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內科出科小結范文

時間:2023-09-19 17:41: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臨床醫學內科出科小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臨床醫學內科出科小結

篇1

[摘要] 對進入實習階段的臨床醫學五年制學生的出科考核方法進行研究和實踐,及時進行分析、反饋、改進,形成了完整、系統的考核內容、考核細則、評分標準,注重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促進了醫院師資隊伍培養和教研室建設,可評估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臨床醫學;實習;考核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3(c)-0142-02

The study of practice examination method for the five-year medical students

LIU Furong1 GENG Jinling1 WANG Mingsheng2 ZHANG Zhifu3 KAN Yongfeng4 SHENG Xiaobin5 LI Cuiping6

1.Department of Scienc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 China; 2.Headquarter Office,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 China; 3.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 China; 4.Department of Surgery,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 China; 5.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 China; 6.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five-year medical students of clinical practice stage, and timely analysis, feedback, improvement are proceeded, then a complete system,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rules and standards are forme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tu

臨床實習是整個醫學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醫學生將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的第一步,這一階段既可加深實習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同時也是培養實習生獨立思考、促進其向臨床醫生轉化的階段[1]。臨床實習的質量直接影響實習生的未來工作。

考核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學生學習、探查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教育管理部門督導教學的重要手段。出科考試則反映了實習生在所在科室實習期間應用該科專科知識、利用所掌握的技能診治疾病的能力[2]。本文筆者對進入實習階段的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2006級的39名學生的出科考核方法進行了研究,探索與教學目的和內容相匹配的考核方法,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分體系,以便促進教學工作開展,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兼具實用性與創新性的人才。

1 臨床醫學五年制學生實習出科考核主要實施方法

1.1 師資培訓,學流程及考核原則

在學生進入畢業實習前,由學校老教師支教團的專家對我院各教研室(組)主任、教學干事、帶教老師進行培訓,學流程、考核原則,規范畢業實習階段的教學管理,明確實習出科考核由過程考核(含日常考核、病歷考核)和階段考核(含五站式技能考核、理論考核)組成。

1.2 集體討論,制訂考核細則

在培訓的基礎上,科教科組織各專業科室主任、教學干事仔細研究考核原則,對照教學大綱,確定出科考核分為4個部分:日常考核占20分,病歷書寫占10分,五站式考核占40分,理論考核占30分。其中,日常考核、病歷書寫由各輪轉科室指定專人考核打分,內科、外科大教研室匯總計算平均分;各科室病歷書寫份數有明確規定:內科16份,其中,心內科、呼吸科各4份,消化科、腎內科、內分泌及神經內科各2份;外科10份,其中,普外科、骨科各4份,泌尿外科或胸外科2份;婦產科4份,其中,婦科、產科各2份;兒科2份。五站式考核包括問診、查體、輔助檢查判讀、病歷書寫、口試,按臨床病例的實際處置流程考核學生的項目工作技能和臨床思維能力,病例選擇實綱要求掌握的病種,病史、癥狀、體征等相對典型,每站考核細則由各科室指定專人編制,盡可能科學、合理設置得分點,由各科室主任把關,內、外、婦、兒各大組集體審定考核細則,組織專門考核小組,由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以上職稱人員擔任監考教師;理論考試由科教科統一組織,內、外、婦、兒按專業比例組卷,題型設置符合要求。

1.3 實習前學生告知,第一輪五站式考核前進行預考

關于實習、考核要求在學生實習前的動員會上詳細告知學生,讓其明確實習的重要性,積極參與臨床工作,訓練各項技能,用出科考核檢驗實習效果。在組織第一輪五站式出科考核前,內、外、婦、兒四個大科分別進行預考,確定考核流程順利,考核細則無遺漏,考核準備工作到位等,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修正。

1.4 實施考核,分析成績,進一步改進

在實施第一輪出科考核后,組織各教研室總結考試情況,分析學生成績,查缺補漏。發現主要問題有:

1.4.1 平時考核評分標準掌握尺度不一,專業間存在差異,尤其對于考勤的把握,存在人情分現象。改進方法:及時召開教學干事會,確定考勤記錄的嚴肅性,提示教師要公正、公平。

1.4.2 學生平時的病歷書寫上交不及時,個別老師修改、評閱病歷拖拉,影響分數匯總。改進方法:分別向學生、教師告知,規定各自完成時間,逾期不交者無病歷成績、教師個人考核受影響等。

1.4.3 五站式考核確實能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實施起來工作量大,需科教科統一組織。存在問題有:①因為給出了具體病例,在輔助檢查結果判讀時因病例不同判讀的內容不同,成績公平性受影響。改進方法:輔助檢查結果判讀一站,設置公共項目,內科為心電圖,外科為胸腹骨骼X線片,婦產科為胎心圖,兒科為胸片及化驗。②外科、兒科真實患者難以找到,用標準化病人代替,效果不真實。改進方法:在考核前對標準化病人進行培訓, 力求做到模擬真實患者的程度。③病歷書寫內容較多,30 min完成時間緊張。改進方法:制訂病歷書寫格式,給出必寫內容,向學生宣教重視平時訓練,提高書寫速度等。

1.4.4 從成績分析看,學生問診技巧、查體手法及速度、輔助檢查結果判讀等存在問題較多。改進方法:與帶教老師溝通,注意學生平時的技能訓練,在日常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教會學生規范的操作;召開學生座談會,了解實習中情況,解答實習中的困惑,給出建議,同時把學生反映的問題反饋給相關科室和教師,改進帶教。

1.5 形成完整考核標準

在實習生三輪出科考核總結的基礎上,形成了完整、系統的考核內容、考核細則、評分標準,初步建立了各專業病例庫、輔助檢查資料庫、理論考試題庫,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2 體會與思考

臨床實習教學內容復雜,涉及面廣,實踐性強,主要任務是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實習生的臨床技能。通過出科考核,可以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對專業、實踐知識的掌握[3]。通過借鑒兄弟醫院的成熟經驗,在學校老教師支教團的指導下,我醫院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出科考核標準,這對于我院今后的實習階段教學管理提供了詳實的依據。通過完整出科考核標準的建立,筆者體會如下:①該出科考核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既有過程考核又有階段考核,既有技能又有理論。我院根據教學大綱編制考核細則,內容完整,有相對量化指標,力求科學合理,更能反映學生的實習情況,達到了較好的成績評價和教學效果評價,使學生更加重視臨床實際操作能力的鍛煉,同時,可以加強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4]。②該考核方法促進了醫院師資隊伍培養和教研室建設。在考核過程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的互動與反饋,對于提高教師教學素質和水平有積極意義[5],對于教研室管理有良好的規范作用。比如教研室要成立考核小組,建立嚴謹的考核質量管理制度,教師統一培訓,統一評分標準,減少主觀因素,考核內容統一按教學大綱、理論聯系實際,加強題庫建設,難易結合,既要完整翔實又要切合實際等,這些對于教師、教研室都是良性刺激,是師資培養、規范實習過程各環節教學管理的好機會。③該實習出科考核方法將繼續在其他年級推廣應用,充分調動教師、學生雙方面的參與性、積極性,從而檢驗其科學性,收集反饋意見,不斷評估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6]。

3 小結

我院通過對實習階段臨床醫學五年制學生的出科考核方法進行研究和實踐,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科學、規范的考核方法,并不斷總結、分析、完善,可以很好的檢驗學生學習效果,評估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且今后將在培訓標準化病人、強化反饋機制、融入溝通技能考核等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馬春虎,溫海青,紀正春.當前醫學生臨床技能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5,4:262-263.

[2]劉力松,樊潔,馮明,等.七年制內科實習多站技能考試的幾點體會――病案引導的啟發式教學[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7,17(9):2170-2171.

[3]溫建明,高宇,馮建武,等.實習生出科考核管理軟件的設計與體會[J].醫院管理論壇,2010,27(3):62-64.

[4]李文輝,秦繼勇,李康明,等.醫科院校創新的畢業實習考核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82-83.

[5]李秋字.劉文麗.健全臨床帶教師資隊伍完善實習教學管理[J].全科護理,2011,9(2):358-359.

篇2

關鍵詞 小兒外科 研究生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15

Problems and Advice during the Training of the Pediatric

Surgery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PAN Weikang, GAO Ya, LI Peng

(Children's Hospital,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pediatric surgery continuously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want to be a pediatric surgery doctor. Different from undergraduate basic-teaching in classroom, postgraduate educ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clinica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Pediatric surgery belongs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of surgery and pediatrics, compared to others, it has own characteristics. How to improve clinical skill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Key words Pediatric surgery; postgraduates; education

隨著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加強了對兒童外科疾病的重視,小兒外科作為兒科醫學中多學科領域內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不斷擴大和進步。成立了專門的兒童病院和綜合性醫院的小兒外科專業并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愿意選擇報考小兒外科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的課堂基礎教學,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臨床實踐和創新能力,如僅僅依靠課堂基礎教學會造成研究生教育與臨床一線工作的脫節,以及在遇到臨床實際問題的盲目性。因小兒外科屬于外科學和兒科學的交叉學科,和其他專業相比有著更多的自身特點。如何提高研究生臨床技能及科研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擬通過對近年來我院培養小兒外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存在的經驗及問題進行總結和整理,以提高本專業研究生教學培養質量。

1 臨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

小兒外科專業屬于交叉學科,細化專業除了普外科、新生兒外科、骨科、神經外科,還有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微創外科、急癥外科和整形外科等,包括先天性發育畸形、實體腫瘤、炎癥和創傷四大類。①小兒外科疾病覆蓋廣泛,因此小兒外科研究生對各亞專業的知識均需要加強學習和掌握。不僅如此,還需掌握小兒的生長發育及各年齡階段的特殊性等小兒內科基本知識和理論。兒童疾病的發生及發展一般表現比較復雜,因表述不清及不容易觀察,需要特別注意患兒生命體征的細微變化,治療過程中兒童的病情變化迅速,死亡率比較高,需要醫生掌握很扎實的基礎知識及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心。因此作為研究生的管理人員及導師,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掌握外科的基本技能,且對各個學科系統的基本理論知識也要加強認識。在臨床實習階段,對于應屆研究生,重點是打好臨床基礎,努力提高臨床工作能力,尤其是提高臨床研究生處理小兒外科重危病人能力。但對已有一定的臨床工作經驗或來自其他亞專業的研究生,因小兒外科專業尤其特殊性,尤其是新生兒外科,首先要規范其臨床技能,并根據研究生具體情況,到綜合醫院的其他科室進行1~3月的輪轉實習,如小兒內科、重癥ICU等。逐漸建立起小兒外科整體的知識結構,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兒外科醫師奠定基礎。

臨床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小兒外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之一,也是培養研究生探索、發現、研究、提高的重要途徑之一。嚴謹和客觀是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小兒外科領域和其他專業相比科研基礎薄弱,起步晚、發展快,人員配置不合理,對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做臨床型小兒外科課題過程中,因缺乏有效監控,從提出科學假設、實驗環節設計、實驗步驟以及實驗結果的統計學分析的各個環節,導師均應要求研究生嚴謹對待。對于每次實驗結果,要求學生及時小結,并和導師或管理人員討論,研究原因和下一步計劃。及時整理、分析、統計數據。研究生撰寫論文時,寫作要規范和嚴謹,保證文章質量。

2 小兒外科研究生教學問題及策略

(1)因小兒外科在綜合醫院是屬于小科室,規培或輪轉的研究生對小兒外科的認識較淺。各方面對小兒外科臨床教學構成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認為積極面對目前,不能消極等待國家醫療改革的實施對醫患關系、醫療環境的改善。小兒外科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需要根據培養方案和研究生的個體情況不同,制訂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指導和部署研究生的醫學基礎課程、選修課及畢業學位論文的撰寫,定期進行實驗進度大討論和檢查監督工作,逐漸將小兒外科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引導至國內或國際領先或接近領先水平。作為本專業的初級管理梯隊和帶教指導教師,也應該改變思維、做好本職工作,從實際出發,努力培養出掌握醫學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及臨床基本技能的合格小兒外科專業畢業生。

(2)導師水平直接影響著小兒外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臨床技能及培養質量,因此加強本專業的的人才梯隊建設尤為重要。提高對碩士生、博士生導師資格認證難度,建立恰當、合理的研究生導師篩選和考核流程; 對研究生導師實行定期的考核制度,從科研、臨床、教學等方面進行考核評分,取消導師終生制,不合格的建議取消導師資格;其次,建議引入競爭機制,對有出國留學經歷、科研創新思維突出、小兒外科教學能力高、臨床手術技能強的優秀中青年教師進行選拔至研究生導師隊伍,從優化導師年齡層次、學術思維、創新能力等角度,打破傳統觀念,對于小兒外科研究生教育有明顯幫助。

(3)優化教學課程安排 改變目前傳統教育的單一模式,提高研究生學習的主動性,鼓勵小兒外科研究生利用網絡、移動終端等多種方式獲取本專業最新進展,增強研究生對本專業的興趣,利用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進行本專業研究學術報告、臨床疑難病例診治、臨床高水平手術演示等多種方式,使小兒外科研究生提高對本專業或某一研究方向的前沿和相關的交叉學科知識;在選修課程安排方面,增加一些對基礎科研如:解剖、分子生物學或前沿科學:糖生物學、表觀遺傳學等學科的安排,為研究生教育后期實驗或臨床科研來拓展小兒外科研究生的視野,提高其醫學知識基本能力;另外在培養過程中,考核內容及方法需要多樣化,從科研思維能力或臨床技能提高的要求上,定期組織科研相關領域或科室其他指導老師進行適當的評議和總結,對教學內容、方式、研究成果及問題,適時總結并建立培養質量評估及反饋系統,均有助于研究生教育培養。

任何科研項目均由不同專業或不同領域的人員組成研究團隊共同實施。通過參與多中心或多領域合作,能夠加強研究生的溝通能力和研究團隊的協作意識。②臨床型研究生需要導師在給研究生設定課題的時候,充分考慮目前條件尤其是本專業和科室臨床優勢,甚至可聯合兄弟單位以及基礎研究實驗室了聯合收集臨床標本及基礎研究工作,提高科研效率。因此,對于臨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應以導師為中心,包含有分子生物學、統計學、數學、計算機學等多學科協作的指導小組。在指導團隊內分工合作,努力提高科研水平。③

研究生的期中或中期考核內容可以從基礎醫學理論、小兒外科科研思想、臨床基礎技能、思想品德和研究成果等5個方面實施,因為報考小兒外科的研究生較少,小兒外科研究生的科研壓力不大,就業難度低。因此通過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的中期考核,對科研能力強,試驗進度快,發表文章的數量及質量較高的研究生,實行適當的獎勵,充分調動研究生的積極性和他們之間的競爭意識,通過這些有利措施,激發研究生內在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培養優秀的科研或臨床能力強的小兒外科研究生。④對于考核結果排名較后或完成較差的研究生進行提醒或適當采取的懲罰措施。

小兒外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出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臨床基本技能的專業人才。在培養的第一階段就應要有計劃、有目的。根據研究生培養大綱,針對個體制定不同的培養計劃,并定期考核和督促實驗進展和落實情況,避免培養時間的浪費,減少對研究生提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要求。在基礎課程學習及臨床或科研時間的分配上,應各占一半左右時間,但不能完全分開,小兒外科臨床實習或實驗應該和基礎學習互相照應,對基礎知識學習以及臨床應用均有很大幫助。目前,我國小兒外科研究生教育仍存在許多問題及矛盾,只有在不斷的實踐教育過程中發現問題、總結教訓,就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研究生培養的道路,努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臨床中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小兒外科重新煥發活力。

3 就業及思想方面的問題及對策

小兒外科專業研究生就業,較成人外科或小兒內科來說相對困難,很多三級甲等醫院沒有小兒外科,只能選擇綜合醫院中的小兒外科或兒童醫院的外科就業,很多小兒外科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畢業期望的收入和現實和成人科室相比有較大差距,且生活壓力逐漸增大,個人情感容易波動。加之社會對小兒外科專業的認識不足,期望和遇到的現實問題之間的矛盾導致較多的小兒外科研究生產生負面思想。⑤作為研究生導師或初級管理人員要和研究生之間加強溝通教育以及心理疏導,讓小兒外科的研究生能夠順利畢業及找到理想工作。

通過深入交流,讓小兒外科研究生充分了解科研能力及臨床手術能力等技能的重要作用,希望激發其能動性,培養研究生的實驗、手術、交流、語言等多方面愛好,可以多舉辦一些團隊活動如:旅游等,增加研究生們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 在目前的醫患關系較為緊張的環境下,培養研究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尤為重要,這些能力的鍛煉能夠提供更多的條件,為使小兒外科研究生在新的就業崗位上煥發活力,成為學科帶頭人奠定基礎。

總之,隨著小兒外科的不斷發展,小兒外科專業的研究生仍然面臨很多問題。需要導師及研究生管理人員充分了解及調整教育策略轉變思想,對于提高小兒外科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小兒外科醫師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訊作者:

注釋

① 施誠仁.小兒外科若干問題的進展[J].臨床小兒外科,2007.1(15):37-39.

② 劉曉黎,王曉玉,王遠,等.提高臨床醫學研究生臨床研究能力的途徑[J].教學研究,2013.10(17):154-156.

③ 舒彤,吳智兵,黃秀云.淺論醫學院校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J].海南醫學,2008.19(7):72-73.

篇3

臨床醫學實習后,感想諸多,實習活動已經結束好長時間了,但是直到今天,實習留給我的思考還在腦子里面回想。我不知道那些感覺、那些思路要在我心里停留多長時間,也不知道這些思路留在心里面是好還是壞。自打有了那樣一些經歷之后,整個人都有所變化,現在仿佛還在變化著。對我來說這次實習心得作業仿佛比以往任何一次作業都要困難,猶豫了很長時間不能下筆。腦子里面的東西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多,但是難以將它們定位。如果下面說得太亂,還希望大家見諒。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教授講的”結合臨床量表治療強迫癥患者”.在那次課中,我第一次全面接觸到了如何謄寫患者病歷.

病歷的謄寫要體現以下幾個部分:

1患者的一般情況.姓名,年齡,職業,籍貫,住所等等.

2主訴情況.即患者家屬提供的有關患者的情況.

3患者的現病史.患者提供的有關自己的現在患病情況.

4患者的既往史.患者或家屬提供的有關患者以前患病的情況.特別注意要確定,患者是否有器質性腦外傷,還要特別考慮患者是否有酒精依賴.

5患者個人史.包含有順產與否,父母性格,生活環境,工作情況,學習情況,煙酒史,婚姻戀愛史,家族史等等

6精神科檢查.意識障礙檢查,感知覺障礙檢查,思維活動障礙檢查,注意力障礙檢查,記憶力障礙檢查,智力活動障礙檢查,有無自制力檢查,情緒情感活動障礙檢查,意志行為活動障礙檢查等等.

7量表測評,B超檢驗報告,X光檢驗報告等等.

據王健老師介紹,全部報告要在72小時內全部寫完,其中任何一項沒有完成,都要打回去從做,不能給患者確診.

這部分的病歷謄寫要求介紹,只占全部實習教學內容的一小部分,大概只用了不到三十分鐘的時間,但是我感覺它對我們醫師來講格外重要.它是醫師確診的主體思路,換句話說就是你醫師的思路落實到哪一步,才能給眼前的個案定性的問題.病歷的嚴謹與否能體現一個醫院,一個醫師醫術水平的高低.也嚴重關系到確診的準確性,直接涉及患者的就診與治療,干系重大.

在以往的教科書上,只是簡單談到要了解求助者的一般情況,軀體癥狀,心理癥狀,家庭支持系統結構,要輔助量表測評.但是.書本上的介紹沒有王教授的介紹全面.王教授在課堂上明確強調以下幾點.

1要凸現既往史.特別要注意排除器質性腦病對神經癥的影響.比如肺性腦病,肝性腦病還有腮腺炎.另外不要忘記考慮酒藥依賴.

2在個人史部分.(首先老師的層次劃分就十分細致,比書本上的周到.另外老師特別強調)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生活部分問得要細,幾乎是只要患者有挫折就要問為什么.在家族史里,要問父母兩系三代內成員近親婚配情況.

3精神檢查部分要充分重視檢查患者自制力有無.

還有就是病歷報告上面有B超檢驗報告,X光檢驗報告.

以上幾點是教科書上沒有的部分或者沒有強調的部分,而那些部分在臨床實踐中非常重要.按照老師介紹的病歷謄寫思路,給人以嚴肅,認真,科學,嚴謹的感覺.體現了人本的科學精神,值得患者信任的負責任態度.

在王教授結合病歷請來患者進行臨床教學時,病歷中所記述的各點基本全面覆蓋了患者的情況,甚至比患者知道的還要多(因為有患者父母的補充在病歷里)這一點明顯讓患者感到吃驚.

據患者陳述,“在入院的時間內,感到病情有所控制,是……吃對了藥了……”

這就是讓我感觸頗深的小小的”病歷報告”.

自己對能夠體現”責任”的亮點格外關注.”病歷報告”有感,就是這么體驗出來的,如果沒有那種情緒的鋪墊,我很可能就寫第一堂實習課上那個患者給我的印象了,那個印象絕對鮮活.兩個月后的今天我還能想象得出五十多歲的他向我們敬少先隊禮的樣子.可是那個教學例子不能充分體現那種不愿意漏一滴水的嚴謹.我總覺得,只有這種嚴謹,才能暗暗的滲透出科學對人的負責.這種負責,有一種難以名狀的魅力.

通過實習,我感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 要注意個人形象。這個問題似乎從來都沒有在入科教育中提到過,不過,相信很多局外人,包括醫學生印象中的醫生都應該是如江口洋介般玉樹臨風的——雖然,實際情況可能讓你大跌眼鏡。跨進病房那一天起,你就成了一個準醫生了。盡管醫生在中國的地位并不高,盡管整個病房誰都想支使你,但是,咱不能自己把自己給看扁了,更何況,沒有病人會一開始就充分信任一個胡子拉碴、白大衣皺巴巴的醫生,也沒有MM會在第一眼就傾心于你這“批著白大衣的狼”的。

所以,請注意你的形象,從頭到腳,從外到里,干凈整齊,清爽精神。最最關鍵的,就是那一襲白衣。俺當年極其羨慕醫生的衣服又挺刮又夠白,每星期還能換兩次。可是我無論是拿奧妙、汰漬還是白貓,洗出來的始終都差強人意。因為,醫院里是統一送出去洗過漿過的。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白大褂混入其中呢?我們試過自己拿筆在白大衣上寫個號碼,(記住要用不褪色的筆)成功過幾次,

不過后來也懶了。男生們更是常常數星期也不洗一次。

第二, 請不要遲到。這是個通病,有很多人都是踩著點沖進病房的,不論是實習的,本院的,還是進修的。在心內科實習的時候,施教授曾經要求實習同學7點進病房,住院醫生7點半到,主治8點到,(至于教授嗎——隨便你愛幾點到)

不過幾天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現在雖不要求早到,但底線是不要遲到。當然,現在根本也沒有帶教會管你,有很多帶教也是遲到的楷模。但是,提倡向外科醫生學習,養成早起的好習慣,把該量的血壓量好,向床位上的病人都問候一下“昨晚睡得好嗎?早飯吃的什么?”,有時還可以幫帶教把早飯買好。這樣,帶教會很欣賞很感激你決定中午請你喝珍珠奶茶,病人也都會把你當成床位醫生而把你的帶教晾在一邊的(這種喧賓奪主的現象在實習中發生的概率是很大的)。

第三, 口袋里的東西。白大衣口袋里首先要放個小本子。那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東西,有希奇古怪的醫囑、綜合癥、藥名和用法,有今天要請的會診要開的化驗單要寫的階段小結,還有各種各樣的電話、QQ號碼、電郵和MSN。這是你實習的見證,那上面寫滿了你的快樂、傷心、欽佩和懷疑。(我至今都舍不得扔)記得不要拿醫院里的紙張記東西,不好看,容易丟,更重要的是,被一些老教授看到了要狠狠K一頓的,比如外科的老張教授。其次有聽診器和鋼筆。再次多半有手機,建議查房的時候放到震動或者關機。否則教授查房查得正起勁的時候被你的鈴聲打斷了思路,那還了得!輕則瞪你一眼重則叫高年給你打不及格重實習!口袋里最好再裝一只固體膠水,這樣可以避免popo在骨科的不幸遭遇。病房里確實是經常找不到膠水的。

第四, 如果可能的話(我強調的是如果可能,因為這屬于小概率事件),在進一個科前先把相關的書本內容復習一下。事實證明要這么做是相當相當困難的!但是,還是有人做得到的。在實習的時候,一個小組的同學也可以經常交流一下大

家的心得體會,這不失為一個偷懶的好辦法。因為一個組里一般總有個把強人的。記得在呼吸科的時候,俺們那絕頂聰明的組長就總結了一個關于咯血病人的臨時醫囑的口訣。“咯血待查原因多,收治入院查清楚。三大常規血尿糞,B超胸片

心電圖。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脂血黏度。結核抗體PPD,胸部CT加增強。纖支鏡再加活檢,實在不行開胸查。”(具體字句記不清了,比這個還精彩)組長還教我們用畫圖的辦法學習那復雜的心電圖。所以,再次體現了分組的重要性。一直心存感激能和組長共處了一年,盡管期間經常招人誤會。

臨床實習的幾個月來,我接觸了許多黨員,他們之中有教授、有住院醫生、有護士,他們職務雖不一樣,但對工作的執著和熱誠,對病人負責的態度卻是一樣的且持之以恒的。與他們相比,我們相差甚遠。我們對工作遠沒他們那么執著和熱誠,那么精益求精。我們剛去實習的兩個月興致高昂,什么事都搶著干,每天去得早走得晚,漸漸地,有些同學就堅持不住,開始遲到了。而我,雖然從不遲到,但也不像以前去那么早,工作熱情也沒以前高了。想著剛去實習那會兒,只要聽說哪個病人有異常體征,不管那病人是不是我管床或是不是我病區的,我都會去看,去摸,去聽。可現在,除了我管床的病人外,其他的病人我都不怎么關心了。是自己都知道,不用看了嗎?應該不是。往往是自己以為知道了,其實還不知道。醫學博大精深,千變萬化,同樣一種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的表現往往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我們多接觸病人,多思考,多總結。在與病人的接觸中我們往往可以獲得對疾病診斷極有幫助的臨床資料。在這方面,我還做得不夠,今后我應與病人多接觸,對工作保持激情。

我這人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自信。我對于自己的能力總是懷疑,不敢主動爭取承擔某項任務,一般只是認真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這使得我做事很被動,失去了許多提高鍛煉的機會。在現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里,不善于推銷自己的人常常會失掉許多很好的機會,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在實習階段,有許多動手的機會都要靠自己爭取,因此今后我應更加自信,更加主動。

實習已經好多天了,對醫院和科室的整個運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我一邊學習基本的臨床操作,比如胸穿,換藥,拆線等,一邊向師兄師姐學習疾病的治療和常用藥物的使用。以前的診斷學和內科學是基礎,不過和臨床還是有些脫節。比如抗生素的使用,書本和實踐真的差別非常大,而且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習慣和經驗,在沒有確切的病原學證據之前,都是經驗用藥的。藥物最基本的藥理機制都在大三的藥理課上學過的,不過因為一直沒有自己用過藥所以以前花了很多時間背記的東西,現在幾乎都還給老師了。不過,我想,如果經常用,應該很容易記住。呵呵,反正我對自己喋喋不休的提問從來不會覺得慚愧,師兄師姐也非常樂意給我解答。這就是實習生的優勢——倚小賣小。帶組的老師很忙,平時不是那么容易隨時請教。這個時候,和師兄師姐搞好關系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幫忙加班多寫個病歷,晚一點回去也不要緊,反正年輕嘛,多跑跑腿就當時鍛煉身體了。他們除了在臨床的技能上面指導我,還教會我很多他們自己在實習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讓我少走了不少彎路。

第一次管床真的是沒有什么經驗,連輸液計劃都不會開,病人說他一直拉肚子,我知道該給點收斂劑了,但是具體用什么藥,用法劑量都不知道,一切都得問,一點點學,一點點積累。

篇4

【關鍵詞】 教學 組織胚胎學 “引導-探索-發現”模式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n effective mode in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HET). MethodsTargeting at four-year-schooling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of medicine and nursing, the Guidance-Exploration-Discovery (G-E-D) mode was tried in HET.ResultsThe use of G-E-D mode increased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got a better teaching result. ConclusionThe use of this teaching modality should be based on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pply it flexibly and timely adjustment accordingly.

[KEY WORDS]Teaching; Histology & Embryology; Guidance-exploration-discovery mode

組織胚胎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它與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其他醫學基礎和臨床各學科的理論基礎。學好它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科研以及從事臨床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組織學與胚胎學所涉及的內容大多相對抽象,這給醫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學生普遍反映枯燥、難學、難記。針對以往的組織胚胎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作者運用“引導-探索-發現”模式取代了傳統的機械式教學模式,在重視組織胚胎學知識與技能的傳授的同時,又重視學生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體驗與認識,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科學態度的培養方面,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組織胚胎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等基礎醫學教育事業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代醫學教育創新和發展的需要,醫學基礎課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傳統的組織胚胎學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教’,忽略學生的‘學’[1];重視組織胚胎學學習結果,忽視組織胚胎學學習過程。這種灌輸式的教學,難以調動學生對學習組織胚胎學的熱情,造成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欠缺,教師教學思想、觀念及方式、方法的陳舊與落伍的問題。

2 “引導-探索-發現”模式的內涵

“引導-探索-發現” 模式是以研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是一種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改革模式,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處理信息,感受和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進而學會學習,最終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組織胚胎學教學中開展的“引導-探索-發現”模式的體系框架

組織胚胎學教學中開展“引導-探索-發現” 模式的體系框架是: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指導學生提出假設設計探究實驗方案自主研究合作交流感受反思。

4 “引導-探索-發現”模式在組織胚胎學教學中的實施

4.1 創設情境,基于問題式教學

組織胚胎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許多組織胚胎學知識學起來比較枯燥,所以學生提問題就較為困難,也較難激發和培養出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但如果把組織胚胎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化枯燥的知識為感興趣的內容,學生參與的程度也就高了[2]。例如組織胚胎學有許多知識點需要記憶,故應鼓勵學生多提問題,看書要善于思考,不死記硬背。如:講解石蠟切片制作過程時,應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組織塊固定、脫水后,要經透明才能浸蠟、包埋?”“為什么切片要經脫蠟后才能染色?”學生在明白了“石蠟包埋是利用不同媒介的相溶性,以石蠟替代組織內水分,而染色的過程相反,以水溶性染料替代切片中的石蠟”的原理后,就會較容易記憶石蠟切片制作的幾個步驟了。

4.2 優化設計實驗

組織胚胎學“引導-探索-發現” 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以教學規律、方法為依據,以學生的自學探索為特征,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這種模式的提出,旨在進一步優化教與學的關系,構建新的課堂教學結構體系,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只有這樣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和提高,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以往的實驗課,學生以觀察切片為主,但對于切片的制備卻只是略知一二,這樣,對切片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做出科學的判斷和合理的解釋,也就不能從根本上理解平面圖像所反映出的深刻內涵。為此,在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基礎上,我們開設了血涂片的制備實驗課,從取材、涂片到染色、觀察都由學生自己完成,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實驗課上,在看完電視引導片及教師講解觀察要點后,應盡量讓學生自己尋找所要觀察組織結構,教師只對不易找到的組織結構及特殊染色切片做示教[1]。對于學生有些提問不必立即直接回答,如學生要求尋找某種組織結構,可提問學生該結構位于什么位置,要求學生把所在的位置找出,再詢問學生該結構形態有何特征(在理論課和引導片中都已強調)。有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自己找到答案,即使找不到答案,下次遇到類似問題也知如何處理。教師事事包辦代替,會養成學生的懶惰思想,不利于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3 自主學習,深化感悟

組織胚胎學的自主探索學習,就是學生在組織胚胎學教師有計劃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覺、主動制定并自我監控來完成具體的組織胚胎學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通過積極主動地自主設計、自主嘗試、自主感悟、自主質疑、自主監控評價、自主反思總結、自主調整完善等實踐活動,實現高效的自我發展。特別指出的是,組織胚胎學自主發展不是學生單方面的學習狀態,而是教學雙方在全新的觀念指導下,高度協調統一的一種新型組合。

4.4 小組學習,合作交流

“引導-探索-發現”模式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現實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學生研究活動的展開,需要良好的環境。營造合作氛圍,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研究的樂趣,品嘗成功的喜悅,對于促進學生主動研究、學習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為此,我們成立了組織胚胎學興趣小組,親手操作制備組織切片,共同觀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為什么同一器官鏡下的圖像會不同,判斷什么是人工假象及其成因,既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科研興趣和嚴謹的科研思維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5 注重評價,感受反思

在組織胚胎學課程“引導-探索-發現”模式評價中,我們要改掉以教師為主的評價方法,讓學生以及與學生有關的其他人員參與評價,即采用學生自評,同組互評,教師點評的全體參與的多元化評價模式。學生通過自評,能培養自己的認識能力。小組互評使學生學會辨別、學會欣賞、學會評價。教師點評,起到指導作用。 例如在講解血液系統時,針對紅細胞、網織紅細胞的形態、結構(細胞體及細胞質)、數量(包括血紅蛋白含量)精講后,結合生理學、診斷學、內科學等課程,適當講解貧血的定義,什么是血常規、血涂片、網織紅細胞計數,等等[4]?教師在該節課將結束時,出示一張學習結果自我小結問題單:你認為貧血的定義是什么?該節課你有什么體會?你對該節課的經歷有何感受?該節課的問題解決主要采取了什么方法,還有別的方法嗎?留給學生課后感受反思。

5 “引導-探索-發現”模式在組織胚胎學中的實踐效果

通過問卷、觀察、訪談等多種方法搜集到的資料表明,組織胚胎學“引導-探索-發現”教學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5.1 學生對組織胚胎學及組織胚胎學教學的興趣顯著提高

通過組織胚胎學“引導-探索-發現”教學實踐活動,絕大部分學生對組織胚胎學由不感興趣變得感興趣。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組織胚胎學學習活動的樂趣,提高了對組織胚胎學的認識,以高昂的熱情參與組織胚胎學課堂教學活動,主動探索、實踐。

5.2 學生的組織胚胎學學習方式發生了可喜變化

經過一年來的“引導-探索-發現”模式教學,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性學習逐漸轉變為主動學習;被動應付的少了,主動探究的多了;機械模仿的少了,探索勤思的多了;作業千人一面的情況少了,創新求異的多了。

5.3 教學效果顯著

學生的組織胚胎學知識更加全面,動手實踐能力明顯增強,學生的組織胚胎學素養得到顯著的提高。教學效果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其他教師的一致好評,在本年度全校“優質課”評比中脫穎而出,取得良好的成績。

總之,組織胚胎學“引導-探索-發現”教學模式是在傳統的接受性教學基礎上的創新。它要求組織胚胎學教師不斷地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吸收國內外的組織胚胎學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優秀成果,提高理論修養,加強教學實踐探索,特別要重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特點,采取靈活高效的教學策略,使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 楊志文,楊志欣. 淺談組織胚胎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 四川解剖學雜志, 2006,3:60-61. [2] 曹嗣瑜. 組織胚胎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2008,4:371-372.

[3] 陳世豐,李文明. 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改革嘗試[J]. 衛生職業教育, 2006,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