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養殖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時間:2023-10-20 17:26: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肉牛養殖行業研究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肉牛養殖行業研究報告

篇1

文明中外的絲綢之路南、中兩道均通過新疆巴州地區。西域三十六國在巴州地區境內有十一國,其中聞名全國的樓蘭古國就在巴州地區的。

巴州地區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全國面積最大的高原性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占地面積22萬多平方公里。草原地勢平坦、水草豐茂,是新疆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有野生動物73種,包括野駱駝、大天鵝、普氏原羚、塔里木兔、馬鹿、羅布泊盤羊、白尾地鴉、新疆大頭魚等;有野生植物220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有羅布麻、蘆葦、甘草、紫草、羌活、麻黃、香蒲等20余種。礦產資源豐富,巴州已發現58種礦產,礦產地704處。石油、天然氣、鉀鹽礦、菱鎂礦、蛭石、石棉、紅柱石、飾面用花崗巖等為巴州優勢礦產,其中蛭石、紅柱石、鉀鹽、菱鎂礦儲量為全國之冠。全國三大氣田之一的塔里木天然氣田也位于巴州境內。新疆旅游資源豐富,觀光景點眾多,生態環境極佳。

牦牛資源

牦牛是高原性動物屬于稀缺性資源,全國主要分布于:青海、和新疆,它適應生長的環境為海拔3000米左右,其營養價值高于黃牛,僅血紅蛋白質就高于普通黃牛50%。全世界有1 500萬頭牦牛,而中國有1400萬頭牦牛,我國牦牛數量占世界牦牛頭數的95%以上。新疆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是全國第二大草原、第一大高原性草原,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面積1.65億畝。儲草量決定畜載量,因此在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上發展牦牛養殖加工業潛力巨大。中國的第一大肉食品生產基地至今仍未誕生,巴音布魯克大草原完全具備成為全國第一肉食品基地的自然地理客觀條件。

國內外牛肉市場研究:

(1)肉牛產量及出口情況

全國牛的存欄總數,1980年是7200萬頭,1998年是1024億頭;產量從1980年的26.9萬噸,增加到1998年的479.9萬噸。成為僅次于美國和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產國,然而1998年出口牛肉4.8萬噸,進口牛肉0.35噸;分別占當年國內牛肉總產量的1%和0.1%。1990年肉類總產量攀升全世界第一位。2000年我國肉類總產量約在62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20%以上。我國平均每年對日俄肉牛出口量是40萬頭。

(2)肉牛消費狀況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肉食品消費市場。目前我國人均肉類占有量已達48kg左右,人均年肉類消費達到438元,毫無疑問是全世界最大的肉類市場。據有關部門預計,下個世紀的前10年,我國肉類消費仍可保持年均3%~5%的增長速度。很明顯,中國肉食品市場的巨大潛力為國內肉食品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3)牛肉價格情況

臺灣從美國采購的無骨牛小排,每千克報價380-400元。深圳市超市中,母親牌牛22克/袋,售價:4元,即:181元/千克。而新疆牦牛肉15元/千克,其差價為:1667元/每千克。進口牛肉的價格:12~35美元/千克。在我國牛犢平均收購價每頭:3000元/頭;飼料、脫脂乳、牛乳成本為1000~1100元,勞動力成本150元左右(1人管理幾十頭牛),總成本每頭1600~,/左右;投入產出比1:1.65,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出口肉牛的年齡不得超過30個月。我國人均/年牛肉消費量按5.25千克,全國人口按12.5億計算,國內牛肉年需求量在690萬噸以上。2000年,我國肉制品產量僅占肉類總產量的3.88%,發達國家已占40~50%,高的達到70%。出口國際市場的潛力非常巨大。

(4)我國肉制品加工業狀況

在我國,食品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已經坐上頭把交椅,而肉類工業總產值僅占其中第四位。我國肉制品加工業,主要表現在:

產業結構嚴重倒置。國內先進地設備、管理、技術,都集中在食品資源匱乏的東南沿海一帶;而這些主力型食品企業主要以生產休閑食品為主。休閑食品市場,早已成白熱化狀態,多數企業處于微利和無利潤情況下。而在食品資源豐富的西北一帶,又缺少大量的投資和先進的管理、技術、人才。

產品結構不合理,產品科技含量比較低,新產品開發能力較弱。具體可概括為三多三少:即高溫肉制品多,低溫肉制品少;初級加工多,精深加工少;老產品多,新特產品少;肉多,肉產品少。特別是肉制品產量僅占肉類總產量的3.88%,年人均僅僅1.8KG,與國外發達國家肉制品占肉類總產量的50%相比,大企業缺少特色產品少,小企業缺少資金投入。

食品業經營管理型人才很少。懂食品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又不懂食品;有書本知識的人很多,有自己獨到見解的人很少。有實踐經驗的人,缺少理論知識:有理論知識的人,又缺少實踐經驗。于是,在各行業出現了許多的怪現象,比如:企業利潤不佳,歸罪于規模小或銷售不得力等問題上。

由于世界的多樣性,決定了需求的無限性和產品的差異化。中國應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疆的經濟發展應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新疆巴州經濟的發展也應該成為新疆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們每一個人,不但要成為中國、新疆、巴州的一份子;也應該成為世界的一份子。這不但是我們事業發展成功的需要,也是我們個人發展的共性需要;更是世界多樣性的需要。只有在共性中求生存,才能在個性中求發展。因此,只要符合以下三條中的任意一條,那肯定就是好項目,就可以馬上決定投資。

1、資金壟斷型的項目

資金足夠大,使其它小企業根本無法介入;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用雄厚的資金架起高額的資金平臺,使其它企業望而生威不感進入。

2、資源壟斷型項目

比如黃山、張家界、石油、土地等獨一無二的,以資源為基礎形成的壟斷型的競爭地位。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再有錢也不可能擁有第二個這樣的資源。

3、技術壟斷項目

其它人所沒有的獨一無二的技術,在市場上所形成壟斷地位。比如:《五葉神》集團由于購買了中藥驅痰配方,使其在煙草市場上形成壟斷地位,平均每年可獲純利潤2.5億元人民幣。最近又和《紅塔山》集團準備簽署合作協議,每根煙賺1分錢計算,如果此次合作后每年利潤又可增加4億元人民幣。

搶占食品行業制高點

牦牛、企鵝、北極熊,被稱為當今世界上唯無污染的三大原生動物。企鵝和北極熊屬于國家保護動物,惟獨牦牛可以宰殺。行業龍頭企業一定要搶占行業的制高點,只有這樣才能居高臨下發揮優勢。蒙牛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果,其原因之一就是擁有了“中國第一大草原”這塊巨大的無形資產。所以,上海的光明、河北的三鹿等,就是干不過蒙牛!而牦牛屬于希缺資源,全球有1500萬頭,中國有1400萬頭;我國牦牛存欄量占世界的95%。我國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三大地方。中國最大的草原在內蒙古,被伊利、蒙牛占領了,成就了中國乳業巨頭。而中國的第二大草原、第一太高原草原――新疆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面積1.65億畝,至今還處于原始牧業狀態下,無人意識到它的價值;這將是中國第大肉食品帝國誕生的所在地;也將是世界第一大牦牛肉生產基地。牦牛肉的營養價值、綠色性,是任何其它肉制品所無法比擬的。做事業、做人,一定要第一!例如:紅塔山、茅臺酒,從來也沒有為銷售、利潤問題發愁的。

巴州地區大力發展牦牛產業優勢:

(1)資源優勢:全世界平均有牦牛頭數1500萬頭:中國有1400萬頭,占全球的95%。

(2)地理優勢:新疆巴音布魯克大草原,可利用草場面積1.65億畝,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屬中國第二大草原,第一大高原性草原。中國最大的內蒙古草原,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乳業生產基地;而牦牛適應生長的最佳環境為海拔3000米左右。有多少草,將決定有多少肉。

(3)世界食品發展趨勢:中國的中醫藥遠遠領先于發達國家;“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讓藥物成為你的食物。”這是醫藥之父希波克底拉的夙愿。

(4)需求潛力:連續出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布什高級經濟顧問的世界頂尖經濟學家Paul Zane Pilzer指出:“21世紀,人類面臨嚴重飲食失衡和環境污染,開啟了健康產業的兆億商機。健康產業孕育的驚人財富,會讓國際網絡的億萬富豪也相形失色。”

(5)經濟差距:a 在巴州地區發展林果業,比不上臺灣、馬來西亞農業和林果業的品種繁多,價格低廉。b 在巴州發展奶業:沒有內蒙古全國第一大草原的地理優勢。c 在巴州地區發展電子、機械制造、生物科技;比不上內地沿海一帶。d 在巴州地區發展服裝業,比不上江浙一帶。

(6)天山山脈以及巴音布魯克大草原,是一個千年的中草藥寶庫;是發展中醫藥和中藥膳食品的天然物質基礎。巴州的經濟發展不能總是跟在別人屁股后面走;穆哈默德說:“我們要有勇氣,成為你自己!”

大力發展中藥膳牦牛肉食品產業

中國的中醫藥遠遠領先于發達國家:“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讓藥物成為你的食物。”這是醫藥之父希波克底拉的夙愿。

在2008年5月28日召開的:《全國食藥產業發展專家座談會》上,李士靖會長講:“上世紀末,日本漢藥專家,要死的時候告訴他的弟子,我們現在向中國學習中醫藥,十年以后,中國要向我們學習。現在沒到10年,他的話就言中了!現在全世界的中藥貿易額是300億美元,日本占80%,韓國占15%,我們只占3%,還主要是中草藥,10億,我們才10億美元啊!韓國把原來的漢藥從今年改成叫韓藥,韓國的韓!我國六大中藥,現在沒有一個專利!都讓外國人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