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護理病例范文
時間:2023-05-04 13:20: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婦產科護理病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 R473.72 [中圖分類號]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24-181-02
隨著教學方法的改進,運用臨床病例進行輔助教學已成為眾多醫(yī)學院校臨床教學的手段之一。該教學模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記憶能力[1,2],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認為,此模式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具有可行性和優(yōu)越性。本文以婦產科護理學教學為例,介紹病例教學法的應用體會。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校2006年中職三年制護理專業(yè)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180人,對照組176人,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學習成績無顯著性差異,授課教師、教材、時間相同,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傳統(tǒng)講授法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tǒng)講授法,即對每個章節(jié)的疾病及護理按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講解。大部分內容都以教師講授為主,講授過程中強調重點,做到條理清晰。
1.2.2病例教學法實驗組學生采用病例教學法。
(1)講授前的準備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并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和教學目的準備適當?shù)牟±?一般為1~2個典型病例),并提出有關問題如:該病例有關的醫(yī)療診斷;診斷依據(jù);處理原則;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在上課前把病例和問題打印出來,分發(fā)給每一位學生預習。
(2)課堂講授課堂上教師先系統(tǒng)講解有關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再對典型病例的相關內容及問題作啟發(fā)式講解,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由學生代表發(fā)言回答上述問題,最后由教師點評、總結。在點評、總結過程中,教師一邊與學生充分交流、一邊講解,師生互動,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想法及原因,適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指出存在的缺陷,并給予點撥、補充。
2結果
2.1課程效果的評價
期末考試采用閉卷考試方式。試題中設計病例分析題,避免單純死記硬背題目的出現(xiàn),整套試卷分為6部分,分別為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病例分析題。考試結束后對兩組學生的平均成績進行比較,運用SPSS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t=1.65,P
2.2學生對此教學法的評價
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75份。86%的學生認為病例教學法能激發(fā)學習興趣,90%的學生認為能鍛煉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81%的學生認為能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75%的學生認為能提高協(xié)調應變、合作學習能力,說明病例教學法能提高教學效果,施行病例教學法后學生整體對教學內容掌握比較牢固,并能靈活應用。病例教學法教學效果反饋見表2。
3討論
如何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是中職教育需要研究的課題。中職護理教育培養(yǎng)出的學生應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tǒng)的臨床課教學模式,總是從以講授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xiàn)等一套固定的模式向學生灌輸,這樣教學雖然注重了知識的貫通性、強調了教師的主導性,卻沒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始終處于教學活動的被動地位,缺乏求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根本上制約著醫(yī)學生求知模式的科學化,而且導致醫(yī)學生求知欲望不強、厭學情緒嚴重,直接影響了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病例教學法則是以疾病為線索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自學和討論來學習相關的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將復雜的醫(yī)學知識以“疾病”連接起來,將相關學科的基礎與臨床知識進行重新整合,打破了學科界限,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3-6]。通過我們的實踐也能證明,這種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掌握知識能力方面有其獨到的長處。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法也是教學相長的過程,老師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如病例的選擇、討論題的擬定,要求深度和范圍恰當并能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要求老師對本專業(yè)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還需要寬厚的知識面,這些都促進了其在業(yè)務上不斷提高。但是,在采用新的教學模式的同時,也不應完全放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穩(wěn)定、系統(tǒng)的優(yōu)點,這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合理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醫(yī)學教育能更好地進行下去,并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醫(yī)學專門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 祁冰,楊琳,侯麗輝,等. 七年制中醫(yī)婦科學病例導入式教學法效果評價[J]. 中醫(yī)教育,2008,27(1):54.
[2] 楊建麗,趙劍華,饒學軍,等. 案例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檢測[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26(5):79.
[3] 黃麗芳. 以病例為中心的教學法在中職兒科護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讀與寫雜志,2008,5(4):63.
[4] 張莉芳,蔡逸民. 病例導入式問題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8,30(1):151.
[5] 劉紅. 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病例教學法初探[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7,25(22):81.
篇2
【關鍵詞】腹部切口;切口感染;護理;全面;防治感染;基礎護理
腹部切口手術為婦產科之中的重要醫(yī)治手段,婦女生理機能的特殊性以及婦產科病癥的特殊性,使切口愈合程度被確定為斷定術后康復程度的決定性指標[1]。本院2011-03-09到2013-02-09婦產科中需做腹部切口手術者43例,護理方法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病人資料
本院2011-03-09到2013-02-09婦產科中
需做腹部切口手術者43例,年齡:24歲到
65歲,手術類型:4例異位妊娠;2例宮頸癌
根治術;6例子宮次全切術;6例子宮全切術;
25例剖宮產術。并發(fā)癥:2例肥胖,3例貧血,
2例糖尿病,1例體質消瘦。隨機將43例行
腹部切口手術者分組:婦產組(21例)與對
照婦產組(22例)。對對照婦產組行常規(guī)切
口護理。對婦產組行全面切口護理,護理內容:
術前護理(基礎護理、健康宣導、飲食護理);
術中護理;術后護理(基本護理、中藥外敷、
紅外線熱療以及健康宣教)。隨后,比較婦
產組與對照婦產組的護理效果。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婦產組
對對照婦產組行常規(guī)切口護理。
1.2.2婦產組
對婦產組行全面切口護理。
術前護理:
(1)基礎護理。身體皮膚以及衣物用品、被罩、床單要清潔。行常規(guī)機能檢測,對生命體征、身體溫度予以觀察。發(fā)現(xiàn)身體異常,則通報醫(yī)師。此外,予以備皮,經松節(jié)油棉簽對肚臍孔給予清潔。術前1d,還應當淋浴更衣,避免感冒、受涼。
(2)飲食護理。飲食原則:多餐少食、低脂肪、能量適中以及低膳食纖維。術中護理:遵循徹底止血、無菌操作、減少電刀次數(shù)的原則,以防脂肪組織因為反復切割而破損。在縫合之前,當對紗布、生理鹽水、器械等予以核對,以防生理鹽水指標不夠,以防物品于腹腔遺留。
術后護理:
(1)基本護理。身體皮膚以及衣物用品、被罩、床單要清潔。對切口嚴密觀察,對于有并發(fā)癥者(貧血者、肥胖者、水腫者等)要對敷料位置予以觀察,看液體滲出與否、皮膚紅腫及溫度增高、發(fā)硬與否,若存有紅腫、皮溫高等狀況,當及時向醫(yī)師通報。
(2)健康宣教。對有效咳嗽予以教導,對咳嗽動作與保護切口的同時執(zhí)行予以教導,以防切口傷裂,傷害身體。此外,還當對排便、蹲下及蹲起、翻身等動作予以指導,以防腹壓增高[2-3]。
1.3統(tǒng)計學
統(tǒng)計軟件:SPSS12.0,給予X2檢驗。P
2.1 護理成效
在婦產組(21例)中,17例(80.95%)顯效;3例(14.29%)有效;1例(4.76%)無效;在對照婦產組(22例)中,9例(40.91%)顯效;4例(18.18%)有效;9例(40.91%)無效。婦產組的護理效果比對照婦產組好,P
2.2 并發(fā)癥
經護理,在婦產組中,術后4d到13d,2例(9.52%)脂肪液化,1例(4.76%)切口感染。臨床表現(xiàn):切口帶有滲出物(膿性、淡黃色),切口疼痛,合并輕度發(fā)熱,皮膚發(fā)紅且腫脹,咳嗽。未感染者20例,且切口愈合(1級甲等)。在對照婦產組中,5例(22.73%)脂肪液化,9例(40.91%)切口感染。未感染者13例,且切口愈合(1級甲等)。
3 討論
通常因為護理不當、無菌技術缺失,使術后引致腹部切口并發(fā)癥,例如: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使女性身心以及生理機能、身體康復等深受影響,所以必須嚴格實施護理,提升護理標準[4]。本文,婦產組的護理效果(顯效率+有效率,95.24%)比對照婦產組(顯效率+有效率,59.09%)好,P
參考文獻
[1] 黎迪珊.婦產科手術病人腹部切口的護理體會[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7):506- 506.
[2] 倪浩婷,周密秀,王建山.婦產科手術病人腹部切口的護理體會[J].工企醫(yī)刊,2009,22(1):47-48.
篇3
【關鍵詞】 婦產科 病人 術后疼痛 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to 210 patients for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using targeted nursing methods effective pain intervention. Resul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pa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s to avoid complications, and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period. Conclusion: using comprehensive interference therapy to the postoperative pa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s and to spe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smoothly patients.
【Key words】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 Postoperative pain nursing
手術往往會造成患者出現(xiàn)較為劇烈的生理及心理應激性反應。有資料顯示,婦產科術后的多種并發(fā)癥可能和術后疼痛存在關系。婦產科手術的術后疼痛主要包括了生理性與病理性這兩種類型。對患者的術后疼痛開展持續(xù)性評估,有助于了解各類疼痛的治療措施,切實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還可有效防止圍手術期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現(xiàn)將婦產科患者術后疼痛護理情況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婦產科手術210 例,其中,剖宮產術141例,子宮次切術39例,異位妊娠2例,其他手術28例。患者年齡為18歲至67歲間,住院時間為7至18d,切口全部一期愈合出院。
2 影響患者疼痛控制的因素
一是害怕藥物成癮與不良反應。麻醉藥是患者術后止痛的最主要藥物,而害怕麻醉藥具有成癮性則是直接影響到患者有效控制疼痛的一大因素。所以,應當盡量拖延應用鎮(zhèn)疼藥的時間或者盡量不給藥,而害怕鎮(zhèn)疼藥將會延緩傷口的愈合與術后恢復,者也是病人拒絕用藥的主要原因。所以,這將阻礙患者有效的疼痛控制。二是對疼痛評估不夠準確。因為對于疼痛評估的重視程度不夠,護理人員應用疼痛評估的方法不夠細致與準確,甚至錯誤地給病人作出疼痛打分與分級。
3 婦產科病人術后疼痛的護理措施
3.1 實施心理護理
護士應當在術后適時向患者介紹術后疼痛與轉歸的情況,包括術后切口的疼痛時間與程度,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并告知患者各類減輕疼痛程度的方式,比如鎮(zhèn)痛泵與止痛藥等,從而消除患者對于疼痛所產生的恐懼心理,并避免術后由于疼痛而表現(xiàn)出過度的緊張。心理護理能夠影響到病人對于疼痛的認識,使其產生不怕疼痛之意識,從而對于疼痛產生足夠的心理準備。在實際工作當中,對于精神緊張與焦慮,而且希望得到護理人員理解的患者,尤其是術后很想多用止痛藥以減輕自身痛苦的患者,護士要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去安慰與鼓勵患者, 傾聽患者的陳述,并耐心細致地觀察,盡量去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使其樹立起戰(zhàn)勝病魔的自信心。一些病人性格較為脆弱,疼痛的閾值比較低,對于疼痛十分敏感,在麻醉清醒之后不久就會感到疼痛難忍,而另一些病人的自尊心比較強,意志頑強,在術后能控制自身疼痛。有鑒于此,護士應當了解到患者的性格與情緒,分別采用各不相同的護理計劃。對于自控能力比較強的患者應及時予以表揚與鼓勵,在肯定其長處的同時要提醒他們及時反應自己出現(xiàn)的不適,以避免發(fā)生意外和耽誤搶救的時機。對于耐受力比較差的患者應當多進行巡視與安慰,讓患者切實感受到護士的關心,進而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與安全感,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3.2 強化護理人員對疼痛控制的認識
據(jù)調查,有一半以上的病人在術后72h仍出現(xiàn)疼痛不止的狀況。所以,疼痛主動評估應當成為醫(yī)院護理工作的常規(guī),避免只有病人反應疼痛之后才進行被動處理的情況。當前,護士往往會低估病人的疼痛狀況,在疼痛強度的評估上,大多數(shù)護士與患者的主訴不一致,很多護士會低估患者的疼痛強度。鑒于醫(yī)學界對疼痛基礎理論研究之深入,在臨床護理當中,疼痛已成為體溫、脈搏、呼吸與血壓等四大生命體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逐步受到人們的重視,解除患者的術后疼痛已成為護士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3.3 合理運用鎮(zhèn)痛藥物
現(xiàn)代醫(yī)學主張進行預防性用藥,而不是等到患者疼痛難忍之后再給藥。預防性給藥所需要的劑量要比疼痛劇烈時的用藥劑量更少,而且病人的痛苦更小、鎮(zhèn)痛效果更好。比如,對于婦產科小手術所引起的疼痛,運用散利痛類藥物就能達到比較理想的鎮(zhèn)痛效果;對于婦產科中、大手術所引起的疼痛,則應使用中樞作用止痛藥與患者自控止痛法。這一治療方法主要是為適應患者個體需要而設計出來的一種可塑性止痛法。當病人按動按鈕即可啟動這一系統(tǒng),從而產生主動參與感,有利于患者身體的康復。
3.4 準確判斷患者的疼痛類型
護理人員應當嚴密觀察患者切口的局部情況與生命體征出現(xiàn)的變化,并準確地判斷出疼痛類型。如果是傷口痛,就要嚴密觀察切口是否有腫脹,切口敷料是否出現(xiàn)滲血與滲液,從而防止出現(xiàn)局部血腫;如果患者出現(xiàn)宮縮疼痛,子宮收縮較好且惡露多,護士可采取按摩子宮與應用宮縮劑、熱敷下腹部等方法來止痛;如果因為使用留置導尿管而造成患者膀胱痛,則應及時進行抗感染治療,并囑咐患者多喝水;如果患者因為術后禁食、心理壓力大或者原有胃病史而出現(xiàn)了胃疼痛,則應叮囑患者注重清淡飲食,不要食用涼食。要鼓勵患者多下床活動,從而有利于排氣和恢復胃腸的功能,并指導患者多次深呼吸等從而分散注意力。同時,還可使用熱敷與解痙止痛藥等方式來調解患者的胃腸功能。
4 討論
術后疼痛是患者對于手術刺激的一種應激反應,它所造成的病理與生理改變,將會影響到患者術后恢復。因此,要想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就必須解決患者的術后疼痛問題。在臨床護理實踐之中,部分醫(yī)院未能將疼痛評估列入護理常規(guī),唯有在病人在提出疼痛或者要求鎮(zhèn)痛之時才會被動地進行處理,這就阻礙了實施有效的疼痛控制。在婦產科病人的術后護理當中,應當注重消除病人的緊張情緒,進行合理的疼痛評估,運用藥物等方法將病人的疼痛控制于最小限度上,讓其能夠安度手術恢復期。
參 考 文 獻
[1]謝明秀. 婦產科患者術后疼痛評估與護理[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1).
篇4
1、護理方法
我們對于常規(guī)護理組的患者,運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首先是針對于患者所表現(xiàn)的癥狀實施科學的護理與評估后,科學地制訂出具體的護理方案,然后再采取合理的護理服務措施,同時要密切地監(jiān)測患者的身體體征等,對于已經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地改進護理的內容。對于人性化護理組的患者,則另外運用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模式,以人為本,給予患者各項心理護理和營養(yǎng)護理等各方面的護理服務,并依據(jù)患者的個性化因素而具體制訂綜合護理方案,同時給予患者積極地心理上的疏導,以盡可能地減小其壓抑和焦慮等不利治療的情緒[3];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要同時注意患者的飲食起居護理,從而實現(xiàn)其早日康復。
2、護理效果評價標準
本項研究按照本院所制定的護理質量評分表實施綜合性評價,如果護理服務質量的評價分數(shù)越高,就說明護理服務的質量越高。同時,對于患者在接受不同護理方式前后的心理狀況運用漢密爾頓焦慮量來進行綜合評價對比,若焦慮量表數(shù)值總分高于14分,可以確定患者有肯定的焦慮;若總分在7~14分之間,則說明患者為可能有焦慮;如果焦慮量表數(shù)值小于6分,則表明患者沒有焦慮情緒。
3、統(tǒng)計學處理
本項研究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15.0)實施分析,全部的計量資料都運用χ2進行檢驗,所有的數(shù)據(jù)都以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s)的形式來進行表示,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二、結果
在該兩組患者護理以前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值對比,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在實施了人性化護理以后,該兩組患者進行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值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該兩組患者在護理服務質量的評分值對比方面,人性化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均要明顯地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的患者,該兩組患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討論
人性化的護理屬于目前主流的護理服務模式,該護理模式的轉變也充分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能夠在滿足患者疾病康復需求的同時,又能充分滿足患者的人格尊嚴等方面的護理需求。所以在護理服務過程中,要針對患者開展全方位的護理評估,并依據(jù)評估和診斷的結果,科學制定出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復的各類護理計劃。這就必然要求護理服務人員具備全方位的護理專業(yè)知識,范圍涉及到包括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元化的護理服務知識,從而能夠和患者實現(xiàn)更好地溝通與交流。此外,醫(yī)院在平時的工作中,也對于護理服務人員專業(yè)和素養(yǎng)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些都為患者提高護理服務的水平、加強人性化護理有很大的鞭策和動力。本研究針對于婦產科患者的護理服務模式和效果進行研究和分析,最終研究結果表明,對于人性化護理組的患者其護理效果均明顯地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的患者,充分表明出人性化護理服務的各項綜合優(yōu)勢和效果,也說明人性化護理的服務模式非常有效,值得在臨床護理服務過程中進行推廣與運用。
篇5
【摘要】婦產科和病理科在臨床工作中相互聯(lián)系、密切配合、業(yè)務上互相促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雙方應不斷加強理論修養(yǎng),具備良好的敬業(yè)精神以及工作中應引起重視的共同點及不同之處,均有利進一步開展好實際工作。
【關鍵詞】婦產科;病理科;管理
在婦產科臨床工作中,由婦產科送檢的病理標本,通常約占病理科活檢總例數(shù)的一半左右,其中尤以子宮頸及子宮內膜小組織標本占有很大比例。可見,婦產科醫(yī)生是如何迫切地希望從病理科醫(yī)生那里得到確切無誤的病理診斷,以作為制訂治療方案和評估患者預后的根據(jù),這就需要婦產科醫(yī)生與病理科醫(yī)生之間經常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互相學習,互相理解,經常研討,密切協(xié)作,為完成診療任務和開展科學研究共同努力。
1 婦產科臨床醫(yī)生
1.1 應加強婦產科病理學的學習:作為婦產科臨床醫(yī)生須具備女性生殖系胚胎發(fā)生學、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生化學、內分泌學及畸形學的理論基礎。要不斷增長和完善自己對女性生殖系統(tǒng)、胎盤及新生兒和有關內分泌腺的各種多發(fā)病、少見病和罕見病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特別是有關各種疾病的病理形態(tài)學改變。在有條件的醫(yī)學院校和醫(yī)院,婦產科的住院醫(yī)生和主治醫(yī)生,應到病理科實地學習有關婦產科病理基本知識,在婦產科病理學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對開展臨床工作很有必要。在理論上要加強婦產科病理學的理論學習了解國內外有關婦產科病理方面的研究內容和學術發(fā)展動態(tài)。以利進一步開展工作。
1.2 實際工作中的注意事項:婦產科醫(yī)生在填寫病理檢查報告單時要詳細,據(jù)要求填寫好病理標本送檢申請單中的患者姓名、真實年齡、婚姻狀況、住院號、月經史、妊娠分娩史(孕次、產次、早產、流產、死產),特別要清楚地填寫好末次月經時間(LMP)。否則,如送檢標本為子宮內膜組織,可因只寫“成人”而未填寫具體年齡;或未填寫LMP而無法做出準確診斷,或作出錯誤診斷。送檢標本要具有代表性,否則將不能得到正確的病理診斷。如對水皰狀胎塊,除選擇大小不等的水皰狀物送檢外,應特別注意仔細選擇其中呈小顆粒狀,色灰黃,質較實,脆而易碎的小組織,因癌變往往發(fā)生在這些部位,否則將造成漏診。對外陰、陰道宮頸病變,應注意從適當部位采取標本(病變區(qū)占2/3,鄰近占1/3),以便觀察兩者間的關系(如移行或浸潤)。如果懷疑為癌,應在病變最明顯處取材,而且須有一定深度,如果只從表淺部采取薄片上皮組織,將無法見到深部真皮的病變,及其與上皮間的關系,如因不孕、子宮出血及經期延長等原因而采取子宮內膜組織,欲了解黃體功能,最適當?shù)臅r間應該是在月經來潮時兩天取材。如果患者月經不規(guī)則,則可在出血后立即至門診刮宮取材送檢。因此時子宮內膜正處于發(fā)育最高峰,即晚期分泌期子宮內膜。此時如無分泌期子宮內膜圖像,但月經周期正常,則表明該次為無排卵性月經;如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增生且無分泌,伴有子宮出血,則表明為子宮內膜過度增生所致的功能性子宮出血;如有結核性病變,并為不孕的原因,對子宮出血及(或)月經期延長超過6~7天的病例,則應在月經來潮后第6~7天刮宮取材送檢,如此時仍見有分泌期變化,則表明為子宮內膜不規(guī)則脫落。不應在月經前半周期(排卵前)的增殖期采取子宮內膜組織送檢,因它毫無意義。此外,凡在臨床使用過激素、避孕藥、宮內節(jié)育器者,必須詳細注明劑量、藥名及時間,最后必須再次強調指出,凡是送檢子宮內膜,必須在病理活檢申請單上填寫好患者真實年齡及末次月經時間,否則病理醫(yī)生將無所依據(jù),不能做出確切的病理診斷。如系切除的卵巢,子宮或其他部位重大腫瘤,須在最大圍徑處對半切開,以免因固定不透徹而使中心部組織發(fā)生自溶,影響制片染色效果。
病理診斷報告如與臨床情況不符或有疑問,應及時主動聯(lián)系,經過仔細研討解決。
2 病理科醫(yī)生
篇6
關鍵詞 婦產科 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 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82
資料與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子宮全切術、卵巢切除術、剖宮產術等患者120例,年齡25~79歲。對照組60例使用PCEA泵予術后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60例用PCEA泵于術后6小時給予詳細觀察,有針對性的積極主動護理。
方法:手術結束時將PCEA泵排凈空氣,與硬膜外導管連接,并開始給藥。術后鎮(zhèn)痛藥采用(嗎啡15mg,0.5%布比卡因45ml和氟哌利多10mg)。選擇LCP給藥模式,即負荷量(5ml)+持續(xù)輸注量(2ml/小時)+PCA(病人自控鎮(zhèn)痛0.5ml/次),鎖定時間為15分鐘,總量150ml。所有患者均常規(guī)留置導尿管,觀察尿量。觀察組給予詳細觀察,有針對性的積極主動護理。
生命體征的觀察:患者術后常規(guī)監(jiān)測T、BP、P、R、SpO2等生命指標,疼痛反應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測定。上述指標均取術后1小時、6小時、24小時、48小時,4次測定值的均數(shù)進行定量分析。同時觀察排氣時間、惡心、嘔吐和瘙癢等并發(fā)癥情況。
心理反應觀察:通過語言及非語言的有效溝通,了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反應和恐懼情緒反應[1],并提供針對性的積極主動護理,使患者消除緊張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護 理
使用PCEA泵的術前宣教:向患者簡單介紹PCEA泵的原理、安全性、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由于PCEA泵是患者主動參與的“按需止痛”,當維持劑量的鎮(zhèn)痛藥不能達到控制鎮(zhèn)痛時,患者可按壓啟動鍵,就能注入小劑量的鎮(zhèn)痛藥而達到鎮(zhèn)痛目的,且由于時間鎖定及總量控制,不致于發(fā)生藥物過量,產生不良反應。所以,只要感覺疼痛就可按壓手柄。同時,要告知患者PCEA泵僅使疼痛緩解到能夠忍受的程度,即安靜時感覺不痛,活動時可有輕微的痛感。
使用PCEA泵中的護理:在使用PCEA泵時,靜臥時痛感不明顯,活動時稍感疼痛。故有些患者術后不愿活動,不利于術后康復。腹部手術后一般1~2天為腸麻痹期;2~3天為不規(guī)則腸蠕動期;3~4天為恢復正常蠕動期。由于PCEA泵中含有嗎啡等阿片類藥物有抑制腸蠕動的不良反應,故對術后胃腸功能的盡早恢復就顯得尤為重要。
采取術后6小時或晚間護理時協(xié)助患者經常變換,動作輕緩,術后第1天晨協(xié)助患者坐起深呼吸,拍背按摩促進排痰,四肢伸屈運動及擴胸運動。按摩活動過程中要用膠布妥善固定PECA泵導管,保留導管長度在體外100cm。術后第2~3天協(xié)助患者沿床邊或房內慢步行走,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以促進排氣。由于對照組患者只進行常規(guī)護理,患者消極對待活動,不愿積極配合參與,拒絕下床活動,有些患者呼吸時疼痛使胃腸脹氣明顯,排氣時間延長,情緒低落,影響術后恢復。
討 論
婦產科手術術后疼痛常給患者帶來諸多心理和生理的問題,對患者的休息睡眠和情緒反應均有嚴重的影響。患者常出現(xiàn)失眠、焦慮、恐懼和緊張等心理問題。PCEA作為一種全新的個體化主動鎮(zhèn)痛模式,所表現(xiàn)出的優(yōu)越性已得到廣泛認可。其LCP給藥模式結合了藥效動力學和用藥個體化原則,能使血藥濃度始終保持在最低有效鎮(zhèn)痛濃度水平,鎮(zhèn)痛效果確切,使用安全可靠,是目前較為理想的術后鎮(zhèn)痛方法[2]。并能顯著緩解患者術后的疼痛,有利于調整患者的心態(tài),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強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PECA的開展同時要求我們在做好術后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還要注意針對PECA的相應護理,并且為能充分發(fā)揮PECA的鎮(zhèn)痛作用應積極主動地做好臨床觀察和輔助護理,只有這樣才能使患者真正得到實惠,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使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婦產科病房;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0-0351-02
醫(yī)院實行人性化護理,不僅包括關心婦產科病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尤為重要的是對產產婦個性需要的一種人本關懷與滿足,是以她們?yōu)楹诵牡囊环N人性化護理與關心,是現(xiàn)代醫(yī)院新型醫(yī)學護理模式的具體體現(xiàn),能使產婦心理放松,精神愉悅,身體舒適,從而減輕生理和心理的緊張,緩解身體不適,減輕身體的痛苦,提高臨床護理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6月-12月在我院進行生產的產婦180例,她們年齡均在24-36歲間,平均年齡27歲。懷孕周數(shù)長者40周,短的36周。初生兒平均體重是3.3千克。將產婦隨機分成兩組,每組90人。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對觀察組的90人進行正常的醫(yī)學護理外,輔助以細心的人性化護理;對照組90人,只進行正常的醫(yī)學護理。觀察組和對照組產婦年齡、孕周以及初生兒體重等各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醫(yī)院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措施
篇8
Abstract: As a feature of the department, maternity department receives special crowd who is not only health, but also need special nursing care, and concerns the safety of two lives. Nurses provide initiative and finest nursing service to patients, and strengthen their basic nursing care, which patients can feel the humanism and high quality of the nursing service, and good professional morality accomplishment of nursing.
關鍵詞:產科病房;優(yōu)質護理服務;問題;對策
Key words: maternity ward;finest nursing servic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5-0287-01
0 引言
2010年1月,衛(wèi)生部召開了全國護理工作會議,要求全國各級醫(yī)療機構加強臨床護理工作,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服務于醫(yī)改大局,并相繼頒布了相關護理工作規(guī)范[1]。我院產科病房按照醫(yī)院,護理部的統(tǒng)一部署,結合科室實際情況提供滿意服務為主題,認真落實了分級護理服務項目及內涵,實現(xiàn)了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專科護理、康復護理等為一體的連續(xù)、全程、無縫隙的整體護理,全面提升了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收到了初步成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1 人員年輕。基礎護理及專科經驗不足 我科病房現(xiàn)有護士22人,30歲以下年輕護士17人,占總護士的77%,合同護士18人,占總護士的81%,年輕護士均為80至90后護士,人員年輕化,由于年輕護士多,業(yè)務素質不穩(wěn)定,工作條理性差,護理工作經驗不足與人溝通能力不夠,不能很好地承擔責任護士職責。
1.2 認識存在困惑。護理人員對產科病房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存在困惑,何為無陪護?是陪而不護或沒有陪護還是陪護適當參與?“強化基礎護理”是強調替孕產婦洗臉洗頭洗腳等生活護理還是強調專科護理。
1.3 病人產后存在錯誤認識。大過數(shù)產婦認為產后要捂。不能通風,不能洗頭,擦腳,怕受風,不配合基礎護理工作。
1.4 工作經驗及法律意識不足。
2 管理的對策
2.1 護理人力配備合理,加強護士專科培訓 實行彈性排班+根據(jù)護士意愿認領班次+按護士能及進行排班。根據(jù)工作量的需要,護士的自我要求,進行合理的調控排班。首先護士長根據(jù)年輕護士求知欲望強烈,上進心強的特點,對她們的工作給與肯定及鼓勵,使她們增加自信心。其次護士長測重加強了護士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按要求對年輕護士進行認真的核心制度、專科知識、基礎護理操作、重癥病人管理、護理安全管理、與病人溝通、健康指導等培訓,并嚴格落實對護士的考核制度,高能級責任護士分別對低能級責護進行跟班培訓指導并考核合格后,再通過護士長考核后再獨立完成責任護士工作,護士長每天對責任護士進行護理質量控制,從而保證并提升責任護士的綜合素質,循序漸進的提高了護士的整體素質,并取得明顯效果,使全體護士在原有起點上都有較高的進步與成長。在排班中每班均配備一名高能及護士,尤其是周六周日加強領班及高能及護士的傳、幫、帶作用,加強病房飲食指導師、用藥指導師、心理咨詢師的作用,保證了護理工作的安全。全體護理人員均能運用護理程序護理病人,護理措施、健康教育落實到位,專業(yè)知識扎實,技能嫻熟。護士長在護理查房及床頭交接班時考核護士掌握病人的病情,治療,護理,宣教等[2]方面情況,均熟練掌握。護士技術操作標準,護理工作流程掌握熟練,及時準確執(zhí)行護理醫(yī)囑,基礎、專科護理措施到位。護理工作受到病人的認可。
2.2 統(tǒng)一思想認識,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服務 首先護士長每天召開護理晨會,與護士一起學習優(yōu)質示范工程的相關文件,統(tǒng)一大家對優(yōu)質示范工程的認識,護士對患者的責任分幫助、協(xié)助、指導、督促四個方面,護士要從康復促進等方面開展護理工作,優(yōu)質服務更應體現(xiàn)在專科護理與基礎護理的結合,體現(xiàn)在專科護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專業(yè)的護理照顧,而不是不留陪護,簡單的洗頭、洗腳。基礎護理工作要按照病人病情、分級護理公示內容、孕產婦自理能力提供服務,不簡單替代和包攬。產科比較特殊,分娩是一自然的生理現(xiàn)象,對家庭來說是件大喜事,產婦需要家庭的親情護理,因而不可能做到沒有陪護;產婦參與到護理孩子的日常活動中有利于培養(yǎng)母子感情,這就需要護士向產婦及家屬講解新生兒的護理知識如:如何正確哺乳,如何給嬰兒換尿布,如何給嬰兒沐浴穿衣、做撫觸等,這些護理知識都需實踐才能掌握,都需要丈夫的參與,有利于建立新家庭觀念。
2.3 向產婦及家屬宣傳科學的“坐月子”方式 尊重孕產婦的風俗習慣,以孕產婦的滿意為中心,針對其產前、產時、產后的生理、心理、社會、精神及文化等各層面的健康需求,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對策,滿足其需要,達到恢復的最佳狀態(tài)[3]。發(fā)揮健康心理指導師的作用,講解科學的“坐月子”方式,產后不能捂,室內溫度要適宜,要每日通風2-3次,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蓋厚被,門窗緊閉,這樣非常危險,尤其夏季,極易造成中暑,產后產婦出汗較多,定時擦干汗液,保持皮膚的清潔,每日定期會陰擦洗,保證清潔,防止逆行感染,這些對產后恢復都有益處,宣教到位后病人都能積極配合護理工作,護理工作得到了病人的支持與理解。
2.4 加強護理風險的監(jiān)控及安全管理意識 護理風險管理是保證護理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帶領護士認真學習護理案例分析,用別人的教訓警示自己,通過學習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風險防范意識,提高了規(guī)范護理行為、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自覺性,使護理工作有章可循,制度落實。在工作中如病人有不理解的地方,耐心解釋至病人滿意,并要求語言要親切溫和,絕對杜絕和病人發(fā)生沖突,在病人對與錯之間,永遠將對讓給病人,盡可能的滿足病人的一切合理要求。
3 結論
①通過開展優(yōu)質示范工程,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出院患者滿意度結果顯示:滿意、較滿意計算為滿意,終合滿意度達到100%。②護士自我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培訓考核,護士能力得到提升,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基礎護理、健康宣教更加到位,使患者滿意率提高,護士自身價值也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我院醫(yī)護的整體形象、服務理念、服務態(tài)度、技術水平等受到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參考文獻:
[1]陳冰,馬智群,曾樂瓊等.建立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的實踐與成效[J].醫(yī)學信息,2011,24(1):313-314.
篇9
【關鍵詞】 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 并發(fā)癥;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4-0106-02
術后疼痛是外科術后護理的一大難題,婦產科術后疼痛可引起機體的一系列反應,包括:血壓升高、情緒不穩(wěn)恐懼、肌肉收縮不放松以及體液成分的改變,這些均不利于傷口的愈合和疾病的恢復[1]。硬膜外麻醉是椎管內麻醉的一種,相對于全身麻醉具有危害性小的特點,尤其對胎兒的不良反應小。硬膜外自行鎮(zhèn)痛即PCEA在用于減輕分娩、產后及婦科術后疼痛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硬膜外麻醉仍存在危險性及并發(fā)癥,如不及時控制治療,會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隨著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硬膜外麻醉來緩解疼痛,并且其能得到良好的應用效果,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2],以致研究其并發(fā)癥及其護理治療尤為重要。本院通過統(tǒng)計分析200例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情況,對如何預防與護理來探討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并發(fā)癥的臨床護理問題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例使用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并發(fā)生并發(fā)癥的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4~38歲,平均(31.3±1.23)歲。產科100例,婦科100例。術前檢查均無脊椎疾病、膿血癥或其他疾病。選取L3~4作為穿刺點,術后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均維持48 h。術后并發(fā)癥大多為頭暈、頭痛、腹脹、惡心、嘔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神經根刺激癥、皮膚瘙癢、低血壓以及腰痛。仔細并按各個患者出現(xiàn)的不同并發(fā)癥按個人情況實行個性化護理方案。記錄每一位患者的信息,包括并發(fā)癥的癥狀、發(fā)生的時間、人數(shù)、程度以及護理后的情況。
1.2 針對相應并發(fā)癥的對應治療
(1)頭暈、頭痛:多數(shù)經適當休息即能緩解,方法為平臥6 h,頭部禁止抬高。若精神緊張且睡眠不佳,則可適當使用些鎮(zhèn)靜劑。與此同時要密切關注患者的PaO2,若較低則應行吸氧治療。(2)腹脹:是麻醉劑對胃腸蠕動的抑制作用,所以建議患者在術后應盡早的進行活動,并可適當進行腹部按摩,如若效果不好,則根據(jù)情況進行適當?shù)奈改c減壓。(3)惡心、嘔吐:嗎啡、芬太尼等能作用于催吐中樞引起相應的惡心嘔吐的反應,應盡量使用小劑量的,若患者反應劇烈則可適當?shù)氖褂梦笍桶驳人幬飦肀苊鈧诹验_等的后果。(4)尿潴留:應適當縮短的使用劑量及作用時間。適時的導尿及熱敷腹部有利于緩解此并發(fā)癥。(5)呼吸抑制:是最嚴重的并發(fā)癥,與芬太尼等作用于呼吸中樞有關,應適量減少的應用,同時要密切關注病人的血氧飽和度及二氧化碳的濃度,若發(fā)現(xiàn)異常應馬上通知醫(yī)生進行相應的搶救措施。(6)神經根刺激癥:主要表現(xiàn)為疼痛,5 d內達到高峰,可用少量激素或是采用物理療法治療此并發(fā)癥。(7)皮膚瘙癢:此現(xiàn)象為過敏反應,一經發(fā)現(xiàn)立即停止的使用并靜脈滴注一些地塞米松等抗過敏的藥物,同時可用醫(yī)用酒精涂擦。(8)低血壓:判斷低血壓的病因是出血所致還是的原因,若為的原因,應馬上停止的應用。若情況較嚴重,則進行有效的補液或應用相應的血管活性藥物。(9)腰痛:若疼痛較輕則減少腰部的活動以防止導管意外,若疼痛較劇烈則應立即將導管拔出并進行按摩或熱敷。
1.3 并發(fā)癥好轉判斷標準
將術后疼痛分為四級:一級:無痛;二級:輕微疼痛,無需藥物治療;三級:疼痛較劇烈,藥物治療后仍能感到疼痛,但不影響基本日常生活;四級:疼痛劇烈,藥物治療后仍能感到劇烈的疼痛,并且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顯效:疼痛級數(shù)局限在一級或二級以內,且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或并發(fā)癥完全好轉。有效:疼痛級數(shù)局限在一級或二級以內,有輕微并發(fā)癥發(fā)生或并發(fā)癥不完全好轉。無效:疼痛級數(shù)在三級或三級以上,有并發(fā)癥發(fā)生或并發(fā)癥并未好轉。好轉數(shù)=顯效數(shù)+有效數(shù)。好轉率=(好轉數(shù)/并發(fā)癥數(shù))×100%。
2 結果
產科與婦科在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后所產生的并發(fā)癥基本相同,其中發(fā)生概率最大的并發(fā)癥為頭暈、頭痛,腹脹以及腰痛,并且經過特定個性化護理后,絕大多數(shù)患者可以好轉。婦科患者數(shù)據(jù)詳見表1,產科患者數(shù)據(jù)詳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升高,越來越多的患者會選擇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此技術是局部麻醉技術的一種,與全身麻醉相比安全性會更高些。此外,對于產婦來說,硬膜外自控麻醉技術對嬰兒的影響更小。但PCEA技術仍有不足的一面,會發(fā)生頭暈、頭痛、腹脹、惡心、嘔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神經根刺激癥、皮膚瘙癢、低血壓以及腰痛等一系列并發(fā)癥。產科與婦科在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后所產生的并發(fā)癥基本相同,有些并發(fā)癥發(fā)生的相對集中,但經及時有效的臨床護理,患者病情大多數(shù)能好轉,達到臨床理想效果。像呼吸抑制這類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小,但一經所發(fā)生的后果相當嚴重,所以這類并發(fā)癥仍要予以密切關注。雖然有些并發(fā)癥較輕,但若補給予及時合理地護理治療,仍會發(fā)生嚴重后果,所以必須仔細觀察患者的一切動態(tài)。尿潴留會給患者帶來極大不適感,適時的導尿能減少不適感并能減少過度膨脹對膀胱的損害,熱敷能增加血運以及舒緩肌肉,能有效減少尿儲留的嚴重程度。能舒張血管造成低血壓,血壓過低能造成器官、組織缺血缺氧,以致造成器官與組織的損害,一旦發(fā)生立即停止的使用并注射血管活性物質。由于置管位置在腰部,腰痛是發(fā)生率最高的并發(fā)癥之一,往往造成患者不能繼續(xù)接受該治療,給醫(y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帶來困難與不便,按摩與熱敷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少疼痛,能使得患者更加完美地配合醫(yī)師的治療,加快康復進程。
表1 100例婦科患者并發(fā)癥、好轉情況
并發(fā)癥 并發(fā)癥數(shù)(例) 好轉數(shù)(例) 好轉率(%)
頭暈、頭痛 89 88 98.9
腹脹 86 85 98.8
惡心、嘔吐 79 79 100
尿潴留 42 40 95.2
呼吸抑制 1 1 100
神經根刺激癥 13 13 100
皮膚瘙癢 9 8 88.9
低血壓 36 30 83.3
腰痛 85 84 98.8
表2 100例產科患者并發(fā)癥、好轉情況
并發(fā)癥 并發(fā)癥數(shù)(例) 好轉數(shù)(例) 好轉率(%)
頭暈、頭痛 90 89 98.9
腹脹 80 75 93.8
惡心、嘔吐 53 49 92.5
尿潴留 38 35 92.1
呼吸抑制 1 1 100
神經根刺激癥 10 9 90.0
皮膚瘙癢 5 4 80.0
低血壓 95 95 100
腰痛 91 89 97.8
參考文獻
[1]陳惠銀.婦產科術后自控鎮(zhèn)痛的應用與護理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8):85.
篇10
[關鍵詞] 婦產科;人性化護理;應用效果
在護理服務工作中的重點就是人性化服務,將習慣性思維、語言、行為方式徹底改變,給予患者足夠的尊重和關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廣大群眾對于醫(yī)療的環(huán)境、護理服務的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人性化護理模式已經成為對婦產科患者進行護理的一項常規(guī)措施[1]。為了對婦產科護理過程中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分析,使臨床能夠對人性化護理模式進行逐步的完善,使婦產科患者能夠得到更加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使臨床護理工作更加貼近人心,使護理人員與患者的關系進一步拉近,我們組織進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抽取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來我院婦產科就診的臨床確診患者病例84例,將其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和人性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焦慮程度和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分析。現(xiàn)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臨床研究過程中常用的隨機抽樣方法,在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這四年時間里,抽取來我院婦產科就診的臨床確診患者病例84例,將其分為兩組,患者中年齡最大者57歲,年齡最小者24歲,平均年齡38.2歲;患者病情主要包括宮頸炎、子宮肌瘤、盆腔炎、妊娠合并癥、月經失調;患者中病程最長者23個月,病程最短者2個月,平均病程8.2個月;抽樣患者所有自然資料,統(tǒng)計學差異并不明顯,在研究過程中可以進行比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經過相關的臨床檢查后確診。
1.2方法
將抽樣中的84例臨床確診患者病例隨機分為A、B兩組,平均每組42例。A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護理;B組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焦慮程度和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分析。
1.3焦慮程度評價
采用臨床上普遍使用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抽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焦慮程度進行檢測和比較。焦慮:HAMA評分在14分以上的患者;輕度焦慮:HAMA評分在7至14分之間的患者;無焦慮:HAMA評分在7分以下的患者[2]。
1.4數(shù)據(jù)處理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關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4.0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P<0.05時認為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經過仔細研究后我們發(fā)現(xiàn),B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HAMA評分明顯低于A組患者,且統(tǒng)計學差異非常明顯(P
3 討論
人性化護理模式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一項必然要求,人們對人性化這個詞語已經有越來越深刻的理解,這使得臨床醫(yī)療工作也要隨之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層次,故在臨床護理工作過程中更應貫徹執(zhí)行人性化護理模式。臨床護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對患者健康狀況的恢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患者痛苦感盡可能減輕,對相關的一些疾病和并發(fā)癥進行有效的預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患者已經比較對健康和保健方面有要求,其對人性化的要求也在隨之提高。與臨床上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比較,人性化護理模式則更注重對患者給予更多的人性化關懷及照顧[3]。相關文獻報道顯示,近幾年我國婦產科疾病患者的人數(shù)呈現(xiàn)逐年增加的趨勢,疾病不僅為廣大臨床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也給其心理和經濟上造成了嚴重的壓力和負擔,對廣大患者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所以如何對該類患者進行更加全面周到的臨床治療和護理服務已經是擺在醫(yī)務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隨著多種臨床護理模式的普及和發(fā)展,人性化護理模式也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對臨床婦產科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由原來的生物模式正逐步轉向生物―社會―心理的模式,這一模式轉化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服務宗旨,在注重患者生理疾病的痛苦和需要的同時,也要給予患者的人格以足夠的尊嚴[4]。
總而言之,在婦產科患者護理過程中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非常理想,可以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明顯的改善,使患者的焦慮程度明顯減輕,使臨床護理服務工作更好為廣大患者及家屬所接受,可以將該護理模式作為今后臨床對該類患者進行護理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房佩娣,樓萍靜.非脫垂子宮經陰道切除術患者40例的護理[J].護理雜志,2008,25(18):255-256.
[2]豐愛芬,孫成春,李艷玲.婦科手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J].護理雜志,2006,23(1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