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范文

時間:2023-10-25 17:24: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

篇1

[關鍵詞]初中生;道德法治;核心素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13005301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生道德和法治素養提高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作為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充分享受課堂教學的快樂,彰顯學科教W的特色與魅力呢?

一、落實立德樹人理念,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最有可能變成教育工作的能手。”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關鍵在教師。身教重于言教,要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就要樹立立德樹人理念和終身學習觀念,自覺提高自身學科專業素養,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跟上時代的腳步。“打鐵先要自身硬”,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要有較高的自身素養,必須要有高尚的師德,以德服人,時時為人師表,處處做生表率。

二、創設真實教學情境,搭建素養培育平臺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而積極的過程,學習者知識的獲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間的交流來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范式,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由此判斷學生的行為動機,觀察學生的思維養成,最終引領學生形成學科教學所要求的核心素養。比如針對網絡上熱議的“老年人跌倒該不該扶”的問題,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和觀看的過程中,分析各類現象的成因,對這些行為可能引發的社會影響進行討論,并從中得到啟示。學生會在一系列鞭辟入里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觀念,增強法制觀念,提升公民素養,同時深刻地認識到,建設和諧社會,人人有責。這就是真實情境所帶來的教學效果,它們貼近生活,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共鳴,自然在認知的形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只要是和學生密切相連的生活實際,或是社會上的熱點現象,都可以作為學習的素材,幫助學生實現核心素養的提高。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形成正確認知,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認識,提升境界,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科學設定學習目標,明確素養培育方向

科學合理設定學習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目標的設定要兼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具體而細致。比如教學粵教版七年級《綠色上網》這一課時,要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將本課所涵蓋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歸納,最終確定學習目標。知識目標:初步形成對網絡、網絡交往以及使用網絡語言的看法,了解網絡的特點,初步感受網絡的兩面性。能力目標:學會合理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提升客觀看待問題、辯證分析問題、理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抵制網絡不良誘惑的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辨別能力,在網絡交往中保護自己。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形成理性看待網絡的意識,初步培養遵守網絡規則的意識,初步養成積極的媒介評價能力,學會理性利用現代媒介參與社會公共生活。三維目標的設定,由表及里,形成了對學生綜合學科素養的培養體系,學生可以從身邊或自己經歷的事去理解教材知識,從而形成真正的技能與素養。

四、回歸課堂生活本真,拓展素養培育途徑

篇2

金壇區水北中學誕生于1957年8月,迄今已有60余年的辦學歷史,原為金壇地區的5所完中之一。1962年增設高中部,1998年因教育整體布局調整,撤并高中,保留初中學制,并擴大招生范圍,吸納五葉、湯莊兩地區的部分生源,辦學至今。

回首過去,六十年的風雨礪耕,六十年的薪火相傳,水北中學從歷史深處一路走來,六十年弦歌不輟,一甲子春華秋實,一路長風,一路壯歌,一路詩痕。

一、辦學優勢

(一)歷史悠久底蘊深: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六十多年源遠流長的發展歷程給了學校深厚的積淀,學校始終堅持“人人發展,發展人人”的辦學理念,恪守“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的校訓,發揚教師“鉆研探索,言傳身教,一絲不茍,誨人不倦”的教風,培養學生“刻苦勤奮,多思好問,嚴謹踏實,敬業求精”的學風,沿著以管理促進規范,以規范提升質量,以質量推動發展的辦學之路,大力創新學校管理制度,推進教育和諧發展,實施“科學、民主、規范、高效”管理,抓實過程,抓嚴細節,增強制度管理的約束力、學校精神的推動力、激勵機制的驅動力、正面典型的影響力,營造和諧校園、書香校園,務實推進學校的各項工作。

近年來,學校硬件建設初顯規模,初步實現教育現代化,教師隊伍建設卓有成效,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先后榮獲“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園林單位”、“常州市節水型學校”、“常州市德育先進學校”、“常州市安全文明單位”、“常州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金壇市中小學常規管理一等獎”等榮譽稱號60多項。

(二)嚴謹治學師德優:至誠至真  至善至美

教師隊伍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主導力量和決定因素。要辦好教育,要穩步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必須堅定不移地建設和造就一支師德優、業務精、作風正、能夠讓人民群眾滿意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歷年來,我校強化教師職業道德意識,加強教師的人格修養,提高師德素質,樹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的從業準則。充分發揮教師“身教”的“隱性”教育的作用,杜絕有償家教,進一步激發廣大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真情塑造未來”的服務理念。鼓勵和引導教職工不斷增強質量意識、競爭意識、協作意識和憂患意識,牢固樹立“我與學校共榮辱”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全校教職員工的成就感和歸屬感,樹立水中教師的良好新形象。學校擁有一支無私奉獻、勤奮敬業的師資隊伍。我校有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常州市“師德模范”2人,金壇區 “十佳師德標兵”4人,金壇區最美教師1人。

(三)勤學上進學風正:自理自律   自強自尊

學風既是一種學習氛圍,又是一種群體行為,不但能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還能內化為一種向上的精神動力。優良的學風,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積極的行為方式。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和外來務工子女,他們中的大多數勤于學習,善于學習。既重視課堂上的學習,也重視課堂外的學習;既重視向老師學習,也重視向他人學習。他們用勤奮和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用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

二、辦學劣勢

(一)學校層面:課程意識薄弱

(二)教師層面:專業素養較低

(三)學生層面:生源錯綜復雜

第二部分  辦學理念與辦學目標

學校遵循“人人發展,發展人人”的辦學理念,恪守“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的校訓,發揚教師“鉆研探索,言傳身教,一絲不茍,誨人不倦”的教風,培養學生“刻苦勤奮,多思好問,嚴謹踏實,敬業求精”的學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貫徹執行《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沿著以管理促進規范,以規范提升質量,以質量贏得信譽,以信譽維持規模,以規模推動發展的辦學之路。學校師生本著“水滴石穿,厚積薄發”學校精神,積極探索“師生合作,當堂鞏固”的教學模式,實施以“凈水凈人” 為核心育人目標的“水文化”校本課程,努力實現學校愿景:做快樂水滴,創幸福學校。

第三部分  學校發展項目

學校發展項目:做快樂水滴  創幸福校園

階段成果:

(一)初步完成頂層設計

圍繞“人人發展,發展人人”的辦學理念,結合“水文化”主題,我們提煉出六個關鍵詞具體闡述我們的學校文化,即:山之南水之北、上善若水、水到渠成、飲水思源、滴水穿石、源頭活水。

我們重點從“凈水凈人”這一主旨提煉出了學校的精神文化:“水滴石穿,厚積薄發”的學校精神、“上善若水,飲水思源”的育人目標、“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思想、“正直為人,透明如水”的立校之本、“包容向善,追求卓越”的工作原則、“海納百川,風雨同舟”的管理機制、“做快樂水滴,創幸福學校”的學校愿景。

(二)開發學校校本課程

學校把“水文化生命教育”納入校本化課程體系,利用課堂教學主陣地,在具體的校本課程的教學中承載“水文化”的歷史內涵,確保內容落到實處。近年來,我校組織編輯了校本課程《魅力洮湖》、《快樂成長》等,組織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保護母親湖——長蕩湖”,開展環保小分隊實地探察活動,這些活動成為學校的第二課堂,成為學校、家長帶領孩子學習水的知識、感受水的魅力的重要平臺,有力的提升了辦學品位。

第四部分  教師發展項目

教師發展項目:做教育的智者  仁者  行者

階段成果

(一)師德建設生動活潑,卓有成效。

我校成立了師德委員會,每月對教師的師德狀況進行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我校每位教師做到三個“自覺”、四個“主動”、五個“嚴禁”,其中四個“主動”為:主動學習,爭做學習型教師;主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爭做道德模范公民;主動規范行為,爭做遵紀守法的標兵;主動服務學生、社會,爭做群眾滿意、家長放心的教師。近年來,我校先后有劉建華、尹曉鋒、嚴玉芳、錢衛琴四位老師被評為金壇市十佳師德標兵,丁冬梅、成麗娜老師被評為常州市師德模范,丁冬梅老師被評為常州市百名農村優秀教師,臧屹人老師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朱燕老師被評選為金壇區“十大最美教師”。

(二)青年教師主動發展,形勢喜人。

決定學校辦學質量最關鍵的因素是人。近年來,我校大力實施“師表工程”、“青藍工程”、“名師工程”,通過“上掛橫聯,內培外聘”的模式,大力加強兩支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上掛”與上級黨委政府、教育行政機構掛鉤;“橫聯”與兄弟學校、企事業單位合作交流;“內培”通過開展“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教師”發展梯隊建設;“外聘”通過聘請校外優秀教育及社會優秀人士把他們的成長經歷與智慧輻射水中校園。近年來,我們先后邀請了多位“大家”、“名師”來校,如邀請了盛利維爾總經理但勝釗,和我們老師分享了他的成長之路、自我的追求和職業規劃,他那份對職業的熱愛和對人生的執著追求進一步激發了全體教師的工作熱情;邀請了金壇區西崗中學化學骨干教師張敏老師來校給全體教師做講座,她從自己的課堂實踐出發,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中要唱好 “四部曲”:激發興趣、培養興趣、穩定興趣、發展興趣;同時她還從教師、學生、效果和氣氛四個方面談了一節好課的評價標準;我們還邀請了金壇區第五中學、徐佳美名班主任工作室領銜人徐佳美老師為全體教師作題為《班級管理中的點線面》的講座,分享了她20年班主任工作中的寶貴經驗,徐老師對班級工作的熱情、細致、用心真是讓人欽佩啊!同時,我們還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學習考察,開闊視野,借鑒吸收,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我們分批組織教師到泰興洋思中學、武進區湟里中學、金壇區西崗中學、金壇區直溪初級中學等學校去學習交流,還組織全體班主任參加了在蘇州舉行的名班主任高級研修班的學習。

這些活動的開展,為廣大教師提供切磋交流、學習的平臺,促進廣大教師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的不斷提高。促進教師加強學習,努力使自己成為專家型、學者型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師教學能力評比中,我校有多位老師嶄露頭角。房爛萍老師在2018年金壇區初中語文教師評優課中榮獲一等獎,莊云臺老師在2017年獲金壇區物理實驗操作技能比賽一等獎,房爛萍老師、周斌老師在2018年江蘇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師微課評選中獲一等獎,周騏老師在2018年金壇區初中化學教師教育教學基本功競賽中榮獲二等獎,丁一娜老師在2018年金壇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中榮獲二等獎,高圓老師在2018年金壇區初中音樂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中榮獲三等獎,萬露老師在2017年金壇區初中英語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獲三等獎,湯家奇老師獲在2017年金壇區初中數學評優課評比中獲二等獎,司馬強老師在2017年金壇區初中地理評優課大賽中獲二等獎。在金壇區首屆教師專業素養考試中,我校司馬強、侯艷麗、田邢兵、馮翠等多位老師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

(三)打造“五心課堂”

(1)精心備課:知識吸收點   智能開發點   思想教育點

(2)全心上課:心中有本     目中有人     手中有法

(3)細心批改:基本題全批全改   重點題細批細改   學困生面批面改

(4)耐心輔導:針對性     層次性    民主性

(5)潛心科研:勤學習     勤實踐    勤思考

第五部分  學生發展項目

學生發展項目: 自律  自愈  自燃

階段成果:

(一)學業水平逐年提升

在學生的培養上,我們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制定了具體的年級成長目標:七年級——讓習慣符合標準,讓標準成為習慣;八年級——把思路變成出路,用行動點燃夢想;九年級——讓夢想照進現實,把定位干成地位。

為了這一目標的達成,我校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的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強化教學常規的貫徹落實,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為宗旨,圍繞教學中心工作,大力推進質量建設。首先,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的力度。根據課程計劃做到開齊開足,做到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和諧互補。進一步開發和實施好我校基礎拓展課程、人文德育課程、活動展示課程、社團發展課程和人文環境課程等五大校本課程。扎實抓好教學常規的每個環節,抓備課,抓上課,抓作業,抓輔導,抓考核。嚴格執行學校常規管理制度,以制度來管人、管事,向管理要質量。其次,繼續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方式,推進教學質量提高。繼續推進和完善“以學定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精心抓好畢業班的教育教學工作,把畢業班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第三,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形成教學上的合力。第四,抓好音、體、美學科的教學。音樂、體育、美術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認真抓好課堂教學的研究,提高教學質量。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全面實施體育與藝術“2+1”項目,開展豐富多彩、學生喜愛的文體活動。

幾年來,我校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在歷次期中、期末考試中,我校七、八年級的學業成績逐年提升,各項指標排名都由原先的低位水平提升到了中位水平。在近幾年的中考中,我校也取得了較為喜人的成績:2017年中考我校2人進入全區前100名,4人被華中統招錄取;2018年中考我校有3人進入全區前100名,其中徐兆鑫同學進入全區前10名,被省常中錄取,600分以上達20人,徐子涵同學被華中提前自主招生錄取,另有4人被華中統招錄取。2019年中考我校有2人進入全區前100名,600分以上達25人,人均總分名列全區第十,全科合格率名列全區第五,可以說是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中考成績不斷攀升,我校社會聲譽不斷提高。

(二)綜合素養不斷提高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活動是人自身發展的需要,是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學生人格的健全和價值觀的形成,最終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得以實現。為此,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以期讓學生在活動中習得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自身素養。

七年級每周一節綜合實踐課,課堂內容豐富多彩:刻紙、泥塑、烹飪、小制作(毛根紙人、提壺小鳥、雨聲桶等)、校徽、班徽設計、專題研究等等,老師們帶領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在活動中增強動手能力,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在活動中體驗生活,在活動中分享快樂。這樣的課堂,深受學生的喜愛。

去年我校還開展了校綜合實踐活動日活動,全校師生一起走出校園,上午參觀企業、圖書館和規劃館。走進同方威視的生產車間,師生們驚嘆于現代化的生產線;走進利步瑞服裝車間,師生們被眼前極富設計感的服裝作品所吸引;走進圖書館,師生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書香及閱讀環境的舒適;走進規劃館,師生們仿佛目睹了金壇的歷史變遷。隨后,師生們還聆聽了職業規劃師為大家作有關人生規劃的講座,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讓學生們意識到在人生的成長中有一個明確的人生追求的重要性。下午,我校全體師生來到美麗宜人的錢資蕩畔,開展了一次定向越野。對于大多數師生來說,這是他們人生中參加的第一次定向越野比賽,是一次極具挑戰性的活動。活動中,我們感受到了師生們的激情以及團隊的合作精神,他們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時刻都在激勵著隊友們向前沖。每過一個關卡,他們都是無比的興奮。雖然有些隊伍沒能完成指定的關卡數,但是他們一直都在路上,從未停止。這一活動的開展,不僅鍛煉的身體,還增強了團隊協作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了應急反應能力。

上學期,我們還成功開展了校首屆 “中華詩詞大賽”和“一站到底”活動。我們在七年級開展了“中華詩詞大賽”,比賽共分5輪進行比賽,分別為:海選賽、淘汰賽、搶位賽、晉級賽及巔峰賽。學生們參與積極性高,大大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營造出了濃郁的讀背千古美文的氛圍。在八年級開展了首屆“一站到底”知識競賽活動,比賽分初賽、復賽和決賽展開,考題涉及初中所有課程內容及課外知識。可以說,這是一場關于智力的競賽,更是一場關于知識的比拼;是勇者之間的挑戰,是強者之間的較量。

此外,每年的校園藝術節已經成為全校師生施展藝術才華的舞臺,小品、相聲、歌曲、舞蹈、戲曲聯唱、器樂演奏等等,節目精彩紛呈,是全校師生感受藝術魅力的盛會。

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們的才華得以彰顯,班級團隊的力量得以展現,學生的文化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體育素養也在活動中得到了提高。

第六部分  學校工作展望

在今后的工作中,為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鼓勵大家你追我趕,營造一種良好的工作氛圍,我們初步設想如下:

第一,繼續加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務求開拓創新,鼓勵教師以教學為中心,以課改為導向,加強學習,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培養教師履行職責的工作責任心和敬業奉獻精神。

第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堅持以人為本、整體和諧,建設人性化、注重自然與人文結合、舒適宜人的校園環境,讓師生在校園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親和與人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