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的種植方法和高產技術范文
時間:2023-10-10 17:28: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苦瓜的種植方法和高產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苦瓜;人工雜交制種;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2.50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2-0088-01
苦瓜為葫蘆科苦瓜屬的一年生蔬菜作物,果實含苦瓜甙(charantin),味苦,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具有清涼解暑、清熱降火的功效,果實提取液在預防治療多種疾病上有明顯療效[1-2]。近年來,苦瓜飲料類產品也不斷開發面世,市場需求量旺盛,雜交種子的需求促使制種面積不斷擴大?,F總結苦瓜人工雜交制種高產栽培技術,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1 制種田塊選擇
苦瓜喜溫,較耐熱,不耐寒,不耐澇,忌積水??喙现品N地應選擇光照充足、土壤疏松肥沃、地勢平坦、排灌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且制種田周圍至少1 000 m范圍內不得種植其他苦瓜品種。
2 地塊整理
苦瓜種植前,施腐熟有機肥22.5~30.0 t/hm2、過磷酸鈣300~450 kg/hm2、硫酸鉀450 kg/hm2作基肥。深耕、耙平做畦,起大小畦,大畦寬1.5 m、高30~50 cm,植雙行母本;小畦寬70 cm、高30~50 cm,植單行父本。大小畦間留0.5~1.0 m人工授粉通道。
3 育苗
3.1 苗床準備
選擇土質疏松、略帶黏性的砂壤土或塘泥打碎后過篩,與1%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草木灰混合,也可加入少量復合肥拌勻耬平、踏實,苗床形式可采用陽畦或小拱棚[3]。一般1 hm2制種田需苗床300~375 m2。
3.2 催芽
先將種子放入50~55 ℃溫水中浸泡15~20 min,并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25~30 ℃時再浸泡24 h,撈出洗凈,用濕布包住種子,置于25~30 ℃條件下催芽,中途換水1次,換水時揉搓種子,清除雜物,以防漚種。種子瀝干后置于30 ℃恒溫箱中催芽,每天用清水漂洗1次,以防霉變,待50%以上種芽露白時即可播種。
3.3 播種
播種前,澆1次透水,按10 cm×10 cm劃成方塊,播種時將種子平放,以防幼苗帶帽出土,每個方塊中心放1粒種子,并覆蓋細土厚2 cm左右。為保證父母本正常授粉,應根據父本開花特性,錯期播種。
3.4 苗床管理
育苗床內晝溫控制在25 ℃左右,夜溫控制在15~20 ℃之間。遇夜溫較低時,應注意保暖。出苗后注意通風降溫防徒長。定植前5~7 d,進行低溫煉苗。當幼苗長出3~5片真葉時,即可定植。
4 定植
根據父、母本特性,父、母行比為1∶5~8。定植前,根據株型、葉柄顏色、葉脈、葉形進行嚴格去雜[4]。應適當增加母本定植數量,一般定植父本6 000株/hm2、母本3.75萬~4.50萬株/hm2。定植后注意澆水緩苗。
5 田間管理
5.1 肥水管理
苦瓜生育期長,耐肥不耐瘠,應保證水肥供應充足。果實膨大期,切忌脫水脫肥,后期應適當控制澆水,防病害。定植7 d后,根據土壤墑情,適時澆緩苗水。緩苗后,為促進幼苗生根,宜蹲苗10 d左右。結瓜后需增加肥水供應,當選留的第1條瓜開始膨大時,施三元復合肥(15-15-15)300~375 kg/hm2,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3次[5-6]。
5.2 去雜
為保證制種質量,根據父、母本特性逐株去雜,特別是父本雜株寧可錯殺,絕不放過。分別在苗床、定植時、搭架引蔓前進行3次去雜。
5.3 搭架摘蔓
植株5~6片葉開始抽蔓時,在離瓜秧8~10 cm處插竹竿引蔓上架,采用“人”字架或水平棚架,人工輔助綁蔓,使蔓葉均勻分布。瓜蔓上架后,從地表30 cm開始,每3~4節綁1道,同時摘除主蔓基部1 m以下的側蔓,1 m以上的側蔓可留3條,其余摘除。主蔓伸長坐6~7個瓜后,留5~6片葉打頂,摘除其余子蔓,確保坐果數量,引蔓或摘除側蔓宜在晴天下午進行。
6 人工雜交授粉
6.1 苦瓜授粉特性
苦瓜屬于蟲媒異花授粉作物,品種間極易雜交,但不容易與其他瓜類雜交,花單生,雌雄同株,苦瓜花柄細長,花色黃色,花型較小?;ɡ侔l育成熟后多從2:00―7:00開放。由于苦瓜品種間易雜交,在進入授粉期前,應在原有去雜的基礎上,再次逐行逐株去雜。
6.2 人工授粉
生產實際中,為了增加植株結瓜量和制種品質,一般從第2雌花開始留作種瓜。大田授粉采用人工花序套袋隔離方法[7]。通常在開花前一天下午將父本雄花及母本雌花套住進行隔離,第2天11:00前,將前一天隔離的雄花摘下,去除花瓣后可授1~3朵雌花,授粉后雌花仍套袋隔離,并在花柄上標注雜交符,4~5 d后及時拆除紙袋以免幼瓜變形。每株母本雜交6~8個雌花,選擇留下5~7個種瓜。摘除其他瓜花、瓜果,以免收獲時混雜,影響種子質量。授粉結束后,將父本拔除,以提高母本的坐果率和種子千粒重,降低相對濕度,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7 病蟲害防治
苦瓜制種田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炭疽病、蚜蟲、瓜絹螟、斜紋夜蛾等。可選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炭疽病、白粉?。贿x用樂斯本1 000倍液噴霧防治瓜絹螟;選用40%樂果乳油1 500倍液或敵殺死乳劑1 0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斜紋夜蛾。
8 適時采收
苦瓜果實生長迅速,從開花至種子成熟只需18~20 d,一般在商品瓜適收期后3~4 d,種瓜下端開始呈現橙紅色時種子便已成熟。為滿足制種要求,應于苦瓜大部分變橙紅色但未開裂前將果實采下,剖出種子,放置在木制或瓷盆、缸中發酵5~10 h,然后用手揉搓,使瓜瓤和種子分離。將種子用清水洗凈后,置于紗網、竹席或草苫子上晾曬,禁止直接放置于水泥地板上晾曬,同時避開烈日曝曬,以免高溫灼傷種子,降低發芽率。在晾曬過程中,要嚴防機械混雜和鳥鼠危害。種子水分降到標準后,同品種、同組合的種子及時精選分級,統一過篩、整理,除去果皮、石粒、秕子等雜質,然后將達到入庫標準的種子裝袋,并標上標簽,標明品種、數量、采種時間、制種農戶等,每袋取出少量種子分3~4份備查后入庫。
9 參考文獻
[1] 劉恩賀,楊春霞,朱尚勇.紗網室內苦瓜雜交制種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20):146-147.
[2] 吳小勇.綠花菜人工雜交制種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12(12):32-34.
[3] 楊和平,楊曉芬,高先愛,等.利用苦瓜強雌系雜交制種技術[J].長江蔬菜,2010(7):23-24.
[4] 黃賢貴,陳敏健,林學泉,等.南方苦瓜人工雜交制種技術要點[J].中國種業,2004(1):43-44.
[5] 陸振裕,葉萬余,陳勤平.春季苦瓜雜交制種高產栽培技術[J].廣西農學報,2010(4):46-48.
篇2
一、良種選擇與處理
為適應市場需求,要選用抗病、優質、高產、耐貯運、品質好的品種。一般選擇長身苦瓜、夏豐2號、青玉苦瓜等。由于苦瓜種皮堅硬,表皮還有蠟質,吸水較慢,播種前要進行浸種催芽。方法是:先用清水將種子清洗干凈,再用50~60 ℃溫水浸種10~30 min。溫水浸種能將附著在苦瓜種子表面的病菌殺死,改善種皮的通透性。邊浸種邊攪拌,自然冷卻后再用清水浸泡10~12 h;清水浸泡時,每隔4~5 h換1次水。浸泡結束后,用干凈的紗布或者毛巾將種子包起來,再置于30~35 ℃下催芽。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催芽過程中,每天用與催芽溫度相當的清水擦洗1次,以除去種子表面粘液,防止種子發霉。
二、育苗
6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無公害苦瓜播種通常采用營養缽育苗、營養土切塊育苗。營養缽直徑為10 cm,營養土塊10 cm2。播種在棚內進行,在每個營養缽中點播1粒種子,隨后覆上1.0~1.5 cm厚的營養土。采用營養土切塊的方式育苗,播種時胚芽朝下,播后覆蓋2 cm厚細土,然后覆膜??喙喜シN后,苗床的溫度控制是關鍵。出苗前的溫度應保持在30~35 ℃,出苗后保持在25 ℃左右。夜間溫度低于15 ℃時,要加蓋草簾保溫。
三、定植
當苗長3~4片真葉時,再進行定植。定植應在氣溫穩定后進行,以避免在移植過程中,受到低溫的影響而降低成活率。冬春苦瓜由于生長期較長,一般植1.2~1.5萬株/hm2即可,密度過大中后期反而生長不好,但也不宜植得太疏。如瓊海和萬寧等地方的部分瓜農,只植3750~4500株/hm2,這樣的密度雖然使開花結果期延長,但前期產量卻很低,效益同樣也不高。因此,冬春苦瓜的種植規格,平棚架栽培以行距120~130cm,株距50~60cm為宜;“人”字架栽培一般畦寬200~240cm(包溝),雙行植,株距60~70cm。夏秋季栽培,由于生育期短,株距宜密些,一般株距40~50cm,植1.8萬株/hm2左右。
四、土肥水管理
苦瓜栽培過程中,要結合鋤草進行松土和培土,這樣有利于提高土壤溫度和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根系發育和瓜蔓的生長。每次中耕鋤草以后,都要培土起壟。尤其是在瓜蔓上架以后,及時給瓜秧根部培土,不要使根部外露??喙夏头什荒婉け?,充足的養料是豐產的基礎??喙仙L期長,結果多,對水肥要求高,要施足基肥。定植前,一般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75~120 t/hm2、鉀肥375~450 kg/hm2、過磷酸鈣750~900 kg/hm2、尿素375~450 kg/hm2或三元復合肥1 200~1 650 kg/hm2。為防治地下害蟲和病害,應撒入敵克松原粉、辛硫磷顆粒劑各30~45 kg/hm2。先將2/3肥料和藥劑基施,施肥后要深翻40~50 cm;余下的肥料表施??喙鲜┳慊屎?,在生長前期不必進行追肥澆水。進入開花結果期后,追肥時可在現蕾、開始結果和采收初期,追硫酸銨復合肥150~225 kg/hm2。在結果盛期,追2~3次過磷酸鈣,每次施150~225 kg/hm2。根瓜坐住后,可選擇晴天上午澆小水,結合澆水,追施磷酸二銨450~600 kg/hm2。以后的追肥澆水都應在果實采收后進行,每隔10 d澆1次水。追肥要本著“少量多次,隨水帶肥,化肥與有機肥交替使用”的原則。澆水要堅持小水勤澆、不旱不澆的原則。
五、植株管理
當植株長到8~10片葉、主蔓長到40~50 cm長時,可以對苦瓜植株進行吊蔓。吊蔓時,應按照苦瓜定植的株距,每1株苦瓜苗吊1根尼龍繩。具體做法是用尼龍繩吊起瓜秧,將瓜蔓纏繞在細繩上,使它向上生長??喙系趼皶r,時間以晴天下午為宜,以免折蔓??喙系趼院?,主蔓生長很快,而且分枝能力強。若任其自然生長,雖也能開花結果,但過多的側枝將消耗大量的養分,從而影響植株主蔓的正常生長、開花和結果,因此必須對植株進行整枝打叉,以確保主蔓生長粗壯,葉片肥大,為開花結果積累養分。一般離地面50 cm以下的瓜蔓結果較少,要全部摘除。另一種整枝的方法是在主蔓距地面1 m時摘心,留2條長勢茁壯的側蔓。在整枝的同時,要適當摘除過密的老葉、黃葉,以利通風透光,增強光合作用,并可減輕病害發生,提高產量。
六、人工授粉
苦瓜屬于同株異花植物,一般情況下苦瓜自然授粉率低,必須由人工輔助授粉。一般要掌握2點,一是及時,植株當天開花,當天就要授粉;二是適時,每天9:00―11:00最為適宜。人工輔助授粉可以增加坐果率,提高產量。每天9:00―11:00雌花開放雄花花粉多時,摘1朵雄花,用手將雄花向后掰開,使雄蕊露出,用雄蕊輕蘸雌花的柱頭。每朵雄花可給3~4朵雌花授粉。如果1個側蔓上有2朵雌花,可去掉第1朵,給第2朵雌花授粉。
七、病蟲害防治
篇3
關鍵詞大棚;青椒;苦瓜;間作;栽培技術
大棚青椒苦瓜間作栽培,前期苦瓜苗期長,不影響青椒的生長,中期(5月以后)又可利用苦瓜來為青椒遮蔭,后期撤棚膜以后大棚骨架可成為苦瓜的支架,而且能夠充分利用大棚夏季高溫的閑置期,提高了對光能、土地和大棚設施的利用率,經濟效益顯著,是值得推廣的一項高效種植技術[1]?,F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青椒選用耐寒抗病品種,如早雜2號或壽光羊角黃;苦瓜宜選用主蔓結瓜節位低、豐產優質、抗病品種,如力昌大頂苦瓜、長白苦瓜等。
2培育壯苗
2.1種子處理
青椒選用10%磷酸三鈉或0.1%高錳酸鉀浸種20~30min,然后用30℃溫水浸泡5~6h,讓種子充分吸水,撈出后用紗布包好,30℃催芽,約5~6d出齊[2]。
苦瓜由于種皮堅硬,先用55℃水浸種10~20min,然后置于30℃溫水中浸泡24h,撈出后用紗布包好,放于30℃催芽,6~8d可發芽[3]。
2.2播種育苗
2.2.1營養土配置。取腐熟圈肥1份,雞糞1份,疏松田園土2份,混合過篩后,加三元復合肥1.0~1.5kg/m3,并按1∶1比例加少量五氯硝基苯和福美雙,對土壤進行消毒,防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再加少量辛硫磷拌沙后均勻撒在營養土中,以防地下害蟲。
2.2.2播種。營養土配好后,在棚外作成寬80cm的畦,整平畦面,鋪層細沙,再將配好的營養土鋪在畦面上,厚約10cm,不能太松或太實,澆透水待播??喙系挠缙枰话闱谐?cm×8cm的方塊,將發芽的種子點播在營養土塊的中央。青椒種子拌沙后均勻撒在畦面上。覆土1.0~1.5cm,噴透水。然后搭上小拱棚,保持溫度28~30℃,3~4d即可出土。出苗后通風降溫,溫度控制在25~26℃,濕度為50%左右,以防徒長。青椒的播種期在10月上旬,苦瓜的播期在11月上中旬。當苦瓜第1片真葉展開,第2片真葉露尖時,噴施1次赤霉素,以加大雌花的比例,降低第1雌花節位,使早期產量增加20%~40%,提早采收7~10d。
2.2.3分苗。當青椒幼苗長至2~3片真葉時需要分苗。分苗畦也需要同樣的營養土,劃成12cm×12cm的營養土塊,將苗移栽于營養土塊的中央,澆透水后加蓋拱棚。中午光照強時需適當遮蔭,緩苗后去除遮蔭物。白天控制在25~26℃,夜間15℃,此時可用0.2%~0.5%磷酸二氫鉀噴幼苗,使苗健壯。定植前1周,降溫煉苗,白天20℃,夜間10℃,控制地上部生長,促進根系發育,增強幼苗的抗逆性。
3定植
當青椒長至9~10片葉、苦瓜苗長出4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定植前棚內先施有機肥75~90t/hm2、過磷酸鈣750 kg/hm2左右、高效硼鎂肥22.5~30.0kg/hm2,然后將多菌靈粉劑30kg/hm2均勻撒于棚內地表,再用50%辛硫磷1 000倍液噴灑地面,深翻30cm,整平耙細。種植規格是每隔3.2m留l個苦瓜間作行,行寬1m,株距40cm。2行苦瓜之間按株距55cm起壟,壟高20cm,種4行青椒,株距38~40cm,帶營養土塊移植。移栽后覆薄膜,并澆透緩苗水。青椒定植后至苦瓜甩蔓前一般不澆水不施肥,做好劃鋤保水增溫工作。并用繩將苦瓜和青椒進行吊秧,防止結果期倒伏,提高坐果率。花期注意降溫降濕,防止大量落花。當門椒和對椒坐住后,可結合澆水沖施腐熟雞糞或人糞尿,或者在距苗10cm處開溝施豆餅或花生餅,每株0.1kg,施后要澆水,以后每隔15d左右可噴藥、施肥、澆水1次。實踐發現,凡追施油渣肥的苗,青椒和苦瓜顏色格外好。當門椒、對椒達商品果實,應及時采收,防止墜秧,影響上部果實的生長。為減少養分消耗,青椒每次摘果后把下部老葉和畸形果適當疏除,以利通風透光和?;ū9?。3月以后,隨著氣溫的回升,逐漸加大通風排濕,可開后窗,甚至可以通地風。當外界溫度最高達30℃以上時,可把棚四邊腳撩開大放風或整棚膜撤掉。
當苦瓜雌花開放后,選擇晴天上午9時前,采摘盛開的雄花進行人工授粉,以提高坐果率??喙戏种α?因此要注意整枝,方法是首先保持主蔓的生長,將主蔓0.6~1.5m以下的側蔓全部去掉,主蔓伸長到一定高度后,留下2~3個健壯的側蔓與主蔓一起上棚架。其后再生出的側蔓,有瓜即留蔓,并在瓜后留一片葉打頂,無瓜則將分枝從基部剪掉[4]。
4病蟲害防治
苦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和褐斑病。青椒的主要病害有疫病、炭疽病和灰霉病。可在發病初期噴灑甲基托布律、百菌清、殺毒礬、代森錳鋅和多菌靈等。交替使用,殺菌效果好。蟲害主要有蚜蟲和白粉虱,可用蚜螨蟲威、滅掃利或功夫乳油進行防治。
5收獲
苦瓜的采收期一般在開花后15d左右,即瓜肩瘤狀粒粗,瘤溝變淺,前端變平滑,皮色有光澤時采收??喙系牟墒掌诤荛L,一般從3月下旬到10月中旬都可采收。
青椒的采收可根據成熟度和市場行情決定。一般在開花后35~40d,果實長足,果肉變厚,果皮變硬有光澤,果色變深時為最佳采收期,此時果實最重,耐擠壓,耐貯運。
6參考文獻
[1] 劉淑芳.大棚黃瓜青椒間種密植效益高[j].吉林蔬菜,2000(4):14.
[1] 李佩英.大棚黃瓜青椒間種密植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01(2):53.
篇4
關鍵詞:苦瓜;早春;大棚;品種
隨著設施大棚的推廣應用、設施栽培技術的小斷提高以及新品種的推陳出新,苦瓜的茬口安排可以從早春一直持續至秋季。其中早春茬苦瓜因上市時間早、價格好、采收期長等優點,栽培面積逐年擴大。目前,雖然市場上苦瓜品種種類繁多,但針對設施大棚的苦瓜專用品種還較少,因此對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近年選配的6個雜交組合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福州地區早春大棚種植的優良苦瓜品種。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共7個。其中6個為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配制的雜交組合,分別為:1301、1302、1303、1304、1305、1306,以鴻尾鄉春季主栽品種玉銀2號為對照。
1.2 試驗方法
試驗在福州市閩侯縣鴻尾鄉柏溪村3連棟鋼架大棚中進行,試驗地地勢平坦,肥力中等,排水良好,前茬種植豇豆。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隨機排列。每小區畦寬1m,長10 m,雙畦對稱各定植5株,行株距4 m×2m,小區面積40 m2。于2014年1月20日浸種播種,營養缽育苗,2月17日定植,采用地膜覆蓋,平架結合籬笆架栽培,運用水肥一體化模式進行肥水管理,其他田間管理同常規栽培。
1.3 試驗調查
調查植株生育期及主要農藝性狀;各品種隨機選擇10個商品果調查果實商品性狀,同時統計各小區產量;調查結果中期苦瓜主要病害霜霉病、疫病發病情況,調查發病率、病葉率,按照分級標準計算病情指數。
分級標準:0級,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總葉面積1/4以下;2級,病斑面積占總葉面積1/4~1/3級,病斑面積占總葉面積1/3~1/2;4級,病斑面積占總葉面積1/2以上。
1.4 數據分析
發病率(%)=(病株數/總株數)×100
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最高發病級數)]×100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9.0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在同一時間播種及定植的情況下,不同苦瓜組合(品種)的生育期有較大的差異(表1)。其中,始收期較早的有1305、1301、1303,從播種至始收分別需要77、78、78 d,1304、1306始收期較晚,從播種至采收分別需要83、82 d;7個組合(品種)除1304和1306表現中熟外,其余5個品種均表現早熟,熟性與始收期表現基本一致。從采收期來看,1306采收期最長,達74 d,采收期在70 d及以上的組合(品種)還有1302、1303、玉銀2號(CK),1301始收期雖早但采收期較短,只有67 d。
2.2 農藝性狀
從表1可知,參試的7個組合(品種)生長勢表現強勢的有1302、1303、1305,1306生長勢中等,1301、1304生長勢較強;植株分枝能力方面,1302、1303、玉銀2號(CK)均表現強勢;參試的7個組合(品種)第1雌花節位在10.2~13.4節之間,其中1302第1雌花節位最低(10.2節);40節內雌花率最高的是1303,雌花率達23.5%,玉銀2號(CK)次之(22.0%)。1305雌花率最低,僅為17.0%;有效雄花始花最早的是1301、1302,播種后59 d出現有效雄花。
2.3 商品性
從表2可以看出,參試苦瓜果條長度差異較大,果長30 cm以上組合(品種)中,1302果條最長,達到35.2 cm,30 cm以下組合(品種)有1306和玉銀2號( CK),果長分別為29.5 cm和28.7 cm;參試組合(品種)果實橫徑在6.3~8.3 cm之間,果肉厚在0.9~1.3 cm之間;綜合果長跟橫徑,1301整體表現較短胖,1302、1305表現更細長;從果形來看,1301為圓柱形,1302、1303、1305為長圓錐形,1306和玉銀2號為紡錘形,1304為長棒形;1301、1305、玉銀2號果色淺綠,其余均為綠色;光澤方面,1303表現油亮,光澤度好;參試組合(品種)中1301單果質量高,達576.3 g,其次是1303,單果質量564.1 g,對照玉銀2號單果質量最小,僅為474.7 g;參試組合(品種)瓜面棱瘤主要分條間圓瘤和圓瘤間短縱瘤兩種,瘤泡清晰、均勻,均能滿足福州當地消費習慣及市場要求。
表2 不同苦瓜組合(品種)商品性比較
2.4 產量
從表3可知,7個參試苦瓜組合(品種)中,1303產量最高,小區產量231.2 kg,折合667 m2產量為3 853.6 kg,較對照增產14.91%,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其次是1302,折合667 m2產量達表1不同苦瓜組合(品種)生育期及農藝性狀比較3728.8 kg,較對照增產11.18%,差異也達極顯著水平。1304產量與對照相差不大,差異不顯著,1306、1305分別比對照減產2.53%、6.01%。
2.5 抗病性
由于2014年4、5月份福州地區雨水偏多,參試組合(品種)均不同程度感染霜霉病及疫病,但從植株發病率、病葉率、病情指數3個指標來看,1302、1303在霜霉病、疫病的發病率、病葉率、病情指數上與其他組合(品種)相比均較低,表現出較高的抗病性;1305霜霉病發病率達24.3%,病葉率23.3%,病情指數20.3,坑霜霉病能力最弱;1301疫病發病率為21.3%,病葉率大于25%,病情指數達21.2,抗疫病能力最弱;1304和玉銀2號(CK)對霜霉病和疫病的抗性表現中等。見表4。
表3 不同苦瓜組合(品種)產量比較
表4 不同苦瓜組合(品種)病害調查情況
3 結論
綜合比較試驗結果,1302具有早熟,生長勢強,分枝能力強,第1雌花節位低,果色綠,果實商品性好,抗病性好等特點,每667 m2產量達3728.8 kg,比對照增產11.18%;1303早熟性好,采收期長,生長勢強,分枝能力強,雌化率高,果實油亮、肉厚,單瓜質量560 g左右,每667 m2產量3853.6 kg,比對照增產14.91%,差異極顯著。1302、1303兩個品種具有較大的應用前景,可進一步示范推廣使用。
篇5
1.1區位優勢
樂東縣交通方便,海南西線高速公路和西環鐵路貫穿西北,海榆中線公路穿越東南,是運銷農副產品的勝地。全縣土地面積2765.5km2,海岸線長達62.65km,總人口51.61萬人,有黎、苗、漢等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65%,其中農業人口37.39萬人,非農業人口14.22萬人,勞動力20萬人[1]。全縣轄11個鎮,縣境內有7個國營農場,1個省屬國營尖峰嶺林業公司,1個國營鶯歌海鹽場等單位。尖峰嶺為國家原始森林公園,現有保護最好、國內面積最大的原始熱帶雨林。
1.2資源優勢
樂東縣屬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降雨量1000~1800mm,常年氣溫23~26℃,年日照時數達2100~2600h,素有天然溫室之稱。全縣可利用開發的土地28.78萬hm2,其中宜農地6.36萬hm2,宜膠地5.81萬hm2,宜熱作地3.14萬hm2,宜林地11.96萬hm2,宜牧地0.90萬hm2,可利用灘涂0.43萬hm2,淡養水面0.21萬hm2。全縣耕地總資源5.35萬hm2,常年耕地面積3.09萬hm2,其中水旱田1.73萬hm2,旱地1.36萬hm2。豐富的農業資源,是發展縣域特色農業經濟得天獨厚的條件[2]。
1.3基礎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樂東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積極組織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大力發展縣域特色農業經濟。2010年該縣被批準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年農業生產總值達36億元,地方財政預算收入3.66億元,加快了該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促使全縣人民生產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2措施
2.1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
2.1.1調整糧食生產結構,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根據往年糧食單產和品質偏差的狀況,把發展重點轉移到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質高效上來,減少常規品種種植面積,擴大雜優稻和其他優質高產品種的生產面積。抓好南繁制種工作,不僅可為縣內外生產供應大批優良種子,而且大幅提高樂東縣廣大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全年建立南繁制種基地面積3333.33hm2,其中水稻制種面積2866.67hm2,玉米制種面積466.67hm2,生產高產優質稻種子1.3萬t、玉米高產優質種子4200t。全縣年種植優質稻1.33萬hm2,總產量10萬t,產值6.2億元;種植優質玉米0.33萬hm2,總產量3萬t,產值1.3億元。推進糧食生產向高效、優質和優價方向轉移。
2.1.2調整瓜果菜生產結構,推出樂東縣農業品牌。根據樂東縣實際情況和市場要求,著重打好名特優、季節差、無公害3個品牌。合理調整生產布局,準確把握各品種最佳上市時間,發展名特優品種,如豆類的四季豆、夏寶豆;菜用津春4號黃瓜、瓊1號苦瓜;鮮食無籽西瓜、小型西瓜、臺灣蜜瓜狀元、蜜世界、新疆哈密瓜金皇后、西域3號等大批優良品種。樹立無公害意識,禁止在生產區域亂扔垃圾、生活廢棄物等污染源。產地選擇在遠離城鎮、工廠和鄉村的區域,避免工業“三廢”污染,禁止生產上使用高毒、劇毒、高殘留農藥和大量化肥,執行國家農業行業標準,抓好九所鎮熟田洋、利國鎮荷秦洋和佛羅鎮腰果場等3個無公害瓜果菜面積共5666.67hm2的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優化產地環境質量,擴大無公害生產面積,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樂東縣山區各鎮是瓜果菜生產新區域,其產品病蟲害少、高產優質,生產布局上必將逐步向其傾斜,逐年擴大其瓜果菜種植面積,大力發展無公害瓜果菜生產。此外,著重推出具有樂東縣特色的農業品牌,如大棚哈密瓜、無籽西瓜和豇豆等。全縣年種植瓜菜2萬hm2,總產量52.5萬t,產值15.8億元。
2.1.3調整漁業生產結構,發展藍色農業經濟。大力發展深海捕撈和近海養殖。進行廣泛宣傳,發動民間集資造船,加快漁船網具更新改造,新造大噸位漁船,優化作業結構,做到一船兼多業[3]。主要經濟魚類:海水魚有紅魚、石斑魚、真鯛、黃鯛、海鯰、海鰻、西刀、黃澤、鯡鯉等逾30種;淡水魚有鯉魚、草魚、鰱魚、羅非魚、越南魚、福壽魚、塘虱、黃鱔等;甲殼類有斑節蝦(角蝦)、對蝦、白蝦、九蝦、青蟹等,貝類有牡蠣、文蛤等,頭足類有魷魚、墨魚、章魚等。此外,還有海馬、海參、海螺、海龜等名貴海洋藥物品種。自6月開始,每年實行2~3個月的伏季休漁,以增加魚蝦繁殖量,維護生態平衡。合理開發高位池養蝦,抓好低位池的更新改造??茖W規劃,選擇優良品種如福壽魚、鰱魚、羅非魚、越南魚、唐虱、黃鱔、鯉魚、鰻魚、草魚等,搞好淡水養殖,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加漁農經濟收入,振興藍色農業經濟。
2.1.4調整畜牧業產業結構,促進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加快中部地區千家鎮、抱由鎮、大安鎮等鄉鎮的養牛養羊業和全縣家庭圈養豬兔等業的發展,發動農民群眾,大力發展雞、鵝、鴨、貓、鴿子等養殖業,增加畜禽出欄量。樂東縣的畜牧業種類:獸類有水牛、黃牛、豬、羊、狗、貓、家兔等;禽類有雞、鵝、鴨、鴿等;蟲類有蜜蜂等,還有多種野生動物和水生動物共128種。
2.1.5調整鄉鎮企業結構,壯大集體經濟。創辦高效種養項目及農副產品運銷、包裝、保鮮、加工等,建立香蕉、芒果、椰子、竹筍、檳榔等農產品加工廠,建設瓜果菜冷凍貯藏庫、橡膠初加工廠和植物榨油廠、竹籮筐紡編織廠等鄉鎮企業,招商引資,采取洋土結合的方法,實行內引外聯的合資、獨資等形式,發展鄉鎮企業,壯大集體經濟。
2.2大力生產熱帶優質名果,提高農業產值
積極組織發動廣大農民群眾,大力發展優質名果生產,組織舉辦熱帶水果生產技術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贈送科技圖書,進行技術咨詢和實地操作示范,培養熱帶優質名果生產能手,大力推廣香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和芒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等熱帶優質名果高產栽培技術,包括選地選種、精耕細作、施足基肥、合理密植、鋪設噴帶灌溉設施、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加強肥水管理、中耕除草培土、綜合防治病蟲害、果實套袋和科學采收等一系列綜合豐產技術。加強治安管理和產前、產中、產后工作,做好產品暢銷服務,提高產值。全年種植香蕉8000hm2,總產量30t,產值9億元;種植芒果4000hm2,總產量4.5萬t,產值2億元。
2.3建設生態農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根據《樂東縣農村沼氣建設總體實施方案》的要求,推廣“豬—沼—果”生態能源高效示范技術,每年舉辦6期農村沼氣生產技術培訓班,培訓達3000人次。年建造沼氣池2000口,配套建造戶廁和豬圈各2000個,養豬6000頭,種果666.67hm2,充分利用農村能源造福樂東縣廣大農民群眾,促進農業生產良性循環,為循環農業發展奠定基礎。全縣年種植面積達1.07萬hm2的熱作橡膠生產采取提高割膠技術、壓青、合理施肥和防治病蟲害等措施,使橡膠生勢強壯,產量和產值相應提高,為中國的現代化國防事業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大力發展無公害農業生產,加強生態農業建設,保持物種多樣化,積極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工作[4-5]。封山育林,營造生態林和經濟林,保證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搞好農田基本建設,建成有效灌溉面積2.65萬hm2,實行農業綜合開發,形成田、林、鳥、路的生態農業新局面,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2.4加強設施農業建設,提高生產效益
設施農業生產效益顯著,因此必須加強設施農業建設。一是推廣設施無公害瓜菜節本增效微噴、滴灌與作物噴帶灌溉施肥等節水肥技術,保持水土,提高生產效益。二是發展大棚種植瓜菜特別是哈密瓜產業,年種植2333.33hm2,總產量12.3萬t,產值4.92億元。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加產值。三是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全縣建成蓄水工程109宗,其中大型1宗,中型7宗,小型78宗,山塘23宗,總庫容4.88億m3。通過爭取上級撥款、集資,群眾投工投勞等方式,搞好大中型水庫和江河湖泊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3存在的問題
樂東縣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農產品包裝不規范和培育品牌不盡人意,尚未能更好地適應買方市場。二是產銷銜接體系有待完善。三是農業投入資金缺乏,靠資金拉動農業增長的力度不大。四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還需加強,抵御旱澇等災害的能力尚弱。五是科技成果轉化程度尚處于低水平,生產結構還需要合理調整[6]。六是漁船深海作業乏力,海洋經濟尚未得到合理開發。七是山區貧困面大,扶貧任務繁重,沿海地區相對發達,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針對上述問題,必須采取相應的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4發展規劃
4.1加強農業行政執法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大農業執法力度,依法治農目前,在建立縣農業行政執法大隊的基礎上,再建立鄉鎮農業行政執法站,加強縣、鄉兩級農業鄉鎮執法機構和隊伍建設,嚴格執法,為三農服務。依法保護耕地、水利設施和森林資源;依法管理水資源、海洋資源。加強種子、種苗、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管理,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保護廣大農民群眾利益。
4.2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推廣先進技術,促進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4.2.1舉辦農業技術大培訓,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充分調動全縣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每年舉辦農技培訓班80期,培訓鎮農、村干部和農民超過12000人次。編印發《早、晚造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10000份、《香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10000份、《今冬明春瓜果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5000份和《各種農作物配方施肥技術》15000份,并全部發放到各鎮。采取技術講座、贈送科技圖書、專家咨詢、釋疑與解決難題和現場技術操作示范等學教結合的教育培訓形式,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對廣大農民群眾進行科技培訓。組織編印發《樂東農技推廣》這一農業科技刊物,面向基層、面向農業生產工作者和廣大農民群眾,普及農業科技在樂東縣的推廣應用。包括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及產品采收、包裝、保鮮等,把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送到廣大農村干部和農民群眾手中,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
4.2.2切實加強農業科技網絡建設。建立健全縣、鄉(鎮)、村3級農技推廣機構,即縣設有1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各個鎮設有1個農業服務中心,每個村設有1個農技推廣服務小組,形成縣、鄉(鎮)、村3級農技推廣服務網絡。加強農業科技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大批農業科技骨干,健全科技體系,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連的農業科技推廣網絡。通過轉變職能,發揮技術優勢,實行技術承包,創辦農業生產示范基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用科技武裝農民群眾頭腦而發展生產,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4.2.3抓好早、晚造糧食生產工作。抓好全縣全年2.67萬hm2水稻優質高產高效栽培管理工作,大力推廣使用化學除草、配方施肥、旱育稀植、綜合防治病蟲害等新技術。正確引導農民群眾特別是山區農民群眾利用坡園地、空閑地種植番薯、玉米、豆類等糧食作物,擴大糧食生產面積,抓好農田整治,搞好農田基本建設,改善農田排灌條件,奪取糧食大豐收。
4.2.4加強香蕉生產管理。認真抓好全縣8000hm2香蕉生產管理,提高香蕉產量品質。推廣香蕉噴帶灌溉、施肥、抹花、斷蕾、疏果、套袋和綜合防治病蟲害等新技術,推廣田頭保鮮和改進采收與包裝技術,提高品質和市場競爭力。使香蕉產品不僅遠銷北方等大中城市,而且能打入中國港澳市場及日本、俄羅斯等國際市場,增創外匯,提高生產效益。
4.2.5加快發展反季節無公害瓜菜生產。根據樂東縣的實際和市場需求,做好冬春瓜菜生產準備,生產面積擴大至1.33萬hm2。一是抓好種植期調整。爭取最佳上市時間,避免與廣東、廣西等省區的瓜菜上市時間相同,爭取市場份額。二是調整品種結構。擴大優質品種如贛豆、四季豆、夏寶豆、無籽西瓜、小型西瓜、菜用瓜(瓊1號苦瓜、津春4號青瓜)、椒類(湘5、湘9)、茄類(長紫茄)等種植面積。三是抓好無公害瓜菜生產。抓好鞏固佛羅鎮腰果場、九所鎮熟田洋和利國鎮荷秦田洋等共5666.67hm2無公害瓜菜生產示范基地建設。不斷擴大無公害瓜果菜生產規模。禁止在生產區域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和大量化肥,禁止向生產區域傾倒垃圾和生活廢棄物,避免工業三廢等污染源,創造樂東縣無公害瓜菜品牌,發揮樂東縣反季節無公害瓜菜的最大效益。
4.2.6大力推廣果樹優良品種。積極引導農民群眾特別是山區的農民群眾調整優化果樹品種結構,擴大推廣巴西蕉組培面積5333.33hm2、臺農芒面積3333.33hm2、杞子笑荔枝面積800hm2、儲良龍眼面積533.33hm2等,擴大優良品種覆蓋面,提高果樹產量和品質,提高生產效益。
4.2.7積極發展經濟作物生產。金錢樹、蘭花和檳榔市場前景廣闊,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好門路。樂東縣光、熱資源豐富,是發展熱帶金錢樹、蘭花和檳榔的勝地,蘭花喜陰涼,應將培育蘭花和種植檳榔相結合,在大齡檳榔樹下培育蘭花是科學之舉。因此,應積極組織和發動廣大農民群眾,大力發展熱帶金錢樹、蘭花和檳榔等經濟作物生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4.2.8抓好畜牧業生產。按照圍繞市場、突出重點,合理布局的總體思想,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抓好山區養牛、養羊和沿海地區的養豬工作。引進優良種源,改善本地傳統品種,抓好畜禽無公害生產。預防控制禽流感等病害,生產優質產品,保障人們健康安全,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益。
4.2.9積極發展漁業產業,搞活藍色農業經濟。全面推廣養殖技術和優良品種,研究解決高位池養蝦中出現的抗生素超標問題,養殖龍蝦、對蝦、白蝦和草蝦等,使高位池生產的蝦產品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改造更新漁船網具和低位養蝦池,增強深海捕撈和近海養殖能力。繼續實行伏季休漁制度和“海養海捕,淡養淡捕”的原則,保護漁業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4.3拓寬流通渠道,搞好流通服務
縣農業等有關部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走出去,請進來。組織有關人員到北方等地考察外地市場,尋找訂單,請外地客商到樂東縣來,選優訂購農產品。二是廣開流通渠道。扶持瓜菜協會、香蕉協會、芒果協會等民間組織與流通,引導龍頭企業和中介組織進入流通領域,發揮其積極作用,促進樂東縣農副產品暢銷。三是積極參與冬交會、全國農業博覽會等農產品展銷活動。了解市場信息,宣傳樂東縣農產品。四是充分發揮利國鎮農貿市場、大地公司批發調撥市場和佛羅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重要作用,新建抱由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樂東縣農民銷售大批量的優質農副產品提供良好的集散地。生產的產品不僅滿足島內需求,而且遠銷北方等大中城市,乃至中國港澳市場及日本、俄羅斯等國際市場,增創外匯,全面提高樂東縣縣域特色農業經濟效益。
篇6
“哇塞!黃瓜好甜好脆呀,還散發著牛奶的清香哩!”2016年7月的一天,隆回縣雨山鋪鎮長絲托村金龍庵水庫北岸“隆回好德家庭農場”的菜園里,游客們正興奮地品嘗著牛奶黃瓜。
游客們還看到,菜園里每株絲瓜的根部都擺放著一只小膠桶,桶里盛滿了橙黃色的液體,絲瓜藤蔓浸泡在里頭。農場主尹華粵介紹說,這是植物體外接受營養,主要營養成分是農家肥滲透液與發酵的牛奶水,這種方法種出來的瓜果比常規的增產30%左右,而且品質更優,口感更甜。
坎坷創業路
尹華粵1969年出生于灘頭鎮尹家村,家有一姐一妹,為了全力支持哥哥讀書,妹妹初中畢業就遠赴廣東務工。1991年,在全家的期望中,尹華粵考大學上了本科線,雖然是喜慶事,但也給本來就非常貧困的家庭帶來了一絲憂慮。恰在此時,才外出打工兩個月的妹妹突然雙目失明。大學是上不成了,尹華粵含淚離開家鄉,到桂林一家機械廠打工。由于他誠實、能干,吃得了苦,師傅們都非常樂意教他學習技術,車工、焊工、銑工的活,他都能很快得心應手,不久就成了廠里的技術能手。每次一領到工資,他只留三五十塊零用錢,其他的都寄回家給妹妹治療眼病。還好,不到一年,妹妹的眼病終于治愈。
1994年,在朋友的邀請下,尹華粵來到廣東深圳做建材業務,他用優質的服務打動客戶,工作成效突出,其中最大的一筆業務就掙了25000元。
1995年端午節,父母以患病為名將他騙回了家??吹綍竦孟駛€非洲人一樣的孩子,兩個老人說啥也不準他再出去了,尹華粵只好聽從父母的安排,結了婚。一個與他一開始并沒有感情基礎而結婚的女子,后來一直成為他事業上的堅定支持者。
尹華粵從小就愛動腦筋,還是在高中讀書時,因為條件所限,同學們睡的是連鋪,蚊子很多,尹華粵在老師的指點下,設計出了“伸縮折疊蚊帳”。1995年,尹華粵又做起科技發明夢,先后設計出“有色紙”“水做燃料煤球灶”“全自動墻體粉刷機”,特別是根據當地地勢,為減輕農戶“雙搶”勞動力不足壓力,設計出的 “收割耕田同步機”受到農戶的好評。尹華粵目前已獲專利和正在申請的專利多達17個,2012年,他被隆回縣科協授予“科技示范戶”稱號。
早在2008年,尹華粵做保險業務時,就在租住房子的房頂種了些蔬菜。有一天,他在中央7套電視節目里看到河北省有一位r民給茄子澆牛奶,效果奇特。于是,也開始用小番茄做對比試驗,獲得成功,與“吃”化肥的番茄相比, 不但果實長得大,而且口感好。尹華粵心想,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開始注重蔬菜的營養和口感,我何不開個家庭農場,種植特色蔬菜。既然牛奶“喂”茄子可以獲高產,“喂”其他瓜果蔬菜也應該可以高產。于是,尹華粵又開始試著用牛奶“喂”絲瓜、黃瓜,結果一炮打響,生產出來的果蔬產量高、單個重、口感好,其中黃瓜的瓜蒂都不是苦的。
2012年,尹華粵看到傳統的家禽養殖、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都是每年單一生產,土地資源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應用,就決定打破思維定勢,將其三合一,在同一土地上同時生產黃鱔、泥鰍、雞鴨、絲瓜、黃瓜、苦瓜、空心菜等多種有機產品,重復持續生產,既節約土地資源,又能為以后開發利用山坡、荒地甚至沙漠進行積極的技術探索。他投資十萬多元在尹家村開辦生產“有機蔬菜+蟲草雞鴨+生態黃鱔泥鰍”的“隆回好德家庭農場”。2013年,他特意選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人文環境好的雨山鋪鎮長絲托村作為發展目標,承包該村二十多畝土地,在同一個地塊上養殖蟲草雞、水庫鴨和黃鱔、泥鰍等家禽與水產品,同時種植牛奶絲瓜、牛奶黃瓜、牛奶茄子、牛奶玉米等有機蔬菜和莊稼,年銷售純收入超過10萬元。
尹華粵介紹,牛奶中富含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施到葉面、地面上,蔬菜吸收以后,著色好、彎度小,營養含量高,口感也好,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抗病蟲害能力,有促進果實膨大、提高果實含糖量以及防病除蟲的神奇功效,而且比普通果蔬要早上市好幾天,產量提高30%左右,而給果蔬“喂”牛奶與施肥料的經費投入差不多。
為了幫助更多的農戶找準致富點,走上致富路,2013年,尹華粵組建了邵陽市農民創業發展協會,并當選為常務會長,協會采取統一生產、統一銷售、統一融資的模式進行運作,現在全市有六百多個農戶報名參加,農戶自己選定種植、養殖項目,協會在技術、資金及銷售渠道上給予支持,目前,其中的四百多個農戶已經走上了致富路。
篇7
[關鍵詞]甜瓜:吊蔓:設施栽培
為進一步搞好種植結構調整,遷安市2007年把甜瓜引入日光溫室、簡易溫室、塑料大棚進行試種并獲得成功,現已發展到0.1萬公頃,總產6萬余噸,產值超1.7億元,其生產面積占全市設施蔬菜總面積6.43萬公頃的23.1%,產值占蔬菜總產值11.4億元的14.9%,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甜瓜生產已成為設施農業支柱產業之一。設施甜瓜栽培中采用吊蔓技術,更具有通風透光、提高品質、生產管理方便、減少病蟲害等優點。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品種選擇
選擇高產、抗寒性好、抗病性強、甜度高、口感爽脆、氣味清香、耐儲運的品種。如‘紅城9’、‘紅城10’、‘紅城15’等薄皮甜瓜,‘豐雷’、‘元首’等厚皮甜瓜等。
育苗
育苗時間
播種期要根據栽培設施類型確定,一般為11月下旬一次年1月中旬,定植期為1月上句~2月下旬。播種期距定植期40天左右。苗齡3葉1心~4葉1心。
育苗方法
常規育苗新建大棚病害發生較輕,一般采用常規育方法。選擇最近沒有種過瓜類的優質土與充分腐熟的糞肥過篩,然后按3:1的體積比混合均勻,再裝入8cm×10cm塑料營養缽中,澆透水沉實。把甜瓜種子放在50℃~55℃的水中,用木棍不停攪拌,并自然降溫到30℃,然后浸泡4h后撈出。用手搓種子表面的黏液,并用清水沖洗,待沖洗干凈后用濕毛巾包好,在30℃左右的環境下催芽。當芽長0.5cm時把種子播到事先準備好的營養缽中間部位,每缽1粒。播種后控制白天溫度32℃~35℃,夜間溫度在21℃~23℃。出苗后逐漸降溫至白天22℃~25℃,夜間15℃~18℃。
嫁接育苗重茬大棚的甜瓜病害發生重。為提高甜瓜的抗病性,采用嫁接育苗,方法為靠接法,用白籽南瓜作砧木。先把甜瓜種子按10cm×10cm的間距播在苗畦內,20天~30天后或等甜瓜苗的第一片真葉長到五分硬幣大小時再將南瓜種子播在營養缽中,以使二者在嫁接時的莖粗相接近。嫁接前先用刮臉刀片去除砧木的真葉、生長點及側芽,再在生長點下0.5cm處向下切約1/2莖粗的斜口,甜瓜苗在生長點下約1.5cm處向上切2/3莖粗的斜口,二者斜口長度約為1cm,使雙方子葉呈“十”字交叉將二者切口對插,再用嫁接夾固定好,把甜瓜根埋在營養缽中,待嫁接苗成活后再把甜瓜苗的根切斷。
定植
定植前30天~40天,667m2施優質糞肥5000kg~8000kg、10-15-15硫酸鉀型復合肥100Kg(氯化鉀型復合肥影響甜瓜的口感)。然后深翻15cm~20cm,使糞肥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再整平耙細。在棚內起高壟,壟寬60cm~80cm,高15cm~20cm,溝寬20cm~30cm。高壟作好后澆透水造墑,準備移栽。定植前先用打孔器在地膜上打孔,孔距25cm~30cm,每667m2打孔2200個~2600個。將營養缽中的瓜苗取出,放入定植孔內,隨手在定植孔內澆水,促進緩苗生長,然后再用土把定植孔周圍封嚴。
定植后管理
溫度管理
定檀一緩苗期:白天氣溫30℃~35℃、夜間15℃,一般不低于12℃,以利于緩苗。在特殊天氣條件下,短時間內溫度也不應低于8℃~10℃。如果外界氣溫過低的話,應采取保溫、增溫措施。
緩苗一定瓜前:白天氣溫25℃~30℃,夜間不低于12℃,以利于壯秧、早出于蔓、早坐瓜、快膨瓜。夜間溫度不宜過高,防止秧苗徒長。對于長勢過快,不發子蔓的棚室,應加大晝夜溫差的管理。夜里短時間內的最低溫度可調控到10℃左右。待發出子蔓看到瓜胎時,再轉入正常的溫度管理。
定瓜一成熟:白天氣溫25℃~35℃,夜間盡量保持13℃以上,以利甜瓜的糖分積累和適當早熟。
肥水管理
定植后7天左右,澆1次緩苗水,這次水一定要澆足,此水一般不需要帶肥。但在遇到低溫障礙,根系發育不良時,可適當噴施一些葉面肥,如磷酸二氫鉀或美國亞聯生物菌肥(2號)等?;ㄇ胺仕氖┯靡话悴灰诉^大,可采取隔壟澆灌的方法,每667m2隨水沖施用水溶化后的三元復合肥料10kg~15kg。當大多數瓜長至核桃或雞蛋大小時施膨瓜肥水,一般每667m2施三元素復合肥25Kg~35kg,甜瓜的重茬地塊,可以直接澆灌美國亞聯生物菌肥一號1~2瓶+激活液1~2瓶,兌適量水均勻沖施在土壤里,或兌水后用噴霧器直接噴在土壤上,再隨即澆水。以后從膨瓜到成熟,以及第二茬、第三茬瓜的肥水要根據土壤墑情、植株長勢,適量追肥、澆水。
此期的管理重點是:要經常保持一定的土壤濕度,既要照顧第一茬瓜的正常成熟和品質,又要兼顧第二、第三茬瓜的膨瓜對肥、水的需求,土壤切忌忽干忽濕,以防裂瓜。
植株管理
吊蔓整枝定植后5~7葉時,用膠絲繩將主蔓吊好,并隨著植株的不斷生長,隨時纏繞在吊線上,瓜秧掐掉生長點,一般主蔓長至25片~30片真葉接近吊瓜秧膠絲繩的頂端時,去掉生長點,以促瓜控秧。
子蔓的管理與留瓜一般第4片以下長出的于蔓全部去掉,從第5~9片真葉長出的子蔓上留瓜,1個子蔓留1個瓜,摘除瓜后葉及生長點。根據棚室高度,一般主蔓長至25片~30片真葉時去掉生長點。以促瓜控秧。一般腰節第10~20節位不留瓜,但生出的子蔓可留1片葉掐尖,第一茬瓜藥劑噴花及瓜胎5個~6個,待第一茬瓜坐住并膨大到一定程度時,上部節位生出的子蔓瓜胎易坐時,可進行人工處理瓜胎留第二茬瓜3個~5個。第三茬一般在孫蔓上留2個~4個。如果每茬瓜坐住后,可將空蔓用剪子剪掉,以防蔓子太多,瓜秧長勢太茂盛,影響通風透光。如果葉片發病嚴重,葉片光合作用面積不夠,可適當留些子蔓,長出新葉,作為功能葉片,以補充光合作用葉片面積的不足。
處理瓜胎
設施甜瓜栽培,一般開花坐果期很難滿足其環境條件的要求,坐果比較困難,需要保胎處理。為防止重復噴花而出現裂瓜、苦瓜、畸形瓜現象,可在藥液中加入一定的色素做標記。
第一個瓜胎開花前一天可采用高效坐瓜靈噴花,此激素為0.1%的吡效隆系列,一般每袋兌水1kg,在每天上午10:00以前和下午15:00以后。注意最好用手掌擋住瓜柄及葉片,以防瓜柄變粗、葉片畸形。噴瓜胎時,一般一次性處理2個~3個(豆粒大小的瓜胎經處理均能坐住),這樣一次性處理多個瓜胎,坐瓜齊,個頭均勻一致。此法較簡單,易操作且坐瓜率高,膨瓜快。
在甜瓜開花后的當天或第二天,采用2,4-D,施用濃度一般10mg/kg~20mg/kg,用小型噴霧器將藥液直接噴向柱頭,噴花的時間要掌握在上午10:00以前,或下午15:00以后。
疏瓜
當大多數瓜胎長至核桃或雞蛋大小時,進行1次~2次疏瓜。要根據植株的長勢和單株上下瓜胎大小的排列順序、瓜胎的周正程度進行,疏掉畸形瓜、裂瓜及個頭過大、過小瓜胎,保留個頭大小接近一致、瓜形周正的瓜胎。一般第一茬瓜留3個~4個,第二、三茬瓜留2個~3個。
篇8
基地選擇
選擇空氣清新、水質純度、土壤未受污染、農業生態環境質量良好、環境條件優良的基地,基地內大氣、水、土壤要符合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環境質量標準要求。
日光溫室結構選型
日光溫室采用土木結構,墻體為“干打壘” ,墻厚1 m,矢高3.5 m,跨度9 m,走廊寬度1 m,凈寬8 m,后墻高2.8 m,后坡覆蓋厚度50 cm以上,后坡仰角45°,棚面角24°以上,棚面覆蓋棉被。
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辣椒選擇中熟品種“豬大腸”, “豬大腸”辣椒果肉質較細,肉較厚,辣味適中,品質佳,適應性強、產量高,單果重可達50 g以上。
西芹選擇株型緊湊粗大,葉柄寬而肥厚,質地脆嫩,纖維少的優他52-74西芹。
茬口安排
辣椒在7月15日至20日播種,12月底收獲完畢,西芹在9月20日左右播種育苗,來年3月底到4月中旬收獲完畢。
培育壯苗
辣椒
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為除去導致早疫病、枯萎病、炭疽病等的多種病菌,播種前可用濃度為1%的次氯酸鈉溶液浸種5~10 min,或者用濃度為10%的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 min,鈍化病毒。將浸泡后的種子置于比其體積大約3倍的60 ℃溫水中溫燙浸種20 min左右,不斷攪拌洗凈種皮黏液,換清水室溫浸泡6~8 h,用3~4 層紗布包好種子并覆蓋一層干凈濕毛巾防止水分揮發太快,每天早晚兩次用25 ℃清水淘洗種子催芽,注意保持毛巾、紗布及種子的濕潤,觀察種子發芽情況,4~5 天胚根露出種皮即可播種。
采用直播,每667 m2施15 m3雞糞作為底肥,充分翻地平整后,進行7 天的高溫悶棚,以殺死病菌和蟲卵。澆足底墑水后再翻耕2 遍使土、肥充分混合,南北向起壟整地做畦,畦間距35 cm,畦面寬80 cm,畦高40 cm,播種前一天澆足底水,第二天待水滲透后補平畦面,按照35~40 cm的株距開穴播種,每穴點播7~8 粒種子,上覆細土0.5~1 cm,播種完成后覆蓋一層地膜保溫保濕,棚室的溫度白天一般控制在25~28℃左右,夜晚溫度不低于15 ℃。
在苗期管理時,種子萌芽頂土時適時揭去地膜,為避免苗床溫度過高可通風降溫。根據出苗情況每穴保留3~4 棵苗,及時清除苗間雜草。間苗時每穴留1~2 株秧苗,幼苗8~10 片真葉時即可定植。為促進椒苗墩壯,可于4~5 片真葉時噴灑濃度為60 ppm的矮壯素[3]。
西芹
西芹是喜涼作物,采用低溫催芽方式處理種子,即將種子用15~20 ℃的清水浸種24 h,洗干凈后瀝干裝入濕布袋置陰涼處催芽,每天沖洗2~3 次,保持布袋及種子的濕潤,約3~5 天當70%種子露芽時,進行苗床撒播。注意保濕、降溫。出苗后加強對幼苗的鍛煉,選擇在陰天或午后逐漸將覆蓋遮蔭物揭去,揭前注意先澆水降低苗床溫度,以防幼苗曬傷。
苗床管理出苗后要及時中耕除草,在幼苗出4~6 片真葉,苗齡60~70 天,開始間苗。每667 m2保苗8500~10000 株。
定植后的管理
溫度管理
辣椒定植后,在緩苗期為促進生根,加快緩苗要使棚溫保持在晝間25~30 ℃,夜間16~17 ℃。當棚內氣溫達35 ℃以上時開天窗通風降溫,降至26 ℃時關閉天窗。下午棚溫降至18 ℃即蓋簾保溫。隨著天氣轉冷,要逐漸減少通風量。
西芹定植后,氣溫漸冷,尤其是夜間的低溫逐漸不利芹菜生長,此時就應該覆膜保護,白天棚室溫度不應超過25 ℃,夜溫8~10 ℃,地溫4~20 ℃,夜間關閉風口延長適溫時間、扣膜。隨著天氣轉冷,要逐漸減少通風量,防范低溫危害。
肥水管理
在播種前每667 m2施15 m3雞糞作為底肥,充分翻地平整后,進行7 天的高溫悶棚,以殺死病菌和蟲卵。
在辣椒開花座果期為了?;ū9?,采用大水漫灌時隨水充施10 kg的鉀肥開始追肥,隔15 天追一次鉀肥。整個生長期共施兩次鉀肥。施一次生物菌肥(綠元寶)。
病蟲害防治
栽培期氣候漸趨冷涼,氣候干燥,病蟲害較少,庫爾勒地區日光溫室辣椒主要病蟲害有疫病、美洲斑潛蠅、蚜蟲、白粉虱等;西芹主要病蟲害是葉斑病。
病蟲害的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結合藥劑防治的處理方法,具體如下。
農業防治
創造適于蔬菜生長的環境條件,深翻土地,在7月份高溫曬棚和高溫悶棚7 天殺死、殺滅土壤中的多種病蟲害,降低蟲口基數。
物理防治
主要是采用浸種減少種子自帶的病菌,設置防蟲網、物理誘殺、利用太用能高溫消毒等措施殺滅病蟲;使用黃板粘膠板誘殺白粉虱,蚜蟲成蟲;采用高溫悶棚(5~7 天在種植辣椒時)。
生物防治
利用七星瓢蟲、麗蚜小蜂等天敵防治蚜蟲、白粉虱。
藥劑防治
不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嚴格控制施藥濃度和劑量;嚴格執行有關規定的嚴格間隔期;每種農藥在一種作物的生長期內只允許使用一次。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在辣椒開花期使用煙樂丁一次用量500 g/667m2進行熏煙,辣椒每株掛果5~6 個果實時再使用煙迪卡一次用量500 g/667m2進行熏煙,殺死白粉虱,蚜蟲成蟲、斑潛蠅等多種害蟲。整個生育期共實施兩次。西芹栽培前用45%百菌清煙霧劑熏殺,防治病害。采收前30 天,禁止施化肥和噴施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
采收
為確保產量和質量,促進后期果實膨大,門椒、對椒應適當早采。
西芹可適當延后采收,但收遲了葉柄易空心,品質下降,一般最遲采收時間為最外層葉片未枯黃、葉片未焦萎前采收為宜。采收時連根鏟起整株西芹,切去根部和頂梢葉片,剝去外部老葉即可。
【參考文獻】
[1]裴先文,曲良舉,王艷萍等.庫爾勒地區日光溫室秋延后辣椒豐產栽培技術[J].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48~49.
[2]裴先文.巴州地區日光溫室結構選型及高產高效栽培模式研究[D].新疆:新疆農業大學,2006.
[3]裴先文,賈瑞成. 日光溫室辣椒 芹菜 四季豆(苦瓜)間套作高效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 2006(11): 4~5.
篇9
立體支架上,每一層都長著翠綠的油麥菜、竹葉菜;花缽里,小西紅柿、小彩椒躲在茂密的綠葉中;花盆中,芹菜、小白菜、香蔥和蒜苗綠意盎然;家庭開心菜園散發出淡淡清香。家庭開心菜園就是利用陽臺、庭院、屋頂等空間與蔬菜小生產相結合,從播種、出苗、間苗、移栽、澆水施肥、防蟲治病、開花結果,直到采收都是自己和家人親力親為,既能放松心情、增加生活情趣,給家庭帶來健康和實惠,又能從中體驗農耕、收獲的樂趣,讓人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受。
1 菜園的建造
1.1 建設要求與標準
家庭開心菜園規劃的一切設施和空間安排都要美觀與實用并重,安全與衛生并行,同時也要注意植株采光與通風、采摘和管理的便利性。利用庭院和屋頂種植,種植區與居室需要作必要的分隔,以免蟲蟻為患;屋頂種植一定要考慮做好防水、排水的設施。利用陽臺種植,堅固度一定要達到防風的要求,附加設施一定要固定牢。要根據實際情況和陽臺條件設計裝修及陳設方式,切忌室內室外裝飾不般配而影響整體的協調性。光照較好的陽臺應以花葉果兼容的喜光蔬菜為主,而光照較差的陽臺則應以耐陰、喜好涼爽的蔬菜為宜。
1.2 建設形式
庭院和屋頂一般面積都比較充裕,建設形式主要分平展式和階梯式兩種。平展式就是利用PVC材料做成的箱、桶、盆一字排列成1.0~1.2 m寬、8~10 m長的廂或區。階梯式就是利用PVC材料或鐵質做成梯形立架,一般3~4層,每層間距在15~20 cm,高30~35 cm,長1.2~1.5 m,可直接進行填土種植,也可擺缽種植。陽臺的建設形式主要有鑲嵌式、垂掛式、立架式和階梯式4種。鑲嵌式和立架式一般用在已經裝修而且面積較小的陽臺使用,方法是利用特制的PVC架或鐵藝架鑲嵌在陽臺墻壁上,主要用條形箱、圓形缽進行栽培。垂掛式、階梯式一般在寬大的陽臺上使用,常見的是用PVC、瓷質等材料做成的箱、桶、盆、缽進行立體擺放種植。
2 種植技巧
2.1 種植時期
長江流域地區利用露天陽臺、庭院、屋頂種植蔬菜的最佳時期一般在春分(3月20~21日)后、立冬(11月7~8日)前。全封閉陽臺就是一座小型的蔬菜溫室大棚,受溫度限制較小,只要光照充足,通透性好,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可栽種不同品種的蔬菜。
2.2 種植種類和品種
利用庭院、屋頂種植蔬菜可選擇的蔬菜范圍比較廣,茄果類、瓜類、豆類、白菜類、葉菜類、蔥蒜類、薯芋類都可以進行種植。利用陽臺種植蔬菜,一般考慮種植一些既能節省空間,又易于栽種,生長周期又短的蔬菜,如小白菜、油麥菜、芽苗菜、芥菜、生菜、青蒜;還可以考慮種植一些一種多收的蔬菜,如番茄、辣椒、韭菜、芫荽、香蔥等。春夏時節還可以種一些攀緩生長的蔬菜,從而形成“遮蔭簾”,如黃瓜、絲瓜、苦瓜、小南瓜、小西瓜、豇豆、四季豆等。
2.3 幾種常見蔬菜種植技術
①辣椒 a.品種選擇。可根據用途選擇。食用型選擇種植羊角椒或牛角椒;觀賞型選擇種植小彩椒或朝天椒。
b.栽培方式。育苗移栽。植株8~10片真葉時,選晴天下午移栽定植,盡量多帶泥土,株距30 cm,行距50 cm,盆(缽)栽培每盆定植1株,種植深度以子葉齊土為宜,并澆足定根水。
c.整枝。株高30 cm以上時及時設立支架,將主稈用繩子固定在竹竿上。當主稈頂端開始分杈時可進行整枝修剪,尖椒類一般將分杈以下的側枝全部摘除;甜椒保留分杈和第一側枝,其下部的側枝都摘除,以利通風透光。辣椒宜輕修,不宜重剪。
d.水分管理。辣椒較耐旱而不耐澇,忌積水。開花前可適當控水,以免徒長,結果期需要較多水分,應避免干旱。
e.肥料管理。宜施完全肥,可每15天追施腐熟有機肥1次,濃度不宜過大;苗期需較多氮肥,開花及結果期需較多磷、鉀肥,氮肥過多易落花落果。
f.病蟲防治。病害苗期主要有猝倒病,定植后有立枯病、炭疽病、疫病、病毒病等。病毒病防治做好誘蚜防蚜工作,發病初期噴20%病毒A 500倍液或用1.5%病毒靈1 000倍液+葉面肥進行噴霧。其他真菌性病害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40L”抗菌劑500倍液噴霧。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煙青蟲等地上害蟲,可用1%苦參堿+啶蟲脒或吡蟲啉或高效氟氯氰菊酯等噴霧;小地老虎、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可用毒死蜱或阿維菌素灌根。夏季太陽光強時要適當遮蔭,避免辣椒生理性日灼病的發生。
g.采收?;ㄖx后15天、果實充分膨大、色澤青綠時即可采收,也可在果實變黃或變紅時再采摘。注意茄果類蔬菜有頭果不采、后果不長的習性,頭批果盡量早收,連果柄一起摘掉。
②番茄 a.品種選擇??蛇x擇熟性早、易坐果、抗性強、產量高的中果型品種,如粉世佳、歐寶、蘇菲亞等粉紅色或福瑞、合作908等大紅色品種。櫻桃番茄可選用臺灣紅寶石、黃圣女、紅丹妮等品種。
b.栽培方式。育苗移栽。當苗齡達45天,苗高20 cm、7~8片真葉時選晴天及時定植,促使壯苗早發。定植株距30 cm,行距50~60 cm。盆(缽)栽培每盆定植1株,澆足定根水。
c.整枝。株高35~40 cm時及時設立支架,將主稈用繩子固定在竹竿上,以后每隔15~20 cm綁蔓1次。有限生長型品種,盡量促其生長,一直在上部留2條健壯側枝,使其向上生長,其余側枝摘除。注意葉數和果數的平衡,如生長過弱,可摘除部分花蕾。無限生長型一般采用單稈整枝的方法,每株留4穗果后摘心,每穗選留3~4個果,并及時摘除果穗以下的黃化老葉,達到提高品質、增強光照、促進通氣、防止病害的目的。
d.水分管理。輕澆緩苗水,小澆開花水,澆足催果水,常澆盛果水,嚴禁大水漫灌,結合補水及時中耕提溫。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出現空洞果、畸形果的產生。多水會降低含糖量,適當控水能提高糖度,減少裂果。
e.肥料管理。番茄需肥較多,應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合理追肥,定植后7~10天,結合澆水追施1次催果肥,在第一穗果將近收獲,第二、第三穗果膨大時,植株進入旺產期,此期連續追肥2~3次,特別在生長中后期,莖葉生長開始減緩,應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或1.5%過磷酸鈣溶液,可以達到壯秧、防早衰和提高果實品質的目的。營養生長期以氮為主,坐果期以鉀、磷為主,如氮肥過多,不但易使植株徒長和落花,還會影響植株根系對鈣的吸收,引發臍腐病,并誘發多種生理。
f.病蟲防治。病害主要有早、晚疫病,灰霉病、病毒病,蟲害主要有煙粉虱、蚜蟲和根結線蟲。番茄真菌性病害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64%殺毒礬500倍液、50%速克靈1 5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細菌性病害可用50%豐護安(氫氧化銅)500倍液、27%銅高尚(堿式硫酸銅)懸浮劑、77%可殺得(氫氧化銅)500倍液等灌根或噴霧防治;病毒病可用20%病毒A 500倍液、1.5%植病靈500倍液噴霧防治,并注意防治蚜蟲。蟲害可用50%辟蚜霧2 000倍液、25%功夫(氯氟氰菊酯)乳油5 000倍液噴霧或灌根防治。
g.采收。番茄成熟過程分為青熟期、變色期、堅熟期和軟熟期。春番茄果實發育過程中氣溫較低,果實轉色慢,開花到成熟需45~50天;秋番茄果實生育過程中氣溫較高,開花到成熟需35~40天。
③黃瓜 a.品種選擇。可選用早熟性好、抗病性強、豐產性高、商品性突出,具有前期耐低溫、弱光和后期耐熱等特性的品種;密刺型如:博美8號、津優馳益168號、綠達銀峰309等;少刺型如:銀座、翠冠翠玉、唐山秋瓜等;水果黃瓜如:京研迷你2號、航育5208、春秋翠玉等。
b.栽培方式。育苗移栽。當株高10~15 cm,具3~4片真葉時,選子葉完好、莖粗壯、葉色濃綠、無病蟲的幼苗在晴天進行定植;株距25~30 cm,行距50~60 cm。盆(缽)栽培每盆定植1株,澆足定根水。春季苗齡一般在35~40天,夏秋苗齡一般15~20天。
c.整枝。株高35~40 cm時及時設立支架,將主稈用繩子固定在竹竿上,以后每隔15~20 cm綁蔓一次,架高1.5~1.6 m為宜。及時打掉植株下部的黃化葉、老葉及病葉,保持20~25片功能葉。
d.殺雄。黃瓜殺雄的作用是改變花芽分化時雌雄花比例,增加雌花數量,提高坐瓜率。在黃瓜幼苗2~3片真葉時用乙烯利150 mg/L噴灑1~2次,留1/4的苗不噴,保留雄花來源。
e.水分管理。黃瓜喜水但忌潮濕,苗期、營養生長期需水量少,生殖生長期需水較多。整個生育期土壤要保持見干見濕的狀態,做到均衡補水,不干不澆。
f.肥料管理。施足底肥,結合澆水進行追肥,盛瓜期采用隔水一肥,“少吃多餐”的原則進行追肥。黃瓜需硼、鐵、鋅較多,在整個生育期,噴2~3次硫酸亞鐵400~500倍液和硫酸鋅400~500倍液,中后期噴全元素的葉面肥,以防植株早衰。
g.病蟲防治。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病毒病、細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立枯病。霜霉病發病初期及時噴杜邦克露(霜脲?錳鋅)1 500倍液、甲霜?錳鋅500倍液;細菌性角斑病發病初期噴可殺得2 000倍液;白粉病可用10%世高(醚唑)水溶性顆粒劑
1 000~1 500倍液或40%福星(氟哇唑)乳油4 000~6 000倍液噴霧;立枯病常在苗期發生,及時噴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病毒病重點防治蚜蟲,發病初期用20%病毒A 500倍液或1.5%病毒靈1 0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黃守瓜、美洲斑潛蠅、煙粉虱;可噴施農地樂(氯氰?毒死蜱)2 000倍液或阿維菌素防治。
h.采收。春黃瓜從定植至初收約55天,夏秋黃瓜約35天。即皮色從暗綠變為鮮綠有光澤,花瓣不脫落時采收為佳。根瓜要早摘,瓜秧長勢弱的更要早摘瓜,以促進長秧。瓜秧長勢旺,瓜可適當晚收,以促進結瓜。每次采收后,植株上保持1~2條幼瓜,用來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使瓜秧壯而不旺,促進植株高產。
④小白菜 a.品種選擇??蛇x擇綠領、華王、新苗2號、上海青等早熟、優質、抗性強的品種。
b.栽培方式。直播,可采用撒播或開溝條播、點播。播種要疏密適當,使苗生長均勻;避免播種過密,浪費種子。出苗后要分次疏苗,按一定株距留苗,幼苗纖弱,不利生長。
c.水分管理。小白菜根系分布淺,耗水量多,因此不耐旱,整個生長期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在幼苗期必須保持每天噴水2次以上,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在雨季則要注意排水,切忌廂面積水。
d.肥料管理。小白菜生長期短,在種植前必須施足底肥,追肥一般在苗齡15天后進行,每周追一次,全生育期追肥2~3次,施肥濃度由淡到濃,最后一次要在植株封行前進行。
e.病蟲防治。小白菜常見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軟腐病、病毒?。凰共∵x用58%雷多米爾(甲霜靈)或60%滅克錳鋅(錳鋅?氟嗎啉)600倍液噴霧。病毒病選用20%病毒A 500倍液或1.5%病毒靈
1 000倍液噴霧。軟腐病選用77%可殺得800倍液,新植霉素3 0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有小菜蛾、蚜蟲、菜青蟲;蚜蟲可選用1%殺蟲素(阿維菌素)
3 000倍液或0.38%苦參堿1 0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小菜蛾選用1.8%蟲螨光2 000~3 000倍液或2.5%菜喜(多殺菌素)750~1 000倍液噴霧防治。菜青蟲選用1.8%蟲螨光2 500倍液或5%抑太保(氟啶脲)1 000倍液噴霧防治。
f.采收。小白菜采收一般無嚴格標準,春夏季栽培的25~30天即可收獲,秋冬季栽培的則要50~60天采收。
⑤韭菜 a.品種選擇??蛇x擇791韭菜、壽光馬藺韭、漢中冬韭等春季萌發早,生長快,分蘗力強,產量高,耐寒、抗病等特點的品種。
b.栽培方式。育苗移栽。春播苗應在夏至(6月21日或22日)后定植,夏播苗應在大暑(7月22~24日)前后定植。定植時將韭菜起苗,剪短須根(留2~3 cm),剪短葉尖(留葉長8~10 cm),按行距18~20 cm、株距10 cm定植,每穴定苗7~10株。
c.肥水管理。定植后,當新根新葉出現時,即可追肥澆水,幼苗4葉期,要控水防徒長,并加強中耕除草。當長到6葉期開始分蘗時,出現跳根現象(分蘗的根狀莖在老根的上部),這時可以進行蓋沙或培土,以免根系露出土面。當苗高20 cm時,停止追肥澆水,以備收割。開始收割后每收割1次,追一次肥,收割后株高長至10 cm時,結合培土,施速效氮肥。天氣轉涼,應停止澆水,封凍前澆足一次凍前水。
d.病蟲防治。韭菜病蟲較少,蟲害主要有韭蛆,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3 000倍液灌根1~2次即可。病害主要有灰霉病、銹病,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750倍液噴霧防治,10天噴1次,交替使用1~2次。
e.采收。定植當年應著重“養根壯秧”,盡量不收割,如出現韭菜花要及時摘除。次年后當韭菜長到25 cm左右時即可收割。收割應選晴天進行,收割時刀距地面2~4 cm,以割口呈黃色為宜,下刀應整齊一致,一般每20~25天收割一茬。
3 需注意的問題
3.1 土壤
選用育苗基質直接進行蔬菜栽培,保水保肥能力差,特別是種植需肥水多的瓜果類蔬菜,中后期脫肥早衰現象尤為突出。栽培中一定要加入等量的熟園土或土渣肥;且種植2~3年就要進行換缽換土。
3.2 追肥補水
為防止異味和影響衛生,底肥應選用全元素生物菌肥或腐熟好的農家肥,追肥盡量采用葉面肥噴施或水溶肥灌根。補水最好用淘米水或沉淀3天以上的自來水,不要用洗衣水和殘水澆灌蔬菜。夏秋補水最好在18:00以后進行,早春和冬季則在14:00~15:00進行。
3.3 施藥防蟲
篇10
關鍵詞:日光溫室;蔬菜;連作問題;解決對策
朝陽市是北方設施蔬菜生產最重要的基地之一,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部分出口國外。但由于土壤連年集約化生產,大量施用化肥,加之大棚覆蓋土壤得不到充分的降雨淋洗,造成土壤鹽分積累和養分失衡,導致蔬菜產量低、品質差,生理病害嚴重。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采取科學施肥及栽培管理措施。
1設施蔬菜土壤的科學施肥及管理
1.1增施有機肥
最好施用纖維素多即碳比高的有機肥(如秸稈漚肥、沼肥等),有機質在腐解的過程中,會形成腐殖酸等有機膠體,而膠體中膠粒帶負電,具有很強的吸附特性,能把可溶性的礦質養分,如銨離子、鉀離子、鈣離子等陽離子吸附在自己周圍,這種吸附是動態的,當土壤溶液濃度降低時又會釋放到溶液中。由此可見,增施有機肥料,可大大增強土壤的養分緩沖能力(即協調能力),防止鹽類集聚,延緩土壤的鹽漬化進程。
1.2推廣施肥的科學檢測
有條件的地方,可用電導儀監測土壤溶液濃度,超過一定的EC值,蔬菜就要發生生育障礙,如發現接近臨界值就停止;植物在工廠化育苗時,更應該注意EC值的控制,否則易造成僵苗。
1.3加深土壤的翻耕
保護地土壤的鹽類集聚呈表聚型,即鹽類集中于土表層。在蔬菜收獲后,進行深翻,把富含可卡因類的表土翻到下層,把相對含鹽較少的下層土壤翻到上面,可以大大減輕鹽害。
1.4撤膜淋雨溶鹽或灌水洗鹽
待夏熟菜收獲結束后,利用換茬空隙,揭去薄膜,在雨季如有數十天不蓋膜,日曬雨淋,對于消除土壤障礙是一項簡易可行的有效措施,不僅可以洗鹽,而且可以殺滅病菌,有利于下茬的高產穩產。
1.5基肥深施,追肥限量
用化肥作基肥時進行深施,作追肥時盡量“少吃多餐”,最好將化肥與有機肥混和施于表土以下,以免過多增加表層土壤的含鹽量。追肥一般較難深施,故應嚴格控制每次施肥量,寧可用增加追肥次數的方法,也不可一次施肥過多,以免提高土壤溶液的濃度。
1.6提倡根外施肥
根外施肥不會增加土壤的鹽分,應當大力提倡,特別是尿素、過磷酸鈣以及磷酸二氫鉀,還有一些微量元素,作為根外追肥都是適宜的,效果較快。
1.7地面覆蓋
用地膜或秸稈進行地面覆蓋,對于抑制土表積鹽有明顯作用。據試驗,用鋸木屑、稻草、地膜、菜葉等覆蓋于表土上,能降低土表鹽分含量,保持田間土壤濕度,其中地膜和鋸末屑的降鹽效果最好。
2地膜覆蓋高壟栽培在棚室的應用
2.1整地施基肥
按所種蔬菜要求,一般施農家肥60~75t/hm2,并根據土壤礦質元素含量配合施用適量的磷、鉀肥,地面撒施后耕翻,深度35cm左右。
2.2作壟挖溝
采用雙行帶狀栽植,與普通種植不同的是雙行之間要留灌水溝,如茄子、黃瓜、番茄,大行60~80cm,小行50~60cm,水溝上寬30~40cm;甜椒、辣椒,大行50~60cm,小行40~50cm,水溝上寬20~30cm。先在步道上取少量土分放于作壟部位,再于雙行中間挖溝,將土分放壟上,用耙將壟頂整平,溝兩側輕壓,作好后,壟高15~20cm。
2.3覆膜
南北覆膜,膜寬1.5~2.0m,0.9m寬的用2幅,厚0.008~0.010mm,膜間搭接5~10cm,可先壓兩頭,也可分段壓土,步道上少量壓上,這樣可使膜充分張緊,不致下陷。
2.4打孔栽植
用與苗根土坨大小相當的打孔器打孔,選壯苗栽植,注意把苗根周圍按實,打孔處要覆適量土將膜壓住保護苗莖。
2.5灌水
栽后立即灌水,水從溝中流入,溝一端開口于地面壟溝,一端止于畦尾,灌后開口用土壓住。灌水時注意選用3.0~4.5cm自吸泵或潛水泵,水流不應過急,如水量大可同時開2~3個,使水從側方慢慢滲透整個高壟。
2.6施肥
在蔬菜生長期間需施肥時,可于株間打孔施入,施后用少許土將孔壓埋,或將肥料混于水中,隨水流入溝中。在北方“四位一體”日光溫室中,應用加肥器使沼液隨水一同灌入,此法操作簡單易行,灌水后不破壞土壤結構,步道、壟面不見水,而根系已被側方滲透,使根不致處于泥濘狀態,保證根系的正常呼吸和生長。由于覆蓋地膜,日平均提高地溫1.8~3.0℃,更利于蔬菜的生長,水分受地膜阻擋,又不致大量蒸發到空氣中,對空氣濕度增加不大,棚膜上形成水滴少,提高光照強度,早晚提高棚溫3~5℃,減少病害的發生,如黃瓜霜霉病、枯萎病,發病率顯著降低。應用地膜高壟溝灌栽培的大棚番茄、黃瓜、甜椒相比普通整畦漫灌栽培,具有坐果早、產量高、品質好、病蟲害少等優點。
3病蟲害科學防治
3.1物理措施
近年來,通過反復實踐,已摸索出一套不施農藥防治蔬菜病蟲害技術,當地習慣稱為“健康栽培法”,減少病菌侵染來源,有效控制蔬菜害蟲發生,減輕病害傳播,不僅減輕了蔬菜的農藥污染,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利于生產無公害蔬菜,發展蔬菜出口貿易。
3.1.1曬種、浸種。溫湯、鹽水浸種,在播種前,選擇晴日將蔬菜種子曬2~3d,可利用陽光殺滅附在種子表面的病菌,減少發病。瓜類、茄果類蔬菜的種子用55℃溫水浸種10~15min,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的種子用40~50℃溫水浸種10~15min,都能起到對種子消毒殺菌作用,預防苗期發病。用10%鹽水浸豆科種子10min,可將種子里混入的菌核病菌、線蟲卵漂除和殺滅,防止菌核病和線蟲病發生。
3.1.2用太陽能進行高溫消毒殺菌。常用的是蔬菜大棚的高溫悶棚。在夏秋季節,利用大棚閑置期,采取覆蓋塑料棚膜密閉大棚,選晴天高溫悶棚5~7d,使棚內最高氣溫達60~70℃,可有效地殺滅棚內及土壤表層的病菌和害蟲。
3.1.3擋避和誘殺害蟲。于棚室的通風口處設置防蚜網,阻擋有翅蚜、粉虱等害蟲遷入棚內。若棚內已發生蚜蟲、白粉虱,可在棚內設置黃油板誘殺,方法是利用廢舊的纖維板,截成1.0m×0.2m長條,用油漆涂為黃色,再涂上1層粘油(可用10﹟機油加少許黃油調勻),設置375~450塊/hm2,置于行間可于植株高度相同,當蚜蟲、白粉虱粘滿板面時,需及時重涂粘油。園區可采用燈光波、色板、性誘劑等多種方法。
3.1.4高溫堆肥殺滅病菌和害蟲。蔬菜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農家肥中多帶植物病菌和蟲害,在施前1~2個月可將其潑水拌濕、堆積和嚴蓋塑膜,使其充分發酵腐熟,在發酵期堆內溫度高達70℃左右,可有效地殺滅病蟲害,“四位一體”溫室沼肥是相對安全的,可在空氣通風處,放置2~3d直接使用;并且腐熟后肥料施入棚內,不會發生蔬菜燒根和有毒氣體危害等不良現象。
3.2農業栽培措施
3.2.1輪作換茬和清潔田園。各種蔬菜實行2~4年以上的輪作換茬,都有減少和減輕病蟲害的明顯效果,并有明顯增產作用。將病殘體、病果全部帶出棚外,銷毀或深埋,可減少病害基數,尤其是前茬作物騰茬后,徹底打掃清潔田園,再結合高溫悶棚,能有效防治下茬蔬菜病蟲害。
3.2.2增施有機肥和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再按各種蔬菜對氮、磷、鉀元素養分需求的適宜比例,進行配方施用化肥,不僅能改善土壤營養狀況,促進蔬菜作物生育健壯,還可增加蔬菜抗病能力,增加產量和提高品質,減少施藥次數和施藥量。
3.2.3實行壟作和地膜覆蓋栽培。大棚蔬菜實行起壟定植,地膜覆蓋,既便于膜下溝里澆水,減少土壤蒸發量,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抑制蔬菜病害的發生發展,又可防止土壤病菌的傳播,從而減輕病害的發生。
3.3利用生態環境防止蔬菜病蟲害
生態環境是利用蔬菜與病菌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創造有利于蔬菜生長發育而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發展的生態環境條件,就可減少和減輕病蟲害發生。例如:霜霉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等,在高于32℃和相對濕度低于80%的條件下,病菌不發生或發生緩慢,喜溫蔬菜的適宜光合溫度為18~28℃,且上午8~12時完成光合量的70%~80%。因此,在生態上采取上午適當早揭草苫,延長光照時間,并注意適當通風,使棚內濕度不高于80%;午后閉棚,使短時間棚溫升至35℃,以高溫抑制病菌發生發展,然后再放風排濕,黃瓜霜霉病控制到43~45℃,在下午高溫下排濕后,夜間棚內空氣溫度也相對較低,可減輕結露,有利于抑制病菌傳播。
在大棚蔬菜冬春寒冷期間澆水,可采取“三不澆、三澆和三控”,即陰雨不澆,晴天澆;下午不澆,上午澆;不澆明水,澆膜下水;苗期控制澆水;連陰天控制澆水;低溫時控制澆水。這樣能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發生和蔓延。
3.4利用蔬菜制劑防治蟲害
3.4.1黃瓜蔓。將新鮮瓜蔓1kg,加少許水搗爛濾去殘渣,用濾出的汁液加3~5倍水噴灑,防治菜青蟲和菜螟的效果達90%以上。
3.4.2苦瓜葉。摘取新鮮的苦瓜葉片,加少量的清水,搗爛榨取原液,然后每1kg原液中加入1kg石灰水,調和均勻后澆灌植株幼苗根部,防治地老虎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