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語言特點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8: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文語言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公共標識語 語用功能 語言結構特點 文化內涵
引 言
公示語(Public Signs)又稱公共標志語,是指“在公共場所向公眾公示須知內容的語言,它包括標識、指示牌、路牌、標語、公告、警示等”。(丁衡祁, 2006:12)一般說來,凡是能對公眾起到指示、提示、警示、限制等作用的公共文字信息都屬于公共標識語范疇。它的應用范圍廣泛,種類眾多,比如安全標志、交通標志、公用設施標志、機械設備標志、包裝標志、宣傳口號、說明標識等。近年來,國內學者對公示語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漢語標識語的翻譯,特別是漢譯英的翻譯規范研究、跨文化交際及功能語言學等方面(戴顯宗/呂和發: 2005; 卞正東: 2005; 王銀泉/陳新仁: 2004;胡紅云: 2008等)。然而,公示語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形象,不同國家的公示語雖然語用功能大體相同,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文章試從語用功能、語言結構和文化特點三個角度對德語公示語進行分析,旨在了解其語言表達習慣和文化內涵的特性差異。
德語公示語的語用功能
言語行為理論開創者Austin認為說話者說話時可能具備三種行為:言內行為、言外行為和言后行為。Searle把言外行為分為五類,分別為:1)闡述類,陳述或描述說話者認為是真實的情況;2)指令類,試圖使聽話者做某些事情;3)承諾類,說話者自己承諾未來要有一些行為。4)表達類,表達對某一現狀的感情和態度。5)宣告類,通過說話引起驟變 (Edmondson/House 2011: 82)。根據其理論,公示語是語言活動的一部分,屬于一種特殊的交際。它發生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有特定的語境,即特定的交際場所。但它不是面對面的交際,參與雙方都不以個體身份出現,對象為在該場所內有社會行為的所有人群,不分男女老少、社會地位和文化程度的高低。公示語屬于“單向交際”,盡管其約束力或影響力不像直面交際那么大,但它卻有著鮮明的目的性,即以言行事,影響受眾的行為舉止。公示語對受眾進行指示、提示或對其行為加以限制或強制,以進行規范和管理,這也就是公示語的交際目的。因此,它可分為四類,即:指示性公示語、提示性公示語、警示性公示語和限制性公示語(戴顯宗/呂和發,2005:39)。
1.指示性公示語
指示性公示語給予交際對象信息服務,其目的在于向公眾提供某種相關信息或指南。它廣泛應用于一些基礎設施、旅游景點、機構名稱、街道名稱等,具有“靜態”信息狀態,多用名詞、名詞短語或動名詞表達,如:Information(問詢服務)、Einbahnstra?e(單行道)、Raucherzone (吸煙區)、Naturschutzgebiet (自然保護區)等。
2.提示性公示語
提示性公示語對其交際對象起到提示或告知作用,使交際對象根據提示的內容作出相應的安排,其用途廣泛。根據戴顯宗的看法,突出提示功能的公示語往往具有“動態”特點,所以常為動詞、動詞短語、名詞化動詞、不定式或句子,如:Energie sparen, Licht ausschalten(節約能源,隨手關燈)、Dr■cken(推)、Einstieg nur mit g■ltigem Fahrausweis(憑有效票據上車)等。當然,也可以用名詞表達提示,如:Ruhe (請安靜)、feuergef■hrliche Stoffe(易燃物品)、Video■berwachung(錄像監控)等。為了表示強調,還可以在前面加上Achtung! Vorsicht!(注意!小心!),如:Achtung! Hochspannung(小心!高壓電)、Vorsicht! Lebensgefahr(小心!有生命危險)等。
3.警示性公示語
警示性公示語對相關交際對象的行為進行限制和約束,對交際對象的行為按照其交際意圖進行規范,但其指令性語氣較弱,留給交際對象選擇服從或拒絕的余地較大,語言應用直截了當。與提示性標識語一樣,這時也多用表“動態”的動詞短語、句子和不定式等結構,如:Wir bitten, den Rasen nicht zu betreten.(請勿踩踏草地)、Notausgang frei halten(保持緊急通道暢通)、kein Winterdienst, Begehen auf eigene Gefahr(冬季無人管理,進入責任自負)等。
4.限制性公示語
限制性公示語的交際意圖在于以強制的方式要求相關交際對象必須采取或不得采取某種行動,指令性語氣較強,語言直白、強硬,不容交際對象選擇。在德語中,經常用來表示禁止的詞匯是verboten(禁止),如:Rauchen verboten(禁止吸煙)、Zutritt verboten (禁止入內)、Durchgang verboten(禁止通行)等。當然,也可以用否定冠詞kein表示禁止,如:Kein Zutritt f■r Unbefugte(閑人止步)、Kein Eingang(禁止入內)。還可以用表示拒絕和不允許的形容詞或分詞表達嚴厲的禁止,如:Das Betreten der Baustelle ist f■r Unberechtigte strengstens untersagt.(施工重地,未經允許,嚴禁入內。)Eintritt wird abgelehnt. (請勿入內)。Rauchen nicht gestattet.(請勿吸煙)。另外,也可以用祈使句和動詞短語表達嚴厲的強制,如:Bitte rauchen Sie hier nicht(請勿在此吸煙)、Schutzhelm benutzen(請戴安全帽)、Brandt■r, bitte die T■r immer schlie?en.(請保持防火門常閉。)
德語公示語的語言特點
1. 強調語言經濟原則
公共公示語的主要語用功能在于提供信息。由于時間和空間的因素,其語言結構必須言簡意賅、措辭精確,符合語言經濟原則。德語公示語大多用語簡練,通過核心詞表達最主要信息。Umut Balci在對德國和土耳其公示語進行對比時,搜集了共458條德語公示語,其中94.55%都是省略句,即沒有主語和動詞的短語(Balci 2011: 201)。德語公示語中的語言經濟體現在以下方面:
(1)單個詞的使用(包括名詞和動詞),如:Ausgang(出口)、Einfahrt (駛入)、Ruhe(安靜)。
(2)復合詞:德語是一門復合詞非常豐富的語言。復合詞構詞簡單、釋義明了,在公示語中運用廣泛,如:Zimmervermittlung(房屋中介)、Kleiderspende(衣物捐助箱)、Feuerwehrzufahrt(消防通道)、Unfallgefahr(事故多發地)等等。
(3)縮寫:縮寫是德語中的常見形式。公示語中的縮寫常常具有指示功能,因而要求必須是為受眾所熟知的表達。在德國公共交通領域,縮寫的使用極為普遍,其表達簡單明了、引人注目,如:DB(聯邦鐵路)、HBF(主火車站)、ZOB(公共汽車總站)、ICE(德國高速列車)等。
(4)短語的使用:德語公示語中短語的使用極為廣泛,包括名詞短語、動詞短語、形容詞/分詞短語等,其特點是表達中只出現承載主要信息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不出現冠詞等次要信息,有些情況也不需要變格和變位,因而表達極為精煉,下面舉例說明:
名詞短語,如:Zutritt f■r Personal(員工通道)、Einstieg nur mit g■ltigem Fahrausweis (憑有效票據上車)、Kein Trinkwassr(非飲用水)。
動詞短語,如:Hier Parkschein l■sen(請在此打印停車票)、zu verkaufen(出售)、Bitte nicht ber■hren(請勿觸摸)等。
形容詞或分詞短語,如:Mitbewohner gesucht(求同租)、Zimmer frei(空房出租)、sehr giftig(劇毒)、reserviert(預留座位)、Vorsicht! Frisch gestrichen!(小心!油漆未干)等。
2.圖文并茂
公示語中使用圖片,能明確交際意圖和交際地點,使表達更為形象、易于理解。同時,圖片的使用也可以省略不必要的文字表達,達到語言經濟的目的。
3.被動句和具有被動含義的短語受眾廣泛
公示語的交際對象是交際場所內的所有人群,因此交際具有受眾廣泛性和泛指性。標識語表達中一般不需要突出行為人,即句子主語。從上面的例子我們看出,德語中大部分的短語性標識語都沒有主語。除此之外,被動句和具有被動含義的分詞短語強調動作行為本身、表達客觀(Engel 2004:239), 因此常用在公示語中。
(1)表示被動的句子:德語中的被動句在公示語中的使用不如短語多,經常與表示“許可”的情態動詞d■rfen一起使用,如:Brandschutzt■r. Darf nicht blockiert werden.(防火門。請勿阻塞。)Widerrechtlich parkende Fahrzeuge werden kostenpflichtig abgeschleppt.(違章亂停車輛將被拖走。費用自理。)Dieser Raum wird kamera-■berwacht.(內有監控錄像。)
(2)具有被動含義的短語:在德語中,第二分詞和一些形容詞具有被動含義。包含這些詞的短語表達既簡單又符合受眾廣泛的原則,如上文提到的verboten, abgelehnt, gestattet和untersagt等都是第二分詞。另外,還有一些分詞和形容詞也經常被用于公示語中,如:ge■ffnet(營業中)、Stra?e gesperrt(道路封鎖)、stark reduziert(大減價)等。
4.表達多樣性
雖然省略句在德語公示語表達中使用頻率很高,但這也并非一定之規。公示語的編寫者除了政府機構和公共場所管理者之外,還可以是普通私人住戶等。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表達目的和語感編寫不同的公示語。德語標識語呈現出表達多樣性的特點,同樣的表達往往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以“禁止吸煙”為例,就有很多表達,既有短語又有整句。它們的表達有的中規中矩,有的幽默有趣,有的語氣強烈,有的則委婉客氣。如:Rauchen verboten,Rauchverbot , Rauchen nicht erw■nscht,Rauchen nicht gestattet (禁止吸煙)、Denken Sie nicht mal daran hier zu rauchen (注意,請勿在此吸煙)、Sch■tzen Sie Andere und Ihre Gesundheit(請保護您和他人的健康)、Bitte rauchen Sie hier nicht (請勿在此吸煙)、Bitte nicht rauchen (請勿吸煙)。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除了這些語言表達外,還有五花八門的標牌和圖片表示“嚴禁吸煙”,它們或單獨使用,或與文字配合使用。總之,根據標牌制定者的喜好和目的,會有多樣的表達方式。
標識語的文化內涵
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寫照。公示語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同時也傳遞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思想、習俗、情感、思維方式等文化內涵。通過對德語公示語的分析,筆者發現,德語公示語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傳遞了特有的文化內涵。
1.凸顯法律意識,維護自身利益
在德國,人們的法律意識都很強。遵照法律辦事是公民的義務和責任,更成了德國人的行為習慣。德國人辦事嚴謹有序,遇事先想后果,這一點在德語公示語中體現得相當明顯。比如與法律規定、義務和責任承擔相關的詞匯出現頻率很高,如:keine Haftung (責任自負)、widerrechtlich (違法)、kostenpflichtig (費用自負)、auf eigene Gefahr (責任自負)、anzeigen (告發) 等(李莎莎2010:80)。Eltern haften f■r die Kinder (父母對孩子有監護責任)、Betreten auf eigene Gefahr (未經允許進入,后果自負)、Unberechtigte Parkende werden angezeigt. (未經準許停車者將被告發。)
有時,德國人還會將法規條款、處罰及建議行為寫在公示語中, 如Zuwiderhandlungen werden mit Geldbu?en geahndet(Abs.)(違章行為將按法律第幾條被處以罰款)。
在強調法律責任的同時,德國人也注重維護自身的權益。因此,這類公示語屢見不鮮,通常會用privat一詞強調私人專屬,并注明違反后果,如:Dieser M■llcontainer ist privat! Widerrechtliches M■llentsorgen wird umgehend zur Anzeige gebrach.(私人專用垃圾箱!違規使用會被立即告發)、Privatgrund, alarmgesichert(私人地產,設有警報裝置)、Privatweg. Durchgang verboten(私人便道,請勿通行)等。
2.彰顯人文關懷
在德語公示語中還有許多關于公民權利和人文關懷的內容,特別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如:Bitte langsam fahren. Spielende Kinder. (請注意玩耍的兒童,減速行駛)、Reserviert f■r Schwerbehinderte (殘疾人專用停車位) 、Bitte nehmen Sie R■cksicht auf Fu?g■nger.(請注意行人安全)、Spielplatz. In der Zeit von 8:00-21:00 Uhr erlaubt. Zwischen 12:30 Uhr und 14:00 Uhr muss der Spielbetrieb auf das Ruhebed■rfnis der Anlieger R■cksicht nehmen. (兒童活動場。使用時間8點至21點。為保證周邊住戶的午間休息,中午12:30到14:00請勿使用。)
3.體現動物情懷
筆者發現,德語公示語中有很多關于動物,特別是關于狗的表達。在德國,養狗已成為一個傳統,人們把狗當成家庭一員和朋友。漢語中,如果說“院內有狗”,言下之意就是有一條惡狗,進入需小心,但德語中并非如此。如果出于警示原因要突出狗的兇猛,就會在Hund(狗)一詞前另外加上形容詞來表達,因為Hund一詞本身并無“兇、惡”的含義。為了表達人們對狗的喜愛和友好,還經常在表達中將狗擬人化。總的來說,關于狗的標識語可以分為警示標識和管理標識兩種:1)警示標識:此時體現狗看家護院的作用,要突出狗的兇猛,起到警示作用,如:Ausgeruhter Hund (這里有精力充沛的狗)、Bissiger Hund (有咬人的狗)、Freilaufender Hund (有放養的狗)。2)對狗的管理標識:在德國,對養狗的管理規定也很多,譬如:Hundeverbot! (狗不能入內!)、Hunde an der Leine f■hren (請給狗系上牽引帶)、Hunde vom Spielplatz fernhalten (請讓狗遠離兒童活動場)、Ich muss leider drau?en warten.(我(指狗)得在外面等)、Hundefreilauffl■che(寵物狗嬉戲區)。
4.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的不同
不同的民族在觀察某些事物現象時,觀察角度和思維方式有時是極為不同的,這在公示語中也有體現。比如在買東西時,中國人關心的是為一件商品實際付出多少錢,比如打八折(實付價格的80%),而德國人則更關注便宜多少,20% reduziert(便宜20%)。中國人習慣強調被禁止的行為(胡紅云,2008:124),比如:漢語中說“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德語中還可以從許可的角度出發進行說明,如:Das Betreten ist nur mit Erlaubnis zugelassen. (得到許可方可入內) 。而中文表達則為“未經許可不得入內”。Schaltschrank darf nur von Fachpersonal ge■ffnet werden. (電路開關箱只能由專人打開。) 中文表達為“非專人不得擅自打開電路開關箱”。
5.其他文化特色
除了上述特點外,德語公示語還在其他方面有別于其他語言,表達出德國的特有文化。眾所周知,在德國有嚴格的垃圾分類規定。因此,有關垃圾分類管理的標識語也很多,而且分類很細。Balci分析發現,在他搜集的458條標識語中,有13.73%都與垃圾處理有關(Balci 2010:201),可謂數量不菲,比如:Kompostplatz (有機垃圾堆肥處)、Pflanzenabf■lle (植物垃圾)、 Plastikabf■lle (廢舊塑料品)、Abfalltrennung (垃圾分類)。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標識語是德國特有的,能反映出德國文化的不同之處。比如德國人強調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很多事情都制定了規章。在德國,住宅租住戶的門口有時會掛著“Kehrwoche”的牌子,即“值周牌”。牌子掛在誰家門口,誰家就要負責一周的公共衛生管理,絲毫馬虎不得。還有,軍事訓練場所在其他國家很可能是普通人的禁地,但在德國,有些訓練場卻是可以讓人參觀的,比如:Milit■rischer Bereich. Unbefugtes Betreten w■hrend der ■bungszeiten ist verboten(軍事重地,訓練時間非請勿入)。讀到這里,我們可能會感到奇怪,難道非訓練時間就可以進入?因為在中國,無論在訓練時間還是非訓練時間,要進入軍事場地都是幾乎不可能的。另外,有些事物可能在其他文化范圍很少見,或者沒什么影響,而在德國卻是常見的,或是影響很大。比如德國國土植被好、綠化率較高,所以草地和野生樹林很多,因此受動物侵擾的可能性也較大。在德國的一些自然公園和保護區常會看到“Vorsicht! Zecke!”(小心,蜱蟲!)的標牌。在德國公路兩旁,也經常可以看到畫有奔跑著的麋鹿圖形的警示牌,提示來往司機注意可能橫跨馬路的麋鹿。
總 結
綜上所述,德語公示語作為一種獨特而常用的文體,和其他語言公示語一樣具有指示、提示、警示和限制的語用功能。但是,德語公示語的語言特點和結構又具有自身特點,大量使用省略句和短語結構,短小精悍、言簡意賅。同時,通過省略主語和使用被動含義句型達到使標識語受眾廣泛的目的。德語公示語還充分反映出德國特有的文化內涵和不同的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Edmonsen, W./House,J.Einführung in die Sprachlehrforschung(4.Auflage).[M].Narr Francke Attempto Verlag Tübingen 2011.
[2]Engel,Ulrich. Deutsche Grammatik (Neubearbeitung) (2. Auflage).[M].IUDICIUM Verlag München 2009.
[3]Umut Balci.Schildertexte im Deutschen und Türkischen.[J].In:Muttersprache 3/2011:193-202.
[4]卞正東.論標示語的翻譯[J].上海翻譯,2005(1):27-31.
[5]戴顯宗,呂和發.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5 (1):38-42.
[6]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語,逐步確定參考性譯文[J]. 中國翻譯,2006(6):12-16.
[7]胡紅云.跨文化交際與公示語的漢英翻譯[J].浙江社會科學,2008(7):121-124.
[8]李莎莎.德語中的“公共標識語”[J].德語學習,2010(6):77-80.
篇2
【關鍵詞】中國農村 基督教徒 功利性
一、當前國內研究的主要方面
我國學者們關于農村基督教的研究很多,就我看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基督教在農村發展現狀的描述;對基督教在農村傳播方式的研究;對近幾年來基督教在農村迅猛發展的原因的探索;有的是研究基督教的本土化過程,解釋基督教是如何跟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還有的是從官方的角度出發,探討基督教和社會主義的關系,一方面肯定基督教的社會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基督教的過猛發展。
一些關于農村基督教的研究指出了基督教在農村發展過程中具有功利性的特點。有研究指出農村基層基督教徒因為生病或生活困難,婦女因為家庭矛盾或是婚姻問題,老人因為孤獨寂寞求助于上帝。在行為方面表現在對教義沒有深刻的理解,只重視基督教儀式,有事的時候才去祈求上帝,為了達到自身的實用性和功利性目的。農民依然是多神崇拜的,楊宏山在對皖東進行調查時也發現:在皖東農村,有一種“雙重教籍”現象,有些農民既是基督教徒,又信奉佛教,有的回民也去基督教堂做禮拜。許多農民基督教徒在遵循教經的同時,又燒香、求佛。
二、關于功利性含義的探討
“功利性”這個詞雖然已在不少文章中出現,但尚無學者將它進行嚴謹定義,一般作為一種概括性的判斷或評價,劉詩伯在《對城鄉基層基督教徒“功利性”的比較分析》中認為“功利性”其約定俗成的含義是:信徒接受和信仰某一宗教的動機,是出于滿足個人現實生活中某種直接可見的具體的需要,或是為了獲得某些實際可見的物質利益,而不是對教義教理有深刻的理解和認同,更沒有抑制和放棄對世俗物質的欲望而去努力追求信仰的超越性和終極意義。功利性一詞從語義上不能被完全作為一個中性的定義,它本身包含了使用者的負面價值判斷,其范疇等同或類似于“以滿足個人需求為目的”、“缺乏崇高理念”、“道德水平還不夠高”等,所以“提高素質”必然要盡可能地克服和消除“功利性”。文章認為必須提高鄉村基層信徒的信仰素質,從而改變目前這種“功利性”的情況。
由于對“功利性”尚沒有被普遍認可的學術性界定,只能對體現鄉村基督教“功利性”特點的現象進行描述,研究者主要從教徒的入教動機和入教后的表現以及他們從教會獲得的幫助出發來理解“功利性”。
除了基督教,中國其他的宗教教徒也具有此種“功利性”特點。學者侯杰和范麗珠認為中國傳統民間信仰有很強的實用意識和功利色彩。在探討中國傳統民間信仰的實用性時,他們認為:民間諸神幾乎都有各自不同的功用,隨時隨地滿足人們的世俗要求和實用心理。在說明中國傳統民間信仰的功利性時,他們認為:中國民眾對宗教的真正要求并不在于其高深的哲理體系、玄妙的彼岸境界和縝密的邏輯思維,只是希望通過莊嚴而又隨時可行的儀式來滿足延年益壽、消災避禍的心理。丁玲玲在《泉州民間信仰的多元化和功利性》中認為泉州民眾兼容并蓄的民間神靈崇拜,多元化的信仰與泉州的實用功利性有著密切的聯系,泉州民眾大多是根據自己的現實需要引進或塑造各種神靈的。受實用功利性的支配,泉州信徒所關注的是自己祈求的愿望是否實現,至于所祈求的是哪一路神仙,以及他們是屬于哪一種宗教也無關緊要。他認為,實用的功利性目的支配著信仰活動,信仰的對象是為了獲得直接的功利目的而存在。
少數學者在研究中國時民間信仰探究為什么在中國會有這種“功利性”信仰的現象。羅彩娟在《論漢族民間信仰的功利性》中認為漢族民間信仰中的祖先崇拜、神靈崇拜、占卜風水、禁忌習俗等各個方面都展現出功利性的特點。中國功利性特點不斷強化的原因有:中國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響給漢族民間信仰打下了深刻的功利性烙印,農民文化素質偏低強化了功利性,民眾心理的失衡推動了民間信仰功利性的發展,,漢族地區宗教的寬容性促進了民間信仰的功利性。徐新希在《閩臺民間信仰的功利主義特點探討》中提到閩臺地區的民間信仰具有強烈的功利主義特征。造成這種特征的原因有三個方面,其一是閩臺地區商品經濟的影響;其二是閩臺地區移民社會的特殊文化背景;其三是閩臺地區宗教的兼容并蓄性質。很顯然,他們的解釋有某些相似之處。
三、結論
綜上所述,造成我國農村基督教功利性特點的原因有三: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哲學帶有很強的實用性,儒家重視人,而輕視神,而墨家直接強調:“義者,利也”,這種實用精神對中國人產生極大的影響。基督教在農村傳播的過程中,也需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滿足人們的實用心理,人們信仰基督的同時并不放棄其它的傳統信仰;二是農村一些社會制度的原因。中國特有的城鄉二元結構嚴重束縛了農村的發展,與城市相比,農村不僅物質缺乏而且精神上也空虛,農村人口大量流出,留在農村的多為婦女老人,他們精神上的空虛正好可以依托基督教得以解決;三是個人層面的原因,如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收入低等。
參考文獻:
[1]閉偉寧.改革開放與基督教在我國沿海農村的變遷――基督教在斜僑鎮發展狀況調查與思考.武漢大學學報,2001,(5).
[2]丁玲玲.泉州民間信仰的多元化和功利性.經濟與社會發展,2004,6.
[3]杜景珍.當代農村基督教信仰調查.中國宗教, 2004, (01).
[4]顧亞林,侯星芳.逐漸走進更多農民心中的上帝――對農村基督教社會功能的分析.綏化師專學報, 2004, (02) .
[5]侯杰,范麗珠.世俗與神圣―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6]劉詩伯.對城鄉基層基督教徒“功利性”的比較分析.青海民族研究.
[7]羅彩娟.論漢族民間信仰的功利性.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5.
[8]呂朝陽.蘇北農村基督教發展現狀及其原因分析.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 (06).
[9]楊宏山.皖東農村“基督教熱”調查與思考.江淮論壇,1994,4.
[10]如月眾禾.蘇北農村基督教發展情況探析.唯實,1997,(01).
[11]徐心希.閩臺民間信仰的功利主義特點探論.福建師范大學學報.
[12]王欣瑞.近代基督教傳入陜西及陜西農民入教原因探析.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3]顏敏.中國農村基督教的重興與農民的精神需求.唯實.
[14]趙洪偉.中國宗教精神:世俗化,現實化.濟寧師專學報.
篇3
關鍵詞:公文寫作 語言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83-01
公文,又稱行政機關公文。國務院2000年8月24日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下文簡稱《辦法》)第二條給行政公文下了一個定義:行政機關的公文,是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公務文書。是依法行政和進行公務活動的重要工具。
公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它有其特殊性,因此,公文的語言也應有一些特殊要求,概括地說,就是準確、簡練、生動、樸素。
1 公文是辦事的工具,它與供讀者欣賞的文學作品不同,必須明確表達辦事的意圖
這樣的根本性要求,就要求它在內容上必須聯系工作實際,語言上必須做到準確無誤。語言準確性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判斷明確、推理嚴密,每個句子、每個詞語都要認真推敲,不能含糊不清,程度上的估計要準確,“完全屬實、基本屬實、完全遵照執行、參照執行、主要是、基本是”,這些句子中詞語的意思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因此,選詞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感,也就是說一定要精確。
2 公文語言具有明晰、準確、簡樸、莊重的特點
2.1 刪繁就簡
魯迅先生在其《答北斗雜志社問》中談到自己的創作體會時說:“要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鄭板橋也提倡“刪繁就簡三秋樹”這些雖然講的是文學創作,但對公文同樣適用。用較少的文字去表達豐富的內容,公文主旨才會更突出,才會適應高速度的社會發展的要求。
(1)去掉套話、空話。
公文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必須言之有物。但許多公文卻忽視了這一要求,開頭無論如何要加幾句套話,有近似于“”時的文風。如“在××的英明領導下,在××的力大支持下,在××的密切配合下,經過××的共同努力,我們如何如何”,再就是寫一通背景材料,如“目前,我們正處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通過什么什么……”這種寫法,不僅使公文冗長拖沓,而且直接會影響公文的辦事效率。正文是公文的主體部分,在主體部分中,要總結經驗,匯報工作,闡明理由,提出措施要求等,以把事情講清為目的。文字使用上要簡潔明了,抓住要點,尤其對于那些雙方都清楚的問題或不言自明的問題,不要過多的解釋。有這么一道公文,文種是批復,在批復意見前,寫道:“經慎重討論研究,按照下級服從上級的通知的精神和原則,本著尊重你局領導的意見,發揚顧全大局,勇挑承擔責任的精神,原則上同意……”這段文字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而且顯得別扭。批復正文在引敘來文后可直接說明上級意見。
(2)去掉無關緊要詞。
許多公文充滿一些不切實際詞,什么“大力……、狠抓……、深入……、認真……”等等,在談到怎樣“深入”、如何“狠抓”就沒有下文了,這既不符合公文的用詞要求,也與公文的實事求是的文風相抵觸。
(3)講究莊重典雅。
公文一般是代機關立言,代表上級意圖,言必信,行必果,說到做到,因而具有強制性和指導性,這就決定了公文語言有莊重嚴肅的特點。公文語言不凝煉與其不符合莊重嚴肅的風格有關聯的。試看這段文字:“2013年4月22號下午三點來鐘,我們廠勞資科的王師傅、張師傅,兩位師傅偷偷地把三噸鏟車開出廠房大門,打算干點私活。車剛剛開到××路口,看見前面有一輛卡車卸貨擋道,王師傅心里著急,打輪過猛,一下子把站在車上的張師傅甩下車去,張師傅當時就昏過去了,馬上送到某醫院搶救,到現在還沒脫離危險。”
這是一則通報初稿中的文字,不象公文,存在的關鍵問題一是使用了不少的口語,如“號、三點來鐘、偷偷、大門、打算、前面、心里著急、一下子、昏過去了、馬上”等等;一是使用多余的詞語太多,如“我們廠、兩位師傅、看見、一輛、車子、到現在”等等。正是因為存在以上問題,使公文語言不簡練,缺乏莊重典雅的色彩。可以作如此修改:“2013年4月22日下午3時許,我廠勞資科的王××、張××,為干私活,擅自將三噸鏟車開出廠區。行至××口時,見前方有一卡車卸貨擋道,王××因操作不當,將站在車上的張××甩下車去,致使昏迷,立即送往×醫院搶救,至今尚未脫離危險”。修改符合公文的語言特點。
2.2 選擇生命力強的詞語
(1)多用公文語體專用語。
公文在用語上有獨特的風格。很多詞語經過長期使用,逐步成為公文語體的專門用語。如用于文章開頭的開端用語,用于承上啟下的過渡用語,用于結尾的結束語等,這些專門用語有不同的作用和確定的含義,很好的體現了公文語言的簡明性和莊重性。如“當否,請指示、欣悉、為荷”等,“當否”在口語中是“這么辦,行不行”之意,“欣悉”即“高興地知道”之意,“為荷”是“給您添麻煩”之意。
(2)適當使用文言詞語。
與現代漢語相比、文言詞語容量較大,內涵更豐富、大量文言語語如“茲、欣悉、驚聞、獎懲、資金周轉、為荷”等的使用,一方面使公文詞語簡潔有力;另一方面使公文具有莊重的風格。
3 公務文件只有寫得簡潔明了,才便于迅速閱讀和處理,從而提高辦事效率
比如,寫一份報告,不能寫成報告文學,把人物的活動情況、思想感情寫得細膩;寫一份規章制度和通知,也不能像寫學術論文那樣長篇大論,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證;文章的語言要求簡潔,用最簡練的文字,把發文的意圖表達清楚就行了。公文的語言要簡明扼要,切忌冗長空泛,華而不實,寫公文要以凝練的藝術,惜墨如金的態度。下功夫練字、練句、力求最經濟的語言,表達更豐富的內容。
總之,公文的語言應當力求簡練。但是,不能夠為簡而簡,這就同文章的長短一樣,要以能否達意為準,該長就長,該短就短。由此可見,文學的繁簡沒有定則,應各隨其宜,做到簡而不陋,繁而不贅。語言的簡練在于“意多期多,字惟求少”,所以必須有豐富的積累,也就是說,只有知道得詳盡,才能寫得簡練,只有對事物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才能從大量的事實和現象中,把最確切而又富于表現力的詞語精選出來,運用語言時才有余地。
參考文獻
[1] 傅克斌,主編.實用文體寫作[M].科學出版社,2010.
篇4
[關鍵詞]外貿 函電 特點 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9-0023-01
引言
外貿英語函電是涉外商業活動中開展業務的專業性書面記錄,是國際商務交往中溝通聯絡、處理業務和交流信息最常用的一種方式。
一、英語函電的用語特點
(一)語言規范嚴謹
外貿函電是對外貿易中買賣雙方交易的依據,它涉及金融、運輸、法律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語言必須規范嚴謹,使用正式用語。
(二)語氣委婉禮貌
外貿函電是國際貿易中一種重要的交往手段,注重語氣的委婉和禮貌不僅可以在彼此間營造一種友好的合作氣氛,往往更容易促進貿易的最終達成或諒解。
(三)內容簡潔精練
在國際貿易中,要求語言精練準確、語氣直接明了,要使用熟悉的詞匯,盡量避免意義不明確的單詞。
二、英語函電的翻譯策略
外貿英語函電作為一種特殊的公文文體,翻譯時要遵照“忠實”的翻譯標準。
(一)專業術語的使用
外貿英語函電作為國際貿易業務操作中主要的交流手段,要求用詞準確,表意清晰,避免歧義,所以大量使用專業術語被用來描述貿易活動的磋商、報關、保險、運輸等各個環節,例如:shipping advice裝船通知;commercial invoice商業發票;insurance policy保險單;sales confirmation售貨確認書;packing list裝箱單;a sight draft即期匯票,等等。這些貿易術語含義清楚明確,頻繁出現在商務信函中。
(二)習慣用語的使用
外貿英語信函是正式信函,在長期的貿易往來中,一些句型法被逐漸地固定下來,形成了信函固定用語,用以表達信函的正式和禮貌,例如:It would be appreciated/We shall appreciate it如果貴方……,我們將不勝感激;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Notice is hereby given that特此奉告;We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of/we admit receipt of貴方來函收悉;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盼回復。
(三)縮略語的使用
國際貿易組織機構縮略語。如,WTO,世界貿易組織;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COSCO,中國遠洋運輸公司;ISO,國際標準化組織。
貿易術語縮略語。如,L/C,信用證;FOB,離岸價格;CIF,到岸價格;D/A,承兌交單;D/P,付款交單;P/L,裝箱單;B/L,提單;LCL/FCL,拼裝或整拆,等等。
信函縮略語。比如,Re,事由;C.C.副本抄送;Encls 附件;P.S. 附言;C/O,轉交,等等。
這些國際貿易通用的縮略語規定交貨付款方式,明確交易雙方的責任義務等,表述簡潔、準確、一目了然。
(四)古體詞的使用
外貿英語英文信函作為一種正式文體,語言莊重、嚴謹,較少使用口語化的詞語。使用古語詞可以避免用詞重復和文句過長,使信函語句簡練、準確、有說服力。函電中常使用一些here、there、where等副詞分別加上與in、on、to、of、at、by、after、upon、under、with等一個或幾個介詞,共同構成公文語副詞。例如:hereafter今后、自此;hereby特此;thereafter此后,后來;thereby因此、由此;whereto對于那個;whereas鑒于,等等。這些此類古體詞出現在函電中,使行文更具法律語體色彩,嚴謹正式。
(五)介詞短語的使用
外貿英語信函中常有大量介詞出現,搭配不同,意義也不同,在外貿函電翻譯中,往往把英語的介詞轉換成為漢語的動詞。例如:
(1)We should advise you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m for your requirements.建議貴方與他們取得聯系,洽購所需商品。
在這里,為了完整地表達句子含義,依據介詞“for”的上下文對其內涵進行引申,將介詞for翻譯成漢語的動詞“洽購”。
(2)In compliance with your request,we are sending you,under separate cover,our latest catalogue and price list covering our export range.遵照貴方要求,隨函附上最新的出口商品目錄和報價單。
在這里,介詞短語in compliance翻譯成漢語的動詞“遵照”比較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三、結束語
作為國際貿易中的主要磋商方式,只有清楚地了解外貿英語函電特征,熟練地掌握相關的翻譯技巧,才能準確地捕捉商務信息,促進國際貿易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商務英語語言特點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06-0153-03
商務英語涉及營銷、國際匯兌、會計學、運輸學、保險學及國際商法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特有的英語詞匯、句式及文體,如何專業地進行商務英語語篇翻譯,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爭端,的確給涉外翻譯人員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為了貫徹英語翻譯中“信、達、雅”的基本原則,在實際工作中對商務英語語篇翻譯得更加準確流利,本文主要從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和翻譯策略這兩方面進行探討。
一、商務英語的定義
商務英語是一種包含各種商務活動內容、適合商業需要的專門用途英語(ESP)。商務英語源于普通英語,但又是商務知識和英語語言知識的綜合。商務英語在詞匯、句型和文體等方面都有許多獨特的語言現象和自身的實用特點。
二、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
(一)詞匯特點
1.專業性
商務英語詞匯在所涉及的各個行業領域中存在大量的術語,這些術語在對應的行業中具有明確的定義和很強的專業性。如:target date(預定日期),open indent(非特定訂單),back order(尚未交貨的訂單),DTA(抵達時間),multilateral settlement(多邊結算),margin money(訂貨款),financial standing(資金狀況),mutual funds(對沖基金),force majeure(不可抗力),counter trade(對銷貿易),3PL(Third Party Logistics 第三方物流),B2B(Business to Business 企業對企業)等。
2.簡潔性
在商業的實際業務溝通中,貿易伙伴之間無論是在書面語還是在口頭語方面,均大量地使用縮略語,顯得更加簡潔、精煉、方便、易記。例如:ICC(國際商會),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EAN(東南亞國家聯盟),EU(歐盟),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NASDAQ(“納斯達克”,美國全國證券交易者自動行情報價協會),EDI(電子數據交換),M & A(兼并),OBM(原始品牌制造商),ODM(原始設計制造商),A.S.A.P(盡快)。
3.多義性
商務英語的常用詞匯中,有不少詞匯在不同的領域或行業分別代表不同的含義。例如:(1)在市場營銷領域里average 是“平均數”的意思;而在保險業務領域中,average 被翻譯為“海損”;(2)collection 在貨運領域里譯為“領取”,而在金融業務領域里就譯為“托收”;(3)open policy 在時政領域是“開放政策”的意思,而在保險業務領域卻指“預約保單”;(4)literature 在通識英語中是“文學”的意思,而在產品銷售領域卻譯為“產品說明書、宣傳資料”;(5)reference 通常是“參考”的意思,而在金融業務領域譯為“證明人、擔保人”。
(二)句型特點
1. 被動語態句式
由于商務英語語篇的功能主要在于敘述客觀事實,強調客觀性,因而往往使用以第三人稱為主語的句式,避免使用用第一、二人稱為主語來突出動作的發出者,而給人主觀臆斷的印象,所以,被動語態句式在商務英語的語篇中的使用頻率很高。這是商務英語句式有別于其他語體的一個顯著特點。例如:(1)In the case of D/P, documents will not be released to the importer until payment is made. (2)Sometimes, a penalty clause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contract in case one party fails to carry out the contract such as non-delivery, delayed delivery and delayed opening of L/C.
2.委婉復合句句式
禮貌是商務英語的語言特征,也是商務溝通的原則,為了體現這種禮貌原則(Courteous),商務英語在實際業務溝通中的用語較為委婉禮貌,即使是在對方在履行義務中做得不夠到位,也是盡量避免使用冒犯性的語言來進行交流。例如:(1) It would be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duplicate the samples accordingly and return them for our approval as soon as possible. (2)Under this circumstances, your prompt attention to shipment is especially desirable to all parties concerned.
3.介詞結構句式
大量的介詞結構句式,使得商務英語在各個領域里的表達顯得簡潔、明晰、實用、準確,易于掌握,簡單高效。例如:
(1)在保險業務領域:以insure為例,insure 加介詞on,on后面跟貨物名詞;加with,后面跟保險公司名稱;加for,后面跟保險金額;加against,后面跟險別;加at,后面跟保險費率等。例如:“我們已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將100公噸羊毛按發票金額的110%投保一切險,保險費用(費率)為3%。” 譯為:We’ve covered insurance with 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on the 100 metric ton of woods for 110% of the invoice value against All Risks at the rate of 3%。
(2)在金融業務領域:establish/issue/open (開立) L/C(信用證)等動詞后面加 in one’s favor 表示“以…為受益人”;加with表示與…銀行的關系;加for表示金額等。例如:“現致函通知貴方,已通過中國銀行山東分行開立了證號為57684、不可撤銷的、以你方為受益人的、金額為56,000歐元的信用證。該證至2013年1月15日在中國議付有效。” 譯為:We are writing to inform you that an irrevocable L/C N0.57684 in your favor has been opened with Bank of China, Shandong Branch for EUR 56,000 valid until January 15,2013.
4.套話句式
由于國際商務活動中有些工作程序相對有規律,并且與文學英語相比,商務英語的語言變化較少,因此,在商務溝通中,尤其是商務英語函電中開頭語與結束敬語的套話很多。例如:With reference to..., It would be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Enclosed please find…, ABC company, specializes in xxx, This contract is signed by and between Party A and Party B.等。
(三)文體特點
實用性是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之一。由于國際商務各專業領域的實踐性都很強,商務英語文體被歸類為實用文體(翁鳳翔,2009)。商務英語文體是實用文體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客觀寫實”。
商務英語的第二個特點是多元化。由于商務英語所涵蓋的領域較廣,所以構成了其文體多元化的特點。大致可分為七個子文體:廣告文體、契約文體、信函文體、教范文體、商務公文文體、商務學術文體、營銷文體。商務英語的各種文體既相對獨立又存在交叉。絕大部分商務英語文體的特征是語言的正式性和規范性,用詞嚴謹、客觀、準確,而廣告文體則由于廣告的功能及目的決定了其用語特色必然是煽情、夸張、渲染、幽默,這一特點與文學文體具有相同之處,但分類廣告則以傳遞信息為主,不具有文學文體夸張、渲染的特點,所以就出現了文體的交叉性。請看下面例句:
例1:信用證附加條款:Negotiation of discrepant documents is forbidden. In this case, please send us documents urgently in order to obtain applicant’s approval. (Additional Conditions in L/C)。禁止議付有不符點之單據,此時應盡快將單據寄我行以征得申請人的接受。
例2:軒尼詩酒廣告:To me, 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 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 對我而言,過去平淡無奇;而未來,卻是絢爛繽紛。
例3:分類廣告:Part time barman required. Hours and salary negotiable. 招聘兼職酒店保安,工作時間和薪水面議。
三、商務英語的翻譯策略
(一) 目的論原則
“翻譯是把源語文本生成功能性目的語文本的過程,其中源語文本是按照目的語文本的意向或需求功能(翻譯功能)確定的。”(Nord,1997)隨著國際商務活動形式的不斷豐富,“商務英語”的范疇也在不斷擴大,商務語篇的類型隨之不斷增加,商務翻譯活動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在這種情況下,試圖用統一的標準去評價一切翻譯行為,恐怕是不夠客觀現實的。翻譯家許鈞曾經評論道:“翻譯是歷史的活動,翻譯的能力是發展著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不同時代對翻譯提出新的要求,翻譯的目的和功能會有變化,而任何方法都是視目的與功能而定的。”商務英語翻譯活動本身就是一個把源語商務文本根據其商務目的生成目的語商務文本的過程,是一個跨文化的商務交際行為。因此,應以目的論原則作為翻譯的宏觀性指導性原則,在不同類型的商務語篇翻譯活動中采用不同的具體標準。
(二) 翻譯策略
由于源語與目的語之間在詞法、句法、語言文化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加上各個專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各自特定的專業術語,每一次完整的商務英語翻譯任務就等同于一個復雜的語言加工轉化過程。因此,要想準確、高效地將源語文本的商業轉化為目的語文本,除了必須掌握通用英語(General English)中的所有翻譯技巧之外,還應堅持商務英語語篇翻譯的目的論原則,牢記兩大卓有成效的翻譯策略:意譯、意譯和直譯的融合應用。具體操作流程為:第一,準確斷句并充分理解原文;第二,能直譯就直譯(適用于大多數簡單句和復合句的一部分);第三,如直譯不通或不夠流暢,輔于相關多種翻譯技巧加以潤色;第四,如在進行了第3個步驟后,仍無法順暢譯出原意,則必須改用目的語思維進行意譯。例如:It is not surprising, then, that the world saw a return to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Central banks were no longer required to support their own currencies. 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國又恢復浮動匯率就不足為奇了。各國中央銀行也就無須本幣的匯價了。
四、結語
做好商務英語的翻譯工作并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譯者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漢語語言知識功底,掌握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擁有廣博的國際商務知識,具有必要的跨文化交際知識,懂得正確的翻譯指導原則和策略,加之日積月累、不斷感悟的翻譯練習,方能舉一反三,日臻完善,最終成長為一個優秀的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翁鳳翔.商務英語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2]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商務專業培訓考試辦公室.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一級)[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9.
[3]謝金領.世紀商務英語-翻譯教程[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篇6
關鍵詞:實用寫作 能力 語言得體
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著實用寫作能力較差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一是弄不清實用語體與文學語體的區別,表現為“語不得體”。有近七層的學生寫的實用文既不像記敘文,也不像說明文,更不像實用文。比如,讓學生寫調查報告,總有人還像寫記敘文、散文那樣,較多地使用鋪排、描寫、抒彩極濃的語句;二是不按實用文體的格式要求寫作,想當然地去寫;三是語言概括能力差,缺乏實用文語言所要求的準確性、嚴密性及邏輯性等最基本的特征,分析綜合表達能力不足。四是因為學生對社會機構、企事業單位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等缺乏了解,在寫諸如行政公文、經濟、法律文書等實用文體時倍感困難。
造成學生實用文體寫作能力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高中階段忽視實用文體寫作能力的培養。由于高考幾乎不考實用文,因此高中階段幾乎不寫實用文;二是高校教師對培養大學生實用文體寫作能力重視不夠。高校的大學實用寫作課堂教學,大多重理論講述,學生原本對該課程就提不起多少興趣,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更令他們昏昏欲睡。三是學生本身不重視實用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很多人認為自己今后如果不從事行政工作,使用文體寫作就沒什么用處。
為此,筆者在近幾年的實用文體寫作課堂上,為切實提高學生實用文體寫作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實踐,收到較好效果。
一是使學生弄清實用語體與文學語體的區別,變以往重視文體知識教學為加強語體的教學和訓練,使學生克服“語不得體”的問題。
所謂“語言得體”就是要求在特定的交際場中,表達思想感情所運用的語言結構類型及方式要能與交際場形成完美和諧的統一。即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來有效地進行語言交流,這不僅涉及內容,而且也涉及語言本身,涉及對語言材料及其表達手段、組合方式等等恰當的選擇。這就是說,要根據不同場合、不同背景、不同功能,選擇和運用不同的語言體系。因此,要使學生克服“語不得體”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要解決“語體”——選擇和運用的語言體系存在的問題。從書面語角度來說,“語體”大致分為實用語體和文學語體兩大類。實用語體和文學語體有很大差異:總體上來說,“實用語體”是適于實用文寫作的語言體系,具有莊重、嚴謹、準確和簡明等特點;文學語體,注重形象性和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實用語體一般不用形象的描繪法,而文學語體不用科學的論證法。具體上看:實用語體的特點主要有:1.概念的完整性,2.判斷的準確性,3.推理的嚴密性,4.描述的嚴謹性。文學語體的語言特點在于形象性、豐富性、抒情性,用生動具體、鮮明活潑、富有感彩的詞語;用句上,句法多變,句序靈活,長句、短句互相轉換,整句、散句互相交替;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互相滲透,等等。可見,寫好實用文必須掌握二者的區別。教師應把指導學生辨別語體作為實用寫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指導學生多閱讀范文,向優秀的實用文文章學習,在詞語、句式的運用上達到恰當貼切的標準,符合實用語體的寫作要求,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是培養學生迅速篩選、準確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簡潔、清晰、準確的文字表達能力。
我們可以從培養學生寫好消息入手,鍛煉學生分析概括主要事件、提煉主題的能力,避免出現寫實用文時缺乏分寸感、語言空泛、片面追求用詞華美等不足。
眾所周知,消息的特點是行文簡潔明了。三言兩語,道明情況;寥寥數筆,寫出事實。不冗長、不累贅、不拖沓。寫消息,要以敘述的筆觸為主,少議論、描寫,避免抒情;消息的結構應按照標題—導語—主體—結語的程式進行寫作。
教師在指導學生寫消息的過程中,要把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讓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寫作實踐落到實處。通過布置學生大量閱讀報紙、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新聞,了解消息文體的特點,教師安排足夠的時間指導學生寫作實踐,達到培養學生迅速篩選、準確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簡潔、清晰、準確的文字表達能力的目的。此外,大學生寫消息時的常見問題是不恰當地運用形容詞,表現為學生腔:用詞花俏,憑感覺,輕視實際內容,常常不由自主地在消息中抒發感情,而置自己應站在第三人的立場于不顧等等,教師應針對學生在寫作實踐中的具體情況及時糾正這些問題。多做這樣的訓練,有助于養成學生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看待問題,對于提高他們實用文寫作能力大有裨益。
三是編寫豐富的讀寫教學資料,給學生提供讀寫素材,彌補教材例子過時的不足,解決學生“無米下鍋”的困擾。
實用寫作能力的培養必須依靠具體的表達實踐。在校大學生寫作實用文的動機不是來自工作的需要,而是來自大學培養目標的要求;寫作的素材也不是來自學習、生活的積累,況且學生對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等缺乏了解,又沒有實際工作經驗,自然感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雖可以適當地介紹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的一般常識及規則,但這絕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即使教師把這些東西講得再透徹,學生沒有親自實踐和親身感受,還是不能寫出準確、清晰、簡明、連貫而得體的文章來。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首先要編寫大量的讀寫教學資料,給學生提供讀寫素材,以彌補教材的不足,解決學生“無米下鍋”的困擾。還可以把調查報告縮寫成消息;有的問題,可在調查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充實,形成小論文。教師向學生提供大量的實用文體的選文或選段,讓學生進行重組、改造、變形,如仿寫、縮寫、改寫等,讓他們熟悉不同實用文體的格式和語言特點,對指導學生克服“語不得體”的難題會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用詞特點;行文特點
如今隨著對外經濟交往的深入發展,國外承包工程項目越來越多,工程承包合同翻譯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工程承包是具有施工資質的承包者通過與工程項目法人(業主)簽訂承包合同,負責承建工程項目的過程。工程承包書是保證工程項目成功完成的最重要文件。招標成交的國際工程承包書不是采用單一合同方式,而是采用合同文件方式。合同文件一般包括:招標通知書、投標須知、合同條件、投標書、中標通知書和協議書等。
區別于一般性文體,如日常英語、文學英語、商務語體等,工程承包合同由于其內容、專業領域的特殊性,形成了工程承包合同獨特的語言特點和風格。翻譯人員在承擔工程承包合同翻譯時,除了需要具有扎實的雙語技巧,較強的專業工程知識,也需要掌握工程承包合同文體特點,力求能通順流暢地用工程專業術語和句式準確無誤地將工程英語翻譯成漢語。
1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的用詞特點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屬于正式的文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因此,國際工程承包合同多用正式的書面詞匯,少用或不用口頭詞匯。同時,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常常運用一些特定的詞匯來表述合同和應遵守的法律條款。這樣,國際工程承包合同就形成了其特定的用詞特點,了解這些用詞特點對于翻譯國際工程承包合同有很大的幫助。
1.1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用詞最大特點是詞匯的專業化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某些專業術語是在賦予普通詞匯以特定新意后產生的,翻譯注意 不能望文生義。必須準確的理解該詞匯在具體領域和上下文中的意思,比如power在某些上下文中分別有力、電源、動率等意思;stirup可以分別為鐙索、鐙型吊架、鋼筋箍等。再如:
例1:Plant Risk Assessment shall be carried out and satisfactorily closed out prior to commencement.
詞句中的“plant”是指工廠、植物還是其它呢?工程施工,特別是需要大型機械設備進行的施工,設備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根據這樣的專業理解,不難確定此處“plant”是指設備。此句應譯為:必須進行設備風險評估,并在開工前令人滿意地完成。
1.2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多用正式或法律上的詞匯
國際承包工程合同屬于法律性的正式書面文件,通常使用正式的、法律詞匯,很少或幾乎不用口頭詞匯。如:
例2:The Employer may object to and require the Contractor to replace forthwith any of its representatives who is incompetent.
譯文:雇主認為承包人委派的授權代表不合格時,可以及時并要求立即撤換。
本例中require較ask更正式,公文體forthwith較at once更正式。Require和forthwith用于書面語,而ask和at once常用在口頭語中。
1.3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多用“shall”代替“will”或“should”等來加強語氣和強制力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shall并非單純表示將來時,而常用來表示強制性責任、義務,與中文中“應該”“必須”的意義相同;它表示的力度要比will要強;should通常只用來表示語氣較強的假設,含有“萬一”、“要是”等譯。如:
例3: The contractor shall not sublet any part of the works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owner.
譯文:沒有業主的同意,承包商不得將工程的任何部分分包出去。
1.4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多用here-,there-,where-等前綴構成的復合詞匯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經常出現here-,there-,where-等前綴構成的復合詞匯,這是國際工程承包合同有的詞語。掌握這些詞匯的準確含義,對于翻譯國際工程承包合同有很大的幫助。一般來說,前綴here代表this, there代表that, where代表what/which。如hereafter意為after this time,表示“今后”, thereafter意為afterwards,表示“此后”;hereby意為be means of this,表示“特此”, thereby意為by that means,表示“由此,在那方面”;whereby意為by what, by which,表示“由是,憑”。wherein意為in what, in which在哪里;在哪點上。再如:
例4:The data,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s and drawings listed herein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ontract.
譯文:這里所列的作為附件的數據、要求、技術規范和圖紙是合同的有機部分。
本句中herein相當于英語的in this,中文含義是 “此中、于此”。在國際承包工程合同中表示上文已提及的“本合同的,本文件的…”的意思時,使用該詞。
2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的行文特點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屬于正式文件,因此多用正式和法律英語的語句。因此,應全面把握國際承包工程合同的語句特點。一般來說,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主要有以下行文特點:
2.1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行文嚴謹,簡潔明了
在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一般采用直接的方式表達合同內容,較少使用類似雙否定、委婉等迂回、間接的方式來表達相關內容。
例5:this article does not apply to Party B who has not the right to cease the construction.
譯文:本條款不適用于無權停止建設工程項目的乙方。
例6:This article applies only to Party A who has the right to cease the construction.
本條款只適用于有權停止建設工程項目的甲方。
其中較例6而言,例5由于其間接的表達方式,在實際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并不多見。
另外,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常常使用一個動詞來表達一個意思,很少使用“動詞+名詞+介詞”等結構來表達相同意思,其目的在于使行文嚴謹、流暢,避免可能產生歧義現象。例如:
例7:Party A shall appoint its representative within 15 days after signing the Contract.
譯文:甲方應于簽約15天內指派其授權代表。
本句中,則不宜用make an appointment of代替appoint以避免行文累贅。
2.2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多用主動語態,少用被動語態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往往有甲乙雙方,因此甲乙就成了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行為的執行者,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闡明實際行為執行者,因此,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常多使用主動語態,少使用被動語態。
例8:Party B is hereby appointed by Party A as its executive sales agent of the building materials in Canada.
譯文:乙方被甲方委托為在加拿大的獨家銷售建筑材料的商。
例9:Party A hereby appoints Party A as its executive sales agent of the building materials in Canada.
譯文:甲方委托乙方為在加拿大的獨家銷售建筑材料的商。
其中,相較例9句中的主動語態的用法,例8中的被動語態的用法不宜使用。
2.3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多用現在時態,少用將來時態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盡管很多條款規定的是合同簽訂以后的事項,但是卻多使用一般現在時,少使用一般將來時,這也是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的一個主要語言特點。例如:
例10:The contract price is fixed for complete Works including water treatment,sewerage treatment, power house, process&non process building etc. on a turkey basis and is not subject to any escalation of any kind.
譯文:合同價是交鑰匙價格,涵蓋水處理,污水處理,發電廠房,生產性與非生產性建筑等,其涵蓋范圍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增加。
因為合同中的一切條款都是始終不能變更的,是永遠有效的。因此一般使用現在時。這也是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的用語特點之一。
2.4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要注意一些特殊句式
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常常使用一些特殊句式來表達合同的特定含義。了解和掌握這些特定句式的確切含義和使用方法對于全面領會國際工程承包合同的內容有很大的裨益。例如witness在國際工程承包合同中的意思是“證明”, 常常可見短語in witness whereof,意思是“作為所協議事項的證據”,常用在合同結尾處。例如:
例11:In Witness whereof, the parties hereto, have signed the present contract on the data first above written
譯文:作為所協議事項的證據, 雙方在此簽署本合同,合同日期已在合同第一頁寫明。
本句中witness則不能翻譯成“見證…”,否則將造成合同條款難以理解。
3 結束語
綜上可以看出,工程承包書的英語語體更為正式,詞匯和結構更為復雜,范式更為嚴格。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的規范性對翻譯人員的語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譯員必須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并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因為任何疏忽的背后都有可能是經濟上的高昂代價。
【參考文獻】
[1]史澎海.工程英語翻譯:技巧與實踐[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1.
[2]段紅鷹,何三鳳.水利水電翻譯實務[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
[3]錢永梅,龐平.新編土木工程專業英語[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篇8
【關鍵詞】語體意識;語體能力;語體習得
一、問題的提出
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學習一直以來都是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發展并形成漢語交際能力,達到“民漢兼通”不僅是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學習的目標,也是民族地區漢語教學的根本任務。通過考察新疆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所寫的“求職信”和記敘文《我最熟悉的人》,我們發現他們在語體方面存在大量偏誤,漢語表達層次普遍較低,嚴重影響了交際的效果。
二、理論依據
語體是由于交際方式和交際領域等的不同而運用不同的語言材料所形成的言語特點的體系。要實現語言交際,實現應具備語言能力。喬姆斯基認為,(語言)能力“是關于語言的規則系統的知識”,“(內化)語言是指個人大腦中‘語言機能 ’的某種狀態,能力是關于這種內化語言的知識”。社會語言學家戴爾·海姆斯從第二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的角度闡釋了“交際能力”。其中關于“得體性”(即學習者應學會什么時候、什么場合、跟誰、用什么方式、談論什么話題等)的論述對語言教學和習得研究的影響最為深遠。
語體能力是言語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表達者(言語主體)對語境的辨認、對語體特征的把握以及根據語境進行語體選擇、轉換的能力。王德春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語體理論可以指導編選教材和改進教學方法,更有效地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這一指導思想同樣適用于少數民族漢語教學。
三、語體教學是高職漢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語體觀念不足
由于長期以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平欠發達,相關理論認識不足等原因,師生在課堂上較多關注于意義,廣泛使用漢語中介語,正式度不足,加之語體意識薄弱,注重語言使用的準確性,而忽略得體性要求,造成學生對詞語僅滿足于意思的理解和常用搭配的掌握,對于課文,往往偏重內容的理解,而對課文語境與語體特點的對應關系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造成學生對于一些常用語體成分缺乏生動的感性認識和量的積累,從而形成思維定勢。隨著學習階段的深入,言語交際領域的拓展,語體的選擇和轉換問題也就逐漸凸顯出來了。
(二)語體教學內容缺失
由于教學和教材的忽略,使得某些詞語、句式語體訓練不到位,這可能是導致學生不辨語體、語體混用的主要原因。如在《橋梁——實用中級漢語教程》第三課練習中的指定詞語回答問題:
(1)王太太的性格怎么樣? (溫和,不曾)
學生回答:她溫和得很,從來不曾生氣過。
(2)今天去上課的人多嗎? (因為……的緣故)
學生回答:是的,明天就有考試,因為今天上課時教師給我們講講考試重點的緣故,來上課的人很多。
以上各句都屬隨意談話語體,但是所指定的回答問題的詞語 “不曾”、句式“因為……的緣故”卻屬鄭重場合的高語體成分,與問句的語體風格相悖。
現通行于新疆高職院校的《中級漢語聽和說》《橋梁——實用中級漢語教程》《新編高職漢語》《漢語閱讀》等教材注重虛擬交際語境的拓展和延伸,即話題內容多樣性,可讀性強,但語體風格局限,較多選用敘述性、描寫性的語體,較少新聞報道、法律公文、政論語體等,對一些常用語體如應用語體、論辯體、演講體關涉不足。
(三)語體訓練受限
面對學生漢語語言面貌的諸多問題,教師只能從補充和強化語言基礎知識入手,仍然回到了強調語言準確性的路子上來,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詞匯量不足,語言表達受限,正式語體如演說體、日常事務性應用文的寫作比較困難,漢語應用水平偏低。針對這一情況,一些學者、教師開始注意到語體與語言運用的實際對于漢語第二語言的教學和實踐的重要意義。楊德明(2000)提出:“首先要進行日常應用文寫作的教學,在教材編寫中突出日常應用文寫作的特殊體例……從語言片段形式過渡到比較復雜,相對完整的文章寫作。”等教學建議。苗東霞等(2008)認為:“對寫作教學認識上的模糊,訓練的盲目是造成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實際表達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如果說中小學階段的漢語教學是解決學生運用漢語正確與否的問題,是基本要求。那么,更高階段——高職(職前學歷教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漢語運用得體與否上來,切實提高少數民族學生運用漢語交際的層次水平,以盡快滿足從業和社會生活的需要。
四、高職階段語體教學策略
語體作為語言的“語境變體”,是適應不同交際功能、不同題旨情境需要而形成的語言特點的體系,對于言語主體來說,就是要根據語境選擇與之相應的語體,根據語體選擇與之對應的表達方式。丁金國認為語體意識的參數為辨域、識象、定體、選語。教學中應增強學生對語體的敏感度,注重訓練其表達能力。應該把增強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語體感知、培養語體能力作為提高高職少數民族學生漢語交際能力的中心任務。從課程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安排等方面重視語境設置和語體意識的培育。只有教師具有語體自覺,學生才會有語體意識。
篇9
教學理念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發展和創新的原動力。幾年來,我們本著“提升思想道德品味,塑造人格魅力;提升專業技術品味,塑造教學魅力;提升生活交往品味,塑造形象魅力”的思想,認真做好學校各方面的工作。
學校語言文字工作是我國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工作的基礎,說普通話,寫規范字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語言文字氛圍體現了學校的文化品位,反映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此次申報“縣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工作,決定以此次申報為契機,更加全面扎實的開展普通話推廣工作,盡快全面、大幅度的提高我校師生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校的文化內涵。為此,學校召開專題會議,對此項工作進行了周密的部署,研究制定了《東莞中心初級中學縣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申報工作方案》,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由校長劉煥軍親自掛帥任組長,由副校長劉樹偉等任副組長,王吉民、梁志壯、王佃波、孫延海、張會剛、孟祥偉、姜光泰等七位主任及年級組長為成員,成立領導小組,各部門分工明確,責任到人,高標準嚴要求,認真開展自查工作。同時組織全校師生認真學習《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要求在教育教學中必須使用普通話,寫規范字,讓每一位師生充分認識說普通話、使用規范字的重要性。
學校是語言文字工作的基礎陣地,做好語言文字工作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提高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做好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工作,對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操、促進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們學校雖然從未申報過縣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但是在歷年推廣普通話的工作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
一、大力營造使用規范字、說普通話的氛圍
為了讓推普工作廣泛深入的開展,學校宣傳部門大力營造使用規范字、說普通話的氛圍。我們在學校門口,櫥窗、樓道走廊、教師辦公室、實驗室、會議室、餐廳、宿舍等處懸掛“請說普通話,請寫規范字”、“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她”、“說普通話美麗青春,魅力語言”、“普通話:情感的紐帶,溝通橋梁”、“普通話是校園語言”、“普通話同青春攜手,文明和時尚并肩”、“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滋潤人生”、“實現順暢交流,構建和諧社會”等一系列宣傳標語,利用廣播、櫥窗、板報廣泛宣傳使用規范文字語言,說普通話的重要性,讓使用規范語言文字、說普通話的思想深入到學校的各個角落,深入到每個人的心田。
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時時強化處處落實
學校認真貫徹執行上級領導部門的指示精神,實行“三納入一滲透”:語言文字規范化納入學校常規要求,納入教育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納入培養目標、管理常規和基本訓練,滲透到德、智、體、美及社會實踐活動中。
1、學校領導部門在每年都要根據現實情況制定推普工作計劃,各處室根據學校的計劃精神,結合自己的職能特點制定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措施,各任課教師也要把推普工作作為一項教學內容寫進教學計劃,由教導處監督實施。
2、在校園內,無論任何場合,全體師生必須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學校設督查室,由專人巡視督察,糾正不正確的語言行為。
3、學校的公文、報刊、試卷、宣傳材料乃至檔案資料,教師的教案、授課板書、聽課記錄、作業批改用語及記錄等都必須使用規范字。
4、全體教職工積極參加普通話培訓測試,把教師的普通話水平與評先評優、評估教學質量掛鉤,把此項內容作為骨干教師培養和青年教師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把國家有關語言文字的方針政策寫進學生手冊。
5、要求語文教師結合我縣語言特點,編訂鄉土教材,有針對性地糾正不規范的語言現象,較大程度的提高師生運用普通話的能力,使學生較好的掌握2500個漢字。語文教師要經常性的組織普通話即興演講,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開展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有益的活動,推動我校使用規范語言文字、說普通話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1、在教師中,每學期開展一次普通話演講比賽和普通話說課展示,使普通話成為我校教師教師基本訓練項目之一。
2、在學生中,每學期開展一次詩歌、散文等朗誦活動。加強規范字書寫“漢字百字競賽”、語文標準朗讀和口語表達等。
篇10
關鍵詞:英語寫作教學;文體學;詞匯;語篇;句法
一、英語寫作教學中文體意識培養的基本要求
文體學的任務是觀察和描述若干種主要文體的語言特點,即它們各自的語音、語法、詞匯與篇章特點,其目的在于使學習者能更了解它們所表達的內容和在恰當的場合分別使用它們。韓禮德和漢森(1976)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書中指出:語域是由與多種情景特征,特別是指話語范圍(談話題材、如政法、科技、家庭事務等)、話語方式(指交際形式,如書面語、自然口語等)、話語體式(指語言的正式程度)相聯系的語言特征構成的。對一個外語學習者而言,要對語域、語體做出正確選擇,需要加強有關文體學方面知識的學習和研究,提高語域的選擇能力。因此,從英語寫作教學的角度來看,文體學的引入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文章據其寫作體例的總體特征做出的體裁式樣分類,從行文內容的總體特征可分為描寫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從行文體式的總體特征可分為公文(體)、政論文(體)、應用文(體)、科技文體(學術論文)等。學生對英語文章體裁做出正確的判斷,并在寫作中確定自己的立場、觀點和態度,選擇正確的體裁和題材,勾勒出文章的輪廓。
其次,文章行文在形式上表現出的總體傾向性特征,通常叫做“文體風格”。這些特征往往可以歸納為成對的范疇,如簡潔/繁豐、明白/含蓄、平實/華麗、輕松/嚴謹、正式/隨意、主觀色彩濃/客觀性強等等。這主要取決于使用語言的情景語境以及交際雙方的角色和地位等因素。意義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來表達,效果是不同的,這要靠文體意識的指引和監控。
二、文體意識與商務英語寫作
目前,大學英語基礎階段學生語域觀念不強,習作的語體介于低正式和高非正式英語之間。寫作中難免出現下述現象:重視語言運用的正確性,而忽視了語言運用的適切性;重視寫作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忽視語言各要素的文體功能和各類語體的文體特征;重視寫作應試的格式化訓練,忽視學生的寫作習慣和風格的培養。商務英語是ESP的一種,它既是一種語言教學,更應該是一種技能教學。由于商務英語學習者的特殊性,其教學內容更傾向于語言功能和語言活動,強調語言的輸出,重視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獲得與其社會目的相關的終端行為能力。人們要想在國際商務活動中使用英語進行成功的廣告宣傳、商品命名、產品說明,就必須使用得體的語言,做到以言悅人,以言感人。商貿方面的法律文書、合同、單證等語言規范、用詞準確、措辭嚴謹,這對語言的要求非常高。商務英語信函語言的8C原則既對信函所傳達的信息提出了要求(即完整性、正確性、具體性、簡潔性、清晰性和可信性) ,也對信息傳達的方式提出了要求(禮貌性和體貼性) ,以最低的語言成本和對方樂于接受的方式傳達最大的信息量,使商務英語信函的語言經濟效用最大化。
(一) 詞匯層次
至今人們談到文體學時都會引用斯威夫特的定義,“把恰當的詞用在恰當的地方。”由于語域和文體的不同,詞匯的選用差異很大。英語詞匯類別可從不同角度劃分。共核語言的概念把詞匯中用的最多的、最廣的那部分與專業術語分開,此外詞匯又分為標準語,非標準語;區域語、方言;正式語與非正式語;書面詞、普通詞或口語詞;高雅語或粗俗語;褒義詞,中性詞或貶義詞等。因此根據不同的文體選擇恰當的詞匯,就要了解詞的意義與含義,豐富的近義詞及其不同的修辭色彩與感彩。 例如:
I used to be timid. I became audacious. I begin to talk with girls.
這是學生關于個人成長故事的習作中的一句。整篇文章以輕松、幽默的語氣敘述了自己如何成長為一個不再膽怯害羞的年輕人的過程。顯然audacious一詞使用不當,該生沒有選擇具有中性意義而且易懂的brave或dare,顯然是想特別強調他人生中這一轉折的意義。由于不了解該詞的情感色彩,即“厚顏(spirited and reckless daring”之意,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二)句子層次
英語句子結構形式變化無窮。學生們對于省略句、倒裝句、圓周句或重復、平行結構等從句法角度來講基本掌握,但能將它們恰當地應用到不同類型的文章卻不多見,議論文中短句連篇,使論述邏輯性不強、不嚴謹、文章松散;敘述文中長句太多,失去應有的生動與活潑,原因在于學生們并未掌握不同文體對于常用句型的要求。例如:
Last Sunday , I went to the city proper in an attempt to purchase a new windbreak which would help to protest me from the bitter wind, but I was disappointed and my effort were in vain.
作者在句中不僅用了purchase等大詞,還用一個長達36個詞的復雜句來講述買風衣不成這樣一件日常瑣事,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從句子的長度來講,敘述文平均句長為15個字,而科技文章也僅為20-30字。
商務溝通中的正確性、簡潔性、清楚性、具體性以及完整性體現了對客戶尊重的原則。其中清楚性與具體性體現在商務英語寫作中短句、常用詞以及生動具體的表達方式的使用上。
(三)語篇層次
語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的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語篇的句際關系主要有:并列關系、對應關系、順序關系、分解關系、分指關系、重復關系、轉折關系、解釋關系,因果關系。這些句際關系的實現依賴于詞匯、語法、邏輯聯系語和語用上及語義上的含義等,也就保證了文章的連貫。
以這一層次的邏輯聯系語教學為例,邏輯聯系語是作者實現連貫表達的手段,也是作者與讀者之間認知互動的外在表現。事實上,在母語寫作的最初階段,學生們就被要求密切注意句意之間的起承轉合,并要恰當地運用連接詞來表示這些語義上的關系。英語寫作課堂上的再次強調成功地培養了學生通過邏輯聯系語來明確思路、減輕讀者理解負擔的語用認知意識。然而,有時過度的強化會帶來套用的后果消極后果,如學生們在議論文中firstly, secondly,或in a word等邏輯聯系語的單調使用。邏輯聯系語的正式程度不同,有其不同的文體特點:口語中常見的and,but,so 與正式文體中的however,nevertheless,consequently等口語中連接成分少多位于句首,并常聽成句子的界限,而書面語中則常位于句中,一般環境描寫中連接成分少,說理、論證文中多。
(四)英漢文體差異
英漢文化差異當然也會體現在文體方面,學生的漢語寫作習慣勢必也會體現在英語習作中。例如:
I walked joyfully along the path that was lit up by the golden rays of the morning sun. beautiful flowers of many colors were blooming. How fragrant they smelled.
恰當地使用形容詞可以增強文章的信息性,但受漢語敘述文中描寫性形容詞較多,因而該篇習作中也出現了大量的形容詞,文章顯得矯揉造作。同樣由于漢語寫作常用四字成語,學生們在寫作中也愿意使用一些固定說法,但卻忽略了它們的文體特征,如,anyway, anyhow等用于保持會話聯系,但很少用于口語體之外的文章的詞匯等;有的可能是俚語表達,有的可能是禁忌語的表達方式,而有些則是已失去原有魅力和新鮮感的說法。商務英語寫作中尤其要考慮讀者的需要和心理接受過程和心理接受能力。在西方,傳達好消息和日常信息時使用演繹法,傳達壞消息和說服性信息時采用推理法來進行寫作。由于各國文化等巨大差異及文體方面的母語負遷移作用,在教學中強調英漢文體差異是必要的。
三、結語
文體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逐漸觀察、分析、領會和模仿的過程,文體意識的獲得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動態過程。寫作實踐是獲得文體意識的關鍵。 只有把文體學理論與學生習作的評閱、寫作技巧的教學和寫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進行最有效的書面交際活動,才能幫助學生真正培養其可以在未來工作中運用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佐良,丁往道.英語文體學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55-60.
[2]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87-90.
[3]高芳.文體意識與寫作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5)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