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范文
時間:2023-11-14 17:52: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效果;糖尿病;依從性;認知度;糖化血紅蛋白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為主要類型,多見于中老年人群[1]。糖尿病早期無明顯表現,多數患者由于發生眼、神經、血管等器官組織并發癥就診時發現血糖異常升高。血糖長期處于高值,嚴重影響機體的代謝功能,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因此應進行及時干預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預后[2]。目前糖尿病尚無根治方案,臨床必須進行可控因素的干預幫助患者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治療范圍內[3]。糖尿病病程長,需患者長期用藥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隨著時間的增長,其依從性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且多數患者對于用藥及生活方式等認知缺乏,導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4]。因此進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能夠有效控制疾病進展,減低致殘率、死亡率[5]。為探究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本文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其中,將90例2019年1—11月我院內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研究,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9年1—11月本院內分泌科90例T2DM患者納入研究。納入標準:(1)符合T2DM相關診斷標準[6];(2)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障礙患者;(2)妊娠糖尿病患者;(3)哺乳期女性;(4)合并惡性腫瘤者;(5)精神障礙及溝通障礙者;(6)中途退出研究者。按隨機排列法分為A、B組各45例。A組:男女比26:19,年齡45~79,平均(53.69±5.88)歲,病程1~13年,平均(7.25±1.65)年。B組:男女比27:18,年齡42~78歲,平均(54.11±6.05)歲,病程1~14年,平均(7.29±1.78)年。A、B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方法
1.2.1A組常規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飲食、運動、用藥等方面的指導;向患者簡單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加深對自身病情的了解,并告知藥物的相關副作用;對于患者的提問給予耐心的回答;出院后囑患者定期復診。
1.2.2B組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主要由醫師、營養師、護士長、責任護士組成護理路徑小組并制定相應護理方案:(1)入院當天:由責任護士對患者介紹病區環境、醫療團隊、患者管理制度等內容;幫助患者建立戒煙戒酒目標;對患者的生活方式、既往史等一般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協助患者完成檢查。(2)入院第2d:結合患者理解能力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強調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及診治方法;對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指導患者學會規避危險因素;鼓勵患者宣泄內心情緒,并給予針對性指導。(3)入院第3d:結合患者的飲食愛好和病情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膳食方案,囑患者遵循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4)入院第4~7d:結合患者的年齡、勞動力等因素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指導患者按要求進行運動,并結合自身情況逐漸增加運動量;囑患者切勿在飲食或用藥30min內及空腹狀態下進行活動。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包括劑量、方法、注射部位等。(5)出院指導:向患者介紹低血糖反應的癥狀及快速干預手段;向患者展示血糖監測的方法,促使其掌握;囑患者定期復診。
1.3觀察指標
(1)血糖控制情況:于護理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4mL及餐后靜脈血2mL,進行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lc)、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spostprandialbloodglucose,2hPG)水平的檢測。(2)依從性評價:采用醫院自制的患者護理依從性調查問卷評估護理后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并進行評分,分為25個項目,每個項目1~4分,分為4個等級,總分25~100分,分值越大,護理依從性越良好。(3)認知度評價:采用醫院自制的患者認知度調查問卷評估護理前后患者的認知度并進行評分,分為25個項目,每個項目1~4分,總分25~100分,分值越高,認知度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數據計算采用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數據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糖控制情況
A、B組護理前HbAlc、FPG、2hPG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B組均低于對A組(P<0.05),見表1。
2.2依從性、認知度
A、B組護理前認知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B組高于A組(P<0.05),見表2。
2.3護理依從性
護理后,A組護理依從性評分為(65.89±6.74)分,B組為(88.56±8.98)分,t=13.544,P=0.001,B組護理依從性高于A組(P<0.05)。
篇2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普外科;健康教育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CNP)是指依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一類特殊患者所設定的住院護理圖式。它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深化整體護理的整體醫療護理工作模式[1]。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對促進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2]。健康教育作為護理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在臨床廣泛運用,但目前我國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意識和能力存在較大差別,對健康教育的監督和評價的機制還不健全,這些因素導致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確定[3]。如何保證健康教育的規范化和效果,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我科室嘗試將臨床路徑的思想應用于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較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普外科2013年10月進行普通健康教育方式的60例患者為對照組。2014年2月已行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的67例患者為實驗組,兩組患者年齡在20~65歲,男女不計,均為需手術且行手術治療。入院時無并發癥及其他疾病,兩組在年齡、文化程度、性別、居住地、職業等對并發癥及滿意度無統計學差異。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臨床路徑標準模式的確定 在充分了解普外科患者的治療、護理及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礎上,確定普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臨床路徑的標準模式,由健康教育參考時間、具體教育時間、參考教育內容、具體教育內容、效果評價和實施者簽名等部分組成,見表1。護士依據此模式對患者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連續、系統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1.2.2健康教育臨床路徑的實施 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按照所患疾病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向患者做詳細的介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在科室統一制定的CNP的基礎上,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需求有所側重的修改并制定該患者的教育路徑,以后每日各班次責任護士必須按照當日路徑指示的內容,進行宣教。入院時由責任護士或當班護士填寫健康教育臨床路徑標準模式表,包括患者的基礎資料如床號、姓名、醫療診斷和入院日期,做好入院宣教,記錄并簽字。責任護士每天根據患者的情況,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指導。同時對已教育內容進行效果評價,了解患者是否已經掌握相關知識,如果發現前次教育效果不理想,應重新宣教并記錄簽字。護士長每天抽查1~2份標準模式表,檢查護士健康教育的實施情況。每2w組織一次健康教育討論會,分析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尋找對策,學習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促進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患者出院時,標準模式表統一收存,以備總結和分析,并鼓勵患者將本人的健康教育標準模式表復印一份帶回家,以指導家中自我護理。
2 結果
分別于2013年10月和2014年2月對當月抽取的手術后出院的患者分別為60例和67例進行并發癥發生情況、平均住院日、患者的總費用和滿意度問卷的調查。2013年10月60例手術后出院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為15.3d、平均總費用為13540元、并發癥發生例數為4例、出院時的滿意度調查結果為 90.7%。2014年2月67例手術后出院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為14d、平均總費用為12280元、并發癥發生例數為1例、出院時的滿意度調查結果為98%。通過健康教育臨床路徑的實施,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減少了1.3d,住院患者的平均費用減少了1260元。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實施前后滿意度和并發癥的發生率經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表3。
3 討論
3.1 CNP的實施規范普外科臨床護理工作 目前臨床護理的工作方式是以多病種、多環節、多階段性的操作,護理記錄缺乏系統性、規范性流程,其護理結果無預測性、對比性,被動執行的多,盲目零散的多[3]。CNP的開展正是建立在這種專科專病護理的基礎上,把普外科護理的每一天的每一時間段、某一護理內容、標準質量進行服務效率評價,讓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護理,從每個環節規范了護士行為[4],要求護士必須按照路徑的內容進行護理,從而避免了普外科護理工作的繁忙,疏忽了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的任何一項內容。
3.2 CNP的實施提高了業務知識水平,培養了慎獨精神 CNP的制定過程是廣大醫務人員長期積累的臨床經驗和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及進展的有效結合,是優秀教育工具,使護士在短期內掌握醫護規范,有助于辨別主要的護理問題,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更好的實施整體護理[5],它嚴格要求護士按CNP表的內容認真執行,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慎獨精神。
3.3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 普外科手術患者因為手術切口疼痛,管道等影響,往往會不愿翻身造成壓瘡、感染、墜積性肺炎、便秘等并發癥[6]實驗組患者入院后,手術后及時行宣教護理工作尤其重要。我們運用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對普外科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計劃,結果顯示: 大大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降低了住院費用。
3.4 CNP的實施樹立了醫院良好形象,提高了醫院的社會效益 CNP在普外科病房的開展,適時的健康教育,穩定了患者的情緒,增強了患者的遵醫行為,將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利益考慮在內,實踐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使醫院在患者的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了醫院的社會效益,從而推動醫院的經濟效益。臨床護理路徑和整體護理的結合,對快速發展的專科護理無疑是個補充,同時也會使臨床護理工作更有計劃性、科學性和實踐性,會使專科護理繼續往深度和廣度發展,按此流程進行既省時省力,又保證護理質量,充分說明了CNP在普外科病房開展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延續性。
3.5 CNP的實施提升了護理服務品質,提高了護理質量 護士運用CNP將患者從入院即按照路徑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地分期施教進行,詳細講述患者應掌握的健康知識,并每天進行效果評價,護士長定時或隨機進行檢查,加強管理力度,提高健康教育質量,使健康教育成為一種常規化。使護士知道做什么、怎樣做,從而可避免少數護士因年資短、業務水平低、經驗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性宣教,也可避免某些護士采用“填鴨”式方式,將健康教育內容一次性灌輸給患者,在改變患者及家屬知識結果、態度、及行為上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飛文,甘敏.臨床護理路徑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07:8-14.
[2]董軍.臨床路徑的特點與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03:12-06.
[3]張小明.臨床路徑是培養護理專家的重要途徑[J].護士進修雜志,2002,14(6):431-432.
[4]朱虹.臨床路徑在專科護理中的應用及展望[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9):71-72.
[5]錢衛琴.臨床護理路徑在低年資護士培養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08,12.
[6]楊海新,劉風青.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在腦卒中排尿異常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6,1(12):89-90.
[7]美國聯合委員會國際部.美國聯合委員會國際部醫院評審標準[M].北京:中國和諧國際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3-9.
篇3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門診;護理投訴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3(c)-0131-03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f the patients in out-patient infusion with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HUANG Liwei1 HUANG Qiuhuan2 LIU Fangyin2 WANG Wan3 LIANG Mingpei4
1.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Offic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aise 53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Nurs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aise 533000, China; 3.Depart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aise 533000, China; 4.Editorial Office of Youjiang Medical Jourrnal ,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aise 53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 CNP) effec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ut-patient infusion with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Eight hundred cases of outpatient infu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0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the health education ( before infusion, infusion, after infusion) in CNP, 40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he knowledge of health education,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the nursing care complaint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knowledg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the satisfaction with ca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1), the patient care complaint rate of two groups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 > 0.05). Conclusion Carring out the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out-patient infusion patients in CNP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lth knowledge and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also is of benefit to the window services of hospitals.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Health education; Outpatient; Care complaints
健康教育是研究與傳播保健知識,影響個人行為,預防疾病,消除危害因素,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消除或降低危險因素,降低發病率、傷殘率、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1]。門診是醫院服務的重要窗口,患者流動性大,停留時間短,客觀上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較之臨床住院患者相對薄弱,其中門診輸液患者較多、停留時間相對較長,健康教育相對容易展開。2011年8~10月,筆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對400例門診輸液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效果滿意。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8~10月在本院門診輸液室接受輸液治療的患者800例,其中,男361例,女439例;年齡14~70歲,平均(50.17±13.25)歲;均為意識清晰、愿意配合、病情穩定的患者,均無精神性疾病。其中,兒童186例。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400例,男181例,女219 例;平均年齡(49.13±14.22)歲。對照組400例,男183例,女217例;年齡平均(49.59±13.3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門診診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
采用傳統健康教育方法,即護士采取口頭隨機教育和發放書面資料輔導等。穿刺護士、巡回護士等按各自職責崗位,不定期地對患者進行輸液有關注意事項的口頭教育,提醒患者和家屬輸液時肢體如何擺放、輸液過程中不要隨便調節滴速、如何避免發生空氣栓塞或液體污染、拔針后按壓的正確方法以及突發異常狀況下的呼救、下次輸液需要帶齊的物品等。
1.2.2 觀察組方法
1.2.2.1 制定路徑:在護士長的組織下,收集并整理2009年1~12月本院門診輸液室輸液情況,分析每日治療護理的過程、護理計劃和記錄,以及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全科人員共同編寫了門診患者輸液期間的臨床護理路徑表,路徑制定后,就護理路徑內容進一步咨詢了護理專家,包括醫院護理部主任1名,片區護士長1名,門診(醫療)辦公室主任1名,保證護理路徑能結合本院實際,準確實施。
1.2.2.2 路徑的實施:按臨床護理路徑表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教育,教育時間分為輸液前、輸液中、輸液后3個階段,每個階段均穿插個別講解、發放宣傳手冊等。(1)輸液前。醫護人員熱情介紹科室的環境、規章制度及注意事項,患者輸液前的各種準備(包括患者自身準備工作);介紹輸液情況,輸液的次數、輸液的總量及所需時間,輸液過程中突況的呼救及應急措施等。(2)輸液中。穿刺時的配合及自我放松法;向患者介紹所用藥的名稱及基本作用,全天用藥量及大致多長時間輸完等,穿刺后的注意事項如不良反應的觀察等。(3)輸液后。所患疾病的自我護理、自我監測及預防保健的相關常識,常見及高危疾病的預防,自帶藥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項等;拔針后按壓的方法和時間,輸液后的注意事項,下次輸液的時間及所需帶的藥物及其他用物。
1.3 觀察項目及方法
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調查以問卷形式,患者輸液(療程)結束前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進行面對面調查。(1)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表為自制,每張問卷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掌握(3分)、部分掌握(2分)、未掌握(0分)3個層次,得分越高,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越好。(2)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調查表為自制表,每張問卷共15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滿意(3分)、基本滿意(2分)、不滿意(0分)3個等級。兩個調查各發放問卷400份,均回收有效問卷400份。(3)護理投訴率。統計兩組患者在輸液治療期間的有效投訴。有效投訴是指經所在單位或上級監督機構(護理部、監察室及門診辦公室等)受理并調查基本或部分屬實的投訴;反之,屬無效投訴。(4)量表信度、效度的檢驗[2-3]: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表,CVI值為0.92,預實驗測得克朗巴赫系數為0.83;患者滿意度調查表,CVI值為0.89,預實驗測得克朗巴赫系數為0.8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均數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的比較
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掌握得分及護理滿意度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1),觀察組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護理滿意度均好于對照組。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投訴率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有效投訴8例,投訴率為2.0%;觀察組患者有效投訴2例,投訴率為0.5%。兩組護理投訴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645 6,P > 0.05)。
3 討論
3.1 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臨床護理路徑是針對某一種疾病,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入院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流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及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描述說明與記錄[4]。當前醫改形勢下,CNP的運用范圍逐步拓展到醫療服務的各個專業,CNP的實施,既符合“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也是順應民生的迫切要求。門診輸液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主要包括疾病預防、飲食調理、用藥常識、注意事項及心理調節等等,比較零碎,由于患者留置醫院時間相對病房要短,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往往難免疏漏或不到位。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1),提示輸液室護士依據CNP路徑表對患者實施規范化、科學化的教育,并不斷反饋,適時評價,循環往復,直到患者真正掌握相關內容,能改變只流于形式的傳統方法,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確保輸液安全。
3.2 有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
護理質量是指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護理技術和護理服務的效果和程度,是在護理過程中形成的客觀表現[5]。患者滿意度是指人們由于健康、疾病、生命質量等諸方面的要求而對醫療保健服務產生某種期望,基于這種期望,對所經歷的醫療保健服務情況進行的評價[6],是護理質量的重要體現。它可以較客觀地反映醫療服務質量好壞,是衡量醫院質量管理工作的金標準[7]。CNP是整體護理的一種工作模式,是整體護理的深入。CNP的應用要求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并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促進和增強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傳播技巧,保證了健康教育貫穿于輸液的每個環節中,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5-8]。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1),提示實施CNP后,患者由被動醫療轉化為主動合作,能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率進而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3.3 有利于提升醫院窗口服務水平
門診是醫院的前沿陣地, 是醫院對外的重要服務窗口, 也是患者就診的主要場所,由于工作任務細瑣、繁重,門診往往是醫療糾紛的易發地[9]。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服務水平已成為患者選擇就醫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如何減少護理投訴,提高服務質量,是新形式下護理管理者所面臨的新問題。本組研究發現,實施CNP后,觀察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 < 0.01),提示患者對醫院門診輸液室的“窗口服務”水平認可程度有較大提高,但護理投訴率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是否與觀察的樣本例數較小有關,有待進一步分析和持續動態觀察。
[參考文獻]
[1] 張友愛.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臨床路徑與依從性[J]. 中國醫藥導報,2011,8(32):127-129.
[2] 郝元濤,孫希鳳,方積乾,等. 量表條目篩選的統計學方法研究[J]. 中國衛生統計,2004,21(4):209-211.
[3] 劉可. 如何進行內容效度的檢驗[J]. 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37-39.
[4] 雪麗霜,楊小婭編譯,王乃平審校. 日本對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的研究[J]. 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2):547-549.
[5] 王子珍,司秀云,趙淑紅. 應用臨床路徑行健康教育對肺結核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1):36.
[6] 王淑榮. 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血管內科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7):113-115.
[7] 張琳,安海霞,姚婕,等. 應用臨床路徑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體會[J]. 齊魯護理雜志,2009,15(6):91-93.
[8] 李亞琴,羅小蘭. 臨床路徑在擇期剖宮產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4):25-27.
篇4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五官科;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4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482-01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種制定好的用圖表形式提供有時間和有效地照顧,使臨床治療護理有序進行,減少漏項,縮短住院日,提高質量的管理方法[1]。我科將CNP運于五官科健康教育中,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2月l日至2010年6月30日在我院五官科住院的患者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齡介于23-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19±11.75),隨機平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與病種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健康教育方法,即在住院期間無固定時間限制、無計劃、隨機靈活的進行健康教育。觀察組按照五官科護理特點制定合理的臨床健康教育路徑表,責任護士根據五官科護理路徑表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
1.3 制定CNP表 健康教育①入院時:入院介紹、飲食指導、安全指導、檢查指導、用藥指導探視制度,手術教育指導。②手術前:心理指導,手術前物品準備,鼓勵家屬積極參與術前指導。③手術時:心理疏導,講解手術過程中各期的注意要點和配合技巧及手術時心電監護、禁食、去枕平臥的作用及重要性,護理術后出血的觀察和早期鍛煉的重要性。做好飲食指導。④手術后:均衡營養飲食,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幫助術后恢復[2]。⑤出院指導:示范手術部位護理,患者及家屬掌握要領,術后一周復查,切口滲血、恢復不好及時就診。⑥出院后:l周內電話隨訪切口恢復情況等。
1.4 按照CNP表實施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負責向其做好入院宣教并發放臨床健康教育表,講述CNP的有關內容。按照CNP的內容觀察手術前、手術時、手術后的病情變化,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并向患者及家屬調查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價健康教育程度效果。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和完善CNP,為患者實施有計劃、有針對性、連續、動態的健康教育。
1.5 評價方法 出院前對每例患者進行評價。①健康教育內容采用自行設計的相關知識問卷進行測試,采用百分制,得分在80分以上視為健康教育達標。②對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采用匿名自填調查表方法進行統汁,90%以上滿意視為合格。
1.6 統計學方法 部分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2 結 果
2.1 觀察組患者對手術知識掌握度、自我護理能力、手術成功率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2.2 并發癥 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3 討 論
五官科健康教育是一項人性化的、有目標、有標準、系統而有具體、靈活而又有延續的教育活動,要求護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還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不僅要掌握好現代護理學的知識體系,學好自然科學、基礎科學、臨床醫學知識,還要掌握社會、哲學等人文科學[3]。正確的健康教育特別是圍手術期的健康教育,可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認識危害健康的因素,增強衛生意識,強化衛生保健技能,糾正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患者遵醫行為,有利于減少并發癥促進治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縮短住院時間與提高對醫護的滿意度,從而也減少不必要的醫患糾紛[4]。
參考文獻
[1] 雪麗霜,楊小婭.日本對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的研究[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2):547.
[2] 殷研芹.五官健康教育,護理實踐與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7(12):340.
篇5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充血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臟收縮和(或)舒張功能障礙,使心排血量在循環血量與血管舒縮功能正常時,不能滿足全身代謝對血流的需要,從而導致具有血流動力學異常和神經激素系統激活兩方面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臨床護理路徑是為了順應醫院內部和外部環境的改變,而產生的一種新型醫療護理服務模式。它可以確實有效的提高護理質量,控制醫療費用,減少資源的浪費,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級各類醫療服務機構[1]。通過臨床護理路徑可以使護士每天按照流程表進度結合治療方案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2],同時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及滿意度。本研究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期間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取得良好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014年期間的住院患者80例,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年齡39~65歲。按照入院順序將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病程,文化程度以及治療方法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包括觀察患者基本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并嚴格按照疾病護理常規實施護理措施。健康教育采用常規的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的內容、時間由責任護士自行決定。。觀察組患者除了接受常規護理外,健康教育內容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結合醫院及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表,對患者開展有針對性、系統的健康教育。首先根據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內容,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進行系統、連續、有步驟的健康教育。具體方法:第一階段:入院時責任護士做自我介紹,為患者介紹病區環境,科室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等,同時介紹科室的作息、探視、陪護、及其他有關注意事項,解除患者的緊張情緒,避免焦慮,抑郁及過度興奮,以免誘發心衰。第二階段:入院2~7天,根據臨床護理路徑表有計劃、有步驟的介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發病原因,主要癥狀、體征,及治療方法。特別是特殊藥物洋地黃、利尿劑和血管擴張劑的藥理作用和注意事項。我們把這些內容制成課件和宣傳冊,讓患者邊看邊學,學中有樂,樂中有學,每學完一個新的內容,同時進行測驗,最后在進行總的測驗。對表現好的患者給予精神上的鼓舞,增強患者的社會榮譽感和價值感!使患者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即掌握了相關知識,又治愈了疾病。第三階段:出院指導:1)指導患者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勞累,加重心臟負荷,誘發心衰。2)指導患者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不可過飽,防止便秘。3)合理安排活動與休息,適當進行散步、打太極、練氣功等。出院當天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并囑咐患者定期門診復查,發放患者滿意調查表,以便不斷完善臨床護理路徑。
1.3評價標準 根據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和疾病認知能力檢測表進行評估。共分20項內容,總分100分,每項非常滿意5分,滿意3分,不滿意0分,合格60分。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PEMS 3.1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進行,P
2 結果
2.1 觀察組在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達標36例,未達標4例,達標率90%;在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滿意37例,不滿意3例,滿意率92.5%。對照組在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達標27例,未達標13例,達標率67.5%;在護理工作滿意度滿意28例,不滿意12例,滿意率是70%。兩組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觀察組住院時間平均(8.2±3.1)天,住院費用(3014.42±373.12)元;對照組住院平均(12.2±2.3)天,住院費用(5167.98±235.67)元。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興的臨床診療規范化管理方式,是綜合多學科、多專業的主要臨床干預措施的疾病醫療服務計劃標準,由醫院有關專家共同針對某一病種的監測、治療、康復和護理所制定的嚴格的工作順序,有時間要求的診療計劃[3]。臨床護理路徑以整體護理模式病房為基礎,使服務對象由入院到出院都根據標準模式來接受照顧,充分發揮各科室的主觀能動性。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有效的先進的護理管理模式,它降低了醫療成本,提高了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增加了醫護之間及護患之間的互動,培養了護士工作的自主性、自律性,增強了成就感,保障了醫院護理管理的有效進行,增進了醫護患的溝通,確保了臨床護理工作質量持續性改進。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式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顯著的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態度和遵醫行為,同時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更快的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蓮芳,陶方萍,史倩,等.臨床護理路徑在ARDS患者機械通氣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16(1):15―18.
篇6
東豐縣小四平衛生院 吉林省東豐縣 136305
【摘 要】目的: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00 例糖尿病患者分為兩組各50 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結果: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較對照組高。結論: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現今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常見慢性終身性疾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在疾病改善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現筆者以50 例患者為例,在患者健康教育中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 例糖尿病患者與世界衛生組織中糖尿病診斷標準相符[1];就診時間2014 年4 月-2015 年2 月,男71 例,女29 例;年齡35-72 歲,平均(56.8±6.8)歲;病程1-16 年,平均(8.6±1.3)年;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 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可進行對比,P>0.05。
1.2 護理
對照組采取常規健康教育。患者就診時,采取集中式講述及一對一講述等方式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發生原因、誘發因素、治療措施、注意事項等,叮囑患者謹遵醫囑,合理用藥,正確飲食。
觀察組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
(1)建立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實施針對性護理,成立護理小組,包括科室護士長、主管護師、責任護士組成,制定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表。
(2)健康教育內容:患者入院第1d向患者和家屬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方式等,介紹醫院規章制度、醫護人員及病友,講解探視制度、作息時間、注意事項及相關設施使用情況,加強用藥指導,介紹治療措施。入院第2-6d,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相關知識,評估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根據評估結果加強患者飲食指導,建立多樣化飲食方案,通過食物模型講述食品變化方法,根據患者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飲食分配方案,明確進食時間。積極宣教運動療法,告知患者合理、準確、適宜運動,飯后1h 后運動,避免劇烈運動,預防低血糖的發生。運動時準備食物和糖果,待出現異常情況須立即食用。另外向患者和家屬講解胰島素的類型、保存及治療措施,一對一指導患胰島素的注射方式,使患者能夠準確注射胰島素。指導患者血糖儀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指導患者正確記錄血糖測定結果。且在健康教育期間,需注意患者情緒變化,給予必要心理干預指導,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出院時叮囑患者應謹遵醫囑合理用藥,并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追蹤,叮囑患者按時血糖監測,準確胰島素注射,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出院后發放糖尿病隨身攜帶卡,告知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及復診時間。
1.3 評價指標
健康教育知識:自制健康知識調查問卷表,內容包括糖尿病發生原因、誘發因素,飲食、運動與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考察血糖監測、胰島素注射、口服藥使用及相關并發癥等,以百分制計算,分數越高,其健康教育知識掌握越全面[2]。
自我管理能力:自行設計自我能力調查表,包括患者日常中的飲食、運動、用藥、復診等內容,總分100,分數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高[3]。
1.4 統計學分析
處理研究中的數據時采取spss18.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檢驗時使用t,計數資料檢驗時采取X2,P<0.05 時,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對比觀察組健康教育知識(92.6±3.1)分,對照組健康教育知識(74.3±8.7)分;兩組對比,P<0.05。
2.2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對比觀察組自我管理能力(89.6±8.2)分,對照組自我管理能力(71.3±7.4)分;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目前臨床常用治療手段,通過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夠對疾病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認知水平。臨床護理路徑是根據每日護理計劃標準,為患者制定的住院護理模式。通過臨床護理路徑,使護理人員根據圖表形式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措施,對患者實施從住院到在出院的連續、動態的護理模式。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較對照組高,P<0.05。可見,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有利于出院后患者日常生活中血糖控制。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使健康教育制度化、具體化,顯著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而患者也能夠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可積極主動參與到健康教育工作中,使患者健康教育具有計劃性和目的性,避免了糖尿病健康教育中所出現的不規范、不合理行為,使護理質量明顯提高。另外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使護理人員能夠有計劃、有預見性的實施健康教育,顯著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雪芹, 王俊霞, 劉瑞玲等.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農村糖尿病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3):134-135.
篇7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腎內科;健康教育;應用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300-02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使人自覺采取有益于身體健康的行為及生活方式,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預防疾病,并對教育效果進行評價[1]。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促使人們改變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危害健康的因素是健康教育的核心[2]。為評價臨床護理路徑在腎內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的影響,我院選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間來我院腎內科住院1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腎內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間來我院腎內科住院的1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齡37~72歲,平均年齡(47.4±4.7)歲;對照組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齡39~75歲,平均年齡(46.2±4.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育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健康教育,觀察組則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其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方式、實際時間、內容、參照時間、效果評價等。在患者入院時發放健康教育的路徑表,懸掛于患者床尾。由責任護士向患者說明健康教育路徑表的內容及作用,并每天根據表中的具體內容選擇合適的機會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評價,直到患者能認可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積極主動采取有利于自己身體康復的行為方式[3]。護士長也應隨時指導和檢查護士工作,臨床護理路徑的健康教育方式能夠順利進行。
1.3 效果評價標準
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平均住院費用、平均住院時間及患者滿意度等標準。于患者出院時發放患者滿意度調查表,由患者填寫并由護理部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間的一種護理模式,是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以時間為橫軸,以接診時診斷、入院指導、檢查、治療、用藥、飲食指導、活動、出院計劃、護理、教育等護理手段為縱軸,制定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于何時該做哪項治療、檢查及護理,患者病情達到哪種程度,患者何時能夠出院進行詳細的描述與記錄[4]。護理工作是有預見性、有計劃地進行護理工作而不是盲目的執行醫囑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病人也可了解自己的護理計劃即目標,主動積極的參與護理過程,增強病人的自我護理健康意識和能力,達到最佳臨床護理效果,護患雙方相互促進,相互協調形成主動參與與主動護理相互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5]。健康教育的實施與臨床護理模式的規范化和系統化密切相關,臨床護理路徑可促使患者按標準的護理方法和護理計劃接受健康教育,從而提高健康教育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滿意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
參考文獻:
[1]鄭少莉,陳小荷,鄧明.臨床護理路徑在腹透患者中的應用研究討[J].臨床醫學工程,2009,10(16):78-79.
[2]馬燕,李欣,朱淑蘭,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5,2(2):42-43.
[3]孫文靜.腎內科門診就診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4):661.
篇8
【關鍵詞】肝硬化;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分析
臨床護理路徑是患者在住院期間的一種護理模式,可以有效地使臨床治療護理有序進行、提高護理質量、縮短住院日、減少漏項的管理方法。肝硬化是一種以肝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和再生節結形成位特征的慢性肝病,屬于中醫“鼓脹”范疇。
目前國內外醫學界還沒有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來治療肝硬化,主要是防止并發癥發生、延緩病情進程、阻斷病情等,對于肝硬化這種慢性疾病,有針對性地來開展護理干預極為重要。與此同時,有很多患者對于肝硬化這種疾病了解不深,肝硬化病情易反復,預后差且具有傳染性,患者思想壓力大,易產生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肝硬化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指導尤為重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0年11月至2010年11月間收治的肝硬化住院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齡51.45歲,最小年齡25歲,最大年齡75歲。隨機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是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疾病程度、職業、文化程度、年齡、性別等方面不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1.2方法50例對照組患者在入院之后按照常規護理模式來進行健康教育,而50例觀察組患者則由當班護士或者責任護士按照醫院統一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CNP)表進行健康教育,同時還要對其效果進行評價。將CNP護理引入整個疾病治療護理過程。提倡護士在整個護理過程中,無論是操作后,還是操作中,或者操作前都貫穿健康教育,不斷評估患者的認知程度,如因患者、家屬或醫務人員的原因,造成路徑的延遲,應分析原因,及時處理,并在備注欄做記錄或作變異分析,出院后由CNP執行小組作全面效果評價。
同時,加強患者心理指導:關心、關愛患者,多與患者及其家屬交談,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鼓勵其說出內心感受,如害怕、憂慮、緊張等表示同情、理解,同時指導其家屬多給患者心理支持,使其保持良好情緒,增強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提高自護能力。
1.3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和秩和檢驗。
2結果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50例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達標數為47例,達標率為94%;50例對照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達標數為31例,達標率為62%;χ2為16.14,觀察組的健康教育知識的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另外,50例觀察組患者對護士工作滿意度達到了98%,而50例對照組患者對護士工作滿意度只達到86%,觀察組明顯要高于對照組,P<0.01。
3討論
3.1臨床路徑是一種全新的醫療服務模式,它強調醫、護、技多學科協作共同為病人提供服務,將診療流程規范到每個具體環節,將醫療質量管理從終末管理轉變為環節管理。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工作,實際上就是將護理路徑與優質護理服務相結合,整合實施,優勢互補,不斷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可持續開展,努力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優質的護理服務。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可以減少護士進行文書記錄的時間,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時由于護理活動的程序化和標準化,護理項目也不會被遺漏,使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或等醫生指示后才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也可使護患雙方相互促進,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
3.2健康教育實際上就是給患者樹立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行為,將患者那些不健康的行為通通改變,經過“服從、同化、內化”的過程。肝硬化是一種慢性病,患者出院治療的最為重要的方法就是長期藥物治療和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本研究通過臨床護理路徑來對肝硬化住院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糾正了患者的不良生活行為,體現出了人文關懷的服務理念。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在掌握相關技能、知識方面明顯要優越的多。
3.3長年患慢性肝炎的患者,口唇、口腔內頰部黏膜失去往日的鮮艷,表現為色澤灰暗,這很可能表明肝硬化正在逼近;口腔突然出現齲齒,或原有的輕度齲齒病情迅速發展,也是肝病不良的兆頭;出現牙周炎、牙槽溢膿,雖經反復治療卻不見好轉并逐漸加重,也意味著肝病在進展。由于肝硬化引起B族維生素明顯不足,也能引發舌炎、舌萎縮、齒齦出血、口臭、腮腺腫大等口腔異常病變。
凡是慢性肝病患者,一經確診為肝硬化,既不能掉以輕心,又不能談虎色變。過度的心情壓抑與精神緊張,會削弱自身的免疫功能,不僅不利于疾病的恢復,反而更容易加重病情。早期肝硬化肝功能代償良好者,如血清白蛋白在40克/升時,可以照常工作,但應勞逸結合,不可過度勞累;可以做些活動量不大的鍛煉,如太極拳之類的運動,進行有節奏的深呼吸,促進肝臟的血液回流,改善肝臟血液循環,以利于肝臟病變的修復。
參考文獻
[1]夏凌霞,范井月.臨床護理路徑在骨質疏松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05):112-115.
[2]莊麗萍,戴文英.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0(05):109-113.
[3]秦春霞,袁秋林.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24例動態血壓監測患者的健康教育[J].齊魯護理雜志,2010(05):154-158.
篇9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 食管癌患者;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34
臨床護理路徑是在整體護理基礎上以患者為中心,圍繞患者康復,以患者結果為導向的管理模式。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是促進患者康復的最佳快捷途徑。近年來有報道食管癌的發病率在我國沿海地區有上升趨勢,目前手術治療是首選方法[1]。為了手術順利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探討一種科學的護理方法是目前面臨的課題。2010年5月-2011年12月筆者所在科室對84例食管癌手術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食管癌手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5月-2011年12月筆者所在科室收治的84例食管癌手術患者中,男55例,女29例;男性年齡43~75歲,女性年齡36~76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43~76歲,平均(48.22±3.52)歲;對照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36~75歲,平均(46.52±3.7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圍手術期實施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導,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從三方面對兩組教育效果進行評價,包括對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對護理滿意度的調查,術后護理并發癥的發生。
1.3 護理路徑的制定 筆者所在科室在科主任、護士長的努力下,成立了“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小組,由護士長、主管醫生、護士共同組成,科內對每一位參加臨床護理路徑人員進行了關于臨床護理路徑概念、意義、方法等的培訓,對患者及家屬也進行了適當的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在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屬對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礎上,查閱了大量資料并進行匯總,共同制訂了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計劃,其內容如下。
1.3.1 入院護理時做好入院宣教,護士要微笑服務,主動自我介紹,同時介紹床位醫生、護士長,指導閱讀住院須知及溫馨提示卡,并送開水到床前,耐心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主訴、自理能力、心理狀況,并根據需要采取保護性醫療制度;鼓勵患者及家屬表達自己的需要和顧慮,建立信賴關系,減輕患者住院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指導并協助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全面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以保證患者充分的休息。
1.3.2 術前一天詳細告知術前胃腸道準備的目的以及方法,術前晚間溫鹽水800 ml灌腸1次以清潔腸道,指導禁食10 h,禁飲6 h以上,術晨置胃管及十二指腸營養管,并固定好導管,防止滑脫。
1.3.3 術前做好健康指導,教會其適應床上大小便,掌握深呼吸及咳嗽、咳痰要領,并指導加強營養,必要時遵醫囑靜脈補充營養。
1.3.4 術后當日要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術后12 h后,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予翻身叩背并按摩受壓部位,幫助其在床上活動肢體。術后第2天晨幫助患者取坐位并叩背,鼓勵有效咳嗽排痰,稍后可取半坐臥位或舒適臥位。
1.3.5 在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平穩后,責任護士要加強患者呼吸道功能訓練,術后第1天,由于患者嗽咳無力加上切口疼痛,要及時協助患者取坐位,給予叩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內,有節奏的反復叩擊,當患者想要咳嗽時,責任護士要幫助患者用雙手輕壓患者手術切口處,保護切口。患者切口疼痛致呼吸表淺不敢咳嗽時,可以遵醫囑給予鎮痛劑以減輕疼痛,將痰咳出[2],必要時霧化吸入2次/d,霧化液為生理鹽水20 ml+糜蛋白酶4000 u+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5 mg+鹽酸氨溴索60 mg,這樣有利于稀釋痰液,容易將痰咳出,防止肺部感染。
1.3.6 術后24 h開始實施腸內營養,責任護士要親力親為,開始經十二指腸營養管輸入葡萄糖鹽水500 ml,速度30~40滴/min,溫度38 ℃左右,輸入過程中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脹等不適,術后48 h開始經營養管輸入營養液(瑞素),500~1000 ml/d,逐步增量,最大滴速125 ml/h,也可以幫助滴入菜湯、魚湯等等,結束后用溫開水沖洗管道防止堵塞;術后3~4 d待腸功能完全恢復后拔除胃管,十二指腸營養管暫不拔除,便于觀察和利用,在胃腸減壓停止24 h后,若無吻合口瘺,可幫助患者進飲少量白開水,然后給全清流質,100 ml/2 h,每日6 h以上[3],如米湯、鮮奶、骨頭湯、菜湯等;術后第2周開始進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如稀飯、爛面條等,告知進食后2 h內不宜平臥,睡眠時將床頭稍抬高,約術后3周可過渡到普食,但一定要告知注意細嚼慢咽,食量不宜過大,且要避免辛辣,忌煙酒,飯后要走動,促進腸蠕動。
1.3.7 針對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出院時要做好出院健康指導,幫助患者辦理出院結賬手續,帶藥指導及飲食指導,發放健康指導教育卡、登記電話隨訪單,出院1個月內一定要電話聯系,詢問患者恢復情況;告知復診時間,有情況隨診,鼓勵保持樂觀的心情,交代家屬術后放化療的細節問題。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各項觀察指標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傳統的健康教育指導沒有規范的模式,隨意性很大,缺乏預見性及完整性,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對食管癌手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是科學的、有效的。它包括了從入院到出院后的完整的健康教育內容及方法,并在臨床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運用臨床護理路徑,明顯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主要在于臨床護理路徑體現了“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加強了護患溝通,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加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從而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減少了護患糾紛[4]。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的指定和設施,優化了護理工作的秩序,是年輕的護士也能得心應手地服務于患者,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和對基本護理技能的掌握,有效地減輕了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理壓力,并積極主動的參與治療護理過程,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了,減少了護理并發癥的發生,使我們醫務人員更有信心將護理服務做好做實,從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最終做到讓“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 [5]。
參考文獻
[1] 徐月英.開胸手術17例圍手術期氣道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6):39.
[2] 孫金娥,張麗霞,朱興國.高齡患者食管癌切除術術后并發癥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6):70.
[3]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35.
[4] 王菊香,魯才紅.臨床路徑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及展望[J].護理研究,2007,21(6):1513-1515.
篇10
【關鍵詞】 臨床路徑;膀胱癌;健康教育
膀胱癌(carcinoma of bladder)泛指各種出自膀胱的惡性腫瘤,作為泌尿系統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 目前臨床最為有效地治療手段仍是手術切除[1]。但手術治療切除涉及組織多, 造成創面較大, 因此會對患者造成身體及心理兩方面的損傷。而臨床護理路徑作為近年來常用護理方式, 可以有效減少疾病預后延遲以及醫療資源的浪費, 并通過提高臨床治療護理質量確保服務對象獲得最佳醫療護理服務[2]。為探討研究臨床護理路徑在膀胱癌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應用, 本文選擇本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間所收治的膀胱癌手術患者74例進行了分組護理效果研究, 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7例, 分別進行健康教育護理路徑以及普通健康教育護理。其中兩組患者間在年齡、性別、膀胱癌分級、手術方式等臨床指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備臨床可比性。
1. 2 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患者37例進行常規健康教育, 具體為:①入院時:護理人員評估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以及可接受程度, 并第一時間發放由科室專家組所編制擬定的健康教育路徑表, 同時給予主動解釋溝通, 幫助患者理解配合。②術前:責任護士評估患者身體狀況, 確保其滿足各種手術適應癥。告知其禁煙酒, 并指導患者演練完成深呼吸、保持正確、床上大小便等活動能力。術前1 d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說明手術麻醉方式。③術后:向患者與家屬演示如何觀察回腸膀胱造瘺口處的顏色位置等特征, 并囑患者保持造瘺口處的干燥環境。并在術后3~15 d后教授患者如何評估腸功能恢復情況。④出院前:宣導出院注意事項, 首先囑患者如期返院復查、定期進行造瘺口擴張, 飲食方面引用新鮮果蔬為主食并加大飲水, 避免便秘發生。
1. 3 效果評價 針對患者術后并發癥、住院天數、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 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等方面進行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3 討論
膀胱癌作為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腫瘤, 其死亡率在泌尿系統居首位。由于臨床手術涉及到尿流改道、尿路重建、腹壁造口、臨床并發癥等等問題, 需要從健康教育方面對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進行調整[3]。本文通過對膀胱癌手術患者74例分組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研究, 結果顯示在術后并發癥、住院天數等方面, 健康護理研究組都顯著優于對照組。可以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以及增強術后恢復, 有效提高其預后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霏.經尿道膀胱內超聲在膀胱癌診斷及治療中的價值.中國實用醫藥, 2013,8(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