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學與水力學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9: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普通化學與水力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文章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闡述了如何進行面向學習者的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與開發工作,同時結合國家語委“十五”重點課題,從學習內容、學習情境、學習資源和學習反饋等方面探討“普通話水平測試”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實現。
以網絡為媒介的教學不僅克服了傳統課堂教學受時間、空同限制的不足,同時又為學習者提供了完全個性化的學習環境,逐步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要真正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還應該注重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現。
一、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網絡課程設計
網絡課程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受學習內容設計、學習情境設計、學習資源設計和課程評價體系設計的影響。
1.學習內容的設計。學習內容是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安排的,是學習者系統學習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其范圍規定了學習者必須達到的知識和能力的廣度,其深度規定了學習者掌握知識的深淺程度和能力水平。設計網絡課程內容,首先要對學習者進行分析,只有確定了學習者原有的學習水平和通過學習要達到的學習水平,才能更好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其次,在學習內容的組織上要有一定的系統性,在設計時應能夠把-I’J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煉出來,形成一個具有邏輯性、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再次,要注意學習內容的先進性,要選擇較新版本的學習內容,使學習者掌握新知識、學習新方法。
2.學習情境設計。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需要將設計的問題具體化,還原知識的背景,恢復其原來的生動性、豐富性。這就要求網絡課程利用多種手段創設虛擬情境,幫助學習者實現知識的意義構建。設計網絡課程學習情境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運用多媒體功能和虛擬技術提供盡可能接近“真實”的學習情境。這些技術把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真實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同時也有助于學習者用“真實”的方式應用知識,整合多種知識和技能。(2)創設靈活的交互環境。“協作”“會話”是學習者學習環境中的兩大因素,學習者常需與人協商、合作,以更進一步培養高級認知能力。同時,開放性、協同性和共享性是網絡的特性,因此,在設計網絡課程時要注重創設協同學習環境,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3)網絡課程的控制要采用學習者控制與程序控制相結合原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特別強調學習者主動發現或探索式學習。但有關學習者控制策略的教學效果研究表明,學習者控制并非適合所有的學習者,完全的學習者控制會給一些學習者帶來學習任務管理上的困難以及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因此,在網絡課程設計時,要適當給予學習者主控權,堅持學習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結合的原則。
3.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習資源是指與問題解決有關的各種信息資源。豐富的學習資源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對學習資源進行設計時,要注意學習資源的針對性和啟發性,必須詳細考慮學習者需要查閱、了解哪些信息和知識,從而推薦相關網站或建立系統的信息資源庫,便于學習者獲得學習信息。(1)針對性。所推薦的網站或建立的資源庫要與學習者學習的內容緊密聯系,能夠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如果對學習資料不加選擇,全盤搬到資源庫中,不僅浪費學習者查閱資料的時間,而且使學習者不容易把握學習的重點,導致學習者低效率學習。(2)啟發性。一味枯燥的學習容易引起學習者的疲勞和厭煩情緒,所以網絡課程在設計時,可以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時兼備啟發性的學習資源,在娛樂中引導學習者主動思考問題,從而引起學習者學習興趣,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
4.評價體系設計。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評價,應該較少使用強化和行為控制工具,而較多使用自我分析和元認知工具。在網絡課程評價體系的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兩點:(1)多采用形成性評價,加強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了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斷進行的評價。它能及時了解階段教學的結果和學習者學習的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因而可及時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所以網絡課程應安排一系列的問題對學習者學習的不同階段進行檢測或考核,使學習者更有效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2)適當增加提示信息,培養學習者的自我建構能力。在網絡課程評價體系的設計中,學習者做出錯誤選擇時,系統要適當地給予提示,引導學習者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形成一種自我建構能力。
二、“普通話水平測試”網絡課程的實現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我們設計并開發了“普通話水平測試”網絡課程,課程主要用于廣大社會人群的普通話水平的測試培訓,課程的結構設置如99頁圖1所示:
在課程編制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習者的認知特點,特別注意了課程內容的組織安排,設計了臨場指導、深入學習和方言辨正三大模塊。同時,在教學內容的呈現上,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全程配音,創設圖、文、聲并茂的學習情境,讓學習者通過多種感官進行高效率的學習。在學習資源的安排上,建立多種資源庫,收集了針對各個不同層次學習者的學習資料,設置學習助理“小普”提供多方位導航,輔助學習者搜索開放的學習資源。此外,設置了課程討論區,幫助學習者協作學習。通過評估反饋系統,學習者可以不斷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自我分析,達到對知識的全面理解。整個課程體系的每一部分都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有益于學習者通過學習形成對普通話知識的意義建構。
1.“普通話水平測試”網絡課程的學習內容。該課程由臨場指導、深入學習、方言辨正三個部分組成,所選擇的內容都是按照最新《普通話水平測試綱要》來確定的,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求(如表1)。
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從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出發,體現了邏輯性和系統性。每一章節都制定了具體的學習目標,提供了相應的學習指導,對學習任務予以量化,并提供相關教學案例的分析,使學習者在系統的指導下自主學習。
2.“普通話水平測試”網絡課程的學習情境。(1)導航設計。在以往的網絡課程中,由于內容豐富且具有開放性,學習者“迷航”的現象較為嚴重,因此,設計導航系統顯得尤為重要。在本課程中,設計了目錄導航、檢索導航、學習伙伴導航等多種導航方式。學習者可根據每一章中的上下節按鈕從頭到尾按順序學習課程中的所有知識節點,也可以通過導航圖瀏覽整個課程知識節點間的結構關系,可以直接進入任一知識點的相應頁面學習。
多樣的導航方式給學習者以極大的靈活性,有效地避免了學習者面對浩瀚的信息海洋無所適從和無從下手的問題。(2)屏幕界面設計。在設計操作界面時,運用學習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結合的原則,注重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交互性強和可控性強。每個問題的解決過程是通過界面簡潔友好而內部結構復雜的Flash功畫呈現的。動畫演示步驟根據內容需要進行設置,每一步都有操作提示和注意事項,學習者只需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學習進度即可。(3)交互情境設計。課程建立了課程討論系統,這種系統具有用戶管理、討論管理、文章討論等諸多功能,支持學習者的協作和討論學習模式。學習者可以進行發言、討論,也可以通過郵件系統與主講教師及其他學習者進行非實時信息通訊,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此外,課程特別設置學習助理“小普”,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學習環境。
3.“普通話水平測試”網絡課程所提供的學習資源。為了更好地輔助學習者學習,課程建立了一系列的資源庫并提供導航(如圖1),供學習者深入學習。資源庫由問題庫、案例庫、文獻庫等數據庫組成。文獻庫主要是收集有關普通話的相關政策法規;問題庫主要收集緊扣學習訓練的相關問題,學習者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案例庫主要為測評反饋系統提供試題源,給學習者提供范例,提供練習的導向。此外,網絡資源還收集了普通話學習的各種網站,并根據不同內容進行分類,便于學習者有目的地登錄自己所需的網站,不僅節省學習者的學習時間,而且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利用學習資源來輔助學習。
4.“普通話水平測試”網絡課程的評估反饋系統。評估反饋系統分為課程調查系統和學習狀況統計系統。授課教師可通過課程調查了解學習者的需求,學習者可通過對課程內容重復率的觀察,了解學習難點,并通過筆記評論提出問題。通過這樣的評估反饋,學習者既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整體把握,又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不熟練的問題進行強化訓練,在學習中逐漸培養綜合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