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骨質疏松的鍛煉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7 17:29: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防止骨質疏松的鍛煉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骨質疏松;中老年婦女;流行病學;預防
1 中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病學
1.1性激素缺乏,中老年女性性激素分泌減少是導致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絕經后卵巢萎縮,導致體內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其骨礦物質出現加速丟失現象。其骨量的年丟失率高達8%,絕經后20年,總骨量丟失可達20%~30%。
1.2降鈣素(CT)分泌減少,降鈣素由甲狀腺C細胞分泌,可降低骨轉換,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大量動物實驗及體外實驗均顯示,降鈣素可預防或延緩骨丟失,增加骨的生物學力度,并可能加速實驗誘導的骨折愈合。老年人甲狀腺C細胞功能衰退,CT分泌減少,骨形成下降。
1.3甲狀旁腺激素(PTH)分泌增高,PTH對骨代謝的調節作用表現為,小劑量可刺激成骨細胞形成新骨;大劑量可增強破骨細胞的活性,促進骨吸收。隨著增齡,血清PTH的水平逐漸上升,導致骨鈣流失增加。
1.4運動缺乏,運動可通過力學作用調節骨代謝,可通過神經、內分泌調節影響體內鈣平衡,有助于人的精神狀態和食欲改善,增加營養物質的攝入。進行戶外運動,接受日照可促進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使鈣吸收增加。老年人戶外活動和接觸陽光的頻率及時間減少,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隨年齡增加而下降。
1.5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煙、飲酒是引發骨質疏松的一個危險因素。若每天吸20支煙,25~30年后骨量就會下降8%~10%。過度飲酒均會導致骨質疏松。在各類酒中,啤酒致骨質疏松的作用最明顯??Х葘橇康挠绊懪c鈣攝取量呈依賴關系,每日鈣攝取量800mg以下,而咖啡攝取量450mg以上者骨量減少速度快,如鈣攝取充分,則不受咖啡影響。大量喝茶或喝濃茶,會使尿鈣排泄增加,還可引起消化道中的鈣、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難以吸收,如長期飲用會影響骨代謝。高鹽飲食也是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食鹽攝入量增加,可促進尿鈣排泄,導致骨丟失。
2 中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的預防
2.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吸煙及飲酒與骨質疏松癥的關系復雜,不同的吸煙、飲酒量及不同類別的酒對骨質疏松癥的影響各不相同。為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免過多的鈣質隨著鈉在尿液中被排出。
2.2合理運動,運動是預防骨質疏松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測定,常運動人群骨密度均值明顯高于非運動人群,運動對絕經期婦女骨量變化起維持作用,對骨的丟失起延緩作用。無論年齡老少,只要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及體力勞動,均可減少由于增齡而導致的骨量丟失。此外,多在戶外陽光充足、空氣清新的環境下活動,可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預防骨質疏松癥。負重鍛煉、快走、慢跑、爬樓梯、跳舞、打球、太極拳、游泳等都是較好的鍛煉方式,運動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從簡單、輕量的運動做起,避免復雜、劇烈的運動,防止外力對身體的碰撞,防止摔倒及絆倒。
2.3適當補鈣和維生素D,要預防骨質疏松,飲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其中牛奶為含鈣豐富的食物,500ml牛奶中約有500~600mg的鈣,如果每天早晚各飲用250ml牛奶,對防治骨質疏松非常有利。此外,豆制品、魚、蝦、蟹和蔬菜等也含有豐富的鈣質。有患骨質疏松傾向的中老年女性,小腸對鈣的吸收比普通人差,需要按每日800mg的量補充鈣質,才能達到鈣代謝平衡。充足的維生素D對鈣吸收是必要的。在補充鈣劑治療時,加服魚肝油或維生素D更有利于延緩骨質疏松的發展。應用維生素D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患者可以獲得防止有意義的骨量減少和骨折頻度的降低。
3 結語
骨質疏松癥及伴隨的脆性骨折將給中老年人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為此,應提高患者的保健知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阻止骨質疏松癥的發展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這將對提高我國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3]。
參考文獻:
[1]李毅,于秋濱,陶天遵,等.中老年婦女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7,04:263-266.
篇2
骨質隨年齡增長而疏松
骨質疏松是指骨質喪失和骨質組織退化,導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險性增大。骨質疏松是影響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骨量減少者就是骨骼亞健康人群,也就是潛在的骨質疏松人群。隨著年齡的增加,每個人的骨質密度都會減小,從而產生骨質疏松。而早在200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的10%,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7%,按照國際通用的標準,中國已經邁入老齡社會。因而患骨質疏松的人會越來越多。
在骨質疏松癥的早期,患者一般都沒有明顯的臨床不適的癥狀,因此該病被形象地稱為“悄無聲息的流行病”。
女性的骨質疏松多于男性。全球50歲以上的婦女中約有7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癥。特別是在絕經后的前6年,女性全身及脊椎的骨質流失總量約為33%。在美國50歲以上的婦女有1/3的人會因骨質疏松癥而導致骨折,其中12%~20%的因骨質疏松而導致的股骨骨折病人會在骨折之后死亡。l996年,美國有2300萬婦女面臨著因骨質疏松癥引起的骨折危險,到2015年預計這個數字將達到3300萬人。
中國人的患病狀況怎樣?一項對20歲以上7000人的骨密度調查回答了這個問題。4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患病率為l6.1%,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22.6%,超過80歲的人群患病率為50%。而且,城市人口骨質疏松高于農村人口,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女性從50歲開始如果體重顯著減輕的話,她們發生骨質疏松和骨折(尤其是髖關節骨折)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這是因為,體瘦女性骨組織相對較少,維護骨組織的雌激素水平也較低,易患骨質疏松癥。加上跌跤時,骨骼缺少脂肪的保護,所以易發生各種骨折。
從下面一些身體信號去考慮就可能發現骨質疏松的馬腳。比如,腰酸背痛、腿抽筋是臨床骨質疏松的警報,而牙齒脫落和牙槽骨萎縮則可認為是骨質疏松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最新評價標準。
我國公民骨質疏松的情況也可以從一項調查顯示出來。45歲的人群平均每人缺牙3.5顆,65歲以上的人群平均每人缺牙l6顆。
俗話說,牙為骨之余。下頜骨的骨密度變化與全身骨密度變化一致,牙齒的數量也與脊椎、橈骨的骨密度的疏松程度呈正比例關系,即骨質越疏松,牙齒數量越少。
由此看來,時刻警惕上述疾病的報警信號、最大限度地減少發生骨質疏松發生的危險因素,是人們尤其是女性保健的必修課之一。怎樣才能早期發現自己的骨質情況是處于亞健康還是健康狀況呢?
總體上講,有47種因素影響我國人群易發骨質疏松癥,除年齡增大、低鈣飲食、少運動量等因素外,慢性呼吸系統病史、胃病史、煙齡長等也是男女人群較早發生骨質疏松的共同危險因素。另外,惡性腫瘤史、糖尿病史、長期臥床、卵巢切除、使用利尿劑、長期服用考的松、飲酒等不良因素等也為誘發骨質疏松埋下禍根。
防范骨質疏松
目前我國公民骨質疏松的發病率已躍居各種常見病的第七位。該病與遺傳、飲食、運動、生活方式和疾病狀態等有關。時下,尚無有效的方法使已經嚴重流失骨量的患者恢復正常,但是也并非沒有辦法防止自己的骨量減少,選擇科學的飲食和行為方式就可能避免或減慢骨質疏松的到來。比如,盡快地增加骨量,可有利于骨質疏松的早期防治。
首先是定期檢測骨密度。目前全國各大中城市、縣級醫院都能開展常規的骨密度測量檢測,40歲以上的女性可定期(一般半年或一年)借助雙能X線骨密度儀檢測腰椎、髖關節及全身骨量,以便密切地監測骨健康狀況。如果發現骨質密度減低,應采取以下措施。
口服鈣劑:如碳酸鈣(含鈣量40%)、乳酸鈣(含鈣量13%)、檸檬酸鈣(含鈣量21%)、葡萄糖酸鈣(含鈣量9%)都可應用,但應注意口服鈣劑后需多飲水,以防產生尿路結石。
補充維生素D:絕經期前后的婦女,每天的劑量為400單位。必須注意:大劑量補充維生素D會引起高血鈣癥。
運動:每天至少需作30分鐘的散步,既可負重下鍛煉,又可吸收光照。
氟化鈉方法:在醫生的指導下,每天口服氟化鈉1mg/kg,分3次服用,同時加用鈣劑。
此外,經常飲用牛奶,其作用相當于為人體補充“白色血液”。在普通食物中,乳制品是含鈣最豐富的食品,某些綠葉菜和魚也富含鈣。牛奶中也含有豐富的磷,每100毫升牛奶中約含有125毫克鈣,其鈣磷比例為3:1。牛奶中還含有蛋白質、乳糖等物質。如果膳食中不含乳制品,就很難達到鈣的每日推薦量。如果每天喝2杯牛奶(約480毫升)就足以達到成人的鈣需要量。
如果你是一位愛喝茶的人,這也有助于防止骨質丟失。在英國飲茶的婦女已達到90%。劍橋大學醫學院的凱?特?克霍博士及其同事對1200名65歲至76歲的婦女的飲茶習慣和骨密度進行調查,在去除吸煙、喝咖啡和激素替代療法等因素后,飲茶婦女的腰椎、髖骨密度比不飲茶的人要高。這提示老人經常喝茶可增加骨質密度、防止骨質增生、減少骨折,但飲茶對股骨頸和股骨上端的骨密度則影響不大。
除了上述方方面面的措施外,“貯存骨質”還應當始于兒童期。
人類骨骼的生長和發育起自胚胎時期,并持續到出生后30多年。成年人骨骼的數量不再發生變化,但骨的代謝卻持續不休,即骨的生成和骨的吸收這兩個過程處于平衡狀態。年齡超過40歲后,骨質的生成保持不變。但骨質的吸收卻增加,數十年后骨組織的數量,僅是30歲時的一半量。而影響老年人的骨量是由“骨發育成熟期達到的骨峰值、中年期骨量的維持及隨后的骨丟失率”三種因素決定的。這就如同體內的“銀行”需要儲存生命活動中需要充足的骨量,以備老年后骨質自然流時使用的道理相似。
人體峰值骨量的形成與遺傳、后天因素密切相關,其中后天因素主要包括營養、體育運動和生活方式等。兒童期和青春期是骨發育的關鍵期,如果此期能攝入充足的鈣質和維生素D,同時保障膳食營養的均衡、適當的體育鍛煉、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吸煙、過量飲酒、飲咖啡等)則有益于終生獲得最佳值的骨量。
相關鏈接:
自測和評估發病的危險
篇3
【關鍵詞】老年骨質疏松;舒適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036-02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常見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松癥患者體內骨微組織結構破壞,骨組織量減少,骨脆性增加,極易發生骨折[1]。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為駝背、身高下降、疼痛、胸悶、呼吸困難等,骨質疏松癥常見的并發癥有胸骨骨折、腰椎椎體骨折、橈骨遠端骨折和股骨上端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F選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骨質疏松老年患者116例,對其舒適護理的護理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脊柱畸形。骨折等臨床表現,經骨密度測定和X線檢查,確診為骨質疏松癥。對照組患者56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29例,平均年齡為(71.36±8.12)歲,最大86歲,最小61歲,其中18例患者伴有骨質疏松并發癥,3例橈骨骨折,5例股骨頸骨折,10例腰椎壓縮骨折。觀察組患者60例,男患者31例,女患者29例,平均年齡為(71.52±8.16)歲,最大85歲,最小62歲,其中20例伴有骨質疏松并發癥,4例橈骨骨折,5例股骨頸骨折,11例腰椎壓縮骨折。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采取相同的藥物治療方法。護理人員對患者注射鮭魚降鈣素,給予碳酸鈣D3片和阿倫膦酸鹽口服藥物。碳酸鈣D3片每天600mg,阿侖膦酸鹽每天10mg,口服半年后復查。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舒適護理干預,護理方法如下。
(1)心理教育。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年齡大,并發癥骨折給生活帶來不便,大多數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容易產生憂慮、焦慮的情緒,不利于骨質疏松的治療、康復。護理人員應當結合每個患者不同的情緒和心理壓力,進行疏導性心理教育,使患者能夠自我正確評估病情,減輕思想和心理負擔。
(2)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當正確評估每個患者的危險因素,了解患者身體健康情況、體重情況、運動情況和家屬患者對骨質疏松癥的認識程度,制定健康目標,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醫院骨科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定期對患者及家屬講解骨質疏松癥的基本知識,如骨質疏松的發病原因、治療方法、預防措施及其他功能鍛煉方法等。可以將骨質疏松癥的健康教育和基本知識編制成冊,免費發放給患者及家屬,提高患者對骨質疏松的正確認識程度,促使患者堅持治療和鍛煉。
(3)藥物指導。護理人員應當告知患者正確的用藥方法及用量,叮囑患者正確用藥。阿法骨化醇和咀嚼鈣片于每晚睡前或飯后一小時同時服用,可以促進鈣吸收。非甾體類藥物應與每餐后30~60min服用,以免對胃腸道造成刺激。患者應當長期堅持服用鈣劑,才能保證療效,多喝水,防止出現泌尿系統結石。維生素D不能和綠葉蔬菜同時吃,防止鈣吸收減少。阿倫膦酸鈉于清晨空腹、飲水300ml吞服,服藥后半小時不能喝飲料等,不能平臥,否則會對患者食道產生刺激?;颊叻枚姿猁}類藥物期間,不能服用維生素D和其他鈣劑。
(4)飲食指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提倡患者選擇低鹽、含鈣、蛋白質適量的食物,禁止吸煙飲酒,少喝咖啡,以免影響鈣吸收,攝入的鹽或蛋白質過多,會增加體內鈣流失。老年患者每人每天應從食物中獲取鈣400mg,多食動物肝臟、瘦肉、蛋黃和魚肝油等。
(5)運動指導。老年骨質疏松早期患者應適當的進行功能鍛煉,比如日光浴和簡單的戶外運動等,鍛煉時動作要輕緩,不能突然用力。骨質疏松癥狀較輕的患者,可以根據活動能力的不同,采取散步或健身操等活動,提高患者肌力和平衡能力。對于體質較弱的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并發癥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選擇硬板床,在床上適當的進行腰背肌肉和四肢的被動或主動運動,避免長時間不活動造成廢用性肌肉萎縮,還應當叮囑患者佩戴腰圍,駝背患者應佩戴矯駝背心等,消除腰背肌痙攣產生的疼痛,使脊椎具有穩定性。
(6)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定期復查,給患者發放聯系卡片,方便患者出院后與醫護人員聯系。護理人員應當定期家庭走訪或電話隨訪等,患者出院后第一周內應隨訪兩次,以后每月隨訪1~2次,叮囑患者必須堅持服藥和運動鍛煉。
1.3 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腰背疼痛消失,能正?;顒印S行В夯颊哐程弁礈p輕,自主活動好轉。無效:腰背腫脹、疼痛無變化,活動仍受限。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一系列的藥物治療和舒適護理干預,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控制。對照組56例患者中,顯效40例,有效8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5.71%,其中跌倒7例,跌倒發生率為12.5%。觀察組60例患者中,顯效51例,有效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33%,其中跌倒2例,跌倒發生率為3.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傳統的老年骨質疏松治療方式以藥物為主,如激素代替療法、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二磷酸鹽類、降鈣素、維生素D和鈣、氟化物等,對發生骨折的患者采取外科治療方法。舒適護理是指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包括運動、飲食等方面,更快的幫助患者恢復健康[2]。從本文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舒適護理干預,治療總有效率達93.33%,發生跌倒2例。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僅為85.71%,發生跌倒7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跌倒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治療中,采取藥物治療結合舒適護理干預,能更好的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減少跌倒發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篇4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本組男28例,女147例,年齡 57-94 歲,其中 175例診斷為胸腰椎壓縮性骨折,16例診斷為股骨頸及粗隆間骨折。入院時都給予骨密度測定,結果診斷為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本組病例除有47例合并高血壓外,其他無嚴重并發癥。84例采用手術治療,91例采用保守治療,38例均采用經皮球囊椎體成形術,均給予骨質疏松癥的治療與護理干預。
1.2治療方法除骨折治療外,采取針對骨質疏松的治療。一般會在一個骨代謝循環后,視病情的變化來進行調整,注意將抑制骨代謝和促進鈣吸收相結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肌肉注射鮭魚降鈣素50IU,1次?Md,10-14日,口服鈣劑,選用鈣爾奇D600.
1.3護理措施
1.3.1生活護理
1.3.1.1對椎體骨折,須絕對臥床休息,臥硬板床,腰部加墊,協助患者平板樣翻身,協助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將常用物品放在患者易于取放的地方。
1.3..1.2對肢體骨折,協助患者采取舒適,減輕疼痛,患肢制動,其它部位均應進行正常的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利于骨折恢復。協助滿足患者部分生活需要。
1.3.2疼痛護理
1.3.2.1 教會患者學會緩解疼痛的放松技術,如緩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轉移注意力等方法。
1.3.2.2遵醫囑給予鎮痛劑,觀察用藥效果及不良反應或采用按摩、理療等方法減輕疼痛。
1.3.2.3遵醫囑給予鈣劑、降鈣素及 補充維生素D,或采用激素替代療法。
1.3.2.4癥狀綏解時須保持適量、適度的運動,防止骨量進一步丟失,加重骨質疏松,從而疼痛癥狀加重。
1.3.3飲食護理
1.3.3.1傷后1-2周為炎癥消退期,飲食宜活血祛瘀、清淡易消化之品,如田七田雞湯,田七瘦肉湯,食療方: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只,共燉熟爛,湯肉并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忌辛辣刺激之品,
1.3.3.2傷后3-5周為骨痂形成期,飲食宜接筋續骨,高營養、高蛋白、高熱量飲食,用于增加全身營養,滿足骨痂生長的需求。如排骨湯、燉水魚湯、乳制品等,還應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C鈣及蛋白質。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蝦皮、芝麻、海帶等。補鈣的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D,可增加腸鈣吸收,減少尿鹽排出,多進食動物肝臟、蛋黃等,另外應每天接受光照30min.。蛋白質攝入不足,也容易發生骨質疏松、骨折不易愈合,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主要是動物性食物,如肉類、奶類、蛋類、豆類。食療方: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及牛排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兩周。
1.3.3.3傷后6-8周為骨痂成熟期。飲食宜滋補肝腎,強壯筋骨之品,如杜仲豬骨湯、水魚湯、冬蟲草燉雞、枸杞骨碎補燉牛排湯等,由于骨折后需臥床,宜出現便秘。因此飲食配以粗纖維食物及水果,同時鉀能防止鈣流失,特別是對尿鈣有吸收和排泄有重要作用。多進食香蕉、橙子、李子、葡萄干等水果和西紅柿、土豆、菠菜等蔬菜以及紫菜等海藻類食物。
1.3.4健康教育
1.3.4.1讓患者及家屬了解骨質疏松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及藥物不良反應。通過疾病教育來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提高防護知識。
1.3.4.2讓患者及家屬了解藥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應及適應癥。特別強調鮭魚降鈣素是一類生物制劑,在應用之前,詳細詢問過敏史,給予皮試,說明皮試的目的和操作方法。用藥同時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頭暈和面部潮紅等不良反應發生。注射型唑來膦酸是臨床治療骨質疏松、骨轉移的一線藥物,可以有效地對破骨細胞活性進行抑制,緩解骨質疏松帶來的疼痛。向患者講解唑來膦的治療效果、藥理作用及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使患者心中有數,并積極配合治療。
1.3.4.3對患者進行安全教育,腰椎骨折教會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腰椎前屈,特別注意離床起身和彎腰提物等動作,外出最好使用助步器,戴腰圍不宜超過6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出院后3個月內避免側臥患肢,避免下蹲、坐低蹬,術后1個月內扶拐行走,需有人陪伴,防止跌倒,避免再次出現骨折。
1.3.5功能鍛煉
1.3.5.1股骨頸及粗隆間骨折手術后患者,術后麻醉過后進行足背屈伸、趾踝關節活動,第2天開始進行患肢股四頭肌收縮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術后第2-3天開始用CPN機進行屈伸膝、髖關節鍛煉。用間歇性充氣氣壓泵進行機械物理治療,以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全髖置換術后一周練習半坐臥位,二周后坐床邊,練習髖關節的屈伸,術后3-4周漸離床活動,扶拐不負重行走,避免意外。
1.3.5.2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保守治療患者:①指導絕對臥床休息,臥硬板床4-6周;②傷后臥床1-2周內試行五點支撐法鍛煉:以頭、兩肘及兩足支撐,抬起腹部即“五點式”支撐背伸肌鍛煉。③傷后2-3內可試行三點支撐法鍛煉:用頭及兩足支撐“三點式”支撐背伸肌鍛煉。④傷后3-4周可行飛燕式鍛煉:俯臥位背伸,方法將上肢放在腰背部,背伸肌用力使頭和下肢都能翹起離開床面,如燕子起飛,故日“飛燕式”鍛煉,每日反復做幾次,每次5-10分鐘。⑤傷后6-8周后可佩戴腰圍下床活動。
1.3.5.3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手術患者,術后指導患者平臥6h后協助患者軸線翻身,術后3d指導患者戴腰圍坐起,2周內應以輕柔的鍛煉為主,術后5d指導患者行腰背肌鍛煉。
1..3.3結果通過對 例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的綜合整體的護理,統計分析: 例患者通過住院治療及完善的護理均好轉出院,對他們進行隨防1-6個月,無一例發生骨質疏松性再骨折。
篇5
【關鍵詞】股骨骨折 老年人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3-177-02
老年人股骨骨折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據統計,9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五分之一的患者發生髖部骨折,其中股骨骨折患者多見。股骨骨折包括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頸骨折等。在臨床中發生再次骨折的病例也不斷增多。為防止老年人再次發生骨折,根據其危險因素找出護理措施并給以恰當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股骨骨折住院患者中發生再次骨折的病人有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骨折發生的年齡平均為76歲,其中發生再次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其次是上下樓梯摔倒,由床上或椅子上跌落;病人發生跌倒易骨折的主要因素是骨質疏松。
2 原因分析
老年人股骨骨折發生的主要原因有跌倒及骨質疏松。老年人腸鈣吸收功能下降,鈣代謝障礙,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量下降,同時由于初次骨折后的手術打擊及各關節功能恢復的限制,病人的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身體素質下降,也可促進骨質疏松,再次發生骨折。
跌倒是指身體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觸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體[1],是髖部骨折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髖關節周圍軟組織薄弱,肌肉的廢用性萎縮,也使得患者在生活中易發生跌倒。如果老年人有老年癡呆,精神障礙等認知能力下降的疾病,不能正確的做出判斷及合理動作以及偏癱,小腦萎縮等肢體活動障礙的病人,行動不便易發生骨折,同時如果病人有嚴重聽覺及視覺障礙時也易多次發生骨折。
3 預見性護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3.1 跌倒的預防護理及健康宣教
跌倒是老年人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如果有其他的疾病或合并癥時,更是存在著重要的危險因素,可以大大的增加骨折的發生率,因此,預防患者跌倒尤其重要。首先向患者講解防止跌倒的重要性,盡量取得病人的合作,不去做危險性的動作。同時對發生過跌倒的患者,應耐心詢問跌倒的細節,及時給予心理護理,解除病人的恐懼心理。向老年人做好健康教育,指導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跌倒危險因素,對老年人的活動方法進行預見性指導宣教。盡量減少周圍環境的危險因素,限制對老年人造成的潛在威脅,如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應安全,舒適,有良好的照明,夜間隨手可觸及燈的開關,同時室內應布局合理,無障礙物,地面平坦有防滑措施,并且經常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滑倒。老年人下地時不要穿拖鞋,要穿布底或膠底鞋子。在老年人出入的地方設有把手,對保持身體平衡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在廁所及洗浴間要有防滑設置,取消門檻,在老年人外出上下樓梯,應用拐杖時應有人陪同。對有其他疾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應加強陪護,并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3.2 骨質疏松的預防及護理
老年性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發生骨折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治骨質疏松,增加和保持骨量是預防骨折的重要措施[2]。①應用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應用骨吸收抑制劑、股形成促進劑和骨礦化藥物。對于有初次骨折的病人應給予正規的抗骨質疏松的治療。②適量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增加骨密度可以延緩骨量丟失的速度,有效的防止骨質疏松的發生,鼓勵老年人到戶外運動多曬太陽,接受紫外線照射,使皮膚維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鈣質的吸收。③多吃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及豆制品含鈣較多,魚、雞、牛肉蛋白質含量豐富,以利于骨組織的恢復。同時忌煙、酒及不食高鹽飲食,不喝大量的咖啡盡量避免引起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
3.3 重視手術后的護理及關節功能鍛煉康復指導
初次骨折的治療護理對患者的身體及關節功能的康復起決定性作用,因此應盡量減少手術創傷,協助病人進行早期功能鍛練及下地活動,以達到術后良好的關節功能[3],拐杖是骨折病人離床活動的支撐工具,要教會患者使用拐杖的正確方法,保證病人使用拐杖的安全。以防患者應用拐杖時滑倒而再次發生骨折。
參考文獻
[1]朱月妹,袁浩斌,陳雷,等.老年人預防跌倒意識與行為研究[J].現代護理,2008,14(2):155-157.
篇6
骨質疏松多發于老年人和絕經期女性,它是一種常見骨科疾病。老年人患有骨質疏松癥后要謹慎,一些老年人活動稍過或搬一個比較輕的物品都可能發生脊柱的壓縮性骨折,這是由于老年患者的骨密度低骨強度差了。老年人視力下降,神經系統功能降低,肌肉平衡能力也下降,反應能力變低容易滑倒或跌倒,所以日常生活的起居方面要避免老年骨質疏松的患者跌倒,發生這種骨質疏松性的骨折。
針對老年人骨質疏松我們要先了解其癥狀表現和病因,在這些基礎上做出相對應的護理措施,更好地更有效地對老年骨質疏松的患者進行護理。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常見的全身性骨科疾病,由于身體鈣含量流失,出現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結構損壞,會出現疼痛、脊柱變形等癥狀,而且容易產生骨折。骨質疏松可治愈,但治療周期長,早期并無明顯癥狀,后期會出現骨骼疼痛、脊柱變形、脆性骨折等,有些會伴有肌肉痙攣,也可能致殘、致死?;颊哜}吸收能力下降,骨量流失,骨結構遭到破壞從而出現腰背疼痛,在外力作用下疼痛感會更加強烈;如果骨結構破壞程度較高,則會導致脊柱出現彎曲、變形,發生脊柱變形;重癥骨質疏松患者,腰椎、胸椎、橈骨遠端、髖部等部位容易發生脆性骨折;血液中鈣含量降低會導致神經興奮,產生肌肉痙攣;嚴重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脆性骨折活動能力和恢復能力下降,容易致殘和致死。
骨質疏松有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兩種類型,老年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由于年齡的增長,消化功能減退,造成營養不良,鈣調節激素分泌失調,導致體內鈣量流失,從而形成骨質疏松;老年人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是因為患代謝、血液、神經等這類疾病,使人體功能衰退,身體吸收營養的能力受到影響,無法正常代謝活動,導致鈣吸收能力下降而形成;還有些老年人是因為維生素D含量缺乏,使鈣吸收能力減弱,從而引起骨質疏松。
我們日常護理當中,我們要注意老年人起居的環境,光線要亮,地面必須干燥,地面不要有障礙物,這樣可以避免老年人發生跌倒,發生骨質疏松性的骨折。不要讓老年人負重物或者劇烈運動,合理使用拐杖等支撐身體的器具,營養要豐富,多吃含鈣量較多的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外出曬太陽,適度體育鍛煉,有利于促進鈣的吸收。
老年人骨質疏松的護理主要從生活、飲食、心理三方面進行:生活上,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久坐不動、不鍛煉、吸煙、酗酒、挑食等。煙酒對鈣質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習慣,多曬太陽有利于促進鈣的吸收,適當的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骨質疏松患者的骨折更應該注意早期功能鍛煉。飲食上,多吃蔬菜,選擇一些含鈣高的蔬菜;多吃豆類食品和大豆制品,豆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鈣,還有維生素B和煙酸等,長期食用可以獲取豐富營養,提高免疫力;多吃海鮮,海鮮產品的含鈣量比較豐富;還可以多吃乳制品,乳制品是含鈣最高的食品,人對乳制品中鈣的吸收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最好的來源;需要足夠多的補充蛋白質,蛋白質是組成骨基質的原料,能夠增加鈣的吸收和儲存,能夠延緩骨質疏松,所以老年人應該食用充足的蛋白質與維生素C??傊陲嬍撤矫?,合理的平衡膳食是很重要的。心理上,要防止老年因骨折而產生抑郁癥,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篇7
據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學會調查報告,我國骨質疏松患者已達6千多萬,約1.2億中老年人需要采取措施預防和治療。我們曾對武漢地區50歲以上中老年人群進行調查,約25%中老年人患骨質疏松。隨著人口老年化的加劇,骨質疏松的發病率還將增加。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骨質疏松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易發骨折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骨量減少是指骨礦物質和骨膠原、蛋白質都減少,而不僅僅是缺鈣。
從目前主要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看,鈣劑是基礎用藥,但它并不針對骨質疏松的病因;雌激素可以防治絕經后骨質疏松;密鈣息、邦特林、福善美等可以治療各類老年性骨質疏松,但長期服用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近年來,國內不少專家根據中醫“腎主骨”的理論,采用補腎中藥治療骨質疏松取得較好效果。該治療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對患者出現的軟弱無力、腰腿疼痛、腰膝酸軟等骨質疏松癥狀改善明顯、迅速,許多患者在骨質疏松檢測指標尚未出現明顯改善前,臨床癥狀就已緩解或消失,且很少發生副作用。
補腎中藥為什么能夠防治骨質疏松?學者們利用各種先進實驗儀器和實驗方法對中醫補腎填精的名方“六味地黃丸"(組方:干地黃、山萸肉、淮山藥、茯苓、澤瀉、丹皮)等防治骨質疏松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多方位的探討,發現該方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機制既不同于西醫臨床上常用的單純抑制骨吸收的藥物(如雌激素類),也不同于單純促進骨生成的藥物(如氟制劑類),而是“標本同治”。具體地說,補腎中藥防治骨治疏松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發揮作用的:
(1)促進血中性激素和鈣調節激素水平回升,興奮垂體―腎上腺軸或垂體―性腺軸的功能,提高體內(尤其是骨組織)雌激素受體數量及敏感性。
(2)直接促進骨細胞的增生分化,使骨形成增加。
(3)直接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使骨吸收減弱。
(4)改善腸道對鈣離子的吸收狀態,使機體對鈣離子的吸收和利用增加。
因此,在專業醫師的處方下服用六味地黃丸等補腎中藥,能有效治療骨質疏松。
雖說骨質疏松是老年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但它并不是一種可治可不治的疾病,也不能等到癥狀出現、骨折發生時才治療。進入中年后,人們就要繃起“預防骨質疏松”這根弦。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最佳預防和治療應從40歲開始。若從這時起,適當服用一些補腎藥物是可行的,但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六味地黃丸為例,每次服用4~6克,一日一次,空腹溫開水送服。不過,老年陽虛者不宜服用本品。此外,平時生活中還應注意調養精神、合理飲食、增加光照、戒除煙酒、慎用藥物、體育鍛煉等方面的問題,將對骨質疏松的預防裨益匪淺。
防治骨質疏松,需要全方位:
一、調養精神
人體的精神活動與機體的生理病理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調養精神的關鍵是盡量保持“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因為精神因素的改變,將影響內分泌功能,而內分泌失調又是形成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精神調養是預防骨質疏松的重要環節。
二、飲食合理
飲食調養對提高骨骼質量十分重要,可將骨質疏松的影響減少一半。維生素是維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重要營養物質,而維生素D和鈣在骨質疏松的預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平時需要適當吃些豬肝、蛋黃等含維生素D的食物。胡蘿卜燒排骨可提供胡蘿卜素與鈣磷,能使骨髓生產細胞的能力加強,建議作為常備佳肴。牛奶和乳制品是鈣最豐富的來源,它在人類食品中的含鈣量首屈一指。平時還應多吃些肉類、豆類及其制品、蝦、海帶、紫菜、芝麻醬、黑木耳、紅棗、瓜子、花生等含鈣較豐富的食物。核桃仁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維生素、鈣,磷、鐵、鎂、錳等,是食補中的佳品。近代名醫張錫純說:“胡桃為滋補肝腎、強健筋骨之要藥,故善治腰腿疼、一切筋骨疼痛?!庇袟l件可常服之。
三、增加光照
多曬太陽以增加自身的維生素D。因為陽光可以將皮膚中的非活性維生素D轉變為活性維生素D,有利于鈣的吸收,共助骨質生成。
四、戒除煙酒
吸煙增加骨質融解,尼古丁使神經釋放兒茶酚胺致低氧血癥,助長骨質疏松。酒精對腎有一定的損害,使腎對鈣、磷的重吸收功能降低。
五、慎用藥物
慎用、少用或不用導致骨質疏松的藥物,如長期應用抗癲癇藥物(苯妥因鈉、打癇酮等)及鎮靜藥(眠爾通、安定);必須應用時,也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正確合理用藥。此外,咖啡因、致癮、腎上腺皮質糖類激素等濫用,均可促使骨量丟失。
篇8
【關鍵詞】 骨質疏松 老年人 DHS 股骨轉子間骨折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的階段,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社會活動的增加,股骨轉子間骨折作為老年人常見的髖部骨折,其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約占全身骨折的3.57%[1]。由于股骨轉子部的結構主要是松質骨,血運豐富,傳統的保守治療也能愈合。但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長期臥床會使原有的骨質疏松加重且引起多種并發癥,死亡率較高,約為15% ~20%[2]。臨床上大多數患者可通過手術獲得較好的預后,但整復不良或過早負重會出現畸形愈合,最常見的是髖內翻。因此如何使老年患者盡快、最大限度恢復傷前的活動功能,回歸社會,提高生存和生活質量,降低死亡率和髖內翻畸形,已經成為當前骨科醫生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們在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C型臂機X線透視下,用閉合復位加動力髖螺釘(Dynamic Hip Screw,DHS)內固定治療老年性股骨轉子間骨折46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齡56~82歲,平均年齡72歲,年齡左側18例,右側17例。受傷原因為,交通事故23例,糾紛摔到7例,不慎摔倒11例,重物壓傷5例。骨折類型按AO分型[3]:A1型8例,A2型22例,A3型5例。其中合并顱腦損傷4例,合并他處骨折者11例,心血管疾病8例,腦血管疾病7例,糖尿病4例,同時合并心腦血管疾病4例,同時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1例。左側31例,右側15例。傷后至就診時間10分鐘~5d,平均1.2d。入院至手術時間1~7d,平均2.4d。
1.2 治療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入院后完善入院和術前檢查,積極治療內科疾病,進行術前評估,患肢行皮牽引或骨牽引,同時合理應用止血藥物。手術選擇在傷后1~7天進行。在腰硬聯合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仰臥位,患側臀部墊高,均采取患側股骨近段外側皮膚切口。顯露股骨轉子及其以下的骨外側部分,不顯露股骨頸和股骨頭。直視下進行牽引復位后,經C臂X線機透視見位置可后,在大轉子下約3㎝處,向股骨頭頸內鉆入與股骨干縱軸成130°~135°的導針一枚,使其在正位片上位于股骨頸中軸的稍下方靠近并平行股骨距,在側位片上位于股骨頸長軸正中線上。測深選髖釘,擴孔攻絲(骨質疏松較重者可不攻絲)后擰入髖螺釘,連接套筒鋼板,擰入皮質螺釘固定。如果合并小轉子骨折時,可用螺釘或鋼絲固定,沖洗傷口,放置引流管后逐層關閉切口。手術時間70~130min,平均83min。術后住院臥床時間12~24d,平均14.6天。術中出血量100~400 ml,輸血量0~400 ml,平均100 ml。
1.2.2 術后處理 術后監測血壓、呼吸、脈搏、體溫、血氧飽和度,雙下肢特別是患肢的感覺與血運情況,輕度抬高患肢置于外展位。在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應用消腫止痛類藥物的同時,加用活血化瘀和抗凝類藥物以及促進骨折愈合類藥物,預防和增加骨量。手術當天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跖屈背伸鍛煉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靜脈回流。引流管于24~48 h拔除,術后2~3 d可在床上屈髖活動,術后地4d用持續被動運動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屈髖屈膝功能鍛煉。并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確定患肢下床不負重鍛煉時機,術后 2~3周可以扶雙拐下地非負重行走,第4周拍片,骨折處有明顯骨痂生長者方可部分負重下床活動。根據X線片顯示骨折愈合情況,可在8~10周開始逐步負重行走。
2 結果
本組46例,全部隨訪,時間6~18個月,術后未見傷口感染、內固定失敗、骨折移位、股骨頭缺血壞死及髖內翻畸形等并發癥。43例骨折愈合時間為8~16周,延遲愈合3例。療效標準參照Sadowski等[4]報告的療效標準:優24例,良19例,可3例。優良率為93.48%。
3 討論
股骨轉子間骨折,又稱股骨粗隆間骨折,是指由股骨頸基底部至小轉子水平以上部位所發生的骨折,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骨科臨床的常見病,占股骨近端骨折發病率的50%[5],骨質疏松是發病的主要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骨量會有不同程度的丟失,患骨質疏松病的患者會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女性每10年平均骨丟失15%~20%,男性每10年丟失5%~7%[6]。股骨轉子間部的骨質以松質骨為主,是骨質疏松的好發部位,骨質疏松的發生速度在骨小梁和在股骨矩是不一樣的,因此,在二者的結合部位是骨質最薄弱的地方。由于老年人體弱多病,機體各臟器功能應激能力低下,如果保守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長期臥床易發生多種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手術治療雖然也有并發癥,也會危及生命,但其并發癥的和死亡的發生率都比保守治療低得多;如非手術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發生髖內翻率達46%,手術治療發生髖內翻率為12%,延遲手術超過3 d,患者病死率就會增高1倍,作者認為只要患者沒有神智障礙,三個月內無心肌梗死,頻繁心絞痛發作或腦血管意外,患肢無深靜脈血栓形成或難以糾正的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等手術禁忌癥者,均應在第一時間完成手術,盡快減少患者因骨折引起的劇痛,使其早期活動恢復功能,防止髖內翻,降低死亡率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骨折在愈合的過程中,骨折端會有2mm左右被壓縮、吸收[1]。DHS在設計上,符合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學特點,有軸向加壓作用,使骨折兩斷端間產生自動滑動加壓作用, 可以有效地控制彎曲和旋轉,在骨端吸收、壓縮的同時仍能起到加壓及牢固的內固定作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但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螺釘固定較年輕人為難,術后臥床時間還會加重骨質疏松;如果患者過早地負重鍛煉,有可能出現螺釘穿透股骨頭、松動、脫落、股骨頭骨質被切割出現髖內翻等并發癥。我們在手術時,將主釘打在股骨頸的后下方,貼緊股骨距, 使固定更加牢靠,即使稍有切割螺釘也不會穿透股骨頭;同時重視小轉子的固定,恢復股骨矩對應力的支撐作用,使生物力學更加平衡。
術前要完善相關檢查,認真閱片,制定手術方案,并積極治療合并癥,使患者能耐受手術,安全渡過手術期。術中操作要準確、規范,打主釘時爭取一次成功,縮短手術時間,避免重復鉆孔,盡量減少創傷和出血,降低螺釘松動、脫落的可能性和術中醫源性感染的機率。老年患者新陳代謝緩慢,有全身代償功能差、病情變化快且不易糾正的特點,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和靜脈血栓;因此術后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患者的血供情況,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應用鈣爾奇D和降鈣素等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促進骨折端的吸收和愈合,使骨折固定更加穩定。出院后要定期復查,根據X線顯示情況確定下床部分負重和負重行走的時間。總之DHS內固定能有效地防止髖內翻畸形,允許早期功能鍛煉,部分或完全負重,是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常用有效方法。
參 考 文 獻
[1].孫樹椿,孫之鎬.臨床骨傷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92-506.
[2].韓一生,趙廣躍.改良Gamma釘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遠期療效觀察[J].中華骨科雜志,1998, 18, 347.
[3].RüediTP,MurphyWM, Colton CL,etal.王滿宜,楊慶銘,曾炳芳,等譯.骨折治療的AO原則[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441-443.
[4].Jain R,Basinski A,kreder HJ.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hip fractures [J].int Orthop,2003,27(1):11-17.
篇9
人在25歲以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是,30歲以后,骨鈣每年以0.1%-0.5%的速度減少,進入自然老化過程。人一過青春期后,骨骼就不再生長,骨質中的鈣吸收和流失處于平衡狀態,補鈣也只起維持和鞏固骨質的作用。到60歲時會有50%的骨鈣減少,此時極易出現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具有“四高一低”的特點,即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費用和低生活質量,可稱之為隱形殺手,謀財害命。
據《健康之友》
1.什么是骨質疏松和骨質疏松癥
目前認為,骨質疏松是以骨量減少、骨的顯微結構受損、骨骼脆性增加,從而導致骨骼發生骨折的危險性升高為特征的一種疾病現象。當具備上述現象,患者又伴發有因骨質疏松引起的某些臨床癥狀如腰背疼痛時,稱為骨質疏松癥。
2.骨質疏松癥分為兒火類
骨質疏松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此類又分為兩型,即I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和Ⅱ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這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婦女絕經后發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病變,是中老年人群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和目前防治的重點。第二類為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是由其他疾病或藥物等因素所誘發的,當誘因消除后,骨質疏松癥可以明顯改善。第三類為特發性骨質疏松癥,常見于8~14歲的青少年或成人。這類患者多伴有家族遺傳史,女性多于男性,也有人把婦女妊娠及哺乳期所發生的骨質疏松癥列入特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范圍。
3.骨質疏松癥患者為什么容易發生骨折
骨質疏松癥患者容易發生骨折的原因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1)當骨骼發生骨質疏松時,雖然其骨骼的外形與正常骨從外表上看來沒有什么區別,但骨顯微結構在不知不覺中已發生變化。隨著骨骼中骨礦物質和骨基質的丟失,原本密實的骨小梁中形成了許多孔隙,骨小梁也變細、變薄甚至斷裂,導致骨骼承受各種負荷的能力(骨的強度)下降。在同樣外力的作用下,疏松的骨骼發生骨折的機會自然就增加了。(2)骨質疏松癥患者骨量丟失以骨基質為主。骨基質是維持骨韌性的重要物質,骨基質的丟失可以造成骨的脆性增加而韌性降低。在外力作用下,骨骼缺乏對外力的耐受性(抗外力降低)也是導致骨質疏松癥患者骨折發生率升高的原因。(3)骨質疏松癥患者多為老年人,由于機體逐漸衰老的原因,老年人肌肉組織彈性降低,失去對骨的保護與協調作用,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較差。
4.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有下面任何一項危險因素者,都是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應進一步做骨密度檢測:
女性65歲和男性70歲以上,即使無其他骨質疏松危險因素,也應去醫院檢查。
女性65歲和男性70歲以下,有以下一個或多個骨質疏松危險因素:
(1)有脆性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
成人。
(2)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
成人。
(3)體形瘦小、過早絕經、育齡期閉經或月經稀少的人。
(4)長期素食、蛋白質攝入不夠或過多、奶制品或含鈣食物攝入不足、吃鹽過多,以及維生素D、C、K攝入不足的人。
(5)生活習慣不良者。如長期大量吸煙或飲酒、長期飲用過多含咖啡因或碳酸飲料者。
(6)缺乏運動者。如長期臥床或肢體癱瘓者、發生骨折后的病人以及長期處于失重狀態的宇航員等。
(7)有影響骨代謝的慢性疾病和應用影響骨代謝藥物者。
(8)x線檢查有骨質疏松改變者。
(9)服用某些藥物。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類固醇激素、利尿劑、抗生素、抗血液凝固劑以及接受化學治療等,都易導致骨密度下降。
5.為什么絕經后的婦女容易罹患骨質疏松癥
絕經后的婦女容易罹患骨質疏松癥的原因與女性絕經后雌激素的缺乏有關。其作用機制,簡單地講可能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的(1)雌激素有促進降鈣素分泌、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的功能。雌激素缺乏時,降鈣素對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可導致骨吸收增加,引發骨質疏松癥。(2)雌激素缺乏時,抑制了體內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由于甲狀旁腺激素是腎臟將無活性維生素D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的催化劑,甲狀旁腺素分泌不足時,活性維生素D生成減少,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骨生成原料不足導致骨質疏松癥。
據《衛生與生活》
骨質疏松曲癥狀
1.疼痛。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癥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人患骨質疏松癥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
疹肌為了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一般2~3周后可逐漸減輕,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后疼痛類似心絞痛,也可出現上腹痛,類似急腹癥。若壓迫脊髓、馬尾還會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2.身高縮短、駝背。多在疼痛后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每人有24節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約2cm,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mm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cm。
3.骨折。這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它不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經濟負擔,并嚴重限制患者活動,甚至縮短壽命。據我國統計,老年人骨折發生率為6.3%~24.4%,尤以高齡(80歲以上)女性老人為甚。骨質疏松癥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橈骨遠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見,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見。一般骨量丟失20%以上時即發生骨折。BMD每減少1.0DS,脊椎骨折發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壓縮性骨折有20%-50%的病人無明顯癥狀。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肺上葉前區小葉型肺氣腫發生率可高達40%。老年人多數有沒程度肺氣腫,肺功能隨著增齡而下降,若再加骨質疏松癥所致胸
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骨質疏松的認識誤區/吳潤寰
誤區一
補鈣等于治療骨質疏松――鈣的攝入可以減緩骨的丟失,改善骨礦化,但用于治療骨質疏松時,應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目前并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單純補鈣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因此,治療不是單純補鈣,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的綜合治療。患者應到正規醫院的骨質疏松中心規范治療。
誤區二
喝骨頭湯能夠預防骨質疏松――骨頭湯中的鈣含量有待確定,同時骨頭湯里大量的脂肪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其他危害。應注意飲食多樣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質和含咖啡因的食物。
誤區三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特有現象,與年輕人無關――骨質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輕人同樣需要注意。就人體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在30多歲達到最大角度而言,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確診為骨質疏松癥,應接受正規治療,預防骨折,提高生活質量。
誤區四
靠自我感覺發現骨質疏松癥――多數骨質疏松癥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現異常感覺或感覺不明顯。發現骨質疏松癥不能靠自我感覺,不要等到發覺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時再去診治。高危人群無論有無癥狀,應定期去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變化。
誤區五
骨質疏松是小病,治療無須小題大做――骨質疏松不只是平時的腰酸背痛而已,發生骨折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髖部骨折危害極大。所以,生活方式調整、規范治療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關鍵的。
誤區六
骨質疏松癥治療自己吃藥就可以了,無須看專科醫生――對于已經確診骨質疏松癥的患者,應及早到正規醫院,接受??漆t生的綜合治療。
誤區七
骨質疏松容易發生骨折,宜宙靜不宜動――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需要不斷運動刺激,缺乏運動就會造成骨量丟失。體育鍛煉對于防止骨質疏松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鍛煉身體,出現骨質疏松,肌力也會減退,對骨骼的刺激進一步減少。這樣,不僅會加快骨質疏松的發展,還會影響關節的靈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誤區八
骨折于術后,骨骼就正常了――發生骨折,往往意味著骨質疏松癥已經十分嚴重。骨折手術只是針對局部病變的治療方式,而全身骨骼發生骨折的風險并未得到改變。因此,我們不但要積極治療骨折,還需要客觀評價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骨質疏松癥,防止再次發生骨折。
據《健康博覽》
預防骨質疏松:補鈣、治療和運動
延緩骨量丟失和防止骨折是防治骨質疏松最好的方法和原則。
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特發性骨質疏松癥有人將之列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范疇,實際上有其特有的因素(如遺傳、妊娠、哺乳等);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是由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所致,不論是哪種類型的骨質疏松癥,其治療、預防的原則應是共性的。
1.對癥處坪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有疼痛、駝背、骨折等,根據臨床表現的癥狀和體征進行處理。
2.延緩骨量丟失或增加骨量在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和預防別強調年齡段,女性35歲以前為骨量增長期,此后逐漸丟失,50歲以后呈快速丟失。在骨量增長年齡段我們盡量使骨峰值加大,并使骨峰值維持較長時間,在骨量丟失年齡段(女性絕經前),應延緩其骨量丟失,在女性絕經后快速丟失時應采用相應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如雌激素替代療法)。骨量丟失年齡段,女35歲以后,男40歲以后,應想盡辦法延緩其骨量丟失,特別注意的是70歲以后的老年人要想通過治療未延緩骨量丟失很不容易。
3.預防骨折的發生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后果,所以預防骨折的發生是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和預防中最重要的,我們采取的措施是使骨峰值達到最大,延緩骨量丟失,這是預防骨折的發生最有效的步驟。在摔倒的幾率中視力是非常重要的,強調保護視力,使其減少摔倒的機會。
警惕冬季骨質疏松癥
冬季寒冷的天氣為行人帶來諸多不便,尤其是行動遲緩的老人更容易發生骨折事故。調查發現,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發生率比其他季節要高出24%,最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有椎體股骨頸、橈骨遠端、肱骨髓端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在冬季顯得特別!低,而影響鈣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使骨的一個單位容積內骨組織總量減少,稍小的外力作用即可導致骨折。同時,骨質疏松癥也是導致老人摔倒易骨折的直接原因。
三個年齡段最需要補鈣/曹文平
1.嬰幼兒、兒章與青少年時期這是骨骼需要成長的時期。嬰兒由于母乳喂養與牛乳喂養不同,鈣的吸收有所不同。母乳中鈣的吸收率可達55%~60%,而牛乳喂養的,不論是普通牛乳或配方乳,吸收率都只有40%左右,因此單用牛乳喂養的嬰兒必須補充鈣。1-10歲兒童每天適當補鈣就夠了,而女性從12歲起就需要增加鈣的攝入量。
2.青壯年期
這一時期,需要將骨密度維持到最高點,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癥。一般骨密度最高的峰值發生在20歲以后一直到30多歲,每日可以補充鈣1200-1500毫克。
3.老年時期
這一時期,骨骼中的鈣容易丟失。四五十歲以后骨骼中的鈣輸出大于輸入,因此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癥,對鈣的攝取應該提高到1000毫克。
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水產品如魚、蝦皮、蝦米、海帶、紫菜等,含鈣量高且易被人體吸收:豆制品為上好的補鈣食品,如豆漿、豆粉、豆腐、腐竹等;奶制品如鮮奶、酸奶、奶酪等,是小兒攝取鈣質的優良食物:另外蔬菜也是鈣質來源之一,如金針菜、胡蘿卜、小白菜、小油菜等。
六類預防阽質疏松
1.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對于老年性骨質疏松有效。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維生素D制劑有兩種一種是維生素D(也叫骨化醇、鈣化醇)膠丸,每粒含維生素D:為1萬國際單位,每次服1~2粒,每日2~3次;另一種為維生素Dz針劑,每支40萬國際單位,每周注射1~2次,應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應用。
2.攝入鈣制劑鈣的缺乏是產生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成年人鈣的吸收量與排出量大致相等,一般不會出現缺鈣現象,而老年人由于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加之對鈣的需求量增加,因而容易出現缺鈣現象,應注意補充,日常膳食是攝取鈣的最佳途徑。常用的補鈣及鈣調節劑產品有碳酸鈣、乳酸鈣、枸櫞酸鈣、葡萄糖酸鈣片、葡萄糖酸鈣口服液、活性鈣、降鈣素、雙磷酸鹽類等。
3.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A是防治骨質疏松的常用藥,常與維生素D合用。維生素A除了具有維持上皮細胞的功能完整及參與細胞代謝外,還參與骨骼的生長發育。當體內維生素A缺乏時,骨組織就會變性,軟骨內骨化過程就
會變慢,但骨膜的骨化過程仍在進行,從而造成骨骼畸形。維生素A缺乏還可造成腎小管損傷,影響鈣的重吸收。日常膳食中動物肝、動物乳中含有大量維生素A。藥物補充維生素A可選用魚肝油膠丸,一般每次1粒,每日2~3次。
4.服川維生素c維生素c是骨骼代謝的重要物質。當機體缺乏維生素c時,骨骼內的蛋白質、多糖類物質的代謝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使蛋白質和多糖類物質減少,而蛋白質和多糖類物質是骨骼中骨基質的基本成分,骨基質生成減少,骨骼的發育和生長自然會受影響,從而產生骨質疏松。維生素C在腸道內還可與鈣離子結合,有利于鈣離子的吸收。藥物補充維生素c可選用維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2-3次。
5.使Ⅲ性激素老年性骨質疏松與血液中的激素,特別是性激素失調有直接關系,所以,使用性激素是防治骨質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性激素有雌激素類、雄激素類、雄激素衍生物等,可在醫師指導下單獨使用或聯合應用。
6.選用補腎類中藥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藏精,因此,服用具有補腎作用的中藥及中成藥,如黃精、刺五加、菟絲子、天冬、麥冬、枸杞子、山藥、地黃及剌五加片、六味地黃丸等,可有效防治骨質疏松。
據《醫藥養生保健報》
幾種適合骨質疏松速者的運動
1.踏步和步行研究證明,骨骼縱向的壓力對于減少骨鈣的丟失最為重要,因此運動療法的設計首先要在縱向為骨骼施加壓力。也就是說,外界壓力的傳導方向和骨骼的軸線一致。例如,下肢的骨骼一般與地面垂直,因此運動產生的力量傳導方向最好也與地面垂直,這樣療效最佳。根據此原理,原地踏步運動和步行運動是骨質疏松癥最好的治療方法。因此無論是原地踏步還是步行前進,人身體的受力都與地面垂直并沿下肢骨骼傳導。由于下肢骨骼受到來自垂直方向力量的刺激,可以緩解骨質的丟失。
2.跳躍運動跳躍時人的體重沿脊柱及雙下肢向下傳導,使骨骼受力,有利于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跳躍的時間及運動強度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不能強求一致。對于身體狀況相對較差的患者,跳躍時可以扶墻、扶家具、扶樹木等,防止摔倒。
3.踮足運動踮足運動有利于脊柱和下肢骨骼上壓力的增加,有利于減少骨鈣的丟失,尤其對骨質疏松癥造成脊柱彎曲(俗稱駝背畸形)的老年患者,通過踮足運動,增加了脊椎椎體上骨小梁的密度,加強了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起到穩定脊柱、減少椎體變形的作用。
運動方法:患者站立位(必要時可以扶墻、扶樹等,以穩定身體),深吸氣后,慢慢將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撐地面,維持3-5秒鐘后放下足跟并呼氣,反復進行10-30次。經過上述練習可逐漸增強踮足的頻率和維持時間。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雙手提起數公斤的重物踮足運動,每日做1~3次。
篇1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1183-02
骨質疏松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見的骨代謝性疾病,隨著社會步入了老齡化,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已累及許多人的健康,造成巨大經濟和社會負擔。因骨質疏松性骨折中,脊柱骨折已進入前三名,占8%[1],由于骨折導致椎體變形和隨之而來的疼痛和殘疾,不容忽視。在治療骨質疏松致脊柱骨折的過程中,脊柱骨折的外科治療和抗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同等重要,對癥施治才能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本綜述將近年來骨質疏松致脊柱骨折的國內治療新進展總結如下。
1 流行病學
骨峰值(PBM)的高低有46%-62%與遺傳因素有關,另外38%-54%則與環境因素有關[2]。國內根據不同的地區調查資料顯示,骨質疏松患者人數在6000萬-8000萬之間,骨質疏松患者并發骨折者高達10%以上[3]。在體重重力作用下,即可導致脊柱變形壓縮骨折。女性發生率高于男性6-8倍,且多見于高齡患者。脊柱壓縮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并發癥之一。
2 骨質疏松致椎體骨折治療方法及其選擇
骨質疏松致脊柱骨折目前以恢復骨的連續性為治療目標,促進骨折愈合;減少并發癥;減輕疼痛,改善生活質量,防止再骨折,降低病死率。長期以來臨床上對骨質疏松致脊柱骨折的非手術治療主要以臥平板床、適當功能鍛煉及口服抗骨質疏松藥物為主,而傳統手術治療則常采用螺釘內固定方法。近年來介入方法治療有了較大的進展[4]。
2.1 非手術治療 患者骨折的脊柱穩定性良好,為單純性壓縮骨折,并且椎體壓縮程度不超過1/3,同時未伴發神經系統損傷者,主要以仰臥位臥平板床,骨折椎體棘突處墊軟枕(10-15cm高)使脊柱后伸展,平臥床5-8天后,待疼痛癥狀減輕方開始適當的腰背肌功能鍛煉,2-3個月后腰圍保護下床活動。在脊柱骨折的治療同時,也要重視包括采用骨礦化藥、抗骨吸收藥、骨形成促進劑、鍶劑等藥物治療[5]??构琴|疏松的治療不但能提高骨量、改善骨的質量,還對降低再骨折的風險有重要意義。
2.1.1 促進骨形成的藥物有合成類固醇、生長激素、維生素D、鈣劑等,均能促進鈣的吸收及骨的形成,其中通過骨化三醇治療后,能使腸道、腎臟、骨骼等部位鈣吸收加強,并促進骨的形成,且通過降低血清IL-6和TNF-A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達到減少骨丟失和促進骨折愈合的作用[6]。
2.1.2 抑制骨的吸收常用藥物有鈣劑、降鈣素、二磷酸鹽、雌激素等。其中使用阿侖膦酸鈉治療后可檢測到腰椎、股骨頸、大轉子、全髖和股骨干的骨密度值增加,骨轉換生化指標堿性磷酸酶和血清型膠原交聯羧基末端肽顯著下降[7]。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使用利塞膦酸鈉可增加絕經后的腰椎骨密度,顯著降低骨轉換率,同時抑制骨吸收[8]。
2.1.3 同時抑制骨吸收和促進骨形成的藥物有依普拉芬、雷奈酸鍶,其對骨的代謝有雙重作用,能同時抑制骨的吸收和促進骨的形成。目前在國內對其的研究較少,其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在組織和細胞學培養中,雷奈酸鍶不但能促進成骨細胞的增生和分化,促進骨基質合成,而且還能抑制破骨細胞得分化和破骨細胞的活性并且有刺激破骨細胞凋亡的作用[9]。
2.2 手術治療 嚴重的脊柱骨折,手術治療有降低病死率、預防并發癥、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康復水平的作用,但是必須要嚴格的掌握其手術適應證。
2.2.1 不嚴重的骨質疏松致脊柱骨折的患者其椎弓根對螺釘有較好的把持力,此時椎體骨折不穩定、進行性加重的后凸畸形、伴有脊髓壓迫癥狀或椎管狹窄癥狀者,可以選擇傳統手術行內固定治療[10]。但骨質疏松嚴重的脊柱骨折患者,椎弓根釘對骨質疏松椎體把持力明顯不夠,易產生切割現象,造成內固定物松動,并且術后的椎體高度有嚴重丟失現象,所以手術療效欠佳。
2.2.2 嚴重的骨質疏松致脊柱骨折國內近年來開展經皮椎體成形術(PVP)[11]]和經皮球囊椎體后凸成形術(PKP[12]等微創技術治療畸形不嚴重,無脊髓、神經受壓癥狀的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療效確切。PKP止痛作用機制與PVP類似:①強化患椎后剛度和強度恢復,消除了骨折微動,顯微骨折固定的機械因素肯定。②調配灌注劑時常增加單體比例,未愈合的單體有細胞毒性,同時灌注劑填塞有滲透或壓迫的作用。PMPA聚合時釋放熱量能使組織損傷壞死,造成周圍感覺神經末稍破壞而起到止痛作用?;颊咝g后24h內疼痛完全和顯著緩解,同時恢復了椎體高度,能下床活動,效果顯著[13],短期內提高了廣大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郝永強,郝光亮,戴戎.上海地區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特點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7,13(3):197-200.
[2] 文天林,孫天勝,王玲.骨質疏松的流行病學、病因和分類[J].人民軍醫,2010,53(9):662-663.
[3] 胡軍,張華,牟青.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病學趨勢與防治進展[J].臨床薈萃,2011,26(8):729-731.
[4] 陳方經,歐陽躍平.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療進展[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0,31(3):164-168.
[5] 何志遠.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并發胸腰椎骨折22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9,25(1):23.
[6] 王經韜,韻向東,蔡成成.聯合應用骨化三醇和鈣劑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清IL-6、TNF-A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9,15(4):278-280.
[7] 李梅,胡瑩瑩,夏維波,等.阿侖膦酸鈉治療男性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9,29(3):222-224.
[8] 謝新榮,羅佐杰,秦映芬,等.利塞膦酸鈉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骨密度和骨代謝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25(5):737-738.
[9] WeinzC,buetehom U,Daehler HP,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BAY 59-7939:anoral,direct factor X a inhibitor:in rats and dogs,Xenobiotica,2005,35(9):891-910.
[10] Cain J,Dejong J,Dinenberg A,et al.Path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reduction:A calf spine model.Spine,1993,18(15):1647-1654.
[11] jeberman JR.Hsu WK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 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 Bone Joint surg Am,2005,87(9):2097-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