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流感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06-01 10:43: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預防流感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傳染
中圖分類號: S85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2-72-1
1 發病原因
豬流行性感冒,也叫豬流感,這種疾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豬流感病毒引起,生豬一旦染病,就可能發生大面積流行,導致一些發病豬死亡,即便不死,也影響生長速度,會對生豬生產帶來嚴重的影響,損失是不可估量的。現在發現的豬流感病毒主要有H1N1、H3N2、H1N2、H3N6、H1N7五種類型,其中前兩種與人流感有十分密切的關聯,一旦發生,豬就會發熱以及呼吸道病變,同時帶來其他疾病的發作,傳播快,死亡率高,如防治不當,會給養豬業帶來巨大損失。
2 病原特征
引起豬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在顯微鏡下觀察,有多種形態存在,有的呈球形,有的呈絲狀,有的形狀不規則,大、小、中等,外面包囊膜。病毒能在宿主內大量繁殖,引起細胞的病變,病毒在豬、牛、狗、人胚腎、胎豬肺、雞胚等器官上的細胞上進行生長繁殖,大量繁殖后,會引起細胞的病變,從而發病。流感病毒對溫度較為敏感,耐低溫,不抗高溫,一般56℃半小時就能滅活,60℃左右也就10分鐘滅活,如果溫度達到70℃幾分鐘就全部滅活,但在低溫下,流感病毒卻有較強的生命力,-70℃有較強的穩定存活狀態,冷凍狀態下能存活數年。但在福爾馬林、酚類、乙醚、氨離子、鹵素化合物、重金屬離子等一般消毒劑和滅活劑下,很容易滅活。特別是碘蒸汽和碘溶液具有十分強大的滅活作用。
3 流行特點
豬流感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發生于氣候變化較大的晚秋和初春,這兩個時間段發病相對集中和明顯,因為晚秋和初春空氣干燥,流通快,溫差變化較大,對于豬的呼吸道和體質的變化都有較大的影響,此時病毒容易乘機而入,引起發病流行。一旦發病就很急,病程較短,征兆不明顯。如果發病時,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豬2型鏈球菌等病菌大量繁殖,就會引發感染,會延長病程,提高死亡率。流感病毒,一般通過的呼吸道進行傳播,病豬、帶毒豬或隱性感染豬,在噴嚏和咳嗽時,會把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內大量繁殖的病毒,一同排出體外,傳染給其他豬。現在都是集中飼養,豬群密度小,如果豬舍通風不好,一旦有發病的,就會引起大范圍發病,同時也會引起一個地區的大流行。
4 臨床癥狀
病豬一般表現為食欲減退,嚴重的基本絕食,呼吸困難,咳嗽不止,噴嚏不斷,眼紅鼻干。口、眼、鼻常見有帶血的黏性或膿性分泌物,尿黃便干,四肢無力,不愛走動,喜臥,強迫行走時往往跛行。流感一般對于多數病豬,如不引起繼發病癥,一周左右基本都能自行康復,但對于一些體弱個體,如果處理不當,因為流感豬會持續發熱而引起其他病變,而導致死亡。潛伏期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豬發病初期突然發熱,體溫升高達40℃~41.5℃,精神萎靡,不愿站立,眼結膜充血,個別病豬呼吸困難,大口喘氣,呈腹式呼吸,有犬坐姿勢,夜里可聽到病豬哮喘聲,個別病豬關節疼痛,尤其是膘情較好的豬發病較嚴重。
5 病理變化
豬流感主要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而流感病毒主要寄宿在豬的呼吸系統的粘膜的細胞中,引起呼吸器官病理病化。一般表現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的粘膜充血、腫脹,表面覆有粘稠的液體,小支氣管和細支氣管內充滿泡沫樣滲出液。在對死亡豬體進行解剖檢查時,可以看到病死豬的喉部、氣管、支氣管會有充滿氣泡的黏液,呼吸道的黏膜充血并有腫脹,有的會混有血液,肺間質明顯增寬,多處淋巴結、脾可見有腫大并充血。胃腸等消化系統有卡他出血性炎癥,胸腹腔、心包腔積滿液體。
6 防治措施
從加強管理上進行預防。確保生豬的飼料合理配方,保證豬的生長營養均衡,增強機體的自身抗力,再有是保持豬舍的衛生、清潔、干燥、且要通風良好。定期進行消毒處理,注意豬生存環境的溫度要穩定,避免溫差變化過大。切斷傳播渠道,杜絕與易感動物接觸,由于豬流感有的病毒是人畜共患,所以飼養員要是患感冒,一定不要與豬接觸。
豬流感是一種相對難治的疾病,目前來講基本沒有特效藥,多數情況下用藥主要是減輕和緩解癥狀,用一些抗生素或磺胺類藥來控制細菌的大量繁殖,避免引起繼發感染,同時應用一些退熱藥,避免引起其他疾病。而感冒病毒,基本還是要靠豬自身的免疫力來進行抵抗。對于病死豬的處理,一定要進行深埋或焚毀。
篇2
關鍵詞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解剖病變;診斷;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 S8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0-0312-02
2012年5月以來,中寧縣靠近宣和附近的舟塔、寧安、新堡3個鄉的部分養雞場遭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毀滅襲,侵襲的雞場有三黃雞場、肉雞場、產蛋雞場;雛雞、育成雞、成年雞。雞場一旦發病,死亡率每天以10%的速度遞增;有的雞場產蛋期的雞3 d之內可以絕產,死亡率可達100%。據發病雞場時間先后順序來看,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給附近的養禽場,也可以通過人員的流動、用具的接觸被動感染,使雞群發病。病雞藥物治療無效,隨著時間的推移,雞群死亡大量增加,給養殖農戶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也給縣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防控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現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防控對策,以供參考。
1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信息
此次共調查4個養雞場戶,各養雞場戶情況如下。舟塔泉眼山王芳養雞場戶:存欄數52 215羽,免疫次數(H5-N1)二免,2012年3月16日最后一次免疫,2012年4月28日發現首個病例。舟塔鐵渠曹海華養殖場戶:存欄數1 800羽,免疫次數(H5-N1)二免,2012年4月12日最后一次免疫,2012年5月10日發現首個病例。新堡創業五隊賀宗定養雞場戶:存欄數2 000羽,免疫次數(H5-N1)三免,2012年2月18日最后一次免疫,2012年5月9日發現首個病例。新堡創業五隊王占寧養雞場戶:存欄數35 000羽,免疫次數(H5-N1)二免,2012年3月25日最后一次免疫,2012年5月14日發現首個病例。各養雞場戶疫情發病過程如表1所示。
2 共同臨床癥狀
上述4個養殖場戶,其發病具有以下共同臨床癥狀:發病第1天,雞群有呼嚕音,采食量下降,拉黃白色稀便,個別雞呆立,精神萎靡,雞出現零星死亡。2~3 d后,雞群出現明顯的呼嚕音,采食量大量下降,綠色稀便明顯增多,每天死亡40~100羽,產蛋雞產白殼蛋、軟殼蛋增多,產蛋率下降50%,雞群中出現頭頸歪斜的雞;發病3 d以后,雞群采食量不到正常量的1/3,產蛋雞幾乎絕產。死亡率成倍遞增,頭、雞冠、肉冉無腫大,爪掌及腿部鱗片無出血點或斑。用抗菌素和抗病毒的藥無效,損失相當慘重。
3 病理變化
特征性的病理變化:產蛋雞卵泡破裂卵黃性的腹膜炎,輸卵管內有破潰的卵黃,輸卵管內黏膜脫離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肝臟腫大紫紅色、質脆;脾臟、腎臟腫大,表面有出血斑;整個腸道彌漫性黏膜充血,脂肪層出血;肺臟邊緣出血、淤血,心臟冠狀脂肪出血斑,心肌出血,有的氣管內有膿型分泌物、有的氣管內有環狀出血;腦內膜有斑點狀出血。小雞及育成雞主要是肺部嚴重病變:肺部萎縮,有多處灰黑色的壞死灶,法氏囊萎縮,其他同上。
4 診斷
2012年5月2日,中寧縣動物疾控中心實驗室技術人員無菌采取王芳雞場病死雞病料:分別采取產蛋雞、育成雞、小雞的病死雞的臟器心、肝、脾、肺、腎、輸卵管、雞頭(腦組織)各3只密封、分裝,采集20份病雞血,分離血清,低溫保存,專人專車送區疾控中心檢測。2012年5月3日檢測結果:20份血清H5N1免疫抗體20份合格,合格率100%,9份病料:病原學檢測禽流感9份陽性。
5 綜合防控措施
確診后,上報疫情。由縣防五指揮部統一組織,區動物疾控中心領導同力協作,將疫區進行隔離、封鎖,限制移動,2012年5月4日捕殺疫點內所有的雞,將蛋及飼料做無害化處理,采取經濟補償和救助措施;將受威脅疫區的雞進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緊急免疫接種,雖然捕殺了病雞,但隨后的十幾天又相繼發生了幾起。確診后,組織人員當天晚上連夜撲殺清理消毒完畢。
6 綜合分析
6.1 疫情發生的特點
病程持續時間短,每一起從表現癥狀到大量死亡基本上是1周左右的時間,而且用抗菌、抗病毒、清熱解毒的藥物不能控制疫病的發展[1-2]。病程急,死亡率高,臨床癥狀不典型(病死雞不出現頭腫、腿鱗片、及爪掌出血),解剖癥狀典型,特征性的病理變化明顯,臟器病變嚴重,每個臟器都有嚴重的病理變化。
6.2 疫情的發生原因
一是不能排除帶毒候鳥遷徙的傳染。因為禽流感可以使飛鳥(燕子、麻雀、喜鵲等)帶毒,傳染發病,病鳥傳染給附近的雞群。二是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給雞群。如賀宗定的雞場和王占寧的雞場相距約1 km,期間人員互不來往,但賀宗定的雞群撲殺完3 d后,同隊王占寧的雞場發病。三是病毒可以通過人員、器物等污染物品間接接觸傳染給雞群。據了解,楊芳雞場的一名飼養人員2012年4月27日從中衛市宣和老家回來后(當時宣和養殖園區的雞群暴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此雞場28日產蛋雞群發病,29日開始死亡,5月2日上報疫情,動物疾控中心實驗室人員立即趕到雞場,1 000多羽產蛋雞全部死亡。其他幾棟雞舍的雞已發病。賀宗定雞場是從宣和鎮購買了一次雞飼料后,3 d后雞群發病。四是雞場內活動的老鼠也可以被感染,雖然沒有對老鼠進行病原學檢測,但據發病雞群的養殖農戶反映:老鼠行動遲緩,反應遲鈍,人容易捕獲到,雞舍周圍有不明原因死亡的老鼠。因此,老鼠也是禽流感病毒的攜帶者,將病毒傳染給易感的禽類[3-4]。
6.3 疫情控制措施
一是疫點的處理、撲滅措施應及時徹底,做到早、快、嚴、小。早診斷,早處理,每一起從確診到處理2~3 d,對病死雞撲殺消毒深埋,銷毀飼料、雞蛋,將糞便進行生物發酵,將污染的用具、雞舍徹底消毒。二是關閉活禽交易市場。在全縣發生第1例禽流感的第2天,防五指揮部就下令關閉各城鎮集市活禽交易市場,禁止活禽在市場上流通,杜絕市場流通環節的傳染[5-6]。三是在主要交通要道設立警示標志、消毒帶,對過往的車輛進行消毒,杜絕禽類及其產品的流通,遏制疫情通過流通環節傳播。
7 體會
一是政府及相關的獸醫部門及制定了應急預案,采取強勁的有效措施,使疫情在疫點內及時撲滅,沒有造成大范圍的流行,保住了全縣其他200多萬羽禽類的生命,避免了一場慘重的經濟損失。二是養殖農戶及其雇傭人員必須懂得疫情傳播的基本常識,在疫病流行時期,本著對自己、對他人、對周圍環境高度負責的態度,限制自己的行動,對于避免疫情的發生有重要意義。三是保持雞場內外無老鼠活動。定期滅鼠,老鼠是許多病原微生物的攜帶者,消滅老鼠,不僅減少老鼠對飼料的浪費,更重要是杜絕許多病原微生物的傳播媒介,在雞場內,老鼠咬死雞是常事,因此時常滅鼠尤為重要[7]。
8 參考文獻
[1]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發生1起家禽禽流感疫情[J].飼料廣角,2012(11):17.
[2] 李順芳.肉用種鴿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果試驗[J].福建畜牧獸醫,2012(3):7-8.
[3] 遼寧大連市中山區發生1起家禽禽流感疫情[J].飼料廣角,2012(9):15.
[4] 武新鋼,趙繼鵬,李秀華,等.陽泉市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現狀與對策[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2(7):52-55.
[5] 刁有祥.水禽流感的流行情況與防控措施[J].中國禽業導刊,2012(6):7-8.
篇3
【關鍵詞】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流行;護理探討
1 一般資料
多重耐藥是指一種細菌對兩類或兩類以上抗菌藥物產生耐藥[1]。我科ICU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先后共出現8例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本組男6例,女2例,年齡65~86歲,均為長期臥床患者,原就診疾病有肺炎、高血壓、冠心病、房顫史。
2 流行病學資料
2.1 ICU由于其本身的特點,如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治療較多、住院天數長等,使其成為院內耐藥菌感染的高發區,而且感染菌株常為多重耐藥株,是引起多系統器官衰竭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因素。多年來,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曼不動桿菌、克雷伯菌屬等一直是我科ICU檢出的主要病原菌,且常多重耐藥,其中以革蘭陰性菌為主,特別是非發酵菌。這些細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天然耐多種抗菌藥物,已成為ICU感染的主要菌種。
2.2 醫生在抗感染治療時往往首先考慮的是抗菌藥物的治療作用,不可能有很多時間和精力去仔細琢磨每一種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等問題。
2.3 手衛生的認知偏差 由于手衛生知識缺乏,致使醫務人員、保潔員、護工對手部清潔、消毒認識上有誤區。
3 方法
護理的首位工作是防范控制暴發流行,而不是被動的治療、護理患者,治療病原菌而不是污染菌或定植菌,隔離病原菌而不是隔離患者,發生病原菌傳播不在患者而在醫務人員,醫務人員不要將1例患者的病原菌帶給另一例患者,切斷耐藥菌在醫院或病室的傳播。
3.1 加強管理 一發現MDR感染的患者,我科就馬上通知科內全體醫護人員,并上報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醫務科等相關科室,給予高度重視,采取積極手段,減少不恰當的經驗性治療,一獲得病原學資料,立即采取降階梯治療,將廣譜抗生素改為敏感性高的窄譜抗生素,以減少耐藥的發生。
3.2 嚴格管理MDR感染的患者 將MDR感染的患者隔離,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接觸患者,專人進行診療護理,并在床尾掛明顯的隔離標識,把未感染耐藥菌患者集中放置在通風條件相對好的區域。患者去其他部門檢查時,由專人陪同,并向接收方說明,用后的器械設備需清潔消毒,一般的醫療器械如聽診器、體溫計應專用,不能專用的器械應用后及時清潔消毒。醫療廢物應裝入雙層醫療廢物袋,防滲漏密閉容器運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并做好明顯標識。生活物品應清潔、消毒后方可帶出ICU。
3.3 加強各級人員手衛生的培訓 相當一部分醫護人員手衛生技術掌握較差,醫院感染意識淡薄,再污染現象嚴重。加強培訓教育,提高認識,組織各級人員學習,宣傳洗手的重要性,使人人明白洗手在保護患者,預防外源性醫院感染的重要作用,改變只注重自身防護,輕視防交叉感染意識,從而提高洗手行為的自覺性。
3.3.1 在設施配備上的完善 我們在每個床尾放置快速手消毒液,規范洗手技術,改善洗手設施,根據《醫院消毒技術規范》中對醫護人員洗手的要求制作洗手示意圖,將圖張貼至每個洗手池旁,即有利于學習又起提醒作用,洗手池手擰水籠頭應改為感應式水籠頭,配有足夠的抗菌洗手液,并根據科室需要選用紙巾、風干機、擦手毛巾,科室備有工作人員使用的指甲剪。在治療車、洗手池等地方擺放快速手消毒劑,在選擇消毒劑時,應盡量選用醫護人員感覺舒適、易接受的手部消毒劑,并應在提供洗手消毒液的同時提供手護理霜,加強手部護理,以提高醫務人員洗手的依從性。
3.3.2 對醫護人員手衛生的干預 由于ICU工作量大,工作時間緊,危重患者多而忽略洗手,醫護人員在檢查和護理一個患者后洗手,僅有極少數能做到,大部分都做不到,尤其是在查房時,醫師常常在完成整個病房的查房工作后才洗手[2],有的醫師洗手后用小毛巾干手,或用白大衣兩掖下或內邊擦手的人數也不少,以致手再次污染。因為患者危重、護士人數少工作忙,認為頻繁洗手浪費時間而忽視洗手工作,所以在護理人員配備問題上,護士長在現有的人力資源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分配,每天進行彈性排班,是當前解決人力資源短缺的重要手段,以減輕護理人員工作強度,還有對于有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安排相對固定的護士護理。每個醫務人員之間互相監督、督促洗手情況,從而改善醫務人員的洗手依從性。
3.3.3 對薄弱人員的重點培訓
3.3.3.1 對保潔員的培訓 因保潔員對交叉感染的認識不高,經常未做到一桌一巾,對床單位的終末消毒不徹底,我們首先對他們進行消毒規范知識的培訓,指導他們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分清無菌區、半污染區、污染區,詳細監督保潔員清潔物表操作是否到位合格,督促其每日嚴格進行病室的環境消毒,使用專用的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定時進行空氣凈化消毒,適當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
3.3.3.2 對護工的培訓 因ICU的特點,患者無家屬陪伴,患者的生活護理由護工協助完成,因護工知識水平低,消毒隔離意識差,常常護理完一個患者未洗手就直接接觸另一患者,針對此種情況,我們在原有4個護工的基礎上增加到6人,分為兩班,每班3人,然后對他們進行培訓,督促他們每次護理前后都應洗手先處理未感染的患者再接觸感染的患者,接觸感染的患者應戴一次性手套,每次脫手套后應洗手,在安排分管患者方面相對獨立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3.3.4 醫務人員對戴手套認識的誤區 大部分醫務人員認為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盡管戴手套可以減少70%~80%的手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護醫護人員和患者免受感染,但是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原菌污染,手套只是手衛生的輔助手段,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衛生的做法只是保護自己而不能避免細菌的傳播。在此基礎上我們使用一次性手套,并互相督促每護理完一個患者后及時更換手套。
4 結果
通過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進行干預,加強消毒管理,落實及時有效的消毒隔離措施,防止多重耐藥菌的交叉感染,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藥菌在科內的暴發流行,保障了患者及醫療安全。
5 討論
醫院感染往往通過醫護人員的手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患者和污染物品,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傳播媒介,因此,保持手衛生成為防止醫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提高醫護人員洗手效果,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控制度,提高基本感染控制措施的執行力,是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和醫院感染暴發的關鍵。
參 考 文 獻
篇4
關鍵詞:EFAST;地表產流;寒旱區;積雪消融;敏感性;SWAT
中圖分類號:P33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683(2017)03-0043-06
Abstract:In cold and arid watersheds,streamflow is mainly contributed by snowmelt runoff in the ablation period and rainfall runoff during summer.Surface runoff and snowmelt may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ater cycle.In this study,the 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 (EFAST) method was employed for SWAT model 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The test involved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that describe multiple processes including rainfall runoff,snowmelt,evaporation,percolation,baseflow,and lateral flow.Peak flows in non-melting and snow-melting periods as well as average annual flow were all considered in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In addition,the reasons for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arameters and the associated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hat affect the water cycle in the watershed were analyz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runoff,percolation,and snowmelt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Besides,the total-order sensitivity of the parameters related to snowmelt process was significant whereas the first-order sensitivity was not significant,indicating that the total-order sensitivity obtained using EFAST is more reasonable.The findings will help hydrological models improve their capability for simulating/predicting water resources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for snowmelt-precipitation-driven watersheds.
Key words:FAST;surface runoff;cold and arid watershed;snowmelt;sensitivity;SWAT
⑹對水文模型描述物理過程的能力至關重要,但大部分參數值只能通過經驗或率定的方式獲得。然而,水文模型參數眾多,優化所有參數耗時費力,故需要根據不同的研究需求,篩選對輸出影響顯著的參數,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參數率定和估計。參數敏感性分析正是針對上述問題展開的[1]。
參數敏感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局部和全局敏感性分析[2-3]。局部敏感性分析用來反映單個參數的改變對模型輸出結果的影響[4]。然而,該分析方法孤立各個參數,參數取值也局限于部分參數空間。實際上,模型參數的敏感性還會受到其它參數的影響。全局敏感性分析可以處理上述問題,其中,擴展傅里葉振幅敏感性分析EFAST(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方法通過計算單個參數及不同參數間交互作用引起模型輸出的方差,從而充分考慮參數間的耦合作用對模型結果的影響,具有巨大的理論優勢和應用潛力[5-6]。
寒旱區開都河流域受降雨徑流和融雪徑流聯合補給,坡面產流和融雪過程可能對流域水文產生重要影響。本文以開都河流域為關鍵研究區域,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為平臺,構建流域水文模擬模型,并借助EFAST方法探究寒旱區流域水文模型參數敏感性,研究結果將被用來揭示流域水文敏感因子及關鍵過程,為探索水循環機理,水文科學預測、管理流域水資源奠定基礎。
1 流域概況
開都河(圖1)流域位于中國新疆焉耆盆地北部、天山南麓(42°14′N-43°21′N, 82°58′E-86°05′E),河流發源于天山中部,全長610 km,最終流入博斯騰湖[7-10]。流域面積22 000 km2,年徑流量33.62×106 m3[11]。流域內山間盆地平均海拔2 400~2 600 m,山區平均海拔4 000~5 500 m[12]。流域干旱少雨、高蒸發,年平均氣溫-4.3 ℃,極端低溫-48.1 ℃,年均降雨量500 mm,年均蒸發量1 157 mm[13]。草甸土、凍土和沼澤土為流域主要的土壤類型,土地利用類型以草原為主(占73.8%)。開都河水源區有著較長的降雪期(11月至次年3月),平均每年有139.3 d被積雪覆蓋,平均厚度12 cm[14]。開都河受降雨徑流和融雪徑流綜合補給,導致每年兩次地表徑流峰值,第一次峰值主要受融雪影響,發生在3月至5月,第二次峰值主要受降雨影響,發生在7月至8月。
為構建流域水文模型并開展水文參數全局敏感性分析,本文收集了1995年至2001年勝利道班、水電站、駱駝脖子、庫車打板、巴音布魯克、大山口觀測站點的融雪、水文和基本氣象資料。融雪資料包括雪深以及10、20、30和40 cm雪層溫度,由激光雪深儀(SHM30)和溫度傳感器測得,觀測時間間隔為1 h;大山口水文站位于流域出口,該站水文資料包括流速和水位,時間步長為天;氣象站點在流域內各高程均有分布,每個站點裝備自動氣象觀測儀(Vantage Pro2),氣象資料主要涉及降雨量、溫度、風速和濕度,每半小時觀測一次。相關站點位置及圖件數據見圖1。本文還收集了流域地形、土地利用和土壤類型數據。為了分析降雨融雪混合產流機制下水文參數的敏感性,我們選取SWAT模型多個參數為關鍵因子,這些參數涉及降雨徑流、積雪消融、蒸散發、下滲、地下水補給和壤中流等多種水文過程,模型參數見表1。
2 原理和方法
2.1 SWAT模型
SWAT模型具有物理機制,可進行以日為步長的長時段模擬[15]。SWAT模型綜合考慮水情、地形、植被、土壤特性、土地管理措施等流域信息,可用于模擬流域水循環、泥沙運動和氮循環。模型水量平衡可由下式得到[16]
3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借助開都河流域的勝利道班、水電站、駱駝脖子、庫車打板、巴音布魯克、大山口觀測站點收集流域水文資料和基本氣象資料,建立模型。本研究將1995年至1999年作為率定期,2000年至2001年為驗證期,借助SWAT模型開展開都河流域水文過程模擬,結果見圖2,納什系數在率定期和以驗證期分別為0.663和0.734,決定系數在兩個時期分別為0.710和0.746,相對誤差在率定期和驗證期分別為17.7%和11.8%,這些數據表明SWAT模型在開都河流域有著令人滿意的模擬效果。
本文基于1995年-1999年(率定期)的大山口河道攪魘據,針對該時段融雪期(3月-5月)、非融雪期(6月-次年2月)的徑流峰值以及全時段徑流均值三個變量,借助EFAST方法探索參數敏感性(包括一階敏感性和總敏感性)。圖3展示了基于EFAST方法的參數敏感性分析結果(非融雪期徑流峰值)。總敏感性結果表明,在模擬非融雪期徑流峰值過程中,參數CN2、CN_K2以及SNO50COV最為敏感。參數CN2用來表征坡面產流過程發生的傾向性,受到土壤滲透性、前期土壤水分條件、土地利用類型、植被密度以及水土保持設施等流域下墊面因素的影響。該參數敏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開都河流域地形陡峭、夏季暴雨頻發,容易誘發超滲產流過程,為夏季徑流提供了重要的水源。參數CN_K2較為敏感的原因可能是開都河流域內高山寒漠土和高山草甸土分布廣泛,上述兩種土壤介質組成中粉土和沙土占73%~86%,該土壤具有良好的滲透性,這導致流域內尤其在地勢較平坦的尤爾都茲盆地和焉耆盆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轉化非常頻繁,對開都河地表水量有著重要影響。
圖4展示了融雪期徑流峰值的參數敏感性。總敏感性結果表明,參數CN2、SNO50COV、CH_K2以及LAT_TTIME對開都河流域融雪期徑流最為敏感。參數CN2對融雪期徑流有著重要影響的原因在于開都河流域多山地,地勢陡峭,坡面產流是春季地表徑流是重要的水源。參數CH_K2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說明春季融雪期開都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換仍然顯著。參數SNO50COV用來描述融雪水與積雪覆蓋之間的關系,該參數較為敏感的原因可能在于開都河流域春季融雪產流是地表徑流的重要來源。從圖1展示的結果中可以發現,盡管SNO50COV描述了春季積雪消融的過程,該參數對夏季徑流過程仍然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原因可能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換導致積雪融水下滲到非承壓含水層和承壓含水層,地下水漫長的匯流過程導致了流域上游山區積雪消融與流域出口徑流觀測之間的遲滯效應,從而,春季融雪參數影響了夏季的降雨徑流過程。參數LAT_TTIME用來表征壤中流匯入河道的遲滯效應。開都河流域地表產流易于下滲,滲入土壤中的水量,一部分由土壤直接蒸發和通過植物散發到空中,另一部分以壤中流形式補給河流。該參數較為敏感可以證明壤中流對開都河流域匯流過程具有重要作用。
圖5展示了模擬整個時期(1995年-1999)地表徑流量均值的參數敏感性。不難發現,參數CN2、SNO50COV、SOL_K、ALPHA_BF、TIMP、GW_REVAP、LAT_TTIME以及HRU_SLP對開都河流域徑流量均值具有顯著影響。上述參數表征流域內多種水文過程,包括地表產流、積雪消融、地下水與地表水交換、壤中流以及流域地形坡度。這表明,上述水文過程及因子對開都河流域產匯流具有重要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借助EFAST方法得到的一階敏感性與總敏感性分析結果具有一致性,相互印證,說明EFAST方法在寒旱區流域分析水文模型參數敏感性具有可行性。然而,對于某些參數則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特別是與積雪消融過程相關的參數(即,SNO50COV和TIMP),上述兩個參數的總敏感性非常顯著,而一階敏感性并不高。實際上,流域積雪主要分布于河源地區海拔4 000~4 500 m的艾爾賓和科克鐵克等山脈,高山融雪是該河流重要的補給水源,從理論上講,融雪參數應該較為敏感。造成分析結果顯著差異的原因主要在于EFAST一階敏感性分析并未充分考慮參數交互作用對方差的貢獻,從而導致敏感性分析的誤差。這從側面證明,在參數敏感性研究中,考慮參數之間的交互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4 結論
本研究借助EFAST方法探究了寒旱區流域水文過程參數的敏感性,揭示參數背后的水文過程對開都河流域產匯流過程的重要影響。研究發現,坡面產流、積雪消融以及下滲過程對夏季徑流峰值有重要影響;坡面產流、下滲、積雪消融以及壤中流對春季峰值影響顯著;從全年平均流量看,地表產流、積雪消融、地下水與地表水交換、壤中流以及流域地形坡度是流域重要的水文過程和因子。此外,借助EFAST方法得到的一階敏感性與總敏感性分析結果具有一致性,印證了該方法在寒旱區流域分析水文模型參數敏感性的可行性;而在某些參數上卻存在差異,與流域融雪過程相關的參數的敏感性并不能通過一階敏感性反映。這表明在參數敏感性研究中,考慮參數之間的交互作用是非常必要的,這也說明,借助EFAST方法得到的水文模型參數總敏感性更為合理。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田雨,雷曉輝,蔣云鐘,等.水文模型參數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評述[J].水文,2010,30(4):9-12.(TIAN Yu,LEI Xiao-hui,JIANG Yun-zhong,et ment on 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hydrological model[J].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2010,30(4):9-12.(in Chinese))DOI:10.3969/j.issn.1000-0852.2010.04.003
[2] 李紅祺.隨機平衡設計傅里葉振幅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拓展傅里葉振幅敏感性分析方法在陸面過程模式敏感性分析中的應用探索[J].物理學報,2015,64(6):069201.(LI Hong-qi.Applications of random balance design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 and 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 in the 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J].Acta Physica Sinica,2015,64(6):069201.(in Chinese))DOI:10.7498/aps.64.069201
[3] 李艷,黃春林,盧玲.基于EFAST方法的SEBS模型參數全局敏感性分析[J].遙感技術與應用,2014,29(5):719-726.(LI Yan,HUANG Chun-lin,LU Ling.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EBS model parameters based on EFAST method[J].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2014,29(5):719-726.(in Chinese))DOI:10.11873/j.issn.1004-0323.2014.5.0719
[4] S清華,張萬昌.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黑河干流山區流域的改進及應用[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4,28(2):22-26.(HUANG Qing-hua,ZHANG Wan-chang.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IS-based distributed swat hydrologica lmodeling on high altitude,cold,semi-arid catchment of Heihe River Basin,China[J].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2004,28(2):22-26.(in Chinese))DOI:10.3969/j.issn.1000-2006.2004.02.005
[5] 何維,楊華.模型參數全局敏感性分析的EFAST方法[J].遙感技術與應用,2013,28(5):836-843.(HE Wei,YANG Hua.EFAST method for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model′s parameters[J].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2013,28(5):836-843.(in Chinese))
[6] Wang J,Li X,Lu L,Fang F.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rop growth models based on the 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 method[J].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2013,48:171-182.DOI:10.1016/j.envsoft.2013.06.007
[7] 張一馳,李寶林,包安明,等.開都河流域融雪徑流模擬研究[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6,36(S2):24-32.(ZHANG Yi-chi,LI Bao-lin,BAO An-ming,et al.Snow-runoff simulation for hydrological process in the Kaidu watershed[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2006,36(S2):24-32.(in Chinese))DOI:10.3969/j.issn.1674-7240.2006.z2.004
[8] Zhang F Y,Li L H,Ahmad S,Li X M.Using path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e of climatic factors on spring peak flow dominated by snowmelt in an alpine watershed[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4,11,990-1000.DOI:10.1007/s11629-013-2789-z
[9] Wang Y,Chen Y N,Li W H.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water stable isotopes (18O and 2H) in the Kaidu River basin,Northwestern China[J].Hydrological Process,2014,28:653-661.DOI:10.1002/hyp.9622
[10] Kalra A,Li L H,Li X M,et al.Improving streamflow forecast lead time using Oceanic-Atmospheric Oscillations for Kaidu River Basin,Xinjiang,China[J].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2013,18:1031-1040.DOI:10.1061/(ASCE)HE.1943-5584.0000707
[11] Fu A H,Chen Y N,Li W H,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climate variations in the Kaidu River Basin of Xinjiang,Northwest China[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3,311:117-122.DOI:10.1016/j.quaint.2013.08.041
[12] Ma Y G,Huang Y,Chen X,et al.Modelling Snowmelt Runoff under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in an Ungauged Mountainous Watershed,Northwest China[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3:808565.DOI:10.1155/2013/808565
[13] Wang C X,Li Y P,Zhang J L,et al.Development of an inexact-variance hydrological modeling system for analyzing interactive effects of multiple uncertain parameters[J].Journal of Hydrology,2015,528:94-107.DOI:10.1016/j.jhydrol.2015.06.004
[14] Chen Z S,Chen Y N.Effects of climate fluctuations on runoff in the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Kaidu River in northwestern China[J].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2014,8(2):309-318.DOI:10.1007/s11707-014-0406-2
[15] 李慧,靳晟,雷曉云,等.SWAT模型參數敏感性分析與自動率定的重要性研究――以瑪納斯河徑流模擬為例[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0,21(1):79-82.(LI Hui,JIN Sheng,LEI Xiao-yun,et al.Study on the importance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auto-calibration of SWAT model:Taking the case study of Manasi Watershed[J].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ngineering,2010,21(1):79-82.(in Chinese))
[16] 黃清華,張萬昌.SWAT模型參數敏感性分析及應用[J].干旱區地理,2010,33(1):8-15.(HUANG Qing-hua,ZHANG Wan-chang.Application an d parameters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WAT model[J].Arid Land Geography,2010,33(1):8-15.(in Chinese))
[17] Neitsch S L,Arnold J G,Kiniry J R,Williams J R.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theoretical documentation,version 2009[M].Grassland,Soil and Research Service,2009.
[18] 宋明丹,馮浩,李正鵬,等.基于Morris和EFAST的CERES-Wheat 模型敏感性分析[J].農業機械學報,2014,45(10):124-166.(SONG Ming-dan,FENG Hao,LI Zheng-peng,et al.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es of DSSAT-CERES-Wheat model using Morris and EFAST methods[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2014,45(10):124-166.(in Chinese))DOI:10.6041/j.issn.1000-1298.2014.10.020
篇5
【關鍵詞】 預防 留置導尿 感染 完整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2-132-02
1 預防措施
1.1 嚴格把握導尿指征,縮短留置尿管時間 樹立插入導管就會引起感染的觀念。對于尿失禁病人,應了解尿失禁原因,重視心理護理。耐心練習病人排尿,不能自行排尿時,女性尿失禁病人用尿不濕,男性病人采用男性集尿袋。對已留置導尿的病人,留意練習自主排尿功能,采用個體化方法,根據病人尿意和膀胱充盈度來決定時間,盡早恢復膀胱收縮功能,縮短留置尿管時間。
1.2 保持尿道口相對無菌 導尿前先用溫水或潔膚凈清洗會陰天天用1%潔爾滅或2%醋酸洗必泰及碘伏等清洗外陰,導尿管與陰道連接處用消毒液擦拭,然后涂1%洗必泰乳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細菌從尿道處上行感染。再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2遍,然后在嚴格無菌操置導尿后,天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陰及尿道口四周2次,每次大便后及時清潔會陰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管清潔無菌。尿道外口涂抹紅霉素軟膏減少刺激癥狀,減輕病人痛苦,還可作為護理用藥,阻止、杜絕腔外途徑上行的細菌,降低留置導尿細菌逆行感染發生率。行生理性膀胱沖洗。
1.3 盡量不行膀胱沖洗 對留置導尿的病人,在許可的情況下,鼓勵其多飲水、多排尿,進行生理性膀胱沖洗。逐日飲水量成人>2500ml,小兒1000ml左右,一般不主張進行膀胱沖洗,更不主張具有抗菌能力的藥物沖洗膀胱,避免產生耐藥菌株引發感染 。如有血凝塊、黏膜碎片阻塞尿管時,必須膀胱沖洗,要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
1.4 嚴格無菌技術,遵守操縱規程 進行尿管護理時,操縱要認真,特別是固定尿管的左手必須保持無菌,絕不能接觸消毒后的皮膚,保證見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絕對無菌,避免表皮細菌的帶入,造成尿道口的感染 。盡量避免分離尿管和集尿袋接頭,集尿袋3天更換1次較公道 。需做尿培養檢查時,以無菌操縱從尿管的外壁用空針抽取。
1.5 保持引流尿液通暢 隨時留意觀察尿液顏色、尿量,留意避免尿管、引流管彎曲受壓,保持引流通暢。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發生尿道口污染后,應進行早期局部治療,防止細菌逆行感染。
2 留置導管后的護理
2.1 保持會清潔 天天用1%潔爾滅或2%醋酸洗必泰及碘伏等清洗外陰,導尿管與陰道連接處用消毒液擦拭,然后涂1%洗必泰乳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細菌從尿道處上行感染。
2.2 引流的護理 (1)引流管放置:保持引流管通暢,1~2 h間隔開放,引流管放置妥當,不能牽拉尿袋,應掛在床邊,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2)引流的觀察:隨時觀察尿液的量及尿的酸堿度,保證pH值在6.5~7.0,留意避免尿管彎曲受壓,保持通暢,發生污染后應及早對癥治療,防止細菌逆行感染。(3)留置尿管的時間:留置時間與尿路感染發生率成正比相關關系,可2~3周更換一次。
2.3 膀胱沖洗的應用 用消毒液持續性沖洗膀胱,不應作為預防感染的常規,不做膀胱灌注時72 h菌尿陽性率為100%,尿管與尿袋的細菌陽性率為61.1%與100%,進行膀胱灌注時,則72 h菌尿陽性率為44%,所以原則上不做膀胱沖洗,但當有血塊、黏液、沉淀物阻塞時,可采取沖洗方法,由于沖洗的活動,少量細菌能被沖走,使細菌不易生長,并且抗菌劑亦有作用,可以達到預防泌尿感染的目的。
2.4 做好衛生宣教 給予飲食指導,鼓勵病人多飲水,保持清潔衛生,減少感染的機會。
篇6
【關鍵詞】渦流磁感;無損檢測;安全設施
0.引言
近年來,伴隨著交通運輸領域的迅猛發展,事故率逐年增長,人們對于安全出行的需求顯得更加迫切。交通安全設施作為出行的保障,其建成之后的及時維護和更換會直接影響到人和貨物的運輸安全及效率。由于大部分的交通安全設施都是有鋼材制造而成,在各種荷載、化學物質等作用下,會出現細微裂縫或缺陷。
目前,我國金屬表面探傷基本采用人工觀測法,即用人的肉眼來區分和觀測鋼材表面的細微裂痕。由于人的眼睛在燈光下長時間觀察光度很高的鋼材極易產生疲勞,加之人的視覺只對缺陷的寬度敏感,故對又細又深得裂紋、折疊等缺陷難以發現,極易漏檢 [1] 。
本文所設計的應用于鋼制安全設施的便攜式探傷儀,基于渦流磁感原理,在探頭經過裂縫時,通過檢測輸出電流的變化即可判斷有無裂縫以及裂縫的位置,再通過一定的評價等級和標準,進行交通安全設施的修復或更換。同時,相比于國內外大型檢測的超聲波無損探傷而言,本文研究的渦流無損檢測方法既節約了探傷儀的成本,也提高了日常人工檢測的精度,還擁有小巧、輕便、低成本等特點。
1.渦流檢測的基本原理
渦流無損檢測技術是金屬檢測的常用方法,既不破壞被測物件,又能達到較高的精度要求。渦流檢測技術主要是基于電磁感應原理,當被檢測金屬物件處于均勻的交變磁場中,其表面會形成封閉回路式的電流。
2.渦流檢測系統硬件設計
此渦流探傷系統整體構架分為兩個模塊,傳感器模塊及信號處理模塊。傳感器模塊由渦流探頭、用于激勵探頭工作的的信號產生電路以及濾波放大電路組成;信號處理模塊由主控核心版STM32、液晶顯示,人機交互,以及聲光報警電路組成。
系統工作中,函數發生器產生穩定交流信號,由放大電路將信號放大,通入傳感器,并在被檢測物件表面產生渦流信號。當有缺陷時,傳感器檢測到反饋的信號由單片機接收,與正常信號進行比較,檢測結果經過驅動在顯示器上以數字呈現。
其具體功能指標如下:
1)裂縫性質:寬度0.1mm,深度1mm,長度30mm的簡單線性縫隙;
2)自動報警:采用語言提示報警和工業用警燈;
3)數據記錄和顯示:數據記錄在隨即佩帶的內部掉電非易失性的存儲器;
4)裂縫定位:精度達到2/1000,每公里絕對誤差+/-2m;
硬件系統主要由STM32作為核心主板,各模塊包括函數發生器、濾波放大電路、報警模塊等。
2.1 函數發生器模塊
本文研究的無損檢測方法對正弦信號的技術指標的要求并不苛刻,只需要能夠穩定產生10~15KHz的正弦信號即可。本文選用集成電路振蕩器配合少量分立元件產生穩定的正弦信號,常見有ICL8038。ICL8038可得到頻率從0.001Hz到300KHz內的任何頻率的信號,占空比范圍為2%到98%[3]。ICL8038使用先進的單片集成技術制造,因此其輸出信號可以在很大的溫度范圍和電源變化范圍內保持穩定,同時ICL8038能夠使用的電源電壓范圍較寬。采用單電源供電時,V+~GND的電壓變化范圍是+10~30V;采用雙電源供電時,V-~V+的電壓可在±5~±15V范圍內選取。電源電流約為15mA[4]。
2.2 信號放大模塊
信號功率放大電路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由AD811集成運算放大器構成的同相放大器對輸出信號的電壓進行放大;第二部分是乙類推挽式功率放大電路,對信號的功率放大從而驅動感應線圈。
2.3 人機界面模塊
本文設計的人機界面模塊由控制機器、報警裝置、鍵盤、顯示器和指示燈等部分組成。
主要功能如下:
(1)控制機器主要功能是輸入參數和命令。
(2)鍵盤采用那種小型的數字和功能鍵盤,功能類似于手機鍵盤,負責輸入參數。
(3)顯示器為黑白的LCD屏。
(4)報警裝置可以采用蜂鳴器和警燈,同時顯示屏上會有漢字顯示,能夠指出報警類型、時間、位置、等信息。
工作過程為:當未檢測到損傷時,檢測輸出的信號應為零的電壓信號,當檢測到損傷時會有較大的檢測信號輸出。利用電壓比較器對發現的損傷進行判斷,并用蜂鳴器結合發光二極管進行報警。若設置電壓比較器的比較電壓為0V,則對輕微的干擾信號就報警,所以設置的報警電壓應高于零點,同時略高于檢測到損傷后輸出電壓的最小值。由于干擾多來自漏磁和表面不平等原因,它所引起的信號輸出與檢測到的損傷信號相比是很小的,可使用二極管的導通電壓作為此處的比較電壓。
3.軟件設計
本系統的設計基于Cortex-M3內核的STM32單片機作為核心控制系統,集成顯示屏,結合中值濾波算法進行信號處理,完成渦流探傷的檢測。
渦流傳感器經過濾波放大轉換電路,將裂痕信號轉化為電壓信號,作為核心控制系統的信號輸入,在單片機內部經過AD轉換,得到此時的狀態,經過與實驗的平滑鐵軌閾值進行比較,從而判斷檢測的部分是否有裂痕,控制的聲光報警電路,同時配合語音模塊進行語音提示,實現系統的檢測與報警功能,
4.影響因素
本文所研究的交通安全設施無損檢測儀的靈敏度主要與以下兩個因素有關:
(1)線圈參數:傳感器探頭是由一個勵磁線圈與測量線圈組成。探頭的靈敏程度與測量線圈的匝數、直徑等線圈參數有關,在實驗中采用示波器觀察鋼材裂縫的示值幅度和相位。
(2)磁芯材料:在實驗過程中使用了硅鋼條和材料均勻的鐵芯。不同磁導率的磁芯在實驗調試過程中,在相同參數的函數發生器頻率(f=15khz)作用下,探測簡單裂縫的靈敏度沒有太大差別。
5.結論
本文所研究的基于渦流磁感原理的交通安全設施無損檢測方法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交通安全設施疲勞裂紋缺陷進行高效而可靠的檢測,實現潛在事故的早期預報,檢測部件與路測安全設施有相匹配的外形結構,裝有固定輪,能夠自行檢測或者裝于車載設備,對裂縫進行實時定位和報警。滿足了日常無損檢測的需求量和高精度的要求,對于交通運輸的安全性、交通工程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艷萍.鋼球表面渦流探傷儀分析[J].哈爾濱軸承,2007, 28(2):32
[2]馬秀英,吳祖育.用于鋼球表面缺陷檢測的渦流傳感器的研究[J].振動與動態測試,1988(4):57
[3]王廣豐,鐘海娜.發展中的渦流無損檢測技術[J].煤礦機械,2005(7)
篇7
禽流感H7N9雖風險低,但甲型H1N1流感卻勢頭頗猛。筆者從各大醫院呼吸內科門診了解到,在目前天氣多變之季,不少市民“中招”,一家人集體感冒的現象非常普遍。據介紹,每年的三到七月是流感高發季,且大部分都屬甲型H1N1流感。如何在高發季節預防流感?筆者特為大家支上幾招。
A.勤洗手、足睡眠仍是最好護身符
天氣轉暖,氣候潮濕,這種氣候很適宜流感病毒孳生。乙型流感多為散發,病情較輕;甲型流感傳染性強,容易群體爆發。目前看來,甲流是主流,因此更需要加強預防。
講衛生、勤洗手、充足睡眠、開窗通風、適當運動等預防方法并不過時,反而非常實用,效果比別的好。雖然這些預防方法大家都知道,但能真正做得好的人不多。若這些自身生活防護措施真能做好,大部分人都能不得流感。
常規的自身生活防護措施包括:少去人多擁擠的地方,在有效洗手前不用臟手揉搓眼鼻,保證充足睡眠,以提高抵抗力,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
B.醋熏蒸、嚼大蒜可殺滅細菌
劉女士從科普報章上學到一個預防感冒和流感的方法,就是將醋煮沸,讓其揮發,對室內環境有熏蒸凈化作用。可老伴對劉女士的做法極其反感,他認為整個房間充滿酸溜溜的氣味,讓他難受。而且,他對這一方法是否有效心存懷疑。
用醋熏蒸房間這招其實挺有效。醋對細菌、病毒有殺滅作用,是居家防流感的好方法。除了用醋做室內熏蒸,若能接受口嚼大蒜,也是一種殺滅口腔內甚至體內病菌的好方法。
C.打疫苗、用流感方也能預防
此外,不少中醫院在流感季節也會推介一些流感方,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但是,在飲用前,最好做一次近期的體質辨識。
打流感疫苗,可有效減少發生流感的幾率,減輕流感癥狀。接種了流感疫苗,并不意味不再得感冒。每一年的流感疫苗只會對一種類型的流感病毒產生抗體,對其他類別的病毒或支原體引起的感冒沒有預防和抵抗的能力。一般來說,流感疫苗在接種后10天~15天就能引發自身產生抗體保護,一般是在流感流行前一兩個月接種比較合適。過集體生活的學生、工作中要面對很多人的醫護人員等,都應該接種流感疫苗;老人、小孩免疫力比較差,也應該接種流感疫苗。
D.推薦流感預防方
桑葉蘆根水
【材料】桑葉3克、3克、蘆根10克
【食法】泡水喝
蔥白白蘿卜香菜湯
篇8
2、平時多飲開水,多吃清淡食物。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3、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由于流感病毒不耐熱,對紫外線和常用消毒劑很敏感,所以可以經常消毒,用紫外線燈照射,或噴灑0.1%的過氧乙酸液或漂白粉液。
4、一般來說,流感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同時還可通過污染的食物或玩具接觸傳播,所以勤洗手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
5、加強戶外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身體抗病能力。戒煙戒酒,因為煙酒能降低機體免疫力。保持個人與居住環境的衛生也能很好地預防流行性疾病的發生,注意個人衛生,應該經常洗澡、換衣物,被褥床單等也要定時更換。
篇9
關鍵詞: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疫苗;預防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7.3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368-021 對象和方法
1.1 觀察對象分組及接種方法: 在2012~2013年于流感流行季節前,對近期無流感樣癥狀的健康人群進行流感疫苗接種,并按兒童、成人、老年3個年齡段分組并設立對照組。所有入選者在接種時均無急性感染癥狀或慢性疾病活動期癥狀,老年組均無嚴重慢性疾病。受試對象包括有連續2年使用流感疫苗和從未使用過流感疫苗者。
①免疫組:分為兒童組(3~6歲)、成人組(18~59歲)、老年組(≥60歲)。在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流感疫苗。成人和老年組每人1次性注射0.5ml,兒童組首次注射0.25ml,1個月后再注射0.25ml。②對照組:年齡段同免疫組,不接受疫苗注射。免疫組和對照組總人數、各年齡段的人數及健康狀況,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表1)。
表1流感疫苗免疫組和對照組人群分組及年齡構成
免疫組(n=2 378)對照組(n=2 280)人數年齡(歲)人數年齡(歲)兒童6625.62±4.435324.79±3.01成人93743.04±10.611 12240.06±10.18老人77970.47±7.1362668.47±5.761.2 觀察: 觀察期從注射疫苗后第21天至6個月。觀察內容:(1)流感樣癥狀:如果流行季節急起高熱(腋溫≥38.5℃),并伴有下列癥狀中的4項,診斷為流感樣癥狀,如寒戰、虛弱乏力、頭痛、肌痛或關節痛、咳嗽、咽痛和鼻塞、鼻咽部的紅腫。(2)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包括所有流感樣和普通感冒癥狀。普通感冒癥狀以下列癥狀中的1項或多項判定:咳嗽、咽痛、鼻塞、頭痛、乏力。如同一觀察對象出現多次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只按1例計。(3)接種疫苗后的局部和全身副反應:第2年的觀察中,對所有對象在接種后均進行連續3天的全身和局部反應觀察,內容和判定標準均按“預防接種反應觀察”進行。
1.3 統計處理: 所有結果經χ2檢驗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中各年齡段流感樣癥狀發生情況: 經過每年6個月的追蹤觀察,對照組流感樣癥狀的總發生率為6.2%,兒童的發病率略高,達到8.1%。而免疫組中流感樣癥狀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各年齡組分別為1.4%、1.7%和1.2%;預防有效率分別為82.7%、69.6%和78.6%,兩組預防流感樣癥狀有效率的差異有極顯著的統計學意義(χ2=71.46,P
表22012~2013年流感樣癥狀發生情況比較
免疫組對照組預防觀察人數有癥狀
例數%觀察
人數有癥狀
例數%有效率
(%)兒童66291.4532438.182.7成人937161.71 122635.669.6老人77991.2626355.678.6合計2 378341.42 2801416.277.4預防有效率=(對照組百分比-免疫組百分比)/對照組百分比×100%。
2.2 兩組中各年齡段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生情況: 將流感樣癥狀、普通感冒癥狀以及其它非特異性上呼吸道癥狀合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對照組各年齡段發病率明顯高于免疫組(表3),各年齡段間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的差異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意義(χ2=384.91,P
表32012~2013年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生情況比較
免疫組對照組預防觀察 人數有癥狀 例數%觀察 人數有癥狀 例數%有效率(%)兒童66223635.653234264.344.6成人93728130.01 12268360.950.7老人77922729.162634254.646.7合計2 37874431.32 2801 36760.047.82.3 接種反應: 在第2年接種流感疫苗的850人中,出現接種部位疼痛6例(0.7%),皮膚搔癢2例(0.2%),發熱(≥37.5℃)2例(0.2%),這些反應均在24小時內消失,證明該疫苗是安全的。
3 討論
篇10
一 、領導重視,提高認識、落實責任。
1、xx校長作為學校預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高度重視學校衛生工作,統一思想,定期進行預防控制工作的研討,把學校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作為當前學校重點工作之一。
2、作為學校主管領導,副校長xx是預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他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學校安全領導小組例會制度和報告制度,健全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檢查學校疾病預防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并提供必要的衛生資源及設施。
3、學校建立各項衛生工作責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確各人工作職責,并指定班主任教師每天做好晨、午檢工作,認真填寫學生晨檢、午檢統計表,保證學校預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4、成立學校預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工作領導小組。
二、做好宣傳動員,實行聯防聯控
我校及時向全校印發了有關的宣傳資料,包括《豬流感如何預防》、《校園如何預防甲型h1n1流感》、《積極防治甲型h1n1流感,保證大眾生命健康》,并做到每個教職工及學生人手一份。舉辦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講座》,教育師生如何做好防控工作。
同時,在校內積極做好環境治理工作,對校內可能生長蚊蠅、老鼠的場所進行除“四害”及消毒殺菌工作,對學生學習、生活的大眾場所進行定期消毒和清潔衛生大掃除。對師生加強了健康教育,教育學生每天要對教室、進行開窗通風換氣,師生每天做好個人清潔衛生,按照專家指導的方法勤洗手,教育學生節假日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國慶長假期間要求師生就地休息,不外出旅游、探親。
除了向學生發放宣傳資料外,利用廣播和校內專欄向師生進行宣傳教育,要求師生做到“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同時,嚴格抓好學校食品衛生工作,要求學生餐飲中心必須嚴格按照食品衛生法規及食品加工操作流程進行食品加工,對食堂工作人員健康狀況提出了更高要求,確保全校師生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