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基本常識范文
時間:2023-11-01 17:25: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生兒護理基本常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注意室溫、體溫及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因此出生后應立即將其全身輕輕擦干,用潔凈溫暖的棉毯包裹,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3]。新生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時測一次體溫,體溫穩定在36.5℃左右時,可改為每6~12小時測一次[4]。若體溫低于36℃或高于38℃時,應查找原因,進行處理。而室內的光線[5]不能太暗或太亮,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里學會適應,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2 注意皮膚護理
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損傷,接觸動作要輕柔,衣著要寬松,質地要柔軟。要用溫水擦洗皮膚皺折處,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新生兒洗澡時不需要肥皂,洗澡后要將皮膚徹底揩干,潮濕的褶皺部分非常容易導致發炎[6]。
3 注意臍帶護理
嬰兒一出生臍帶就會被夾住并立刻剪斷,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過幾天,臍帶就干枯了,然后它會脫落。在新臍帶未脫落時,每天用75%乙醇溶液擦洗臍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紗布蓋上,洗澡后必須保持臍部干燥清潔。
4 新生兒黃疸
由于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寶寶出生后2-3天皮膚會發黃,這就是新生兒黃疸,一般出生后7-10天會自然消退。吃母乳的寶寶黃疸持續時間可能會長一些,早產兒的黃疸比足月的要重一些,消退的會慢一些。如果黃疸出現的早,黃的厲害,排除病理性黃疸后,用茵梔黃口服液效果不錯。
5注意喂養
目前,居多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養越早越好,一般為出生后半小時左右。喂養主要依賴母乳,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所含各種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水分等,含量適中,比例適當,質地優良,最易于新生兒消化吸收。母乳中還含有多種抗感染因子,如分泌型IgA;乳鐵蛋白;溶菌酶及各種細胞成分,可明顯減少嬰兒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的發生,采用母乳喂養是最經濟;簡便;安全的方法。人工喂養時要對奶瓶、奶嘴嚴格煮沸消毒,要注意溫度,奶嘴喂奶時盡量不要讓嬰兒吸進空氣,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輕拍寶寶背部,以免積氣。
6 正確看待特殊生理現象
如所謂的新生兒“馬牙”、女嬰出生后數天內陰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紅尿、乳房腫大、紅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黃疸(出生后2-3天出現)等,這些現象過幾天后就會自然消失,不必特殊處理。如果時間較長或出現其它不良癥狀時,則應去醫院檢查。
7 注意預防感染
在每次護理新生兒前均應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細菌帶到新生兒細嫩的皮膚上面發生感染,如護理人員患有傳染性疾病或帶菌者則不能接觸新生兒,以防新生兒受染。如新生兒發生傳染病時,必須嚴格隔離治療,接觸者隔離觀察。對新生兒居住的室內進行及時的通風和換氣,確保室內空氣新鮮。并且盡量避免流動性人員對嬰兒進行密集的探視,以減少新生兒受感染的機會[7]。
8 按時預防接種
①卡介苗:新生兒24小時內接種卡介苗。采用皮內注射法,如因特殊原因未及時接種者應于產后三個月內接種,超過三個月未接種應先做結核菌素試驗,確診未感染結合才可接種卡介苗。②乙肝疫苗:生后第1天、1個月、6個月時應各注射重組乙肝病毒疫苗1次,第一次的乙肝疫苗打的越早,新生兒產生抗體也就越早。
總之,新生兒出生不久,不能馬上適應外部的環境,而且,其生理功能和體質都比較薄弱,因此,新生兒護理是新生兒時期的主要工作內容,相關的護理人員在進行新生兒護理之前,應對有關新生兒護理的基本常識進行掌握,避免任何唯心的護理意識和護理活動。
參考文獻:
[1] 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 實用新生兒學[M]. 第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2] 彭田紅.淺談新生兒護理的體會[J].華章,2013,2:359
[3] 陳琴.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03-08
[4] 陳清霞,付偉.新生兒體溫測量研究現狀[J].健康研究. 2013-04-15
[5] 田繼敏,胥素平. 醫院新生兒室環境衛生學監測[J]. 中國消毒學雜志. 2008-07-15
篇2
【關鍵詞】婦產科;應用效果;臨床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6-0131-02
隨著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發展,患者及其家屬在住院期間的臨床治療和護理措施也提出了更多要求,特別是對護理質量的要求更高。臨床護理路徑(CNP)是臨床新推廣的一種全新護理模式和理念,其主要以患者為中心實施護理,廣大醫護人員和患者對其認可和關注度比較高[1]。本文選取23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本次教學研究對象,現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23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本次教學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n=115)和實驗組(n=115),患者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7.5±1.5)歲;其中自然分娩120例,選擇性剖宮產60例;子宮肌瘤20例,宮頸糜爛14例,卵巢腫瘤16例;2組患者基本資料予以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實際的教學研究中,將此次納入的所有教學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予以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如下:①制定臨床護理路徑流程:對患者基本情況和臨床診治情況進行合理分析,選取婦產科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若干名組成護理小組,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分別從臨床治療、術后護理、產婦和新生兒護理、產后康復等方面制定臨床護理路徑專業流程,以便后期工作順利開展和總結相關經驗。另外,還要為患者制定康復護理手冊等。②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實施:醫護人員尤其是責任護士一定要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制定的措施為患者進行護理。輪流安排一名經驗充足的護士就產前基本常識和相關注意事項向產婦進行講解,同時將自身護理常識告知產婦。幫助產婦完成各項婦產輔助檢查,對產前尿檢、血檢以及心電圖檢查時間等要合理安排。及時與產婦進行溝通,增強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對產婦提出的相關問題要及時回答,盡可能緩解患者產前焦慮不安情緒。保持產前良好就醫環境,產后及時將母乳喂養知識和母嬰喂養技巧告知產婦及其家屬。③明確醫護人員責任使命:婦產科醫護人員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密切觀察孕產婦實際情況。在進行臨床路徑期間應該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切不可因工作性質重復、枯燥而產生粗心、忽視等心理,減少護患糾紛。此外,護理人員還應該密切觀察孕產婦及其術后臨床癥狀、生命體征等指標,并將這些信息及時向主治醫生反饋,嚴格遵照醫囑調整護理方案。明確實施的臨床護理項目和具體內容,同時記錄好患者后期反饋信息,以便為日后統計分析提供有利憑證。
1.3 統計學處理
實驗數據統計分析采用SPSS14.0軟件,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x2檢驗,如P
2結果
觀察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及護理質量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臨床實行的一種新型全面的護理模式,其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的針對性護理方案。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護理路徑的規定內容進行護理,效果良好[2]。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之后,任何班次的護理人員都能明確當天的護理任務和流程,嚴格按照規定的內容、醫囑以及患者的實際病情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和臨床護理。及時將相關健康教育知識和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并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進行系統評價,以便更正護理措施和治療方案[3]。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還要對患者恢復情況和恢復指標進行記錄,以便幫助患者充分了解治療進展,提高其健康基礎知識,明確病情恢復情況,提高治愈的信心和治療依從性,減輕臨床開展護理工作的負擔,并使其充分意識到自我護理的重要性。最終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此外,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之后,可以使護理工作更加規范和標準化,增強醫院和其他部門之間的團隊合作,協調醫護人員、醫院人員和患者之間的關系。確保護理中相關信息的交流和傳遞,減少其他不必要的項目,節約資源,保障患者住院期間護理措施的連續性,提高工作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4-5]。
在本組研究中,對照組接受的是常規護理,實驗組接受的是臨床護理路徑,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及護理質量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張麗萍.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產科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58-59.
[2]張瑞永.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產科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藥,2012,34(12):1901-1902.
[3]薛旭鴿.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產科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4):739-74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