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時間:2023-10-20 17:25: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紡織品行業研究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紡織品行業研究報告

篇1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 紡織品出口;影響;對策

作者簡介:龔立恒(1980—),女,江西財經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經濟學;

黃玨群(1973—),男,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中圖分類號:F832.6;F426;F752.6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29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04-70-02

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高速增長帶來了連年的大額順差,使得我國的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強烈的人民幣升值預期,相對較高的投資收益率和高通脹率,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金融危機過后,西方國家的經濟持續低迷,其國內的失業率居高不下,西方國家希望通過不斷擴大出口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因此,歐美等西方國家對人民幣升值逼壓愈演愈烈。

紡織行業作為我國出口創匯的主力軍,對增加我國的外匯儲備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趨勢增強,紡織行業的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紡織企業的生存壓力巨大,甚至有些企業已瀕臨倒閉。面對強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紡織行業該如何應對,才能化壓力為動力,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人民幣升值對紡織品出口的不利影響

(一)削弱了成本上的優勢。紡織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我國成為紡織品第一大出口國,主要還是因為我國的勞動力價格低,進而產品成本較低。然而紡織品具有產品替代性強、需求彈性大的特征。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情況下,相比以前,購買產品原材料和勞動力的價格相對升高,生產成本提高,導致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價格優勢大大減弱。

(二)行業勞動力吸納能力降低。若人民幣持續升值,勞動力實際價格上升,為了控制成本,部分企業采取了裁員的手段。還有一些企業可能會因為抵御風險能力差而直接淘汰出局。不管是企業裁員還是倒閉,都將不可避免地影響社會就業。

(三)競爭將更趨激烈。人民幣匯率調整,我國大宗、低檔、初級的紡織品出口將會遭受重創,而這些是中小紡織企業的主要出口產品,這使中小型紡織品出口企業的出口形勢將更加嚴峻。面對來自其他發展中國家優秀紡織企業的競爭壓力,一部分抗風險能力較差的企業將難以為繼。

二、人民幣升值對紡織品出口的有利影響

(一)有利于緩解我國紡織品出口的貿易摩擦。由于主要依靠低價格參與國際競爭,中國紡織企業在全球同行業中頻遭傾銷立案調查。人民幣升值將使我國紡織品出口價格相對升高,從而減少因價格低而遭受的反傾銷調查,緩解出口貿易摩擦。

(二)有利于促進紡織品行業結構優化。人民幣升值,使得一部分紡織企業面臨著慘遭淘汰的威脅,而一部分應對風險能力強的紡織企業,技術更加全面、先進,資金實力更為雄厚,會是這場競爭的最終勝出者,從而促進中國紡織行業的進一步整合,實現產業升級。因此人民幣升值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的良好時機。

(三)有利于我國紡織品行業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由于原有的價格優勢的喪失,企業為了在競爭中重新處于有利地位,必將積極推行產品的技術創新,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推動產業升級,提升出口產品的結構,促進我國紡織品的出口結構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四)有助于增強企業的抗風險意識。人民幣升值給我國的紡織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將迫使紡織企業增強匯率風險意識,在匯率波動之前就做好防范措施,盡量減少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

三、面對人民幣升值應采取的措施

(一)企業應采取的措施

1. 加快從“以量取勝”到“以質取勝”的轉變。經歷過人民幣升值這次巨大的沖擊后,紡織企業應跳出原有的低價競爭格局,注重提升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通過對產品進行深加工,調整出口結構,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保持紡織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從“以量取勝”到“以質取勝”的轉變。

2.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強品牌建設。紡織業要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以材料創新和新領域的開發為抓手,按照“差別化、規模化、國際化”的新要求,提高產品的設計和創新能力,改變企業的生產和加工方式,升級整個產業鏈條。同時,要樹立大的質量觀和精品意識,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力爭建立在品牌設計、技術研發、營銷渠道等方面優勢明顯的企業,不斷提高我國自主品牌紡織產品的出口比重。

3.加快紡織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根據國務院《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形勢下,紡織企業應主動作為,對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要盡快淘汰,促進產業升級;并積極采取措施,集中力量解決技術創新中的突出問題,建立銷售網絡,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擴大產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積極探索新的貿易方式,加快新技術成果的轉化進程。

4.加大境外先進技術引進力度。人民幣升值導致了境外先進紡織技術進口價格的降低,意味著降低了國內紡織企業的利用成本。因此,我國紡織業應抓住機遇,積極引進境外的專利、先進技術和設備,并加大紡織科技人才出國培訓力度,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企業發展后勁。

5.積極推進紡織品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紡織品的主要出口市場歐盟、美國和日本的經濟出現疲軟,國內消費能力不斷下降,因此,紡織企業應積極推行市場多元化戰略,減少對這三大市場的過分依賴,大力開發新興市場,分散市場風險,減少貿易摩擦。

6.培養儲備外匯風險防范專業人才。要注重加強外匯金融等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力度,為企業應對匯率波動提供智力支持。

7.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減少國際貿易摩擦,有實力的企業應加快海外投資步伐,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主動參與相關的國際標準制定,提高在該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二)政府應采取的措施

1.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國內市場環境。政府應發揮其宏觀調控作用,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我國紡織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避免國內市場惡性競爭的出現,促進我國紡織業的發展。

2.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和給予財政補貼。金融危機后中小企業資金更加困難,產品出口受阻,出口訂單減少,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困境。因此,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支持中小企業的融資,給予貸款利率優惠,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合理發展民間借貸業務,對于技術創新的紡織企業給予更多的財政優惠措施,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促進中小紡織企業的做大做強。

3.積極推行應對貿易壁壘的國際標準。政府應建立和完善我國紡織品的標準體系,進一步縮小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的距離。

4.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積極通過政治外交職能,開拓新興市場,實現市場多元化,從而降低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的風險,促進我國紡織品的出口。

5.加強對紡織業協會和商會的監管,促進我國紡織行業協會公信力的提升,使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其對內引導和對外交流的作用,促進我國紡織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志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調整及其波動率與中美貿易收支[J].國際貿易問題,2009,(01):100-120.

[2] 谷任、吳海斌.匯率變動、市場份額與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競爭力[J].世界經濟,2007,(03).

篇2

隨著消費者消費理念的成熟,對環保健康的需求在紡織服裝產品中日益受到關注。低碳經營和發展成為紡織服裝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問題的提出

全球經濟經歷了農業發展、工業發展和信息化發展的歷程,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是在享受經濟發展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人們也在承擔著污染、輻射等所造成的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于是無論是政府還是公眾都開始關注財富增長的方式和未來長久的發展。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社會變革的潮流。低碳經濟(Low-carbon Economy)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低碳經濟發展涉及汽車、鋼鐵、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排放部門,紡織服裝企業在生產流通環節也同樣存在碳排放、碳污染的問題。2009年在江蘇省常州市舉辦的藍天全國印染行業節能環保年會上,參會的紡織印染企業都非常關注節能減排等低碳發展問題。會議中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紡織行業全過程能耗大致為4.84噸標煤/噸纖維。其中,服裝行業能耗為1.05噸標煤/噸服裝,織造行業能耗為0.95噸標煤/噸纖維左右,印染行業能耗大體在2.5―3.2噸標煤/噸纖維之間,平均為2.84噸標煤/噸纖維,印染行業約占全行業能源的58.7%,成為紡織業節能的重點。

另外,根據某環境資源管理公司的計算,一條約400克重的滌綸褲,假設它在中國臺灣生產原料,在印度尼西亞制作成衣,最后運到英國銷售。如果其使用壽命為2年,用50℃溫水的洗衣機洗滌過92次,洗后用烘干機烘干,再平均花兩分鐘熨燙。這樣算來,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200千瓦時,相當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相比之下,棉、麻等天然織物不像化纖那樣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產生的污染物要相對較少。據英國劍橋大學制造研究所的研究,一件250克重的純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約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這還不包括T恤所產生的環境污染等。

因此,無論是在紡織服裝的生產環節還是消費環節,都存在著數量可觀的碳排放,那么,為了可持續發展,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承擔起降低碳排放的責任,貫徹低碳營銷理念,采取低碳營銷策略成為紡織服裝企業營銷中的新思路。

當前,世界許多知名服裝企業在時尚圈掀起一股綠色環保低碳風潮,推出具有低碳產品特征的服裝。例如,GUESS推出以有機棉制造的環保男女裝牛仔褲,且每條褲子的卷標也是百分百再造紙及大豆制的油墨印制;GIORGIO ARMAMI推出的環保型牛仔系列;西班牙著名服裝商ZARA與馬德里歐洲設計學院合作,開發有關回收衣服與布料的時裝制作,鼓勵設計師使用環?;蛱烊徊牧希膭羁沙掷m的時裝設計等。這一發展趨勢必將對我國低碳紡織服裝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我國低碳紡織服裝的發展現狀

低碳經濟的發展背景下,紡織服裝企業開始進行低碳發展的有益探索,提出了綠色紡織、低碳服裝或生態服裝等概念,并在研發新產品、營銷方向、經營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整和改變。

創立于1996年的服裝品牌“例外”,在品牌定位方面一直堅持自己獨特的風格,即堅持天然質樸的材料,拒絕使用化纖。設計師一直堅持利用對環境無害、能循環再造的物料結合傳統紡織、刺繡技術,強調的低物質感、自然元素,灰色、米色、白色,是“例外”的主導色,棉麻是它的主材料,這其實正是契合了人們現在一直倡導、未來將成為消費趨勢的低碳、環保理念。這種綠色思想以及對傳統的敬重獲得時裝界無限的贊賞,也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

2009年9月20日,由著名的環保機構“根與芽”珍古道爾(北京)環境文化交流中心等機構共同發起的“衣年輪”中國城市調研發表會在北京舉辦,所謂“衣年輪”是指服裝的碳排放指數,用來衡定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總量,以及年均碳排放量。同時,李寧公司正式推出ECO CIRCLETM環保服裝系列“低碳裝”,提出選用可循環利用材料(比如ECO CIRCLE 面料)制成的產品,并傳遞一衣多搭、增加每件衣服的使用率等方式來降低服裝碳排放量的理念和途徑。

2010年4月,中檢集團江蘇有限公司與金壇利步瑞服裝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ISO14064-1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及GB/T23331能源管理體系的一體化認證服務合同。這標志著利步瑞成為江蘇省首家低碳認證企業,這也是全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第一家。

2011年,在紡織產業鏈中關鍵環節的印染行業在低碳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環保型印染新技術”和“棉型織物節水減排印染新技術”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的驗收?!懊蘩滠埗讶旧P鍵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獲得了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

由于“低碳”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對低碳紡織服裝的認識還有待深化。

首先,服裝低碳消費意識的覺醒。2011年8月23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的《毒隱于衣——全球品牌服裝的有毒有害物質殘留調查》的報告引起公眾極大的關注。報告中稱阿迪達斯、李寧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的產品中含有“環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醫學實驗證明服裝的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使消費者開始意識到雖然服裝與食品不同,但有些服裝是“有毒服裝”,給消費者帶來困擾和利益上的損害,使許多消費者開始覺醒,意識到紡織服裝產品同樣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更加迫切期待健康、綠色、環保的低碳服裝,這為紡織服裝企業研發、生產和銷售低碳服裝產品提供了很好的時機。

其次,無論是企業還是公眾對低碳服裝的認識都有些模糊。低碳紡織、低碳服裝、標注碳指標或者碳足跡等大多都是停留在概念階段,一噸棉花、一噸紗線、一件服裝,到底產生了多少碳排放,目前國內并無具體的評價指標。相對比而言,歐美發達國家對紡織品中偶氮染料、甲醛、五氯苯酚、殺蟲劑、有機氧化物等的含量都實施了嚴格的限制,但在我國缺乏相應的檢測技術和檢測標準。因此,需要在當前紡織服裝產業的整個鏈條中,建立相關的檢驗制度,對紗線、纖維以及各類紡織品的有害物質含量規定限度,清除市場上的有毒服裝,并對具體產品的碳排放進行估算、量化。因此,低碳標準的制定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參與。

再次,有些企業借著環保的“低碳服裝”這個時尚概念來炒作,把低碳當作噱頭,而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并沒有得到體現。

另外,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不夠成熟,有的盲目追求奢華、高檔服裝;有的認為媒體、企業都在宣傳低碳,于是就購買和穿著低碳服裝,認為這是一種時髦,而非環保意識所致。這些其實都是對低碳服裝認知的偏差,需要企業、社會正確的宣傳和引導。隨著消費者的健康意識、環保意識逐漸加強,環保、低碳、負責任的消費觀念將逐步取代傳統消費的消費觀,低碳服裝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三、我國低碳紡織服裝發展的策略選擇

(一)產品策略

1.開發選擇天然纖維面料,科學使用化學纖維面料。天然纖維面料包括純棉、純毛、純絲、純麻制品等,一般具有透氣性好,吸濕性能好,穿著舒適、健康等特點,符合低碳環保的特征。雖然化學纖維面料能夠增加面料的強度、耐用性和外觀效果,但由于面料中不可避免地會用到化學劑等有害物質,會造成穿著者皮膚表面的酸堿性失衡,出現皮膚過敏、血點、紫斑等。因此,紡織服裝企業必須加強面料的檢驗,科學使用化學纖維面料。另外,為符合低碳發展的趨勢,服裝企業需要加大投入,開發一些低碳環保的新纖維,運用到服裝面料成分中。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棉麻等天然纖維,如果在作物成長過程中大量使用殺蟲劑、化肥和除草劑等,也會導致農藥殘留于棉花、麻纖維之中。所以,服裝企業需要從源頭控制服裝原材料的質量。

2.控制服裝生產環節。在新技術的支持下,企業需要在服裝生產環節進行工藝革新,開發出新型染料、助劑,面料等,控制生產各環節的低碳排量。在面料的原料儲存時,最低限度使用防腐劑、防霉劑、防蛀劑等化學物質;在織布過程中減少使用氧化劑、催化劑、去污劑、增白螢光劑等化學物質;在印染環節中,防止偶氮染料、杜絕甲醛、重金屬污染等,并對生產環節的農藥殘留和重金屬等化學成分進行檢測。

3.推行簡易產品的綠色包裝。包裝是企業整體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企業熱衷于對產品進行過度包裝,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雖然設計精美的包裝會帶給產品附加價值,但過度浪費性包裝既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又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和破壞, 所以,摒棄繁瑣昂貴的包裝,采用易處理、可降解、可回收重新利用或循環再生的包裝材料來設計產品的包裝,不但做到了環保低碳,也為企業樹立了差異化的市場競爭形象。

(二) 渠道策略

產品需要通過銷售渠道完成從生產環節到消費環節的轉化,產品周轉次數越多,不但因為環節多增加了儲藏、運輸的成本,最終提高了產品的價格,也增加了產品在周轉中的碳排放。所以,低碳發展要求企業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銷售網絡,縮短傳統的銷售渠道。例如,采取產銷一體化,開設電子商店,鼓勵建立網店等形式。中國大陸最大的鞋類企業百麗集團已經于2008年啟動電子商務項目,公司自行投資開發的獨立網站淘秀網,省去了實體店鋪的多個渠道,為顧客的購物與選擇提供了更好的網絡環境。

另外,在渠道終端的實體店鋪裝修中也盡可能采取環保裝修裝飾材質,在賣場中設計照明和空調多條線路,分時段、分線路開啟照明燈和空調系統,同樣可以實現低碳的目標。

(三)價格策略

價格是營銷策略中非常敏感的因素,產品價格的制定既要考慮產品的成本(生產成本、流通成本、管理成本等)、需求狀況、競爭等因素,還需要考慮消費者對價格的心理認知。

當前,由于消費者缺乏對低碳服裝的認知度,認為低碳環保服裝的價格高于其他普通的服裝,限制了消費者的購買。其實,雖然低碳服裝由于原材料、面料的研發、生產過程的控制等有可能增加了產品的成本,但如果在消費者感知價值中增加產品附加價值因素,提供良好的服務,使產品物有所值,同樣會獲得消費者的喜愛。另外,低碳服裝所倡導的簡約設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產成本,為價格的制定提供彈性空間。

服裝企業應盡可能地在控制產品成本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價格,并在銷售過程中,更多強調產品的價值和帶給消費者的利益,弱化對價格的敏感性。同時,由于對低碳服裝求新、求異等的心理因素也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動機,企業可以有意培育出先期消費者,并以此帶動市場的不斷擴大。

(四)促銷策略

1.普及低碳消費理念。當前,許多消費者缺乏對低碳產品的認知,制約了低碳產品的銷售。一方面,政府應提倡健康環保的低碳生活方式,不刻意宣傳鼓勵炫耀消費、奢侈性消費,在消費者中普及科學、合理、健康、文明的消費觀念;另一方面,企業也應根據行業特征、產品的特點具體引導消費者的科學消費,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可選的環保節能產品、低碳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