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的能力范文
時間:2023-06-25 17:06: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行政管理的能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教育管理;工作方式;行政管理;組織結構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103-02
一、學生管理的內涵與特征
學校教育管理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兩者相輔相成。學生管理顧名思義管理在校學生,由于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學生以住校為主,因此學生管理涉及所有與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學生培養目標的方方面面,諸如: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環境、學習成效、學習紀律等。學生管理的實施通常有兩個重要層次:學生管理機構提供的組織機構和制度保障,學生管理工作人員提供具體管理實施。學生管理是圍繞保障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目標得以實現,保障學校根據國家政策和學院的辦學特色制定的關于學生的各種規章制度得以貫徹,協助教學過程得以正常開展、以期達到教學目的,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為學生在學校學習、在校生活提供身心健康、完成學業的環境和保障支持,維護學生的學習權益,協調學生內部和師生之間的矛盾等內容開展工作,最終保障學校的培養目標得以實現。學生管理內涵中有普適化的內容和特性化的過程,需要學生管理組織機構通過行政管理模式提供規章制度組織、規定和規范學生管理功能,促進和限定學生管理者工作、規范和限定學生在校的行為;由于教育本身的特點和規律,要求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根據教育目標,充分利用具有特殊性有針對地實施學生管理工作和學生思想、學習、心理和生活輔導,這個過程與普通意義下的行政管理相區別。
二、行政管理的內涵及特征
行政管理是一種常見的組織和管理模式,也是一種常見的學校教育管理工作方式。“行政”一詞在《左傳》中就已經出現,所謂“行其政事”“行其政令”,因此行政有執掌政務、推行政令的意思。《現代漢語詞典》認為“行政”有兩個內涵:行使國家權力和實現機關、企業、團體等內部的管理工作,有兩個層面:“政治”和“管理”。從政治層面,有些研究者認為行政的目在于執行國家意志執,是國家存在的基本方式和國家活動的主要內容;從管理層面,西蒙(HerbertA Simon)認為:“行政就是通力合作達到共同目標的集體行動”。是一個實現目標的運作過程。行政管理是管理行政的一種特定的管理模式,它對管理對象有支配和控制職能。現代教育基本上都有國家立法保障,蘊含了國家意志,推行國家的教育政策、教育意圖和實現教育目標,即執掌國家教育政務和推行教育政令的功能,同時現代教育大多數是通過國家的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各種不同層次的學校這種科層結構來實現其教育目標,這種結構本身就是一種典型的行政科層式結構,一種典型的行政管理模式。各類學校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自身的辦學定位,又制定了自己的辦學目標.為了實現學校的目標和行政職能,學校管理也多采用行政管理模式,其學生管理也不例外,它為了實現學校的教育目標,辦學目的,依靠學校的權威性,采用文件、制度、行政命令、指示、決定與規章制度等措施,按照組織層級對學生工作者和學生實施管理的一種工作方式。其特征有:
1.行政管理是一種以行政組織為依托的管理方式。教育行政組織及學校中的行政組織是教育管理的主體,行政管理依托這些行政組織。行政組織是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管理國家行政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機構體系.泛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管理行政事務的機構。為了實現管理的目標,行政組織就要規定整個管理部門的全部工作,在部門內部或者結構內部按照分工原則劃分權利等級,通過職務和權利聯系,每一個職務都有明確規定的權利和職責,利用權力的等級或者歸屬性形成一個指揮體系或層級體系,稱之為科層組織結構,居于下層的職務服從直屬上級的領導、執行相關決策的職責,上層的職務有管理下層職務、做出工作規劃的職責。這是一種最理想最有效率的組織模式。其中的工作人員因為擔當不同的職務而具有不同的權利和職責。我國高等院校隨著辦學規模和辦學特色,學生管理的實施主體即學生管理機構就是一種科層式行政組織,只是層次和各級權力劃分各具特色而已。
2.行政管理具有分工和專業化特征。按照行政管理至上而下金字塔式的組織方式,職務的分工非個人取向,是由職務所對應的權力和職責決定。從理論上講,做事不講情面,不受個人感彩影響,公事公辦;至上而下的權力等級體系,使每一個職務低的人受到職務高的人的嚴密控制,以保證上級指示被嚴格執行,即所謂的令行禁止;各種規章制度,規范了工作行為和管理運作;職業導向保障主要依據能力、成就、資歷等來提拔、晉升工作人員,以鼓勵職工對組織保持忠誠。不同職務分工不同,不同職務工作的目標性明確、專業化強。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學業資助人員、心理疏導員就是分工明確、各司其責,完成了學生管理中不同功能。
3.行政管理的目的是執行國家意志。學校辦學必須圍繞國家的教育方針開展,因此教育行政管理必須以國家的教育政策法規為管理依據。從本質上講,黨的方針政策、政府的行政法規、法令是國家教育意志的體現,依法管理是學生管理的依據、體現教育方針是學生管理的結果。只有嚴格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才能建立正常的學生管理關系,調節管理中的各種行政組織內部矛盾、師生矛盾、學生矛盾;只有嚴格遵循國家法律規定,才能保障教育管理活動正常化、有序化,保障學生在校學習的正常化和有序化,保障學習、生活的合法化和安全性,使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進行,提高管理成效。
三、行政管理在學生管理中的優勢及其局限性
行政管理是一種高效的管理模式,在現代教育中廣泛采用,是現代教育中的一種重要的事務實施保障的管理模式,它提高了整個學校的管理水平,保障了教育質量。在學生管理中行政管理通過學生管理機構組織和管理工作人員,通過職務的職責推行各種政令、文件、規章制度的實施,從而規范了學生的學習行為、為學生完成學業提供各種物質和制度支持,保障了國家教育方針的執行,保證了學校辦學目標、各種管理意愿通過行政管理運作和落實,行政管理模式的特點在學生管理中有充分的體現,因此這是一種高效的學生管理模式,它提高管理效率,有著明顯的優勢:①使學生管理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行政管理要求圍繞管理目標建立各種條例、規章制度及上級部門的指示等,因此學生管理中有各種管理條例:如學生違紀條例、學生獎助學金實施條例等等,有利于管理工作規范化、秩序化、程式化,保障學生管理工作的穩定運作,在處理問題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照章行事。②使各部門各人員職責權分明。行政管理依賴于邊界清楚明晰的組織機構,依賴于職責權在組織機構中的明確分配。學生管理機構中各級管理人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范圍,工作中職責權分明,既有利于工作關系的調整,又利于工作本身的順利進行。③使學生管理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強制性。行政管理方式往往采用行政手段實施管理,具有控制性。學生管理機構代表學校行使管理職能,具有權威性,其各種管理條例體現了國家的教育意志和學校的強制性管理要求,是在憲法范圍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必須遵循的紀律或者行為規范,是學生可以完成學業的保障,必須令行禁止。④是提供管理效率。由于行政管理典型樣式是科層組織,馬克·漢森認為:“科層化的結構和管理被設計用來解決常規化的問題——用一種程序化和系統化的方法,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資源的投人來處理新產生的問題和爭端。”如果一個學生問題都被當作孤立的問題來處理的話(如助學金申請、考試作弊等),那么處理方式隨時間、學生、解決者的不同將千差萬別,解決問題所需的計劃、協調、控制等工作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通過管理制度或者條例規定的運作程序,使工作程序化、規范化,使學生管理中的普適型問題有效地被處理,極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率。任何管理模式都不可能是絕對完美的,行政管理在學生管理中同樣存在局限性:①行政管理照章辦事、強調集中和統一,不可避免缺少靈活性。學生管理對象為學生,特性典型、個性化需求強烈,如果完全按規程辦事,嚴格行政管理會失去學生管理的特質性,使育人這種意識形態的活動趨于機械化、教條化,脫離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本色。②行政管理機構的層級組織方式導致層級結構越多、機構越多,關系越復雜,內耗就越多,無法保證工作效率。由于人性中的某種弱點,職務高的人為了晉升等各種目的,會人為在機構中會給同級別的同事制造許多制約性工作,增加事務處理的復雜度。“人多了,辦同樣的事花費的時間反而比過去多了。”學生管理機構中如果人事關系復雜,學生管理將面臨風險。要實現令行禁止就必須避免朝令夕改,上下一致,不能各說各話、各行其是,因此學生管理機構必須控制管理層次、精簡管理部門,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時盡可能避免管理官僚化、表面化,在基層能夠降低行政作風,保障學生工作者特性化教育的氛圍。③行政管理的責權利三位一體容易導致行政職位的職權膨脹,職責則被漠視。必須要有相應的監督、制衡機制,才能保證學校管理的各種規章制度被公平公正地執行、學生的權益得到應有的保障,關注學生身心健康、“一切為了學生”的學生管理職責被切實執行,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特性化學生輔導工作才不會流于形式、流于表面。④行政管理的職能是通過職位上的管理者來體現的,多少會帶有個人色彩,如果以個人意見取代學生管理的法律基礎或者各種理性的規章制度、非理性擴大或者縮小學生管理職能,都將嚴重違背教育客觀規律,違背學生成長規律,違反教育原則,監督式或者放羊式,國家的教育目標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打折,管理水平低下,甚至失控。
教育層次、教育結構、教育對象的多樣性與復雜性,使學生管理工作需要有多樣化的管理方式,行政管理雖有其明顯的局限性,但在組織管理學生管理工作者、實施學校的管理目標和管理原則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性.考慮到學生管理的特殊化,行政管理與靈活的輔導員管理相結合的行政模式可以一方面提高學生工作日常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有針對性的學生輔導工作中可以為輔導員提供更大的工作空間和工作靈活度,以滿足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讓制度化的管理模式適應教育規律。
參考文獻:
[1]安樹彬.中國傳統科層制的弊端[J].華夏文化,2004,(4).
[2]王連巧.高校科層制管理模式弊端解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9,(23).
篇2
一、高校行政管理干部創新能力的內涵
其實創新能力這個詞的內涵與外延是十分豐富的,對于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來說,這個創新能力包括以下方面的具體內容:
(一)需要具備創新的理念,與時俱進
創新的理念和意識的培養是高校行政管理干部創新能力最基本的一個方面。只有具有相應的創新的動力和欲望,我們才能夠進行不斷的革新,才能夠不斷對過去進行否定和批判。我們的行政管理干部由于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干部自身的思想比較腐朽保守,思想觀念上不能緊緊跟隨時展的潮流,不能夠將行政管理的一些新趨勢新方法及時有效的運用到自身的工作當中,造成了行政管理方法滯后,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為此,我們的行政管理干部必須加強創新能力的塑造和培養,時時刻刻保持著創新的動力和激情,不斷提高自身工作的效率。
(二)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和淵博的知識
高校的工作人員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專門從事科研教學的教研人員,另一部分就是我們的行政工作人員,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行政工作人員自身的管理和服務也必須要以教學科研為中心,提升自己的技能。我們的行政管理人員要想具備創新能力,必須擁有較豐富的科技文化知識,有著較強的專業技術技能,有著比較綜合的管理能力。只有具備這些知識和能力,行政干部才能夠更有效的利用創造性的思維,采用創新性的手法,不斷的對自己的工作開拓創新,加強研究和思考。
(三)需要具備獨立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行政干部要想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僅僅具有創新理念和專業知識還不夠,還必須具有能夠自身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墨守成規,循規蹈矩,具有自己工作的特色和特點。在工作中能夠加強對工作的思考,對事物和相關的工作細節具有比較敏銳的想象力和觀察力,具有一定的求異性,開拓創新。只有我們的行政干部具有這些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夠在工作中保持著對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才能夠引領創新的思維和理念。
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干部創新能力的途徑
(一)行政管理干部要不斷的拓寬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層次,增強專業水平
前文我們提到,創新能力包括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知識淵博,知識構架比較完整。只有具備淵博的知識才能夠真正的對很多工作中的問題產生質疑和聯想,才能夠激發新觀點新見解的產生。隨著我們現在高校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的高校產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復雜,我們的行政管理人員所要處理的問題就越來越多,這些都要有豐富淵博的技能知識和較強的專業素養做支撐。我們的高校行政管理干部要不斷的加強學習,不僅僅要學習我們黨的先進的理念和方針,同時我們還要加強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培養,把這些知識和理論有效的運用到工作當中去,不斷的提升我們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與時俱進,增進對新技術和新方法的采用
當前伴隨著我們新技術、新科技的不斷使用,數字化電子化時代正在全面的發展。新的形勢下,我們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員也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培養創新意識,不斷的深化創新能力,不斷的完善相應的行政管理方式,全面推廣相應的信息技術的使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時代快速便捷的特點,簡化相應的工作操作步驟和程序,縮短管理的流程,有效的提高我們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可以利用數字網絡平臺,建立相應的學生學籍管理系統、教師管理系統、學生成績管理系統,建立學校行政部門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信息的推送和整理,通過這些網絡平臺的搭建及時的讓師生獲取更多的信息。把新技術和新手段運用到我們的行政管理工作當中去,使我們的工作更加的科學化。
篇3
一、正確認識我國工商行政管理的職能定位
我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監管和執法者,對其明確而科學的定位不僅是工商行政管理事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
首先,工商行政管理是政府依法賦予的職能。市場和政府之間既有明確的界限,又有緊密的聯系。一方面,二者有著各自獨特的運行邏輯和發展規律,不可相互替代或侵占;另一方面,只要發展市場經濟,政府就有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職能,這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承擔,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政府職能中必然包含著工商部門的職能,即“把好市場主體的入門關,當好市場運行的‘裁判員’,做好市場秩序的堅強衛士”。工商行政部門的這些職能是我國在發展市場經濟中通過法律確認的,如市場準入法、市場行為法、市場交易法等都為工商行政部門的監管和執法職能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支撐。
其次,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職能向社會提供市場經濟發展所必須的良性經營秩序這一公共產品。這里面有三個關鍵概念:一是“經營”,這就是說工商行政管理的對象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主體;二是“秩序”,這就指明了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務是提供市場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其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以維護市場經濟正常發展為宗旨;三是“公共產品”,這一概念就確定了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政府屬性,它只能由國家專門機關提供,全體社會公民從中受益。只有深刻理解這三個概念,才能科學定位工商行政管理的職能。
最后,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具體表現為市場準入、市場監管、市場培育和市場服務。市場準入主要指的是依法對進入市場的主體進行審查、登記、變更等,這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起點。市場監管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相關法律對市場主體的日常經營活動的監督和控制,維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利,構建健康的市場經營秩序。市場培育是在市場監管的基礎上對市場發展環境的培育,促進市場各因素不斷完善和成熟,不斷提高市場整體規范程度。市場服務職能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向市場主體和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市場服務,如市場信息、商標注冊、消費者維權、企業資質和信用查詢,等等。
二、當前我國工商行政管理職能錯位的表現
我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是從計劃經濟中逐步發展起來的,盡管歷經了30多年的市場經濟考驗和鍛煉,但在機構設置、制度模式、工作方式等方面難免有舊體制的痕跡和路徑依賴的慣性,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一定程度的職能錯位,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工商行政管理職能泛化。從現實情況來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由于沒有專門性法律去確認去職能范圍,因此各個法律都有可能涉及和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這導致了其職能泛化和模糊化;并且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一定程度上處于政府、職場主體、消費者乃至社會公眾的交集中,致使其職能多樣。這種職能的泛化、模糊化、多樣化的現象在總體上是對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弱化。
第二,工商行政管理職能越位。這主要指的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承擔了一些本不屬于自己的職能,行使了一些不屬于自己的權力,代替市場和社會做了一些不屬于自己的工作。如工商機關背離自己的監管和執法職能,而直接參與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工作;有的工商行政部門甚至公然介入到地方的拆遷工作中;還有的卻在從事著一些本應由市場或社會組織承擔的工作,如市場消防安全、物業管理等。民間“工商部門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管空氣”的說法就是這種職能泛化現象的生動寫照,這既不利于工商事業的發展,也不利于經濟社會的進步。
第三,工商行政管理體系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導致其職能難以有效發揮。這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之后,如一些該出臺的法律未能及時出臺,一些該賦予工商行政管理人員的權力未能有效賦予,一些該廢止的法律(違反市場競爭規律的法律)未能及時廢止;另一方面,垂直管理貫徹不徹底,盡管我國實行了省以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垂直管理,但由于這些部門總是生活、工作在特定的政府管理之下,其市場監管和執法必然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影響、干預甚至控制,這嚴重影響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履行職能的獨立性。
三、全面促進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到位的對策
針對我國工商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結合工商行政管理的科學定位,全面整合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全力促進我國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到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工商行政管理的力量。
第一,整合核心職能,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國加WTO之后,我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該積極吸收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管理理念,整合工商行政管理的核心職能,這樣才能保證不缺位、不錯位。這主要包括四大安全體系:生產安全、交易安全和品牌安全和生活安全,涉及市場進出、市場交易、市場競爭、商標管理、市場案件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只有做好這些與市場經濟緊密相關的核心工作,保證工商行政管理核心職能的發揮,工商行政管理事業才能健康發展。
第二,將監管、執法和服務結合起來,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雖然是政府部門依法授予的監管市場和依法行政的部門,但它并不是冷冰冰的衙門,而應該是將監管、執法融入主動為政府、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當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該轉變管理觀念和思路,依法運用自身掌握的大量市場信息,積極開展一些高端服務,為政府宏觀決策、市場主體發展和消費者維權提供職權范圍內的服務活動。
第三,提高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能力,努力化解市場經濟的深層次矛盾。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的一系列深層矛盾不斷顯現,能否化解這些矛盾直接決定著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效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時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僅擔負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市場秩序等常規性工作上,還應該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網絡市場監管、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商標保護等新任務。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深層矛盾,也是老百姓關注度很高的民生問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在解決這些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上做出更大、更有力的貢獻。
篇4
在我國發展的新時期,市場競爭將整變得越來越為激烈。我國的許多企業都在積極主動地尋求新的發展道路,希望能夠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使得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占有一席之地。我國很多企業都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企業的管理進行優化和改革,針對企業的行政管理內容而言,想要提升該工作的工作效率,最重要的切入點就是行政工作人員。因為,行政工作人員是行政管理工作開展的基礎,企業如果想要使得相關決策能夠及時的傳達,與行政管理人員是分不開的。對于行政管理人員而言,他們不僅僅是行政工作開展的基礎,也是企業正常運轉的基礎。
1 現代企業行政崗位和行政管理人員概述
1.1 現代企業行政管理崗位 現代企業行政管理崗位包含的內容眾多,其中包括企業經營的產品的生產制作、產品的推廣銷售以及新產品的研發等,行政管理崗位就是以這些內容為核心服務工作。如果只是淺層的對行政管理崗位進行分析,行政管理崗位雖然不能夠為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但是如果現代企業沒有行政管理崗位,企業生產經營工作就會如同一團亂麻,如果將企業比作是人的身體,那么行政管理部門就是人的骨骼,將企業的所有部位有效的連接在一起。更深層次的講述,行政管理崗位能夠使得企業可以按照一定的的規律和章程運轉,使得企業可以從容的面對一切困難,同時還能夠保證企業整體的發展。在新時期,現代企業行政管理工作不僅有了許多新的工作內容的加入,同時原有的工作進一步細化,與以往行政管理存在一定的差距。行政管理崗位工作內容多,責任重大,在對于企業問題的處理方面,應該更加的合理化、科學化、現代化[1]。
1.2 企業行政管理人員 企業行政管理人員就任于行政管理崗位,要對企業的相關問題進行處理,需要對于企業的檔案資料進行管理,同時還承擔著大量的行政內務,負責企業精神和文化建設等工作。行政管理人員要對企業整體的生產經營運行負責,對企業內外部的關系進行有效的維護。他們需要擔任大量的工作,如果不能夠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就不能將行政管理工作的意義和職能有效的發揮出來,對于行政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是每一個現代企業都必須要高度重視的。
2 現代行政企業管理人員應當具有的素質
2.1 良好的職業道德 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非常重要,因為他會引導工作人員的工作和行為。但是對于行政管理人員來說光是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一定企業責任感、企業榮譽感,為自己能夠身處于這個企業,身處于這份崗位感到驕傲。因為一名行政管理人員即使擁有高超的專業水平,但是并沒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所以他在工作中必定會存在消極的工作態度,而且他的專業水平越高,越容易通過自己的知識為自己謀取利益,對企業造成損害。因為企業行政管理人員會掌握大量的企業信息,包括企業的客戶信息、企業的資金鏈等,他們的職業道德與企業的切實發展有著直接的關聯。
2.2 良好的心理素質 企業行政管理人員會直接面對企業面臨的危機及企業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如果企業行政管理人員不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那么,他們在面對企業危機時就會產生慌亂的情緒、自亂陣腳,又怎么能夠在第一時間解決危機?臨危不亂、從容面對、快速解決是企業行政管理人員應當具有的素質。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使得行政管理人員以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處理危機,保證企業可以攻克更多的難關。
2.3 良好的專業技能 以往很多人認為目前企業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的管理,行政管理工作并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這是一種思想上存在的誤區。行政管理人員要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協調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具備專業行政管理知識,這樣才能夠了解怎樣才能將行政工作做好,怎樣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對于行政管理人員應當具有的專業技能可以規劃為以下幾方面:第一,對于任何事情能夠進行預測;第二,具有一定的大局觀;第三,能夠進行全面的統籌。
3 提升現代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綜合能力策略
3.1 加強對行政管理工作人員的文化素質教育 通過文化素質教育可以幫助行政工作人員樹立較強的工作意識,使得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文化教育工作使員工可以明白自身發展與企業發展之間的密切聯系,積極主動的將全部經歷投入到自身的崗位上去,以實現自身發展促進企業發展。同時,通過文化素質教育還能夠在企業運行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會使得員工潛意識地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和約束,從而使自身的能力不斷的提到提高。在文化教育過程中需要加入法律的內容,使得行政工作人員對相關的法律有所了解,有所認知,也保證工作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能夠遵紀守法[2]。
3.2 利用人才合理流動 在企業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必定會有人才流動現象發生,有利也有弊。過度的人才流動必定會對企業的正常運轉造成極其不良的影響,但是深入研究合理的人才流動對于企業的發展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合理的人才流動可以為企業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得企業能夠保持著蓬勃發展。現代企業要充分利用合理的人才流動,不僅僅可以為企業吸取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同時,還能夠使得員工心中具有一種危機意識,使得員工對于自身的工作崗位更加的盡職盡責,危機意識會不斷促使工作人員通過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從而促進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提升。
篇5
[關鍵詞] 績效管理;行政職能科室;目標分析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6(a)-0149-04
[Abstract] Department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ve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hospital in the normal and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key and service sector, it is shouldering the advise for hospital leadership, guidance, the major task of auxiliary, coordinate all work of the clinical departments, the discre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hospital overall efficiency will inevitably have a huge impact, but it is not a clinical department, how to play the biggest effectiveness and coordination department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Therefore, this study analyze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of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the necessity of reform, on the basis of wage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comprehensive target management refinement of hospital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evaluation rules of each department performance linked to job performance, and strengthens the examination management, quantitative work target, arouses the enthusiasm of staff, and it can provide good protec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Key word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unctions; Target analysis
自公立醫院普遍實施績效管理以來,大部分醫院已經將該工作管理的重心傾向在了臨床科室,行政職能科室雖然在醫院中有著重要的職能作用,但其仍未受到應有的關注及重視,職能科室的績效管理工作更是被輕視或是管理混淆,缺乏相應的科學、合理、高效的行政管理績效考核系統[1-3]。因此,選擇一種較為科學且合理、相對公平的評估醫院行政管理科室或部門間成本預算及績效的方案是目前醫院管理者應當進行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從公立醫院現有的行政職能科室的管理現狀出發并進行分析,結合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職能管理科室的特有特點,實施將綜合管理目標量化與績效相結合的方式,結合工作的技術含量及工作中的勞動強度,制訂了較為詳細的考核細則,工作效率顯著提高,各科室配合及運行良好,現將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 當前行政職能科室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醫院的行政職能科室在醫院中負責認真貫徹并執行院領導的決定,為領導把好責任關,做好參謀,同時又要具備傳達、組織、協調、督促、落實等各項工作的能力,充分發揮其職能并服務于臨床一線的管理部門。醫院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著現代醫院的管理效果,影響著醫療、教學、科研等工作的運行[4 -6]。目前較多醫院均存在著一定層次上行政管理效率偏低的情況,且在整個行政職能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它制約著全院的整體效率。因此,筆者就目前醫院行政職能科室在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革的必要性進行分析。
1.1 地位模糊
在醫院行政管理工作中,臨床科室往往得依靠行政管理部門的組織、協調等才能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而醫院的行政管理科室則更需要臨床科室的支持及配合。很長時間以來,醫院的行政職能科室一直處于創收較低的位置,其功能職責的重要性常被忽視,部分一線臨床科室正是由于忽視了此地位,常擺出一副“官老爺”的姿態,脫離基層,不去深入了解具體情況,架子較高。由于其在醫院的地位也表現得較為模糊,醫院行政管理與輔助職能不能很好地彰顯,被重視程度不夠,行政職能科室所制訂的制度、政策往往得不到實現[7-10],長此以往,更造成其他基層科室人員的反感,影響正常醫療工作的開展,行政效率長期得不到提升。
1.2 科室職責尚不清晰
醫院管理的職能在于促進醫院業務的發展及提高,職能科室的設立是針對醫院專管某一方面的行政業務工作而開設的,明確的業務工作范圍和相對獨立的工作職權,既是職能科室,又是行政工作的關鍵。在醫院這個“大家庭”中,有些行政職能科室的工作職責已被明確寫入各科室的工作制度流程中,但在執行的過程中,仍存在部分職能科室的職責無法分清。如醫院的物價和醫保科在職責上有一定的關聯性,但在科室的劃分上,其屬于不同的兩個部門,這會使得工作過程中的部分職責交接出現過多不必要的麻煩,不能完整地體現科室的職責功能。也正是由于其職能定位模糊、責權尚明確、交叉行政管理等因素,常會導致部分事務無人負責,出事互相推諉,工作效率嚴重低下。
1.3 管理科室的作用發揮不充分
管理科室是醫院的中堅力量,是醫院管理指令暢通運行的樞紐, 充分發揮管理科室的作用是保證醫院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關鍵。在行政職能科室的內部,行政科室及后勤科室是較為主要的兩個,站在醫院的角度分析,行政科室應該占有較高的地位,如人事、院辦、黨辦等;后勤科室往往是由專業性強、人員龐大的財務部門所組成。類似這樣的兩極化科室管理的方式,其作用在多數醫院中均未得到詳盡的發揮。因此,只有職能科室工作人員不斷提高素質,盡職盡責地落實科室工作職責, 充分發揮管理科室的作用,醫院管理的效能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1.4 管理體系尚需完善
一般而言,完善的規章制度是提高行政管理部門效率的重要因素,一切的行政管理工作均需要具備完善的管理體系、規范化的流程,部門成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而不是憑主觀經驗[11-14]。從醫院管理的角度看,醫院行政職能科室和臨床科室主要表現為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雖然職能科室是醫院運營管理的聯絡平臺,但科室間往往缺少必然的聯系,在服務、管理、支持等事務上缺乏統一的管理體系來實現職能間的相互協調、相互提升,臨床輔助作用均未能得到有效發揮。
2 行政職能科室績效管理的具體目標細則
行政職能科室合理、科學的績效管理對醫院的經營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指導醫院的發展。只有改變行政職能管理的現狀才有實現實質性進展的可能存在。為了能夠改變當前行政職能科室中存在的上述情況,強化行政職能科室的目標管理,明晰并確立各職能科室的崗位職責,提高管理效率,促進管理及服務水平的充分發揮,更好地服務于臨床醫療,總結下述工作目標細則,為整個醫院績效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1 辦公室工作目標細則
更新醫院領導及行政職能科室的觀念,做好臨床醫技科室隊伍管理,使其真正意識到職能科室在醫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同時提高其專業管理素質,加強組織建設和發展工作,特別是要加強職能科室領導管理專業知識的提高和素質的培養。
2.2 醫務科工作目標細則
從醫療工作的計劃與實施、醫療質量安全及教育管理、醫療質量檢查與考核、醫療業務技術檔案與考核、院內外搶救與會診、醫療管理制度建設、醫院領導評價、臨床醫技科室評價細化項目上進行績效管理目標的最終確定,加強醫療質量管理。
2.3 科教科工作目標細則
以爭創“三甲”醫院為目標,加大科研立項、成果獎、SCI及中華系列論文等的科技成果建設;要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及時參與繼續教育;定期組織并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科室培訓,及時反饋培訓成效;加強學科帶頭人等人才隊伍的建設,積極選拔科室內部各梯隊的管理人才;完善教學隊伍,使教師隊伍結構趨向合理。
2.4 財務科目標細則
嚴格貫徹并執行國家、醫院財政紀律綱領,健全財務的各項績效管理制度,必須確保國有資產保值或增值,促進并提高資產增值;建立健全財產物質管理制度,規范購置及處置行為,保護國有資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反對禁止違反財經紀律;加強對欠費行為的管理,保證各類資金的及時到位,督促各科并統籌好資金分配,促進日常工作的有序開展;做好績效分配方案的修訂及落實工作。
2.5 后勤保障部目標細則
梳理職能科室工作職能,對其職責進行專業化管理,實現職責分明,保證醫療設備、后勤設施完好,病員、職工對后勤服務滿意;負責醫院的房產物業管理與維護,院內基層建設項目按時并保質保量地完成,審核辦理職工購房補貼、食堂管理等工作;負責后勤服務社會化項目的服務質量監督與管理考核。
2.6 醫保科目標細則
國家醫保政策要嚴格執行并落實到位,執行好醫保政策,加強對醫保患者的管理,避免因違規操作而出現違背醫院及國家政策的事情出現;貫徹新農合的各項法律規章,促進執行的實施,確保各區縣的醫保及農合工作正常運行,做好醫保管理工作;建立組織機構,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措施,強化院內監督管理,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情況下,合理控制醫療費用。
2.7 人事科目標細則
制訂全院人才發展的總體規劃,組織并實施高層次醫學人才的引進工作;人力資源配置布局要合理,針對各臨床科室要定編定崗;保證人才引進、職稱晉升、工資及績效調整的公平公正,完善各種社會保障的審批程序[15-16];區分勞動強度和專業管理職責,能使每個工作人員其在醫院財務管理以及醫院運營管理方面發揮巨大潛力。
3 行政職能科室績效管理的研究對策
3.1 重視團隊績效
行政職能科室是醫院不可缺少的關鍵部門,對外要維護醫院形象,對內要做好各臨床科室間的協調,上傳下達,不僅要參與制訂決策,也參與決策的組織和監督[17-19]。只有持續不斷地提升一個醫院的行政管理效率,能夠顯著推動和促進醫院的發展。行政效率的提高絕不僅是某個人、某個科室、某個部門的事情,而是醫院每個員工的事情[20-24]。特有的服務、支持等特征也使得醫院行政職能科室的個人績效實現困難,但往往團隊績效對于個人而言則較為簡單。因此,要不斷改變觀念,認識到個人榮譽即團隊榮譽。對于醫院來講,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對職工的工作價值給予鼓勵,為職工創造更大的發展前景,這是對每位工作人員努力的認可。因此,團隊要整體發展首先得得益于職工的個人發展,而這些同樣需要臨床及行政各人員的相互支持,提升自身業務水平,進而使得團隊績效得到整體改善。
3.2 建立績效反饋機制
行政職能科室績效考核需要以職工的滿意度為根本出發點對各職能科室進行考核評定[25-26]。但當前的行政職能科室多數缺乏專業的職能培訓機制。因此,要建立績效改進的溝通機制,利用對職工作成績的考評來進一步改進職工的績效,促進職工人員的長足進步,激發其工作潛能[27-29]。
3.3 合理的薪酬分配
薪酬分配往往是因崗位和績效而定。行政職能部門的獎金分配一定要突出公平,有理有據,否則無法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30-33]。職能部門的獎金如果不能有效地與職工的績效考核相掛鉤, 那在工作中就缺少壓力,很難調動其工作積極性,這樣就不能較好地發揮職能科室的功效,因此,職能部門績效工資的分配一定要基于崗位測評、績效考核[34-35],不能完全以員工的個人評述進行,應參考職工的真實情況,依據個人工齡或職稱,建立與個人的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關系度密切和鼓勵創新的績效分配機制。
4 小結
醫院為了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需要不斷提升其市場競爭力。行政職能科室是醫院的管理、支持、服務為一體的綜合部門,其特點也決定了其在醫院中的重要地位。對于行政職能科室,績效管理是其較為重要的一個內容,如何激勵并提高職能科室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職能科室的管理效率,已成為廣大醫院目前急需解決的難題。而一套較為科學、合理、有效的行政職能科室績效考核體系是有效解決相關問題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喻達,劉尚梅,馬莉,等.建立醫院行政職能部門績效考核機制的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5):386-387.
[2] 煜,田鑫,周倩,等.探索醫院檔案管理的長效機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13(18):246.
[3] Pasquali SK,He X,Jacobs JP,et al. Measuring hospital performance in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administrative versus clinical registry data [J]. Ann Thorac Surg,2015, 99(3):932-938.
[4] Taber DJ,Palanisamy AP,Srinivas TR,et al. Inclusion of dynamic clinical data improves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a 30-day readmission risk model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J]. Transplantation,2015,99(2):324-330.
[5] Yamana H,Matsui H,Sasabuchi Y,et al. Categorized diagnoses and procedure records in an administrative database improved mortality prediction [J]. J Clin Epidemiol,2015, 68(9):1028-1035.
[6] Nouraei SA,Hudovsky A,Frampton AE,et al. A Study of Clinical Coding Accuracy in Surgery: Implications for the Use of Administrative Big Data for Outcomes Management [J]. Ann Surg,2015,261(6):1096-1107.
[7] 王永明.政府績效管理科學化:理論分析、現實困境與實現路徑[J].中國行政管理,2015,(11):41-44.
[8] 張建,孟亞豐,羅濤,等.以績效溝通促進績效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5,31(7):506-508.
[9] 羅濤,孫凱潔,張華宇,等.公立醫院績效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病案,2015,16(11):69-72.
[10] 盛波,謝芳,李瓊,等.我院實施績效管理的做法與思考[J].中國醫院管理,2015,35(12):92-93.
[11] 何惠宇,陳校云,董立友,等.建立醫院績效評價系統的理論與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6):331-333.
[12] Asplund K,Sukhova M,Wester P,et al. Riksstroke Collaboration.Diagnostic procedures,treatments,and outcomes in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different types of hospitals [J]. Stroke,2015,46(3):806-812.
[13] Samadashvili Z,Hannan EL,Cozzens K,et al. Assessing hospital performance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ow should emergency department transfers be attributed [J]. Med Care,2015,53(3):245-852.
[14] Sung SF,Hsieh CY,Kao Y,et al. Developing a stroke severity index based on administrative data was feasible using data mining techniques [J]. J Clin Epidemiol,2015, 68(11):1292-1300.
[15] 曹琦,沈慧,王虎峰,等.國內外醫院績效評價及評價體系述評[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5,31(7):482-486.
[16] 潘蘇彥,郭妍宏,陳佳,等.績效管理推動北京市屬醫院學科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5, 31(7):551-553.
[17] 衛文菲,陳仲強,閆石,等.醫院后勤物資供應商績效管理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5,35(1):65-66.
[18] 牛慧麗,馬惠,鄭淑華,等.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在醫院績效考核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15,35(12):59-60.
[19] Padula WV,Gibbons RD,Valuck RJ,et al. Are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Hospital-acquired Pressure Ulcers in US Academic Medical Centers? [J] Med Care,2016,54(5):512-518.
[20] 閆勇,呂一平,張金保,等.目標考核與重點評價結合的公立醫院績效評估體系重構[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5, 31(7):492-499.
[21] 張昊,王瑋,王韜,等.基于數據監控和精細管理的醫院績效管理方法與應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5,31(7):545-547.
[22] 陳科宇,翟h.公立醫院行政科室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5,10(21):119.
[23] 汪丹梅,劉立善,奚曉鳴,等.基于績效管理的醫院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15(2):126-129.
[24] 陳巍,于麗萍,梁金鳳,等.基于醫療大數據的醫院精細化績效管理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5,31(7):541-544.
[25] Ajami S,Ketabi S,Torabiyan 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dicators of the Medical Records Depart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 hospitals [J]. Pak J Med Sci,2015,31(3):717-720.
[26] van Walraven C,McAlister FA,Bakal JA,et al. External validation of the Hospital-patient One-year Mortality Risk (HOMR) model for predicting death within 1 year after hospital admission [J]. CMAJ,2015,187(10):725-733.
[27] Chen JH,She KK,Kwong TC,et al. Performance of the new automated Abbott RealTime MTB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in respiratory specimens [J].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5,34(9):1827-1832.
[28] Schull M,Vermeulen M,Guttmann A,et al. Better performance on length-of-stay benchmark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following emergency department discharge: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J]. CJEM,2015,17(3):253-262.
[29] de Vries S,Jeffe DB,Davidson NO,et al. Postoperative 30-day morta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development of a prognostic model using administrative claims data [J]. Cancer Causes Control,2014,25(11):1503-1512.
[30] Vose C,Reichard C,Pool S,et al. Using LEAN to improve a seg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flow [J]. J Nurs Adm,2014,44(11):558-563.
[31] Leclère B,Lasserre C,Bourigault C,et al. Matching bacteriological and medico-administrative databases is efficient for a computer-enhanced surveillanc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400 surgical procedures in a French university hospita l[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4,35(11):1330-1335.
[32] 謝妮,楊超.關于某醫院行政職能科室考核機制的探討[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4,8(3):191-192.
[33] 郭永瑾,厲傳琳,岑玨,等.我國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指標遴選[J].中國醫院,2015,10(9):4-5.
[34] Yurkovich M,Avina-Zubieta JA,Thomas J,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identifies valid comorbidity indices derived from administrative health data [J]. J Clin Epidemiol,2015,68(1):3-14.
篇6
關鍵詞:依法行政;行政管理;執法;業務指導
1檔案行政管理職能沿革
在計劃經濟時代,檔案行政管理一直是以指令性的業務指導為主的管理模式,檔案行政管理的職能是以行政命令式的檔案業務指導來實現的。不可否認,指令性的業務指導行政管理模式在計劃經濟時代,對檔案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那時,雖然稱之為“業務指導”,但這種“指導”帶有指令性,這種指令性具有行政強制性,因而,它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法”,就是“命令”,必須堅決執行,檔案工作和業務建設主要是靠行政規范性文件和行政命令式的業務指導強制執行的。這并不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獨有的特征,而是計劃經濟時代,一切行政機關共有的行政特征。
隨著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行政管理的方式發生了改變。指令性的管理模式漸漸地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依法行政。對于這種變化,應該說檔案部門還是很敏感的。在指令性管理向依法行政轉變的初期,就制定頒布了《檔案法》,為檔案行政管理機關轉變管理職能依法行政奠定了法律基礎。
隨著依法行政的實施,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由計劃經濟時代指令性的業務指導為主的管理模式逐漸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的依法行政為主的管理模式轉變,行使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也由業務指導一個部門分為業務指導和法規兩個部門。但是,受傳統思維和習慣的影響,這種轉變基本上停留在口頭和表面上,尤其在基層,指令性的業務指導為主的管理模式依然大行其道。
2法定的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簡釋
檔案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行使檔案行政管理職能。必須明確,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只能在憲法和法律、法規的范圍內活動,凡是超過法律規定的檔案行政權力和檔案行政行為都是非法和無效的。因此,正確理解和行使檔案行政管理法定的職能尤為重要。對縣級以上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能,《檔案法》第六條作了明確規定,《檔案法實施辦法》第八條又進一步具體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檔案法》第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履行下列職責:(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二)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檔案事業發展計劃和檔案工作規章制度,并組織實施;(三)監督、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檔案工作,依法查處檔案違法行為;(四)組織、指導本行政區域內檔案理論與科學技術研究、檔案宣傳與檔案教育、檔案工作人員培訓。”對這些職能可歸納為兩種行政行為:一是抽象行政行為,即制定規章制度和方針政策;二是具體的行政行為,即對有關部門監督、指導、依法查處檔案違法行為。這里的“監督”,是指通過對法律、法規、規章實施情況的檢查,督促有關方面依法做好檔案工作。“指導”是指通過業務上的輔導、咨詢、政策的闡釋,使有關方面做好檔案工作。[1]作為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實施的具體的檔案行政行為來說,“監督”指的是檔案行政監督檢查;“指導”指的是檔案行政指導,而不是指令性的業務指導。檔案行政監督檢查屬于強制性行政行為,檔案行政指導屬于非強制性行政行為。
檔案法規規定的檔案行政管理的監督和指導職能,還有一層含義,就是上級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對下級檔案行政管理機關進行監督和指導的職能。這里的“監督”,是上級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對下級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執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及時糾正其違法或不當的執法行為的一種內部監督的法定職能。這種職能就是檔案行政執法監督,它的實施是多樣的,常用的有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執法爭議協調、行政執法檢查,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執法情況報告制等,其中,檔案行政執法檢查是最重要的檔案行政行為之一。但它不屬于行政執法,而屬于行政監督。這里的“指導”則仍是行政指導,上級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對下級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的行政指導不具有任何強制性。
檔案法規規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負有對同級檔案館、下級檔案館和下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檔案行政監督檢查和查處檔案違法案件的職能。
檔案法規還規定了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一些具體的行政職能,如,對出賣、轉讓、贈送屬于集體所有、個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屬于國家所有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或者應當保密的檔案的審批等,對在利用檔案館的檔案中有損毀、丟失屬于國家所有的檔案行為的處罰等,這些具體的行政職能有: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行政確認等。
3檔案行政管理的檔案法定范圍
檔案行政管理職能是有限的,檔案行政管理的檔案法定范圍是有邊界的,超出這個范圍就有違法之嫌。檔案行政管理的檔案法定范圍就是《檔案法》中規定的檔案范圍,《檔案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的檔案是指過去和現在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歷史記錄。”也就是說,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管理的檔案范圍是“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這里,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檔案法定定義,不同于檔案的學理定義,它比檔案的學理定義的范圍要小。二是如何確定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范圍。按照《檔案法實施辦法》第二條規定:“《檔案法》第二條所稱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屬于國家所有的,由國家檔案局會同國家有關部門確定具體范圍;屬于集體所有、個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屬于國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征得國家檔案局同意后確定具體范圍。”那么,屬于國家所有的檔案是由國家檔案局或國家檔案局會同國家有關部門通過制定具有規章性質的辦法與標準,明確這類檔案的具體范圍。如,國家檔案局第8號令《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規定》及附件《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表》等,國家檔案局與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制定的《關于人民法院訴訟檔案保管期限的規定》等。對于非國家所有的檔案具體范圍的確定,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檔案規范性文件,具體劃定本地區非國有檔案的范圍。如,《江蘇省非國家所有檔案管理辦法》等。
由于檔案行政管理的管理范圍只在“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方面有效,因而,只有那些產生和保管“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才是檔案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范圍。這個范圍說明不是所有的產生檔案的領域和這些領域產生的所有檔案都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管理的范圍。這個范圍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政行使職能的前提,這個前提必須清楚。對超出這個范圍而行使的檔案行政行為要慎重,否則,就有違法之嫌。
4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辨析
4.1檔案業務指導職能辨析。檔案業務指導職能是計劃經濟時代指令性的業務指導管理模式的產物,隨著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深入,取而代之的是檔案依法行政職能。計劃經濟時代指令性的檔案業務指導職能已經壽終正寢,尤其是在檔案法規已經明確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情況下,按照依法行政對行政機關是“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最基本要求,指令性的檔案業務指導就不再是合法的檔案行政管理職能,如果還要堅持行使這種職能,就有違法之嫌了。指令性的檔案業務指導基本上包含了檔案行政管理的所有職能,包括制定標準規范、監督、指導和執法等職能。依法行政下的檔案業務指導實際是行政指導,其內涵縮小職能弱化,檔案行政指導并不等于指令性的檔案業務指導。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檔案行政指導主要是業務上的輔導、咨詢和政策的闡釋,對被指導單位不具有任何強制性,被指導單位沒有義務必須服從檔案行政指導,檔案行政指導表現出來的更多是服務。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指令性的檔案業務指導職能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依然盛行,尤其是對檔案業務指導和檔案執法的含義的理解上。檔案業務指導依舊是指令性業務指導的含義,要說有變化只是把執法的內容分了出來,而執法卻被理解為單純的查處檔案違法行為。由此,也就衍生出一些錯誤的觀念與認識。有檔案執法與檔案業務指導平行說、[2]檔案執法是業務指導保障說、[3]檔案業務指導是檔案執法基礎說,[4]硬是將檔案行政執法與檔案業務指導這兩個不是一個歷史時期的問題、不是同一性質的管理模式問題拉到一起。在檔案行政執法是檔案業務指導保障的思想驅使下,使檔案行政執法職能淪為保障檔案業務指導職能實施的輔助手段,使檔案行政執法失去了本來面貌,失去了應有的職能。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從《檔案法》頒布到《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實施,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并沒有完全實行行政職能的轉變。
4.2檔案行政執法職能辨析。轉變職能,就是檔案行政管理職能要轉到依法行政上,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行政執法。檔案行政執法是行政執法的一部分,按照行政法學的說法,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檔案行政執法,就是檔案行政機關為貫徹、執行法規而采取的一切行政行為,既包括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為貫徹、執行法規,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行為,即抽象行政行為。也包括檔案行政管理機關依法針對特定的人和事,而直接采取的削弱權利、加重義務的行政處理行為,即具體行政行為。還包括檔案行政管理機關采取的檔案行政指導、行政獎勵等非強制性行政行為。狹義的檔案行政執法,指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主要有檔案行政監督檢查、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確認等強制性行政行為。而檔案界一般認為的檔案行政執法,則僅指對具體違法行為的查處。此認識顯然有誤。 檔案行政指導必須堅持合法、準確的原則,不能把檔案行政指導變成檔案行政誤導,檔案行政指導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是,如果產生檔案行政誤導,造成行政相對人受損害時,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3檔案行政管理監督與指導職能的辨析。《檔案法》中規定的“監督”和“指導”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日常行使的主要法定職能。檔案行政監督檢查屬于強制性行政行為,主要是解決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工作做不做的問題,解決這些機構必須依法建立檔案工作、歸檔保存應當保存的檔案、確保檔案的安全等,解決“面”上檔案工作最基本的問題,是最低要求。檔案行政指導屬于非強制性行政行為,主要是解決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工作會不會做、做得好不好的問題。對于會不會做的問題,主要是通過業務上的輔導、咨詢,提供多種檔案管理方法供其選擇而不能強制實行。檔案行業標準基本上都是推薦性標準,如《歸檔文件整理規則》就是推薦性標準。對于做得好不好的問題,實際是解決“點”上的問題,通過如機關檔案工作規范化管理認證等辦法來實現,起示范引導作用,是最高的發展方向。這些都是自愿的,不能強制實行。
4.4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越位”和“缺位”現象。由于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沒有實現職能轉變,也沒有厘清職能,造成履行職能上的一些“越位”和“缺位”現象。表現為:其一,對于民生、專門、民營企業、農村等檔案工作,一方面,在檔案業務指導管理模式下,對做好這些工作顯得力不從心,舉步維艱。另一方面,對這些檔案工作,國家、國家檔案局和有關部委頒布了大量的法律、行業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作出了具體的要求和規定。據對《法律圖書館》(law-lib.com/)的不完全統計,從《檔案法》頒布至今,國家檔案局頒的行業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有36部,國家檔案局與各部委合頒的行業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有24部;部委頒布的行業檔案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有139部,共199部。其中,大部分是民生和專門檔案范疇的。這些法律法規既是檔案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行政的依據,也是監管的內容。檔案行政管理機關本應通過自己或者聯合有關部門依法行使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等職能的方式來督促做好這些檔案工作,但是,在這方面幾乎是空白。其二,上級檔案行政管理機關本應對下級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執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通過這種行政執法檢查糾正其違法或不當的執法行為,并促進其依法行政的實施。但是,這方面也幾乎是空白。其三,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負有對同級檔案館和下級檔案館、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檔案行政監督檢查和查處檔案違法案件的職責。但是,這方面的檔案行政執法還幾乎是空白。如果說,“局館合一”的體制是造成對同級檔案館的檔案行政執法空白的理由,那么,對下級檔案館、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檔案行政執法空白就沒有理由了。面對如此多的空白,頗值得深思。
5對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內部職能劃分的思考
要實現依法行政職能的轉變,最終要落實到調整、厘清、明確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內部的職能上。
5.1在現有的機構內按照依法行政的職能重新劃分職責。現在,大部分檔案行政管理機關都內設有業務指導和法規部門,業務指導部門最好改變名稱,可改為“檔案管理指導處或檔案指導處(科、股)”,履行檔案行政指導、行政獎勵、培訓、宣傳教育等職責,主要行使非強制性的行政職能。法規處(科、股)履行檔案行政監督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執法監督等職責,負責制定檔案業務標準、規范、政策等,主要行使強制性的行政職能。
5.2增加機構,加強內部監督。加強內部監督是保障依法行政,切實履行法定職責的必要環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增設檔案執法處(科、股),或者統稱“檔案執法隊”,專門履行強制性的行政職能,其中,對查處違法案件沒有決定處置權。法規處(科、股)則主要履行檔案行政監督、審批檔案執法隊查處的檔案違法案件、制定業務標準等職責,履行對同級檔案館和下級檔案部門的行政監督檢查、查處檔案違法案件和行政監督等職責。“檔案管理指導處(科、股)”履行檔案行政指導等非強制性的行政職能。
5.3縣級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的職能劃分。由于縣級檔案行政管理機關人員比較少,大部分未設法規部門,面對這種情況,也只有“一套人馬”行使不同性質的全部行政職能。當然,業務指導股應改名為“監督指導股”,但需要清楚地分清不同性質的行政行為職能,在一次實施行政行為時,不能實施兩種不同性質的行政行為。也即在實施檔案行政指導時不能同時實施檔案行政監督檢查等。否則,就有“釣魚執法”之嫌。這只是權宜之計,長遠辦法,只要條件成熟,應將強制性的行政職能與非強制性的行政職能分開。
注:本文為200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檔案法立法思想與立法原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為07BTQ027
參考文獻:
[1]郭樹銀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釋解[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38.
[2]艾鴻舉.強化檔案執法監督 完善檔案業務指導[J].遼寧檔案,1993(11).
篇7
1.我國交通運輸行政管理職能的概述
我國交通運輸行政管理機構作為政府機關,所以對其行政管理職能的研究是政府機構職能轉移變化的研究。政府職能作為一個歷史范疇,其具有長期性的特點,而且在社會淡民發展變化過程中,政府職能的性質、內容、方法等也隨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在當前科學發展觀的理論下,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的保障措施。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而且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對政府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政府需要加快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的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使其能夠與當前經濟發展需求有效的適應,這不僅關系到政府改革的深入進行,而且與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息息相關。
2.我國交通運輸行政管理職能的轉變
當社會從傳統的農業社會發展到工業社會,并開始向現代工業社會進行轉型過程中,政府的內在功能都發生重心轉移的現象,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政府職能轉變。一個國家在統治過程中,其政府職能主要由基本任務、社會管理、社會事務及社會平衡四個方面組成。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政府職能結構的重點開始發生轉移,由傳統社會結構的階級統治功能轉向為現代工業社會的社會管理職能和后工業社會的社會服務職能。交通運輸管理機構作為國家職能機構,其行政管理職能也隨著社會的發展進行轉變,開始向社會管理職能和社會服務職能進地轉變,從而更好的與當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環境相適應,以便于更好的為社會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3.我國交通運輸行政管理轉變的工作重點和方式
3.1 工作重點轉變情況
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前,當地交通行政機關依靠行使行政職能來收取流量管理費作為公用事業基金。這樣收費金額直接關系到地方政府的利益,這就會導致在改革運輸管理機構過程中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務。而在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后,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取消了規費征收的功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履行產業規劃、市場監管、安全管理、公共服務管理職能,一些重點的管理己開始移位。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1加強市場監管
目前運輸管理部門重點加強市場監管功能,其內容大致包括嚴格的市場準入,嚴厲打擊非法營運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的交通,加強公共服務工作。
3.1.2加強公共服務工作
在這些工作中,其重點內容是著力構建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適應運輸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運輸的過程,積極引導物流業的發展。
3.1.3規范行政執法
當前我國各級運輸管理機構都能夠有效的履行好自身的職責,利用運輸條件來對執法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確保行政執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及時對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糾正,確保行政執法的規范。
3.2 工作方式轉變情況
改革后我國各地紛紛開始研究新形勢下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強化監管措施、創新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工作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具體表現為:
(1) 在各地交通運輸行政管理轉變過程中,需要采用線路招投標制度,有效的有減少整個過程中的環節,對各項程序進行簡化,有效的確保投投標過程中的透明度,同時還要建立健全聯動審查機制,確保線路招投標活動的合法性和合規性。
(2) 充分運用間接管理和事后監督管理等手段,對交通運輸活動實施管理。
(3) 各省重視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方式的綜合運用。
篇8
在科學分類中,作為科學研究對象的倫理關系歷來都被看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關系。在一種有著相似文化類型的社會中,大致有著相類似的倫理關系,以及由這種倫理關系構成的社會結構類型。即使同一文化類型的社會分屬于不同的國家,它們之間的差別也往往表現在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對于社會的存在來說,往往還是相對表面的現象,在更深的層次上,他們的倫理關系、社會的倫理結構及其倫理觀念,有著不可懷疑的一致性。所以說,倫理學的話題往往是一些永久性的話題。在一定的同一文化類型的社會中,每一個時代的人們,都在重復地談論著同一話題。這表明,在歷史的縱向維度上和在現實的橫向維度上,倫理話題都是最具普遍性的話題。
但是,倫理話題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普遍性其實只是一種歷史現象。在20世紀,一個明顯的社會發展趨勢就是社會生活領域的分化和科學的分化,社會生活在以往的歷史發展的前提下進入了加速分化的階段。同樣,科學的學科分化也令人目不暇顧。在這種情況下,倫理話題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法開始得到證實,存在著一般性的倫理研究和特殊的倫理研究并存的科學事實。一方面,重復著以往時代的倫理話題繼續加以研究,依然是倫理學的主流,甚至出現了更為系統、更為深入的倫理哲學省思。另一方面,關于具體的社會生活領域的倫理考察也吸引了大量學者的興趣,人們深入地分析一些具體的社會生活領域中的特殊的倫理關系類型,提出職業道德規范體系的建設。這就是在20世紀后半期開始成為倫理學研究熱點的職業道德研究。公共管理倫理學就是在這種科學和社會發展條件下建立起來的一門科學,它是作為對公共管理領域中的倫理關系作出專門研究的科學,并根據這一專門研究對公共管理的價值取向和公共管理者的職業道德規范作出規定。
“公共管理倫理學”是一門新學科,它的前身可以看作為“行政倫理學”。在稍早的時期中,人們曾經試圖通過對行政體系作出倫理思考去建立行政倫理學,但這個嘗試并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根據韋伯等人經典的官僚制理論,行政體系是建立在工具理性的基礎上的,它的基本特征表現為對科學性的追求,所以,以談論價值問題為宗旨的行政倫理學一時很難得到人們的認為。近年來,行政管理的問題開始出現了社會化的趨勢,它不再僅僅是屬于政府專有的管理形式,而成為一種擴展到許多非政府的社會公共部門的管理形式。當行政管理的方式被推廣到非政府部門的時候,傳統的行政管理方式出現了許多不適應的情況,因而需要改革和調整。一方面,使傳統的行政管理方式被改造為適應非政府公共部門管理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這種管理方式在非政府部門的成功又對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要求政府部門的管理也采納非政府部門的管理經驗。這樣,就出現了公共管理這個特殊的管理形式。可見,公共管理是從傳統的行政管理中發展而來的,但又不能根據傳統的行政管理的理論和觀念來認識它,它是一種新型的管理形式,根據管理學的術語,干脆把這種管理形式稱作為管理的新模式。
公共管理倫理學是與公共管理聯系在一起的,是公共管理這種新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建立公共管理倫理學的要求。就公共管理自身而言,它的出現決非歷史的偶然,更不是一些標新立異的學者們的杜撰。公共管理作為一種新管理模式,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從邏輯上講,管理的歷史是與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的,有了人也就有了管理。因為,人在今天已經被公認地稱作為社會的動物。從人類歷史的形成來看,單個的人是不能被稱作為人的。我們無法設想,一個單個的人可以從猿進化為人,從猿到人的轉變必然是一個整體進化的過程。人是在社會的整體中才能成為人和被看作為人,離開了社會的整體,就無法理解人與動物還有什么本質性的差別。而人作為社會的人,他的最為基本的存在形式就是他們之間的集體活動和協同作業。這之中,必然包含著管理關系。也許在人類社會的早期,這種管理關系是極其簡單的。但無論它多么簡單,畢竟是作為一種管理關系而存在的。所以,我們說,即使在最為原始的人類社會中,也必然存在著管理關系,有著管理活動。
行政管理是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當然,在一些“類國家”的原始部落中就已經開始出現了行政管理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些原始部落稱作為“類國家”的話,那么我們也同樣可以把這種初級形式的行政管理稱作為“類行政管理”。因為我們談論行政管理的時候,實際上我們是把包含著這樣幾項內容的管理形式稱作為行政管理的:(1)有著相對固定的行政等級序列;(2)有著相對固定的行政管理人員;(3)有著相對穩定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授權;(4)最為根本的,還是出于社會秩序的需要而從事的管理,這一點是它區別于其它形式的管理的根本。用現代觀念來看,行政管理在本質上是一種以非盈利為目的的管理,它所服務的是社會長遠利益或根本利益,在迄今為止的社會歷史過程中,這種所渭社會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也可以被直觀地理解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或主導地位的那部分社會群體的利益。
行政管理的出現標志著管理領域和管理類型的分化,或者說,行政管理的出現是社會分化的結果,當社會分化為不同的領域,社會成員生活內容的多元化以及扮演的社會角色的多樣化,都提出了多重管理形式的要求。如果說在國家形成后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行政管理都是服務于一個特定集團的統治的要求的,是服務于階級利益的實現的。這種行政管理的范圍,也主要表現為以對官吏的管理為基本內容的管理,它的外部功能極其有限,在國家政權的運作體系之外,存在著相對自主的經濟生活、家族式的社會團體生活、宗教團體生活等等,這些管理與行政管理聯系并不緊密,同時存在很大差異。當然,從歷史上看,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惟有行政管理發展比較充分,其它形式的管理對于管理史的研究來說,都具有加以考察的價值。
從抽象的意義上說,行政的歷史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在近代社會出現以前的漫長歷史時期內,行政管理作為階級統治的工具而存在,一切行政管理的活動都從屬于統治的目的。所以我們把這一歷史時期中的行政管理稱作為統治行政。這一行政管理類型的主要特征是它的職位繼承制和強烈的排外性,雖然在中國發明了科舉考試,對于校正行政管理的排外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并不意味著在本質上改變了統治行政的排外性特征。近代社會以來,隨著服務于統治目的的行政管理的出現,出于管理社會公共事務要求的行政管理開始迅速增長。我們把這種歷史趨勢的成熟形態稱作為管理行政。在管理行政服務于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這一目的之中,包含著行政管理更多地接受公共的參與,更多地接受社會的監督,甚至存在行政管理社會化的可能性。在某種意義上,管理行政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公共行政了。所以,近年來,人們把近代成長起來的管理行政稱作為公共行政。但是,管理行政并不是人類行政管理的終極形態,更高級的行政管理模式應當是服務行政,對于這種全新類型的行政模式來說,國家的行政體系對于社會的作用不僅遠遠告別了統治的功能,而且也不再是凌駕于社會之上而對社會所實施的管理,它是一種從屬于服務的目的而建立起來的,不僅在客觀的制度或體制設置上體現了為社會服務的目的,而且在行政人員的主觀動機中深深地蘊含著時時處處從公共利益出發,為公眾、為社會服務的強烈愿望。服務行政是完成了的公共行政,只有這種行政模式才能充分體現出自身的公共性質。服務行政并不是空想,在20世紀后期的行政改革中,我們常常看到這種理論渴求和呼吁,而且行政體制的重塑,在許多方面反映出了這種趨勢。
二、在行政學的演進邏輯中看“公共管理倫理學”
近代行政管理的發展大約在18世紀開始有了自己的理論陳述,而系統原則的制定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作出的。1887年威爾遜發表了著名的《行政之研究》的論文,提出了建立專門的行政管理科學的構想。威爾遜建立行政管理學的構想,實際上是對近代以來行政管理專業化的總結性意見,被我們稱作為管理行政模式的理論表述。然而,行政管理學的提出,本身就意味著行政管理從自然發展走上了自覺建構的進程。也就是說,自威爾遜開始,行政管理的組織、體制、程序以及行政人員的作用,都進入了學者們的研究范圍,成為專門研究的對象。這樣一來,行政管理的經驗可以得到及時的總結和概括,而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又極大地促進了行政管理實踐的發展。所以,對20世紀行政管理的研究,往往可以通過研究它的理論形態而得到一個完整的概觀。
我們說威爾遜的論文《行政之研究》提出了建立專門的行政管理學的構想,這決不意味著它的貢獻僅僅在于提出了這樣一項建設性的意見,而應當理解成整個人類行政管理歷史的繼往開來。威爾遜之所以能夠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基于對人類行政管理的歷史的深刻認識下提出的,反映了行政管理實踐的客觀要求以及人們希望對行政管理的規律和技術進行專門探討的要求。比如,行政管理與其生態環境的關系、行政管理專門化中的法制建設、行政管理殊的技術性要求、行政管理自身的特殊目標等等,這些問題都被涵蓋在威爾遜的建議之中了。所以,威爾遜關于建立專門的行政管理科學的建議能夠得到熱烈的響應。
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出現以后,為學者們開辟了一個巨大的科學暢想空間,使學者們積極地投身到行政學理論模型的建構中來,從而推動了行政學的發展。近年來,人們開始研究行政(管理)學100多年來的發展歷史,提出了所謂行政學的范式轉型的歷史構想。其實,近100多年來,行政學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雖然這種漸進與其它學科相比,速度是極快的,但如果說在這100多年中已經存在著多次范式轉型,則有著夸大的嫌疑。因為,就其根本來說,行政學的理論一直還停留在對管理行政模式的描述和理解上。即使在今天,行政管理的概念已經泛化,行政管理的形式已經社會化,人們不滿足于沿用行政管理這個稱謂來對這種管理形式加以描述,而是發明了“公共管理”這個概念。但是,這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是行政管理內容的擴展和形式的推廣,與庫恩所講的“科學結構的革命”這樣的要求相比,還不能稱得上是嚴格意義上的范式革命。只有當服務行政的觀念和科學體系建立起來之后,我們才能說,行政管理學實現了一場范式革命。
篇9
論文摘要:運用數理統計軟件,對124名學生2003年專業八級統考中漢譯英、英譯漢成績與其他“純”英語技能(聽力、閱讀、改錯、寫作等)成績的關系進行了定量研究,該研究旨在客觀地揭示英語專業學生外語能力與翻譯能力之間的關系,以及外語教學與翻譯教學之間的相互聯系,文章對該研究的結果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并闡述了它們對翻譯教學的啟示。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在英語專業學生所必須掌握的聽、讀、說、寫、譯這五種專業技能中,惟有“譯”是一種雙語交際能力,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它還是聽、讀、說、寫這四種能力的綜合反映”,英語能力無疑是影響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李賦寧認為:“練好外語基本功和翻譯的質量有很大關系”。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翻譯能力?學生的聽、讀、說、寫等“純”英語能力與翻譯能力之間的相關性如何?外語教學和翻譯教學有何聯系?對翻譯教學研究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課題,但通常我們只能對英語能力和翻譯能力之間的關系作定性討論。本文試通過統計分析法,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能力對翻譯能力的影響進行定量研究以揭示兩者之間的關系及外語學習與翻譯學習之間的關系,為翻譯教學研究提供有益的啟示。
1.研究數據翻譯能力和語言能力都屬于人的心理特征,無法直接測量,“只能通過測量其外顯行為或外在表現特征來推論一個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語言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的表征數據通常是學生的考試成績。筆者有幸獲得一份由全國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提供的200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英語專業學生八級統考成績冊(共124名考生),該成績冊提供了每個考生的總成績和所有單項成績(聽力、閱讀1、閱讀2、聽寫、改錯,漢譯英、英譯漢和寫作)。英語專業八級統考是測量英語專業學生各種語言技能(包括翻譯能力)的最權威的標準化考試,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非常適合作為測量學生英語能力和翻譯能力的定量數據。
2.數據統計分析筆者將該成績冊中每個考生的單項成績輸入SPSS軟件,為便于分析操作,將“聽力”和“聽寫”成績相加后合并為一項(標記為“聽力理解”),作為考生英語聽力能力的表征數據;將“閱讀1”和“閱讀2”成績相加后合并為一項(標記為“閱讀理解”),作為考生英語閱讀能力的表征數據,然后將每個考生除“英譯漢”和“漢譯英”外的所有單項成績相加合并為一項(標記為“總分1”),作為考生“純”英語能力的表征數據為了證實“純”英語能力較強的考生和較弱的考生在翻譯能力上是否存在明顯差距,筆者將所有考生根據“總分l”的成績分為兩組,“總分l”成績大于或等于及格分數(即48分)的考生為高分組(共35人),“總分l”成績小于及格分數的考生為低分組(共89人),然后對這兩組考生的“漢譯英”及“英譯漢”成績分別進行均值比較及獨立樣本t檢驗。為了考察考生的翻譯能力與聽、讀、寫等純英語技能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筆者用SPSS軟件對全部考生的“漢譯英”、“英譯漢”、“聽力理解”、“閱讀理解”、“改錯”、“寫作”、“總分l”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進行了分析。
二、結果與討論
1.對“總分l”大于等于及格分數(48分)
和小于及格分數的兩組考生的“漢譯英”成績進行均值比較及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如下:
由表l和表2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Lcvene方差齊性檢驗F:0772,P=0.381>0.05,可以認為兩組學生“漢譯英”成績的方差相等;
(2)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時,T=3.303,P=O.001
2.對“總分l”大于等于及格分數(48分)和小于及格分數的兩組考生的“英譯漢”成績進行均值比較及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如下:
由表3和表4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Levene方差齊性檢驗F--2.541,P=0.113>0.05,可以認為兩組學生“英譯漢”成績的方差相等;
(2)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時,T=3.152,P=.002
從上分析結果可認為,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在翻譯能力上明顯優于英語能力較弱的學生。
3.對全部考生(124人)的“漢譯英”、“英譯漢”、“聽力理解”、“閱讀理解”、“改錯”、“寫作”、“總分1”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結果如下:對表5中的數據可做如下分析:
-
(1)考生的“漢譯英”成績與英譯漢成績相關性最強(R=0.454,P=0.000),這說明漢譯英能力和英譯漢能力是相互關聯的。從翻譯教學來說,這提示我們英譯漢教學與漢譯英教學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2)考生的“漢譯英”成績與“總分1”的相關性較強(R=0.333,P=0.000),這說明學生的漢譯英能力和聽、讀、寫等“純英語能力”有很大的關系,英語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漢譯英能力;
(3)在構成“總分1”的各單項成績中,“改錯”成績和考生的“漢譯英”成績的相關性最強(R=0.332,P=0.000),幾乎和“總分1”與“漢譯英”的相關性相同。八級“改錯”測試的要求是:“運用語法、修辭、結構等語言知識識別短文的語病并提出改正的方法。”“改錯”成績和“漢譯英”成績的相關性啟發我們:學生正確應用英語語法、修辭和結構等語言知識的能力是影響漢譯英能力的一個關鍵因素,這是因為,和英譯漢相比,學生在漢譯英時比較容易受母語語言結構的干擾而出現語病。按照Lade的觀點,句子結構和語言概念是漢英差別最大的地方,因而成為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主要障礙。根據筆者平時批改學生漢譯英作業的經驗,不少學生在英語詞法、句法和語法等語言知識方面的語病屢見不鮮。周仁華¨柏總結了英語專業學生在漢譯英表達時經常犯的13種錯誤,其中有7種和英語基本詞法、句法和語法規則等語言知識有關。楊曉榮¨則將漢譯英中譯者所需的英語語感具體化為:1)語法意識;2)慣用法意識:3)表意意識;4)文體意識;5)情景意識;6)連貫意識。可以看出這6個方面和英語語言知識有很大關系。
(4)通常我們認為漢譯英和英文寫作都是用英語進行書面表達,“由于這些原因,英文寫作就成為漢譯英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功。”因此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漢譯英能力也應該較強,但表5數據表明這種主觀印象并不一定正確:考生的漢譯英成績與寫作成績沒有相關性(P=0.171>0.05),也就是說,英語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漢譯英能力并不一定就很強,而漢譯英能力出色的學生,英語寫作能力也不一定同樣出色。究其原因,寫作時學生習慣用自己掌握的詞語和句式來表達自己熟悉的思想內容,而漢譯英要求學生不僅能掌握豐富的英語詞匯和表達方式,而且能夠靈活運用各種翻譯技巧克服漢語和英語在語言文化上的各種差異再現原文的意義,這相當姜秋霞提出的譯者的轉換能力:“即在特定語言活動中激活雙語語言文化結構,使兩種不同的語言形式在各個內容層面上對等。”,也就是說,構成漢譯英能力的主要因素除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以外,還有含義轉換能力,而后者只有在漢譯英課程中才能得到訓練和提高。
(5)考生的“閱讀理解”成績和“漢譯英”成績有較弱的相關性(R=0.214,P=O.017>0.01),這啟發我們,大量閱讀英語作品可能不是提高學生漢譯英能力的有效辦法。
(6)考生的“閱讀理解”成績與英譯漢成績有很強的相關性(R=0.348,P=0.000),究其原因,在英譯漢時學生需要透徹地理解英語原文,而這和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有很大的關系。
三、對翻譯教學的進一步啟示
篇10
【關鍵詞】水務行政管理,專家庫,功能,應用
一、前言
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加強對水務的管理有助于水的合理利用并且保護水資源。
二、我國水行政管理職責概況
根據與水資源有關的政策、法律、法規以及國務院各部門、機構的“三定方案”,現階段我國水行政管理職責的內容可以概括為兩大類: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具體來說,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水資源政策法規和部門規章
在水行政管理部門的實際工作中,制定水資源政策的職責包括有:擬訂水利戰略規劃和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擬訂節約用水政策、水資源調配與水權政策、水利投資政策、水旱災害及水土流失防治政策;制定基礎水利建設政策等等。各有關部門頒布的各種涉水“條例”、“辦法…‘規定”等則屬于法規范疇,如《河道管理條例》、《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等。
2、開發利用及合理配置水資源
對水資源進行合理地開發利用,將有助于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這方面的具體職責有:編制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綜合規劃;組織對大江、大河、大湖及河口、海岸灘涂的開發;組織建設具有控制性的重要水利工程;擬訂全國水長期供求計劃、水量分配方案;對水資源進行調查評價,對水能資源進行調查與開發;對重要流域、區域以及重大調水工程的水資源進行調度,合理開發地下水資源等。
3、管理和保護水資源及水利工程設施
水資源及水利工程設施是保障國家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康的重要因素,這方面的職責主要包括:對水資源實施統一監管;編制水資源保護規劃;擬訂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編制節約用水規劃;編制供水規劃;實施水域排污控制,制定水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積極防治水環境污染;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1R水許可、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水資源論證制度;組織水域及其岸線、水利工程、水利設施、水電站大壩的管理和保護等。
4、建設水利工程設施和研究推廣水利科學技術
建設水利工程設施,做好水利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推廣能夠發揮好水資源的社會效益,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維護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水行政管理這方面的職責有:制定水利工程建設有關制度;根據財政性資金安排,進行水利固定資產和水利建設投資;指導、監督、規范水利工程建設;進行水利工程移民管理;組織、指導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配套建設;做好農村水利建設和服務工作;開展水利行業質量監督;制定水利行業的技術標準、規程規范;加強水利隊伍建設等。
5、防治水旱災害和水土流失水
旱災害和水土流失是當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個不可忽視的制約因素,就目前來看,該職責的工作內容包括:編制江河湖泊的防洪規劃,實施防洪論證制度;組織、協調、指揮、監督防汛抗旱工作;編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對江河湖泊和水工程實施防汛抗旱調度和應急水量調度;負責水利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擬訂水土保持規劃并監督實施;實施水土流失的綜合防治、監測預報并定期公告;對水土保持建設項目的實施進行指導;審批有關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并監督實施,對水土保持設施進行驗收等。
6、統計、水利公共信息和管理水利外事
對水資源各方面情況進行檢測、統計,定期向社會水利公共信息,處理好水利外事工作是J.k利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總的來說,這兩方面的職責主要含括:進行水利統計;進行水文水資源監測、水文站網建設和管理;對江河湖庫的水量、水質實施監測;水文水資源信息,情報預報和國家水資源公報;辦理國際河流有關涉外事務等。
7、負責水行政執法
面對日益復雜的水行政事務,做好涉水政策法規的執行監管工作是水行政管理的應有之義,目前水行政執法職責的工作內容有:對涉水違法事件進行查處;協調、仲裁水事糾紛;進行水政監察;指導水利行業安全生產;開展水利行業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專項督查;指導水利行業稽察工作;對水利建設市場進行監督管理等。
三、專家庫的應用及管理
1、專家庫的開發
專家庫主要作用是為日常行政審批事項提供智力支持,以提高行政審批的效率、質量,確保可靠。根據行政審批事項要求,設定入庫專家的具體專業及有關條件和要求,從水利系統、相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有關單位中選取相關專業專家,由行政審批機構選取涉水技術專家入庫,對專家名單及相關信息進行匯總和建檔,同時根據行政審批事項的具體內容,分別建立各類行政審批的專家數據庫。制定相應的政策和制度,對入庫專家參加審查具有的職能和職責進行規范,并就入庫專家每年參加行政審批工作情況提出評估辦法,為專家庫的更新提供基礎。
為實現行政審批專家庫功能,在調查、比選后,確定以SQLserver數據庫為基礎,在FoxPro9.0上開發了行政審批專家庫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入庫專家信息的儲存和調用;按照設定的限制條件,對專家進行隨機抽取;對專家庫信息進行統計,實現動態管理,對專家的評審工作進行定期測評和篩選。行政審批專家庫管理系統建立程序如下:①確定專家庫應用和管理系統;②通過公開征集、由相關機構或部門推薦等多種方式,確定專家名單;③建立相關配套措施;④管理和應用。
專家庫管理系統中含有專家信息、專家抽取及專家考評,建庫過程中主要是專家信息的收集和分類,為專家抽取提供足夠的資源,同時體現出民主性。建庫后,在管理過程中及時更新專家庫資源,為行政審批工作奠定基礎。
2、專家庫應用流程
在行政審批過程中,專家庫的規范應用與管理可以確保各類技術論證更科學更可靠,因此需要合理地應用并規范管理流程。
①根據技術論證的需要,確定參與審查的專家的相關要求,包括人數、專業、職稱、從業時間、類似經驗等(如圖1)。
②根據參審單位的情況,確定回避單位,對與行政審批有利益關系的專家,實行回避制度,不進入抽取之列。
③輸入相關信息,隨機抽取專家名單(如圖2)。
④專家按照要求,對參審項目進行技術審查,提出書面審查意見。對參與一般性行政審批的專家,需對審查項目分別形成書面技術審查意見,工作組綜合形成行政審批意見;對重大行政審批項目需組織綜合技術審查,形成專家組意見,工作組綜合形成行政審批意見。針對不同類型的審批事項,選取不同的審批專家組,同時采用不同的審批形式,在行政工作中體現合理性、科學性及民主性,確保技術論證的可靠。
3、專家庫管理
①采取公開征集及推薦等多種方式,由行政審批機構濾定進入專家庫的人員名單。專家信息的豐富為行政審批提供充足的資源,及時解決實際存在的各類技術難題。
②一般性行政審批項目所需專家,由行政審批部門按工作流程從專家數據庫中抽取,不少于3名專家;重大行政審批項目所需專家,由行政審批部門在審計、紀檢監察等機構的監督下負責組織從專家數據庫中抽取3名以上(奇數)的專家,組成專家組。
③由行政審批部門對專家數據庫負責日常管理與維護,紀檢監察部門對專家數據庫的管理進行監督,定期對參審專家的表現提出評估意見,對參評專家定期進行評價,并將評價情況錄入專家庫系統。
④根據評價的情況,建立專家名單的進退機制,對專家庫定期管理更新。專家資源的不斷更新可以從多角度進行審批,同時結合實際情況提供科學意見,使得技術審批手段與時俱進,更趨合理。
四、結束語
水務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對水事活動實施的行政管理。行政審批專家庫的建立提高了審批辦事效能,為涉水項目的審批提供技術論證,確保了行政審批事項技術論證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更好地提升了行政審批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雷.保護好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J].求是,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