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知識培訓范文
時間:2023-09-22 17:57: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急診知識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為了提升全市民營醫療機構相關醫務人員急診急救能力,更好的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醫療機構安定有序的發展,我局于5月12日針對全市民營醫療機構召開急診急救知識培訓,本次培訓采取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
當各種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驟停時,心肺復蘇是最有效的緊急救護措施,為了讓醫務人員正確掌握心肺復蘇術,首先由我局陳玉梅同志做培訓講解,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急診急救:物品準備、評估與判斷、放置、胸外心臟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有效指征判斷、安置患者,每一步操作流程都講得細致入微,各單位醫務人員也聽得十分認真,接下來為大家播放心肺復蘇操作視頻課件,期間,由我們的專業人員在下面為大家答疑解惑,然后讓大家現場用假人做實驗,大家表現出極其認真的學習態度,會后為大家分發了培訓試卷,成績均達到合格。
這次培訓不僅讓醫務人員加強了醫療工作中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懂得了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在學習過程中,全體醫務人員聽課仔細,操作認真,不少同志還在下課后自覺留下來繼續練習,表現了高度熱情的學習積極性。
5月14日
篇2
關鍵詞:網絡配置;仿真;路由器;交換機;網絡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 (2010)25-0088-03
0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各中職學校相繼開設了組網技術的相關課程,在該課程中需要進行許多的組網實驗。然而,絕大部分中職學校還沒有配置相應的網絡實驗環境,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頻繁地做組網實驗很容易損壞設備,而且維護更新的成本也較為昂貴,一般中等職業學校無法承受。如何給學生提供一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網絡實驗環境?網絡互連配置仿真培訓系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有了實驗仿真培訓系統,能為教師在網路互連配置培訓中,提供一個有效的輔助手段。同時,通過模擬實驗,也能極大地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前,國內外也有一些網絡實驗模擬器,如Network Visualizer、Virtual Lab、Networking Academy E-Lab、Boson Netsim等。這些模擬器能模擬實際網絡的組建,能對網絡設備進行模擬配置,還能模擬運行、測試以及對仿真結果的分析。
現有的網絡實驗模擬軟件在中職網絡互連配置培訓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點和不足,這些軟件一般都能夠模擬出真實的網絡搭建環境,但不能分辨和提示哪里出錯,對于中職學生,往往無法找出配置錯誤的所在,而影響整個網絡實驗的進行。為此,筆者專門設計開發了網絡互連配置仿真培訓系統,該系統能根據組網配置實驗教學的需要設置了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實驗。能根據中職學生的實際組網配置操作,一步一步給予正確的操作引導和出錯提示,使學生能順利地成功完成相關組網配置實驗,極大地方便了教師的組網實驗培訓和廣大學生的自學,本文將對該網絡互連配置仿真培訓系統的設計和實現中采用的技術進行詳細討論。
1網絡互連配置仿真培訓系統的總體設計
網絡互連配置仿真培訓系統針對交換機、路由器中需要配置的主要功能和使用的主要網絡協議,對交換機、路由器的各項具體配置進行模擬仿真。根據實驗教學的需要,系統總體設計時,將全系統劃分為七個主要模塊,各模塊的設計目標與功能分配如下所示:
模塊1:配置跨交換機VLAN,模擬網絡設備對該功能的操作并記錄到數據庫;
模塊2:配置SVI實現VLAN間路由,模擬網絡設備對該功能的操作并記錄到數據庫;
模塊3:配置端口聚合,模擬網絡設備對該功能的操作,提供冗余備份鏈路,并記錄到數據庫;
模塊4:配置端口安全,模擬網絡設備對該功能的操作并記錄到數據庫;
模塊5:配置靜態路由,模擬網絡設備對該功能的操作并記錄到數據庫;
模塊6:配置RIP路由協議,模擬網絡設備對該功能的操作并記錄到數據庫;
模塊7:配置標準IPACL,模擬網絡設備對該功能的操作并記錄到數據庫。
2網絡互連配置仿真培訓系統的模塊設計與實現
在系統的具體設計和實現時,將以上每種配置實驗都作為一個單獨的模塊處理,各個模塊的設計思想和實現中采用的主要技術分述如下:
2.1實驗一模塊(配置跨交換機的VLAN)
本實驗通過配置仿真,使得同一VLAN里的計算機之間能跨交換機進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里的計算機之間不能進行相互通信。
實現原理:VLAN是一種用于隔離廣播域的技術,配置了VLAN的交換機內,相同VLAN的主機之間可以直接訪問,同時對于不同的VLAN的主機進行隔離,VLAN配置時,要遵循IEEE802.1q協議標準,在利用配置了VLAN的交換機接口進行數據傳輸時,需要在交換機主干接口發送的數據幀內添加4個字節的802.1q標簽信息,用于標識該數據幀屬于那個VLAN,以便于對端交換機接收到數據幀后進行準確的過濾和對送達的目的VLAN端口判斷。
實驗一拓撲結構設計如圖1所示。
對該模塊進行VC++實現時,系統預先設置一個網絡設備配置數據庫,里面存儲為使實驗成功需要配置的所有可能的正確配置數據。系統開始時顯示實驗一拓撲圖,然后顯示各個需要進行配置的網絡設備標簽,等待學生輸入。當學生輸入本實驗中的配置語句后,系統首先對該語句進行語法檢查,若有語法錯誤,則進行提示修改重輸入;系統而后對該語句進行語法分析,分離出相關的各關鍵字和配置參數,將其和網絡設備配置數據庫中的各種可能出現的正確配置數據進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則進行下一條語句的處理,若匹配失敗,則報警提示修改。當全部語句完成后,還要檢查各語句是否符合正確的順序關系,條件滿足關系,以及是否是允許的語句交換關系,如果一切檢查都符合要求,則提示該設備配置成功。然后進行另一設備的配置,過程仿此。當各個需要配置的網絡設備皆配置完成后,還要檢查各網絡設備配置參數的相容性,若都能檢查通過,則本次配置實驗成功。
2.2實驗二模塊(配置SVI實現VLAN間路由)
為減小廣播對網絡的影響,網絡管理員在公司內部網絡中進行VLAN的劃分后,會發現不同VLAN之間無法相互訪問。此時需要進行SVI配置,以實現VLAN間路由。
實現原理:VLAN間的主機通信為不同網段的通信,需要通過三層交換設備對數據進行路由轉發才可以實現,通過在三層交換機上為各VLAN配置SVI接口,利用三層交換機的路由功能可以實現VLAN間的路由。
實驗二拓撲結構設計如圖2所示:
對該模塊進行VC++設計實現時,模塊的設計思想與實現中采用的主要技術路線類似實驗一模塊中敘述的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以下同此。
2.3實驗三模塊(配置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備份)
本實驗增加交換機之間的傳輸帶寬,并實現鏈路冗余備份。
實現原理:端口聚合又稱鏈路聚合,是指兩臺交換機之間在物理上將多個端口鏈接起來,將多條鏈路聚合成一條邏輯鏈路,從而增大鏈路帶寬,解決交換網絡中因帶寬引起的網絡瓶頸問題,多條物理鏈路之間能夠相互冗余備份,其中任意一條鏈路斷開,不會影響其他鏈路的正常轉發數據,端口聚合需要遵循IEEE802.3ad協議標準。
實驗三拓撲結構設計如圖3所示:
2.4實驗四模塊(配置端口安全)
對于網絡中出現的這種問題,需要防止用戶接入非法或未授權的設備,并且限制用戶將多個網絡設備接入到交換機的端口,本實驗完成交換機的端口安全配置,可以滿足這個要求,提高接入層網絡的安全性。
實現原理:交換機的端口安全特性可以只允許特定的MAC地址的設備接入到網絡中,從而防止用戶將非法或未授權的設備接入網絡,并且可以限制端口接入的設備數量,防止用戶過多的設備接入到網絡。
實驗四拓撲結構設計如圖4所示:
2.5實驗五模塊(配置靜態路由)
本實驗配置路由器中的靜態路由,以實現網絡的互連互通,從而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傳遞。
實現原理:路由器屬于網絡層設備,能夠根據IP包頭的信息,選擇一條最佳路徑,將數據包轉發出去,實現不同網段的主機之間的互相訪問,路由器是根據路由表進行選擇和轉發的,而路由表就由一條條的路由信息組成,路由表的產生方式一般有三種:直連路由;靜態路由;動態路由協議學習產生的路由。本實驗練習第一、第二種路由產生方式。
實驗五拓撲結構設計如圖5所示。
2.6實驗六模塊(配置RIP路由協議)
本實驗配置動態路由協議RIP,即練習上一節所說的第三種路由產生方式,以實現網絡的互聯互通,從而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傳遞。
實現原理:RIP是應用較早,使用較普遍的IGP,適用于小型網絡,是典型的距離矢量協議。RIP協議中將跳數作為衡量路徑開銷,RIP協議里規定最大的跳數是15,RIP協議有兩個版本RIPv1和RIPv2,RIPv1屬于有類路由協議,不支持VLSM(變成子網掩碼),以廣播的形式更新,更新周期為30秒,RIPv2屬于無類路由協議,支持VLSM(變長子網掩碼),RIPv2是以組播的形式更新。
實驗六拓撲結構設計如圖6所示:
2.7實驗七模塊(配置標準IPACL)
本實驗可以根據配置的規則對網絡中的數據進行過濾。
實現原理:標準IPACL可以對數據包的源IP地址進行檢查,當應用了ACL的接口接收或發送數據包時,將根據接口配置的ACL規則對數據進行檢查,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允許通過或拒絕通過,從而達到訪問控制的目的,提高網絡安全性。
實驗七拓撲結構設計如圖7所示:
3結語
網絡設備互聯配置仿真培訓系統除可完成上述七實驗以外,還可以進行網絡設備互聯實驗的測試。學生可以通過該模擬軟件實驗過渡到實物設備的實驗,從而大大提高實驗效率。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在網絡仿真軟件提供的模擬環境下能夠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網絡中最為實用的組網配置技術,同時通過網絡設備互連配置仿真培訓系統的熟練使用,也可以實現對網絡原理和網絡協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 張衛東,周敏.網絡互連設備遠程實驗平臺設計[M].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30).
[2] 臧大進,嚴宏鳳.Cisco路由器的幾種常規配置[J].計算機時代,2001,(5).
[3] 劉民岷,楊平,吳浩文.基于虛擬儀器的實驗室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2,(1).
篇3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教師;教師專業化;培訓管理機制
一、引言
從上古至今,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我國是個以農業為發展基礎的超級大國,農業人口比重大,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日將突出。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轉移,農業人口比例不斷縮小,農村城鎮化逐步加快,而轉變過程中的農村居民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特別是在時下,農村城鎮化,農村經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開始出現了一些新的改變等環境背景下,農村居民的思維模式與農村城鎮化發展的不協調導致農村精神文化發展的滯后。廣大的農村教師成為這個時期農村教育發展的中流砥柱。故對目前國內農村教師專業化現狀以及培訓管理機制進行探討和分析具有強烈的社會需求和現實意義,也關乎到國家農村教育發展。
二、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教師的專業化培訓現狀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新型農村社區涌現,農村逐漸向小城鎮的方向發展。這是農村向城鎮地域性質和景觀轉化的過程,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城鎮化的過程也是城市文明、城市意識在內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擴散和傳播過程。農村在這個時期的經濟和文化、居民的思維方式出現了一些時代性的變化。政府在農村城鎮化的過程中,不斷出臺資本下鄉等政策,引導更多的新興產業向農村地區傾斜,社會對農村居民的能力和素質文化水平要求的提高,社會福利制度的不斷完善,義務教育的普及等都賦予了農村教師新的時代要求和使命。且城鎮化過程中,人的地理位置的轉移和職業的改變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演變。農村的教師的專業化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的問題顯得越發突出。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道路需要研究機構的參與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其中對于如何構建農村教師專業化培訓管理機制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緩。
目前我國缺乏科學的教師專業化培訓管理機制。該問題在國家的農村教育招聘體制中表現尤為突出:大多數地方政府錯誤認為新教師在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經過短期的實踐可達到基本的教師職業化標準要求,故缺少設置教師教育培訓機構對新教師進行職前專業化培訓,導致新教師融入新的教學環境過程中相當被動。近年來,政府開始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其中把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時教師的職業地位也相應提高,該方面政策的實施引導更多社會人才和精英加入推進農村教育發展的行列。但是,政府在引進人才的基礎上,缺乏建立對教師進行職業化專業培訓的管理機制。目前的大多數農村教師的培訓以“滿堂灌”的課程方式,更流向于形式化,缺乏科學培訓理論的有力支撐。在政府和社會對農村教師賦予越來越高的期望的同時,而教師專業化培訓步伐卻滯步不前的背景下,必定導致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教育畸形發展。最后,現有學校官本位的管理機制以及對教師人文關懷的缺失抑制了教師自主能力的發揮,導致教師職業專業化發展缺乏更深層次的發展動力。下面我們主要對以上提出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以期給出解決策略。
三、構建職前培訓和職業專業化的一體化培訓機制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屬于社會學領域的概念,其主要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第一是教師教育專業化職業地位得到社會的關注和尊重,第二是教師專業職業水平的提高。即農村教師專業化的最終目標是發展教師的知識理論能力以及教學實踐水平,使其不但專業于自己所教學的領域,而且擁有多交叉學科知識。
農村城鎮化已經成為目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從教師的教育對象學生出發,對多領域多學科知識的向往,枯燥落后的教學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從家長重視教育的角度出發,與外界的多方面多渠道的接觸,農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心程度空前提高,對現有的農村教師的能力水和專業素養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經濟的城鎮化過程中,第二、第三產業往農村地區轉移,改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是農村經濟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農村地區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將逐步提升.故必須建立教師職前和教師職業專業化一體化培訓機制,從源頭上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
首先,現有的農村教師的招聘制度主要停留在針對在校應屆生,而新教師在原有的知識理論和框架以及從未經過專業培訓機構的職前培訓的情況下投入教學實踐,出現新教師無法快速融入教學環境的困境,對農村教師的積極性產生極大的挫敗感。故建立更有針對性和更切合實際的教師職前培訓,加強教師在價值取向的正確指引,培養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促使教師的價值取向從教師職業化專業地位的追求轉化為農村教師專業能力水平的提高。
其次,“鐵飯碗”的教育保障制度和缺乏上升渠道的現狀促使教師產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學習的惰性。農村教師自我發展需求的降低從根本上影響農村教師主動接受新知識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專業水平與社會發展的不協調。故政府在構建基本完善的教育保障制度體系的基礎上,從制度上規定定期對農村教師進行免費的資格培訓,并通過獎罰鼓勵刺激制度激發農村教師自我發展和實現自我價值的主動性,并從根本上拓寬針對教師提升平臺的上升渠道。學校必須努力拓寬農村教師獲得所從事專業領域知識的渠道,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教師專業化的再教育,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實時性更新。
最后,制定的農村教師專業化培訓機制時必須強調職前和職業專業化培訓的一體化,避免傳統上職前培訓和職業培訓的知識分離,必須保證整個培訓過程的連貫性,以減少教師對培訓效果的猶豫和擔心,影響培訓主體接收培訓的積極性,以保證達到滿意的培訓效果。
四、改革農村教師管理機制和促進人文關懷的必要性
不管從國家教師“鐵飯碗”管理的機制,還是教師服務對象的社會性出發,教師作為個體的專業水平的發展都離不開外在環境和外在因素的推動。地方政府和學校負責人的官本位思想以及對教師的管理模式缺乏與時俱進的科學性。
其一,采取統一的考核機制,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教師的個人潛力發展。為了保證升學率和學校排名,大多學校負責人對教師的考核標準主要以學生平均成績排名作為教師成績管理的重要參考指標。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挫傷了農村教師探究式教學方式的積極性。教師無法試圖采用現代建構理論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
其二,教師的教學方式統一化,導致教師的自主教學意識的缺失,影響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積極性等核心因素。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農村教師的主動發展思想薄弱,缺少準確的自我定位和對人生職業的系統性規劃。故學校必須從整體上科學制定農村教師的考核制度,把農村教師的管理工作上升到人力資源管理學領域,以開發教師個人能力最大化為目的。
其三,由于教師本身職業的特性決定農村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必須面對多種類型的社會個體,包括學校領導,家長,學生等。這種社會關系的復雜性導致教師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職業敏感。所以在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的互動關系能夠直接或間接的對農村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產生深層次及的影響。故學校必須加強構建對教師的人文關懷氛圍,提高農村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這種人文關懷氛圍的構建同時也可實現從教師正向學生的傳遞。
五、總結
本文從農村城鎮化的時代背景下對農村教師專業化現狀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從根本上剖析農村教師專業化存在的問題。針對現有教育體制下農村教師專業化培訓管理的弊端,提出構建農村教師職業專業化培訓管理科學機制的策略,從根本上上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加快促進農村教育發展與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發展相適應。
(作者單位:何依霖,廣東省高州市東岸小學;李文杰,廣東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王順.教師專業化下中學教師自主發展現狀和策略的調查研究[D].2005,05.
[2]王彩霞.教師專業化培訓離他們還有多遠[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8,26,(3).
[3]曲鐵華,馮茁.專業化:教師教育的理念和策略[J].教師教育研究,2005,17(1).
[4]張軍.關于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02,176(2).
篇4
【關鍵詞】 鄉鎮醫院;急診科;護士;資質準入
Statistics of Town hospital ER Nurses Qualification
PENG Xiangfu, HUANG Yuchan, XIE Huajiao. Nanzhuang Hospital,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52821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ind out town hospital ER nurses current qualification and their need. Provide basis of further directional and systemic training. Methods Design survey for 100 ER nurses in 15 different town hospitals in Foshan City. Results After ER training and test of qualification, survival rate has increased greatly,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has increased greatly, and cooperation of doctors and nurses has increased greatly. Conclusion After ER training and test of qualification, nurses of ER in town hospital can improve their first aid skills, prevent wrong ways of first aid before sending patients in hospital, and make sure patients alive.
【Key words】
Own Hospital; ER; Nurse; Qualification
基金項目:佛山市衛生局科研立項課題(項目編號:2011205)
作者單位:528219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醫院急診科
急診科是醫院面向社會的“窗口”,展示醫院的整體形象,是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種最復雜,搶救任務最重要的科室,是醫療護理工作的最前線。“院前急救” 是指傷病員從現場到醫院之前的就地搶救、監護、運送到醫院的過程, 是急救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在救治上要求高,但院外條件又非常有限,因此,負責院前急救的醫護人員必須有精湛的技術和應急能力,同時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才能在緊急情況下臨危不亂,使患者化險為夷。急診科護理人員無論是在日常的急診護理工作中,還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重大疫情的搶救護理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對于急診??谱o士核心能力的評價通常使用績效考核的內容和方法,而沒有系統的核心能力考核標準。因此, 鄉鎮醫院急救護士的資質準入標準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自2010年511月調查100名急診科護士資質情況,根據需求提供可借鑒的方法。
1 臨床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方法, 選擇2010 年5~11月調查佛山市15 所鄉鎮醫院急診科的護理人員100 名。其中男5 名,女95 名;年齡19~55歲;工作年限:1~5年53名(53%),6~10年29名(29%),10年以上18名(18%);學歷:中專29名(29%),大專54名(54%),本科17名(17%);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1%),主管護師22名(22%),護師25(25%),護士52名(52%)。
2 方法
2.1 調查方法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方法。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問卷,發100份問卷,回收100份,回收率和有效問卷率100%,于2010年5~11月運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調查了15 所鄉鎮醫院的100 名急診科護士。內容包括:①鄉鎮醫院急診科護士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職稱、學歷、工作年限、院內輪科情況等。②急診護士人力配置情況:急診科護士配備人數、急診科醫生數與護士數之比。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急診出車情況。 ④急診護士接受過院前急救護理知識的系統培訓及外出進修情況。⑤急診護士接受院前急救護理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情況。
2.2 干預方法 針對存在的不足,開展一系列的干預培訓活動。
2.3 效果觀察 向醫護人員及患者發放調查表及實施急診護士資質準入后滿意度,并評估搶救成功率(患者脫離危險,生命體征基本平穩入病房)。
2.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干預前后計量資料比較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3 結果
3.1 鄉鎮醫院100名急診科護士資質現狀調查情況
急診科護士資質現狀情況見表1。由表1可見,接受過院前急救相關法律知識系統培訓9%、外出進修情況(1~3月)11%、輪換科室(內科、外科、婦科、兒科)12%、接受過院前急救知識系統培訓16%、低于5年年限52%、低年資護士52%。
急診科護士資質現狀情況(n=100,%)
項目人數百分比
輪換科室(內、外、婦、兒科)1212
接受過院前急救知識培訓系統培訓1616
部分培訓4545
外出進修情況(13月)1111
接受過院前急救相關法律知識培訓系統培訓11
部分培訓1919
15年年限5353
護士職稱5252
3.2 院前急救效果分析
根據鄉鎮醫院急診護士的資質現狀培訓前與培訓后的院前急救效果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急診科護士資質培訓前后院前急救效果(例,%)
組別例數搶救成功率患者滿意度醫護協調配合度
觀察組19751877(95.04)1917(97.06)1934(97.92)
對照組21131859(87.97)1851(87.60)1901(89.97)
P
4 討論
4.1 鄉鎮醫院急診科護士任職學歷低、職稱低、年輕化。目前隨著醫院的發展, 護士一畢業即分配在急診科工作, 缺乏全面的專業知識, 很難達到??谱o士的要求[3]。韋思華[4]曾對急診科護士進行了專門急救培訓后選擇條件為:接受過正規護理教育、輪換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有精力、有能力去適應緊張的工作環境和應對復雜的病情。章安信[5]等對發揮高級職稱護師作用的思考中提出:護師、主管護師護齡相對較高,急救經驗較豐富,知識水平較高,且參與臨床工作多,應充分發揮傳、幫、帶方面的優勢,提高搶救成功率。
4.2 基層醫院急診護士普遍存在未經過系統性培訓。急診專業涵蓋了所有臨床專業的急癥處理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要求急診護士具備全面的護理理論知識和急救技能[6]。開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方式:①科內急救儀器的使用和保養每月示范及考核一次。②參與綜合模擬急救演練(批量群體傷、批量食物中毒、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心梗、過敏性休克、有機磷農藥中毒、心博驟停等),使護士在搶救中應對自如, 在與患者及家屬的交談中取得了信任, 不僅減少了糾紛, 化解了矛盾, 還滿足了患者不斷提高的護理要求,提高了患者對服務的滿意度, 患者滿意是評價護理服務質量的金標準[7]。根據廣東省衛生廳指引,建立《急診專業護士核心能力》特殊崗位護士的院內外培訓制度,通過核心能力逐級遞增,培養專業護士;按照核心能力定崗、定級,合理組合使用護士。
4.3 急診護士法律意識淡薄。急救護理工作涉及到社會的多方面,需解決一些非醫療問題,因此必須學習法律法規、溝通技巧、職業道德規范,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4.4 急診科是醫院中重癥患者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也是所有急診患者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8],因此鄉鎮醫院急診護士的資質準入關是致關重要的。鄉鎮醫院急診護士的資質準入為建立急診專業護士的培訓模式提供了理論依據, 為推動急診護理工作全面、協調和持續發展,培養高、精、尖的急診師資隊伍和提高急診護士應急反應水平和應急能力打下了基礎[9]。
參 考 文 獻
[1] 周秀華.急危重癥護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
[2] 韋春莉.首都醫科大學武醫院.急診護理的現狀與未來.當代護士,2008,(10):2930.
[3] 席淑華, 趙建華, 葉文琴, 等.上海市急診適任護士培訓模式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8,43(4):341343.
[4] 韋思華.急診科護士院前急救能力的培養.全科護理,2010,3(8):725726.
[5] 章安信.理解尊重、善用對發揮高級職稱護師作用的思考.中華護理雜志,1996,31(1):4647.
[6] 朱秀芬.院前急救護士培訓與資質準入對院前急救站效果的影響.臨床醫學工程,2010,17(7):6566.
[7] 陳桂蘭,羅佳,唐程敬.院前急救護士職業危害因素現狀及防護對策.護理管理雜志,2006,6(12):1415.
[8] 孟華.風險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護理管理雜志,2008,8(9):5657.
篇5
[摘要]通過對36位急診護士進行理論授課和單項技能培訓后,進行情景模擬綜合演練,使急診護士在綜合應急能力、急救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能、臨床思維與判斷能力和團隊合作等方面有較大提高,確保了護理安全。
[關鍵詞]模擬演練;急診護士;應急能力
急診護士面對的是病情復雜多變、生命垂危、年齡不一的各種疾病人群,以及被動面臨偶然和意外災害事故所致的突發傷、批量傷病員的救治。因此,急診護士的應急能力,特別是急診護士能否在緊急情況下忙而不亂、熟練掌握急診搶救流程、正確判斷處理危急重癥患者,反映了醫院護理質量的高低。為培養一支訓練有素的護士隊伍,有效保障病人安全,減低護理風險,我院從2011年9月到2012年10月采用單項操作訓練與模擬急診真實病例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情景模擬演練,對我院36位急診護士進行系統應急能力培訓,提高她們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取得較好成效,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9月到2012年10月期間在我院急診科工作的護士36名,均為女性,工作年限6個月至5年,平均(2.5±1.4)年。其中大專21名,中專15名,護士職稱22名,護師職稱14名。
1.2方法
1.2.1理論授課和單項急救技能培訓
護理部組織急診科護士長、急診工作10年以上護理人員共8名組成培訓組,負責理論授課和急救操作技能示教培訓。理論授課內容主要為常見急救基本理論知識、危重病急救流程、醫囑執行流程、搶救藥理知識、應對緊急救護情景時的護患溝通能力、護理相關法律法規、臨床思維與判斷能力、職業防護等。急救操作技能培訓包括CPR、靜脈留置針、吸氧、吸痰、約束帶使用、病人搬運法等操作。搶救儀器的使用操作包括心電監護儀、洗胃機、除顫儀的使用及常見故障排除、呼吸機使用管理等。由培訓組制定培訓計劃,護理部組織考核小組,負責對培訓結果的考核,考核采用現場提問及集中考試。再分析護理人員存在的共性薄弱急救知識和技能,加強薄弱環節重點培訓,采用PDCA管理方法,不斷提高理論知識和急救技能,使全體護理人員平均理論知識和急救技能分數大于等于90分。
1.2.2情景模擬演練
情景模擬是通過設置一種逼真的工作場景或管理系統,由被訓練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個或一系列任務,從中鍛煉或考察其某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培訓小組結合臨床設置模擬病例,如高處墜落多發傷、腦血管意外、集體食物中毒等,并設置多種障礙,如突發停電停水、儀器故障、家屬情緒激動等,造成緊張的現場氣氛。隨機指定4名護士按照ABCD制搶救配合分工流程,各施其職,迅速采取正確的急救措施,將靜脈留置、吸氧、心電監護、心肺復蘇、氣管插管、呼吸機、標本采集和轉運等基本急診搶救技能措施融入到模擬演練訓練中,并進行ABCD分工角色轉換,以提高護士對各角色的適應及相互配合的能力。模擬訓練過程中注重護患有效溝通、心理護理和個體化健康教育。并組織全體參演護理人員觀看演練錄像,共同探討模擬演練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流程改造措施,再實行反復強化練習、反復觀看錄像探討細節問題,逐步提高急救意識與應急搶救的熟練程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團隊合作能力。
2.結果
2.1急診護士對模擬演練培訓的評價
根據急診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的考量內容,自行設計問卷,對36名急診護理人員進行模擬演練培訓評價的調查,發放問卷36份,有效回收問卷36份,回收率100%(見表1)。
2.2對急診科醫生進行急診護士搶救配合滿意度調查,發放調查問卷21份,回收21份,回收率100%。對急診護士應急搶救配合的認可率為90.5%。
3.體會
3.1強化了急診護士綜合應急能力
急救模擬演練將多項急救技能操作穿插于搶救中,重視搶救過程中的靈活性、條理性,使急診護士對常規急救護理流程和常見意外及突發事件應急流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和綜合運用,能較好地把片段知識融合起來。在應對患者危急情況時,學會快速評估、判斷,科學安排,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以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
3.2強化了急診護士的急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模擬演練有利于提高護士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護士主動探索,勤于動手,勤于思考,全方位、多層次鍛煉護士的綜合能力,促進護士在知識、態度、情感、技能技巧方面的發展,最大限度的把所學知識與臨床接軌。
3.3強化了急診護士的臨床思維與判斷能力
評判性思維能提高臨床推理、判斷和觀察能力,自覺避免思維方法上的漏洞。以評判性思維判斷搶救措施是否得當已成為評價臨床綜合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評價當代護士核心能力的方法之一。模擬演練注重以問題為導向,抓急救關鍵環節,要求護士嚴密思維,準確判斷病人情況,迅速作出反應并實施有針對性的急救護理措施。使每位護士明確自身知識的薄弱點和努力的方向,提高了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了急診護士的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急搶救的自信心。
3.4強化了急診護士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情景模擬演練中,采集病人信息、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與輔助科室的協調、與家屬交代病情等,都需要護士充分運用有效的溝通交流技巧,靈活地進行溝通。同時加強團隊合作,發揮強大的團隊力量,才能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佳搶救效率。
篇6
[關鍵詞] 急診;護理隊伍建設;思想教育;專業培訓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8(b)-147-02
護理隊伍建設是整個急診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急診護士是急救醫療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在搶救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立一支思想好、醫德高、技術精、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的護理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筆者多年急診護理管理實踐,談一下加強急診護理隊伍建設的幾點體會。
1選拔優秀人員,奠定良好基礎
急救工作復雜多變,急救人員政治、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急救工作的質量和成效。著名急診醫學專家王今達教授對急救人員提出4項素質要求,即:①要有獅子樣的體能;②要有駱駝樣的精神;③要有猴子樣的敏捷;④要像黃牛樣只工作不索取。要組建一支德高醫精的護理隊伍,首先要注意選入優秀人員,要從道德修養,業務水平,文化素質,工作能力,身體條件,家庭狀況等方面全面衡量。具體講:要熱愛急診工作,經過專業培訓,有高度責任感和同情心,對待傷病患者應盡心盡責,全力以赴,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即:敏捷的思維能力,強烈的情緒感染力和情緒穩定性,堅定的意志力,良好的性格,迅速準確的判斷力和應急能力,這樣才能應付危重患者,尤其是對突發事件的大批傷病患者的搶救[1-2]。要刻苦鉆研業務,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熟練的操作技術,敏銳的觀察力,能迅速地對傷痛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斷,并正確地進行搶救治療。能保證以良好的心態,充沛的精力,清醒的頭腦,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只有選好人,用好人,才能為不斷提高急診護理隊伍素質奠定良好基礎。
2 優化人員結構,穩定護理隊伍
急診護士不僅要經過專業訓練,而且要經過相當時間的實際工作鍛煉,才能真正勝任本職,所以醫護人員相對穩定,以及科學合理配備,是保證護理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的必要條件。各級領導要真正認識其重要性,在人員的進出,選拔上既要疏通渠道,又要慎重從事,克服隨意性,避免頻繁調整。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員結構,根據在崗人員的技術力量和個人的狀態合理搭配人員,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優勢。在年齡結構上,要形成梯次,保證人員自然進出的合理比例,如高年資護士較多,會因精力不足,身體不適,家庭負擔重等情況需要調整,而低年資護士較多時,會有工作經驗不足等情況,還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同時進入婚育期而休假脫離工作崗位。只有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相對穩定的人員結構,才能促進急診護理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組成一個科學有力的護理急救隊伍。
3 加強思想教育,提高職業道德水平
首先要重視醫德教育,高尚的護理職業道德是決定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急診護理質量,減少護理差錯,避免醫療糾紛,必須先抓好護士護理職業道德的教育培訓。急診工作平凡而辛苦,急診患者病情危急,良好的護理職業道德能促使護士對患者的極端負責,同情和關愛患者,為患者解除病痛和心理壓力,在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的信念指導下,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開展多種形勢醫德醫風教育,不斷強化醫護人員優質服務的思想,建立醫德考核制度及醫德檔案,使醫德醫風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學習先進人物事跡及護理前輩奉獻精神,自覺樹立白衣天使美好形象。其次注意思想教育,良好心態和情緒是護理職業道德的具體表現,也是提高護理質量的保證。急診護士不能帶著情緒上崗,不管遇到多大困難,遭受多大打擊,都不要因不良情緒影響到患者,任何消極,懈怠,精力不集中,都可能釀成差錯事故[3]。由于急診護士長期以來超負荷工作,待遇相對較低,加上急診患者普遍不理解,導致護士心態不穩,因此要注意經常性思想教育,隨時了解人員的思想動態,做好引導工作,幫助其端正思想認識,充分認識護理工作的職業價值和重要意義。同時要為護士排憂解難,提高工作待遇,在個人遇到困難,職稱級別調整,節假日,人員緊張等情況下,注意預防性思想教育工作,使每個人員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在日復一日繁忙而枯燥的護理工作中,始終保持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態,保證護理質量,避免差錯和護理糾紛。
4 強化專業培訓,提升急救護理能力
規范化培訓急診??谱o士是確保急診患者得到及時、連續性救治,及時發現危及生命的潛在危險因素并減輕傷殘程度,確保生命安全的重要舉措[4-5]。據調查表明具有2年以上急診??乒ぷ鹘洑v的,仍然存在急診急救相關理論和技能培訓的需求,因此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急診??谱o士培訓工作,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救護能力。
培訓方法和內容:按照成人教育的原理,以科學調研為依據,了解培訓需求,按需施教。高年資護士著重在新技術、新業務方面的培訓,并選派骨干外出進修學習新的臨床技能,新設備儀器的使用,挑選本科以上學歷,??乒ぷ鹘洑v豐富,并且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的高年資護師講課,鞏固基礎醫學知識,熟練掌握常見危急重癥急救處理,做好年輕護士的傳、幫、帶工作。請專家授課,拓寬知識面。加強專項技能操作訓練,做好教學查房,??浦R講座和病例分析等,挑選護理骨干參加專門機構設立的急診急救??谱o士培訓班,并取得資格認證。對低年資護士重點進行??谱o士相關知識培訓、急診急救??评碚撝R和技能培訓。進行情境模擬訓練,模擬建立與實際工作相似的搶救場景,突發事件,培訓護士應對危重患者,尤其是對突發事件大批病傷者搶救的應急處理能力,選擇危急重癥案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車輛事故致多處骨折并多臟器損傷的現場急救等,同時加強所涉及的護理操作訓練,包括急救技術操作和急救儀器使用。定期組織考核,按照各項操作技能評分標準和情景模擬考核評分依據打分,不合格者需要重新訓練,直到合格為止。低年資護士搶救危重患者的經歷不多,經驗不足,缺乏應對能力,經過反復訓練而獲取搶救的實戰經驗。情景模擬訓練可針對性地進行深層次培訓,通過綜合能力的訓練,提高護士的綜合急救能力,使低年資護士產生緊迫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激勵他們努力學習不斷進步。通過強化業務訓練和急診意識的增強,提高急救人員的應急應變能力,練就一支過硬的急救護理隊伍,真正做到招之即來,來之能戰。
[參考文獻]
[1]謝天麟.急救知識與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
[2]許素,劉曉為,李桂寶,等.情景模擬訓練在低年資護士急救能力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0):924.
[3]盧艷飛.護理組長負責制在急診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廣西醫學,2008,30(10):1636-1637.
[4]曾燕.急診護士護理道德與護理質量的因果關系[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1):78.
篇7
本次正規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收獲超過以往任何短期的學術活動,為期近兩周的急診專科護士培訓即將結束。不僅改變了對急診工作的認識,豐富了理論,同時提高了急救與監測能力,受益匪淺,體會如下:
方知自己其實與??评蠋煹囊笙嗖钐h,參加完??谱o士培訓后。實是慚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這次培訓過程中,對省內高尖端的醫學領域有了近距離接觸和較多的解,認識到護理事業職業內涵的深遂與廣闊,領略了省內護理界精英在急診護理事業中的探索與貢獻,同時也使自己對急診這份工作增添了更多的熱情。也要做得更好!
參加專業培訓以前,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是培訓最佳的方式。說實話。受晉升與考試的需要,一直也在學習著,培訓中很多的理論知識我自學大專的書本上都學習過而且考試過,但由于只為考試而學習和缺乏動手的物質環境,所以所學到知識很快就成過眼煙云,隨著考試的通過而丟棄。這次??谱o士培訓的學習方式給了全新的感覺,兩方面讓我學員特別滿意。一是課程內容安排合理,所學的即是工作中所需要的急診是個全科性較強的科室,工作中,常常遇到這樣那樣棘手情況不知如何處理,所以這次課程周到培訓內容讓我大家都非常滿意。二是充足的臨床實踐讓我有足夠的時間消化所學內容??吹贸觯∽o理學會為我培訓化費了很大心血。
篇8
【關鍵詞】 心肺復蘇; 培訓模式; 優化組合
急診醫學(emergency medicine)是現代臨床醫學領域中一門新興的、跨專業的學科[1]。心肺復蘇技術是臨床急救中最常用的技術之一,它要求急診醫師不僅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有穩定的心理素質。因此,迫切需要對將來從事急診醫學的學生進行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目前,國內外有很多培訓模式,主要有以下3種,即導師授課模式、視頻指導自學模式及模擬急救場景模式。現將這幾種模式進行比較,并探討可行的培訓模式,為急診醫師心肺復蘇的培訓提供理論指導。
1 導師授課模式
即傳統的臨床教學模式,是目前國內急診醫學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培訓模式。主要以大課為主,配以幻燈、掛圖、模型等講解。
1.1 優點 導師授課內容明確,層次性強,對心肺復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能詳細講解。
1.2 缺點 “灌輸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宏觀印象,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授課內容容易忘記,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1.3 評價 心肺復蘇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學生進行臨床操作的基礎,課堂授課是學生理論學習的重要環節,是各項急診教學模式的基礎,因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導師授課前要進行充足的課前準備,這些準備包括授課范圍、講解層次、典型心肺復蘇病例的分析解讀以及高質量PPT課件制作等,以便在課堂上全面、準確的講解,學生也能根據導師豐富、有層次的講解內容做好筆記。導師要將枯燥的理論知識提煉、總結、升華后再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思考,講課內容要有科學性、針對性,避免照本宣讀,必要時親自示范,將所掌握的臨床醫學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此外,學生可以對疑難點當堂提問,隨時解決。但這種培訓模式難以達到培養學生臨床操作能力和特殊臨床思維的目的,而且,導師每次講課必須提前備課,這種教學方法也受導師臨床經驗、知識理解程度的限制。所以,這種教學模式急需改進和提高。導師可根據教學條件和學生具體情況制定具體教學方案,例如,導師可以在平時臨床工作時,將心肺復蘇過程中患者有診斷價值的體征和特征性的檢查結果等素材收集整理成圖片,在授課時用到PPT幻燈片中,既能讓學生看到急診搶救的鮮活案例又能向學生灌輸急救理念和知識經驗。
2 視頻指導自學模式
導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和醫學信息技術設計出可行的視頻資料,學生通過電腦觀看學習,達到主動獲取知識的目的。這些資料包括心肺復蘇過程中文字、圖片、圖像、動畫、音視頻資料等信息。
2.1 優點 形象生動,可重復性好,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學生通過網絡主動學習。
2.2 缺點 視頻的編輯和處理需要導師有較高的計算機處理技術,編輯視頻時導師要深刻理解講課意圖、熟悉心肺復蘇場景,而且,視頻要求資料豐富、有創造性和可觀賞性。此外,如果是雙語教學還要求導師有非常好的專業英語能力。
2.3 評價 對于這種教學模式,導師先根據心肺復蘇的授課知識撰寫稿本,然后把臨床上急需心肺復蘇患者的臨床表現、治療經過、技術操作等錄制下來,然后配以聲音和文字,結合心肺復蘇臨床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制作成教學錄像帶,學生通過計算機主動學習觀看。原來抽象的復蘇過程變得形象生動,而且導師還可以通過在計算機上設置各項操作的準確參數,學生可以在觀看時參與其中,選擇各項操作的正確值,如心肺復蘇步驟是ABC(Airway,Breathing,Compressions)還是CAB、心臟按壓的部位和深度等,計算機可以對學生的答案自動測評。這種教學模式既能使學生易于理解掌握又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如果有條件,導師可以在不影響搶救過程的情況下將整個心肺復蘇過程通過助手錄制下來,整理和編輯制成視頻,給學生觀看。學生在生動的學習中既掌握了心肺復蘇的急救知識,又感受到急診搶救的緊張氛圍,有助于鍛煉其心理素質。此外,導師也可以從國外專業網站上下載最新心肺復蘇圖文資料和視頻錄像,使學生了解國際最前沿的專業動態,提高學生閱讀英文資料的能力。這種授課模式還具有可重復性的特點,學生可以把疑難部分反復觀看視頻,思考解決方法,或者把錄像定格找老師幫助,解決了課堂教學中疑難問題難捕捉的難題。學生及其他醫院的授課教師均反應這種教學方法能顯著提高臨床教學效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學用具和手段都發生了根本變革[2],高科技的現代化教學技術不斷出現,這種教學模式將有可能在臨床急診教學中被普遍推廣使用。
3 模擬急救場景模式
3.1 優點 無風險性,可模擬臨床心肺復蘇急救情景,簡便易行,靈活性強,可控制性好。
3.2 缺點 模擬技術雖然能夠模擬近似真實的心肺復蘇搶救過程,但人體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在內外環境中的復雜反應遠不能完全被模擬,而且,模擬人沒有社會和心理屬性,和真實的患者尚不能完全等同。這種模擬場景與真實的搶救場景相比還有好多限制性和不可知性,還不能完全取代真實的臨床教學。
3.3 評價 急診工作風險高,容易發生醫療糾紛,不可能每位學員都能親自試驗心肺復蘇搶救,情景模擬教學模式解決了這一問題。它以其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學優勢,將急診醫學知識與現場模擬場景相結合,學生可以在模擬人身上“無所顧忌”地訓練,“輕輕松松”地學習,避免了由于學員操作不當給患者帶來的傷害甚至死亡。這種教學方法使抽象難理解的內容變得直觀形象,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內容變得生動具體,溶知識性、趣味性、場景性于一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急診特有的反應能力,并且通過模擬現場的緊張氣氛,學生的心理素質也得到鍛煉。而且,導師可以在學生旁邊現場評價和指導,對其動作的準確性和注意事項仔細示范講解。情景模擬教學法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心肺復蘇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急救經驗,還要有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將臨床經驗上升為理論,以便對學生講解。另外,這種方法對模擬人的材料要求很高,例如,在臨床心臟按壓中按壓胸骨的力度太大可能引起胸骨骨折,目前條件下,尚難以找到與人體胸骨屬性相似的材料,學生難以通過模擬體驗這種感覺。
4 討論
導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具體分析,將以上模式優化,充分利用其優點,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導師可以把授課時間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時間用于課堂講解,另一部分,導師在示教室中親自示范心肺復蘇整個過程,重點步驟著重強調,并留出時間給學生親自練習,對其不準確操作即使糾正;學生在觀看心肺復蘇視頻的過程中,對有疑難的步驟可以親自去模擬人身上仔細體驗,如果還得不到解決,則可以把問題反饋給導師,導師在講課時加以解釋和強調,避免了其他同學對此知識點的忽略;學生在課堂中印象不深的知識可以通過視頻指導,主動尋求答案。另外,導師在心肺復蘇培訓過程中,可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選擇合適每位學生的教學方法,比如,有些學生理論知識已經相當扎實,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對其臨床操作能力的培訓上;有些學生偏重于臨床心肺復蘇的實踐,動作要領卻不規范,有些步驟甚至錯誤,可以讓其多參加課堂授課,系統學習心肺復蘇規范操作,這樣在有了臨床經驗的前提下,課堂學習效果會更加深刻。以下資料是不同學者對臨床急診心肺復蘇及其它技能培訓方法的效果總結。
劉健等[3]認為,傳統的導師授課模式由于學生多,師資力量有限,課堂上導師做示范時,許多學生看不清,結果教師非常辛苦,學生的學習效果卻不好。王長遠等[4]通過隨機抽樣法比較傳統教學法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的差異,認為,96.8%的學生喜歡PBL教學法,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提高教學質量。他還比較了網絡環境下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差異,得出,96.7%的學生喜歡網絡教學與PBL相結合[5]。劉曉偉[6]等認為,模擬急診教學是將急診知識教育與醫學職業教育相結合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培養“知識寬、能力強、素質高”的高級新型急診人才。楊立明等[7]認為,急診專業課教育必須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如圖形、圖像處理(PHOTOSHOP)、動畫制作(FLASH/3DMAX)、網頁制作(FRONTPAGE)、影視編輯等多種途徑,提高教學質量。劉潔英[8]認為模擬現場教學能貼近生活,拉近急救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實用性強,容易使學員明確學習目標,自覺增加學習動力,調動學員主動學習興趣并積極參與。事實證明,多種培訓模式相互配合,有機互補,能較好的提高急診醫師臨床心肺復蘇技術水平和心理素質,也體現了人性化、高效率的教學理念。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對臨床心肺復蘇要求的不斷提高,心肺復蘇的培訓已經成為當下急診醫師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結合近10年在急診醫學教學中的經驗并參考其它專家的研究結果,認為,導師授課模式、視頻指導自學模式以及模擬急救場景模式是教學效果較好的幾種培訓模式,每一種模式都有其特點和優點,是對其他模式的補充和完善。在臨床心肺復蘇培訓模式中,除以上三種主要的教學方法,還有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PBL)、PBL聯合模擬急診教學法、生理驅動高仿真模擬教學法等。PBL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最明顯的優點是強調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9],創造性學習,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主動攝取知識并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0]。PBL聯合模擬急診教學,是在PBL教學法的基礎上借助心肺復蘇模擬人,模仿現場心肺復蘇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心肺復蘇知識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心肺復蘇實踐技能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生理驅動高仿真模擬技術是在計算機驅動模擬系統的基礎上,對模擬人的硬件加上具有心肺等臟器的模擬功能的單元,這些單元具有相對獨立的硬件基礎,能夠獨立感受內外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獨立的反應,如對有生物活性的藥物、氧氣、其他治療措施的不同反應等,對藥物的反應更符合人體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藥效學反應規律,模擬系統還具有與真人極其相似的外形,有呼吸、心跳、脈搏、瞬目等體征,可模擬真實患者心臟、呼吸驟停的臨床表現,它是情景模式和計算機技術的完美結合。
這些教學方法都是在以上幾種基本模式的基礎上的改進和提高,通過這些靈活的培訓模式,導師授課的職能更加明確,師生雙向互動增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及實際動手能力。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心肺復蘇急救觀念和技術也不斷更新,比如,臨床上很成時間認定的心肺復蘇步驟ABC現在更新為CBA[11],所以,導師要有捕捉科研新動向的敏銳反應力,在臨床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不斷探索,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出更有效的培訓方法,在教學和實踐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能力,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僅要讓其掌握心肺復蘇的基本理論,還要通過各種可行的方法讓其熟練掌握臨床心肺復蘇的動作要領和準確步驟,培養其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臨床工作中,許多心肺復蘇搶救過程是復雜的、不穩定的,學生很難在書本上找到答案,這需要導師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尋求規律,探索教學方法和技巧,例如,心臟驟停的臨床表現可能不像教科書上講的那么明顯,有些僅有喘息的患者,就是立即進行就地心肺復蘇的指征;在心臟按壓的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甚至不同性別的患者按壓的深度及力度會有很大差別,這些問題需要導師根據寶貴的臨床經驗,將其升華為授課理論,在課堂上或示教中,傳授給學生。急診醫學學科的發展使急診醫學教學水平得以提高,急診醫學教學實踐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急診醫學的學科建設[12],筆者希望通過這項研究能為急診心肺復蘇培訓模式的選擇提供可行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富學林,陳軍寧,韋廣粵.深化急診醫學教學改革提高臨床急救教學成效[J].醫學信息,2010,23(8):2818-2819.
[2] Wayne DB,Didwania A,Feinglass J,et a1.Simulation—based education improves quality of care during cardiac arrest team responses at an academic teaching hospital:a case—control study[J]. Chest,2008,133(1):56—61.
[3] 劉健,張永和,尹文,等.現代教學設施在急診教學中的應用[J].世界急危重病醫學雜志,2005,2(1):540-541.
[4] 王長遠,秦儉,王晶,等.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急診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7,17(17):2174-2175.
[5] 王長遠,秦儉,王晶,等.網絡環境下的PBL教學法在急診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預防醫學,2008,15(1):249-250.
[6] 劉曉偉,劉志.淺談模擬急診教學在醫學院校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12):1480-1481.
[7] 楊立明,李淑紅,續哲莉,等.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醫學本科生急診教學質量的研究[J].吉林醫學,2008,29(11):961-963.
[8] 劉潔英.救護新概念在社區工作者急救培訓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09,7(1):155-156.
[9] Chen J Y,Zheng X W,Xu W,et a1.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ophthalmology for probationers with PBL[J].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eine, 2006,13(1):187-189.
[10] 劉曉偉,劉志.PBL聯合模擬急診教學在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2:29-30.
[11] Guidelines 2010 for CPR&ECC,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science Circulation,2010,122(Suppl 3):S640-933.
篇9
一、指導思想
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精神為指導,以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城市居民醫保工作為目標,以維護健康,關愛生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科室宗旨,為把我科建設成為民眾信賴、醫院放心、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科室邁出堅實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醫療質量
要在鞏固前兩年急診管理年活動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等級醫院復審整改工作,圍繞“質量、安全、服務、價格”,狠抓內涵建設。要進一步加強急診急救專業隊伍的設置,進行急診醫學知識的學習,了解急診急救在當前社會的重要性,穩進急診急救隊伍。完善急診、入院、手術“綠色通道”使急診服務及時、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時急診服務目錄、急診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資料、對各支持系統服務的規范。協調臨床各科對急診工作的配合。對大批量病員有分類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診留觀病人于24小時內診斷明確、病情穩定后安全入院。加強上級醫師急救指導,加強三級會診,加強與其他??频膮f作配合,使急診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質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嚴”,加強病史詢問及規范查體、大病歷規范書寫、抗生素合理使用等專項培訓力度。認真執行首診負責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搶救制度、各級各類人員職責、依據病情優先獲得診療程序。加強運行病歷的考評,重點檢查與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相關的內容,完善定期檢查、考評、反饋、總結的質控制度,堅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對環節管理、凝難病歷討論、三級醫師查房對病情變化的處理意見要重點監控,促進基礎質量持續改進和提高。
3.設備管理
要強化對急診設備的定期維護、監測并專人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排除故障,使搶救設備的完好率達到100%。加強訓練規范使用,使醫護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正確使用,確保安全運行,以滿足患者急救需求。嚴格院內感染。加強心肺復蘇技能的訓練,使心肺復蘇技能達到高級水平。
4.服務態度
要抓優質服務工作。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深入開展創建“優質服務示范崗”活動,規范服務行為,創新服務內容,注重服務技巧,落實醫患溝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糾紛,定期進行分析、總結,強化安全措施,防范醫療事故發生。延伸服務范圍,保證服務質量,全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提高患者滿意率,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5.培訓計劃
要制定各級各類人員培訓考核計劃,加大在崗培訓力度,有計劃的開展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加大對各級醫師培訓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種形式,分層次、有重點地對全體職工進行職業素質、業務素質、管理素質的培訓,強化全員職業責任意識。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醫生護士去上級醫院進修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ICU或CCU等相關專業,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業務。同時,樹立一批醫、德雙馨的先進典型,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
6.中醫特色建設
要貫徹以“中醫為體,西醫為用”的方針,突出優勢目標,加強中醫特色建設。制定中醫、中西醫結合人員中醫藥理論、技術培訓計劃,加大中醫基礎知識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醫院急診科建設要求,要有本科常見病、特色病種的診療規范與特色技術的操作規程,使本科規范性文件不少三種。提高中醫藥在急癥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診專業醫護人員熟練掌握中西醫急救知識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癥的中醫藥使用率,使中醫藥參與率在30%以上。
7.推進醫療保險改革
要搞好醫療保險改革順利推進,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各個環節更加明細化。同時針對特殊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努力開創人民群眾得實惠、醫療事業得發展的雙贏局面。
8.重點研究課題
今年要著重學習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急診、感染及合理應用抗生素、無創和有創性正壓通氣治療、嚴重創傷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課題的研究,使我院急診科急救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9.院前急救
增加院前急救設施,加強院前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如車載心電監護除顫儀,呼吸機等。
篇10
【關鍵詞】急診;醫療糾紛;原因;預防;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347-01
急診科是說明醫院綜合水平的標準和搶救場所,由于情況緊急,癥狀嚴重,病種多樣,情況多樣,意外多發,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急診科向來是大型綜合性醫院風險較高的科室。根據統計,綜合性醫院發生在急診科的醫療糾紛比例高達整體10%~30%。所謂醫療糾紛,指的是醫患雙方對診斷治療、護理情況等不能達成一致,以至向醫院行政部門或司法機關提訟的醫療方面的爭議事件[1]。病人多、環境噪雜,病情緊急、病種復雜,陪同人員及患者情緒焦躁,心情沉重,對各種意外都極其敏感,這些原因極易導致醫療糾紛和投訴。因此,認真分析產生醫療糾紛的原因及討論有效的對策,對醫院建設和完善醫療服務和提高護理質量都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對某醫院急診科30例醫療糾紛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討論防范對策。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30例醫療糾紛中,涉及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齡(60.7±10.4)歲;疾病類別:心血管系統疾病11例,呼吸系統疾病5例,內分泌代謝疾病3例,神經系統疾病2例,創傷2例,泌尿系統疾病4例,病因不明或其他3例;涉及糾紛的醫生,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35.4歲。
1.2研究方法 通過查閱醫療糾紛患者資料、調查患方對醫療過程中的不滿、醫方的意見,分析產生醫療糾紛的原因,并探討預防措施
2 結果
3 0例醫療糾紛中主要原因中前5位分別是急診科醫生急救技術不熟練或因知識不足造成漏診、誤診;醫務人員醫生有章不循;患方醫療知識欠缺或病情特殊等患方原因;溝通不充分;醫務人員責任心不強,服務態度差。這五種原因所占比例高達94.4%
表1 30例醫療糾紛原因構成
3 討論
3.1 發生急診科醫療糾紛主要原因
3.1.1 生急救技術不熟練或因知識不足造成漏診、誤診
急診科患者常因緊急狀況來就診,具有病情多危急、且預見性低、病種廣泛、情況復雜等特點。而急診科的醫師絕大多數不能固定,多是由其他各臨床科室抽調而來,且存在一定數量的醫師沒有經過急診??婆嘤?,綜合醫學知識不足,搶救技能不夠扎實,,基本操作不合格,導致發生誤診、漏診現象。這是引起醫療糾紛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組中有10例醫患糾紛是由于此原因造成,所占比例高達33.3%。
3.1.2 醫務人員醫生有章不循
急診患者的救治關鍵在于 “快”,有時不可以按照常規門診的處理方式來處理急診患者。但在急診救治的整個過程中還是應該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常見的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包括病歷記錄不全面,病例修改,未嚴格落實患者的知情同意權等等。本組有6例患者由于對醫生違反規章制度不滿造成醫療糾紛,占總數的20%。
3.1.3 患方醫療知識欠缺或病情特殊等患方原因
有些醫療糾紛錯處在于患者或患者家屬?;挤酵鶎戎纹谕^高,且因其醫學知識嚴重缺乏,通常指用自己的常識判斷,常具有片面性,局限性。對于突發的危急情況認識不夠,預見性差,接受度低,在這種情況下,若醫生在達不到患方的要求時,患方常常情緒激動,這極易引起醫療糾紛。還有些個例,家屬拒絕尸體解剖,造成無法明確死亡原因,家屬因此對醫生不滿,引起糾紛。還有的患者認知有誤,認為醫生就是要收紅包才會認真看病,抱著這種對醫生厭惡的負面情緒前來就診,給醫生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和精神壓力,導致醫生不能正常診斷和醫治。本組有5例患者由于患方原因造成醫療糾紛,占總數的16.7%。本組有4例患者由于溝通不充分造成醫療糾紛,占總數的13.3%。
3.1.4 溝通不充分
包括以下兩方面,第一,醫生與護士有效溝通不足。護士在對患者病情并未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隨意與患者談論病情,病情出現變化而未及時與醫生溝通,且無法預見與患者發生糾紛的可能。另外,有些護士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因責任心不強而導致護理記錄與病情發展不一致,出現糾紛后醫護的說法不一致等等都會導致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第二,醫生對患者及患者及患者家屬解釋不夠耐心,不詳盡,過度使用專業術語,使患方不能充分了解病情,又時也會忽視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和情感,沒有及時告知患者檢查、治療方案存在的醫療風險。有些醫生甚至對患方報喜不報憂,這及易導致在患者病情惡化時,家屬難以接受。美國的相關研究表明,發生醫療糾紛最多的醫生并非引起醫療技術最差而是由于其溝通技巧最差[2]。
3.1.5 醫務人員責任心不強,服務態度差
醫務人員常因責任感不強,工作不認真,不細致,導致觀察病情不詳細,或由于一時疏忽導致某種藥物或儀器準備不足,影響搶救,導致患方不滿。有些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佳,態度生硬;對患者的咨詢,不能做到耐心解釋,甚至以對方不懂醫療知識為由訓斥患方,引起糾紛。
3.2 防范對策
3.2.1 強化急診的崗前培訓以及普及相關法律法規
首先,急診醫生要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應對急診人員統一培訓。除了強化急診科醫生崗前培訓外,還應抽調各科醫生組成固定的急診科醫生,這是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的關鍵,專業水平整體提高才可減少因知識不足造成漏診、誤診,從而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其次,要經常性的學習急診規章制度、并進行法律法規培訓,按照各項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與病人溝通。
3.2.2 落實各項醫療制度
急診科因患者常常病情緊急,往往有醫生不大重視病情記錄,致使自己確實采取過的救治行為因沒有文字憑證而導致醫療糾紛后敗訴。此外,處方,化驗單等單據的書寫應詳盡準確,采取多人核對的方式減少錯誤率,減少因此類錯誤引起的醫療糾紛。要將醫療過程中的各種危險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屬,在其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進一步采取治療措施。
3.2.3 制定應對醫療糾紛的預案
醫院應配以專人解決醫療糾紛問題及防范措施的落實。應深挖可能存在的隱患,防患于未然。當出現糾紛時,應首先與患者做好充分溝通,達成諒解,盡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不能化解,則要徹底調查產生糾紛原因并提出處理方案。要以法律和事實為基礎,維護患者,同時也要維護急診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
3.2.4 重視與患者及患者家屬的溝通
這不僅僅要求醫務人員及時詳盡的將病人病情解釋給患方,同時要考慮到患方的地域差異,文化水平,以求得到患者及家屬最大程度的理解。其次要學會應對各種不同的病人,始終保持冷靜,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平和的口吻接待每一位病人。
總之,醫療糾紛日益增多,醫患關系日趨緊張,是所有醫院面對的挑戰。從30例醫療糾紛發生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急診科應從強化急診科的崗前培訓以及普及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各項醫療制度以及制定應對醫療糾紛的預案等方面做好防范醫療糾紛的工作。維護患者合法權益,保護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應從建立良好和諧的醫患關系開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