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和骨質疏松的關系范文
時間:2023-11-14 17:37: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更年期和骨質疏松的關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掀開激素的神秘面紗
女性通常在45~55歲絕經。絕經意味著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下降,由此會引起一些更年期癥狀。因此,在更年期這個階段,“激素”這個詞被人們關注得最多。有的人想補點激素,推遲絕經,延緩衰老但更多的人說起激素會談虎色變,不管癥狀有多重,也絕不沾激素的邊。這其中有很多人拒絕激素是因為怕得癌癥,怕發胖。激素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帶有一絲神秘,感覺它像返老還童的靈丹妙藥,想偷吃禁果,又怕受到懲罰。
對女性來說,雌孕激素是一生的需要。在婦女體內,許多器官和組織都存在雌激素受體,接受雌激素的作用。其中生殖器官和組織受體最多,其他還有心臟、骨骼、大腦神經系統、韌帶、結締組織、尿道、膀胱、皮膚、消化道、毛發、牙齒、眼、喉、肌肉等。年輕時,卵巢產生高濃度的雌孕激素參與這些器官的生理活動,維持身體的健康。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下降,這些組織和器官會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出現更年期癥狀。通過補充激素可以減輕更年期的各種癥狀,并可預防一些與絕經相關的疾病,如骨質疏松癥、心血管疾病等。那么,什么樣的人需要激素治療呢?
1,嚴重的更年期癥狀,影響到工作和生活
月經紊亂、潮熱盜汗、陰道干澀、不適、尿頻,是更年期婦女最常出現的癥狀。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飲食調理、中藥或補充大豆異黃酮等就可以緩解。如果上述癥狀嚴重到影響正常生活了,就可以采取激素治療,激素治療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有些婦女會出現較嚴重的失眠,關節肌肉疼痛,情緒波動等癥狀,激素治療同樣也有很好療效。連用3個月癥狀減輕或消失后,可減量或試著停藥,若癥狀反復可以再用。這一治療措施已在臨床應用30余年,其療效及安全性得到公認。
2,由于手術,疾病或遺傳因素引起的卵巢早衰
有些婦女由于上述原因在40歲以前就絕經了,這些人未來患心血管疾病及骨質疏松癥的風險會相對比較高,醫生一定會建議您補充激素,治療時間至少要持續到正常絕經年齡(50歲左右)。由于使用激素時年紀較輕,致癌風險很小,用藥期間定期體檢即可。
3,有更年期癥狀,同時兼有骨質疏松高危因素的女性
女性在絕經后的3到5年中,非常容易發生骨質疏松。如果存在骨質疏松的高危因素如長期攝鈣不足、抽煙,酗酒、缺少運動、身材纖細、骨質疏松家族史或骨密度檢查證明有骨質疏松的人,最好在絕經后盡早使用性激素補充,尤其是同時伴有更年期癥狀,更適合選用性激素治療。
有下列情況的患者應禁用或慎用激素:
禁用:
?有乳腺癌、子宮內膜癌,黑色素瘤、肝腎腫瘤、腦膜瘤病史。
?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
?血卟啉癥。
?紅斑狼瘡,耳硬化。
?近6個月內有血栓性疾病史。慎用:
?如果還沒有絕經,但有較大的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卵巢腫瘤。
?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
?血管栓塞史。
?膽囊疾病。
?乳腺癌家族史。
常用的性激素有倍美力、利維愛、克齡蒙、補佳樂、婦復春、更寶芬等。并有口服、經皮吸收、外陰涂抹、經陰道吸收幾種劑型。如果更年期癥狀為全身表現,可以應用口服激素,如果只是單純尿道和陰道不適,就只需在外陰和陰道局部涂抹激素就行了。激素的選用和調換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激素治療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解析
?乳腺癌用激素會得癌癥,這是大多數婦女擔心的問題。其實,乳腺癌的發生和性激素治療關系不大,發生率小于0.1%,而且使用少于5年,乳腺癌的發生率更低。超過5年,有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險。因此,性激素治療強調絕經早期使用。
?子宮內膜癌:在性激素治療的歷史初期,曾因單純補充雌激素而致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增高。之后,醫學界改變了這種使用方式,用雌、孕激素聯合用藥就避免了子宮內膜癌的發生。
?血栓栓塞和心血管事件:性激素治療有可能發生栓塞和心血管病變,這種潛在危險隨著年齡增長會有所上升,尤其是肥胖及血栓形成體質的婦女容易發生,60歲以后使用激素治療有可能增加卒中的風險。因此,主張絕經早期和過渡期的幾年內應用激素,對人體益處多于危險。
定期監測
激素治療期間,應每年體檢一次,檢查肝腎功能、血糖、血脂、乳腺、子宮內膜及宮頸防癌涂片。
篇2
女性體內主要有兩種主要的荷爾蒙分泌,包括雌激素和黃體素,兩者的濃度變化關系著整個經期的情況。當年齡逐漸進入45歲~55歲間,雌激素的分泌會明顯減少,同時導致黃體素的減少,以致無法排卵,月經周期可能開始出現不規則的情形,或長或短,有時甚至數月沒有排血,也就是逐漸進入更年期。
女性因為荷爾蒙濃度的降低,所以開始出現所謂的更年期癥狀,如突然的臉熱潮紅、盜汗、心悸、容易失眠、情緒不穩、憂郁、陰道干燥變薄、骨質加速流失、心血管疾病如中風、高血壓、心肌梗塞增加等。有的女性認為更年期癥狀比月經來潮還要惱人!
荷爾蒙療法并非人人適用
當更年期不適癥狀嚴重到影響正常生活,身心皆痛苦不堪時,應該積極尋求醫師的專業判斷及協助。西方國家自70年代以來,常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來緩解更年期癥狀,但是過去的一二十年來,不斷有報告指出,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的婦女,罹患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肺癌,以及乳癌的幾率明顯增加,尤其是有乳癌家族性遺傳基因者。
早期的荷爾蒙療法只使用了雌激素,研究發現似乎會促進女性特殊器官癌細胞的生長。但是如果加入黃體素,則可以產生抑制的作用,因此,目前的荷爾蒙療法都是同時使用這兩種荷爾蒙。但是,一項大規模實驗結果顯示長期使用合成雌激素與黃體素的更年期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提高了26g,其他心血管相關疾病幾率增加的百分比分別為中風41%、心臟病29%、血栓100%。但是,卻會降低37%罹患直腸癌的風險,以及降低骨質疏松造成骨折的機率。
到底更年期婦女該不該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如何正確使用才安全?臺灣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楊振銘表示,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荷爾蒙替代療法,由于海外研究報告有負面警示,所以在門診中并不會主動建議患者使用荷爾蒙療法,但是如果更年期癥狀屬于中度或重度,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才會建議使用。使用時也必須遵守用藥原則,最多服用5年就應該停止。在荷爾蒙替代療法中所用的兩種荷爾蒙,其中之一為雌激素,是一種提煉自懷孕母馬尿的荷爾蒙混合物;另一最常使用的黃體素荷爾蒙,是類似天然黃體素的一種合成化合物,簡稱黃體酯酮。
荷爾蒙治療準則――“三低一高”
目前國際普遍使用的荷爾蒙治療準則即“三低一高”,三低是指“低劑量的選擇”、“低治療的年齡”、“低風險的使用年限”,“一高”是“高度個人化”。依照荷爾蒙補充療法新策略的運用,才能使婦女的健康得到保障;同時,要是聽從醫師的指示,并且要定期做檢查,避免有罹患癌癥的風險。
如果不選擇荷爾蒙補充療法,不妨使用植物性荷爾蒙補充,如豆漿、豆奶、豆腐等豆制品,其中所含的異黃酮就是一般所指的植物性荷爾蒙中的一種。因為不屬于類固醇類,卻可發揮部分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如改善更年期不適和保護心臟血管,但是必須在高劑量的補充下效果才明顯。不過,只吃大豆異黃酮素類的植物荷爾蒙,也未必適合每位婦女的更年期癥狀。
篇3
有人說,女人如花,是花都必須經歷花開花落,而越是美麗的花,花期就越是短暫。女性要比男性提前10年左右進入更年期,標志著女人的花期已敗,也是女性生理明顯衰老的一個起點,那么,雌激素與女性的衰老又有多大關系呢?
雌激素如同一把雙刃劍,是伴隨女性一生的親密伙伴,雌激素偏低,則會導致更年期提前;而雌激素過剩,又是子宮肌瘤、乳腺癌的元兇。
更年期的共性特征
【生理變化】由于雌激素逐漸減少,胸部明顯下垂,會明顯萎縮,停經后,性器官和逐漸萎縮,明顯減少、變白或脫落。
【月經紊亂】絕經前月經周期開始紊亂,出現經期延長、經血量增多或減少,手心發熱,失眠,面部或全身陣發性潮紅及潮熱,即突然感到胸部、頸部及面部發熱,出虛汗,畏寒,有時伴心悸、胸悶、氣短、眩暈等癥狀。
【情緒波動】更年期婦女往往有憂慮、抑郁、易激動、好哭、記憶力減退、思想不集中,有時喜怒無常,類似精神病,自控能力非常差。
【減退】及腋毛脫落,衰退,陰道分泌物明顯減少,時出現疼痛感,繼而導致性生活減少,甚至厭惡性生活。
【易發腫瘤】更年期為常見腫瘤的高發期,常見有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卵巢癌、乳腺癌等。
雌激素扮演什么角色?
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它對機體的代謝、生長、發育、繁殖、性別、和等起重要的調節作用。雌性激素是促進和維持女性正常,以及生殖功能的激素,能延緩更年期,預防骨質疏松。
【延緩更年期】雌激素可以明顯改善更年期潮熱、出汗,消除更年期綜合征,推遲絕經期到來,保持女性特有的魅力。
【告別婦科病】雌激素促使陰道上皮增生、角化及糖原的增加,使陰道內保持弱酸性環境,提高抵抗力,防止細菌感染,從而遠離婦科病。
【皮膚有彈性】雌激素是制造骨膠原的“按鈕”,當雌激素足夠時,皮膚的真皮層就可以提供大量骨膠原,使皮膚光滑、滋潤。
【性感身材】雌激素可以促進女性的發育、骨盆寬大、臀部皮下脂肪增厚等,這樣才能擁有完美的S身形。
【月經周期】雌激素與孕激素共同作用于子宮內膜,使子宮內膜發生周期性變化,產生月經潮起潮落。只有雌激素的量處在正常狀態,才有足夠的能力來保證月經周期正常。
【如何調節雌激素】大豆異黃酮是由天然大豆提取的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具有雙向調節雌激素的作用,當人體內雌激素水平偏低時,它占據雌激素受體,發揮雌激素效應,提高雌激素水平;當人體內雌激素水平偏高時,發揮削弱雌激素效應,由于其活性僅為體內雌激素的2%,因而從總體上表現為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是女性離不開的天然植物激素,又能補充雌激素,還能預防婦科腫瘤。
篇4
2、多進行戶外活動。室外空氣比較好,盡量做腳著地的活動,這樣可以預防骨質疏松。
3、保證充分的睡眠。最好有6~8小時的睡眠,且在晚上10點鐘開始就進入睡眠狀態。研究表明,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新陳代謝比較活躍的時候,錯過這個睡眠時段不利于保持青春和活力。
4、要保持心理平衡。更年期的婦女心理比較脆弱。但是,每個女性都要經歷這個特殊的時期,一定要客觀地正視這個現實。還要注意人際關系。
5、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潔,預防感染。更年期泌尿生殖道處于萎縮狀態,抗感染能力弱,所以更要注意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潔,預防泌尿道的感染和陰道炎的發生。如果出現了生殖系統方面的不適感,及時就醫。
6、重視絕經前的月經失調和絕經后的陰道流血。出現這類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7、注意避孕。停經12個月以上,是明確絕經的標準,這種情況下才可以不避孕。如果沒有明確絕經,可能偶爾出現卵巢排卵,萬一懷孕,不僅會增加做人流的危險,還可以引發其他一些疾病,如葡萄胎。
8、醫生指導下接受必要治療。如果絕經期癥狀嚴重,如潮熱,出汗等嚴重,脾氣很暴躁,生殖道萎縮嚴重,經常出現尿路感染,有骨質疏松的表現,可以考慮激素替代療法。但這一療法一定要在醫生的嚴密監護和隨訪的情況下進行,不是每個病人都適合,因為這種療法有禁忌證,有引起其他疾病的危險。
9、多做些收縮提肛肌的鍛煉。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減少,體內支撐組織比較松弛,容易出現子宮脫垂,尿失禁等情況。做提肛肌的鍛煉對這種情況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每天做3次提肛練習,每次1 5分鐘。
10、吃點中藥。很多更年期婦女會出現腎陰虛的癥狀,如腰膝酸軟、口干、便秘等,可以吃點知柏地黃丸,如果是腎陽虛的話,會有怕冷、人懶散,大便稀薄,可以吃點右歸丸。應該在中醫醫生的指導下服藥。平時泡點枸杞子當茶喝,湯里放點黃芪、人參等,多吃點山藥,都有好處。
篇5
【關鍵詞】更年期;心理特點;保健;女性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339-01
更年期綜合征困擾著不少中老年女性。女性在40歲左右,生理上便會逐漸進入一個新的轉折時期,我們稱之為更年期[1]。 這時,隨著卵巢功能的逐漸衰退,女性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也會逐漸減少乃至消失。世界衛生組織(WHO)人類生殖特別規劃委員會提出“更年期”易名為“圍絕經期”,圍絕經期系指卵巢功能衰退的先兆(40歲左右)到最后一次月經后一年[2]。當婦女從生育功能旺盛期走向衰退期的過渡時期,它包括從臨床上、內分泌學及生物學上開始出現絕經趨勢的跡象,其臨床分期為絕經過渡期、絕經與絕經后期。絕經過渡期即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到最后一次月經[3];處于更年期的婦女易發生各種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問題,而更年期健康是老年健康的基礎,因此搞好更年期婦女的保健至關重要[4]。
1 更年期婦女的身心特點:
女性更年期的四大癥狀[5] 通常來說,絕經后的婦女在更年期會出現以下四大癥狀: 一、潮熱――是更年期女性經常遭遇的癥狀。 二、心悸――也就是心慌,也是更年期最常見的癥狀之一。 三、精神、神經癥狀表現異常。 四、腰酸背痛――是更年期婦女骨質疏松的早期癥狀。
1.1生理特點
1.1.1 月經紊亂:是更年期婦女最普遍、最突出的表現。月經經常延遲,甚至幾個月才來潮一次,經量也逐漸減少。
1.1.2 陣熱潮紅:是更年期主要特征之一,部分婦女在更年期內由于雌激素的水平下降,血中鈣水平也有所下降,會有一陣陣地發熱、臉紅、出汗,伴有頭暈、心慌,持續時間為一兩分鐘或12分鐘~15分鐘不等。
1.1.3 心血管及脂代謝障礙:可能會出現冠心病、糖尿病。
1.1.4 神經、精神障礙:有的婦女,血壓上下波動較明顯,可能有情緒不穩定,易激動,性格變化、記憶力減退等。
1.1.5 運動系統退化:出現腰、背四肢疼痛,部分婦女出現肩周炎、頸椎病。
1.2 心理特點
1.2.1 心理敏感性增強,感覺易敏感。過份的敏感,把發生在周圍的一些不愉快事件強行與自己聯系,聽了風就是雨。
1.2.2 特別關注流言蜚語在一些單位里,總有一些人喜歡傳播小道消息,或是流言蜚語,某些更年期婦女就是這些傳播的積極參與者和受害者。當流言蜚語被夸大,失實時,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對更年期婦女來說,又是一種惡性刺激。
1.2.3 盲目懷疑 尤其對一些涉及到其本身利益的事無端地盲目懷疑,如晉級、加薪、分房中的一些決策沒有滿足其本人的愿望時,她就會盲目懷疑。
1.2.4 情緒不夠穩定,易激動,易怒,易緊張焦慮。
1.2.5 注意力不夠集中,不易集中自己的思想,不易集中自己的精力。
2 更年期婦女保健知識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對更年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認識到更年期是女性在進入老年期前必經的生命階段,要想獲得一個健康的老年期,就必須有一個健康的更年期。
2.1做好宣傳教育 通過各種形式提供有關更年期生理和心理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與溝通,指導更年期婦女合理就醫、飲食鍛煉和用藥等問題。
2.2 注意個人衛生盡量穿寬松及容易加減的衣服,內衣以純棉為宜。更年期婦女保健知識首要的一點就是注意個人衛生,并堅持定期檢查。
2.3注意調整飲食的搭配,合理營養。適當補充豆制品,多食新鮮蔬菜和瓜果。
2.4加強鍛煉生活規律但避免緊張和勞累,同時堅持腦力勞動,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不間斷地學習思考防止大腦發生“廢用性萎縮”。
2.5 戒掉煙酒、咖啡及含咖啡因的食品;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地服用激素和鈣來防治神經失調、骨質疏松、生殖器老年萎縮等。
2.6處于更年期的女性還應解除顧慮,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合理飲食,保證足夠睡眠,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防止過胖,這些也都是改善更年期綜合征的必不可少的保健措施。
2.7定期去醫院體檢
應每隔6~12個月做一次婦女病及腫瘤普查,定期體檢,做好疾病的篩查工作,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
3 討論
了解有關知識,保持心情舒暢,積極參加文娛活動,這個是女性更年期保健中最重要的。 對一些嚴重憂郁癥和更年期偏執患者,多采取暗示療法,鼓勵患者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增強患者的生活興趣及戰勝疾病的信心;還要指導家屬多陪伴、多溝通、多理解,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憂慮,以減輕心理壓力,同時傳授自我調節與自我控制不良情緒的方法。夫妻和睦相處是調節心理的好配方,還要做到起居有規律,勞逸結合,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和不良刺激。加強身體鍛煉,如散步、練太極拳等,增強全身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同時營養要均衡,要注意補鈣和多種維生素等,使她們在實踐中認識到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心理、生理、社會的良好適應才是健康人。
參考文獻
[1] 徐芾.更年期婦女保健.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4:19-22.
[2] 李淑杰.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心理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06).
[3] 賀采芳.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治療中的心理干預[J].中國療養醫學,2008,(10).
篇6
雖然30歲前是預防骨質疏松的最佳時期,但是在過了骨峰值之后也注意骨質的保護,減緩骨質的丟失,同樣對預防有著積極的作用。
生活中預防細節處處在
骨質疏松一旦被確診,再補鈣或許為時已晚。有調查顯示,骨質疏松的出現與個人在中年后的骨質丟失度有關。如果在到達骨峰值之前就開始注意堅持對骨質的保護對于骨質疏松的預防頗為有益。
1.多曬太陽:紫外線能刺激維生素D的產生,因此陽光也是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每天1~2次,每次10分鐘處于陽光下,是解決維生素D不足的絕好辦法。當然不可在陽光強的時候曝曬,以上午10點以前和下午3點以后為佳。如果在冬季或是寒冷地帶日照不足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確定維生素D用量,一般每天400國際單位的用量是適宜和安全的。過量服用會增加骨質再吸收,也是有害的。
2.適當運動:運動可以強化骨骼,增加日照(使維生素D的來源充足),使骨質疏松的發生減緩或程度減輕。研究證明,更年期婦女堅持運動,可使體內的礦物質密度增加0.5%,而不做任何運動者則下降37%。散步、打網球、跳舞、打太極拳等強化和支持背部的特殊運動,加上適當的鈣營養,能提高預防效果。
3.適度增加體重:骨質疏松癥易發生在體型較瘦的女性身上,這可能是因為她們骨鹽絕對量較身材高大者少,加之內分泌激素等原因,更易導致體內鈣丟失。所以,適當增加體重,對于穩定病情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4.積極治療:骨質疏松癥一旦確定,想要使它逆轉相當困難,而且在確診前發生的損害通常都是永久性的。但不應放棄努力,可使用鈣劑、維生素D及降鈣素等治療,使病情的發展緩慢下來,甚至停止。
5.慎用藥物:已有骨量減少或骨質疏松者應慎用藥物,如利尿劑、甲狀腺補充品、抗血凝藥、四環素、異煙肼、抗癌藥、潑尼松等,它們均可影響骨質的代謝,導致鈣的流失。若正在服用利尿劑,需提高鈣質的劑量。
6.補腎:祖國醫學認為腎主藏精,精生髓,髓居骨中,骨賴髓以滋養。實驗研究表明,補腎中藥可影響骨骼生長和恢復,因此中醫治療骨質疏松多從補腎著手。此外,肝、脾與骨質疏松也有一定的關系,益肝補脾之法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報道也有。
壯骨補鈣的十款飲食
強壯骨骼離不開兩大關鍵營養:鈣和維生素D。因此,補充這兩種營養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格外需要注意的事項。
1.酸奶:酸奶富含維生素D。喝一杯脫脂酸奶即可以滿足人體每天30%的鈣需求量和20%的維生素D需求量。
2.牛奶:一杯(250毫升)的牛奶含熱量僅90大卡,卻能滿足每天30%的鈣需求量。選擇維生素D強化牛奶,壯骨效果更好。
3.奶酪:43克奶酪的鈣含量超過每日鈣需求量的30%。但是要注意,過量食用奶酪會導致體重增加,反而不利于關節健康。
4.雞蛋:雞蛋中的維生素D主要在蛋黃中,雖然含量只有日需求量的6%,但吃雞蛋是最方便的獲得方式之一。
5.沙丁魚:沙丁魚常被做成罐頭,其中所含的維生素D和鈣質出乎人們意料。
6.三文魚:三文魚通常是因有益于心臟而備受歡迎,然而85克左右的三文魚肉就可以滿足人體全部維生素D的日需求量。
7.金槍魚:是除三文魚外又一種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85克左右的金槍魚含3.8微克左右的維生素D,約占維生素D日需求量的39%。
8.菠菜:如果你不能吃奶制品,那么可以通過吃菠菜攝取鈣質。吃一小碗菠菜可補充人體日需求鈣量的25%。另外,菠菜還含有益身體健康的纖維素、鐵和維生素A。
篇7
月經不調
有的女性平素性格內向、抑郁,有了不愉快的事情或有一些想法的時候,不能通過向他人傾訴、與他人溝通來排解,減輕壓力。長期的壓抑導致肝氣郁結,經脈氣機不利,經前出現周期性的脹痛,頭痛,失眠,情緒波動易激惹等,甚至出現閉經,崩漏或更年期提早到來。更有甚者可因肝氣郁結,發生良、惡性腫瘤等嚴重后果。
乳腺疾患
由于肝經循行布兩脅,故肝氣不舒,氣滯血淤,經脈運行不暢與乳腺增生、乳腺結節甚至乳腺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臨床可見,中年女性腫塊,經前脹痛,經后緩解,伴有心煩急躁、胸脅脹痛,口苦,月經周期不規律、經量減少、血色暗紅等癥狀。
這些癥狀及疾病的發生都與人的情緒變化有關,當我們為一些生活中瑣碎的事情生氣,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時,要想到生氣帶來的損傷,不僅僅是精神上的,而且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甚至導致疾病的發生,那么我們就會退一步海闊天空,保持一個健康,快樂的心態,以維護我們的身心健康。
大笑有利健康
有句外國諺語說: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生。可見良好的心情對一個人的健康有多重要,尤其是多愁善感的女性朋友。
女性的健康與心情緊密相關,緊張的情緒會導致出現疼痛及乳腺增生,本來性格內向、長期郁悶的女性,就容易招來乳腺疾病,如果再因為患病使情緒更加不好,只會造成疾病與壞情緒的惡性循環。所以,每當有一些患有乳腺增生等良性疾病的患者向北京天壇醫院乳腺專家王丕琳主任醫師尋求保健良方時,她總不忘告誡她們――每天對著鏡子大笑3次。因為不良的心情不僅會導致出現如疼痛,包塊、增生等良性的疾病,還會讓這些良性疾病慢慢惡化。
王醫生說,不是機械地每天大笑3次,而是真正開懷地笑上幾次。當人大笑時,可讓心血管系統強健地加速運行,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血液中的腎上腺素會增多。哈哈大笑還有利于開發右腦,幫助女性增加創造性思維,克服思維的局限性。笑的目的是要達到心情舒展的狀態,這就是有意識地在調節自己的情緒,而“迅速擺脫不良的情緒困擾,就是對最及時的挽救。”
懷孕后一定別碰的化妝品
所有標榜純天然的染發劑其實都含有對苯胺,而對苯胺具有很強的致癌作用。即使染發劑里規定了對苯胺安全用量,但是,對于孕婦來說,微量也是致命的,人的頭皮是人體毛囊最多,最密集的部位,就像是數不清的一個個通道,染發劑只要接觸了頭皮,這些苯類的有機物質就很容易通過毛囊進入毛細血管,然后隨血液循環到達骨髓,就會導致胎兒畸形。所以孕婦不宜使用染發劑。
婦女懷孕后,不但頭發非常脆弱,而且極易脫落。若是再用化學冷燙精燙發,更會加劇頭發脫落。因為冷燙精是改變頭發原本的結構使其變卷的,化學藥水的威力對頭皮損傷很大,會隨著皮膚進入體內,影響胎兒成長。少數婦女還會對其產生過敏反應。因此,孕婦也不宜使用化學冷燙精。
口紅是由各種油脂,蠟質,顏料和香料等成分組成。其中油脂通常采用羊毛脂,羊毛脂除了會吸附空氣中各種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微量元素,還可能吸附大腸桿菌進入胎兒體內,而且還有一定的滲透性。孕婦涂抹口紅以后,空氣中的一些有害物質就容易被吸附在嘴唇上,并隨著唾液侵入體內,使孕婦腹中的胎兒受害。鑒于此,孕婦最好不涂口紅,尤其是不要長期抹口紅。
多吃洋蔥可預防骨質疏松
一直以來,奶類產品都被國際性營養權威人士視為人體補充鈣質,防止骨質疏松的最有效食物。
如今,營養學家又提供了一個新的保“骨”概念。大量的蔬菜也可讓你擁有更健康的骨骼。瑞士的科研人員先用雄老鼠做實驗,分2組進行,1組喂食了4個星期的干洋蔥(每天1克),結果發現,這批老鼠的骨骼礦物質和骨密度有所增長。研究者又用雌鼠做實驗,首先除去雌鼠的卵巢,造成類似人類女性更年期的癥狀。這會導致骨骼大量流失鈣質,造成骨質疏松現象。但他們發現,用洋蔥喂養的這些經過手術的雌鼠,其體內礦物質流失情況卻減少了,而且喂食洋蔥愈多,礦物質流失情況愈少。
所以,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洋蔥及其他一些蔬菜確實能有效減少骨骼的礦物質流失,而礦物質流失是骨質疏松的一大特征。
篇8
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加強,“骨質疏松癥”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但是很多人對這個名詞都是一知半解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患有骨質疏松癥。
什么是骨質疏松癥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打個比方,我們的身體結構就像一座房子,骨骼就好像房子的鋼筋,一旦發生骨質疏松,就好像房子的鋼筋被腐蝕了,那么房子就會像豆腐渣工程一樣搖搖晃晃,很容易塌陷。
骨質疏松和骨質疏松癥并不是一回事。骨質疏松是一種現象,而骨質疏松癥是一種疾病。骨質疏松要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稱為骨質疏松癥。它有三大特征表現:①骨痛(尤其以腰背痛多見,疼痛可沿著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劇;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嚴重時翻身、坐起及行走均有困難),②骨骼變形(如身高縮短、彎腰駝背),③骨折。
是否有患骨質疏松的可能?預測是否有骨折風險?應該去找專科醫生進行骨密度的檢查。
絕經后的婦女與老年人最易發生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分為原發性骨質疏松和病理性骨質疏松(也叫繼發性骨質疏松)。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有兩種,一種叫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常見于70歲以上人群;還有一種叫絕經后的骨質疏松癥,一般發生在婦女絕經后5~10年內。
骨|疏松癥的發病率與年齡增長密切相關,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60歲以上的人都會出現骨密度降低;80歲以上的人,幾乎百分之百會有骨質疏松。據統計,我國目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2億,而有骨質疏松現象的在這些人群中約占90%。保守估計,中國骨質疏松癥患者數量約1億。因此,防治骨質疏松是抗衰老、延長壽命、保障人民生活質量的一個十分迫切的研究課題。
如果絕經后的女性去做一下骨質疏松檢測,幾乎是一查一個準。事實上,每個絕經后的女人幾乎都會發生骨質疏松,但很少有人會注意到;直至發生骨折時,才意識到有可能是患上了骨質疏松癥。為什么絕經婦女特別容易患上骨質疏松癥?這與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很密切的關系。絕經后由于缺少雌激素,骨密度會迅速降低,繼而容易發生脆性骨折、脊椎、腰椎壓縮性骨折等。
繼發性骨質疏松見于任何年齡階段的人,比如甲亢、甲狀旁腺亢進、長期服用抗抑郁藥物的患者,這跟年齡沒關系,跟疾病有關。
怎么判斷自己是否有患骨質疏松癥風險
判斷骨質疏松或預測骨質疏松癥,臨床上主要進行骨密度(BMD)測試。以雙能骨密度儀(DXA)為其測定的“金標準”。此儀器較準確,重復性好,是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骨質疏松癥檢測方法。但此儀器并非所有的醫院都有,也有一些患者覺得該檢查價格昂貴而未能及時獲得診治。
在此特推薦一種敏感性較高、操作簡便、被國際骨質疏松癥基金會(IOF)認可的、骨質疏松風險評估及骨折風險預測的方法,即骨質疏松癥風險一分鐘測試題。共10題,內容如下:①是否曾經因為輕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會傷到自己的骨骼?②父母有沒有過輕微碰撞或跌倒就發生髖部骨折的情況?③經常連續3個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強的松”等激素類藥品嗎?④身高是否比年輕時降低了(超過3厘米)?⑤經常大量飲酒嗎?⑥每天吸煙超過20支嗎?⑦經常患腹瀉嗎?⑧女士回答:是否在45歲之前就絕經了?⑨女士回答:是否曾經有過連續12個月以上沒有月經(除了懷孕期間)?⑩男士回答:是否患有陽痿或者缺乏這些癥狀?只要其中有一題回答結果為“是”,即為陽性。
在上面的測試題中,第1題是判斷是否有骨折傾向;第2題是判斷是否存在遺傳因素;第3題是想說明“可的松、強的松”等激素類藥品可促進蛋白質分解,增加鈣、磷排泄,使骨基質形成障礙;第4題意在說明骨質疏松癥常見表現―――身長縮短;第5、6題意在說明過量的吸煙和飲酒已被證明是骨質疏松癥重要的危險因素;第7題意在說明胃腸道功能紊亂致使蛋白質、鈣、磷、維生素等營養素的吸收水平下降,使骨骼生長受限;第8題意在說明絕經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顯著,骨質丟失速度加快;第9題意在說明女性激素水平的異常除了造成月經規律的改變,也造成骨代謝的異常;第10題意在告訴我們,研究表明雄激素是男性生長發育的重要激素,除參與生殖作用外,還影響機體的其他代謝過程,如骨代謝,在獲得骨峰值和維持骨量中起重要作用。
測試陽性者表明有患骨質疏松的可能,但這并不證明現在就患了骨質疏松癥,還需要去醫院進行骨密度測試來確定。
防治骨質疏松癥的5大策略
美國“健康日”網站近日刊出了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推出的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癥的5大策略。
風險要自知骨質疏松癥的常見風險因素有很多,包括45歲前絕經、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發生過骨折或有骨質疏松癥家族史等。用本文推薦“骨質疏松癥風險一分鐘測試題”進行自測,來明白自己的骨質疏松風險有多高。
骨密度檢查老年人、女性一旦進入更年期或自測骨質疏松風險較高,應定期到醫院檢查骨骼健康狀況,請醫生評估骨折風險。若是已確診患有骨質疏松癥的女性,應遵醫囑積極堅持治療。
補充鈣和維生素D日常飲食中要注意適當多吃富含鈣質的牛奶、芝麻等食品,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香菇、海魚、堅果等來幫助人體吸收鈣質。多曬太陽也有類似作用,或者適當補充維生素D補劑。菠菜、西蘭花等富含維生素K的食品有助促進骨骼代謝,增強骨骼,也應適當多吃點。
鍛煉莫偷懶每周應鍛煉3~4次,每次30~40分鐘。鍛煉項目可以多樣化,抗阻訓練和力量訓練相結合,比如,舉啞鈴、仰臥起坐、武術和瑜伽等。
篇9
這種觀點是不正確。雖然海水中的魚類在富含鈣的海水中生活,從來不缺鈣,而在陸地生存的動物,包括我們人類,由于遠離了海洋,所以時常會出現鈣缺失。為了應對缺鈣,還專門進化出一個腺體,即甲狀旁腺。在身體缺鈣的時候,甲狀旁腺分泌激素,從骨骼“銀行”中取鈣應急。但這卻可導致骨質疏松。陽光的照射和鈣的吸收關系密切,可是我們并不能保證總能得到充足的陽光。如果這樣,即使我們攝入了含鈣的食物,也會因為沒有足夠的“日光浴”而吸收不好。我國東北地區由于氣候嚴寒,在漫長的冬季經常足不出戶,曬不到太陽,就會因缺鈣而產生腰腿疼。另外,年輕時的體育鍛煉,特別是幫助長骨的運動對增強骨質十分有益。年輕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體力勞動充足的人,很少患骨質疏松癥。在35歲左右骨峰值形成后,特別是進入中、老年期,鍛煉起著維持骨質、防止骨質丟失的作用。如果我們保證不了經常性、飽和度較高的體能鍛煉,缺鈣也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誤區二:補鈣容易造成體內鈣太多,形成高鈣血癥
如果認為高鈣血癥是因為身體內的鈣太多了才會得的一種病,那就大錯特錯了。你犯了一個望文生義的錯誤。成年人體內鈣含量約為1200克。其中約99%的鈣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之中,約1%的鈣存在于軟組織細胞外液及血液中。當人體鈣攝入不足時,血鈣濃度就會下降。甲狀旁腺就會從骨骼“銀行”中取鈣。由于骨骼中的鈣含量及濃度遠遠高于血液,所以往往會提出過多。這些多提的鈣在血管及組織中驟增,這時就患了高鈣血癥。所以說,高鈣血癥恰恰就是因為缺鈣才會得的病。
誤區三:補鈣太多會使孩子的骨骼提早結束發育,個子長不高,最好采取寧少勿多的原則
這種擔心其實是多余的。當人體鈣源充足時,不但不會發生甲狀旁腺從骨庫中提鈣的現象,還會通過甲狀腺分泌的降鈣素不斷向骨骼“銀行”“存”鈣,從而保持體內鈣的良性循環。由于鈣對人體是一個外源性物質,在體內不能合成,因此需要源源不斷從體外補充。缺鈣時腸壁會竭盡全力吸收鈣,當吸收至體內足夠所需量時,多余的部分就會排出,所以不必擔心補鈣太多會使孩子的骨骼提早結束發育。
誤區四:不缺鈣時不用補,等缺了鈣再補也不遲
人的一生從胎兒時期開始就有許多補鈣的機會。如果錯過了就會帶來遺憾。嬰幼兒補充足夠的鈣,能夠增強神經組織的傳導能力,預防小兒佝僂病。8~18歲是達到高峰骨質的關鍵時期,在早期發育期將鈣補足是使高峰骨質達到最佳狀態的必要條件,也是最有效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的方法。人過中年骨質逐年丟失,每年大約失去0.7%~1%。女性到了更年期后,骨質丟失加速,65歲后可能丟失骨鈣的35%~50%,男性可能丟失30%~36%。這個漫長的人體鈣丟失的過程,就好比一個無聲無息的殺手給人類帶來兩大疾患:一方面由于骨鈣丟失引起骨質疏松、骨質增生及各類骨折;另一方面由于血液及細胞內鈣濃度增高,導致鈣在血管壁和心肌、腎臟等軟組織中沉積,甚至沉積于腦、脊髓及眼球的水晶體內,引起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結石、老年癡呆及惡性腫瘤等病癥。為了避免這些嚴重的后果,人體在兒童期、青春期、成熟期均應保持“正鈣平衡狀態”,即攝取與吸收的鈣大于消耗、丟失的鈣。不要等到缺鈣時再補,那時已經太遲了。
誤區五:輕信廣告中某些夸大其詞的說法
篇10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D2(c)-079-02
圍絕經期是指婦女絕經前后的一段時期,包括臨床特征、內分泌學及生物學開始出現絕經趨勢的跡象,也是卵巢功能逐漸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續到最后一次月經后1年。圍絕經期綜合征以往稱更年期綜合征,是婦女在絕經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動或下降所致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伴有神經心理癥狀的一種癥候群。多發生在45-55歲,有人可持續至絕經后2-3年,少數人可持續到絕經后5-10年癥狀才有所減輕或消失,從而影響人際關系和正常生活。為使絕經期婦女能適應此過程,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現將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觀察與護理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共40例,40-45歲5例,46-50歲10例,51-55歲20例,56-65歲5例。其中,早絕經者4例,自然絕經者30例,人工絕經者6例。
2 病因
2.1內分泌因素
卵巢功能減退,血中雌孕激素水平降低,使正常的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之間平衡失調,影響了植物神經中樞及其支配下的各臟器功能,從而出現一系列植物神經失調的癥狀。在卵巢切除或放療后雌激素急劇下降,癥狀更加明顯,而雌激素補充后可迅速改善。
2.2神經遞質
血B-內啡呔及其自身抗體含量明顯降低,引起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紊亂。神經遞質5-羥色胺水平異常,與情緒變化有關。
2.3種族、遺傳因素
個體人格特征、神經類型以及職業、文化水平均與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病和嚴重程度有關,此類患者大多神經類型不穩定,且有精神壓抑或精神上受過較強烈刺激的病史,另外,經常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發病率較少,即使發生也較輕。消退較快。
3 生理方面
3.1月經改變
有四種表現,①月經頻發:月經周期短于21d。常伴有經前點滴出血致出血時間延長;②月經稀發:月經周期超過35d;③不規則子宮出血:排卵停止而發生功能性子宮出血:④閉經:子宮內膜不再增生和脫落。多數婦女經歷不同類型和時期的月經改變后,逐漸進入閉經,少數婦女可能突然閉經。同時可出現生殖器官萎縮,陰道黏膜變薄,分泌物減少,減退,尿道括約肌松弛,常有尿失禁,反復發作的膀胱炎癥狀。另有代謝障礙,表現為脂肪堆積、骨質疏松。
3.2精神神經癥狀
其臨床特征是絕經期首次發病,多伴有衰退,常伴有潮熱,多汗,面部和頸胸部皮膚陣發性變紅,伴有烘熱,繼之出汗。主要精神癥狀是憂郁、焦慮、多疑等,可有興奮型和抑郁型兩種表現:①興奮型表現為情緒煩躁、易激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多言多語、大聲哭鬧等神經質樣癥狀。②抑郁型多煩躁、焦慮,內心不安,甚至驚慌恐懼,記憶力減退、缺乏自信、行動遲緩,嚴重者對外界冷淡,喪失情緒反應,甚至發展成為嚴重的抑郁性神經官能癥。此類患者不能自我控制,與家人或周圍的人不協調,尤其是遇事不如意時表現更為突出。
3.3血管舒縮癥狀
潮紅潮熱為最常見的典型癥狀,患者有時感覺自胸部向頸及面部擴散的陣發性上涌的熱浪,同時上述部位皮膚有彌散性或片狀發紅,伴有出汗,汗后又有畏寒。一般潮紅與潮熱同時出現。多在凌晨乍醒時、黃昏或夜間。活動進食穿衣蓋被過多等熱量增加的情況下或情緒激動時容易發作。影響情緒睡眠工作,患者感到異常痛苦。
3.4心血管癥狀
患者可有血壓升高或血壓波動,假性心絞痛,有時伴心悸、胸悶等,癥狀發作常受精神因素的影響,且易變多樣。另外,絕經后婦女冠心病發病率高。
3.5改變
圍絕經期婦女常自述下降,但并沒有痛及困難。少數婦女亢進。
3.6絕經后期的癥狀
隨著絕經年數的增加,相繼出現泌尿生殖器官萎縮的癥狀如外陰陰道萎縮、痛、尿急、尿失禁;皮膚及毛發的改變如皮膚變薄、干燥、瘙癢及燒灼痛、減少、頭發脫落;松弛下垂;絕經5-10年以后,將發生骨質疏松癥,后果是骨折以及骨折引起的一系列問題。
4 心理社會方面
婦女進入圍絕經期以后,常因家庭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加重身體和精神的負擔。如子女長大離家自立、丈夫工作地位改變、自己健康和容貌改變、工作責任加重等引起心情不愉快、失眠、抑郁、多疑、倦怠,患者異常痛苦,亟待獲得幫助。
5 護理
5.1健康教育
尋找機會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建立相互依賴的護患關系,使患者能充分宣泄自己的情緒,再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正確理解絕經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對健康沒有影響。經歷一段時期,通過神經內分泌的自身調節達到新的平衡,癥狀就會消失。消除無謂的恐懼和焦慮,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不快的心情,以開放的心境對待一切事物。科學安排時間,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如散步、騎自行車等可促進血液循環,維持肌肉良好張力,延緩老化的速度,還可以刺激血細胞的活動、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并多學習一些新生事物,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生活,分散注意力,緩解不適。患者家屬也應具備有關圍絕經期方面的常識,理解更年期癥狀給患者帶來的不適。主動分擔日常家務,諒解患者出現的急躁、多疑、憂郁等消極情緒,避免發生沖突,提供精神心理支持,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復,協助患者度過困難時期。
5.2飲食指導
絕經期婦女體內鈣質“支出”大于“收入”,易出現骨質疏松,應指導其盡量食用含鈣量高的食物,有意識地從中得到鈣的補充并長期堅持。注意補充足夠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以減慢鈣的丟失,并鼓勵其堅持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多吃水果。
5.3心理護理
幫助患者了解圍絕經期是每個婦女必須經歷的一個正常生理過程,使她們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識,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老年的到來,消除無謂的恐懼和憂慮。
5.4指導患者加強醫藥保健
定期做好婦科檢查和用藥指導,還可以加用維生素B6、維生素E及谷維素,能有效地消除不適,幫助患者順利度過絕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