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變化現象范文

時間:2023-06-20 17:20: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學變化現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化學變化現象

篇1

1、問題的提出

物質之間微觀上的化學變化常伴有宏觀上的現象變化,而現象變化又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體系內發生的化學反應。例如,一定條件下的水溶液中,兩種溶液之間發生的化學變化常伴有難溶物的生成與溶解、揮發性物質的產生(如氣體的顏色與氣味)、體系的顏色變化等易于觀察的現象變化,有時還會引起體系溫度和酸堿性(pH值)的變化。物質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是絕對的、確定的,但是,由物質變化引起的現象變化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為“物質變化是有條件的”,涉及“宏觀與微觀”以及“量變與質變”等化學思想方法問題[1]。既然涉及反應的“量”的問題,那么,關于化學變化過程中的現象分析和原因解釋也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僅憑經驗理解,更不能憑借定勢思維想當然地解釋,例如中學階段關于Fe2+與Fe3+之間的轉化問題,二者的相互轉化涉及的內容很多,包括有氧化性(還原性)、催化作用、離子檢驗等等,這些變化大都涉及到溶液的顏色變化,而這種顏色變化常常被人們認為是一定的或必然的,其實不然,因為溶液的顏色變化涉及到物質的濃度問題,當濃度很小時,人們的眼睛是觀察不到溶液顏色變化的。

例1.(2010-上海-13)下列實驗過程中,始終無明顯現象的是

A. 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 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NO2通入FeSO4溶液中一定有明顯現象嗎?

分析:對于A選項,涉及的化學反應有:

3NO2+H2O=2H++2NO3-+NO

3Fe2++NO3-+4H+=3Fe3++NO+2H2O

合并兩式得到:3NO2+3Fe2++2H+=3Fe3++NO3-+2NO+H2O

反應涉及到的變化有兩個:一是物質變化,即Fe2+轉化為Fe3+;二是現象變化,即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該氣體空氣中變為紅棕色,溶液顏色可能由淺綠色變為黃色。命題人根據NO2通入FeSO4溶液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為依據判定出A選項一定出現了明顯的現象。事實上,如果溶液的濃度很小,小到肉眼觀察不到現象變化的時候,A選項就不正確了。如果命題人一定要把溶液顏色變化當作明顯的現象變化的判據,則必須注明Fe2+的濃度,比如1mol/L,只有濃度(也就是量)達到一定范圍時,這種明顯的變化才可以觀察到,當c(Fe2+)(題干也沒有指明)很小,比如0.001mol/L時,我們是很難也眼睛辨別明顯的現象變化的。同樣,也不可能把逸出的氣體作為判斷依據,因為通入氣體和逸出的氣體混在一起,而且又都是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逸出的是反應產生的氣體還是沒有反應或來不及反應的氣體呢。本題命題人忽視了實際發生的化學變化和對應的現象之間的“量”的關系。問題解決也不難,只要指明反應體系的濃度(視覺可以觀察到的范圍之內)或把“明顯現象”改為“一定發生了反應”就可以了,或改為“向1mol/L的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因為該變化過程中不僅可以觀察到顏色變化,還有氣體逸出。類似情況,2006年高考廣東化學試題第18小題(見例2)就比較嚴密,試題通過一個物質檢驗的靈敏反應達到目的。

例2.下列實驗中,溶液顏色有明顯變化的是

A. 少量明礬溶液加入到過量NaOH溶液中

B. 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

C. 少量Na2O2固體加入到過量NaHSO3溶液中

D. 往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滴入少量Fe2(SO4)3稀溶液

綜上所述可知,化學反應確實發生了,因為微觀發生的化學變化的量的問題,宏觀上不一定會出現明顯的現象變化。

2、微觀化學變化與宏觀現象描述的矛盾分析

2.1變化現象與變化原因不對應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化學反應與反應現象(結果)之間的定性與定量問題的原因分析與解釋,此類問題不僅在試題中經常出現,在教材中也時常見到,例如人教版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2007年2月版)中,關于鹽類水解的原因解釋,給出了氯化銨、氯化鈉和醋酸鈉三種鹽的pH值(教材圖3-14):

通過圖示,我們可以很直觀地解釋鹽溶液的酸堿性和鹽類存在水解的事實,由于教材中沒有注明溶液的濃度及測定的條件,大部分學生就認為氯化銨溶液的pH一定等于5.12。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提出這樣兩個問題:

1) 醋酸鈉溶液的pH一定等于9.88嗎?

2) 強堿弱酸鹽溶液的pH一定大于7嗎?

這里沒有指明測定環境,也沒有指明被測溶液的濃度,就算實驗在常溫下測定,這里也忽略了變化與結論之間“量”的關系。鹽類水解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鹽溶液的pH測定則是有條件的、相對的,1mol/L和0.001mol/L的CH3COONa溶液的pH肯定是不同的,0℃和25℃條件下測定的pH也不可能是相同的,更不可能都等于9.88。當醋酸鈉溶液的濃度為1.0×10-8mol/L時,水解依然存在,但pH的測定結果還大于7嗎?鹽類水解后溶液的pH與溫度和c(H+)有關,此外,水解鹽溶液的pH還與形成鹽的酸或堿的相對強弱和所在體系的酸堿性有關。問題關鍵在于需要明確被測體系的溫度和溶液的濃度。

2.2變化現象與原因分析有錯誤

例3.(2010-上海-19)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 苯酚與碳酸鈉溶液的反應

+CO32-+HCO3-

B. 等體積、等濃度的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C. 硫酸亞鐵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過氧化氫溶液

Fe2++2H++H2O2=Fe3++2H2O

D. 淀粉碘化鉀溶液在空氣中變藍

4I-+O2+2H2O=2I2+4OH-

根據淀粉碘化鉀溶液在空氣中變藍的事實,可以判斷體系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問題是所給的離子反應“4I-+O2+2H2O=2I2+4OH-”能夠代表淀粉碘化鉀溶液變藍的真實反應嗎?如果是,那么單質碘在堿性環境中能夠存在嗎?根據氯氣在堿性條件下的反應,我們可以推知,這個離子方程式不能代表淀粉碘化鉀溶液在空氣中變藍的真實反應或最終反應,它可能是變化過程中諸多反應中的一步。根據相關資料[2],單質碘在堿性環境中的反應能夠定量的進行得到碘酸鹽:3I2+6OH-=5I-+IO3-+3H2O,說明D選項所給離子方程式是錯誤的。那么淀粉碘化鉀溶液在空氣中變藍的變化對應的化學反應究竟是怎樣的呢?一種解釋是KI在日光、氧氣和酸性條件(來自空氣中的CO2、SO2)下發生的日光反應[3]:

4I-+O2+4H3O=2I2+6H2O

或4I-+O2+4H+=2I2+2H2O

這種解釋的離子方程式顯然也不能令人信服,因為來自空氣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的酸性是很弱的,二氧化硫的量更是極其微小的,所有離子方程式中根本不可能用H3O+或H+表示。綜合考慮堿性條件下二氧化碳的反應與上海卷第19題D選項的離子方程式,得到如下反應:

4I-+O2+2H2O=2I2+4OH-

CO2+OH-=HCO3-

兩式合并:4I-+O2+4CO2+2H2O=2I2+4HCO3-

篇2

在人的體內有一種叫做“潛意識”的東西,它影響著人們的各種行為和感情。在弗洛伊德看來,“潛意識”就是隱藏在人的內心深處被各種道德或者規則壓抑的精神狀態,人的內心的欲望、野心、恐懼、等都來自潛意識,而人的各種行為上的活動和心理上的活動都來自潛意識的驅使。《小時代》系列電影的主人公是四位年輕的女孩子,電影以友情為主題,主要講述的是四位女孩從大學畢業到步入社會的各種經歷。她們經歷了愛情、友情、事業的挫折和失敗,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痛苦,但是電影最終還是回歸到友誼這個主題上來,電影的結局表現了友誼的天長地久。電影情感的矛盾和沖突成為主要的看點和,但是從更深的層面來看,所有的矛盾和沖突都來自人內心深處潛藏的欲望,也就是“力比多”。電影中的四個主人公各有鮮明的性格,顧里是一個富家小姐,她表現出的霸道,就來源于有錢人內心對世界的強烈的“控制欲”。內心的潛意識驅使她在閨蜜遇到問題時可以挺身而出,而與席城的也正是這種潛意識里欲望的驅使。然而正是這種潛意識里的“控制欲”成為閨蜜之間感情矛盾的潛在危險。與顧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平民出身的林蕭,她沒有任何家庭背景,她依靠自己的努力換來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她很珍惜這份工作,也很努力,當她拿自己的工作成就與顧里比較時,她沉默了,因為她們之間根本沒法相比,這也成為后來她與顧里發生情感沖突的原因。唐宛如在感情上是一個內向的女孩,她一直苦苦暗戀衛海,但是種種因素都表現出這段感情的不可能,可是在潛意識里唐宛如一直把他當成自己的男朋友。當突然間她看到南湘跟衛海在一塊兒時,她內心的潛意識告訴自己她應該做出反應,于是沖突就出現了,這就是被壓抑的潛意識被釋放出來的結果。影片中的是感情的沖突,各種感情的沖突其實是她們內心深處“力比多”的釋放。《小時代2》中顧里的生日宴會可謂“狗血”得讓人哭笑不得,還有《小時代3》中的宮?車吶啥砸渤晌?鬧劇,他的“陰謀”沒有成功。在人們內心深處長期被壓制的潛意識一旦被釋放出來,人們的欲望就會得到滿足,使人的內心達到一種平衡,最終電影的結局回歸到了友誼天長地久的主題。

與“潛意識”相對應的是“無意識”,弗洛伊德對“無意識”進行了解釋和補充,他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心理結構,并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與之相對應的“快樂原則”“現實原則”和理想化、典范化的“自我”原則。弗洛伊德認為這三個原則是相互聯系的,只有這三者相互達到平衡,才能使本我和自我達到平衡。《小時代》系列電影中的人物各自代表了不同的角色:顧里、唐宛如體現的是本我的角色;宮?場⒅艸綣狻⒛舷妗⒐嗽叢詰纈爸諧淶弊拋暈業慕巧?;而超我角色就由林蕭和簡溪來扮演。他們之間的矛盾就來源于他們不同的人格心理結構,也就是他們內心的那種“潛意識”。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顧里一開始身上有著一種闊氣女王的范兒,她辦事向來就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這是她的本我對快樂原則的選擇結果。但是后來她與姐妹發生了沖突,感情出現了矛盾,這是因為她的本我不被接受,所以她的“自我”開始進行調節。宮?場⒅艸綣狻⒐嗽礎⒛舷娑際瞧脹ㄈ耍?他們出身平凡,所以他們不得不堅守著“自我”角色,用理性來克制欲望和“力比多”帶來的沖動。但是這種對本能和欲望的壓制,會使人更加焦慮,更加矛盾。最終這種壓抑是要得到釋放的,使本我與自我達到平衡,實現超我。林蕭是對超我角色的完美演繹,導演塑造這個角色就是希望她達到最完美。在感情受到挫折時,她能理性地看待這段感情,簡溪走了,周崇光來了。在《小時代》系列電影中,對于感情的安排手法基本是相同的,電影中故事的發展都是因為人們內心深處“潛意識”中的“力比多”而起,在經歷了一個壓抑到釋放的過程后,意識的釋放使心理機制達到平衡,這就是電影完美結局的表現。

二、奢靡和浮華:雙重的造夢空間

電影是一種語言的符號,它是通過畫面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在電影中視聽語言和意義內涵共同來完成電影的思想表達。在《小時代》系列電影中,通過影像的表達,構造了一個現實與虛幻的雙重造夢空間。從劇情來講,故事發生的地點是上海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在電影的開始,上海外灘的繁華景象、快節奏的生活、華麗的地標性建筑,高大的現字樓充滿了時代感。這些畫面是真實的,同時也是人們內心深處對奢華的欲望的表現。正如馬塞爾?馬爾丹在《電影語言》中所言:“電影是相當現實主義地重新創造真實的具體空間……電影空間是生動的、形象的、立體的,它像真實的空間一樣,具有一種延續的時間。”在電影中,精致華麗的英倫范兒的大學校園,被玻璃包圍的閃閃發光的寫字樓,宮?趁勻說摹八?晶宮”等景象讓人分不清這是現實還是虛幻的世界,這些都是真實的空間,但是它們卻像夢境一樣。在電影中林蕭初次來到宮?臣依錚?當她看到謎一樣的“水晶宮”時,她驚呆了,她癡迷得甚至忘記了乘坐電梯,而是爬樓梯。在這里,林蕭就像做夢一樣,因為在她看來這樣的“水晶宮”只存在夢里。現實和夢境的交織,造就了一個“如夢的空間”。

在整個電影中,在“夢”空間下,在兩個小的子場里發展,那就是“烏托邦”和“大派對”。這兩個空間承載了四個姑娘不同的夢想。在大學時宿舍是她們的“烏托邦”,畢業之后她們新搬進的公寓就成了新的“烏托邦”。在烏托邦里,四個年輕的姑娘可以放開一切,擺脫各種各樣的束縛,任憑她們潛意識里的欲望肆意地發展。當她們在外面感到壓抑時,她們就會回到這個“烏托邦”盡情地釋放、發泄,達到內心的平衡。這個空間就相當于這群女主角的夢的溫床,一旦她們進入到這個空間她們就像進入了夢想,在這里她們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不用去想外界的困苦,也不用考慮現實的殘酷,但是一旦離開這個空間就相當于夢醒。在電影《小時代2》中,南湘離開,就意味著她開始接受現實,同時也接受了“夢碎”的現實。與“烏托邦”相對應的是大派對,每部電影的部分就是出現在大派對上。這樣的派對也是這些女主角夢想的舞臺。正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和被關注的欲望,在每次派對上,顧里、林蕭、南湘、唐宛如所有的表現都出于這兩點,銀幕里的演員是這樣,銀幕前的觀眾也是這樣。在《小時代1》里,南湘時裝秀,《小時代2》中《ME》收購盛沽的儀式、顧源的訂婚儀式,《小時代3》中宮?車納?日派對等都是派對,在這些派對上,人們總是將現實中的各種挫折和不如意轉化成在派對上的欲望的表現。在《小時代3》中,在宮?車納?日派對前,四位年輕的女孩甚至幻想要在派對上扮演“特工”,大鬧他的生日派對。不難看出,這種大派對的出現其實是在給主角們創造滿足她們“白日夢”的舞臺。

從另一方面來說,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夢。電影中的故事情節就是為了滿足受眾的夢想。“電影能指(伴以聲音和運動的影像)使電影同夢有一種內在的親屬關系,因為電影與夢能指的一個主要特征相關聯,這個特征用弗洛伊德的術語來說就是具象表達,表象性思考。”電影中帥哥美女,豪車大宅,令人眼花繚亂的夜生活,還有一群無所不能的朋友……在《小時代》的系列電影中,這些具象的物體本身就好似一種誘惑,對銀幕前的觀眾來說既是陌生的也是熟悉的,因為好多人曾經無數次幻想過這些東西。受眾在觀看電影時,就好像在圓夢一樣,在這樣一個奢華的環境中體驗一下天堂的感覺。而這種圓夢的感覺正是《小時代》能夠吸引廣大年輕人的原因。

三、癡迷與滿足:“鏡像”的認同

繼弗洛伊德后,法國精神分析學家雅克?拉康提出了他的“鏡像理論”。福原泰平對“鏡像理論”的解釋是:“通過我認同處在我之外部的鏡中形象,把我自身構成一個具有整體性的肯定的形象過程。”《小時代》系列電影的受眾大多數是青年人,他們的年齡主要集中在20~30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觀眾與劇中的主人公有著相似的感情經歷。電影中的故事被大多數觀眾所熟悉,電影所討論的話題也都是這個年齡段的觀眾曾經或者正在面臨的。當觀眾坐在電影院觀看電影時,就好像坐在一面鏡子前一樣,看著自己演出的故事。電影里人物的設置和故事的發展,就好像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一樣,觀眾能夠找到自己的影子和當初的感覺。整個電影的故事情節的設置都是圍繞著友情這個主題,在友情與愛情的糾葛中,讓觀眾找到自己的影子。王一川在《大眾文化導論》中指出:“觀眾也會如同嬰兒一樣向影片中的角色尋求認同,把自己的目的和欲望投射到影片中的人物身上,然后反過來再與人物所體現的動機和價值認同。”

電影中所展示的就是觀眾想要的,實質是觀眾追求的一種現實。麥茨認為,“觀眾與電影銀幕之間的鏡像認同關系之所以成立,可以從電影的視聽感知特點和觀眾的心理認同機制兩個角度來論證”。電影滿足了觀眾的夢想,觀眾的心理認同機制使他們在電影中找到了可以替代的東西。《小時代》系列電影滿足了青年觀眾對現實的幻想。美女、俊男,首先從視覺上滿足了他們對美的追求。電影中奮斗就能成功的案例,美好的愛情故事使觀眾在這個殘酷的現實中找到了自己最初對事業和愛情的追求。在電影中,林蕭初見宮?常?渴望被他“扶”,在周崇光家看見宮?炒┮路?,這時候那種年輕女性的羞澀與滿足,通過各種細節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這就是人們所希望的。但是現實是這樣的,剛畢業的大學生面對著就業難、失戀、工作、家庭的壓力等問題,各種挫折和坎坷接連不斷。人們一直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人們的欲望不能被滿足,潛意識被壓制著,那么觀眾就會在電影中去尋找一種“替代性的滿足”來安慰自己。《小時代》或者說電影這門藝術是一種圓夢的藝術。物質與欲望在現實中對人們的種種打擊,是進入鏡像階段的前提,有了這種失落感,才會有在電影中尋找安慰的心理需求。

總之,拋卻電影中所展現的奢華場景,《小時代》還是一部展現當下年輕人生活狀態的電影。電影成功刻畫了年輕人在愛情上的糾葛,在工作和職場中的爾虞我詐,既有著年輕人的夢想,也夾雜著年輕人的煩惱,是一部反映年輕人生活狀態的電影。

四、結語

篇3

關鍵詞:氣候變化 水文學 模型

近些年來,隨著極端氣候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氣候變化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及社會公眾最普遍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由于自然循環和地球氣候系統的擾動,引起水分循環的變化,從而引起水資源在時空上的重新分布以及水資源數量的改變,最終對社會經濟與世界各國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研究氣候變化問題不但對氣候對水文系統的影響和建立大氣環流模型與水文模型的耦合有幫助,而且對未來水資源系統的運行管理、開發利用及規劃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1 氣候變化對水文學的影響分析

通過降水變化和溫度兩個要素對各主要水文要素產生影響,氣候變化主要是依靠這兩個方面來影響至區域水文系統。

1.1 降水。降水是一切水資源的總來源。由此便會引發部分地區發生暴雨和干旱,從而導致蒸發和降水的增加,氣溫的升高會導致水文循環愈加激烈。

1.2 蒸發。實際情況下,蒸發還受其它因素的影響。通常情況下,當其它條件沒有太大變化,氣溫升高將導致區域潛在蒸發增加。

1.3 徑流。徑流是氣候變化中水文水資源系統響應研究的重點。

1.4 土壤水分。在氣候變化下,含量受到影響而改變現有的時空分布規律,土壤水分影響著區域蒸發和徑流的形成,在溫帶地區,降水變化對土壤水分的影響相對較小。氣候變化下,土壤水分的響應程度低于徑流的響應程度。土壤水分的變化百分率比降水的變化百分率更大,但大多是集中于干旱流域。

氣候變化對水文系統有非常大的影響,而在傳統研究水文學時,僅僅是從降水開始以后加入研究,到流域出口斷面;同樣氣象學家的研究對象也是到降水時止。這樣便割裂了水的循環,忽視了氣候-水文之間的相互作用。決定氣候變化因子不僅僅是大氣內部的過程,還有各種物理化學過程,包括下邊界(陸地水文- 生態、海洋系統)和大氣上邊界(太陽行星系統)等等。

正確認識氣候-水文的相互作用,對我們進行水文設計、開發利用和運行管理有重大意義。以往在陸地水文循環與氣候系統間存在一個誤區,這就是氣候學者較少研究流域水文循環動力機制與反饋作用,氣候/ 天氣過程研究僅僅到降水為止,把陸地水文過程看作是靜態的,水利(水資源) 工程設計:要求的水文計算,未來被看作是過去的重復或外延。這種假定值得商榷。都是以幾十年-幾百年時間尺度的水文過程穩定不變為前提。

下面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例,簡要說明流域洪水頻率的變化。

南京下關水文站自1912年到1991年70年水位資料中(缺失1938-1946年資料),其中9.0m以上水位在1940年以前只有一次,1941年到1960年二十年間有2次,而1960-1991年三十年來已發生7次。

如果根據1912年至1991年70年最高水位資料分成一段及三段分別推算各段水位出現頻率,結果見下表。

由此可見,近年最高水位的統計特性有顯著的變化,最高水位的出現也越來越頻繁。盡管流域的下墊面條件發生很大改變是呈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但是近年來溫度的升高無疑也是影響水位變化的重要因素,而且這種影響會越來越顯著。

據有專家分析,長江中下游地區在21世紀中后期由于受到溫室效應影響,氣溫在各種排放情景下都將持續增加,其中21世紀中期的年平均溫度將增加1.8-2.8℃,到21世紀末,增加值會達到3.1℃-4.3℃。氣溫的升高使得降水量也顯著增加。陳玲飛,王紅亞在《中國小流域徑流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分析》中根據模型計算得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每升高1℃、2℃,降水量增加4.1%、8.4%。

2 建立基于GCMs的流域水文模型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條件下,全球的降水量分布必然發生改變,有些地區降水量增加,有些地區降水量減少,因此建立研究可靠穩定的氣象/水文模型將是未來水文學發展的前沿。

在水文設計中,一般根據水文資料來建立適合本流域的水文模型,然后根據設計情況的降水來推求洪水過程,繼而對本流域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同樣,水文氣象模型的建立也可以遵循這樣幾個步驟:其中水文模型的建立與未來氣候變化情景的生成是關鍵。

2.1 設計或選定未來氣候變化情景。

2.2 計算分析區域水文循環過程及水文變量,以選定的未來氣候變化情景作為模型輸入。

2.3 選擇、建立及驗證流域水文模型。

2.4 根據水文水資源的變化規律和影響程度,評價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提出相適應的對策和措施。

目前,生成未來氣候變化情景的方法有任意情景設置、長系列水文氣象資料的統計相關法和基于GCMs 輸出等3種基本方法。選擇和使用區域水文模型來評價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時,應考慮下列幾個因素:模型的內在精度;模型率定和參數變化;現有的資料及其精度;模型的通用性和適用性;以及與GCMs的兼容性。目前,用于估算區域水文水資源對氣候變化響應的水文模型主要有以下三大類:經驗統計模型、概念性水文模型、分布式水文模型。

3 存在問題

基于GCMs的水文模型,存在以下不足:①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氣候變化對流域徑流平均變化的影響上,而有關氣候變化對水文極端事件的影響研究相對薄弱。②GCMs的輸出結果和水文模型耦合的研究法存在不足。主要存在由陸面水溫的降水與徑流過程都存在很強的次網格不均勻性產生的精度問題,已經缺乏對水文物理過程和大氣系統內部變化等的深刻認識,氣候情景的生成、水文模型的結構以及GCMs與水文模型在不同時空尺度的轉化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因素而引發的不確定性問題。③模型的單向性問題,此氣候模型輸出的產品驅動流域水文模型,水文模型給出水文要素變化,而模型輸入僅僅只有生成的氣候情境,是一種被動式接受的反響型模型,此法并未體現水文過程-大氣相互作用互為反饋的功能,缺乏真正的水文模型與氣候模型的耦合研究。

4 結語

隨著計算機和觀測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全球氣候和區域氣候的研究更深入,通過新模型的建立和預測,氣候變化對水文學的影響研究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陳濤.中國網民關于氣候變化的認知狀況調查[J].價值工程, 2011(32)

[2]郭慶春.全球氣候變化機理和預測研究[J].價值工程,2012(15)

篇4

關鍵詞: 幼兒教育; 教學研究; 教育理念;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幼兒教育也越來越重視,這也使得幼兒教育事業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幼兒教育主要是培養幼兒語言交流、生活習慣、學習興趣以及創作能力等,然而現今幼兒教育過程中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英語、漢字、拼音等小學課程內容,各個幼兒園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小學化傾向,其影響因素之一是家長的要求,希望幼兒園增加小學教學內容,從而加劇了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

(一)幼兒家長教育理念存在小學化傾向

幼兒教育的目的是開發幼兒的潛力,圍繞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健康的身體素質、獨立生活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等方面開展教學工作。通過與家長進行交談,了解到幼兒家長普遍認為的幼兒教育就是教育幼兒學習知識,為小學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而且家長希望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一些小學的課程,同時家長希望減少幼兒玩耍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

一些家長希望幼兒先人一步,贏在起跑線上,所以會將幼兒送去學習各種類型的補習班,幫助幼兒快速提升成績,趕超其他幼兒。另外,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個別家長認為幼兒的學習成績就是全部,沒有正確認識到幼兒教育的核心。另外,還有一些家長是通過判斷幼兒的成績來對幼兒園和教師進行評價的,片面地認為幼兒成績好,教師和學校就好,反之,則會擔心幼兒的教育環境。此外,家長過于重視幼兒的成績,認為幼兒成績好,未來的發展就一定會好,為此,家長的教育理念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影響較深。

(二)家長期望幼兒班級管理傾向小學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幼兒園、小學的班級管理有著明確要求,各個地區因師資力量的差異,也有著相關的規定。總之,幼兒園的教師學生數量均衡比例在1:9,但是在實際班級管理中,大部分都會超出1:9的師生比例要求,尤其是農村幼兒園符合要求的少之又少。

另外,幼兒園課堂的桌椅擺放方式最好是U形或者小組型,因為幼兒對于世界的認知十分淺薄,并且喜愛運動。擺放成U形或者小組型能夠更加便于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和監督,并且,U形和小組型也更有助于幼兒之間的溝通互動,從而優化教學活動的實際效果。

但是,在諸多幼兒園課堂中,桌椅擺放多以排列型為主,有著明顯的小學化傾向,主要因素在于幼兒園教師不足,排列型擺放更有助于教師對幼兒的管理。另外,家長也比較認同,認為該形式的桌椅擺放,能夠使幼兒更加遵守紀律,提前培養小學課堂習慣。

(三)作業傾向小學化

經調查發現,幼兒園作業布置絕大部分是抄寫和算術,而創作類和動手實踐類作業較少,這種現象與幼兒園所處位置有著極大的關系。在農村幼兒園中,教師布置的作業基本上都是抄寫和算術,創作類或者動手實踐類作業較少;在郊區幼兒園,盡管抄寫和算術作業占比很大,但是仍然保留了15%左右的創作類和動手實踐類作業;而城市幼兒園則更加注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其動手實踐類作業占比在20%以上。

另外,幼兒園作業中的抄寫和算術均呈現小學化趨勢,一方面,教學教材內容涉及相關的知識點,為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難免囊括了一定的小學知識點。另一方面,家長對于小學和幼兒教育內容差異的理解不夠深刻,無法區分作業之間的區別。并且,家長也希望幼兒能夠更早接觸到小學知識,待幼兒進入到小學后更加具有優勢。

(四)家長教育理念加劇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家長作為幼兒的監護人,決定了幼兒去哪所幼兒園就讀,雖然幼兒園不是義務教育,但是對于幼兒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家長往往會選擇教學水平和師資力量較為雄厚的幼兒園。而幼兒園為了更好地獲得生源,會極大地尊重學生家長的態度,尤其是家長對于幼兒園的教育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園的辦學理念和教學質量。

受其他幼兒園的影響,若某個幼兒園在大班教學中引入了小學的知識點,而部分未引入小學知識點的幼兒園就可能會發生生源減少的現象,根本原因是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不足。例如,某幼兒園對學生進行了數學2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教學,幼兒在與父母交流時會表現出來學習到的知識,家長會認為學校正確培養了幼兒,而忽視了幼兒還未達到學習該知識點的最佳時期。由于幼兒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差異性,讓家長誤以為幼兒園沒有正確地培養幼兒,進而家長可能會選擇更換幼兒園。幼兒園也可能會為之妥協,進行小學課程教學,家長通過對幼兒園的選擇加劇了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

二、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策略

(一)從家長角度出發,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家長的教學觀念,為此,學校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防止家長受外部環境誤導,進而影響幼兒園正常的教學活動。幼兒具有極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家長一味要求幼兒教育小學化,而不注重幼兒的全面培養,盡管短時間內可以看到幼兒能夠快速適應小學生活,并且取得一定成績,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是阻礙了幼兒的發展。

家長和教師如果都只注重學生的語文和數學,而不關心學生的其他方面,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必然會產生厭學情緒。雖然,在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都有教師在監督和看護,但是在進入大學以及走向社會后,學生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不思進取、厭倦學習的情況,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幼兒階段的學習不只是為了未來的生活和工作,而應該是為了擁有幸福的人生而學習,為此,家長應支持幼兒園教學工作,從幼兒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努力鍛煉和培養幼兒的創造天賦、激發運動潛能,度過幸福快樂的童年時光。

(二)從幼兒園角度出發,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

幼兒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實施者,需要轉化小學化傾向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不要輕易受到外部環境的誤導。另外,作為專業的教育機構,幼兒園要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家長會,開展座談活動。一方面,告知家長幼兒近期的生活學習狀態,共同幫助幼兒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大力宣傳國家和教育部門對幼兒階段的教育理念,使家長理解和支持幼兒園的教學工作。

另外,幼兒園要堅持科學的幼兒課程體系,避免選擇小學化的幼兒教材,優化課程設置,確保幼兒園教學能夠幫助幼兒全面發展。除此之外,幼兒園要改進教師考核機制,傳統的考核機制主要包含出勤率和幼兒教育兩方面,在今后的優化考核機制時,可以增加家長評價考核機制,通過調查家長對幼兒教師的滿意度來對教師進行考核獎勵。當然,這種考核體制不能夠只考慮家長的滿意度,要從各個方面對幼兒教師進行評估和考核,確保幼兒教師教育理念與幼兒園理念相統一,以防受家長的教育理念影響,進一步加劇幼兒教育小學化。

(三)社會對家長教育理念的指導

影響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重要因素是家長的教育理念,為此,社會各界要加強對家長教育理念的指導。社區作為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居委會要充分發揮其組織作用,對社區居民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幫助家長認識到不同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從而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同時,可以邀請社區內經驗豐富的老干部、退休教師等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定期開展家庭教育活動,宣傳幼兒教育,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

另外,師范類學生和教師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優勢,定期開展本地區的家庭教育培訓,尤其是農村地區,部分家長缺乏對幼兒有效的教育工作,通過教育培訓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師范類學生也可以通過與家長溝通交流,了解家長對于幼兒的期望,積累豐富的教育經驗。只有家長積極地學習科學知識,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才能夠從根本上緩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由于家長迫切的望子成龍思想,使得幼兒教育越來越小學化。小學化趨勢不僅體現在幼兒教學教材、課堂設置以及作業布置方面,還體現在幼兒教學的方式上。影響幼兒園小學化趨勢的主要因素是家長的教育理念,為弱化小學化趨勢,幼兒園應堅持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積極與家長溝通幼兒的教育問題,社區、師范類院校以及其他機構要發揮自身的職能優勢,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家長做出正確的選擇,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

參考文獻

[1]張秀芳.鄉鎮幼兒園家園共育的路徑[J].甘肅教育,2020(14):53.

[2] 劉小艷.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現狀及對策研究[J].軟件(電子版),2019(10):164.

篇5

一、組團互學,激活學習動力

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他們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體味學習英語的樂趣,不僅能夠起到活化教學資源的作用,還能夠讓學生在相互學習交流中發現更多的問題,產生學習的動力。利用組團學習模式優化教學,能讓學生產生親切感。

在組團互學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潛能及需求靈活選擇、運用學習方式。在組團設計中,一方面尊重學生的學習喜好和學習習慣,鼓勵他們在自愿選擇的基礎上自由搭配,激發出他們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鼓勵學生相互幫助,結對幫扶,共同學習進步。同時,可要求學生采取競賽的方式在相互對比中激活積極向上的熱情,增強內生動力,滿足學習發展的需求。

采取組團互學的形式鼓勵學生嘗試運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能更好地激活學習困難學生的信心。例如,在進行《牛津初中英語》(Fun with English)7AUnit1 This is me!的“Reading 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的教學時,可要求學生以“Find good friends”的形式組成學習團隊,引導他們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建立相應的幫扶關系。可通過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題,比如像What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和Can you introduce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等,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激活認知、感悟、思維,將團隊學習力量轉化為自主自由學習的內在需要。

二、營造和諧的氛圍,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體驗

通過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來活躍課程教學,讓學生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內生動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開拓知識視野和思維,更能使學生在主動交流中認識和感知英語。這樣的實踐體驗,能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獲得更為深刻的印象。

在營造和諧學習氛圍的過程中,可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選擇運用。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營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富有情趣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展現自己的學習潛能,促進知識技能的內化生成;另一方面,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習能動作用,引導學生運用模擬角色表演、情境再現、師生對話交流等方式來表達認知感悟,強化認知體驗。通過采取這樣的方式來豐富教學過程,激活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在主動體驗的過程中深化理解感知。

學生在這樣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中認知、感悟英語,能更好地發揮英語學科的任務型教學作用。例如,在進行7A Unit4 Food的“Reading Food and lifestyles”教學時,可建議學生發揮想象,圍繞“How do you make fresh food?”和“Which lifestyle do you like best?”進行交流,以活躍課堂教學的情境氛圍。以這樣和諧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表達,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消化課程學習內容,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

三、運用形成激勵評價,幫助學生增強自信

運用形成激勵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肯定,能給性格內向和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帶來更多的正能量。在教學過程中,多使用“You are a clever girlboy!”等激勵性話語,不僅能讓學生主動接近你,還能使他們不斷增強自我學習效能感。

篇6

1.可變氣門正時技術

1.1 可變氣門正時的分類。

(1)連續可變氣門正時和不連續可變氣門正時。簡單的可變配氣相位VVT只有兩段或三段固定的相位角可供選擇,通常是0°或30°中的一個。更高性能的可變配氣相位VVT系統能夠實現連續可變相位角,根據轉速的不同,在0°和30°之間線性調整配氣相位。顯而易見,連續可變氣門正時系統更適合匹配各種轉速,因而能有效提高發動機的輸出性能。

(2)可變進氣門正時和可變排氣門正時。市面上的絕大部分氣門正時系統都可以實現進氣門正時在一定范圍內的無級可調,而一部分發動機在排氣門也配備了VVT系統,從而在進、排氣門都實現了氣門正時無級可調,進一步優化了燃燒效率。

1.2 可變氣門正時技術的應用。雖然可變氣門正時技術在各個廠商的稱謂略有不同,但是實現的方式卻大同小異。以現代的CVVT技術為例,CVVT可以根據發動機工作狀況的連續變化,時時控制氣門重疊角的大小,從而改變氣缸進氣量。當發動機低速小負荷運轉時,延遲進氣門打開時間,減小氣門重疊角,以穩定燃燒狀態;當發動機低速大負荷運轉時,使進氣門打開時間提前,增大氣門重疊角,以獲得更大的扭矩;當發動機高速大負荷運轉時,延遲進氣門打開時間,以提高發動機動力性;當發動機處于中等工況時,進氣門打開時間提前,增大氣門重疊角,提高發動機工作效率,減少燃油消耗,降低污染排放。

CVVT系統包含以下零件:CVVT機油控制閥、CVVT機油濾清器、CVVT執行器、曲軸位置傳感器、凸輪位置傳感器、以及電控單元等。

正時齒輪安裝在排氣凸輪軸的前端,曲軸通過正時皮帶驅動排氣凸輪軸旋轉,排氣凸輪軸后端裝有CVVT執行器,執行器殼體上的鏈輪通過正時鏈條帶動進氣凸輪軸轉動。CVVTC油控制閥安裝在排氣管一側的氣缸蓋上。機油通過CVVT機油濾清器、氣缸蓋油道向CVVT機油控制閥供油,PCM隨時根據發動機的轉速、負荷等參數控制CVVT機油控制閥的軸向移動,向CVVT執行器的氣門正時提前油室或氣門正時延后油室供油。CVVT執行器根據供給的油壓,直接帶動排氣凸輪軸軸后端的鏈輪傳動,通過鏈條傳動,間接改變進氣凸輪軸的配氣相位,使進氣門正時連續變化,從而實現進氣門正時提前、延后及保持的三種狀態,而排氣門的氣門正時是固定不變的。

CVVT執行器內部的葉片將殼體內腔分為8個油室。其中4個用于控制氣門正時提前,另外4個控制氣門正時延遲。油室之間的壓力差作用在葉片上,使得外殼上的齒輪相對于凸輪軸轉動,從而實現氣門正時的提前和延遲。油室之間通過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葉片油封來實現密封和建立油壓。當發動機熄火或CVVT系統發生故障時,氣門正時固定在最大延遲角位置,以確保發動機的起動性能。

2.北京現代I30可變氣門正時系統的維修案例

2.1 故障現象。一輛i30轎車行駛1200公里時發動機警告燈點亮,客戶駕駛車輛到店進行檢測。維修人員使用解碼器讀取發動機系統故障代碼是P0011"A"凸輪軸位置-正時過度提前或系統性能.對于伽馬發動機這個故障是比較常見的,維修人員根據經驗拆下OVC檢查是否有金屬異物卡住電磁閥芯,并清理了電磁閥。處理后裝車實驗,故障燈不再點亮,于是交付。

兩天后發動機警告燈再次點亮,讀取故障代碼依舊是P0011,維修人員再次拆下OCV檢查,結果沒有任何發現。清除故障代碼試車,雖然報警燈沒有亮但是感覺故障沒有徹底排除。于是拆下并清洗了OCV濾清器。

2.2 故障分析。與目前的固定凸輪相位角式不同,CVVT是連續把凸輪相位角改變至最佳的裝置。

使用GDS檢查相關的數據波形,發現當發動機的負荷頻繁變化時,發動機控制ECU的進氣凸輪軸目標位置是變化的,同時OCV的占空比也隨著目標值的變化而變化,唯獨進氣凸輪軸實際位置沒有發生改變。通過以上的數據可以判斷ECU的控制室沒有問題的。

排除電控系統發生故障的可能后,導致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1)汽缸蓋CVVT系統機油道堵塞;(2)汽缸蓋OCV機油道泄漏;(3)凸輪軸VVT機構卡滯;(4)發動機機油壓力不足;(5)OCV執行器損壞。

2.3 故障排除。找來OCV電磁閥裝到車上實驗。觀察GDS的相關數據流,更換前后的數據沒有任何變化,說明故障原因不是OCV。經過以上的檢查后沒有發現故障原因,只有拆檢發動機。當我們打開氣門室蓋后發現了故障原因。CVVT執行機構的固定螺絲已經松脫了。這四個螺絲起到固定CVVT機構與進氣凸輪軸鏈輪的作用,CVVT機構的后蓋也是由這四個螺絲夾緊的,當螺絲松動的時候,CVVT機構的殼體與后蓋之間失去密封,OCV過來的機油從縫隙處泄漏,不能推動進氣凸輪軸產生作用。目標角度與實際角度之間的延遲度超過10次以上,ECM記錄DTC P0011。

恢復后試車。數據流的信息可以看出來,進氣凸輪軸的目標位置與實際位置是非常接近的,說明故障排除。

3.總結

目前大多數發動機使用機械式氣門組,這種驅動形式的有效性、可靠性強,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不能改變氣門正時、延續時間和進氣門升程。隨著汽油直噴式發動機、混合動力發動機的不斷推出以及排放法規的強化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可變配氣機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伴隨著發動機的高性能化,可變配氣機構作為一個重要的手段正變得越來越必要和不可缺少。

篇7

古希臘時代先哲們就開始思索,試圖回答這樣的問題,人的心智與身體、腦是什么關系。柏拉圖主張精神世界獨立于人的身體之外。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并沒有沿襲他的觀點。亞里士多德雖然沒有明確回答心智與身體的關系,但是認為靈魂與軀體的關系,就是形式與物質的關系。靈魂是軀體的形式;軀體是靈魂的物質和實現。靈魂是軀體的目的;軀體是靈魂實現的工具。形式和物質是不同的,但是形式不能與物質分離。同時,亞里士多德指出:上述形式——質料學說并非完全拒絕所有的兩元論。他雖然認為靈魂不可以脫離軀體而被觀察到,但同時又指出,不排斥靈魂的某些部分也許可以分離。在這里,亞里士多德表達了他對靈魂中所含心智某些部分的復雜態度。

17世紀,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和哲學家笛卡兒研究了腦與人動作之間的關系,提出除了動作以外,心智和身體并不相關的兩元論觀點。他的一句名言是“我思故我在”。在當時知識界與教會做斗爭中,這句話具有積極意義,因為他向當權者吶喊,進行思索和研究的自由是人存在的權利和標志,任何人無權干涉和剝奪。但是,笛卡兒對這句名言的解釋,卻明確地傳遞著兩元論的觀點。他解釋說:“從這里我知道‘我在’是一種實體的存在,它的全部本質和天性就是思考,它的存在不需要空間,不依賴任何物質,這就是‘我’”。也就是說,因其存在而我能存在,并說明我是什么的那個靈魂,是完全和身體分離的,甚至于比身體更易了解,即使身體不存在了,靈魂也不會死亡,仍然會依舊存在。他把身體和心智之問劃了一道明確的鴻溝。

笛卡兒兩元論的觀點顯然比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離開真理更遠,但是卻被哲學界和大多數人所接受,統治了人們的思想長達300多年。直到今天,在這個問題上,大多數人仍然是自覺和不自覺的兩元論者。達馬希奧博士在《笛卡兒的錯誤》一書中明確提出,我們精神的家園是我們的腦和軀體。他在書中,一方面將情緒整合入認知神經科學的范疇,指出我們可以像理解視覺一樣理解情緒。達馬希奧重要的貢獻還在于指出心智和軀體是不可分割的。情緒引起植物神經系統作用下產生的軀體標志機制(somatic marker mechanism),是人內部環境在腦中的寫像,它和外部環境經過感知在腦中形成的寫像一起,相互協調、相互反饋,決定了我們的行為。在進化中,情緒引起軀體標志機制的形成,先于我們高級思維的產生,它是我們意識和思維形成的基礎。

現在對心智與腦之間的關系尚不能給出完整的答案,但是科學研究的進展已經足以翻轉兩元論了。目前哲學界與科學界爭論的問題是,兩元論以后,是否能回到一元論的立場,認為所有精神狀態也是一種物質狀態。如有的科學家認為,腦可以用物理世界的思想和材料復制;有的認為“你是什么,你就是你的突觸”,這些就是典型的一元論觀點。雙方爭論的焦點又集中在意識問題上。

我比較推崇哲學家瑟爾(John Searle)的觀點。他認為:所有的經驗,包括鼻子能聞,因納稅而焦慮,你愛聽貝多芬的音樂,你反對資本主義等等,所有的這些行為都與不同神經元的激活有關。我們有一個腦,一些生物回路和系統。對來自我們體內和體外的各種刺激,腦可以產生無限多的各種各樣不同反應,能回憶過去,能反思,能進行邏輯推理和計劃未來。但是,當今科學上最有挑戰性的問題是闡明腦是怎樣產生意識的,以及意識在腦里是如何被我們了解到的。

他認為:什么是意識?意識是人類具有的獨特的心智體驗,它是有質量的、統一的和主觀的。首先,意識是有一定質量的感受狀態,或是感知狀態,或是察覺狀態(feeling or sentience or awareness)。它從你酲來就存在,直到你睡著,或處于無意識狀態才消失。第二,意識具有主觀性,我的意識是屬于我的。我清楚地知道,意識在我的腦里發生,正如我知道你的意識在你的腦里發生一樣。但是我也知道,我與存在于我腦里的意識的關系,和我與存在于其他人腦里的意識的關系完全不同。第三,意識是統一的。此刻,我并不是孤立地感覺到襯衫碰到我的脖子了,聽到聲音了,看到圖像了,我具有的是包含了這一切的、單一的、統一的意識場。

他指出:這方面的研究需要完成三個研究步驟。首先,要找出與意識相關的神經活動,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了。第二步就需要確定在這種相關之中存在著的因果關系。假使完成了這一步,就需要發展一套理論和模型。例如,什么是與產生意識體驗相關的神經活動,為什么意識的體驗需要這類的神經基礎,等等。

目前,這一方面的科學研究不斷有新的發現。例如,2012年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哈佛大學醫學院新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異丙酚引起的意識喪失與腦中出現的一種慢波振蕩相關,這種慢波振蕩使得神經網絡被分割成碎段。意識的喪失,并不是與神經元簇平均發電率的改變有關,而是激發的電波被慢波(

目前盡管還存在爭論,科學界在以下的觀點上已比較清晰。

(1)心智與腦緊密相關,心智受到腦中發生的生物過程限制。

(2)我們的每一個心智和行為過程都有發生在腦中的生物過程相伴,在腦中不同的神經元組合成不同的小“社區”,進而組成不同的回路和系統,對應著我們的心智和各種行為。

(3)腦的發育和發生在腦中的生物過程,取決于先天基因和后天環境之間不斷發生的相互作用。

總之,心智包括認知、情緒和意愿,以及由它外化的決策、語言和行為等。如果一個個體的人,具有情感、感知、思維、意志,特別是理性思維(有意識的精神事件和能力),那他就會具有心智。心智是人不可分割的、復雜的組成部分,是人有組織的意識和無意識的適應性精神活動的總和。它們植根于腦之中,有腦中發生的生物過程相伴,而且受到這個生物過程的限制。

哲學觀點的重大變化,會帶來一系列顛覆性創新的出現,會涉及和匯聚許多領域的努力,出現跨學科的研究和突破。現在可以在人文與科學之間產生交叉,心理學和腦科學幾乎不可能分離了,同時對教育改革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可惜,在中國關注這一新思想特征的學者還不如關心“后現代論”的人多。人們在處理許多精神領域的問題時,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站在了笛卡兒兩元論的立場。兩元論也是中國目前教育界的主流思潮。兩元論的觀念不發生改變,基于實證的教育研究將無從談起。這樣一次機遇的失去,后果難以想象。十分期待大家能持一種唯物的世界觀,一種開放的態度,了解科學技術的新進展,了解哲學觀點的重大變更。只有哲學的觀點開放了,跨學科的研究才能開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毛彩風譯,笛卡兒的錯誤——情緒、推理和人腦,(美)達馬西奧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ISBN 978—7—5041—3778—4

[2]楊韶剛譯,感受發生的一切——意識產生中的身體和情緒,(美)達馬西奧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ISBN 978—7—5041—3985—6

[3]孫延軍譯,尋找斯賓諾莎——快樂、悲傷和感受著的腦,(美)達馬西奧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ISBN 978—7—5041—3890—3

篇8

[關鍵詞] 甲亢;FT3; FT4;血脂;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54.8+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7(b)-087-02

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的甲狀腺激素顯著升高,甲狀腺激素(thyroid hormone ,TH)是人體內參與蛋白質、脂肪等代謝的重要內分泌激素,TH水平的變化可影響血脂的代謝, 通過對甲亢患者血脂的測定, 旨在探討甲亢患者體內發生的一系列生化指標的改變。筆者對80例甲亢患者血清進行了檢測和分析,并與30例健康體檢成人進行了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所有納入觀察病例均來自我院內科門診與住院的甲亢患者,共80例,均符合甲亢診斷標準[1],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26~62歲,平均(38.6±7.3)歲;病程3個月~5年。另將本院體檢科30例正常成人作為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23~58歲,平均(40.2±5.7)歲。兩組間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近3個月未服用對血脂和蛋白質代謝有影響的藥物。

1.2 檢測方法

探討甲亢時患者血清中血清游離T3(FT3)、游離T4(FT4)和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C) 、低密度脂蛋白(LDL-C)4項血脂指標的水平。采取受試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5 min后,吸取血清進行FT3和FT4測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術,儀器為美國貝克曼Unicel-DxI800全自動化學發光儀,試劑采用美國貝克曼原廠配套試劑。采用美國貝克曼Unicel-DxU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ApoA1,Apob,試劑由溫州東甌津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應用日立HITACHI-717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酶法測TG、Tch、HDL-C,LDL-C,試劑盒來源于溫州東甌津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統計學處理

全部數據均輸入SPSS11.0 軟件作統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兩組資料間的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分析。

2 結果

兩組血清FT3、FT4含量比較,甲亢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患者TH水平的改變,對體內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甲狀腺激素是增加機體代謝率和促進組織生長、分化的主要內分泌激素,其生理作用是通過調節機體利用吸進的氧,將脂肪、糖、蛋白質等氧化分解產生能量和熱量的重要物質,TH水平的改變對體內脂肪和蛋白質等的變化將產生重要影響,生理劑量的TH對脂肪和蛋白質合成代謝有促進作用,但大劑量的甲狀腺激素促進了脂肪和蛋白質等的分解,脂肪蛋白質等消耗的增加是導致臨床上甲亢患者消瘦的原因[2]。

研究顯示:TH水平的變化可顯著影響TG的代謝。甲狀腺激素在正常水平時,可促進脂肪合成和降解,使血脂水平處于正常的動態平衡,但當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時,使TG降解代謝加快,同時加速了TC從膽汁酸中排出的速度,使血清TC水平降低。對本組資料的分析可見,甲亢時,隨著TH水平的增加,TG的水平逐漸下降,兩者呈負相關。這與過高的TG水平通過增強腺苷環化酶的作用而影響組織對兒茶酚胺、生長素等脂肪動員激素的作用而促進脂肪分解,以及使骨骼肌中脂蛋白酯酶活性增強,血清中TG的清除率增加有關[3]。TH水平的變化可影響Tch的代謝。當機體發生甲亢時,體內膽固醇合成增加,但膽固醇分解排泄亦相應增加,由于膽固醇分解排泄大于合成,因而血清膽固醇水平會有所降低[4]。本研究甲亢患者組血清TG及TC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其代謝機制與測定結果一致。

本次觀察顯示:甲亢患者中HDL-C、LDL-C均低于正常,且直線相關分析顯示,其與FT3、FT4呈負相關,隨FT3、FT4的升高而逐步趨向降低。其機制可能是[5]由于TH高水平的長期作用,膽固醇酯轉運蛋白的活性增強,肝脂酶活動增加,使血中HDL,特別是HDL濃度降低,從而引起HDL-C水平下降,TH可通過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介導而促進LDL的分解代謝[6-7],甲亢對LDL受體活性增強,使LDL-C濃度也隨之下降。

[參考文獻]

[1]葉任高, 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25-735.

[2]Ramsay I.Thyroid disease and muscle dysfunction. In: Lewise Thyroid [M].7th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 Press,1996:687.

[3]蔡志昌,邵蘭香,郁淼,等.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血脂變化淺析[J].上海醫學檢驗雜志,1999,14(3):179.

[4]李敏,王鎖欣,李清波.甲亢防治250問[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77.

[5]薛秀梅,劉陽,高月.甲亢患者血脂測定及臨床意義[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0):1856-1857.

[6]楊禮芳,戴如春,廖二元.甲亢性心臟病的病因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07,4(15):10.

篇9

關鍵詞: 初中化學 分化現象 原因調查

引言

一般中學在九年級時開設化學課程,初中化學涉及的知識較為簡單,是為高中階段引入更復雜的化學知識做鋪墊,但在初中化學實際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簡單是相對的,學生面對化學學習時容易出現學習分化現象,這種現象不但影響課堂教學氛圍,還嚴重影響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造成學生化學學習分化現象的原因較多,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外,更重要的是探尋引發學生出現學習分化現象的原因,并通過分析總結出解決對策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信心的基礎上促進化學教學水平大大提升。

1.學生化學學習分化現象的原因調查

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產生學習分化現象的具體原因,筆者總結出學生個體因素與教師具體教學活動是引發化學學習分化現象的主要因素,為驗證結論,筆者對108名九年級學生進行了走訪,其中86%的學生認為自身個體因素是影響化學興趣的主要原因,而75%的學生認為教師的具體教學活動在學習分化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1學生的個體因素。

學生的個人原因致使其在化學學習方面出現分化,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具體展現出來:其一,缺乏興趣。調查顯示50%以上的學生對化學學習不感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而學習興趣的缺失是造成學習分化現象的主要原因;其二,學習意志薄弱。九年級化學會涉及一些難懂的知識點,很多學生在無法正確掌握知識點后便放棄了對化學課程的學習;其三,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很多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更多的是通過死記硬背強化學習,容易造成基礎知識混淆,因而無法取得更好的成績。

1.2教師具體教學活動。

九年級學生剛接觸化學學科,因而教師在教學中的正確引導很重要,但現有調查數據表明,有些教師不科學甚至錯誤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喪失化學學習興趣、導致學習分化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些教師缺乏耐心,不能及時指正學生學習中的錯誤,甚至有的會做出諷刺、詆毀學生學習能力的事情,嚴重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調查結果顯示,86%以上的學生指出教師教學方式過于死板、不能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如在制取氧氣、二氧化碳等實驗課堂上,教師沒有讓學生親自實踐而是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現象,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嚴重阻礙學生參與化學學習的積極性。

2.學生化學學習分化現象的分析

通過對引發九年級學生學習分化現象的原因的調查,可以明確初中化學教師需要對這些原因進行詳細分析,從而總結出可行性較高的解決對策,以改善學生化學學習分化現象,促進初中化學教學水平提升。

2.1構建趣味課堂,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各種趣味性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如學生初學“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老師講授時既要聯系生活實際,又要注重實驗。如食物腐敗之前可以食用,腐敗之后不能食用,引導學生了解食物腐敗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瓷碗破碎之前是陶瓷,瓷碗破碎之后還是陶瓷,只是形狀發生了變化,從而得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為有無新物質生成。緊接著教師可以做用剪刀將紙剪碎和將紙點燃這兩個小實驗。實驗雖簡單,但學生在觀察變與不變時能清晰地分辨這兩類變化,學生自然樂在其中。在第二單元《制取氧氣》的教學中,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將每四個學生分成一組,讓學生參與實驗并給予他們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時間,即在學生做完試驗后進行小組分析與總結,然后讓學生走上講臺以“老師”的身份詳細向“學生”講述自己在實驗中看見的現象及實驗結論等,具體的動手實踐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其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趣味性教學方法很多,再如在《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這一課題的教學中,教師為強化學生的學習與理解能力可以采取競賽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融入學習氛圍中,與以往競賽不同,教師可以采取“獎懲”制度,讓輸了的學生表演個小節目,這種即興小節目在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方面有較明顯的成效。

2.2轉變教學觀念,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教師要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職責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因而教師要有充足耐心開展教學活動,不但要強化自己的專業教學能力,更要完善自己的職業道德,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除在實驗教學中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其他內容的教學中也應以教學引導者的身份自居,為學生預留更多展現時間,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溶液》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是教學難點,學生除了要掌握溶解度、溶液的質量分數等知識外,還要掌握一些溶液與物質發生反應的計算等方面的知識,因而掌握起來較為吃力,尤其很多學生本身對化學的興趣就不高,難度陡然加大,更會削弱學生學習積極性,因而教師需要通過與每位學生的互動掌握學生化學基礎,從而為學生制定較為明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掌握正確方法后實現成績快速提升,提高其學習化學的興趣與自信心。

結語

學生化學學習分化現象的產生,雖與學生某些先天因素有些許關系,但這并不是根本原因,關鍵是學生后天的學習興趣與教師的教學活動給其帶來的影響,因而為改變學習分化、促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教師必須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采取趣味性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推進教學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篇10

“白毛”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樣形成的?為什么“白毛”只長在墻體下面,離地面1.5米以上的墻面很少見到?為何長“白毛”的墻體存在粉化現象?我們以“墻體粉化機制分析與預防”為題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究。

一、研究目的

采用上網查詢、實地調查、實驗驗證等多種方法了解“秦磚漢瓦”、土壤學的相關知識,研究墻上長“白毛”的機制、“白毛”的化學成分、找出“白毛”對墻體的副作用及預防建議,探討墻體粉化現象發生機理,并測定“白毛”主要成分白硝的化學性質,撰寫研究報告。

二、研究結論

磚的粉化是磚體內可溶鹽堿隨溫度、濕度等外部環境的變化,在吸收水分及水分遷移、蒸發過程中,隨物理、化學變化而使原建筑材料破壞的一種病害現象,主要表現是外墻體出現一層白色而略顯灰色的片狀、鱗狀、絮狀及針狀結晶體(白硝),造成磚石材料粉化、起鼓、開裂和脫落。

保持墻體干燥是防止長“白毛”或粉化十分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一)墻體粉化機制

1.外部因素

地面水溶解了各種可溶性的鹽類,它們能向磚體中微細的各個“毛細管”中滲透,如果水分減少,鹽類開始在毛細管中結晶,狹小的毛細管受到結晶的壓力,導致微觀結構產生裂隙,這種溶解結晶日積月累,使得磚表面粉化。

溶有鹽類的水滲透到墻體表面,蒸發、風化后,墻體上會留下一層白色粉末,俗稱“硝”。 磚墻上產生白硝易引起磚變色、起鼓、粉化、脫落,并逐漸向內部發展,縮短墻的使用壽命。

2.內部因素

墻體常用的燒結粘土多孔火磚自身含有可溶性硫酸鎂、硫酸鈉、碳酸鈉等鹽類,水分充足時,以離子狀態存在于溶液中,當水分從火磚體表蒸發,這些鹽類形成十水硫酸鈉、十水碳酸鈉等結晶水合物,“白毛”就是這些鹽的結晶體。

因芒硝(結晶硫酸鈉)和無水芒硝受氣候影響較大,潮濕時易溶于水,水分蒸發或降溫時結晶,體積增大,使磚石體積膨脹。鹽的結晶膨脹、溶解收縮會因環境中含水量的變化或溫度變化而引起空氣濕度和鹽的溶解度的不同,從而引起鹽分的結晶與溶解,長時間作用將導致磚石結構疏松。

3.化學作用

磚坯墻體的表面與自然界中的雨水、地面水或地下水、污染氣體接觸,發生溶解、氧化等物理或化學作用,產生新的礦物。

當空氣中的水分凝結于磚體表面時,可溶解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這些氣體溶于水中形成酸,對磚坯墻體有腐蝕作用。

地下水是一種復雜的天然溶液, 含有多種化學成分,通過化學、物理作用對墻體侵蝕破壞。地下水在侵蝕粘土磚時能溶解可溶鹽,并將鹽分滲透到墻內,導致墻體發生化學變化。

4.冰劈

由于磚材料及砌筑砂漿內部大量微小的連通孔隙具有較強的吸水性,當墻材料吸水飽和并處于冬季低溫狀況時,材料孔隙內同質量的水就變為冰,體積增大對孔隙邊壁產生附加壓應力,導致表面產生微細裂紋,當升溫時材料孔隙內的冰又變為水。如此循環,墻體結構材料將逐漸失去對顆粒物質的固結作用,粉化脫落現象也隨之產生。

綜上所述,赤壁城墻墻體的粉化是由于物理氣候、大氣污染、雨水、地面水、地下水綜合作用的結果,即溫度的交替變化、水的凍結與融化使磚坯墻體裂解成碎塊;干濕引起的可溶鹽的結晶與潮解以及自然界中的雨水、地面水或地下水、污染氣體等通過溶解、氧化等途徑,導致磚墻體表面酥堿粉化。

(二)保護措施

1.防潮與面層處理

漏水處的磚墻經常處于飽和狀態,隨著凍融循環,磚表面逐漸被粉化。城墻應設置排水通道,控制地潮沿墻體豎向滲透的高度。在地層內形成水平防滲帷幕,從而將地下水與墻體的“毛細管”隔開,阻擋地下水在墻體內形成“毛細水”,達到防止水分遷移的目的。

2.地基灌漿

磚墻腐蝕粉化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位較高或地表水不能及時排除,墻基防潮措施設置不合理或根本沒有設防,使地下或地表水沿磚墻毛細孔滲透到墻身內,導致磚坯表面膨脹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