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護理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03 17:28: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基本護理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基本護理知識

篇1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126-01

優質護理服務賦予了“護理”全新的內涵。整體護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基礎,注重護理質量和護理的連續性,開展整體護理就是要使患者得到全程優質服務。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以患者為中心,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和整體服務水平的工作中,護士素質尤為重要。這也是為了適應醫院現代管理的需要,從而使護理工作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樹立良好的白衣天使的形象,努力提高護理工作質量,讓患者滿意,患者家屬和醫生對護理工作放心。因此,必須提高護理人員素質,只有護理人員的素質提高了,才會有護理質量的提高。

護士的自身素質包括道德素質、語言、舉止、自身修養、儀表的行為氣質以及業務水平等多個方面。因此開展整體護理,就需要護理工作者不僅要具有豐富的疾病護理知識,還要有心理護理知識、嫻熟的溝通技巧、高尚的醫德情操、精湛的護理技術、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嚴密的工作方法等等。

1 高尚的職業道德和高度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整體護理的主體是病人,為病人健康服務是護理的宗旨,護士要有服務的意識,并以此為基點,增強服務意識,帶著責任和感情去為患者服務。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用熱情的服務,使患者感到人性化的服務就在自己身邊。簡化醫療流程,以病人為中心開展全程優質服務,以最大限度滿足病人的需要。帶著“一切為了患者”的理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真正樹立現代護理觀。護理是一種助人的事業,需要護士專心致志地。全力以赴的投人工作,才能滿足人們的健康方面的需要。因此,責任護士的職業突出的表觀為無私的奉獻。

2 具有精湛的護理技術和專業知識與技能

2.1 要有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 護理技術操作是整體護理的一個重要部分,對病人來說,熟練的護理操作能使他們產生安全感,從而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工作。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最常用的、帶有普遍性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及常規制度,護理人員要掌握護理基本功,它是衡量醫院管理水平和護理質量的標準。護士日夜工作在病人身旁,對病人的主、客觀反應和病情了解的最清楚,對各種檢查標本的采送和觀察最及時,正確的進行醫療護理操作,執行醫囑,預防病情惡化和并發癥的發生,從而能及時準確地提供診斷依據,密切觀察病情,保證病人的安全。

2.2 要有豐富、扎實的專業知識 整體護理涉及到病人的全部身心,病人的病種多,病情危重復雜,護理工作的難度和風險增加,盡快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避免延誤病情,加重病情,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損失。護理內容由一般的護理操作擴大到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因此就更加要求護士要有豐富的現代醫學知識和護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并不斷提高更新護理知識。以做好病人的入院、出院、術前、術后的護理、健康教育指導以及心理護理工作。

3 良好的職業素質與修養 1)豐富的想象力,在整體化護理不斷深化的今天,敢于創新,勤于思考,善于想象對責任護士來說是舉足輕重的。正確的護理診斷需要責任護士對病人有全面的客觀的認識,以作出準確的評估。觀能動性,將所有可能發生的護理問題,潛在的問題,合作性的問題進行系統的推測、想象、總結、歸納才能達到對病人身心整體護理的目的,并使病人處于接受治療與護理的最佳狀態。2)準確的記憶力責任護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記憶優勢,隨時對病人的年齡、性別、相貌特征的識別。 進而與病人所患疾病,護理診斷,護理措施,治療方案相聯系,再進行回憶和識記,使記憶更準確、牢固、以利于護患與醫護關系的和諧。3)敏銳的觀察力責任護士每天要面對來自不同生活環境及不同工作單位,不同年齡的病人,他們對不同的疾病的認識和心理反應各不同,因此,在與病人接觸時,責任護士應通過直接方式、間接方式了解病人,運用望、觸、聽、嗅等感覺獲得病人的直觀資料。在治療與護理過程中提出并解決病人的護理問題,及時發現新的問題及潛在的危險,提高自己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能力。4)良好的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病人住院后,由于環境的陌生,疾病的折磨容易產生焦慮、孤獨、恐懼、失落等心理反應。護士應以和藹恰當的語言,微笑可親的態度關心安慰他們,幫助他們盡快適宜新的環境、新的角色。在解答病人的問題時要注意語音、語調、語速,并恰當的運用體態語言穩定病人的情緒,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此外,責任護士還要具備優良的書寫能力,正確應用醫學術語,文字敘述簡要流暢,護理診斷合理,依據充分。護理措施得當,切實可行,對病人宣教指導有針對性、科學性,方法得當,病人及家屬易于接受。5)獨立的思考能力雖然責任護士對病人所實施的治療方案以醫囑未依據,但護理過程是依病人病情進行護理。因此,要求責任護士在豐富自己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判斷,集中提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措施,確定護理目標,減輕病人的痛苦。6)具有控制情緒的能力,保持積極而穩定的態度。

責任制護士每天都要深入病房,為病人提供各種治療護理和宣教指導及心理護理。因此,責任護士的心態和情緒,用積極、向上、樂觀、和善友愛的態度影響患者,并用自己的工作作風與言行來感染每一個患者,用微笑服務來面對每一個病人。

篇2

論文摘要: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已經經歷了由物力資本觀、人力資本觀到人才資本觀的演進,在新經濟時代,正由人才資本觀向智力資本觀升華。與之相應,人才爭奪戰也愈演愈烈,呈國際化趨勢。讓全社會認詛智力資本積累的重要性,注重人才的創造、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掘,在新經濟時代將顯得尤其重要。

一、人力資本與智力資本的內涵

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認為:人的能力即人力是人類所具有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而人力資本是指人們花費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訓等方面的開支所形成的資本,就其實體形態來說,是活的人體所擁有的體力、健康、經驗、知識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總稱,它可以在未來特定經濟活動中給有關經濟行為主體帶來剩余價值或利潤收益。簡言之,人力資本的基本特征有兩點:它是凝結在人身上的“人力”;它是可以作為獲利手段使用的“資本”。

目前,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已經有學者提出“智力資本”的概念。在人力資本中,廣義的“智力資本”,應包括智力、知識和技能;狹義的“智力資本”,應單指人力資本中的智力因素,著重理解為創新、創造發明的能力。不管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理解,都是從社會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的角度出發的。智力資本是人力資本的重要部分,兩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提出智力資本的概念適應了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時展的要求。智力資本的內涵較人力資本、人才資本先進之處就在于對人才創造性元素的重視和強調。根據新經濟時代復雜勞動的要求,創造性人才具有三方面的特點:一是創造性人才的勞動能夠解決難度更大、范圍更廣、涉及許多學科和矛盾的問題。二是創造性人才的勞動具有較高的抽象思維和創造力,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創造更高的社會生產力。三是創造性人才的勞動能產生更大的生產力和創造力,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

二、新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征與智力資本

第一,它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如果說,農業時代的春耕秋收猶如給大地梳頭,工業時代對資源的掠奪性開采,則把地球刨挖鑿鉆得百孔千瘡,無疑于是對地球的敲骨吸髓。人們有理由將這種以耗竭能源和短缺資源為代價的傳統型工業經濟稱為“不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而新經濟時代則是信息化(以數字化、網絡化為特征)、市場全球化和以人(能)為本的多樣化這“三化合進”的時代。新經濟是低耗高效的特別依賴于知識資源的經濟,是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是科學、合理、綜合、高效魄利用現有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經濟。如信息科技術的軟件、生命科學技術的基因工程對資源的耗費甚少,傳統技術不可同日而語;而知識資源是在使用過程中唯一不被消耗、且能不斷增值的、并可以為全社會“共享”的可再生資源。

第二,它是一種以創新為核心的經濟,創新是新經濟時代的靈魂。在新經濟時代,生產力的內涵有了新的擴展與詮釋,知識、科技、智力已成為其主要內容。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已不再僅僅依靠技術的運用,知識的積累,而更多地依靠科學的創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成為直接的資本和財富后,擁有知識的人才無疑也就成了資本與財富的不竭源泉,也就成了新經濟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新經濟給全球帶來的迅猛而巨大的變化讓許多人難以想象。“數字化技術”和“工業化技術”、擁有智力資本和缺乏智力資本,這種區別正在制造新的巨大鴻溝,并將繼續對各行各業帶來全面的沖擊。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沒有高大的廠房、堆積如山的原料和產品庫房,只有軟盤和軟件知識、程序、信息,但卻在短短的20年間,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跡,使公司資產達到了460億美元。美國投機家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沒有生產設備,沒有雇傭工人,僅僅依靠對銀行金融工具的認識和操作,在世界金融市場上不斷制造危機并積累了大量財富。知識要素的作用不但在經濟領域發揮著巨大作用,在軍事領域同樣如此。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已不再是比誰船更堅炮更利,而主要表現為科技實力的競爭,數字戰爭、信息戰爭可以在兵不血刃的狀態下置對手于灰飛煙滅之中。

三、智力資本已成為新經濟時代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資源

舒爾茨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人力資本學說”,在他的視野里。勞動者掌握的具有經濟價值的技能和知識是構成技術先進國家生產優勢的直接動因。國際經濟運行狀況也證實,現當代知識生產已成為現實生產力的強大推動力,人力資本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

如果說,舒爾茨的學說標志著人力資本在西方后工業時代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占主導地位的話,那么,比爾·蓋茨的崛起,則標志著智力資本已成為新經濟時代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的戰略資源。也就是說,21世紀國際經濟發展中產品的生產、價值的提升都要通過智力因素來實現。這不僅改變了生產的方式,而且改變了生產的內容。過去的制造牝把原材料轉化為產品,是資源的凝聚,而現在信息業把智力資源轉化為產品,為智力資本的凝聚和不斷發展提供了條件,并不斷地創造和使用知識。所以美國管理權威彼得·德魯克指出:現代經濟的主要職能是”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質的生產和分配”。他還提出了一個后來被媒介反復引述的觀點:”知識已經成為關鍵的經濟來源,而且是競爭優勢的主導性來源,甚至可能是唯一的來源。”

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年均引進人才過萬(引進人才占該國人才比重已由10%提高到25%以上),而且他們引進的均是具有較高智力資本素質的人才,這些人才在美國經濟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顯然,美國在利用各種政策工具進行“智力資本”輸入方面是非常成功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要參與國際經濟的全方位角逐一定要擺脫20世紀“人力(人才)資本較豐,智力資本甚弱”的窘境。

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由物力資本觀、人力資本觀、人才資本觀的演進并正在由人才資本觀向智力資本觀升華,在新經濟時代,國際經濟的競爭歸根到底(實質上)正是潛在的智力資本的競爭。高度重視智力資本的積累,對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單位、一個人將十分重要。對人才的渴求反映了社會的進步,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能像新經濟時代這樣渴求賢才,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能像新經濟時代這樣將競爭集中體現在對智力資本的競爭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經濟的發展像新經濟時代這樣體現出智力資本的魔力,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能像新經濟時代這樣讓智力和財富密切相聯。從一定意義上講,新經濟就是智力經濟,而智力資本的積累則是智力經濟發展的基礎。

四、智力資本積累的手段

在新經濟時代,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將首先依賴于智力資本。智力使用的增值功能會顯示智力資本不僅遠遠優于物力資本、人力資本,而且明顯優于一般意義上的“人才資本”。而智力資本的積累在智力資本的形成中具有決定意義。智力資本的積累方式主要表現在培養和引進二方面。

培養離不開教育,而教育則是依賴學校完成的。為了適應新經濟時代對智力資本的需求,學校亟需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推進教育改革,改善課程結構,將開發智力真正提高到戰略的高度,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智能,培養創新型人才。應將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這三者作為十分重要的內容,并將他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其中創造能力的培養又是智力資本形成的基礎。創造能力是人類高智能活動的集中體現,它既是人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結合的產物,又是人自身的創造智力和創造能力的結合。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有通過長期的培養才能獲得,這就給我們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期望。

篇3

關鍵詞:公路建設 公路養護質量管理成本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market economy,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etition, how to increas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reduce cost, improve management, gain the biggest profit, is the pursuit of the goal of every enterprise. To realize resource to optimize, walk out of a their own survival, it not only needs the leaders attention, but als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of various departments to manage each its duty, close cooperation, joint efforts, occupying the market, steady development, to realize company profit is the biggest change.

Key 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highway maintenance quality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中圖分類號:U41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成本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綱,貫穿企業管理的始終,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中。成本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其中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在公路工程項目管理中,公路工程成本,是項目施工過程中各種費用的總和,即在項目施工現場所耗費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現場其他費及為組織工程施工所發生的管理費用之和。項目成本管理的內容很廣泛,貫穿于項目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和每個方面,從項目中標簽約開始到施工準備、現場施工到竣工驗收直至保修期結束,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成本管理工作。

一、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概念施工項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項目成本形成過程中,對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種資源和費用開支,進行指導、監督、調節和限制,及時糾正可能發生的偏差,把各項費用的實際發生額控制在計劃成本的范圍內,以保證降低成本目標的實現。

二、項目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則

目前,公路工程項目建設市場實行招投標制,并且標底壓得非常低,要想創造效益,唯一的出路就是強化內部管理,苦練內功,向內部挖潛要效益。公路施工企業應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的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目的就是要達到指標分解,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員參與,每項成本費用指標都有賬可查,有人控制的成本管理體制。

對項目施工過程進行成本控制時,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成本最低化原則。在實行成本最低化原則時,應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 二是全面成本控制原則。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業、全員和全過程的管理,亦稱“三全”管理。 三是動態控制原則。成本控制應特別強調項目的中間控制,即動態控制。四是目標管理原則。包括目標的設定和分解,目標的責任到位和執行,檢查目標的執行結果,評價目標和修正目標。五是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

三、公路工程項目成本費用的預測與計劃

在公路工程項目開工之前,確定公路工程項目成本是施工科學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科學分析階段。開工之前必須作科學的分析論證,預測出公路工程項目所需要的總成本額,以此作為進行計劃成本控制與目標考核的依據。對每一個公路項目的施工,都應當有精心的預測,以免造成不應有的失誤。項目部人員應做好項目開工前的準備工作,選定先進的施工方案,選好合理的材料供應商,制定好項目的成本計劃,做到心中有數。公路工程項目費用計劃應分為項目管理費用計劃和工程成本計劃兩種。

㈠項目管理費用計劃。內容包括:項目部管理人員的工資、差旅費、辦公費、業務招待費、勞動保護費等項目。編制的原則是: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厲行節約,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挖掘企業內部潛力,使費用計劃切實可行,并提出降低費用開支所采取的措施,特別是對差旅費、業務招待費、通訊費等重點費用要核定標準,總額控制。

㈡工程成本計劃。工程成本計劃是以項目部所承接的工程為對象編制的成本計劃,它的內容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等項目。這部分成本控制,關鍵抓好三點:一是材料費用,不僅要有金額控制計劃,而且要有數量、價格控制計劃,防止超耗和損失;二是機械費,要充分發揮自有施工機械、車輛的作用。三是在最大限度內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總之,公路工程項目應認真地對成本費用進行預測、計劃、分析,做好公路工程項目成本的管理與控制工作,才能提高經濟效益,取得利潤最大化。

四、高速公路養護成本的特點及節約養護成本

公路養護成本是指為完成養護項目作業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支出和各項管理費用支出的總和。養護成本一般包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直接費用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等。間接費是指為完成養護作業所開支的管理費用。在公路養護管理中,存在著養護綜合成本偏高的現象,養護呈現支出范圍廣,養護人工費、機械費、材料費、交通安全維護費高的特點。

公路路面養護形式通常分為小修保養、預防性養護、應急處理、大中修工程。在什么時間、什么條件下、用什么養護技術方案對路面養護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合理的時間內采用最佳的成本效益的養護措施,進行有計劃的強制性預防性養護,將病害處置在萌芽狀態,達到延緩公路的使用功能,節約養護成本。

㈠及時修復路面早期病害

瀝青混凝土路面在重交通和天氣降水的作用下容易出現如裂縫、擁抱、唧漿、坑槽等早期病害。這些早期病害一般只是局部的,如不及時處治,則將出現“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的狀況。養護科高度重視日常巡查、定期檢查和檢測,要求做好每日不少于一次的道路日常巡查、每月一次的路面定期檢查,雨后立即開展特殊檢查。對路面出現輕微損壞在合理的時限內采取相應的預防性養護措施加以處置 。

㈡加強路面預防性養護

相關研究數據表明,瀝青混凝土路面在累計標準車輛軸載達到某一臨界值時,路面使用功能相關指標呈線性遞減。因此,要延長路面使用壽命,降低路面大修成本,就必須根據高速公路交通量及軸載等實際情況,即將達到累計標準車輛軸載的某一臨界值之前強制實施預防性養護措施。預防性養護的時機要把握準確,過早或過遲實施都是對養護成本的一種浪費。

一般可在新建或已進行路面大中修路段通車2~4年安排封層等預防性養護措施,防止早期病害,特別是瀝青路面水損害的發生。瀝青混凝土路面預防性養護的實施應以技術狀況評定結果為基本依據。

五、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嚴格控制工程成本

㈠加強工程質量管理

養護工程施工質量對養護成本高低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無論是小修保養、微表處還是加鋪罩面等大中修工程,良好的工程質量能減少以后養護的頻率,延長公路使用壽命,減少養護經費的支出。因此,施工前的路面病害調查、處置方案及最后的施工質量是節約和控制成本的一項重要措施。加強養護工程質量控制要求養護施工管理人員平時必須要加強學習,熟練掌握各項養護技術的特點,使用條件及施工工藝,在施工中嚴格按規范指導施工,加大對施工過程的現場監督和旁站,對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及時予以糾正,確保公路養護質量。

㈡嚴格控制病害處治范圍

在大中修工程中,施工前的路面病害(裂縫、唧漿、沉陷等)挖補處治是必需的,而瀝青路面病害處理涉及到上、中、下面層及基層、底基層。路面病害的多樣性、路面層次的復雜性、中下面層的隱蔽性,決定了路面病害處治是控制路面專項成本的關鍵因素。在施工中既要嚴格控制路面中修處理的平面范圍,又要嚴格控制路面病害的縱向處理深度,通過二次病害調查,確定工程病害的處置范圍。

㈢認真履行職責,加強施工細節管理

大力推廣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在路面施工中,往往一個細節的改進就可以使成本大幅度降低。施工細節的注重與改進不僅會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在于長此以往、堅持不懈地進行細節改進,施工中小的不足不斷被彌補,會使施工工藝與施工方法得到持續改進,使施工成本最大限度降低。因此,應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實施技術攻關,鼓勵技術改造和大膽嘗試新工藝、新產品的應用。通過技術創新和新工藝、新產品的應用,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對生產成本也能起到較好的控制作用。

篇4

摘 要:高齡食管癌、賁門癌患者手術風險大,加強圍手術期管理是決定手術成敗的關鍵。術前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積極治療合并癥;術中縮短手術時間,保護機體器官;術后防治各種并發癥,重點在于呼吸系統并發癥的治療。

關鍵詞:食管賁門癌;高齡患者;圍手術期治療;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6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3-0152-01

食管癌、賁門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為首選治療方案。隨著外科技術、麻醉及術后監護治療措施的逐步改進,醫療吻合器械的不斷完善,高齡已不再是手術禁忌證,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年齡有逐漸增高的趨勢。但老年患者因生理機能的衰退,各重要臟器代償能力不足,對手術創傷的耐受力下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上升,手術風險增大。要降低手術風險,關鍵在于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及正確處理圍手術期并發癥。針對高齡食管癌、賁門癌特點,筆者總結了術前、術中、術后應做的準備,現報告如下。

1 術前準備

①心理護理。老年患者由于心理防衛及適應能力下降,對軀體疾病及所帶來的精神負擔的耐受能力減退,加之老年人具有孤獨、寂寞、抑郁心理。因此,應做好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②加強衛生宣教。勸其戒煙,指導有效的咳嗽、排痰及呼吸功能鍛煉;③預防感染,注意口腔衛生,每天早晚刷牙;入院后即開始口服滅滴靈0.4/d,連服3d,必要時可靜脈滴注抗生素預防感染;④了解患者肺功能。對嚴重肺功能減退者,結合動脈血氣分析,給予間斷吸氧,3~4L/min,每次30min,2次/d,持續7d;⑤積極治療高血壓、心功能不全等合并癥,口服降壓藥、靜滴極化液保護心肌;⑥加強營養。對不能進食者靜脈輸入葡萄糖注射液、白蛋白,有條件者可深靜脈滴注高營養液。

2 術中處理

包括麻醉配合、技術改進等,應時刻考慮到患者系高齡患者這一事實。

2.1 麻醉配合

①麻醉過程宜平穩,避免血壓忽高忽低;②術中避免單位時間內過多液體進入機體引起心臟負荷加重及肺間質水腫;③術中可給予抗生素,維持有效藥物濃度;④對肺功能低下或手術時間較長者,可給予烏司他丁,此藥系廣譜蛋白水解酶抑制劑,可抑制全身炎性反應,保護肺功能;⑤術畢應徹底吸痰,待患者完全清醒,肌力、肌張力恢復后再拔除氣管插管。

2.2 技術改進

本研究在技術方面做了如下改進:①減少術中對肺臟的損傷和牽拉,采用雙腔氣管插管,同時定時膨肺,避免肺長時間萎縮。術中嚴重擠壓肺所引起的肺損傷使肺微小血管栓塞,肺泡細胞損害,術后生理性死腔增多,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容易導致術后肺部感染和ARDS;②術中常規放置十二指腸營養管。腸內營養可在術后早期改善高齡患者的營養及代謝,幫助恢復胃腸功能;③一次性吻合器、閉合器、荷包鉗的使用明顯縮短了手術時間,避免長時間手術帶來的術后并發癥。據報道,當高齡患者的手術時間大于4小時,術后心肺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上升;④吻合技術上常規吻合完畢后,將吻合口上胸膜與吻合口下前壁胃組織懸吊3針,有效減張后減少了術后吻合口疹的發生率。

3 術后并發癥的治療

3.1 呼吸系統并發癥的治療

①PT PI:PT PI是胸外科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0%~71%,為術后并發癥的治療重點。術后保持呼吸道通暢是PT PI發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清除痰液是首要任務。排痰應以患者自行咳嗽排出為主,考慮到開胸手術后尤其是高齡手術患者,咳痰能力下降,應為患者提供咳痰的有利條件;鼓勵、協助并刺激患者咳痰;使用鎮痛藥物泵定時鎮痛;稀釋痰液,包括使用沐舒坦等化痰藥物和蒸氣吸入;提供足夠能量,增強患者體力;對咳痰無力,血氧飽和度明顯下降的患者宜早作氣管切開;②哮喘:除PT PI引發哮喘外,還應重視胸腔積液造成的肺壓縮誘發的哮喘。一旦穿刺或引流排液使肺復張后,哮喘立見緩解;③RF:高齡食管癌、賁門癌患者術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術中肺組織機械性損傷范圍大,手術時間長者術后易發生RF;④術前充分準備,行痰培養+藥敏,以利術后針對性抗感染治療;⑤手術操作要簡單,不適合采用時間過長和創傷過大的手術方案,手術時間最好小于4h。

3.2 心血管系統并發癥的治療

心血管系統并發癥中以心律失常多見。高齡食管癌、賁門癌患者手術后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加。術后充分鎮痛、鎮靜、供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充分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大部分心律失常在誘發因素緩解后可自行消失。對心律失常持續存在者可藥物治療,同時加強對血流動力學的檢測。

3.3 精神系統并發癥的治療

興奮性譫妄臨床表現為睡眠顛倒、認知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持續2~5d,經鎮靜對癥處理后癥狀消失,考慮與手術創傷、感染、低氧血癥、物等綜合因素有關。

在術后并發癥的治療、護理中也要注意使用呼吸機以輔助患者呼吸,注意循環系統的監護,同時注意持續胃腸減壓及保持胸腔閉式引流管通暢,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高患者生存率。高齡食管癌、賁門癌患者雖然術前伴有其它合并癥,術后有較高并發癥,但只要有針對性地作好圍手術期處理,手術成功率完全是可以保障的。

參考文獻:

[1] 馬海濤,倪斌,秦涌,等.高齡食管癌的手術治療[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25(6):1070-1071.

[2] 公維營,張延平.高齡食管癌患者切除術的圍手術期治療[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4,9(3):294-295.

[3] 鄒衛普.胸外科圍手術期處理[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0.

篇5

關鍵詞:互聯網普及率;人力資本;區域經濟增長;面板數據

一、 引言

據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1.7%,“互聯網+”成為時下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隨著網絡技術的繁榮發展,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也日益突出。然而,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基礎建設分布差異性,導致互聯網發展存在較大區別。互聯網技術能否為區域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助力?這種影響作用是否存在地區差異?這一問題值得研究與探討。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資本作為利用互聯網技術的重要主體和推動者,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現實中,由于地區教育資源的差異而引起人力資本分布不均等的情況較為明顯,并且考慮到不同性別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有所差異,因此,探討異質性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的作用也具有現實意義。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升級以及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常態時期,為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需要尋找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基于以上現狀,本文從互聯網、人力資本的視角出發,分析其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這對實現區域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 文獻綜述

互聯網與經濟增長的研究始于1990年,國外研究者運用理論和實證的方法探討了兩者的關系。理論方面,已有研究基于新古典經濟理論,提出互聯網技術加速了市場競爭,對經濟增長有重要貢獻作用(Goel,2002)。實證方面,發現互聯網對經濟增長有積極作用,互聯網普及率提高10%帶動人均GDP提高0.49%~0.63%(Chu,2013;Pradhan,2014)。然而,也有研究提出互聯網與經濟增長呈負向關系,特別是在欠發達國家,由于缺乏物質資本、人力資本以及網絡基礎條件等,互聯網發展存在“數字隔離”(Forman,2012)。國內相關研究起步較晚,實證研究相對較少,已有研究表明互聯網建設對經濟增長有較大貢獻。但由于各地工業化水平發展差異,互聯網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呈現明顯的區域差異(胡鞍鋼,2002)。

人力資本由舒爾茨提出,后經貝克爾等人補充形成人力資本理論。該理論認為人力資本包括人的知識技能、工作經驗、健康狀況等特征,對經濟增長有重要作用(Romer,1986)。關于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研究,國外起步較早,大多數研究利用平均教育年限來反映宏觀層面人力資本,發現其對經濟增長有直接貢獻(Mincer,1984;Lucas,1988)。國內研究中,姚先國等(2008)發現勞動力教育程度對地區經濟增長有重要的貢獻作用。還有一些學者運用教育基尼系數測算出人力資本結構,研究發現其對經濟增長有負向影響,并且在不同區域間表現出一定差異(Birdsall,1997;Castelló,2002;李忠強,2005)。此外,由于不同性別的人力資本存在技能、教育程度、社會地位的差異,因此關注人力資本異質性對區域經濟影響作用也有重要意義(潘錦棠,2003;陳建軍,2014)。

綜上所述,國外關于互聯網與經濟增長的研究豐富,然而結論存在一些爭議;國內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論探討和定性分析,按照互聯網發展程度對各省市進行區域劃分的研究較少。再者,分析互聯網對區域經濟影響作用時,要考慮人力資本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從互聯網、人力資本視角出發,探討兩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進而豐富相關領域研究。

三、 我國各省市按互聯網資源的聚類劃分

參照已有研究,采用多指標面板數據聚類法,對31省市進行劃分(肖澤磊,2009)。本文選取2002年~2014年各省市的CN域名怠⑼站數量及互聯網普及率3個指標來衡量互聯網資源,同時綜合考慮面板數據包含“時間”和“截面”維度信息,分別計算這3個指標的年度均值、年均增長率和年均增長量,并運用因子分析對其提取公因子。經檢驗可知,3個指標的年度均值、年均增長率和增長量的KMO值均大于0.65,并且Bartlett's球形度檢驗的Sig.均小于0.05,表明這些指標的相應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中,CN域名數量、網站數量以及互聯網普及率的提取度均超過75%,并且方差解釋達到80%以上,包含了變量大部分信息。使用系統聚類分析法中離差平方和法以及歐式平方距離,對我國各省市區進行互聯網發展的地區劃分。具體聚類結果如表2所示。

由聚類結果可知,第1類地區多屬于沿海省市,經濟較發達,資源較豐富,為“互聯網資源發達區”;第2類地區主要包括部分東部以及發展較好的中西部省市,這些地區基礎建設發展較快,多處于產業結構優化轉型階段,為“互聯網發展中等區”;第3類地區多屬中西部地區,互聯網基礎建設相對落后,為“互聯網發展緩慢區”。互聯網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即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互聯網資源豐富,信息化水平比較高;而經濟落后的地區由于通信基礎設施落后,資金投入有限,互聯網發展相對緩慢。

四、 互聯網、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

1. 變量說明及數據來源。本文數據來自歷年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和《中國統計年鑒》等。變量說明如下:經濟增長用人均GDP來衡量,并除以當年的CPI為進行價格調整,互聯網普及率用各省市網民數除以年末總人數得到,來衡量該地區互聯網發展程度;異質性人力資本水平用平均教育年限分性別計算各省市的男性和女性人力資本水平,選取未上過學、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比例作為教育年限權重;異質性人力資本結構參照已有文獻,用各省市人力資本基尼系數來反映,其數值越大表明該地區的人力資本分布越不均等;人均固定資產投資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除以地區的人口總數計算得出,并且用相應年份的CPI進行調整;勞動力比例用各省市16歲~65歲的勞動適齡人數除以該地區的年末總人數來衡量;產業結構用第二、三產業產值占地區總產值比重來衡量。

2. 變量基本描述。表3中列出按地區劃分的變量均值和標準差。結果顯示,人均GDP和互聯網普及率方面,地區1均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地區2與全國接近,而地區3要遠低于全國標準。異質性人力資本方面,分性別的人力資本水平和結構均有明顯差別,男性平均教育年限要高于女性,并且男性人力資本結構分布更均等。人均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地區1和地區2要高于全國平均,但其方差較大,而地區3要低于全國平均,但其方差較小。勞動力比例方面,地區1和地區2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及地區3。產業結構方面,地區1第二、三產業產值占比明顯高于全國,地區2與全國接近,而地區3明顯低于全國水平。

3. 面板數據模型實證研究。

(1)面板數據模型設定。本文基于C-D生產函數模型,運用2002~2014年31省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來控制不可觀測個體異質性,并將涉及的變量取對數處理,模型形式如下:

在上述公式中,GDP表示人均GDP,Internet表示互聯網普及率,Hc_male和Hc_female分別表示男性和女性的人力資本水平,Gini_male和Gini_female分別表示男性和女性的人力資本結構,K表示人均固定資產投資,L表示勞動力比例,IS表示產業結構。αi為相應變量的彈性系數,μi表示不隨時間變化的因素,εit為隨機擾動項。

(2)模型實證分析結果。由于本文變量均為面板數據,在建模前需要對各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在通過ADF和LLC單位根檢驗的基礎上,進行面板數據回歸。一般用Hausman檢驗來識別固定或隨機效應模型,經檢驗各地區樣本均選用固定效應模型較合適。之后,以人均GDP為因變量,以互聯網普及率、異質性人力資本為自變量,加入控制變量之后,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表4中顯示,各地區模型中互聯網普及均在1%水平下顯著,表明控制其他因素后,互聯網普及提高能促進人均收入增長。同時,互聯網普及對不同地區的影響有差異,對互聯網發展緩慢區影響作用更大。在異質性人力資本方面,男性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僅對互聯網發展中等區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女性人力資本的提升能引起全國、地區1和地區3人均GDP的快速增長。在分性別人力資本結構方面,男性系數為正,并且在全國樣本作用顯著;而女性系數為負,并且全國及地區1作用顯著。

人均固定資產投資系數均顯著為正,對地區1和地區2的貢獻作用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對地區3的作用相對較大。這是因為,由于資本投資的效用遵循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王輝,2016),地區3由于資本不足,因此資金投入對經濟增長有較大促進作用。勞動力比例和產業結構對地區1的影響作用不明顯,但對其它地區的經濟均有明顯促進作用,。從勞動力比例來看,地區1就業人口趨于飽和狀態,而地區2和地區3仍存在一定勞動力缺口,通過合理引導勞動力流入,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從產業結構來看,地區1的第二、三產業產值已占據較大比重,因此作用并不明顯,而地區2和地區3產業結構的優化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最后,模型檢驗可知,各地區模型R方均大于0.85,擬合優度較高,且Wald檢驗也表明擬合效果較好。

五、 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互聯網普及率、異質性人力資本水平及結構等因素對經濟增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其貢獻程度有所差異。具體結論和建議如下:

互聯網普及率對各地區經濟增長均有有促進作用,并且這種作用對互聯網發展緩慢區更大,互聯網技術推廣會帶來較多紅利。面對網絡資源的差異,政府要大力推行互聯網政策,統籌城鄉信息化,重點推進互聯網發展中等區和緩慢區的普及率。同時,要因地制宜平衡地區間的發展需求,引導地區間的技術轉移,使不同地區信息化發展同步,都能分享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果。

人力資本水平和結構是導致經濟差距的另一重要因素,要重視人力資本投資和教育機會的公平,強化人才培養。質性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影響機制不能一概而論,加大女性人力資本投資,減少落后地區“重男輕女”的觀念有助于帶動經濟增長。此外,對于男性人力資本投資應在現有基礎上加強高等教育培養,以滿足經濟發展對精英人才的需求;女性應側重基礎教育發展,加大初高中教育普及,重視落后地區的掃盲工作,提升平均水平。

此外,由于各地區基礎建設不平衡,經濟增長動力存在一定區別。互聯網資源發達區應大力推廣信息技術應用,積極優化勞動力在產業、行業及地區間的分布;互聯網發展中等區和緩慢區要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對于互聯網設施建設,加快區域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也要以經濟發展為目的,以需求為導向,加大高新技術的研發,以市場化手段來吸引高新技術人才的流入,通過縮減區域間“數字鴻溝”來減小經濟差距。

參考文獻:

[1] 胡鞍鋼,周紹杰.新的全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數字鴻溝”[J].中國社會科學,2002,(3):34-48.

[2] 李忠強,黃治華,高宇寧.人力資本、人力資本不平等與地區經濟增長:一個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5,(S1):105-110.

[3] 潘錦棠.性別人力資本理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17(3):94-104.

[4] 肖澤磊,李幫義,劉思峰.基于多維面板數據的聚類方法探析及實證研究[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9,28(5):831-838.

[5] 姚先國,張海峰.教育、人力資本與地區經濟差異[J].經濟研究,2008,(5):47-57.

[6] 王輝.資源配置效率與經濟增長[J].現代管理科學,2016,(9):60-62.

[7] Birdsall N, Londono J L.Asset Inequality Matters:An Assessment of the World Bank's Approach to Poverty Reduc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87(2):32-37.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市民化進程中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選擇與收入差距研究”(項目號:71403023)。

篇6

一、智利養老基金運營模式概述

智利養老保障制度介紹。智利養老保障制度實行完全積累制,要求每個在職雇員參加并設立個人賬戶,每月繳納保費。雇員的養老金與其個人賬戶中的繳費、基金投資回報和基金管理費等相掛鉤。個人賬戶運營開創性地引入競爭機制,由多家私營的養老金管理公司(AFPs)實行管理,代表投保人使用個人賬戶中的基金參加法律允許的資本市場投資。政府在該制度中負有管理和監督責任:一是專門成立了養老基金監管局(SAFP),負責對AFPs事務進行監管、提供管理和技術上的支持以及相關鑒定工作(如圖1);二是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以監督和約束AFPs運營;三是政府負有最后清償的擔保責任,在AFPs經營不善導致破產的情況下, 政府財政將對其無法償還的缺口進行彌補以保證參保人的最低收益。

圖1 養老金監管局機構圖

智利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管理。為了控制養老基金投資風險,智利對養老金的投資及管理有嚴格的規定,具體包括:

資產分離制度。法律規定所有AFPs管理的養老基金資產應獨立于該公司自身的凈資產,個人賬戶養老金資產由托管銀行保管,AFPs負責資金的投資運營。即使 AFPs破產,也是從其公司自身的凈資產中清算,不會影響個人賬戶資產的安全。

最低投資回報率限制。法律要求每家 AFP 每個月要保證其管理的養老基金在過去36個月的的最低收益率不能低于該類基金市場平均收益率2個百分點或低于市場平均收益率的50%。如果無法達到該要求,政府將酌情考慮取消該AFP的養老基金運營資格。

強制儲備金制度。法律要求每家 AFP都要從自有資金中劃出總量為其管理養老基金凈值 1 % 的資金作為儲備金。如果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低于最低投資回報率,該AFP就必須用其儲備金彌補差額。

針對投資工具、市場和信息的嚴格監管。首先,對養老基金投資工具和投資比例管理。一是限定投資項目,智利法律規定養老基金的金融投資項目比較廣泛,主要包括政府債券、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及股票、公司債券和股票、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等。二是限定最高投資限額,智利養老基金嚴格控制投資各種項目的比例(占養老基金總額的比重),防范將養老金過分集中于某些投資品特別是風險較大的投資品種。其次,法律要求私營養老基金機構發行的金融投資工具只有經過政府許可的風險評估公司的風險認定后才能成為 AFPs 的投資對象。再次,智利規定一般涉及養老金投資產品的交易都要在正式的大型、正規、活躍而有秩序的二級交易市場內進行。最后,法律規定AFPs要定期為參保者提供關于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基金收入、管理成本、賬戶余額等方面的報告以及相關信息。

二、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運營現狀及問題

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我國于1997年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規定企業按照上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0%繳納保費,計入社會統籌基金,實行現收現付制;職工個人按照本人上月實發工資的8%繳納,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實行完全積累制。近幾年,我國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養老基金個人賬戶積累數額較大,截止2011年,全國個人賬戶規模大約為3.32萬億元。因此,個人賬戶基金保值增值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我國個人賬戶基金存在的問題

個人賬戶“空賬”運行,資金缺口大。在我國養老保險改革前已經退休或已參加工作但未退休的職工的個人賬戶資金積累不足,改革后國家要向其個人賬戶支付養老金,產生巨大的轉制成本,由社會統籌基金來支付,允許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相互調劑使用(即“混賬”管理),造成了在職職工個人賬戶上只有數字記錄卻沒有實際資金(即“空賬”運作)。這既導致無法區分兩種基金并制定不同的投資策略,使得大規模的基金結余只能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回報率低;也減少了基金的實際投資規模,單位基金投資的管理費用成本高,投資效果差。

基金投資渠道單一。按規定,目前我國個人賬戶養老基金全部購買國家債券和存入銀行專戶。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運營收益率只有超出通貨膨脹率并保證適當的購買力,才能抵御貨幣貶值的風險,從而保證未來的支付能力。現行的“買國債、存銀行”的投資渠道單一,無法分散投資風險,且受高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國債利率與銀行存款的利差正在逐漸縮小,基金實際回報率過低,導致投資效率低下。

投資運營缺乏專業機構和人員。個人賬戶基金的投資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兼顧安全性和收益性。而我國各地的個人賬戶基金是由各省市的養老保險經辦部門負責管理,缺乏具備專業投資知識、經驗、技術以及專業素養的投資管理人員。

基金運作缺乏有效監管,擠占、挪用現象嚴重。2012年審計署《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結果》顯示,部分地區擴大范圍支出或違規運營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1.97億元(如圖2),個人賬戶基金運作的監督管理問題值得關注。首先,目前我國養老金個人賬戶基金投資運營均由政府經辦部門負責,集政策制定、費用收繳、投資運作、監督查處等多項職能權力于一身,易產生行政干預;其次,我國現在尚無嚴格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規來明確個人賬戶基金的管理方法,基金運營的監督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不健全,監管無法真正落實;再次,我國基金運營管理信息披露制度不建全,外部監督作用有限,造成很多違規問題無法通過社會監督的方式及時發現和制止。

圖2 2012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擴大范圍支出或違規運營情況

資料來源:根據2012年審計署《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結果》整理

三、智利模式對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投資運營的啟示

做實個人賬戶基金,實行專項管理

一方面,應盡快彌補個人賬戶的資金缺口。第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承擔財政補貼和兜底的作用。第二,將社會統籌基金結余部分適度用于補充個人賬戶缺口,償還因制度轉軌造成的“空賬”。第三,盡快實現個人賬戶基金的保值增值管理,進行專業化的投資運營,運用投資收益彌補資金缺口。另一方面,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應實行分賬管理,并停止資金相互調劑,理清兩個賬戶的管理主體,統籌賬戶基金由社保基金管理局或各省基金管理中心下設的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個人賬戶基金交給專業基金管理公司運營。通過這樣的分賬分權管理模式,建立一個多權分離、各行其職、各負其責的管理制度,實現個人賬戶基金的獨立性。

政府成為監管人,委托專門的投資管理機構運營

政府應理清角色,成為政策制定者和監督者。我國的個人賬戶基金應當實行監管分離(見圖3)。在投資管理上,應委托專門的投資管理機構負責基金運營,委托銀行或保險公司管理資金。在監管上,政府則應擔負主要職責:首先,建立健全政策法規。出臺一部全面的、高層次的法律,如《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法》;有針對性地頒布養對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投資管理進行明確、詳細規定的法律法規,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投資管理辦法》。其次,制定嚴格制度規范管理。設立投資管理機構準入資格審核制度,對委托的投資管理機構投資過程進行嚴格管控,規定投資最低回報率,并對機構投資的工具、項目、交易市場進行嚴格評估,對投資比例、投資最高限額等進行明確界定,要求機構定期進行詳細的投資管理信息披露并對其嚴格審查。再次,成立專門的個人賬戶管理機構加強監管。在內部監督上,設立全國個人賬戶管理機構;在外部監督上,由社保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審計部門、監察部門以及外部輿論監督媒介共同負責。最后,政府在投資管理機構失靈破產或由于經濟、政治等因素造成個人賬戶基金投資損失的情況下,應承擔損失補償的兜底作用,保證個人賬戶基金的最后安全。

圖3 個人賬戶基金監管結構圖

委托專門的投資機構,實現保值增值。我國養老個人賬戶基金可以進行市場化運營試點。在各省設立全國個人賬戶管理機構的下屬機構,由它們根據資金、經營業績、信用狀況,采用公開招標的辦法適當引入專業基金投資管理公司進行養老金個人賬戶基金投資運營。整個運營管理流程(如圖3)為:全國及各級個人賬戶基金管理機構受托對個人賬戶進行日常管理、制定投資戰略、委托合適的投資管理公司作為投資管理人并對其投資行為進行監控;專業基金投資管理公司對個人賬戶基金進行投資營運以保值增值;商業銀行或保險公司作為個人賬戶托管人負責保管個人賬戶的實際資產;由全國個人賬戶基金管理機構聯合相關部門對整個投資管理體系進行監管。該模式既能夠使政府專心于個人賬戶基金的監管工作,使各投資管理人之間產生競爭效應,提高投資效益,又能充分發揮專業投資管理人的相關專業技術和知識,優化基金配置以獲得較高回報,實現個人賬戶基金的保值和增值,達到充分維護參保人利益的目標。

拓寬投資渠道,實行多元組合投資

篇7

1、本專業培養具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及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

2、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醫學基礎、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臨床護理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及社區健康服務的基本能力。

3、主干學科:倫理學、心理學、護理學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醫學倫理學、心理學、病因學、藥物治療學、診斷學基礎、護理學基礎、急重癥護理、內外科護理學、婦兒科護理學、精神護理學、預防醫學、護理管理學等 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根據課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中醫護理學基礎的課堂授課時,首先應對其背景、研究目標和內容、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做詳細介紹,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并提高其學習興趣。其次,對中醫護理學基礎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操作等要做重點講解。尤其是基本操作,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操作進行講解,讓學習更加直觀,增強感性化認識,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掌握一些護理操作基本知識。然后,再通過實際操作,把所學知識牢牢掌握。另外,教學過程中要有所側重,避免重復講授之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把有限的教學學時用到新知識、新技能教學中去,以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授課質量。最后,教師可以向學校提出申請,根據課堂授課的實際需要,適當增加課時,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改進教學隨著學科自身的發展,醫學的知識也在不斷更新。新知識、新問題層出不窮,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夯實自己的基礎,更新自己的知識,多了解、多學習新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真正地盡到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作為中醫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師,應該在深入學習和研究中醫學知識的同時,系統學習護理學基礎知識和常見臨床操作技術,為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應做好以下幾方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全面。因此,在備課時,每課時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在課堂開始時,要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告訴學生,使他們了解在本節課要掌握什么內容。這樣學生心中有數,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有限的時間內可掌握更多的內容[1]。其次,豐富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手段是一名教師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師的課堂授課水平對一節課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然后再對問題的難點、重點進行詳細的解答,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明確基本概念。中醫護理學基礎基本概念多,容易混淆,在課堂授課時可以結合實際病例深入淺出地做好這些基本概念的講解工作,使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這些基本內容,為今后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中醫護理學基礎是一門中醫學基礎學科,是高等醫學護理學專業的必修課。其理論性強、基本概念繁多、內容抽象,初學者往往難以理解和掌握,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在教學改革中,要激發和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其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培養出更多合格、優秀的臨床護理人才。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突出中醫護理的特色。中醫護理學基礎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理論結合實踐,教與學并重”,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融入到學習中來。比如說在講授放血療法等基本操作方法的時候,可以事先選擇好適宜此方法的學生為演示對象,進行現場講解并演示,把此操作的要點講明,亦可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其次,要以中醫護理學基礎為支點,系統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等各學科知識,為學生打下牢固的醫學基礎知識。另外,要注重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中醫護理學基礎的特點之一就是理論抽象、枯燥,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對于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如中醫護理學的一些基本操作,比如艾灸、拔罐、針刺、刮痧等內容,可采用多媒體視頻教學的方式,通過觀看視頻,使學生有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中醫護理學基礎作為護理學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學科,在理論聯系臨床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課程的教學改革中,要通過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面的努力,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后期的臨床各學科學習和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9

【關鍵詞】 護理士官; 任職能力; 調查與評價

本研究旨在了解基層部隊衛生機構對護理士官畢業學員任職能力的評價,以指導護理士官教育改革,建立合理的護理士官培訓機制,培養出真正適應軍隊發展需求的護理士官人才。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68個基層部隊衛生機構的護理士官畢業學員340人,年齡18~22(20.84±0.65)歲。

1.2 方法 根據護理士官培養目標,將護理士官的任職能力歸納為軍政素質、專業動手能力、溝通交流與合作能力、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勝任部隊護理工作能力5項評價內容。擬制《護理士官畢業學員任職能力評價》調查問卷,每一項評價劃分為4個等級,超過培養目標標準的為最高等級,為“優”;“良”表示達到培養目標水平;“一般”表示略低于培養目標要求;“差”表示大大低于培養目標要求。發放問卷340份,回收有效問卷340份回收率為100%。

2 結果與討論

2.1 任職能力綜合評價 護理士官畢業學員任職能力的評價結果,見表1。表1 護理士官畢業學員任職能力的評價結果

結果顯示,除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外,護理士官的軍政素質、專業動手能力、溝通交流與合作能力、勝任部隊護理工作能力的優良率均達80%以上,提示基層部隊衛生機構對護理士官畢業學員任職能力評價持肯定態度,可以認為護理士官的任職能力基本達到教學計劃要求的水平,護理士官的教學培訓計劃基本合理、可行。

2.2 專業動手能力評價 專業動手能力是對護理工作者最基本的專業能力要求。對護理士官來說,勝任臨床護理工作就必須具備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一定的應變能力,能夠運用護理專業知識、人文與社會科學知識為服務對象提供整體護理服務。本次調查顯示,護理士官畢業學員專業動手能力評價得分較高,優良率達88.0%,提示他們基本能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的需求,這與我們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學員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有關。但同時也應該看到,仍有9.1%、3.2%的學員被評價為“一般”和“差”,必須進一步加強其專業動手能力的培養。

2.3 溝通交流與合作能力評價 調查顯示,護理士官畢業學員的溝通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得分偏低(優良率80.3%),可能與學員在校期間面臨較大學習壓力、學員之間相互競爭等有關。因此,教員在傳遞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學員溝通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2.4 理論知識應用能力評價 調查顯示,護理士官畢業學員理論知識應用能力的得分最低(優良率77.3%),說明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脫節問題仍較為嚴重。原因是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以講授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為主,學員在課堂上多是被動地吸納知識,對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各項操作缺乏感性認識,主動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較差[1]。這將是今后護理士官教育中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2.5 勝任部隊護理工作能力評價 護理士官與生長干部教育培養目標最大的區別是:護理士官面向基層,培養目標定位于師以下基層部隊;生長干部則是面向部隊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且以駐軍醫院為主。本次調查顯示,護理士官畢業學員勝任部隊護理工作能力評價得分較高(優良率88.9%),提示其基本能夠勝任部隊護理工作的需求。

基層部隊衛生機構對護理士官畢業學員任職能力的評價信息,一方面反映了我院護理士官教育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對護理士官畢業學員任職能力的要求。通過本次調查,我們認識到護理士官教育應進一步調整培養目標、完善護理士官學員的素質結構,同時加大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力度,重新構建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提高護理士官學員的任職能力。本次調查僅依據基層部隊衛生機構對畢業學員任職能力的單方評價,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今后我們將采用自我評價、同行評價、患者評價等多種方式進行,以期獲得更為準確的評價結果。

篇10

一、指導思想

“三基三嚴”培訓要求全員參與,人人達標。要把“三嚴”的作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訓練與專科訓練相結合,一般訓練與重點培養相結合,當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業務學習、操作訓練、派出進修、專科培養、自學函授等途徑,對各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多種形式、全方位的培訓,從而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整體素質,確保我院醫療質量的持續發展。

二、組織領導

醫務科和護理部負責制定全院“三基三嚴”培訓計劃,組織落實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對全科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意義、目的、重要性的宣講教育,提高對培訓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積極開展“三基”訓練。

三、培訓考核目標

全院“三基”培訓覆蓋率應達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及護理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醫院感染、基礎護理、輸血、水電解質平衡、醫學檢驗、醫學影像、臨床藥學、臨床營養、核醫學、超聲診斷學等部分的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護理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診療規范、臨床常用護理技術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臨床意義。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術,以及中醫適宜技術。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注射法、各種穿刺技術,鼻飼及胃腸減壓;清創縫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醫適宜技術等。

急救技術:心肺復蘇技術、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電除顫儀器的使用技術、簡易呼吸氣囊的使用。

臨床思維能力: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與護理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護理文件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等醫療文件書寫的有關管理規定等。

以上內容均為考試和考核內容。

五、培訓方式與安排

采用醫務人員自學與科室講座、醫院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要求醫務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基礎醫學理論、專業和急救知識及技術。醫務科、護理部定期組織全體醫務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及考核,并做好記錄。

(1)開展自學自練:醫務人員按照共同科目和專業科目要求進行自主學習和訓練,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訓演練:以院、科為單位,采取專題講座、集體討論、集中訓練等方式,抓好重點內容和重點科目的學習訓練。各科室在科主任、護士長的主持下,每月組織業務學習一次、充分利用晨間交班時間提問;醫務科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集中培訓、觀摩技能操作錄像,并組織院內高年資主治醫師及專家授課,護理部每月負責組織全院護理人員理論與技能培訓。

六、考核的人員范圍及要求

1、培訓考核對象:全體衛技人員

2、每名醫務人員必須掌握心肺復蘇急救技術及本專業常規診療操作技術,醫務科、護理部將統一組織培訓、考核;

3、醫務科每半年組織一次理論知識考核,每年組織兩次技能考核;理論考試內容為“三基”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考核為:醫療文件書寫、體格檢查、各種穿刺、給藥技術、中醫適宜技術等;護理部每年組織兩次護理“三基”理論知識考試與技能考核;

4、各科專業技術人員掌握專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護士長每月組織一次考核,醫務科、護理部每季度組織抽查,各臨床、醫技科室應建立“三基”培訓考核登記本,詳細記錄每次培訓、考核的內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資料。

七、獎懲措施

1、每項考核工作結束后,由醫院統一對考核結果進行公示,考核結果納入醫務人員個人業務檔案,作為執業周期考核、職稱晉升、崗位聘用及培養使用的重要依據。

2、醫院將“三基三嚴”訓練工作納入基礎醫療質量管理,與科室質控掛鉤;對“三基三嚴”培訓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給予表彰,對成效突出的科室和個人給予獎勵。對不重視“三基三嚴”訓練工作,教育培訓管理混亂,缺乏規范的原始記錄者,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改正。凡經補考“三基”考試考核仍不合格者,當事人予以下崗處理。

三基三嚴培訓計劃(二)

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三嚴:嚴格要求、嚴謹態度、嚴肅作風。

“三基”“三嚴”培訓及考核是提高醫務人員整體業務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是提高醫院醫療水平的重要保證,反映了為醫之道的根本,也是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的主要內涵。根據《醫務人員分級培訓計劃》,以醫學臨床“三基三嚴”培訓為中心內容,認真抓好醫務人員分級培訓工作,尤其是加強住院醫師的在職培訓,以提高醫療質量和全院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特制定2012年產科三基三嚴培訓及考核計劃。

一、加強對急診醫護人員三基三嚴強化培訓的認識。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曉紅副主任醫師擔任科室培訓、考核小組長,由劉玉嵚主治醫師具體負責科室培訓考核工作。經常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對全科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意義、目的、重要性的宣講教育,提高對培訓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和自覺性。

二、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輸液、輸血、水電解平衡的基本理論,休克、感染、

發熱等病因及發病機理,常見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處理原則,危重病人營養、熱量供應以及護理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護理診療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

臨床意義。各種藥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適應癥等。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穿刺技術、心肺復蘇技術。手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脫手術衣、手術器械的正確使用、打結、基本縫合方法等)和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

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執業醫師法》、《輸血法》、《傳染病防治法》、《侵權責任法》、《病歷書寫管理規定》、《母嬰保健法》等。

(5)技能培訓與考核內容:徒手心肺復蘇技術;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胎心監護儀使用技術、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骨盆測量、產科四步檢查法、正常分娩產程觀察及處理;電除顫儀器使用技術;

三、培訓方式方法:

采用職工自學與科室集中學習、訓練兩結合的方式方法。要求醫護人員利用空閑時間學習醫學及急診急救基礎知識及新技術、新理論知識。并定期進行考核

記錄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會交班及每月業務學習時進行新理論知識講解講座,并對急救常用技術采用現場操作演練考核,定期舉行急救模擬演練。利用手術培訓考核無菌術、消毒、鋪巾、穿脫手術衣、切皮、結扎、縫合等技術。

安排全科醫護人員積極參加醫院醫療文書規范書寫專題講座。同時結合本科特點及醫院要求,對各種申請單、知情同意書、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記錄等醫療文書規范書寫進行強化學習。由科主任或高年資醫師舉辦講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質控小組對本季度醫療文書進行檢查,進行綜合評分并記錄在案。

四、具體培訓考核計劃:

1、科室每月對本專業知識組織考試1次。參加全院三基培訓,包括以下內容:人體解剖、生理、生物化學、醫學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藥理、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除參加全院考試外,科室還要對住院醫師進行定期培訓、考試。

2以下產科常見病及急危重癥循環學習:正常產程觀察及處理、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癇、產后出血、子宮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闌尾炎、妊娠時限異常、正常產褥、異常產褥、異常分娩。

3、重點加強產科相關技能培訓:骨盆測量、產科四步檢查法、會陰側切及縫合技術、手術基本操作、心肺復蘇術、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胎心監護儀使用技術等。

4、利用晨會對十五種核心制度學習、提問,人人過關,每月抽考。

三基三嚴培訓計劃(三)

為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基礎醫療質量,規范醫療操作程序,加大臨床、醫技、護理人員“三基”(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理論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嚴”(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級醫院“三基三嚴”培訓計劃及考核實施方案,具體如下:

一、指導思想

“三基三嚴”培訓要求全員參與,人人達標。要把“三嚴”的作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訓練與專科訓練相結合,一般訓練與重點培養相結合,當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業務學習、操作訓練、派出進修、專科培養、自學函授等途徑,對各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多種形式、全方位的培訓,從而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整體素質,確保我院醫療質量的持續發展。

二、組織領導

嚴格執行《三級醫院“三基三嚴”培訓與考核管理辦法》(寶醫發【**】54號)的有關規定,醫院“三基三嚴”培訓考核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全院“三基三嚴”培訓計劃,組織落實考核工作,科技教育處、護理部負責安排“三基”知識培訓講座,確定參加考試的各級人員等。

各學科“三基三嚴”考核小組具體負責本科室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會議、晨會交班時間對全科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意義、目的、重要性的宣講教育,提高對培訓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積極開展“三基”訓練。

三、培訓考核目標

全院“三基”培訓覆蓋率應達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及護理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醫院感染、基礎護理、輸血、水電解質平衡、醫學檢驗、醫學影像、臨床藥學、臨床營養、核醫學、超聲診斷學等部分的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護理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診療規范、臨床常用護理技術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臨床意義。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術。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注射法、各種穿刺技術,穿脫隔離衣、鼻飼及胃腸減壓;手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脫手術衣、手術器械的正確使用、打結、基本縫合方法等。

急救技術:心肺復蘇技術、氣管插管、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電除顫儀器的使用技術、呼吸機的使用與維護技術。

臨床思維能力: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與護理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護理文件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等醫療文件書寫的有關管理規定等。

以上內容均為考試和考核內容。培訓教材主要參考《天津市衛生技術人員三基培訓教材臨床分冊》、《天津市衛生技術人員三基培訓教材醫技分冊》、《天津市衛生技術人員三基培訓教材護理分冊》等。

五、培訓方式與安排

采用醫務人員自學與科室講座、醫院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要求醫務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基礎醫學理論、專業和急救知識及技術。科技教育處定期組織全體醫務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及考核,并做好記錄。

1、學習訓練階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個月的時間采取自主學習、崗位訓練、專題講座、示范教學的方法,有計劃、分步驟地抓好醫務人員的學習訓練,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知識水平和工作技能。

(1)開展自學自練:醫務人員按照共同科目和專業科目要求進行自主學習和訓練,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訓演練:以院、科為單位,采取專題講座、集體討論、集中訓練等方式,抓好重點內容和重點科目的學習訓練。各學科在科主任、護士長的主持下,每周業務學習一次、充分利用晨間交班時間提問;科技教育處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集中培訓、觀摩技能操作錄像,并組織院內高年資主治醫師及專家授課,護理部每月負責組織全院護理人員理論與技能培訓。

采取閉卷考試與現場操作相結合的形式,深化訓練效果。

六、考核的人員范圍及要求

1、培訓考核對象:全體衛技人員

2、每名醫務人員必須掌握心肺復蘇急救技術及本專業常規診療操作技術,科技教育處、護理部將統一組織培訓、考核;

3、科技教育處每季度組織一次規范化培訓醫師理論知識考核,每年組織兩次技能考核;理論考試內容為“三基”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考核為:醫療文件書寫、體格檢查、各種穿刺、給藥技術等;護理部每年組織兩次護理“三基”理論知識考試與技能考核;

4、各科專業技術人員掌握專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護士長每月組織一次考核,科技教育處、護理部每季度組織抽查,各臨床、醫技科室應建立“三基”培訓考核登記本,詳細記錄每次培訓、考核的內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資料。

七、獎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