱為四大民間故事。民間故事一般都表達勞動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了《牛郎織女》,我們認識了_________的牛郎,____的織女以及____________的王母娘娘。

(3)、“風聲雨聲濤聲,________;雨水汗水血水,__________。”這是人民子弟兵在這場_______的大決戰中的真實寫照。這里的詩句是仿照__代__寫的“風聲雨聲讀書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昔仲尼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且知勉---摘自__________這段話中的“仲尼”指的是_____。前四句讓我想到了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四句讓我想到了俗語:________________

7、 八下列詞語或句子補充完整。(4分)

(1)  ,金石為開

(2)  ,死而后已

(3)明修棧道, 。

(4)明槍易躲, 。

(5)鍥而不舍,  。

(6)  ,化作春泥更護花 。

(7)問渠哪得清如許, 。

(8)天街小雨潤如酥, 。

8、排列下列錯亂的句子,將序號寫在括號里。(3分)

(  )相傳,有一次,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到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的廟堂朝拜。

(  )他吩咐學生拿水來注入欹(qī)器實驗,果然和他說的一樣。

(  )久而久之,欹(qī)器逐漸被一些催人奮進、戒驕戒躁的話語所代替,而且也不只局限于放在座位的右側了。

(  )廟堂里陳列了許多祭器,其中有一種祭器學生不認識,就問孔子,孔子說:“這是欹器,是用來盛酒的。當它空腹時,是傾斜的;當倒滿酒時,它就會倒下,酒全部流出來。當年齊桓公把它放在座位右側來警戒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  )最初的座右銘,是一種叫做欹(qī)器的祭器。

(  )后來,孔子也請人做了一個欹(qī)器置于座位右側,用來提醒自己要謙遜,不驕傲,不自滿。

三、 作文。(40分)

題目: 我真

提示:(1)在橫線上填一個表示心情的詞語。如:高興、激動、佩服、后

篇10

關鍵詞: 狐貍 狐仙 稻荷 民間文學

1.狐貍相關民間故事的舉例和文獻分析

接下來要舉例說明的民間故事為a 《扶桑略》中收錄的《善家秘抄》寬平五年中的條目內容。b 室町時期的御伽草子繪卷中(現代又名「狐の草)的主題。

《善家秘抄》中描述的是一個好色的男子,突然有一天消失不見了,家人盡全力尋找無果,只能制作一個木像向觀音菩薩祈禱,十天之后家人從自家倉庫的地板低下發現了如大病初愈一般的男子,向其詢問行蹤,從男子朦朦所云中大致得知其被居住在大宅子中的公主收留并與其一起幸福生活了十三年,但有一天突然出現了一個手持法杖的人,公主和隨從們都面驚失色四散而逃,自己也被人用法杖從背后敲打,不得已只得從一個狹小的間隙中逃出去,這才發現之前原是大宅子的地方只是一個破舊的倉庫。聽其所述由來之后,家人感覺非常不可思議,便將倉庫拆毀,結果從倉庫的地板底下逃出了幾只狐貍,原來這十三天間男子一直被善于變化的狐貍所欺騙,所謂的十三年只不過是十三天,可能是家人的哭訴感動了觀音菩薩使得狐貍的法術被破解了,男子才得以被救出,之后人們都是說是觀音的法力救了這位男子。

「狐の草描繪的主題是從前地方上有個好色的老僧,由于一個好差事接到了一封文書,那是一個身份高貴的女性所寫的情書,之后那位女子不斷寫文邀請老僧上門拜訪,老僧終不得已來到了女子的住處,女子將到訪的老僧請入宅中。老僧之后在美女與山珍海味的包圍下,過著夢幻般的生活,這一過就是七年,但老僧內心中總覺得有哪里不對,有一天一個手持錫杖的年輕僧侶路過這個地方,身旁的美女們都表現出懼意,老僧好奇便向年輕僧人搭話,年輕僧人握住了老僧的手,結果身處富麗堂皇的宅子已然如云煙一般消散,仔細查看發現自己在地板下渾身貼著草紙滿身狼藉,一旁的孩子們都在拍著手嘲笑著自己。原來這個年輕僧侶是地藏菩薩所變化,老僧所幻想的七年只不過七日而已,華服美食只不過是草紙和樹葉而已。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兩個故事中“狐貍喜歡誆騙并迷惑那些好色之徒”與“狐貍懼怕神佛的力量”這個兩點上基本一致,a與b在故事的內容上或有細微的差別,特點在于當事人是否自己發覺了被狐貍所欺騙,并且狐貍的法術高強即使意識到了也只有借神佛的力量才能被化解,可見狐貍在狐貍在日本古時民眾心目中可怕而又崇高的地位,同時古時的日本人也在借著狐貍的形象時刻警醒著自己的品行。

表 1

2.中國文學中狐的形象對日本狐的形象所產生的影響

《靈鬼志》是唐朝傳入日本的書籍,《靈鬼志》為東晉荀氏所著,其收錄軼事非常零散,各個故事都是從野史筆記和口述文學中收集而來,在流入日本之后,在其民間流傳的過程中同樣發生著變化并在日本民間流傳開來,淺井了意所編著的《伽婢子》第九卷之一《與狐貍變化的人定下約定》就是根據大家所熟知的唐代志怪傳奇文學《崔書生》改編而來。日本當時自《扶桑略o》以來所流傳的大多數傳說都是翻版于這則故事。狐貍善于變化的狡詐形象也扎根人心,結合日本國內的文錄發展與朝代更迭來看不難發現其原因。

表2是同類型的收錄有同類型故事并按照時代順序進行排列的表格,其中《扶桑略》《元亨釋》《寂照堂谷A集》中收集著與A故事類型基本相同的文章。《今昔物Z》十六-十七的“渲泄R良藤楹夫得^音助Z”也有著基本相同的故事模式,只是描寫視角或為第一人稱或為第三人稱,有時兩種敘事手法交替出現,但是在對狐貍形象的描寫方面都是以變化成美女的狐妖引誘男人為基本模式,在故事的構成方面稍稍有些許改變。由于奈良時期以來中國文化在日本的盛行,許多中國古代民眾對事物的認識開始影響著日本本土住民對事物的看法,分析表2不難看出,對于狐貍形象的定式來源于《扶桑略》。扶桑略記正是在遣唐使赴中國,也正是日本受唐代文化影響最深的時期所著,根據中國志怪文學所改編而成的《伽婢子》正是其具體體現。

表 2

3.日本“狐”形象受宗教影響下的形變

在日本,狐貍作為稻荷神使的說法不一,主要有兩種主張,第一種是古代秦朝祭祀土地的風俗與五行思想流入日本,而狐貍顏色與土地相近,從而被當做保護土地豐收的稻荷神的使者。而第二種則是根據日語讀音,古代日本將狐貍成為“けつ”( ketsu),而稻荷神的別名為“みけつの神”(miketsunokami),而在日語中“三つ”(mitsu)讀音與“みつ”(mitsu)是一樣的,久而久之變被民眾叫做“三つ狐の神”了。第二種說法源起于荷田氏的稻荷信仰“去中國化”行為。

同時,狐貍作為稻荷神的使者的象征在佛教中荼吉尼天的傳說中也有所體現,在近藤喜博的《古代信仰研究》一書中提到稻荷神的原型之一便是佛教傳說中的荼吉尼天。故事中荼吉尼天是騎著白狐吃人心臟飲人鮮血的惡神,紅色象征著荼吉尼天降惡除魔的炙熱的無上法力,白狐則是其坐騎。而油炸豆腐則是三天和合說中作為圣天的貢品,白狐則是稻荷神的使者的象征同時也象征著清凈圣域的守護神,這同樣印證了其形象與稻荷密不可分的關聯。

日本著名民俗學者柳田國男在《狐冢の》中談到狐作為神的使者是因為其習性與日本自古流傳的田神有相同之處,田神冬季在山中,春夏秋三季在田中保佑稻田豐產,狐貍的習性也是如此,加之常捕食忻椎睦鮮螅久而久之民眾便將狐貍當做田神的使者來看待。但是通過近現代的民俗學解釋從田宮登所著的《山と里の信仰史》中可得知為日本人類學界所認可的概念:“日本各處都棲息著狐,故從開始便受到人們的敬仰,將其尊為靈獸,之后由于人們需要保護田地作物的神靈才將田神與狐貍結合成為稻荷神也就是狐神。”

佛教傳入日本之后,佛教的習和也影響著狐貍的形象,如五來重所編著的《R荷信仰の研究》中提及的佛教傳承中的辰狐王或者被稱為白辰狐王菩薩(上文所說的荼吉尼天)的形象,《R荷》著寫的時期大概是在十四世紀初期,在此之前稻荷神社并沒有承認狐貍與荼吉尼天的完全融合,雖然之前就有了稻荷神社與狐貍或者荼吉尼天進行統合的個例。根據《R荷》記載稻荷山上的之前被認為是田神直系的狐貍,被統稱為了晨狐。在《R荷》中晨狐具有兩種特征,第一,作為傳統的田神與農耕神的代表的神狐是不允許與野狐相混同的。第二,晨狐不具有比荼吉尼天更高位的神格。密教正統正是用著這樣晨狐的名稱對稻荷進行獨有的解釋。但是狐貍在稻荷集中的時期與荼吉尼天在民眾意識中與稻荷結緣的時期都在十四世紀中期,所以三種形象的融合漸漸被人們所接受,稻荷――狐貍――荼吉尼天的形象逐漸被融為一體,這也是狐貍形象被神格化的開端。

4.隨日本朝代更迭“狐”形象所產生的變化

《日本靈異記》中的美濃國篇中所記故事是狐這個名稱及其形象由來據今發現最早的民間文學,其中對狐是如此描述的:“古時有個男人在荒野中與以美麗的女性相遇并娶妻回家,但是家中的狗總是朝著這個女人狂吠不止,有一天狗擺脫繩子向著女人以撲殺之勢追去,而驚恐的女人現出了其本性,變成狐貍逃到了屋頂上,男子雖然嚇了一跳但是已經與狐貍變化的女人有了子嗣,便對狐貍說敘說不能辜負這段情誼,即使是畜生也沒有關系,隨時歡迎你回家。”從此以后女子被稱為“きつね”,這也就是這個名字的由來。之后在《日本》(R名o五年――659年)中記載了人類與狐貍的關系,其傳承的是欽明天皇時期(450~571年)狐貍變成美女與御上結婚并生子的故事。

“稻荷大神原本是被當作管理所有農業作物的神明被敬仰著,直到平安時期,東寺鎮守將關于田神的信仰聚集起來并統一在當社進行傳承,在神社香火不絕門庭若市的同時,稻荷信仰也一時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再加上中世紀以來直到近代工商業開始迅速發展,稻荷的神格也開始從最原始的農耕神向著產殖、商業、土地神開始擴大,被當做一位全面的神靈被敬仰著”。此段內容出自《R荷大明神流》。稻荷神作為京都地方的豪族秦氏一族在祭祀的農耕神,在這一地方所產生的稻荷神信仰之后在日本逐漸擴張,在平安時期初期開始于佛教的真言密教所結合,之后真言密教才與稻荷神有了直接密切的關系。直至754年鑒真東渡帶給日本中國唐代的文化,從此中國文化開始向日本涌入,中國對狐貍的印象開始與日本之前的傳說相融合,狐,五十歲,能變化謂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玄中記?說狐》)。『抱樸子中也有「狐貍謇墻園稅偎輟⒙五百歲則善變為人形,從此狐貍開始分為善與惡兩種形象,從日本民間故事傳承與信仰宗教兩方面來看狐的形象截然不同。

江戶時代之后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社會結構開始逐步穩定,各行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的繁榮,經濟的發展同時帶來了文化藝術的全面開花,取材生動便于為民眾所接受的浮世繪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出現,葛飾北齋以浮世繪風格所繪小說插畫的《百物語》獲得了民眾的青睞,之后天保12年(1841年)又有了竹原春泉齋所繪制的《繪本百物語》,其中對狐貍形象有表述的便是白藏主的故事,之后在狐貍化作法師時就被稱為“白藏主”,而法師的行為像只狐貍時,也叫做“白藏主”。這種對狐惡方面的形象描寫由于有了浮世繪這種容易被民眾所接受的載體,也開始廣泛被民眾所接受。之后的明治昭和時期日本由于戰爭與重建,文化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空間,直到昭和晚期與平成年間,日本經濟經過重建與泡沫之后,其影視動畫開始迅速發展并進入成熟階段,傳統妖怪文化為動畫的制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其中不乏對狐貍形象的借鑒與使用,例如《ぬらりひょんのO》、《がれい》、《東京レイヴンズ》這些動畫作品,但在其借鑒與使用中,動畫制作者們更多選擇的是為了刺激觀眾的感官而對狐貍形象進行的負面描寫。

5.結語

結合收集的文獻資料在對日本的“狐”藝術形象進行總結與歸納中發現,日本文化中的“狐”具有善惡兩面性,這與狐貍從生物角度所具有的魅力外形與其惡劣的習性這一點是一致的。正如狐貍與其他生物一樣是在不斷進化著的,文化層面中的“狐”也不例外,自從稻作文明步入人類的歷史,直到現在狐貍的形象也在不斷產生著變化,換句話說,狐貍的文化史與日本的歷史一樣具有悠久的傳承也不為過。在此之上狐貍才能在日本人心中留下鮮明的印象,作為日本文化的標志之一呈現在世界面前,從狐貍的形象文化發展史上來看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伴隨著土著信仰誕生,與神道教的統一,與佛教的結合,在民間信仰中獨立,之后形象傳承中的全面開花。從時間上進行區分比較困難,因為大部分形象來源作為民間野史及口述傳承具體年代難以考證且沒有權威的說法,但是什么時期上狐貍形象大致的取向還是能進行分析的。稻荷文明最初出現在彌生時期,那時正是日本真正以水稻作為主食的時期,而作為稻田神信仰的狐貍則被神格化。然后在中世紀狐妻的傳說開始出現,狐貍作為有著強大靈力有著變化本領的形象開始被定性。之后在平安時期初期,作為與荼吉尼天這個惡神相結合的一個動機便是在傳說中以吸食男人陽氣為目的狐妖形象的出現。之后在日本經濟發展迅速的江戶時期,狐信仰與狐文化盛行,狐的善惡兩面性開始越來越鮮明,向著現代社會發展,狐貍的形象同時發生著變化,由于影視動畫與游戲中一味追求感官方面的刺激,對狐的邪惡面進行過分的夸張,因而現代社會中民眾對于狐貍的形象認知開始朝著“惡”的一面傾斜。

參考文獻:

[1]中村里.狐の日本史古代中世篇.

[2]劉克華.民の狐と人g.

[3]小松和彥.{信仰 妖怪研究へのみ.

[4]松村.日本人はなぜ狐を信仰するのか.

[5]井上英明.日本のきつねとイギリスのきつね.

[6]工藤哲夫.土神と狐の物Z.

[7]清水惠美子.白狐に至るE.

[8]中u敦.狐{の造.

[9]屋敷信晴.唐代狐妖Tと道教.

[10]水上勺.ロシア?アニメ`ション映畫におけるキツネ?クマ?オオカミの形象.

[11]程亮.涿菠工牒{き.承の型とT相.

[12]山口春.中世オランダZ「狐の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