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的格式怎么寫范文

時間:2023-03-24 03:00: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日記的格式怎么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日記的格式怎么寫

篇1

2、字數:字數想寫多少就寫多少,因為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而不是寫給別人看的,甚至寫一句話都是可以的,不過如果是老師布置的,就要認真完成。另外,如果寫日記寫多了,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要求,對自己寫字的速度進行提升。

3、日記該寫什么:寫日記就寫當天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也可以是你積累到的一句名言或者是人生哲理,也可以是你今天得到的教訓。

4、要注意是真實發生的:寫的日記應該是自己真實發生過的事,而不是假的,要寫出自己的真心話,不然就失去了日記本身的意義。

篇2

初中周記怎么寫?

寫什么

1、寫一周內印象最深刻的事。

這個星期發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新的見聞,在學習上有什么問題,班級里有什么新鮮事,和朋友老師父母間的關系如何,周末玩耍有什么樂趣,這些都可以寫,和日記相比周記可以寫的內容更多了,需要突出一兩個重點。

2、寫閱讀書籍或觀影讀后感。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

(2)亮明論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

(3)圍繞論點擺事實講道理。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自己的想要論述的基本觀點。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可以聯系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

怎么寫

1、取材生活

讓周記的素材來源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親身經歷,再經過自己的提煉,加工,組合后,寫出真情實感。

2、描寫細節

對細小的具體的情節進行描寫,包括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等等,可以突出自己的內心活動。

3、說理有據

突出重要的論點,針對事情談見解,想要論證觀點要說出它的好壞,能帶來什么樣的啟發或教訓。

初中周記格式

XXXX年XX月XX日天氣:晴

今天,我們小蜜蜂小隊的成員組織了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假日小隊活動。上午,我們參觀了位于蕭山的德邦家紡。老板謝志剛叔叔就是我們采訪的對象。他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生產的產品主要有被子、窗簾、床上用品、靠墊和寵物用品,日前主要銷往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和香港。當然了,他們也有自己的夢想就是創立一個自己的品牌,銷往世界各地。他們的生產目標是讓每一個使用他們產品的用戶能夠感受到溫馨和幸福。現在讓我來簡單講講制作過程吧!每個產品都要經過采購面料、裁剪、縫制和包裝這四個步驟,看似很簡單的四步,但每一步都要做到精確,因為外國人的要求很高,稍有一點不合要求,就要全部退貨,這將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

接著謝叔叔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生產車間,在這個車間堆滿了面料,工人們有的在裁剪,有的在縫紉,有的在包裝,還有的正在仔細檢驗產品,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分工明確。

再次回到辦公室,謝叔叔還向我們講述了這些工人的孩子,他們每年放假都會過來和父母團聚,白天他們在工廠幫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倒水、領貨、貼標簽等等,晚上就在旁邊的小房子里睡覺,沒有空調,沒有電視,更沒有父母照顧。聽了這些小候鳥的生活,讓我感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

篇3

一、用日記為作文奠基

日記本來是個好事物,但學生十有八九對日記是反感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將日記當成每天一個不喜歡的任務來完成。于是問題就出現了,本身就不喜歡,還得天天做,能寫好?但日記卻又是練筆、練腦的最佳方式,就這么放棄了實在可惜。看來,必須改進,讓日記真正為作文奠基。

語文大師魏書生曾有名言,“寫作文是道德長跑”。在筆者看來,這句話意義深刻。“長跑”說的是毅力,是要堅持的意思。但筆者更希望學生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意志,就能將日記寫下去,說“堅持”,好像累了些!“道德”在這里的含義,筆者理解為書寫心靈中的美好事物,因為寫不只是動作意義上的寫,實際上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學生意境的提升。通過寫,認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但筆者希望這種理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認識,而不是外界的說教。

這里筆者強調出了日記的兩個“真”:一是真喜歡,二是真發現。只有真喜歡,才能讓學生不至于痛苦地堅持――請注意,實際學習生活中絕大部分學生正是如此心理,更多的則是已經放棄了日記。只有真發現,才能打心底里認同自己的認識或他人的觀點。筆者在指導學生寫日記的過程中,要求不多,尤其是字數沒有要求,但求“以我手寫我心”。這樣,有些看起來是矮小的日記,其實卻是十分的精悍,學生在其中表現出來的思考甚至是思想,就有可能為某一天的作好文字鋪墊和寫作功力的鋪墊。

二、打開學生的寫作空間

提起封建時代的八股文,估計沒有語文老師不嗤之以鼻的,但今天的作文教學卻仍然多少地存在八股的思想,這倒不是體現在作文的形式上,而是體現在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上。現在的作文教學多是為求高分,作文教學也就有了一套應試的模式,不知不覺中,這種模式就成為一種類八股。

因此,在筆者看來,初中作文教學中,打開學生的寫作空間猶為重要!那么,怎樣才叫打開學生的寫作空間呢?筆者的理解是這樣的:

其一,思想不受限制。學生的寫作應當是自由的寫作,尤其是日常作文沒有上綱上線的必要,也不必急著與中考作文接軌。否則作文教學出現的結果就是掩蓋了學生的作文實際,只呈現出表面的符合中考作文要求的殼子。這顯然不是我們作文教學的初衷。思想不受限制,意味著學生可以將自己想到的寫下來,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寫。只有在這種自由的情境下,我手寫我心才會真正地成為現實。筆者稱此作文教學的思想為“寫真”。

其二,格式不受限制。如果作文教學一開始就沖著“寫好作文”去,那出現的情形就極有可能是按一定套路打出的花拳繡腿。筆者這里強調的格式不受限制的底線很低,筆者允許學生在作文中分段不科學,允許學生在作文中符號出錯誤,允許學生在作文中出現辭不達意的情形。因為在筆者看來,即使是面對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初二的學生),作文教學首先要追求的不是這些,而是作文思想。有意思的是,在堅持了作文思想的前提下,學生就會喜歡上自己的作文――這是作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一旦喜歡,他們就會讀自己的作文,就會自然產生一種精益求精的心態,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以上所說的那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思想不受限制是內,格式不受限制是外,當學生作文由內至外都不受限制時,你說學生的作文狀態會如何?自然會有一種噴涌的狀態。這可是很多語文教師追求的一種作文狀態,可很多人在追求的過程中都太注重外在的要求,而忽略了打開學生的作文空間,以在學生的思維中掘一口思維的涌泉。

三、好文但求妙手偶得

筆者作文教學還有一個思路,就是不追求學生寫老師視角下的“好作文”,只追求學生寫出自己視角下的“好作文”。這種好作文的教學觀點,讓筆者在作文教學中收獲很多。而在同行看來,這種思路其實是在追求好作文的妙手偶得。

事實也是如此,文章本天成,妙手才能偶得之!作文教學追求的不應當是“天成的文章”,而應當是“妙手”。妙手的求得,不在于諸多作文技巧,而在于樸實的慢慢寫、慢慢悟、慢慢積累的跬步!

有了這樣的作文教學心態,作文教學便會在一種從容的情境中發生,因為從容,學生便不再急迫,也不再擔心。意由境生,境由心生,好作文往往就會自然出現。而反觀教學現實,很多同事常常擔心慢慢寫會導致學生寫不出好作文,筆者理解他們的心態,但卻也不無遺憾地發現他們忽視了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在筆者看來:作文,本就是一個慢的過程。

篇4

關鍵詞:數學日記 小學數學 教學

一、數學日記的操作形式

1、為課堂總結性日記

筆者設計了如下格式:

起初,大多數學生會發現這種形式的寫作有些困難,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要求學生可以寫一寫他們解決某一個問題的過程或記錄某一天的問題解決活動。比如,要求學生可以設想給一個朋友寫信,談談自己在數學課堂上的活動;或者假想一個比自己年級低的同學,想辦法用比較簡單易懂的語言向他解釋解決某一個問題的過程等,其實我的初衷也是讓學生通過書寫數學日記梳理與鞏固當天學習的內容。

這樣使學生超越認知層面,對本節內容進行再認知,促使學生對每節課都習慣于反思。檢查自我認知結構,清楚下一步的學習任務,自行制訂學習計劃,補救薄弱環節,并最終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學習策略。教師通過認真批閱,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和問題進行詳細分析、解答并寫出評語,及時返還給學生,對于共性問題還要在下節課前略作講解。

2、課后感悟性日記

學生在解題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巧妙的直覺思維,往往是教師也難以預料的。感悟性日記就是在學生表現出超乎尋常的靈感時,及時記錄下來的一種/數學日記0,這是一種創造思維的萌芽,對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3、階段反思性日記

讓學生在學完一單元后,在自我數學認知建構中了解自我數學認知結構,尤其是了解自我數學認知結構的薄弱點,并進行自我計劃再建構,在出題、解題的思維互逆過程中,連通思維思路,把握自我數學認知結構的建構,對自我思維進行再思考。

二、學生寫數學日記的價值

1、梳理知識結構,提升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需要時間,只有學生擁有了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才能真正發揮創造力由于受課堂40分鐘的局限,很多學生有新的想法新的發現得不到及時地反饋。因此,通過數學日記這個載體能及時地發現同學思維過程中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一個階段或一章知識學了之后,學生學了很多知識,但可能還是模糊的、散亂的,學生需要對所學的知識梳理一下,進行反思總結,否則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得心應手的應用知識,更談不上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實例:

如學了數的整除后,有個學生在日記中問道:老師,為什么l不是最小的自然數,反而0卻是最小的自然數呢?0是什么也沒有,而自然數應該是自然而然就有的,至少得有一個呀?對此,我只能生硬地告訴他這是人們對數的規定,但這種勇于探究的思維方式卻是多么可貴啊!

2、作業分析反思。加深知識鞏固

重視學生參與,尤其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反省,是當前評價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寫數學日記無疑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用數學的語言表達數學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機會。通過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新的知識進行總結反思。

(1)錯題原因分析

學生作業中錯誤類型有很多:(1)題意理解錯誤;(2)已知條件應用不全;(3)隱含條件未利用;(4)計算錯誤;(5)不能正確應用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等等,

我從鼓勵學生反思的角度提出一個口號:反思,促使我們進步,進步,引領我們成功,隨之學生有計劃地開展作業后反思活動學生每天或者每周要對錯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刻剖析,把正解或者原解都寫在反思日記上,不僅對出錯的事實進行改正,同時還要診斷自己出錯的詳實原因,找出解決辦法,并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復習強化,通過練習把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

(2)成功經驗反思

有些題目,學生冥思苦想,或突發靈感,而找到答案的,那么及時對自己成功經驗的總結和反思就顯得很重要。

(3)類型分析歸類

要求學生及時對練習(尤其是錯題)進行分析歸類:(1)按知識點歸類(2)按解題方法歸類:(3)按出現的錯誤類型進行歸類。以上三種歸類方法,是相互聯系的。通過歸類反思,學生就會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避免題海戰術,從而達到減負高效的目的。

*教學實例:

如:在第一單元測試后有學生在日記中寫道:這次測驗,我共錯了兩處,主要原因是審題不夠細心。如有學生寫道:填空題的第(3)小題,這道題目的要求是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求下列各數的近似數:1050應約等于1100,而我卻寫成約等于1000;8940約等于8900,而我卻寫成約等于9000經過講評,我才知道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數,應該看十位上的數而不是看百位上的數這么簡單的問題,我考試時怎么就想不到呢?我暗暗告誡自己,以后做題時一定要細心審題。

當學生總結成功經驗時,更是優化組合,融會貫通,提綱挈領,運用自如,這樣一來反思促進了數學成績的進步,成績的進步又提高了學生反思的積極性。

三、總結

篇5

在多年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們一提起寫作就感到頭疼,對習作課有厭煩情緒,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對寫作不感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才能引導學生走進習作大門。新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目標對寫話沒有統一要求,卻強調了對寫話有興趣,讓學生喜歡寫,樂于寫,為第二學段的自由表達奠定基礎。所以,從一年級開始,我就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抓好習作起步訓練,使他們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寫,從而打好寫作基礎。

1.堅持說話練習,打好寫話的基礎。

要寫話先會說話,從說到寫。讓孩子們敢說、愛說,而后再要求會說。訓練說話要為孩子們創造好的語言環境,為他們創造大膽說話的機會。激發他們的說話愿望,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說話。

我們可以進行各種形式的說話練習。如:在語文課、班會課,每節課前的三分鐘口語訓練、口語交際課上引導學生看圖說話、觀察說話,設置情境說話、辨析說話等等。在課外活動中組織學生做游戲、繞口令、猜謎語、參觀訪問、排演課本劇、組織信息交流會等等,這些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使學生得到鍛煉,提高說話能力。在此基礎上,要訓練學生把話說完整,說通順連貫,使別人聽得清楚明白。對于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首先要鼓勵他們多說,先不管說得是否有條理,等他敢于站起來說之后,再來提別的要求。必須消除孩子的膽怯心理,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評價時要以贊揚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為主。對學生要多一份鼓勵和欣賞,這樣學生就敢說、樂說、想說。

制作說話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讓學生把在實踐中的想法,制作過程中和制作過程后的想法說出來。這種方法不僅能訓練說話,而且培養了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制作說話這種訓練形式能夠把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和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確實是說話訓練的一種好形式。

2.堅持寫話,培養寫作興趣

在一年級上學期學完拼音后,我就讓學生每天用拼音寫一句完整的話,并鼓勵學生把自己會寫的字寫出來,不用拼音代替。同時加大指導力度,每天加上一節"寫話展示"課。課上,先讓幾位同學朗讀自己的寫話,再讓學生們評議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詞用得準確,使學生們在朗讀與評議中學到寫作的方法,獲得成功的喜悅,對寫話逐漸產生興趣。之后,讓學生修改寫話,側重指導學生把句子寫完整,寫通順,不寫錯別字。學生修改寫話以后,再重新批改,并給得"優"的學生獎勵一顆"紅五星"。這樣,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可以說,及時的肯定和表揚成為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催化劑。

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鼓勵學生寫一段或多段話,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首先教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如四季變化,天氣變化、每天發生的事、電視新聞等都作為觀察的內容。同時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觀察周圍的事物,多看、多聽、多問、多想,平時注意積累寫作素材。如此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學生就有了很多的積累,寫話的內容也豐富了。鼓勵學生記自己喜歡的內容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一定要真實、新鮮。每篇日記我都逐字逐句地批閱,并寫上鼓勵的話,學生們倍受鼓舞,寫作的興趣更濃了,寫話的質量也就越來越高了。

二年級上學期,要求學生每人每天寫80字左右的日記;下學期寫不少于150字的日記,此時讓學生的寫作范圍更廣了,對學生的要求也相對提高了。要求學生寫日記時要用上好詞好句,表達出真情實感,內容要具體。利用每天的"日記展評"課,讓學生讀日記、評日記,修改日記。還把優秀日記打印成集,每月出一期《春芽集》,印發給每一位學生。哪位學生的日記被編成集,就評為本月的"語文之星"。這項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欲望。

在學生大量練習寫日記的基礎上,讓學生開始練習寫小練筆。每次練筆前給學生布置好題目,并給以簡單的指導。練筆的形式多樣,也可一些想象作文,自己編故事、續故事等。這樣的練習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增強了寫作興趣。這時本班大部分學生能寫出150字左右語句通順、內容具體的小文章。

3.堅持課外閱讀,豐富語言的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只有大量閱讀課外書,才能積累大量的詞匯,下筆時才有話可寫。從二年級開始要求學生每天在家讀200字左右的課外讀物,在校保證每天20分鐘的閱讀時間。經常在班里開展"讀書匯報會"等語文活動,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從二年級開始還讓學生每天積累3個好詞;下學期讓學生用統一設計的摘錄本,摘抄優美詞句、片x;每周摘錄#則名人名言和12個成語。通過廣泛地摘抄,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了作文能力,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見識。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在習作教學中我注意將寫作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生活中找素材,積累素材,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事可寫,看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大到國家大事、學校的大型活動,小到日常生活,像誰主動撿起地上一塊紙,誰幫父母洗腳等等,這樣積累素材的契機我c不會放過。生活越豐雙,寫作內容越充實,久而久之,學生從大量的材料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寫作時就會有取之不盡的素材。

4.堅持指導,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低年級的學生由于語言積累少,他們在傾吐的過程中常常出現

語言不規范的現象,甚至語無倫次。這也難怪學生,他們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怎么會能做到規范的表達。這就要求教師要細致地進行指導寫作方法。例如:我在要求學生擴充閱讀量的同時,讓學生從簡單的句子入手,先學會說完整的、規范的句子,然后把這些句子寫下來,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無從下筆了。在要求學生寫句子的過程中,采取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4.1 單詞造句。例:請用"美好"造句,鼓勵學生用一個詞語多造幾句句子。

4.2 多詞連句。例:請用上這些詞語說幾句話:陽光明媚、百花齊放、高興。

4.3 仿寫。低年級的教材有很多文章的格式很規范,學生可以仿寫。

4.4 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或改編故事。

4.5 給詞語編寫童話故事。例:小猴、樹林、小花、小河和露珠。

4.6 即興說話寫話,老師給學生話題,引發學生興趣,即興講話,隨即寫下說話的內容。還有就是班級中的突發事件,例如:上課過程中,突然飛進來一只美麗的蝴蝶,引導學生觀察,寫下短文。

4.7 放膽文。沒有任何內容限制,學生隨意而寫。

篇6

每個人、每天、每月、每年要做的事很多很多,哪些必須做好,哪些得先做,總要有個規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但影響效率,還影響進程。我在《跳繩》作文中、讓學生先定中心,后列提綱,與中心有關的詳寫、次要的略寫、無直接的關系省去。文題才會相應生輝,恰到好處。木匠做家具時總是選擇長、寬、厚適宜的木料加工成相應部件后組裝,有用的不多用一絲,沒用的不留一毫,裝飾后才會既美觀又實用。作文也要把握主要的內容“不惜筆墨”、次要內容“惜墨如金。”在這個過程中教會學生抓主要矛盾的做事方法。

2.從作文中心確立上培養學生的高尚的情操

作文的內容多寫正面題材對讀者的感染力比較強。一是可從題目上引導,多寫《我愛國旗》(農民、教師、假想、小貓…)類的作文,突出了題眼“愛”也就滲透了愛的教育;二是可從行動上指導:活動并完成《我為_做_》的作文時,讓學生通過自身換位體驗、感受別人對自己的關愛和付出、學著知恩圖報。三是對行動一定要有調查,避免光說不做的空談,讓學生付諸實際行動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

3.從作文的音樂美(詞藻美)、建筑美(韻律美)、繪畫美(色彩與造型美)的運用中培養學生的愛美意識和審美情趣。思想與作文一樣給人美的享受,讓學生養成“三思而后行”的習慣

首先,讓學生多讀內容美、語言美的文章,看美麗的國畫風景、聽優美的歌曲……多角度的感受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繪了美好的春景,在冬天讀也會從內容上感到周圍是春天;如《桂林山水》的語言美不勝收;如古箏曲《春江花月夜》意境韻味深遠。其次,讓學生練習從詞句、修辭、表達中提升美的情調。一位女生在寫《難忘的老師》是這樣描寫:“我忘不了她勞累的身影、忘不了她和藹的表情、忘不了她溫柔的話語,更忘不了她動聽的聲音。她長著一張活潑可愛的臉,一張溫文爾雅的嘴巴。”排比的句式、四字的詞語,充滿喜愛的語言,把一位熱情,溫柔大方的好老師外表刻畫出來。文如其人,小作者自然也不差。然后,注意修辭格調要高、講文明,讀著順口、聽著悅耳。形容胖人可以說“他滿身的福氣拖得他走不動路”而不能說他“胖的像頭肥豬。”讓學生知道說話也要給人美的享受。最后,還可以允許給相應內容配上插圖,美化心靈,襯托語言。再者,書寫的字體應工整、清秀,不能淡化了語言內容的美感。

4.從結構的安排、順序的調整上讓學生有宏觀布局、客觀推理事理的能力

事物都有自身的運行規律,作文應客觀反映事物的發展變化。寫事用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景用空間方位或游覽順序,寫活動用時間順序,寫物用事物特點定,這順序便是文章的主動脈,不可紊亂。結構的安排也應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總——分——總”式讓小學生易接受又符合事理。內容的規劃、屬性分類要明白,否則一團亂麻。做事也要理出頭緒,安排好順序,才能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從格式的嚴格要求上讓學生形成做事有規有據的方式

寫日記就按日記的格式寫,不能寫成信的格式,日記的第一行始終都要寫上日記、星期、天氣三要素。做事也是如此,菜總是先洗后炒,桌凳總是先擦后坐,否則臟了衣褲。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創新也應是坡評吳道之的畫時說;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6.從學生努力完成任務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耐力,主動地的品性

作文時,學生有不會的字讓去查字典或問別人,不懂的問題去向別人或查資料。諸如此類,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事要自己動腦動手的去做就可以解決問題,別人催促會不情愿,別人幫助不一定會接受,把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出來效果會更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張海迪的成功名言:“自救勝過一切他救”的人生哲理。

7.從先說后寫的過程中養成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和互助精神

作文一般都要打草稿,說便是一種好的草稿,說的形式多樣:①、自言自語,說不清或說不明白的會自己想清楚。②、與同學面對面說,即交流了思想感情,聽者又可以把不足之處指出來,作文會更加完善。即鍛煉了說者的口頭表達能力,又鍛煉了聽者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③、小組或集體內說,聽眾多,說得人更想說好,回饋的信息也更多。取長補短后作文自然會更優秀。關鍵的是要養成善于表達、樂于交流,邊說邊想,語音清楚,態度大方,體態自然、專心聽記、有禮有節,善意互助的說聽好習慣,同時,作文也在互相幫助中有了大的進步。

8.從學生的習作相互閱讀、相互交流、批改中讓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師講評作文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還可以針對有關方面的要求讓學生交換閱讀修改。如 B 寫的《AA,我想對你說》,請 A 看后,A 同 B 的思想在交流中得到碰撞和升華。一學生在《你別這樣了》一文中,勸說一個愛動粗的男生說:“你怎么沒想都出手了,傷了別人你擔當的起嗎?同學和氣也化為烏有。知道你愛生氣,誰還愛和你玩?值周老師知道了,扣了班分,多損我們的集體榮譽呀!你記住吧:‘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我請來那位同學,她讀后紅著臉說:“老師,我知道以后怎么做了”。給學生留足自尊,這比老師直接教育效果還好。魏書生的《教書育人》告訴我們 : 作文不一定篇篇都由老師改,讓學生互相修改,可鍛煉他們的閱讀、判斷、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還可以“吸取精華、棄去糟粕”,讓習作水平也取長補短。何樂而不為呢?

9.“用我手寫我心”,提倡自我教育

可以讓學生自我介紹,全面認識自己,可以寫自己的做的事、參加的活動、說的話、心理活動等,讓他們從思想到行為都審視自己,給自己定位和剖析,與別人比較,留給他們面子和自尊,還達到教育目的。

10.主張張揚個性,學生才有創新思維

寫生想寫、寫生要寫、寫生樂寫,這樣的作文題材才會有價值。如學生在《小豬,我向對你說》中,把母親照料不吃食的豬的艱辛寫得感人至深;在寫人的《我的酸甜苦辣麻》文中,把自己全學期的情緒、行為、心歷和感受剖析的五味俱全;在《教室》文中寫教室里牛頓畫像時說:“牛頓本來就是白白凈凈的,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被曬黑了……”側面反映了室內裝飾的陳舊。在《我的老師》一文尾,一位四年級學生說:“微風輕輕地吹吧,輕輕地吹,吹醒老師那顆偏心的心”。換個角度看,是很值得贊揚的。#p#分頁標題#e#

11.從評語中寄托人情關愛、思想教育、行為指導

評作文不但要評內容、條理、語句、修辭,而且要評思想。讓學生思想好,將來才會做好事。一位同學寫《家》時頗傷感的說:“父母對我的愛,會讓我茁壯成長,缺少了父親的愛,我是活不下去的”。我就趕快寬慰她:他們會永遠為了你的。一淘氣包在《童年趣事》中說:“我偷偷的把炮放在爸爸衣袋里,點燃后跑開了,爸爸聽到噼噼啪啪的聲音嚇壞了,一看,把他的衣服炸的稀巴爛,我高興的又唱又拍手……”這哪是給父親驚喜,簡直是危險地惡作劇。告訴他這樣的冒險永遠不可以再試,傷害了父對子的養育之恩。要他總結出“三思后行”的感想。又一學生在日記中說:“拔草回來路過選礦廠,撿了十二斤鐵,賣了九元六角錢,體會到勞動的價值。”這種現象得慎重,問清是拿了拆舊的小零件,讓他把錢還給廠主,并讓他學習財產方面的法律知識才算是關注學生思想健康成長。

12.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更應是學生學習作文,思想成長的典范

篇7

安靜沉睡的世界。

在我的印象里你是個早睡早起的孩子。你或許不會,在睜眼閉眼一個樣的深夜被思緒糾纏的無法入眠,還有凍傷的手腳難忍的癢,然后開始數羊,數到一半時卻混淆了熟悉不過的阿拉伯數字,然后不知道如何睡死過去,再睜開眼睛時已經正午十二點。但是我會,所以我不想睡去。

不知道你會不會想盡辦法來打發一段漫長而無趣的時間;不知道你會不會在看見我的頭像亮起來的時候微笑;不知道你會不會因為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而開心一整天。我什么都不知道,隔著萬千距離之外的你是如何生活的。所以也不能說多么了解你,只是偶爾推薦幾首歌說幾句笑話作圖寫字給你,僅此而已。

忽然翻起那些老會員的作文本,看最后登陸的時間定格在2007年某月某日,忽然感慨萬千,心想他們會不會就此不再涉足小荷,心想我們會哪年哪月哪日離開,心想曾經的幼稚的自己。我看不慣自己以前的文章便用某的號統統刪除,可是現在忽然想通了也可以坦然地面對曾經的自己,畢竟那時我還小幼稚也沒有什么錯。所以我說自己看破紅塵說自己化身為神。那些曾經一步一步走來的腳印,無論如何都無法泯滅,他所象征的純潔天真,是最美好的年華。

我覺得我是真的長大了。我會每天多上一節晚自修而毫無怨言了,我會覺得牽媽媽的手是一種幸福了,我會在某些時候淑女的莞爾一笑了。我會了很多,重要的是我學會了成長,明白里政治老師口中的“辛苦一下子,幸福一輩子”了。你呢,你有沒有如此自以為是的感覺呢。成長真的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時而喜時而憂。我想時間快些快些再快些,快些開始快些結束,快些走走到時間盡頭,死在世界末日之前。

事實上偶爾也會擔心自己的初三會怎么過,然后小小的自我安慰一下,心想自己這么聰明,只要發揮正常肯定沒有什么問題。或者就是拿那句被我視為座右銘的俗語來糊弄過去,船到橋頭自然直。自然直,那我怕什么,像平常一樣就好。自己都佩服自己,心態真好。好吧,祝福你祝福我祝福所有人,擁有一場夢,實現一場夢。

我們在這里,微笑依然。

Spring is coming。

[后記。]

矯情完畢=v=。瀟瀟你讓我寫1400多字簡直就是讓我去死,我現在已經吐吐吐吐血了。于是出此下策用這個無聊的后記充些字數。

我是個健忘的孩子你也知道,就像羊和我討論過往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哎呀呀呀,當時沒有記日記的習慣真是遺憾吶。不知道是怎么樣的境遇,好像是當時很喜歡你的文然后就發了紙條之后就慢慢接觸了,但是好像之前就認識的呀,弄不清不說了。

嘿嘿,我們繼續聽小果聽Cheer聽MIKA聽那些或美好或迂回的聲音,然后聽你說“你什么時候唱唱,唱唱”,然后笑笑。不知道你在那邊的電腦桌前是不是也微笑洋溢~。

噢忽然發現好像都還沒說句生日快樂,吶。

祝親愛的瀟瀟才女生日快樂!!!

有點裂了,這文寫的很看不下去。我知道你肯定不介意的,我知道你很善良的!~1點整了耶。我在聽小果[因為第一段是上星期寫的,當時確實在聽TATU],其實是很專心的寫文=v=。我覺得那些歌詞寫得也很好的,比如那節。

把能帶走的都丟棄

把能回憶的都忘記

不管是快樂還是甜美

這將是一次徹底的旅行。

[有湊字的嫌疑-0-。]

許飛發新單曲了~,雨夜,rain night。總是緬懷一陣子便過去了,也不知道這樣子算不算真正的飛碟,哼哼哼哼算了,反正我們喜歡的是音樂間接喜歡到人罷了,所以我們不盲目追星!

好了就這樣吧,我累了T^T。你知道整篇文章是怎么寫下來的么……寫一段就要去測字數,累死了累死了。= =。

生日快樂噢,楊方寶貝^^。Good night~…

篇8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也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如果這只是博得孩子們心情愉悅的一種外在意識的表現,而沒有帶來最大化的教學收效;那么這種興趣抑或只是美麗的過眼云煙。所以,作為一線老師的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應該改為:“維持長久對施教者的青睞和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才是學生好學、樂學的最佳表現”。

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實踐做法;

一、單詞記憶的高效教學

(一)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快速分層記憶單詞

a. 漢語式記憶: language(南瓜歌) 、papaya(爸爸呀)

b. 前、后綴記憶: un, dis, less, ful ir

c. 同詞異議記憶(詞性或同詞異義): milk, water, well

d. 異詞同義記憶:clever―dear―cute―bright

e 同音詞聯系記憶: here ―hear ; pair―pear

f 合成詞記憶:handbag

(二)將單詞靈活運用于句子當中去:

Oh, dear, dear, it’s too dear. The cook is cooking with a cooker.

The inventor invented an invention. The builder is building a building.

二、句型背、記、練的高效課堂

a 掃清單詞障礙,或通過所學的舊詞或當堂課的key words 引出所記的句型。

b. 與同層次同學們一同記憶(英漢互記,男女PK、與同層次同學們一同記憶小組PK)

c. 限時分層內化(讀――背――延伸――表演)

三、閱讀課的高效課堂(分2-3節課)

a.趣味性導入(電影pictures, report, talk freely)

b.帶著問題小組合作探究重難點(短語和語法)

c.限時做題(判斷題、選擇題、回答問題、挖空填詞、復述課文)

d.當堂課的趣味性課外延伸閱讀(報紙、雜志、小說、電影)

四、語法趣味高效性課堂

1. Mr Li has one fox.(26 個字母中,這12個字母單獨出現時用an

不用a );

2. Big red fat thin hot wet sad (大紅胖子說瘦子不怕熱、不怕濕,挺

難過的);

3. 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的不規則變化:

兩多、兩壞和兩好: Many/much bad/ill good/well;

還有一遠和老少: far old little

4. 學科交叉法學習:

1) news +paper= newspaper (負負得正)

2 ) must be >can be>may be> can’t be (程度由大到小)

3) 比級較句型公式:

A>B A more than B

A=B A as as B

A

A less than B

五、單元整合的高效課堂

每學完一個單元,必須對本單元進行從點到線,再到面的有效整合:

(一)整合單詞的適當形式:

將本單元的生詞通過同義詞、反義詞、前后綴、合成詞等等的形式幫助學生再次進行疏通、歸納、記憶;

(二)短語集中營訓練形式:

在單詞都很熟悉的情況下,進行短語集中造句、或每人即興造句編故事游戲,分層聽寫(寫短語、寫句子等等);

(三)活動課的高效課堂:

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活動課。英Z課是語言課,是訓練課。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的進行談、說,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個體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會組織各種內容的交際活動,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到對話中去,我都會把對話操練放到小組活動中,讓學生在小組展開對話練習。學生的層次是不一樣的,在對話和課文操練過程中.學生所需承擔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合作小組建立的過程中需尊重差異,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快樂。我的做法如下:

a每天上課前五分鐘,輪流讓學生自由發揮做值日報告, 可以一個、兩個、三四個,甚至一小組,內容不限(英文歌曲、英文詩歌、英文小品等等),b 將,每一個單元的話題進行整合,讓學生自主編英語故事或小品等等,c 男女或分組對不同的話題進行英語辯論等等;

(四)、英語作文訓練形式:

a 看圖作文;b 看照片作文 c 看單詞或短語編作文 d 話題作文 e 辯論式作文 f 改寫作文 g日記式作文

老師教會學生寫作文的格式和方法,譬如:怎么開頭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ways to…、怎么敘事、Firstly ,Secondly , thirdly 怎么評論 In my opinion/I think it’s good/bad / important/useful/necessary for us to…怎么反問What do you think of it? / Do you agree with me?/ What’s your opinion? 怎么積累和運用名言警句: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 Knowledge is power(知識就是力量).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 deed(患難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Journey is a best life . Reading makes people wise(讀書使人明智)等等。

六、家作的課堂完成或課后的巧妙設計及布置:

對于作業的處理,我們教師需要做的是精心設計作業、創新作業批改方式、減少學生重復、機械,無效的作業。且設計要具有針對性、層次性、選擇性、實踐性和開放性作業,創新作業批改形式,發揮作業批改中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師生心靈交流的激勵性作用,作業及時評價,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和發展的作用。我的做法如下;

(一)作業內容盡量融于授課內容中:

備課及課堂設計時,一定要考慮本節課的作業內容、深度及難度,授課時要有意識地做些作業方面的鋪墊工作,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備課思路,否則時間一久,如果學生作業總是無法輕松完成的話,孩子們不但會失去做作業的興趣(最多抄一抄),更有甚者會失去聽課的興趣,因為無論是否聽課,他們的作業還是無法完成。

(二)作I盡量當堂測驗即做到“堂堂清”

80%的知識檢測必須讓90%的同學在當堂課得以老師的親自檢測,形式可以是口頭的、書面的、小品的、全體的、分組的、PK的等等;但在堂堂清的過程中,不但要控制練習的速度,更要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做到分層檢測,分層表揚和鼓勵。

(三)課后作業布置盡量別出心裁,形式多樣:

篇9

一、 與“游戲”相融,豐富習作情境

繪本能同時給學生帶來圖畫和文學的雙重體驗和快樂。在蘇教版小語教材的習作教學中,利用繪本就可以和孩子玩出別具一格的游戲,為學生創設豐富而充滿趣味的寫作情境。例如,蘇教版三下《習作4》要求學生寫一段對話,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這次習作的關鍵是要找到引起學生興趣的對話內容,為學生創設富有童真、童趣的語言交往情境。在本次習作教學中,筆者先利用例文讓學生掌握寫對話的形式以及標點符號的使用。隨后將繪本《別讓鴿子開巴士》引入,學生整體感知故事后,讓同桌進行互動表演,分別扮演鴿子和看車的人。在表演中,學生通過動作、語言、神態,把鴿子的俏皮、耍賴的小性子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扮演看車者體驗著各種方式的“拒絕”。表演后學生興趣盎然地寫下了對話。下面是一位學生的習作片段:

鴿子看見我在看車,彬彬有禮地問:“我能開這輛巴士嗎?”

“不行!”我擺擺手說。

鴿子瞪大水汪汪的眼睛,懇求道:“求求你了!”

“不行!”我斬釘截鐵地說。

“我保證,我會非常小心的啦!”這只鴿子信誓旦旦地說,“你放心,我絕對不會把巴士弄壞!”

“不——行!絕對不行!”我故意拖長聲音,告訴鴿子沒有商量的余地。

“嘟嘟——”鴿子煞有其事地為我表演它的“高超車技”,“看,我多會開巴士啊!”

“不行,不行!別在我面前炫耀!”

鴿子見狀,心生一計,它想博得我的同情,垂頭喪氣地說:“我連開巴士都不行,我真是沒用!”

“不行啦!”我的鐵石心腸可不會被鴿子的可憐樣打動分毫。

“不如我們來玩‘開巴士’游戲吧!”鴿子還想拉我下水,盛情地邀請我和它一起開車。

我毫不猶豫地說:“不行!我才不上當呢!”

借助繪本,讓習作訓練與游戲同構共生,讓習作過程融解于游戲活動。在生動、活潑的游戲中,學生的感官蘇醒,四肢舒展,蓄積的情感化為語言動力。學生在游戲中歷練語言的翅膀。

二、 將“想象”旋轉,激活習作思維

蘇教版小語教材的習作訓練安排了一些想象作文的練習。教學中,教師適時引入想象類繪本,讓奇思妙想的情節和夸張有趣的畫面將學生的想象旋轉起來,激活思維,催生出奇特而有趣的語言。比如蘇教版四上《習作6》要求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從自己喜愛或自己設計的卡通人物中挑選一兩位,抓住卡通人物的特點,創編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教學時,我將喬恩謝斯卡的《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大衛·威斯的《三只小豬》和納普萊斯頓·路特的《龜兔賽跑的新故事》引入。這三本繪本是對人們熟悉的經典故事進行改造,編得新穎別致,輕松風趣,帶給學生煥然一新的閱讀體驗。《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中的狼彬彬有禮,他說他被冤枉了,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三只小豬》把主人公三只小豬吹出了故事;《龜兔賽跑的新故事》將一場懸念環生的比賽正式拉開序幕。

構思奇特的繪本是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發展的“推進器”,讓學生開拓新的觀點和想象空間,放飛心靈,天馬行空。學生在習作的天地里無拘無束,任意馳騁,創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奇妙有趣的故事。

三、 讓“觀察”詩意,開闊習作視野

翻開一些繪本,無論是作者還是繪本中的角色,他們的觀察富有詩意。詩意的觀察是心靈的眼睛和鮮明個性的結合,是寫作生命力的源泉,恰當地運用繪本中的詩意觀察,能擦亮學生們另一只通靈的眼睛。例如,蘇教版五下《習作1》要求學生寫一種自然現象,并寫它的變化出特點。筆者引入繪本《風喜歡和我玩》,它講述了孩子戈貝托與風在一起玩的詩意生活。風是戈貝托的好朋友,它時而溫柔可親,時而調皮搗蛋,而戈貝托也懂得風的情感、脾氣,風也在戈貝托真誠的心里,與戈貝托分享著詩意的生活我讓學生從中獲得了觀察的靈感,開闊了視野,去詩意地觀察,去詩意地體驗和風一起的詩意生活。學生的習作里有與風比賽“看”書、有與風合作搖桂花雨,有與風一同歡送蒲公英的種子,有與風一起“掃”秋葉……

【片段一】 風兒要去參加盛會,想選一件合適的衣服出席。風兒跑進爺爺的大T恤,哈哈,鼓成了大皮球。風兒又鉆進了奶奶的白長裙,天哪,“幽靈”來了,真讓人毛骨悚然。風兒思量著究竟哪件衣服適合她呢,她打量著晾衣架。討厭,風兒盯上了我的新裙子,還沒得到我的允許,“嗖”的一聲,她就鉆進去試穿了。呵,真好看!風兒連招呼也不打,想把我的衣服穿走,我可舍不得借給她,我一把拽住了衣服。

【片段二】 風也是個“知識分子”。我剛打開課外書,風就不知從什么地方冒出來了。它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貪婪地咀嚼著精神的午餐。起初,風只是著急地在書邊轉悠,時不時地偵察我讀到哪了。可不一會兒,急性子的風就忍不住了,它神不知鬼不覺地從書頁的縫隙中鉆了進去,想先睹為快。我當然不讓他有機可趁,用夾子迅速夾住了書頁。

繪本的引入,讓學生用充滿詩意的眼光去觀察生活,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充滿靈性地去捕捉自然中、生活中的新奇獨特的習作素材。

四、 給“表達”變形,充盈習作訓練

在蘇教版小語教材習作訓練中安排了一些應用文的寫作,如日記、書信、調查報告、留言條等,在繪本中也能見到應用文的足跡。繪本中的“應用文”與教材中的“常規”“常態”的應用文相比,往往別出心裁,與眾不同,讓學生感受到“應用文”的“變臉”“變形”,從而激起傾吐的欲望。而習作訓練從單一走向多元,由單薄變得豐厚。在學生練習了蘇教版三下《習作7》的《日記一則》后,我讓學生補充閱讀詼諧幽默的《蚯蚓的日記》。繪本以擬人的手法,從一只小蚯蚓的視角,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了學校、家庭、朋友之間的生活點滴,還有對自我、未來的想法。這本繪本讓學生對日記有了新的認識。學生在日記中也自然地運用《蚯蚓的日記》的藝術手法,有學生就將自己的《養蠶日記》改寫成《蠶的日記》。

5月7日 天氣晴

我醒了,又黑又小的我如同螞蟻。我看到哥哥、姐姐們爭先恐后地吃著桑葉,我也跟著吃起來。突然,一個小朋友跑了過來,數起來:“一條、二條、三條……咦!怎么多了一條?”然后,他似乎若有所思地在那里喃喃自語道:“這只好像是螞蟻。”我一聽嚇了一大跳,我趕快吃了幾口桑葉,想證明我是蠶。可他大叫起來:“快來看,這里有一只會吃桑葉的螞蟻!”所有的同學都蜂擁而上,老師聞聲趕來,沖破一道道“人肉墻壁”站到了最前面。那位小朋友指著我說:“就是這一只……” 老師瞧了瞧,說:“這不是螞蟻,是剛出生的蠶。”聽了這句話我總算放心了,我想:“真是有眼不識泰山,我要快快長大,現出我的真面目。”

蘇教版三上《練習4》的“說說寫寫”安排了學生學寫留言條,讓學生知道留言條的作用,掌握留言條的書寫格式,并嘗試寫留言條。隨后,筆者為學生補充繪本《我要大蜥蜴》,書中母子兩人以“留言條”的形式,針對養蜥蜴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細節,你來我往,見招拆招,奇妙有趣。在繪本閱讀后,學生認識到留言條不僅僅是向別人交代需要注意的事,更可以成為一種溝通方式,在生活中也可用這種方式和別人交流。一位學生就以養泰迪狗這件事用留言條的形式和母親商量:

親愛的老媽:

您說過會讓我養一只寵物。現在我想好了,我要養一條泰迪狗。我知道你有些怕狗,但你應該不會怕泰迪這樣的小狗吧!

您熱愛動物的女兒

可愛的女兒:

說實話,無論是藏獒這樣的大狗,還是吉娃娃這樣的小狗,只要是“狗”,我都怕。你還是換個寵物吧,否則,我肯定不敢回家了。

十分怕狗的老媽

親愛的老媽:

泰迪多可愛,多漂亮啊!棕色的卷毛,水汪汪的大眼睛,更像一個娃娃哦!您根本不用怕它的。

永遠愛您的女兒

可愛的女兒:

我聽說你的好朋友大部分都怕狗,如果你身邊跟著一條狗,好朋友可能會漸漸疏遠你哦!

擔心你被同學排斥的老媽

親愛的老媽:

你這樣認為可錯了。如果同學們知道我養了一條泰迪,肯定會爭先恐后地往我家涌的。誰會不喜歡一條可愛的泰迪狗呢?

您的即將成為班級焦點的女兒

可愛的女兒:

泰迪晚上可不會像你那樣乖乖地睡覺,它很可能會“熬夜”。媽媽睡眠不好,你又在長身體。媽媽不希望多個新的家庭成員打亂我們的生活。

憂慮的媽媽

在應用文的教學中,讓繪本加盟,給學生帶來了更大的寫作空間,讓寫作訓練更豐厚,也讓平淡無奇的應用文寫作變得有滋有味,開掘了生活中的情趣,釋放了童心的爛漫。

篇10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4)20-0036-02

錯別字分錯字和別(白)字兩種。錯字,是指寫得不正確、多點少撇等的字;別字,是指在詞語中因同音或形近用錯或讀錯的字。

錯字與別字表現不同,產生的原因也不同。寫錯字的原因,主要是字形的記憶出了問題。不是“丟胳膊落腿”,就是“添枝加葉”。根源在于沒有記住字形,或字形記憶模糊。

寫別字的原因,主要是字形與字義、字音的聯系出了問題。不是“張冠李戴”,就是“指鹿為馬”,錯誤地寫了音同義不同的字,或者誤讀成音近字。根源在于字形與字義、字音的聯系沒有牢固、準確地建立起來。

小學生,也包括成年人的錯別字多,是個不爭的事實。教學中批閱學生習作,發現一類文錯別字很少,二類文錯別字稍多了些,而三四類文,錯別字很多。錯別字的多少,同學生語文綜合水平是一致的。

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綜合治理。這就如同給病人治病需要體檢和把脈一樣,只有找到錯別字的成因,才能開出根治的藥方。

一、正確對待錯別字

面對錯別字多的現實,特別是對待第一學段學生出現的錯別字,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初學寫字的小學生出現錯別字,就像他們剛開始學習走路總要跌跟頭一樣,不值得大驚小怪。如果,錯別字過多,超出了人們的預期,那就要像把不斷跌跤的孩子送去醫院請醫生看一看,找一找原因,以便對癥治療。

七八歲的孩子正是閱讀能力和綜合知識學習能力的開始形成期。通過兩三年的語文學習,他們學會了最基本的漢字,也讀了一些文字作品,口語交際中的語匯相對多了些,當急于書面語表達,才發現會寫字的儲備不能滿足寫話、記日記的需要,遭遇了識字量不足的無奈,不知不覺中就寫了錯字、別字。

這種情況下出現的錯別字,就像一個進行科學實驗的專家,遭遇了實驗的失敗一樣,是前進中遇到的挫折或錯誤。這時的學生最需要的是鼓勵與幫助。教師用千百年傳下來的方法,給錯別字打上一個大大的紅色叉子,做出否定的表態,還不如用紅筆端端正正地寫上正確的字,或者當面告訴、示范,更符合教育的本義。

二、提前識字寫字

受“閱讀中心”理念的驅使,為了及早閱讀,多數教材把拼音的學習放在了識字的前面,或夾在中間,用大約半個學期的時間學習拼音。這樣做,不僅擠掉了大量時間,做不到集中時間和精力搞識字教學,還使兒童入學后渴望快速識字,獨立閱讀的想法,受到迎頭一棒的打擊。

在“拼音識字·提前讀寫”類的教材里,課文中的文字,都用拼音標注。當兒童讀書時,不是字形的復現,而是字形與拼音同時復現。兒童為了閱讀,自然不會仔細觀察字形,而是看拼音,讀字音。字音的再認,解決了閱讀的通順問題,卻冷漠了字形的復現,對字形的記憶形成一定的干擾。

這種先讀后識的識字方法,讓識字從屬于閱讀,把兒童的注意點引導到字的讀音和意義的認知和理解上,造成了識字的重點的異化和旁落。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教材編者又沒有特意地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字量與字種的控制,造成生字在教材中復現的次數嚴重不足,沒有辦法保證字形記憶的效果。字形記憶不清晰,字的音形義無法實現統一,寫字當然會不斷出錯。在閱讀中識字,只重視字音的學習,忽視字義,特別是多義字構成的詞義,一到用時,就寫出同音字,別字自然格外多。

認字是對字形的記憶和再現,認字是寫字的基礎,沒有對字形的牢固記憶,寫字怎么進行?音、形、義統一是漢字的特點,其中哪一方面的聯系與統一做不好,都不能保證識字應有的質量。沒有識字教學的整體質量,認字與寫字出現問題都是不可避免的。

要提高識字的質量,就要更新一切不符合漢字認知特點的觀念,還要改革根據那些理念編寫的教材。要變分散識字為集中識字,變閱讀中心為識字中心,變字音起步為字形先學,變字量控制為字量與字種匹配控制,變先學拼音為后學拼音,變沒有注意安排字的復現為刻意安排多次復現。否則,識字教育就永遠也走不出困境。

認字與寫字各有各的特點和規律,只有遵循各自的規律進行教學,才能取得最高效益。把認字和寫字教學混在一起,或者實行以認字為主、寫字從屬于認字的教學體系,都不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識字教學提出了認寫分流,多認少寫的理念。這個理念是先進的,效果卻不理想。除了傳統觀念的束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我們決意打破認寫合一的教學體系之后,并沒有構建出認寫分流的科學訓練體系。而解決這個問題的理論與實踐的準備都不充分,擺脫低效,減少錯別字,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三、改進識字教學方法

識字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教科書共同組成的一個教育活動。即使使用再好的教材,如果沒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教師的科學施教,也不會有高教學質量。

目前的教師隊伍,對識字教學的理解,以及教學技能、技巧,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以致學生寫字學習負擔重卻學習效果不高。其原因主要是寫字的次數雖多,卻沒有強化質量要求,以致仍存在不少錯別字。本來,識字的本質就是記字,首先是記住字形,逐步實現音、形、義的統一。記字,就需要多次反復,只有多次反反復復地讀,反反復復地寫,才能有好的效果。多次反復,是完全符合識字原理的;老師讓學生多次重復讀字音和寫字形,也沒有錯。錯就錯在不顧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讓孩子機械地用同一種方式,重復同一個內容的教法。特別是一些不愿進行教學藝術探索的老師,常常讓學生簡單、機械地重復同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