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員在體育競賽中的作用范文
時間:2023-11-20 17:53: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裁判員在體育競賽中的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運動心理學;體育競賽;主場劣勢;知覺定勢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09)11-0063-04
Sports competition home court disadvantageous performances and
responding strategies
LI Ke-ke1,ZHANG Jian1,ZHANG Hui2,HUANG Shan-shan1,LI Jiang-tao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Enshi 445000,China)
Abstract: Sports competitions are provided with home court advantageous effects, but also with home court disadvantageous eff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The study of home court disadvantageous effects can help home court athletes reduce unnecessary failure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field observation and logic analysis, the authors analyzed such performances of home court athletes as too high arousing level, blind self confidence, too much pressure and deviated perception orientation, thus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home court responding strategies: correct recognition deviation; adjust the arousing level; alleviate mental pressure; carry out action specific adaptation training.
Key words: sports psychology;sports competition;home court disadvantage;perception orientation
體育競賽中主場效應的研究迄今都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之一,它對探討競技體育的制勝規律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最早對其進行系統研究的是Schwartz和Ed-wards,他們以室內籃球和冰球比賽為主要研究對象,發現它們較室外的棒球和橄欖球比賽存在更明顯的主場優勢[1]。隨后,國內外諸多學者對主場效應存在的普遍性,以及影響其存在的因素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2-6]。但由于體育競賽特點的多樣性,以及引起主場效應關聯作用的復雜性,使諸多研究結果呈現出多元化,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現象[7-8]。有研究表明:在力量性項目上主場優勢的表現并不明顯,幾乎沒有主場優勢效應;某些時候在準確性比賽中沒有顯現主場優勢,反而出現了主場劣勢效應[7]。在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就出現了數例中國隊員主場失誤的現象。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課題:不同的運動員、不同的項目,在不同的心理狀態和不同的背景下的主場效應是不一樣的。在某些時候運動員在主場競賽體現不出主場優勢效應,反而表現出主場劣勢效應,導致運動員發揮失常,所以主場劣勢同樣需要受到足夠的重視。本研究試圖從心理學角度對影響運動員主場效應的因素進行分析,進而提出避免和克服主場劣勢效應的應對策略,為主場體育競賽的隊伍和運動員充分發揮競賽水平提供參考。
1體育競賽主場劣勢的表現及原因
1.1觀眾因素使主場運動員的喚醒水平過高
“喚醒水平”指運動員機體總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狀態或不同程度。喚醒對維持與改變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保持覺醒狀態有作用,它能為注意力的保持與集中以及意識狀態提供能量。人們的所有活動,都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喚醒。在體育運動中,它與運動員比賽中的水平發揮和運動成績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9]。
運動員在主場比賽時,主場觀眾給運動員加油鼓勁,可以使運動員的生理喚醒達到較高水平。但是,并非所有比賽項目都需要運動員達到很高的喚醒水平。在眾多的運動項目中,可以將它們分為以技能為基礎的運動項目和以主觀努力為基礎的運動項目,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技能類運動項目和體能類運動項目。以技能為基礎和以主觀努力為基礎的運動項目在比賽過程中要求運動員的喚醒水平是不同的。以主觀努力為基礎的運動項目較以技能為基礎的運動項目更易于受即刻有意識的控制[7]。一般而言,主場競賽的運動員在主場強烈的求勝動機可以促進體能類項目的運動成績,但是卻不能有效地改變技能能力在比賽中的表現。研究表明,以主觀努力為基礎的運動項目如:籃、足、排球等集體對抗類項目競賽時需要較高的喚醒水平,主場觀眾的歡呼可以使運動員更加的興奮,提高體內喚醒水平,利于運動員水平的發揮;但是以技巧為基礎的運動項目,如射擊、跳水、體操等競賽卻需要運動員保持較低的喚醒水平,因此,主場觀眾的歡呼會對運動員造成一定程度不利的影響。在全力支持運動員的觀眾的喧嚷震撼中,運動員體內的喚醒水平會被提高到導致表現失常和低劣的狀態[10]。如北京奧運會上男子單人十米跳臺決賽中,我國選手周呂鑫在領先第2名接近33分的情況下進入最后一跳,只要正常發揮就可獲得金牌,結果周呂鑫受到觀眾影響,未能調整好心理狀態,最后一跳出現重大失誤,錯失金牌。賽后周呂鑫在分析失誤原因時談到,每一跳后主場觀眾的歡呼使他更加興奮,注意力集中不了[11]。
1.2自我因素使主場運動員盲目自信
對于主場效應來說,自我效能判定受到4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實際行為成就、替代經驗、言語勸說和情緒喚醒。如果運動員經歷了主場比賽中優勢的體驗,或者主場輕松獲勝,一般對自我效能具有提高作用,而且隊友的經歷、教練的言語激勵都會給運動員在主場比賽時提高自我完成任務的信心和效能。特別是主場觀眾的歡呼、鼓勵都會產生一種成功的興奮。這些都會有效地促進運動員自我效能的提高[9]。在普遍認為主場具有優勢效應的社會環境中,以及各種媒體都大肆宣揚主場作戰的種種益處時,運動員會產生一種認知定勢,認為在主場更容易獲勝,但往往越熟悉的場地越會產生松懈心理,甚至輕敵。這種變化都會對運動員心理、生理以及行為上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使運動員對即將到來的比賽的困難和復雜程度估計不足,過高估計本方力量,相信自己能輕易取勝。因此心理能量不能積極動員、注意力下降、知覺思維遲緩、思想飄浮,不認真進行比賽準備。當賽前備戰和動員時,主場比賽的運動員和教練往往認為自己占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優勢,表現出過度的自信。而一旦在比賽中雙方勢均力敵,出現纏斗局面,久攻不下時,運動員又往往會表現出焦慮與急躁情緒,影響水平的發揮,陷入被動局面。運動員盲目自信使主場失利的最經典例證是1985年中國足球史上的“5.19”事件。同樣的情況在2004年3月20日重演,在武漢體育中心進行奧運會足球亞洲區預選賽中國隊對馬來西亞隊的小組賽,賽前中國隊提出在主場要“馴馬”的口號,隊員們也知道馬來西亞隊是由一些大學生組成的,因此在場上表現出明顯的輕敵,盲目自信,認為可以輕易獲勝。結果,經過90分鐘鏖戰的中國隊在主場被馬來西亞國奧隊以11逼平,失去了爭奪雅典奧運會入場券的希望[12]。
1.3社會因素使主場運動員壓力過大
社會因素即除運動員自身外的所有外界因素,包括社會輿論、媒體宣傳、親友期待、上級領導的重視、比賽重要程度以及以往取得的榮譽等等。
社會的支持有利于運動員取得好成績,但是也存在社會過高的期待可能給主場運動員帶來不利影響。對運動員的支持與贊揚能夠顯著提高運動員的主觀努力程度,進而提高運動員的體能和對抗疲勞的能力;但是外界的動機激勵同時也降低了運動員的技術表現力。相關研究證明,某些情況下社會因素的支持不僅不能為主場比賽的運動員帶來主場優勢效應,反而會給運動員的競技表現帶來不利影響[10]。社會支持給運動員帶來不利影響的主要原因是其所施加給運動員的比賽壓力。比賽壓力通常會造成運動員在作出與完成技術動作有關的決定時產生謹小慎微的心態。運動員的這種心態,使其完成技術動作的主觀出發點更多是指向避免失敗而不是獲得成功。心態越是指向避免失敗而不是指向獲得成功,運動員在作決定時就越是避免冒險,這樣的心態大大地削弱了技術表現力。大量研究表明,由于比賽壓力過大,運動員以避免失敗的心態進行比賽,往往不能獲得好的效果[7]。
比賽壓力主要影響運動員的技能表現,會損害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技術表現力。技能動作是由熟練動作轉變為自然動作,不能受到任何影響,一旦運動員做出技能動作時受到避免失敗的心態影響時,技術水平就會大打折扣。另外,主場壓力還來自于關系運動隊利益的比賽性質以及該項目以往取得的榮譽等。很多優秀運動員在平時訓練時運動成績非常理想,但是代表國家參加大型比賽時卻不能取得好的成績,比賽性質帶給運動員巨大壓力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國女排在北京奧運會上就沒能上演雅典奪冠一幕,半決賽中輸給了巴西女排,最終名列第3。主教練和在賽后感慨,雅典的冠軍榮譽使中國女排背負了巨大壓力,又是主場比賽,能奪銅牌已屬不易。在我國女子射擊選手杜麗參加北京奧運會女子10 m氣步槍金牌的爭奪中,必須奪取奧運“第一金”所帶來的高度壓力,使杜麗比賽中發揮失常,丟掉了計劃內的金牌,僅僅取得第5名的成績。賽后杜麗坦言,主場作戰壓力確實非常大,決賽時心總是靜不下來[13]。
1.4裁判因素使主場運動員知覺定勢偏差
以往比賽中裁判員確實有偏袒主隊的情況。美國體育科研學者Nevill曾進行過實驗:讓6位裁判員在有主隊觀眾干擾的情境下和在無主隊觀眾干擾的情境下做出判斷。結果表明,在有主隊觀眾干擾的情境中裁判的判斷明顯偏向主場隊員,而在無主隊觀眾干擾的情境中裁判的判斷沒有偏向主場隊員[4]。運動員的主場知覺主要來源于經驗的認知,主場運動員往往會認為主場環境都是有利的。在以往的競賽中,主場運動員憑借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在主場常常戰勝過實力強于自己的對手,其主場勝率高于客場勝率。在這種主場經驗知覺意識下,運動員往往會產生一種偏差的知覺定勢:認為裁判員肯定會偏向自己或本隊,進而興奮性增強,生理喚醒達到較高的水平;競賽中的技術動作表現出更多的隨心所欲的攻擊性。心理學家瓦卡對運動員比賽行為的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點:主隊隊員表現出更多的是促進性攻擊,包括放棄保守戰術,進行攻擊性防守等行為[2]。但是,近年來各體育競賽裁判委員會已經充分意識到了這種裁判員偏向主場、偏袒主隊的情況,采取了諸如加強學習、思想重視、獎勵處罰、臨時通知、隨即調配、外聘裁判員等各種措施規范裁判員的執裁行為。北京奧運會某些項目的比賽更是采用了高速攝影、畫面重放等高科技裁判方式;如北京奧運會跆拳道女子67 kg以上級的1/4決賽,當時裁判員判定陳中以10勝英國選手史蒂文森。但是賽后英國隊提出上訴,認為英國選手的一記下劈踢到了陳中頭部,應該得到2分。裁判委員會經過“錄像回放輔助判決”,認定英國選手史蒂文森進攻有效,比賽改判為英國選手21獲勝[14]。這說明當今體育比賽無論是否主場,裁判員的判罰越來越趨于公正。一旦裁判員公正公平地對運動員的行為做出沒有偏向主場隊員的判罰時,運動員在偏差知覺定勢作用下有可能出現不滿、埋怨等急躁情緒。特別是球類比賽雙方實力相當或比分接近的情況下,主場運動員對裁判員判罰的反應尤為強烈,進而影響運動員水平的發揮,造成主場反而不利的局面。如2007年中國羽毛球公開賽上,世界排名第一的林丹首輪12不敵韓國選手樸成奐,爆冷出局。賽后林丹表示,裁判在模棱兩可的情況下,都判對方得分,而自己完全不像是在主場比賽,比賽情緒受到影響,導致失利[15]。
2克服主場劣勢的策略
2.1糾正主場運動員認知偏差
運動員所從事的運動競賽既有身體活動,也有心理活動,兩者是統一的。其中心理活動對運動員的競技活動起著調節、控制和主導作用。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知覺具有結構優勢效應,有組織、有規律信息的整體結構對人的反應起重要作用。認知結構優勢的建立依賴于人們過去對這類信息的知識與經驗的積累[16]。由于運動員在以往主場比賽獲勝的場次較多,以致產生了主場容易獲勝的認知偏差。
運動員想要在主場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需要有一個對主場效應清醒的客觀認知,首先要正確認識比賽的公平性,不依賴主場效應對裁判判罰的影響。只有通過充分的賽前心理準備和認知定勢,正確認識主場效應,才能使運動技能達到最佳狀態,用實力戰勝對手。主場運動員正確認識主場效應是克服一切主場劣勢的前提,應當教育運動員清醒地認識到:主場本是沒有劣勢的,所謂主場劣勢主要只是人的主觀認知而造成的心理效應,所謂主場僅僅是比賽地點的不同而已,在主場比賽不能產生任何麻痹心理,應當把主場當成客場,全力以赴認真比賽。
2.2調節主場運動員喚醒水平
體育競賽要求運動員有適宜的“喚醒水平”,不適宜的喚醒水平影響運動員技戰術水平的發揮,我國運動心理學家馬啟偉等[17]認為,過高的喚醒水平不利于某些體育競賽任務的完成。而且不同體育競賽項目的運動員在競賽中需要不同的喚醒水平,只有適宜的喚醒水平才利于運動員的發揮。
在大多數情況下,主場運動員的喚醒水平不是低了,而是過高,特別是在一些需要全神貫注,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運動項目中。如主場運動員在進行射擊類、棋類、高爾夫球、體操等項目比賽,可以通過放松練習、自我暗示、表象練習等方法,使自己在賽前過高的喚醒水平降低;也可以通過長時間輕按摩來抑制興奮過程擴散,降低興奮水平,從而克服過分緊張狀態,達到適宜比賽的喚醒水平。
2.3減輕主場運動員心理壓力
主場運動員壓力過大主要是由于社會因素帶來的巨大壓力造成的。比賽前大量的社會信息刺激會增加運動員的心理壓力,因此應盡可能避免運動員接受一些無益的的消息。主場運動員在賽前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減輕心理壓力:(1)感官調節法。針對過分緊張、焦慮的運動員,讓其在賽前休息時多接觸場外景物,聽舒緩的優美樂曲,調節神經系統,進入平靜穩定的競賽環境;對過分淡漠或盲目自信的運動員,可讓其在賽前多注意觀察對手的技術動作和競技狀態。(2)心理行為調節法。想象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是賽前重要的心理調整的環節之一,它可以幫助運動員控制心理焦慮,保持最佳自信水平,如想象放松、想象成功等等。運用想象力調整心態時要做到準備充分、內容逼真、過程完整,時間一般應在5 min左右[18]。
2.4針對主場環境對運動員進行適應性的模擬訓練
為了使主場運動員適應主場環境,在賽前應多進行一些針對主場環境的適應性訓練,具體做法有:(1)針對比賽形勢的模擬。模擬主場比賽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如已方領先對方落后、已方落后對方領先、雙方僵持不下等情況下主場運動員的應變能力,演習各種應變的對策。如我國乒乓球隊就沿用模擬各種情況下的不同打法作為尋找克敵制勝的有效手段,取得了優異的比賽成績。(2)針對裁判判罰的模擬。在當今體育競賽走向國際化標準的比賽項目中,裁判員的判罰越來越趨于公正。而往往在比賽過程中裁判員進行的判罰沒有偏向主隊時,主場運動員容易出現“挫折狀態”。因此,進行對裁判員判罰的模擬練習,可以幫助運動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干擾能力,而將注意集中在本隊的技術戰術上。在訓練中可以由教練來擔當裁判員,并且在隊內比賽中故意錯判、誤判,以此來增強運動員適應裁判的能力。(3)針對觀眾影響的模擬。主場觀眾鮮明的態度和立場往往通過高分貝的呼喊聲和激烈的表情動作表現出來,這種情形一方面給主場運動員以極大的鼓舞;另一方面也可能使運主場運動員分心或過于興奮而使運動技能水平下降,這對于那些需要運動員具有鎮靜、自制心理素質的運動項目更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可以在模擬訓練中組織一些觀眾,有意識地給主場運動員加油吶喊,以鍛煉主場運動員抗干擾的能力,這些都有助于減少運動員主場比賽時過度的應激反應。
參考文獻:
[1] 劉衛民,柳建慶. 體育比賽中主場優勢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3):101-105.
[2] 馬紅宇,王斌. 主場優勢評價研究進展[J]. 體育科學,2008,28(8):60-64.
[3] 劉衛民,樊新,彭彥銘. 基于非衡性賽程國際A級足球比賽主場優勢的研究[J]. 中國體育科技,2005,41(5):76-78.
[4] 殷小川. 足、籃、排三大球賽主場優勢客場劣勢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7):22-26.
[5] 謝紅光,殷小川,李志強. 對我國甲A職業足球聯賽主場優勢的研究[J]. 體育科學,1998,18(1):88-94.
[6] 殷小川,鄭日昌. 我國甲A足球聯賽中主場優勢影響因素研究[J]. 體育科學,1998,18(6):82-85.
[7] 鄭曉鴻. 2008北京奧運會主場不利及應對[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7):19-21.
[8] 王佳賓,駱玉峰. 北京奧運會網球項目主場優勢、主場劣勢分析[J]. 中國體育科技,2007,43(6):55-58.
[9] 王恒. CUBA主場優勢效應理論分析[D]. 鄭州:河南大學,2008.
[10] 運動心理學[M]. 張力為,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411-413.
[11] 雅虎網北京奧運會跳水專題報道[EB/OL].省略.省略/.
[12] 新浪網奧運預選賽國奧專題報道[EB/OL]. sports.省略/.
[13] 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官方網站[EB/OL]. 省略/news/.
[14] 雅虎網北京奧運會跆拳道專題報道[EB/OL].省略.省略/.
[15] 搜狐網中國羽毛球動態報道[EB/OL]. 2008.省略/.
[16] 王智平,趙保鋼. 排球規則改變對運動員認知心理及發球技戰術發展的影響[J]. 中國體育科技,1997,33(4):56-57.
篇2
摘 要:基于中小學校體育競賽特點和教育價值的具體表現,探討其在實施過程中的實現途徑。通過理論分析和舉例說明得出結論:中小學校體育競賽需要從賽會服務、參賽組織和課堂教學三個方面共同努力,分別做好賽前、賽中和賽后相關工作,在保障全員參與的前提下,實現其教育價值。
關鍵詞:中小學校;體育競賽;教育價值;實現
中圖分類號:G808.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20
學校體育競賽是學校開展的以爭取優勝為直接目的、以運動項目或某些身體活動為內容, 根據規則進行個人或集體的體力、技藝、智力的比賽, 可分為校內和校際兩種方式。[1]從教育實施的參與性出發,校內體育競賽是學校體育競賽的主體,主要包括全校性的田徑運動會、球類項目(及其他單項)競賽、趣味項目比賽,以及年級組內、班級內的各種體育競賽活動。對于中小學校而言,學校體育競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校教育目標實現的積極因素,更是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有力手段,為促進學生體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等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 中小學校體育競賽的特點及其教育價值表現
(一)中小學校體育競賽的特點
中小學校體育競賽一般以班級為參賽單位,同年齡段的學生同場競技,加上學校場地條件和組織結構的影響,表現出參與面廣積極性高,競技水平低競爭激烈,組織靈活變通性強,精神性獎勵為主等特點。首先,在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大班額授課的現狀下,課堂教學極大壓制學生的個性發展,學校體育競賽是少有的能夠讓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的舞臺,對于緩解和釋放日常積累的學習壓力、消極情緒具有較好的效果,因而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喜歡體育競賽活動,表現出較高的參與積極性。其次,普通中小學生運動技能差異不大而展示欲望強烈,加上運動學習經歷相似,使得比賽競技水平不高但競爭性卻很強。第三,中小學生運動技能發展的規律和中小學校運動設施的條件限制,往往不能完全按照大型體育賽事的操作辦法實施中小學體育競賽,增加了比賽組織方式的靈活性和競賽規則的可變通性。第四,中小學校體育競賽一般以獎狀、獎牌或低價實物(學習用品為主)對獲勝選手(或集體)給予獎勵,重點強調其紀念意義和精神性鼓勵。
(二)中小學校體育競賽的教育價值表現
在學校教育氛圍下,學校體育競賽不僅能夠體現出運動健身和競技觀賞的屬性價值,更能體現出與教育相關的衍生價值,產生激勵、凝聚、規范、意志強化等積極效果和促進學生溝通、組織能力的提升。
1.激發潛力,提升技能
我們往往能夠看到中小學生在體育競賽中取得比以往練習中更好的運動成績(跑的項目最為明顯),這說明熱烈氛圍、激烈的競爭,能夠極大提高參賽運動員的神經核肌肉興奮度,充分激發參賽者的運動潛能,并且幫助他們更好地思考和理解運動技術的要領,以獲得更好的運動成績。另外,在長跑類項目中,老師、同學的及時鼓勵,能夠幫助參賽者突破生理極限,結合賽后的強化訓練,能夠很大提高參賽者的運動水平。
2.懂得釋放, 學會欣賞
絕大多數學校體育競賽的參賽者和觀眾都是在校園共同學習、生活的同學,學校體育競賽就成為一部分學生在老師、同學前展示自我的最大舞臺,奔跑、跳躍、呼喊、挑戰、鼓勵等各種讓人心潮澎湃的情節都能在體育競賽中得以實現,有著極好的情緒釋放空間;同時學校體育競賽還是更多學生近距離觀看體育競技,融入體育競賽氛圍的主要機會,既能欣賞到運動本身的美,又能體驗到勝利的喜悅和失敗的落寞,在真實場景中學會祝賀成功和鼓勵失敗。
3.激勵個人,凝聚集體
體育競賽的激勵作用是由體育的競爭性所決定的,體育競賽活動能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培養他們奮力拼搏,勇往直前的優秀品質。學校體育競賽中比賽獲勝或是自我超越的成功體驗能夠幫助參賽者建立自信,通過參賽讓同學和老師發現自身的閃光點或優勢,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學習幫助。體育競賽活動還能通過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團隊意識將集體內的學生凝集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矯正不良習氣,形成團結互助、遵守紀律、熱愛集體的思想品德。
4.規范行為、強化意志
在學校體育競賽中,規則本身的約束性及裁判公正、公平的執裁和判罰,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規則的重要性,進而提高遵守組織紀律的自覺性,提高自制能力。體育競賽的競爭本質和學校教育的整體氛圍,可幫助學生認識到“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內涵,以及在落后時決不放棄的意志需求,從而逐漸養成正確的勝負觀和得失觀。另外,體育競賽中成功突破生理極限的體驗能夠極大激發參賽者戰勝學習和生活困難的勇氣。
5.促進溝通、提升能力
學校體育競賽有著全面的參與性和組織的靈活性,大多數競賽都需要學生參與組織和管理,這給學生間的交流和共同目標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為了展示良好集體形象和獲得集體榮譽,學生往往能夠很好進入到集體分配或者自主選擇的活動角色之中,在履行崗位職能的同時不斷加強與同學、老師,甚至家長的溝通,在實踐操作中提升了自己的協調、組織能力。
二 體育競賽教育價值的實現途徑
學校體育競賽的教育價值實現依賴于良好的賽會組織和和諧的參賽環境,離不開賽會主辦方的嚴明紀律、公正執裁和參賽組織者的正確引領、有效指導。
(一)做好賽前準備,落實全員參與
充分考慮參賽領隊和隊員的組織經驗和能力水平,制定明確的參賽流程,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賽事,并給予參賽者足夠的準備時間,是實現中小學校體育競賽教育價值的基本要求。[2]首先,有參與才有教育,在賽會組織上要創造條件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比賽和賽會服務中。可以在賽事中增加學生服務團隊,不僅增加了賽會的參與率,也加強了參與者對體育競賽相關知識的掌握;要做好賽會宣傳,通過校園廣播、海報介紹比賽內容、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讓全體學生在理解比賽的基礎上產生合理期待。第二,有準備才有質量,主辦方對于比賽的流程要了然于胸,并讓各參賽單位明確各環節具體要求;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落實好比賽場地、器材的檢修、維護等各項后勤保障工作;對于比賽裁判員和組織經驗相對缺乏的新任班主任要針對地性進行細致的規程解讀和規則解釋,以利各參賽隊伍從容參賽。
學校體育競賽一般以班為參賽單位,班主任是參賽的主要組織者,如果他們不了解體育競賽賽前準備的具體工作,僅以完成任務的心態對待體育競賽,其教育價值將不可能實現。一是賽前動員要在全面了解學生運動技能狀況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望,為激勵教育做好思想準備;二是組好參賽團隊,做到全員分配一個不拉,讓所有學生在比賽中都有任務,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三是重點關注體育弱勢學生,借助參賽服務調動他們的體育學習興趣,促進其體質健康改善;四是做好參賽隊員的賽前訓練,磨練技術、熟悉比賽流程,讓學生在行動中懂得有付出才有回報;五是樹立團隊精神核心,強化集體榮譽感,以共同價值取向約束個體不當行為。
體育課堂教學是學校體育競賽取得成果的保障條件,而體育競賽是體育教學的成果展示。體育教師在體育競賽活動實施前的課堂教學上,要對競賽相關知識、技術進行針對性傳授,讓學生熟悉運動項目的競賽規則、自主鍛煉的熱身方法,運動競賽中的戰術運用及注意事項等內容,更好的在比賽中發揮他們的運動能力、展示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二)關注賽會細節,正確價值引導
對于學校體育競賽組委會而言,保障比賽順利進行和及時發現比賽過程中的亮點,并給予恰當的鼓勵、宣傳,是做好比賽工作的重點,也是實現其教育價值的關鍵。第一,確保執裁公正和比賽公平。學校體育競賽的裁判員一般以體育教師、其他科任教師和部分學生組成,而參賽的隊員中有些是他們自己任教班級的學生或者同班同學,在執裁過程中,一定要強調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則,并保證提前到位,做好比賽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第二,做好賽場秩序維護和比賽服務。良好的比賽秩序是安全參賽的保障和文明禮儀的體現,全面到位的賽場服務則是比賽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在比賽過程中,要及時對破壞比賽秩序的行為加以制止,在有序的前提下營造熱烈氛圍。第三,及時正確處理比賽中的突發事件。賽前應急預案是處理賽場突發事件的參照依據,盡可能按照最佳流程和方法處理問題,謹防“二次傷害”的出現。第四,把握體現體育精神的比賽瞬間,宣傳具有教育意義的人和事。可以充分利用全校師生手中筆和鏡頭,記錄比賽的精彩瞬間,并及時通過校園廣播、宣傳窗通報全校,讓體育精神的內涵以實際形象印入學生心中。
作為參賽組織者,班主任在比賽過程中要積極發動觀賽學生,有效激勵參賽隊員;利用體育競賽充分釋放學生學習中積累的不良情緒,并通過身邊的實例教育學生怎樣理解體育精神。一是組織好班級拉拉隊,為本班參賽隊員加油鼓勁。不管獲勝還是失敗,都要及時肯定參賽學生的努力和付出,從而激發更多學生參與體育競賽和運動健身的興趣。二是組織好賽場服務,落實全員參與。要創造機會讓非參賽同學融入比賽氛圍,比如協助參賽同學檢錄,為參賽的同學保管好衣物,及時送上飲水、毛巾,保持好觀賽場地環境衛生等。三是記錄賽場點滴,留存美好瞬間。視覺記憶不如文字和圖片更加真實和久遠,體育競賽的賽場記錄可以作為后續教育的良好素材。四是合理處置比賽爭議,正確引導學生觀賽。學校體育競賽中的爭議判罰不可避免,班主任要按照正常流程合理處置,并對學生做好解釋和安撫,讓學生明白尊重規則的重要性和應對爭議的正確辦法。
(三)及時賽后總結,發揚積極因素
賽后的總結、表彰是延續學生熱情,轉化為學習動力的必要環節。一方面,組委會可以通過閉幕式或者其他學生集會通報、總結競賽成績,表揚優秀團隊和個人。充分發掘比賽中的優秀典型,激勵更多的同學加強自主鍛煉,增強個人運動技能;合理處置比賽中出現的違規問題,誡勉全體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積極進取、文明守法。另一方面,可以舉辦學校體育競賽主題的攝影或書畫創作展覽,即可延續體育競賽的激勵效果,又可將藝術教育成果加以展示。
對于班級來說,一次體育競賽會大大增強同學間和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體育競賽所伴隨的集體榮譽會對參與學生的思想認識形成積極的影響。賽后的主題班會是必不可少的,一來可以及時整理和交流比賽過程中的積極因素,轉化為后續學習和鍛煉的動力;二來可以通過比賽獲得集體榮譽,強化集體主義意識,并加以正確引導,從而增強了社會責任感;三來可以避免參賽隊員和其他學生產生分離現象,在強化其自我認同感的前提下,提高他們的班級帶動責任意識,幫助全班共同進步。
學校體育競賽后的體育課堂,應該對比賽過程中出現的運動項目技術、戰術、規則等知識進行再一次的梳理,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需要對取得突出比賽成績和重大進步的同學提出表揚,并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樹立全體同學體育參與的信心和決心;需要對體育競賽中出現的有關學生體育道德修養、體育精神、思想作風、人格表現等方面的問題向正確的方向引導,以實現體育競賽對體育教學的教育補充作用。[3]
參考文獻:
[1] 李寧,聞勇.淺析高校學生體育競賽價值體系[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1(3):77-79.
[2] 李靜波,楊波.我國學校體育競賽問題與對策分析[J]. 體育文化導刊,2010(4):89-91.
篇3
【關鍵詞】體育競賽 內在價值 教育功能
一、教育價值
體育具有教育功能,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增強學生體質、傳播體育文化為目的的教育過程。所以作為體現體育重要特征的體育競賽也同樣具有其教育功能。體育競賽是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比較強的教育活動,與其他形式的教育手段相比,體育競賽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特殊的作用。
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德。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可充分利用體育競賽這一特殊手段。學生體育一般以集體參與的形式出現,即使以個人名義參賽也往往代表某一學生群體。因為個人的行為代表集體榮譽,而集體的勝利又是全體參賽人員和其他參與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參賽學生相互協作、奮力拼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及群體意識,有助于集體主義精神的形成。如籃、排、足球的比賽及體育游戲中的拔河、接力等,依靠的就是集體智慧、團結協作;廣播操等全員參與的項目比賽具有加強學生的紀律性和協作性的作用。體育競賽是在一定的規章約束下進行的有組織活動,每一項目均有其規則。競賽活動是在裁判員的監督評判、教練員的臨場指揮以及觀眾的注視下進行的,這就有助于培養學生恪守規則、服從裁判、尊重對手、尊重觀眾的良好品德。通過體育競賽能起到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文明禮貌的道德教育,促使他們自我約束、自我控制、遵守社會公德、注重文明修養。
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體育比賽競爭激烈、對抗性強,不僅需要運動員有良好的身體運動能力和技戰術水平,還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首先學校的體育競賽活動可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勇往直前的精神、自我調節的能力。其次在賽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機動靈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自立、自強的能力。而堅韌頑強的毅力恰又是學生適應快節奏、高強度、競爭性強的現代社會環境的心理基礎。體育競賽可教育學生養成正確的勝負觀,做到在勝利面前不驕傲、失敗面前不氣餒。保持自信是學生生活學習的動力,而挫折教育則是對大多數學生的磨煉。譬如球類比賽可以培養學生堅決、果斷、堅韌等意志品質;耐久跑運動則能培養堅韌、頑強、勇于克服困難爭取成功的意志。
傳播體育文化。體育是人類進步史中最為古老的文化之一,體育競賽的最基本職能就是傳遞文化,負有傳遞現代社會發展所提出的體育文化使命。各種體育競賽項目的來源、發展過程、技戰術、鍛煉方法、比賽規則等,是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掌握提高技術技能的方式方法,豐富學生知識體系,傳承體育精神,提高體育意識,豐富體育情感。
二、健身價值
由于體育比賽的競爭性、對抗性、激烈性,對人體生理的刺激程度較一般的體育活動要大,參加者在競賽中要承受較大的運動負荷,所以參加體育比賽可以全面充分地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更重要的是,競賽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內容和手段,能夠刺激和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比賽的動機,動員和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到體育鍛煉中來,達到學會鍛煉身體和全方面發展身體素質的目的。
三、娛樂價值
學生的課余體育比賽具有非常多的游戲娛樂成分。鍛煉和娛樂是體育競賽的內在基礎,在人的身心成長過程中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參加劇烈的體育運動比賽,使緊張的學習得到調節,從而緩釋腦力勞動的精神緊張和勞累。
四、競爭價值
運動競賽最鮮明的特征是競爭性。比賽各方充分挖掘智力、體力,以動員個體或群體的體能、技能等各種競技能力去戰勝對方。內容豐富的體育競賽活動,可以樹立學生的現代競爭意識,使他們積極向上、勇于探索、不斷進取,挑戰自我、敢于爭先。體育競賽對于鼓勵學生樹立競爭意識,適應社會的轉型與變化,適應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五、創新價值
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培養創造型人才方面,肩負特殊的使命。體育競賽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型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能力。例如,運動員根據場上對手和己方隊員的不同情況,在教練員的指導下,要考慮采取何種合理的技戰術,如何以己方之長克對手之短,如何調節比賽節奏,并且在短時間扭轉趨勢。賽場上的這種千變萬化,有助于培養學生創造型的思維能力,靈活應變,充分發揮技戰術水平獲取比賽勝利,并可將此種精神遷移到學習和以后的工作中去,在充滿競爭的社會環境中取得立足之地。
六、終身鍛煉價值
終身體育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運動的能力和習慣的教育,也是培養與發展相結合的教育。體育比賽緊張激烈,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比平時體育活動要大,這樣會使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獲得愉悅、滿足。同時,他們在比賽中運用體育知識、技術技能、與同學協同作戰的感受、比賽結果的情緒體驗等,都將吸引他們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逐步培養、發展對體育的愛好,奠定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則珊. 學校體育理論與研究.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
篇4
一、引領學校體育工作,促進校園文化發展
籃球主題文化節是我校體育工作的一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學校體育活動廣泛開展,促進學生籃球運動技術水平提高的重要組織形式。通過舉辦籃球主題文化節,可以檢查和提高體育與健康教學、課外體育鍛煉和課余籃球訓練的質量,總結和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促進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和課余體育訓練水平的提高。籃球主題文化節的所有項目都是以班級為單位參加,為了集體的榮譽,獲得優異成績,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自覺地進行籃球訓練,充分的調動了每個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種競爭性對于普及籃球活動,促進整個學校體育工作起著杠桿和引領作用。
籃球主題文化是我校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學校團結、健康、積極、向上的良好文化特征,具有潛在的、隱性的教育作用,并能形成籃球文化傳統。例如,學校以籃球主題文化節為契機,發動全校師生出謀劃策打造校園籃球文化。學校充分開發和利用墻壁的功能將本校參加上級組織的體育活動、比賽拍攝的照片及獲得的獎牌、錦旗放大噴繪成展板,張貼、懸掛在校園的外墻上,供經過學校的群眾觀看,以此宣傳學校體育特色,展示學生風采,提高學校知名度。教師在教室內的墻壁上開辟體育角版塊,將近期國際、國內的體育新聞、本學期學習的體育知識以及運動技術的相關動作方法、要領和圖片張貼在體育角內,供學生課余時間自由觀看、學習,且每周更新一次,以此營造潤物無聲的氛圍,讓學生在生活中習得。另外,教師在教室外的墻壁上開辟一個“運動秀”版塊,供本班學生張貼參加校內外體育活動、比賽的照片和獲得的獎狀,以此來展示班級學生運動天賦和個性,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通過舉行籃球主題文化節,使全校師生充滿活力、朝氣蓬勃,促進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凈化學校育人環境,加強縱向和橫向的聯系,促進師生間的相互交流和了解。
二、豐富校園生活,全面育人
籃球主題文化節在組織方式、競賽內容等方面,比正規的競技運動競賽更加趨向于輕松、活潑,是學生課外休閑娛樂的主要手段。在比賽中籃球運動員所表現的高超技巧,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學生運動員堅持到底、奮勇拼搏的精神滿足了學生觀眾的情感追求,陶冶了性情,體驗到了比賽的樂趣,感受到了學校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
1.提高道德修養,形成良好品質
學校體育競賽不僅是比技術比體能的場所,還是比智慧、比思想的競技陣地。我校籃球主題文化節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特殊的作用。籃球主題文化節各項目雖然以個人名義參與比賽,但是也都代表各自的班級,個人的努力代表集體的榮譽,集體的勝利又是全體參賽學生和協助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學生運動員在比賽中團結一致、奮力拼搏,依靠的就是集體智慧、團結協作和個體優化組合,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裁判員的監督、教練員的指揮安排、觀眾的注視等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壓力,有助于培養學生遵守規則、加強組織性、紀律性、文明禮貌的教育,使他們懂得自我約束、自我控制、尊重裁判、尊重對手、遵守社會公德、尊重觀眾,提高文明修養的良好品德。
2.培養競爭意識,激發團隊合作精神
競爭性是學校體育競賽的內核,體育競賽的靈魂就是鼓勵公平競爭,而競爭的表現形式是雙方的全力以赴、拼搏爭勝。籃球主題文化節有明確的獲勝者,競爭性貫穿、蘊含其中。在比賽中雙方運動員之間的運動技術、技能、戰術、體能、智力、心理等多方面的競爭,而各方教練員競爭的激烈性、廣泛性和持久性與場上運動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啦啦隊的搖旗吶喊、助威加油,其濃厚、鮮明的競爭和合作也在比賽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耐挫能力
籃球文化節的舉辦可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勝負、成敗觀,勝利面前不驕傲,失敗面前不氣餒,在失敗和挫折中磨煉,時刻保持自信心,使學生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和面對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
三、有利于快速傳播籃球基礎知識
籃球文化是百年來體育人傳遞下來的優秀文化,本身就是知識源泉。學生參與籃球小報制作、黑板報評比和籃球主題繪畫比賽,就必須收集、整理與籃球相關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能進一步的了解籃球運動的來源、技術、戰術、原理、鍛煉方法、比賽規則等,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延續了體育精神,熏陶了體育意識,豐富了體育情感。
四、培養骨干,發現人才
籃球主題文化節宣傳擴大了我校籃球活動的影響,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籃球活動中來,無論是為追求成績還是娛樂健康,都充分展示了他們的運動才能。校隊帶訓教師可以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學生,對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吸收進入校隊,對校隊補充新鮮血液提供了便利,為真正發現籃球人才,培養和輸送人才提供了保障。
五、以點帶面,促進全民健身
學校體育競賽可調動大量學生參加,是有組織進行的體育活動,影響力廣泛、深入,效果明顯。筆者經常給孩子布置體育作業,尤其是在體育節活動開展前,每次我都將比賽的項目設置,具體要求及時與家長溝通,積極發揮家長的特長和作用,爭取家長對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支持。同時,要求家長幫助、督促,甚至和孩子一起進行活動、比賽。通過課外作業的組織實施,推動了我校普及性籃球活動的開展,確保了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鍛煉時間,使學生從繁重的學習壓力中解脫出來,起到勞逸結合的作用,同時提高了校外場地的利用,開發了課外體育資源,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的意識及終身體育意識,帶動了整個家庭參與健身和鍛煉。
參考文獻:
[1]劉善言.學校體育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6:220-221.
[2]全國體育學院成人教育協作組,《學校體育學》教材編寫組.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6.
篇5
關鍵詞:足球;競賽規則;演變;正義
中圖分類號:G843.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 號:1007-3612(2010)01-0136-03
On the Justness of Football Match Rules
LIU Qingwei,GONG Zhengwe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410012,Hunan China)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otball contesting rules is originally intende d to regulate subjects’ contesting actions in football matches, to push forwardcontesting skills and tactics, and to improve the visual effect of football gam es.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pursuing profitability in football matches is dra wing wider and wider attention with the merchandizing and socializing process offootball. This paper, marked by an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ology combining phys ical education and ethics, probes into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rules and the t heory of justice as well as the connotation of “rule” and “justice” and thei r interrelations. When football becomes a platform to balance human pursuit of s pirit and benefit, the relevant contesting rules will not only act as a set of c ontesting rules, but also as an orientation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ral value fo r humans, namely, justice. This thesis aims at an ethical analysis of the justne ss of football-match rules to disclose the fact that justness is the essential s ource of football develop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 sport of the world.
Key words: football;rules of the game;evolve;justness
足球競賽規則制定的初衷是對足球比賽中各種參賽主體行為的規范。然而,它又不僅僅 局限于是一個規范的集合,還內在包含著人們就足球比賽之外對公平和正義的向往和追求。 誠然,表面上一些直陳式文字描述的足球競賽規則是維持足球比賽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但 更具深遠意義的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透過這項體育運動認識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絕好平臺 ,對它的理解不能望文生義而斷章取義、舍本求末。因此,深入挖掘其所固有的內在價值的 意義遠遠大于了解和執行足球競賽規則條文本身。
對足球運動內在價值的挖掘,離不開對正義的探尋。這是因為:1) 正義是“諸價值的 價值”。即“正義是獨立于社會諸價值之外,獨立于充滿爭議的各種主張之外,作為公平決 策的程序置于這些價值和主張之上。”[1]2) 足球運動是人類社會的一項實踐活 動,人們 在足球實踐活動中結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正是這種實踐活動與社會關系所形成的社會 生產方式,構成了正義思想的基礎。3) 正義問題就是社會基本結構如何分配社 會合作的利益與負擔的問題。”[2]通過足球競賽活動,爭取比賽的勝利,從而滿 足運動員 乃至相關人員的各種精神與利益趨向,進而改善他們的生活。足球運動中該如何分配它帶給 人們的各種需要與社會利益的?這種分配應遵循什么樣的原則才是合理的?要回答這些問題 ,自然離不開正義。
1 規則與正義
1.1 規則是一種價值規范哈耶克指出:由規則構成的體系促成了整體秩序的形成,給遵循規則的群體帶來了繁榮 和發展。遵循規則的人們,在長時段歷史進程中取得了優勢和成功,其后代得到了繁榮和發 展,于是,規則得以在群體內傳遞和擴散,當群體中遵循這種規則的人數達到一個“臨界多 數”時,這種規則就成為了一個群體的規則,成為了一種被普遍遵守的價值規范。[3 ]
規則的制定是以維護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為根本價值標準的,有益于全體成員共同利益 的規則就是合理的規則,有益于全體成員利益的行為就是規則范圍內的合理的行為。對規則 的合理性評價是以規則所包含的價值為基礎的,同時,這種合理性評價所揭示的價值又會反過來為規則的發展指明方向。
1.2 規則的基本價值訴求――正義古希臘有句格言:“正義乃百德之總”[4]。現代社會的正義主要指涉的是社會制 度, 是由自由、平等、效率這些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念構成的集合體。如果說制度與規則在一 定程度上表明了人的生存和發展狀況,那么正義則是衡量制度與規則存在與發展狀況的價值 尺度。羅爾斯在其《正義論》中,則把正義看成是一個制度價值原則體系,是由平等、自由 等不同的價值原則所組成的價值集合體系。
正義作為規則與制度的一種基本價值訴求,是通過規則與制度所包含的其他價值觀念的 不斷調整和完善,使規則和制度形成盡可能合理的社會關系結構和狀態,從而為規則與制度 的合理性提供評價標準和尺度。
2 足球競賽規則演變遵循的正義理路
足球競賽規則,正如英國學者斯坦利•羅夫指出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一付骨架, 足球是一項富有行動、色彩、激情、令人興奮的運動,它觸動了人的各種情感。要將這些成 分融入一個文本中,即呈現出它令人興奮的一面,更要闡述其正式程序、責任、犯規、制裁 等內容,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在那些枯燥乏味、干巴巴的、陳詞老調的詞語 和短語中卻蘊藏著一個巨大的、富有金子般智慧和知識的寶礦”。[5]“我們需要 能好好踢 球的機會,不受到傷害,并且,我們能享受這一運動帶來的樂趣。”[5]是年輕球 員對足球 運動的期盼,也是足球競賽規則演變和發展的基本目標與方向。足球競賽規則所內涵的正義 價值也隨著這項運動一百多年來的不斷發展迅速躍入人們對足球運動的價值審視之中。
2.1 足球競賽規則的演變張顯著自由的理念足球競賽規則中充斥著“隊員不允許拉扯、沖撞對方隊員;對方罰任意球時必須退出9. 15米……”等限制性語句與條款,似乎規則處處限制著運動員的行動和發揮,束縛著運動員 的自由。然而,當我們沿著足球競賽規則演變的源頭來審視足球運動中的“自由”時,這種 觀點就站不住腳了。
足球規則出現以前的英國民間足球活動,人數、場地、動作均無限制,是一種“自由狀 態”下的足球活動,參與者的人身安全與生命極易受到傷害。1863年,足球規則禁止踢小腿 的規定確立了現代意義的足球運動,同時,也高舉起了足球運動反對粗野行為、尊重人身權 利和自由的旗幟;二十世紀中葉,紅黃牌制度的建立,進一步凸顯足球競賽規則嚴格制止不 正當行為、反對暴力行為的限制性特點:只要是針對球的行為,都是允許的,都是自由的; 相反,對人不對球的行為,規則都視為非法行為而將受到懲罰。足球競賽規則的存在保證了 足球場上球員的生命與安全的自由。
足球規則的不斷修改與完善,解除了對球員技戰術發揮的束縛,促進了足球技戰術的發 展與進步:1925年,國際足球理事會修改越位規則,把使進攻隊員處于越位位置的“3名防 守隊員”改為“2名防守隊員”,簡單的一個數字變化,戲劇性地使比賽中的越位犯規減少 ,比賽更為流暢,進球數隨之增加。越位規則的這一改變打破了足球比賽枯燥、沉悶的僵局 ,使得球員更好地發揮水平,使比賽更為精彩。足球場上再次燃起了激情與活力,“自由” 在足球競賽規則的護航下得以彰顯,足球運動也因此得以新生。
2.2 足球競賽規則的演變體現著對公平的追求公平是正義觀念里的具體中介之一,其核心是平等。足球競賽規則里的公平,可以這樣 來解釋:足球比賽中任何一個球員都有權利去挑戰擁有球的對方隊員;同樣,對方隊員也有 這樣的權利。這種挑戰就包括了使用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身體接觸。裁判員要約束那些他 認為“草率的、魯莽的或使用過分的力量”的行動。然而,對這三個定語的準確理解有時卻 依然無法保證比賽是公平的:一個偷偷的輕推,使對方失去對球的控制,這雖不能認為是“ 草率的、魯莽的,使用了過分力量的”動作,但是這樣的輕推顯然是不公平的。足球比賽中 的“公平”還意味著必須使用“公平”的方式與手段去挑戰你的對手。在越位規則中,與對 方倒數第二名防守隊員平行的這條“平行線”,實際上就是一條看不見的、“公平”的底線 。越過這條平行線的隊員,在早期伊頓公學規則中就被稱為是“偷偷摸摸”的而不是正大光 明的;越過這條平行線的隊員如果參與了比賽或從越位位置獲得了利益,則將被判罰“越位 ”犯規。越位規則告訴人們:足球比賽中,必須是用一種平等的、公平競賽的手段來獲得你 所追求的勝利。
2.3 足球競賽規則的演變意味著秩序的建立足球比賽是一項極具競爭性的運動。但是,這種競爭不能任由其發展,必須有個“度” 加以控制,這個“度”就是足球比賽中的“秩序”。
比賽秩序的建立,首先通過足球場地的邊界、場區的設定得以實現。早期足球比賽場地 并沒有罰球區,因而也就沒有罰球點球這一說。但是,面對防守一方在球到達罰球區附近時 發生的粗野動作,不得不確立一個約束性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對犯規動作的判罰非常嚴 厲,足以約束防守者的粗野踢法。罰球區的確立,實際上告訴了運動員:“在球門附近請注 意你的動作”!它通過對隊員動作的區域限定,使得足球比賽中的比賽秩序得以建立。
限制粗野比賽,維護賽場秩序的另一有效手段是紅黃牌制度。20世紀中葉,隨著足球場 上的暴力問題日漸突出,最初用來方便交流的紅黃牌,成為裁判員制止各種粗野犯規與暴力 行為的有效處罰手段。
足球競賽規則建立了足球場上的秩序,而秩序使得足球運動朝著人們期許的目標前行: 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快樂!
2.4 足球競賽規則的演變滲透著共生的理想“共生”源于生物學概念,后被應用于人類社會,主張人類之間、自然之間以及人和自 然之間和平共存,形成一種相互依存、和諧相居的良序關系。[6]
國際足球理事會(IFAB)和國際足聯(FIFA)所確定的關于足球競賽規則的修改原則中 即滲透著強烈的共生理念:通過實現競賽規則的理解與應用的一致性,保證人們無論是在世 界杯決賽的賽場上,還是在地方公園友誼賽的球場上,都能以相同的方式運用它。[7 ]半個 世紀以來,將高科技引入足球比賽中以幫助裁判員判定進球與否的呼聲日益高漲。最終,國 際足聯否決了已通過實驗的高科技項目,其理由在于:高科技確實能幫助裁判員判定球進門 與否,但是,不能保證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比賽場上,都能使用這種高科技手段,足球競 賽規則的普遍性得不到保證。[8]這預示著全世界人民都有從這項運動中獲得樂趣 的權利,而不僅僅是科技發達國家。足球競賽規則中的共生理念在這里強烈地得以伸張。
在足球世界里,無大國小國、種族優劣之分,足球競賽規則為所有的人搭建了一個平等 競爭的舞臺。當自由、公平、秩序在足球競賽規則里得到演繹,正義也就在足球場上得到宣 揚,而與正義相關所有價值取向也就在足球競賽規則里得到了共生。
3 公平競賽――足球競賽規則正義性的現實體現
公平原則與競爭精神是競技體育的突出表現。公平表征了競技體育競賽的秩序與和諧, 意味著規范和規則,奠定了競技體育最基本的價值基礎。[9]足球競賽規則所倡導 的“公平 競賽”在足球場上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一、嚴懲嚴重犯規與暴力行為:嚴重犯規和暴力行 為直接侵犯了對方隊員的人身權利,損害了運動員的身體健康,打破了比賽場上雙方實力的 平等較量,是“公平競爭”精神的粗暴踐踏。二、反對佯裝欺騙行為:進攻隊員在對方罰球 區內佯裝被對方犯規,摔倒在罰球區內,誘騙裁判員判罰球點球,企圖以“欺騙”贏得比賽 。這種佯裝、欺騙的行為違背了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與偷、搶無異。三、堅持運用有利條款 :隊員被犯規后依然控球,且還能繼續獲得進攻機會,甚至破門得分。如此“有利”局面, 裁判員如果判罰了先前的犯規,最終得益的反而是犯規一方。所以,將更大的利益,即“進 攻機會或破門得分的機會”交給被犯規一方,是執行足球競賽規則的一條根本原則。它反映 了足球競賽規則如何對待足球場上利益的分配問題:利益的分配要有利于“最不利成員的最 大利益”。足球競賽規則中的有利條款蘊含著的是深刻的正義分配原則,它為足球競賽活動 中的“公平競賽”賦予了更為深刻的內涵。
4 足球競賽規則面臨的價值挑戰
足球競賽規則所規范的足球競賽行為在現實中卻時刻面臨著“義”與“利”、“情”與 “理”的價值選擇;其所彰顯的內在價值能否使得正義在足球場上得以完整地實現?
通常,將球踢還給對方,回報對方主動使球出界以使本方受傷隊員盡快得到護理的行為 是一種合乎情理的、能贏得觀眾掌聲的紳士行為。然而,不把球還給對方卻又沒有違反規則 。它帶給我們這樣一些思考:合法的足球競賽規則是否就是合理的?在足球場上“當道德的 要求和利己的考慮沖突時,是不是道德的要求永遠優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什么時候我們 可以不顧道德的要求,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遵守道德的理由又是什 么?如果大家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不顧倫理道德的要求,結果又會是如何?”[10] 。這些 問題隨著足球運動的不斷發展,隨著現實中不斷出現的“足球道德風險”問題的日益嚴重化 而更加突出,甚至可以說,我們目前所面臨的一系列足球倫理道德困惑正是由此而來的。規 則、制度指代的是行動的規范,表征的是正義價值與道德理想,但是,這種正義價值與道德 理想在現實中如果缺乏人的理性呼應,其作用將會大打折扣!
5 結 論
足球競賽規則的演變歷程體現著自由、公平、秩序與共生的價值內涵,“公平競賽”是 足球競賽規則帶給足球運動的核心價值標準,它使得正義這一高度抽象性的人類價值理想回 歸到現實的足球賽場上。它既是足球競賽規則演變正義性的現實要求,也是實現足球運動正 義價值的基本途徑與手段。今天,足球領域中過度商業化、興奮劑、非公平競賽、種族歧視 、球場黑幕、賭博等諸多矛盾與問題,從足球運動發展的歷史和現階段的具體實踐來看,是 真與善,價值與事實,“義”與“利”在一定程度上還處于不和諧的狀態使然,正義在現實 的足球運動中的還遠沒有達到應有的廣度和深度。
對正義的追求,應當是所有喜愛與從事足球運動的人的普遍要求,也應該成為足球運動 健康發展的終極目標。正如顧拜旦在《體育頌》中寫的:“體育就是美,體育就是正義,體 育就是進步,體育就是和平”。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J•桑德爾.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M].譯林出版社,2001,4: 20.
[2] 胡真圣.兩種正義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12:120.
[3] 段俊.哈耶克規則理論述要,省略,2004.
[4] 轉引自嚴存生.論法與正義[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6:174.
[5] 斯坦利•羅夫.高明的足球競賽則,FIFA Magazine,1999:25-26.
[6] 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第1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1:52.
[7] 約翰•貝克.裁判入門[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
[8] FIFA.ACTIVITY REPOET,2005:32.
篇6
關鍵詞 廣州亞運會 高校教師資源 融合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
Integration Research on Guangzhou Asian Games and
University TeacherResources
WU Yi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25)
AbstractFrom the reality of planning projects of the human resources involved in the 2010 Guangzhou Asian Gam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do macro forecast analysis through the problems in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in sport games,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on the requirement of human resource in sport games. And do some basic theory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of human resources for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sports event.
Key wordsGuangzhou Asian Games; university teacher resources; integration
0 前言
廣州亞運會需要高校體育人力資源。體育專業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行業中屬于比重比較大的專業,面對體育人才的培養,應抓住機會,利用各方面優勢,以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為目標,服務于廣州亞運會。廣州亞運會舉辦,為體育專業人員提供了實踐的有力契機,不僅要支持亞運會的成功舉辦,而且還應在亞運舞臺上有更好的發展。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廣東省高校教師資源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本研究通過檢索國內期刊的相應文獻資料,收集有關文件和相關書籍。(2)專家訪談法。對亞組委的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高校內資源管理有影響的專家進行訪問、調查。(3)問卷調查法。本調查是從2008年3月份開始至2008年7月結束問卷總共收回30份,有效問卷30份。(4)數理統計法。對回收問卷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加工并逐項錄入,將原始數據運用運用Execl和Spss軟件對進行歸類整理,并對相關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廣東省高校提供2010年廣州亞運會體育教師資源分析
(1)拓展亞運文化和終身體育的主導者。亞運文化是和奧林匹克的精神想一致的。我們在強調更快、更高、更強的同時,也要注重人的全面發展、終身體育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生活哲學。這些都是亞運能給我們帶來的寶貴財富。大學體育是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最后環節,也是培養終身體育發展的最好階段。在大學里學習好體育技能的發展,對學生體驗運動快樂,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有積極的意義。
(2)大學體育學校運動訓練隊是指利用課余時間,對個別項目有熱愛,身體條件好又有專項運動特長的學生進行系統科學訓練的過程,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競技運動水平,屬于學校體育中的競技體育的一部分。競技體育是屬于高品質、高水平、高質量的體育文化。大學中的競技體育是培養優秀運動員的有效方式之一。如果我們利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和高水平教練員的指導來針對高校體育訓練,必然會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體育專業人才,有利于高校體育氛圍,培養大學生的體育意識,推動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
(3)體育科學的研究者是隨著高等學校的使命和功能的變化,高等學校校教學目標和要求也隨之提高。為了使教學工作更好的完成,必須具有一定的體育科學研究成為高校教師的一部分。高校體育教師不僅承擔教學任務,他們自身也具有高水平、高層次。他們不僅為教學服務,還承擔著本專業、本學科的發展和建設任務。因此高校體育教師的科研方向是多方面和多層次的。
(4)體育競賽的組織者和裁判者。體育競賽是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校體育文化發展,體育運動的參與者和促進體育運動成績的的重要手段。高校體育競賽也是我國競技體育的內容和形式之一。
2.2 廣東省高校體育教師資源與2010年廣州亞運會資源合理配置與分析
通過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1)體育科學研究是體育專業教師為亞運會所能提供的第一類資源形式,排在第一位,達到0.25。廣東省體育科學發展的速度是比較快的,基本是以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專業院校、和體育科研機構為主,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學、科研隊伍。此外,體育部門的研究機構不斷增多,體育科研人員的數量不斷上升,學術團體在科研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廣州亞運會的舉辦為體育教師提供了更為寬闊的科學研究平臺。為提高我國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水平和競技體育的學術研究的實力,充分調動所能掌握的科研資料,深入開展備戰亞運會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工作,爭取在整體的運動訓練成績上得以突破,廣州市體育局采取公開招標、擇優委托的方式組織實施備戰亞運會的科研攻關研究,這種形式將有利于體育院校積極參與到備戰亞運的科學研究行列中。體育科研隊伍是2010年實現“科技亞運”的中堅力量,他們為我國體育健兒在亞運賽場上勇攀高峰提供強大的科技保障。因此,高體育教師在體育科學研究方面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2)編寫競賽相關資料是體育專業教師為亞運會所能提供的第二類資源融合形式,專家的貢獻率達到0.21。體育教師隊伍不僅在教師隊伍數量規模大,在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方面都是有很好的示范效應。亞運會會期間開展管理、組織、經營、科研等各項工作的人員,其最基本地應具備體育專業理論與知識。各運動專業體育教師自身的理論基礎高,更加熟悉本專業的競賽項目,應該讓他們來完成編寫競賽的相關資料。對于不同運動項目來說,它們對于場館的策劃和內部部署是完全不同的,在比賽前和比賽中的安排工作是具有不同專業高校體育教師必要的完成的任務。
(3)比賽協商與聯絡是專業體育教師為亞運會提供的第三類資源融合形式,專家的貢獻率達到0.12。專業體育教師具備各種專業技術知識,在比賽中能為亞運會的各項比賽進行各場館之間的協調以及聯絡。
(4)場館策劃與部署和人力資源招募與培訓是體育專業教師為亞運會所能提供的第四類和第五類資源融合形式,專家的貢獻率達到0.09和00.10。專業體育教師熟悉場地要求和規則,具備對場地整體部署與策劃的能力。教育工作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體育教師的肩上,因為他們更了解亞運會更需要什么樣的人。
3 結論
廣東省高校體育教師資源與2010年廣州亞運會可利用人力資源指標融合程度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其中體育科學論文報告、編寫競賽相關資料、裁判員與技術人員、比賽聯絡與協商都是具有比較優勢,場館策劃與部署、人力資源招募與培訓,則具有一般優勢。
2010年廣州舉辦亞運會,實現廣東省高校教師資源和亞運會的融合意義重大。 高校人力資源數量大、質量高,使用大學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成為籌辦亞運會的慣例。因此, 對這一規模龐大的特殊組織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探求高效的亞運會人力資源,是辦出一屆無與倫比的亞運會的保障。
參考文獻
篇7
運動會,是廣大職工精神文明風采的一次大展示,是對職工解放思想、干事創業、團結拼搏精神風貌的一次大閱兵。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關于慶元旦職工運動會開幕詞范文,給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慶元旦職工運動會開幕詞范文1同志們:
今年是“奧運年”,再過幾天,北京奧運圣火將傳送到-。在全市上下翹首期盼、迎接圣火的前夕,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時刻,第九屆-市直屬機關“公仆杯”職工運動會今天開幕了。
每年舉辦職工運動會,是市直機關的傳統和品牌。今年的“公仆杯”職工運動會,我們在“解放思想、擴大開放”的大討論中,第一開拓創新,本著“小型、多樣、節約”的原則,立足于增強群眾性、擴大參與面,在項目設置上,既有整個市直機關都參賽的規定項目,又有市直機關工會各聯系片區根據實際確定的自選項目,既有室內項目,又有戶外運動,其目的就是讓市直機關廣大干部職工都來參加全民健身運動,以實際行動為北京加油,圓中華民族百年奧運夢想。
一會兒,我們將要舉行登山比賽,這次登山比賽的主題是:迎接奧運,挑戰自我,永攀高峰。這里,我預祝今天參賽的各代表隊取得好成績!
同志們,讓我們都積極投身全民健身運動,讓我們叫響本屆運動會的口號:全民健身,為北京加油!為奧運加油!
現在,我宣布:第九屆-市直屬機關“公仆杯”職工運動會開幕!
慶元旦職工運動會開幕詞范文2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這楊柳吐綠、鮮花盛開的季節,在這孕育著希望的四月,我們迎來了職工運動大會。在此,我謹代表局黨委,向參加這次運動會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親切的問候!向前來參加開幕式的縣領導表示熱烈的歡迎!
近年來,我局緊緊取得了豐碩成果,推動了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使 為先進 ,這凝聚著廣大水利干部職工的心血和努力。
當前,長 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工作者肩負著更多的責任和重托。完成這些任務不但需要有真抓實干的工作態度,而且還要有堅強、健康的體魄,才能完成光榮而艱巨的水利建設任務。今天,職工運動會的隆重舉行,既是檢閱廣大干部職工精神風貌的一次盛會,也是一場再鼓干勁、再創佳績的動員會。我們要以這次運動會為契機,進一步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發揚團結協作、務實開拓的優良傳統,保持艱苦創業、銳意創新的工作作風,培養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營造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共同把兩個文明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在此,我希望全體參賽運動員發揚“更快、更高、更強”和“團結、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精神,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賽出風格、賽出水平,賽出友誼,全面展現新時期水利工作者的時代風采,取得運動成績與精神文明雙豐收;希望全體裁判員、工作人員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恪盡職守,嚴于律己,嚴肅賽風,嚴格賽紀,確保此次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讓我們共同努力,把這次運動會辦成一次“文明、熱烈、精彩、圓滿”的盛會。
最后,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祝愿大家賽出成績、賽出風格、賽出水平,達到精神文明和運動成績雙豐收!
謝謝大家!
慶元旦職工運動會開幕詞范文3各位領導、全體運動員、裁判員、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在這充滿生機、澆灌希望的季節里,在這充滿團結、奮進、合作、發展氛圍的美好時刻,我們滿懷喜悅的心情,以精神飽滿的姿態,歡聚于此,隆重舉辦工行呂梁分行20--年首屆職工運動會。這是我們工行呂梁分行全體員工的盛會,也是檢驗我們呂梁工行人精神風貌的一次盛會,首先,我謹代表分行黨委對本次運動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百忙之中前來參加本次運動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年來,工行呂梁分行在市委、市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工作重心,結合經營管理實際,加大工作力度,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在全體員工同心協力的拼搏下,20--年獲得全年綜合經營績效全省第一名,業務發展和結構轉型全省系統內第一名,經營效益提升全省系統內第三名的好成績。20--年在首季開門紅勞動競賽中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績。同時,我行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精神文明建設卓有成效,企業文化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員工思想凝聚力和向心力,鍛煉了職工強健的體魄,培養了員工愛黨、愛國、愛工行的集體主義精神,建設了一支強健而高素質的職工隊伍。
本次運動會,是全行廣大職工精神文明風采的一次大展示,是對全行職工解放思想、干事創業、團結拼搏精神風貌的一次大閱兵。共有來自全轄14個支行和市分行本部的17個代表隊350名運動員參加14個項目的角逐。在此,我希望,各位運動員恪守“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發揚團結、友誼、進步、和諧、參與、夢想的拼搏精神,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投身到各項競賽活動中去。裁判員要嚴格競賽規則,公平、公開、公正裁決。各位運動員要以“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在運動場上比思想、比作風、比紀律、比技術,賽出風格、賽出友誼,充分展示出呂梁工行人良好的精神風貌。希望大家凝聚力量,把“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去,為實現“全面領先型銀行”目標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最后,預祝工行呂梁分行20--年首屆職工運動會圓滿成功!預祝各參賽隊和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謝謝大家!
慶元旦職工運動會開幕詞范文4各位領導、裁判員、運動員、同事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第二屆職工球類運動會”,這是公司在職工文化體育活動方面的一件重要活動,也是我們增強各部門員工之間友誼和建立高品質溝通的有效途徑,公司成立兩年來一直以堅持人性化管理為理念、以建設高績效團隊為目標,始終如一,從未改變。在此,我謹代表公司的各級領導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向各參賽代表隊、各位領隊、運動員、裁判員和全體工作人員致以誠摯的問候!
公司每年一屆的職工球類運動會活躍了員工的文化生活,使員工有了更好的業余活動,也為全廠的運動愛好者搭建了一個平臺,讓大家有展示球藝的機會,鍛煉身體,強健體魄,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籃球、排球項目具有廣泛的參與性,強烈的競爭性,受到廣大員工的普遍歡迎和積極參與,本次球賽共有11支參賽隊伍,其中4支男子籃球隊、4支男子排球隊和3支女子排球隊。此次比賽為豐富員工業余文化活動,增強各部員工在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必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在此,我真誠地希望全體運動員要發揚“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體育精神,頑強拼搏,奮力爭先,以高昂的斗志,高超的球藝,賽出友誼,賽出風格,賽出水平。同時,希望全體裁判員認真負責、公正執法,維護體育競賽的公正、公平,確保競賽質量;希望各部門拉拉隊員做好加油助威工作,各部參賽隊員一定要牢記我們的準則“安全第一,友誼比賽”。最后,預祝----------第二屆職工球類運動會圓滿成功!
慶元旦職工運動會開幕詞范文5尊敬的各位領導、全體運動員、裁判員、同志們:
金秋送爽,稻果飄香。在這收獲勞動果實的季節里,在這建國60華誕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廠職工滿懷喜悅的心情,迎來了創達人造板廠第四屆職工運動會。在此,我謹代表創達人造板廠黨政工組織及全體職工,向光臨本次開幕式的各位局領導和機關各部門、基層各單位負責人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全體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工作人員致以親切的問候!向為本次運動會提供便利的白石山中心校領導和鼓樂隊的小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晨曦中的白林大地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彩旗飄揚的白石山中心校操場變成了人的海洋。體育興,則事業興。繁榮體育文化事業已成為全面提高我廠廣大職工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凝聚民心,提升民氣、聚合民智的民心工程。希望大家能在本次運動會上,充分展示出團結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人人爭做文明的使者;希望所有的觀眾為我們的運動員鼓掌和吶喊,無論他是成功專題范文>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同時,更希望全體職工自始至終以為車間、工廠為重,關心、關注本車間的比賽和成績,充分展示創達人造板廠團結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篇8
關鍵詞:體育;禮儀
體育文明有著深厚的精神內涵和精美的外在表現:“增進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是體育文明的精髓,和諧、秩序和尊重是體育文明的表象,而這些表象在賽場上懂得具體呈現就是一系列悅人耳目的體育禮儀。現代體育禮儀不僅僅是體育職業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更像一面雙面鏡,在賽場內外折射出國家、民族、團體和個人的文明程度。
一.體育禮儀的內涵
禮儀屬于道德范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建立和發展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我國古代《禮記·曲禮》就有這樣的論述:“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所以,禮是決定人倫關系、明辨是非的標準,是制定道德仁義的規范。禮不僅是一種思想,而且還是一系列行為的準則,它不僅制約著人們的倫理道德,而且還制約著人們的生活行為。有“禮”,才使整個社會生活秩序化、和諧化。體育禮儀是指人們在體育比賽中,以道德為核心,按一定的程序和競賽規則來體現公平競爭、律己敬人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它是現代體育文明的重要標志。現代體育禮儀的內涵是以文明和道德風尚來捍衛和弘揚“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體育精神。
二.體育禮儀的功能
(一)促進和諧功能?體育禮儀是一種道德上的規范,它告訴我們在體育比賽中應該有什么樣的言行舉止。體育比賽大都是激烈、緊張,偶然性強,參與者的個性也比較張揚。只有運動員懂禮儀、自覺地踐行禮儀,才能遵守規程、尊重裁判、尊重對手,從而最大程度的展示個人風采;賽場上的工作人員,包括裁判員、記者、志愿者等懂禮儀,才能做到訓練有素、行為得體;觀眾懂禮儀、自覺地踐行禮儀,才能按體育比賽的要求做到文明觀賽。所以,大力提倡和發展體育禮儀是創建賽場文明與和諧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感召教化功能?一次大型的國際體育盛會特別是奧運會的舉辦,對一個國家來說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如為了成功舉辦2010年廣州亞運會,廣州市政府政府以“如何成功舉辦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為主題有計劃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這些活動對普及奧運知識,提升全民道德素養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事實上,在大型賽事的籌備和舉行過程中都蘊含著豐富的體育禮儀。體育禮儀是通過賽場這一特定場所對整個社會進行文明教化。另外,賽場外的體育工作者們所表現出來的禮儀修養對人們也有較強的影響力,表現最明顯的是作為公眾人物的體壇明星,他們的一言一行對人們有很大的影響和導向作用。
(三)塑造形象功能?體育運動的各種禮儀都是某種形象的展示。例如,奧運會的開閉幕式,它的禮儀表現反映了東道國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蘊;在賽場上,運動員、教練員和觀眾的禮儀表現反映出的是他們的素質高低,也間接反映了他們所在國家的文明程度。所以我們說,當運動員代表國家出現在國際賽場上時,它不僅僅是一名運動員,而且還是一名弘揚民族精神文明的使者,他的一舉一動都代表國家的形象,知禮、懂禮、行禮才能塑造美好形象。
三.體育禮儀的宣傳策略
(一)在全國積極地倡導體育禮儀?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我們向世界展示了我國的國力和運動水平。同時,北京奧運會也是一個巨型的展示會,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國。在一定意義上來說,舉辦一屆成功的奧運會,帶給人們最有意義的存留是記憶的存留,最有意義的影響是精神的影響。人文奧運一個重要內涵就是要展示中國人的風貌,所以,提高國民素質是我們成功舉辦體育比賽的需要,也是目的。讓國民了解體育知識,遵守賽場禮儀,提高欣賞比賽水平,為各類比賽的成功舉辦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二)在學校開設專門的體育禮儀課程?在08年北京奧運會即將來臨之際,要通過學校教育普及體育知識,傳播奧林匹克理想,推動奧林匹克精神的本土化。中小學應把體育文明禮儀知識納入課堂教學,通過文明教學,普及禮儀知識。大學應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增加禮儀知識的教育內容,通過德育課程,讓學生熟悉與掌握與自己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校園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和國際交往禮儀等方面的知識。使廣大的青少年做好參與體育活動的思想、心理和知識準備,成為體育精神與文明的傳播者。
(三)通過大眾傳媒傳播體育禮儀?從體育賽事的主辦方的角度講,體育文化是以教育為核心的文化,可以極大地推動主辦地的道德建設,有利于提高民眾的整體素質。主辦地利用大眾傳播的教育功能,傳播與推廣體育禮儀,是對全民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有助于全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健康的精神追求。因此,大眾傳媒傳播、推廣體育禮儀是必不可少的。
四.結束語
現代體育禮儀作為一種體育文化,尊重參與體育運動中的每一個人是現代體育禮儀的根本意義。體育運動不同于其他社會活動,不但涉及的人比較多,而且人員的構成也比較復雜。特別是在大型國際賽事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觀眾等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臨時大家庭,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比賽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這時,如果能夠把握體育運動禮儀的基本要求,遵循相應的基本原則,就能夠更好地加強相互間的交往,增進彼此的友誼,進而成功地開展體育競賽。
參考文獻:
[1]童憲明 體育禮儀初論 福建體育科技 2010(1)
[2]羅永義, 羅傳鳳,肖勇 體育禮儀的涵義、特點與功能分析 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 2011(3)
篇9
關鍵詞:競技體育;資源整合和優化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90(2009)06-0080-04
1問題的提出
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后,北京體育進入一個以可持續發展為主要內容和特色的新階段。在新時期條件下,高校體育如何應奧運會后學校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學校體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把握奧運會舉辦后的有利契機,如何深入利用奧運會對北京地區競技體育的影響,使北京高校競技體育向著健康、可持續方向發展,是北京市高校體育發展中的亟待解決問題。為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北京市高校體育如何為北京市競技體育服務,以實現學校體育和區域體育互動發展。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和和網絡資源收集、鑒別、整理有關高校體育資源整合和優化方面的文獻資料,為論文的分析與討論奠定基礎。
2.2調查研究法
主要運用走訪和問卷調查法進行實際調查。針對調查研究的需要及內容,設計了《北京市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現狀調查問卷》北京市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進行了調查,以了解在京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現狀。
2.3數理統計法
運用統計學處理軟件對有關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3結果與分析
3.1高校體育資源整合與優化的內涵
“整合”主要是指由系統的整體性及其系統核心的統攝、凝聚作用而導致的使若干相關部分或因素合成為一個新的統一的整體的建構、序化過程。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北京市區域內高校體育的特點表現為內部的相對同質性,即高校體育發展的社會經濟背景比較接近,教育活動的地理位置相同,教育資源稟賦相似,教育發展水平也比較相近。同時,區域內高校體育具有相對獨立的管理協調機制,政策上具有一致性和連續性,協調學校體育以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比較容易。從此層面上來講,學校體育區域互動發展,主要指在社會、經濟和教育等要素相對同質性的條件下,北京市區域內高校體育與競技體育和社會體育的整體互動發展。從現代教育發展趨勢來看,學校體育要為區域體育發展提供服務,學校體育要與區域體育互動發展。在一定的區域內,高校體育資源集合、綜合、融合、結合為統一協調的整體,使之產生“整體大于各部分總和”的功能,發揮整體效應,達到最佳教育效益,這就是高校體育資源的整合與優化。整合過程需要遵循優化原則,追求優化效益,也將帶米優化效益,因而整合與優化是互為因果關系,相互連帶一起的。從生態學的角度看,區域內高校體育資源整合與優化就是將體育資源優化組 合,使高校體育資源之間建立一種互生、互補、交又融合、持續發展的生態關系,從而促進區域體育效益的提高。
高校體育資源具有多種形式和多重特性,在整合與優化中應充分把握它們載體形式的不同特征,使物質環境的、人力、組織管理的和文化的等各類體育資源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發揮優化效益。人力資源和物質環境方面的教育資源是開展高校體育教育的前提條件和必備資源,它們所產生的影響作用是比較直接和明顯的,在整合與優化中應最大限度地加以開發和利用,以更好地滿足高校體育和區域競技體育發展需求。
3.2北京市高校服務于北京市體育存在的問題
3.2.1內部機制和外部機制的問題
外部機制是指體育行政部門對高校體育的重視程度,對高校體育為北京市競技體育培養人才、參與科研服務等方面能力的認可度,這是高校體育能否為北京市競技體育做貢獻的重要前提條件。內部機制是指高等院校對自身優勢的宣傳與自我完善,高等院校應不失時機地加大對自身的宣傳力度,使外部了解高校體育的優勢。要發揮內部機制和外部機制的協調作用,促使高校體育更好地服務于北京市競技體育。
3.2.2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問題
競技體育院校化是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的新探索,是一項開拓性事業,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高等院校應充分認識當前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形勢與任務,使競技體育管理機制與普通教育管理機制有機結合。同時,借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契機,學習與借鑒國外高等院校開展競技體育訓練,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競技人才的成功經驗,建立適應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訓練網絡。
3.2.3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的問題
北京市各高等院校必須打破現行的條塊分割的格局和院校之間的界限,在資源的管理和使用上實行資源整合與共享,達到資源的優勢互補,充分發揮有限資源的最大效能。在項目布局上,要遵照北京市競技體育發展的規劃,充分依據各高校的訓練優勢和科研特長以及生源條件等因素,盡可能地避免各高校重疊設項,在人力資源培養上,各高校要做到有主有次、有輕有重,以優勢項目為主,其它項目為輔。同時各高校之間要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既做到資源的優勢互補,又要實現資源的共享。
3.3北京市高校發展競技體育的措施
3.3.1與北京市體育局達成共識,高度重視競技體育學院化
根據北京市現有高水平運動員的運動特色,將其溶入具有特色項目的高等院校,借鑒國外高水平運動員的成長、成功之路,結合北京市現有的經濟條件、競技水平,以及高校的有利環境,北京市教委與北京市體育局的領導應高瞻遠矚,革新思想,銳意進取,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投資力度,高度重視體育向高等院校發展,逐步增強高等院校面向社會的競爭能力,突出辦學特色。
3.3.2定位更高目標的辦隊宗旨,培養并發展特色項目
目前北京市許多高校都成立了高水平運動隊,但是發展較早,開展較好的運動隊還是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9所高校。近年來隨著大學競技體育競賽的開展和賽事的增多,高校培養高水平運動員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見表1。如只清華大學就有30個項目,38個體育代表隊,共有500多名學生運動員,其力量不可忽視。清華大學的重點項目是跳水、賽艇、射擊、田徑、籃球、擊劍。
這些學校有良好的訓練場館,承接過許多大型的國內、國際性體育賽事,如北航是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主會場,并且還承擔了國際排球錦標賽的賽事,清華大學的跳水館屬于全國一流。高校的場地優勢加上科研優勢,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添補了強大的力量。各高等院校應將培養世界大學生體育明星,并參加世界體育大賽并能爭金奪銀定為最高目標,結合當前本校運動隊實際情況,突出一個或多個競技項目特色,制定適合本校的特色的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的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按時間、分階段發展高校競技體育,在清華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林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幾所競技體育運動水平較高的院校里,重點發展優勢項目,努力創辦成為代表全國水平的特色運動項目訓練基地,并帶動其他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逐步提高高校運動隊的競技水平。
北京市現有12所高校成立了高水平運動隊,占高校總數的19.6%。隨著大學競技體育競賽的開展和賽事的增多,高校培養高水平運動員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有的高校運隊具有一定規模,如清華大學有30個運動項目,38個體育代表隊,共有500多名學生運動員。近年來,北京市高校培養的高水平運動員在國內大賽中相繼取得了一些驕人的成績,如清華大學培養中長跑運動員在全國田徑大獎賽中三奪分站賽冠軍,清華大學跳水隊也培養了不少全國冠軍和世界冠軍。中國農業大學橄欖球隊先后8次奪得全國橄欖球比賽冠軍,獲得第16、17屆亞洲杯橄欖球錦標賽乙組第1名。但是,由于高校高水平教練員和優秀生源相對匱乏、訓練競賽經費緊張、參加比賽機會較少,以及缺乏與體育部門協同配合等因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競技體育資源的利用開發和競技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3.3創新競賽體制
運動競賽是檢驗高校運動隊訓練效果的杠桿,運動競賽是促進高校競技體育水平提高的發動機,運動競賽是推動高校健身運動普及的催化劑。我國現階段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一年一般只能參加兩次比賽,即省市級大學生(或單項)運動會和全國大學生(或單項)運動會。而在發達國家,每年大學生賽事頻繁,高校與高校之間比賽交流接連不斷。以美國高校籃球賽為例,據資料顯示:他們在一年不同級別的比賽中,出場次數達52場之多。顯然,我們現有的大學生賽制己經限制了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我們迫切需要加強大學生體協的建設,發揮大學生體協的作用,健全與實施“奧運戰略”協調統一的大學生競賽制度。
北京市大學生體育協會與北京市體育局緊密合作,將北京市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生存發展與北京市競技體育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在北京市大體協在體育局、高校會員單位的會費保證下,積極開展各項競賽組織工作。提高大學生體育協會的高效運作能力和綜合協調能力,突出和實現協會的服務功能、咨詢功能和橋梁功能。
北京市高校為北京市競技體育服務的模式見圖1。在此模式中,北京市體育局為各高校和北京市大體協提供一定的資金和政策,并根據北京市競技體育發展的需要確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布局。北京市大體協通過為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運動訓練提供資金和技術上支持,通過高水平運動員注冊來管理運動員的競賽,根據需要可以確定運動員代表北京市參加全運會、洲際和世界比賽等,也可以代表高校參加各種大學生運動會。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主要抓運動員的訓練和科技服務等。
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以便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為競技體育服務:(1)理順領導體制,政事分開,建立辦事高效、運轉順暢、科學規范的體育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大體協的作用;(2)根據國家體育方針,本著團結、奮進、文明、育人的精神,既要遵循教育規律,又要依據競技規律,制訂和完善各項法規、政策和競賽計劃,使大學生運動競賽社會化、規范化、制度化、多樣化,從而帶動高校運動訓練的發展與提高;(3)為各高校提供最新的訓練與競賽信息服務,制定教練員任職資格和定期培訓計劃,以促進人才培養和發展;(4)制定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的注冊制度,杜絕運動員比賽弄虛作假現象發生,維護賽場的純潔性;同時,也便于教練員、裁判員分層次進行培訓;(5)盡力為各高校創造參加國際交流活動與國際競爭的機會;(6)積極為各高校開發體育市場、籌措資金服務。加強各運動隊自我造血的機能,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
3.3.4完善競賽制度
競技體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與競賽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般而言,高質量、合理的、完善的運動競賽可以促進運動訓練的提高,而沒有系統的、高水平的運動訓練,便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競賽。可以說,競賽制度的完善與發展和運動訓練實踐水平不斷提高是相互的、相輔相成的。大學生體育競賽制度是促進高校競技體育發展的動力,是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與我國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關鍵環節。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競賽管理經驗,結合國家體育總局的競賽制度,充分利用體育社會化、市場化的契機,不斷完善大學生比賽制度。
我們更新觀念,深化改革,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競賽管理體制,以實現北京市高校體育為北京市競技體育服務的目標。(1)運用市場,依托社會,分層次大力推廣大學生聯賽制度。在總結國內外大學生體育賽事的成功運作經驗的基礎上,劃分多層次的競賽體系。根據北京市各高校的運動水平、規模等,劃分成甲、乙、丙組單獨進行比賽,實行升降級;(2)縮短大學生運動會的比賽周期。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比賽是每兩年舉行一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的比賽設置應兩年舉行一屆并在當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比賽前期舉行更具有合理性,既可以增加高規格的比賽次數,檢驗訓練成效,又可以為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組隊作好前期選拔工作;(3)建立一套由北京市、與其它省市、全國性和國際性四個層次的大學競技體育競賽新體制。由北京市體育局和北京市大體協負責協調組織,廣泛開展北京市高校之間或與其它省市之間的校際比賽,增加大學競技體育的競賽次數;還應該增加各種形式的單項體育競賽。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與競爭,適時爭取或創造機會增加國際比賽(包括邀請賽、對抗賽、友誼賽、錦標賽等),不斷提高高校運動水平;(4)大學體育競賽要進入北京市和國家體育競賽的主渠道,鼓勵各高校參加體育局系統舉行的各種比賽。對于每四年舉行一屆的全國運動會,各高校應該以北京市為單位單獨組隊參入競爭;對于各單項比賽各高校應該單獨組隊參加比賽。
高校競賽體制改革在學習國內外體育賽事的運作規律的同時,還要依據實際情況,遵循教育與競技體育的規律,制定具有特色的高校競技體育的競賽體制,確保北京市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與我國競技體育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各種賽事要突出“育人為本”的思想,緊緊圍繞培養人才,發現人才,并起到發揮以賽代練,提高運動員比賽能力的作用。突出“育人為本”的思想,在確保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盡量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進行體育競賽。
3.3.5充分利用北京市競技體育資源,提高生源質量
目前,我國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運動隊生源主要來自省市高水平運動隊、體校及部分傳統優勢運動項目的中學。處于競技體育改革過渡時期,為避免優秀競技運動人才流失,北京市高校應根據自身競技體育發展的特色,與體工隊、重點體校、傳統優勢運動項目中學等達成招生協議,保證生源數量與質量,從而避免北京市高水平運動員外流,以及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人才斷層現象。
3.3.6外聘專職教練員,保證訓練效果
高校體育教學工作從性質上與高校運動隊訓練工作要存在明顯差異。目前北京市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多數教練員為本校體育教師,多數體育教師缺乏訓練運動隊指導重大比賽的經驗,為避免少走彎路,早日成材,高等院校的競賽訓練機構應根據實際,制定優惠政策外聘專職教練員,并加強對本校帶隊教練員的理論與實踐的崗位培訓,優化教練員隊伍結構,保證訓練效果,從而提高運動隊競技運動水平"
3.3.7增加訓練經費,改善訓練條件
普通高校運動隊經費主要有上級撥款、學校體育經費撥款、企業贊助和體育部門自籌等幾種來源;支出包括教練員費用、器材設備、運動員裝備費、膳食費等費用。目前北京市絕大多數高校存在經費不足。除上級部門和學校撥款處,各高校應與北京市一些運動休閑企業、體育俱樂部,甚至其他行業達成互惠協議,借助企業贊助增加訓練經費,增加經費來源,改善教練員的福利,運動員的補助及訓練必備的硬件設施等訓練條件。
3.3.8發揮高校優勢,轉移訓練環境,走訓練、科研、教育一體化之路
與科學教育事業一樣,競技訓練作為以人為中心載體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也是一項復雜的“樹人”工程,我國原有競技體制下發展起來的競技體育形式,使得目前舉國上下競技體育與教育嚴重脫節。實踐表明,原有競技體制培養出的競技人才已不適應現代社會對其的需求,審度奧運金牌,其科技含量日趨上升,科學訓練顯得越來越重要。北京市競技體育科研成果突出,由于多數成果出自體育院校和普通高校,而體工隊教練員科研能力不足,經驗訓練占據主導,觀念陳舊,且運動員文化水平偏低等,導致他們難以理解與接受科學訓練的新方法,以上現狀表明,轉移運動隊訓練環境,改善原有的訓練方法、手段,提高運動員科學文化水平,發揮高校人才集中、科學集中、文化集中的優勢,走訓練、科研、教育一體化之路迫在眉睫。
4結論
篇10
關鍵詞:齊魯文化;現代體育;啟示
中圖分類號:G80-0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2076(2014)01-0070-03
齊魯文化是中國先秦時期齊文化與魯文化的合稱。最初,二者有著各自的特點:齊文化求革新,魯文化重傳統;齊文化尚功利,魯文化重倫理;經齊魯諸子的游學傳播和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使得齊文化與魯文化進行了碰撞融合,從而形成了統一的齊魯文化圈。齊魯文化以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崇尚氣節的愛國精神、經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勝天的能動精神、民貴君輕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無私的群體精神、勤謹睿智的創造精神為特點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派,二千多年來對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1988年,參加巴黎聚會的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形成共識:“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世界體育的發展也是如此,自近代以來,科技和經濟的引入使得體育運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發展——運動裝備越來越先進,訓練方法越來越科學,競賽成績越來越優異,競賽規模越來越宏大……但是,體育與經濟的結合也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體育規模不斷擴大,競技水平越來越高之時也引發了一系列負面問題:賽場暴力的出現,違禁藥物的濫用,運動員和裁判員的道德滑坡等現代體育的“毒瘤”, 一次次刺激著人們的道德神經,使原本圣潔的體育賽場蒙羞。這一系列問題已經超出了體育的范疇,僅靠西方文化未必能很好地解決,需要從其他文化形態中尋求有益的借鑒和啟示。而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以追求和諧、崇尚道德、講究誠信為特點的齊魯文化對于現代體育中的誠信缺失、道德失衡等問題的解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齊魯文化的和諧思想對現代體育運動發展的啟示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以蘊含著順乎自然、和諧發展觀念的“天人合一”思想著稱于世,中國傳統文化的流派眾多,各派學說觀點不盡相同,但追求和諧卻是各派的共同點。儒家學說把和諧看作人與人、國與國、人與自然關系的最高境界;墨家主張在國際關系中“兼相愛,交相利”以達到“國不野戰,家不相篡、人不相賊”(《墨子·非攻》)的“七不”局面。道家認為萬物的本性是和諧的,“順其自然”是人類社會實現和諧的途徑。更為可貴的是,齊魯文化追求的“和諧”觀并不強求劃一,而是注重、承認并正視各方的差異,“君子和而不同”(《論語》),講求的正是和諧相處的最高準則。正是在這種思想觀念的指導下,古代中國能夠與周邊民族和平共處,融為一統,形成中華多民族大家庭。使得產生于世界各地的多種宗教都能在中國生根發芽。
齊魯文化倡導社會和諧,和諧社會就是要使各個社會階層“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各種社會角色各行其事,各安其道,共同追求之道。這種追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對于緩和現代競技體育中的過度競爭,保持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現代體育以西方近代體育形式為主流,雖然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一些其他地區的文化形態,但始終未真正形成多種文化平等交流的局面,世界體育大賽運動項目中西方體育仍占據著不可動搖的穩固地位,這種文化的強權性與競賽項目的劃一性與全球性文化活動要求的多樣性尚不能完全相吻合。作為世界重要體育組織國際奧委會對此也有所認識,2000年,國際奧委會會議指出:“奧林匹克運動推崇的絕不是一種標準的現代化或文化的單一化,更非歐洲化或西方化,未來的奧林匹克運動必須是多元化的又是跨文化的。”
體育運動全球性發展的本質內涵應是多元文化的共性聚合,而非單一文化的個性膨脹。體育運動的全球性發展也不應該以犧牲文化的民族性為代價,而應把“,和平共處”視為解決人與人之間、不同群體之間、國與國之間分歧與爭端,維護人類長久和平,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的最佳思維方式。各民族都應分別扮演他們各自的角色,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時,對人類的共有價值共同做出貢獻,以真正實現 “和而不同”的局面。
2齊魯文化的義利觀念對現代體育商業化的啟示
產生于愛琴海的希臘文明實質上是一種商業文化,這種背景造就了西方人濃重的商業色彩,具有強烈的競爭精神,競爭中講求公平公正,追求富庶的幸福生活,這也與體育競技有著重要的關聯性,也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得以在希臘產生的一個原因。但是,這種追求利益的想法使得一部分人過分看重金錢和物質,難免有時會背離了道義的制約,導致物欲橫流、唯利是圖的弊端。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第30卷第1期2014年2月 楊秀清,等齊魯文化思想對現代體育的啟示No.1 2014 而中國傳統思想特別是齊魯文化中的義利觀念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正確的價值指導。
重義輕利是儒家倫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孔子、孟子、荀子在其言論中都表達了這一思想:孔子“罕言利”,他曾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不義而富且貴,在我如浮云。”(《論語》)孟子認為當生義不可得兼之時,應采取舍生而取義的奉獻精神。荀子認為“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主張人的行為理應先義后利。被馮友蘭稱作新儒家的宋明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對儒家先賢的義利觀進行總結,提出兩個命題:一曰“重義輕利”,一曰“以義制利”,均指出在義與利問題上,義永遠是第一位的。
不可否認,利對人擁有著巨大的誘惑力,司馬遷《史記》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針見血地寫出了追逐利益是人的本性,但是人類對于利益的追逐應有價值判斷,其前提是要求合乎于社會道義。
當然,不顧人的物質需求,一味要求人們重義輕利也是違背人的本性的,所以我們提倡辯證的義利觀——即人們常說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不應要求運動員們人人都成為重義輕利的圣人君子,但我們希望大家都信奉“取利合于義”的道德律準則,不為獲得金錢或利益而不擇手段。對于財富和榮譽的追求要符合社會道義。當人們逐利時,應考慮是否合乎道義,如果通過非法的手段來使自己獲得利益,則這種利就應該“如浮云”;如果是正當的,則當仁不讓地去爭取得到它,在遵守規則和道義的基礎上獲得自身應得的利益與榮譽。
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物質帶給人的誘惑也在不斷增大,競技體育的商業化運作使得現代高水平體育活動有了比以往多得多的財力支持,另一方面,比賽的獲勝者也有了高額的獎金和巨大的名聲,所以現代體育競賽中獲勝是一個名利雙收的好事。所以,在名與利雙重的引誘下,一個人只有以辯證的義利觀來支配自己,建立取利合義的內心價值系統,才能擺脫這種物欲的誘惑,控制自己的非分欲望,使用正當的手段,通過自己刻苦的訓練付出艱辛的勞動去獲得自己應有的回報,才可能使社會得以有序發展。
3齊魯文化的誠信觀念對現代體育道德失衡現象的啟示
不可否認,現實世界中存在許多的不合理現象。然而,人們往往把運動競賽看做一個例外。與其他領域相比,運動競賽在公平競爭方面堪稱典范,它為人類社會構筑了一個公平競爭和規范競爭的模式,它保障競賽者同等的資格、共同的權力和均等的機會。
但在當前,濫用興奮劑已成為國際體育公平競賽的最大公害。服用興奮劑是少數運動員追求名譽和財富、道德淪喪、誠信喪失的集中體現,使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空前的誠信危機,同時給人類運動能力的發展史造成紊亂,使運動成績出現惡性增長,使人們對運動競賽的公正性失去信心。
孔子曾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充分指出了誠信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意義。這種講究誠信的思想對于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實現社會的良好秩序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正是有了誠信觀念,才使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諸多令人蕩氣回腸的精彩故事,并推動著中國社會健康發展。
當今社會,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有些運動員由于名與利的引誘影響導致了誠信缺失,導致他們在競技中視奪標為唯一目的,在競賽中弄虛作假,降低了體育比賽結果的可信性;在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指引下,使得他們養成了“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心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從多方面采取必要的強制措施來加強誠信觀念的力度,以提高競技體育領域的誠信度。
總書記提出“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明確指出講誠信也是現代社會人應具有的道德標準。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鴻雁對體育中的虛假現象發表感慨:“運動員可以喪失競賽名次,但決不能喪失體育城信。這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符號。”這應是我們正確對待體育比賽應有的態度。
任何體育競賽中都必須遵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不弄虛作假,法制上他律與道德上自律結合起來。然而,當前違背體育道德以及破壞競賽“費厄波賴”精神的現象與儒家的誠信思想顯然是格格不入的。裁判員、運動員、觀眾以及所有參與運動的人,應當在自己的權力范圍內,履行各自的職責,在競爭中保持理性和理智,以自己的道德以及社會公德,來展示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儒家立法思想中存在維護體育公共秩序的思想,具有現代體育可以認可接受利用的價值。體育道德與法制的關系中,其作用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廣大人們的利益,最終為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服務。
4結語
生生不息、進取不止是中西體育文化的契合點。對于世界體壇出現的不和諧音符,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以道德見長的齊魯文化精神正是解決該問題的一把金鑰匙。其包含的人性關懷、身心并重、積極進取、追求和諧、維護和平思想不僅與奧林匹克精神有著極大的共通之處,并且齊魯文化追求和諧、崇尚道德的體育觀念對現代競技體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具有相當大的借鑒意義。齊魯文化強調的重精神、講倫理、尚道德的人文思想正是時下世界體育快速發展過程中所逐漸缺失的內容,弘揚齊魯文化中崇尚的道德精神為解決現代競技體育發展中存在的毒瘤提供了新的思路。作為民族傳統瑰寶的齊魯文化誠信尚德思想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應得到充分的褒揚和廣泛的施行。同時,現代體育運動的發展也應廣泛吸納其他文明中的優秀因子,以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洪元,向洪.體育資本[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
[2]盧元鎮.體育社會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評說[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4]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5]許紅霞.道家思想視閾下的當代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策略[J].山東體育科技,2010(1):53-55.
[6]王化冰,張立燕.中西方傳統體育差異的文化學比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專刊.
[7]韓春利,孫晉海.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可持續發展與儒家管理思想的融入與貢獻[J].中國體育科技,2008(3).
[8]陳玉華,等.論齊魯文化的道德傳統[J].山東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