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口腔保健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3: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牙齒口腔保健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家長;兒童口腔;保健知識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9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487-01
兒童口腔疾病的保健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而兒童乳恒牙疾病一直對兒童成長造成影響,也是家長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這就需要家長要全面掌握兒童口腔保健知識,加強家長口腔保健指導[1]。筆者通過調查分析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以此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筆者在2013年1月——5月對我院98名兒童家長調查,男性58名,女性40名。年齡28-38歲。學歷:30名本科學歷,36名專科學歷,33名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
1.2調查方法在對家長進行調查之前,首先對調查人員進行培訓工作,確保調查人員符合相關要求,經考試合格后,再進行調查工作。為了保證調查數據的一致和準確,在錄入數據時可選取雙錄入法。在調查時,可以采取調查問卷方法,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家長對兒童口腔衛生行為掌握情況、家長對兒童飲食控制情況及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等[3]。共發放98份調查問卷,收回98份,回收率100%。
1.3統計學方法本文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P
2結果
2.1不同性別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比在本組研究中,98名家長,男性58名,女性40名。有45名男性家長認為牙齒好壞與自身保護有關,女性32名。需自己預防牙病,男性48名,女性30名。保護孩子六齡牙很重要,男性44名,女性33名。父母牙齒不好會影響孩子牙齒,男性25名,女性。孩子乳牙齲齒需要治療,男性35名,女性28名。不同性別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差異對比中,P>0.05,無統計學意義。
2.2不同學歷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比牙齒好壞與自身保護有關,本科學歷家長有26名,專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需自己預防牙病,本科25名,專科2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8名。保護孩子六齡牙很重要,本科28名,專科31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1名。父母牙齒不好會影響孩子牙齒,本科24名,專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5名。孩子乳牙齲齒需要治療,本科26名,專科29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認為窩溝封閉能夠防止兒童齲齒,本科20名,專科學歷1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0名。不同學歷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差異對比,P
3討論
兒童由于年紀小,沒有較高的接受能力和抵抗能力,無法照顧好自身。這時,就需要家長幫助兒童,要具備著耐心。在兒童口腔保健知識方面,家長要指導兒童進行正確的刷牙方式,使兒童從小就有一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避免兒童出現恒牙齲病。而在本組研究中表明,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與性別無關,但與學歷有關。家長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能力越高[2],同時也可以將知識和實際相結合,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可有效促進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保健習慣。反之,則越低,而兒童也無法形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同性別方面,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認識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學歷方面,家長學歷是本科及專科學歷,對兒童保健知識的認識明顯高于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的家長,P
在兒童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方面,首先要加強家長對口腔保健缺失知識。兒童出現齲齒是由于細菌與兒童口腔內碳水化合物及糖分結合而發生作用,使牙齒脫鈣,牙齒損壞,而出現齲洞。發生齲齒多是由粘在口腔內甜食引起的,這時,家長可以讓兒童多食用一些具有高纖維的食物,比如蔬菜、瘦肉等食物可以對牙齒進行摩擦和清洗。兒童牙齒在排列擁擠、錯位、重疊等接觸方面,也很容易使細菌聚集,因此,家長要在給兒童補充營養時,也要讓兒童多食用有些對牙齒有保護作用的食物。其次家長要注意兒童口腔衛生,在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促進食物的吸收,也可對牙齦進行有效按摩。同時兒童在飯后和喝完飲料后,也要經常漱口,指導兒童正確刷牙,以此有效去除牙漬,保護牙齦健康[4]。最后要對兒童口腔健康進行定期檢查。兒童在長出第一顆牙齒后的六個月都要對兒童進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檢查,以后期間可每六個月或一年進行檢查。家長通過對兒童口腔健康的檢查,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為了降低兒童口腔疾病的發生率,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必須要對家長進行有效的口腔保健宣傳教育,提高家長對口腔保健的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吉明,熊雪鷹,吳修建.兒童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調查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46(23):556-559.
[2]余紅.淺談兒童口腔保健與治療中家長重要性的認識[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1,34(11):113-115.
篇2
作者:呂健 王萬春 姜輝 于艷玲 曹奕 鄧婧
【摘要】 目的 探討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的指導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12歲兒童3個班,共180人,分為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指導組(簡稱模式指導組)60人,醫生指導組60人,對照組60人,通過指導前后牙齒菌斑指數測定和問卷知識知曉情況的調查,探討該模式的指導效果。結果 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牙齒菌斑指數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9.79、12.43,P
【關鍵詞】 兒童;農村人口;口腔衛生;工作模式;衛生保健調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working mode on oral hygiene guidance for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sisted of 180 12yearold children of grade 6, three classes, from a rural primary school, who wereequally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as: workingmode guidance (WMG) group, doctor guidance (D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 was appraised via detection of dental plaque index (DPI)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and a questionnaire on the knowledge awareness. Results The DPI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both by doctor and working mod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9.79,12.43;P
[KEY WORDS] child; rural population; oral hygiene; working mode; health care survey
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農村兒童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與發達國家比較有較大差距。這與我國農村經濟基礎較差,衛生宣教落后,兒童基本沒有口腔衛生的保健意識有很大關系。因此,建立一種可行的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迫在眉睫。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創建了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包括教育視頻、展板、幻燈、教案、講稿、手冊以及教師培訓等內容),本模式通過專業醫生對幼兒園、學校教師進行相關培訓,由教師以生理衛生課的形式對農村兒童開展口腔衛生指導,以期達到改善我國農村兒童口腔衛生狀況的目的。現將該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12歲兒童3個班,共180人,分為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指導組(簡稱模式指導組)60人,醫生指導組60人,對照組60人。被調查者均知情同意。
1.2 口腔衛生指導工作內容
模式指導組和醫師指導組兒童分別由模式指導教師(參加過由當地教體局組織,專業醫生舉辦的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培訓)和口腔醫師以一節生理衛生課的形式開展口腔衛生指導。內容如下。①正確刷牙方法的教育:通過視頻、模型演示、幻燈講解、現場指導的形式向學生教授正確的刷牙方法,本模式指導方法采用巴斯刷牙法[1],并對磨牙頰側面以及全口牙舌(腭)側面的清潔做重點強調。②刷牙保健知識和刷牙行為知識的教育:通過各種講解、演示、指導,對牙刷、牙膏的選擇及刷牙的時間、次數等刷牙保健知識和刷牙行為知識進行教育。本研究入組者均免費提供相同品牌、質量的牙膏、牙刷。對照組不做口腔衛生指導。
1.3 口腔衛生指導效果評價
①牙齒菌斑指數測定:對3組學生在口腔衛生指導前1 d早7:30在學校現場刷牙后和指導后1周早7:30在學校現場刷牙后進行牙齒菌斑指數測定。菌斑指數計數采用QUIGLEYHEIN 菌斑指數的TURESKY改良法記錄[2]。分為0~4度,每位受測者利用菌斑顯示劑染色后檢查16、21、24、41的唇、頰面,44、36的舌面,個人記分為每個牙記分之和除以受檢牙數。②刷牙保健知識和刷牙行為知識的知曉情況: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刷牙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在學生2次菌斑指數測定同時,當場發放、回收調查問卷,統計3組學生問卷知識知曉情況。
1.4 牙齒菌斑指數測定質量控制
牙齒菌斑指數測定都是在自然光線下,均使用統一的平面口鏡和牙周探針,固定由1名經過培訓的醫師進行測定。每次抽取10%的受檢者做重復檢查,2次檢查符合率為96%~97%。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及PPMS 1.5[3]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數據以±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指導前及指導后3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2 結 果
2.1 牙齒菌斑指數測定
指導前各組間牙齒菌斑指數比較差異無顯著性(F=0.07,P>0.05);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牙齒菌斑指數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9.79、12.43,P0.05);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后牙齒菌斑指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F=31.16,q=9.86、9.46,P0.05)。見表1。
2.2 問卷知識知曉情況得分情況
指導前各組間問卷知識知曉情況得分差異無顯著性(F=0.01,P>0.05);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問卷知識知曉情況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33.17、36.39,P
3 討 論
牙齒菌斑是一種附著在牙面的以細菌為主體的生態系,是造成齲病、牙周病的始動因子,大量研究表明,牙齒菌斑量多者患齲率也較高[4]。研究表明,機械性控制菌斑能有效地預防齲病[5],而刷牙,尤其是巴斯刷牙法是最常使用、最簡便易行的去除菌斑維護口腔衛生的方法[6]。在本研究中,通過傳授巴斯刷牙法和口腔健康指導,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菌斑指數差異有顯著性,說明口腔衛生指導雖然投入較少,卻可以使人們建立良好的口腔清潔行為,是預防和控制齲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最有效最廉價的方法[7]。
實驗證明,每天刷牙2次,特別是睡前刷牙尤為重要,兒童有效刷牙,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降低兒童患齲風險[8]。因此,為提高兒童對去除菌斑重要性的認識,幫助兒童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開展刷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模式在兒童刷牙保健知識和刷牙行為知識的知曉情況調查的基礎上,開展相應指導,使兒童從根本上認識到刷牙的重要性,學會正確的刷牙方式。另外,本模式不僅通過教師講解,更重要的是重視刷牙的現場指導,由于口腔內磨牙頰側面以及全口牙舌(腭)側面往往被兒童刷牙時忽略,同時兒童空間想象能力較低,單純通過講解很難讓兒童理解刷牙的正確行為模式,達到理想的刷牙效果。本模式是在講解的基礎上,通過現場刷牙,由老師指導,讓兒童直接感受正確的行為模式,以起到積極的指導效果。
我國口腔病防治工作起步較晚,缺乏完善的口腔衛生指導模式,只能通過“愛牙日”宣傳這一單一形式,由專業口腔醫師不定期開展工作,導致這項工作不具有科學性和連續性,而廣大農村由于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造成廣大農村兒童口腔保健知識匱乏,口腔健康狀況較差。本模式是針對農村兒童創建的一種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學校教師經過簡單培訓就可完全承擔,由于學校教育有便于組織,形式固定的特點,因此易于開展推廣[910]。本研究結果顯示,模式指導組和醫生指導組在指導后牙齒菌斑指數、刷牙知識的知曉情況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充分說明通過本模式工作,教師可以和專業醫生取得一樣好的指導效果,為這項工作的充分開展提供了基礎。
本模式充分考慮到經濟落后地區教育設施不完善,指導所需要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可能無法發揮作用,特別制作了小型展板,供教師講課使用,使本模式能夠簡便易行,在辦學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也能夠順利開展。這種由教師在生理衛生課上通過講解和現場指導的形式開展的口腔衛生指導,具有有效、經濟、廣泛、持久的特點,我們下一步將進行更大范圍應用和推廣,對該種教育指導模式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為積極推動我國農村兒童口腔病防治工作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HARRIS N O, CHRISTEN A G. Primary preventive dentistry[M]. 3rd. Califomia: Appleton U Lange, 1991:3197.
[2]卞金有. 口腔預防醫學[M]. 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7778.
[3]周曉彬,紀新強,徐莉. PPMS 1.5統計軟件的功能及其應用[J].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2009,45(1): 9193.
[4]劉天佳. 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學基礎[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9:3132.
[5]樊明文. 齲病學[M]. 貴州: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193.
[6]斐慧斌,吳雪. 對正畸治療患者實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 中華護理雜志, 2008,43(10):918919.
[7]顧興成. 鄒城市學齡前兒童及中小學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觀察[J]. 中國鄉村醫藥雜志, 2003,10(4):47.
[8]JACKSON R J, NEWMAN H N, SMART G J, et al. The effects of a supervised tooth brushing program on the caries increm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itially aged 5-6 years[J]. Caries Res, 2005,39(2):108115.
篇3
中圖分類號: R173;R780.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8-2409(2009)05-0941-02
孕婦肩負著養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口腔健康狀況及對口腔衛生知識的了解程度直接關系著下 一代的口腔健康[1]。為了解我市孕期婦女對口腔保健知識的了解、態度、行為 和診治情 況,提高孕婦口腔保健意識,減少孕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筆者于2009年1~5月對在我院婦 幼中心建卡的459名孕婦進行問卷調查,具體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婦幼中心進行圍產期檢查妊娠婦女459人 。年齡26~40歲,其中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共225人,占49%,高中以下234人,占 51%。
1.2 方法
設計結構型問卷, 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口腔保健的知識及來源、 口腔 衛 生習慣、觀念、診查情況及對嬰幼兒口腔知識的了解。采用第3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方 案統一問卷,當場發卷,自行填寫,當場收卷,監督整個答卷過程,并盡可能減少誘導性誤 差。共發放問卷500張,收回459張,回收率91.8%。
2 結果
2.1 孕婦的口腔疾病就醫行為及觀念
希望孕前接受口腔保健的孕婦為100%,孕前接受過專業指導者占11.76%,有牙齦出血者占74 .51%,有64.71%的孕婦不知道牙齦出血的原因,孕前進行過口腔健康檢查者僅為3.92%,有 49.02%的孕婦認為懷孕期間不能看牙,能忍則忍。
2.2 孕婦的口腔衛生習慣情況
每日刷牙2次以上的占82.67%,使用磨毛保健牙刷者占45.10%,有70.59%的孕婦刷牙方法不 正確,而刷牙時間達到3min以上者為31.37%,有74.51%的孕婦知道定期更換牙刷。
2.3 孕婦的孕期及兒童口腔保健知曉率
86.27%的孕婦不知道牙齒開始發育的時間,47.06%的孕婦認為乳牙2歲以后才需要清潔與 衛 生,有78.43%的孕婦不知道氟能防齲,對于奶瓶齲發病的主要原因有45.10%不清楚,54.90% 的孕婦不知道如何才能預防齲齒,有49.02%的孕婦認為乳牙不需要治療。
3 討論
大量的研究已證實,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以有效地預防齲齒[2]。母親的口腔保 健習慣對 幼兒的口腔護理十分重要,對兒童牙齒的干預性治療來說,母親有成功治療經驗的兒童較其 他兒童更易獲得成功[3]。從妊娠期間開始并由母親延續下來的口腔保健習慣,對 孩子齲齒的預防會起到非常好的長期效果。
妊娠期是一個復雜而特殊的生理過程,孕婦全身起著一系列的變化,在此期,如不注意口腔 保健,會使正常的生理過程發生病理變化,不僅會影響孕婦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響到胎 兒的發育及健康。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無論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孕婦對孕期的口腔衛生預防 保健知識了解甚少,雖然所有的孕婦均有接受專業口腔健康指導的需要,但孕前接受過專業 指導的人數為僅為11.76%;有74.51%的孕婦有牙齦出血史,可有64.71%的孕婦不知道牙齦出 血的原因;孕前進行過口腔檢查的只有3.92%,75.55%的孕婦有了牙病是能忍則忍,不能做 到防患于未然,無法早發現、早治療。54.9% 的孕婦擔心口腔治療對胎兒產生副作用,拒 絕接受治療。因此必須通過健康教育,使孕婦了解孕期口腔疾病對胎兒產生的不利 影響和孕期口腔疾病治療特點、時機及局部治療的安全性,消除孕婦口腔治療的誤區及恐懼 感,提高孕期口腔疾病就診率、治愈率,降低孕期口腔疾病的風險,為確保母子平安提供保 證。
對不同學歷的孕婦分類統計結果來看,每日早晚2次刷牙率基本無差別,但只有29.41%的孕 婦刷牙方法正確,70.59%采取混刷法; 68.63%的孕婦刷牙時間小于3min,只有31.37%的孕婦刷牙時間大于3min;及時更換牙刷的孕婦達74.51%。由此看出近年我國 “愛牙日” 活動的開展使較多的人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是對如何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具有持之以恒 的刷牙態度還有待加強。
家長的口腔保健意識直接影響兒童的口腔健康和口腔衛生習慣。牙齒發育是一個漫長而復雜 的過程,嬰幼兒的乳牙胚從母親孕6周開始發育,在5~6月時鈣化,嬰兒出生時,20顆乳牙 冠已全部形成。牙齒在發育過程中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如:孕婦的健康、營養、情緒、生活 環境、疾病等,所以孕婦在孕期應盡量避免疾病和感染的發生,保持愉悅的心情,飲食要營 養豐富合理。乳牙相對于恒牙有機成分較多,無機質少,抗酸能力弱,一旦發生齲病,病變 進展快,所以乳牙萌出后,家長必須及時清潔牙面,清除牙垢和牙菌斑。調查表明,有86.2 7%的孕婦不知道人的牙齒從母親懷孕第六周即開始發育,有47.06%的孕婦認為2歲以后才需 要注意乳牙的清潔和衛生,乳牙萌出后家長沒有及時清潔牙面,含、奶瓶睡覺,這些都 是引起兒童齲病早發、高發的因素。78.43%的孕婦不知道氟化物對牙齒的影響,有49.02% 的孕婦認為乳牙齲齒不需要治療。因此,廣泛、細致的口腔衛生宣教工作是預防口腔疾病發 生的關鍵,宣教內容應直觀化、具體化、多樣化、基層化,使廣大的準媽媽了解口腔疾病的 種類及危害。
目前口腔疾病在我國是多發病, 想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筆者認為保護牙齒應從零歲做起 ,將工作重點放在孕婦,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加大口腔預防保健宣傳力度,開設 孕前口腔衛生課堂,通過舉辦講座、發放宣傳小冊子或播放錄像帶,提高孕期婦女口腔衛生 保健意識,提高孕婦對口腔衛生知識的掌握,減少孕期口腔疾病的發生, 促進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 郝淑青,張軍橋,劉學聰. 孕婦口腔衛生知識認知程度調查分析[J]. 河 北醫藥,2007,29(7):748-749.
[2] 魯麗珍,郭曉琳,徐濤.健康教育對孕期口腔疾病的影響及意義[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8,19(4):389-391.
篇4
[關鍵詞] 口腔醫療保健;素質較高人群
[中圖分類號]R1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208(2010)21-0035-02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口腔疾病患病率仍然高達90%以上。為了解湖州師范學院教師的口腔醫療保健需求,筆者做了一下調查,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以湖州師范學院教師為調查對象,隨機選擇在校教師200人,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80份。其中男98人,女82人,年齡20~50歲,平均35歲。文化程度均為本科及以上水平。年收入3000元的82人(46.1%),1人該選項未選。
1.2 調查方法自行設計調查表,經過小范圍的預調查并進行修改后,進行正式調查。調查員經過統一培訓,統一方法和標準。調查時由調查員向調查對象介紹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自行填寫問卷。調查結束后,調查員當場檢查調查表,填寫合格后回收。
1.3 調查內容(1)口腔健康行為和習慣如刷牙次數、牙膏選擇、換牙刷時間和牙齒保潔等;(2)對口腔保健的需求;(3)利用衛生資源對自身口腔情況進行了解;(4)自身患口腔疾病后對醫療要求。
1.4 統計學方法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統計學方法主要為描述性統計。
2 結果
2.1 口腔健康行為和習慣早晚刷牙162人(90.0%),根據自身口腔情況選擇牙膏的92人(51.1%),3個月以內換牙刷的150人(83.3%)。飯后有保潔習慣的112人(62.2%),其中漱口的74人(66.1%),使用牙線的6人(5.4%),嚼口香糖的10人(8.9%),刷牙的10人(8.9%),幾種保潔方法混合使用的12人(10.7%)。
2.2 對口腔保健的需求牙齦出血會進行相關處理的170人(95.5%),牙齒齲壞進行相關處理的126人(70.8%),對牙結石進行相關處理的112人(62.9%),以上3項均有1人未做出選擇。
2.3 利用衛生資源對自身口腔情況進行了解每年進行1―2次口腔檢查的32人(17.8%),從不進行口腔檢查的28人(15.6%),每年會洗牙的22人(12.2%),從不進行洗牙的102人(56.7%)。
2.4 就自身患口腔疾病后對醫療的要求有108人(60.7%)會選擇口腔專科醫院以及大型綜合醫院,有32人(18.O%)選擇社區口腔門診,有36人(20.2%)選擇私人診所,2人多選,2人未選。去醫院進行口腔治療時,有38人(21.6%)選擇價格低的一般治療,有138人(78.4%)選擇價格高效果最佳的治療,4人未選。
3 討論
通過互聯網以及電視媒體的宣傳,人們對口腔的基本保健知識也有了很多的了解,尤其是作為湖州師范學院的教師,這樣一個高素質的群體,’本調查顯示在掌握和日常應用方面還是基本能做到位的,由于該群體接觸的知識以及學習的能力比較強,能通過很多途徑了解該方面的知識,因此文化程度的高低影響著人們對于科學觀念的接受和科學行為的實施,這樣也給了我們進一步的提示,在對文化素質較低的群體進行宣傳時,盡量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或者口頭宣傳,開展一些口腔講座等,對兒童進行宣傳時盡量讓父母陪同,讓父母加強對兒童口腔的看護。
人們對牙膏的使用也越來越挑剔,市面上的品種也越來越多,如含氟牙膏、止血牙膏等,人們開始形成“氟能防齲”等一些專業口腔的知識,我們追求的是全民對口腔知識的了解,因此也提示我們應該深入、重復的開展關于口腔保健輔助材料牙膏選擇的宣傳,比如中青年使用含氟牙膏,而中老年對牙齒健康是治療而不是預防,在此階段牙齦炎、牙周病、牙齒感覺過敏癥的發生較為普遍,應該選擇適合自身癥狀的牙膏,通過宣傳來鼓勵人們真正地去實施這樣的行為,僅僅停留在知曉的層面,并不能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也不能提高口腔的衛生水平,只有知行同步才能提高整體的口腔素質。
除了牙膏的使用外,其他牙齒保健品的使用也是必要的。本調查說明該群體還是傾向于傳統的保健方法,不論人們選擇怎樣的保健方法,都能去除牙齒鄰面的牙菌斑,有效地減少齲病的發生并預防牙周病,因此,人們掌握的方法正確與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宣傳的同時,要注重宣傳保健知識的基礎上加強保健行為的宣傳,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行為習慣,只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就能夠起到有效的作用,特別是牙齦萎縮,牙間隙增大的老年人,更加應該注意。
在就醫方向的考慮方面,該群體還是偏向于選擇治療效果好且綜合性強的大醫院。然而真正進行一定的口腔檢查的人數卻并不可觀,人們通常不會在沒有任何癥狀的情況下主動接受一些口腔檢查,即使有了口腔方面的不適,能忍則忍的想法占大多數,忽略了口腔保健必要性和早期檢查、早期治療的重要性,等到難以忍受非看不可時,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我們在口腔知識的宣傳方面,也要加大對素質較高人群的宣傳力度,使宣傳到位。
參考文獻
[1]劉紅心,孫玉梅,王鴻穎.261例口腔科患者口腔保健行為的調查分析[J].廣東牙病防治。2004。12(1):43―44.
[2]關久榕.口腔知識宣教對兒童牙齲病防治的重要性[J].現代醫藥衛生,2001,17(3):220.
[3]臺保君,黃薇.湖北省牙防組十年工作回顧[J].口腔醫學縱橫,1998,14(4):241―242.
篇5
【關鍵詞】 口腔衛生;健康促進;結果評價(衛生保健);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9 R 78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3-0217-02
Effective Evaluation on the Oral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Shenzhen Shiyan School/LIANG Rui*, XIAO Yue, ZHANG Yong-pi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035),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ral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in Shenzhen Shiyan School,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school oral health service. Methods Data of clinical oral health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ollected from new arrival students and original students in Grade 3 in 2004. 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caries and or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Original students'oral health status was better than the new arrivals. DT in original students (0.38) was lower than the new arrivals (0.79,P=0.001) and FT was higher in original students (1.25) than the new arrivals (0.75,P=0.007). The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oral health behavior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 oral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whi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Shenzhen Shiyan School is effective in prevention of caries and impoving the level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Oral hygiene; Health promotion; Outcome assessment (health care); Students
深圳市實驗學校是一所從小學到高中的全日制學校,由于學校有良好的條件和較豐富的資源,學校校醫室的建設比較完善。20世紀90年代初,學校聘任了一位具有口腔執業醫師資格的口腔醫師為校醫,還配備了一套牙科治療臺來為學生提供口腔衛生服務,同時在學校開展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包括定期的口腔健康教育,免費的口腔健康檢查,實施窩溝封閉、齲齒充填,定期開展口腔健康知識競賽。每名學生從小學入校開始即建立口腔健康檔案,每年追蹤檢查和提供相應的治療等。筆者分析2004年該校初中三年級學生的口腔健康檢查和問卷調查結果,比較從一年級入學開始就已經建檔的本校連讀生(本校生)和該年外校新轉入的新生(新生)的口腔健康狀況、口腔保健知識水平以及口腔衛生習慣,評價該校實施的口腔健康促進活動的效果,為今后學校口腔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4年12月選取深圳市實驗學校初中三年級全體學生進行常規的口腔健康檢查和問卷調查。初中三年級學生總數為396人,其中本校生241人,男生121人,女生120人;新生155人,男生86人,女生69人。新生的納入條件為于初三學年內由深圳市其他學校轉入的學生,原所在學校內都沒有口腔醫師編制。
1.2 方法 口腔健康檢查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第4版《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1]的標準檢查并記錄。檢查者由該校具有口腔執業醫師資格的校醫獨立完成,該校醫每年都與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口腔流行病學專家進行齲病臨床檢查和診斷,一致性實驗Kappa值均在0.88以上。396名初中三年級學生在4 d內完成了口腔健康臨床檢查,在檢查過程中,每天從已經完成檢查的學生中,每10人隨機抽取1名學生進行標準一致性實驗的重復檢查,計算檢查者的自身重復一致性,其Kappa值均在0.90以上。
問卷調查是在教師監督下且沒有相互干擾的情況下由學生自己填寫完成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狀況和口腔保健知識、衛生習慣等。
1.3 數據分析 采用SPSS統計軟件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比較2組學生齲病患病率和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口腔衛生習慣的差異,采用t檢驗比較2組學生齲均間的差異。
2 結果
2.1 口腔健康狀況 396名初中三年級學生都完成了口腔健康調查。本校生和新生在性別分布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學生總體齲病患病率為47.7%,齲均(DMFT)為1.67。雖然2組學生齲病的患病率和齲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本校生的平均齲壞牙數(0.38)顯著低于新生(0.79,P=0.001),平均充填牙數(1.25)也顯著高于新生(0.75,P=0.007)。
2.2 問卷調查結果 見表1。
由表1可見,本校生在口腔保健知識的問題中回答正確的人數百分率均顯著高于新生(P值均<0.01),擁有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的本校生也顯著高于新生(P值均<0.05)。
3 討論
全國第2次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2~18歲年齡組人群從未聽過口腔健康教育課的約占40%,近2 a定期檢查口腔健康情況的均在25%以下,檢查同時進行潔治、窩溝封閉、涂布氟化物的人數少于0.5%[2]。究其原因,目前我國的學校編制中只有普通校醫,缺乏口腔醫生,因此最基本的口腔預防及治療手段都必須到醫院才能完成,使很多處在齲病高發階段的在校學生無法接受窩溝封閉、齲洞充填等防治措施,從而導致許多乳牙和年輕恒牙的嚴重齲壞、早失甚至牙頜發育畸形。與香港及國外的學校醫療服務水平相比,我國的學校衛生服務體系存在著較嚴重的問題。
深圳市實驗學校在校醫編制中設置了口腔醫生。該名口腔醫生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充填治療,而且堅持開展廣泛的口腔健康促進活動,通過各種形式向學生介紹口腔保健知識,開展形式多樣的口腔健康知識競賽,每年進行全校學生的口腔健康檢查,以及應用齲病預防措施如推廣用含氟牙膏刷牙、實施窩溝封閉等。調查結果表明,參與了9 a學校口腔健康促進活動的本校學生比新轉入的學生有較少未經治療的齲壞牙齒,有更多的齲壞牙齒已經接受了充填治療,說明該校長期的口腔健康促進活動改善了學生的口腔健康狀況。同時,這些學生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明顯高于沒有參與口腔健康促進活動的新生,口腔衛生習慣也好于新生。口腔保健知識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口腔衛生習慣的養成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腔健康水平提供了基礎。筆者對2004年深圳市實驗學校小學生的患齲狀況調查發現,該校小學生的患齲率也顯著低于外校轉入的學生[3]。
深圳市實驗學校有條件在學校中開展口腔健康促進活動,是我國學校口腔健康促進的一個先例。通過開展這種長期的、廣泛的學校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學生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得到了提高,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口腔健康水平也明顯改善。深圳市實驗學校的這種口腔健康促進模式值得在全國有條件的學校中開展和推廣。
4 參考文獻
[1] WHO.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4th ed.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21-24.
[2]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94-95.
篇6
【關鍵詞】 老年人;口腔疾病;口腔保健
口腔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許多老年人存在著由口腔狀況不良引起的咀嚼困難、言語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問題。幫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已成為口腔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1〕。因此,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和口腔保健行為狀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對于延長老年人牙齒使用壽命乃至提高老年人全身健康均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對來我院健康體檢的老年人進行了口腔狀況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對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784例老年人進行調查,其中男481例,女303例;年齡60~87歲,平均72歲(佩戴全口義齒的不在統計范圍),其中60~69歲317例(40.4%),70~79歲396例(50.5%),80~89歲71例(9.1%)。
1.2 調查方法
依照全國牙病防治技術指導組制定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標準。由口腔科醫生進行常規口腔檢查及病史詢問,詳細記錄結果。調查項目包括:牙缺失、齲齒、楔狀缺損、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病等。
1.3 診斷標準
所有口腔疾病診斷均依據《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中的診斷標準。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 果
2.1 老年人口腔疾病
調查顯示,多數體檢老人有各種口腔疾患,前三位是牙齒缺失、牙周病、齲齒,牙齒缺失是老年人口腔疾患中的主要疾病。并且隨年齡增長,各種口腔疾患的發生率(除口腔黏膜病)不斷提高。見表1。
2.2 老年人口腔保健行為
使用保健牙刷43例(5.48%),定期更換牙刷635例(80.99%),堅持飯后刷牙29例(3.70%),每日刷牙2次462例(58.93%),每日刷牙1次309例(39.41%),未刷牙13例(1.66%),定期口腔檢查373例(47.58%),使用過牙線9例(0.14%)。絕大多數老年人堅持每天刷牙,且大多數人定期更換牙刷,但定期口腔檢查、使用保健牙刷、使用牙線率不高,說明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識缺乏。表1 784例老人口腔疾病調查表
3 討 論
老年人整體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本次調查發現,在口腔疾病中牙齒缺失率最高,達91.96%,與徐洪權〔3〕報道結果一致。說明牙缺失是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齲病和牙周病是影響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兩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口腔疾患發生率亦不斷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進展性和累加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齦萎縮愈加嚴重,加上食物嵌塞,導致齲病發生率不斷升高〔4〕;另一方面,隨著機體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響,使老年人不能及時處理殘根牙、拔牙、修復缺牙等。
本次調查研究發現,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識缺乏,僅有少數人(5.48%)知道并應用保健牙刷,幾乎沒有人使用過牙線,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人亦只有47.58%。老年人楔狀缺損的發生除與年齡有關外,與刷牙方法、牙刷質量密切相關,因此,養成正確的刷牙方法很重要〔3〕。與其他慢性疾病不同,齲病和牙周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口腔健康行為〔5〕。不重視口腔保健,沒有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定期潔牙和進行牙周治療,導致口腔衛生狀況較差,加速了牙周病發展。有的人認為“人老必定掉牙”,因此不能及時就醫,其實缺失牙如不及時修復,以后可出現鄰牙移位。很多人認為,口腔即使出現問題,對于全身影響不大,殊不知,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門戶,營養豐富的食品需要經過牙齒的咀嚼,才容易消化吸收,不良的口腔衛生和慢性牙病常引起全身疾病。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口腔衛生習慣、就醫行為和生活習慣等。
口腔健康狀態是反映生命健康質量的一面鏡子。牙缺失、齲齒等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老年人的進食,影響生活質量〔6〕,可引起咀嚼困難、言語受限、疼痛和其他癥狀,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交往不便、日常活動受限等。牙齒的缺失直接影響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進而影響了老年人的正常飲食和各種營養素的攝入;牙周病可加劇牙齒的松動、脫落,進而導致缺失牙的增加〔7〕,同時也影響進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對全身許多疾病均有影響,關系到心臟、肺和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成為某些危重疾病發生的重要誘因。齲齒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慢性根尖周炎,牙齦出現瘺管,反復流膿,成為“病灶”,可引起遠隔器官和組織的疾病,如關節炎、心內膜炎、腎炎、虹膜炎、視網膜炎和神經炎等。
基于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缺乏的現狀,因此應采取口腔健康促進措施,加強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率,轉變態度,從根本上改變其個人口腔健康行為〔8〕,提高老年人口腔疾患的就診率。此外,老年口腔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吸煙、飲酒是導致牙周病與口腔癌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臨床研究表明,飲酒與口腔癌的發生成正相關,因此應建議老年人糾正不良習慣與生活方式,如戒除煙酒嗜好,嚴格限制各種甜食。定期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減少治療費用,維護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倡正確的刷牙方法,提供口腔潔治等預防保健服務。
總之,口腔疾病是威脅我國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本次調查提示必須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衛生科學知識普及到廣大老年群眾之中,喚起老年人對維護自我口腔衛生的自覺意識,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從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8〕,倡導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5〕。
【參考文獻】
1 周曉玲,張 暉.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8;183:434.
2 戴麗學.影響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關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8):2178.
3 徐洪權,趙文峰,陳增力,等.816名離休干部口腔健康調查初步報告〔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9;7(3):154.
4 馬力揚,李曉玲,雷 濤,等.甘肅省城鄉中老年人口腔衛生服務需求和利用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5):6802.
5 鐘圣純,陳文玉,劉思清.湖南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抽樣調查報告〔j〕.醫學臨床研究,2009;26:(1):202.
6 馬力揚,楊 蘭,聶紅兵.甘肅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902.
篇7
全國愛牙日宣傳活動總結有哪些?經過這次活動的宣傳,同學們清楚了自己的口腔存在的問題,使他們豐富了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更會引起他們的重視。共同閱讀9.20全國愛牙日宣傳活動總結最新精選【5篇】,請您閱讀!
全國愛牙日宣傳活動總結120__年9月20日是第__個全國"愛牙日",主題是"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
口腔疾病是與人的生活狀況和行為習慣密切相關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影響著人一生的健康。我院以"愛牙日"為契機,結合宣傳主題,進行了精心準備,給各村及學校下發宣傳通知,讓他們面向當地居民開展了宣傳,在提高他們自身口腔保健能力的同時,密切關注孩子的口腔保健問題。另一方面,針對適齡學生,聯合中、小學同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引起了我鄉中、小學生極大的`興趣。
宣傳日當天集中開展了愛牙日宣傳活動,通過健康講座、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宣傳材料、進行免費咨詢、借助健康教育宣傳欄等形式進行了廣泛的宣傳。這次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我鄉廣大居民的口腔保健知識,幫助我們養成了健康的口腔衛生習慣和就醫行為,提高了學校師生的健康行為能力,有力保護了廣大師生的牙齒健康,提高了我們的健康水平。
全國愛牙日宣傳活動總結2在9月20日全國第__個"愛牙日"到來之際,為增強幼兒的護牙意識,豐富幼兒的愛牙知識,幼兒園開展了"愛牙護牙"宣傳、教育系列活動,向大班的小朋友們介紹愛護牙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牙齒,不被蛀牙等,鼓勵大家爭做一個口腔健康的孩子。
幼兒園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有家長志愿者、教師志愿者和小小科學博士娃們,還邀請了牙防所的牙醫們共同參與本次的"愛牙日"宣傳活動。牙醫們認真為孩子檢查牙齒健康狀況,給予專業指導。幼兒科學博士蛙為家長及幼兒發放愛牙宣傳資料。志愿者教師與志愿者家長教幼兒朗朗上口的.刷牙歌,示范正確刷牙的方法,引導幼兒早晚正確刷牙,鼓勵大家爭做一個口腔健康的孩子。科學博士蛙項目組還利用版面,介紹愛護牙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牙齒,不被蛀牙等好方法,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本次活動受到家長及幼兒的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我們希望孩子們人人都有一口潔白健康的牙齒,綻放健康和美麗的笑容。
各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幼兒喜愛的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兒歌《我愛刷牙》、健康活動《小熊拔牙》、綜合活動《我的牙齒》、律動《刷牙歌》等等。這些操作性,互動性較強的主題活動收到了很好的宣教效果,使孩子們懂得了更多關于口腔和牙齒的知識,掌握了正確的護牙方法。
此次"愛牙日"宣傳教育活動取得了較好的反響,受到了小朋友和廣大家長的熱烈歡迎,同時也為營造全社會關注兒童口腔健康的良好氛圍起到了促進作用!
全國愛牙日宣傳活動總結3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抓住這個教育的契機,__幼兒園大班級于9月20日在本園保健醫生的組織下開展一節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我愛我的牙齒》。
首先,在大班級組長LALA老師、中班組BOBO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邊唱邊跳地以一首《刷牙歌》拉開序幕。保健醫生通過講解老虎拔牙這個有趣的故事讓小朋友們認識牙齒的重要性;通過圖片認識蛀牙,了解產生齲齒的原因及危害;通過視頻學習保護牙齒的常識,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在討論"如何保護我們的牙齒?"這個環節時,小朋友的互動性很強,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整個活動充滿了生活化和生動,達到了教育教學的目標。
口腔保健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征,每個人都希望自已有一口潔白、整齊的牙齒,而關健在于從小打好良好的基礎。通過此次課程,相信鳳凰幼兒園的每一位小朋友都會用正確的方法來保護自已的牙齒,并擁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齒。
全國愛牙日宣傳活動總結4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特別準備了齲齒防治的知識宣傳展板、廣播宣傳材料,以及有關齲齒防治知識的'競賽活動。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在活動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患有齲病以及牙列不齊,這其中許多都是由于平時不注意口腔衛生所引起的,由此可見本次活動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通過我們的講解使學生們知道了日常生活中所應注意的問題,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
通過本次活動使許多學生走出了對齲齒的不了解,不認識,不重視的誤區,使大家了解到齲齒的防治應該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及重視。總之,本學期宣傳力度大大增加,學校領導也對本項工作給予重視,采取了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學生本人及老師也很配合,這為齲齒的防治工作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
全國愛牙日宣傳活動總結59月20日是第29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定期口腔檢查遠離口腔疾病”,為了讓孩子從現在開始樹立口腔保健的正確意識,養成口腔清潔的好習慣,爭做“無齲好兒童”,連日來,區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醫護人員先后走進多家幼兒園開展普及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義診活動。
近年來,區婦幼保健院醫務人員通過每年到幼兒園查體調查發現,文登幼兒齲齒發病率在67.4%左右。在本次義務活動中,區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工作人員通過講座的形式,向廣大家長和幼兒園教師講解兒童口腔衛生保健相關知識。同時醫務人員還給幼兒園小朋友進行免費口腔氟化泡沫防齲治療,普及科學正確刷牙方法。此次活動,提高了家長和老師重視幼兒的牙齒保護的意識,并讓他們了解換牙、防止蛀牙的基本知識,讓幼兒學會正確刷牙,養成愛護牙齒的良好習慣。工作人員表示,今后,區婦幼保健院將繼續關注文登兒童口腔健康情況,積極進行健康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降低兒童齲齒的發病率。
篇8
北京市門頭溝區婦幼保健院口腔科,北京 102300
[摘要] 目的 通過對北京市門頭溝區7~9歲兒童集中開展的適齡兒童免費窩溝封閉預防齲齒項目,探索提高窩溝封閉率和口腔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方法 抽取門頭溝區3所學校422名7~9歲學生,比較第一恒磨牙窩溝封閉三種不同的組織方式對窩溝封閉率的影響,以及口腔健康教育兩種方法的效果。結果 醫生入校提供服務的窩溝封閉率最高,為97.40%;在診室進行一對一的口腔保健知識培訓在知識知曉率和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這兩個方面效果最好,分別為91.67%和90.86%,與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有組織的進行口腔保健措施效果最好。
[
關鍵詞 ] 窩溝封閉;口腔保健;預防
[中圖分類號] R781.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7(b)-0030-03
近二十年來,口腔醫學開始重視預防,從治療轉向強調預防,能夠有效的提高一代人的口腔健康水平。故市政府撥款開展了北京地區兒童口腔疾病的綜合干預項目,6~9歲兒童窩溝封閉預防齲齒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項目之一,可見政府對兒童口腔疾病的重視。作為基層醫療單位,牙防工作的主體,設定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何種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窩溝封閉預防齲齒措施的優勢,探索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提高窩溝封閉保留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5月—2013年10月,在門頭溝區3所小學抽取422名符合窩溝封閉適應癥的7~9歲兒童,實施適齡兒童窩溝封閉預防齲齒干預項目。其中男198名,女224名。負責項目實施的醫生均具有口腔執業醫師資格,經過市級項目技術指導組的適齡兒童窩溝封閉預防齲齒干預項目操作技術規范培訓,經考核合格后參與項目工作。
1.2 研究方法
1.2.1材料光固化燈,37%的磷酸凝膠,注射式光固化窩溝封閉劑。
1.2.2 窩溝封閉的適應證篩查適應癥:窩溝深,特別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針(包括可疑齲);其他牙,特別是對側同名牙患齲或有患齲傾向。非適應證:牙合面無深的裂溝點隙、自潔作用好;患較多鄰面齲損者;不能配合操作;牙齒尚未完全萌出,被牙齦覆蓋[1]。
1.2.3 窩溝封閉操作流程清潔牙面-酸蝕-干燥-涂布封閉劑-固化-檢查。
1.2.4 窩溝封閉的組織方式為了確保結果不受客觀因素的干擾,筆者所選擇的都是離醫院距離相近的學校。在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子女參與項目后,分為3種方式分別進行操作。
方式1:先到學校進行篩查,對于符合適應癥的學生由醫生打電話聯系,約定具體時間,由家長帶著學生到口腔科門診接受服務。
方式2:先到學校進行篩查,對于符合適應癥的學生由學校組織,約定具體時間,以班級為單位,由教師帶領學生到門診接受服務。
方式3:由醫生攜帶便攜式口腔綜合治療設備、窩溝封閉材料等到學校進行現場服務。先到班級篩選出符合窩溝封閉適應癥的學生,然后順序到學校醫務室進行窩溝封閉操作。
窩溝封閉6個月后到各學校進行復查,統計窩溝封閉率和窩溝封閉保留率。
1.2.5 口腔健康教育3所小學分別用兩種方式進行口腔保健知識培訓,內容包括: 口腔生理知識,齲病相關病理知識,刷牙方法等口腔保健知識。宣教方式:學校組:醫生到學校進行篩查的時候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進行課堂式的口腔健康知識培訓。門診組:醫生為到診室接受服務的學生和陪同的家長一起進行一對一的口腔健康知識培訓。兩組在培訓后立即對學生進行口腔問卷調查,內容為:一般情況、齲齒相關知識、對口腔健康知識的關注程度、對口腔檢查的態度、刷牙次數和飲食習慣等。6個月后到學校復查時再次對學生進行口腔問卷調查,對比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及學生每天一次的刷牙率。完成窩溝封閉操作和兩次調查的學生問卷為有效問卷。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4.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以例數和百分數進行描述,并采用χ2和方差檢驗對統計結果進行比較,P>0.05,差別無顯著性;0.05≥P>0.01,差別有顯著性;P≤0.01,差別有高度顯著性。
2 結果
2.1三種組織方式的接受差異
由家長帶學生到門診接受窩溝封閉率明顯低于醫生入校提供服務的學生比率。方式1和方式2比較,χ2=4.17,0.05>P>0.01,差異有顯著性。方式1和方式3比較,χ2=3.76,0.05>P>0.01,差異有顯著性。方式2和方式3比較,χ2=0.09,P>0.05,二者無統計學差異。由學校組織的兩種方式與由醫療機構組織的方式比較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由學校組織的兩種方式比較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
2.2三種組織方式的窩溝封閉完好率比較
到門診接受服務的學生窩溝封閉完好率高于在校接受服務的學生。方式1和方式2比較,χ2=0.01,P>0.05,無統計學差異。方式1和方式3比較,χ2=3.94,0.05>P>0.01,差異有顯著性。方式2和方式3比較,χ2=3.93,0.05>P>0.01,差異有顯著性。見表2。
2.3 兩種宣傳方式差異
由家長帶領在診室進行一對一的口腔保健知識培訓在知識知曉率和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這兩個方面效果都高于在學校進行課堂式口腔保健知識培訓,知識知曉率比較χ2=17.73,P<0.01,差別有高度顯著性;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比較χ2=21.90,P<0.01,差別有高度顯著性。見表3。
3討論
筆者在本研究中首先對窩溝封閉三種組織方式的接受差異進行了比較。發現在三種不同的窩溝封閉服務組織方式中,醫生下校的服務方式窩溝封閉率最高。在學校接受服務的學生,符合適應癥而沒有進行窩溝封閉的學生都是因為惡心等原因不能配合操作而放棄的。在門診接受服務的很多是學生家長主動放棄的。很多家長覺得親自帶孩子到醫院去做窩溝封閉很耽誤時間,所以由家長帶領到醫院接受服務的人數最少。如果不耽誤家長的時間,很多人還是愿意讓孩子接受窩溝封閉的,所以接受醫生入校進行服務的人數最多。在此次項目開展過程中,還有少數家長不同意孩子參加窩溝封閉預防齲齒項目,筆者認為造成此結果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醫療機構宣傳力度不夠,另一方面是家長對預防齲齒的知識了解不夠,對孩子牙齒齲壞重視程度不夠,沒有認識到學生口腔保健與孩子全身健康是息息相關的,不了解窩溝封閉對預防恒牙齲的作用。張志昱也提到家長的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和對口腔保健的態度均會影響到子女的口腔保健行為,家長的口腔衛生保健意識欠缺、保健知識不足、獲取保健知識的途徑局限等是兒童患齲率高的原因之一[2]。余紅兵也認為不配合兒童窩溝封閉的家長在學歷、家庭收入、檢查孩子刷牙效果、是否聽過口腔健康教育課等方面與配合窩溝封閉的家長存在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3]。要想提高窩溝封閉率就必須使家長了解相關知識。國內外很多學者等都證實了窩溝封閉可以有效降低齲齒的發生,是預防恒磨牙齲的一種無創傷、無痛的有效措施這個結論[4-6]。作為口腔醫療的工作者,都應該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在日常工作中把口腔預防的理念和口腔預防專業的知識通過各種途徑灌輸到患者和家屬中,使其相信窩溝封閉的防齲效果,才能使牙防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張輝的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第一恒磨牙窩溝封閉率達到45%[7]。由于本研究主要針對服務方式的探索,所以取材范圍較局限,只選取了3所人數較多學校,且專門進行了項目宣傳后才開展的,故本研究結果明顯高于北京市的結果。如果要研究門頭溝區全區的情況還需要擴大統計范圍。
在三種不同的窩溝封閉服務組織方式中,在門診進行的窩溝封閉保留率都比較高。有學者報道標準化設備、四手操作的條件下,確實較容易能獲得理想的封閉效果,鐘慕華等報道可達到100% 的保留率[8]。曾紅雨等曾證實在學校開展窩溝封閉,隔濕、干燥、牙面清潔都不能達到較好的要求,其防齲效果會受到影響[9]。[本研究中醫生下校的服務方式窩溝封閉保留率最低也證實了這一點。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便攜式口腔治療設備相對簡陋,如設備的油氣分離不全、燈光照明不足,椅位不能調節等各種原因使醫生操作不便造成的。但是該方式對于偏遠山區學校有很大優勢。張輝的調查顯示城市學生人均窩溝封閉牙數和窩溝封閉率高于農村[7]。原因可能與城鄉醫療服務覆蓋范圍和對農村地區的醫療資源配置有很大關系,所以在偏遠山區和醫療資源較少的農村地區可以大力推廣利用便攜式牙科治療設備為學生服務,可以在短期內有效提高窩溝封閉率。
有研究顯示老師的積極參與有助于學校口腔健康項目的開展實施[10]。但本研究顯示家長的監管作用不容忽視。在本研究中在診室對學生和家長進行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明顯高于在學校以授課方式單獨給學生講解的效果。家長同時接受口腔保健知識培訓的學生基本上都能保證每天早晚刷牙。眾多研究表明,父母對口腔健康的知信行直接影響兒童口腔保健措施的執行[11-13],白玥等研究表示接受過綜合性口腔健康促進措施的學生在口腔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口腔衛生行為形成率、正確就醫行為以及就醫機構的選擇等方面都較未接受過干預的學生好[14]。筆者通過培訓和調查問卷使學生充分了解建立正確刷牙習慣的重要性,同時加強了對家長的培訓,對于宣傳方式的比較結果可以說明針對家長的教育決定了學生的口腔保健行為的實施效果。這個結論提示我們在今后的口腔健康教育中,應有針對性地向家長開展多層次的口腔衛生知識的宣傳與講解;有效地提高家長的口腔衛生知識水平;當家長了解了齲齒的危害以后,能夠重視學生的患齲狀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齲齒充填,還能有效提高齲齒充填率。但很少有學者單獨研究對家長的干預效果,本研究也未對單獨對家長進行干預的效果進行量化的統計,要想得到準確的的統計數據還需做進一步研究。
適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服務組織方式可以明顯提高窩溝封閉項目開展效果和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效果,使窩溝封閉項目成為一個高效的口腔保健措施,從而使窩溝封閉項目真正起到預防恒牙齲病,促進人群口腔健康的作用。健康教育和宣傳是一項投入少、效益高的疾病預防措施,最終達到促進人群口腔健康的效果。但是不能依靠一兩次的健康教育課程就想達到理想的效果,應該加強教委對學生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將口腔保健課程納入到學生日常的生理衛生課程中,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到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同時應該建立學生-學生家長-教師-保健醫-口腔醫生聯合模式的口腔保健網,將醫生的專業知識,學校的組織能力,家長的監管作用結合起來,全方位多途徑的開展口腔健康行為的促進。
[
參考文獻]
[1]卞金有.預防口腔醫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0-313.
[2]張志昱.家長口腔健康意識對兒童口腔健康行為的影響.貴陽醫學院學報,2013,38(2):148.
[3]學齡兒童家長不配合窩溝封閉原因問卷調查[J].廣東牙病防治,2013,21(11):586.
[4]Subramaniam P,Konde S,Mandanna DK. Retention of a resin-based sealant and a glass ionomer used as a fissure sealant:a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J].J Indian Soc Pedod Prev Dent,2008,26(3):114-120.
[5]宋光磊.窩溝封閉術預防六齡齒齲壞的臨床觀察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8):582-584.
[6]張鵬.北京市2011—2012 年12 歲兒童口腔健康調查分析[J].北京口腔醫學,2013,21(4):230-233.
[7]張輝.北京市6~18 歲學生第一恒磨牙齲病及窩溝封閉現況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7):138.
[8]鐘慕華.12例窩溝封閉護理配合的實踐[J].當代醫學,2011,17(16) : 118-119.
[9]曾紅雨.兒童應用窩溝封閉和流動性樹脂充填的防齲實驗[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5,26(35):251-252.
[10]Flanders RA. Effectiveness of d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programme in schools[J].J Am Dent Assoc,1987,114( 2) : 239-242.
[11]余紅兵.學齡兒童家長不配合窩溝封閉原因問卷調查[J].廣東牙病防治,2013,21(11):586.
[12]陳陵.母親對兒童口腔健康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4):598-560.
[13]劉敏.加強健康教育對兒童齲病的干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6):411-412.
篇9
一、時間:2020年 月 日
二、地點:XXXX
三、參加人員:XXXXX10人
四、活動主題:為預防兒童口腔疾病,配合學校開展規范化的口腔衛生知識教育,引導小學生去除不良行為,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是預防齲齒與牙周病為主要的衛生保健知識。為孩子們舉辦一場“口腔醫院”現場口腔衛生知識觀摩學習、宣傳。 幫助小學生了解健康教育前后口腔健康狀況及口腔保健的變化。
五、活動內容:
1.口腔科阿姨講解口腔保健知識。
2.參觀口腔科阿姨叔叔的工作環境。
3.自助餐古詩、現代詩的背誦比賽。
4.現場詩詞問答
六、活動要求:由于周末是口腔科患者就診比較集中的時段,又處于秋冬疫情防控時期,現將參與“小小牙醫體檢”活動的事宜簡單告知,希望咱們家長都能夠遵照執行,謝謝配合。
1.周日 9:50準時到醫院大門口集合,進入醫院的人員需要全程佩戴口罩;請各位家長提前完成健康碼,并出示給醫院的預檢分診人員,進入口腔樓后小朋友們排一縱隊依次進入紅外測溫區域。
2. 報告廳在一樓,小朋友們通過門診通道步行梯一樓,醫務人員全程授課時,請各位家長手機調至靜音;
3. 口腔科就診病患較多,請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遵守公共場所文明公約,不大聲喧嘩,不到處走動。
篇10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干預;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6-0088-02
由于生活習慣、飲食結構改變,近年來我國兒童牙齦炎等口腔疾病患病率大幅增加,對兒童的健康和生活產生嚴重影響[1]。相關研究認為口腔健康行為干預,能夠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進而降低兒童的口腔疾病患病率[2]。為對口腔健康行為干預效果進行明確,本研究選擇50名學齡前兒童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市某幼兒園學齡前兒童50名,其中包括27例女、23例男,兒童年齡4~7歲,平均年齡為(5.6±1.4)歲。
1.2方法
1.2.1評估口腔衛生狀況 ①組織兩名資深口腔科醫生成立口腔健康干預小組,其中一位口腔科主任醫師負責檢查和治療疾病,另一位口腔科主管護師在動態護理評估的基礎上,對健康干預計劃進行指定,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進行口腔健康行為干預,并通過刷牙方法考試和問卷對口腔干預效果進行評價,并對下一步護理計劃進行指定。②測定餐前牙菌斑指數、齲病檢查:口腔科主任醫師進行餐前牙菌斑指數測定和齲病檢查,并將相應結果記錄到兒童口腔健康檔案中,以在干預后進行比較。
1.2.2確定健康干預目標 ①掌握口腔保健常識和正確刷牙方法,每天早晚堅持刷牙。②有效配合醫生進行口腔檢查和治療。③餐后主動漱口,不食或少食甜食。
1.2.3實施步驟 前三個月組織兒童進行理論學習,口腔科主管護師在幼兒園教師的有效配合下,舉辦愛牙主題月,期間教授兒童刷牙歌、愛牙詩,并引導兒童參與以保護牙齒為主題的游戲活動。同時以答題競賽的形式,對兒童掌握口腔保健知識的情況進行考察,并對表現優異者進行積極獎勵。在家長開放日,對家長傳授正_刷牙方法和口腔保健知識,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口腔健康行為進行引導。4~6個月,主管護師聯合幼兒園教師每月進行一次刷牙演示比賽,讓有效掌握刷牙方法的孩子進行正確刷牙方法的演示,讓孩子們形成自覺刷牙的習慣。同時組織家長溝通交流會,期間對家長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對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口腔保健情況進行了解。7~9月,組織兒童對我院口腔科進行參觀,并向孩子們介紹牙齒構造和觀察病牙標本,然后利用牙齒模型考察孩子刷牙方法掌握情況。同時讓孩子去觀察和了解治療牙齒使用器具,口腔科主任醫師示范口腔疾病治療過程,使孩子看牙恐懼心理得到消除[3]。
1.3評價方法 ①進行口腔健康行為調查問卷設計,問卷應包括看牙恐懼、睡前進甜食、刷牙方法、刷牙時間等內容。在口腔健康行為干預前、后組織兒童家長填寫。②口腔健康行為干預9個月后,口腔科主任醫師對兒童的齲病、餐前牙菌斑指數進行檢查。
1.4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21.0版統計軟件對本次全部相關的調查數據予以整合處理,當中(±s)表示計量數據,(n/%)表示計數資料;運用χ2檢驗組間計數資料的對比,計量資料比較通過t檢驗,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時以P
2結果
口腔健康行為干預前后,學齡前兒童口腔疾病情況、口腔健康行為情況如表1.
3討論
近年來我國學齡前兒童齲病患者率逐漸增加,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兒童家長未充分了解牙病防治知識和口腔衛生知識,進而出現兒童刷牙方法不正確、牙菌斑大量堆積等問題,最終引發齲齒病。開展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干預,不僅能夠讓兒童及家長掌握相關口腔健康知識、疾病預防知識,還能夠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進而有效預防齲病和緩解齲病,保證兒童口腔健康。本研究中,實施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干預后,兒童早晚刷牙人數、正確使用刷牙方法人數都顯著高于干預前,睡前進甜食人數、看牙恐懼人數、牙菌斑指數都顯著低于干預前,前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黃薇,臺保軍,杜民權等.湖北省宜昌市6~7歲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口腔醫學研究,2013,19(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