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空氣污染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07-31 17:44: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空氣污染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產業結構變遷;大氣污染;空間異質;地理加權回歸模型
1引言
產業結構對一個經濟體的資源消耗強度、污染物排放規模起著決定性作用;[1]產業結構調整的目的在于以更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生產出更多的財富。[2]因此,產業結構調整是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協調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探討產業結構與大氣污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梳理現有研究:從研究視角看,大多局限于采用三次產業之間或工業行業內部結構變化來研究產業結構變遷對環境質量的影響,[3][4][5][6]但從動態的角度看,一個經濟體的產業結構變遷具有兩個維度,即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7]從研究方法看,只考慮了數據的空間依賴性,[8][9]但仍忽略了經濟變量由空間位置變化而產生的差異性,對于環渤海經濟圈而言,各省份之間不僅具有緊密的地理、經濟聯系,且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等諸多方面的差異不容忽視;此外,由于數據在空間表現出的復雜性、自相關性和變異性,使得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在不同區域之間可能是不同的,假定區域之間的經濟行為在空間上具有異質性的假設更加符合現實。[10]故研究環渤海經濟圈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的影響,不僅要考慮到產業結構、經濟增長、大氣污染等因素之間的空間效應,更應考慮變量間關系由區域單元差異而產生的變化。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采用地理加權回歸(GWR)模型,綜合考慮經濟變量之間的空間依賴性和空間異質性,從產業結構高級化與合理化兩個角度探討環渤海經濟圈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的影響,繼而基于產業結構視角分析區域各單元大氣污染治理策略。
2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限于數據可獲得性以及環渤海經濟圈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本文選擇人均SO2(E)排放量(噸/人)為大氣污染指標。此外,大氣污染作為經濟增長(gdp)的產物,有必要研究經濟增長對其產生的影響。各變量選取的經濟意義及構建情況如下。
2.1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從產業結構高級化(TS)與合理化(TL)兩個角度衡量,其指標構建與干春暉等[7]類似。其中,TS是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產值的比值,以衡量產業結構是否具有低污染、低能耗的趨勢;TL反映產業聚合程度,即衡量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以及產業間的協調程度,若經濟處于均衡狀態,則TL=0,否則其值不為0。其具體形式為:
2.2經濟增長
“增長極限說”、環境波特假說,或者EKC假說,都指出了經濟增長對環境具有重要影響。為此,本文將經濟增長納入模型,用人均GDP(元/人)表示,以研究經濟增長對大氣污染的影響。此外,為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將所有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
本文選擇環渤海經濟圈7省份2005年、2009年、2013年經濟增長、人口數量、三次產業產值結構、三次產業就業結構數據,數據均來源于2006年、2009年、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以及各省統計年鑒。
3研究方法
3.1空間相關性分析
通過全局莫蘭指數(Global Morans I)來檢驗變量的全局空間自相關性。Morans I的取值范圍為[-1,1],Morans I>0,說明存在正的相關性,越大相關性越強;Morans I
進一步,通過莫蘭散點圖來檢驗區域大氣污染的空間集聚特征,可劃分為4個象限,其中,1、3象限表明大氣污染存在正的空間相關性,2、4象限則表示大氣污染存在負的空間相關性。
3.2模型設定
經典的全局回歸模型為:
4實證分析
4.1空間相關性檢驗
經過計算,2005年、2009年和2013年全局莫蘭指數值分別為0.404、0.393和0.373,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仍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這說明環渤海經濟圈大氣污染排放存在顯著的空間依賴性。進一步通過莫蘭散點圖(見下圖散點圖,限于篇幅只給出2013年散點圖)分析其大氣污染排放的局域空間特征,發現三年間晉、蒙、遼、魯四省份都出現在第一象限,即表現出HH集聚;而京、津兩市在第三象限,表現出LL集聚;河北省出現在第四象限,即自身排放水平較高,但其鄰近省份相對較低。這一方面說明了區域內鄰近省份大氣污染排放存在正相關關系,同時也體現了各區域單元在排放水平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因此,在研究大氣污染問題時,應同時考慮其空間依賴性和空間異質性,從而能夠建立合理的理論模型。
4.2模型估計
本文分別以高斯、指數、三次方函數為不同權重矩陣估計式(5)各參數,基于三種不同矩陣的參數估計結果基本一致,限于篇幅,只給出了擬合度最高的基于三次方函數權重矩陣的估計結果。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4.3結果分析
通過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在同一年份中,經濟增長、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合理化都表現出顯著的空間不穩定性,即各參數估計值隨著空間位置的變化而產生了顯著的變化,驗證了空間異質性的存在。而對于同一省份,不同年份的回歸系數值的大小甚至符號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說明產業結構等因素對大氣污染影響的時間不穩定性。
第一,經濟增長對大氣污染的影響。2005年各省份經濟增長回歸系數均為負,說明經濟增長并未加劇大氣污染排放,甚至帶來了大氣污染物的減排,其中京、津兩市減排力度最大,而冀、晉、蒙三地區減排力度最?。?009年京、津、遼、魯四地區經濟增長依然可以促進大氣污染減排,但其他三省份卻加劇了大氣污染;2013年各省經濟增長都加劇了大氣污染,并且其幅度表現出基本一致的趨勢。說明區域各省份尚未實現經濟增長與大氣污染減排的協調發展,反而在逐漸加劇大氣污染,這固然與經濟增長而帶來的大量能源消耗有著密切的關系,但不能否認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仍舊對環境產生了巨大壓力。以北京市為例,其經濟增長雖主要依賴于第三產業(2013年占總產值77.5%),但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仍消耗了大量能耗,故進一步優化經濟增長方式仍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二,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的影響。2005年京、津、遼、魯四省產業結構高級化促進了大氣污染減排,2009年晉、蒙兩地區的產業結構高級化則加劇了大氣污染;2013年各省份產業結構高級化都促進了大氣污染減排。但是,京、津、遼、魯四省市的減排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遞減趨勢,冀、晉、蒙三地區產業結構高級化雖然逐步帶來了減排,但仍存在一定的減排空間。由于TL指標越接近0,產業結構越合理,資源有效利用程度越高,故產業結構合理化回歸系數顯著為正時,說明產業結構越不合理,造成的大氣污染排放水平越高。而京、津、魯、遼四個省份2005年和2009年產業結構合理化為負,說明產業結構合理化未能為其帶來污染物減排,同時其系數(絕對值)變小,故產業結構合理化加劇大氣污染排放的作用在減??;2013年,回歸系數都為正,說明產業結構合理化可以促進減排,但對于冀、晉、蒙三地區其產生的減排效果在減小。可以看出,產業結構高級化和合理化對大氣污染起到一定減排作用,但其減排效果在減小。
綜合而言,2005年和2009年各省結構效應(即產業結構高級化和合理化)對大氣污染存在較大影響,而規模效應(即經濟增長)對其影響相對較小。此外,結構效應中產業結構合理化與高級化對大氣污染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說明各省在推動產業結構變遷的過程中,未能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2013年規模效應對大氣污染的影響顯著增加,但轉變為加劇作用,結構效應對大氣污染的影響呈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產業結構高級化與合理化都實現了對污染的減排作用。這說明,經濟增長對環境產生的壓力并未減弱,而產業結構仍存在一定優化空間。
5結論
本文利用地理加權回歸模型分析了環渤海經濟圈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的影響,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大氣污染存在顯著的空間依賴性與空間異質性,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
第二,通過動態比較發現,同一省份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的影響大于經濟增長的作用,但經濟增長加劇大氣污染的作用逐漸變大,而產業結構高級化與合理化對大氣污染的減排效果在減小。
上述結論說明,大氣污染的空間效應需要實施合理的聯防聯控治理措施,但是各省在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等影響因素方面存在一定差異,需要結合各省產業結構實際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此外,在經濟增長加劇大氣污染排放,而產業結構高級化和合理化對大氣污染的減排效果減弱的情形下,如何進一步優化各產業內部結構,充分發揮其減排潛力,如何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仍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的。
參考文獻:
[1]胡春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是加強環境保護的根本[J].宏觀經濟研究,2009(2):35-39.
[2]黃亮雄,王鶴,宋凌云.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是綠色的嗎?[J].南開經濟研究,2012(3):110-127.
[3]肖慧敏.中國產業結構變動的碳排放效應研究――基于省級面板數據[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5):84-87,92.
[4]Vukina T.,Beghin J.C.,Solakoglu E.G..Transition to Markets and the Environment Effects of the Change in the Composition of Manufacturing Output[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4): 582-598.
[5]Friedl B.,Getzner M..Determinants of CO2 Emissions in a Small Open Economy[J].Ecological Economics,2003(45):133-148.
[6]干春暉,鄭若谷,余典范.中國產業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影響[J].經濟研究,2011(5):4-16,31.
[7]彭水軍,包群.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的中國檢驗[J].財經問題研究,2006(8):3-17.
[8]馬麗梅,張曉.區域大氣污染空間效應及產業結構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7):157-164.
篇2
PM2.5無處不在
空氣污染超標時,即使身處室內也不能有效避免PM2.5污染。在外界環境因素相同的情況下,交通污染對人體的影響較大:由于運動時的肺活量是安靜時的10-16倍,在天氣重度污染時進行戶外運動,受PM2.5污染的影響尤其嚴重;同樣,主要在室內活動的人,生活方式不同,受PM2.5污染的影響差異也很大,吸煙、做飯、清掃等活動對空氣中PM2.5值會有較大影響,可能導致室內污染重于室外。
到底會對身體造成什么危害呢?
由于不能被鼻孔、喉嚨所阻擋,PM2.5能通過呼吸系統被吸入,沉積到肺泡,甚至被肺直接吸收,造成肺部及全身性炎癥和心血管系統的損傷。研究表明,PM2.5日平均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風險就增加0.97%,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增加的幾率更高,為1.22%,心肺疾病死亡率和癌癥死亡率分別升高6%和8%。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會對發育期的兒童肺功能有明顯影響。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生活在污染嚴重的城市,患肺癌的風險比清潔城市的人高10%-15%。
不同人群如何防護
PM2.5危害如此之大,該如何防護呢?
老人在室內時間較多,要格外注意清潔衛生,習慣用笤帚掃地的老人不妨改用吸塵器,地毯、抹布、沙發套等及時清洗;煎、炒等傳統的烹飪方法易產生大量油煙,污染室內空氣,建議在家做飯多用蒸、煮等方式。
毛絨玩具表面灰塵、細菌較多,盡量少給孩子玩或常清洗;讓孩子的活動遠離污染嚴重的交通干道;臨街住的,避免在交通高峰期開窗通風。
空氣污染嚴重時,上班族盡量不騎自行車、電動車,選擇公共交通出行:上下班時交通污染最嚴重,要做好個人防護,外出佩戴N95型口罩,有條件的辦公室可以安裝空氣凈化器。
一早一晚PM2.5較多,戶外鍛煉最好避開這些時段,外出前最好先關注當天的空氣質量情況,污染嚴重時盡量在室內鍛煉:戶外運動盡量遠離交通干線,選擇公園、綠地。
所有人群在空氣污染嚴重時都應盡量避免外出,如果外出一定要采取防護措施;在家居環境中,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開窗通風,比如中午室外污染有所緩解時。切不可全天關閉門窗,否則室內污染可能會更嚴重,一般每天要保持室內通風約半小時。
空氣凈化器真的能去除PM2.5嗎?
霧霾天氣時,由于室外空氣污染加重,室內空氣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影響,采用空氣凈化器有助于室內空氣質量改善,但能否凈化PM2.5,目前還未進行專門研究。
篇3
1、對課程標準與教材中有關環境保護知識內容的歸納總結
九年級化學涉及的環境問題已由課程標準規定,不同版本差異不大,現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科書為例,把主要的環境問題內容列表總結于表1中,以便進行下一步的整體安排與系統設計工作。
2、分析教材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及編寫順序,進行整體安排與系統設計
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內容分布,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對各種環境問題的教學內容及要求進行整體安排與系統設計,使教學有序地拓展和深化。按照由淺到深、重視學生的經驗基礎和尊重教材的原則,本文對6種環境問題在各階段的教學內容及學習要求進行系統設計,見表2。
下面以“空氣污染”為例加以具體說明。
“空氣污染”內容首先出現在第二單元課題1“空氣”中,教材通過一幅漫畫及一段文字簡單介紹了空氣污染相關知識。此時學生對空氣污染只有較為初步的了解與認識,為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在課堂上應呈現空氣污染(最好是本地)的圖片、視頻及相關數據,通過對上述內容的歸納小結得出相關結論。這一階段只需學生了解造成空氣污染的物質、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不必深究其原因,側重學生對“空氣污染”這一環境問題的感知,讓他們頭腦中留下諸多疑問,為以后理解其中的原理埋下伏筆。
“空氣污染”內容第二次出現是在第七單元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中,教材具體地分析了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質量守恒定律、燃燒及化石燃料的組成等相關知識,應該讓學生充分討論、思考、交流,自主探究出化石燃料的燃燒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主要過程見圖1。
通過以上探究,學生真正理解了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從而產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化石燃料的想法及主動尋求清潔能源的欲望,初步樹立了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
“空氣污染”內容第三次出現在第十一單元課題2“化學肥料”和第十二單元課題3“有機合成材料”中,教材分別介紹了“使用化肥和‘白色污染’會對空氣造成污染”這一知識。對施用化肥可能排放出N2O、NH3、H2S及焚燒含氯塑料會產生HCl等有害氣體,它們會對空氣造成污染這一內容本身學生很容易理解,但這一內容的價值還在于讓學生體會到空氣污染成因的多樣性與復雜性,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化學與環境、化學與資源、化學與人類健康的關系,逐步樹立科學發展觀。
總之,應根據學生的經驗及教材編排的順序,一步步深化拓展,達成相關環境問題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全面達成課程目標。
3、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觀念的建立,統籌兼顧真實性與簡單性
為了搞好環保內容的教學,除了要系統設計、整體安排外,還要注意采用適宜的方法統籌兼顧真實性與簡單性,增強教學有效性。為此,除了采用查閱資料、參觀展覽、教師講解等常用手段外,還可以在實際教學中采用辯論、撰寫小論文、角色扮演、實驗探究等多樣化的活動方式,聯系生活、生產實際中的環境問題,促使學生關注、探究、思考和討論環境保護問題,有效地促進新、舊知識經驗的融合,使學生及時地、合理地生成新意義,從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觀念的建立。
例如,在學完酸雨的相關知識后,可設計如下真實性問題:某小組發現南京有些六朝石刻的表面有不同程度的腐蝕。導致石刻腐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為了減緩石刻腐蝕,請你提一條建議:________。
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去查閱資料(石刻的成分、南京酸雨的發生率、強度等)、實地調查(石刻腐蝕的程度等)、請教專家(腐蝕的原理、防護的措施等)、做實驗驗證(大理石噴防護材料前后模擬酸雨腐蝕實驗等)等,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問題的解決。把知識學習與問題解決有機結合起來,可有效地促進諸如酸雨的成分、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CaCO3與酸的反應;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等知識的理解。
類似的問題還有:“為了今后南京的天更藍,水更綠,你有哪些好的想法和措施?”等。
再如學習了化肥以后,可讓學生分別扮演環保宣傳員與濫施肥料者進行辯論,解決“使用化肥對人類是利多還是弊多?”的問題。下面是一位教師在上這節課時學生在辯論中的一段陳詞:
正方:1824年德國化學家維勒首次人工合成了尿素,1909年哈勃又發明了合成氨技術,到19世紀40年代,享有“德國化學之父”之稱的化學家李比希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化肥工業,對當時西歐的農業生產起了劃時代的作用?;实拇笠幠J褂檬辜Z食產量成倍地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高,使得世界上出現人口大規模增長,我國也創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的這一奇跡。如果沒有化肥,我們將饑寒交迫,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因此,我方觀點是化肥的使用利大于弊。
篇4
教學資源開發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我們周圍的空氣》單元的第四課。本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憋氣活動認識空氣也是生命之源,再來討論對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否滿意,引出我們周圍的空氣被污染了,從而尋找空氣污染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危害,增強大家保護空氣的意識,想辦法采取措施來防治空氣污染。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通過自己平時的觀察也發現了空氣正在變得不潔凈,也初步感受了空氣污染的危害,但是對空氣是生命之源可能感受不是很深。在本課的學習中,將通過情境設置,學生進行憋氣活動,使他們感受到空氣對生命的重要性,但是只有潔凈的空氣才能使人健康,從而引出對空氣污染及保護的大討論。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過程與方法
1能調查搜集當地空氣污染狀況,了解污染原因及防治空氣污染的措施;
2能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車輛尾氣對人的影響。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2了解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自己生存的空氣環境,能針對當地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積極提出建議;
2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教學過程設計
一研討空氣的重要性
1師: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學習了《水是生命之源》,你知道還有什么也是生命之源?
學生回答,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并進一步追問:為什么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并進一步談話:要不我們體驗一下憋氣30秒的感覺。
2憋氣活動:學生坐在位子進行憋氣,大屏幕上計時開始。要求:學生感覺不舒服就站起來。(出示多媒體)
3師:憋氣時,你有什么感覺?你能一直憋下去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
4師:對,(出示多媒體)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空氣,陪伴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數不清的動物、植物,他們和人類一樣都離不開空氣。因此空氣也是生命之源。(多媒體出示課題)
二、研討空氣污染
1探究我們周圍的空氣的污染
談話:你對我們周圍的空氣滿意嗎?為什么?學生回答(滿意或不滿意)并追問:為什么?并進一步追問:你是怎樣知道的?
2你們通過觀察、調查等方法,知道我們周圍的空氣并不清潔,那還有什么方法來驗證周圍的空氣并不潔凈?學生回答(做實驗)。并進一步追問:怎么做?【對比實驗:操場與微機房,有無尾氣、有無油煙、有無灰塵等】
3探究我們家里的空氣的污染
師:現在請把我們的眼光轉移到自己的家里,讓我們注意一下,我們家里的日常生活,想一想,找一找,我們家里有沒有污染空氣的家用設備?我們家里沒有污染空氣的行為?
學生交流,匯報。(出示多媒體)
4討論:科學技術發展和越來越舒適的生活與空氣污染有什么關系?
師: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發明了冰箱、洗衣機、電視機、汽車、摩托車等家用設備,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越來越幸福。那么我們這些家用設備與今天的空氣污染有沒有關系呢?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出示多媒體)
結合學生回答,師提問:(1)既然汽車、摩托車在行駛過程中造成空氣的污染,那么我們外出時該怎么辦呀?(步行、騎自行車等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進一步追問:為什么?(2)既然清香劑、殺蟲劑污染空氣,那有了蚊子,蟑螂怎么辦?進一步追問:為什么?(3)含氟冰箱,空調都污染空氣,那我們應該使用怎樣的冰箱,空調?
5探究我們周圍的空氣不都是污染的
師:你們有沒有去過醫院?你知道醫生為什么戴口罩?在非典時期人們外出也要戴口罩,為什么?(出示多媒體)
師:你到過公園或花園嗎?(出示多媒體)假如你來到這里,還見到人們戴口罩嗎?為什么?(樹木花草)
師:我們都看過電視,你見到過天氣預報中的空氣質量指數嗎?教師結合介紹空氣質量指數,
三、空氣污染的危害
1提問:看來,我們周圍的空氣已經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污染的空氣對生命體有什么影響?讓我們看看科學報道:空氣被長期污染后造成的危害。(出示多媒體)
2學生閱讀
四、研討保護空氣的措施
1師: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既然空氣受到了污染,空氣又是生命之源,我們應該怎么做?
2學生回答。結合學生的回答,并進一步追問:為什么?(步行、騎自行車、種植樹木花草)進一步說明空氣是生命之源。現在是植樹造林的好時節我們應該怎么做?(植樹造林意義)
3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些什么?
學生回答,可以用畫圖、寫標語、詩歌等形式來宣傳保護空氣的有效措施。
2小組討論并記錄。
3師:經過剛才的討論,相信大家已經找到了一些改變空氣質量的好措施了,請大家來交流交流。
學生交流保護空氣的辦法.(出示多媒體)
篇5
調查時間:
調查背景:
伴隨著豬年春節的來臨,多次出現的霧霾天氣,不僅對海陸空各類交通運輸造成影響,使很多人不能如期回家過年,更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醫院里增加了很多病人。
調查問題: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空氣污染?怎樣去治理這種污染呢?
調查方法:
為此,我通過上網查資料、詢問家長等方法,對此進行了調查。
調查結果:
霧霾天氣是一種空氣質量嚴重惡化的產物,是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顆粒大量積聚,特別是PM2.5含量劇增,在很大空間內造成能見度模糊的一種天氣現象?!癙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201x年1月9日以來,全國中東部地區陷入嚴重的霧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氣象臺將大霧藍色預警升級至黃色預警,從東北到西北,從華北到中部導致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大范圍的重度和嚴重污染。濟寧和鄒城市也先后大霧天氣橙色預警。而濟寧市成為全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形成原因:
據氣象專家介紹,春節期間霧霾天氣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近地面空氣相對濕度比較大;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大氣層比較穩定;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濕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加上春節期間機動車使用頻繁、燃放煙花爆竹等污染顆粒物排放增加,容易作為凝結核加速霧霾的生成,兩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霧霾天氣。
霧霾天氣的危害(調查結果)
1.對人體的危害:由于霧霾中混有大量有毒有害的小顆粒,人在呼吸的時候就隨著空氣進入呼吸道和肺部,輕者會引進氣管炎、肺炎等疾病,重者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疾病。輕者會引進氣管炎、肺炎等疾病,重者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疾病。
2.對生產生活的危害:霧霾天氣能見度低,給航空、鐵路、海運、公路等各類交通運輸行業造成影響,容易導致交通安全事故,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同時,對建筑物、車輛等固體物具有腐蝕性。
篇6
兒童對環境污染物非常敏感,神經系統的發育、細胞分裂和激素分泌等正常生命活動很容易受到各種毒性物質的破壞,導致免疫功能失調、大腦發育障礙、腫瘤和出生缺陷等。
所謂“空氣污染”,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改變了干凈空氣的成分和比例,或有任何不屬于空氣成分的物質進入到干凈空氣之中。
空氣污染的可怕后果是:空氣質量變差,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孩子尤甚,不可不防啊!
Na.1傷肺于無形
典型污染物:塵埃、二手煙。
危害:
環境學家指出,直徑小于10微米的塵??蓴y帶有重金屬、硫酸鹽、有機物和包括病毒、細菌在內的其它污染物,它們可以直接進入人的呼吸系統,影響肺部的健康;而直徑小于2.5微米的細粒子塵埃,對人的肺部健康危害很大,尤其對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的孩子危害最大。
我國有約3億煙民,多數孩子生活在被動吸煙的環境中,其中40%是在家中被動吸煙。與成年人相比,嬰幼兒無自主能力,被動吸煙對他們的健康所產生的危害更大。
母親在懷孕期間吸煙或被動吸煙,會使胎兒在子宮內被動吸煙,導致低出生體重;
母親在懷孕期間吸煙與嬰兒猝死有因果關系;
如果父母吸煙,其孩子與沒有被動吸煙的孩子相比,發生癌癥的危險要高1倍;
如果父母有一方吸煙,孩子患支氣管炎和肺炎的危險性將增加50%,且容易引發哮喘。
TIPS:認識塵埃
空氣中的塵埃,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棄物、機動車尾氣、火力發電廠和水泥廠排出的煙塵以及建筑、裝飾材料中的化學成分。
塵埃極其細小,直徑大多不足10微米,在空中飄落速度每分鐘大約1厘米,人的肉眼常??床灰娝鼈?。
Na.2慢性“腦中毒”
典型污染物:汽車尾氣。
危害:
汽車尾氣中含有上百種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體懸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鉛及硫氧化合物等。由于汽車尾氣多聚集在1.5米以下的區域,因此,幼兒吸入的汽車尾氣量為成人的2倍。
在汽車尾氣中,鉛對孩子的危害尤為嚴重。因為幼兒對鉛的吸收率是成人的5倍以上,而內臟的解毒與排毒功能又比成人差很多。
慢性鉛積累性中毒,能使孩子稚嫩的神經細胞受損,致使感覺、心理等功能發生異常,出現煩躁、嗜睡、多動、注意力分散、食欲不振、便秘、失眠等癥狀。
兒童學習障得也與環境污染有關。因為鉛、多氯聯苯、甲基汞等有毒物質散布在空氣當中,從胚胎時期就開始影響兒童腦部的健康,而出生后,孩子依然受到各種有害化學物質的“毒害”,不利于腦部的正常成長和發育。
Na.3孩字易過敏
典型污染物:懸浮顆粒、致病微生物。
危害:
空氣中的懸浮顆粒(如:塵埃、孢子、花粉、毛發等)或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飛沫、螨蟲等),使孩子更容易患上過敏性哮喘、皮炎及其他過敏性疾病。目前,門診中幼兒過敏性疾病的量較以前有明顯增加,這與空氣污染不無關聯。
研究證明,我國兒童哮喘的患病率為2~5%,其中1~5歲的患病率高達85%。
孩子罹患感冒、咳嗽、氣喘、支氣管炎,與空氣污染濃度呈顯著正比。
Na.4影響發育和性早熟
典型污染物:煙塵、化學物質、致病微生物。
危害:
空氣污染物中,70%以上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與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有害氣體,它們來自于礦物燃料、工農業生產、日用化學品等對空氣的污染。
7歲之前,孩子的身體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期,長期吸入含有煙塵、化學物質、病菌、病毒的空氣,會影響臟腑的正常功能,進而影響身高和智力的正常發育。
環境污染物中的殺蟲劑、家庭清潔劑、工廠和汽車廢氣等,對兒童性早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No.5易誘發兒童腫瘤
典型污染物:礦物燃料的排放物、家庭裝修污染物(如甲醛、苯等)。
危害:
近年來,環境污染使兒童癌癥的發病率增加了25%,其中又以血癌、中樞神經腫瘤和骨癌病例的增加最為明顯。我國每年新增約4萬名白血病患者,且以2~7歲的孩子居多。據北京兒童醫院統計,該院90%的白血病小患者的家庭在半年內曾裝修過。
苯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
礦物燃料燃燒后的排放物,被吸入人體后會產生慢性中毒,導致頭昏、胸悶、惡心和人體組織癌變。
專家建議
由于孩子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不能有效抗御空氣污染所致的各種疾病,那么,積極有效的預防對孩子顯得尤為重要。
家長在裝修時,應慎重選擇裝修材料,尤其應慎用、少用大芯板,不達標的板材、石材等。
布置兒童房時,家具盡量選實木家具,這類家具膠粘劑用量較少,甲醛含量相對低。另外,少選或不選顏色過于鮮艷的家具和墻面漆。
注意改善居室的空氣質量,特別是兒童房。行之有效的辦法是采用新風換氣,即用新風系統更換居室內被污染的空氣,也可采用不定期的開窗通風,這是最簡單的辦法。
篇7
國家去年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8小時濃度限值監測指標,另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也開始對細顆粒物與臭氧等空氣污染物進行項目監測,可見在更新空氣質量標準和加強監測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只是制定標準和進行監測,并不足以消除陰霾,現在更迫切的任務是根據《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所定下的目標,全面行動起來,對空氣污染源頭加強治理工作。
根據國家環境統計年報,2010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萬噸,工業排放量占了1864.4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萬噸,工業排放量占了1465.6萬噸。另外,全國工業粉 塵排放量達到448.7萬噸。在工業各行業中,火電、鋼鐵、水泥、陶瓷等行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工業粉塵的排放量均居前列,這些行業是治理污染、升級技術的重點對象,必須嚴格按照《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進行改造,盡快實現相關行業的減排目標,并在總體上實現在十二五時期工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削減10%、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10%、工業氨氮排放量削減15%,以及工業氮氧化物排放量削減15%的目標。
在具體執行上,應嚴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控制火電、鋼鐵、水泥等行業的發展規模,從而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另外,必須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落實《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目標,淘汰小火電2000萬千瓦、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4800萬噸、水泥產能3.7億噸、焦炭產能4200萬噸等。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工作中,我們必須特別小心,防止高污染企業在沒有解決排放問題的情況下,從經濟發達地區向其它地區轉移,將污染問題帶到內陸和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要有效控制高污染項目的建設,必須依賴客觀、公正和專業的環境影響評價機制。據了解,2012年6月至10月期間,環境保護部對全國501家環評機構“資質、人員、質量”情況進行了現場抽查。抽查發現,部分機構存在環評質量審核體系不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環評專職技術人員管理不符合要求、環評文件編制質量較差等問題。不僅如此,據報有的環評機構甚至在進行環評工作的過程中,偽造公眾意見調查表。
這些問題嚴重損害了民眾對目前環評制度的信心。我們必須總結現行環評制度的實施經驗,特別要加強對環評機構的考核審查,并對其進行持續有效的監察。另外,根據現行《環境影響評價法》,環評機構可直接向項目建設者承攬環評業務,結果易受利益驅使,難以確保環評報告客觀、公正和專業。我們認為應改變這種做法,規定項目建設者必須向環保部門提交環評需求,由環保部門公開招標、批出環評合約,杜絕項目建設者和環評機構之間的利益關系。
除了落實《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中的全國總體減排目標和工農業減排目標,我們認為沿海發達地區因為產業發展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較嚴重,同時其經濟實力較高,因此在產業轉型和減少排放方面,應承擔更大責任。我們特別建議,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制定更進取的區域性減排目標,對這些區域內的不同工業行業,也應該制定更進取的減排目標。作為一項制度保障,我們同時建議,將有關的減排目標作為考核當地政府管理績效的重要指標。
在防治空氣污染工作中,區域聯防是一個重要策略。如果沒有區域性合作,任何措施都可能事倍功半。因此,香港和廣東省之間應加強合作,共同改善珠三角空氣質素。我們認為雙方可以推動以“珠三角優質生活圈”為概念的規劃合作,共同制定未來十年的空氣污染治理計劃,以及減排目標等。
在城市空氣污染治理方面,我們建議大力推動集體客運網絡建設,并在主要城市實施以鐵路為主、公交汽車為輔的集體客運規劃。另外,應盡快頒布和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的國家標準,以減少城市車輛排放的污染。我國北方城市冬天取暖基本以燃煤為主,是入冬之后陰霾天氣形成的一個原因,故應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盡快將燃煤供暖改造為燃氣供暖,或開發其它環保能源進行供暖。
篇8
少時最期待的就是春節,春節的在年三十那夜,零點鐘聲敲響的時候,我就和長輩們去放鞭炮。我們穿著厚夾襖,手縮在暖暖的口袋里,看到大人們點著火柴,蹲下身,伸長手,重心后傾,讓火柴燃燒點著鞭炮引線。當引線發出紅光和“噼啪”響的時候,大人們就立即跑開,速度極快,歡呼聲隨即響起。他們跑到我身邊,抱著我,捂著我的耳朵。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還是掩蓋過周圍的所有,視線中唯鞭炮炸開的紅紙屑最為顯眼。
今年的春節就顯得冷清了,倒是在看春晚時落得清凈,若是往年十一點過后,屋外的鞭炮聲就經常使我聽不清電視中主持人的說話聲音,還不忘抱怨幾句。今年年三十過后,聽說空氣也格外好,只是我還是覺得少了幾抹紅,少了幾許生氣。細想,覺得還是往年的氣氛好,是熱鬧,是別樣的溫馨。
嚴重的空氣污染使我們迫不得已只有出此下策嗎?幾千年的習俗,幾千年的文化,會逐漸地消失嗎?下一代的孩子對于鞭炮的認識會不會像我們從父母口中聽到的糧、油票一樣成為歷史的象征?這有趣而又特別的習俗不正是我國四大發明中火藥的原型?難道我們就舍得放棄?可空氣的污染也同樣時時危害人們的健康,放炮竹也具有一定的危險。那我們為何不改良炮竹呢?那樣豈不是一舉多得嗎?
篇9
【關鍵詞】 PM2.5;環境;身體健康
PM2.5的直徑很小,比人頭發絲的二十分之一還要細,它雖然在地球大氣成分中占據著很小的部分,但是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空氣的質量和能見度,并且相較于較粗的大氣顆粒物,具有的危害更大,這是因為它雖然粒徑較小,但是卻有著很多的有毒有害物質,并且它會在大氣中停留比較長的時間,還有著很遠的輸送距離,所以就會嚴重危害到人體的健康和大氣環境的質量。PM2.5往往是在日常發電、工業生產以及汽車尾氣排放的過程中經過燃燒而產生的,它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在通常情況下,比如道路揚塵產生的主要是一些粒徑比較大的粗顆粒物,而化石燃料的燃燒以及揮發性有機物則會產生粒徑比較小的細顆粒物,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就是PM2.5。
1、PM2.5對環境的危害
灰霾天氣的元兇就是PM2.5,在我國的《地面氣象觀測規范》中,對灰霾進行了定義,在空中均勻浮游了大量的細微干塵粒,使得空氣的水平能見度在10千米以內。在通常情況下,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會出現灰霾天氣,一是水平方向不斷增多的靜風現象,近些年來,我國城市建設的速度越來越快,大樓的高度會使地面摩擦系數增大,這樣就會減弱風流,風流的減弱,大氣污染物就容易向城區的擴展,在城區內積累,就形成了污染;二是垂直方向出現了逆溫現象。逆溫現象指的是城市上空覆蓋的一個鍋蓋似的逆溫層,高空的氣溫往往會高于低空的氣溫;在正常的情況下,高空的氣溫要比低空的低,這樣,污染物就會從低空擴散到高空,從而進行循環排放;逆溫現象的存在,就會導致污染物停留在低空中,從而破壞環境。三是空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近些年來工業化進程在逐步的加快,并且機動車輛也越來越多,這樣就會增加大量的污染物,從而在城市懸浮大量的雜質,這樣就會降低城市的能見度,還會破壞環境。
2、PM2.5對人體身體健康的影響
醫學專家和氣象專家這樣認為,沙塵暴都沒有細顆粒物造成的霧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大。這是因為人的鼻子會將一些粗顆粒物擋住,比如粒徑在10微米以上的;粒徑在2.5微米到10微米之間的,雖然鼻子不能將其攔下,但是也只能進入到人們的上呼吸道,這樣通過痰液就可以將部分的顆粒物給排出去,人的鼻腔內部的容貌會將另外殘留的一部分顆粒物進行阻擋,從而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人體的健康;而一些粒徑特小的細顆粒物,比如PM2.5,就會暢通無阻,人們將其吸入之后就會進入到支氣管中,對肺部正常的氣體交換產生很大程度的干擾,這樣就會引起一系列的疾病,比如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等。
引發呼吸道阻塞或炎癥:人體的呼吸系統會對一些污染物進行阻擋,比如鼻腔和咽喉會阻擋一些比較大的污染物,氣管中的纖毛運動可以排放出一些能夠進入氣管支氣管的雜物;但是對于粒徑特別小的顆粒物,人體就不能對其進行阻擋。比如,細微的顆粒物會殘留在人體的呼吸道中,從而出現呼吸道阻塞和炎癥等問題。
PM2.5會攜帶一些致病病毒:PM2.5會在人體的呼吸系統自由的進出,這樣就會攜帶一些致病的物質,比如細菌和病毒等等,這些細菌和病毒來到人體的內部,就會產生感染等問題。有些人認為,要想不出現心血管疾病,只需要遠離大魚大肉的生活方式即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PM2.5也可以引起人們的心血管疾病;這是因為PM2.5會直接進入到人們血液中,從而形成血栓。還有一個可能就是,PM2.5進入人體呼吸道,導致了炎癥的產生,血管就會被這些經過呼吸道而釋放出來的細胞因子所損傷,從而產生血栓。
對胎兒的發育造成影響:近些年,隨著空氣環境質量的下降,人們開始對PM2.5進行深入的研究,有些人認為人類的生殖能力會受到環境污染的影響;在國外有人做了調查,如果孕婦長期接觸高濃度的PM2.5,那么胚胎的發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受到高濃度細顆粒物污染的影響。并且,根據相關的研究表明,新生兒死亡率、先天功能缺陷、宮內發育遲緩以及出生體重較低等方面都與大氣顆粒物的濃度有著直接的關系。
3、采取的措施分析
應對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時需要采取統一的戰略:因為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的成因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共性,礦物燃料燃燒的排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要想對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進行有效的控制和減少,就需要采取統一的行動;根據相關的研究表明,如果氣溶膠在空氣中的含量越來越多,那么就會大幅度的減少太陽對地面的輻射,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溫室氣體的增暖作用;另外,氣溶膠具有一定的冷卻作用,它可以抵消很大一部分的溫室氣體對地表的增暖作用。所以,如果氣溶膠被除去了,那么就會讓溫室氣體的影響更加的顯著,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到二氧化碳的減排工作。
要建立和完善長期監測系統,監測的對象是地球系統模式和氣候以及生物地球化學變量;要想將氣候和生物地球化學變量的物理、化學以及生物過程有效的模擬和預報出來,就需要利用復雜的地球系統模式,這是一項非常復雜的任務。要想有效的控制全球變暖,除了要進一步進行二氧化碳的減排工作之外,還需要將能夠改善空氣質量的措施充分的納入考慮的范圍。采取統一的應對策略,可以有效的應對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并且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約資金。特別是我國最近幾年治理和改善空氣污染的成果不斷好轉,這樣就會在影響氣溶膠冷卻作用的基礎上,加大未來溫室氣體的減排量,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的控制全球氣溫。
要充分的將溫室氣體和氣溶膠排放的綜合技術納入考慮的范圍,據此來調整我國的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從而有效的減少和控制兩者的排放量:可以對我國氣溶膠排放清單進行準確合理的編寫;建立和完善相關的觀測網,對溫室氣體的排放和氣溶膠進行實時監測,特別是要擴大和加密氣溶膠觀測網;要加大力度研究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的云、氣候變化以及氣溶膠之間的關系,并且建立一個集合模式系統,有機的融合氣候模式和空氣模式,從而有效的支持我國中長期空氣污染及其環境和氣候影響的業務預報;還要建立和完善空氣污染以及氣候變化的風險評估系統,準確合理的評估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可能會對社會以及相關部門的影響狀況以及嚴重性,評估的依據可以采用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以及預測未來情景的結果。
4、結語
近些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私家車輛的進一步增多,PM2.5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PM2.5因為其本身的一些特點,比如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粒徑比較小、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比較長等等,相對于其他的粗粒徑大氣顆粒物,會給人體的身體健康以及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就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畢小萍.PM2.5對環境與健康的影響探討[J].綠色科技,2012,2(5):76-78.
篇10
在連續七天重污染天氣之后,預計2017年1月5日消失的灰霾,因不給力的氣象條件,遲遲不肯離去,一股冷空氣南下之后,才能由北向南驅散這場重霾。
每一次重霾來襲,都會讓更多的人意識到自我防護的重要性。2016年底啟動的這輪重污染預警,極大刺激了人們購買“防霾裝備”的熱情。
看著“爆表”的日子多了,在北京生活的河北人張楠(化名),終于下定決心購買一臺空氣凈化器,她有點著急,因為千挑萬選的款式在緊要關頭脫銷了。直到元旦假期結束,網絡訂單上才顯示進入配送環節。
張楠已連續服用潤喉片多日,“一開始是嗓子疼,有點腫,后來消腫不疼了開始有痰”。她覺得這“小毛病”不用去醫院,也暗暗懷疑與連續不散的霾有關。多了各種懷疑和戒備的,不僅張楠,隨著霾的到訪,很多人都是一陣陣驚慌,希望能更精細地評估健康風險。
當然,在不斷摸索治霾手段的同時,研究人員也展開了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建議公眾在無可避免之時盡最大可能自我防護。 危害
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癌、呼吸系統疾病,是目前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公認的與PM2.5相關的四類疾病。
直徑不到頭發絲二十分之一的PM2.5,被定義為霾中對人體健康最具威脅的物質。它進入人體的路徑是,從鼻腔入,經過咽部、喉部、氣管、支氣管,最終達到肺部。
這些微小的顆粒物的特點是,可以在大氣中停留很長時間,能夠吸附重金屬、鹽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多環芳烴化合物等,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有害。呼吸系統會最先受到影響。
近些年,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王蕾明顯感受到,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到呼吸科就診的患者隨之增加。“一些小孩,一到重污染天,咳嗽的情況會增加?!彼嬖V《財經》記者。
不少年輕人也掛號就診,他們的癥狀跟張楠相像,或是因為突然開始咳嗽,或是因為嗓子疼。這些令他們感到難受的癥狀,往往并非因為患上某種明確的疾病,呼吸科的醫生們只能在病歷本上寫下“呼吸道感染”。
王蕾并不建議做過多的藥物治療,“像這樣原本健康的人,出現咳嗽、嗓子疼,有難受的感覺,一般自然恢復就會得到改善?!?/p>
與張楠這樣的患者相比,醫生們更擔心的是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們,比如哮喘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等。冬天,本來對于這些患者就很難熬,在重污染天,他們的病情會不同程度急性加重。出門就診,戴上防霾口罩讓原本覺得呼吸困難的患者更覺憋悶,而不戴口罩無疑會讓病情雪上加霜。“這些患者即便難受,看到空氣質量不好,也會關門閉戶在家待著,等到空氣好了才來就診?!蓖趵僬f。
這些患者每一次病情的急性加重,都要耗費更長的時間來恢復,與此同時,他們的肺功能、活動能力往往會進一步下降。這意味著,原本就覺得呼吸不通暢的他們,將感受到更大的呼吸阻力。
順利進入呼吸道的PM2.5,會繼續深入人體,甚至能借氧氣與二氧化碳在肺泡內進行交換時,潛入人體的血液循環之中。
國內外眾多研究表明,PM2.5進入人體后,更嚴重的后果是進一步引發心血管系統,乃至全身炎癥反應。
“對健康危害,最顯著最突出的還是心血管系統,這在國內外研究中是一致的?!?北京環境誘變劑學會教授潘小川表示。
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孫兆彬等研究人員在論文《北京地區顆粒物健康效應研究》中稱,對2006年至2010年北京市逐日心腦血管疾病病例,以及對應大氣環境監測資料進行的比對研究結果顯示,在非沙塵天氣下,隨著PM2.5濃度的上升,因心腦血管疾病入院人數入院危險度在上升,入院的滯后時間有所縮短,通常顯示滯后一天至兩天,隨著霾污染的加重,其對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也越大。
PM2.5進入人體后,還能夠沉積于氣管、支氣管和肺泡處,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目前,已知的與PM2.5直接相關的健康損害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下降、肺癌,均赫然在列。
在收集2005年至2010年,五年間北京市室外大氣PM10濃度數據,以及北京市年總人群死亡數、肺癌死亡人數等數據后,中國人民疾病預防控制所研究人員趙晉豐等通過模型估算,2010年北京市因室外空氣長短期暴露導致的全人群死亡數約為6608人,占當年總死亡人數的8.5%。
按上述研究,如果北京市PM10年均濃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0微克,因室外空氣短期暴露造成的全人群死亡人數每年可減少約4159人;若能將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每立方米25微克,也就是空氣質量等級為優,那么因室外空氣長期暴露而造成的30歲以上肺癌死亡人數,每年約可減少657人。
機動車尾氣是PM2.5的重要來源之一。瑞士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嬰兒出生第一年暴露在高濃度的機動車尾氣等交通污染之中,其肺功能將會受到影響。
燃煤,被認為是PM2.5中致癌重金屬的重要來源之一。
2014年起,北京陸續關閉了三座大型燃煤電廠。潘小川與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于2016年11月合作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關停大型燃煤電廠使北京市大氣PM2.5中砷、鉛、鎘三種致癌重金屬元素的質量比分別下降了85.9%、48.9%和40.7%,其中與煤炭燃燒密切相關的砷改善最為顯著。
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對砷、鉛、鎘三種重金屬元素有年均濃度限值要求。“長期暴露于這些物質中,對人體健康有明確的不良影響。”潘小川對《財經》記者說,PM2.5中的有害物質不僅僅是砷、鉛、鎘這三種致癌重金屬,但這些成分濃度的大幅下降,表明北京的一系列治霾措施是有效果的,“這些有害物質的下降,有健康意義”。
2016年9月底,世界衛生組織(WHO)了全球空氣污染地圖,全球人口中有92%生活在空氣質量不達標的地區,中國、印度和一些西非國家均在重災區之列。中國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幾乎均在污染嚴重區域之內。
WHO衛生系統和健康安全小組協調員馬丁?泰勒(Martin Taylor)告訴《財經》記者,“每年約300萬人死于暴露在戶外空氣污染之中,近90%的空氣污染相關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其中近三分之二發生在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區域?!?防護
像張楠這樣,謹慎考慮裝備的防霾措施,也是馬丁?泰勒給公眾的一個建議。“在北京這樣的城市中,空氣質量特別差的情況下,室內使用空氣凈化器、室外佩戴口罩以減少暴露,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措施。”他說。
空氣重污染時,有基礎疾病的易感人群,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應規律服藥,防止病情加重。“老年人應該減少外出。”潘小川說。
在呼吸科醫生眼中,老人和孩子是更易受重污染影響的人群。“尤其是小孩,呼吸道的發育相對來說不是特別完善,比較容易受空氣污染的影響?!蓖趵僬f,出診時,她曾看到不少前去就診的病人佩戴一次性無紡布口罩來防霾,“這樣是沒有作用的”。
普通口罩可以阻擋空氣中有毒有害、比較大的有機顆粒,但不能阻擋PM2.5以下的顆粒物。
符合N95標準的口罩,防護效果相對好一些,這是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證的九種防顆粒物口罩之一。
“N”的意思是不適合油性的顆粒。KN95為中國國標,與N95效果等同。在N95的生產標準中,作為顆粒物的檢測樣本是直徑為0.1微米-0.5微米的氯化鈉氣溶膠,合格的N95口罩對于這種氣溶膠的過濾率應在95%以上。N后面的數字越大,防護效果越好。
佩戴口罩要和臉部完全密合、沒有空隙,尤其是鼻梁處,否則,顆粒物還是會通過縫隙進入呼吸系統。防塵口罩不能水洗,使用一段時間后,應淘汰丟掉。
口罩不宜長期戴。由于人的鼻腔黏膜血液循環非常旺盛,鼻腔里的通道很曲折,鼻毛又構起一道過濾的“屏障”。當空氣吸入鼻孔時,氣流在曲折的通道中形成一股旋渦,使吸入鼻腔的氣流得到加溫。如果長期戴口罩,會使鼻黏膜變得脆弱,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
為了盡可能降低霾對健康的影響,王蕾建議患者們回家后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翱諝馕廴景l生時,建議大家在戶外活動時戴口罩、圍巾、帽子,盡量減少在空氣中的部位,回家后清洗鼻腔和在外邊的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