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的多樣性范文

時間:2023-09-27 18:18: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禮儀的多樣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禮儀的多樣性

篇1

――李陽(著名英語教育家)

2009年6月中旬,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在北京正式啟動“瘋狂中文”項目,進軍幼兒教育領域,讓孩子們從小“將英語踩在腳下,讓漢語光芒萬丈”。

在這一轉型的背后,“潛伏”著一個近乎傳奇的婚戀故事。原來,李陽離婚后,認識了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教師聯盟總干事凱米莉,遂憑著一顆真誠之心將她“收編”。在工作中,李陽和凱米莉漸漸擦出愛的火花,當他得知她有過兩次婚史的情況后,并沒有打退堂鼓……

這段跨國婚姻,不僅讓李陽找到了絕佳搭檔,還讓他體會到家的感覺。三個混血女兒出生后,凱米莉原汁原味的美式家庭教育方法,讓李陽深深折服,從中汲取到豐沛而鮮活的智慧……

戀上你的才!

“墻腳”挖到萬里外

1998年1月底,因感情不和,李陽與妻子辦理了離婚手續,他將僅有的價值兩百余萬元的房產全部給了前妻和女兒。不久,前妻帶著女兒李嘉林移居加拿大多倫多,很快與當地一名男子組建新的家庭。

首次婚姻失敗后,李陽緊緊地擁抱工作,情感世界一直處于凍結狀態。周圍雖然有不少年輕漂亮的女孩青睞他,但他卻無動于衷。

1999年6月中旬,李陽應邀去吉林市BBC外國語實驗學校演講時,認識了金發碧眼、高挑靚麗的凱米莉(Kim Lee)。時年29歲的凱米莉,家住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1992年,她取得紐約大學教育學和心理學雙學士學位后,應聘進了邁阿密市拉薩爾中學任教。兩年后,她被推薦進入邁阿密市教師聯盟工作。1998年,她擔任邁阿密市教師聯盟總干事。

這次,凱米莉是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專程前來中國考察英語教學方法的,繼哈爾濱、沈陽和長春之后,吉林市是她的第四站。

“瘋狂英語要求學習者無論何時何地,必須像面對曠野般地大聲朗讀,克服膽怯怕羞的心理……”李陽激情澎湃的演講以及那純正的略帶加利福尼亞口音的口語,給凱米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講結束后,凱米莉主動找到李陽,先是作了自我介紹,然后真誠地拜他為師。他邀請凱米莉參加在廣西陽朔舉行的“首屆瘋狂英語強化集訓營”,兼任外教,這樣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自己的教學方法。她爽快地答應了。

7月10日,李陽及數十名工作人員從廣州飛抵風景秀麗的陽朔,而凱米莉已提前一天趕到了。“瘋狂英語強化集訓營”拉開帷幕后,李陽從早到晚帶領800余名營員,瘋狂地吶喊,瘋狂地流汗,瘋狂地訓練,創造了一個充滿誘惑與魅力的英語世界。

凱米莉深受鼓舞,盡力上好每一堂輔導課,力求授課方式豐富多彩,做到歌聲和笑聲不斷。下課后,營員們意猶未盡地圍住她……求賢若渴的李陽覺得凱米莉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特想把她挖到自己手下。考慮到她是邁阿密市教育長官的身份,他難以開這個口。

很快,為期20天的“瘋狂英語強化集訓營”結束了,凱米莉向李陽提出告辭,李陽安排財會人員拿出2萬元人民幣作為輔導費交給她。凱米莉婉言謝絕了:“李陽老師,你這是幫我很好地完成了考察任務,我沒支付報酬給你,哪能要你的報酬呢?”李陽不禁對她的奉獻精神刮目相看。

李陽從陽朔回到廣州后,念念不忘凱米莉。于是,他頻頻通過電子信箱及國際長途電話聯系她,先是同她探討英文閱讀、寫作及口語方面的內容,然后含蓄地說自己缺少一位得力的干將。凱米莉漸漸明白李陽的意思,卻沒有明確表態。李陽知道,此事急不得,只能慢慢等。

1999年11月起,李陽著手準備去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及香港地區演講等事宜,愈發感到自己的公司里缺少頂尖人才,遂向萬里之外的凱米莉拋出了“欖橄枝”,希望她加盟“瘋狂英語大家庭”。

那天深夜,李陽撥通了凱米莉的電話后,聊了沒幾句,他情不自禁地用英語演唱了美國鄉村民謠《此情可待》:“遠隔重洋日復一日/我慢慢變得要失常/電話中傳來你的聲音/但這不能停止我的悲傷……不管怎么樣/或不管我多哀傷/我就在這里等候你……”這次,她讓他吃了“定心丸”:“你在廣州等我,不見不散!”

一周后,凱米莉辭去邁阿密市教師聯盟總干事的工作,來到廣州市越秀區黃花崗公園附近的“瘋狂英語”總部。李陽任命她為美籍總編輯,月薪為1.5萬元人民幣,還給她配了5名助手。

拉斯維加斯,

結下一世情緣

李陽和凱米莉都是超級工作狂,每天工作18至20個小時,也不覺得累。他倆不時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相繼推出《李陽標準美語發音寶典》、《李陽國際口語教程》等書籍及音像制品。李陽經常勸凱米莉放慢工作節奏。她稱自己只能跟著慣性向前沖。

轉眼到了2000年12月初,李陽為獎勵凱米莉,特地安排她一個月的探親假,讓她回邁阿密看望家人。沒想到,她只在家里待了半個月就回廣州了,說自己回去后很不習慣,很留戀瘋狂英部總部的工作氛圍。

為留住凱米莉,李陽拐彎抹角打聽到她還沒有男朋友,就開口說要給她介紹一個中國小伙子作為男朋友。沒想到,凱米莉卻用不太熟練的漢語提出一個問題:“李陽老師,我怎么一直沒見到你的太太?”他只好實話實說,結果是“媒人跳進花轎里”。

凱米莉開誠布公地說:“李陽老師,我喜歡上你了,愛上你了,請把你介紹給我吧。在我眼里,你很優秀!用中國話來說,打著燈籠也難找。”

這層窗戶紙捅開后,李陽驀地發覺自己愛上了凱米莉,但他卻以“溫水煮青蛙”的寓言故事,告訴她:“感情的事情,需要經受時間考驗。”

隨后,凱米莉頻頻向李陽發起愛的攻勢。令他震驚的是,她竟然有兩次短暫的婚史:凱米莉19歲那年,就與邁阿密市的一個銀行家同居了,后來,兩人結為夫妻。她的第二任丈夫是大學老師。這兩任丈夫都難以忍受她“瘋狂工作,不顧家庭”的特點,主動向她提出離婚。這兩次失敗的婚姻,都沒有留下愛情的結晶。李陽深知“女怕嫁錯郎”的無奈與痛苦,對她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情,兩人開始戀愛了。

李陽與凱米莉相戀后,面臨著一道難題:他是空中飛人,奔波國內外,有時一天要演講三場,忙得連吃飯、睡覺的時間都非常吃緊,哪有時間結婚、要孩子?對此,凱米莉提出:“你在空中飛來飛去,我忙里偷閑,每個周末都追著你,在某個城市團聚一兩天,不就行了嗎?”李陽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隨后,凱米莉只要與李陽在一起,就扮演起營養保健師及心理咨詢師等角色。

因長時間用嗓過度,導致李陽的喉管經常充血,一覺醒來奇癢無比,他只能吞咽幾顆喉片了事。凱米莉心疼他的嗓子,通過鉆研《中國菜譜大全》,學會了煲出川貝豬肺湯、冬蟲夏草瘦肉湯等。考慮到他應酬多,胃不好,她幾乎每天都要叮囑他按時服藥,注意胃部保暖。

有一階段,李陽因瘋狂英語總部的管理出現了一些問題,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夜里輾轉難眠。凱米莉從早到晚陪伴他,要他將憋在心里的話全部說出來。在她和風細雨般的開導下,他漸漸解開了心結,找到了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2001年3月底,李陽在太原巡回演講。凱米莉專程從廣州趕過來,一邊在筆記本電腦上編輯書稿,一邊陪伴他,照顧他的日常起居。

2001年9月初,凱米莉發現自己有了身孕。李陽大喜過望,以安胎保胎為由,阻止她跟著自己飛來飛去。她認為自己的身體很棒,應該沒事。

兩個月后,凱米莉挺起了大肚子,行動多有不便。李陽給她請了保姆,讓她常住在廣州的別墅里。他還“命令”她停下手頭的工作,專心致志地孕育小生命。可是,凱米莉不太適應被保姆當做寵物一般照顧的生活,堅持要飛回邁阿密的老家,把孩子生下來后,回到李陽的身邊。

隨后,李陽將凱米莉一路護送到邁阿密。他首次見到她身為足球教練的父親及當中學老師的母親,兩位老人對這個準女婿非常滿意,彼此交談甚歡。

2002年5月19日中午,凱米莉在邁阿密市婦嬰醫院里剖腹產下重達3400克的健康女嬰。當時,李陽正在西安,在電話中得知這一消息后,給女兒起了個名字:李妮(Lily)。 此后,思女心切的李陽只能在電話中聽一聽女兒的哭聲和笑聲。凱米莉告訴他,自己在父母的幫助下,將李妮哺育得很好,屆時會給他帶來驚喜。

轉眼到了2003年5月底,凱米莉抱著一周歲的李妮回到廣州的家里。李陽不僅給她減輕了工作量,還建議她將“美籍總編輯”的工作搬至家里去做。他同妻女聚少離多,覺得非常愧疚。凱米莉認為她一個人完全能夠教育好女兒。

很快李妮滿兩周歲了,她的自理能力讓李陽覺得不可思議。她早晨醒來后,去衛生間刷牙洗臉;然后打開衣柜,取出衣服,一件件搭配,將自己打扮得像個小公主,這才坐在餐桌前。吃完早餐后,她坐在地板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兒童書籍,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

凱米莉獨特而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讓李陽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決定奉女成婚,讓她成為自己的合法妻子。此前,凱米莉一直未加入中國國籍,在未婚生子及計劃生育上不受中國法律限制。李陽之所以要把事實婚姻變成合法婚姻,是為了讓凱米莉和女兒依法享有自己的財產。

那么,去哪里領取結婚證呢?凱米莉告訴他,美國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蜜月之都,在那里登記結婚非常便利,而且結婚證在世界各國通用,并受到法律的保護。

當時,李陽已擁有5000余萬元的家產,凱米莉提出進行婚前財產公證,他當即予以拒絕:“我看沒這個必要。我愛你,只考慮到了前路,從未考慮到退路……”

2004年5月12日下午,李陽和凱米莉從廣州飛抵拉斯維加斯,隨后,李陽和凱米莉帶著結婚證,去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辦理了認證手續。李陽深有感觸地說:“這真是快餐式結婚啊,不過,我們已結下了一世情緣。你的后半輩子,加上我的后半輩子,就是一生一世!”

事業之樹常青!

感恩美國太太和三個混血女兒

2005年春節后,李陽受聘擔任國家體育總局英語總教練,帶領眾多的教練和運動員攻克英語難關。為便于這一工作的開展,他決定在北京安家。

不久,李陽在北京市朝陽區團結湖公園附近的紫荊豪庭買了一套精裝修的躍層式公寓,讓凱米莉和李妮移居北京。他安排自己的北京秘書賈莎擔任凱米莉的私人助理。

一家三口團聚在一起,李陽終于有了家的感覺。這時,凱米莉突然向李陽提出:“我們再生一個孩子吧。” 他連連搖頭說:“你我工作太忙了,哪有時間和精力花在第二個孩子身上?”她堅持要給李妮生下一個小弟弟或小妹妹,這樣,李妮就不會覺得孤單了。說到最后,他只得同意了。

2005年6月中旬,凱米莉再次懷孕了。李陽放慢事業的步伐,盡可能每月在家里多待兩天,陪伴妻子和年幼的李妮。

一天早晨,李陽看到李妮在笨手笨腳地系鞋帶,就彎下腰,伸出雙手,準備幫忙。凱米莉見狀,趕緊將他拉到一旁,認真地說:“你代替女兒做她自己能做的事,這不僅打擊了她的積極性,也傷害了她的自尊。”他雙手一攤,說:“凱米莉,沒你說的這么嚴重啊。” 兩人為此爭吵起來。最終,李陽真誠地向凱米莉認了錯。

還有一次,李陽要幫李妮收拾散落一地的芭比娃娃等玩具,同樣被凱米莉“叫停”:“李妮,你來收拾玩具,一個小時后我來檢查。”半個小時后,玩具依然如故。凱米莉限定李妮在半個小時將玩具整理好,否則就將它們全部扔掉。李妮并未聽媽媽的話,只顧翻看兒童書籍。半個小時后,凱米莉將地板上的玩具撿起來,裝入垃圾袋,全部丟進小區的垃圾桶里。李妮心疼這些玩具,由此記住了“教訓”,每天早晨起來,都要把自己的臥室整理得干干凈凈。

李陽認為凱米莉對女兒的要求太苛刻了,甚至到了殘忍的程度。凱米莉振振有辭地說:“上帝給每一只鳥食物,但他不會把食物扔進它的鳥巢。”一語點醒夢中人,他朝她豎起了大拇指。

凱米莉對兩個女兒的獨特教育方法,讓李陽深受啟發。他改變自己的演講風格,融入了一些勵志的內容。他指揮現場的所有學員,舉起雙臂做陽光普照的動作,然后用英語高呼“風平浪靜的大海鍛造不出熟練的水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沉睡的巨人!當巨人醒來時,奇跡就會發生” 、“讓每一天都成為人生的杰作”等勵志語,直至每一個人都激動得淚流滿面……

篇2

——以《公園有多寬》一課為例

【內容摘要】《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然而,目前我們對估算能力的認識,如估算能力的內在機制、在學生數學能力發展中的作用、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等問題還缺少系統、深入的探索與研究。為有效地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全面發展,切實推進新一輪的數學教育改革,本文將通過對學生估算能力的認識、估算能力與精算能力的密切關系及估算能力的培養應高度重視的問題進行探討,以《公園有多寬》一課為例,談如何重視估算能力的培養,以促進良好數感的形成。

【關鍵詞】估算能力 培養 估算策略 良好數感 形成

計算能力是學生數學能力的基礎與核心成分,隨著對“精算能力定向”的數學教育所存在問題與不足的反思,估算能力的培養開始成為國內外基礎教育界在數學教育改革中高度關注與重視的一個重要課題。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對學生估算能力的認識、估算能力與精算能力的密切關系、估算能力的培養應高度重視的問題,具體闡述如下:

一、 對估算能力概念的界定與認識

估算能力(approximation)是指學生在利用一些估算策略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判斷、推理等認知過程,獲得一種概略化結果的能力。

1.從表現特點看:

精算能力是一種程序化、精確化、外部化的認知能力,其認知過程表現出較強的線性特點,各步驟之間具有較嚴格的時間順序,相對而言,估算能力的認知操作就更類似一個并行式的加工過程,表現出較強的直覺化、跳躍化、內隱化特點。

2.從認知作用看:

估算能力在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利用估算能力,學生不但可以節約認知步驟,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還可以幫助學生探索問題的解決策略、估計結果的合理性與正確性、形成恰當的認知決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較為頻繁,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廣泛性。

3.從發展趨勢看:

認知發展心理學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在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過程中,估算能力的發展要相對早于精算能力,表現為一個由以估算能力為主逐漸過渡到以精算能力為主的發展趨勢。

4.從環境條件看:

據一些針對學生數學發展的跨國文化研究結果發現,學生精算能力的發展往往表現出較大的文化差異,中、日、韓等東亞國家學生的數學能力水平都領先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同齡學生。這就說明精算能力受到發展環境和教育條件的影響是比較大的,而估算能力受到文化與教育的影響可能相對較小。

二、估算能力與精算能力的密切關系

估算能力與精算能力是學生計算能力的兩種基本形式。二者在學生的精算過程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較好的互補性,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協同性。估算能力可以對問題進行有效探索,迅速形成大致答案,但是在精確性上相對較差,需要對答案進行再檢查驗證;精算能力則較為程序化,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但可以有效保證結果的正確性。

因此,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目的,在不同階段選擇性地使用兩種計算能力,取長補短,以提高認知效果。

同時,估算能力與精算能力在學生發展過程中彼此交錯,互相影響。在精算能力尚未形成時,學生已經利用估算能力形成了一些初級的數概念,進行一些概略化計算,這就是為進一步形成精確的數概念系統、掌握復雜計算規則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然后在精算能力、計算策略與計算操作技能等多方面能力得到發展,形成精細、復雜的數學知識體系以后,又會反過來促進學生估算能力的發展,使其擺脫學生初級階段的簡單特點,形成更高水平的估算能力。

三、估算能力的培養應高度重視的問題

當前,我國正全面實行新課程,如何才能夠在新課程中有效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如何對新課程的數學教育價值、效果進行評價;如何樹立正確的新課程的教學效果觀、教學模式觀、預習觀、作業觀等,都需要進行深入、系統的探討。學生數學能力是一個多層面、多成分的復雜能力系統,僅就計算能力而言,估算能力作為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成分,在培養過程中我們必須對如下問題予以高度重視。

第一、科學認識估算能力的特點與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目標。

由于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學生對估算能力的使用更為頻繁,因此如果忽視估算能力的培養就有可能使學生數學能力片面發展,導致學生在精算能力方面獲得較多培養機會的同時,估算能力與數學應用技能卻沒有得到足夠的訓練,從而影響了數學技能和數學素質的綜合提高,致使學生的數學思維缺乏必要的靈活性、變通性,甚至只會進行機械地計算,缺乏數學常識與直覺。為此,我們必須對估算能力應給予高度的關注,多方面的積極研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數學教育目標。

第二、科學認識估算能力的性質,建立有針對性的數學課程與教學方法。

在“精算能力定向”的教育模式中,學生的估算能力很難得到有效的培養與促進。因此就有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以有效地促進學生估算能力的發展,同時,應當高度重視精算能力與估算能力之間的協同與配合問題,避免片面化傾向,以培養學生全面、均衡的數學素質。

第三、科學認識學生數學學習潛力,科學地促進學生估算能力的發展。

一些發展心理學與發育神經學的研究指出,在兒童階段,感知覺能力、多通道整合能力、模仿能力、社會參照能力、行為調控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多種能力都已達到了一定水平,同時也具備了估算能力,但這只能是一種較為初級的估算能力,與成人的估算能力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較早開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經驗與適宜的學習環境,提供更多的探索鍛煉機會,無疑可以有效促進其數學知識的豐富與數學能力的發展。所以必須根據不同階段學生計算能力的特點制定相應科學的潛力開發與促進方案,以避免不應有的教育失誤。

四、利用估算策略促進良好數感的形成

《公園有多寬》一課為北師大版新課標實驗教材數學八年級(上)的內容,其教學目標為:1、能通過估算檢驗計算結果的合理性,能估計一個無理數的大致范圍,并能通過估算比較兩個數的大小;2、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估算的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

下面是《公園有多寬》課堂實錄片段:

……

老師:“某外商到杭州投資,想利用一塊荒地建一個以環保為主題的公園。已知這塊荒地的面積為400 000 m2 , 并且它的長是寬的2倍,問:(1)公園的寬大約是多少米?有1 000米嗎?”(出示課件,板書課題)。

學生A:“寬大約為500米,沒到1000米。”

老師:“為什么?”

學生A:“我們可以設公園的寬為x米,那么長就為2x米,再根據面積關系可得:,即:x2=200 000,所以x=……然后我用計器算得:……約等于447.2135955,所以我估計為500米。”

(注:由于復制問題,以上和以下的“……”都為“根號200 000”)

老師:“對,可以這樣去考慮。我們知道4002=160000,5002=250000。因此,我們可以估計等于……的x的大致范圍是什么?”

學生:“大于400且小于500。”

老師:“非常好,其實估計寬為400米,也是可以的,即公園的寬大約為400米或500米。這兩個數字是估計出來的近似數字,把這種按要求估計數值的方法叫估算。下面我們不利用計數器,進行估算(出示課件):(2)如果誤差要小于10米,它的寬又將是多少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B:“將400~500之間分成10段,分別是400~410、410~420、…、490~500,然后再將段數平方,看看哪一段數的平方最接近于200 000,這樣就可以估計出誤差要小于10米的寬的大小了。”

學生C:“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要從第一段開始算起,如果最后一段才是結果,豈不是做了很多無用功?因此,我認為只要將500和450進行平方就可以了,因為4502=202 500,小于200 000,說明這個數不可能大于450,再在400~450之內進行估算。”

學生D:“我同意他的說法,先有個大致的估計,再進行細致的估算就會較好一些!”

學生A:“那我發現有更好的辦法:因為4002=160 000,5002=250 000,而200 000幾乎在這兩個數的中間,又更接近160 000,故我斷定“……”不到450,但比較接近450,因此我們直接選440~450這段數就行了,當然還得算440的平方來比較,那更保險了。”

老師:“很好!要估算,估計走上前,這個策略好;看接近,巧妙又快速,策略更佳。為大家的發現鼓掌!”

(學生情緒高漲,有滿足感)……

課堂仍在繼續,但從這一片段已經可以看出,教師做到了:

1、切實教好估算基礎知識,使學生學會了求一個無理數的近似值;

2、充分重視估算意識培養,使學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數感;

3、巧妙合理利用時空條件,給學生體驗各種不同的估算方法;

4、自覺運用估算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按要求估計數值的方法叫估算。”估算要有策略。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利用估算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

一、預測策略:就是對問題結果的取值范圍進行合理的估計,計算結果如超出這一估計的取值范圍,說明答案是錯誤的。當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主動對信息作出整體把握,并迅速運用直覺思維作出判斷,以指導解決問題的方向,從而達到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二、調整策略:因為估算的基礎是用“四舍五入”方法求某個數的近似值,所以,其估算結果是個近似值。但運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結果的準確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恰當運用調整策略,能保證估算結果會更接近準確值;

三、優化策略: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在討論交流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訓練優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以上三種策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聯系在一起的。教學時要注意配合訓練,逐步使學生掌握運用多種估算策略和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在教學中重視加強估算教學,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就一定能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

參考文獻:

1. 董奇、張紅川. 論腦的多層面研究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 . 教育研究. 2002(5).

篇3

關鍵詞:益氣養血補腎方;沙利度胺;多發性骨髓瘤;療效

多發性骨髓瘤屬于血液腫瘤,是惡性漿細胞疾病,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臨床癥狀表現為腎功能衰竭、貧血、骨痛等[1]。有研究顯示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病情發展有密切關系[2]。以我院收治40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中20例采用益氣養血補腎方與沙利度胺聯合治療,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40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9~78歲,平均(66.2±5.3)歲,病程8個月~3年,平均(13.4±4.6)月,免疫球蛋白分型IgG型22例,IgA型18例;Ⅱ、Ⅲ型分別為14、2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口服沙利度胺(國藥準字H20100186,生產單位:蘇州-欣凱制藥有限公司)治療,100mg/次,1次/d,晚餐后服用。觀察組口服沙利度胺方式同對照組,另外給予益氣養血補腎方行中醫辯證治療,觀察組20例患者包括16例腎虛血瘀以及4例腎虛濕熱型。腎虛血瘀配方為羊藿40g、補骨脂25g、黃芪25g、甘草6g、田七10g。腎虛濕熱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黃柏10g、知母10g。1劑/d,水煎以兩次服用,療程為6個月。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①觀察兩組治療效果,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四個標準。痊愈:臨床癥狀以及血清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消失,骨髓象指標正常,溶骨病變中止;顯效:M蛋白下降幅度超50%,溶骨病變穩定。有效:M蛋白上升幅度超過25%,絕對值上升超0.1。無效:臨床癥狀及相關指標與治療前無差異或惡化。總有效率為痊愈率與顯效率總和。②記錄治療前后血清VEGF的變化情況,觀察不良反應。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率(%)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0.0%,明顯高于對照組6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血清VEGF對比 治療前兩組血清VEGF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得到改善,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明顯低于對照組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沙利度胺主要用于抗血管新生,在治療多發性骨髓瘤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臨床應用中常聯合地塞米松以及馬法蘭[3]。但此藥的副作用較多,包括便秘、頭暈、皮疹等,患者長期使用可能因無法耐受而中止用藥。本次研究發現,對照組給予沙利度胺,其不良發生率高達40.0%,這與黃艷等[4]報道內容基本一致,而觀察組給予中藥聯合沙利度胺治療,其不良發生率明顯降低,這說明中藥聯合治療對降低藥物副作用,延長藥物維持治療時間,提升患者耐受性有積極地意義。

老年患者是多發性骨髓瘤主要發病群體,病機體現為腎虛血瘀。治療的關鍵在于活血化瘀、益氣補腎。另外骨髓瘤患常因高度黏血癥發生出血,因此藥性應避免溫燥,同時也避免過于滋膩礙胃對藥效以及脾胃運化谷氣造成不良影響[5]。本次藥方中羊藿味辛甘溫,補腎助陽功效顯著,還可祛風除濕,性溫不燥,補陽不傷腎;補骨脂同時具有補腎助陽、納氣止瀉的效果,可抑制腫瘤發展;黃芪主要用于益氣生血,同時可健脾助氣;田七不動血而活血,兼顧止血與補氣;甘草調和上述眾藥,整個藥方不僅補腎、強骨、生髓,又通脈化瘀、通絡生新。

綜上,益氣養血補腎方聯合沙利度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單純沙利度胺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少,可靠、安全性高,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翔,葉寶東,林圣云,等.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對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株RPMI8226增殖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12:1658-1662.

[2]盧靜,侯健,張春陽,等.硼替佐米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76例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3,4:309-312.

[3]劉輝,傅,薛勝利,等.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3,10:868-872.

篇4

【關鍵詞】Bayer ADVIA 212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線性范圍驗證;血小板分離;多樣本

Analysis of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platelet separated from multi-samples at Bayer ADVIA 2120

WU Shao-zhen,DENG Kun-yi,MAI Wei-xia,et al.Boai Hospital of Zhong Shan city,Zhong Shan 5284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verify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platelets at Bayer ADVIA 2120 analyzer.MethodsAccording to ISO15189 EP6-A,platelet separated from 250 samples to verify the linear range at Bayer ADVIA 2120 analyzer.ResultsHigh concentrations of platelet can obtained from mixing multi samples.Coefficient of Variance of within-run and between-day was3.0% and 3.6%,carry-over was0.02%,platelet range at 21-4918 × 109/L Showed a linear relationship.ConclusionRegardless of blood type,high concentrations of platelet can obtained from mixing multi samples.Bayer ADVIA 2120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 has good feafures of precision,linearity,low carry-over,is a perfect performance analyzer.

【Key words】

Bayer ADVIA 2120;Full-automatic blood cell’s analyzer; The linear range ; Separation of platelets; Multi-samples

根據ISO15189醫學實驗室認可和《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規定,儀器在進行臨床樣本檢測前,需進行全面的性能評價,因此我們按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指南[1]從不精密度、不準確度、線性范圍、攜帶污染率等幾個方面對Bayer ADVIA 212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的血小板線性范圍進行了驗證,由于該儀器血小板的線性范圍為0-3500×109/L,線性范圍極寬,高濃度血小板極難收集,在線性驗證過程中困難重重,現介紹一種簡單易行且易于操作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材料和方法

1.1儀器Bayer ADVIA 212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儀器使用其配套的試劑、校準品和質控全血。

1.2樣本本院體檢中心EDTA-K2抗凝全血樣本。

1.3實驗方法

1.3.1不精密度評價

1.3.1.1批內不精密度CV%要求不大于CLIA,88[2]要求的總誤差的1/4即6.25%;取本院體檢中心EDTA-K2抗凝全血樣本10份,每份樣本檢測2次,得到X1和χ2,用雙份檢測標準差來表示檢測反映的離散程度。

1.3.1.2天間不精密度采用配套質控全血,連續檢測20 d,計算均值、標準差和變異系數。

1.3.2不準確度評價采用ADVIA 2120與通過衛生部臨檢中心室間質評取得優良成績的CD1700血液分析儀進行比對評價,比對時間為5 d,共做40份標本,每天做8份當天新鮮標本,所有實驗在2 h內完成。盡可能使50%的比對標本不在參考區間內,各個標本分析物含量越寬越好。各實驗結果點于X、Y座標紙上,圖中標出斜率為1通過零點的直線。要求r≥0.975或r2≥0.95。線性回歸統計Y=bX+ab代表斜率,a代表截距。根據PLT臨床使用要求,在各個臨床決定水平濃度Xc處(PLT通常以50/100/300/800)的濃度,了解Y方法引入后相對于X方法的系統誤差(SE)。

SE=|Yc-Xc|=|(b-1)Xc+a |

計算Xc處系統誤差,以系統誤差(SE)≤1/2 CLIA,88允許誤差即12.5%為標準,以Xc處SE符合不小于3個為該檢測項目符合檢驗科準確度性能要求。

1.3.3線性范圍驗證評價①取當天新鮮體檢EDTA-K2抗凝全血標本250份;②800轉離心7 min,吸取上層富含PLT血漿混合(約150 ml分15支膠試管)備用;③富含PLT血漿800轉離心7 min,底層RBC層棄去;吸取上層血漿混合,1500轉離心10 min,吸出上層血漿再3000轉離心10 min吸出上層血漿為L,混合底層 PLT層約3.5 ml為H;④以鞘液當樣本檢測3次歸零,再連續H 3次、L 3次、0.1H+0.9L 2次、0.2H+0.8L 2次、0.3H+0.7L 2次、0.4H+0.6L 2次,0.5H+0.5L 2次,0.6H+0.4L 2次,0.7H+0.3L 2次,0.8H+0.2L 2次,0.9H+0.1L 2次,分別在2120上測定;⑤吸出H 5ul推成薄片,經瑞氏染色晾干后油鏡觀察;⑥對照試驗:取體檢中心EDTA-K2抗凝O型全血樣本10份,重復②至③步驟,只留下底層約0.5 ml PLT層為H對照,在2120上測定2次,并吸出H對照5 μl推成薄片,經瑞氏染色晾干后油鏡觀察。

1.3.4攜帶污染參考有關文獻[3]: 以鞘液當樣本檢測3次歸零,再連續H 3次、L 3次,然后計算攜帶污染率,計算公式為:(L1-L3)/(H3-L3)×100%。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進行t檢驗;使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多項式回歸分析評價線性。

2結果

2.1精密度試驗Bayer ADVIA 212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PLT批內不精密度CV為3.0%,天間不精密度CV為3.6%,CV%均小于6.25%,符合總誤差不大于1/4CLIA,88的要求。

表1

Bayer ADVIA 2120 PLT精密度

項目1/4CLIA,88(CV%)批內不精密度(CV%)天間不精密度(CV%)

PLT6.253.03.6

2.2不準確度試驗ADVIA 212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CD1700血液分析儀進行PLT比對,r為0.981,r2為0.962,Xc處系統誤差符合檢驗科準確度性能要求。

表2

Bayer ADVIA 2120 PLT準確度

儀器T檢驗回歸方程(Y=)SE=|(b-1)Xc+a|Xc處系統誤差(%)符合性

21200.461Y=0.961X+3.697│(0.961-1)Xc+3.697│3.49/0.20/2.67/3.44符合

2.3線性范圍驗證評價

將濃縮的PLTH值、L值稀釋成11個濃度后,將檢測結果與預期值(見表3),用EP6-A[4]法的多項式回歸分析評價線性(見表4)。ADVIA 2120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PLT在21~4918×109/L范圍內呈一項次線性關系。

表3

Bayer ADVIA 2120 PLT線性驗證測定表

標本號1234567891011

測量值120568114416882256284333373850443049255428

測量值221577114716142237278033183837436549105431

均值21573114616522247281233283844439849185430

預期值21562110216432185272632663870434848895430

表4

Bayer ADVIA 2120 PLT多項式回歸分析評價線性分析結果

階別系數數值系統誤差t檢驗回歸標準誤自由度

1st b1549.2333.363163.34026.04620

2ndb2-2.5061.234-2.03121.65519

3rdb2-1.7999.515-0.189

3rdb3-0.0470.628-0.07523.70918

2.4對照試驗H管涂片鏡下見WBC、RBC偶見,PLT極為多見,單個散在分布,結構基本完整,形態基本正常,片尾見少量PLT聚集,形態結構基本正常,與儀器檢測顯示WBC:1.5×109/L;RBC:0.27×1012/L;PLT:5430×109/L和警告提示PLT聚集“1+”相符;H對照管涂片鏡下見WBC、RBC偶見,PLT極多見,單個散在分布,結構基本完整,形態基本正常,片尾見少量PLT聚集,形態結構基本正常,與儀器檢測顯示WBC:1.2×109/L;RBC:0.21×1012/L;PLT:1150×109/L和警告提示PLT聚集“1+”相符。此試驗證明血型不合對提取分離PLT無直接影響。

2.5攜帶污染結果PLT攜帶污染結果為0.02%,符合儀器顯示

3討論

通過對Bayer ADVIA 212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PLT的線性范圍驗證評價,得出其檢測血小板的批內和天間不精密度分別為3.0%和3.6%,攜帶污染率為0.02%,與吳新忠等人報道的基本相符[3],符合ICSH標準和ISO15189的要求;線性范圍寬,超出儀器說明書申明的線性范圍,在21~4918×109/L范圍內仍呈良好線性關系。

任意混合多樣本分離、濃縮PLT成功的原因分析為:

3.1因PLT表面具有復雜的血型抗原,由遺傳因素決定,可分為血小板非特異性抗原和血小板特異性抗原;非特異性特原與紅細胞血型、HLA血型的抗原有關;特異性抗原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簇組成,表現出血小板獨特的遺傳多態性,其抗原存在于PLT表面;正常健康人血小板抗體為陰性,因此ABO血型不合的多樣本混合富含PLT的血漿中只有PLT抗原而無抗體,因此即可排除PLT因抗原抗體反應而發生凝集。

3.2因血液中的WBC存在大量的WBC抗原,而正常健康人血液中不含WBC抗體,如此也可排除WBC因抗原抗體反應發生凝集而干擾PLT的檢測。

3.3在實驗中經過步驟1.3.3中②即800轉離心7 min和1.3.3中③的操作即含PLT血漿800轉離心7 min,底層RBC層棄去后,血漿中只存在極少量的RBC和WBC,其抗原比例很少,而即使血漿中含有大量的抗ABO抗體,也達不到抗原抗體反應的最適比,因此也可排除RBC因抗原抗體反應發生凝集而干擾PLT的檢測。

因此多樣本任意混合富含PLT的血漿,可基本排除WBC、RBC和PLT凝集產生的干擾。H管和H對照管儀器均警告提示PLT聚集“1+”,與涂片片尾有少量PLT聚集相符;分析其原因與PLT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釋放、收縮和高濃度相關,少量PLT聚集并沒有對PLT檢測造成大的干擾,觀察聚集的PLT形態結構基本完整,分析其聚集屬于第一時相的可逆聚集時相,對儀器PLT的檢測影響較少,儀器僅顯示PLT聚集“1+”。因此分離、濃縮PLT時采用多樣本任意混合可收集到高濃度的PLT。

參考文獻

[1]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ematology.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blood cell analyzerincluding those used for the differential leucocyteand reticulocyte counting and cell marker application.Prepared by the ICSH expert panal on cytometry.Clin Lab Haemat,1994,16:157-174.

[2]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Centersfor Medicare &Medicaid Services.

[3]吳新忠,龐鑫,羅福東,等.Bayer ADVIA 212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的性能評價.現代醫學儀器與應用,2007,19(6):62-64.

篇5

論文摘要:禮儀教學的實踐性較強,要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學好并能學以致用,筆者認為,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結合高職商務英語課程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能力,全面地改革禮儀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禮儀素質。  

  

交際習俗與禮儀是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逐步滲透禮儀文化意識,尤其是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更需要了解豐富的禮儀知識。因此對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其具體方法可以如下:  

一、開設相關的禮儀課程進行專門的禮儀訓練  

筆者認為可以開設《社交禮儀實訓》和《商務禮儀實訓》這兩門課程,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禮儀知識,并能夠學以致用。具體做法可以如下:  

(一)改革教學內容  

1.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安排課程內容。掌握禮儀知識,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學生個人修養與氣質是實訓課程教學的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個人禮儀、社交禮儀、商務禮儀、涉外禮儀等章節為主要內容,其余章節或自學,或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完成,這樣既能保證教學的重點,又能兼顧知識的系統性。  

2.教學內容結合商務英語專業的特點,社交禮儀實訓課程上加入西方禮儀習俗訓練;商務禮儀實訓上側重介紹在商務場合上與不同國家的人進行商務活動時需要注意的禮儀。  

3.禮儀實訓因其時間短,及其課程本身具有較高的形象、視覺要求,有些內容僅靠理論講解難以讓學生感受到具體的禮儀要求,為了改善課堂教學氣氛,在課堂上適當地采用多媒體教學,采用光盤結合觀摩分析的方法,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理論知識的講解突出重點和難點,力求系統生動地向學生講授現代禮儀的基本知識。  

4.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應穿插豐富的案例。  

(二)改進教學方法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任務驅動法、演練法、互動法、直觀感受法、對比互評法、情境法、課內外結合法等教學法進行教學。通過開拓動手操作的渠道,可讓學生學以致用,使能力與素質得到提高。在各種階段性訓練的基礎上可舉辦一次難度較大的綜合性“面試情境模擬表演”,模擬表演的內容由學生自定題材、人員自由組合、自選角色、自寫臺詞、自設場景,進行精心準備并公開在課堂上表演。通過情境模擬表演,可使學生真正處于教學與實踐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的體驗,并能將所學的內容更好地應用于實際。  

(三)改革考試方法  

傳統的考試方法主要是以理論考試為主,導致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死記硬背,融會貫通與實際運用的能力較差。因此,應對傳統的考試方法進行改革,將重點放在實踐操作的成績上,結合實訓報告、課堂表現等各方面進行綜合成績評定。禮儀實訓教學應當由課堂延伸至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舉辦形象魅力大賽,可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禮儀的魅力。  

二、將禮儀教育滲透到相關的專業課程中  

文化因素教學是商務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交際習俗與禮儀如:打招呼、稱贊、稱謂,訪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適時進行禮儀教育,注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更好地掌握并準確運用英語語言。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中,注重“禮貌原則”。禮貌是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禮貌既是一種普遍現象,為各社會群體所共有,又是一種個性化的交際原則,受制于不同語言群體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說話者與聽話者的文化價值觀有很大差異,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禮貌的話語可能傷害對方,從而導致交際失敗。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中,雙文化比雙語言更加重要。因此將禮儀知識的講解滲透到不同的專業課程中,使學生在不同的話題學習中比較中英禮儀文化的異同點,滲透禮儀文化意識。  

學習和掌握禮儀知識是現代商務組織和個人的身份證和通行證。應及時發現禮儀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禮儀課程教學環境必將得到有效改善,形成良好的禮儀實踐范圍,提高禮儀教學質量,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大學生禮儀;教育優勢;實踐教育A;課程設計;建議

一、充分利用大學的教育優勢

(一)強化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領導

首先,高校要加強對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近年來,教育界一些知名學者和專家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給予了極大關注,但是還遠遠不夠,這其中認識程度不夠和領導不重視是主要原因。長期以來,高校建設總是把禮儀建設歸結為思想道德建設中去,認為光上道德課程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對禮儀教育的極大誤解。禮儀教育與道德教育關系密切,但是這絕對是兩個不同的科學課題,不可混淆。因此,高校要開設禮儀課,將禮儀教育單獨列為一門課程。其次,組織編寫禮儀教育新的教學大綱和教科書。這些年大學禮儀教育一直存在著大問題,即禮儀教育大綱不明確,課本內容脫離學生生活,課程內容流于形式,空洞沒有針對性。因此,改寫大綱和課本是一個緊迫任務。再次,培養優秀教師隊伍。再好的大綱,再完善的課本,沒有好的老師教課也是不行的,因此,迅速組建和培養一批專業化,年輕化和科學化的教師隊伍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最后,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步做準備。有經驗的禮儀教育老師要總結經驗教訓,為年輕老師的培養做出貢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學習并創建更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案例。

(二)改善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方法

首先,課堂講授是大學生禮儀教育最基本的形式。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把禮儀知識講通、講透、講深和講好。積極備課,認真準備課件,鼓勵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其次,鼓勵教師對學生使用榜樣激勵法。我國歷來重視榜樣激勵在禮儀教育中的作用,樹立了很多典范,鼓勵學生或者在學生中間樹立榜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活躍課堂氣氛,達到師生互動,共同學習,交流教學的目的。最后,加強對學生禮儀教育的實踐聯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禮儀教育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科學,禮儀教育課程的績效就是學生的禮儀實踐過程的表現。通過學生的禮儀實踐,一方面檢驗學生的學習成績,另一方面也是對老師教學成果的一種反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表現,課下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三)堅持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研究

首先,堅持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科學性研究。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是一門科學,是由理論和實踐支撐的社會人文科學,要堅持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科學性研究。其次,掌握大學生禮儀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則。一是根本性原則。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根本是實踐,禮儀實踐是檢驗老師和學生績效的最有效手段。二是民族性原則。我國的禮儀教育要具有中華民族的特征,這是與西方禮儀有著本質區別的。三是現代性原則。禮儀教育要根據時代特色,不斷補充新的內容和方法,而民族性、現代性和根本性的統一,就是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最后,堅持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實效性研究。大學生禮儀教育研究的實效性必須通過學生的實踐才能作為最終的績效。教師要以負責任的態度去教,學生要以實踐的心態去學,達到“教與學”的統一。

二、加強大學生禮儀實踐教育

(一)加強個人禮儀教育

1.儀容端莊。儀容之美是自然美與修飾美的集合物。自然美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而修飾美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實現的。禮儀教育幫助大學生通過適度的修飾美,能夠有效地彌補個人的缺陷和不足,凸顯自身優勢。儀容端莊不僅是現代禮儀交往對大學生個人的要求,同時也是自身修養的一個重要標志。

2.舉止從容。舉止是人體靜態與動態的造型。在人際交往中,除了語言表達思想情感以外,還常常用身體姿勢表現內心的活動。用優雅的舉止表達禮儀,常常比用語言更讓受禮者感到真實、美好和生動。

3.服飾得體。服飾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也是一種無聲的美感交際語言。適當的服飾可以揚美遮丑,不得體的服飾常常弄巧成拙。在大學校園中,著裝能夠傳遞出一個人的修養、性格、氣質和追求。得體的服飾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味、氣質和自我尊嚴。

(二)加強面試禮儀教育

1.提前到場。準時赴約是一種守信,也是一種禮貌。遲到是面試的一大忌,等待會使考官產生焦急煩躁的情緒,使面試氣氛不融洽。若遲到,要爭取機會主動道歉,并真實地說明遲到原因。遇有惡劣天氣,更要準時到達。

2.面帶微笑。微笑是無言的答語和最美的語言,它可以表示領悟,表示歉意,也表示贊同。微笑無需成本,但卻創造出許多價值。微笑是自我推薦的劑,是禮貌之花,是友誼之橋。微笑可以創造良好的面談氣氛。

3.謙和熱情。謙和是對他人的敬重,是一種友好的表示。充滿熱情,必然給人以精力充沛、富有生機的感覺。應聘面試切忌含糊其辭、吞吞吐吐、萎靡不振、滿面倦容,也忌信口開河、炫耀賣弄、高談闊論、縱情大笑。

4.無聲語言的魅力。無聲語言包括表情、目光、面部器官的動作、手勢、體姿等。無聲語言又稱體態語,是一種內心情感的由衷表達,故有“此處無聲勝有聲”之說。大學生在面試是要充分發揮這一作用,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加強職業禮儀教育

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實踐最主要的就是教育學生學習和掌握職業禮儀。職業禮儀是我們在社會職業中所表現出的言談舉止、行為規范。隨著社會的進步,社交的擴大,禮儀教育越來越為有識之士所重視,更為大學生所關注。對于處于職業準備狀態的大學生,學習、掌握、運用職業禮儀更是必不可少的課程。健康的體格、端莊的儀表、高雅的言談、得體的舉止能增加職業交往魅力,能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三、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課程設計的建議

(一)提倡通識性,突出一個“博”字

就概念而論,通識教育緣起于美國,是相對于專業教育而言,主要針對現代教育科技至上、科學主義異軍突起,現代人文教育相形式微、傳統文化面臨斷裂無繼等問題提出的。突出的特點就是一個“博”字,充分體現課程內容的豐富的課程設計特點。另一方面,依靠人文精神的培育,更要靠環境和氛圍的熏陶,把人文精神的培養滲透到大學生禮儀教育課程和實踐環節的教學中去,這也是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提倡多樣性,突出一個“多”字

提倡大學生禮儀教育課程設置的多樣性,突出一個“多”字,以滿足不同學習個體多層面的需求。人和人是有差異的,我們要面對這種現實,要尊重、承認這種差異的存在,同時要開設不同層次、不同內容、不同方向的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內容和課程設計,以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發展需要,這一點正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體現。

(三)強調發展性,突出一個“行”字

首先,在大學生禮儀教育課程設計上,要構建一個合理的實踐能力訓練體系,并從整體上規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

其次,在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樹立“禮儀教育過程就是一個禮儀創造過程”的理念。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大學生禮儀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學過程,重視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中職生;禮儀;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2 ?搖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1-0197-02

隨著全民素質的不斷提升,許多用人單位也更加注重應聘者的個人修養和綜合素質。良好的禮儀素養不僅能夠反映出中職學生的道德素養與精神風貌,也是建設和諧校園所必需的。因此,對中職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對中職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在媒體上曾看到這樣的報道:三名職業學校學生上公交車就座后不停地說話,聲音非常大,影響到旁邊一位正在接電話的男乘客。這位乘客請他們聲音小一點,三人卻置之不理,男乘客無奈地掛斷了電話。在校園里,這種不和諧的現象也隨處可見。比如,與老師交談時,口氣隨意傲慢;在食堂打飯不排隊,不遵守公共秩序;同學之間關系處理不當,不能寬以待人,互相諒解,互相謙讓;在人際交往中索取性強;中職學生叛逆心理很強,不少學生陷入了自我認識的誤區,把穿著奇裝異服、我行我素、抵制紀律視為“有個性”。這些行為不僅制約學校教育的有效開展,同時也限制了學生自身的發展。諸多事例表明,中職學生禮儀素養缺失。因此,對中職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中職學生禮儀缺失的原因分析

影響學生禮儀素養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因素。

1.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談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的行為。在現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許多父母把學習成績當作孩子素質發展的全部,而忽視了對孩子其他品質的培養。特別是一些家長自身素質修養不高,遇到情緒不好時就粗暴地打罵,甚至挖苦孩子,給孩子做出錯誤的“禮儀示范”,孩子耳濡目染,予以效仿。

2.學校因素。在學校德育教育實施過程中,空泛的大道理講得多,對學生文化知識要求多,扎實的禮儀行為訓練少;學校對學生的不良行為缺乏有效監督和必要的獎懲措施;學校教師的榜樣作用也非常重要,個別教師放松對自身的師德要求,對表現不好的學生缺乏耐心的疏導,造成師生之間心理和情感上的疏遠,從而造成學生禮儀缺失。

3.社會因素。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禮儀在社會中的作用。社會發展對禮儀教育的需求與人們禮儀知識貧乏之間的矛盾日趨突顯,人們已經意識到禮儀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對已有的禮儀教育現狀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三、對中職學生禮儀教育的幾點措施

隨著社會文明和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用人單位更加關注應聘者的文明素養和綜合素質。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以及就業的需求,中職學校應該從常規教學和校園生活等諸多方面著手,加強禮儀規范,普及禮儀教育,使學生成為未來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1.禮儀教育要樹立榜樣,激發學生興趣。教師的示范是學生學習的楷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禮儀修養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師是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也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榜樣力量是巨大的,而身邊的學生榜樣力量更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更能產生直接的激勵作用,從而形成一種誰都不甘落后的向上風氣。例如,可以將禮儀要求融入到學生的行為規范中,讓學生形成知禮、懂禮、守禮的好習慣。對于上課不遲到、把手機關到無聲、在別人發言時專心傾聽等,利用身邊的榜樣教育學生,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2.禮儀教育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很多職業學校,由于教學環境、教學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制約,教師大多通過講授的方式進行禮儀教學,教師灌輸的多,學生內化的少,不易對所授內容產生共鳴。因此,在傳授禮儀知識的過程中,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如對學生信、利、敬、義的品質教育,要把著力點放在激勵自我塑造的欲望上,避免空泛講大道理,可采用討論、辯論的形式讓學生去分析事件或問題,發揮師生共振效應,達到由“外灌”到“內塑”的轉移;再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擬演習、現場講評的方式進行學習;對于形、神、雅、美等的形象塑造,可設定情景開展禮儀小品的表演或采用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教學。

3.禮儀教育要融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傳統禮儀中找到現代禮儀的源頭,舍棄傳統禮儀教育中主要靠說教的老方法,采用中職學生樂意接受的方式,融傳統禮儀教育于豐富多彩的學生文化生活中。如開展“校園傳統禮儀文化月”、“和諧校園演講比賽”、“國旗下的演講”,以辯論、詩文朗誦、演講、小品表演、征文比賽等主題實踐活動倡導文明行為,組織學生多參加各種校內外禮儀文化活動、公益活動,使其親身體驗我國傳統禮儀文化淵源之深,內涵之美。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文化心理歸屬感、認同感,為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學生成長的最佳“生態環境”奠定深厚的基礎。

篇8

【關鍵詞】禮儀教育 符號化行為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188-02

在鐵路禮儀的教學中,關于禮儀的一整套的教育和訓練基本上屬于知其然的內容,學員們被動地學習禮儀的規則和規范,訓練和默記著在什么樣的情景下如何做、如何說。在完成鐵路禮儀教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一些關于對其所以然的探討,引導學員對“禮”的所以然進行探究,引導學員對“禮”的作用機制進行思考和探索,尋源究底。一方面增強學員們對禮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促進了禮儀行為的內化。學員們對禮儀的的自我探究和闡釋,不僅能使教學過程變得容易,而且在學習過程完成后,能使他們自覺地把禮儀內化為行為習慣的一部分并在工作中積極主動地實施和傳播禮儀文化。

在教學過程中,學員在掌握和訓練禮儀規范的各種要求的同時,讓學員對禮儀屬于符號化行為和禮儀存在于本能和理性之間有一些初步的理解,改善學員理解禮儀和踐行禮儀的角度和認識,排除一些功利的短淺認識,免除工具理性的干擾,將禮儀內化為文明社會進步的必須,把踐行禮儀和傳播禮儀變成自我進步的標志之一。

一 禮儀屬于符號化行為

禮儀活動是人的活動,是人和人打交道的行為規范之一,因此正確地理解和解釋禮儀應當建立在正確的對人是什么的了解之上,理解了人之為人,才能理解禮儀的本質和意義,踐行禮儀才有了主動性和目的性。

對人是什么的了解是禮儀教育必須的環節,然而關于人的定義有很多角度,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經濟學家說:人是理性的動物。文化人類學家家說:人是能夠使用語言,會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生物。對人的本源有性善性惡之說,尼采公開贊揚權力意志,弗洛伊德突出本能,馬克思推崇經濟本能。其實,人類沒有停止過對什么是人的探索,我們一直在尋找人的本質,希望找到人類本性的統一性和同質性,或者在復雜人類生活的轉動裝置中,去找出我們的整個思想和意識機器開動起來的傳動力。然而懷抱如此理想的神學家、科學家、政治家、社會學家、生物學家、心理學家、人種學家,經濟學家們都僅僅從他們自己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每一個思想家都從他們的角度給予了我們關于人類本性的描述。但是,他們采取的方法都是根據經驗的事實進行推定,通過對經驗證據進行解釋,這就是他們的誤區之所在,因為在搜集事實總結經驗的時候,一定對人是什么有一個假定,因此這從一開始就包含著錯誤的關于什么是人的假定,最終導致從各種角度形成的思想的種種對立,這種對立并不僅僅是一個嚴重的理論問題,而且對我們的倫理和文化生活的全部內容都有著急迫的威脅,比如,我們關于經濟人的假設,又導致了一些畸形的社會現象。對于什么是人的錯誤理解自然也威脅著對禮儀的理解、闡釋和實施。

人之為人的特性就在于其本性的豐富性、微妙性、多樣性和多面性。理性的力量被捧為人的最高力量,理性的首要和最高的法則就是不矛盾律,因此理性的思想、邏輯和形而上學的思想所能把握和處理的都是那些擺脫了矛盾的對象,是那些滿足排中律的對象,也就是那些具有始終如一的本性和真理的對象,然而,在人那里,充斥著矛盾和非理性,人根本沒有單一的本性,人不是單一的或同質的存在。禮儀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個互動既是實時的互動,表達著當下的情態和事態;又是歷史的互動,禮儀中包含著的傳統在此刻發揮著作用;也是未來的互動,禮儀影響和規范著未來,飽含著期望和愿景。時空的跨度和交錯,錯綜復雜的欲望和因果,對于禮儀教育來說似乎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但是,如果我們正確地理解了人,自然就理解了人與人之間發生的禮儀。

我們絕不可能用探測物理事物本性的方法來發現人的本性。物理事物可以根據它們的客觀屬性來描述,但是人卻只能根據他的意識來描述和定義。人的意識使人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系統,這個特殊的系統就是符號系統,語言、文字、數學、邏輯、藝術、宗教、哲學等等人類文明都是非物質的符號,人類文明就在于著一系列符號系統,人類的世界區別于動物的世界或者更準確地說人有世界的根源就在于人的生存植根于符號系統,禮儀僅僅這個符號體系的冰山一角。一般來說,生命體有兩套系統,一套感受器系統、一套效應器系統。通過感受器系統,生物體接收外部刺激;通過效應器系統,他對這些刺激做出反應。除了在一切動物種屬中都可以看到的感受器系統和效應器系統以外,人有一套符號系統,它存在于這兩個系統之間。有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回答是通過效應系統直接而迅速地做出的,而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則是被符號系統延緩了的,它被思想的緩慢復雜過程所打斷和延緩,由此人創造了一個符號的宇宙,人不再生活在一個單純的物質宇宙中,而是生活在一個符號宇宙中,語言、神話、藝術和宗教則是這個符號宇宙各部分,他們是織成符號之網的不同絲線,是人類經驗的交織之網。人被包圍在語言的形式、藝術的想象、神話的符號以及宗教的儀式之中,人是理性的動物,理性能力確實是一切人類活動的固有特性,對于理解人類文化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來說,理性是個很不充分的名稱,人應當是符號的動物,禮儀是人的符號化行為,它鑲嵌在復雜的人類文明經緯中,簡單地闡釋禮儀以及禮儀行為的因果效應是錯誤的。

人總是傾向于把他生活的小圈子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并且把他的特殊的個人生活作為宇宙的標準。對禮儀以及禮儀行為的理解是禮儀教育的難點,這是因為禮儀存在于本能和理性之間。

二 禮儀存在于本能和理性之間

人的生存過程中既要面對自然也要面對社會,還要承延歷史和傳統,我們處在一個巨大的制度和傳統架構之中,經濟的、法律的和道德的約束和規范并不全是由我們自己制定的,我們是通過服從這些行為規則,使自己適應這個架構。禮儀也是這個巨大架構的一部分,人們極力對這個架構進行解釋和闡釋,但不能總是自圓其說,因為它產生于人類生存的秩序同時又維護著這個秩序。在人類在生存過程中不斷形成的秩序,人類的秩序有客觀秩序和主觀秩序,有自發秩序和擴展秩序,有均衡秩序和非均衡秩序,這些秩序通過符號體系呈現在我們的文明體系里,這個文明體系是通過理性的探索、感性的交流、藝術的想象、宗教的虔誠等等所形成的,文明不僅是我們維持和發展的必須,而且也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超越的必須,文明的秩序是人與人在攜手共進的過程中探索出來的,這里的人與人既包括當下的人與人也包括歷史的人與人,這里的人與人既指一個人和一個人,也指一個人和一群人,還指一群人和一群人,是人類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活動空間的擴大、在交往互惠的過程中形成的秩序,秩序所涵蓋的范圍也隨著交往的范圍擴大和交往的方式增多而不斷變化,秩序的范圍最終超越了個人的感受所及和理性所及的范圍,形成了目前文明的擴展秩序,我們從個人的角度思考和看待擴展秩序,從自己的有限理性來分析和解剖擴展秩序似乎是不可理喻的,以當下的情況和事實對擴展秩序進行是非判斷也是不可理喻的,其原因是產生和形成秩序不僅僅出于個人本性和理性,而是處于群體社會之間的不斷探索和博弈,人們經常說看不見的手,其原因可能是這只手不能被理性所理解和闡釋,它存在于本能和理性之間。禮儀教育和實踐的誤區也在于對此的正確理解和認識。

在家庭里或生活小圈子里,休戚與共和利他主義本能形成協作方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這些由本能產生的規矩適用于自己團體成員的卻不是適用于外人,在小圈子里,大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個人既享受到成員的關懷和照顧也受到一定的約束和相當大的干涉,因此這種人人待人如待己的秩序只能維持在較小的范圍內,因為隨著范圍的擴大,關懷他人所需要的精力和受到他人的約束都受到挑戰。隨著人們交往規模的擴大,逐漸演化出一些擴展范圍和規模的人類行為規則,這些規則劃定了個人可調整的范圍,特別是有關私有財產、誠信、契約、交換、貿易、競爭、收獲和私生活的規則,這些非本能的規則屬于人類的擴展秩序,它一方面超越了本能,逐漸趨于理性;另一方面它又不是理性能夠創造和設計的。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形成道德倫理關系等擴展秩序,是通過傳統、教育和模仿代代相傳,禮儀也必然如此。

科學發展和物質文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滿足,追求理性的收獲也經常使我們走進理性的誤區,希望用理性來理解和解決人類所有的問題,由于擴展秩序超越了個人的理性思考范圍,對文化和道德的進化、對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問題不能抽象化和簡單化地處理、設計和改造,也就是說不能簡單地用理論的推定和粗暴的說服來完成。其實,在教人學會如何為人處世,用各種見識、理性和理解力等科學闡釋禮儀的時候,讓人們明白與其說是科學進步的結果帶來先進的秩序禮儀,不如說是包涵禮儀的秩序是產生科學進步的來源。

人并非生下來就聰慧、理性而善良,科學進步也并非可以規劃和計劃的,人類社會秩序也并非一成不變或由誰設計的。一個人為了做到聰慧、理性和善良,融入社會和參與社會的進步,他必須接收教育,吸收傳統,模仿他人。人能變得聰明,是因為存在著可供他學習的傳統,但這種傳統并不是源于對觀察到的事實進行理性解釋的能力,而是源于做出反應的習慣。它主要是告訴人們,在一定的環境下應當做什么或不應當做什么,但并不告訴他肯定能夠期待發生什么。正像本能比習俗和傳統更久遠一樣,習俗和傳統也比理性更久遠;習俗和傳統是處在本能和理性之間,習俗和傳統在擴展秩序中形成,反過來,習俗和傳統維護著的秩序讓本能的保存和理性的發展成為可能。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內容,以及從事的大多數職業,都很難滿足內心深處發出的本能的那種行為或者我們的理性認為應該的方式,恰恰相反,得到承認的行為方式,經常要求我們不要去做哪些我們的本能促使我們做的合情事情,或者不要做哪些我們理性地認為合理的事情,這相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沖突,并不像人們經常認為的那樣,實施禮儀時也面臨這樣的矛盾,因為禮儀存在于本能和理性之間,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摸索出來的擴展秩序,不是本能地產生,也不是理性的結果,而是人類本能保存和理性發展成為可能的基石,必須明白遵守這些規則的確會產生一種帶來更大利益的普遍作用。

三 鐵路禮儀的教育和實施的重要意義

蒸汽機的發明大大促進了人類文明,不僅僅是因為蒸汽動力替代人力和畜力大大減輕了人類的勞作,而是蒸汽動力的機車大大擴大了人類的交往范圍,擴大了的交往范圍催生著擴展的社會秩序,擴展的社會秩序促進了理性的飛躍和感性的張揚,回顧這一段歷史的時候,人們還是不能完全理解一個小小的島國――英國有什么東西能夠產生如此巨大的力量和引起了如此巨大的變革,科學、藝術、宗教、法律等等一股腦地產生和變化并突飛猛進地影響和改變人類。

擴展秩序孕育著文明和理性,克服和糾正著本能的沖動和理性的狂妄,讓人類的征服和探險保存在生存的空間內,而不是花果飄零。中國人經過了五千年的文明,也經歷了近代三百年的曲折,當我們面臨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的時候,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天命不可違,也認識到人命可修為。雖然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一定會給我們人類帶來更高層次的擴展秩序,將再一次在更深層次影響著人類的生存,但是我們遼闊的大陸和現代化的不平衡,使得鐵路交通影響文明和促進文明的動力仍然在,鐵路禮儀僅僅是傳播文明的一小步,鐵路禮儀是傳播文明先遣軍,鐵路禮儀一定會攜裹著文明的其他因素和要素促進進步和發展。

篇9

關鍵詞:民族禮儀;演化;審美特征

中圖分類號:F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2)03-0109-02

一、禮儀與文明

禮儀,即禮節和儀式,它包含三個因素:一是基本社會公德;二是有益于一定社會的實際行為準則;三是人為的非限制性的行為規則。它是在一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下歷史的形成,對人類文明行為以比較規范且具有象征意義的形式充分表達某種意志,能促使人的心理產生某種情感體驗的社會文化現象,使人的本質力量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感性表現,滲透著強烈的道德觀念,具有鮮明的審美特點和深刻的審美價值,在美學和文化建設中居于重要地位。

(一)文明的發展

文明,指人類社會擺脫愚昧、野蠻、落后的程度和整個社會進步的狀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開化、興旺發達的標志之一。原始禮儀相當普遍,它們滲透到原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原始人的生、老、病、死、狩獵、采集、飲食、遷居、戰爭、盟會都有禮儀。這些各種各樣的原始禮儀,都具有一定的傳播目的。原始洞穴壁畫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傳播學者施拉姆根據某些洞穴中舞蹈足跡等線索,猜想這里是原始人舉行典禮的地方,并且進一步指出:“在洞穴中,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達某一位置,使他們能在某種角度或火光的照明下看見壁畫而印象深刻;長者可以要求學生爬行過深坑與狹窄通道,然后遽然看見栩栩如生的巨大獸類圖而銘記在心。”[1]考古學家雷茨尼科夫等人通過對洞穴各部分回聲的測定發現,“回聲最大的那些區域也是跟可能藏有繪畫或雕刻品的地方”,從而提醒人們“注意音樂和唱歌在早期祖先的儀式中很可能具有的重要性。”[2]

(二)禮儀的起源

原始社會普遍存在各種原始禮儀,包括巫術禮儀、原始宗教禮儀等。我國考古已經發掘出不少規模宏大的上古祭壇,如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遼西東山嘴祭壇,囑其長達60米左右,寬達40米左右。這些規模宏大的祭壇,使我們今天還能想象出當時的規模。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祭壇還存在著某種聯系。隨著原始社會的解體,人類進入了文明時期,原始禮儀發展成古代禮儀。早期的古代禮儀主要是宗教禮儀。這些宗教禮儀在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朝不同的方向發展。在世界大多數的地區,繼續朝著以“神”為中心的方向發展,演化成以世界三大宗教為主的宗教禮儀體系。而在我國,卻轉向以“人”為中心的方向發展,形成世界文化史上獨特的禮樂制度。

夏商時期,禮儀還帶有濃厚的“神”的色彩。夏禹重視于祭祀,“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老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4]商人重鬼,祭祀之風極盛,他們甚至發展出一種“周祭制度”,一年三十六旬旬旬輪番祭祀[5]。到了西周,禮儀出現了由“神”向“人”的轉變。“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6]周初統治者在王朝的興衰中悟出了民意能決定天意的道理,從而提出了“敬天保民”的統治思想,“人”的地位開始突出,禮儀也就隨之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其攝政七年期間,在周人原來的制度基礎上,參酌殷禮,有所損益,制定了禮樂制度,這標志中國的禮儀轉到以“人”為中心的發展軌道上。周室東遷之后,國力日衰,出現了禮崩樂塌的局面。孔子力圖恢復周禮,最終歸于失敗。

二、禮儀與文字

文字流行之后,禮樂傳播的內容和形式都被削弱,出現了頹勢。一方面是禮樂的語言傳播功能被轉移到文字媒介,引起禮樂內容的空洞化,禮樂形式也就隨之簡約起來;另一方面是新的傳播形式戲曲興起,禮樂的非語言傳播地位下降。到了宋代,朱熹便明確地說:古禮繁縟,后人于禮日益疏略。然居今而欲行古禮,亦恐情文不相稱,不若只就今人所行禮中刪修,另有節文制數等威足矣。[8]這種禮儀形式簡約化的現象,也發生在基督教的歷史中。17世紀末,在印刷文字的沖擊下,繁縟的天主教禮儀開始給簡潔的新教禮儀讓出地盤。美國紐約大學媒介生態學教授耐爾說;“天主教仍然維持著一種印象的宗教,持續地加強信徒的偶像崇拜,并過度注重教會和儀式的種種規范。相反的,基督新教則演變成一種書籍的宗教,禁止偶像崇拜,倡導嚴謹修身象征主義。”[9]正因為馬丁·路德大力倡導的印刷《圣經》的流行,新教才有可能擺脫天主教的繁縟禮儀,利用手上的《圣經》等方式直接與神交流,走上“因信稱義”的新道路。

內容是事物內在諸要素的總和。從中華民族禮儀的內容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在原始禮儀中,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因民族、部落、地域不同就呈現出千姿百態。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禮制更加完備。從《周禮》開始,已定下許多履律規制,分為吉禮、嘉禮、軍禮、賓禮、兇禮。“五禮”依等級、對象、場合等,由各有不同的禮儀。此外,古代天子還設有名堂,以示人知節。

三、禮儀與傳承發展

從經濟和社會的禮儀看,中華民族禮儀的歷史也十分久遠且內容豐富。以飲食禮儀論,古時就十分講究并酌情表示出差別。就婚宴來說,從相親到定親,民間都以食品酒類為部分禮品。如設宴席,席上盤盞數量、菜肴名目花色,都有祝吉的含義。結婚典禮中喝“交杯酒”等,都是祝賀的形式。食品的名稱,也多諧音取義,以求吉祥。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次序,勸酒敬酒的禮節,行各種酒令的內容和方法,也都有社會往來禮俗上的要求。我國各民族家族成員的家慶和家難自古就辦有禮儀。家祭的禮儀,唐代甚至有專人制定,相沿施行。在人生重要階段的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和葬禮等四大禮儀及壽禮之中,還分別包括眾多的禮儀。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衣冠大國,古代就很注重服飾禮儀。從禮儀服飾的色彩看,有的表示裝飾方面的性質,有的標志信仰方面的性質,有的顯示身份方面的性質,有的則兼而有之,如此等等。歷史時期不同,季節和場合不同,禮儀服色又有區別。中華民族在其形成、繁衍、發展的過程中,無時無刻沒有禮儀,并以時代、民族、地域、宗教、語言等的不同而呈現出千姿百態。中華民族禮儀既具有東方古國的特點,又具有多民族性和多樣性的特點。

語言是禮儀傳承的工具,與文明起源的歷史同樣久遠。中華民族禮儀在口語、形態語等各種言語方式中,講究語態、語境,使用禮貌用語。在書面語言中,講究禮節格式。在交往中,使用敬語、委婉性語言和禁忌性語言也要遵守禮儀規范要求。

參考文獻:

[1] Wilbur S. (1994): 《人類傳播史》,臺北源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4.

[2] 理查德·利基(1995):《人類的起源》,上海科學出版社,85.

[3] 參見聞思言(2000-1-2):《千禧之年筑圣壇 一脈乘傳五千年》,《文物報》第4版.

[4] 《史記·夏本紀》,中華書局,1982年版,51.

[5] 參見楊華(1997):《先秦禮樂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44-45.

[6] 《十三經注疏·尚書·秦誓中》,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版,69.

[7] 參見羅竹風(1990):《宗教通史簡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334-335.

篇10

關鍵詞:禮儀;跨文化意識;小學英語教學

1禮儀教育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禮儀教育對培養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英語教學與禮儀文化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益于培養世界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規定了英語教學的目標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文化因素教學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交際習俗與禮儀如:打招呼,稱贊,稱謂,訪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適時進行禮儀教育,注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更好地掌握并準確運用英語語言。

3在英語教學中逐步滲透禮儀文化意識

3.1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中,注重“禮貌原則”。禮貌是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禮貌既是一種普遍現象,為各社會群體所共有,又是一種個性化的交際原則,受制于不同語言群體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說話者與聽話者的文化價值觀有很大差異,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禮貌的話語可能傷害對方,從而導致交際失敗。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中,雙文化比雙語言更加重要。

3.2在不同的話題學習中比較中英禮儀文化的異同點,滲透禮儀文化意識。學生學習了Family tree以后。了解中英稱謂禮儀的差異并能正確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在中國的稱謂禮儀中,不能對父母輩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禮貌言詞代稱,要用準確的稱呼,如:爸爸,奶奶,叔叔等。而西方人強調人人平等,無論長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親近。現代漢語中的親屬稱謂極具有中國特色,這種稱謂溫暖,親切,能有效地縮短交際者之間的距離。但如果套用到英語中效果會適得其反。例如在漢語中,出于禮貌,常常用“爺爺、奶奶”來稱呼素不相識的年長者,這種稱謂能使被稱呼者覺得受到尊敬。而在西方禮儀文化中。忌諱“老”字,因為“老”意味著“old,useless”,“年齡大,體衰,失去活力”等,如果直呼其名他們會感到親切,自然,若被稱為“old grandrna”,則會感到反感,更可能惱火。他們不崇尚老,而崇尚的是年輕,活力,權利和能力。可見,一種文化禮儀未必在另一種文化中也適用。  

    在學習Food and drink話題中,學生了解到英語國家的不同的飲食習慣和禮儀,如正規西餐的常規菜序大致分為開胃菜(starter)、湯(soup)、主菜(main course)、甜品(dessert)和飲料(ddnks)等幾道菜式。中餐則沒有那么復雜,但有豐富的酒文化。英國人就餐時是男士為女士拉開椅子,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中國是長輩入座后晚輩才入座;中國人用筷子吃,而英國人用刀叉就餐,而且西餐規定不許將胳膊肘放上餐桌,這樣是不禮貌的。同時教育學生在就餐時注意餐桌禮儀,如在家里要請長輩先入座,吃東西或喝湯是要小口吞咽,不發出響聲,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主動給長輩添飯夾菜,吃完后要說“大家慢慢吃”。在學校就餐時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有序地進入餐廳,坐在指定座位,安靜文明進餐,不偏食,不挑食等。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中西餐桌禮儀的異同,又學會了自己該如何注意餐桌禮儀。

    學習Clothes話題時,學生學到了各種顏色,不同服裝的英語名稱,讓學生了解和欣賞服裝及顏色搭配的同時進行穿著禮儀教育,如著裝整齊,樸素大方,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不穿奇裝異服,不穿背心、拖鞋、褲衩等進教室,課堂上不敞衣和脫鞋,不佩帶項鏈、耳環、戒指或手鐲等飾物。按要求修剪頭發,做到儀表整潔,服飾自然得體,協調大方。

    在學習Travel和Zoo的內容時,學生掌握了一些公共場所的勸告語:如:Don’t leave litter(不要扔垃圾),Don’t pick the flowers(不要摘花),Don't throw things at theimals(不要向動物扔東西)。然后讓學生自己制定一些公共場所如影劇院、圖書館、旅游景點等的一些制度,從而進行公共禮儀教育。如在影劇院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后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在圖書館、閱覽室要注意整潔,保持安靜,不亂丟垃圾,愛護公共財產;在旅游景點要愛護旅游觀光區的公共建筑、設施、文物古跡等,不要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不要亂扔果皮和雜物而污染環境。

4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導入禮儀文化應注意的問題

4.1導入的禮儀文化內容應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如,對教師、家人、朋友的稱呼、招呼和問候,道謝和答謝,贊揚和應答,邀請或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等,這些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內容讓學生覺得有親切感,往往是學生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由于學生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禮儀文化知識,嘗到學以致用的甜頭,因而還會產生進一步學習英語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