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范文

時間:2023-10-25 17:32: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

篇1

高熱驚厥是兒科常見急癥,發病率為3%~5% ,復發率為30%~40%[1]。患兒起病急,如得不到及時救治,驚厥時間過長或多次復發可使腦細胞受損,影響智力發育。因此,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以及對患兒家長進行有效的出院指導,對于及時控制驚厥和有效地預防再次發作尤為重要。

1 臨床資料

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高熱驚厥患兒30例,均符合高熱驚厥的診斷標準。6個月~1歲11例,1~3歲16例,3~8歲3例,男18例,女12例。

2 急救與護理

2.1 立即控制驚厥 驚厥時間過長,可引起缺氧性腦損害。30例患兒均給予吸氧、退熱、抗驚厥等急救處理。其中18例首先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腸,一般劑量0.5 ml/kg,操作簡單,省時間,較安全,但作用持續時間短。9例肌內注射苯巴比妥鈉,一般劑量為6~10 mg/kg,本藥物作用慢兼有阻止產熱作用,作用時間較長,為最基本的抗驚厥藥物。3例用10%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鈉后給地西泮靜脈推注,劑量為0.05~0.1 mg/kg,作用快,1~

3 min可生效,有時用藥物數秒鐘即可止驚。

2.2 控制高熱 在止驚的同時必須降低體溫:①頭部冷濕敷或枕冰袋,毛巾浸透,略擰干以不滴水為宜,敷在患兒前額及大血管流經處,每10分鐘左右換1次,但此操作費時且冷水容易浸濕衣被或滴入身體其他部位。我科現在采用3L降溫貼,方法簡便且降溫效果良好。冰袋的操作:將碎冰塊置盆內,放進少量冷水,輕輕攪拌除去冰塊棱角,裝入冰袋內,驅除空氣,擰緊冰袋蓋擦干后裝入套中,置于頭部或頸兩側等大血管流經處,此法安全,可減少腦細胞耗氧。②溫水或乙醇擦浴,遵醫囑用溫水或25%~30%乙醇擦浴降溫。對嬰幼兒降溫效果好,但需注意有時擦浴后,只是皮膚表面溫度下降,肛溫仍可很高,因此應及時給予藥物降溫。③藥物降溫,遵醫囑口服泰諾退熱糖漿或布洛芬等藥物,但是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盡量不用退熱藥,以物理降溫為主。

2.3 降低顱內壓 若驚厥發作連續30 min以上,或間斷反復發作,在間歇期意識不能恢復時,應降低顱內壓,靜脈推注20%甘露醇及地塞米松。

2.4 病因治療 高熱驚厥多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遵醫囑使用抗病毒的藥物及抗生素。

2.5 保持呼吸道通暢 取右側臥位,以防嘔吐物嗆入氣管,備好吸痰器,及時吸出過多分泌物。抽搐發作時從臼齒處放入壓舌板,以免舌咬傷。

2.6 吸氧 保持鼻導管通暢,減輕腦細胞缺氧。

2.7 加強護理 抽搐發作時做好安全護理以防墜床受傷,保持靜脈輸液的通暢。

2.8 密切觀察病情 注意體溫、脈搏、呼吸、瞳孔的變化。

3 出院指導

首次高熱驚厥發生后30%~40%的患兒可能再次發作,75%的患兒再次發作發生在首次發作后1年內,90%在2年內[1]。因此,對患兒家庭做好耐心細致的宣教,讓家屬思想上做好準備,認識到高熱驚厥復發的可能性及預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備好一切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藥品,如體溫計、壓舌板、退熱藥、止痙藥等[2]。

3.1 疾病知識 任何突發高熱的感染均可引起驚厥,是小兒驚厥最常見的原因。多見于6個月~3歲的小兒,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因為6個月~3歲小兒的大腦發育不完善,分析、鑒別和抑制能力較差,以致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腦引起強烈的興奮與擴散,導致神經細胞突然異常放電而發生驚厥。

3.2 護理知識教育

3.2.1 飲食起居指導 指導家長平日要供給患兒足夠的營養和水分,合理搭配膳食,生活要有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較大孩子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居室要清潔通風,注意保暖,避免接觸傳染源,防止感染。

3.2.2 加強患兒觀察 告知家長家中一定要備好體溫計并指導家長熟練掌握體溫計的使用,以便及時掌握孩子的體溫變化。指導患兒家長注意觀察孩子發熱時的表現。避免發生驚厥時才發現孩子在發熱。高熱驚厥與發熱程度密切相關,本組38.5℃以上發生驚厥的占98.4%,而且大多數驚厥在發熱后12 h內發生,說明驚厥與發熱程度有關,尤其在發熱早期和體溫驟升時,更應防止高熱驚厥的發生。多數小兒發熱時精神不振,但有些小兒發熱時往往精神好,能照常玩耍,不易覺察。因此如發現患兒面色潮紅、呼吸加快,額頭發熱應立即測量體溫,特別是對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更應注意觀察。

3.2.3 用藥知識教育 ①指導家長家中應備有一些常用退熱藥,并正確掌握其藥物的劑量及用法。藥物劑量不足、服藥后嘔吐均達不到退熱目的。對于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體溫在38℃時就應使用退熱藥,再給予苯巴比妥口服。大量研究證實,苯巴比妥有保護神經作用,可降低腦代謝率,使腦耗氧量減少,減少腦血流和細胞內外水腫, 降低顱內壓,抗驚厥及鎮靜效果良好,還能清除由于腦缺血缺氧產生的大量自由基,減輕腦損害[3], 以防再次發生驚厥。必要時服藥后應就近就醫;②指導患兒家長觀察用藥后效果。服藥退熱藥后家長應給患兒多飲水,1 h后必須測量體溫,觀察用藥效果,用藥后不會立即退熱,一般1 h后開始出汗逐漸退熱,退熱藥物用后體溫暫時降至正常,藥物作用消失后體溫仍會升高。要隨時注意體溫變化,如體溫再次升高,4~6 h后可重復使用退熱藥物。

3.2.4 指導家長正確掌握物理降溫的方法 如溫水擦浴或乙醇物理降溫。擦浴中注意觀察患兒神志、面色、皮膚等全身情況。

3.2.5 高熱驚厥的緊急處理 若患兒在院外一旦發生高熱驚厥,應立即指壓人中,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而發生窒息,并立即送往醫院搶救。

雖然高熱驚厥大多預后良好,但2%~5%[1]的患兒可發展為癲癇,其發生率與復發次數有關,即復發次數越多,癲癇的發生率越高。加強健康教育,普及高熱驚厥有關知識與適當預防性使用抗驚厥藥物可減少復發已被證實[4]。

總之,做好高熱驚厥患兒的急救護理及出院指導,使患兒家長能夠全面系統地掌握有關疾病知識,對預防高熱驚厥發生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蔣莉,蔡方成.高熱驚厥預后與防治的研究進展.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9.14(1):52.

2 桂紅民.高熱驚厥復發的危險因素及家庭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2,18(5):43.

3 馮玉琴.新生兒驚厥急救58例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35.

篇2

浙江省余姚市丈亭中心衛生院 浙江省余姚市 315410

【摘 要】目的:總結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經驗。方法:對臨床小高熱驚厥患者病情進行嚴密觀察,采取搶救措施、護理及健康指導。結果:本組26 例高熱驚厥患兒,經治療后并未出現病發癥,均治愈出院。結論:系統全面的護理措施對急救高熱驚厥的患兒的康復是有很重要意義的。

關鍵詞 小兒;高熱驚厥;急救護理

高熱驚厥是兒科常見急癥。大量研究證明,小兒高熱驚厥發病率為3%-5%,復發率為30%-40%[1]。其病因復雜,病情危重,如驚厥時間過長或多次反復發作可使腦細胞受損,影響智力發育甚至威脅生命。因此接診護士給予及時正確的急救處理是爭取搶救時機的關鍵。我院從2011 年至今共救治小兒高熱驚厥26 例,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6 例小兒高熱驚厥中,男11 例,女15 例,3 歲以下14 例,3-6 歲9 例,6-11歲3 例。如表1 所示。

1.2 病因分析

上呼道感染引起的17 例,腸道疾病引起的7 例,其他2 例。

2 急救與護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立即解開衣扣,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患兒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并托起患兒上頜,防止舌后墜而引起窒息,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采用超聲霧化吸入、以稀釋痰利于排痰。

2.2 止驚

及時準確有效的使用鎮靜藥,使患兒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減輕或停止抽搐。首選安定靜推01-0.3mg/kg,可用生理鹽水稀釋,靜推速度為1mg’min,必要時可20min 重復給藥,注意觀察患兒反應。或使用魯來那肌肉注射。

2.3 注意安全

加強防護,抽搐發作時要注意防止碰傷或墜床,必要時約束肢體,用有紗布的壓舌板放于上下齒之間,防止唇舌咬傷。應減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內光線不宜過強,保持安靜。各項治療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進行,動作要輕柔敏捷。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2.4 迅速建立靜脈通道

是在搶救中保證給藥,供給液體及營養的快速途徑,是獲得搶救成功的重要環節。應盡量選擇粗直、彈性好的血管,行留置針穿刺,以保證點滴通暢不滲漏。

2.5 吸氧在開放氣道后

給予高流量吸氧,在患兒面色轉紅潤,呼吸規律后調節至小流量氧氣吸入,以迅速改善缺氧狀態,減輕腦細胞損傷。

2.6 降溫及高熱護理

2.6.1 藥物降溫

遵醫囑肌肉注射復方氨基比林或柴胡針,持續高熱者可給予地塞米松靜脈滴注。

癲癇患兒應慎用激素。

2.6.2 物理降溫

頭部用溫水毛巾濕敷或使用35%-45%酒精擦浴或35-40℃溫水擦浴,用冰袋置于患兒前額、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處。以降低腦細胞代謝(忌擦胸前區、腹部及足底)。注意應及時更換冰敷部位,防止皮膚凍傷,患兒應注意保暖。

2.7 病情觀察

詳細記錄驚厥發作次數,發作前有無多汗、易驚、尖叫、發作時狀態;驚厥持續的時間、間隔時間;發作部位及發作后的精神狀態,有無嗜睡、昏睡或昏迷,并觀察血壓、前鹵是否膨隆、呼吸、瞳孔的變化,以便及時發現腦水腫早期癥狀。同時要注意有無休克與呼級衰竭,以便及時協助搶救。

2.8 加強基礎性護理

家長需要十分密切的觀察患兒的體溫與脈搏以及神志和血壓的變化等,并及時將病情進行轉歸。并要保持所在房間的安靜,其光線也要柔和,盡量避免強光的刺激與噪音的出現,其室溫要在24 到26 攝氏度之間,其濕度在65% 左右為適合。針對各項護理和治療中的實際操作必須要做到輕柔,多項同時集中進行,盡量減少針對患兒的搬動。當患兒發生驚厥時,就要禁止進食,當病情得到穩定以后,再進行進行鼻飼或者是喂奶。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要足夠保證其安全性,防止墜床或者碰傷等情況的發生。

2.9 進行出院的健康教育

在患兒出院以后,其發生驚厥的發生率在35% 左右,針對驚厥的持續性發作與反復性發作可以嚴重造成患兒的永久性腦損傷。所以,就要不斷加強患兒家屬的用藥知識以及疾病知識甚至是飲食起居和防護常識等宣傳。針對那些誘發性因素以及比較正確的處理方式來說也變的十分重要。所以,必須充分對患兒的家庭做好細心的照顧與知識宣傳,必須讓家屬在實際思想上真正做好準備,真正認識到高熱驚厥復發預防的重要性,并準備好相應的藥品與急救物品。

3 健康指導

指導忠兒家長,患兒。旦出現發熱現象,應立即測量體溫,當肛溫超過38.5℃時,應給予百服寧或美林等藥物或結合物理降溫方法,并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對既往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家長應及早送醫院診治。

參考文獻

[1] 林偉平.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和護理[J]. 當代護士( 專科版),2009(09).

[2] 張洪瑩, 郭麗, 趙秀芹, 潘景梅, 張明英, 王美風.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及出院指導[J]. 中國實用醫藥,2007(26).

篇3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2-0161-01

嬰幼兒處于生長發育的旺盛階段,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1],其高熱時,小兒容易出現驚厥,表現為突然出現全身或局部肌肉強直或陣發性抽搐,可伴有意識喪失,雙眼上翻,牙關緊閉,呼吸不規則,口唇紫紺,面色蒼白,持續數秒至數分鐘緩解[2],一般不超過15分鐘,若處理不當,抽搐時間長腦缺氧過久,則可引起腦損傷,智力障礙等后遺癥,因此控制抽搐的同時并盡快恢復患兒的缺氧癥狀是急救關鍵[3]。高熱驚厥多發生于6個月至3歲之間的嬰幼兒,往往是嬰幼兒在就診或輸液過程中出現抽搐后在門診急救室搶救[4],筆者選取30例高熱驚厥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急救護理,觀察組肩部墊高聯合面罩吸氧,對照組平臥位聯合面罩吸氧,對兩組進行觀察對比,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門診就診或輸液過程中出現抽搐搶救的30例高熱驚厥嬰幼兒,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齡7個月~3歲,平均年齡為(2.06±1.48)歲。對照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齡6個月~3歲,平均年齡為(2.16±1.66)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急救護理,具體方法為:①取患兒平臥位,保持頭偏向一側,根據患兒的年齡給予面罩氧氣吸入2~4L/min,松解衣領,及時清除患兒口鼻腔嘔吐物和分泌物,防止舌后墜,保持呼吸道通暢。②要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同時遵醫囑給予鎮靜止驚對癥支持治療,準備好急救物品,如開口器,吸痰器和氣管插管用物,同時觀察用藥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等。③預防外傷,將柔軟棉物放在患兒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膚摩擦受損,已出牙患兒上下臼齒間墊牙墊,床邊放置床擋,防止墜床。同時避免各種刺激,保持患兒安靜。④密切觀察患兒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意識和瞳孔的變化,高熱患兒及時遵醫囑予藥物降溫或物理降溫。

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患兒常規急救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肩部墊高處理,主要方法是根據患兒的年齡大小取包布疊成長寬約為15~20cm×8~10cm、厚3~5cm的方塊布,將疊好的方塊布墊于小兒肩部,取后仰臥位,頭偏向一側,可以使患兒氣道充分打開,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根據患兒的年齡給予面罩氧氣吸入2~4L/min,待患兒抽搐緩解,神志清醒,面色紅潤時可取掉肩部墊布,取舒適即可。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的抽搐持續時間、抽搐時的血氧飽和度以及患兒分別在抽搐后第2分鐘與在第5分鐘的平臥位血氧飽和度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抽搐持續時間、抽搐時的血氧飽和度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兒的抽搐持續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的抽搐持續時間,觀察組患兒抽搐時的血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抽搐時的血氧飽和度(P

2.2兩組抽搐后第2分鐘與在第5分鐘的血氧飽和度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兒在抽搐后第2分鐘的血氧飽和度明顯比對照組患兒的血氧飽和度高,觀察組患兒在抽搐后第5分鐘的血氧飽和度明顯比對照組患兒的血氧飽和度高(P

篇4

[關鍵詞] 小兒高熱驚厥;急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2-0081-03

小兒高熱驚厥(FC)具有病因復雜、發病迅速、發病率高、集中年齡段(4歲以內)發病等特點,一直為廣大臨床工作者重視。研究顯示,小兒高熱驚厥如不能及時醫治,會持續性發作甚至在第一次發作后又存在多次發作,考慮到小兒的生理特征,其病癥會導致呼吸衰竭,嚴重的會導致腦缺氧,影響小兒的呼吸功能及腦組織[1-3]。本文通過選取我院2009年4月~2011年6月醫治的121例小兒高熱驚厥患兒作為臨床資料,通過及時采取急救措施(改善呼吸、控制驚厥、及時補氧、快速靜脈通道建立、控制高熱)和護理措施(控制患兒及家長的情緒、及時觀察病情、基礎護理),研究急救及護理針對于小兒高熱驚厥治療的重要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小兒高熱驚厥診斷標準:①體溫持續性≥39℃或者體溫突然不明原因增高;②骨骼肌不自主收縮;③雙眼異常、意識喪失、呼吸有2 min內的停止;④排除中樞神經感染。符合①和④并伴有一個以上上述臨床表征則診斷為小兒高熱驚厥[4]。

1.2 病因分析

本次調查研究中根據病因,上呼吸道感染49例,肺部感染36例,感染性腹瀉32例,其他原因4例,合計121例。

1.3 基礎資料

本次調查研究中,男60例,女61例,平均年齡(2.6±0.3)歲,體溫(38.4±0.7)℃,體重(12.6±3.7)kg。

1.4急救方法

1.4.1 改善呼吸 病房保持安靜,將小兒衣服解松,減少衣物對嬰兒呼吸道的壓迫。患兒進入病房后,盡量避免患兒移位診治,將患兒水平放置于病床上,頭單側偏。及時發現并清除患兒口鼻中的分泌物,防止誤吸。患兒如口腔開合正常,根據病情發展隨時準備吸痰;患兒如緊閉則要無損傷打開口腔并在內放置牙墊,以避免患者咬傷舌頭。

1.4.2 控制驚厥 ①穴位刺激法:對患兒相關止驚厥的穴位反復按壓。②藥物治療法:地西泮靜脈或肌肉注射。1歲內患兒4 mg/次,1~2歲內患兒6 mg/次,2~4歲患兒12 mg/次,根據病情可于半小時內再次注射。病情嚴重可以配合肌肉注射苯巴比妥8 mg/(kg·次)。為了防止藥物中毒,治療時要避免對一種藥物持續性使用或者混合兩種以上鎮靜藥物同時治療。

1.4.3 及時補氧 在清除患兒分泌物及藥物治療后,及時給予患兒采取低流量高濃度吸氧治療,避免因缺氧而對患兒腦組織產生不可逆的損害。根據患兒病情,可選用鼻導管吸氧(流量:1.5 L/min)或面罩吸氧(流量為鼻導管吸氧兩倍)。密切關注患兒缺氧癥狀。

1.4.4 快速靜脈通道建立 快速靜脈通道的建立可以保證靜脈注射藥物及時、準確地注入患兒體內,對后期治療有重要作用。在選擇血管時,彈性好的大血管為首選。對病情嚴重的患兒,可通過靜脈通道注射20%的甘露醇,在半小時內注射完畢,同時密切關注注射過程中是否流暢、滲漏。

1.4.5 控制高熱 ①物理降溫:用冰袋在患兒頭、頸、腋下、腹股溝同時擦拭降溫。冬季慎用,避免患兒受涼。②藥物治療:根據患兒病情口服降溫或者注射降溫藥物。

1.5 護理方法

1.5.1 控制患兒及家長的情緒 患兒就診時,臨床經驗顯示,患兒家長的情緒激動往往會干擾醫生的救治。在治療時,護理人員除了要配合醫生及時醫治,更要安撫家長情緒,消除其恐懼及焦躁的心里。通過簡單、明了地介紹患兒病情及相關醫學知識,第一時間緩解家長情緒。在患兒神智清醒時,過度的驚恐也會影響治療效果,通過對患兒的安撫,能夠使得醫生的治療工作順利進行。

1.5.2 及時觀察病情 在醫生治療患兒時,密切關注患兒的各項生命指標(體溫、心率、瞳孔等)的改變,準確記錄藥物用量。在后期治療中,密切觀察病情并注意患兒并發癥的發生,及時做好與醫生的溝通,確保醫生能夠在患兒病情出現變化時第一時間醫治。

1.5.3 基礎護理 確保醫療環境干凈、整潔、安全,護理過程中操作規范能夠與患兒及家長取得較好的溝通,注意關注患兒的口腔衛生及治療后營養搭配。

1.6 護理后觀察指標

觀察護理前后體溫、脈搏、血壓(收縮壓)、心率變化;采用HAMA量表評價患兒家屬焦慮情緒等負面情緒護理前后變化,分值越高負面情緒越劇烈;由護理科室負責人發放問卷調查,統計臨床工作者對患兒配合醫療的滿意度。

1.7 隨訪

治療后2年對新生兒進行隨訪、觀測小兒高熱驚厥的復況。

1.8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過程中不同病因小兒高熱驚厥反復發作人數比較

不同病因小兒高熱驚厥反復發作人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9.7,P < 0.01)。見表1。

2.2 患兒家屬焦慮等負面情緒護理前后變化以及臨床工作者對患兒配合醫療的滿意度調查見表2。

2.3 護理前、后觀察指標比較

與護理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

2.4 小兒高熱驚厥(FC)治療后效果及隨訪

通過及時臨床急救及護理工作,121例患兒均無死亡病例出現,治療效果良好。治療后2年對121例患兒進行追蹤調查工作發現,所有患兒均無腦損傷,智力正常,而小兒高熱驚厥再次發作有29例。

3 討論

小兒高熱驚厥(FC)是小兒的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高發于4歲以內兒童,有研究資料顯示其發病率高達5%~8%[5]。人體在幼兒期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成、驚厥閾值較成年人低,小兒高熱驚厥會給人體神經帶來迅速高熱刺激,引起神經細胞放電異常,伴隨著發熱影響造成驚厥產生。持續的驚厥會引起呼吸困難導致大腦氧供給量減少,針對于這個特殊群體,腦缺氧、腦細胞壞死帶來的危害遠遠大于成年人[6,7]。

本次研究中針對于小兒高熱驚厥患兒,從就診到護理均遵從迅速、及時、科學、合理的原則。本次研究,急救與護理過程分為以下幾步:①對患兒呼吸進行改善,加大氧攝入量。②穴位按壓法及藥物療法有效控制驚厥。③通過吸氧的方式進一步加強患兒腦氧供給量。④在患兒病情稍穩情況下,建立靜脈快速通道同時及時地對患兒進行降溫治療。⑤護理工作者要給患兒一個良好的診治環境,及時安撫患兒家長緊張情緒。⑥在治療與康復的過程中,記錄患兒病情變化,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通過病因分析,本次研究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人數所占比例最大,而小兒由于體質弱于成人,其上呼吸道感染的頻率也非常高。從后期的追蹤調查分析,治療后復發率接近30%,說明針對于小兒這一特殊群體該病是一個復發率較高的疾病。

高熱驚厥患兒一般起病急驟,就醫時家長焦急情緒明顯,本研究護士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交流,以穩重態度給予家長情緒上的安撫,消除其恐懼、焦慮心理。從表2顯示護理后患兒家屬HAMA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充分論證了本研究護理措施的有效性。并且醫護人員對患者配合滿意度由護理前的40.5%提高到60.1%,主要是通過家屬與患兒之間的親情關系,家屬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消除患兒恐懼心理,以便配臺臨床搶救及護理,達到滿意的臨床救治效果。

通過護理干預前、后各觀察指標(體溫、脈搏、血壓、心率)等指標比較,目的在于觀察通過急救與護理后患兒生命體征的恢復情況,也是對相關措施的最直觀評價。護理前患兒體溫普遍偏高(平均38.3℃),經過護理后降溫效果較好,體溫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圍以內;護理前多數患兒出現脈搏過快(平均85.2次/min),經過護理后脈搏基本趨于正常(平均71.5次/min);護理前患兒測量血壓(收縮壓平均123.6 mm Hg)顯示,收縮壓略高于患兒正常水平,護理后血壓(收縮壓平均111.4 mm Hg)下降至患兒正常水平;護理前患兒心率監測顯示心率過快(平均82.8次/min),經過護理后,心率基本正常(平均73.9次/min)。四項基本指標護理前、后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

綜上所述,通過系統的科學的及時的醫治對于該疾病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療效,所以急救與護理是治療這種疾病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程世和. 金蓮花合劑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8例療效觀察[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0,23(5):278.

[2] 高艷. 臨床護理路徑在高熱驚厥患兒家長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58.

[3] 李振聰. 小兒高熱驚厥與血清鈉濃度126例臨床分析[J]. 重慶醫學,2007,36(13):1345.

[4] 馬聰敏. 小兒驚厥[J]. 醫學綜述,2006,12(12):747-749.

[5] 張智榮. 78例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體會[J]. 醫學信息,2011,24(3):1110.

[6] 李清華,賈麗芳. 小兒高熱驚厥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15):75.

篇5

高熱驚厥是小兒時期常見的危重急癥,由于嬰幼兒時期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末完善,高熱致使神經細胞處于過度興奮狀態,神經元群發生過度的反復的民常效電現象,引起患兒驚厥,導致胞缺氧性損害,胞水,腫,甚至引起呼吸衰竭,因此應采取緊急措施,立即控制驚厥,降低體濕。

1 臨床資料

2008年2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接診24例高熱驚厥患兒,其中男20例,占83%,女4例,占17%:年齡最大的6歲,最小的9個月,平均年齡為1.5歲,每周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共14例。腹瀉(胃腸型感冒)8例,其他2例。

2 急救處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立即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例,避免口鼻腔分泌物誤吸。解開領扣,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在上下磨牙問題置牙墊或纏好紗布的壓舌板,以防舌咬傷,牙關緊閉時不可用力硬撬,以防損傷牙齒。

2.2 止驚 大多數高熱驚厥患兒驚厥持續1-2分鐘后可自行停止,不需要藥物止驚,但少數患兒可表現為持續驚厥。需藥物止驚。常用的抗驚厥藥物有安定0.5mg(kg次),苯巴比妥鈉,劑量5-8mg/(kg次),5%水合氯醛保留灌腸,0.5-1.0ml/kg。首選安定靜推,安定肌注天效,使用時抽安定原液緩慢靜推,1mg/1分鐘,驚劂停止后(患兒回肢變軟,呼吸平穩時)即停止靜推安定。

2.3 退熱 固驚劂患兒驚劂時神志不清,不宜使用口服退熱藥退熱。我例常采用安乃近滴鼻。每次每鼻孔1-2滴,或使用安乃近肌注5-10mg/1kg次。也可選用安痛定肌注或撲熱息痛。退熱栓胺塞退熱。

3 護理

3.1 驚劂的護理 (1)患兒發生驚劂時,護士必須保持鎮靜,爭分奪秘,有條不紊地進行急救,同時穩定情緒,做好家屬工作。(2)立即采取存效止驚措施。快速而準確地建立靜脈通道,并保持通暢,以利于學校藥物的使用,是止驚的有力保障。加強用藥監護,注意呼吸,瞳孔的改變。防止鎮靜藥過量發生呼吸抑制。(3)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4)防止外傷。患兒驚劂時最易發生的是舌咬傷,應及時正確地放置口咬或壓舌板,在患兒四周加墊保護,上床欄防墜傷,護士不應強行按壓肢體,避免關節損傷。

3.2 高熱的護理 (1)密切 觀罕體濕的變化,及時采取降溫措施,注意發熱所處的時期,給予降溫或保溫。體溫上升期,患兒皮膚蒼白天汗,出現是寒或寒戰時,應保持溫,多飲熱水,高熱持續期,皮膚潮紅,灼熱,要散熱,應減少蓋被,飲溫開水,按醫囑使用退熱藥物,退熱期,大量出汗,皮溫降低,應及時更衣,避免著涼,及時補充水分,防止虛脫或休克。(2)降低環境溫度,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開窗通風有利散熱,必要時置空調房。(3)補冷降溫。患兒因高熱引起機體代謝增快,酸性代謝產物增多,需要的水份及營養肌質增多,在與腎功能良好的情況下,給予足夠的冷體70-90ml/kg日,既能糾正代謝紊亂,又能補充所需要的能量,利于代謝產物及細菌毒素的排泄,使體溫平穩期下降到正常范圍。(4)保持口腔衛生,加強皮膚護理。

3.3 用氧的護理 高熱驚劂患兒耗氧增加,可給予鼻導管給氧,改善缺氧狀況。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開通氣過后,給予大流量的氧氣吸入,迅速改善氛氧狀態,待患兒面色紅潤,呼吸規律后,調整氧流量0.5-1l/min,氧療時應使用50%以下的氧濃度,防氧中毒。[2]

3.4 出現護理 驚劂患兒家犬常常由于不了解病情,表現非常恐慌,應認真向家犬解釋病情,使其冷靜下來,配合醫護人員的抱救及治療,患兒抽搐清醒后,看到這么多的陌生人圍著自已,也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此時護士阿姨應撫摸他(她)的小手,用和藹的語言和微笑,給予安慰和鼓勵。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高熱驚厥;小兒;復發;護理干預

高熱驚厥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驚厥性疾病,反復多次的熱性驚厥可以造成發育中腦的損傷,少部分會發生智力低下及繼發癲癇的危險[1],其發生、發展與多種因素有關。本院2005年至2007年收治120例高熱驚厥患兒,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并進行急救護理和相關的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20例男80例、女40例;首次發病年齡5個月~7歲;原發病分別為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細菌性痢疾、嬰兒腹瀉、化膿性扁桃體炎、敗血癥等;驚厥發生在發熱24 h內者72例;首次驚厥者88例,復發32例;驚厥發生時的體溫38 ℃~38.9 ℃26例,≥39 ℃94例。驚厥發作時予以止驚、退熱、給氧、控制感染等;驚厥時間較長者,給予甘露醇、地塞米松防治腦水腫;對較復雜高熱驚厥患者用苯巴比妥維持治療。

2 護理干預

2.1 急救護理 ①控制高熱 頭部冷濕敷,兩側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處置冰袋,或用溫水及酒精擦浴,擦至皮膚發紅,時間15~20 min,禁擦胸前區、腹部、后項等冷刺激敏感區,防止反射性心率減慢、腹瀉等不良反應,物理降溫效果不佳者配合藥物降溫,降溫過程中應注意防止體溫驟降、寒戰及體溫下降后再度升高;②保持呼吸道通暢 取右側臥位,以防止嘔吐物嗆入氣管,備好吸痰器,及時吸出過多分泌物;抽搐發作時從臼齒處放入壓舌板,以免舌被咬傷;吸氧時保持鼻導管通暢,減輕腦細胞缺氧;③加強基礎護理。病室宜安靜,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避免不必要的聲、光刺激;給予易消化、營養豐富、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大量出汗時及時補充水分;備好急救物品和藥品等;對有可能再次發生驚厥的患兒有專人守護,床邊設防護床檔,同時注意將床上硬物移開,以免造成摔傷、損傷;有輸液的患兒注意穿刺針頭的安全,防止折針及針頭脫落;④注意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意識狀態、抽搐的特點、次數、持續和間隔時間,尤其驚厥緩解后神志的恢復情況、皮膚的顏色、口腔的特殊氣味等,并做好護理記錄,如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

2.2 健康教育 ①驚厥知識宣教 根據患兒家長(或監護人)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采取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反復多次、由淺入深講解高熱驚厥相關的醫學知識、預防措施和緊急處理方法,特別是對有復發危險因素的患兒家屬做好宣教,提供醫學書籍和健康指導手冊,指導和幫助其學習,使其認識到復發的可能性及預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②生活方式指導 提倡母乳喂養,合理添加輔食;較大的患兒給予高熱量、優質蛋白、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較大的患兒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冬春季節是上呼吸道疾病好發的季節,勸阻患兒盡量少去公共場所,防止交叉感染;③ 體溫觀察教育 指導識別體溫升高的早期表現和體征,避免發生驚厥時才發現在發熱,多數小兒發熱時精神不振,但有些小兒發熱時往往精神好,能夠照常活動,不易察覺,因此如發現患兒面色潮紅,呼吸加快,額頭發熱應立即測量體溫,特別對有高熱驚厥史的患者,更應注意觀察;④驚厥的家庭處理 一旦發生驚厥,家長不大喊大叫、搖晃患兒,立即將患兒平臥頭偏向一側,松解患者的衣扣、腰帶,拍打背部,取出患兒口腔內的食物、分泌物等,同時將筷子等硬物用棉布包裹,放在牙齒之間防止舌頭咬傷,立即就近送醫院急救或撥打120急救電話;⑤藥物應用指導 指導家長家中應備有一些常用退熱藥,并正確掌握其藥物的劑量及用法,使用退熱藥時防止藥物劑量不足、服藥后嘔吐、退熱栓劑時手法不正確等達不到退熱目的,同時觀察用藥后效果,服用退熱藥多飲水,并正確配合使用物理降溫,盡快短期內達到降溫目的。需長期服藥患兒,定期復診,定期復查肝功能,在醫師指導下調整劑量,不可突然停藥。

3 結果

通過對高熱驚厥患兒實施護理干預,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積極配合治療,90.0%(108/120)家長對高熱驚厥的相關知識有較好的理解和掌握,降低患兒再次驚厥的發生率;出院后隨訪1年,復發率為16.6%(20/120),與2001年至2004年27.3%(30/110)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 討論

小兒高熱驚厥是小兒時期特有的神經系統常見急癥,大多數學者公認高熱驚厥與感染、高熱、年齡、遺傳因素有關,年齡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熱是驚厥的條件,目前尚無特殊治療,但采取綜合性的預防措施和積極的治療措施,可減少復發改善其預后[3],本文針對高熱驚厥危險的因素對患兒家屬進行一系列護理干預,使其衛生保健知識增長,保健能力及自我護理技能增強,提高患者順從性,另外從護理的角度對感染和高熱兩個因素加以控制和預防,避免感冒和發熱,最大程度的減少高熱驚厥的復發。

通過高熱驚厥患兒家長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筆者認為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讓患兒家長可以從多環節,多渠道的獲取高熱驚厥的相關知識,明顯提高家長的健康教育知識程度和預防保健意識,及時控制驚厥和有效地預防再次發作。

參考文獻

[1] 何莉,陳繼.β-2內啡肽在復雜性高熱驚厥中的作用及納洛酮的治療作用.中國婦幼保健,2004,19(1):66-67.

篇7

[關鍵詞] 小兒;驚厥;急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8(a)-099-02

驚厥時小兒常見的一種危急重癥,小兒由于神經系統發育還未完善,各種疾病的刺激均可導致患兒的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神經細胞發生異常放電現象而導致驚厥[1]。驚厥的頻繁發作會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嚴重者會有嚴重的并發癥[2],因此醫護人員應該及早控制驚厥的發生,積極進行搶救。本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158例小兒驚厥患兒,經過積極的搶救和有效的護理,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58例驚厥患兒均為本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患兒,其中,男82例,女76例;年齡56 d~11歲,其中,新生兒21例,

1.2 急救措施

1.2.1緊急處理注意保持患兒的呼吸道通暢,并迅速清除其口腔內的分泌物,針灸針刺患兒的人中和合谷穴,對于有高熱的患兒,同時針刺十宣和曲池穴。

1.2.2 吸氧迅速采用鼻導管或面罩法給予中流量或者高流量的氧氣吸入來增加血氧飽和度,改善患兒的組織缺氧狀況,預防腦水腫的發生;如果患兒有窒息發生,要立即行人工呼吸。

1.2.3 藥物治療患兒入院后迅速為其建立靜脈通道,要選擇作用較快、毒性較小的止驚藥物來盡快減輕或者控制驚厥。苯巴比妥為首選藥,使用的劑量一般為5~8 mg/(kg?次),肌內注射;同時給予10%水合氯醛0.5 ml/(kg?次)加入等量的0.9%NaCl溶液保留灌腸。如苯巴比妥不能有效控制驚厥的癥狀可以選用苯妥英鈉,15~20 mg/(kg?次),靜脈緩注,如果驚厥癥狀沒有緩解,于30 min后重復應用1次。

1.2.4 防止腦水腫驚厥持續頻繁發作的患兒,往往會并發腦水腫,可以靜脈注射20%甘露醇0.15~1.0 g/(kg?次)來進行脫水治療,降低患兒的顱內壓。

1.3 護理

1.3.1一般護理對于發生驚厥的患兒,醫護人員應該就地搶救,迅速解開患兒的衣領和褲帶,取頭側臥位,迅速清除患兒口腔及鼻咽部的分泌物,保持患兒的呼吸道通暢,護理人員要托起患兒的下頜,預防其舌根后墜導致的窒息,對于已經發生舌后墜的患兒要用舌鉗將舌拉出,在必要時,可以在患兒的上下門齒間放置用紗布包裹的開口器或者壓石板,防止舌咬傷。護理人員的動作要盡量輕柔快捷。

1.3.2氧氣吸入該類患兒在驚厥發作時需氧量常增加,因此要立即給予其氧氣供應,從而來減輕缺氧以及腦損傷。

1.3.3 高熱護理驚厥患兒在發生高熱時會加大耗氧量,進而可以加重驚厥癥狀,因此應該迅速及時地給予其降溫措施。首選物理降溫,該法無副作用,并且降溫速度較快。選用溫水或者20%~30%的酒精進行擦浴;用包1層薄紗的冰袋敷患兒體表的大血管,包括頸旁、腋下以及腹股溝等,也可采用冰鹽水來進行灌腸;頭部可以用冷敷。如果物理降溫效果不理想,可以按照醫囑給予其藥物降溫,例如可以用安乃近滴鼻。在降溫的同時要注意觀察患兒的意識及其全身的情況。

1.3.4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在使用止驚厥藥物進行治療的同時要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包括體溫、呼吸、血壓、脈搏、瞳孔及其意識的變化情況,及時判斷患兒的病情進展,以免延誤治療時機或者藥物過量抑制呼吸。要詳細詢問患兒驚厥的誘因、發作的次數及其持續的時間,觀察患兒是否伴有高熱、黃疸、嘔吐、腹瀉或者皮疹等癥狀,觀察患兒前囟是否膨隆,以此可以及時發現腦水腫的早期癥狀,同時要觀察患兒有無休克癥狀,為及時搶救做好準備。同時,要詳細記錄液體出入量。

1.3.5 心理護理患兒發生驚厥時,家長往往驚恐不安,此時護理人員應該耐心向患兒家長解釋該病的癥狀及預后,使其能較好配合醫生的治療工作;學齡兒童在進入醫院這個陌生的環境時也會產生恐懼的心理,護理人員要細心與患兒進行溝通,調節其心理狀態,使其減輕心理負擔,不斷取得患兒及其家長的理解和信任,使他們可以積極配合救治工作的進行,提高搶救成功率。

2 結果

經過及時的搶救和有效的護理,58例患兒均轉危為安。

3 討論

小兒驚厥是一種急癥,應該分秒必爭進行搶救,如果救治不當或者延誤治療時機,可能會由于大腦的長期缺氧造成神經細胞發生不可逆性的損害,進而會有腦功能障礙后遺癥[3-6]。通過對158例驚厥患兒及時搶救和有效護理,充分體會到護理人員在遇到該類患兒時要沉著冷靜,應用自己熟練的驚厥急救技能對患兒進行耐心有效的護理,協助醫生的搶救工作。

[參考文獻]

[1]郝鳳芹.小兒高熱驚厥22例治療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09,6(20):94.

[2]張杰紅,邱小蘭,陳惠珍.小兒驚厥的急救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6A):616.

[3]羅良瓊.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09,6(17):109.

[4]時玉華,張西蓮,亓娟.小兒高熱驚厥62例急救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7):54-55.

[5]黎鍵,吳小玲.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62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3):1-2.

篇8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小兒高熱驚厥;急診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16例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間在我院接受診治的小兒高熱驚厥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手段分成各有108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有男57例,女51例,年齡0.5~6歲,平均(3.3±0.6)歲,發病時間8~50s,平均(27.2±1.5)s;觀察組中男女均為54例,年齡0.5~6歲,平均(3.2±0.7)歲,發病時間在6~49s之間,平均(26.9±1.8)s。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符合小兒高熱驚厥診斷標準[3];②年齡在0.6~6歲這一范圍;③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功能損傷嚴重者;②其他原因所致驚厥者;③溝通交流不便、配合度差者。組間基線數據均衡性良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式:對照組患者用常規手段進行護理,嚴格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做好退熱處理,積極物理降溫,必要時可予以防抽搐針;同時需保護腦細胞,改善缺氧缺血情況。在觀察組患者急診護理中應用集束化護理策略,具體措施如下:1.2.1物資集束化管理:患者出現高熱驚厥時,即送入搶救室。我院將搶救室設在急診候診區與留觀區之間,便于對患者進行搶救。搶救室內設專屬兒科搶救床,護理人員能做到及時搶救與準確觀察病情變化。搶救室擁有搶救車,在床旁擺放便捷急救箱,箱內存放高熱驚厥急救藥品和急救物品,所有物品擺放合理有序,提高物品存取的便捷性。1.2.2急救箱制作:急救箱應由半透明硬塑材質、耐磨損、封閉性長方體容器制成,為上開蓋時,箱蓋附有提手,便于攜帶。為及時準確地處理小兒高熱驚厥發作,以減少患者腦功能受到損傷,科室人員應根據物品體積對急救所需用品進行總結。遵循存放安全、取用方便的原則,合理放置急救用品;不同類型的急救用品應分類放置。1.2.3急救技能培訓:科室負責人應對護理人員進行小兒高熱驚厥健康知識、臨床表現、急救措施等相關知識進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對急救流程的熟練程度;由參與急診搶救工作的患者進行案例分享,總結歸納搶救經驗,對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措施,促進護理人員癥狀識別能力和應急能力的提升。

1.3觀察指標:參照我院自制問卷對兩組護理滿意程度進行判定,問卷由患者家屬作答,采用百分制計分法,內容包括態度(25分)、技巧(25分)、安全(25分)和水平(25分)四項內容,分數越高,表明家屬對護理工作越滿意。兩組急救時間、驚厥消退時間、高熱消退時間和住院時間。

1.4統計學分析:在統計學軟件SPSS22.0中置入216例小兒高熱驚厥患者的研究數據,滿意程度和急診情況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滿意程度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程度得分為(90.7±1.9)分,與對照組的(75.2±2.4)分相比,所得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急救情況對比:觀察組急救時間、驚厥消退時間、高熱消退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所得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9

[關鍵詞] 高熱驚厥;抽搐;急救;抗感染;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1(a)-009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is suitable for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emergency treatment measures.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from April 2015 to September 2016 to enter the hospital accept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give 78 cas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measures for its treatment,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the selected effect analysis. Results Study selected under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hildren, children with fever duration(29.97±19.00)h,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6.00±2.08)d, convulsions symptoms disappear time (4.26±3.00)d. In addition, cure are 52 cases (66.67%), excellent 16 cases (20.51%), effective 7 cases (8.97%) of the,invalid 3 cases (3.85%),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15%(75/78). Conclusion In 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in clinical work, through emergency treatment measures, help children improve their condition, but also can further en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thus has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Febrile convulsion; Tic; First aid; Resistance to infection; Treatment effect

高熱驚厥除了會對患兒機體健康造成影響外,還可能損壞其腦部健康,如果驚厥現象持續時間較長,會使其腦組織呈現出缺氧狀態,不僅會誘發腦水腫,而且還可能使其腦功能出現明顯障礙,除了會加大救治難度外,死亡率也會明顯升高,所以要及時進行急救治療[1]。此次為評定適合高熱驚厥患兒的急救治療方案,從2015年4月―2016年9月進入該院接受診療的高熱驚厥患兒中,隨機選取78例進行分析,期待能進一步改善患兒病情,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進入該院接受診療的高熱驚厥患兒中隨機選取出78例進行分析,年齡0.5~4.3歲,中位值(2.11±0.37)歲,女性31例,男性47例。

1.2 方法

所有患兒都接受急救治療方案:①給予患兒頭顱CT檢查、血常規檢查、腦電圖檢查、尿常規檢查、生化檢查以及糞常規檢查等。②給予患兒抗病毒療法,即于生理鹽水250 mL中加入熱毒寧,共0.5~0.8 mL/kg,給予患兒靜滴,1次/d。③對于體溫已經超過38.5℃的患兒,予以服用0.2~0.3 mg/kg安定+5.0~10.0 mg/kg布洛芬,使患兒溫度得到有效控制。④給予患兒鎮靜止痙方案,即選擇水合氯醛對患兒進行灌腸,每次用藥量是50.0~80.0 mg/kg,如果患兒伴隨著抽搐現象發生,需間灌腸間隔期控制在8 h左右。⑤若患兒出現缺氧癥狀,還需予以及時吸氧,通過提升其血氧飽和濃度,可避免腦水腫癥狀發生。若其體溫達到37.5℃,還可予以肌注5.0~10.0 mg/kg魯米那,并將用藥量控制在100.0 mg/次以內。⑥對患兒面色變化情況、意識狀況、血氣指數、瞳孔大小等進行觀察,如果患兒出現長時間抽搐現象,需予以脫水療法,即靜注500.0~1 000.0 mg/kg甘露醇,一般用藥2次即可,且間隔期控制在6 h左右,使患兒顱內壓得到充分控制[2-3]。

1.3 療效標準

接受急救治療后,患兒神志已恢復至正常狀態,不僅原發病癥均已完全消失,而且驚厥癥狀未出現復發現象,即“治愈”;接受急救治療后,患兒神志已基本恢復至正常狀態,不僅原發病癥均已經基本消失,同時驚厥癥狀偶有發作,即“顯效”;接受急救治療后,患兒神志狀況已有改善,不僅原發病癥均已顯著好轉,而且驚厥癥狀發生頻率明顯降低,同時其間隔期也明顯延長,即“有效”;接受急救治療后,患兒神志尚未完全恢復,不僅原發病癥均未消失,甚至有加重問題出現,即“無效”[4-5]。

2 結果

研究入選患兒接受急救治療后,其病情均已改善,78例患兒中,治愈52例(66.67%),顯效16例(20.51%),有效7例(8.97%),無效3例(3.85%),其有效率96.15%(75/78)。此外,患兒退熱時長(29.97±19.00)h、住院r長(6.00±2.08)d、驚厥癥狀消失時長(4.26±3.00)d。

3 討論

李茜梅等[6]發現,驚厥屬兒科多見癥,不僅發病較急,而且以嬰幼兒為主要發病對象,且往往會有意識障礙現象發生,因此治療難度較大,如果疾病反復發作,還可能會使機體腦組織出現缺氧性的受損問題,需及時進行治療。高熱驚厥屬兒科臨床急重癥,年齡越小者發病率越高,如果發病多次還未得到醫治,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小兒的腦組織,該病癥發病機理是:機體大腦中的神經元組織出現異常放電現象,以至于其骨骼肌群組織出現突發性、短暫性的收縮停止現象,致使機體肌肉組織出現陣攣性或者是強制性的抽搐現象,導致疾病發生[7]。

一般而言,小兒出現驚厥癥狀后,其局部骨骼肌群組織、全身骨骼肌群組織都會呈現出收縮狀態,并且出現高熱以及意識障礙等問題,而出現這些情況的誘因之一是小兒大腦組織尚未達到完全發育標準,不僅如此,高熱因素、遺傳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年齡因素都可能引起驚厥,其中又以高熱因素最為常見,由于嬰幼兒群體的神經系統尚未達到完全發育標準,其腦組織內的神經組織呈現出興奮狀態,抑制性遞質則表現出不穩定性特征,加之小兒免疫功能還處于不完善階段,一旦消化道系統或者呼吸系統出現感染問題,就可能會有高熱現象發生,并對機體運動神經細胞產生刺激感,導致其異常放電,最終引起驚厥[8]。

高熱屬驚厥現象發生的主要誘因之一,以1~3歲小兒為主要發生對象,通常會有突發性意識障礙、四肢肌肉組織陣攣型收縮或者是頭部后仰等癥狀出現,部分患兒會出現口吐白沫以及眼球固定等問題,若持續時間較長,極易使腦組織呈現出缺氧狀態,導致腦水腫癥狀發生,危及患兒生命,所以要及時進行急救治療,通過予以全方位檢查,在確定患兒病情狀況的基礎上,予以抗病毒療法、降溫治療、鎮靜止痙治療、吸氧治療以及脫水治療等措施,使患兒病情得到充分控制,避免痙攣癥狀持續出現,防止腦水腫問題發生,從而降低死亡率[9]。此次研究中,對78例入選患兒進行急救治療后,所有患兒病情均已改善,患兒的有效率是96.15%(75/78)。此外,患兒退熱時長(29.97±19.00)h、住院時長(6.00±2.08)d、驚厥癥狀消失時長(4.26±3.00)d,與宋會群等人[10]研究結果[觀察組退熱時間(30.12±18.09)h、驚厥癥狀消失時間(4.69±3.05)d、住院時間(6.28±2.27)d;對照組分別是(45.92±23.47)h、(7.28±2.67)d、(9.23±2.57)d]相符。

綜上所述,對于高熱驚厥患兒,在臨床治療工作中,通過進行急救治療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兒病情,同時還能進一步提升其療效,因此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金曉紅,沈娟,馬秀云,等.兒神經科便攜式驚厥急救箱的設計及應用研究[J].醫療衛生裝備,2016,37(5):47-48,51.

[2] 吐克遜?哈山,阿不都艾尼?買買提.高熱驚厥患兒急救治療的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11):93,96.

[3] 張S健,邱鵬玲,周水珍,等.兒童非驚厥性癲(G)持續狀態的腦電圖評估[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9):708-711.

[4] 方美芬.小兒高熱驚厥64例急救與護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61.

[5] 陳麗芳,謝秋艷,何東萍.62例小兒高熱驚厥急救及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7):39.

[6] 李茜梅,湯昱,李冰,等.冰凍綠豆在高熱驚厥患兒中的急救處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4):131.

[7] 金曉紅,馬秀云,時萍,等.兒神經科便攜式驚厥急救箱的設計[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33):4182.

[8] 郭巧英,張海慧.觀察小兒驚厥的系列流程與急救護理的分析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16):361,363.

[9] Lin,W.-Y.,Muo,C.-H.,Ku,Y.-C,et al.Increased association between febrile convulsion and allergic rhinitis in childre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Pediatric neurology,2014,50(4):329-333.

篇10

【摘要】 小兒驚厥的發生率是成人的10~15倍,而高熱驚厥又是引起小兒驚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高熱驚厥常有復發,總共9%或更多的復發率。因此預測是否會復發,對判斷高熱驚厥的預后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 小兒高熱驚厥 遺傳性 病因 復發因素

1 小兒高熱驚厥病因分析及診斷標準

1.1小兒高熱驚厥病病因分析 小兒高熱驚厥,系指在小兒腦發育的某一特定時期,由于發熱而誘發的驚厥性疾患。臨床特征是在發熱性疾病的早期,體溫驟升階段發生驚厥,發作時體溫多在38.5~39℃以上,發作前后一般狀況良好,除原發病表現外無其他異常。高熱驚厥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研究發現,本病有明顯遺傳性,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年齡相關的不完全外顯性及表現度。根據發病年齡特點,估計本病外顯性開始出現于6個月左右,1.5~2歲時最明顯,以后漸下降,至4歲以后降至低谷。遺傳決定的驚厥傾向,于某一特定年齡階段,在感染等所致發熱的誘發下得以表達,即出現臨床上的高熱驚厥。易患人群以6個月~3歲為好發年齡。在5歲以下小兒中,約2~3%患過高熱驚厥。男孩多于女孩,二者之比約為1.5∶1。

1.2小兒高熱驚厥病的診斷 如原發病為細菌感染或驚厥持續時間較長,則可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或伴核左移。長時間驚厥可引起一過性腦脊液蛋白輕度升高。由于驚厥可引起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血電解質測定可見低鈉血癥。如臨床表現不典型可選作腦電圖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高熱驚厥:①好發于4個月~3歲的嬰幼兒,最后復發年齡不超過5~6歲。②發熱多在38.5℃以上,驚厥發生于發熱后不久。③驚厥呈全身性抽搐伴意識喪失,抽搐時間短,發作后很快清醒,一般情況好。④無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及其他腦損傷,腦脊液正常(有前囟隆起或腦膜刺激征時須做腰穿)。⑤常伴有呼吸、消化系統等急性感染。⑥高熱驚厥發作后2周,腦電圖正常。

高熱驚厥持續狀態:①符合高熱驚厥診斷標準。②反復連續驚厥,持續30分鐘以上,同時伴有意識障礙。

2 常伴小兒高熱驚厥的復發因素分析

小兒驚厥的發生率是成人的10~15倍,而高熱驚厥又是引起小兒驚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5歲以下小兒,2%~4%曾有過高熱驚厥。高熱驚厥常有復發,在初次驚厥發作以后,約25%~40%(平均33%)的病兒在以后的熱性病時出現驚厥復發。在高熱驚厥小兒中,1/3有第二次驚厥,其中的1/2有第三次發作。總共9%或更多的復發率。因此預測是否會復發,對判斷高熱驚厥的預后是非常重要的。復發的預測主要是根據起病的年齡,初次發作在1歲以內的患兒復發率最高,大約1/2病例會復發。另如果是復雜性高熱驚厥,有癲癇家族史者,復發機會多。復發多發生在初次高熱驚厥后的2年以內。 引起小兒高熱驚厥,尤為夏季,氣候炎熱,由于高熱等各種原因引起的小兒驚厥日益增多。

3 小兒高熱驚厥的治療措施

3.1控制驚厥發作 ①安定:每次0.3~0.5mg/kg,緩慢靜脈注射。該藥控制驚厥迅速、療效肯定,應首選。②苯巴比妥鈉:每次8~10mg/kg,肌肉或靜脈緩慢注射。該藥起效較慢,一般用于驚厥控制后的維持治療。③如驚厥持續不止,或已持續30分鐘以上呈驚厥持續狀態時,應選用以下方法:重復靜脈注射安定1次;氯硝西泮:每次0.02~0.06mg/kg,緩慢靜脈注射,必要時可于6~8小時重復給藥1次;副醛:每次0.1~0.2ml/kg,肌肉注射,4歲以上小兒可稀釋為5%溶液靜脈慢注。苯妥英鈉:首劑給予負荷量,每次15~20mg/kg,釋稀于生理鹽水或注射用水50~100ml中,于20~30分鐘內緩慢靜脈注射。12~24小時后可酌情給予維持劑量,每日5~10mg/kg,分1~2次緩慢靜脈注射,具體方法同前。

3.2降溫 可酌情給予解熱鎮痛藥物或物理降溫。在用西藥降溫同時,可加用中藥羚羊角粉口服或清開靈注射液靜脈滴注。

4 小兒高熱驚厥的日常急救護理

高熱驚厥時需要給小孩緊急降溫,打開房間的窗戶,使室內空氣新鮮。出汗多時用毛巾擦干身體,換一套貼身衣服。用冷濕毛巾置于腋窩、腹股溝、腘窩(膝關節后面)處,每3-5分鐘更換一次。也可用溫水擦浴,將孩子放到約32-34℃的溫水中,浸浴10-15分鐘,然后用毛巾包裹擦干身體。必要時口服退燒藥,小孩抽搐5分鐘以上不能緩解,或短時間內反復發作,預示病情較重,必須急送醫院。就醫途中,讓小孩暴露在外,伸直頸部保持氣道通暢。小孩高熱時常處于嗜睡狀態,此時父母要注意變換小孩,并經常按摩背部、臀部。如果小孩能夠進食,要及時哺喂母乳,較大兒童可給予流食,并鼓勵多飲水。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