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資源管理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0: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水資源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城市水資源管理

篇1

關鍵詞: 水資源 可持續利用 對策

中圖分類號:TV213文獻標識碼: A

水資源既是一種特殊的、不可替換的資源,又是一種可重復利用的自然資源。水資源短缺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本文從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始終貫徹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意識,以完備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制體系為保障,在政府、用水單位和公眾的共同參與下,通過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工程各種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實施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是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關鍵的觀點。

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內涵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雖有各種不確定的解釋,但它的內涵至少應包括:一是適度開發,對資源的利用后不應破壞資源的固有價值,并且盡可能地回避開發措施對資源的不利影響;二是不妨礙后人的開發,為后來開發留下各種選擇的余地;三是不妨礙他區人類的開發利用及其水資源的共享利用;四是水的利用效率和投資效益是策略選擇中的主要準則;五是不能破壞因水而結成的地理系統。

1.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水情。水資源是中國在自然資源領域面臨的最大威脅。中國雖然從總體上水資源量有2.8 萬億立方米,但是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卻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僅是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

2.從我國水資源分布上來看,時間、空間分布不均,南北分布不均,年內、年際分布不均,與耕地、經濟、人口等分布不匹配。

3.從我國水資源供給上來看, 我國668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110個城市嚴重缺水。有些城市缺水現象嚴重。目前中國的用水供求缺口達320 億立方米,據預測到2030 年將激增至500 億立方米。

4.從我國水資源的影響程度上來看,許多地區已經出現了資源型的水資源供應緊張,不僅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對生態系統和環境也造成強烈沖擊?,F在,上游和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農業用水和經濟用水、生態用水之間,水資源利用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要解決這些矛盾,就要通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實施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才能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機理

1.水的循環規律是水資源得以循環利用的保證

水資源優越于大多數其他自然資源在于其通過太陽能的作用使陸地上的水源不斷得到更新和補充,從而使維持一切生命活動的新鮮水源不斷。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前進和人口的增長,人類對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治理的廣度和深度越來越大,對水的需要不斷增加,而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可以得到更新和補充的新鮮水量卻有一定限度,因而在一些地區出現了水資源的供需失衡;有些地區因過度開發和污染破壞了當地水源,直接威脅人類安全生存的環境。因此人們要求保持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并改善保持人類的生存環境,從而引申出水資源承載能力的概念,相對而言,各個地區均需擁有水資源承載能力所能維持的承載水量,該水量必須能在水環境條件下得以持續維持。

2.水量守恒原理是水資源得以持續利用的客觀現實

水量守恒原理就是指一定量的水在其循環運動過程中,可以變換形態和存在空間,但其數量不變。具體來說,在循環中能夠在一年或多年之間可以得到恢復的水量,該部分水量可以由人類控制、調解并能按照需要供應,并以它作為分析水的供需關系的依據。作為該部分水量應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可能按照社會的需要提供或可能提供的水量;二是該水量擁有可靠的來源,且該來源通過水循環不斷能得到更新和補充;三是該水量可由人工加以控制;四是該水量和水質能夠適應用水要求;五是該水量主要功能系供水,兼具生態功能。

三、實施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民節水意識,轉變人們的用水觀念。節水是一項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工作,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2.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

強化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對城鄉供水、水資源綜合利用、水環境治理和防洪排澇等實行統籌規劃、協調實施,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建立水權清晰、分工明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的水資源管理工作機制。嚴格實施水資源管理考核制度,對各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主要指標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3.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堅決遏制用水浪費,把節水工作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嚴格限制水資源不足地區建設高耗水型工業項目。建設節水示范工程,普及農業高效節水技術。抓緊制定節水強制性標準。

4.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

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對取用水總量接近控制指標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

5.充分利用價格的調節作用

充分發揮水價的調節作用,兼顧效率和公平,大力促進節約用水和產業結構調整。工業和服務業用水要逐步實行超額累進加價制度,拉開高耗水行業與其他行業的水價差價。穩步推行階梯式水價制度。

6.開展流域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

提出準確、真實、權威的水資源數量、質量、可利用量以及開發利用情況的評價成果,找準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提出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為政府行使水資源宏觀配置與管理職能提供決策和依據。

7.建設節水型社會

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目標,以水資源管理為主要內容,在積極培育和強化公眾節水意識的基礎上,建設包括工業、農業、服務業和生活節水在內的節水型社會。

四、實現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本對策

(一)以市場為導向,推進水利產業化進程

1、要確立水利的基礎產業地位

水利產業,是指那些以從事水的生產與供應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生產部門。這是一個圍繞水資源的生產、配置、管理以及消費服務的龐大產業門類,它有自己特定的資源、資產、管理機構、服務對象和產業政策。據專家分析,其產業地位和產業遠景并不亞于石油工業。

2、要制定合理的水價政策體系

長期以來,我國水價嚴重脫離價值軌道,這不僅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而且使水利資金捉襟見肘,大多數水利設施因經費短缺而帶病運行。為此,應根據不同的產業和用途,合理確定水價,建立用水和超額累進收費制度,逐步實行分質供水,優質優價,使水價體現國家水利產業政策并得到合理的成本補償,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水價機制。

(二)以提供水利用率為核心,促進節水科技進步

1、大力推廣農業節水新技術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灌面積居世界首位。全國年農業用水約4000億立方米,占全國水資源消耗總量的80%,但是,我國的農灌用水利用率只有25%~40%。因此,提高農灌用水利用率,便成為農業節水技術的關鍵之所在。

2、重視發展城市節水科技,注重開發高科技節水器具

(1)我國城市輸水管網技術落后,管道老化,每年管網流失的水量占自來水管網供水的20%以上。以家庭水龍頭為例,每年由于龍頭工藝落后,質量低劣而造成的滴漏浪費就達1億立方米,若采用磁水龍頭或感應水龍頭,則水龍頭的滴漏問題便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2)大力開發中水技術。所謂中水是指對1次用水經處理達到一定水質標準的再生水資源。我國中水資源豐富,使用前景十分廣闊。專家指出,將中水處理設施與在建生活小區、校區、飯店等統一規劃,建設規模適度的中水處理廠,將中水用于沖廁、洗車、綠化等,可節約城市用水總量的40%。

(3)構建污水資源化體系。我國城市污水排放量與污水資源化工作存在明顯反差,總體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不到40%,不及發達國家的一半。此外,還應積極推廣并鼓勵使用污水資源化高新技術,以盡快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結語 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始終貫徹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意識,以完備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制體系為保障,在政府、用水單位和公眾的共同參與下,通過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工程等措施,結合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實施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才能實現全社會用水在生產和消費上的高效合理,才能有效的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城市水資源;水資源利用;城市用水;定額管理;水資源保護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3年3月26日

現在,全世界在水資源管理方面面臨的最大問題和挑戰就是缺水、環境退化和經濟發展,水資源管理要處理的問題是完成在需求管理基礎上的綜合管理。

我國是一個嚴重干旱缺水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占全球總量的6%,人均占有量為世界人均的1/4,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而可利用的水資源量更低,剔除難以被我們利用的洪水和分散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人均占有量僅900立方米,有資料顯示,到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屆時我們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將會更少,水危機已經威脅到我們的生存與發展。

濮陽市位于河南省的東北部,黃河下游北岸,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東北部與山東省聊城市毗鄰,東、南部與山東省濟寧、菏澤隔河相望,西南部與新鄉市相倚,西部與安陽市接壤,北部與河北省邯鄲市相連。東西長125千米,南北寬100千米,全市國土面積4,188平方千米,總人口387萬人。濮陽是我國北方嚴重缺水的地區之一,全市水資源總量僅為5.72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148立方米,相當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的1/15、1/3(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200立方米,河南省人均水資源量為420立方米),屬國際上公認的水資源貧乏地區(按照聯合國制定的標準,人均低于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2012年面臨供水困難的局面只能新建濮陽新區水庫。

目前,濮陽市已經拉響了水資源短缺的警鐘,面對水資源污染加大、污水增量逐年遞增的情況,雖然是污水處理廠二期、老城污水處理廠、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清豐縣污水處理廠等多個污水處理廠在建,但是是否能夠跟得上污水量的激增這一現實我們仍然難以確定。雖然情況嚴峻至此,但人們的思想觀念仍無大的轉變,城市用水浪費現象仍然嚴重,取水大戶用水量居高不下,建設工地用水普遍存在著跑冒滴漏現象,居民節水意識差,重復用水量極少,這些在生產管理和生活中的浪費現象,無疑加重了水資源負擔。

下面結合濮陽市實際情況就如何加強城市用水管理和水資源保護談一下我的看法。

一、如何加強城市用水管理

加強城市用水管理的關鍵是節約,節約用水并不是單純地主張少用水,更不是主張為了少用水而減慢發展速度,甚至是不發展。節約用水是指提高水的綜合利用水平與效率,利用科學的方法減少水的浪費,用較少的水資源支持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節約水資源不僅是有關部門的責任,而且是全社會的義務。應采取一切措施,在全市形成濃厚的節水意識,形成廣泛的共識,共同管理和使用好有限的水資源,為全市經濟發展服務。

(一)加強節約用水宣傳,轉變用水觀念。提倡節約用水、促進節水型社會的快速形成,涉及到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行業,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做好宣傳工作,廣泛宣傳水資源緊缺的嚴峻形勢,敦促社會每一名成員改變過去舊的用水觀念。一是要通過宣傳改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觀念,增強群眾對水的憂患意識,做到節約用水;二是要通過宣傳改變“天下水天下人取之”的觀點,增強群眾用水的法制意識,堅持依法用水,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嚴酷的現實迫切需要全社會切實轉變觀念,改變水是商品的傳統思想,把水資源提高到關系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的高度來管理,充分利用政策和輿論導向,推廣節約用水的觀念。

(二)采取定額管理,促進用水節約。城區用水主要有兩大塊:一是工業用水;二是居民生活用水,管好這兩部分用水應該有切實可行的措施,政府應協調有關部門通過科學的調查和研究,結合國家頒布的有關標準,制定居民生活及各行業生產經營的用水定額,對工業企業及居民生活用水實行定額管理,用水量在定額范圍之內的采取平價供水,超出定額部分加收一定數額的超采費,采用議價供水,有效的價格體系應當可以有效地保護水資源,使公眾對節約有限的水資源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另外也可以利用經濟杠桿,提高思想意識促進人們自覺節約用水。

(三)制定規章制度,推廣計量設施和節水器具的普及。政府應該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規范節水計量器具的普及工作。比如,對新建住宅及辦公場所應明文規定一律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節水器具;對老舊住宅及辦公場所,要逐步更新換代節水器具,針對工業企業用水,一律采用高精度的節水計量設施,防止用水過程中的跑、冒、偷、漏現象,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決水資源的浪費問題。

(四)加強執法監督,做到依法管水。我們在加強依法管水同時,應結合現有情況,制定城區供水長遠規劃,在城區公共供水可以達到的地區,不再發展自備水源,逐步關閉自備井,堅決制止無償、無序開采地下水現象,依法管理水資源的開發和使用。

二、采取措施加強水資源保護

加強水資源保護,首先要減少水資源的污染。目前,濮陽市工業廢水、城市污水和無組織排放的污染源問題比較嚴重,不僅危害人體健康,而且加劇水資源短缺,必須認真加以對待,這就要求我們共同努力,齊心協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強水環境管理,依法嚴格控制污水排放,減少污染源。

(一)要從排放廢水的工業企業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加快工業污染防治。如,通過強制企業革新生產設備和流程,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達到排放標準,不允許將工業企業治理污染的責任和成本轉嫁給社會;二是要采取綜合對策,加強對生活污水的防治,保護好生活用水的水源地。通過提高群眾的環境意識,減少污染排放,提高飲用水質量。

(二)加強水資源保護。還要通過取水許可審批規范水資源有計劃地開采使用。

(三)搞好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一是要嚴格取水許可審批和水資源論證工作。取水許可制度是行政計劃管理水資源的主要手段,是水資源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切實抓好取水許可制度是做好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關鍵;項目建設的水資源論證是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開發的重要環節。在加強取水許可審批和論證工作的同時,要加強取水許可執法檢查,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對無證取水,違章取水,超計劃取水等各類違法行為堅決依法查處,保證水資源管理秩序,使水資源得到有計劃地開發和利用。二是在城區內封閉自備水源。對不具備擁有自備水源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允許使用自備水源;已擁有審批手續的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原有審批手續新建、改建、擴建自備水源。三是應控制城區洗浴及洗車等高耗水行業的數量,同時加強節水器具的普及,必要時可由政府有關部門會同工商部門對用水器具市場進行規范,罰沒超過國家標準的不節水器具。四是加大對城區用水的宏觀調控。通過地下水動態觀測反映的情況,對下一年用水進行宏觀調控,以數據為依據,制定用水計劃,對超出計劃的用水單位和個人加倍收取水資源費并按時間限量供應,以此促使企業改進設備和工藝,提高用水效率。五是對企業用水的審批要有一個硬性指標,即:水的重復利用率必須達到國家標準,企業在生產之前,必須有完善的水循環利用系統;否則,主管部門不予審批取水許可。

通過上述幾項措施,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可以有效解決城區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出現地下水超采和其他環境問題,逐步實現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

加強城區用水管理和水資源保護,已經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搞好這項工作,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們要堅定信心,下大決心,采取切實有效的保護措施,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全市各項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1]李翠梅,王建華,王浩等.城市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公眾化評價研究[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1.4.

篇3

中圖分類號:TB495 文獻標識碼:A

【正文】:近些年,水資源的污染、短缺,使得人們越發重視生活用水、供水乃至施工過程中的節水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給水管道的暢通,減少管道漏耗,是我們供水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在很多城市的有關部門只要發現有管道漏水現象發生,總是將問題原因歸結于管線的老化,其實,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不僅是管線的老化,諸如在施工過程中不規范的施工也會造成此類現象的發生,本文就給水管網的管理措施進行論述,以便在以后能夠解決管道在沒有老化之前就出現漏水或者爆管等問題。

一產生漏水的原因

1、管材質量不達標:鑄鐵管在裝卸過程中產生的裂縫、砂眼、防腐層不完整;鍍鋅管鋅的管壁厚度太薄;塑料管管壁薄厚不均,抗老化性能差;卷板鋼管偷工減料,部分管段采用較薄鋼板制作,鋼管未按焊接規定要求焊接,出現焊縫有氣孔、砂眼。

2、接口不規范:在接口施工中,油麻填塞得不均勻,石棉水泥口敲打不密實,因此在天氣溫差大的時候,接口來回脹縮,形成了接口滲漏現象。剛性接口漏水率較高,由于接口的剛性太強,當管底土層出現不均勻沉降時,使管道產生縱向斷裂或承口處斷裂。

3、閥門檢修不當:閥門銹蝕、磨損、污物嵌住無法關緊,這都是長期不維修,管理不當引起漏水。閥門井沉降壓壞管道,由于施工人員不按規范施工閥門井,使井壁直接壓在管道上,井壁下沉壓壞管道。

4、施工不當:與其他管道交叉,凈距太近,沉降時容易損壞給水管道;在大管徑的彎頭、三通等處,推力較大,若支墩后背土質松動,可使彎頭或三通處的接口拉開,引起漏水;管道防腐措施不當,特別是鍍鋅管,主要原因是埋地鍍鋅管內壁沒做防腐,管外壁防腐層太薄或者根本沒做防腐,造成管道內外腐蝕;特別是需回填造的道路,因回填土密實度達不到設計要求,使得水管發生下沉和側向位移。

5、設計的原因:由于設計的原因,導致管道發生位移而爆裂。這種位移包括不均勻沉陷的影響,或者受到各類市政建設施工時的影響,有些建筑工程施工時由于基槽開挖較深,離給水管道較近,使管身兩側受土的壓力不均,造成給水管道損壞。

二針對以上原因我們應采取的措施

1、給水管道施工時,應推廣球墨鑄鐵管。因該管在強度及變形性能上好于鑄鐵管和塑料管材。球墨鑄鐵管是橡膠圈柔性接口,有接口處回彈量,可避免不均勻沉降及微小變形時損壞管道,會大大減少接口處的漏水。球墨鑄鐵管道內壁使用水泥沙漿襯里,且外壁采取防腐措施,提高了抗腐蝕能力。

2、提高給水管道的施工質量:管材在運輸及堆放時注意不要損壞承插口,鋪管前要嚴格檢查管材外觀質量。管材在施工前應嚴格檢查內外防腐是否合格,不合格者不予以施工。嚴格按照施工圖紙及設計規模施工,不可隨意變更設計。管道基礎底部一定要平整,不得凹凸不平、含有石塊等物,管身及承口都要切實著地;砌筑閥門井時,在管頂部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免井壁沉降時壓壞管道;支墩的設置支墩的后背內須緊靠原狀土,若有空隙要用相同材料填實,以免產生位移;建筑工程基礎槽開挖時,應確保基槽邊坡距給水管道的規定距離,且派專人到施工現場監督。管道兩側要同時回填, 兩側高差不得大于20cm,回填土必須夯實,回填時土中不得含有磚石、瓦塊、淤泥等雜物;管道底部的三角部位, 用木錘等特別工具填細土搗實; 管頂以上30cm以內,要使用木夯夯實; 回填土每層虛鋪厚度, 對于普通壓實工具每層不超過15cm;在管道安裝后,或采取在管頂30CM 以上至溝槽底采用細沙回填, 并用灑水的方法進行密實;管道安裝后必須進行試壓,對鋪設的管線進行分段水壓力實驗;試壓管段長度一般不要超過1000米;試壓管段不得采用閘閥做堵板,不得與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等附件相連,各類閥門在試壓過程中不得關閉,且壓力表應要嚴格校正,直到達到合格為止;除上訴工作外,工程竣工前,一定整理好管網竣工質料,因為竣工資料是日常管網維護的基礎資料,必須存放在檔案室,以備日后查閱。

三、科學管理給水管網:在給水網正常運行過程中,要有專人巡線檢查,并采用儀器加強探漏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從而減少管網漏水量。閥門井應定期清理、啟閉和維護。給水管網的管理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研究和探討管網漏水的原因和措施可避免水資源的大量浪費和能源的浪費,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定期對各個水廠及有代表性的測壓點進行監測,使給水管網運行的工作壓力穩定在一定的范圍內,從而避免因管網壓力不穩,產生爆管造成暗漏;長流水現象,對減少管道的漏耗起到積極作用。

篇4

關鍵詞:灌區基本情況;建設與管理的成效;存在問題;原因;結論

1 鴨河口灌區的基本情況

鴨河口灌區地處豫西南南陽盆地腹心、漢水流域唐白河之間,總面積約2400平方公里。灌區興建于1966年,1970年開灌。效益8個縣區35個鄉鎮辦,現有白桐、鴨東干渠2條、分干渠8條、支渠118條,各類建筑物6萬多座,設計灌溉面積238.1萬畝,是河南省最大的水庫自流灌區,同時也是國家節水改造項目投資重點、全國大型灌區綜合改革試點、全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信息化建設試點和末級渠系改造試點灌區。

2 灌區建設與管理成效顯著

(1)灌區建設。鴨河口灌區自1998年開始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建設,通過持續實施,2010年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60萬畝。近幾年,在省廳和地方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下,堅持“兩改一提高”的治水新思路,著力打造現代灌區,骨干渠系基本實現了工程景觀化、面貌園林化,管理標準化,灌區綜合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為實現南陽糧食總產超百億斤大關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在地方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整合資金,集中連片,協調推進末級渠系的改造,相繼建成高標準節水灌溉示范區、高標準現代灌區示范區和田園化農田水利精品示范點等農村水利樣板工程,灌區五級渠系全面配套面積不斷擴大,灌區面貌發生了重大改觀。(2)灌區管理和運行維護。為鞏固建設成果,充分發揮灌區效益,近年來灌區堅持以“規范化、經?;藴驶⒍嘣睘槟繕?,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分類指導,常抓不懈。一是推行干渠管理俗薊。重點是對市局管兩條干渠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制定具體標準,實行一季度一考評,基礎工資與出勤掛鉤,績效工資與考核結果掛鉤,聯系獎懲,落實管理。二是實行干渠工程維修養護經?;D瓿酰谌嫫詹榇_定維修養護計劃的基礎上,對兩條干渠及跨縣分干渠段的工程進行維修養護,做到養護經?;?。年終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聯系包干經費撥付和獎懲。三是推行支渠管理規范化。主要是依據《鴨河口灌區支渠管理規范》,對支渠的四大管理提出具體措施和要求,制定落實規劃,采取開展達標驗收活動的辦法,推動由過去的彈性管理走上了指標管理。四是推行末級渠系管理多元化。

主要采取四種形式,來摸索解決末級渠系的管理問題。(1)以渠系或行政村為單元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把支渠以下末級渠系的經營權、管理權完全交給用水戶,實行民主管理。(2)以鄉為單位,由水管所在全鄉聘任群管人員,組建末級渠系管理隊伍,實行劃片承包管理。(3)以專管組織為主,實行延伸管理。(4)以村為單位,對集體經濟好、黨員干部戰斗力強的地方,實行村支部或村委自管。

3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末級渠系管理缺位。國家對灌區的管理機構只設到支渠(骨干工程)一級,斗渠以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位于灌區渠系的末梢,其所有權和使用權一直屬于村集體,而水利工程管理上的主體缺位,出現了 “有人建有人用無人管、有人毀有人怨無人修”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實行后,改變了原來社隊集體與農戶的關系,出現了農田水利公共事務缺乏組織與管理的現象,而不少群眾甚至縣鄉干部都認為只要是工程沒人管,群眾澆不好地都是灌區管理單位的事。雖出臺了政策性文件,僅靠一個行業很難做到。特別是改革涉及到經費來源和人員,難以破解,導致田間工程管理一直處于缺位狀態。(2)骨干工程管理人員嚴重不足。全灌區管理人員呈現出嚴重短缺的局面,且人員高齡化嚴重,出現青黃不接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體改后,一部分管理人員按政策退休,而各個縣區因財力原因嚴格控員控編,一直沒有新進人員、補充年輕人。(3)灌區工程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和統一的控制標準,不能保證建成后完全發揮效益。各職能部門投入灌區的項目建設,主要以修路打井為主,附帶修渠,規劃設計和建設各自為戰“多龍治水”,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個統一協調把關的部門,對規劃設計、實施上進行統一的安排,并結合灌區實際狀況進行有序實施。(4)社會各項建設不斷占用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南陽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官莊工區、高新產業集聚區的成立,其管轄區域內的職能發生新變化,各類項目加速落戶,這成為下步灌區有效面積減少的最大因素。而灌區管理部門作為一個行業部門,目前狀態被動,也只能順應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5)權益保護面臨挑戰。渠道作為野外敞開式工程,特殊天氣和放水防汛期間,在強化各級管理責任和實行嚴格巡檢措施的情況下,仍易發生溺水或交通安全事故,處置后續問題給管理單位造成極大壓力,形成的訴訟案事件,法律判決形成的賠償使僅僅依靠財政供給本就吃緊的經濟艱難維持運行,這成為基層水利部門下步面臨的一個嚴重挑戰。(6)灌區普遍執法難。在遇到破壞水利工程設施等違法事件時,往往達不到理想的執法效果,最終按照法律程序強制執行也受到和諧穩定指導思想的束縛,出現執行難,也難以達到效果。(7)水費征收困難。農業稅取消以后,國家對農業還給予了種糧補貼,群眾認為種糧國家都給補貼,水費就不應該再收,交費熱情不高,鄉村干部為了完成上級安排的收費任務,采取了鄉鎮財政墊支的方式。另一方面,灌區管理部門人員精力也根本無法做到把用水與收費服務延伸到農戶。

4 結論

篇5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體制;啟示

1引言

新加坡位于東南亞馬來半島最南端,國土面積約680km2,人口400多萬人,是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國家。由于國土面積狹小,新加坡自然資源匱乏,水資源十分有限,人均水資源量居世界倒數第置位,50%的用水量依賴從馬來西亞進口。為改變這種狀況,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水資源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和執行新的水資源相關法規政策,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開發海水淡化技術和廢水的深度再利用技術等,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2新加坡在水資源管理方面的具體措施

2.1法律法規方面

新加坡是一個現代化的法治國家,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嚴密的法網覆蓋了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為了有效保護及利用水資源,新加坡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水資源法律法規,主要包括:《水源污染管理及排水法令》、《廢水和排水系統法》、《公共設施(供水)條例》、《公共設施(中心集水區和集水區公園)條例》《畜牧法令》、《毒藥法令》、《公共環境衛生法令》等。同時,新加坡政府還采取了多種措施保護水源,如在蓄水池的周圍建立綠化帶,禁止在集水區內設立養殖場等。此外,新加坡政府還推出了節水標記計劃、節水建筑及強制性控制各類供水器具的最高水流量等政策。在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下,建立了一套嚴格的執法機制和執法程序,以硬性的執法主體和多樣化的執法手段構成的有效監管體系,從根本上杜絕了水資源浪費和水污染事件的發生。

2.2管理體制方面

公用事業局是新加坡負責水資源管理的主要行政管理部門。在早期,新加坡水資源主要由公用事業局和環境部管理。公用事業局主要負責供水和供水系統的管理;環境部主要負責污水處理和污水處理系統的管理。為實施一個綜合的水資源管理戰略,2001年,新加坡將環境部污水處理和污水處理系統的管理職能移交給公用事業局,并修改完善了《公用事業法》,使公用事業局成為全面負責新加坡水資源管理事務的核心機構。新的公用事業局職能涵蓋了供水及供水系統管理、污水及污水處理系統管理、雨水的收集利用、海水淡化、公共教育和宣傳等多個方面。這樣的綜合性水管理機構使得行政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2.3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方面

2.3.1雨水的收集利用

新加坡是一個赤道型氣候的國家,年平均降雨量約為2350mm,降雨密度高、持續時間短、分布面積小,在短時間、小區域內易形成大流量水流。為了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同時緩解由于降雨量大而導致的城市洪澇問題,新加坡實行明確的雨污分流,并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統。目前,雨水收集管道長達6500km,集水區面積占土地面積的50%,收集到的雨水通過雨水管道注入蓄水池,再輸送到水廠進行處理后進入供水管網系統。

2.3.2海水淡化

新加坡從1998年開始實施“向海水要淡水”計劃。2005年9月,新加坡第一座海水淡化廠——新泉海水淡化廠投入使用,該海水淡化廠采用反滲透膜處理技術,日供水量約為13.6萬m3,能夠滿足新加坡10%的用水需求,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采用反滲透膜法的海水淡化廠之一。淡化后的海水安全可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與公用事業局的飲用水安全標準。此外,海水淡化的成本價格約是購買馬來西亞水價格的70%,經濟效益顯著。

2.3.3新生水的利用

新加坡將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使之清潔并可供人飲用的水稱之為“新生水”。新加坡十分重視新生水的開發與利用,將其視為緩解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增長點之一。并經過大量的科學實驗研究,證實新生水的水質滿足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局的水質標準,部分水質指標見表1。

目前,新加坡已建成5座新生水廠并投入使用。新生水大約能滿足新加坡30%的用水需求。根據相關規劃,2020年,新生水將滿足新加坡40%的用水需求,2060 年,比例將達到50%。新加坡新生水廠基本情況見表2。

2.3.4節水管理

在新加坡,節約用水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設立了專門的節水監督機構并制定了完整的節水制度和節水計劃,采取各種手段推進節水工作,如強制在公用洗手間內安裝延時自動關水龍頭、水流調節器及減壓閥等節水設施。另外,新加坡采取經濟手段促進節水,主要措施是采用階梯水價。新加坡水費見表3。自實行經濟手段調節后,居民人均用水量有逐年下降的趨勢,2002~2004年,新加坡人均用水量從165 L/d下降到162 L/d。

表3新加坡水費一覽

水費分類費用/(新元/m3)節水稅/%

(占水費比例)排污費

/(新元/m3)衛生裝置費/新元

(每月每設施)家庭用水每月用量40m3以下:1.17300.303每月用量40m3以上:1.4045非家庭用水1.17300.603船務用水1.9230無無工業用水0.43無無無

2.3.5宣傳教育

新加坡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節水的認識,改變低效率的用水習慣。在地鐵站、賓館、超市等各種公共場所都有節水的宣傳圖片,并通過媒體散發節水傳單、播放節水廣告及節水動畫片,舉辦形式多樣的節水展覽及制做節水內容的互聯網網頁等方法來向公眾宣傳節約用水;鼓勵使用新生水,在新生水廠設立了展館,訪客可觀賞到有關新生水的多媒體介紹和電腦互動片,增加對新生水的全面認識,同時可觀看水廠的實際運作情況。通過這些措施,強化了國民的節水意識,并有利于新生水的推廣利用。

3對天津市城市水資源管理的啟示

天津市是資源型缺水城市,全市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為15.69億m3,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60m3,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15,世界公認的缺水警戒線的1/6。近年來,天津市在大力開展各業節水的基礎上,先后實施了引灤入津、引黃濟津等外流域引水工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危機,但導致城市供水嚴重依賴外調水源,城市供水的“依賴性、單一性、脆弱性”矛盾突出,區域水資源短缺形勢十分嚴峻。水資源短缺問題已成為天津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緊迫、最直接、最主要的資源性約束條件。

新加坡完善的法律法規政策,高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先進的水資源利用技術及節水手段,可為天津市城市水資源的管理及利用提供借鑒。因此,應認真研究新加坡的成功經驗,以循環經濟理論為指導,不斷提高城市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3.1完善相關法規政策

建立完善的水資源法規政策,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以加強立法和執法監督為保障,規范水資源管理行為。完善城市水資源管理的法規政策和標準體系,建立適合天津市水情,及完備的水資源管理法規體系和技術標準,對城市水資源管理主體、執法主體及其機構設置、職責權限、管理體制與機制等作出規定;強化監督管理,嚴格執行現有涉水法規,嚴厲查處違法取用水、破壞水資源等行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

3.2統一城市水資源管理體制

統一的城市水資源管理體制是實現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首先,要建立健全城市水務統籌管理體制,對涉及到水的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責、任務和權限進行嚴格分工,形成城市供水、節水、污水處理以及水資源保護的集成化管理;其次,要完善水資源運行機制,借助市場的力量和經濟手段,建設以市場為導向的水資源運行機制,建立健全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調節水資源的供需關系;第三,建立健全水資源的執法監督機制,加快監督執法能力建設,增強執法手段,提高執法水平,提高現場執法能力和應對突發性水環境事件、水事糾紛的能力。

3.3開展技術創新

科學技術在解決新加坡水資源問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加大水資源與水環境領域的科研投入,夯實水資源管理科技支撐。重視“多渠道開源”。一方面,在合理開發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傳統水資源的基礎上,大力提倡開發利用再生水、雨水、海水等非傳統水資源。以重大課題研究和技術研發為重點,開展水資源重大專題研究,加強應用技術研發和高新技術應用,并開展多行業的應用示范工程。另一方面,進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大重點行業和關鍵環節的節水力度,加強供用水管理,提高公眾節水意識,大力推廣節水器具,減少跑冒滴漏。

篇6

關鍵詞:水資源保護地;綜合管理;管理模式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基數大,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m3,約占全球水資源的6%,淡水資源的總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淡水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的1/4,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夏秋多、冬春少,受海陸因素影響,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長江以南流域多、黃淮海流域少。氣候變化等對我國水資源也有較大影響。當前,部分地區發生地面沉降、河流出現斷流以及干旱等問題,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問題。我國水資源出現如此危機,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另一方面與人為因素是分不開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化進程日益加快,水資源浪費與破壞也日益嚴重,主要表現為農業灌溉大多采用漫灌的形式而非滴灌的形式,且工業單位產品耗水率高,居民生活用水浪費嚴重。再加上水資源污染嚴重,治理不力,而且人們對水資源缺乏相應的節約與保護意識,導致水資源緊缺狀況進一步加劇。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水資源浪費與污染問題,加強保護水資源,對提高水資源的使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1.1合理構建水資源使用體系

我國水資源的利用主要包括農牧業生產用水、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城市管理用水、生態環境用水、其他用水等,可分為強耗水和弱耗水兩大體系,其中強耗水需要重點控制。為合理利用資源,必須重視水資源的合理開發與保護,搜集水資源分布情況,研究其運動規律,應用信息化手段為水資源研究與分析提供科學參考。

1.2保障水資源管理工作的成效

我國地域面積廣但地形比較復雜,很多地區降水不均勻,由此極易形成南澇北旱的局面。當前,我國水資源短缺及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約,所以必須加強勘測水資源儲量、檢驗水資源質量、污染及用水規劃等工作。為此,國家提出人水和諧、水生態文明、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等關于水資源管理的政策方針,出臺了“三條紅線”“四項制度”,以全新的理念滿足新時代水資源管理要求。水資源保護工作并非單純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水資源保護及管理能力。

1.3城市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用水污染、內澇及地下水污染等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應用先進技術手段,了解城市水資源現狀與分布,對城市水資源進行合理規劃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從根本上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2水資源保護地綜合管理情況

當前,我國水資源管理模式以分散型管理為主,從上到下構建省級—市級—區域的分化式管理部門,通常由國家水利部門統一調配規劃各地區上報情況,并為各職能部門分配任務,以此增強各部門間的協作性。該管理模式是在國家水利部門宏觀引導規劃在進行管理工作,但水資源保護工作仍以當地部門管理為主。當前,我國水資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控由不同職能部門負責,地方住建、市政部門負責管理規劃區域供水與排水系統,水利部門負責對全國水資源進行管理調配、水資源規劃等。而地方職能部門之間存在權力重合,部分管理權責模糊,從而分化了主體職能,使得管理權力分散,主管部門實際職能流于形式,如水資源功能劃分與生活用水管理保護。另外,各部門間沒有及時溝通,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使得水資源管理與布局難以實現統一目標。目前,我國正逐步調整并優化水資源分布形式、管理措施與機制,如水利委員會的建立。但該部門主要職能以防治洪澇、水體自然災害為主,對水資源調配與保護發揮的作用不突出,使得水資源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另外,部分管理部門無法行使自身權力,只能以事業單位形式存在于管理體系中,對轄區內水資源使用情況沒有實際管控權。流域性管理模式中,一般政府部門基于經濟利益,使得轄區內水資源浪費嚴重,流域上下游間水資源分配出現問題?,F階段,我國部分地區還設置了水務局,負責管理轄區內用水情況,其依然采用傳統管理模式,政企聯合制度體系背景中,分化了主體職能權利,對水資源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制約。

3水資源保護地綜合管理模式

3.1行政區域化管理模式

縱觀當前我國水資源分析與規劃模式,應根據地區用水及水資源儲備情況從整體上進行調整,基于行政區域管理模式開展符合模式管理,以此形成部門為核心的階層式調配體系,集中管理權力。目前,我國現行管理體制模式單一,以地理區域為單位劃分,保障中央集權特性的同時,在管理體系下協調各職能部門工作,以提高水資源管理效率。行政區域管理則是以地區為單位劃分,通常是國家—省—縣,基于不同管理范圍構建國家為主的管理體系,以此對水資源進行區域宏觀調控與微觀管理。為了預防各級別管理職能發生沖突與疊加,我國新《水法》重新劃分了各級別管理職能。宏觀調控層面上統一劃分監管職能,包含水資源管理權限定位、規劃措施、用量調控、監測及政策執法等;微觀管理層面,詳細劃分水資源使用、功能及保護等,其管理職能定位準確,有效區分了相關政策制度與具體措施,即分離決策、執行與監管等職能,在此基礎上確保各職能部門正確執行權力。此外,國家與市縣部門中,省級部門發揮著過渡作用,負責接收并執行上級部門命令,主調控部門宏觀調控下,根據自身區域與市縣實際情況,科學分配主線任務。表面來看,省級管理模式涉及兩項管理行為,從根本上來講由一個管理機構負責。行政區域管理特點表現為統一、職權、主導及監管性。統一性主要是根據區域發展特點與趨勢,明確主體管理模式,確保水資源預期規劃目標精準對接管理模式,實現統一管理;職權性是指區域部門對水資源具有廣泛使用、規范及保護權力,此部門管理工作中可集中調配資源,對區域管理內水資源環境進行優化;主導性主要指區域政府通過宏觀調控行使職能權力,以指向型明確約束各部門工作模式與管理模式,確保各部門不會發生利益沖突問題;監管性使之融合各部門管理模式,通過信息反饋相互監督,實施監管分離,以此確保水資源管理效率的全面提高。

3.2流域化管理模式

(1)流域引導模式。其主要指以水資源保護為主,在區域排水特性需求得到滿足情況下制度化管理水資源,確保合理分配區域內水資源。人類生產生活中,水資源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流域引導以水資源為單元,結合上下游形成單元整體,利用整體環境保護對管理職能進行分化,以此提高單元內水資源管理效率,為水資源管理構建規劃管理模式。調整優化流域引導模式時,通常會準確定位管理機構區域范圍所行使的職能,賦予其相應的管理與監督職能,另外,規劃管理流域內河流與湖泊分支,明確主要職能,劃定各部門權限,確保河務、防汛及水文等機構正確執行命令,獨立化管理各分級部門,實現權力與職能的獨立。流域引導過程中,對轄區流域空間體系水體進行管理時,正確引導流域內地理與空氣環境,融合管理模式與地區流域特點,從整體上提高管理目標。另外,流域引導內容涉及水資源分配、工業產業限制、企業排放基準及流域內上下游關聯特點,基于此正確引導合理規劃區域環境,具有一定的靈活、指向與可變性,與水資源動態特點保持一致。

(2)契約模式。其主要指基于流域,上下游間制定契約對區域管理行為進行規范。管理流域內水資源過程中,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水資源儲存與耗損波動大,且流域內水資源管理不會一直保持內循環模式,受不可抗拒因素,承擔上游水資源規劃壓力,在下游管理中發揮流域規劃管理效果。所以,流域內上下游間要簽訂管理條例,結合自身排泄與負荷能力、水質及資源量分配等,基于流域內水資源簽訂相應的條例,根據綜合經濟利益調研管理內容與防控措施,獲得最佳管理方案。契約模式條款內容要充分考慮地理及流域內水資源動態特性,分析自然災害造成的影響,以此完善契約體系,保障水資源實際管理效果。

(3)企業模式。其主要指將流域內水資源管理工作承包給獨立企業,再由政府調查企業運營資質與技術資質等情況,簽訂法律合同約束企業運營模式,在此基礎上增強流域內精準實現監管目標。另外,企業管理具有一定的透明性,服務主體以水質監測與水資源監測為主,基于公眾化監管,規范并約束企業管理行為與監督行為等。企業管理模式利于緩解國家與公務人員等工作壓力,在管理權力與管理職能交接基礎上,受政府政策制度監管與經濟利益驅使,企業管理效率得到明顯提高。政策與利潤引導下,企業引入先進技術、設備與管理理念,構建規劃型水資源管理模式。此作為一種經營模式,水資源管理模式屬于其他層面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轉為經營模式,溶消了水資源管理成本及治理利潤,為經濟化管理模式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基礎。小流域企業管理中,要結合企業模式與流域內發展特性開展試運行,首先制定出管理年限,并分析年限內預期管理效果。年限內規定管理任務目標完成時,比較任務執行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發現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以此對管理體系進行逐步完善,確保小流域管理職責更好地轉為大流域管理職責,為水資源管理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篇7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以建立良好的水資源秩序、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目標,通過依法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推動各項水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和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落實,全面規范水資源管理秩序,為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保障。

(二)主要目標。全面整頓和規范水資源管理秩序,切實做到取水必須經過許可,用水必須嚴格計量,必須依法繳納水資源費,違法取水必須依法處罰,水源地污染必須依法整治,為在全市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打下良好基礎。

二、專項整治的重點內容

重點整治非法打井、無證取水、不安裝取水計量設施、不服從水資源調度指令、不依法繳納水資源費、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從事污染水源活動等水事違法行為。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一)取水用水管理方面

1、無取水許可證而向城市供水管網、鄉鎮駐地、工業園區和企業供水的;

2、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水資源論證的;

3、城市主要供水水源管理單位執行水資源調度指令不到位的;

4、未經取水許可擅自鑿井或者違法建設取水工程設施的;

5、未辦理取水許可證,違法取水的;

6、未安裝取水計量設施取水,以及取水計量設施不合格或者運行不正常的;

7、供水、需水單位私下達成書面或口頭協議,違規計量、違規收取水費,擾亂供需水市場秩序的。

(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方面

1、拒繳、拖繳、欠繳水資源費,或者虛報瞞報、不按實際取水量足額繳納的;

2、應征未征或者未足額征收的;

3、不按標準征收、擅自提高或降低征收標準的;

4、水資源費征收未使用專用票據的;

5、其它違反取水許可和水資源征收管理規定的。

(三)水資源保護方面

1、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的;

2、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從事工業、養殖、建筑等影響水源水質活動的;

3、未經許可在河道、水庫新建、改建或擴大排污口的。

三、時間安排和方法步驟

專項整治行動自年8月份開始,至年11月25日結束。整治行動分五個階段進行:

(一)制定方案和宣傳發動階段(8月10日前)。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單位、企業根據實際,認真制定整治行動實施方案。通過召開會議、下發文件、印發材料等形式,部署整治行動工作任務,落實責任分工,并將整治內容和自查自糾要求落實到每一個取用水單位。要通過報紙、電視、電臺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水資源管理法規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設立并公開舉報電話,鼓勵廣大群眾舉報違法取水行為,全面啟動水資源管理專項整治行動。

(二)自查自糾階段(8月10日至8月31日)。根據方案要求,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單位、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并將本轄區內違法取水、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違法排污、違法設置入河排污口等違法企業情況,于8月31日前報送市水資源管理專項整治行動聯席會議辦公室。各取用水單位要按照整治內容認真查找取用水是否辦理許可證、是否按審批要求取水和退水、是否超計劃用水、是否改變取水水源及用途、是否安裝計量設施及運行正常、是否依法及時并按標準和實際用水量繳納水資源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對存在問題主動整改的可以減輕處罰或不予處罰;對符合取水條件需補辦手續或補繳水資源費的,按照規定權限和程序,在規定時限內辦結。

(三)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階段(9月1日至10月10日)。采取進廠到戶的方式,在對每一個取用水戶、每一個取水口、每一個自備井進行全面排查的基礎上,對發現的違法取用水等行為逐個依法立案查處。在整治行動中,對嚴重危害群眾身體健康的污染水源案件、屢查屢犯的典型違法取水案件,要進行掛牌督辦,組織聯合執法,加大處罰力度。對拒不接受處罰的單位或個人,依法提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四)鞏固提高階段(10月11日至11月10日)。對整治行動中查出的水資源違法行為登記備案并嚴肅處理,對查處的大案、要案尤其是“掛牌督辦”案件進行落實,堅決依法辦理。

(五)總結階段(11月11日至11月25日)。各責任單位對專項行動開展情況進行匯總,并將工作總結上報聯席會議辦公室,由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全面總結,經批準后上報。

四、責任分工

(一)市水利局負責整治行動的日常工作協調和組織實施,組織對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取證和立案查處與督辦,并對整治行動進行總結。

(二)市人民法院負責對整治行動中遇到的拒不接受處罰的單位或個人依法進行強制執行。

(三)市監察局負責對行政機關及其他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監察,對違反水法律法規,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行政責任。

(四)市發改局負責專項整治行動中對取用水建設項目立項進行把關審核;負責做好水資源費、水費征計標準的監督及超計劃加價水費標準的核定工作。

(五)市公安局負責對整治行動中遇到的暴力抗法或拒絕、阻礙執行公務的行為進行制止,對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和構成犯罪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和追究。

(六)市財政局負責按照有關要求繼續加強水資源費征收和使用的監督管理,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水資源費的專項整治工作。

(七)市城建局負責對城市節水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協助做好節水“三同時”制度的落實,監督城市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采用節水型工藝或設備。

(八)市城管執法局負責協助對建成區內違法取水工程的相關違章建筑進行拆除。

(九)市審計局負責做好水資源費繳納或征收的審計檢查監督工作。

(十)市廣電局負責利用新聞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水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十一)市工商局負責提供專項整治行動中涉及的經營單位的名稱、法人、地址等有關資料。

(十二)市環保局負責協助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等違法行為進行查處;負責做好全市水環境狀況監督檢查,對水污染事件進行查處。

(十三)市政公用事業總公司負責提供入城市公共供水管網的供水單位和個人的名稱、法人、地址及其他有關情況;負責對城市節水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開展水資源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是加強全市水資源管理,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依法治水的重要舉措。為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總召集人的市水資源管理專項整治行動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名單附后),負責全市專項整治行動的組織領導,協調解決整治行動中遇到的問題。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水利局,具體負責專項整治行動的指導、協調和開展情況的匯總上報工作。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單位、企業要建立相應的專項整治行動領導機構,周密部署,明確分工,強化責任,務求實效。

(二)部門聯動,嚴格執法。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強化聯動,齊抓共管,合力打擊違法行為。要成立聯合執法組,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對抗拒執法、拒不履行處罰決定的,要依法嚴懲。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并建立執法聯動機制和信息通報、情況報告等制度,確保政令暢通。對在整治行動中消極應付、瞞案不報、有案不查、干擾辦案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追究單位負責人及有關人員的責任。

篇8

網絡出

>> 遼源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初探 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淺談 諸城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實踐與初步成效 淺談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淺議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我國試點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創新城市水管理模式,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景觀建設所需要把握的方法及原則 珠江三角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思考 鞍山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思路與對策 煙臺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實施路徑研究 如何打造水生態文明城市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路徑探析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 淺談臨沂市創建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的經驗 水網建設在曲阜水生態文明城市中的作用 烏當:“四輪驅動”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貴陽:在加快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突“危” 發揮比較優勢 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關于黃石在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的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79078;51379079;51409103);廣東省水利科技創新項目(2011-22);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支持計劃(14IRTSTHN028)

作者簡介:

王富強 (1979-),男,河南濟源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水循環模擬與調控、生態水文學等方面研究。E-mail:

摘要:以鄭州市為研究對象,構建了包括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水資源優化配置等6個方面、20項指標的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對2013年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現狀進行了評價。結果顯示,其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18分(得分率72%,下同)、水資源優化配置9分(60%)、防洪排澇體系6.5分(65%)、節水型社會建設14分(70%)、水生態保護與修復9分(45%)、水文化建設6分(60%),總分62.5分,整體剛剛達到水生態文明城市標準??梢姡嵵菔凶顕栏袼Y源管理、節水型社會建設方面相對較好,水資源優化配置、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體系建設等方面稍顯欠缺。

關鍵詞:水生態文明;現狀評價;評價指標;評價標準;鄭州市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672-1683(2015)04-0639-04

Assessment of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Zhengzhou

WANG Fu-qiang1,2,WANG Lei1,WEI Huai-bin1,2,ZHAO Nai-li1

(1.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45;2.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46)

Abstract:An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as developed with 20 indexes from six aspects,including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and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Zhengzhou.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the score of 18 (scoring percentage is 72%,same hereinafter),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has the score of 9 (60%),the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ystem has the score of 6.5 (65%),the water-saving society construction has the score of 14 (70%),the 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e system has the score of 9 (45%),and the water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the score of 6 (60%),thus the total score is 62.5,which indicated that it reaches the standard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water-saving society construction perform well in Zhengzhou,whil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e system need more work.

Key words: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urrent situation assessment;assessment index;assessment standard;Zhengzhou City

水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水和諧理念,以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地支撐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保障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為主體的人水和諧文化倫理形態,是生態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礎內容[1]。為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2013年1月水利部印發了《水利部關于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水資源〔2013〕1 號),提出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資源開發、利用、配置、節約、保護以及水害防治的各方面和水利規劃、建設、管理的各環節,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2]。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生態體系完整、水生態環境優美、水文化底蘊深厚為主要內容的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資源基礎、重要載體和顯著標志[3]。目前,國內針對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已取得了初步進展,如左其亭[4]、李原園[5]、王樹鵬[6]等分別從水資源管理、河湖水系連通、用水效率考核體系的建設等方面,郭唯[7]、張旺[8]、陶潔[9]等分別從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三條紅線”指標體系構建等方面對我國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進行了研究。

準確評估試點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現狀是科學合理制定水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和建設任務的基礎與前提。劉海嬌等[10]對濱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現狀進行了評價;黃茁[11]、唐克旺等[12]對水生態文明評價體系進行了探討;高華等[13]對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體系進行了研究。但是,整體來看這些評價指標體系尚不能系統全面的評價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情況。因此,本文試圖構建包括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水資源優化配置、防洪排澇體系、節水型社會建設、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水文化建設等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對2013年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現狀進行評價。

1 基本情況

鄭州市地跨黃河、淮河兩大流域,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總面積7 446.2 km2。全市有大小河流124條,流域面積較大的河流有29條,水資源總量為13.23 億m3,地表水7.04 億m3,地下水7.72 億m3。鄭州市按流域分為6個流域水資源四級分區,其中淮河流域3個區,黃河流域3個區,分別為沙穎河平原區、沙穎河山區、渦河區、伊洛河區、小浪底-花園口干流區和花園口以下干流區(見圖1)。

2 評價指標體系

2.1 指標選取原則

按照水利部《關于對水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大綱》的要求,應立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眼流域整體布局,充分考慮當地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條件,依據可定義、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的原則選取評價指標,構建科學、合理、全面的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指標體系[3]。

2.2 評價指標體系

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工作采取對評價區域各項指標進行分級評分的方式,共包括20項評價指標,各項指標評價結果劃分為優、良、中、差、劣5個等級,分別對應的評分值為5、4、3、2、1,總分為100分。

參考《防洪標準》(GB 50201-94)[14]、《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15]等相關行業標準及國內外研究進展[16],根據實際調查鄭州市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情況,對可量化指標的賦分標準進行了量化,不可量化指標根據建設目標對賦分標準進行了界定,具體見表1。

說明:用水總量控制程度指評價區域年用水總量是否達到當地用水“紅線”要求,只考慮達標和不達標兩種情況;各項指標等級的臨界值采取向上兼容的評分方式。

2.3 評價標準

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標準根據總得分情況進行確定,總分在60分及以上認定評價區域達到水生態文明城市標準,總分在60分以下的評價區域不予認定為水生態文明城市,具體評價標準見表2。

3 結果與分析

3.1 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現狀評價

根據上述建立的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選取2013年作為基準年(試點建設期為2014年-2016年)進行了實地調研及數據收集,對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情況進行了評價,結果見表3。

3.2 結論與討論

(1)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鄭州市十分重視水資源管理工作,2000年相繼頒布了《鄭州市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和污染防治條例》和《鄭州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2007年重新修訂頒布為《鄭州市節約用水條例》);2002年頒布了《鄭州市水資源管理條例》(2008年又進行了修訂);2006年編制完成的《鄭州市節水型建設規劃》獲得水利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復予以實施。但是仍存在制度體系不健全、管理基礎不完善、制度執行力有待提高等問題,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尚未出臺;計劃用水、節水設施“三同時”和用水定額管理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入河排污口設置同意、水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等重點管理手段執行不到位。評定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得分為18分。

(2)水資源優化配置。鄭州市圍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的水資源優化配置、黃河水源的循序高效利用,2002年啟動了生態水系建設和綜合治理工作;2007年編制完成的《鄭州市生態水系規劃》通過鄭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32次會議審議,成為具有約束力的地方法規;2012年又編制完成了《鄭州市生態水系提升規劃》,規劃擬通過補源工程、河湖連通工程等,構建具有多水源保障和水動力特征的水系網絡;按照“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編制完成了《鄭州市水資源配置規劃》,制訂了城鄉重大用水調整的戰略格局和水資源配置方案。按照“循序利用、健康安全、生態環保、優化配置”的理念,圍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黃河水源的循序高效利用,實現了“城市用水―生態用水―農業用水”的循序利用,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補給了地下水資源。但受現有引黃工程能力的限制,河道生態用水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城鎮集中供水普及率和再生水利用率均處在全國中等水平。評定水資源優化配置得分為9分。

(3)防洪排澇體系?!笆晃濉逼陂g,鄭州市水利投入資金35億元,水利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列入國家規劃的37座水庫工程建設任務全部完工,防洪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對賈魯河、七里河、索須河、溱河、雙洎河、五渡河、伊洛河等進行了綜合治理,已治理河道標準大部分為5~10年一遇,個別堤段達到20年和50年一遇。對城區河道清淤、積水點改造,城市排水系統逐步完善,城區防洪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但是,鄭州市水少、人多、地多的本底條件導致供水安全保障的壓力較大;另外,由于部分排洪除澇河道淤積、行洪斷面小,雨水泵站建成年份較早、設備老化,排水管網干支管系統不完善,整體防洪能力有待提高。評定防洪排澇體系得分為6.5分。

(4)節水型社會建設。2005年以來鄭州市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了突出成就。鄭州市逐步完善以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為核心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強化水資源配置與調控,2010年被授予“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市”。 2013年鄭州市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62(目標值0.65,下同)、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85%(100%)、城鎮生活節水器具普及率85%(100%)、城鎮生活供水管網漏損率為18.8%(13%)。由此可以看出,鄭州市整體用水水平仍處于全國中等水平,水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布局與水資源條件不相匹配等問題依然存在。評定節水型社會建設得分為14分。

(5)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從2009年開始,鄭州市相繼開展了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記、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城區自備井安全用水監督檢查等工作。近兩年水質監測顯示,鄭州市水資源質量形勢非常嚴峻,尤其是淮河流域全部河流和黃河流域的塢羅河、后寺河、汜水河等。主要原因是本地區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部分生產、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流污染嚴重。評定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得分為9分。

(6)水文化建設。鄭州市十分重視水文化建設,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的水文化活動,主要有河洛文化日、中國象棋文化節(滎陽楚河漢界)、黃河濕地文化節等。同時,結合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生態水系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水文化建設和水生態文明建設,通過會議、網絡、報紙、畫冊、志愿者活動等多種形式開展了一系列宣傳工作,使得水生態文明建設深入人心,形成了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和輿論環境。但是與水生態文明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主要表現為“政府主導、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水文化建設體制尚未建立,促進水文化發展的長效機制有待完善,居民親水區域和親水設施較為缺乏等。評定水文化建設得分為6分。

結果顯示,2013年鄭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現狀綜合評分為62.5分,說明整體剛剛達到水生態文明城市標準。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節水型社會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水資源優化配置、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仍需加強。

4 結語

2013年鄭州市剛剛達到水生態文明城市標準。在此基礎上,鄭州市將在試點期(2014年-2016年)全面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在建設中應充分利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節水型社會建設等方面的良好條件,加強水資源優化配置、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體系建設。

在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任務中,第一批試點城市建設已進入中間階段,其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建議有關部門盡早出臺相關評價標準及建設任務考核辦法,為更準確、更全面考核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工作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左其亭.水生態文明建設幾個關鍵問題探討[J],中國水利,2013(4):1-6.(ZUO Qi-ting.Discussions on key issues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China Water Resource,2013(4):1-6.(in Chinese))

[2] 水利部.關于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R].2013.(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The Views on Accelerating the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R].2013.(in Chinese))

[3] 水利部.關于對水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大綱[R].2014.(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About the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Plan Compiling Outline[R].2014.(in Chinese))

[4] 左其亭,馬軍霞,陶治.現代水資源管理新思想及和諧論理念[J].資源科學,2011,33(12):2214-2220.(ZUO Qi-ting,MA Jun-xia,TAO Zhi.Modern water management ideas and the concept of harmony theory[J].Resources Science,2011,33(12):2214-2220.(in Chinese))

[5] 李原園,黃火鍵,李宗禮,等.河湖水系連通實踐經驗與發展趨勢[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4,12(4):81-85.(LI Yuan-yuan,HUANG Huo-jian,LI Zong-li,et al.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rconnected river system network[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2014,12(4):81-85.(in Chinese))

[6] 王樹鵬,張云峰,朱武.云南省區域和行業用水效率考核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水利,2011 (15):17-20.(WANG Shu-peng,ZHANG Yun-feng,ZHU Wu.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region and industry water efficiency evaluation system in Yunnan[J].China Water Resource,2011 (15):17-20.(in Chinese))

[7] 郭唯,左其亭,靳潤芳,等.鄭州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績效評估體系及應用[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4,12(4):86-91.(GUO Wei,ZUO Qi-ting,JIN Run-fang,et 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Zhengzhou[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2014,12(4):86-91.(in Chinese))

[8] 張旺,龐靖鵬.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亟需解決的問題和下一步對策建議[J].中國水利,2012 (7):23-25.(ZHANG Wang,PENG Jing-peng.The problems of implementing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needed to solve and suggestions next[J].China Water Resource.2012 (7):23-25.(in Chinese))

[9] 陶潔,左其亭,薛會霞,等.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及確定方法[J].節水灌溉,2012 (4):28-33.(TAO-Jie,ZUO Qi-ting,XUE Hui-xia,el al.Control indexes of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three red lines” and determining methods[J].Water-Saving Irrigation,2012 (4):28-33.(in Chinese))

[10] 劉海嬌,黃繼文,仕玉治.濱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現狀評價[J].山東水利,2013(6):23-24.(LIU Hai-jiao,HUANG Ji-wen,SHI Yu-zhi.The assessment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ed city construction current situation in Binzhou City[J].Shandong Water Resource,2013 (6):23-24.(in Chinese))

[11] 黃崇.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體系探討[J].中國水利,2013.(HUANG Chong.Discussions on index system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China Water Resource,2013.(in Chinese))

[12] 唐克旺.水生態文明的內涵及評價體系探討[J].水資源保護,2013,29(4):1-4.(TANG Ke-wang.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and measures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13,29(4):1-4.(in Chinese))

[13] 高華,曹先玉,蔡保國.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水利,2013.(GAO Hua,CAO Xian-yu,CAI Bao-guo.Study 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J].China Water Resources,2013.(in Chinese))

[14] GB50201-94,防洪標準[S].(GB 50201-94,Flood Control Standard[S].(in Chinese))

篇9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TV21文獻標識碼: A

一、我國水資源發展現狀

我國的水資源的現狀在近些年來不斷的令人擔憂,此處我們將以黃河水資源現狀為例對水資源的發展現狀進行探討。多年來,實施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提出,推動黃河水資源工作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實現了黃河連續10年不斷流,為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使黃河供水區增加3504億元的GDP以及3719萬噸糧食產量。通過歷年來的實踐表明,可持續發展黃河水資源,符合我國的國情水情。但從總的來說,黃河水資源總量少,河川徑流量僅占全國2%,卻承擔了占全國15%耕地面積和12%人口的供水任務,流域畝均河川徑流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3%。所以,黃河水資源依然面臨著嚴峻形勢,我們的任務還相當的艱巨。如何實施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黃河水資源管理,使有限的水資源充分發揮效益,實現黃河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大家研究的共同課題。

二、水資源管理現代化實現途徑

1、管理理論的現代化

管理理論的現代化就是要注重水資源管理的基礎理論研究,在理論上不斷創新,加強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為實現水資源管理現代化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并提供技術支持。

現階段應加強對水文氣象基本演變規律、水資源生成、遷移、轉化機理及調控、管理規律等基本理論的研究.其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科學問題的研究:①我國特大洪水特點與規律及對策研究,②流域洪水災害孕災環境的變化及其洪水響應,③災害性水文氣象形勢監測、預報與防洪調度現代化研究,④流域水資源演變規律與科學調控,⑤水文過程與生態系統演替的藕合關系及生態環境需水量,⑥水資源承載能力、合理配置及科學調度,⑦水資源保護和飲水安全的科技支撐,⑧水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綜合節水和水資源高效利用技術,⑨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⑩大范圍干旱的動態監測和定量預測。水資源管理制度安排和政策設計的科學基礎。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水文水資源預測和分析方法。

2、管理組織的現代化

2.1建設高素質的水資源管理人才隊伍.根據目前管理隊伍的不足和發展要求,可采取如下對策和措施:①要把人才資源的開發擺在現代化建設的突出位置,提供優惠條件,培養和引進品學兼優的優秀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復合型的管理人才;同時要注意人才的比例、人才層次結構的合理性;②改革用人制度,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機制,建立人才激勵機制,真正打破論資排輩格局,做到量人聘用、競爭上崗、能上能下,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

2.2進行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筆者認為要理順水資源管理體制,應以流域為單元,由流域水管機構對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實現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統一征收水資源費、統一管理水量水質,克服部門分割、條塊分割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建立對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實行統籌調控的管理體制,即統籌管理城鄉范圍內供水、用水、節水、排水、排污和污水處理回用,統一調配城鄉地表水地下水,統籌規劃和管理供水與排水、排污基礎設施建設,將水資源費、水費征收管理與排水、排污費征收管理相統一,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經濟效益,使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保護行之有效。

3、管理手段的現代化

3.1完善的法律手段

首先是加快水資源管理的立法工作,結合各地水資源管理的實際,切實提高立法質量,使法律內容盡可能定量化,具備可操作性,增加罰則.同時盡快清理與水資源統一管理不協調的地方性法律法規,適時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等現行法律法規。

其次是加大執法力度,維護水資源管理秩序,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及各地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行政執法隊伍,依法治水,使水資源管理工作真正納人法制化軌道。

第三是健全水資源管理目標責任制,取水許可審批、年審、水資源費征收和使用監督管理制度,使水資源管理向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發展。

3.2健全的水市場

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水市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把水資源管理納人市場經濟管理的范疇.水是商品,也是資源,要完善水資源的有償使用、有償轉讓和保護水環境的有關政策.逐步建立“消耗水量要補償,污染水質要補償,破壞水生態和水環境也要補償”和“誰用水誰交費,誰污染誰治理”的機制。

3.3制定合理的水價

如何科學合理地制定水價以有利于水資源管理現代化的推進,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水價應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優質優價、公平負擔的原則確定.值得注意的是,水價跟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密切相關,制定水價既要考慮需求,也要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同時還需指出,水市場是一個準市場,水資源的不可替代性使水資源在需求方面的調節余地有限,在價格方面的反應也是遲緩的,必須對水資源進行宏觀控制。

3.4優化配置水資源

運用系統工程、運籌學、生態經濟學等先進的科學理論,合理規劃、優化配置水資源.在科學分析供水和需水情況的基礎上,按經濟、合理、可行等原則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實施跨流域調水或區域內配水工程,使我國短缺的水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部分地區干旱缺水問題。

三、節流優先,控制用水需求

我國是人均水資源缺乏的國家,在城市用水中,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要占城市用水量大部分,所以節省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是城市節水的重點,但由于經營管理、工藝技術、政策法規等水平和因素的影響,工業用水浪費嚴重,單位產值的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為此,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倡采用循環及循序用水工藝,降低單位耗水量,加強開發和研制節水、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發揮市場經濟優化配置水資源的作用,控制、限制耗水性工業企業的發展,在生活用水方面,開發可使用節水設施和節水器具,不斷提高節水型設施和器具普及率,使居民、社區及機關、學校、醫院、飯店節水器具普及率達80%以上,城市公園綠地等市政設施普遍安裝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在農村要把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作為節水高效農業的核心,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資源,提高水利用效率,要進一步加大水庫灌區的配套和節水改造建設力度,硬化渠道,加強渠道防滲,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改革粗放的農業灌溉方式,大力采用和推廣節水、節能、高產、高效的灌溉新技術,積極探索使用噴灌、滴灌,開展低壓管道、微灌及水稻早式栽培節水技術,大力降低單位灌溉面積耗水量,通過節水示范效應,以點帶面,輻射周邊。

結束語

水資源管理已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現代水資源管理理念應運而生。水資源管理現代化是各級水行政部門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和現代化技術等手段,對大氣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進行系統分析和統一規劃,并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配置、節約、治理和保護進行統一科學管理,將水資源管理工作提高到現代化水平,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左其亭,陳曦.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規劃與管理[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2013.

篇10

一、實施“民生水利”,夯實經濟發展基礎。

把民生水利建設擺在全市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優先位置。重點實施以下項目:一是安泰河景觀改造工程,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整體形象,今年將全部完成安泰河景觀改造工程,總長6千米,親水平臺、人行步道、濱水廣場、景觀小品、綠化亮化等全部具備功能,全面建成水清岸綠、生態自然、一流的城市濱水景觀廊帶,開創我市城市水生態綜合治理的新紀元;二是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圍繞建設與城市發展定位相匹配的供水設施這一目標,用改革的思路、市場的辦法破解供水管網建設融資難問題,跳出“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思維定勢,投資1.2億元,對城區分支供水管網進行一次全面改造、升級,徹底解決跑冒滴漏問題,滿足城區24小時供水需要;徹底扭轉一處維修、全城停水的局面,保障居民正常用水;徹底改變無計量設施狀況,做到管理規范、計量征收;真正理順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提升供水服務水平,開創我市城市供水工作的新紀元。三是完成孟良河綜合治理工程和農用橋工程。與此同時,保持與上級水利部門的溝通,做足、做好我市各類水利項目儲備,努力爭取列入國家和省市規劃盤子。

二、嚴控“三條紅線”,加強水資源管理力度。

為切實增強“三條紅線”剛性化、水資源管理精細化、考核問責權威化,積極穩妥地在全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一是正式啟動自備井關停工作。按照供水管網改造一處、城市管網聯通一處、自備井關停一處的總要求,同步推進自備井關停與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工作,保障城區各類用水需要。在此基礎上,理順水資源管理秩序,初步建立起與我市緊缺的水資源形勢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機制;二是提前做好水源切換準備。按照省市要求,明年長江水正式進入我市,我局將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江水入城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三是全面加強水資源管理。重點做好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計劃用水、水政執法和水資源費征繳等各個環節的規范工作,嚴處違規取水,對于非法打井、無證取水、不安裝計量設施、拒繳水資源費等違規無序取用水行為,一經發現嚴肅查處,切實將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采、利用和節約、保護工作落到實處,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四是適時啟用水源監測系統。按照上級要求,啟用地下水源監測系統。

三、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全市安全度汛。

要著眼最不利氣象年景,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按照提前謀劃、及早備汛、科學管理、保障安全的原則,強化防汛抗旱責任制和各項防御措施,確保全市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