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表演的藝術范文

時間:2023-10-20 17:26: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聲音表演的藝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聲音表演的藝術

篇1

一、現代音樂美學的內涵

良好的嗓音和歌唱的技巧只是聲樂表演的基礎,聲樂表演的藝術是表演者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即屬于自己的個性和情感,來表演不同的歌曲,形成表演者獨有的風格,這就需要表演者學會“審美”。中國現代音樂美學,其根本是讓音樂與民族、人民相結合,以音樂的形式體現民族和群眾的思想,讓音樂可以真正普及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中,而不在是部分人的所有物。音樂美學發展至今,其理念不再是抒發個人情感,更加是傳遞思想,讓廣大群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相互共鳴、交流的有效方式。很多歌曲都存有很強的時代背景,不同時期的歌曲往往表現的內容有著很大的區別,戰爭時期會誕生很多與生命、自由、自強等相關的歌曲,而和平年代歌曲表達的則是與愛情、生活、勵志等相關的內容。現代人因為生活環境的問題,不容易理解中西方的古典音樂,這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體會,而音樂美學則是教給人們如何去體會和表演不同形式的、不同時代的歌曲,以此提高音樂的功能性。以往的聲樂表演,更多的是供人欣賞,為熱愛音樂的人提供欣賞的機會,但現代音樂美學更加注重音樂存在的社會作用,包括:激勵群眾的思想、改善負面的心理情感等,其核心是以把中國傳統文化、音樂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形成新的更加具有情感影響力的音樂藝術。

二、現代音樂美學理論對促進聲樂表演發展的分析

(一)對歌曲中詞與曲的賞析以及其中蘊含情感的運用

聲樂表演不單是把自己的聲音通過一定的技巧表現出來,更是情感的表達,其中曲調可以理解為情感起伏、變化的具體體現,而文字則是一種更加直觀更便于人們理解的一種表現方式。一般的聲樂表演只是注重表演者演唱歌曲的技巧和表演者是否可以完整的演唱歌曲,即對歌詞的記憶、歌唱技巧的運用等。可是忽略了表演過程中表演者的情感表達,這里的情感表達并不是指表演者的現場感染力,而是表演者在感受到歌曲的詞與曲的意境后,融入自己的性格和情感后最終的成果。這就需要表演者對不同風格或地域的音樂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民歌部分,民歌中含有不同少數民族的歌曲,那么表演者就要了解到其中所表現的少數民族的習俗和美麗的風景,而民歌中的風景不單是山、樹、水等靜態景色,還有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勞動和慶祝的動態景色等,這些都是民歌的內容。而對于亞洲其他國家以及西方的歌曲,表演者要做的不單是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還要了解到其他國家的文化,接著則是去認識和分析歌曲中所要表達的一個國家眾多文化的一部分。通過深刻了解到不同音樂所表達不同民族和國家的人們生活的縮影,可以令表演者發現更多不同于自己生活的“美”。而歌曲中文字內容的情感變化,往往是與音調的變化相符合的,所以先理解歌詞中的含義,將更有助于表面感受歌曲整體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

(二)以美學提高聲樂表演的效果

當人們聽到聲音的同時,腦海中往往會出現相應的圖像,如:海浪聲,風聲,雷鳴聲等,而當人們聽到不同類型的歌曲時,無論是心情或是思緒、腦海中的畫面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變化。當人們的情感、思緒和腦海中的成像與歌曲越發的貼近,越可以感受到歌曲的藝術性,令聲樂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表演者和學生在聲樂表演中的不安、緊張等負面情緒。搖滾類型的音樂。這種音樂的核心是力量、自主、自由等意志,可以說是較為勵志的音樂,多數人喜歡搖滾樂是因為它激烈的節奏感,但忽略了搖滾樂中的美。從內容上看,搖滾樂可分為青春、勵志、愛情和友情,而現代音樂美學研究中研究研究的角度又含有心理學和廣義社會學的角度,也就是說通過利用音樂美學可以讓表演者把自己獨有的心理、情感與歌曲融合,然后釋放去感染更多的人,即為成功的表演。

三、結語

篇2

【摘要】 目的:觀察轉化生長因子(tgf)?β1在腸易激綜合征(ibs)大鼠模型腸粘膜組織中的表達,初步探討tgf?β1在ibs發病機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乙酸灌腸加束縛應激和單純束縛應激方法制造ibs動物模型(ibs1、ibs2組 ),同時設立灌腸對照和正常對照組,行內臟敏感性評價后,用免疫組化的方法檢測tgf?β1在ibs大鼠模型組和對照組腸粘膜組織中的表達情況。結果:ibs1、ibs2兩模型組大鼠腹外斜肌收縮次數在不同擴張容量下均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增加(p<0.05~0.01),組織學分析顯示各組大鼠均無明顯的炎癥性表現。tgf?β1在各組腸粘膜組織均有表達,各組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tgf?β1作為一個抗炎性細胞因子在ibs發病機制中可能通過非直接的方式發揮作用。

【關鍵詞】 轉化生長因子?β1;腸易激綜合征;大鼠模型;免疫組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in rats model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gf?β1on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methods:rats model of ibs by intracolonic instillation of acid and restraint stess and single restraint stess methords, while the positive and control group were designed, after the visceral sensitivity was detected in the rats of each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the contraction frequency of the abdominal muscle in two rat model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s compared with two control groups (p<0.05~0.01). there were no sign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rats of each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different position of each group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s: tgf?β1 may be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factor in ibs which acts as a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by indirect means.

[key word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rats model; immunohistochemistry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種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的功能性腸道疾病,臨床以腹痛、腹脹伴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改變(腹瀉、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為特征,其發病是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最終導致內臟動力和內臟感覺異常。近年來研究發現,部分ibs患者存在炎癥或免疫功能的異常改變,但其確切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1,2]。轉化生長因子(tgf)?β1能調節多種免疫細胞和非免疫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功能,研究顯示其對腸粘膜炎癥有明顯的負調控作用[3,4]。本實驗研究了tgf?β1在ibs大鼠模型腸粘膜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初步探討其在ibs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實驗動物及分組 體重為(200±5)g 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購自湖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號:syxk(湘)2003?0002。整個實驗操作過程均飼養于標準的ⅱ級動物房,適應性飼養1周后隨機分為ibs1組(乙酸灌腸+束縛應激組)、ibs2組(束縛應激組)、灌腸對照組(生理鹽水灌腸+束縛應激組)、正常對照組共4組,每組10只。

1.1.2 主要試劑及儀器 兔抗大鼠tgf?β1多克隆抗體、pv?6001兩步法檢測試劑盒和dab顯色試劑盒均由北京中衫公司提供,rm6280c型多道生理信號采集處理系統和針型插入型電極均由成都儀器廠提供,8f導尿管(直徑2 mm,球囊最大容量3 ml,最大直徑2 cm)用作結直腸內球囊擴張導管(浙江康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

1.2 實驗方法

1.2.1 大鼠模型制備 ibs1組:實驗前24 h禁食不禁水,乙醚麻醉后經插入連接注射器的硅膠管(距8 cm),結腸內灌入40 ml/l的乙酸1 ml,緩慢拔出硅膠管,用手壓迫并將大鼠尾部抬高30 s,后用0.01 mol/l 的pbs 1ml沖洗結腸,放回籠中自由活動進食水,于第7天行束縛應激,將大鼠置于一限制起肢體活動但不影響其呼吸的特制透明圓柱形筒內,3 h后將大鼠放入飼養籠中[5];灌腸對照組:用生理鹽水1ml代替乙酸灌腸,其余方法相同;ibs2組:按照williams方法[6]略作修改,束縛前禁食24 h不禁水,乙醚麻醉后,用寬膠帶束縛前肩、前上肢及胸部,限制前上肢搔抓頭面部,但不限制其活動,束縛時間為1 h(自大鼠清醒后開始計時);正常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

1.2.2 腹壁肌電活動 記錄腹壁肌電活動評估腸道敏感性[7]:大鼠實驗前24 h禁食不禁水,3%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1 ml/kg)麻醉下,將涂石蠟油的帶氣囊的8f導尿管插入結腸內(使氣囊末端插入內7.0 cm,在外1.0 cm處將其固定在大鼠尾根部)后,大鼠固定在手術臺上,將銀絲雙極電極插入腹股溝韌帶上方、距中線1.5 cm一側腹外斜肌上,待大鼠適應30 min后,每只大鼠給予球囊擴張3次,容量分別為1.0、1.5、2.0 ml,每次擴張持續5min,間隔30 s(以防腸道缺血),記錄5 min內腹外斜肌的收縮次數。肌電活動增高超過基線水平100 μv以上為一次有意義的腹部收縮活動。

1.2.3 組織形態學檢查 肌電活動測定結束后,給予過量的將大鼠處死,分別取橫結腸、降結腸及直腸組織各一塊,10%的中爾馬林固定,顯微鏡下觀察腸粘膜病理組織學改變。

1.2.4 tgf?β1免疫組化檢測 常規脫臘至水化,3% 的h2o210 min,蒸餾水洗3次各3 min,微波加熱抗原修復10 min,一抗(1∶100),4 ℃過夜,室溫下復溫30 min,加兔抗大鼠igg抗體?hrp多聚體,37 ℃ 30 min(以上每步后用 pbs洗3次,每次3 min),dab顯色(鏡下控制顯色時間),后經蘇木素復染,脫水透明、封片顯微鏡下觀察結果。pbs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

1.2.5 結果判斷 參照文獻[8]的標準并略作修改:(1) 顯微鏡下觀察著色廣度:0分:陽性細胞數比率<1%,1分:陽性細胞數比率2%~25%,2分:陽性細胞數比率26%~50%,3分:陽性細胞數比率51%~75%,4分:陽性細胞數比率>75%。(2)著色強度:0分:細胞無著色,1分:陽性細胞染色呈淡黃色顆粒,2分:陽性細胞染色呈棕黃色顆粒,3分:陽性細胞染色呈深褐色顆粒。(3)廣度×強度=總分(0~12):陰性(ⅰ:0~1);陽性(ⅱ:2~4);強陽性(ⅲ:5~8;ⅳ:9~12)。tgf?β1以細胞漿著色為陽性。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進行比較;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大鼠腹壁肌電活動的比較

不同擴張容量模型組大鼠的腹外斜肌收縮次數較灌腸對照組和正常對照組明顯增加(p<0.05~0.01),提示存在內臟感覺過敏,而兩模型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各組大鼠腸黏膜he染色結果

各組大鼠腸黏膜組織結構完整,正常對照大鼠組和模型組大鼠腸黏膜he染色均未見異常,未見黏膜的器質性損害及炎癥細胞浸潤,見圖1a?c。

2.3 各組大鼠腸黏膜組織中tgf?β1表達的比較

tgf?β1在ibs模型組及正常組腸粘膜組織中均有表達,主要見于腸粘膜上皮細胞和固有層炎性細胞(圖2a?c),棕黃色顆粒主要見于細胞漿及細胞膜。正常對照組橫結腸、降結腸、直腸組織tgf?β1表達陽性率分別為20%(2/10)、30%(3/10)、20%(2/10),灌腸對照組表達陽性率分別為20%(2/10)、20%(2/10)、10%(1/10),ibs1組表達陽性率分別為30%(3/10)、20%(2/10)、20%(2/10),ibs2組表達陽性率分別為20%(2/10)、30%(3/10)、10%(1/10),經行×列表資料的fisher確切概率法進行比較,ibs1、ibs2模型組tgf?β1表達的陽性率與正常對照組、灌腸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橫結腸,b:降結腸,c:直腸

圖1 大鼠腸粘膜組織h?e染色(×100)安鈺等.轉化生長因子?β1在腸易激綜合征大鼠模型中表達的研究 a:橫結腸,b:降結腸,c:直腸

圖2大鼠腸粘膜組織tgf?β1的表達(×100)表1 各組大鼠在不同擴張容量下腹壁肌電活動的比較(注:與灌腸對照組和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p<0.01。

3 討論

ibs是一種涉及多種因素的復雜的功能性腸病之一,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普遍認為是包括胃腸運動異常、內臟感覺敏感性增高、腸道的輕度炎癥等在內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腸道的輕度炎癥[1,9]是近年來關注的熱點。早在20世紀60年代,hiatt等在經手術獲取的ibs患者結腸標本中發現肥大細胞增多這一現象,這是關于ibs患者腸黏膜存在炎癥的最早證據,而chadwick 等[1]首先提出了無急性胃腸炎史的ibs患者腸黏膜存在炎癥,組織學檢查發現上皮內淋巴細胞、固有層cd3細胞、cd25細胞及單核巨噬細胞增多。李延青等[10]對ibs患者腸黏膜th1型細胞因子(γ干擾素受體和白細胞介素?12)和th2型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4、10)表達情況研究發現,腹瀉型ibs患者腸黏膜γ干擾素受體和白細胞介素?12表達顯著增加,白細胞介素?10表達呈下降趨勢,而便秘型ibs患者細胞因子表達與對照組無差異,這說明腹瀉型ibs患者內存在th1/ th2漂移,th1反應增強。gonsalkorale等[11]研究發現,ibs患者白細胞介素?10的表達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而tgf?β1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這些均提示黏膜免疫在ibs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本實驗采用了乙酸灌腸加束縛應激和單純束縛應激的方法制造了ibs大鼠模型[5,6],實驗發現乙酸灌腸7d后腸粘膜組織學檢查正常,但大鼠對結直腸刺激的敏感性增高,而灌腸對照組大鼠對結直腸球囊擴張刺激的敏感性與正常對照組無明顯差異,故排除了損傷因素所導致的內臟敏感性增高,與徐俊榮等[12]研究結果相同。常規組織學檢查與單純束縛應激組大鼠的腸粘膜組織學改變無差異,均未發現水腫?充血及炎癥細胞浸潤等病理學改變,反映了心理應激在ibs發病中的作用。

tgf?β是一個多功能的生長因子超家族,其主要作用包括調節細胞增殖和分化?參與胚胎發育的調節?抑制免疫反應等,tgf?β至少有5種異構體(tgf?β1?5),其中tgf?β1最為常見,幾乎參與了所有病理和生理過程,并與多種臨床疾病密切相關[13,14]。王玉芳等[15]認為tgf?β1不能對抗促炎性細胞因子,從而控制炎癥,提示潰瘍性結腸炎中可能存在tgf?β1信號通路缺損。monteleone等[16]首次揭示了tgf?β1信號放大級聯缺損與炎癥性腸病發病的關系,由此可見,tgf?β1是腸粘膜免疫的實質,在腸道炎癥中發揮重要作用。tgf?β1本身是一種抗炎性細胞因子,在機體免疫調節中起重要作用,不僅抑制樹突狀細胞的成熟,而且tgf?β抑制輔th1型反應,增強輔th2型反應,增加調節性t細胞的比例[17,18]。近年來國外有學者研究顯示,在感染后(即炎癥后)ibs中發現肌層tgf?β1持續增高,可持續至感染后1個月甚至更長,他們認為增高的tgf?β1可通過增加環氧酶2和前列腺素e2的表達來提高平滑肌的興奮性[19]。本實驗研究了ibs大鼠模型中大鼠結、直腸組織病理學變化,結果顯示無炎性細胞浸潤等炎癥性改變;實驗還從蛋白質水平研究了tgf?β1在ibs大鼠模型腸粘膜組織的表達情況,結果顯示各組之間tgf?β1表達的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與gonsalkorale等[11]研究結果相似,但不能就此排除其在ibs發病中的作用。已有研究證實tgf?β1作為一個抗炎性細胞因子對腸粘膜炎癥有明顯的負調控作用[3,4],且國外有研究發現ibs患者肌層tgf?β1增高可通過增加環氧酶2和前列腺素e2的表達來提高平滑肌的興奮性,提示可能與腸道的防御功能有關[19],因此有關tgf?β1在 ibs發病中的作用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chadwick vs, chen w, shu d, et al. activation of the mucosal immune system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 gastroenterology, 2002,122(7):1778?1783.

2 陳曉敏,張燕華,吳躍龍.腸易激綜合征結腸黏膜p物質和血管活性腸肽變化的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11):31?33.

3 wahl sm.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j]. j exp med, 1994,180(5):1587?1590.

4 letterio jj, roberts ab. reg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by tgf?beta [j]. annu rev immunol , 1998,16(1):137?161.

5 la jh, kim tw, sung ts, et al.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and altered colonic motility after subsidence of inflammation in a rat model of coliti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3,9(12):2791?2795.

6 williams cl, villar rg, peterson jm, et al. stress?induced changes in intestinal transit in the rat: a model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 gastroenterology, 1988,94(3):611? 621.

7 ness tj, gebhart gf. colorectal distention as a noxious visceral stimulus: physiologic and pharm acologic characterization of pseudaffective reforexes in the rat[j].brain res,1988,45:153?169.

8 姚芳芳, 郭長存, 賀莉, 等. runx3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表達[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8,8(6):1119?1121.

9 dunlop sp, jenkins d, spiller rc. distinctive clinical, psyc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features of postinfectiv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am j gastroenterol ,2003,98(7):1578?1583.

10 李延青, 張海燕, 左秀麗. 等. 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腸黏膜th1/ th2漂移的研究[j]. 中華消化雜志,2004,24(12):728?731.

11 gonsalkorale wm, perrey c, pravica v, et al. interleukin 10 genotype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evidence for an inflammatory component [j]. gut,2003,52(1):91?93.

12 徐俊榮,羅金燕,尚磊,等.從腸肌間神經叢抑制性神經遞質的改變探討ibs不同亞型的發病機制[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5,13(19):2332?2338.

13 sporn mb, roberts ab, wakefield lm, et 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chemical structure[j]. science, 1986,233(4763):532?534.

14 于春秋.福辛普利對糖尿病大鼠腎皮質tgf-β1 mrna表達的影響及意義[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1):65?69.

15 王玉芳, 魏兵, 歐陽欽. 轉化生長因子β1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表達[j]. 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5,36(2):204?206.

16 monteleone g, kumberova a, croft nm, et al. blocking smad7 restores tgf? beta1 signaling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j clin invest, 2001,108(4):601?609.

17 高平,吳鄂生.轉化生長因子β1對th免疫及肺癌細胞系生長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2,12(14):14?16.

篇3

【關鍵詞】故事 ;表演;幼兒

故事,是一種文學藝術作品,他不僅具有吸引人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優美的藝術語言,深刻的教育意義,它還是孩子們認知世界的一扇重要窗口。幼兒園的故事表演是讓幼兒根據故事內容進行表演的一種游戲形式。故事與游戲的完美結合,即符合幼兒心理、生理的需要,又符合幼兒園語言發展的需要,通過表演,讓孩子從故事中學習真、善、美、辨別假、丑、惡,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記憶力,啟發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注意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積極情感,良好的品德行為及個性品質的發展。

對于我們班的孩子,我是這樣引導他們學習并喜歡故事表演的:

一、潛移默化,用自己的語言感染孩子

給孩子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故事表演也是一樣,無論是語言教學活動時,還是餐前、睡前給孩子講故事,我都堅持有表情、繪聲繪色地給孩子講述,在逗得孩子們開心的同時,也讓孩子們知道用聲音、語氣、表情來表現角色。如有一次講述“老虎拜師”,當講到老虎的語言時,我先是故意停頓一下,然后用憨憨的、粗粗的聲音加上羞愧的表情說:“師傅、師傅我錯了,請你教我上樹梢”,直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他們愛聽我講故事,也在我的帶動和感染下,愛上了自己講故事,表演故事。他們耳濡目染,知道故事應該怎樣講述,怎樣表演。他們希望自己能講得像老師一樣動聽,表演得像老師一樣有趣。有了這樣的愿望和要求,他們學習聲音表情的各種運用,自然不會覺得枯燥、難懂了。

二、循序漸進,教幼兒學習基本的表演技巧

故事表演中,各種各樣的聲音傳遞著不同的信息,聲音表情實質上就是語氣、語調、語速的變化所表達的人物不同的情緒、情感及音色的區別代表的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讓幼兒學習表演技巧,首先要讓他們理解,我采取了以下的步驟:

(1)知道不同的聲音表情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初步了解正確運用聲音表情的重要性。比如說同一句話:“老師好”,用較高的音高、較快的語速及向上的語調說出來,能表達一種快樂、欣喜的情緒;用較低的音高、較慢的語速及向下的語調說出來,則表達的是一種沮喪、失落的情緒。 我通過各類具體、形象的例子,逐步引導幼兒對聲音表情及正確運用聲音表情的重要性,如在故事《小馬過河》中,小松鼠說話時要快、急、高表達了它緊張、著急的心情,老牛穩而慢的語速則表達了老牛沉穩、平和的心態。孩子們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在表演故事時就會相應地表現故事的內容了。

(2)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學習表情表演技巧。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我開始時對他們進行簡單的指導,先給孩子們設置一些情景,讓他們用合適的語氣、語調、語速表述一句話。比如:《大灰狼和小白兔》故事中,大灰狼看見了小白兔,大灰狼說:“我要吃掉你!”小白兔說:“救命啊!救命啊!”等等。然后讓孩子分辨、學習運用不同的音色,請他們自己比較分析情景中的人物形象應該用什么樣的音色來表現。大灰狼應該用粗重的聲音還是尖細的聲音?小白兔該用什么聲音表現?引導幼兒自己分析、模仿,培養他們使用不同音色表現人物形象的能力,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通過不斷的欣賞、分析、練習,孩子們表演故事時,聲音表情越來越豐富,運用越來越自如,表演故事的能力,尤其是用聲音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語言的表現力大大地增強了

三、及時鼓勵,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篇4

關鍵詞:高職院校;合唱排練;聲音訓練

聲音的表達代表著學生對合唱歌曲的感受,而合唱本身就是集體性的藝術活動。若高職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無法將自己的聲音融入集體,學生將無法感受到藝術的魅力,無法真正感悟合唱音樂,難以進行有效的合唱訓練,非常不利于學生的音樂學習與發展。為有效地改善這種不良的高職院校學生合唱排練問題,高職院校音樂教師應通過加強學生的聲音訓練,對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與團體合唱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學會掌握自己的聲音,與集體的聲音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好合唱訓練與合唱表演。

一、高職院校學生合唱排練聲音訓練概述

(一)聲音訓練的目的

在高職院校合唱訓練中,開展高職學生的聲音訓練,既可以使學生意識到掌握聲音表達的重要性,豐富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還可以使學生從聲音的學習中,逐步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與表達能力,使學生能真正進行有效的合唱訓練學習,真正將合唱的音樂內涵表達出來,保證學生合唱學習的實效性。而一旦學生無法得到有效的聲音訓練,學生在合唱訓練中依舊會過于注重自己聲音的表達,難以將自己的聲音與集體聲音融合,這就失去了合唱訓練與合唱學習的意義,不利于學生的合唱能力發展與素質提升。因此,在高職院校學生合唱訓練中,教師應做好對學生聲音的訓練,使學生能夠真正學好合唱知識,促使學生音樂學習道路長遠發展。

(二)聲音訓練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做好素質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成為各個高職院校的核心教學目標。而音樂教學又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載體,音樂教育中的合唱教學,又可以對學生進行素質與知識的雙向教育,所以做好音樂合唱教學至關重要。從高職院校的學生角度來說,當學生的聲音能夠融合在一起,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合唱的意義,共同將合唱歌曲的內涵演唱出來。因此,在高職院校學生合唱排練中,教師應意識到做好學生聲音訓練的重要性。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創新學生聲音訓練方式,通過切實有效的聲音訓練,學生能夠得到良好的素質教育與聲音教育,有助于其成為高素質、高能力的音樂人才。

二、合唱排練中聲音訓練的方法

合唱是一種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它要求歌唱群體音響高度統一與協調,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是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一項。而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因此,高職學生在合唱排練的過程中聲音保持統一性十分重要。但是,這種聲音的統一性并不是指不同學生之間聲音完全一致,而是學生能夠在保持自己音色、音準、聲部正確的前提下,將具有個人特色的聲音與集體聲音融合到一起,真正展現出合唱統一性的美感,以合唱的力量與聲音引起聽眾的共鳴。因此,高職音樂教師應深度思考有效的聲音訓練方式,保障學生在合唱排練中能夠進行有效的聲音訓練,使學生真正掌握合唱的能力與聲音表達的方法,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教學保障。

(一)注重氣息訓練

在高職院校學生合唱排練的聲音訓練教學中,為使學生的聲部能夠與集體聲音相融合,形成統一的合唱美感與樂感,高職音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氣息訓練,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聲音與整體合唱聲音節奏的統一,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與合唱排練效果。同時,音樂教師還需組織每個學生單獨進行合唱練習,觀察學生對氣息的學習效果,及時給予學生切實有效的指導,逐步加強學生對聲音的控制與表達能力,從根源上避免學生因對氣息掌握不足而產生的不良學習現象。舉例來說,在學習《黃河大合唱》時,在組織學生開展合唱學習之前,音樂教師應開展對學生的氣息訓練,使學生能夠先深呼吸,將自己的氣息填滿整個肺部,再慢慢地呼入呼出氣息,使學生能控制好自己的呼吸肌肉,自然、緩慢、均勻吸氣呼氣,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聲音,使自己的聲音能夠融合到集體中。之后,教師應時刻觀察每個學生的氣息訓練情況,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氣息指導,使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交流,加強學生對聲音的控制能力,隨之不斷提高學生合唱排練的學習效果,使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音樂培養與素質培養。

(二)重視頭聲訓練

頭聲訓練是高職院校學生合唱聲音訓練中的重要部分,當高職學生能夠掌握頭腔與聲音共鳴的聲音表達方法時,學生的音色將得到有效的美化,學生的音色能夠更好地與集體的音色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提高學生合唱排練聲音的穿透力與合唱表演效果。因此,在開展高職學生音樂合唱排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小組合作練習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學生能夠運用人體共鳴腔體,與自己的聲音產生共鳴,有效地美化自己的音色,加強自己聲音的磁性與穿透力,給人更加震撼的聽覺感受,并使合唱學生集體能將音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促使學生合唱排練效果不斷提升。舉例來說,在學習《在太行山上》時,其歌曲旋律既有抒情性,也有進行曲風格中的現實戰斗性與革命浪漫主義的有機結合。樂曲開頭部分“紅日照遍了東方”是一個強有力的旋律上行,恰似紅日東升,配以回響式的二聲部,仿佛歌聲在山谷中回蕩,營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應的氣氛。教師可以利用樂曲的開頭,開展對學生的頭聲訓練,鍛煉學生對人體共鳴腔體的聲音掌控,使學生能夠運用聲音表達出歌聲在山谷回蕩的感受。之后,根據學生的不同聲音表達能力,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合唱小組,使學生能夠共同加強對聲音表達技巧的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使班級中的學生都能夠掌握合唱的聲音表達方法。

(三)做好演唱方法訓練

每個合唱歌曲都有不同的合唱技巧與方法,在開展高職學生合唱排練聲音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演唱方法的訓練,使學生能夠真正將自己的聲音與情感融入合唱歌曲的音樂表達,真正將合唱歌曲中的情感表達與詮釋出來。通過這種聲音演唱方法訓練的方式,有效避免學生無法將情感融入聲音的問題,形式化地開展合唱排練與表演,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合唱演唱訓練的過程中,真正將情感帶入聲音之中,使情感能夠統一身體與聲音,與集體的聲音與情感完全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們的合唱排練能夠更加具有感染力,提高學生的音樂合唱學習水平。舉例來說,《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曲,被收錄在2004年12月發行的專輯《百年經典》中,是一首錄制于1986年的中國公益歌曲。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在排練這首合唱歌曲的過程中,將情感融入合唱十分重要,這樣才能真正表達出這首歌曲的情感與感染力。因此,高職音樂教師應先開展對學生的演唱方法訓練,讓學生想象地震中的情景,以及面對自然災害人們所做出的各種努力,并教授學生相應的聲音控制與演唱方法,使學生能夠真正將情感融入合唱排練,使學生們的聲音與情感都能夠融合在一起。最后,使學生能夠真正在合唱排練中,詮釋出這首合唱歌曲的深刻內涵與美好愿望。

三、結語

在高職院校學生合唱排練中,做好對學生的聲音訓練,才能使學生們的聲音真正融合在一起,確保音樂合唱的實際效果。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應深刻認識到做好聲音訓練的重要性,制定適合學生合唱排練中聲音訓練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全面提高自己對聲音的掌握與表達能力,保障合唱中各個學生的聲音能夠融合在一起,真正表達出合唱歌曲的內涵,從而真正將學生培養成為優秀的音樂合唱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春陽.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課的整體教學研究建議[J].黃河之聲,2017(17):68.

[2]楊丹.試析用合唱形式展現的聲音魅力[J].北方文學,2017(30):129.

[3]亢祎凡.論合唱中的聲音訓練[J].藝術科技,2017(5):164.

篇5

第一,聲樂藝術的特征表現在聲音性方面。聲樂是演唱者通過聲音表現作品,通過有組織的音樂語言進行創造的聽覺藝術,不同的聲音能夠表達人們不同的思想感情。

第二,聲樂藝術的特征表現在時間性方面。人們在演唱歌曲時,聲音發出來之后,不會永遠停留,而要隨著音符的規定,時長時短,由氣息支配著。每一首聲樂作品都是由長短不同的音符組織起來的,因而具有時間性。

第三,聲樂藝術的特征還具有聽覺性。聲樂的聽覺性,主要體現在歌聲會刺激人的聽覺,人們通過聽覺對音樂形象加以感知,從而激發起強烈的共鳴,給欣賞者帶來最美好的藝術感受。

第四,聲樂藝術的特征還具有表演性。聲樂藝術不僅是一種歌唱藝術,同時又是一種表演藝術,它與戲劇表演一樣,需要借助聲音與形體進行藝術再創造,從而感染觀眾,使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五,聲樂藝術的特征是語言與音樂的高度結合。歌唱中的語言來自文學語言,歌曲的創作往往是先有詞后有曲。曲作者一般都是按照歌詞內容進行作曲,創作出富有藝術性的音樂語言——旋律音調。所以說聲樂藝術既是一門音樂藝術,也是一門音樂化的語言藝術,聲樂藝術作品也由此顯得更生動、形象,也更具感染力。

第六,聲樂藝術的特征表現出情感的特征。聲樂藝術由于演唱者通過歌聲直抒胸臆,表達內心情感,因而它的情感特征非常鮮明、強烈,使歌唱者的情感與想象能夠得到盡情發揮。同時,歌唱時又通過精煉簡樸的語言將歌曲表達得淋漓盡致,所以演唱者的情感表達要比一般的藝術更深刻、豐富,更能撥動人的心弦。

二、聲樂藝術的功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多樣化,對音樂社會功能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歌唱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喜愛的文化娛樂活動,通過歌唱,人們對美好的事物越來越熱愛,對丑陋的言行越來越憎惡,更加明辨是非、具有社會責任感。聲樂演唱,讓人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人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首先,聲樂藝術能夠讓人們修身養性,因為人們需要快樂,人的心情愉快了,就會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從而使身心愉悅,工作熱情更加高漲,由此,就會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國家的未來寄予美好的希望。其次,歌唱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聲樂藝術是通過聲音、運用情感的力量去影響人、教育人,使人接受某種道德情操、精神品質的熏陶,從而達到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

篇6

我們都知道藝術是用它的表現手段來交流情感的。無論是哪一種藝術都應該引發欣賞者的情感變化,或有所觸動。因此,它的表現一定要和欣賞者的情感需要一致,這樣彼此才能產生共鳴,才不會出現“對牛彈琴”的現象。聲樂也是一門藝術,因此,也會有藝術的共性,聲樂藝術以它本身的特點,更加突出了情感表達。為此,注重聲樂藝術的情感表達就更加重要,把熟練而科學的發聲技巧用在情感表達上才是聲樂藝術的真正目的,

一、努力追求“聲情并茂”讓歌聲感人

很多歌唱者都知道歌唱的發聲技巧是為歌唱的內容服務的,在學習訓練歌唱能力的初期就一直秉承這一原則,逐步在訓練過程中讓自己的聲音具備藝術性,提高了對審美的認識,讓人聲有了藝術價值。歌唱者在掌握這部人聲的樂器的同時,努力把情感融入到聲音當中去,并不斷尋求對情感的認識。既然唱歌是為了表達情感、思想,歌唱者就應該以“情”為重,不論聲音是否美妙,傳情是第一位的。當然,聲樂藝術聲音是歌唱存在的先決條件,如果歌唱中只有“情”沒有“聲”當然是不行的。然而,聲音中沒有“情”作為基礎,就無法表達作品的內容,更無法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而失掉歌唱的意義。有的時候,我們會聽到歌唱者有情無聲的演唱,都會讓欣賞者茫然,不知道這樣的歌唱者要表達什么。聲樂藝術最迷人之處就是語言與音樂的結合,加之豐富的情感和成熟高超的聲樂技巧相融合的表現,才會讓欣賞者與之共鳴。

因此,歌唱者要注重聲樂表演的“聲情并茂”。歌唱者在對“聲情并茂”的認識還應該注意“聲”和“情”的運用,即要合理又要恰當。既不能用高亢明亮的聲音表現悲歌,又不能用低沉的聲音來唱頌歌,不能機械地表現作品,導致出現沒有生命力的歌唱。

要實現歌唱的“聲情并茂”讓歌聲富有情感,歌唱者就要學會分析作品,掌握作品的風格和歌曲的思想內容,以及歌曲創作者的意圖,全面了解作品,找到歌曲的點;然后運用歌唱者掌握的情感體驗,情感感受來體會作品,嘗試著對作品進行初步的演唱設計,找到切合作品實際的情感表達。最后在上述兩方面的基礎上,采用恰當的聲音,把它表現出來,唱出歌曲要求的聲音效果來,并且讓情感與作品貼切,實現歌唱者的歌聲能與聽眾產生情感交流,完成歌唱的情感表達。

二、充分認識情感表達讓歌聲更具表現力

聲樂藝術不僅是歌唱者聲音和語言的表現,它還是歌唱者思想意識、價值觀、社會生活和文化修養的集中體現。歌唱者的思想和精神世界豐富,他所表現出的作品情感才有可能豐富。反之就會缺乏感情,蒼白乏味。

我們在欣賞歌唱者表演的時候,往往是先聽到的是聲音,再通過這個聲音來感受到聲音中的情感,接著才引起聽者的共鳴。好的聲音是富有情感的,震動人們心靈的聲音,它是一個歌唱者長期訓練過程中藝術審美和高深文化的集中體現,更是藝術價值所在。

作為歌唱者不僅要努力專研聲樂的發聲技巧,還要學會用自己的智慧和頭腦來認識聲樂藝術,讓自己的聲音能表現心靈。讓歌唱者唱出的每一個聲音都有韻味,傳遞出震動人們心靈的情感。相反,一個懶惰的歌唱者,只是一門心思地練習發聲方法,忽視了發聲方法是受審美制約這一要點,帶來的是不斷的失敗。

聲樂藝術是靠聲音的“樂”來感染聽眾的,并不是僅僅靠“聲”的。很多歌唱者的聲音很大,音也很高,很悅耳。但是,總是不能感動聽眾,其原因就是沒有情感的聲音,聲樂藝術脫離了美的存在就沒有任何意義。聲樂藝術如果只是論高和大而不論美的話,人類只能甘拜下風,因為,世界上有很多比人類叫得響、叫得高的動物,你能把它們的叫聲稱作藝術嗎?

歌唱者聲音訓練的目的是情感表達,通過科學的訓練把帶有情感的聲音表現出來,他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個人修養和文化修養上,讓聲音具有美好的精神內涵和思想內涵。如果歌唱者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就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歌唱者。

三、如何在歌唱中表達情感

聲樂藝術情感表達是通過歌唱者的演唱表達出來的。為此,唱好作品是歌唱者應努力下功夫的關鍵。如何在歌唱中表達情感,本人在藝術實踐過程中認識到以下幾點:

(一)合理布局、掌握節奏

音樂的表現是通過節奏、音高、速度來實現的,而聲樂藝術是在語言的基礎上有融進了音樂,它的表達更加明確。聲樂藝術是用音樂美化了的語言,擁有了美麗的音樂線條,更動聽感人。這就要求歌曲作者在創作中合理布局,讓本來就富有文學色彩的歌詞通過音樂錦上添花。因此,歌唱者就要和創作者的意圖相統一,并把情感融入到作品當中去。如《祝酒歌》就讓歌唱者表現起來非常順暢,情感表達的更加直接生動。“美酒飄香歌聲飛,朋友啊請你干一杯”如同和朋友在講話一般,如果不是詞曲作品合理的安排,讓作品如同說話一樣流暢,就不會有這樣的效果。然而,有個別聲樂作品由于不注重合理布局或是缺少歌詞的語言美,只突出歌曲的高音而不顧整體的結構,起到的只是嘩眾取寵的目的。

(二)抓住風格、突出色彩

每一首聲樂作品都是有它的風格和創作意圖的,作為歌唱者,就要學會分析作品,掌握作品的風格,了解作品要表現的情感。如果是表現愛情、贊美和理想就應該用圓潤、輕柔的色彩,積極明亮的音色。如:《我親愛的》、《啊,我的太陽》等;如果是表現悲哀、殘暴、恐懼等情感就應該采用比較陰暗低沉的音色。如:《讓我死吧》、《尼娜》等。這就是歌曲要求的風格,讓歌唱者情感表達得更貼切。另外,風格和色彩方面還要在力度上下功夫,因為力度也能表現出歌曲的風格和情感,如果在演唱《斗牛士之歌》時沒有雄渾大氣的力度,就無法表現一個斗牛士的氣勢;演唱《咱當兵的人》時沒有剛勁的力度就無法塑造一個威武雄壯的士兵形象。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戲曲演員;戲曲藝術;表演技巧

中圖分類號:J80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2-0042-01

戲曲藝術的表演需要具備一定的天賦,包括豐富的想象力,內心情感的表達,都要運用恰當的戲曲表演技巧。要對表演技巧運用自如,必須經過專業的訓練;即便掌握了表演技巧,也會因主觀情感沒有真正意義地融入到人物的內心當中而使得表演浮于表面,而沒有對人物的內心加以刻畫。

一、戲曲表演技巧是外部技巧與內部技巧的統一

戲曲表演要按照一定的程式進行,如果僅僅依賴于自身所具備的自然條件,是很難成為戲曲藝術家的。對于一名戲曲演員而言,形象、身段和嗓音是最基本的條件,戲曲演員同時還需要具備創造才能[1]。當一部戲被搬上舞臺后,事實上就是演員對作品的二度創作,戲曲演員要通過自身的領悟力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不斷地體驗,將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都通過表演技巧呈現出來。戲曲人物形象的塑造,除了需要舞臺表演技巧之外,還需要演員具備自身技巧才能夠將人物塑造好。內部技巧即為自我修養。如果戲曲演員僅僅依賴于戲曲的基本功,可以將戲曲內容在舞臺上表演得非常完善,這源于戲曲程式化的表演規范[2];但是,戲曲屬于歌舞藝術,以歌唱為主,通過表演渲染舞臺氛圍,通過各種表情表達戲曲人物的內心世界,僅僅依賴于基本功塑造戲曲人物是不夠完善的。在表演過程中,如果僅僅憑借機械的模仿,就會導致戲曲表演成為內容空洞的表演技巧展示。戲曲演員具有較高的自我修養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對劇本的內容進行分析,對戲曲人物加以理解,從戲劇所塑造的情境感受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動以及與戲劇沖突之間的關聯,以便在表演中能夠通過對劇情的理解和對人物內心感受的挖掘進行表演,使得語言是發自內心的表達,演唱聲色結合以恰當地表達情感。

二、戲曲演員的唱腔技巧

戲曲演員在演唱過程中首先是以情帶聲,其次是掌握演唱技巧,咬字分為三個部分,包括頭部、腹部和尾部。頭部還劃分為五音,即唇部發音、牙部發音、齒部發音、舌頭發音和喉嚨發音。在演唱過程中,所吐出的每一個字都要按照韻母分為4類,即開、合、齊、撮。聲母的聲音和韻母的聲音都要準確地發出,還要注意收音。當收音完成之后,才能夠唱出下一個字。戲曲演唱講究韻,將末尾的字放置在韻輒當中,就會保持唱詞的韻腳一致。當然,戲曲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如果僅僅關注收音表演技巧和歸韻表演技巧,而沒有對特殊的韻腳采取恰當的處理方式,就會令觀眾不理解戲曲唱詞的涵義,同時戲曲的美感也會喪失。

三、戲曲演員的氣息技巧

戲曲演員掌握氣息技巧對表演極為重要。戲曲演唱通常會運用小腹呼吸,以使演唱中能夠調用充足的氣息,使得氣息量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得以提升。戲曲演員演唱中的呼吸,當吸入的空氣已經超出了肺部可承受的最大限度,就會導致音調呆板而缺乏韻律之感,還會使得演員臉通紅,不利于塑造良好的演出形象。反之,如果肺部吸入較少的空氣量,當演唱到高音部位時,就會增加喉嚨的壓力,而很難對戲曲演唱的力度準確把握。因此,戲曲演唱要接受專業的演唱訓練,以運用科學的呼吸方式確保演唱效果。戲曲演唱中的呼吸是全身運動,在自然呼吸的同時,還要使口、鼻、胸、腹、腰同時發揮吸氣作用,處于靜止的氣息狀態下發出聲音。不僅如此,還要能夠對吸氣和呼氣自我調節,使得吸氣與呼氣能夠處于較高的協調性。為了確保戲曲演員在演唱的過程中聲音自然而流暢,當氣息處于運動狀態時,就要依賴于吸氣肌肉擴廓,使腹部的氣息通過喉嚨呼氣并發出聲音。采用這種技巧所發出的聲音更具有持久性。要很好地控制呼吸,就要使吸氣肌肉群用勁。在運用氣息技巧的時候,要注意將呼吸與演唱者的情感相結合,以在調動演唱情感的同時,使得呼吸根據發聲需要而有所改變。

四、戲曲演員要對戲曲人物準確把握

戲曲演員在表演中能夠對人物細化,以將人物的情感突出,這需要演員對劇情進行詳細分析,以劇情為背景對戲曲人物的特點透徹了解,配合運用演唱技巧,將人物形象完美地塑造出來。對人物的個性特點展開分析,需要從對劇本的宏觀了解逐步向微觀過渡,對不同的角色進行比較分析,同時還要創造性地運用表演技巧,即表演技巧根據角色表演需要而靈活變化,使得人物情感更為生動地呈現出來,從而提高戲曲藝術的感染力。戲曲演員在掌握技巧的同時,還能以自身的藝術素養對表演技巧進行不斷升華,才能促使戲曲更好地傳承下去。

五、結語

綜上所述,表演技巧的展示僅僅是戲曲表演中的一個要素,作為感知藝術,還需要體驗和交流。因此,作為戲曲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所感知,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戲曲情境當中,以將戲曲的內涵充分地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趙錫淮.談戲曲演員舞臺表演如何創造藝術美[J].戲劇研究,2014(06):98-101.

篇8

【關鍵詞】聲樂技巧;聲樂藝術;表達

中圖分類號:J617.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2-0067-01

情感的運用要結合藝術作品所要表達的不同的情感,畢竟不同的情感所要運用的聲樂技巧的表達方式是不同的。通過對以往的優秀藝術作品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讓人印象深刻給人以感動的藝術作品都是將聲樂技巧和表達的情感內涵相結合的很好的藝術作品。只有將兩者完美地結合,才能讓藝術作品擁有飽滿的藝術骨架的支持。相反,一旦聲樂藝術作品喪失了情感的表達,藝術作品中最精髓的情感是無法良好地向觀眾傳達的。

聲樂技巧有助于表現聲樂藝術作品中的風格,不同流派的藝術吸引著不同的人群為之傾倒和瘋狂,除了作品所呈現出的情感給人的共鳴,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的藝術流派所表現出的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也不同。藝術風格是一種藝術區別于其他藝術形式的核心所在,換言之,藝術作品的風格也就是聲樂藝術的核心。其實,不同風格的表達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表現聲樂藝術中的情感,在表達情感風格特色時,就是要運用聲音技巧的不同,來烘托情感的氛圍。不同的藝術情感的風格和聲樂技巧結合的最緊密的方式恐怕就是按照地域來對聲樂藝術流派風格進行劃分。

就拿北方和南方的不同聲樂藝術的比較來說,北方人的聲音技巧大多是高亢洪亮的,這也就表現了北方聲樂藝術多直白的特點。而南方則比較重視音調上的婉轉多變的處理,這種聲樂藝術形式也是離不開南方人說話輕柔委婉的特征的。

歌中有“情”、以情帶“聲”是聲樂藝術語言升華和民族特性而賦予情感的藝術形式,它最大的特性是讓語言擁有了音調、節奏和旋律,加上演唱者明亮動聽的嗓音表現出來,帶有演唱者的情感,傳送歌詞要表達的意思,美妙動聽、聲情并茂、感人至極。聲樂作為藝術首先要好聽,不論是低沉雄渾、高亢嘹亮的男聲,還是清麗典雅、絲絨般的女聲,只有好聽才能入耳。聲音好才能把歌詞正確地表現出來,這也是聲樂藝術的基礎。干癟、枯燥、沙啞的聲音一方面無法表達歌詞所表述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讓聽者感到不舒服。這就是為什么從事聲樂藝術的人士很重視聲音的訓練和不斷學習聲樂技巧的原因。然而,歌唱者只有好聽的聲音是不夠的,高超的聲樂藝術其可貴之處在于歌聲中有情。在聲樂藝術表現中,“情”是主導,是聲樂藝術的靈魂,也是它優于樂器且充滿魅力的原因所在,正因為聲樂藝術能把“情”通過歌聲表達出來,才能感染人。聲樂藝術要求演唱者必須關注對“情”的理解和體會,這就要求演唱者在藝術修養和專業技能的訓練上都要下功夫。還要在體驗社會生活中不斷增加閱歷,對世間的酸、甜、苦、辣,喜、怒、悲、哀、恨,都要有所體驗,才能在聲樂表演中做到“聲情并茂”。這些學習和體驗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需要演唱者融入社會,不斷積累才能在演唱中真正表現出帶“情”的歌聲。另外,在歌唱中如果能很好地表現“情",還能為創造好的聲音帶來幫助。

很多成功的聲樂藝術表演者因為在歌聲中恰當地表現了情,使聲音感人動聽,起到了“以情帶聲”的作用,達到了“聲情并茂”的效果。

篇9

關鍵詞:朗誦;表演藝術;聲請結合

中圖分類號:H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9-0312-01

在朗誦過程中,朗誦的發聲技巧是為稿件內容服務的。當作品中描述的場景在朗誦者心里蕩起漣漪并且逐步讓情感升溫的時候,需要一種表達手段,這時候,聲音形式就成了表達的手段。情感表達的需要使朗誦者對聲音質量高的高要求成為必然。當未謀面先聞聲的時候,就已經對這個人的性格有了初步的判斷,聲音可以為受眾制造意境,可以引人入勝,聲音的表現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聲音的音高高低變化自如、音強大小變化自如,結合規范的語音,結合強大的氣息,才能在朗誦中完美表現。

一、朗誦作品的情感體驗

每一個作品都有時代的烙印,它的產生反映出當時時代的社會變革、人們的思想感情變化等,了解到這些才能根據內容將富有藝術魅力的聲音形式內容傳到受眾耳朵里,再到受眾心里。

稿件要從整體上去把握情感,還要在細節去表達情感,情感的把握在細節上體現的更為明顯,傳播效果也會更好,往往細節是濃縮深厚感情的地方,準確把握作品的內容,深刻理解作品的含義,理解后去感受作者當時表達的意境,在時間上、空間上以及矛盾的沖突上去感受作品的意境和魅力,理解了之后才能具體的感受,再形成語言傳播給受眾。

朗誦者在創造的過程中,首先被文字所感動,這樣的感動如同波濤洶涌的河流要呼之欲出一樣,讓作品內容在朗誦者心里縈繞,感情調動起來了,聲音才會動情的傳達出去。

當朗誦者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去,在情感的太空中暢游,情到深處淚流滿面,把情感從心里感嘆出來的時候就動情了,能夠打動自己了,就能打動別人了。現在網上也有很多原創的朗誦作品,他們的朗誦不能稱之為藝術,只是在展示自己圓潤動聽的聲音,聲音形式很美,卻沒有和稿件的內容相結合,只在乎聲音的美而沒有注重情感的表達,這樣的朗誦沒有觸及人的情感,自然打動不了人,也就成不了藝術。在網上傳送的一個朗誦視頻《祖國,我多災多難的母親》,只看到朗誦者對著攝像頭自己錄制的一段視頻,在他的朗誦中,雖然他的聲音運用很好,語音規范,聲音圓潤集中,很有磁性的嗓音,聲音虛實自如轉換,在加大音高時也未出現破音等處理不當的跡象,這樣的朗誦是在展示語音和聲音的美感,卻感受不到他對多災多難母親的心疼和關愛,朗誦時只有聲音表現力,沒有情感的表達,就不能打動人心。只有理解和感受到這樣一份真情實感,在朗誦中才能更好的表達出思想的情感。朗誦稿件能不能充分的表達情感要和朗誦者的嗓音條件相結合,根據嗓音條件選擇適合自己朗誦的文章,比如沙啞的嗓音給人一種滄桑感,就比較適合朗誦那種有凄涼、滄桑之韻味的文章。朗誦的情感感受也要顧及到觀眾,朗誦者自己感動的一塌糊涂,觀眾卻無動于衷,這樣的表現也不夠完美,朗誦者要和觀眾相互溝通,相互感染,這樣才能達到很好的傳播效果。

二、聲情結合的體現

聲音準確的表情達意是朗誦者需要一直研究鉆研和實踐,達到吸引受眾,極佳傳播效果的目的。朗誦狀態應該情聲結合、聲情并茂,朗誦者在以文字稿件內容為主導的同時,還要充分運用語言表達技巧來表現作品的內容。“語言是人的思想感情的直接現實,傳情達意達到思想感情的溝通與交流是語言的最終目的。如果拋開詞目的,但求字正音準,字正腔圓,那豈不只有了語音的物質外殼,而沒有了語言的精髓與實質?這樣的語言豈不太缺乏表現力和感染力,太蒼白無味了嗎!”朗誦是把感情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感情的表達離不開語言表達技巧的運用。思想情感的表達,可以概括為動于衷和形于聲。動于衷,需要運用內部技巧進行激發和理清;形于聲,則需要通過運用外部技巧進行雕琢。感情和技巧的統一,是正確的有聲語言創作道路所堅持的核心問題。因此,技巧必須服從感情的需要,為感情來服務,情感與技巧相結合從而達到情感和技巧的統一。

篇10

關鍵詞:歌唱表演;聲情并茂;重要性;途徑

聲音和情感是組成歌唱的兩個主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聲音的歌唱就相當于沒有靈魂,只有情感的歌唱相當于沒有軀體。所以,只有將二者進行有效的結合才能提升歌唱的表現力,進而才能使聽者與演唱者在精神上達到共鳴。因此,只有聲情并茂地進行演唱,才能將演唱者的感情抒發出來,做到以聲傳情、以情帶聲,表達出演唱者的內心情感。本文會重點講解歌唱者在歌唱表演中實現聲情并茂的途徑,進而提升演唱者的整體素質,實現歌唱者完美的藝術效果。

一、在歌唱表演中聲情并茂的重要性

(一)聲情并茂是歌唱藝術的一種審美標準

在歌唱中,情感是它的審美基礎,任何一種歌唱藝術都要對歌唱者進行聲音的訓練,這種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將歌唱內容中蘊含的情感真切地傳達出來,這也是歌唱表演的核心內涵所在。對于歌唱來說,聲音與情感一直都是它永恒的主題,人們在演唱中只有使優美的聲音與豐富的情感達到一種有機的融合,才會讓歌唱表演傳達出自身的藝術魅力。因而,歌唱表演者必須要不斷地對自身的聲音技巧進行及時地完善,還要多用心靈去感悟歌曲內容中的情感內涵,這樣才可以實現歌唱藝術的功效。

(二)聲情并茂是使歌唱表演具有審美價值的重要保證

自古以來,歌唱都是人們表達感情最常見的方式,是人們表現自己對現實生活的看法和對未來憧憬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由此可見,歌唱藝術的靈魂在于情感的表達,而聲情并茂則是歌唱藝術審美價值的具體體現,以情感帶動聲音,以聲音表現情感,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二者結合,才能真正表現出歌唱表演藝術的精髓。此外,歌唱表演者在以自己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的同時,還要融入自己對歌曲本身最深刻的理解,這樣的演唱才能感染聽眾,才能使演唱者與聽眾在心靈上得到共鳴。

二、在歌唱表演中聲情并茂實現的途徑

(一)用心靈去感受歌曲的情感

首先,歌唱者要能深入到歌詞的情境中,因為一個只停留在歌詞表面的字句,而沒有深入了解歌曲的情感的人是不可能演奏出撼動靈魂的歌曲的,而一個好的歌唱者,他的首要任務就是細致的分析歌詞,弄懂歌詞的意境,把握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并適當的融入自己的理解,然后用適當的聲音把它完美地呈現出來;其次,歌唱者的歌唱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因為歌唱藝術的核心是人思想感情的表達,不會表達思想感情的歌唱者是注定要走向失敗的,無數的成功者無時不在診釋者一個共同的道理,想唱好一首歌曲,必須使自己融入到歌詞中,去深入體驗歌曲的意境、深刻感受歌曲所表現出來的歡樂或痛苦或凄美或壯烈的感情基調,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演繹這首歌,在感動自己的基礎上,感動觀眾;再次,歌唱者平時要做好感情素材的積累,歌唱者在舞臺上的真情流露是要以生活中情感的積淀為前提的,歌詞的創作思想必定是源于生活的,但它也不僅僅限于簡單的感情演繹,一首歌曲往往是幾種感情的綜合體,并且充滿了矛盾沖突,這就需要歌唱者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留心周圍的世界,對周圍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中的矛盾和掙扎進行了解,并進行必要的總結。另一方面,歌唱者也要通過閱讀書籍等方式去體驗多變的感情世界,這種感情素材的積累,必然會使歌唱著能更好地演繹歌曲的內涵。

(二)準確把握歌曲的內容,掌握歌曲的整體布局

一首好的歌曲往往是由優美的旋律和富有詩意的歌詞完美結合而成的,文學語言與音樂的有機結合是聲樂表演藝術的基本特征,聲樂藝術不僅能像樂器一樣以聲傳情,還能通過文學語言塑造音樂形象,使音樂表達地更為直接。所以,我們在拿到一首聲樂作品的時候,不僅要在歌曲的旋律、節奏變化上下工夫,還應對歌詞內容的含義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從而來表現歌曲的藝術魅力。而在這種處理中,則需要歌唱者去細心體會歌詞中所描繪的情景、故事情節等,通過這樣的研究,歌唱者在演唱中才能像講故事一樣把作品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變化表現出來,以此去吸引聽眾、打動聽眾。想要達到這樣的歌唱效果,在演唱中就需要對所唱歌曲內容的語氣、語感、情緒起伏等方面多做功課。作品中的每一句歌詞,每一個音符,每一種感情述語、速度標記、力度符號等都是詞曲作家深思熟慮的安排,都有其存在的特殊價值。而作為歌唱者在演唱中就需要根據歌曲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有針對性地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用強弱、力度、速度等變化去把握不同層次的情感發展。通過這樣的細致分析、精心安排來把握整體布局,才能更好地表現作品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

(三)應當培養自身全面的、高水平的文化素養

對于歌唱表演者來說,全面、高水平的文化素養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當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假如我們忽視了對文化素養的培養與積淀,那我們在歌唱過程中就會顯得膚淺、單薄,缺乏張力或者顯得華而不實。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厚重的文化素養積淀能夠幫助我們站在人性以及思想的高度來審視歌唱藝術作品中最為本質的、最為深刻的東西。文化修養把人引入聲樂藝術精神實質、把聲樂藝術推向高峰的基礎,因此,我們必須要對文化素養的培養給與充分的重視,并視之為聲樂藝術的靈魂所在。我們歌唱表演者在日常學習與訓練過程中應當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文化素養不管是對歌唱表演者本身的演唱水平還是對他的聲樂教學水平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歌唱表演中要做到聲情并茂,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聽眾參與進來,進而使演唱者與聽者在精神上達到共鳴。要使演唱者在歌唱中做到聲情并茂,必須要用心靈去感受歌曲的情感,準確把握歌曲的內容,掌握歌曲的整體布局,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將聲音與情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演唱出優美、動人的歌曲。

參考文獻:

[1]連芳.淺談歌唱表演中的聲情并茂[J].流行歌曲,2012,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