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筆記范文
時間:2023-08-23 16:12: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三語文筆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語文教師 “光環陷阱” “限量陷阱” “人氣陷阱”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B-0091-02
高中語文是一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高中語文教學既要考慮語文基礎知識點、線、面互相結合,又要傳播與弘揚中華優秀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潛存著許多容易忽視的陷阱,如“光環陷阱”“限量陷阱”“人氣陷阱”,創新高中語文教育、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應避免陷入這些陷阱。
一、跳出“光環陷阱”,解決教師自身突出的素質問題
所謂“光環陷阱”,是指高中語文教師憑借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形成的“光環”,應對新課改帶來的新問題、新情況,沒有從實際出發,對新課改發展模式估計和認識不足,喜好沉迷和滿足以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主要弊端:思想僵化,知識恐慌,缺乏創新和生機。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憑經驗、憑記憶、憑傳統、憑興趣已經無法適應學生學習需求,語文教師要突破老觀念、老經驗、老辦法、老眼光,要有時代眼光、發展眼光,要有創新思維、獨特思維,要具備很強的會說能力、會寫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引領風尚、樹立標桿的理念。特別是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高中語文教師不主動跟上時代節拍,不善于分析面臨環境,不屑于“充電”“補學”,就會讓課堂教學失去生機活力,失去創新創造氛圍,就會掉入過去光鮮成績的“光環陷阱”。解決思想僵化、知R恐慌和避開陷阱,需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要有“補腦”意識。高中語文教師要做到“事事關心”,必須具備敢于批判、敢于糾正的創新勇氣。“補腦”要態度堅決,從最新教學理論入手,做到勤學、勤思,通過新媒體、新技術手段,堅持讀書、閱報、上網,形成接受新知識新事物的良好行為習慣。善于從新媒體吸取新鮮知識,把握教學領域新形勢,積極參加繼續教育,提升學歷層次,改善知識結構,豐富學識常識,切實補上理想信念和專業知識的“鈣”,增強“授漁”能力和水平,不僅要多“授魚”,而且要更加注重“授漁”。
(二)尋找學生思考興趣點。是否瞄準學生“興趣點”,體現語文教師學科能力的強弱,更是避開“光環陷阱”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對語文教材基本內涵和要素做到心知肚明,而且還要通過分析學生學習成績、學生特長專長、課外閱讀等指標,找出規律、找出著力點,主動探索歸納學生“興趣眼”,從“興趣眼”著手,創新課堂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嘗試引導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同時,語文教師每年確定至少 1-2 個教研專題,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形成探討式實驗課改模式,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和課堂教學把控能力。
(三)爭當隊伍“行家里手”。跳離“光環陷阱”,需要語文教師主動學習和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做到“先學一步”;獲取知識方法和渠道要多開辟一些,目光多看遠一些,做到“先著一棋”;強化教師語言訓練,要學會多說“行話”“新話”,符合新課改之后的行業和專業表述,使得教學語言更加貼近學生,做到“先入為主”;積極參與教學研究,親自調研和執筆,形成符合各自特點的教研成果,做到“先行先試”,真正把自己培養成為高中語文教師隊伍的“行家里手”。
二、避開“限量陷阱”,解決教師教材講授片面化問題
所謂“限量陷阱”,是指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眼睛只看到教材的平面知識量,而看不到教材的立體內涵量,認為語文教學就是把平面知識講授傳播到位就是成果。比較側重平面知識,忽視立體內涵,學生從教材中攝取的精神食糧供應不上,出現教材“鈣質流失”現象,不利于高中學生精神引導和人生價值確立。主要弊端:游弋教材,浮于表層,缺乏深度和拓展。
其實,高中語文教材潛在信息量非常豐富,不管是文言文,還是現代文,傳達的不止于語文基礎知識,更多的是和、仁、義、禮、智、信等傳統優秀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語文教師往往把教學重點放在基礎知識掌握和運用上,把教材的表層涵義作為傳播知識的唯一途徑,缺乏知識攝取的深度和廣度,導致出現三種傾向:一是閱讀理解能力低;二是自由命題作文分值低;三是學生思想素質提升速度慢,書生氣重,缺乏活力。出現這三種傾向,是陷入“限量陷阱”的主要體現。俗話說,“教書先教人”,人的素質提升必須從語文教材中吸取涵養,語文教師作為引路人,應跳出教材信息平面,俯視教材信息“庫存”,自覺避開教材信息“限量陷阱”。對此,破除不良傾向,避開陷阱,應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重視觸類旁通引導學。“限量陷阱”的突出特點,就是把教材信息作為唯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學生掌握了教材基礎知識,卻掉入了另一個知識“黑洞”,無法應對全新語境帶來的新問題。對此,高中語文教師應以教材為基本載體,將教材信息向課外其他領域延伸,俯瞰和傳播教材信息所涉及的之外其他知識,擴大語文課堂教學空間,打開“教材情結”,打破教材知識點“枷鎖”,引導學生培養“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和拓展本領,向無限量語文宇宙空間吸取基礎知識和精神食糧。
(二)重視經典著作深入學。經典著作是高中學生逐步培養思想品格的重要載體,隱含著前進的歷史影子,流露出憂國憂民的價值取向。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重新審視高中語文教材,認真識別經典要義,把經典名作的學習和引導作為幫助高中生打開閱讀理解庫存、獲取材料作文和命題作文資料的重要途徑和重要抓手。堅持深入學,組織高中學生不定期開展語文“讀書會”“主題書評”“名段名句”閱讀班會等活動,通過合作探究模式,比如深度解讀詩詞《沁園春?雪》、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文章,幫助學生了解時代背景,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引導、提醒、把控作用,讓學生融入經典名作學習,幫助學生吸取名作思想精華、創作精髓。
(三)重視網絡資源補充學。運用新媒體網絡手段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以高中語文教育資源為主經營的網站不計其數,特別是微信的推行,拓展了語文教材信息量,教學觀點各種各樣,做到各取所需、各得其所。高中語文教師可以訂閱“語文教育”“大語文教育”“學語文”等微信公眾號,從網絡中選取一些網絡名篇和學生分享,教育引導和增強高中生資源信息辨別能力,進一步拓寬高中生知識面。
三、遠離“人氣陷阱”,解決教師角色定位問題
所謂“人氣陷阱”,是指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維護和樹立個人形象出發,將個人角色定位為“人氣王”,以“人氣”聚“學氣”,形成學生對教師的崇拜心理,出現了思維錯位。其主要弊端是:注重氣場,虛設氛圍,缺乏成熟的師資風格。
語文課堂教育不是文化藝術表演舞臺,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克服講臺“作秀”“走秀”,塑造個人獨特形象引起學生關注的錯誤傾向。畢竟,語文教學是影響高中生思想走向的一個重要窗口和風向標。有的語文教師認為,只要學生產生崇拜心理,就能活躍課堂,就會聽得了課、入得了腦。因此,課堂教學方法各式各樣,“各領”,把“嘴功”當“腦功”,把學生當觀眾,把自己當演員,教師雖有掌聲,學生卻無長進。在這種環境下,教師的引導能力、寫作能力、研究能力不專、不尖、不深,出現課堂教學“人氣陷阱”。克服“人氣陷阱”,形成成熟而獨特的教學風格,要結合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課堂教育要嚴肅活潑。營造一個適合學生探討交流、思考問題、促進記憶、強化吸收的氛圍,是課堂教學范圍的主要方向。高中語文教師在這方面要堅持成熟的基本教學方法,秉持課堂教學嚴肅且活潑的原則,預留足夠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討。對于一些比較容易出現偏差的話題,在充分把控課堂秩序基礎上,推動學生自由探討。教師在其中擔當“控制手”“魔術棒”作用,但不能無原t地引起課堂“喧鬧”“轟鳴”,課堂同樣需要一份安靜空間。
(二)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注重榜樣力量的示范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課下交流、生活休息等方面要加強個人修養,多從細節上關心學生,從方向上影響學生,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空間,而不是無節制地宣揚個人學說,樹立個人主體形象。要講究課堂吸引策略,除了探索學生“興趣點”,還要從個人豐富學識方面,發揮引導效用,把學生的尊敬和崇拜轉化為投入勤奮學習、攝取知識的行動之中,進一步營造符合師生身份、符合教育道德、符合高中生成長規律的“人氣”,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篇2
關鍵詞:能源開發 資源調配 合作 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02
一、課例教學過程
展示生命之環夜景圖。這是哪里?撫順。我們的家鄉有何美名?煤都。
是的,撫順因煤而興起,煤是一種重要的能源,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復習《能源問題》吧!
首先學習第一個問題能源與能源分類!
1.能源與能源分類
問:什么是能源?地球上都有哪些能源呢?
1.1能源: 能量資源或能源資源,是自然界中能為人類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資源。展示各種能源圖
問:這么多能源,它們是如何分類的呢?
1.2能源分類:
(1)按能量來源分:①太陽輻射能 ②地球內能 ③天體引力能。
(2)按利用狀況分:①常規能源 ②新能源
(3)按產生分:①一次能源 ②二次能源
(4)按再生能力分:①非可再生能源 ②可再生能源
過渡:問:中國哪種非可再生能源使用最廣泛,哪個省儲量最豐富?提問:學生回答:煤,山西!下面讓我們回歸教材,請同學們翻開地理必修三,翻到40頁,來學習第二個問題能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2.能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2.1山西省煤炭的開發條件?
(1)有利條件(三大條件)①能源條件: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
②市場條件:市場廣闊 ③交通條件: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2)不利條件(運輸與水)①外運能力不足 ②水資源短缺
2.2山西省煤炭的利用狀況?
(1)煤炭基地建設(三大舉措)
①擴大煤炭開采量②提高晉煤外運能力③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
(2)煤炭綜合利用?
①措施(三大產業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煤-電-鋁(煉鋁動力導向型工業需大量火電)、煤-焦-化(焦炭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需大量煤煉制)、煤-鐵-鋼(鋼鐵冶煉徐大量煤)三條產業鏈,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價值。
②結果:由以煤炭開采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
2.3山西省煤炭開發的問題與治理措施?
(1)問題 ①生態破壞②環境污染
(2)治理措施
①生態破壞:通過工程及生物措施,結合土地復墾,建立集約經營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產基地。②環境污染:提高煤的利用技術,“三廢”的治理,調整產業結構。
通過山西省能源開發的案例,我們可以歸納出區域能源開發的分析方法
區域能源開發的分析方法:1.分析能源的開發條件2.分析能源的利用狀況3.分析能源開發的問題與治理措施
過渡:展示柴靜和《穹頂之下》圖,同學們,你們看這是誰?
學生回答:柴靜
師:這是原央視著名記者柴靜,柴靜也是山西人,她一直非常關心中國霧霾問題,并自費拍攝一部紀錄片叫《穹頂之下》,中國嚴重的霧霾問題與中國以煤為主的消費結構是直接聯系的,我在想能不用一種清潔能源來代替煤的地位,從而減少霧霾呢?那種能源最合適呢?
我立刻想到了天然氣,也想到了中國著名的能源調配工程西氣東輸。下面來復習第三個問題能源的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讓我們再次回歸教材,請同學們把必修三翻到82頁。
3.能源的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
3.1中國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1)中國天然氣資源分布狀況?(調配的自然原因)(2)中國大力開發天然氣原因?
(3)中國天然氣生產區和消費區有何差異?(調配的經濟原因)
原因1: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 原因2: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高天然氣比重原因3: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地區差異大
①東部:經濟發達,能源需求大, 但能源相對貧乏 ,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②西部:因經濟水平限制, 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3.2中國實施西氣東輸的影響?
(1)西部(調出區) (2)東部(調入區) (3)兩區協調
①能源影響 ②經濟影響 ③社會影響 ④環境影響
(1)西部(調出區) ①能源影響:促進能源開發 ②經濟影響:能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拉動相關產業發展③社會影響:增加就業機會④環境影響:利于環境保護
(2)東部(調入區)
①能源影響:緩解能源短缺 , 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②經濟影響: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完善基礎設施③社會影響:增加就業機會④環境影響:改善大氣質量
(3)兩區協調
提高能源利用率, 將西部能源優勢與東部經濟、技術優勢合理配置, 緩解沿線因植被破壞帶來的環境壓力。
通過西氣東輸的案例,我們可以歸納出區域能源調配的分析方法
區域能源調配的分析方法:
1.能源{配的原因:(1)能源分布狀況(調配的自然原因)(2)能源消費狀況(調配的經濟原因)
2.能源調配的影響(1)調出區(2)調入區(3)兩區協調
①能源影響 ②經濟影響 ③社會影響 ④環境影響
今天我們學習了能源問題,你能不能總結一下區域能源問題的分析方法
區域能源問題分析方法:1.分析能源的類型和分布情況2.能源開發(分析開發條件 、利用狀況、開發的問題與治理措施)3.能源調配(分析原因、影響)
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還聽說過那些開發或調配的工程呢?
學生回答:南水北調等
問:水是資源,那么能源與資源是怎樣的關系?能源問題的分析方法適用于資源問題不?
學生回答:資源包含能源,能源問題的分析方法也適用于資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