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中心思想的核心范文
時間:2023-10-17 17:24: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儒家中心思想的核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21-01
一、當代中學的心理健康現狀
首先,當前由于中學生學習壓力大,在加上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最終會導致產生厭學情緒以及考試焦慮癥,這些負面情緒會讓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以至于更加無心向學的心理問題。其次,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中學生處于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各方面發展都不成熟,做事情容易沖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也容易情感用事,因此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從而影響心理健康。再加上,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他們對于自己的成長有著好奇而敏感的心理,一方面他們想要找人傾訴秘密,可另一方面他們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沉默不語,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課上的必要性
1、思想品德課上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課標的要求
中學生品德形成的過程,是知,情,意,行的過程。這個過程遵循著由外化到內化再外化為行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幾個心理素質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每個過程都充滿著矛盾。一個人的品德只有內化為穩定的心理品質,他才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能擁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初中生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課程標準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試圖通過整合心理健康學習的內容,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良好的生活信心,把優良的品德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
2、心理健康教育迎合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據有關部門進行的心理調查表明,學生的厭學障礙和人際關系問題相當突出。用學生自己的話說,終日過著“單調而緊張,煩躁而抑郁”的生活。多達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來,中小學生由于病態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現象時有發生,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會,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影響其他素質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應居于素質教育的核心地位。
三、思想品德教師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素質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生活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競爭,使一些教師自身產生了過度的緊張和焦慮感。教師不良的心理狀態,可能會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任課教師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健全的個性;性格開朗、樂觀、有朝氣、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對挑戰,面對困難和挫折,做生活的強者,要有涵養,情緒穩定,不浮躁,不任性,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能自覺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做學生的“人師”,使學生佩服,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另一方面加強教師理論學習,提高自身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不斷學習來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的能力。
首先,積極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開放的教學目標,按新課程理念可分為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善于發現和利用課程資源。教師要用好教科書。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教材為師生的教與學服務。同時要指導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書,引導他們關注生活,讓他們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感悟人生的真諦,找到做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支撐點。除此以外,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光盤,教育軟件,多媒體設備,自然和人文景觀燈教學資源,使學生全方位地掌握課堂上要求學習的內容。最后,是對教法的準確定位。在教法的選擇上,一定要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扣住教材的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知識,生理,生活等實際,不拘一格,突出一個“實”字,抓住一個“情”字,凸顯一個“活”字,力求一個“效”字。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放棄居高臨下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巧妙設疑,運用多種教學媒介,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創設最佳的反思情境,讓學生在自主的空間中,帶著問題對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能力進行深刻的質疑反思。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
篇2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中學思想政治課 融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的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而中學生是我國未來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還處于形成和發展階段。思想政治課是中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對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因此,認真貫徹落實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整個中學思想政治課過程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中學生,成為現在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重點。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主要包括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1]。而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內容一般包括價值觀教育、信仰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及道德教育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基本吻合。二者的有效融合是為了中學生更好地發展自我。
1.1使中學思想政治課具有導向性和時代性
中學思想政治課可以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從而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如怎樣才算愛國,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在這些比較重大的問題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在當代中學生群體中,他們大多關注社會現實與時代的發展,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對國內外的時事也敢于發表個人的獨特見解。但是如何才能幫助他們正確審視現實社會呢?實踐告訴我們,對中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最佳選擇。在中學思想政治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可以正確發揮政治課對學生的價值導向功能,有利于他們正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同時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今時代的產物,是社會進步的結晶,因此,有利于教師準確回答學生的現實關切,以及時代的大是大非,從而讓政治課充滿活力。
1.2是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的保障
現在的青少年都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中學生的思想領悟和政治素養直接關系日后社會主義事業。而現在部分中學生的政治覺悟和素養還有待提高,在片面追求成績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很多學生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為功名利祿,有的則受多樣化社會思想的影響,對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非常崇拜,甚至還有學生誹謗領導干部,流露出對政府和黨的種種不滿[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全國人民行動的思想基礎,在中學思想政治課上對他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必然會提高他們的思想領悟和政治素養,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信仰,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他們的愛國熱情,從而使他們的思想道德得到升華。
2.有效融入的策略
2.1確定明確目標
在初中政治課中融入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觀念,從而提高他們的價值分析能力和選擇能力,從而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3]。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有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敏銳性和自覺性,認真思考如何將二者有效融合。如在《政治生活》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公民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結合有關國際社會的知識加強他們對改革開放重要性的認識。
2.2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之后,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成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學質量的環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豐富又抽象,如何在思想政治課上將它們有效轉化為教學內容,讓學生容易理解是對教師方法選擇的重要考驗。其實政治課上的好多道理都可以結合身邊小事加以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法,選取一些發生在學生周圍的,且他們關注的文化或政治現象,作為課堂討論的內容,讓他們自主探究,提煉觀點,同時教師進行針對性指導和評價。如事件中的打砸行為,其中心焦點是愛國主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說明該行為的可行性,讓學生在探究討論中得出結論,從而加強對愛國主義的理解。
3.結語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學思想政治課是時代的要求,是今后教育事業中要堅持的一件大事,因為它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思想素養,有利于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有利于凝聚所有人的力量,更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韓震.始終堅持指導地位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1,25(12):125-129.
篇3
摘 要:《列子》蘊含著豐富的環境倫理思想.其環境倫理思想包括反對人類中心主義;保護自然,使人和自然和諧相處;認識到人類活動會對自然界產生不良影響,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從而利用自然為人類造福的思想。對《列子》環境倫理思想的探討,對于我們今天如何看待環境問題,樹立正確的生態倫理觀,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和利用觀,啟發人們對保護環境的方法論的思考,有著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列子》 環境倫理 現實意義
《列子》是道家的經典著作,古時莊列并稱,可見列子在道家中的顯赫地位。《列子》成書時代尚有爭議。主要有兩大派別,一派認為《列子》是戰國時期列子及其后學所著,另一派則認為其是魏晉時期的人假托列子之名所作,目的是為了反對當時儒家思想。宋代的大學問家朱熹認為此書是偽作,目前后一種說法占優。[1]筆者認為,《列子》是否為偽書并不影響本文對《列子》蘊含的環境倫理思想的探討。如果主要精力放在對該書是否為偽作,而放棄對其思想內容的研究,未嘗不是一件憾事。 一、《列子》中環境倫理思想的認識論基礎 《列子》作為道家的經典著作,其思想遵循了道家傳統的自然主義世界觀的立場和方法。在老子那里,人與自然構成了一個系統,這一系統與道并行,所謂“道大,地大,天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薄独献?25章》既然人是從天地萬物中產生的,因此,人生之道在于順應天地萬物的自然規律,即“順之以天理,應之以自然”《莊子-天運》。在《老子》那里,“致虛極,守靜篤”《老子-16章》不失為對待自然萬物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在《莊子》那里,則強調“無為而尊”《莊子-在宥》?!读凶印飞钪O道家的這一基本立場,他提出的對待萬物操持個人行為的方法和態度是貴“虛”。據《列子-天瑞》記載,有人對列子說:“您為什么要以虛為貴呢?”列子回答:“既是虛,就無所謂貴賤。”并說:“要排除人為的名義,莫如保持清靜,莫如保持虛默。恪守清靜虛默,就掌握了道的所在;追求得失予取,就喪失了事物的本性。待事物的本性破毀以后,再來舞弄仁義的說教,是不能使之復元的?!盵2]可見《列子》的貴“虛”論體現了它以萬物為本體和萬物平等的認識,這或許是對莊周 “以道論之,物無貴賤”《莊子-秋水》的闡發;在這種認識下,才可以談所謂人面對萬物的立場和態度。 有人把《列子》之“虛”歸結為無人為之“自然”,無差別之“一齊”,甚是。所謂的貴虛,其目的就是驅除內心的雜念,甚至一切人為的有可能傷真害性的觀念,忘懷而靜守本心,以期保存人的清靜自然之本性。[3]楊伯峻認為《列子》貴虛的思想和莊子所說相合。認為是列子心情上擺脫了人世的貴賤、名利種種羈絆,任其自然,把客觀存在的看作一種不存在,因之一切無所作為。[4]高晨陽注釋的《沖虛經》認為虛即是道,表示沖虛自然,不執不為之義,它既是本體,即萬物存在的根據,又是養生治身所當奉行的根本原則;并認為其根本的精神,就是要消除各種執著,上達虛無之境,實現心靈的自由和完善生命的存在,它大體包括以道為本、齊物為一、體道求真、無心之境、安命處順幾個方面的內容。[5] 總之,《列子》中體現的虛的思想是一種主張順應自然,清靜無為的思想。這是探討《列子》中蘊含的環境倫理思想的認識論基礎。 二、《列子》環境倫理思想的幾個主要內容 《列子》中的環境倫理思想十分豐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反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 《列子·說符》篇曰:齊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嘆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魚鳥以為之用?!北娍秃椭珥憽uU氏之子年十二,預于次,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并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噆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列子》在這里借用一個十二歲的小孩之口道出了“天地與我并存,類也。”并主張“類無貴賤”的思想,強烈地駁斥了田氏的“天之于民厚矣”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年方十二歲的鮑氏之子能在眾客和之如響的情況下,表達自己的獨立見解,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反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是《列子》其它環境倫理思想的一個基本前提。 2. 保護自然環境,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列子》中對保護自然,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主要表現在如下的文章中:《說符》篇中講述了一個保護動物的故事: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于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笨驮唬骸懊裰胖?,故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焙喿釉唬骸叭弧!贝送庠凇饵S帝》篇中的好漚鳥者表達了作者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愿望: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泵魅罩梁I希瑵a鳥舞而不下也。這不僅僅是一種帶有讖緯式的結尾,實際上蘊涵著對人之利益之心的諷喻;所以《列子》說:“今吾心無逆順者也,則鳥獸之視吾,猶其儕也。”《列子·黃帝》這些故事表達了人和自然界是一個和諧的整體,人應該保護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應該對它們真誠相待,不要去破壞這種和諧的環境。《列子》在這里不僅表達了對自然進行保護的思想,而且也對保護的方法進行了探討;《列子》認為“捕而放之”“不若禁民勿捕”。這是因為前者會導致“競而捕之,死者眾矣”的局面。要真正保護動物,“不若禁民勿捕”。這種“禁民勿捕”的思想,與我們現在對珍稀動物的保護方法是一致的。 3.認識到人類活動對自然界會產生影響,會破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黃帝》篇中講到:“禽獸之智有自然與人童者,其齊欲攝生,亦不假智于人也:牝牡相偶,母子相親;避平依險,違寒就溫;居則有群,行則有列;小者居內,壯者居外;飲則相攜,食則鳴群。太古之時,則與人同處,與人并行。帝王之時,始驚駭散亂矣。逮于末世,隱伏逃竄,以避患害?!痹谶@一段文字中,《列子》十分詳細地論述了原本與人和諧相處的禽獸,因為人的活動而使這種狀態受到影響。從太古之時的“與人同處,與人并行”,到帝王之時的“見人而驚駭散亂”再到末世的“隱伏逃竄,以避患害”,說明人類文明的發展導致了人與動物和諧關系的破滅。表達了對人類文明進程中人對自然環境破壞的一種擔憂,是對人類自身活動的一種反思。 4.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從而利用自然為人類造福的思想 《列子》中關于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為人類造福的思想是很豐富的。在《天瑞》篇中記述了盜亦有道的故事,其中國氏之所以大富,是因為其“聞天有時,地有利”,“盜天地之時利,云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陸盜禽獸,水盜魚鱉。”在這個故事中的國氏之所以能致富,是因為其能夠認識自然,利用自然。這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能夠認識自然規律來為人類服務的思想。此外在《黃帝》篇中的梁鴦訓虎也表達了同樣的思想。而在《湯問》篇中的愚公移山故事中,反映了先民不對惡劣的自然環境低頭,而是積極地改造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的觀念。這中間的愚公已成為中華民族勤勞品質的一個象征。文末天神背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結尾,極具浪漫的色彩。應該指出,改造自然的思想與《列子》一貫反對儒家的“與天地參”《國語?越語》的作為思想有矛盾之處。愚公移山故事中的愚公率子孫“荷擔叩石墾壤”,一箕畚一箕畚地挖山運土,體現了道家棄絕佞技機巧的思想,這或許是《列子》所要體現的原意。換句話說,《列子》改造自然的思想與儒家改造自然的思想,至少在方法上,是有不同之處的。
三、《列子》環境倫理思想的現實意義 《列子》的環境倫理思想是我國古代世界觀的一種反映。它是古人自然觀與人文觀的有機統一體。它是構成我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核心之一。[6]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不主張割裂人與自然的關系?!读凶印纷鳛槲覈鴤鹘y文化中的一部份,不可避免地帶有我國傳統文化的色彩,它的環境倫理思想集中地反映了它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積極探索。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的今天,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對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破壞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進行反思,對如何更好地保護自然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環境問題的解決,不僅要依靠先進的環境科學技術,更重要地在于一種環境倫理思想的建立。而對《列子》中的環境倫理思想的發掘,對于建立一種更切合現實需要的環境倫理思想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一般認為,環境倫理的提出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并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得到很大的發展。但這并不是說在這之前,不存在環境倫理的思想資源?!读凶印分斜憩F出來的豐富的環境倫理思想,自成體系,是我們的寶貴財產;在今天對其發掘,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生態倫理觀 《列子》中反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無疑是十分正確的。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過多地強調對自然界的索取,滿足自身的需要,而忽視對自然的保護,嚴重破壞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并且也遭到了自然的報復。馬克思就曾明確地告誡過人類:“不以偉大的自然規律為依據的人類計劃,只能帶來災難?!?[7]在今天,沙漠化,水質惡化,大氣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等,這一切都深刻地打上了人類活動的烙印,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是一種人類中心思想導致的惡果,如果這一思想得不到改變,那么,對自然界的保護將不會是徹底的。盡管學界對人類是否能夠完全擺脫人類中心主義有不同看法,但是絕對的人類中心思想是不合時宜的。必須否定極端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使人類認識到自己只是自然中的普通一員,應該平等地對對待自然中的其它物種,并珍惜自然界中的一切,不利用人類的強勢地位而不計后果地從自然界中索??;人類不僅要合理地利用自然,更重要的是成為自然的保護者。在當前情況下尤其要注意對自然的保護,反對萬物皆備于我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 2.有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和利用觀 《列子》主張對自然進行保護的思想要與其主張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的思想聯系起來。它所主張的保護自然并非是一種為保護而保護的思想,而是在保護的前提下對自然進行利用。這表現在其首先提出“萬物與我類也,類無貴賤”而后認為萬物之間“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并不否認人可以對自然中的萬物進行利用。同時認為萬物之間應該是相互利用的。在今天看來,離開利用而空談保護,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做法。人類有時往往會走極端,有的過分強調利用,而不講究保護,從而導致環境惡化。而有的則過分強調保護,反對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從而使保護失去實際意義。當然,著里邊也有著防止極端人類中心主義的問題?!读凶印钒驯Wo自然與利用自然結合起來,同時反對過于機巧,這是一種積極的環境保護觀。與今天流行的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是十分吻合的。 3. 有利于啟發人們對保護環境的方法論的思考 《列子》主張的“捕而放之”“不若禁捕”的樸素的保護環境的方法論的思考,對于人們今天思考如何去保護自然有著現實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對于要保護生態環境是沒有疑義的。但是在如何保護環境即保護方法上有著很大的差別,這一方面受到現實中的各種利益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人們對保護方法的認識有關。有了保護環境的理念是好事,但要實現真正地保護環境,還要有正確的保護方法。 參考文獻: [1]鄒大海.先秦時期時空無限思想的若干研究[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1 [2]嚴北溟、嚴捷.列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3 [3]李季林.列子“貴虛”的人生哲學[J].江淮論壇,2000(3) [4]楊伯峻.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79.前言.2 [5]高晨陽.沖虛經注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前言7-14 [6]高壽仙.星象-風水-運道[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260 [7]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51. LieZi’s environmental ethical thought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bstract: LieZi is of abundant environment ethical thought . its environmental ethical thought includes its objection to anthropocentrism ,its protection of nature to get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ts recognition of man’s activities which will do harm to nature and destroy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ts mastery nature law, remaking nature and utilization nature to benefit man . It is of muc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how to deal with the environment question ,to set up a correct ideas of eco-ethics ,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and utilization nature with the analysis of its environment ethical thoughts. Key words: LieZi , environmental ethics , practical signific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