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撫育工作情況匯報范文
時間:2023-08-23 16:12: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森林撫育工作情況匯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尊敬的賈主任及各位領導:
歡迎來我局檢查指導工作,現將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退耕還林工作
(一)、基本情況
我縣退耕還林工程是從2000年開始,2000年至2005年為前一輪退耕還林,退耕還林面積9.6萬畝,補助期限為16年,到2020年前一輪退耕還林補助政策到期。為加強森林管護,對前一輪退耕還生態林補助政策到期的,從2018年起,國家再給予每年每畝20元的撫育補助,補助期限為5年。我縣從2015年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2015年實施600畝,在多扶鎮已實施并竣工驗收;2018年下達我縣任務面積7200畝,主要選址在太平、關文、古樓、高院、青獅等17個鄉鎮,共計610個小班,項目惠及群眾7165戶,主要設計栽植柑桔、青花椒等特色經濟林,該項工程2020年已實施完畢,并通過省上復查,合格率達95%。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政策是每畝共1600元,其中種苗補助400元/畝,補助給造林業主,另1200元分三次兌付給原土地承包的農戶,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全縣發展形成了以竹筍、珍稀樹木、木本油料、林下經濟、森林生態旅游等五大林業產業。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宣傳。開展多種形式政策宣傳,做到家喻戶曉。通過印發宣傳彩葉,小冊子,在植樹節、濕地日、愛鳥周等重要節日節點向群眾發放,發放宣傳彩葉20000張,小冊子5000本。利用流動宣傳車進村入戶廣播宣傳,宣傳車次23趟次,宣傳總里程達1500公里。通過電視臺和廣場電子顯示屏等視頻滾動宣傳,連續宣傳30日,宣傳總時段240小時。
二是落實責任。落實工作管理機制,成立領導機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自規局、政府辦聯系林業的副主任任副組長,相關單位聯系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自規局分管林業副局長兼任,全權負責統籌協調推進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去年以縣政府名義兩次召開了鄉鎮主要領導的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推進會,并對林業工作人員借助奧維地圖技術對退耕地塊的判定進行了專門的業務培訓。成立工程技術隊伍,負責退耕還林外業踏勘、規劃設計,組織實施,技術指導,全程開展技術服務,技術人員包片駐鄉,落到地塊,確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見效一片。落實監督檢查機制,確保工程建設推進有力。嚴格落實縣級自查,縣目督辦領導親自到項目鄉鎮開展退耕還林工程督導整改工作。對實施地塊移位,苗木栽植密度不達標,成活率低于90%,一律通報,對管護不到位,退耕地塊停耕不及時,責令立即整改,并將工程建設任務完成情況納入鄉鎮年度績效目標考核。
三是狠抓建設。將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與招商引資、產業建設、生態扶貧等三結合,切實推進工程建設落地。在符合退耕條件的地塊,優先考慮業主大戶,吸引業主成片承包土地,發展林業特色經濟。積極配合我縣有機農業排頭兵建設,優先考慮縣委、政府主導產業,吸引更多村社、林農培育其主導的支柱產業。對接貧困村,優先考慮貧困村致富產業培育,主動為其項目對接、工程實施、技術服務等,讓新一輪退耕還林發揮最大效力。將工程放在生態脆弱地實施,給農村還出一片山清水秀;將工程放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實施,給政府還出一個個支柱產業;將工程放在貧困村產業園實施,給貧困戶還出一條條致富路。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我縣符合退耕還林條件的土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我縣請第三方技術單位結合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圖和林地一張圖,篩查退耕地塊,符合退耕還林的后備土地資源幾乎沒有。我縣通過實地核查最終選定7200畝退耕地塊,涉及小班610個、退耕小班多,面積小、地塊零散,不成規模,工作推進難度較大。
二是農戶對工程實施有顧慮。認為耕地一旦退耕,糧食直補(地力補貼)將會被取消,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除去種苗補貼400元外僅有1200元,而糧食直補雖低,但年年有,群眾對退耕還林工程不情愿。
三是村組基層干部對工程實施有擔憂。因退耕地塊多、面積小且零散,土地流轉后土地權屬界限已破壞,且同一宗地僅有部分土地符合退耕條件,村組干部怕因承包土地權屬糾紛而產生矛盾。加之我縣財力薄弱,沒有配套資金,作業設計、數據矢量化及村組丈量土地、編制資料沒有工作經費。
四是資金兌付不及時。我縣2018年新一輪退耕還林面積7200畝,中央財政已提前到位資金864萬元,但因我縣財力緊張,資金被統籌,目前種苗補助及農戶直補資金一分錢未付。
二、天然林保護工作
(一)西充天然林基本情況
西充地處川東北嘉陵江中上游丘陵地區,生態區位重要,是被納入天保工程區管理的非天然林區,全縣林業用地面積64萬畝,有林地面積55萬畝,活立木蓄積28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5%,轄區內零星分布有591畝少量天然次生林。從權屬上看,除百福寺有400畝國有林外,其余林地基本上都屬集體所有,林木為個人所有。
(二)天然林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我縣天然林雖少,但為了加強我縣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我縣將48萬畝森林納入2011-2020十年天然林保護二期建設工程來管理實施。現開展的主要工作:
1、林木采伐管理。天保二期工程實施后,隨即調減木材產量,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2011年至2020年,全縣商品林采伐計劃調減為零。這十年省林草局下達我縣森林采伐限額為112764立方米。2014年1月1日,我縣實施封山育林并禁伐三年的決定,嚴格控制縣域內林木采伐,實際采伐木材51535立方米。在實施林木采伐中,我縣嚴格執行限額采伐管理和木材采伐許可制度,凡是具備采伐條件和要求的,由林主申請,村組鄉鎮審查簽注意見,經具備有采伐設計資質單位進行采伐作業設計,并經公示無異議,報我局審批同意后發放林木采伐許可證。堅持憑證采伐,強化采伐現場的監督管理,每個伐塊的采伐,縣資源站都落實人員進行全程監管,建立木材檢尺臺帳。加強木材流通管理,嚴厲打擊亂砍濫伐和非法經營加工、運輸木材的行為。
2、森林管護。按照批準的《西充縣天然林資源保護實施方案(2011-2020年)》,2011年我縣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按上級下達的年度計劃圓滿完成工程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我縣天保工程實施方案確定的管護面積48.7萬畝,2020年底實際落實管護面積為51.8萬畝,占任務的106%。全縣共設置森林管護點53個,各鄉鎮組建有森林管護隊伍。通過與鄉鎮、基層林業站、管護人員簽定管護責任書、責任卡,落實管護單位、管護人員職責。管護人員恪盡職守,對各自管護區域巡山護林,認真填寫巡山記錄,并及時報告有關情況,全縣森林資源得到了較好管護。
3、公益林建設。到2020年底,累計完成公益林建設任務2.3萬畝,其中:人工造林0.8萬畝,封山育林1.5萬畝。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主要做法。
(1)、管護機制。對國有林、國家及省級公益林實行專人管護,落實目標責任,實現全過程監督管理。對其它林分落實管護責任制,建立鄉村組三級管護體系。層層簽訂森林管護承包合同,明確責權利,提高管護成效。
(2)、資金投入。主要落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和省級財政配套資金。重點落實公益林生態補償金,開展人工造林、森林撫育、封山育林等項目實施。將工程與貧困戶增收結合開展生態扶貧。
2、具體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政府是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責任主體,政府主要領導是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主要責任人,建立保護發展森林資源聯席會議制度,切實加強領導,層層落實責任。縣政府與鄉鎮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將保護發展森林資源責任落到實處。
(2)、實行工程監理。對納入天保二期工程的森林管護、生態效益補償、公益林建設、中幼林撫育等項目進行監理。確保關鍵內容、關鍵環節不出問題,做扎實工程,做人民放心工程。
(3)開展檢查驗收。每年開展縣級自查,對檢查驗收結果進行適時通報,督促限期整改。不定期開展工程監察,及時處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嚴肅查處違規違紀案件,保證天保工程順利實施。
(4)納入目標考核。將天保工程目標、任務、資金、責任制落實等納入縣政府對各鄉鎮的年度目標考核中。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公益林建設問題。公益林建設成果鞏固難度大,受自然災害影響大,一旦受損,無后續資金支持予以恢復。
2.地方配套政策問題。我縣財政資金緊張,國家規定的20%配套資金難以對口配套到位,對工程的正常實施和成果鞏固造成一定影響。
3.補助標準問題。補助標準低、資金量少、無作業設計等前期工作經費,工程實施壓力大、成果鞏固難。
4.林區基礎設施落后。工程區管護站點、道路、通訊、用水、用電以及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基礎設施嚴重滯后,國家投入嚴重不足,森林的潛在威脅越來越大。
5.后續產業發展問題。后續產業發展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扶持,工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天保工程今年已結束,林農將再次步入“兩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