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會議紀要范文
時間:2023-04-03 06:13: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研討會會議紀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員工素質提升工作總體進展情況良好。主要表現在:素質提升工作領導框架和機制已經形成,認識得到提高,素質提升理念已深入人心,學習意識明顯增強,學習氛圍日漸形成,逢會必考、逢訓必考已成為制度,全體員工已適應了考試,對考試形成習慣,考試常態化已經實現;區分行新一屆黨委工作新理念、新思路得到各級行員工的廣泛認同,學習的自覺性正在形成,工作態度、作風和責任心進一步增強;基礎工作得到規范,崗位工作能力和制度執行力有所提高;案件防控不斷加強,今年以來沒有發生違規、違紀和違法案件;服務水平有所改善,工作效率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員工素質提升工作初見成效。
員工素質提升工作雖有行動、有效果,但與預期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工作深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地區和部門進展不平衡,仍有部分領導認識不高,抓的措施不力,推動工作不夠,工作開展欠方法,獎懲力度不明顯,沒有在全行上下形成濃厚、熱烈的氛圍;學習、培訓、考試針對性還需要增強;工作中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和前瞻性,辦法少、措施不硬。
會議強調:實現三年發展目標,提升員工素質是關鍵,只有員工素質真正得到提升,才能保證理性發展業務,才能到達全面的嚴謹規范,獲得優良的工作業績。因此,全行上下要將員工素質提升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系統工程來抓,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與時俱進,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要繼續強化對員工素質提升工作的領導,要鼓勁,不要松勁,更不能半途而廢;要做到目標不能降,任務不能減,時間不能少。
會議要求:各級行要加強對素質提升工作的領導,切實提高對素質提升工作的認識,深刻理解素質提升工作的重大意義和作用。要按照三年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要求,全面推進員工素質提升工作,要迅速行動、加大力度、凸顯效果。要樹立任何一級領導都要重視素質提升工作、任何一級領導都有責任抓好素質提升工作、任何一級領導都要帶頭參與素質提升工作的強烈意識。
(一)對照檢查,繼續推進。各級行、各部門要認真總結素質提升工作開展情況,評價素質提升工作的效果,及時研究解決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安排部署下半年的工作。要對照實施方案內容逐項進行查遺補漏,沒有完成的工作要盡快實施,確保工作任務的落實和完成。同時注意總結分析已完成工作還有那些差距,及時改進。將員工素質提升工作與嚴謹規范管理的要求緊密結合,通過“四位一體”基礎管理體系建設,促進員工對規章制度的學習和執行。素質提升各項工作要及時跟進、迅速推進、務求實效。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員素質和基礎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二)領導帶頭,創新方法。各級行領導要帶頭推進素質提升工作,要高標準、高要求跟進區分行黨委的步伐,而不是敷衍了事,碌碌無為。同時要創新方法,通過素質提升解決本單位、本部門、本崗位工作難點和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素質提升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要加強培訓和學習,要不斷的總結和創新學習方法和途徑,重視向實踐學習,向實踐請教,不斷提高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以考促學,大力推動。考試是推動學習的有效手段,是檢驗學習培訓成果的重要方法,就像利潤是衡量一個企業好壞最主要的指標。要充分認識到“不學不行、不考不行、考不好不行”,今后對考試必須進行獎罰,以推動學習。同時要解決好考的好但干工作差的問題。要用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來統帥素質提升工作,營造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氛圍,引導員工主動承擔來自工作和學習的壓力,充分認識到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有成果。
(四)突出重點,有針對性。目前,提升員工素質的當務之急是盡快提升基層信貸管理人員的操作能力,區分行員工素質提升辦公室與客戶、信貸、風險部門要盡快制定快速提升基層信貸管理人員素質的方案,積極付諸實施。要結合本行、本部門的狀況,有針對性的推進素質提升工作,要分析員工綜合素質的個體差異,要研究員工隊伍整體結構水平,因人、因地制宜,有所區別,有所側重,在操作和推動上要統籌兼顧。堅持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到達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篇2
邯鄲市新添—天然氣加氣站
淺談火鍋餐飲行業室內埋地天然氣管道的設計與施工
淺談安防視頻監控系統在燃氣行業的應用
分級管理在中壓埋地燃氣管道及設施巡查與保護中的實踐與探討
仁懷市LNG綜合儲配站順利建成投產
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促進合資企業的健康發展
燃氣市場終端銷售系統優化方案及發展趨勢
淺談如何加強分公司財務監管
淺談泰能集團績效工作開展情況
推進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舉措
峰峰礦區煤氣公司落實服務群眾理念迅速搶修管線排除隱患
武漢城市天然氣供應主體工程全面竣工
2010年保定舊城區新增天然氣用戶已突破5000戶
廣東省LNG西線接收站動工
山西省首個焦爐天然氣合成項目落戶沁縣
海林市管道燃氣通氣點火慶典儀式隆重舉行
北京市燃氣集團五大措施確保采暖季供氣穩定
天津“十一五”讓106萬居民戶用上天然氣
天津燃氣百日安全宣傳活動今啟動
社企聯手共筑安全
高層建筑居民天然氣供應技術探討
一種新穎的頂管作業井的施工方法
SELMA燃氣管網檢測車技術及應用
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居民進入天然氣時代
金融危機對中國燃氣行業的影響
中國燃氣行業的發展與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東區能源結構優化可行性研究課題專家評審會在京召開
“應對天然氣調價城市燃氣企業共商經營策略”研討會會議紀要
《城市燃氣》雜志社第六屆一次(18次)編委會會議紀要
亞洲西太平洋地區國際燃氣技術交流會暨展覽會會議通知
德國燃氣與水工業協會執行理事拜會中燃協
PE雙峰管道料技術研討會在成都召開
各地燃氣動態
2009年《城市燃氣》要目
邯鄲燃氣全力做好保供工作
目前國內各種非開挖修復技術對比分析
管道支承裝置在燃氣頂管工程中的應用
篇3
學會新聞
(1)2012年度第十六屆servier青年藥理學工作者獎名單揭曉 無
(2)中國藥理學會數學藥理專業委員會2012年理事會暨青年學者論壇會議紀要 無
(3)中國藥理學會第十一屆全國化療藥理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無
(4)2012第二屆中國藥理學會補益藥專業委員會學術大會會議紀要 無
(5)熱烈祝賀黃宇光教授當選為國際麻醉藥理學會副主席 無
會議通知
(6)全國中藥藥理學會聯合會學術交流大會(2012年)第一輪通知 無
(7)中國藥理學會抗炎免疫藥理專業委員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2年抗炎免疫藥理學術年會第一輪通知 無
無
(9)征文 無
新書介紹
(10)《2012年麻醉藥理學進展》出版 無
科普園地
(10)維生素d真的能預防骨折嗎 張裕
(10)喝咖啡與死亡率之間的關系被初步闡明 安宇
(11)太極可減輕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癥狀 姜凌
(11)益生菌可有效地保護并治療抗生素所致腹瀉 王嘩凡
(12)新型抗pd-1/pdl-1藥物使1/4患者腫瘤縮小 段建輝
(12)大會報告以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促進藥理學教學質量提高的探索和體會 婁建石
第八次全國藥理學教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
(13)美國ucla臨床醫學教育對我國藥理學教學的啟示 張岫美
(17)醫學課程整合背景下的《藥理學》教學改革 臧偉進 王淵 劉進軍 馬欣 曹永孝 牛娟芳
(17)pbl與l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藥理學整合教學中的應用 魏敏杰
(19)藥理學教學在以疾病為中心的醫學培養模式中的探索 張媛媛 周黎明
(22)醫學機能學虛擬實驗系統的建設與應用 王春波 韓彥弢 夏蘊秋 仲偉珍 陳雪紅
(23)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中的師生問題分析和解決方案 汪暉 李曉霞 鄭丹 李開元 李一村
(24)沈陽藥科大學藥理教學團隊建設的幾點體會 吳英良 吳春福 楊靜玉 鄒莉波 張予陽
(24)專題論壇通過強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康毅 溫克 何景華 高衛真 婁建石
(26)醫學教育中pbl教學在實踐中前行 高衛真
(27)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學習體會 何景華
(28)藥理學課程群的構建及實施 溫克 何景華 康毅 高衛真 李芹 婁建石
(29)提高藥理學課堂授課效果的一點體會 尹永強
(29)藥理實驗教學應強化醫學人文精神培養 李欣 溫克 康毅
(30)pbl教學法視閾下的藥理學教師素質要求 靳英麗 石卓 關風英 紀穎實
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陳立
(31)藥理學全英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魏征人 紀影實 關鳳英 靳英麗 喬萍 李晶 張明 陳立
(31)八年制醫學專業生物醫學整合課程中的pbl教學 曹永孝 呂海俠 王淵 臧偉進
(31)對藥理學教科書中一些定義的討論 曹永孝 臧偉進 馬欣
(32)藥理學考試改革探討 朱玲 楊云霞 文錦瓊 周黎明
(33)網絡pbl在藥物毒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實踐體會 郝麗英 郭鳳 封瑞 胡慧媛 趙金生 趙美瞇 孫雪菲 蔡際群
(33)藥理學教材編寫與使用的幾點體會 徐江平 程玉芳
(34)轉化醫學對藥理學教學與科研的啟迪 程玉芳 徐江平
(34)案例教學法在留學生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于爽 察雪湘 馮國清
(35)七年制醫學生機能學綜合創新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馮國清 胡香杰 喬鵬
(36)在臨床藥學專業藥理學進行pbl教學的實踐探索 李華林 原王麗
(36)用藥分析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胡全 趙建波 張麗慧
(37)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深化藥理學教學改革 張麗慧 趙建波 李成檀 徐秋琴 林曉霞 王艷芳
(38)醫學繼續教育中《藥理學》教學方法新探索 秦渝兵 吳藍鷗 王蕾 云宇 李晨 郭瑛
(38)四段式實驗教學模式在藥學專業藥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何波 陳鵬 王鵬 楊桂梅 周軼平 陳亞娟 羅敏 沈志強
(38)深化藥理學在大專全科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橋梁作用 劉建明 王芳 葉錫勇 郭永梅
(39)制藥工程專業藥理學創新課程建設與實踐 李振
(40)“四位一體”法提高藥理學教學水平 郝勇
(40)《藥理學》教學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探索 吳艷
(41)在線虛擬藥店游戲在藥學教學中的應用 朱一亮 張琦 胡玨 鄭鳴之 葉夷露 俞月萍
(42)以培養崗位勝任能力為導向的護理藥理學課程改革初探 毛理納 許烜慧 馬香芹 張琨 周成林 趙汴霞 盧澤凱 黃顯峰
(43)《藥理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幾點體會 鄒莉波 吳春福 楊靜玉 吳英良 張予陽
(44)pbl模式在留學生藥理學教學中的探索 郭巖 董六一 張駿艷 陳志武
(44)以器官系統整合為基礎的藥理學教學實踐探索 王芳 陳建國 胡壯麗 謝娜 龍利紅
(45)《藥理學》混合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汪雪蘭 黃海 陶亮 王冠蕾 周家國 陳麗君 黃奕俊 孫林光 道焰 朱小南 陳汝筑
(45)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施體會 鐵璐 李學軍
(46)藥理學國際化課程建設的初步探素和體會 呂青 徐旭
篇4
作者:徐苑苑 ,王雙 ,程潔,莊玉梅
【關鍵詞】 子宮切除
【關鍵詞】 產科;并發癥;子宮切除
1臨床資料
198301/200312分娩總數21 863例,剖宮產5183例,子宮切除18例,占0.082%. 其中圍產期子宮切除16例,產后3 wk子宮切除2例. 年齡23~35(平均28)歲,初產婦13例,經產婦5例,孕37~40 wk 12例,孕40~42 wk 6例. 子宮切除指征:子宮收縮乏力11例,前置胎盤3例,胎盤植入2例,剖宮產子宮切口感染2例. 子宮切除術式及出血量: 17例子宮次全切除,1例子宮全切除,出血量1600~3100(平均1900) mL. 剖宮產子宮切除13例,占0.059%,陰道分娩子宮切除5例,占0.022%. 發生失血性休克10例,經輸血、補液,及時行子宮切除,無一例發生死亡. 圍產兒總數20例,2例為雙胎,巨大兒3例,輕度窒息2例,重度窒息3例. 經搶救全部存活. 傷口感染者6(33.3%),可能與手術時間過長,再次進腹切除子宮有關.
2討論
產科子宮切除術是搶救產婦生命的有效措施[1]. 產后出血宮縮乏力較為常見,占70%~80%[2](本文占55.56%),本文剖宮產子宮切除發生率高于陰道分娩子宮切除發生率,為2.6倍,與國外報道的2~3倍基本一致[3]. 由于剖宮產較陰道分娩出血量多1倍,容易發生產后出血,本文晚期產后出血切除子宮2例均為子宮切口感染造成,所以應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 子宮切除術式首選子宮次全切除術,此術式不僅簡單、快速、出血少,且由于保留了一部分子宮組織有月經功能,有利于康復后婦女的內分泌及身心健康. 產科子宮切除術是搶救產科出血、防止產科DIC安全有效的措施,因發病年齡的婦女均在生育期,術后可使患者喪失生育功能. 所以應嚴格掌握時機及指征,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劉志蓉. 產科子宮切除28例臨床分析[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18(1):53-54.
篇5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注射兩個程序乙肝疫苗,仍不產生抗體的成人,作為觀察對象。年齡18~60歲。共選擇113例,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不低于50例。
1.2 強化免疫方法 A祖:單純再給予一個程序大劑量乙肝疫苗(0、1、6月,3針法,每針10 ug*3,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大連漢信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B祖:給予乙肝疫苗(如A組)+免疫增強藥α1-胸腺肽(商品名:邁普新,成都地奧九泓制藥廠生產),每次1.6 mg,每周兩次,共四周。在完成末針疫苗注射一個月時,每例觀察對象抽取靜脈血3 ml,-20℃抗凝凍存備檢抗HBs。
1.3 檢測方法 抗HBs檢測采用放免法(RIA),試劑購自北京北方生物研究所,設備為西安凱普機電設備廠生產,操作按試劑盒說明書,檢測由固定人員、固定設備、同一方法完成。
1.4 統計學方法 抗HBs陽性率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共選擇觀察對象113例,失訪4例(一例外出上學,三例外出打工),實際完成觀察109例。A組為56例,男35例,女21例,平均年齡(35.1±8.9)歲;B組為53例,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齡(36.5±9.1)歲。兩組性別、年齡均無統計學差異(P均>0.05)。
2.2 抗體陽性率 在完成末針疫苗一月時,兩組均見抗體陽性者出現。A組抗體陽性7例,陽性率12.5%(7/56);B組抗體陽性19例,陽性率35.85%(19/53)。兩組陽性率有統計學差異(P
2.3 不良反應 僅A組有一例在注射第三針疫苗時局部出現硬結,直徑小于1 cm,熱敷1 h后消退。其余均未見局部或全身不良反應。
3 討論
已經注射兩個程序乙肝疫苗仍不產生抗HBs的人群,同樣具有獲得抗HBs的強烈愿望。本觀察結果表明,對這部分人群,如再單純給予乙肝疫苗,產生抗體的可能已很低(本觀察為12.5%),通過再給予乙肝疫苗+免疫增強藥(α1-胸腺肽)的方法,則可使他們中35.8%的人變不產生抗體為產生抗體。因此認為對注射兩個程序乙肝疫苗仍不產生抗體的人群,建議給予第三個程序乙肝疫苗的同時加用免疫增強藥(α1-胸腺肽),能起到提高抗體陽性率的作用。
過去對注射乙肝疫苗不產生抗體的研究,往往只側重于體液免疫,而忽略了細胞免疫的影響和作用。現在已逐步認識到,兩種免疫反應并不完全孤立[2]。已經明確,健康成人在接種疫苗后,細胞免疫通過Th途徑誘導抗體產生[3]。α1-胸腺肽是已知的免疫增強藥[4],其所以能促進乙肝抗體產生,考慮可能由于其恰恰具有刺激和增強Th細胞活性的功能[4]。
參 考 文 獻
[1] 張文宏,李欣.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研討會會議紀要.中華傳染病雜志,2005,23(6):433.
[2] 陳慰峰,金伯泉.醫學免疫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7.
[3] 胡忠玉,朱鳳才,何鵬,等.成人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后細胞免疫的動態變化.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4):325-329.
篇6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總醫院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50088
【摘 要】當患者以胸痛為突出表現時,往往會懷疑得了心絞痛、心肌梗塞、胸膜炎性、癌性胸痛,甚至會以為是心臟神經官能癥等作怪,而對流性食管炎引起胸痛卻知之甚少。胃食管反流病為何引起急性心臟系統急性病呢,本文從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思路、治療原則、診斷標準五個方面分析討論胃食管反流病對急性心臟病的影響。
關鍵詞 心臟系統;胃食管;反流;急癥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腸內容物等有害物質, 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組織損害。臨床表現為噯氣、泛酸和胸骨后疼痛,而且也逐漸誘發心臟系統的急性病變。所以,在臨床工作中, 不僅僅要重視對食管的損害,而且也要注意胃食管反流性對急性心臟病的影響。
1 臨床表現
胃食管反流病引發心臟系統急癥的臨床癥狀。患者出現胸前區疼痛,每天發作3~4 次,多在晚餐后或凌晨2~5 點發作,有時向左上肢放射,持續幾分鐘至幾小時不等,疼痛與呼吸無關。有時可自行緩解,或者是時有緩解后疼痛再發作。臨床表現:發作性胸悶、心悸、心前區疼痛, 疼痛持續時間8min ~ 3h。疼痛向肩背部、夜間反復發作發作時劍突下輕度壓疼, 心臟聽診期前收縮,, 所有病例發作時均反復,舌下含服消心痛或硝酸甘油, 癥狀無明顯緩解。多次心電圖檢查結果為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患者經入院經治療癥狀緩解后出院,常常伴有輕度吞咽困難,喜半流質食物,但是患者無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和無咽喉部不適等癥狀。
2 輔助檢查
心電圖檢查示:I、V3~V5 導聯T 波倒置。所有患者均在胸痛發作,緩解后或在胸痛發作和治療緩解后分別記錄心電圖。所有患者的心電圖均為20 導聯,并由經驗豐富的心電學專家操作和分析,利用統計學處理組間比較應用檢驗,以P<0.05 為差異。
血常規:血紅蛋白(Hb) 為12:5 g/L,白細胞(WBC) 為4.4×108/L,血小板計數(PLT) 為79×107/L。
尿常規 便常規及隱血試驗未見異常。血生化:血膽固醇10.5 mmol/L,血甘油三酯0.778mmol/L。肝功能、血糖、電解質無異常。
影像學檢查:超聲心動圖示左室舒張功能減低,射血分數44%~65%,肺動脈壓輕度增高。胸部CT 顯示主動脈及冠狀動脈明顯鈣化,肺動脈增粗,心臟大小正常。無明顯增大。上消化道的胃竇小彎側黏膜不完整。冠脈超聲示右冠脈輕度粥樣斑塊形成,初步診斷為 胃食管反流病。
3 診斷思路
患者的主要癥狀為急性胸痛, 不同原因引起的胸痛在疼痛部位和持續時間以及緩解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且胸痛的部位和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醫生在臨床實踐中應熟悉胸痛的診斷及鑒別診斷,避免出現誤診。“先急后緩”型,首先應避免遺漏重要疾病的目的,避免病情延誤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這些疾病起病急、變化快、死亡率高; “由外向內”型,依照胸部由外到內的順序進行篩查,以避免漏診。胃食管反流病、胃潰瘍 患者胸痛時間與進食時間相關,有時含硝酸甘油可以緩解。此次發病后吞咽困難,喜食半流質食物。輔助檢查基本排除心血管系統引起的胸痛,因而高度懷疑反流性食管炎。 自發性氣胸特點為突然用力、憋氣或咳嗽后出現劇烈刀割的胸痛,有時可放射到上腹部。胸痛多伴胸悶、憋氣、發紺,患側胸廓飽滿而且肺部出現壓縮。可采用內鏡檢查、食管pH 測定等手段及診斷性治療方法進一步確診。
4 診斷標準
并發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心前區悶痛,持續4min~1 h 不等, 與活動及情緒無關,急性發作時臨床表現為心慌、氣短、惡心,平均4~5d 發作1 次。近1 周每日發作4 或6 次, 大多在夜間發作。體溫正常,血壓160/90 mmHg。意識清, 心率85/min。根據反流性食管炎研討會制定的食管內鏡診斷標準分為:典型勞力心絞痛; 陳舊性心肌梗死; 冠狀動脈造影狹窄>7O 運動試驗結果顯示陽性: 缺血性ST 段下移以平型,下斜型下陷型≥ O.05mv 為陽性, 上斜型,下移為(±) 洋地黃作用束支阻滯, 肥大勞損ST-T 改變以動態。
5 治療方法
近年來胸痛作為常見癥狀已被臨床重視, 缺血性心臟病的胸痛與食管源性胸痛有很多類似之處, 疼痛癥狀均于飽餐后加重, 食管源性胸痛酷似缺血性心臟病的心絞痛發作。對這部分病人如果繼續行抗心絞痛治療, 不僅不能減輕癥狀反而會加重病情發展。 GERD 的治療基本原則: 減少胃食管反流, 主要是增強食管清除力, 保護食管黏膜。抗酸的主要原則就是防止復發和并發癥,掌握好液體注入量和應急的減壓抽吸量。確診 GERD 后行制酸治療后癥狀得到緩解, 其中有患者會出現全身水腫,腹部移動性濁音(+) , 腹壓升高, 致使胃食管反流加重, 遇到這種病歷時,服用利尿抗炎患者的病情后好轉, 其余病人亦經抗反流治療后好轉。GERD 被認為是上消化道運動障礙性疾病,發病原因是為下食管括約肌功能降低, 過性下食管括約肌松弛引起的。胃食管反流是誘發心臟系統疾病,掌握好液體注入量和應急的減壓抽吸量,以免由于胃內容過多及腹壓升高加重反流性肺損害
參考文獻
[1] 全國反流性食管病 炎) 研討會會議紀要[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1999,16(6):377-378.
篇7
【關鍵詞】 消旋卡多曲口崩片; 匹多莫德顆粒; 輪狀病毒腸炎; 療效
doi:10.14033/ki.cfmr.2016.30.01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0-0032-03
腹瀉病是被原衛生部列為我國兒科重點防治和研究的“四病”之一。在我國,根據一些省份的入戶調查資料,全人口的腹瀉病發病率為0.17~0.70次/人年,5歲以下兒童則為2.50~3.38次/人年[1]。我國小兒腹瀉病每年有2個發病高峰季節,其中一個高峰在10、11、12、1月,主要病原即為輪狀病毒,故該病毒所致腸炎俗稱為秋季腹瀉。輪狀病毒腸炎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特別在6個月~2歲,發病率最高且最嚴重,甚至引起猝死。因此,輪狀病毒腸炎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臨床上對于輪狀病毒腸炎尚無具有特效的治療手段,多給予飲食調整、糾正脫水及酸堿平衡紊亂等常規性治療,但是部分患兒的臨床療效并不理想[2]。筆者所在醫院兒科門診2015年9月以來診治輪狀病毒腸炎患兒125例,對其中34例在補液、口服蒙脫石散等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消旋卡多曲口崩片和匹多莫德顆粒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9月以來在筆者所在醫院兒科門診診治的輪狀病毒腸炎患兒125例,男64例,女61例,年齡8~38個月,病程2~57 h,其中91例存在脫水表現,96例并發嘔吐,83例有發熱現象。隨機分為A、B、C、D組,A組30例,男16例,
女14例,年齡8~37個月,平均(17.97±7.11)個月,病程
2~55 h,平均(15.43±13.32)h。B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9~37個月,平均(17.63±6.81)個月,病程2~56 h,平均(15.50±13.54)h。C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齡9~37個月,平均(17.81±7.04)月,病程3~57 h,平均(15.32±12.62)h。
D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齡9~38個月,平均(18.15±6.22)個月,病程2~57 h,平均(15.38±13.20)h。四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選患者均符合輪狀病毒腸炎診斷標準:(1)主要在流行季節發病,年齡在4歲以下;(2)主要癥狀為發熱、嘔吐、腹瀉,常先出現發熱、嘔吐,后出現腹瀉,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3)大便顯微鏡檢查偶有少量白細胞,大便輪狀病毒抗體檢測陽性[3]。
1.2 納入標準
(1)經診斷符合輪狀病毒腸炎診斷標準;(2)患兒均為急性腹瀉,發病時間在72 h內;(3)腹部B超、肝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結果無異常;(4)患兒父母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1)其他病原體引起的腹瀉或存在其他胃腸道疾病史;(2)頻繁嘔吐、進食困難無法口服藥物,或重度脫水;(3)對治療藥物過敏;(4)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如慢性肝炎、腎炎等;(5)近期已接受相關治療或正在參與其他臨床試驗者。
1.4 治療方案
1.4.1 A組 (1)補液治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脫水按《中國腹瀉病高峰會暨兒童腹瀉國際研討會會議紀要》服用口服補液鹽(ORS)[4],口服液體量不足者按方案予以靜脈輸液糾正。(2)蒙脫石散(湖南方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兩餐之間口服,
2 g/次,3次/d;>3歲,3 g/次,3次/d;至大便次數及性狀恢復正常后停用。(3)退熱治療:有發熱者,體溫≤38.5 ℃,采用物理降溫;若體溫≥38.5 ℃,先行物理降溫,效果不佳者予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懸液口服,每次10~15 mg/kg,必要時間隔4~6 h可重復使用,24 h內不超過4次。(4)其他:母乳喂養兒繼續母乳喂養,大于6個月的患兒可繼續食用已經習慣的日常食物,鼓勵患兒進食,如進食量少,可增加喂養餐次。避免給患兒喂食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對疑似有繼發性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病例可暫時給予低(去)乳糖配方奶[5]。
1.4.2 B組 在A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消旋卡多曲口崩片(亞寶藥業四川制藥有限公司生產),6~18個月,12 mg/次,3次/d;19~36個月,18 mg/次,3次/d;3~8歲,30 mg/次,3次/d;至大便次數及性狀恢復正常后停用。
1.4.3 C組 在A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匹多莫德顆粒(譜樂益,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2歲,0.4 g/次,2次/d;連續治療7 d。
1.4.4 D組 在A組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消旋卡多曲口崩片(亞寶藥業四川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用法同B組,同時給予匹多莫德顆粒(譜樂益,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用法同C組。
1.5 療效評價標準
參考1998年全國腹瀉病防治研討會制定標準[6],將治療效果分為以下3個級別:(1)顯效,經治療72 h內,患兒大便次數及性狀正常,全身癥狀消失;(2)有效,經治療72 h內,患兒大便次數及性狀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改善明顯;(3)無效,經治療72 h內全身癥狀、大便的次數及性狀均無好轉,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符合正態性時)或秩和檢驗(不符合正態性時);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組間兩兩比較時)和秩和檢驗(多組比較時),P
2 結果
2.1 四組患兒經治療后大便次數及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四組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和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F=6.69,P=0.00;F=7.25,P=0.00),見表1。
2.2 四組治療效果比較
四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21.43,P=0.00),見表2。
2.3 四組不良反應比較
四組患兒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其中B組治療期間有2例便秘(6.67%),予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口服后隨即緩解。
3 討論
1943年,雅各?萊特(Jacob Light)與荷瑞西?赫德斯(Horace Hodes)證明了在感染傳染性腹瀉的患兒身上有一種濾過性的病媒,這個病媒也會造成家畜腹瀉。30年后,被保存下來的病媒樣本證明是輪狀病毒(RV)。輪狀病毒總共有七個種,其中A種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而人類輪狀病毒感染超過90%的案例也都是該種病毒造成的,Parashar等[7]通過對全球RV患兒發病和死亡調查后得出結論:幾乎每個兒童5歲以前患過1次RV腸炎。輪狀病毒腸炎主要癥狀為腹瀉、嘔吐、發熱、脫水,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約為3~8 d,個別可延至2周以上,亦可侵犯多個臟器,如呼吸道、肝臟、腎臟及中樞系統和心臟等,嚴重時可威脅患兒的生命,在我國每年有(3.3~4.7)萬兒童死于輪狀病毒腸炎[8]。輪狀病毒入侵腸道后,受累的腸黏膜上皮細胞出現脫落,小腸黏膜回收水分和電解質的能力降低,腸道分泌物大量增加,出現腹瀉。同時立方上皮細胞分泌的二糖酶數量少、活性低,不能使食物中的二糖完全分解而只能形成有機酸,使腸液的滲透壓進一步增高,加重腹瀉[9]。因此,有關學者認為,修復損傷腸黏膜上皮細胞,抑制腸道消化液的過度分泌和腸黏膜水分的過度滲出,是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的關鍵[10]。消旋卡多曲是一種腸道腦啡肽酶抑制劑Thiorphan的前藥,口服吸收后迅速水解轉化為Thiorphan,使細胞的cAMP處于低水平,減少腸道水和電解質的高分泌,減少排便量。此藥為外周腦啡肽酶的選擇性可逆抑制劑,不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腦啡肽水平,不產生成癮性,對中樞神經系統無興奮或鎮痛作用。它與以前應用的止瀉藥如氯苯哌酰胺等作用機制不完全相同,安全性強,無明顯的毒副反應,可用于1個月以上的嬰兒和兒童的急性腹瀉。
T細胞亞群是參與機體免疫調節反應的重要細胞,其動態平衡是維持機體正常免疫應答反應的保障[11]。而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時細胞免疫功能受到暫時和不同程度的抑制,CD3+、CD4+細胞數及CD4+/CD8+比值下降愈明顯,病情愈重,恢復愈慢,提示患者存在細胞免疫功能低下,且降低程度與病程呈正相關[12-16]。針對上述特點,選用匹多莫德顆粒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匹多莫德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高純度二肽,是唯一一種具有口服生物活性的免疫促進劑,匹多莫德具有安全、使用方便和耐受性好的優點,它可促進巨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吞噬活性,提高其趨化作用,激活自然殺傷細胞,促進其有絲分裂原引起的淋巴細胞增殖,使免疫功能低下時降低的CD4與CD8的比值升高或恢復正常[17]。
本文研究表明,在補液、口服蒙脫石散等常規治療基礎上單獨加用消旋卡多曲顆粒或匹多莫德顆粒雖然對部分輪狀病毒腸炎患兒有效,但治療有效率仍不如聯用消旋卡多曲口崩片和匹多莫德顆粒組,在四組治療方法中,聯用消旋卡多曲口崩片與匹多莫德顆粒組臨床癥狀恢復正常所需的時間最短,治療有效率最高,療效達91.18%,優于其他三組。由此可見,消旋卡多曲口崩片聯合匹多莫德顆粒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效果肯定,可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林玫,董柏青.感染性腹瀉流行病學研究現況[J].中國熱帶醫學,2008,8(4):675-677.
[2]周玲.輪狀病毒感染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際兒科學雜志,2010,37(3):232-234.
[3]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51-252.
[4]董宗祈,方鶴松.中國腹瀉病高峰會暨兒童腹瀉國際研討會會議紀要[J].臨床兒科雜志,2004,22(6):414-415.
[5]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腹瀉病診斷治療原則的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志,2009,47(8):634-636.
[6]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探討會.腹瀉病療效判斷標準的補充建議[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4.
[7] Parashar U D,Hummelman E G,Bresee J S,et al.Global illness and deaths caused by rotavirus disease in children[J].Emerg Infect Dis,2003,9(5):565-572.
[8]周瑞,夏群,沈懷云,等.輪狀病毒感染嬰幼兒預后的相關因素[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7):502-503,507.
[9]肖錚錚,宋濤,王瑋.喜炎平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1,9(1):18,123.
[10]黃志勇,劉玲霞.消旋卡多曲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4):795-796.
[11]王m蘭,柳永和.臨床免疫學和免疫學檢驗[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社,2005:137.
[12]張學軍,尹顯貴.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細胞免疫功能研究[J].臨床合理藥,2011,4(9B):30-31.
[13]施前鋒,徐興強,徐輝.輪狀病毒腸炎患兒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細胞亞群的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學,2008,26(3):341.
[14]張春梅,鹿新紅,鄧朝暉,等.輪狀病毒腸炎患兒免疫功能變化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5):6093.
[15]黃鶯.干擾素聯合雙歧三聯活菌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0):1479-1480.
[16]劉文彬,劉華君,袁麗,等.干擾素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臨床療效及免疫功能變化[J].四川醫學,2012,33(4):625-627.
篇8
【關鍵詞】 腹瀉/藥物療法; 腸炎/治療; 傳染病; 喜炎平注射液/治療應用; 嬰兒
秋季腹瀉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病,好發于6~24個月嬰幼兒,多在10月份至次年1月份易發,主要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1],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為探討有效治療方法,筆者在常規補液治療基礎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進行治療,臨床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609/200912長葛市公療醫院兒科收治住院嬰幼兒秋季腹瀉患兒50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253例,其中男136例,女117例;年齡6~12個月167例,~24個月86例。對照組249例,其中男128例,女121例;年齡6~12個月155例,~24個月94例。全部病例大便外觀均呈稀水或蛋花樣,每日4~20次,大便鏡檢見脂肪球及白細胞448例,偶見脂肪球或白細胞54例,無膿細胞及紅細胞。兩組患兒體溫、病程、腹瀉、脫水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嬰幼兒秋季腹瀉的診斷標準[1]。
1.3 納入標準 (1)符合嬰幼兒秋季腹瀉的診斷標準;(2)年齡6~24個月。
1.4 排除標準 (1)遷延性或慢性腹瀉患兒;(2)急性腹瀉合并重度營養不良;(3)有免疫缺陷和中性粒細胞
1.5 治療方法 在補液、對癥等常規治療基礎上,對照組給予病毒唑注射液(鄭州卓峰制藥有限公司)10~15 mg/(kg·d)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用3~5 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0.2~0.4 mL/(kg·d)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用3~5 d。
1.6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病情變化,退熱、止瀉、平均住院時間及副反應。退熱時間指患兒入院后體溫降至37 ℃以下不再升高所需時間;止瀉時間指患兒入院后糞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
1.7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1998年全國小兒腹瀉會議制定的療效判定標準判斷[2]。(1)痊愈:治療72 h內,每日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或每日2次,大便性狀恢復正常,全身癥狀及體征消失;(2)顯效:治療72 h內,大便次數明顯減少至治療前的1/3或以下,大便性狀比以前改善且水分明顯減少,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3)有效:治療72 h內,大便次數減少至治療前1/2,大便性狀改善水分減少,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4)無效:治療72 h內,大便次數及性狀無好轉,臨床癥狀幾乎無改變或加重。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結果以±s表示,行t檢驗,率的比較行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見表1。表1 兩組嬰幼兒秋季腹瀉患兒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n(%)]表1結果表明,觀察組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嬰幼兒秋季腹瀉患兒主要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見表2。表2 兩組嬰幼兒秋季腹瀉患兒主要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s,d)表2結果表明,觀察組在退熱、止瀉、平均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副反應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副反應。
3 討論
嬰幼兒秋季腹瀉主要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1],便次增多、發熱、嘔吐為其主要臨床表現,一般病初1~2 d以發熱、嘔吐為主要癥狀,具有特征性的水樣便或蛋花樣便,由于嘔吐、便次增多,患兒常常合并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還常導致多臟器損害,甚至危及生命。近幾年臨床上通過口服補液鹽,繼續飲食,腸黏膜保護劑與腸道微生物生態調節劑的使用,病死率已大大降低,但病程仍較長,恢復緩慢,影響嬰幼兒的健康成長[3,4]。
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穿心蓮內酯磺化物,具有抗病毒、抗菌、快速退熱、強勁消炎等廣泛的藥理作用,直接殺滅病毒、細菌,增強和提高巨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吞噬能力,阻斷病毒、細菌DNA的復制,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抑制炎癥部位前列腺素的合成,保護溶酶體膜,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減少炎性滲出物的量,改善毛細血管的循環[5],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利于病情的恢復。筆者通過近3年來對253例嬰幼兒秋季腹瀉患兒采用喜炎平治療觀察,顯示患兒退熱、止瀉時間明顯縮短,平均住院時間亦明顯縮短,顯著地減少了患兒的痛苦,減輕了患兒家長的經濟負擔,同時也減少了抗生素的濫用。
總之,通過兩組比較顯示,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可以明顯縮短患兒退熱、止瀉時間,提高治愈率,縮短患兒病程,且無明顯毒副反應。因此,喜炎平注射液用于嬰幼兒秋季腹瀉治療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上)[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941296.
[2] 方鶴松,魏承毓,段恕誠,等.1998年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1999,37(4):239.
[3] 萬鳳國,何敏,丁云芳.嬰幼兒腹瀉輪狀病毒感染情況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04,29(5):419420.
篇9
[關鍵詞] 輪狀病毒性腸炎;消旋卡多曲;蒙脫石散;細胞因子
[中圖分類號] R72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7-0072-03
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引起小兒感染性腹瀉的主要病原體,易發生脫水和酸中毒等各種并發癥,嚴重時危及患兒生命[1]。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發病機制及免疫機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來研究發現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發病機制與細胞因子水平的異常關系密切,其中IL-6、IL-8和IL-12是其中關系較密切的細胞因子[2-3]。消旋卡多曲是一種腦啡肽酶抑制劑類抗腹瀉藥,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其對血清細胞因子的影響報道不多見[4-5]。本研究觀察了消旋卡多曲對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血清細胞因子的影響,并進行療效及安全性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12月在我院兒科門診治療的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80例。納入標準:均符合《兒童腹瀉國際研討會會議紀要》中的診斷標準[6],并具有典型臨床表現,且糞輪狀病毒抗原檢測呈(+)。排除標準:重度脫水、慢性腹瀉及其他胃腸道疾病,治療前4周使用過用丙種球蛋白、免疫調節劑及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剔除標準:未按試驗要求服藥的或不能完成兩次采血檢查的患兒。根據門診號的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6~27個月,平均(12.7±3.1)個月;病程1~4 d,平均(1.9±0.6) d;脫水程度:輕度16例,中度8例。對照組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齡6~29個月,平均(13.1±3.4)個月;病程1~3 d,平均(1.7±0.5) d;脫水程度:輕度14例,中度7例。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和脫水程度等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予以調整飲食、補液、糾正脫水及酸堿平衡紊亂等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顆粒(四川百利藥業公司生產,規格:10 mg×10包,批號120212)治療,其中1歲,20 mg/次,2次/d;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蒙脫石散(山東頤和制藥有限公司,規格:1.0 g×12 袋,批號120305)治療,其中1歲,2.0 g/次,3次/d。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和治療3 d后的血清白介素(IL)-6、IL-8和IL-12水平的變化,并進行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觀察。
1.3 觀察指標
1.3.1 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的測定 抽取晨起肘靜脈血5~10 mL,加入抗凝試管中,低速離心后取上清液,置-70℃冰箱保存,采用ELISA法測定血清IL-6、IL-8和IL-12水平,試劑盒均購自深圳晶美生物公司。
1.3.2 療效判定標準[7] 顯效:治療3 d后患兒的大便性狀和腹瀉次數基本恢復正常,全身癥狀較治療前完全緩解。有效:治療3 d后患兒的大便性狀和腹瀉次數較治療前明顯好轉,全身癥狀較治療前明顯緩解。無效:治療3 d后患兒的大便性狀、腹瀉次數及全身癥狀較治療前無明顯好轉甚至較前加重。總有效率包括顯效率和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
兩組患兒治療前血清IL-6、IL-8和IL-1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后,兩組患兒血清IL-6、IL-8和IL-12水平均下降(對照組治療前后t=2.39、2.30、2.34,P
2.2 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3 d后,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2.68%)明顯高于對照組(74.36%),差異比較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χ2= 4.93,P
2.3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3例,其中惡心2例,便秘1例;對照組患兒治療期間出現便秘1例,癥狀均較輕微,未行處理患者癥狀自行緩解,未發生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明顯統計學意義(χ2=0.21,P
3 討論
近年來研究發現多種細胞因子參與輪狀病毒腸炎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在輪狀病毒腸炎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IL-6、IL-8和IL-12目前研究較多[8,9]。IL-6主要由單核細胞和T淋巴細胞受病毒刺激后分泌,可促進T和B淋巴細胞的聚集及活化,參與免疫反應的調整與應激反應過程,在炎癥表達、免疫反應、造血等生物學過程中起重要作用[10]。IL-8主要通過趨化和激活中性粒細胞,誘導其形態發生改變發生脫顆粒作用,釋放超氧化物和溶酶體酶等炎癥介質,參與炎癥反應過程[11]。IL-12主要通過促進炎癥及免疫反應,并誘導細胞因子產生,參與免疫反應與炎癥反應過程[12]。IL-6、IL-8和IL-12等積極參與輪狀病毒腸炎的發病機制,在腸黏膜中發揮促損傷作用[13]。
消旋卡多曲是可選擇性抑制腦啡肽酶,減少內源性腦啡肽的降解,保留其活性,從而減少消化液的分泌;且能激活消化道的δ阿片受體,加快水鈉的吸收。由于消旋卡多曲不易通過血腦屏障,無明顯藥物依賴性,且對呼吸及循環系統影響較弱,不良反應較輕[14,15]。彭翠英等[16]研究發現消旋卡多曲治療嬰幼兒急性水樣腹瀉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可明顯縮短患兒腹瀉的病程,療效較顯著。邊俊梅等[17]研究發現消旋卡多曲治療兒童秋季腹瀉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調節血清IL-1、IL-8和IL-12等細胞因子的表達,有效抑制機體的免疫及炎癥反應過程。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患兒治療3 d后血清IL-6、IL-8和IL-12水平下降值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期間無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表明消旋卡多曲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輕,安全性較好,能降低血清IL-6、IL-8和IL-12等細胞因子的表達,抑制免疫及炎癥反應過程。我們推測消旋卡多曲可能通過抑制IL-6、IL-8和IL-12等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降低血清IL-6、IL-8和IL-12水平,從而抑制細胞因子級聯反應,中斷腸道炎性反應過程,阻斷血管內皮細胞與炎癥細胞受體的結合,從而減少炎癥細胞在腸道的聚集、活化及浸潤,減輕免疫炎癥反應,抑制腸道局部炎癥反應的進展,減少局部炎癥反應引起的繼發性腸黏膜損傷,減少腸液的分泌,減少患兒腹瀉的頻率和程度,糾正脫水及酸堿平衡紊亂,加快疾病的好轉達到治療的目的,這與國內外的文獻報道相一致[17,18]。
總之,消旋卡多曲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安全性較好,能降低血清IL-6、IL-8和IL-12等細胞因子的表達,抑制免疫及炎癥反應過程。
[參考文獻]
[1] 孫麗霞,唐國津. 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治療新進展[J]. 醫學文選,2005,24(5):831-833.
[2] 李建軍,劉作義. 細胞因子與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關系[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 18(7):533-534.
[3] VanCoot JL,Franco MA,Greenberg HB,et al. Protective immunity to rotavirus sheding in the absence of interleckin-6:TH1 cells and immunoglobulin A developnorroal[J]. J Virol,2000,74(11):5250-5256.
[4] 孫大宏,夏穎,竇秀芳. 消旋卡多曲治療嬰幼兒中重型急性水樣腹瀉[J]. 中國現代醫生,2007,45(4):9210.
[5] 劉治學,徐朝輝,江忠,等. 消旋卡多曲顆粒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43例[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19):1497-1499.
[6] 董宗祈,方鶴松. 中國腹瀉病高峰會暨兒童腹瀉國際研討會會議紀要[J]. 臨床兒科雜志,2004,22(6):414-415.
[7] 中華醫學會兒科消化學組. 兒童腹瀉病診斷治療原則的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志,2009,47(8):634-636.
[8] 布月青,董勝英. 輪狀病毒腸炎IL-1β、IL-6、IL-12、TNF-α的變化及意義[J]. 實用預防醫學,2006,13(4):859-861.
[9] 朱渝,萬朝敏.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診治進展[J]. 現代臨床醫學,2007,33(1):62-64.
[10] 趙建中,姚加平. 嬰幼兒感染者血清 TNF-α、IL-6、IL-8聯檢的臨床意義[J]. 放射免疫學雜志,2005,18(3):185-186.
[11] 郝增仙. 輪狀病毒腸炎患兒血清細胞因子檢測的臨床研究[J]. 中 外醫學研究,2011,9(6):14-15.
[12] Sestito A,Valsecchi S,Infusino F,et al. Differences in heart rate turbulence betwee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arrhythmias but structural ly normal hearts[J]. Am J Cardio,2004,93(9):1114-1118.
[13] Wang HH,Shi MJ,Liao KF. A bind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racecadotril and ioperamide for stopping acute diarrhea in adults[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rlogy,2005,11(10):1540- 1543.
[14] 袁靜泊,蔣文錦,蔣皓. 消旋卡多曲顆粒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療效分析[J]. 兒科藥學雜志,2006,12(1):12-13.
[15] 楊文瀾,杭杲,徐孝華,等. 消旋卡多曲治療嬰幼兒水樣腹瀉臨床觀察[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21(12):945-946.
[16] 彭翠英,何周康,尤燦. 消旋卡多曲治療嬰幼兒急性水樣瀉125例療效觀察[J]. 兒科藥學雜志,2009,15(5):26-27.
[17] 邊俊梅,王瑢,張薔,等. 消旋卡多曲對秋季腹瀉的治療作用及對血清中IL-1、IL-8和IL-12的影響[J]. 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3(3):384-386.
篇10
關鍵詞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蒙脫石散間隔服用狀病毒秋季腹瀉
采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佐蒙脫石散間隔服用的方法治療秋季腹瀉患兒,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輪狀病毒所致秋季腹瀉患兒79例,年齡6個月~2歲。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2例,男20例,女22例;輕度脫水6例,中度脫水24例,重度脫水12例。對照組37例,男21例,女16例;輕度脫水8例,中度脫水22例,重度脫水7例。經檢驗,上述兩組在年齡、性別、病因、病程及大便性狀等方面,資料分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兩組均暫禁乳類飲食改為豆制代乳品或去乳糖奶粉,加強營養,不用任何止瀉劑。均給予抗病毒藥物應用及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先口服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用法:6個月~1歲,2片/次,2次/日,35~40℃左右溫水沖服);3小時后服用蒙脫石散(用法:
療效判斷標準[1]:①顯效:72小時內糞便次數性狀恢復正常;②有效:72小時后糞便次數性狀明顯好轉其他癥狀改善者;③無效:72小時后糞便次數性狀無明顯好轉或惡化者。
統計學處理:運用SPSS軟件,進行相應分析處理。
結果
治療組顯效16例(38.1%),有效26例(61.9%),無效0例(0%);對照組顯效6例(16.2%),有效28例(75.7%),無效3例(8.8%)。治療組平均腹瀉停止時間2.5±0.6天,對照組4.4±0.8天;經統計學處理,兩者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討論
秋季腹瀉多肇因于輪狀病毒。該病毒侵入腸道后,在小腸絨毛頂端的柱狀上皮細胞上復制,使細胞發生空泡變性和壞死,其微絨毛腫脹,排列紊亂和變短,受累的腸黏膜上皮細胞脫落,遺留不規則的病變,致使小腸黏膜回吸收水分和電解質的能力受損,腸液在腸腔內大量積聚而引起腹瀉。同時發生病變的腸黏膜細胞分泌雙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類消化不全而積滯在腸腔內并被細菌分解成小分子短鏈有機酸,使腸液的滲透壓增高。微絨毛破壞亦造成載體減少,上皮細胞鈉轉運功能障礙,水和電解質進一步喪失[2]。健康的腸黏膜細胞會分泌乳糖酶進入小腸;所以因乳糖酶缺乏而造成的乳糖不耐癥也是輪狀病毒感染經常出現的癥狀,這個癥狀可以持續數周。乳糖不耐癥的再次發生通常與牛奶再次引入兒童的日常飲食有關。因為細菌發酵了在腸道內的雙糖乳糖。另外正常人群腸道定植有雙岐桿菌、優桿菌、乳酸桿菌和糞鏈球菌等菌群。這些優勢菌群與腸黏膜緊密結合形成生物屏障,能通過占位效應,營養競爭及其代謝物、外界條件致病菌的過度生長及外來致病菌入侵,維持腸道生態平衡[3]。有資料表明腹瀉時腸道正常厭氧菌較正常下降1000倍。當占人體腸道有益菌群90%以上的雙岐桿菌為主的各種厭氧菌數量顯著減少時,腸道生物屏障破壞,從而形成功能紊亂及菌群失調,繼而引起腸道通透性增加形成腹瀉[4]。
雙岐桿菌四聯活菌片選用人體最為活躍的嬰兒雙岐桿菌、嗜酸桿菌、糞鏈球菌菌粉和蠟樣芽孢桿菌與乳糖淀粉等混合制成,可補充人體腸道正常益生菌,并借用需氧菌蠟樣芽孢桿菌耗盡腸道內殘氧,使有益菌迅速定植,阻止致病菌定植和入侵,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利用,修復腸黏膜、激發機體免疫力。蒙脫石散具有層紋結構及非均勻電荷分布,對消化道病毒、細菌及產生的毒素有較強的選擇性固定及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力。對消化道黏膜有較強的覆蓋能力,并與黏膜蛋白的結合修復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二者聯合治療可提高療效,但是現有的聯用方法為二者同時服用或短暫間隔服用。而蒙脫石散對腸黏膜的屏障作用會阻障四聯活菌定植,使四聯活菌療效減弱。根據雙岐桿菌四聯活菌片藥代動力學特點,采用先服用四聯活菌約3小時,使四聯活菌有效定植后再服用蒙脫石散的方法,既發揮蒙脫石對致病菌固定及抑制作用及防御功能,修復受損消化道黏膜,也避免了過早服用蒙脫石對阻障四聯活菌定植的抑制,使二者療效疊加。臨床研究證明,觀察組病程明顯縮短,治愈率大大提高。
本文治療輪狀病毒所致秋季腹瀉,兩組雖然均為應用四聯活菌聯合蒙脫石散,但只是因為服用方法的改進,治療組療效即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雙岐桿菌四聯活菌片與蒙脫石散間隔服用法,優于二藥合用的其他用法。
參考文獻
1方鶴松.98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1999,37(4):46.
2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