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絡的理解范文
時間:2023-10-19 17:11: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網絡的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作為一個技術出身的人,我對“網絡經濟”這個詞很自然的有一種反感。一方面我不明白經濟的事情,另一方面總是覺得網絡經濟這詞兒太虛。
但是越來越多關于這個話題的炒作,越來越多網絡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即使作為一個搞技術的,我也不得不經常想想“網絡經濟”到底是什么,或者到底應該是什么?
必須說明的是,對經濟我一點也不懂,這里所說的也僅僅是我自己的理解,沒有經過專門的教育.
網絡至少在大家的期望中是能夠賺錢的,否則網絡股為主的那四達也不會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盡管最近在跌,個人認為那也是階段性的調整。不過目前在中國,網絡并不是第一看作能賺錢的,而是更多的看做是能圈錢的事情。
一個網站,如果是投入幾億,就是有一天這個網站賺錢了,與其投入相比,與其股價漲幅漲速相比,很難說通過網站所能賺的錢就能堵得住已經有的窟窿。
再看看亞馬遜這樣的網站,已經投入的和已經虧損的,可能是將來即使開始贏利了,也很難在短期內收回的投入。那么為什么其股價還在拼命的漲,更重要的是,其股價在最近的半年內又拼命的跌?
網絡經濟跟網絡肯定有關,那么是不是僅僅只是網絡就足夠說明網絡經濟呢?上面我說的那些就是想要說明,網絡本身是不足夠支撐網絡經濟的,如果真有網絡經濟能存在的話。
網絡經濟到底是什么,到底應該是什么?
當我看到美國在線與時代合并的時候,我覺得對網絡經濟的思考開始有所進展。
美國在線可以說有很大一部分是媒體,而目前就是靠著很大很大的一個用戶群體來支持其交互媒體的發展。應該說美國在線至少第一是新型的互聯網媒體,與傳統媒體所不同的是其交互性,即時性,自由和共享性。而有很長歷史的時代華納為什么愿意被合并,美國在線為什么愿意兼并時代華納?
美國在線作為已經擁有巨大用戶群來說,僅僅只是靠其通過網絡所得和目前的資源來提供更好的內容和服務,尤其重要的是更多的收入,并不是很容易的。因此美國在線要擴充,要擴到任何它的客戶群有需要的地方。傳統媒體有其自己的問題,但并不是網絡媒體就能完全替代。因此美國在線需要擴充到傳統媒體的地盤,需要有服務于更多的需求,需要有很多傳統媒體多年所積累的資源。因此,兼并時代華納對美國在線來說,必要,有用,很有用!
時代華納作為媒體巨人,其類似的對手已經很難與其競爭,至少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但網絡的興起產生了完全不同類型的對手,更重要的是這些對手與它所用的語言不同,游戲規則不同。而最關鍵的是,現在是網絡時代,人們發現能有比傳統媒體所提供的交流更多功能的交流。在傳統媒體與網絡的爭斗中,是客戶的喜好和走向決定了誰在走下坡路誰在向上。與其自己去與這些網絡上飛快長大的巨人來競爭,傳統媒體從經驗和教訓中知道自己做不到。這不是資金和決心的問題,是傳統媒體自身的問題,因此進入別人的結構和模式中,是真正能夠生存的好辦法。時代華納不走,別的傳統會走,但誰也不想晚走而被消滅。
從這個兼并中,我們看到的是網絡在帶動傳統媒體走,我們看到網絡在對一個已經有比網絡長的多的行業進行重組。
到這里,我想我要說明我對網絡經濟的理解就應該能有一定依據了,那就是:網絡經濟就是網絡帶動的對傳統或舊有行業和機制的重組所產生的新經濟。
篇2
【關鍵詞】網絡 財務管理 安全
一、網絡化財務管理的功能特點
(一)網絡財務實現了遠程處理和集中式管理
經濟全球化使企業呈現集團化、國際化發展趨勢,集團企業為了整合財務資源和提高競爭力,往往采用集中式財務管理方式。在網絡財務出現之前,企業的集中式管理是很難實現的,只能按照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由基層單位編制財務報表,然后層層匯總上報,最后通過對匯總報表的分析做出決策,這種金字塔式的財務管理模式必然影響財務信息的時效性,不利于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迅速做出反應。而在網絡環境下,任何物理距離都將變成零距離,財務管理的能力可以延伸到全球任何一個結點。企業集團利用網絡可對所有的分支機構實行數據的遠程處理、遠程報表、遠程報賬、遠程查賬和遠程審計等遠距離財務監控,也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和監控遠程庫存,銷售點經營等業務情況。同時通過網絡可以對下屬分支機構實行數據處理和財務資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記賬、算賬、登賬、報表生成和匯總,并可將眾多的財務數據進行集中處理,集中調配集團內的所有資金,以提高企業競爭力。
(二)網絡財務拓展了財務管理的空間
網絡時代,企業經營更多地依賴于客戶、供應商和行業經濟、區域經濟甚至全球經濟的變化,由關注整合內部財務資源轉為更多關注整合企業外部財務資源。除上述網上遠程處理和集中管理等以外,從網上訂購到網上采購;從網上銷售到網上結算、催賬、報稅和報關;從網上服務到網上理財;從網上財務信息查詢到網上詢價;從網上銀行到網上保險、證券投資、外匯賣買等,均成為網絡財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財務信息的整合也可以運用網絡方式,從企業內部財務信息直接轉向客戶、供應商、政府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采集。特別是由過去依靠單機或局域網少量個體參與財務決策方式,變成由分布世界各地的有關人員通過網絡互動功能同時共同決策。這種空間的拓展使得財務管理更加從分散走向集中,從企業總部走向企業全部,從企業內部走向企業外部。
(三)網絡財務加快了財務管理的時效
協同化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追求的一個目標,一旦業務活動伴隨有財務信息,就需要將這些信息及時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反饋給業務系統。這種協同化財務管理方式能夠消除財務活動與業務活動之間的時間差,從根本上改變財務信息與業務活動不對稱的狀況,使企業財務資源配置與業務運作協調同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網絡財務具有遠程處理和在線處理功能,從根本上促進了財務與業務的協同。除此之外,實現了財務管理由靜態向動態管理的跨越網絡財務的數據處理是實時的,無論業務發生在企業外部還是內機,盈利的網絡企業更是寥寥無幾,互聯網經濟正處于低谷時期。網絡財務依附于互聯網經濟而存在,在互聯網經濟低潮時期,網絡財務的發展與應用必然也處于探索中的停滯階段,網絡財務時代還未真正到來。
(四)網絡財務提升了財務管理的效能
網絡財務使企業財務管理的效能進一步延展,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1)財務信息的網頁數據化。(2)結算支付電子貨幣化。(3)辦公方式多元化。 (4)財務管理服務商業化。
二、 網絡化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網絡財務管理這一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在財務工作中的作用顯著,優勢明顯,使企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也能夠緊跟時代潮流進行科學、合理、先進的協同操作,對保持和增強企業的競爭地位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和影響,這一切都預示著網絡財務管理將是未來財務管理發展的大方向。但是,現階段對于網絡財務管理這一新鮮財務財務管理模式來說,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這就意味著還有很多負面的因素對其起著影響,即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財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專業知識和技能匱乏
網絡財務管理逐漸替代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也就要求從事財務管理的人員需要具備一些新的財務管理知識和相關的專業技能。網絡財務管理是基于信息網絡技術、計算機熟練應用,將人與電子設施緊密結合的財務管理系統,這就對從事網絡財務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整體素質要求很高。
(二)網絡財務管理所需要的相關設施發展緩慢
網絡財務管理的有效實施除了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之外,更離不開配套的相關軟件和硬件設施。諸如計算機、網絡接口配件等等是網絡財務管理系統得以正常工作運行所離不開的施,由于我國部分地區經濟水平沒有達到一定水平,導致計算機的普及率沒有達到網絡財務財務管理需要的標準,進而阻礙了網絡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面展開;其次網絡財務管理的迅速展開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健全的發展環境,這個環境就是所有企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能夠實現信息化,電子化,而目前我國的金融網絡的建立還沒有達到網絡財務管理所要求的程度,這也給網絡財務管理的推廣施行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最后,網絡財務管理作為一種財務管理模式,就必然需要相應的財務軟件才能得以正常運行,而由于缺乏相應的軟件編寫人才、經費不足等原因造成目前網絡財務管理中的用的電算化軟件質量和要求都不能很好地滿足網絡財務管理正常順利運行的客觀需要,并且目前財務軟件領域發展緩慢,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信息化社會的飛速發展,企業與企業之間,同一企業或不同企業之間不同業務之間的協同都將快速增長,因此,對電算財務軟件的要求必然不斷提高,而現在的實際情況卻遠遠不能達到標準的要求。
(三)網絡財務的安全管理問題突出
網絡財務管理是一種基于網絡技術的財務管理模式,這就將一些在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中嚴重性不大的問題放大了,安全保密問題就是其一。信息化網絡的普及具有前所未有的信息開放性,這一特性使得人們在非常方便地獲取信息服務的同時,卻使網絡財務管理中財務信息、商業機密等內容的保密問題成為嚴重隱患。網絡財務管理在運行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信息流通來實現不同業務之間的協同,不同單位之間的交流協作,這些都具有很強的流動性,而所有的財務數據信息流通和企業之間、部門之間的財務工作交流合作都需要通過網絡接口、網絡傳輸線路等過程實施來實現信息的傳送,而實踐證明包括一些商業財務機密在內的相關信息在這一過程很容易被竊聽和盜取,造成信息泄露,導致商業安全危機等嚴重的后果。再者,網絡財務管理中所有的財務信息都是以電子信息的形式存儲在管理終端中,在網絡技術中一些非法用戶可以通過對網絡系統的非法侵入終端盜取信息資料或越權處理別人終端里的信息,甚至發送病毒毀壞別人財務管理系統等手段威脅網絡財務管理系統的安全性能,這些都將給實行網絡財務管理的相關單位造成嚴重的損失,尤其在經濟層面。
三、解決網絡化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提升對網絡化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要大力推廣網絡財務管理,使其在實際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首先要轉變部分財務工作人員不敢接觸新事物以抵觸網絡化新技術施行的陳舊觀念,特別是領導決策人員對于網絡化將大大改進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和層次水平的重要性的認識一定要正確。由于網絡技術普及之迅速,使得很多相關的工作人員不能很快接受網絡新技術改革對與傳統工作方式的沖擊,在剛剛接觸網絡財務管理這種新的財務管理模式時可能多少帶有抵觸情緒,這里一定要通過相關培訓學習充分認識到網絡財務管理種種優勢等對于現代財務管理甚至企業單位發展帶來的重大影響和意義,切實有力的將網絡財務管理建設和運用好。
(二)大力培養高素質專業網絡財務管理人才
如上所述,現今網絡財務管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中提及的,實行網絡財務管理的相關企業單位部門缺乏在網絡財務管理方面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而能否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的網絡財務管理人才則切實關系到網絡財務管理的發展和推廣運用。因此,推廣運用網絡財務管理的企事業單位要立即啟動解決人才匱乏的相關措施,一方面在單位內部啟動關的專業培訓,用網絡新技術武裝傳統財務人員,這樣可以盡可能的維持財務管理隊伍的穩定,同時可以外界引進高層次的專業網絡財務管理人才,途徑可以是高職高校的專業畢業人才以及專業培訓中心培訓的專職工作人員等。
(三)完善相關設施建設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預示著網絡財務管理的普及推廣和應用勢在必行,那么要保證網絡財務管理這一全新的高效財務管理模式能夠正常運行,就要全面完善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首先是要使網絡線路盡可能地加大覆蓋面,只有建設成真正的信息高速高速公路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財務管理的優勢;再者,高效高質的電算化財務軟件是網絡財務管理的核心軟件設施,在現今缺乏高質量財務軟件的情況下,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一方面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軟件工作人員,編寫出嚴格符合要求的財務軟件,另一方面可以購買國外相關單位已經研制成功的軟件資料;最后就是完善計算機等網絡財務管理的必備硬件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網絡財務管理系統的正常高效的運轉。
(四)建立財務網絡化管理的安全體系
解決網絡財務管理帶來的信息安全隱患問題,必須要加強完善通信網絡的安全性建設,建立財務網絡化管理的安全體系,使其信息流通方面的安全性更佳。財務網絡化管理的安全體系主要包括操作安全體系、維護安全體系和保管安全體系。(1)就操作安全體系而言,在財務網絡化管理的正常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管理權限的要求,按照規定的程序安全進入或退出財務管理網絡。一是認證系統的設置。通過安裝進入財務管理網絡的認證系統,可以保證進入網絡的人員都通過了注冊并且能夠定人定位。二是操作權限的設置。設置權限可以初步預防人為的任意破壞和機密的公開范圍。三是修改權限的設置。如果網絡中的各種信息出現了錯誤,修改權限可以保證信息得到及時準確的修正并防止其他人員對所有信息的任意修改。四是安全退出。當管理人員完成操作后需要退出網絡時,必須確保已經安全斷開財務管理網絡。(2)就維護安全體系而言,構建維護安全體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對網絡系統的設備進行保養,保持其正常運轉,防止意外的發生;二是對軟件系統要及時更新,確保網絡連接的順暢;三是加強對出現重大故障處理的能力,制定措施加以防范,建立重大故障報告制度;四是做好防病毒工作,安裝防火墻并及時更新殺毒軟件,防范病毒對財務管理網絡的影響和侵害。(3)就保管安全體系而言,必須對網絡化管理中形成的數據化和檔案化的資料進行妥善保管,以確保資料的安全存檔,不泄露,不丟失。
(五)構建網絡化財務管理的法規體系
構建網絡化財務管理的法規體系包含諸多方面。一是網上會計處理要規范。網上會計處理是網絡化財務管理的一個特點,應該制定網絡環境下的會計準則予以規范。二是遠程數據傳輸要規范。網絡環境下的數據傳輸快捷便利,但也存在數據丟失或不符合格式的問題,有必要規范數據的傳輸方式。三是財務信息網上披露要規范。財務信息的網上披露程度能夠直接影響到預測決策的質量。為有效保證部門預測決策的精確與高效,有必要具體規范各財務部門對財務信息網上披露的義務與責任以及網絡會計信息的質量標準。四是網絡監督管理要規范。網絡的監督管理是保證網絡正常運轉的重要方面,加強監督管理的規范力度有助于更好地發揮監督管理的作用,維護好網絡環境。五是網上職責權限設置要規范。職責權限是有效防止泄密和保證數據完整可靠的一個重要保護層,通過法規規范職責權限的設置,有助于加強職責權限的作用,凈化財務管理的網絡環境。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適合充斥著信息化技術與激烈競爭的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發展,基于網絡化信息技術的網絡財務管理方式的推廣和實施勢在必行,那么通過各種舉措切實解決網絡財務管理起步階段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將是網絡財務管理運用單位的當務之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網絡財務管理這一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得到快速推廣,從而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如期發揮其巨大的優勢,給企業單位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給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網絡組織;治理結構;治理績效
中圖分類號:F2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4)12-0120-05
Impact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on Governance
Performance for Network Organization
――The Case Study on Taiyuan Heavy Machinery Group Network
SUN Guoqianga,GUO Wenbinb,WANG Lia
(a.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School of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31)
Abstract:By the survey of 45 enterprises in Taiyuan Heavy Machinery Group Network,this paper use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sample data modeling analysis and studies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wo dimensions,contact tightnesss and network centralitys impact on governanc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contact tightness and network centrality both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governance performance.
Key words:network organization;governance structure;governance performance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和新經濟背景下,經濟組織外界環境日趨復雜,國際化競爭日益激烈,網絡組織作為新生態組織形式受到多方關注,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網絡化合作作為重要戰略選擇,如何提高網絡組織整體績效更是學術界與實業界關注的焦點。
作為一個由活性結點聯接構成的有機組織系統,網絡組織基于信任與合作,建立起成員的聯接與運作機制,實踐中表現為戰略聯盟、產業集群、虛擬企業等具體組織形式,在經濟活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組織間通過建立股權或非股權的合作關系獲得“關系租金”,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組織中單打獨斗以及企業合作過程中由于串謀、市場壟斷而導致競爭秩序扭曲的企業行為范式。結點組織的績效不僅依賴于自身的資源與控制,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結點間的合作行為及伙伴企業的資源情況[1]。然而在經濟運行中,相當一部分組織并未取得預期的收益,成員合作不足或投機行為盛行影響了網絡組織優勢的發揮。科學合理的治理結構可以規避網絡內個別企業的機會主義行為,保障結點間信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1+1大于2的協同效應。因此,網絡組織治理結構是否有效,會對其治理績效產生決定性影響。基于此,本文擬通過對典型的具有網絡組織特征的集團網絡進行實證研究,探究網絡組織治理結構影響治理績效的機理。
1 概念界定
1.1 網絡組織治理結構
林閩鋼將治理結構的內涵歸為兩層含義:一是指維系與規范網絡中不同組織互動原則的組合;二是維系與規范匹配網絡變化所形成的結構。并在信任治理機制基礎上,搭建了網絡組織治理結構的分析框架,提出“人俱樂部”、“當事人套牢”和“虛擬化企業”三種具體的網絡組織治理結構模式的構想[2]。Provan歸納出共享治理(Shared governance)、領導組織(Lead organization)以及網絡行政組織(NAO)三種治理形式,在信任、參與者數量、目標一致性、網絡層次能力四個維度下對其進行了區分與探討,并進一步研究了三種治理形式之間相互的發展與演化[3]。
比較不同學者對網絡組織治理結構的研究,本文將網絡組織治理結構界定為:網絡組織治理的結構布局、規模、層次、關系密度等,是網絡治理利益相關者活動的平臺。在此定義基礎上,從社會網絡視角切入研究網絡組織治理結構。Granovetter首次提出了關系強度的概念,將關系分為強關系和弱關系[4]。Freeman在綜述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網絡中心性概念簡化為三種基本類別,即程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間狀態中心性[5]。借鑒以往的研究成果,本文將網絡組織結構維度確定為兩個,即聯系緊密度和網絡中心性。聯系緊密度指構成網絡成員關系的緊密程度,中心性主要是測量群體的集權程度,即網絡成員間的互動集中在少數企業的程度。也有學者對網絡規模進行了研究[6]。網絡規模指社會網絡中結點的數量及結點關系的種類。由于本文實證研究的對象僅是一個網絡,在探究網絡規模對治理績效的影響中,沒有別的參考對象,無法論證,因此將網絡規模這一維度略去。
1.2 網絡組織治理績效
學術界對網絡組織治理績效的研究通常都是從網絡組織各具體模式展開,對網絡組織治理績效的概念沒有一個明確界定。Osland等綜合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一個用于指導企業建立聯盟網絡的過程模式,在該模式中,績效評價用滿意反映合作帶來的積極效果,用不滿意反映合作帶來的消極后果[7]。Dunning將聯盟網絡稱為折衷范式,指出聯盟企業是否成功,要從三方面來判斷:聯盟中企業獲得的創新成長能力、互動合作程度和范圍以及產業層面所獲得的合作效果[8]。李維安提出了網絡組織運作績效的概念[9],與孫國強界定的“網絡組織治理績效”概念并無本質區別,即網絡組織是成員企業自主形成的,由網絡內各個結點共同遵守約定契約或協議的基礎上運行。為此,本文認為網絡組織治理績效是在網絡化框架內,不同市場主體通過相互依賴、相互補充、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等一系列的協同交互作用,在一定時間內所增加和創造的價值總和[10]。
網絡組織治理績效不僅表現在獨立結點的績效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網絡整體的協同效應上。因此,績效評價不僅要在評價指標上創新,而且需要在評價方法上創新[10]。針對網絡組織績效評價的特殊性,李雪梅構建了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網絡組織績效評價理論框架[11],包含了主觀和客觀評價,規避了以往單一從客觀財務維度評價績效的劣勢,較全面反映出整個組織的運作以及結果績效。因此,本文在該理論基礎上,對其內容進行了拓展,設立了財務維度、顧客與市場維度、運營流程維度和學習與成長維度來評價網絡組織治理績效。
2 研究假設
網絡治理結構是網絡組織各個結點共同博弈的結果[12],通過對網絡的分工協作能力、適應能力產生影響,進一步影響其知識共享和創新等一系列行為,最終影響整個網絡組織的治理績效,具體來說網絡組織通過以下兩個維度對治理績效產生影響。
2.1 聯系緊密度與治理績效
Granovetter依據認識時間長短、互動頻率、親密性以及互惠等內容,將聯系的種類劃分為強聯系與弱聯系[4]。強聯系是指主體間情感緊密的聯系或頻繁互動所形成的聯系,而弱聯系則是指主體之間比較松散的聯系。關系連接的強弱會影響彼此之間的信任,這種信任對于互補性資源的獲取會帶來直接影響。因此,聯系緊密度對網絡組織績效的作用不言而喻。企業間關系的緊密度可通過交叉持股情況、交易頻率和合作持久性三方面來衡量,事實上,聯系緊密度對整個網絡績效的影響也是從這三方面展開的。企業間交叉持股和交易頻率決定了互動效果和關系強弱,決定了企業間知識和技術交流的效果、資源分享的層次和程度。相互交叉持股,使企業間彼此關心和維護對方的利益,努力節約雙方交易成本,增強合作的協同效應,有力提升網絡組織治理績效[13]。
Williamson 認為資產專用性、交易頻率和不確定性是決定交易成本的三大要素[14]。頻繁的交易互動使信任得以深化,增強企業間制度安排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可降低企業間交易成本。網絡內結點間互動交易越頻繁,彼此越熟悉,雙方信任度的增強將使雙方關系較為緊密。關系越緊密,結點企業越愿意將自身的隱性知識傳給對方,不僅對單個結點績效的作用強,對于整個網絡治理績效的作用也更明顯,整個網絡組織治理績效越好。
Heide和John認為,關系持久性是合作雙方關系可察覺的時間維度,包括現有合作關系持續時間和雙方對未來合作預期兩個方面[15]。Schonberger和Ansari指出,雙方合作關系的好壞可以通過合作關系持續的長短來衡量,持續時間越長,合作雙方對未來合作的預期越好,也表明雙方良好的關系持久性[16]。事實上,合作雙方關系持久穩定,可以降低彼此交易成本,避免頻繁更換合作對象而帶來的資源消耗。實踐中,合作雙方績效的提升又加強了彼此長期合作的信心,有助于雙方合作持久性。因此,結點企業合作越持久,網絡組織治理績效越好。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設:
假設1:聯系緊密度與網絡組織治理績效成正相關
2.2 網絡中心性與治理績效
網絡中心性是判斷企業在網絡中的結構位置指標,在評價網絡中一個企業重要與否、衡量其地位優越性或特權性以及社會聲望的常用指標。網絡位置不同,表明企業獲取外部信息和知識的機會與能力不同。劉軍提出網絡中心性是對網絡結點三種能力的衡量: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控制其他行動者的能力以及不被其他行動者控制的能力[17],本文認為這三方面能全面反映成員企業所處網絡中的位置,故選用這三個指標來衡量網絡組織的中心性。
網絡組織中,結點間關系可能是平等的,也可能是非對稱的不平等關系,權力與資源集中于少數結點之間。若網絡內單個結點對其他結點的控制力強,該結點處于網絡的中心位置,屬于網絡領導者,此時網絡中出現了不對等關系。若結點之間彼此控制與被控制力度都較弱,此時網絡內結點間關系是平等的,網絡內不存在領導者。王耀忠認為,有盟主的網絡組織中,有一個具有管理協調功能的結點,通過運用指令、契約等信息,對整個網絡組織的運行進行管理協調[18]。網絡組織的中心性較高,雖然結點間平等性不如中心度較低的網絡,但是適當集權往往是效率的來源。中心度較高的網絡有助于核心結點通過占據有利位置來獲取和控制網絡中的有利資源,利用自身的位置便利和良好聲譽吸收外界資源,從而使信息向該企業匯聚,并通過在網絡中的強勢地位,進一步帶動其他結點的績效改善,實現整個網絡的績效提高。對于中心度較低的網絡,雖然結點間關系與地位較為平等,信息與資源在網絡中的流動與共享較為高效,但是往往因為缺乏“領頭羊”,不利于整體網絡的績效提高。基于此,提出假設:
假設2:網絡中心性與網絡組織治理績效成正相關
2.3 邏輯模型構建
綜上所述,網絡組織整體績效的提高需要一個有效的治理結構,治理結構是治理績效的必要條件,有效的治理結構正是基于網絡成員間聯系緊密度與網絡中心性。因此,提出聯系緊密度、網絡中心性、治理績效三者之間的邏輯模型(如圖1)。
圖1 治理結構與治理績效關系邏輯模型
3 研究設計
3.1 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
以具有典型網絡組織特征的太原重型機械集團網絡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集團成員企業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得研究數據。問卷中題項以李克特5級量表來衡量,調查對象主要為各個成員企業高管。在問卷調查之前,首先與集團總部的高管進行了溝通交流,對成員企業進行了初步了解,從中篩選出與研究相符的成員企業。在集團高管的幫助下向成員企業高管發放問卷,并進行訪談交流。共發放問卷45份,回收42份,回收率93.3%。剔除回答不完全的無效問卷3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3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6.7%。
3.2 變量說明
本文研究網絡組織治理結構的兩個維度(聯系緊密度與網絡中心性)對治理績效的影響,所以潛在變量為聯系緊密度、網絡中心性和治理績效(見表1)。選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進行建模,并應用SPSS17.0和AMO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4 實證分析
4.1 研究對象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始建于1950年,是國家特大型骨干企業和國家首批創新企業,產品門類主要有大型冶金起重機、軋鋼設備、板帶精整設備等。集團包括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太重集團煤機有限公司、榆次液壓集團有限公司等50家成員企業,網絡規模體系龐大,業務分工明確,彼此之間關系往來緊密,屬于較為成熟的典型的集團網絡組織。
4.2 描述性統計分析
根據描述性統計分析,有效問卷37份,治理結構的6項指標均值均大于等于4。交易頻率與合作持久性均值較為接近,分別為4.432、4.216,說明集團網絡中成員企業間聯系較為緊密;從網絡中心性維度來看,中心性三個指標的均值也較高,說明集團網絡中心性強。由此可見,集團網絡治理結構相對較好,但與理想的治理結構效果還有差距,有待進一步提高。
治理績效包含4個維度,每個維度又包含若干指標(見表2)。從財務維度看,各指標均值最大3.081,最小2.676,說明從財務績效評價,網絡整體績效水平欠佳;顧客與市場維度除營銷能力指標外,與顧客相關的三項指標均值都分布在3.5附近,明顯高于財務維度均值,說明從顧客評價角度看,整體治理績效好于財務維度績效;運營流程維度及學習與成長維度除個別指標低于3外,其他基本在3.5左右,說明兩個維度的績效水平處于中等偏上。從整體數據分布來看,集團網絡治理績效一般,與理想的網絡治理績效水平還有一定差距,至于差距的原因有待進一步探究。
4.3 信度與效度檢驗
運用SPSS17.0軟件對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Cronbach,s α系數來檢驗問卷題項的信度,治理結構與治理績效的Cronbach,s α系數均大于0.7,說明問卷的信度可靠,可利用數據做進一步分析。
運用KMO檢驗和Bartlett球體檢驗進行效度檢驗。治理結構與治理績效的KMO值為0.774,Bartlett球形檢
驗值為89.739(Df=21),P
4.4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將相關變量數據輸入AMOS17.0進行統計數據分析。潛在變量以橢圓圖形來表示,觀測變量以方框來表示(見圖2) 。
圖2 結構方程路徑圖
4.4.1 結構方程模型擬合度檢驗
由測量結果可知,模型不存在很大程度的標準差和負的誤差方差,所以結構方程模型是可以識別的。對模型的擬合度進一步檢驗,如表3所示。
表4顯示,集團網絡成員間聯系緊密度對集團組織治理績效的4個維度產生顯著影響,即成員企業間聯系緊密,路徑系數為0.19,網絡組織整體績效將提高,假設1得到支持;集團網絡的中心性同樣對集團網絡治理績效有正向促進作用,路徑系數為0.25,顯著性水平低于005,表明網絡中心性越高,治理績效效果越好,假設2得到支持。
5 研究結論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太重集團網絡的實證分析,探究網絡組織結構兩維度(聯系緊密度和網絡中心性)對網絡整體績效的影響。研究結果明晰了網絡內成員間聯系緊密度和網絡中心性對治理績效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一,聯系緊密度對網絡組織治理績效存在正向促進作用。表明網絡內成員間聯系越緊密,越有利于網絡組織績效的提升。但是,該路徑系數較小,說明集團網絡內部成員間聯系緊密度并非良好,對網絡組織治理績效的促進作用還有待提升;其二,網絡中心性對治理績效存在正向促進作用。該路徑系數高于聯系緊密度對網路組織治理績效的影響路徑系數,說明集團網絡中心性對網絡組織治理績效影響作用更加顯著,更應該重視網絡中心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熹,徐碧琳,趙濤.組織間信任對網絡組織效率的影響―基于交易成本和交易收益的雙重視角[J]. 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1):90-99.
[2]林閩鋼.社會學視野中的組織間網絡及其治理結構[J].社會學研究,2002(3):40-50.
[3]Provan K G,Kenis P.Modes of Network Governance:Structure,Management and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8,18(2):229-252.
[4]Granovetter M 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1360-1380.
[5]Freeman L C. Centrality in Social Networks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J].Social Networks,1979,1(3):215-239.
[6]陳艷瑩,原毅軍.治理機制與企業網絡的規模:嵌入性視角的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9):102-108.
[7]Osland G E,Yaprak A.A Process Model on the Formation of Multi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M].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ess,1993.76-81.
[8]Dunning J H.Loca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A Neglected Factor[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8(14):45-66.
[9]李維安.網絡組織:組織發展新趨勢[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153-155.
[10]孫國強,范建紅.網絡組織治理績效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2(2):296-306.
[11]李雪梅.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網絡組織績效評價研究[J].商業現代化,2007(5):285-287.
[12]De Propries L.Systemic Flexibility,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and Cluster Governance[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1,9(6):739-75.
[13]劉萬利,賈憲州.模塊化組織核心企業模式及組織運行機制研究[J].軟科學,2009(7):141-144.
[14]Williamson O E.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9,22(2):233-261.
[15]Heide J B,John G. Alliances Industrial Purchasing:The Determinants of Joint Action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0(27):24-36.
[16]Schonberger R J,Ansari A.Just in Time Purchasing Can Improve Quality[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1984(21):2-7.
篇4
1 建立以力學為核心的物理知識網絡鏈接的教學模式
物理學科所涉及到的內容不僅豐富,而且還十分的繁雜。傳統物理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利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即將所有的知識都硬性的灌輸給學生,在這其中,考慮的是學生外在的作用,而不是內在作用。此種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學生思維,現代學生因為接觸的事物比較多,思維比較開闊,希更多的人可以聽聽自己的見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一味的講課,只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也可能真正的從內心深處喜歡物理。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學生的物理水平并不高。因此選擇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十分必要,筆者以為網絡鏈接的教學模式值得嘗試應用。
所謂網絡鏈接模式就是將課堂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激發學生內在的興趣,教師將物理知識點利用網絡圖形的方式一一向學生描述,同時幫助學生找到各個知識點之間所存在的聯系,之后將所有有關系的知識點都相互鏈接,首先是點與點鏈接,其次是線與線鏈接,最后是面與面鏈接,這樣整個物理知識就形成了一個系統性的網絡。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生,將所有的物理知識都融會貫通,這樣學生不僅牢牢掌握了基礎知識,同時也學會了學習物理學科的方法。
物理學科知識有有很多都來源于生活,因此網絡鏈接的構建也應該緊貼生活實際。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各個子系統盡管差異性明顯,但是彼此之間都有相應的聯系。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可以通過點 、線組合起來,我們完全可以將這一原理應用到教學中,這是網絡鏈接教學模式得以應用的原理。
教師要想發揮好網絡鏈接教學模式,就需要了解如何講點、如何講面,如何點、面結合。正常情況下,教師針對每一個物理知識點都要講透,而針對面則要講完整等,點、面結合應該恰當好處。將其具體應用在物理學科中,教師應該對物理課本有全面了解,掌握教材體系的同時,還應該了解其中的脈絡,每個章節、每個單元的重點以及難點都有深入的了解,最為重要的是了解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系。這樣教師才能夠將物理知識以網絡鏈接的方式呈獻給學生們。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能夠了解教學主體,找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而在腦中形成整個網絡框架。
運動與力是物理學科中重點以及難點的章節,這一章節的核心是牛頓運動,同時還涉及到了經典物理,另外,還有熱學、光學、電磁學等內容。通過網絡鏈接模式的運用,這一章節的網絡結構圖如圖1:
圖中涉及到的各部分知識同時也自成體系,每部分知識都可建立一個相應的知識網絡框架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網絡鏈接的教學模式”的原則,形成各具特色的章節網絡圖。
2 物理教學在職業技術工科專業中的作用
物理教學是職業院校教學中的基礎課教學,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物理知識的學習是形成思維能力和職業能力的途徑之一。在物理教學中如何進行學生能力的培養既是物理教學研究的核心和熱點,又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課題。讓學生喜歡物理是教師的智慧。讓學生喜歡物理學,是開啟人生幸福的一次機會。我們物理老師和學生一同成長,希望學生不僅學好物理、還選擇物理。如果選擇物理就選擇一種生活、選擇一種態度、選擇一種視角、選擇一種行為。
在職業技術工科專業,數學和物理化學是基礎,而機電一體化專業,物理知識尤為重要,物理基礎是否扎實直接影響到其他課程的拓展學習和學生整體知識的掌握程度。以職業技術院校機電專業為例,筆者將機電一體化專業知識體系形象的表述成“樹“形網絡框架圖,以扎實的物理為根基支撐和擴展著各科知識,形成機電專業各科知識結構的一體化。
在機電一體化專業知識體系中,數學是核心基礎,物理是在數學支持下,發揮著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基石作用。沒有物理力學知識,就無法拓展工程力學知識,沒有物理電學知識,就無法進一步學習電工電子技術。有了基礎專業知識和基本的制圖技能,微機操作技能,我們就具備了“養育”機電一體化的“土壤”。
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成長,伴隨著機械工程材料、液壓氣壓傳動、機械制造技術、數控機床技術、電氣控制、機械工藝,設計設備維修等知識的輸入,而這些專業課程都滲透了物理的力學知識,電磁學知識,熱學知識,分子物理學知識,光學知識,原子物理知識和超導、激光、納米材料知識。由此培養一名機電一體化學生,我們首先應從物理基礎知識的傳授做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明確學習目標,了解物理知識和專業知識的關系,掌握整體知識的網絡思維方式,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能的提升。
篇5
【關鍵詞】 抑郁癥;靜息態;磁共振成像;注意網絡;功能連接;病例對照研究
中圖分類號:R749.4,B8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10)007-0546-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7.016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attentional network in depressed patients during resting state
HAN Ying-Lin1,YAO Zhi-Jian1,WANG Li1,LU Qing2,LIU Hai-Yan1,TENG Gao-Jun3
1Department of psychiatry,Nanjing Bra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China
2Research Center for learning science of,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3Clinical Medical School,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YAO Zhi-Jian,E-mail:zjyao@njmu.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attentional network in depressions during resting-state with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Methods:Twenty-six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epression of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ental Disorders Third Edition(CCMD-3)and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DSM-IV).Twenty-five healthy person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s matched for age and education.All subjects recieved the resting state fMRI scan.To observe the attentional to the function of network connectivity,the corelations of low-frequency fMRI signal in region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ttentional networks were analyz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the regions of function connectivity of the attentional network in depressed group were decreased.The data was as follows respectively:the bilateral anterior cingulate and thalamus[left Z:(0.58±0.10)vs.(0.64±0.06),P=0.012;right Z:(0.53±0.13)vs.(0.61±0.13),P=0.025],the bilateral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us[left Z:(0.66±0.07)vs.(0.70±0.05),P=0.043,right Z:(0.64±0.07)vs.(0.71±0.07),P=0.002],the left frontal cortex and anterior cingulated[Z:(0.51±0.16)vs.(0.63±0.12),P=0.003],the left frontal cortex and basal ganglia[Z:(0.59±0.07)vs.(0.65±0.11),P=0.029],the right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and basal ganglia[Z:(0.57±0.11)vs.(0.64±0.11),P=0.024],the right anterior cingulate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Z:(0.54±0.10)vs.(0.61±0.11),P=0.043],the right frontal cortex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Z:(0.64±0.10)vs.(0.70±0.10),P=0.028].Conclusion:The abnormalities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exist in the attentional network of depression during resting-state,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depression,particularly with attentional decline.
【Key words】 depression;resting-stat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attentional net-work;functional connectivity;case-control study
注意是認知功能的重要部分,抑郁癥患者普遍存在認知功能減退[1],而注意功能調控著人類所有認知活動,有認知障礙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注意缺陷,抑郁癥患者的注意功能缺損與認知損害尤為相關,影響到其社會功能的恢復,所以注意障礙是當下抑郁癥備受關注的臨床癥狀之一。既往腦影像學研究也發現[2-3]抑郁癥患者在任務態和靜息態下均存在腦區功能異常。注意網絡是人腦的重要高級功能網絡,Posner[4]提出前注意網絡(anterior attetional net,AAN)、后注意網絡(posterior attetional net,PAN)及警覺系統3個注意子網絡。AAN主要涉及額葉皮層、前扣帶回、輔助運動區和基底神經節,PAN主要涉及上頂皮層、丘腦枕核和上丘。以往研究[5-8]表明抑郁癥患者在任務態下存在警覺網絡和ANN的損害。Fox等已證明[9],靜息態下人腦的注意網絡內部存在顯著功能連接,驗證了注意網絡[9-10]與默認狀態網絡[11]等一樣,注意網絡涉及的主要腦區在靜息態下代謝活動改變。所以靜息態下的注意網絡功能特點的研究對于抑郁癥認知損害研究意義重大。本研究組既往從局部一致性的角度來分析抑郁癥的靜息態腦功能,結果表明[12-13],靜息態下抑郁癥患者額葉皮層、前扣帶回等前注意網絡重要腦區的局部功能存在異常,提示抑郁癥患者注意網絡的功能可能存在異常。迄今國外對抑郁癥的注意等認知功能損害做了一些研究,而國內的相關研究還不多,但均尚無抑郁癥的注意網絡功能連接的影像學研究。本研究通過fMRI來觀察抑郁癥患者靜息狀態下,前后注意網絡內部與前后注意網絡之間的功能連接特點,探討抑郁癥患者注意網絡中各環節異常在抑郁癥認知損害中的作用。
1 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患者組: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的重性抑郁住院患者。入組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單相抑郁癥診斷標準[14],同時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學手冊》第四版(DSM-IV)重性抑郁診斷標準[15];(2)入組前至少有2周的藥物清洗期;(3)年齡18~55歲,性別不限;(4)24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4)[16]總分>35分。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或藥物、酒精依賴者;(2)患有嚴重的軀體疾病;(3)近期內有過嚴重感染或經歷手術者;(4)妊娠或哺乳期婦女;(5)參加其他臨床藥物研究者。共入組42例,因頭動排除16例,26例納入分析(其中有15例病例在以前研究中已使用[12]),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齡22~55歲,平均(38.6±10.9)歲;受教育年限9~19年,平均(12.6±2.8)年;病程4月~25年,平均(5.2±7.0)年;患者治療前HAMD24評分為(52.1±9.7),均有抗抑郁藥物治療史。所有相關評定均由同1名經過專門量表培訓的精神科副主任醫師于掃描當天完成。
正常對照組:與患者居住地相似且符合如下入組標準(1)無嚴重軀體疾病;(2)目前精神狀況良好,既往無精神障礙史;(3)無精神疾病家族史。共入組43例,因頭動排除18例,可使用25例(其中有14例病例在以前研究中已使用[12]),男12例,女13例;年齡22~52歲,平均(38.5±8.0)歲;受教育年限8~19年,平均(12.8±3.6)年。兩組年齡(t=0.050,P=0.960)、受教育年限(t=-0.119,P=0.906)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為右利手,聽力、視力正常。
本研究設計方案為病例-對照研究。經南京醫科大學醫學附屬腦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受試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采集方法
1.2.1實驗程序
先進行結構像掃描,未發現異常腦結構者,再進行靜息狀態功能掃描。掃描過程由影像科醫生完成,過程中還要求受試者保持安靜、平臥、閉眼、放松,盡可能保持靜息狀態[10]。掃描過程約15 min。
1.2.2核磁共振成像(MRI)
采集及參數設置 研究中使用美國1.5T GE Signa超導型磁共振儀,正交頭顱線圈進行磁共振掃描。結構像掃描參數:脈沖重復時間、回波時間(TR/TE)=500 ms/14 ms,視野(FOV)=240 mm×240 mm,矩陣(matrix)=256×160,層厚4 mm。靜息態功能像掃描:根據磁共振儀的實時功能成像程序(Real-Time Imaging Processing,RTIP)采集方式,采用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Gradient-Recalled Echo-Planar Imaging,GRE-EPI)序列采集,TR/TE=3000 ms/40 ms,FOV=240 mm×240 mm,Matrix=64×64,連續掃描27層,層厚=4 mm。
1.3 核磁共振數據處理
1.3.1初步處理
去除前6個受干擾的采樣點數據,用后128幅圖像進行對格式轉化、時間、空間標準化。進行頭動校正,選擇平移小于1.5mm和旋轉移動角度小于1.5°的受試者圖像(篩除圖像平移大于1.5 mm和旋轉移動角度大于1.5°的受試者)再進行濾波(0.01 Hz
1.3.2 分析腦區的選擇
使用MarsBar工具箱及其自帶的aal模板[17](基于SPM2軟件平臺),對預處理的數據選擇需要分析的感興趣腦區。參照既往研究[4],本研究選擇AAN的額葉皮層、前扣帶回、輔助運動區、基底核及PAN的頂上回、丘腦為感興趣區。對所選出區域的所有像素每個時間點的時間序列進行平均,得到時間序列平均值,再進行相關分析。
1.4 統計方法
對選出的腦區的時間序列平均值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得到每個感興趣區的相關系數 r ,再利用費希爾z轉換(Fisher' s z transformation)將r轉化為z分而使 r 標準化,z 分即可代表腦區間的功能連接強度。將抑郁組與對照組進行雙樣本t檢驗比較注意網絡內腦區功能連接的組間差異,設P
以上相關數據處理、統計分析由ACDsee5、SPM2 (http:∥fil.ion.ucl.ac.uk/spm/)、MRIco、AFNI(http:∥afni.nimh.nih.gov/afni/)、SPSS11.5軟件完成。具體步驟描述參見本課題既往研究[12-13]。
2 結 果
較健康對照組,雙抑郁組側前扣帶回與丘腦、雙側基底神經節與丘腦、左側額葉皮層與前扣帶回、左側額葉皮層與基底神經節、右側輔助運動區與基底神經節、右側前扣帶回與輔助運動區、右側額葉皮層與輔助運動區的功能連接減低(P
3 討 論
3.1 抑郁癥患者ANN與PAN功能連接
本研究結果顯示,抑郁癥患者組雙側前扣帶回與丘腦、雙側基底神經節與丘腦功能連接減低。既往研究[6]發現ACC是執行控制功能的重要腦區,有關研究[18]發現抑郁癥患者ACC血流代謝減低,呈現出與負性認知功能正相關。研究還發現存在ACC損傷的被試者其注意力也存在異常,這可能與ACC的功能異常有關。基底核與丘腦有連接,通過信息交流來影響認知執行、運動等功能[19]。丘腦將遺傳信息合成為并發放丘覺[20],丘腦損傷或病變,將導致意識缺損或喪失。靜息態丘腦與注意網絡等高級功能網絡密切相關。而丘核包含許多重要中樞,尤其是睡眠覺醒中樞。隨著年齡增加,警覺系統效率下降[21]。表明注意功能的損害可能隨著年齡增加更顯著。而注意功能的損害與其他抑郁癥狀也呈現相關[21],注意網絡效率與HAMD及其睡眠障礙因子分呈負相關,執行控制網絡效率則相反,說明睡眠障礙越明顯,注意功能的損害越大。本研究推測,注意與睡眠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作用的復雜關系。長時間的覺醒對中腦起負反饋作用,有催眠作用。注意功能減退可能會影響該作用,進而出現睡眠障礙,而睡眠障礙也加重其注意功能的損害。本課題組既往研究[13]已證實了抑郁癥患者前扣帶回、基底神經節區功能存在異常,結合以往研究結果,本研究認為這些異常可能影響前扣帶回、基底神經節與丘腦的連接效率,從而促使AAN與PAN之間功能連接的異常。Fuentes等[22]和Ponser等[4]研究發現,AAN和PAN是互為聯系、相輔相成的兩個注意子網絡。根據本研究結果,推測抑郁癥患者雙側前扣帶回與丘腦、雙側基底神經節與丘腦功能連接減低,可能導致的AAN與PAN之間異常,是抑郁癥注意缺陷的神經機制之一,也可能加重抑郁癥睡眠障礙。
3.2抑郁癥患者ANN功能連接
Machulda等研究[23]表明額葉皮層功能的減退反映注意等執行能力的損害。額葉皮層是腦執行中樞,與其他腦區相聯系,對傳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選擇適當的情感和運動反應。基底神經節與額葉、扣帶回及皮質下區域,與認知執行、運動、記憶等功能有關[19,24-25]。抑郁癥患者在多種認知任務執行時額葉皮層、前扣帶回、基底神經節功能的活動異常[26]。
在本研究中,抑郁癥患者左側額葉皮層與前扣帶回、左側額葉皮層與基底神經節的功能連接減低,提示抑郁癥患者左側AAN內部功能連接異常,前注意網絡是注意功能整合的重要部分,其功能異常可能導致抑郁癥出現注意損害。抑郁癥患者右側輔助運動區與基底神經節、右側前扣帶回與輔助運動區、右側額葉皮層與輔助運動區的功能連接減低,提示抑郁癥患者右側AAN內部功能連接異常。而額葉又是執行中樞,這可能會影響患者注意等多方面的功能,且右側腦區與負性情緒密切相關,可能提示注意缺陷與情緒癥狀相關,這也是抑郁癥注意網絡功能異常的一個特征。
3.3 抑郁癥患者PAN功能連接
PAN功能主要涉及空間信息的定向和選擇[4]。本研究未發現抑郁癥患者PAN功能連接存在異常,這可能提示抑郁癥患者空間信息的定向和選擇能力正常。
綜上,本研究發現了雙側前扣帶回、基底神經節、丘腦,左側額葉皮層,右側輔助運動區這些注意網絡的重要功能腦區在靜息態下存在功能連接異常,提示抑郁癥患者注意網絡的功能連接存在異常,這可能與抑郁癥患者注意缺陷有關,影響其睡眠、情緒及其他認知功能,呈現出抑郁癥患者注意網絡在靜息態下的功能連接模式。本研究發現AAN內部功能連接異常,而未發現PAN功能連接異常,也驗證了PAN和AAN之間既有交叉部分又各具獨特性質。注意網絡是人腦的高級功能網絡之一,本課題組既往研究[9]已證實了人腦另一個高級功能網絡,即默認狀態網絡存在腦區本身及腦區間協調性的異常,這些異常均會引起功能網絡在靜息態與任務態轉換中的調制異常,最終使靜息態與任務態下腦功能均出現紊亂[27],而本研究顯示的抑郁癥患者注意網絡的異常也可能會影響注意網絡在兩個狀態下的功能調節,進而在兩個狀態下都出現注意功能紊亂,故此抑郁癥患者注意網絡的功能連接異常可能對于抑郁癥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今后將結合時間分辨率更高的腦磁圖等腦功能影像技術,觀察任務態下的抑郁癥注意網絡功能特點,動靜結合,深入探究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的發生機制。
另外,本研究對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控制。如:盡量選擇病程較短、用藥期短的患者,并要求患者有2周的藥物清洗期,以減少藥物的影響。病程也可能影響結果,但所選樣本病程分布比較集中,故分析中未將這一因素作為影響變量。限于樣本量偏小及目前技術有限,本研究對治療藥物種類、病程、發病次數、性別等因素未做分層分析,因此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提高現有技術手段,充分考慮頭動曲線、白質、腦脊液、全腦平均曲線等因素影響,進行雙側比對多重比較,對結果進行驗證。
參考文獻
[1]Porter RJ,Gallagher P,Thompson JM,et al.Neur-ocognitive impairment in drug-free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Br J Psychiatry,2003,182:214-220.
[2]杜經綸,姚志劍,謝世平,等.動態表情情緒識別相關腦區的fMRI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7,21(8):558-562.
[3]王麗,姚志劍,騰皋軍,等.靜息態下不同性別抑郁癥患者腦功能及其差異的fMRI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4):271-275.
[4]Posner MI,Petersen SE.The attention system of the human brain[J].Ann Rev Neurosci,1990,13:25-42.
[5]Farrin L,Hull L,Unwin C,et a1.Effects of depressed mood o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of attention[J].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3,15(1):98.
[6]Bush G,Luu P,Posner MI.Cognitive and emotional influences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J].Trends Cogn Sci,2000,46(6):215-222.
[7]Awata S,Konno M,Kawashima R,et a1.Changes in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abnormalities in late-life depression following response to electroconvulsive thetray[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2,56(1):31-40.
[8]Dunn RT,Kimbrell TA,Ketter TA,et a1.Principal co-mponents of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and regional cerebral metabolism in unipolar and bipolar depression[J].Biol Psychiatry,2002,5l(5):387-399.
[9]Fox MD,Corbetta M,Snyder AZ,et a1.Spontaneous Neuronal Activity Distinguishes Human Dorsal and Ventral Attention Systems[J].Proc Nat1 Acad Sci USA,2006,103(26):10046-10051.
[10]Cao Q,Zang Y,Sun L,et a1.Abnormal neural activity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J].Neuroreport,2006,17:1033-1036.
[11]Raichle ME,MacLeod AM,Snyder AZ,et a1.A default mode of brain function[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1,98(2):676-682.
[12]姚志劍,王麗,盧青,等.抑郁癥靜息態默認狀態網絡內功能連接的初步探討[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8,34:278-282.
[13]Yao Z,Wang L,Lu Q,et al.Regional homogeneity in depres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parate depressive symptom clusters:a resting-state fMRI study[J].J Affect Disord.2009,115(3):430-438.
[14]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87.
[15]First MB,Spitzer RL,Gibbon M,et al.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TR Axis I Disorders-Patient Edition(SCID-I/P,2/2001 revision)[M].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Inc,1997:317-320.
[16]湯毓華.漢密爾頓抑郁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220-223.
[17]Tzourio-Mazoyer N,Landeau B,Papathanassiou D,et al.Functional deficit in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during a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ask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Neuroimage,2002,15(1):273-289.
[18]Krausz Y,Freedman N,Lester H,et al.Brain SPECT study of common ground between hypothyroidism and depression[J].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2007,10:99-106.
[19]Graybiel AM.The basal ganglia:learning new tricks and loving it[J].Curr Opin Neurobiol,2005,15(6):638-644.
[20]Zhang D,Snyder AZ,Fox MD,et al.Intrinsic func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cerebral cortex and thalamus[J].J Neurophysiol,2008,100(4):1740-1748.
[21]Lockwood KA,Alexopulos GS,van Gorp WG.Executive dysfunction in geriatric depression[J].Am J Psychiatry,2002,159(7):l1l9-1126.
[22]Fuentes LJ,Vinas AB,Humphreys GW.Inhibitory Mechanisms of Attentional Networks:Spatial and Semantic Inhibitory Processing[J].J Exp Psychol Hum PerceptPerform,1999,25(4):1114-1126.
[23]Machulda MM,Senjem ML,Weigand SD,et al.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hanges in amnestic and non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during encoding and recognition tasks[J].J Int Neuropsychol Soc,2009,15(3):372-382.
[24]Graybiel AM.The basal ganglia [J].Curr Biol,2000,10:509-511.
[25]Fisone G,Hakansson K,Borgkvist A,et al.Signaling in the basal ganglia:Postsynaptic and presynaptic mechanisms [J].Physiol Behav,2007,10,92(1-2):8-14.
[26]Frodl T,Schaub A,Banac S,et al.Reduced hippocampal volume correlates with executive dysfunctioning in major depression.[J].J Psychiatry Neurosci,2006,31:316-323.
篇6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模擬軟件;思科網絡
我校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計算機網絡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從理論上說,計算機網絡基于分組交換的技術實現的,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數據包的傳輸狀態、類型、大小、方向等是我們不能看到的,非常抽象;另一方面,計算機網絡又與實踐聯系緊密,學生畢業工作后都或多或少地會面臨網絡上的一些問
題,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網絡實踐技能。
回顧在計算機網絡學習的過程結合教學經歷,我認為在計 算機網絡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分為這么幾個階段:
一、初級階段
這一層,對計算機網絡似似而非,僅僅會使用計算機網絡,對網絡的結構、體系糊里糊涂,甚至不能理解IP地址的準確含義,不知道交換機和集線器的區別。在碰到問題時,沒有明確的解決問題思路,在單位維護網絡時就知道把計算機連到電腦,為電腦設定IP地址。這個層次我有時戲稱為“民工級”(這里絲毫沒有歧視農民工的意思)。
這個層次事實上是不需要正規培訓的,只要看看入門級的書或“百度”一下,再簡單學會制作水晶頭就可以達到了,估計可以維護個20~30臺計算機的小型局域網。這個階段維護計算機網絡時最常見的動作就是插拔網線。
二、中級階段
這個階段算是對網絡有個入門了解,知道TPC/IP的4個層次,對網絡設備能有清晰的認識。在對待網絡問題時能有個明確的解決方向,而不是到處像無頭的蒼蠅一樣插拔網線。
最主要的是,這個層次能理解路由的概念,進而能理解子網的劃分,從而能真正地理解路由器、交換機、集線器的區別和使用范圍,知道網絡風暴的危害和預防方法。
作為教學來說,能把學生教到這個層次上已經算是成功的了。這個階段最難的是路由概念的建立。路由概念的建立幾乎就是學習理解網絡的一個分水嶺,充分理解路由概念和原理就能為今后的網絡學習鋪平道路。
三、高級階段
在充分理解路由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和學習網絡的原理,理解TCP/IP的三次握手,理解數據包的構成,理解交換機的vlan。為將來網絡分析打下基礎,或者可以進一步參加思科、華為的各種認證,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網絡工程師,獨立設計大型的網絡等。
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可是,我們現行的教材很多并不適合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比如說理論性較強,知識陳舊等,與實踐是脫離的,造成很多學生在學習時成績挺好,但碰到實際問題時一頭霧水,依然解決不了問題。我在教學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采用了這么幾個措施:
降低理論講解,比如,計算機網絡發展歷史、編碼原理等僅僅作為一種講故事一樣進行講解,不做深入探究。但ftp、dhcp、arp等常見的服務要讓學生明白是干什么的,怎么用的。
采用新型的模擬器Dynamip輔助計算機網絡教學,讓學生充分理解路由的工作過程。
針對我校的網絡情況和學生一起探討網絡的故障原因,以及如何解決。
把招聘、入編考試里的與網絡相關的例題找出來講解。
引入Dynamip作為教學用的模擬器是計算機網絡的核心。下面簡要介紹一下Dynamip的使用過程。
Dynamip是一款優秀的模擬器,能幾乎完美地模擬思科的路
由命令,配置使用起來比較麻煩,我使用了一個集成包,將Dynamip模擬器預先配置好,和其他的相關軟件一起做成一個壓縮文件,上課時,發給學生即可聯系,無需配置,降低了學習難度。拓撲結構如下:
文件目錄如下:
其中,3620Lab是模擬了思科的3620路由器的工作目錄,SecureCRT_5.50是一款telnet連接軟件,在實踐中調試路由器常用的軟件。
Router1-9是9個路由器的啟動批處理,比如雙擊Router1.bat就相當于打開第一個路由器Router1的開關,和SecureCRT的連接端口是2001,Router 2的端口是2002,以此類推。這樣我們就相當于在普通的pc機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路由交換實驗室,完全能夠滿足正常的教學要求。
例如,配置R1、R2、R3三個路由器,驗證TCP/IP工作的最低要求,R1和R2能夠相互ping通,R2和R3也能夠相互ping通。操作過程如下:
(1)雙擊Router1、Router2、Router3,“打開”路由器。
(2)啟動SecureCRT,建立三個鏈接,分別對應Router1-3,端口是2001、2002、2003
(3)開始具體的配置:
此時,選no,即:輸入N,回車。
在Router 1里面輸入:
Router>en (進入特權模式)
Router#conft (進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將Router改名為R1)
R1(config)#interface s0/0 (進入端口配置模式,對s0/0端口進行配置,要與拓撲圖相對應)
R1(config-if)#ip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0
(對s0/0設置ip,子網掩碼)
R1(config-if)#noshutdown (打開s0/0端口,為通訊進行準備)
在Router2上s0/0的配置
Router>en (進入特權模式)
Router#conft (進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hostname R2 (將Router改名為R1)
R2(config)#interface s0/0 (進入端口配置模式,對s0/0端口進行配置,要與拓撲圖相對應)
R2(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2 255.255.255.0 (對s0/0設置ip,子網掩碼)
R2(config-if)#no shutdown (打開s0/0端口,為通訊進行準備)
在Router2上s0/1的配置
R2(config)#interface s0/1 (進入端口配置模式,對s0/0端口進行配置,要與拓撲圖相對應)
R2(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3.2 255.255.255.0
(對s0/1設置ip,子網掩碼和R3處于同一個網絡號)
R2(config-if)#no shutdown (打開s0/0端口,為通訊進行準備)
在Router3上的配置
Router>en (進入特權模式)
Router#conft (進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hostname R3 (將Router改名為R1)
R3(config)#interface s0/0 (進入端口配置模式,對s0/0端口進行配置,要與拓撲圖相對應)
R3(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3.3 255.255.255.0
(對s0/0設置ip,子網掩碼)
R3(config-if)#no shutdown (打開s0/0端口,為通訊進行準備)
在R1上ping R2
R1#ping 192.168.12.2
R2#ping 192.168.23.3
當出現5個嘆號時說明R1到R2的通訊是正常的。同理可以測試R3和R2的通訊也是正常的。實驗完成。
在這個實驗中,除了沒有配置時鐘頻率外,所有的命令和結果都和真機是一致的。此外,這套模擬軟件還可以用來進行靜態路由、RIP、OSPF、NAT等的模擬實驗,實驗的命令和真機上操作完全一致。用軟件模擬替代了真實設備,節省了資金,速度也更快一點。對學生學習網絡知識,真正理解路由的概念很有幫助,也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
參考文獻:
[1]思科網絡實驗室.路由、交換實驗指南.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04.
篇7
關鍵詞:網絡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專業知識;能力與素質培養
文章編號:1672-5913(2013)14-0099-06 中圖分類號:G642
0 引言
網絡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要求非常強的專業,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從各課程的教學目標出發,將安排若干單元實驗,以加深對該課程重點或難點知識和原理的理解與掌握。但從網絡工程專業知識、能力與素質培養全局目標出發,如何對每個專業課程的實驗內容、實驗目的與要求、實驗原理與方法、實驗環境與工具、實驗組織形式等進行統籌設計與規劃,通過4年的積累,最終做到既滿足每門課程專業知識的教學目的,又能協同完成網絡工程專業能力、素質的培養,在制定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時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從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知識、能力與素質需求出發,在各專業課程實驗內容銜接、實驗目標協調、實驗環境整合、實驗方法繼承等方面進行研究,通過實例說明,如何賦予每個實驗更多的內涵,以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課程實驗內容對專業能力培養覆蓋問題;
?能力訓練與素養、愛好、興趣養成問題:
?前后實驗內容的支撐與銜接問題;
?前導課程實驗對后續課程實驗的牽引問題;
?原理貫通與技能訓練問題;
?實驗方法和經驗的繼承問題;
?實驗環境與工具的共享問題。
1 網絡工程專業知識、能力與素質需求
在專業知識方面,網絡工程專業主要包括電子技術基礎、離散結構、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組成與系統、數據通信、計算機網絡原理、網絡設計與集成、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網絡應用開發、網絡計算技術、社會和職業素養等12個知識領域。
在專業能力方面,網絡工程專業可歸納為網絡設計、網絡應用、組網工程、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4個方向和網絡硬件產品研發、網絡協議分析與設計、網絡應用系統設計與開發、組網工程規劃設計與實施、網絡系統管理與維護和網絡安全保障等6種能力,如圖1所示。網絡工程專業學生在其畢業時至少應具備其中一種以上的能力。
在專業素質方面,作為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計算思維、網絡思維方法和工程設計方法,具備整體意識、全局意識、工程意識、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創業精神、溝通與表達能力、社會責任等專業素養,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務實的作風。
2 網絡工程專業實踐體系設計
圍繞網絡工程專業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在實踐課程體系設計時,對于實踐教學的層次、實驗類型、實驗內容、實驗組織實施方法以及每個實驗所承載的內涵,需要采取點面結合、循序漸進、綜合配套、全面培養的方法。每個網絡工程專業示范實踐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在實驗層次上從低到高,包括課內單元實驗、綜合課程設計實驗、各種學科競賽、實習與實訓、畢業設計等。課內實驗在強調對專一知識與原理認知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對實驗環境、實驗平臺工具的熟悉和掌握,為后續實踐環境的開展奠定基礎,同時還需要在專業能力、素質和興趣等方面的培養進行積累與沉淀;綜合課程設計的目標是對6種專業能力開展針對性的訓練。例如網絡工程綜合課程設計是對網絡工程專業中網絡系統規劃、設計、實施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的訓練,而網絡應用綜合課程設計是對網絡應用系統設計、開發方面的能力的訓練。綜合性課程設計實驗涉及到多門專業課程的原理,同時在實驗原理、開發工具、實驗環境與平臺等方面,前面的單元實驗必須為此打好基礎。學科競賽重點訓練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例如“信息安全競賽”主要訓練學生在信息安全保護方而的創新能力。實習與實訓則強調的是理論知識與用戶實際需求相結合的問題,通過讓學生接觸與了解真正的用戶需求,實現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校與社會相結合、研究成果與產品轉化相結合的目的。畢業設計是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以及專業能力培養的全面訓練和檢驗。在畢業設計環節,由于學生個體知識與能力的差異,以及未來職業規劃的不同,畢業設計可采取“專題類”與“創新類”課題相結合,“研究、設計、實現類”與“需求分析、方案設計類”課題相結合,“在校畢業設計”與“到企業開展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改革措施,改變以往畢業設計目標不明確、課題研究方向不聚焦、管理與控制難到位、能力培養不突出等不足。其中,專題類課題適合于工程型和應用型人才,強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課題將圍繞網絡硬件設計、網絡協議分析、網絡應用開發、網絡組網項目、網絡管理與安全技術等方面展開。創新類課題適合于研究型人才,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與創新能力,課題包括但不限于網絡工程、信息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及其交叉領域,由指導老師根據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確定畢業設計選題,也可由學生自主立題。對于自選課題,學生可以在第2、第3學年提前介入,還可與創新研究計劃、學科競賽課題結合起來。
在實驗類型上,從易到難,可分為驗證性實驗、操作配置類實驗、設計類實驗和研究創新類實驗等。課內單元實驗一般為驗證性實驗,是對書本上某個知識點、原理的驗證。學生可以通過抓包工具,對一個IP報文進行解析,將每個字段與書本上報文格式進行比較驗證,這樣能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操作配置類實驗主要訓練學生對原理的理解和對專業技能的掌握。學生通過交換機VLAN配置實驗,對VLAN的劃分、端口的分配、3層路由的配置,加深對VLAN原理、用途的理解,同時具備復雜網絡中網絡的規劃、VLAN劃分與配置能力。設計類實驗強調的是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實驗時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例如,采用Socket編程技術,實現一個多用戶交互聊天系統,學生通過對已有的聊天系統進行模仿、改進、擴展,逐步具備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設計與開發網絡應用系統的能力。
3 實驗目標的設計
在實驗目標上,對于課內單元實驗,學生偏重于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忽視對專業能力、素質和興趣日積月累式的培養。為此,應賦予每個實驗更多的內涵。下面以網絡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及其主流的課程實驗為例,對專業課程實驗如何對專業能力和素質進行訓練與培養進行介紹,詳見表1。
1)課程實驗內容覆蓋專業能力培養需求
在設計課程實驗時,除考慮對課程重點、難點內容的理解外,還應考慮覆蓋6種專業能力的訓練。例如通過抓包實驗,對以太幀、ARP報文、TCP報文、IP報文進行分析,除讓學生理解這些協議的工作原理、報文格式、各字段含義外,還應幫助學生理解該協議為什么需要這些字段,順序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協議如何編碼等。訓練學生在網絡協議分析與設計方面的能力,在遇到實際數據通信需求時(如數據采集與傳輸協議),能設計出相應的通信協議;再例如設計并開發基于C/S、B/S、P2P的網絡應用系統實驗,除讓學生掌握socket編程接口的功能、使用方法及C/S、B/S、P2P模式請求服務、服務響應的工作過程外,還應使學生理解C/S、B/S、P2P等計算模型的普適性,將來遇到任何網絡應用需求,都可抽象或歸納為C/S、B/S、P2P等角色,以培養其網絡應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研究能力,應鼓勵學生開展自主研究性學習、創新研究實踐活動。例如針對某一教學內容,除規定的實驗內容外,還應讓學生自擬實驗題目、實驗內容、實驗方法并開展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
2)課程實驗與專業素養、愛好、興趣的養成。
學生專業素養、愛好、興趣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校園生活氛圍、專業課程教學等能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愛好和興趣外,實驗課程還應該肩負起對能力與素質培養的使命。例如在開展網絡協議分析實驗時,應引導學生體會網絡協議的完備性和嚴密性,養成嚴謹的學習工作態度;在進行交換機、路由器組網實驗時,通過小組的協作,除培養網絡工程組網的能力,還應培養學生工程素養與團隊協作精神;在網絡性能綜合分析實驗或網絡故障關聯分析實驗中,除訓練網絡管理方面的能力,還應培養學生的全局意識和整體意識;在進行網絡應用系統設計實驗時,通過C/S、B/S、P2P等網絡計算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網絡思維能力;在進行網絡安全實驗時,應教育學生應該遵循公共道德、具有社會責任等。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可將程序員、網絡工程師、網絡管理員、網絡安全師等認證培訓與綜合課程設計實驗有機結合,對相關資質證書要求的知識、技能、素質進行訓練。當學生完成綜合課程設計目標并達到相應的技術水平時,將為其頒發本校的認證證書。
3)前后實驗的牽引與支撐。
在課程實驗設計時,還需要考慮前導課程實驗對后續課程實驗的牽引、前后實驗內容的支撐與銜接等問題。例如在HTTP協議分析實驗中,學生在理解了HTTP協議的報文格式和工作原理后,進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網絡中相應的HTTP報文具體是由哪個實體在什么時候怎樣產生的,從而牽引出WEB服務系統的安裝、配置與使用實驗。當完成WEB服務系統的部署與配置實驗并熟悉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后,又可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如何自行設計并開發類似的網絡服務系統,或者根據客戶的業務需求,利用WEB服務搭建一個實用的WEB網站。
4)實驗組織形式。
對于原理驗證與理解類的實驗盡量安排學生單獨完成,如協議抓包分析、數據加解密等實驗;而對一些設計類或綜合性實驗,為了培養學生組織協調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應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實驗,如組網工程實驗、網絡應用編程實驗等。對于小組完成的實驗,在驗收時,可采取隨機指定學生進行操作演示或回答問題的方式,以避免某些學生蒙混過關。
5)實驗環境與工具共享。
為提高實驗效率,各課程實驗應盡量做到共享實驗環境與工具。例如在操作系統、編程語言、開發工具等方面,前后實驗盡量配套選擇。通過實驗的訓練,使學生在開展畢業設計前,能夠熟練掌握1~2個操作系統及數據庫的使用方法,掌握1~2門編程語言及配套的開發工具,具有1~2個專業愛好或方向,初步具有2~3種專業能力。
篇8
關鍵詞 :尋址導向;中職;計算機網絡基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3-0101-04
中職學生有自身特點,即形象思維能力強而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動手操作能力強而理論學習能力較弱,愿意在經歷中記憶,反感強記書本內容。中職畢業生的工作大多不是開發工作,也不直接主導大型網絡設計,主要是網絡管理工作。因此,中職教材、教法均應據此而定。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網絡課程不是單純的操作類課程,而是一門通過理論指引設計簡單網絡,在網絡管理中分析和排除錯誤的課程。于是,從應用的角度研究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知識內容組織,以及運用相應的教學方式達成理想教學效果成為中職教師的迫切任務。
筆者從2005年開始從事中職網絡基礎教育,并于2008年編寫了《網絡基礎》教材。經過第一線的教學、分析、研究工作,筆者認為,從數據尋址的角度闡述計算機網絡,并作為主線開展教學,更適合分析網絡故障,判斷并排除網絡故障,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應用的角度分析,通過理解數據在網絡中的尋址過程來學習計算機網絡非常實用,學生容易理解,教學效果明顯。
中職網絡基礎教學分析
(一)目標分析
各行各業都需要網絡專業人才,尤其是需要大量的網絡維護與安全管理方面的實用技術型人才。我校就業辦對已畢業學生就業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網絡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工廠軟硬件維護和網絡維護、聯想等公司硬件維修工程師、電信ADSL安裝工程師等工作。根據就業情況確定網絡基礎的培養目標是網絡管理員,即要求學生掌握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硬件維護、軟件維護等知識和技能,能夠從事網絡管理與維護、各種服務器架設等工作。課程目標還需要兼顧網絡設備管理、網絡服務器搭建、網絡安全等課程的需要,以及學生可持續發展自學能力的建立。
(二)教學內容分析
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差異性很大,面對“高深莫測”的教材,許多學生既聽不懂也學不會,久而久之就產生逆反心理,厭倦學習。我們從應用的角度組織教學內容,同時減少文字表述,輔以直觀的圖形和貼近生活語言的描述。我們不使用OSI七層模型、不使用“映射”這類數學名詞,直接對TCP/IP模型簡化,只需建立三層的封裝、解封裝概念,封裝內容僅僅包括地址信息。教學內容上闡述地址來源,交換設備如何根據地址處理相關的數據報(分組、幀)。教學內容以模擬以太網為實例,對ATM和ISDN等學生畢業后幾乎接觸不到的網絡不花費精力去教。對涉及的相關技術,從宏觀上把握,不糾結細節,如對“生成樹技術”內容,只要學生知道生成樹技術用于解決怎樣的網絡問題即可,不要求學生掌握交換機內部對協議實現的細節。
注重尋址導向的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確立
教學內容圍繞幾個問題展開:(1)主機A(QQ)發送數據給主機B(QQ),為什么數據不會在IE中顯示?(2)主機A(QQ)發送數據給主機B(QQ),為什么不會在主機C(QQ)顯示?(3)交換機為什么能夠向相應的接口轉發數據?(4)路由器為什么能夠向相應的接口轉發數據?(5)共享上網,為什么就知道哪臺機器撥了ADSL?要明白上述問題,理解數據結構(端口、IP地址、MAC地址)在數據封裝中的作用極其重要。其中,本機已知的數據結構是TCP/IP屬性,數據傳輸過程就是根據這些地址的“數據包”尋址過程,所以整個教學內容圍繞理解數據結構以及硬件設備根據數據結構尋找目標設備的過程。
圍繞問題,是從應用程序發送數據開始思考網絡的,所以根據內容組織的需要,從應用層開始,我們自頂向下組織教學內容。自頂向下組織教學內容可以強調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突出內容重點。緊扣應用環境也便于學生實踐,做到“做中學,學中做”。內容如圖1所示。
解決上述問題的思路是:源主機發送出去的數據加上地址,相應的設備(進程)根據地址進行轉發,源主機需要獲取相應的地址填入;集線器相當于廣播的交換機,不處理MAC地址,三層交換機相當于交換機+路由器,多口NAT轉換設備相當于交換機和路由器。對基礎知識的思考模式建立以后學生理解后面的部分就不難了。相關的技術,如藍牙、IP電話、搜索引擎應用等內容可放到閱讀材料中。
(二)教學模式選擇
應將傳統課堂教學和數字化教學兩種教學模式有機整合,以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1)在傳統教學方面。要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明白基本的理論部分內容,達到在模擬實訓中有據可依,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討論。還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試,對理論部分進行作業強化練習。(2)在數字化教學方面。作業和每節課的小測驗將會因嚴重加大教師工作量而變得不切實際。建立網絡自學平臺,開展自我檢測,每節課通過網絡小測,讓軟件自動評分,成績雖然會立刻得出,但大部分學生會緊張。
教學過程要虛實結合。“虛”不是指理論內容的虛,而是通過虛擬軟件對教學內容進行模擬,特別是對一些可觀察的內容,通過模擬讓學生很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實”,一方面,有些內容在真實環境下模擬,學生能夠理解虛擬環境與真實環境是能夠對接的,實訓用例場景是真實的;另一方面,教學過程要理論講解和實訓交替進行,塑造學生的網狀知識結構,線性的教學內容和過程重復兩次更有利于學生重構知識。
教學實踐
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式,比如對封裝、解封裝,我們在課堂先講一遍理論,用虛擬軟件模擬一遍,再在真實環境中抓包觀察,讓學生對封裝和六個地址(三對)有深刻認識,毫不懷疑模擬環境,認識了再去研究源和目標地址怎么來的。對于端口地址的學習,我們采用VB開發工具、Socket控件、UDP協議編寫簡單聊天軟件,設置多個問題促進學生對端口地址的理解。對于OSPF、RIP、靜態路由、交換機交換原理、VLAN、生成樹技術、鏈路匯聚、堆疊技術我們采用Packet Tracert軟件進行模擬。現舉幾例加以說明。
(一)透明交換機交換原理課堂教學
對MAC地址和透明交換機部分內容的教學,我們先進行課堂理論教學。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來激發學生思考:交換機剛啟動后,沒有發生任何數據交換,交換機的轉發表是空白的,表格如何構建?如果交換機出廠前預置,MAC地址已在網卡中,交換機生產商不知道主機用哪塊網卡,所以不可能。如果是人工添加,電腦從一個接口換到另外一個接口,就要人工修改,比較麻煩。自主學習是很好的學習方式:交換機從接口接收到數據幀,數據幀中有源MAC地址,學生把源MAC地址和接口號添加到MAC地址表中。然后給出如表1所示的交換機MAC地址表進行數據幀處理規則講解。
處理規則如下:(1)當交換機收到數據幀,先把數據幀的源地址和接收接口放入上面所示的表格中。(2)如果目標地址是廣播地址則向所有接口轉發,否則在表格中查找物理地址列:如果匹配成功,而且表中接口號和接收數據幀接口號不相同則按相應的接口轉發數據幀;如果匹配成功,而且表中接口號和接收數據幀接口號相同則丟棄數據幀;如果查找不到,將向除了接收數據幀接口以外的全部接口轉發。
之后我們配套開展一個模擬透明交換機實訓,一個手工運算處理規則的作業。這樣,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透明MAC地址和透明交換機原理,建立了這樣的思考方式以后理解VLAN就不再有難度了。
(二)VB編程理解端口號實訓數字化教學
編程是理解傳輸層的最好方式,有利于學生理解端口號在尋址中的意義,理解端口在同一操作系統、同一協議下的唯一性。為了解決學生使用VB的困難,應盡量簡化程序,不加入錯誤檢測。采用UDP編寫的聊天程序,加上變量定義,我們只寫了十行代碼。程序界面如圖2所示(操作過程和程序略)。
然后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聯系理論知識思考,重構網狀知識體系:(1)A同學沒有單擊監聽,B同學給A發送數據,A能接收到嗎?(2)同時運行兩個程序實例,分別單擊“監聽”可以嗎?為什么?(3)A同學監聽4520,B同學給A同學發送數據到端口5630,A同學能接收到嗎?(4)給所有同學發送信息,目標IP應該怎么配置?(5)三五個同學群聊,應該配置什么IP地址和端口號?
(三)用Packet Tracert軟件模擬OSPF協議的模擬教學
路由表、網絡號、路由器部分的教學我們使用CISCO的Packet Tracert進行模擬,主要使學生理解不同的路由協議需要配置什么參數,以及配置了基本參數之后路由器之間會交換路由表并重新形成自己的路由表。至于路由算法是如何實現這些過程的,中職學生并不需要關注。中職學生需要知道各種路由協議都啟動了之后哪個協議具有優先級,多久能夠更新路由表,從而避免工作中配置了參數卻又誤認為無效。在實訓中讓學生連線有條理,弄明白各參數對應關系,反復操作,最后一遍做到不給參數也能自己配置出同樣功能網絡,以更好地理解參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配置和連線如下頁圖3所示(連線和參數略)。
完成上面實訓后學生要回答下面問題,并記錄路由表:(1)注意觀察Router0,傳遞到網絡192.168.4.0下一跳選擇Router4還是Router1?(2)將Router0到Router4的最終路由表記錄到如表2所示的表格中。
結語
我們經過多年探索發現,計算機網絡基礎選準理論切入點,以應用為標準重構知識體系,以尋址為導向,用適合中職學生的語言描述,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夠建立計算機網絡運行方式的思考方式,并初步建立自學能力,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學習,為后續課程打下應有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丁晶.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課“情景教學模式”探索[J].現代企業教育,2009(12):44-45.
[2]謝希仁.計算機網絡(第4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3.
[3]林玉泉.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09(11):64-65.
[4]丁云霞.中職校本教材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職教通訊,2011(24):37-38.
[5]王濤,吳振強,任平安.自頂向下還是自底向上?——論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教學模式[J].計算機教育,2011(24):65-68.
[6]劉繁華.在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中運用混合學習模式的教學效果分析[J].教育研究,2009(4):78-81.
篇9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培養工程思維和創新能力對計算機專業學生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在國家大力提倡互聯網+戰略、物聯網如火如荼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網絡教學尤其重要,而一種好的計算機網絡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又能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1],使其成長為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
因計算機網絡的分層結構,目前計算機網絡教學也是按照這種層次結構進行的,但計算機網絡教學有其特殊性,即可以從網絡的最上層開始講解,依次到最下層,其授課順序為: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鏈路層和物理層,我們稱之為“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或者相反,從物理層開始講解,然后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再應用層,我們稱之為“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事實上,計算機網絡最著名的兩本教材分別采用了其中的一種方法,由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s主編的《計算機網絡:自頂向下方法》[2]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由Andrew S. Tanenbaum和David J. Wetherall主編的《計算機網絡》[3]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
這兩種方法的比較和分析對計算機網絡教學有重要意義,只有了解這兩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才能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相應教學方法的特點,從而提供計算機網絡教學質量。
1 局部和整體
“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從應用層和傳輸層開始講解,前者主要涉及客戶端、服務器的關系或者對等點(peer to peer)的關系,對網絡而言是整體的關系。同樣,傳輸層涉及的也是網絡上兩個終端節點之間的通信問題,所以也是基于網絡的整體結構;而網絡的底層(如鏈路層),主要涉及兩個可以直接通信的節點的通信問題,也就是針對網絡的局部。因此,“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可以認為是從網絡的整體到局部的講解方法,而“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則是從網絡的局部到整體的講解方法。
通常認為,從“局部到整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種方法使學生更能容易掌握所學知識,但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這種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從而讓學習成為一種被動的接受;相反,“從整體到局部” 的教學思想強調目的性, 先搭建起為完成項目任務所需的知識骨架, 再順著骨架分別伸向枝節各部分,這種教學思想符合一般人做事的“目的”性原則,所以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4]。
從實際教學分析,“從整體到局部”確實起到快速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例如,在講解TCP的擁塞控制,按照“自上而下”方法授課的學生,會自然地將TCP的擁塞控制和具體的應用聯系起來,思考某個具體的應用在TCP擁塞控制的機制下的行為方式。“自下而上”授課的學生,因還沒有學習應用層,所以無法與相應的應用場景進行關聯,學習相對枯燥,但同時,“自下而上”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相對要更牢固,這也是“從局部到整體”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的優勢所在。
通過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的教學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更適合程度相對較高的學生,通過這種“從整體到局部”的講解,使他們更容易激發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思考、理解;而“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更適合程度相對較低的學生,使他們更容易掌握基礎知識。武漢大學國際軟件學院在給本學院的留學生(程度相對較低)講授計算機網絡課程時,通常采用“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
2 興趣的激發
興趣在教學中有著重要意義和地位,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內在動力和愉快學習的誘因;興趣是牢固掌握知?R和深入理解知識的保障;興趣能維持長久注意,保持學習熱情。另外,興趣具有德育價值,是促進個性全面發展的要素,也能推動自我終身學習,對成功成才具有特殊意義[5],所以對哪種方法更適合激發興趣的分析有著重要的意義。
“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從應用層切入,如Web(HTTP)、郵件、域名轉換(DNS)等,大多數學生之前已經使用過這些應用,但他們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應用層面,卻不知道這些應用背后的原理。通過應用層內容的學習后,學生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能快速激發興趣。例如,平時學生都會用一些P2P軟件(如BitTorrent),對于P2P軟件的下載速度為何會遠遠快于通常的下載方式,以及用戶是如何找到不同的下載方式的,學生帶著這些疑惑來課堂,而通過P2P知識的學習能解開這些疑惑,極大地激發學習興趣。“自下而上”這種教學方法從物理層、鏈路層的內容開始講解,涉及的更多是理論原理方面的知識,如物理層主要講解數據通信的理論基礎、數字的調制解調等,而鏈路層主要講解流量控制、差錯控制等,這些內容相比于應用層的具體應用,略顯枯燥,無法迅速激發學生的興趣。
3 難易程度
計算機網絡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是數據傳輸,而這個知識點是貫穿網絡各個層的。“自上而下”先從整體上講解數據傳輸,即終端到終端的數據傳輸(應用層、傳輸層),再描述數據是如何在網絡中轉發的(網絡層),之后描述從直接相連的兩個節點的傳輸(鏈路層),可以歸納為數據傳輸的講解是從全局到局部的一個過程;而“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先講解點到點的傳輸(鏈路層),而后是網絡的數據轉發(網絡層),最后端到端的數據傳輸(傳輸層、應用層),可以歸納為數據傳輸的講解是從局部到全局的一個過程。從這個知識點來比較,“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要求相對更高,它要求一開始就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來理解具體的技術架構;而“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從最容易理解的兩個直接相連的節點之間傳輸開始講起,所以難度相對較小。
網絡的各層都是通過調用其下一層的功能來實現自身的功能,即每一個協議層的講解必然會涉及下層的內容。“自下而上”因先講授下層的知識,后學習上面層的知識,所以在學習涉及下層內容的時候,學生已經掌握相關知識,講授就順理成章。相反,“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在講授網絡各層的時候,學生并未掌握相關的下層內容,講授難度增加。例如,在講解應用層的時候,必然會講解Socket的調用,而Socket是傳輸層將其功能提供給應用層的一個接口,通常傳輸層會提供兩個協議UDP和TCP,所以會提供兩個不同的Socket。“自上而下”的方法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還沒有學過UDP和TCP的情況下,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來描述兩種不同協議對應的Socket,這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有一定難度。
傳輸層和鏈路層在計算機網絡里是兩個非常相似的層,它們實現著部分相同的功能:如流量控制、可靠性?魘洹⒉畬砑觳獾取!白隕隙?下”先講授傳輸層,而“自下而上”先講授鏈路層,這造成了流量控制、可靠性傳輸、差錯監測等內容通過不同的層來講解,即“自上而下”在傳輸層講授,而“自下而上”在鏈路層講授。從教學的實踐來看,通過鏈路層的講授更容易使學生接受,因為鏈路層針對的是兩個可以直接通信的節點之間的傳輸,比較形象直觀,比學生通過在這種傳輸的模型下理解流量控制、可靠性傳輸、差錯檢測等概念相對較容易。
4 知識點的比較
4.1 可靠性傳輸
“可靠性傳輸”是計算機網絡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法都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學習這個知識點,即先假設信道是非常完美的,之后信道是可產生錯誤的,最后信道是可造成數據丟失的,在這些不同的條件下如何來實現“可靠性傳輸”。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容易理解“可靠性傳輸”的原理,所以兩種方法都能實現很好的教學效果。這里有個小差別是“信道假設”,對于“自下而上”這種方法來說,因為已經通過物理層了解“信道”的概念,所以這種假設容易理解;而對于“自上而下”的學生來說,還沒有學過“信道”,不好理解。更重要的一點是,傳輸層是處理終端到終端的傳輸,實際上不涉及“信道”,這里的“信道”更應該是一個抽象的意義,將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一個路徑抽象成“信道”。顯然這種抽象的“信道”會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難。
“可靠性傳輸”有三種機制:停等式、回退n和選擇重傳。有趣的是在實際中,停等式應用在Wi-Fi網絡,也就是鏈路層的內容,而回退n和選擇重傳應用在TCP中,也就是傳輸層的內容。而在實際教學中,為了保持“可靠性傳輸”講解的完整性,這些內容是同時講解的。那么在哪個層講解這些內容更適合?我們傾向于在傳輸層中講解“可靠性傳輸”(即對應“自上而下”的教學方法),因為要理解回退n和選擇重傳這兩種機制,需要基于數據并不是按順序到達這一條件,但鏈路層是點對點的傳輸,數據通常是按順序到達的,所以實際上并不滿足這個條件,這造成了在鏈路層講解“可靠性傳輸”容易讓學生產生疑惑。
4.2 MAC層的比較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這兩本教材關于MAC層的差別是:“自下而上”將MAC獨立成一章節講解,而“自下而上”并沒有獨立出來,放在鏈路層講解。盡管MAC屬于鏈路層的一個子層,但我們更傾向于將其獨立出來講解,這是因為雖然作為子層,但MAC層更加重要,只有對MAC層理解了才能真正理解鏈路層,如只有對MAC層的信道接入協議CSMA/CD和CSMA/CA的深度理解才能真正理解以太網和Wi-Fi網絡。因獨立成章,“自上而下”教學方法將以太網和無線網絡都包括在MAC章節,由此,CSMA/CD 和以太網、CSMA/CA 和無線網絡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章節,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比較、理解這些技術;而在“自上而下”的教學中,這些知識點分散在不同的章節,不利于學生進行系統地理解。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教學方法對MAC中的信道接入都是按照分類的方式來講解。稍微有點不同的是“自上而下”將其分為信道劃分(channel partitioning)、隨機接入(random access)和分配接入(taking turns)3種方式;而“自下而上”分為競爭方式(contention)、無沖突方式(collision-free)以及有限競爭(limited-contention)。其中隨機接入等同于競爭方式,而分配接入等同于無沖突方式。這種分類的講解對以后理解其他新的接入協議非常重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兩者的講解都側重競爭方式(隨機接入),這也是非常合理的安排,因為競爭方法是目前計算機網絡采用的主要方式。
4.3 ARP協議的比較
ARP是地址解析協議,也就是將網絡層的地址(IP地址)解析成鏈路層的地址(MAC地址)。那么ARP到底應該屬于網絡層還是鏈路層,這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顯而易見,要理解ARP協議,就必須先了解IP地址和MAC地址,這也是為什么“自上而下”將其放在鏈路層來講解,而不能放在網絡層來講解,因為在學習網絡層的時候,學生還沒有學習MAC地址。相反,“自下而上”將ARP放在網絡層講解,此時學生已經完成IP地址和MAC地址的學習,所以兩者都對ARP的學習做了非常好的處理。因限于篇幅,不再對其他的知識點進行比較,不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對連接服務、地址分析、路由等方面進行比較。
通過上面對3個知識點的分析,可得出這兩種教學方法各有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其優點以及彌補其缺點,從而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
5 對工程思維的培養。
篇10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基礎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7-0000-02
一、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前景與特點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互聯網應用的不斷發展與普及,計算機網絡課程是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專業在校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普通高校計算機網絡相關專業的重點課程。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特點是理論性強和抽象性較強,需要邏輯思維及立體構圖,需要很強的數據結構基礎和數學基礎,所以學生學起來比較費勁;課程教學中集中了大量的概念,專業術語,專業知識較其它課程要多很多,學習任務重,在向學生教學中,要處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應用的關系,要讓學生除了著重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要注重培養實踐動手操作能力。所學的教學內容都是后續課程學習的基礎,也為將來就業打基礎。
二、講述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當中存在問題的探索和思考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普通高等學校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主要采用課堂集中上課講授和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方式;教學的內容以課本為主和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演示為附,盡可能的減少講解概念,對于以概念來講解網絡專業概念的、專業術語與生僻的詞語:這些理論概念都不好消化理解,增大了授課和學生學習的難度;所以造成了疑難問題越積越多時,他們就會因為失去學習積極性而出現不學和厭學的情感,有的同學即使學習了,聽課了,也會學了后面的知識忘了前面的網絡知識;與此同時由于講授網絡的同時學生并沒有實際操作,只是學習多媒體課件中的演示,而教學進度也特別快一帶而過,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嚴重影響網絡課堂教學的效果、聽課的效果。教學過程中,計算機網絡基礎課會出現大量理論性較強的內容,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些案例內容,對于課堂教學的改進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利用實例來講解網絡基礎的概念
計算機網絡中開放系統互聯模型(OSI)體系結構是計算機網絡課程中的重點內容。對于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學生普遍反映很抽象,包括任課教師也很難理解明了,分析透徹,讓學生理解;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網絡七層結構比喻在快遞公司投遞管理體系,我們要去快遞公司寄快件,過程如下:要把打包好的包裹包上在信簽上寫明收包裹人的地址和郵政編碼及聯系電話,并付費,后送入投遞服務部。快遞公司工作人員將包裹發往同一地點的包裹箱車或更大的包裝袋分撿好分好類。已經裝袋分檢的包裹被運送到火車站物流、飛機場等體貨物運輸部門,封裝大包等待運輸。之后就是運送快件到達目的地的快遞公司進得分檢,并在分派給下屬子公司,并由快遞員進行派送至收包裹人,收包裹人收到包裹,簽收后就可以了,這樣就完成了傳送任務。對比講解七層模型從最底層到高層的功能:使學生對層次的概念有個形象的認識,整個過程的參與者郵包裹人、快遞公司、運輸、快遞員和收包裹的快遞公司、運輸包裹的交通工具等構成了七層結構的快遞公司管理體制,從而和開放系統互聯模型(OSI)七層體系進行對應比較;開放系統互聯模型(OSI)七層體系結構中數據的封裝和投遞有相似之處,要快遞包裹就必須要把包裹送到快遞公司,并且必須要寫上收包裹人地址,并且對包裹的封裝有明確的大小要求,地址明確,并且在發包的過程中必須要經過封裝的過程。在收包裹時則表現為打開包裹的過程;包裹在寄包裹人與收包裹人層面表現形式為一件物體;在快遞公司表現形式為目的地為相同地點的裝袋的狀態;在運輸部門表現為打成大包分檢狀態,數據(包裹)在不同層次,表現形態也不盡相同,而在同一層,表現的形態是一樣的,這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協議數據單元的概念。數據的傳送在人們的面前就是看到與否,相當于包裹的運送與接收。在快遞公司七層體系結構中,寄包裹/收件人這一層為該體系的上層,運輸層為該體系的下層,可以看出寄包裹人/收件人使用的是快遞公司的服務,快遞公司使用的是運輸部門的服務。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開放系統互聯模型(OSI)七層模型層層之間關系的服務與被服務。學生對開放系統互聯模型(OSI)七層模型體系結構便有大致形象的理解。
(二)理論與實際相互關聯
在講授信息的傳輸介質時,教師可以把室內(樓內)網絡綜合布線系統中的知識介紹一下,講解水晶頭的掐法、線序、百兆/千兆的不同做法等,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講授常用的傳輸介質計算機網絡數據可以通過光纖傳輸、雙絞線傳輸、微波傳輸、激光傳輸等方式,可以根據傳送的距離成本以及速度來決定傳送網絡數據方式;在講述計算機中網絡協議時TCP/IP協議、計算機網絡(UDP)兩個協議時,需要介紹兩個協議的各自的特點以及它們的不同,根據它們的原理特性的不同、也決定了它們的應用范圍,如文件傳輸等需要可靠傳輸的網絡應用,在傳輸層一般選擇計算機網絡的TCP/IP協議,而IP地址就是計算機在網絡通行的身份是網絡通行的許可證,而像視頻的傳送一般則選擇UDP協議,還有些網絡應用是需要兩個協議都是用的,比如說遠程網絡攝像監控系統,監控的實時畫面的傳輸就要選擇UDP協議,而監控的畫面需要保存起來以備后續查看,對畫面的質量要求比平時高傳送時就可以選擇TCP/IP協議;教師對于理論課程的講解,學生的學習,不只要掌握知識點的原理,更要理解與掌握計算機網絡原理在實踐中是如何運用,因此在理論講解的同時,也介紹一下實際運用的知識,對于理論知識點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教師講述計算機的物理地址(MAC地址),除了介紹了計算機的物理地址(MAC地址)的定義為計算機的硬件地址,可以延伸介紹下計算機的物理地址(MAC地址)過濾在上網管理時的應用,例如:使用無線路由器時經常會碰到被其他人盜鏈的情況,這時使用計算機的物理地址(MAC地址)過濾,僅允許某一個或者某些計算機的物理地址(MAC地址)訪問,就可以解決問題,現在很多商業網站就是利用MAC地址來控制訪問的,只要你綁定MAC地址后就會被保護,即使被盜用帳號,在別的機器也用不了。
(三)Internet網絡在網絡教學的應用
充分發揮校園網的作用搞好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校園網絡是學校教與學的紐帶,學生可以從校園網上得到更多的知識信息,也能及時地自己的信息,并實現網上時時交流、時時討論。這樣不僅使學生自主地學習,而大大豐富和充實課余生活。教師的備課可從校園網中獲得更多教學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方便地,有選擇地比較教學信息資源,然后通過校園網向學生進行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加強交流與開發,才能實現信息化均衡發展;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網的性能:WinSchool、youku等視頻網站是目前較為流行的多媒體教學網。但是普遍缺乏在這些多媒體教學網上運行的課件,尤其能與學生計算機課本配套的課件就更少。所以有條件的教師或高校應該多錄制一些優秀教師的網絡課堂,并把視頻傳到網絡共享上,只有這樣,大家共同做一件事,才能讓網絡基礎課程的學習資源豐富起來,讓學生在網絡社會的今天,一邊瀏覽一邊學習的生動的網絡知識,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對媒體教學網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遠程教學網發展網絡基礎課程教學: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高等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教師、課室、多媒體等)難以滿足需要,學生學習知識的方式也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網絡的依賴也日益彰顯。讓廣大的學生利用計算機互聯網提高自己對信息處理的能力,利用各普通高校網絡基礎課程學科代頭人通過遠程教育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讓學生接觸到最先進的網絡與計算機技術。
三、總結
在備課時設計教學案例時,更要體現代網絡信息發展的特點:不斷改革和不斷創新,跟著網絡的腳步,不斷的更新教學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效果。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要促進教學內容的豐富、教材形式的改變,更是教師學校教育思想、教學觀念向信息化的改進,通過對實例中所有應用案例的講述、分析、操作與實踐,讓學生在學習、研究與實踐中發現的體會到網絡學習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從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偉民章.教學設計基礎[M].電子工業出版社
[2]唐衛清.信息網絡技術與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