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學法論文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2: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鋼琴教學法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首先,聽覺訓練是鋼琴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鋼琴演奏者的聽覺不同于常人,要求密度甚高,要有好的聲音標準。即能仔細傾聽自己所彈每個音的質量、長度和力度以及音與音之間的連接,并根據作品的需要,從刻畫音樂形象和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出發。在實踐教學環節上不但要會聽單聲部,還要同時會聽辨多聲部。例如,彈奏任何一首樂曲都必須處理各種主次關系,但現實中我們所聽到的往往是左右手、旋律和伴奏聲部都彈得一樣強的演奏,聲音混雜缺乏層次感,這就體現出聽覺訓練的必要性,必須讓學生傾聽自己和調整自己的聲音音色。
其次,鋼琴音色的變化關鍵在于手指的觸鍵程度。
(1)指尖觸鍵與指面觸鍵。手指立起,琴鍵受力直接,音色明亮;指面平坦會形成一種受力的緩沖,使聲音柔潤、細膩。
(2)手指觸鍵的高度和力度。要得到明亮的顆粒性聲音,常需手指提高,伴以垂直方向用力彈奏;而對聲音柔美的連奏則要求利用柔軟的指面,在手指向前或向后的水平動作中以平穩的貼鍵方式觸鍵,從而獲得飄逸但不失集中凝練的音色。
(3)手指觸鍵的速度。一方面影響著聲音的強弱,觸鍵速度越快聲音越強,反之越弱;另一方面,影響著聲音色彩。例如,要演奏明亮、顆粒性強的聲音,指觸速度要快,彈完馬上將力量松開,觸鍵面可略小;要聲音濃厚、圓潤、歌唱性強,除運用手指力量外,指觸速度要慢。不同的聲音要求運用不同的指觸方法來彈奏,演奏者要根據聽覺和作品的需要用心體會。
(4)手腕的松弛程度。充分利用好手腕的調節,才能使彈奏出的聲音獨具鋼琴音質鏗鏘有力而又柔和的美感。在彈奏歌唱性旋律時手指可貼近鍵盤,手腕保持平穩、有彈性。不同的音色對手腕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學與演奏中一定要靈活運用。
第三,正確運用踏板可以豐富音響色彩。
俄羅斯鋼琴家魯賓斯坦曾說過,“踏板是鋼琴的靈魂”,可見其重要性。鋼琴踏板包括左踏板(弱音踏板)、中踏板(睡眠踏板)和右踏板(延音踏板),每一個踏板對聲音的改變各不相同。常用的是右踏板,除延長和保持音的作用外,它還能不斷地混合多種共振泛音來豐富鋼琴的音質,從而使其音色豐潤奇妙;中踏板是增加色彩和使音樂織體簡潔清楚的重要工具,尤其適用于保持極長的低音進行;左踏板不僅僅是幫助演奏者彈得更弱,也是為了增加聲音的柔和度,并祛除掉音質中敲擊的成分。
第四,要充分理解音樂。
篇2
論文摘要:鋼琴教學工作是一門具有較強專業性、規范性的課程,它不僅要求傳授者具備一定的演奏技能,且要具備優化的教學方法和一定的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知識,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完善教學體系,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理念,達到教學目的。
鋼琴教學法是研究、揭示鋼琴教學理論及鋼琴教學中的一般規律的學科;是在鋼琴教學過程中逐漸積累和總結的一門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專門性、概括性的學科[1],它與傳統的以總結鋼琴演奏經驗為主的鋼琴教學法不同,是由多種學科互相結合滲透形成的,通過探討鋼琴演奏能力的本質、發聲原理以及如何通過教育有效地培養和提高這種專業的演奏能力,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對鋼琴演奏和教學的方法進行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以系統論和方法論的構架對鋼琴演奏教學方法進行抽象、概括的歸納和總結。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音樂教育逐漸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整體培養未來年輕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教學中在對教師規范化要求的基礎上對學生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演奏技能的同時還應具備基本的教育理論概念,掌握先進教育思想和方法,具備音樂學科的綜合知識和實踐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授基本演奏技法及音樂表現力的同時必須重視和培養師范專業學生掌握鋼琴彈奏的方法與要領,使學生掌握科學規范的方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形成以演奏技能培訓為主的教學理念。
鋼琴教學過程需要具備一個系統正規的教學規劃,教師應該開拓思維,建立新的教學思路,根據整體目標和培養規格把明確的總體目標、設計充實合理的知識結構及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相連,建立適用而規范的雙基訓練(基礎知識和概念,基本奏法和技能的訓練),以加強實用技能訓練為主線,注重學生即興伴奏功底訓練,充分加強音教專業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切實革新教學內容和形式,從宏觀著眼微觀入手,調動一切積極有效的教學手段,不斷追求教學的時間效益,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創造性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音樂教育專業特色的鋼琴教學法。
一、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和強化
首先對初學者在基本知識方面建立正確的概念,掌握鋼琴彈奏的基本原理及正確的觸鍵方法。如:顆粒型與歌唱性鍵盤觸鍵的不同方法、手指下鍵的要求、觸鍵要領以及手指轉換常識、指法規律、常用踏板用法等等。其次針對基本練習分類式進行強化訓練,例如:連音,非連音、跳音等音型的奏法,訓練手指獨立鞏固手型,體會和掌握不同奏法要求手指在鍵盤的彈奏要領;訓練手指的跑動和伸張拇指等技術練習,按指法分類練習,最初的練習是從技巧意圖上進行的,因此一定要注意不可因趣味性稍差而中途停止練習,要努力地堅持到底,克服練習過程遇到的種種困難,達到完好的訓練效果。
二、掌握正確的彈奏的技巧
初學者一般通過技術訓練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練習曲,樂曲的彈奏技法,并從中學習編配規律,逐步認識旋律、和聲、織體三者的關系,從而增強伴奏意識,豐富和聲織體,積累伴奏手法,以感性積累為基礎,輔以理論結合實踐進行教學,從中切實加強學生技能的培養和提高,克服困難獲得高超技巧。練習中首先注意手指的獨立、均衡、有力持久的訓練,在音階、琶音等基本練習別要注意大指的力度均勻以及解決4、5指先天性獨立、機敏度差的問題。其次是必須使肩、碗、手指的轉動力結合巧妙,根據個人手指的自身條件,選用合理的指法進行流暢的彈奏。
三、鋼琴教學中合理的教學法的體系
教學法要求教師掌握并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整個教學過程一般都是從鍵盤彈奏入手,如何使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正確的彈奏方法?通過什么樣的途徑達到很好的效果?等一系列值得思考的問題。在鋼琴教學過程中一般常常采用教師試奏及講解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直觀理解正確的彈奏要領,在音樂情感情緒處理方面培養學生的音樂感悟能力,充分感受音樂的感性內涵[2]。其次,我們應啟發學生探討提高練琴效果的方法,逐步掌握鋼琴教學的基本知識,如:彈奏原理、姿勢、手型、基本要領、指法規律、踏板運用及嚴謹有序的讀譜與視奏方法等等,把握教材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練琴先慢后快,解決難點先單手后雙手,從局部到整體等原則和規律。
四、教學過程中注重方法的靈活多樣性
鋼琴教學過程中注重方法的靈活性、多樣性,根據學生的不同的習琴基礎及領悟能力,運用啟發式、對比式、類推法等教學方法耐心地教導每一位學生;同時要求學生認真記錄課堂筆記,使學生記錄好每節課程所彈奏的知識原理、要點、教學進度、程序以及正確與錯誤的鑒別、經驗與教訓的體會等,從而加深認識、加強記憶,提高自己的彈奏水平,把學習筆記也可作為學生將來教學手冊和參考資料。其次要求教師必須將自己教學經驗有條理化的提高到理論認識的高度,對學生認真明確地提出要求并且堅持督促與檢查,整個教學過程用系統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和清晰易懂的教學思路。此外在鋼琴教學中,讀譜和視奏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教學環節,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做好信息資料的收集----默讀樂譜、單手視奏、分析歸納節奏、樂句的劃分,最終達到正確和熟練的背譜[3],將難點、重點部分分支出來單獨訓練,需要學會將這一系列環節組成一個穩定有序的運轉系統,可以從容有效的攻克難關,有助于以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自覺運用思維技巧和規律,發展學生的心智技能---思維敏捷、靈活而深刻,彈奏速度快且準確性高,以促進手腦的平衡發展,增強手指的控制力,提高對作品熟練度。
總之,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注重科學性,實現宏觀控制和微觀調節,通過技術訓練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練習曲和樂曲的演奏技巧,而且正確把握作品演奏的情緒及內容,進一步優化教學環節程序,提高教學質量,使得學生輕松準確地掌握演奏技巧,為以后更好地提高演奏水平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涅高茲著. 論鋼琴表演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篇3
關鍵詞:多元文化;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學習方向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11-0194-02
本文通過調查,就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希望接受的培訓形式、教師希望得到的培訓內容、最想了解的國外音樂教育體系、教師參加培訓以國內的省市級培訓為主,有效形式為研討、教研和搜索網絡及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誤區。幾個方面對于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的培訓進行歸納,以得出適合于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的學習狀態。
一、教師希望接受的培訓形式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教師希望接受的在職培訓形式主要包括國內外音樂教育專家講座、觀摩音樂教學公開課、音樂教育論文演講及點評音樂教育專家評課、進修性質的教學研討、Workshop工作坊、音樂教育英文文獻導讀等。數據顯示,高于50%的教師認為非常欠缺和比較欠缺Workshop工作坊、音樂教育英文文獻導讀和國內外音樂教育專家講座等三種形式的培訓。其中,Workshop工作坊屬于新興且效果明顯的教學培訓模式,它包括多元化的培訓形式和內容,在工作坊中能夠與多種層次的人員交流學習,因此十分受到高校音樂教師的歡迎。而有關音樂教育論文演講及點評、觀摩音樂教學公開課等培訓形式比較單一,更多涉及國內音樂教育的研究情況,雖然仍有教師期待參與,但需求并不像新興培訓形式和涉及外國先進音樂教育信息內容的培訓那樣強烈。
二、教師希望得到的培訓內容
這一部分內容測查了教師對五種常見培訓形式的缺乏程度,包括音樂教育基礎理論、音樂教育研究方法、音樂各學科教學法、音樂教育多媒體教學技術、國外音樂教育。數據顯示,對于不同培訓形式的缺乏程度結果存在差異。其中,音樂教育基礎理論的結論中非常欠缺為0、比較欠缺22.89%、一般48.19、不太欠缺21.69、不欠缺7.23。其中認為欠缺的人數比例少于不欠缺的比例,說明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學中音樂教育基礎理論的培訓適中。而教師希望得到國外音樂教育培訓的情況則明顯不同,分別為非常欠缺21.69%、比較欠缺28.92%、一般31.33%、不太欠缺8.43%、不欠缺9.64%,說明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參加國外音樂教育培訓的機會還有待提高,教師對于參加國外音樂教育培訓充滿期待。
三、最想了解的國外音樂教育體系
通過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柯達伊音樂教學法、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鈴木音樂教學法、綜合音樂感教學法和埃德溫?戈登音樂教學法六種國外音樂教育體系的調查。結果發現,認為“非常欠缺”和“比較欠缺”埃德溫?戈登音樂教學法的比例分別為22.89%和27.71%,明顯高于其他五種教育體系,說明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最想了解的國外音樂教育體系是埃德溫?戈登音樂教學法。位于第二的是綜合音樂感教學方法,認為“非常欠缺”和“比較欠缺”的比例分別為7.23%和36.14%,說明教師有機會接觸到這一教育體系,但仍渴望深入了解和學習。而對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認為欠缺的人數(33.73)的人數較其他方法而言最低,認為不欠缺的人數(18.07)又相對最高,說明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教學中相對普及。
四、教師參加培訓以國內的省市級培訓為主,有效形式為研討、教研和搜索網絡
參加國內(包括省內)會議的人數占81%,參加省級培訓的教師占總數的39.58%,高于國家級和市級培訓的總比例。這證明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參加的培訓以國內的省市級培訓為主。75%的教師認為最有效的培訓形式為研討,66%的教師通過教研活動和網絡信息了解最新的音樂教育動態。這說明教師參加培訓的有效形式為研討、教研活動和搜索網絡。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誤區。調查表明,雖然有37.35%的教師認為當前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學中不太欠缺和不欠缺音樂教育的相關理論,從學生對音樂教育形式的喜歡情況、教師希望接受在職培訓的情況可以看出,高校音樂教育中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誤區。
在學生的調查中,學生對音樂教育形式喜歡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音樂活動、優秀音樂教學案例分析、音樂課堂教學設計、音樂教育理論講授和音樂教學主題討論,對于音樂教育理論講授的喜歡程度較低,同時表示不喜歡音樂教育理論講授的學生仍有13.25%,明顯高于其他教學形式。這既說明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認識不足,也說明教師教學中對理論知識教學方法的思考不完善,教學形式守舊,理論與實踐相脫離,未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理論學習的興趣,并未使學生了解理論學習的價值和重要性。正所謂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在日后的研究中我們會對教師的音樂教育理論進行必要的梳理,來輔助音樂技巧的練習。
通過對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希望接受的培訓形式、教師希望得到的培訓內容、最想了解的國外音樂教育體系、教師參加培訓以國內的省市級培訓為主,有效形式為研討、教研和搜索網絡及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誤區。我們將展開一系列的講座和對策,來逐步滿足遼寧省高校音樂教師的愿望,以促進遼寧省高校音樂教育有效、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純.多元文化視域中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M].
[2]特里斯?M.沃爾克.田林譯.音樂與多元文化―基礎與原理[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李 濤,教授,遼寧省薪金縣人,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從事鋼琴演奏與教學研究;
李 哲,教授,遼寧省薪金縣人,沈陽音樂學院鋼琴系,從事鋼琴演奏與教學研究。
注:本文系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
篇4
摘 要
隨著生活質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素質教育從幼兒抓起已經成為1種趨勢。鋼琴以其自身的特殊的藝術魅力和其在幼兒智力開發中的特殊功效,受到了眾多家長的青睞,在幼兒階段,我們需要的是培養并鞏固孩子的興趣,奠定好各種基本彈奏的基礎,本文對幼兒鋼琴基礎教學從心理方面和教學法方面進行了1些分析,幼兒鋼琴基礎教學應該從培養其興趣入手,選擇適合幼兒學用的趣味教材,打破單1的練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琴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闡述了應怎樣培養幼兒的興趣問題。在家長的輔助教學中對幼兒在坐姿、手型、等提出了1些幼兒常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的方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下能更快的掌握基本的鋼琴基礎并善用音樂進行自我表現。
關鍵詞:幼兒;鋼琴學習;興趣培養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enhancement,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grasped from the baby already becomes one tendency. The piano by its own special artistic charm and it in the baby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pecial effect, has received the multitudinous guardians favor, in the baby stage, we needs is the raise and the consolidated childs interest, lays the foundation which each kind plays basically, this article to the baby piano foundation teaching from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aspect carries on some analyses, the baby piano foundation teaching should from raise its interest obtaining, the choice suits the interest teaching material which the baby study uses, breaks the sole practice method, stimulates the student study qin the interest, raises students independent creation ability, elaborated how should raise babys interest question. In guardians auxiliary teaching to the baby in the sitting posture, the hand, and so on proposed some babies often appear the question, proposed the solution method. Enable the baby the quicker grasping basic piano foundation and makes good use of music under the relaxed happy teaching environment to carry on the self-expression.
Key words: Baby; piano study; Interest raise
目 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1、培養幼兒學琴興趣的重要性 1
2、培養幼兒學琴興趣的途徑 2
1. 營造1個良好的課堂環境 2
2. 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3
3. 幼兒鋼琴基礎教材的選用 3
4. 學生練習聯彈和同步演奏 4
3、家長的課后輔導與幼兒學琴的興趣培養 4
1. 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彈奏姿勢 4
2. 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彈奏手型 5
篇5
俄羅斯高等音樂教育水平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從這里走向世界的著名表演藝術家、知名學者、杰出音樂教育家不勝枚舉。其鋼琴教學體系更是自成一派。鋼琴教學成績斐然,受到全世界鋼琴演奏家、教育家的極大關注。俄羅斯高等音樂教育學府、師范院校和音樂院校在音樂教育鋼琴方向的學生教學和鋼琴演奏專業學生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同一個教學系統。培養不同發展方向的優秀人材。高師的教學體系與音樂院校的教學體系一脈相承,均以凸現音樂風格、強化技術要求、發展靈活多樣的練習手段、明確客觀完善的評價體系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前者更注重一般學生鋼琴教學,在教學方法上體現了繼承和發揚鋼琴教學理論的特性,以推廣已有理論為目的。后者更注重精英教學,體現了對鋼琴教學理論的創新和深入,以發展鋼琴教學為目的。兩種院校都以學術研究和演奏實踐的密切聯系作為發展鋼琴教學的策略。其教學中演奏分析與理論分析的結合、實效性和系統性教材的結合的方式對我國高等音樂教育鋼琴教學有借鑒價值。
在課程設置上,除了一些必修的音樂基礎課程外,還開設一些理論課程,如在音樂學院開設了俄羅斯音樂史、鋼琴教學法、室內樂課、聲樂伴奏課藝術實踐課等必修課程,而且都是教師一對一地授課。學校有專門的室內樂教師為學生助奏,專業教師則在一旁指導。又如師范大學的音樂系開設了高校音樂教育學、音樂創作、音樂創作心理學、音樂評論等必修課程。
鋼琴系的本科課程包括全國性的公共文科課程、公共專業課程和地方院校專業課程。公共文科課程有:哲學、經濟學、歷史、國家憲法、心理學和教育學、外語、體育。公共專業課程包括:文化藝術史、美學、音樂心理學、和聲、復調、作品分析、外國音樂史、俄羅斯音樂史、20世紀俄羅斯音樂史、專業技能課、室內樂、排練課、鋼琴藝術史、現代鋼琴藝術、鋼琴演奏教學法、鋼琴伴奏、指揮等。
俄羅斯的的鋼琴專業分兩類,一種是鋼琴專業,另一種是鋼琴伴奏專業。針對這兩個專業設置具有專業特色的教學課程。鋼琴專業則重視專業技能課、和聲、復調、作品分析、外國音樂史、俄羅斯音樂史、鋼琴藝術史、現代鋼琴藝術、鋼琴演奏教學法這些課程;而鋼琴伴奏專業則重視鋼琴伴奏、室內樂、聲樂伴奏、器樂伴奏指揮。
學時安排得也很多,鋼琴專業的學生鋼琴專業課500學時、音樂史300學時、鋼琴藝術史280學時、和聲70學時、復調70學時、文化藝術史70學時、曲式分析70學時;鋼琴伴奏專業的學生鋼琴伴奏500學時、排練課280學時、室內樂280學時;兩個專業的其他課程也都在70―120學時,可見俄羅斯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量大、實踐課多。
在俄羅斯鋼琴演奏教學體系中,首先應該注意的是藝術感的訓練。鋼琴演奏不是最終目的,而只是自我表現的一種手段。演奏家通過對樂器的演奏,形成人與世界的關系及其對這個世界的反映。所以,鋼琴演奏的教學工作必須成套地全面地進行,甚至對于所有業余演奏者來說也應如此全面地學習。對于音樂愛好者來說鋼琴是一個理想的樂器,因為它可以演奏一切音樂,包括交響樂、歌劇音樂、芭蕾音樂、室內樂等等。為了突出鋼琴學習的專業研究方向,教師主張鋼琴學生自主選擇針對某一作曲家、某一演奏時期、某一演奏風格的系統性曲目,確立研究專題,并以鋼琴演奏效果進行補充和論證。在理論研究發展領域內做到理論與演奏實踐相結合,畢業音樂會曲目與畢業論文答辯內容相呼應。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指導,全面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和彈奏水準。
俄羅斯鋼琴教學以歌唱性、復調性彈奏為顯著特點。因而,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選擇曲目的獨到之處,就在于強調曲目的音樂性和復調性。除了常見的音樂會演奏曲目。頗具新意的是激發學生音樂感的各類改編曲。這些作品的彈奏效果突出歌唱性、復調性和交響性,能充分強調藝術感染力和鋼琴這一樂器的豐富表現力。學生在練習和演奏過程中,時時被音樂要求和演奏激情牽動,技術問題的解決很自然。達到自然的彈奏境界,音樂的美感就更為突出。這是鋼琴教學中的一種良性循環,此種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建立演奏作品的良好心態。學生在練琴時,就具備自己能達到的音樂標準,實現彈奏教材和彈奏目的的統一,教材的實效性更為突出。
在對作品的理解上,他們普遍較為深刻,音樂思路比較完整,演奏布局嚴謹周密,音樂表現力豐富,既有抒情性,又具浪漫氣質。俄羅斯的鋼琴家們在演奏中注重整體結構的完美及細節的表達,講究每一個音的質量。在樂曲處理上相當嚴謹,十分注意音色、分句和樂器的歌唱性。他們追求把優美如歌的旋律同技巧動作結合起來。俄羅斯鋼琴學派的藝術核心特征就是強調歌唱性,以聲樂的觀點來闡述鋼琴的聲音,讓鋼琴這件樂器人聲化。
篇6
關鍵詞:高師 音樂專業 鋼琴課程 結構調整
高師音樂專業的鋼琴,是一門專業性、基礎性、適用性、應用性很強的技能技術課程,在專業必修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鋼琴教學的成敗,關系到學生整體專業素質的提高、進步和長遠發展,對此,課程教學的研究及其方法、內容的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門學科專業,高師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直接影響整個音樂學科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長期以來,音樂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中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需要素質全面、綜合能力強的優秀教師,要駕馭中小學課堂授課實踐,教師具有嫻熟的鋼琴彈奏技術就顯得更為突出。鋼琴作為中小學音樂課堂及其課外音樂活動的主要工具,無時不在發揮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高師音樂專業的鋼琴教學,長期受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的影響,使得學生學習鋼琴學科專業知識的口徑比較窄,尤其是只重技術而忽略專業理論及應用技術理論基礎的學習,學生有些高技術、低技能,應用能力就相對較弱。面對如此困惑,筆者認為,調整鋼琴課程的結構,合理設置學科專業內容,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勢在必行。
一、現階段高師鋼琴教學的狀況分析
我國高師音樂專業的鋼琴教學從上世紀80年代經歷了改革和發展的漫長過程,在學術界、教育界對于高師鋼琴教學的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目標、課程結構上展開了全方面的討論和艱辛的探索,尋求適合中國高師鋼琴教學的合理課程體系和教學手段,已成為廣大高師鋼琴教育者和學術者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圍繞高師鋼琴教學研究曾先后舉辦了“全國高等師范院校鋼琴改革座談會”“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學術研討會”“第二屆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研討會”等系列的鋼琴教學研討會議,在高師鋼琴教學的方式、方法、課程設置等方面為高師鋼琴教學提供指導。高師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為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際,需要從教學內容上進行了擴充,以突出本課程的師范特色,在鞏固鋼琴彈奏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鋼琴伴奏這一實用技術的內容,這一教學模式在高師得到推廣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高師音樂教育的主體作用發揮到了極致,為中小學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培養輸送了大批人才。進入21世紀,社會對教師教育的素質要求更高,不僅要求音樂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術技能,更要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因此,傳統的鋼琴學習模式必須要進行調整,鋼琴教育僅僅圍繞技術訓練和技能訓練,不能滿足鋼琴教學的實際需要,現行的課程結構,如:鋼琴彈奏技術學習、鋼琴伴奏技術學習這兩大模塊的內容更應該充實和拓展,增加鋼琴理論課程學習的教學內容迫在眉睫。
二、鋼琴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的構想
圍繞高師鋼琴教學的培養目標問題,專家、學術界已廣泛地研究和探討,傳統培養模式提出的“一專多能”與“多能一專”只是能力培養的問題,不論是“一專多能”還是其他“多專多能”,最為實際的是高師鋼琴教學使學生學到什么、學會什么、能做什么的問題。高師的鋼琴教學與音樂院校專業鋼琴教學既有聯系又有本質的不同。從中小學音樂的實際及普及性音樂教育的目標出發,為了將來的實用和運用,高師的鋼琴教學課程的設置應包括:鋼琴技術課程、鋼琴伴奏課程、鋼琴教學法課程、鋼琴文獻及史論課程、鋼琴鑒賞課程等幾大模塊的學習內容,使培養的學生既有良好的技術技能,又具備全面的學科專業的人文素養,從而形成以鋼琴基礎知識為支撐,以過硬技能為核心的鋼琴教學課程綜合體系。應該從觀念、教學手段及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中心諸方面進行合理的改革、調整和設置,以長遠的目光,關注未來鋼琴教育的發展,把學生的能力、專業素質、人文素養有效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篇7
一、聲樂藝術指導教學本質
聲樂藝術指導(Vocal Coach)主要是指為聲樂演唱者進行鋼琴伴奏并進行音樂指導的表演方式。這種表演方式與所謂的“鋼琴伴奏(Piano Accompaniment)”有相似和不同之處。其相似之處表現在,兩者的演奏樂器均為鋼琴,并且都以和聲樂演唱者合奏的形式進行表演。而這種表演藝術則必須建立在鋼琴彈奏與聲樂演唱互相配合的基礎上,因此表演者要在表演前進行大量的排練、磨合。而聲樂藝術指導則與所謂的鋼琴伴奏有這本質的區別。“鋼琴伴奏是一個操作層面的術語,它暗示出器樂獨奏與鋼琴伴奏間的某種關系,這種關系既要求二者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又要求鋼琴伴奏者不可‘鋒芒太露’,‘喧賓奪主’”。(李智芳.關于國內音樂學院聲樂鋼琴藝術指導專業的分析與比較[D].中國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8.)簡而言之,鋼琴伴奏是一個陪襯性角色的存在,它并不是聲樂作品的一部分,而是為了提高聲樂表演效果的手段。而聲樂藝術指導則是聲樂作品的一部分,它和聲樂表演是一個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并且鋼琴伴奏的藝術表現取決于聲樂表演者的需要,而聲樂藝術指導更要體現“藝術指導”的效果,它是整個聲樂作品的指揮者與策劃者。因此,聲樂藝術指導和鋼琴伴奏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聲樂藝術指導既是聲樂表演的一部分,那么藝術指導就不能僅僅以伴奏的水準來要求,應當打到更高層次的藝術境界。在聲樂藝術指導研究生教學方向上,也應當有統一的專業教學標準。“眾所周知,專業名稱的統一,不僅代表著一個專業的概念、一個專業的性質,還說明了學術界對其專業內容已經達成了共識,對未來學科的健康快速發展也就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專業名稱之所以要強調科學準確,甚至要求要與世界接軌,就是因為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信息的網絡化,教育也必然走上國際化。為了同世界各國進行教育合作與交流,就必須規范專業名稱,統一專業標準。”(李智芳.關于國內音樂學院聲樂鋼琴藝術指導專業的調查與設想[J].樂器,2010,(11).)而要完成與國際接軌,我們就應當借鑒國外聲樂藝術指導課程的設置方式,尋找國外聲樂藝術指導課程的教學規律。
二、國外聲樂藝術指導教學特點
國外聲樂研究生藝術指導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立的教學體系,這不僅體現在國外聲樂藝術指導的課程設置方面,還體現在聲樂藝術指導的專業教學方面。
國外音樂學院普遍將聲樂藝術指導與鋼琴表演視為同等重要的兩個專業。“在鋼琴系中,鋼琴藝術指導不僅是鋼琴表演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也是一個獨立的專業。即使是主修鋼琴表演專業的學生,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必須進行鋼琴藝術指導的學習,一直到五年級畢業。如果要進研究生院繼續深造,鋼琴藝術指導也是入學考試重要的內容之一和將來必修的課程。由此看來,鋼琴藝術指導與鋼琴表演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沈紅.圣·彼得堡音樂學院的鋼琴藝術指導課[J].音樂研究,2001,(3).)在國外,聲樂藝術指導和鋼琴表演既然視為同一地位,那么藝術指導就不再背負“伴奏”或者“襯托”的身份,而是成為表演聲樂作品的一部分。并且聲樂藝術指導更是應當為聲樂演唱者擔當“藝術教練”,規劃作品處理和完成方式,對整個表演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
在教學中,國外的音樂學院也頗為重視聲樂藝術指導與聲樂演唱者配合層面上的教學。“當開始學習一首新曲目時,鋼琴藝術指導的教師在課上不但要教你如何彈奏,如何處理音樂,還要充當演員的角色,當你把伴奏彈奏得已游刃有余時,也就是大約一、二節課后,聲樂老師或器樂老師開始進入課堂,與鋼琴藝術指導教師一起幫助你處理歌曲(樂曲),這時在課上,實際是負責表演的教師在帶動著你的彈奏,以此更好地培養你與演員的合作能力及其為此所必需的技巧。”(沈紅.圣·彼得堡音樂學院的鋼琴藝術指導課[J].音樂研究,2001,(3).)聲樂藝術指導不僅要指導聲樂演唱者的藝術表現,更要參與其中,與演唱者形成某種形式上的默契,這樣在實際表演當中才能使鋼琴與聲樂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會在任何一方有所偏袒。
國外的聲樂藝術指導教學特點極其鮮明,即教導聲樂藝術指導的學生如何以指揮者的形象指導聲樂演唱者,在表演時如何再從指揮者的形象變為參與者,配合聲樂演唱者完成聲樂藝術作品。
三、國內聲樂研究生藝術指導教學現狀
在國內,聲樂藝術指導研究生專業方向于近些年在部分音樂藝術院校相繼開設。他們對于此專業的名稱理解也各不相同。如下僅列舉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和武漢音樂學院的聲樂藝術指導研究生專業方向設置情況。
中央音樂學院將此專業稱為聲樂伴奏藝術,系別歸為鋼琴系,學制為三年,研究方向為美聲方向。教學方式方面,教授和副教授總共三人,授課方式為單獨小課。教學內容方面,必修課有鋼琴演奏課、鋼琴伴奏課、鋼琴發展史、鋼琴藝術史、聲樂發展史、論文寫作指導課;輔修課有意大利語、德語、法語、總譜讀法、重唱、歌劇排練、傳統唱法沿襲等。
中國音樂學院將此專業稱為聲樂鋼琴伴奏,系別歸為鋼琴系,學制為三年,研究方向為美聲、民族兩個方向。教學方式方面,教授和副教授總共兩人(美聲方向、民族方向各一人),授課方式為分配合作。教學內容方面,必修課有鋼琴演奏課、鋼琴伴奏課、聲樂、總譜讀法、即興伴奏、歌劇排練、意大利語、德語、法語、論文寫作指導課;輔修課有鋼琴教學法、鋼琴文獻、歌劇賞析、西方聲樂史、音樂劇賞析、鍵盤藝術史等。
沈陽音樂學院將此專業稱為鋼琴伴奏藝術,系別歸為鋼琴系,學制為兩年半(兩年的課程學習及半年論文答辯),研究方向為美聲、民族兩個方向。教學方式方面,教授和副教授總共五人,授課方式為自主合作。教學內容方面,必修課有鋼琴演奏課、鋼琴伴奏課、論文寫作指導課;輔修課有法語基礎及聲樂作品導讀、聲樂發展史、歐洲歌劇發展概論、爵士音樂史、20世紀中國歌劇創作史論研究、歌劇排練、合唱、歌唱重唱、表演課、計算機制譜等。
武漢音樂學院將此專業稱為聲樂藝術指導,系別歸為鋼琴系,學制為三年,研究方向為美聲民族綜合方向。教學方式方面,教授和副教授總共兩人,授課方式為選拔合作。教學內容方面,必修課有鋼琴演奏課、鋼琴伴奏課、視唱練耳(高級)室內樂(三重奏/雙鋼琴)、總譜讀法、論文寫作指導課;輔修課有鋼琴文獻、聲樂文獻、歌劇排練、聲樂表演、合唱、即興伴奏、意大利語、德語、法語等。(李智芳.關于國內音樂學院聲樂鋼琴藝術指導專業的分析與比較[D].中國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8.)
通過上述內容不難發現,國內各音樂藝術院校對于聲樂藝術指導專業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見解。相同方面體現在,各院校將聲樂藝術指導專業歸在鋼琴系,在必修課程方面也主要以鋼琴演奏水平和伴奏水平為主要出發點。不同方面體現在,各院校對于專業名稱有不同的看法、對于專業研究方向有不同的設置、師資力量的大小決定著對此專業的重視程度等。
四、國內聲樂研究生藝術指導教學改革方向
從國內聲樂研究生藝術指導教學現狀分析,國內聲樂研究生藝術指導教學是需要進行改革的。只有國內各音樂藝術院校對于聲樂指導專業達成共識,此專業才有可能立足于長久發展。
首先在專業名稱方面,各院校有不同的看法。聲樂伴奏藝術、聲樂鋼琴伴奏、鋼琴伴奏藝術等諸如此類的專業名稱,將伴奏提升到了一個較高的地位。應當明白的是,聲樂藝術指導和鋼琴伴奏屬于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因此,在專業名稱上應當進行適當地統一。從英文翻譯角度來看,“Vocal Coach”一詞的最好翻譯應當是聲樂藝術指導,因為該名稱體現了聲樂藝術指導的最本質屬性和專業側重點。
其次在專業所屬系別方面,國內甚至國外音樂藝術院校均認為應當將聲樂藝術指導專業歸屬于鋼琴系,因為該專業更側重于鋼琴演奏水平和鋼琴伴奏水平。但也有人認為,聲樂藝術指導與聲樂也有密不可分的聯系。那么,聲樂藝術指導中的聲樂修養也應當被重視。該專業也應當與聲樂專業創造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避免故步自封,使聲樂藝術指導專業添上更多聲樂人文色彩。
再者在專業教學課程方面,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課程被國內各院校賦予聲樂藝術指導專業以較高的課程地位。而這也會造成聲樂藝術指導能力一邊倒的現象:聲樂藝術指導的鋼琴技能高超,但聲樂素養略低。聲樂藝術指導與聲樂密不可分的關系,決定聲樂藝術指導專業應當重視聲樂素質的培養,加強與聲樂演唱者合作的意識。
篇8
主修生:鋼琴專業課。本專業必修課:鋼琴伴奏與配彈、鋼琴教學法、鋼琴藝術史、發展史、鋼琴音樂欣賞、鋼琴演奏理論、鋼琴演奏表演實踐;其他必修課和選修課;教學實踐課。
畢業要求:畢業論文、畢業音樂會,所受專業教育可為讀碩、讀博再深造服務。
輔修生:鋼琴與鋼琴伴奏課;初級鋼琴教法課;其他必修課和選修課;教學實踐課。
畢業要求:課堂授課(主要是聲樂)伴奏、音樂會伴奏(簡易曲目)、小型音樂會演奏。
對現有的教材進行重新編寫
學生應有一套適用的教材,即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求。教材要針對教學對象、年齡、特點、教學目的、方法、學制時間、練琴時間諸多方面來編寫。現在大多數院校都仍在采用1984年由韓林申等編寫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師范院校試用教材《鋼琴基礎教程》。這套教程共四冊是按照教育部1981年頒發的《高等師范院校鋼琴教學大綱》(草案)編排。顯然1981年的教學大綱今天來講太落后了。這套教程雖從初學程度講起,但太過于繁復,在曲目和教學重點的選擇設置上與今天的要求存在一些偏差,所以新教材的誕生是必然的。新教材應立足對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立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編寫,主要對象是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輔修生。
新教材將鋼琴伴奏(主要是聲樂伴奏)的內容融入鋼琴教程內并作為教學的重點。由于大多數師范生都屬于初學者,無論從時間還是年齡都不適宜再從事鋼琴專業的訓練,面對這些非專業的學生鋼琴的學習只是作為一項工作的技能是教學工作的輔助手段,但對鋼琴伴奏的能力要求卻提高了。如:演出伴奏、課上伴奏等。所以教改后的教學側重點應轉向鋼琴伴奏與配彈,鋼琴教學為鋼琴伴奏而服務。在重視鋼琴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盡早引入伴奏的內容是切實可行的。教材上,應將鋼琴技能、技巧貫穿在伴奏的學習中,用鋼琴伴奏的曲目代替原有的鋼琴成曲。眾所周知,鋼琴伴奏課程也是由易到難,從單音、和弦開始練習,所以可在學習鋼琴基礎的時候將這些知識同時灌輸給學生。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節約大量時間和精力,并且由于曲目是取材一些耳熟能詳的膾炙人口的曲目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學效果好。同時,鋼琴伴奏是一門具有創造力的課程,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當然就曲目的不乏一些車爾尼“599”等簡易練習曲的優秀范例,只不過在以往練習的基礎上進行選配和弦、織體等鋼琴伴奏內容的講述。除此之外,在曲目的選擇上應加上現行中小學音樂課本的內容,更好地為今后就業服務。 在實際教學操作中,應注重對學生音樂感的培養。曲目范圍和數量的擴展可與音樂欣賞課“聯盟”,即在欣賞課上安排進行(或獨立安排鋼琴音樂欣賞課),并將理論知識通過看、聽、寫、說四個途徑,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視聽技術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而作為授課時間有限的鋼琴課上,只精選一部分課題集中有代表性的曲目細致練習,技術通過基本練習、樂曲來掌握。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會”逐漸變為“會學”即采用快捷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學生學習、掌握一門技能。
鋼琴成績的考核與評估
考試從三個方面進行評估:鋼琴演奏、伴奏成績和鋼琴藝術實踐課成績。之所以將鋼琴藝術實踐課程成績加入總成績是因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鋼琴藝術實踐方面的能力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登臺演出機會少,上臺怯場,表現欲差,獨立處理作品水平能力低。針對這一狀況,要開設藝術實踐課,并將其成績記入鋼琴總成績。鋼琴藝術實踐課提供給每一個學生多次登臺的機會,組織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在系里、校園里甚至到社會中去演出。演出增加學生鍛煉的機會的同時提高了學習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加了表現欲望,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大大提高,提前進入了工作崗位的角色。
總之,高師音樂教學必須參照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際教學需要,培養出素質能力全面的學生以求更好的適應工作和完成教學任務。
篇9
傳統理論課和技能課,以及根據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補充的實踐類課程和姊妹
藝術類選修課課程幾個方面,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專業課程進行了重新設置。
關鍵詞:技巧課理論課和技能課實踐類課程姊妹藝術類選修課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各級師范院校要積極配合我國基礎教育改
革,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及時調整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結構、
教學觀念,爭取盡早培養出適合新課程教學工作需要的音樂師資。響應這一要求筆者
從課程結構方面談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課程結構的安排,筆者認為要以實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為前提,設計為學生提供花錢少、收獲大的教育、教學服務方案為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實現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個性化發展為目標,以實現課程資源社會效益最大化為原則。基于此,首先要把音樂教育專業類學生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和藝術素養確立出來并作為設置必修課的標準,然后根據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開設豐富的選修課,同時開設豐富的綜合實踐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科學的課程組合平臺。
一、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傳統專業技巧課的調整(一)調整方向1.以基礎音樂教育對教師歌唱能力的最基本要求為尺度,將歌唱理論、歌唱技巧、及發聲練習曲和歌曲整合為《歌唱理論與技能基礎》,將之作為必修課,采用集體課型授課。把傳統《聲樂》個別課設為拔高選修課,供有興趣和具備一定條件的學生選修。2.以基礎音樂教育對教師鍵盤應用能力的最基本要求為尺度,將鋼琴彈奏技巧、理論、相關知識及相應作品與鋼琴練習曲整合為《鋼琴應用基礎》作為必修課,采用集體課型授課。課程內容應包含培養節奏感、一般彈奏技法和即興伴奏基礎、初級鍵盤和聲與作品分析、識譜、視奏、簡單正譜伴奏、為歌曲編配簡單伴奏、鍵盤彈唱等,以滿足基礎音樂教育的實際需要。把技巧性強的《鋼琴演奏》、《鋼琴正譜伴奏》(個別課),《中高級鍵盤和聲及作品分析》《鋼琴與樂隊》、《鋼琴四手連彈》(集體課),設為拔高選修課,供具備一定演奏條件的學生選修。3.想修其它器樂的學生首先要在相應的樂隊中學習,獲得規定學分后,如果有興趣、有基礎,可以提出申請,拔高選修《××演奏與實踐》,上個別課。演奏水平特別突出的同學可以提前申請拔高選修。4.《舞蹈》課改為《形體訓練與音樂教師形象設計》設為必修課。目的是增強該課程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調整的意義。1、這一調整可以進一步突出師范性特點。新課改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藝術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國民整體素質,而不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某種專業技能,因此,高師的課程設置應符合學生綜合藝術修養及實踐能力形成的要求。2、這一調整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獲得必修課學分后,在專業演唱、演奏方面有興趣的學生可以申請選修專業拔高課。條件突出的學生也可以申請必修課免修,直接選修專業拔高課。3、這一調整可以節約大量教學資源。在傳統課程體系中學校一般要為每個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開設一門主修個別課、一門必修個別課、一門選修個別課,這樣占用了大量教學資源,學生的平均學習成本非常高。經過調整,取消了主修個別課,必修課采用集體授課,選修類的個別課是為那些有可能在演唱或演奏方面有造詣的學生開設的,對于他們可采用另付費用的形式。這樣就大幅度降低了一般學生的學習成本。4、這一調整可以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安排實踐課和技能課的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經過調整學生從傳統個別課上節約了大量時間。
二、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傳統理論課和技能課的調整1.根據新的教學理念、課程觀、課程標準,以基礎音樂教育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整合出《實用教師音樂理論和技能基礎》,并將其設置為必修課,其內容涵蓋《音樂與游戲》、《合唱與指揮》、《基礎樂理》、《基礎視唱練耳》、《兒童歌曲創作基礎》、《中外音樂欣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音樂活動中的創造》、《音樂認知能力分析》、《音樂中的人文素養》、《生活中的音樂》等。目的是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2.把傳統多聲部音樂寫作方向的《和聲》、《復調》、《曲式》、《配器》等課程改為選修課。把實用的管弦樂曲改編、簡單的合唱編寫、民樂合奏曲改編、實用電聲樂曲改編等整合為《多聲部音樂編寫》并設為必修課。3.把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都改為研究型課程。如:把中外音樂史改為《中西音樂美學對比研究》、《中西音樂文化對比研究指導》、《外國民族民間音樂研究指導》、《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研究指導》、《中國音樂史學研究指導》、《中國音樂文獻研究指導》、《中國樂理研究指導》等。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多元的文化觀。4.將《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研究指導》、《中國音樂史學研究指導》、《中國音樂文獻研究指導》、《中國樂理研究指導》、《中國聲樂演唱欣賞》、《中國器樂演奏欣賞》、《民族和聲學》、《民族音樂美學》等設為限選課,學生在規定學分內可以根據自身需要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以弘揚民族音樂文化。5.將《歐洲傳統聲樂演唱賞析》、《歐洲傳統器樂演奏賞析》、《外國音樂史學研究指導》、《現代歌舞音樂欣賞》、《爵士音樂欣賞》、《爵士鋼琴演奏》、《中西音樂文化對比研究指導》、《中西音樂美學對比研究》、《歐美大眾音樂簡介》(集體課型)設置為任選課。以促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吸收。6.“新的音樂教學理念要求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學要以審美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動力,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要求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②另外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教學,這些教學理念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增強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見習、實習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因此,把《音樂教學法》改為《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師職業能力指導》并作為核心必修課程加以強調,把《音樂教學法》和《音樂教育學》、《音樂認知學》、《教育教學統計學》等新學科的見習、實習融入該課程,以增強課程的實踐性,確保學生教育教學、教研能力的形成。7.重構教育教學見習、實習計劃。目的是讓學生多參加教育、教學和教研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在第一學年安排四周見習,了解從幼兒園到高中各學段教育教學的實際運作情況,讓學生盡早明確做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所應具備的能力。從第二學年開始每學年安排四至八周時間到各學段實習,包括教學法課程所需要的專題實習。在演唱、演奏和理論研究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可以申請到專業院校或專業團體實習,每次見、實習必須提交報告,并將其作為評價學生學業的重要依據。8.開設必修課《教育、教學研究報告寫作指導》,提高學生教學論文的寫作能力,以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同時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探究性學習的習慣,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文字表達、語言表達、邏輯思維、調查、觀察、交流合作、組織,信息加工采集等綜合能力。
篇10
論文摘要: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及其研討已經日趨深化,而作為其基礎課的高師鋼琴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探索中。高師鋼琴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必須走出鋼琴表演專業的教學模式,突出其師范的特性,促進音樂教育專業學科內部各課程之間的合理交叉與優化整合,使學生掌握實用性強的技能技巧,提高整體綜合素質,從而進一步推動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作為以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為主要目標的高等音樂教育在教學內容及要求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專業化傾向。中小學音樂教育是審美化、藝術化的音樂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然而沿用了多年的高師鋼琴教學大綱及依據其編寫的多種版本的教材,無論在內容上還是標準要求上,都受鋼琴表演專業的相關影響,致使高師鋼琴教材在內容上追求全面、系統、難度偏大,許多知識與技能是一個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無需掌握和不可能運用的。而在體系安排上,各類音樂知識與技能往往成獨立分割狀態,沒有將它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它們以互相獨立的知識點呈現在學生面前,致使學生無法將各知識點融匯貫通,掌握一套完整的音樂教育知識體系。
因此,作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基礎課——鋼琴教學必然要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等多方位進行探索與改革,尋求更為廣闊的拓展與創新,促使學生由單一思維轉向綜合化。
一、在高師鋼琴教學中融入適量的正譜伴奏
作為一個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鋼琴的目的之一就是能為今后課堂教學中的齊唱、合唱伴奏;為課外活動中的合唱隊、舞蹈隊伴奏;為文藝演出中的獨唱、獨奏伴奏。因此,除了專門開設的即興伴奏課外,掌握一般的正譜伴奏彈奏技巧是非常必要和實用的,在高師鋼琴教學中適當地加入一些正譜彈唱的教學,對學生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伴奏織體以及和聲手法,為即興伴奏提供可操作的途徑,培養彈與唱的協調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在教學中適當增加合作性曲目
鋼琴是一件獨奏性很強的樂器,因而在鋼琴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忽視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但對學生今后的工作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們應在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四手聯彈、雙鋼琴彈奏、鋼琴與其它樂器的重奏等。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技術能力訓練和音樂感的培養,還能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對音樂整體與個體的感受能力。
如四手聯彈曲目《軍隊進行曲》的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1、通過這首曲子可以提高學生歌唱性彈奏的技能。這首樂曲的特點是旋律和伴奏織體分工明確,無論旋律在高聲部還是低聲部,無論由哪一人彈奏旋律,在彈奏技術上都比自己獨立完成一首樂曲時簡化,所以彈奏都可以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旋律的表現上,這樣就更容易體會和掌握歌唱性彈奏的基本要領。
2、通過這首曲子的教學,學生能夠通過伴奏聲部分析出和聲、伴奏織體,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伴奏織體及和聲的感受能力,為即興伴奏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和聽覺基礎。
3、通過這首曲子的教學,學生在合作練習的過程中需要雙方達到節奏感協調,音樂感一致,并能注意到旋律與伴奏的呼應,對音量上的不同分配比例以及力度層次的控制,提高學生對音樂整體與個體的感受能力,控制聲部均衡統一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音樂感。
三、有針對性地選曲為即興配奏學習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
高師鋼琴的教學所面對的教學對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們的鋼琴彈奏基礎與能力有較大的差異。學生條件參差不齊,而進校后課程繁多,練琴時間也相對較少。因此,要在4年的學習中掌握各種鋼琴彈奏技巧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即興配奏課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鋼琴彈奏技巧,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必須在有限的鋼琴教學時間內進行高效的技術訓練,由此,在教學中曲目的選擇尤為重要。目前,在高師鋼琴教學大綱中,對于技能、技巧的教學都是以車爾尼599、849、299等程度的材料來衡量。因此,對師范院校的鋼琴教學中練習曲的運用就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做到有的放矢,最終達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在自己的原技術基礎上穩步提高的目的。比如:
1.初級階段以《車爾尼599》為主。可以選擇的練習曲目有:
A.柱式和弦:44、49;
B.帶低音和弦式織體:22、40;
C.分解和弦:85(兩手交替)、87(右手)。
2.中級階段可以選擇《車爾尼718》(《24首左手練習曲》),《車爾尼849》。可選擇曲目:
在《車爾尼849》中:
A、阿爾貝蒂低音:2、7;
B、長琶音:15;
C、短琶音:25;
D、震音:13;
E、分解和弦:10(兩手交替)。
在《車爾尼718》中:
A、長琶音:3、18;
B、短琶音及分解和弦:6、22;
C、八度:24;
D、分解八度:21。
3.中級階段(下):以《車爾尼299》為主,可選擇練習曲目有:
A、長琶音:12(兩手)、30(兩手)、32(兩手);
B、短琶音:3(右手);
C、分解八度:13、28;
D、震音:16(右手)、20(兩手)、27(兩手)。
4.高級階段:以《車爾尼740》為主,可選擇練習曲目有:
A、分解合弦:6(兩手交替)、28(左手)、31(右手)、45;
B、短琶音:37、46;
C、八度:38(兩手交替)、49;
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練習解決技術難點的同時,讓學生進行歸類,從中吸取“營養”,掌握即興伴奏基本織體形式和一般規律,從而為即興配奏這門有實用價值的專業課奠定良好的理論與技術基礎。
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的基礎課——鋼琴課要突出其師范性,就必須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拓展自己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促進音樂教育專業學科內部各課程之間的合理交叉與優化整合,從而進一步推動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符合社會對人材素質的全面需求。
參考文獻
[1]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