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管理基本知識范文

時間:2023-08-09 17:41: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皮膚管理基本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皮膚管理基本知識

篇1

1 對象與方法

1.1 培訓對象:楚雄州州級醫院、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州婦幼保健院、州中醫院以及縣級醫院的醫務人員。于2009年8月在楚雄市舉辦了為期5天的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知識培訓班,并填寫完成2次調查問卷。

1.2 培訓形式與內容: 在5天的培訓中,共安排了11次專題講座和1次臨床見習,課間穿插老師與學員間的互動提問和角色轉換游戲,系統介紹艾滋病基本理論知識、艾滋病相關機會性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新進展、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重要問題和改進方向、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處理流程、職業暴露與心理支持、實驗室生物安全與職業暴露防范以及與艾滋病病人的溝通技巧。

1.3 調查方法:自行設計問卷,每份問卷需時8-10分鐘,在培訓開始之前和培訓結束之后分2次進行,問卷現場發放,現場收取,避免無效問卷,采用無記名填寫問卷方法,內容包括培訓人員基本情況,HIV/AIDS基本知識,HIV傳播途徑和職業防護知識。培訓前共發放問卷91份,回收有效問卷88份,有效回收率97%,培訓后共發放問卷70份,回收有效問卷67份,有效回收率96%。

2 結果與分析

2.1 基本資料:參加培訓的91人中,男性21人(23.08%),女性68人(74.73%),未填2人(2.19%);平均年齡36歲;平均工作年限16年;中專學歷6人(6.60%);大專及以上學歷85人(93.41%);初級職稱38人(41.76%),中級職稱47人(51.65%),高級職稱2人(2.19%),未填4人(4.40%);護理專業42人(46.15%),臨床醫療16人(17.58%),疾病預防控制專業10人(10.99%),感染管理人員9人(9.90%),婦幼保健人員7人(7.70%),其他專業4人(4.40%),未填3人(3.30%)。

2.2 培訓前后HIV/AIDS基本知識的變化情況:培訓后醫務人員對HIV/AIDS基本知識的掌握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尤其是HIV對紫外線不敏感,而對熱和化學試劑敏感有了顯著提高,培訓后回答正確率由培訓前的85.20%提高到100%,并且在艾滋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和癥狀以及“雞尾酒療法”不能治愈AIDS等方面也有明顯提高,回答正確率分別由培訓前的85.20%和92.04%提高到培訓后的98.51%和95.52%。

2.3 培訓前后HIV/AIDS傳播途徑知識的變化情況:培訓后醫務人員對HIV/AIDS傳播途徑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與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一般接觸(如握手、擁抱、共同進餐、辦公用具)不會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會通過馬桶、電話機、餐飲具、游泳池等公共設施傳播,以及正確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預防艾滋病,都有了全面正確的認識。(表2)

2.5 培訓前后HIV/AIDS職業防護知識的變化情況:培訓后95.52%的醫務人員清楚艾滋病職業暴露分級,在被艾滋病病人體液或血液污染的床單與被服應分類處理,手部皮膚有破損在接觸艾滋病病人的血液體液時必須戴雙層手套的認識上有了明顯提高,97%的學員清楚銳器刺傷后的處理流程。

3 討論

3.1 培訓班的學習效果:調查結果顯示,培訓前后醫務人員對HIV/AIDS的基本知識有了明顯提高,在艾滋病的臨床表現和HIV病毒的病原學特點方面有顯著提高,知曉率提高到98.51%和100%,知曉率高于有關報道,這與國家對艾滋病的高度重視,采取的相應支持政策,媒體宣傳力度的加大,各種艾滋病國際援助項目[1] 的投入均有一定關系。醫務人員雖然有機會獲得來自多種渠道的艾滋病知識的信息,但對不同知識回答正確率不同,在艾滋病是法定乙類傳染病,發現后應在12小時內上報的調查中,培訓后的知曉率仍維持在較低水平,回答正確率在培訓前后無明顯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培訓前后醫務人員對HIV/AIDS的基本知識的變化,說明雖然他們獲得HIV/AIDS知識的途徑廣泛(電視、廣播、報紙、小冊子、宣傳小報、參加講座或知識問答等)[2],在效果評價中,不少學員表示過去比較缺乏職業暴露知識,所以在治療和護理HIV/AIDS病人過程中,常常產生焦慮與不安情緒,害怕自己被感染,尤其是當破損的皮膚或黏膜接觸了含有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體液時[2]。從表2中可以看出,培訓前后醫務人員對HIV/AIDS的傳播途徑的知曉率較高,尤其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般接觸和艾滋病不會通過馬桶、電話機、餐飲具、游泳池等公共設施傳播的知曉率在96%以上,但對部分知識的認知程度仍存在較大差距,被調查中的85.07%的醫務人員在培訓后仍認為艾滋病病人的尿液、大便、淚液、汗液應視為具有傳染性,而只有14.93%的學員認為無傳染性,還有10.45%的學員認為蚊蟲叮咬可感染艾滋病。知識影響態度和行為,知識的缺失導致了行為上的偏差。

參考文獻

[1] 黃艷華,李萍,李青.新疆艾滋病高發地區護理人員艾滋病相關知識、態度調查.中國護理管理,2009,9(2):36

篇2

衛生員在醫院清潔消毒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醫院感染管理中應如何加強衛生員的管理,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對防止疾病傳播及其自我防護有重要意義。

1 存在問題

1.1 人員不穩定、流動性大。衛生員均系醫院招聘來的臨時工,由于工作不受重視、工資待遇低,所以工作中有不如意之處或有更好的工作,很容易辭職。

1.2 人員普遍文化素質低、消毒隔離知識貧乏。大多數衛生員只知道把清潔工作做好,也就是無肉眼可見的灰塵、污漬,整體看起來清潔、干凈即可。常出現一些違反消毒隔離規范的做法:不能認真按要求處理被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地面等;工作過程中只戴一副手套而造成交叉感染;醫用垃圾和生活垃未分開放置等現象。另外,無隔離意識、串科室,對有特殊感染和采取隔離措施的病人隔離要求了解不夠,成為污染的載體穿梭于不同病人之間,易造成醫院環境的污染。 手衛生知識匱乏,不能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及洗手和使用快速手消的指征,造成極大交叉感染隱患。

1.3 缺乏自律性和慎獨精神,部分衛生員因認識不到自己的不規范操作而導致的后果,在無監管的情況下潔污不分,消毒液不能現配現用、已配好的消毒液不能按時更換,只能保證起其表面清潔而忽視其效果。為減少工作量而不按要求進行清潔消毒,如抹桌毛巾未做到一床一巾一用一清洗一消毒,出現一巾多用,拖把不分區混用、混洗等現象。

1.4 自我防護觀念差。由于缺乏醫學知識,自我保護意識差,工作中手部皮膚經常沾染患者的血液、體液,或被銳器刺傷[1],易造成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2 應對措施

2.1 招工時簽定勞動合同,重視衛生員工資待遇,上相關保險。盡量減少流動并應固定崗位,以便熟悉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2.2 健全衛生員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使其在工作中有理論指導、有行動依據。新上崗衛生員有專人負責崗前培訓,并根據衛生員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特點,學習時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同時還要注意培訓技巧的個體化,主要是讓衛生員了解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內容有醫院感染知識、消毒隔離規范、手衛生規范、垃圾處理知識以及職業道德培訓。進入科室后再由護士長根據病區特點進行相關培訓。加強對衛生員崗位職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使之在預防醫院感染中發揮積極作用。

2.3 專人負責全院衛生員管理工作,定期檢查和日常巡查相結合,按照工作質量標準檢查衛生員工作質量,并與科室溝通,了解衛生員工作情況。感染管理科每月不定期考核衛生員的工作質量,考核衛生員規范洗手以及正確處理醫療垃圾情況,并通過與病員溝通交流的機會了解衛生員一床一巾一消毒執行情況,以及手衛生的執行情況,以此了解管理專職人員日常督察效果。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指導并督促其改進。不定期對衛生員的手及擦拭過的臺面進行采樣,及時反饋結果,通過考核進行效果評價,并與獎懲掛鉤,強化他們消毒隔離觀念,使他們逐步掌握控制醫院感染的基本知識技能。

2.4 所有衛生員在上崗前均進行體檢,患有傳染病者不得錄用。每兩年進行一次體檢,特別是對易感崗位上工作的人員,每年進行一次體檢,發現有傳染病、化膿性皮膚病者,立即調離或辭退。指導其如何自我防護,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同時規范操作,配發工作防護用具,加強規范洗手,指導銳器傷正確處理方法,有特殊感染的患者,及時告之并指導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強調雙向防護的重要性,重視衛生員的人身健康,使其主動規范操作,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3 體 會

衛生員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得力助手。通過對衛生員規范工作流程,督察和指導制度落實情況,加強知識培訓,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使其逐步掌握預防醫院感染的基本知識技能,對控制醫院感染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而有效地改善了醫院的就醫、治療、護理環境,減少了醫院環境被病原微生物的污染[2]。在控制醫院感染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壓瘡 老年患者 照顧者 護理知識

中圖分類號:R6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22-0053-02

Survey of pressure ulcer cognition of sixt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at home

JIANG Zhongtao, SUN Wei, ZHENG Jiaping

(Huajing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1, China)

壓瘡是指皮膚或皮下組織由于壓力,或復合有剪切力和(或)摩擦力作用而發生在骨隆突處的局限性損傷。患者發生壓瘡后往往導致局部組織壞死,身體功能衰退,原發疾病加重,生活質量下降,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發生壓瘡的老年人較無壓瘡者病死率增加4倍,發生壓瘡不愈合病死率增加6倍[1]。為了有針對性地對進行老年患者照顧者壓瘡防護知識的健康教育,我們對60名居家老年患者照顧者進行了壓瘡護認知的調查,結果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取方便抽樣方法,選取2011年4月-2012年6月來中心門診尋求護理幫助的老年居家患者家庭主要照顧者60名。照顧者年齡46~81歲,其中男20人,女40人;配偶12人,子女7人,保姆41人;文盲7人,小學26人,初中18人(初中及以下文化占85%),高中6人,大專及以上3人。

患者60人,其中男27人,女33人;年齡65~84歲;第一診斷為腦卒中29例,冠心病21例,高血壓10例。曾發生壓瘡25例(42%)。

1.2 方法

參考相關文獻,咨詢專家及預調查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共3個部分:①一般資料,包括照顧者的基本情況和患者疾患、及是否發生過壓瘡;②壓瘡知識,為10個條目,包括壓瘡基本知識和防護知識;③壓瘡防護知識的獲取途徑。

2 結果

2.1 照顧者壓瘡護理認知調查

照顧者對壓瘡護理知識的了解總體較差,答對率最高為壓瘡概念,為60%;最低為壓瘡預防,僅23%(表1)。

2.2 照顧者壓瘡知識主要獲取途徑

照顧者壓瘡知識主要獲取途徑主要來源于醫護人員(92%),其次為知識講座(58%,表2)。

3 討論

本調查顯示,居家老年患者照顧者大多數未受過專業知識培訓,壓瘡知識普遍缺乏,對危害認識不足。壓瘡不僅影響原發疾病的恢復,甚至導致身體狀況惡化或者死亡[2],壓瘡的發生、發展與患者及家屬掌握的醫療知識和護理知識的多少存在著密切的關系[3]。照顧者在居家護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對壓瘡知識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壓瘡的防治效果。

目前,我國社區醫療服務體系還不完善,醫護人員的日常健康宣教工作缺乏系統性,往往更注重疾病的治療,慢性病老人出院后一般只進行院外隨訪,很少對其照顧者進行護理指導。調查顯示照顧者的壓瘡護理知識92%主要來源于醫護人員,因此,可開設社區護理門診,對照顧者提供護理知識與技巧,定期給予居家照顧者壓瘡防護相關知識的指導與幫助,或以知識講座、經驗交流等多形式多途徑進行教育和傳授,提高照顧者的護理質量。要注意照顧者上崗前、更換照顧者、更換生活環境時的健康教育[4-5]。

參考文獻

[1] 張世民. 壓瘡研究新進展[J]. 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 1995, 14(5): 193-195.

[2] Reddy M, Gill SS, Rochon PA. 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 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 2006, 296(8): 974-984.

[3] 徐蕾, 姚麗文, 侯黎莉, 等. 老年患者家屬壓瘡認知程度的調查與護理干預[J]. 上海護理, 2006, 6(4): 38-40.

[4] 房秀梅, 段冬霞, 張小林, 等. 老年病人的特殊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 2009, 23(增刊2): 84-85.

篇4

中圖分類號:R473.5;R473.1;R4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2409(2007)05―0973―02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兩種疾病并存,病情復雜,給臨床護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筆者通過對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收治15例肝病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進行科學的、可行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增進健康知識,改變不健康的行為或生活方式,對疾病的康復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F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5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男14例,女1例;年齡36~60歲。其中慢性乙型肝炎9例,肝炎后肝硬化5例,慢性丙型肝炎1例,均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2 健康教育的方式

2.1 通過宣傳欄、工休座談會及責任護士與患者交談的形式進行健康教育。

2.2 護士向患者進行血糖和尿糖監測、胰島素的注射等基本技能示范,并指導患者掌握。

3 效果評價

15例患者中5例治愈出院,其中慢性乙型肝炎3例,肝炎后肝硬化2例。9例好轉出院,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慢性丙型肝炎1例。1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無變化自動出院。通過對15例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對自己的疾病有所認識,增強了自我護理能力,患者滿意率得到提高,同時護患關系融洽,護士自身素質得到提高。

4 健康教育內容

4.1 心理指導

由于此類患者病情復雜,病程遷延反復及長期飲食控制,使患者心理負擔加重,情緒比較悲觀,個別患者甚至自暴自棄。本組中1例倒患者認為注射胰島素麻煩而拒絕注射。另有1例患者不按要求飲食,偷吃食物。這都是由于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未子重視而造成的。工作中向患者詳細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治療方法和預后,使患者明白疾病經過合理的治療和良好的護理。是可以得到控制的。通過介紹治療效果好的患者的經驗,解釋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對控制血糖的作用,強調治療的重要性,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配合治療。

4.2 飲食指導

合理飲食是治療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肝病患者要求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但由于本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熱量飲食會加重胰島負荷,不利于病情康復,因此要適當限制熱量的攝入。根據患者糖尿病病情制定每日總熱量,給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筆者參照營養師提供的飲食方案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向他們講解合理飲食的重要性,使之能自覺遵守。指導患者選用乳制品、瘦肉末、蛋等優質蛋白。但如有腎功能下降或肝昏迷先兆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對血糖控制穩定的患者可食用一些含糖量相對較低的新鮮水果,如:蘋果、梨、橙等,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如香蕉、荔枝、葡萄等。水果要求在兩餐之間吃,每天不超過200g,并且進食水果的熱量要計入每日總熱量。對肝病病情重,食欲差的患者。鼓勵其少量多餐。同時將飲食情況和患者主訴報告醫生,以便根據血糖控制情況隨時調整飲食。對注射胰島素的患者,要求按時按量進餐,必須在注射胰島素后15~30min進食,不可推遲。

4.3 休息與運動的指導

平臥位可增加肝血流量,有利于肝病恢復。因此,要求癥狀重、肝功能損害明顯的患者臥床休息。肝病較輕的患者可根據病情指導室內活動或散步。長期有規律的運動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運動時間過長或運動量過大可發生低血糖。告訴患者須在運動時隨身攜帶一些糖塊或餅干,一旦發生低血糖反應能及時補充。指導患者平時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導致病情加重。

4.4 預防感染的指導

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抵抗力低,極易發生感染。應向患者做好衛生宣教,告訴患者要保持皮膚清潔,勤擦洗,勤更衣,勤剪指甲。對有皮膚瘙癢的患者囑不用手抓,以免抓破皮膚引起感染。對水腫、消瘦、長期臥床的患者還應勤翻身,預防褥瘡。告誡患者不吃生、冷、變質的食物。另外要注意避免受涼,預防感冒。

篇5

1.1加強技能培養過去由于醫學教育的缺陷、教育理念的落后及知識來源的匱乏,有資料顯示,在現有的醫護人員中,對有關防護知識的了解來源于教師的僅占10.8%[4],而有的學科帶頭人具有很高的學術造詣,但卻不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識,這正是與發達國家在學科建設理念上重要的差距之一[3]。為了提高實驗室工作人員的生物安全意識、普遍預防觀念,所有醫務人員應該認真學習國務院頒發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實驗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規和文件。加強基本技能的培養,讓廣大的臨床實驗室工作人員、技術人員,成為既懂“臨床檢驗”,又懂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合格專業人才。

1.2了解生物安全的相關知識及生物危險如微生物氣溶膠包括飛沫核氣溶膠、粉塵氣溶膠。實驗室生物危害常見有:微生物氣溶膠的吸入、刺傷、割傷、食入、感染的動物咬傷、不明原因的實驗室相關感染。

1.3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識強調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義,自覺遵守實驗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掌握正確處理實驗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各種儀器、設備的操作步驟和要點,熟悉生物安全裝備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隔離衣、防護服的使用等。

2建立健全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規程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規程及管理制度為實驗室工作人員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保障。實驗室工作人員是生物安全的受益者,又是管理者,是最容易受到生物危害的群體,是實驗室管理的核心,因此要建立各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規程及管理制度,建立好實驗室個人檔案。

2.1實驗室管理制度人員培訓制度: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經過生物安全防護相關知識的培訓;實驗室準入制度:實驗室入口處應有安全警示標志或限定無關人員進入標志,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實驗室半污染、污染區的工作區域;安全檢查制度:實驗室的門應保持關閉,與實驗室無關的動物不得帶進實驗室,禁止食用品與試劑或標本放置同一冰箱;實驗室消毒滅菌與廢棄物處置制度:未污染的廢棄物扔進污物桶,有菌廢棄物應高壓滅菌后處理,以免污染實驗室工作人員及環境。

2.2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規程實驗室工作人員進入實驗室工作時,根據實驗室生物安全個人防護的配備原則穿著適應的工作服、鞋套或專用鞋等;在進行可能接觸到血液、體液以及其他具有潛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時,應戴手套(一次性手套),必要時戴防護眼鏡,穿隔離衣。實驗室工作人員手上有皮膚破損或皮疹時應戴乳膠手套或雙層手套,嚴禁穿著實驗室防護服離開實驗室工作區域,實驗室工作人員結束或者離開實驗室,防護用品應先消毒、后摘除,隨后必須洗手,根據(GB19489-2004)洗手要求,在感應水龍頭下流水肥皂洗手,使用酒精擦手。標本采集時工作人員應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操作者均要穿著工作服、戴手套、口罩??朔嶒炇夜ぷ魅藛T的僥幸心理,要加強普遍性預防(uiversalprecau-tion,UP)的理念[5]。血液、體液標本是實驗室的主要標本,也是實驗室潛在危害的主要物質,血液體液檢驗中心安全問題尤為重要,因此在采集血液、體液標本時盡量減少檢驗人員在體液收集、采血、運輸、處理、上機及廢物棄置等檢驗過程中與血液、體液產生直接或間接接觸的可能。

3實驗室的清潔與消毒管理

清潔與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只有正常到位的清潔與消毒才能保證在安全環境下安全工作。實驗室的清潔與消毒要按生物安全防護的要求,遵守先消毒后清潔的原則,對需要消毒的物品要徹底消毒,不留死角,凡接觸病原微生物的器材、環境、人員均要采取相應的消毒處理措施。

3.1消毒方法

空氣消毒,可采取加強通風、紫外燈照射或臭氧消毒法;公共場所物體表面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劑噴灑至濕(約10ml/m2),作用25min,使用抹布、拖布擦拭兩遍。抹布、拖布要保持清潔與干燥;環境物體表面消毒,用拖布浸消毒液拖擦兩遍或噴灑至濕潤(約10ml/m2),作用25min。

3.2確保實驗室消毒用品及消毒器械的安全

實驗室必須儲存足夠的消毒劑及消毒用品以備補充,定期檢查消毒器械(紫外燈的紫外線照射強度,定期擦拭燈管);實驗操作中意外出現扎傷、皮膚污染血標本,應馬上用肥皂清洗再用大量的流水沖洗傷口,擠壓傷口出血后包扎。黏膜、結膜被污染應用大量的生理鹽水沖洗,如接觸特殊標本應特殊處理。

篇6

【關鍵詞】 糖尿病;社區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7-8517(2009)24-0179-01

糖尿病是一種需要終身治療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數約4000萬,居世界第2位。為了有效護理糖尿病,提高全民健康,我院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2007年3月開始,對本社區內居民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了一系列護理措施。

1 臨床資料

糖尿病患者共41例,居住地均為城市,于2007年1月一2009年1月在我院社區服務中心建立了慢性病患者檔案。平均年齡55歲;其中男25例,女16例;小學6例,初中22例,高中以上13例。

2 護理對策

2.1 心理護理 由于糖尿病病程長,需要終身治療,目前還沒有根治方法。應讓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的治療方法,鼓勵患者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堅持治療,防止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保持情緒穩定,生活要有規律,戒煙戒酒,注意個人衛生。

2.2 飲食護理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最基本措施。通過飲食控制,減輕B細胞的負擔,以恢復或部分恢復胰島素的功能。讓患者了解攝取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缺乏纖維素的飲食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有關。所以,社區護士首先要向患者闡明糖尿病飲食治療的目的和要求,同時根據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飲食習慣,囑咐患者自覺遵守醫囑,按規定進食,指導患者按其體重、年齡、性別、血糖量、熱量標準計算飲食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根據每日所需熱量安排每餐食譜,合理選擇食物種類和各種食物搭配,控制全日的總熱量。

2.3 健康教育 設定糖尿病相關知識問卷、糖尿病健康教育行為量表以及印制一些以預防為主的宣傳單及小冊子,進行版報宣傳或發放給患者,如糖尿病的飲食等;在社區舉辦專家講座,定期邀請患者及家屬參加糖尿病知識講座,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的病因、發病機理、癥狀、并發癥等。

2.4 血糖監測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患者應用或調整降糖藥的主要依據。社區護士要讓患者掌握餐前、餐后血糖變化,及時發現血糖升高或降低,為調整降糖藥提供可靠的依據。指導患者掌握定期監測血糖、尿糖的重要性及測定技術,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指標。如空腹血糖

2.5 低血糖的觀察 低血糖癥對機體的影響以神經系統為主,尤其是交感神經和腦部交感神經受低血糖刺激后,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后者可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導致血糖水平增高,又可作用于β一腎上腺素能受體而引起心動過快、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等交感神經興奮癥狀。故應指導患者在出現心慌、心悸、饑餓、無力、手足顫抖、皮膚蒼白、出汗等癥狀時,可及時進餐,可飲少量糖水。在勞動或運動時,勞動強度和運動量不宜過大。當運動量明顯增加時,應少量加餐,外出辦事、游玩活動時,要按時進餐.可適當減少降糖藥用量。

2.6 用藥指導 指導患者要了解自己經常服用的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的基本知識,記住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不宜隨便停用或任意改變降糖藥或胰島素的用藥,防止低血糖反應并要注意藥物的副反應;指導患者學會自測尿糖、血糖,將測定的結果和用藥情況加以記錄。

2.7 預防糖尿病足發生 指導患者注意皮膚清潔衛生,預防感染,病程較長者并發皮膚感覺障礙,微血管病變時,鞋、襖不宜過緊,要經?;顒又w,防止外傷、受冷,不用熱敷,避免燙傷。讓患者加強自我護理。

2.8 適宜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增強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體重。醫務人員應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制訂合理可行的運動計劃,采取不同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運動的種類有打太極拳、散步等,運動0.5 h~1.0 h為宜,時間安排在餐后l h進行。既要達到運動療法的目的,又要避免因運動量過大等因素引起低血糖發生。

2.9 跟蹤隨訪 對體重超重、高脂血癥、高血壓等高危人群進行篩查,為每位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對患者血糖、血脂、血壓、糖耐量等指標進行動態觀察,以及早發現并發癥,給予積極治療,要求患者定期復查血糖。醫務人員定期評價患者遵醫行為,及時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隨時電話咨詢或定期家訪,傳播相關知識,并檢查掌握情況。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生性疾病。其治療目標是控制血糖,糾正代謝紊亂,消除癥狀,防止和延緩并發癥,而延長患者壽命。對41例糖尿病患者通過上述護理措施,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識增強?;颊吡私馇榫w、精神壓力對疾病的影響,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指標,了解飲食治療在控制病情、防止并發癥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出現低血糖所采用的措施。掌握規律運動療法的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患者有自覺的遵醫行為糾正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社區醫院的干預,對促進社區居民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施榕.社區預防與保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18.

[2] 李樹青,劉佩.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發癥健康教育的實踐與評價[J].當代護士,2007,12:38―39.

篇7

【關鍵詞】放療科護士 理論培訓 操作培訓

為了促進護理專業的發展,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頒布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中明確提出了優先發展包括腫瘤護理在內的??谱o理領域,發展護理的專科化是臨床護理實踐發展的策略和方向{3}。提升腫瘤??频淖o理水平,需要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及配套措施來培訓放療科護士。而作為腫瘤放療科護士,必須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操作技能,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不同的疾病所需要的護理是不相同的,為了給這種患有??菩院軓姷募膊〉幕颊咛峁└哔|量的護理,護士應該具有系統化的??萍膊±碚摵筒僮骷寄埽瑸椴∪颂峁┤鎯炠|的護理,以期取得患者滿意,社會滿意,護士滿意。

1一般資料:2011年7月來,我院開始對放療科100余名護士進行培訓

培訓內容

1.1熟悉放療知識:放射源的輻射種類,放射源的基本照射方式,放療種類,放療的適應癥、禁忌癥,放射性的生物效應,放療技術,常規分割放療,超分割放療加速超分割放療,三維適形放療,調強適形放療,X(r)刀立體定向放療,粒子刀,重粒子治療近距離放療,熱療聯合放療。

1.2熟悉常用的放療設備:X線治療機和60Co遠距離治療機加速器,模擬定位機近距離后裝治療機,放療計劃系統,放療計劃及設計,治療及固定技術,放療防護,放療配合。

1.3掌握放療護理:鼻咽癌放療知識及護理常規,顱內放療知識及護理常規,口腔癌放療的知識和護理常規,喉癌放療的知識和護理常規,肺癌放療的知識和護理常規,乳腺癌放療的知識和護理常規,食管癌放療的知識和護理常規,惡性淋巴瘤放療的知識和護理常規,縱膈腫瘤放療的知識和護理常規,宮頸癌放療的知識和護理常規。

1.4掌握腫瘤并發癥及護理:皮膚放療性反應與損傷,口腔放射反應與損傷,食管放射反應與損傷,胃腸系統放射反應與損傷,放射性肺炎或肺纖維化,中樞神經系統放射性損傷,骨髓抑制,免疫功能抑制。

另外包括護理腫瘤另外包括腫瘤護理理論,護理基本操作,護理法律,人文知識,教學科研及護理管理,臨床實踐培訓腫瘤學基本知識,腫瘤護理概述,;腫瘤化療護理,腫瘤外科護理,腫瘤心理護理,腫瘤康復護理等。課程要求與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同步,采取集體授課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筆試和口試考核?!?/p>

1.5護理操作。操作培訓包括PICC穿刺及維護、輸液泵使用、呼吸機、除顫監護儀使用、心肺復蘇、動靜脈灌注,心電監護儀使用,血氣分析,吸痰,氣管切開套管護理,放射性皮炎換藥,鼻腔沖洗等。

2培訓形式

包括專題講座、護理疑難病例討論、示范操作、護理查房、護理會診、專科進修、論文撰寫等。外出進修學習以本??茷橹鳎o以與本專業關系密切的學科及必要的輔助檢查技能、知識,以熟悉和掌握本學科疾病知識、??圃\療護理技術等

3培養目標

通過培訓,要求培訓對象達到:3.1熟悉腫瘤學基本理論知識,3.2熟練掌握腫瘤患者護理技術,3.3熟練掌握腫瘤放療科護理知識,掌握各系統腫瘤患者護理要點,3.4掌握腫瘤急診、急救技能;3.5熟練掌握臨床常用50項操作,3.6具備一定的護理科研及教學能力。

2 討論

國外的??谱o理開展較早,發展快,據悉,美國已經在200多個??祁I域培養了10萬余名??谱o士,這些高素質的護理人才在醫療機構、社區保健、家庭護理以及護理科研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目前國外確定的主要??谱o理中就包括腫瘤護理和癌癥疼痛護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護理專業在教育、實踐、管理、科研等層面都有較大的發展,但我國專科護理水平相對落后,護理教育階段理論架構上的不完整,造成護士專業知識不系統,護理教育培訓不完善,護士學習新知、新技術的機會較少,以及護理管理者對腫瘤??谱o士培養的途徑和方式不夠,腫瘤??谱o士的培養和使用還處于初級階段{4}。兩年來,我們通過對放療科護士培訓,探討放療科護士工作能力的培養,使放療科護士盡快適應衛生事業發展的新形勢及現代護理的需要,強調高素質的放療科護士,實現對護理質量的規范化,科學化管理,使護理質量不斷提高,真正體現“以病人為中心”,“優質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徐志晶,夏海鷗,徐筱萍,等.建立上海市護理人員分級和能力標準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7):581.

2孟萌,姜安麗 臨床護理專家的發展現狀與趨勢,護理研究,2007,21 (3)571-574

3羅金風,熊斌.腫瘤??谱o士培訓模式探討[J].護理學報,2008,15(2):20—22

篇8

關鍵詞 獸醫外科學;教學改革;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號 1007-5739(2017)08-0290-01

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獸醫外科學包括獸醫外科手術學和獸醫外科學2門課程,屬于實踐性很強的動物醫學專業課,也是臨床獸醫學的主干課程之一,重點培養學生獸醫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技能和常見外科病的處理技術。針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點以及以往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教學改革。

1 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

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動物醫學專業的新疆少數民族學生以維吾爾族為主,大部分來自南疆地區。雖然在人文學院經過了1年的漢語預科學習,但其漢語水平仍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的漢語水平較差,在學習過程中有著較大的障礙。教學中采取了一些方法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其中多媒體教學法由于其直觀的特點,成為最受歡迎的一種方法。

2 獸醫外科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獸醫外科學是要求將基本知識、基本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一門獸醫臨床課程,是動物醫學專業知識結構體系中重要的一環[1]。由于本課程教學學時的不斷壓縮,特別是實驗學時的壓縮,教師們為了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任務,必須加快授課進度,導致學生消化所學內容難度增加,特別是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由于部分學生語言上還存在一些障礙,要學會所學內容非常困難。再加上實驗課學時的減少,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機會更少,最終導致本課程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充分利用本課程的教學實習,可以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知識。

3 典型病例的應用

國外發達國家已在動物醫學專業的教育過程中廣泛使用病例教學法,國內的一些院校也在嘗試將典型病例應用于獸醫外科學的教學實踐中[2]。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應用的病例主要來源于教學動物醫院,詳細整理接診的典型病例,對于典型癥狀進行拍照或者錄像,對于處置方法及預后在學生討論后予以展示;同時通過學術會議、期刊雜志收集典型病例應用于教學,通過這些典型病例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4 視頻資料的應用

學院購買了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王春H教授組織拍攝的教學視頻光盤,通過視頻中教師們的標準操作規范學生的外科手術操作,提高學生外科手術中的無菌操作意識。用攝像機記錄實驗實習中學生一些常見的錯誤操作,應用于課堂教學,防微杜漸,減少學生在臨床實際操作中的錯誤。通過規范操作和錯誤操作視頻的應用,使學生們更加形象地掌握了所授知識,也學會了操作中的一些技巧。

5 傳統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法的結合應用

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口授加板書為主,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堂表現情況掌控授課節奏,便于教師自主決定是否重點講授,利于知識的垂直傳播,但這種授課方式往往存在不夠形象、具體的特點,有時學生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難以掌握所授知識。多媒體教學課件包含大量的圖片以及視頻資料,可以直觀地為學生展示所授相關知識,加深印象。但有的文字性幻燈片上也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有時為了按照教學日歷的要求按時完成授課進度,而不能詳細講述,學生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堅持傳統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可以將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操作講述清楚,對于難懂的知識點用多媒體的方式予以展示,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3-4]。

6 獸醫外科手術的實踐教學

6.1 術前準備

要求所有參與手術的學生在進行外科手術之前認真復習教材中的相關章節,并由術者講述手術過程及一些注意事項,而后進行手術操作,讓學生真正在實踐中掌握理論知識。所有的手術用品都要按照外科手術的要求由學生進行消毒,用過的金屬器械要求清理干凈血漬,并晾干;對于止血鉗、腸鉗、持針鉗等有鎖扣的手術器械,要求將鎖扣松開。對于常用的絲線,要求學生估算用量,盡量避免浪費;要求學生對剩余的絲線進行多次高壓蒸汽消毒,了解多次高壓蒸汽消毒后絲線容易變脆的特點。

6.2 手術過程

學院學生在大三時有為期3個月的生產實習,通過和學生交談、實習答辯后發現,對于外科手術,學生最欠缺的是無菌意識和基本操作。在本課程為期1周的課程教學實習過程中,重點對這2個方面進行加強,將無菌意識的培養和基本手術操作規范作為教學重點。在學生實施手術過程中不間斷地巡查、指點,對于違反無菌原則的學生,堅決要求重新進行消毒;對于出現的錯誤操作及時糾正。

6.3 術后護理

縫合的結束并不意味著手術的完成,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可見術后護理在手術過程中的重要性。本課程

的教學實習給學生提供了親身體會術后護理的機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般護理的方法,而且要求學生掌握預防和控制感染的方法。要求學生親自對實驗動物進行術后的飼養與管理,直至拆除實驗動物皮膚縫線。

6.4 考核的強化

正確的打結和縫合方法是外科手術學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在課程結束時仍不能熟練掌握。為此,學院改革考核方式。在教學實習結束時對每個學生進行打結和縫合考核,如果不能正確操作,采取一票否決的考核方式。

7 參考文獻

[1] 范宏剛,高利,彭勝民,等.病案分析教學法在獸醫外科研究生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3(13):142-144.

[2] 范宏剛,高利,馮國峰,等.獸醫外科臨床技能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獸醫雜志,2016(4):126-128.

篇9

【關鍵詞】手術室;細節管理;俯臥位;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870-02

手術的安置是手術室護士術前工作的一部分,為了方便手術治療,不同部位的手術常采用不同的。合理的安置是手術成功的基本保障。俯臥位是骨科脊柱手術過程中比較常用的一種,安置該時應合理設計好重心的支撐點、支撐物、固定部位及人體各部位的位置,尤其是頭部位置的安放,我們運用細節管理對骨科脊柱手術中俯臥位的護理進行了一些研究與探討,加強護理工作各環節的精細化管理,使手術護理配合質量得到持續改進。

1 資料

我院是一所軍隊的三級甲等醫院,年手術量近8000例,骨科為創傷中心,今年骨科脊柱手術2012.01-----2012.11月期間153例 ,其中男117例,女36例,年齡15-82歲,平均45.3 歲,手術時間 1-5.5小時,平均手術時間2.26小時。全身麻醉97例,椎管內麻醉51例,局麻5例。頸椎后路5例 ,胸椎20例,腰椎128例。手術均順利,未因手術擺放不當而引起并發癥。

2 方法

2.1 加強學習,把細節管理的理念及放置的基本知識滲透到每一位手術室護士 細節管理首先是一種管理理念,理念指導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鑄就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2.2 術前訪視的細節管理 術前訪視是手術室護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手術室護理邁向科學化的具體實施,對擇期手術患者實施術前訪視。根據不同患者不同手術,其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情等不同,正確運用溝通技巧,進行自我介紹,說明訪視目的。介紹手術室環境、麻醉方式、術前注意事項等,以減輕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讓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

2.3 用物準備:U形頭墊、32*25*8cm軟墊4個 45*25*10cm軟墊1各 50*15*7cm 軟墊2個 。

2.4 擺放要求與技巧:

2.4.1 麻醉穩定后,將病人雙臂下垂緊靠軀體,在保持頭部與頸、胸部位置正常的情況下,麻醉師負責觀察患者,把握住頭部和氣管內導管進行旋轉,而有頸椎病擬行頸椎手術者,應由??漆t師負責把握病人頭的位置,由2~3名醫護人員分別站在手術臺兩側托扶背部、腰部及下肢,將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縱軸,避免牽拉或損傷。在翻身時注意保護動、靜脈置管,以免脫出。

2.4.2 頸部位置應視手術部位而定,頸椎手術應以專用頭架由??漆t師固定頭位,而其他部位的手術,一般將頭轉向一側,或以前額及兩側頰部為支點置于U形頭墊上,而眼和口鼻部置于頭墊的空隙處。

2.4.3 根據患者體形特點,調整俯臥位墊,寬度為兩側外緣稍寬于平放于身體兩側的雙臂;長度為上端高于雙肩、下端超過恥骨聯合處。墊與身體接觸的部位是雙肩、雙側肋骨、髂前上棘、股骨上端放置墊物的支撐點一般

都選擇雙肩部和雙側髂前上嵴為主[3],胸腹部兩側輔以長條狀軟墊支撐,確保胸腹壁稍離開手術床面而不受自身體重的壓迫。保持脊柱自然平直,無扭曲起伏,肌肉松弛不緊張。

2.4.4 膝關節處墊特制的軟墊,大腿與背部成250°,小腿與大腿成15~250°,以避免腳趾受壓,約束帶固定于大腿部。

3 術中護理:

在為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護理工作:

3.1 預防脊髓損傷 當患者全身成功麻醉后,由于其肌肉處于完全松弛狀態,不具有保護性發射,那么在為患者改變時,很容易會對其脊髓造成損傷。所以,當為患者擺放或改變時,必須有專科醫生參與,要確?;颊叩募怪突颊叩念^部同時進行轉動,為患者頭部進行固定時,要固定牢固,并符合頸部生理性彎曲要求,以免在手術過程中損傷患者的頸髓。

3.2 維持有效呼吸 在俯臥位時,胸腹部受壓可限制呼吸時胸廓的擴張,引起限制性的呼吸困難,使肺活量和功能殘氣量降低,嚴重時可導致CO2蓄積和低氧血癥;可壓迫下腔靜脈使靜脈血回流受阻,這不僅使心排出量降低而影響血流動力學穩定,同時下半身的靜脈血則通過椎旁靜脈網經奇靜脈回流,使脊柱手術的手術野嚴重淤血,滲血明顯增加。,所以,為患者選擇時,應使患者的胸腹處于懸空狀態,以使患者能夠進行正常的呼吸和通氣。

3.3 眼睛的保護 全麻手術時,由于物的肌松作用,會使眼瞼松弛,消除正常的機械性的眼瞼閉合,導致閉合不全,患者術后容易出現畏光、流淚、角膜干燥等角膜炎癥狀[4]。俯臥位時患者眼球受壓,眼壓增高,容易導致眼部紅腫甚至失明。當為患者擺放時,要提前用眼藥膏為患者雙眼進行涂抹,同時將患者的眼瞼用透明輸液貼進行閉合,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夠避免消毒液進入患者的眼睛內,也可以預防眼部出現并發癥。巡回護士每1-2小時檢查1次患者眼睛。前額和雙顴骨受壓情況,并適當的調整受力點。頭側臥時,角度一般在30-45°,角度太小,氣管導管容易受壓。應每隔2小時變換頭的方向動作要輕柔。

3.4 生殖器的保護 女性患者在進行手術時,要保護好患者的雙乳,擺放時將雙側放置于海綿墊中空處,并展平胸下中單。男性患者進行手術時,要保護好患者的外生殖器,以免受壓。和陰囊血運豐富,皮膚薄[5],擺放時,將往床尾部順平,使之不與墊接觸。

3.5 氣管導管的管理 在俯臥位全麻下手術時,應特別注意呼吸道的管理,氣管導管不宜過淺,導管的固定一定要牢靠,絕對避免導管脫出,也不能發生導管扭折。

3.6 尺神經的保護 上肢屈曲在頭兩側,軀干與上肢的高度要一致,避免肘部受力,肘關節墊,減輕受壓,經常進行檢查,避免損傷尺神經[4]。

術中應隨時檢查墊有無移動、肢體有無受壓情況,以免引起患者血壓、心率、呼吸變化,一旦發生,及時調整。

3.7 皮膚的護理 脊柱手術改變后身體的負重和支點發生變化,軟組織承受能力較差,容易發生損傷,患者的皮膚不能與金屬接觸,防止使用高頻電刀時灼傷皮膚[1]。接觸皮膚的布單要平整,無潮濕。

4 討論

4.1 合理的手術是手術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基本保證 擺放前,要對患者進行充分評估,擺置既符合手術需要又確保患者安全的。在擺置脊柱俯臥位時,護士必須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強烈的責任心,充分注意力學原理,了解在擺置后身體各個受壓點分布情況。手術時間超過2.5 h是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超過4 h患者的壓瘡發生率為21.2%[2]。因此,必須制訂手術患者擺放規程、質量標準及擺置時的細節管理要求,根據標準進行培訓,使每位護士熟練掌握各種手術的擺放,才能在擺置時,既滿足手術需要,又能確?;颊叩陌踩?/p>

4.2 術中密切觀察,及時調整是預防壓瘡發生的關鍵。術中,由于進行減壓、內固定或臨時喚醒等,可導致患者發生移動,受壓部位的受力點因的移動而發生改變,手術室護士在術中應仔細巡視,,細心觀察、護理,根據隋況與手術醫生、麻醉醫生及時溝通調整手術,方能有效防止皮膚壓瘡、眼睛等危險因素的發生,為患者營造安全、舒適的手術環境。

5 小結:

恰當的俯臥位安置擺放,不僅使得手術操作視野清晰,感覺良好,還可縮短時間,減少醫源性損傷。手術室護士工作要特別小心縝密,遵守原則,做好每一個細節,耐心、細心,及時發現不足,及時調整。從根本上提升護理質量,加強細節管理。只要我們用“心”去工作,細心服務于每一名病人、認真對待每一臺手術中的細節。手術室的每一名護士都是不簡單的.都是不平凡的。

參考文獻:

[1] 翟寅兵.安置手術的細節管理及護理進展.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

[2] 胡開萍. 細節管理在預防脊柱后路手術中發生圧瘡高危部位的應用效果,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7月第28卷增刊

[3] 余文俊. 脊柱手術術中俯臥位128例護理體會.陜西醫學雜志,2009,7

篇10

1 帶教方法

1.1 明確新環境的新要求,端正實習態度。為了加強對護生的管理,本科制定了對見習護士具體見習要求。見習護士到了科室,便集中學習制定的要求,使見習護士及時糾正認為實習期間較在學校自由的錯誤意識,認識到學習任務的艱巨性,及時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在骨科見習的確切目的、具體內容和學習方向。

1.2 分階段施教。在骨科見習時間為八周,并將見習時間安排各占三分之一,分為初期、中期、后期。

1.2.1 在初期,由于對環境及人都覺得陌生,面對一個個顱骨牽引、皮膚牽引、石膏固定、支具外固定、以及創傷性骨折伴大出血等患者,既有神秘感而又膽怯,表現為束手無策。此期,我們要求見習護士熟悉環境,如骨科牽引床、床位配置、庫房各種物品的放置、處置室搶救室的各項要求等, 另外還要對骨科常用的專科儀器如骨傷治療儀、下肢關節器、氣壓循環儀進行示范和演練,還要求嚴格掌握基礎操作基本功。

1.2.1.1 帶領見習護士復習常用的基礎操作理論,如:正確洗手、無菌技術原則、口腔護理、導尿術、吸痰、膀胱沖洗法,靜脈、肌肉、皮下注射等,講解常用破傷風等藥物皮試液的配制方法,并將方法一一列出。要求每人都備有筆記本,將講課內容記牢、背熟。

1.2.1.2 進行每一項基礎操作,邊示范邊理論講解,然后再放手不放眼地讓見習護士操作。每項操作過后,及時提問所操作項目的理論,對不規范的動作及時糾正。這樣,見習護士能在操作中加強理論,又能在理論的指導下更好地完成操作,進步很快。

1.2.1.3 要求見習護士多花時間到科室多看、多問、多練。進行每項操作都要貫穿著三查七對的程序。每項操作要勤過問、勤跟蹤,防止差錯發生。

1.2.2 在中期,見習護士基礎操作比較熟練。此期教會見習護士接待新病人、填寫護理記錄單、過醫囑、書寫交班記錄。傳授一些骨科臨床知識,如:頸、胸、腰椎骨折患者軸線翻身的注意事項,骨折術后患者的觀察要點,四肢骨折復位術后末梢血循環的觀察和護理,負壓引流瓶的制作和更換,骨髓腔和關節腔沖洗液的出入平衡的觀察和護理,頸椎骨折高位截癱患者密切觀察呼吸情況的道理,骨盆骨折觀察尿液性質的道理,術前準備包括訓練在床上排便、肌肉舒縮鍛煉、呼吸運動等內容,術后護理包括保持肢體正確的功能位置、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防治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預防呼吸系統及泌尿系統、褥瘡、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臥床并發癥等基本知識,使見習護士基本掌握骨科的一些??浦R。

1.2.3 在后期,見習護士對骨科護理工作內容較熟悉,基本熟悉或掌握了一些骨科知識,工作較前主動、靈活。此期,經常行總結式的理論講解,促使他們勝任骨科護理工作。如:開放性骨折伴休克患者,護士采取的搶救步驟,培養快速、敏捷的動作。20%甘露醇用于骨科的范疇、使用的原理和注意事項。逐漸增加見習護士的臨床知識面。同時,此期見習護士最易驕傲自滿,應加強紀律、品德教育, 帶教老師做到放手不放眼,工作上杜絕憑印象做事,防止差錯發生。此外,對見習護士進行出科前考試。

1.3 護理術語的傳授語言要規范、準確、富有科學 我們要不斷學習業務知識和進行臨床經驗總結,傳授語言富有科學性和專業性。操作名稱用書面語。如:“靜脈滴注”不能講“打吊針”。每項護理工作讓見習護士懂得,不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斷充實理論知識。

2 體 會

2.1 分期施教,使我們能在某階段全力以赴教某些內容,收效快,見習護士循序漸進地接受內容,進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