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眼障的如何治療范文
時間:2023-11-20 17:56: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白內眼障的如何治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體植入術;小梁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 R779.6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2-0041-04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trabeculectomy on catarct united glaucoma
XU Jianhui1 HONG Bin2
1.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un’an in Zhejiang Province, Chun’an 311700, China;2.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Luqiao Hospital of Taizhou Enze Medical Center(Group)in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318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curative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trabeculectomy on catarct united glaucoma. Methods Eighty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tarct united glaucoma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random.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hile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ditionally given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and curative effect and postoperative occurrences of complica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one-month operation, vision and central front depth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rose than before(P
[Key words] Catarct united glaucoma;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Trabeculectomy
白內障是老年患者的常見病與多發病,在過熟期或膨脹期常并發青光眼[1,2]。以往,對于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常采用藥物或手術進行分開治療,但上述治療方法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3]。近年來,臨床提出針對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應及時進行聯合手術治療[4]。有研究顯示聯合手術能有效解除瞳孔受阻,開放房角,但目前臨床上對聯合手術的療效及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的爭議。本研究觀察了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療效及安全性,并與單純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間在我院就診并行手術治療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共80例。入組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診斷標準;②均為單眼發病;③采用2種以上藥物治療青光眼仍然難以控制病情或患者無法耐受藥物治療[5]。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眼病;②患有嚴重循環、呼吸、消化及血液系統疾病;③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④長期服用物或精神類藥物。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分布、病程時間、合并青光眼類型等方面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兩組患者入組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的眼科圍手術期治療,術前半小時進行常規散瞳處理,麻醉方式采用球后阻滯麻醉。對照組患者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體植入術,在患者角膜上緣分別作一以穹窿部位為基底的結膜瓣和以角膜緣為基底的鞏膜瓣,使用隧道刀做一隧道式切口直至角膜,逐層分離,并進行環形連續撕囊,撕囊后采用水分離晶體核,使用超聲乳化儀乳化晶狀體核,吸除殘余皮質,注入黏彈劑,擴大切口,植入人工晶體,吸盡黏彈劑,處理切口至水密,加壓包扎,術畢。觀察組患者在此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小梁切除術,在鞏膜瓣下內切口處切除約2.5 cm×1.5 cm的小梁組織,切除局部殘余虹膜組織,縫合鞏膜切口,處理切口至水密,加壓包扎,術畢。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視力、眼壓及中央房前深度及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術前及術后1個月視力、眼壓及中央房前深度,同時觀察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視力采用視力表測量(0.1~1.5),眼壓采用非接觸眼壓計監測,中央房前深度采用A超進行測量,所有監測數據均為同人同儀器完成,均測量3次,取平均值為最終測量結果。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個月視力、眼壓及中央房前深度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視力、眼壓及中央房前深度比較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1個月,兩組患者視力、中央房前深度均較術前明顯增加(P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前、術后1個月視力、眼壓及中央房前深度的比較(x±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
2.2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
所有患者均隨訪1個月,觀察組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1,P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n(%)]
注:與對照組比較,*P
3 討論
白內障與青光眼均是老年人常見的眼科疾病,兩者均為年齡相關性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發展,我國白內障與青光眼的發病率逐年增加[6,7]。白內障與青光眼密切相關,兩者相互影響,白內障患者常在晶狀體膨脹期出現晶狀體體積的增大,造成晶狀體虹膜隔的前移,眼壓升高從而造成合并青光眼[8-10]。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力,嚴重者甚至造成患者失明,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11,12]。早期診斷與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減輕視神經損害和減少失明發生的關鍵[13]。因此,白內障合并青光眼臨床上常表現為視力減退、眼壓增高、視野減少,結合臨床體征及輔助檢查能在早期準確的診斷。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可采用藥物或手術治療,其中外科手術是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首選治療方法[14,15]。以往臨床上常分開進行白內障與青光眼手術,先行青光眼手術,待白內障晶體核成熟后再行白內障手術治療,采用分開手術治療不但影響治療效果,兩次手術還會增加患者的痛苦、眼部創傷和經濟負擔,同時加大手術風險,術后易出現手術并發癥,同時在兩次手術的間隔期間有可能出現疾病進展影響手術效果[16-18]。超聲乳化技術是近年來出現于臨床的新型白內障手術方式,具有切口小、損傷少、操作簡便等優點[19,20]。隨著超聲乳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前房填充劑的改良,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體植入術與小梁切除術聯合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出現于臨床,其療效與安全性受到關注。張英潤等[21]研究發現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具有恢復好、并發癥少、遠期效果明顯,復發率低等優點。孟楊等[18]研究認為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療效較好,同時對患者的散光度影響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個月,兩組視力、中央房前深度均較術前增加,而眼壓較術前降低,觀察組的改善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患者術后視力恢復佳、中央房前深度深、控制眼壓好,患者術后并發癥少。我們認為此療效及安全性與聯合手術避免了分次手術中單次手術后白內障進展、聯合手術的協同作用等密切相關。聯合手術具有良好的療效與安全性,但手術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應由熟練掌握超聲乳化技術的醫生手術,同時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22,23];其次,由于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通常病情復雜,在手術時應該兼顧兩個手術的特點,在手術時應先做鞏膜瓣,超聲乳化吸除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后再行小梁切除,因為黏彈劑的加入能更加容易地切除小梁,避免虹膜的損傷;最后,手術結束前應注意將切口完全密閉,必要時術后可以加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24-31]。
總之,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較確切,能有效提高視力、降低眼內壓、增加中央房前深度,療效確切,同時手術并發癥少,安全性佳,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云東,王彥紅,白云生. 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33例[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0):4550-4551.
[2] 商麗梅. 分開切口做超聲乳化并小梁切除手術治療白內障并發青光眼的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4, 16(5):82-83.
[3] 王剛,胡蓉,舒平,等.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體植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36):7112-7115.
[4] Lai JS,Tham CC,Chan JC,et al. Phacotrabeculectomy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and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J]. Jpn J Ophthalmol,2004,48(4):408-411.
[5] 陳建麗,韓英軍,張滿紅,等.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療效分析[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24):4705-4709.
[6] 唐文春,王永霞,張永珍. 青光眼的高危因素與防范對策[J]. 中國社區醫生,2011,13(293):157.
[7] 奉紅波. 青光眼的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 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4):152-154.
[8] 林劍鴻. 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 國際眼科雜志,2014,14(6):1071-1073.
[9] Alodhayb S,Edward DP. Combined true and pseudoexfoliation in a Saudi patient with co-existing cataract and glaucoma[J]. Saudi J Ophthalmol,2014,28(4):335-337.
[10] 曹玉先. 老年性白內障繼發青光眼的臨床治療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7A):105.
[11] 王樹民. 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療效[J]. 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1):112-113.
[12] Kyari F,Tafida A,Sivasubramaniam S,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diabetes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Results from the Nigeria national blindness and visual impairment survey[J]. BMC Pubic Health,2014,14(1):1299.
[13] 王巖,李若溪,王昕華. 改良術式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療效[J]. 國際眼科雜志,2013,13(6):1167-1169.
[14] Jee D,Park M,Lee HJ,et al.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with preservative-free versus preserved Sodium hyaluronate 0.1% and fluorometholone 0.1% eyedrop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dryeye syndrome[J]. J Cataract Refract Surq,2014,S0886-3350(14)01681-2.
[15] 陳樹悅. 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療效及可行性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2014,9(30):86-87.
[16] Sihota Gupta V,Agarwal HC. Long-term evaluation oftrabeculctomy in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and chronic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in all Asian population[J].Clin Exp Ophthalmol,2004,5(82):23-28.
[17] 李凌云.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分析[J]. 吉林醫學,2014,35(9):1816-1817.
[18] 孟楊,陳經偉,湯誠,等.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效果觀察[J]. 山東醫藥,2011,51(46):98-99.
[19] 云麗娜,張波洲. 雙向線性超聲乳化技術對糖尿病白內障的治療價值[J]. 臨床軍醫雜志,2013,41(5):521-522.
[20] 金輝,李龍標,張濟明,等. 超聲乳化聯合折疊人工晶狀體推注式植入治療超高度近視白內障療效觀察[J]. 安徽醫藥,2010,14(11):1326-1327.
[21] 張英潤,李書林. 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2012,7(25):73-74.
[22] Shin DH,Vandenbelt SM,Kim PH,et al. Comparision of long-term incidence of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between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phacotrabeculectomy[J]. AM J Ophthalmol,2002,133(1):40-47.
[23] 喬建平. 小切口白內障取出人工晶狀體植合小梁切除治療青光眼伴白內障療效觀察[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6):1279-1280.
[24] 崔金鵬. 小切口白內障取出人工晶狀體植合小梁切除治療青光眼伴白內障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2014,9(36):56-57.
[25] 喬玉春,路海峰,謝飛,等.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青光眼的療效觀察及臨床分析[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9):1345-1346.
[26] 謝麗蓮,朱俊東,陳文芳,等. 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觀察[J]. 成都醫學院學報,2011,6(2):168-171.
[27] 孫鐵節. 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J]. 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21-22,25.
[28] 羅麗丹. 不同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20):58-59.
[29] 凡文博. 不同術式下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對患者視力及淚膜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2):48-50.
[30] 林沛文,羅慧屏. 小梁切除聯合生物羊膜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 現代醫院,2011,11(9):49-50.
篇2
【關鍵詞】青光眼;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
閉角型青光眼是比較常見的青光眼疾病,白內障為晶狀體變性疾病,而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大多合并有白內障[1]。我院采用超聲乳化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其進行治療,取得滿意療效,已在臨床廣泛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收治我院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45~70歲,平均61.2歲。其中急性閉角型青光眼28例,慢性閉角型青光眼12例,合并核性白內障10例,合并皮質性白內障30例。病程2周~3年,隨訪6個月。
1.2手術方法
1.2.1術前檢查:常規全身體檢。眼科檢查:常規裂隙燈、眼A/B超、光定位及色覺檢查。計算所需人工晶狀體屈光度。
用藥:①局部滴用雙氯芬酸鈉眼藥水降低眼壓,結膜充血明顯者加用皮質類固醇眼藥水以減輕結膜充血。②術前30min靜脈滴注200g/L甘露醇,術前15min用復方托吡卡胺(美多麗)滴眼液散瞳。③采用3ml 20g/L的利多卡因行球后神經阻滯麻醉,壓迫軟化眼球。
1.2.2手術做一個在11~1點以穹窿部為基底的結膜瓣,距角膜緣2~2.5mm;做寬7mm,1/2鞏膜板層隧道達透明角膜內1~1.5mm,2點透明緣內穿刺的輔助切口,于隧道12點處穿刺入前房,在前房內注入Healon,用7號針頭自制成破囊針,完成5~5.5mm的連續環形撕囊,前囊下進行水分離,擴大內切口達到3.2mm,隨后將超聲乳化頭伸入前房,用原位攔截劈核法將晶體核超聲乳化粉碎吸出。用抽吸灌注系統抽吸殘留的皮質,向前房及囊袋內注入Healon,擴大內切口達6.5mm,植入人工晶體。檢查切口是否漏水,漏水時鞏膜瓣縫合1針。
1.2.3術后術后第1天滴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非甾體類消炎藥,托品卡胺活動瞳孔。全身靜脈滴注抗生素及糖皮質激素。每日常規換藥。
2結果
2.1手術前后視力、眼壓、前房深度的比較手術后隨訪六個月,所有患者沒有發生并發癥,對患者視力、眼壓、前房深度進行測量,與手術前相比,視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壓明顯下降,前房深度加深,較術前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見下表1。
2.2手術前后房角比較手術前,所有患者房角檢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房角關閉,術后房角較術前明顯增寬,其中32例房角完全開放,8例房角開放>1/2周。
3討論
閉角型青光眼是眼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起病急、小角膜、窄房角、淺前房、眼軸短、晶狀體較厚且位置相對靠前等解剖特點,決定了晶狀體因素在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隨著年齡的增大,晶狀體變得渾濁,厚度也有所增加,導致其位置前移,前房變得更淺,晶狀體與虹膜的接觸面積增大,瞳孔阻滯加重,后房的房水從瞳孔排向前房的阻力也逐漸增加,周邊虹膜向前膨隆,房角關閉,導致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解除晶狀體因素的影響,可從發病機制上有效地阻止閉角型青光眼的發作。
閉角型青光眼原則上是手術治療。當合并有白內障時,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青光眼白內障聯合手術,術后可以明顯降低閉角型青光眼的眼壓[3],提高視力。隨著顯微手術設備和技術的日趨完善,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的引入和推廣,采用晶狀體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因為晶體膨脹會使手術操作困難,容易損傷患者的后囊膜和角膜[4],需要手術醫生具有熟練的技術,術中注意增高灌注液的高度,以便幫助加深前房,有助于房角開放,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病幾率[5]。
采用體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手術,既能夠治療青光眼,降低眼內壓,又能夠解除白內障晶狀體渾濁所引起的視力下降,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姚克,吳仁毅,徐文,等.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折疊式人工晶體植合青光眼小梁切除術[J].中華眼科雜志,2000,36(4):330.
[2]葛堅,郭彥,劉奕志,等.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初步臨床觀察[J].中華眼科雜志,2001,37(6):355-358.
[3]蔣慧中,施玉英.超聲乳化聯合抗青光眼手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閉角型青光眼[J].眼科,2003,12(2):90-92.
[4]Perasalo R.Phacoemulsification of cataract in eyes with glaucoma[J].Acta Ophthalmol Scand,1997,75(3):299.
[5]楊春燕,裴穎,凡文博,等.超聲乳化晶狀體吸除術及人工晶體植入術后房水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1和過氧化脂質含量的研究[J].沖華眼科雜志,1999,35(1):63.
表1手術前后視力、眼壓、前房深度對比
篇3
關鍵詞:白內障摘除 人工晶體植入術 閉角型青光眼 白內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15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7-0195-01
老年性白內障多發生在50歲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也不斷上升,成為我國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目前,人工晶體植入術就是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一個重要方法。下面,我們就以我院進行治療的120(136眼)例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為例,對其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20(136眼)例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男78例(87眼),女42例(49眼),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60.5歲。所有患者的視力都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使用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使用單純的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進行治療。首先,在手術前30min,采用復方托品卡胺散瞳、復方奧布卡因滴眼對患者進行進行表面麻醉,采用0.75%布比卡因與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對患者進行球后麻醉。手術中縫線固定上直肌,做穹隆部為基底的結膜瓣。在患者角膜緣后1.5mm作6.0mm大小的反眉形隧道切口,深度為1.0mm,再作10點位透明角膜1.5mm長的輔助切口,接著,向里面注入黏彈劑,隧道刀穿刺進入前房,直徑為6mm連續環形撕囊,再用BBS液充分水分離晶體核與皮質,旋撥晶狀體核入前房。然后,切核刀將核切為兩半后分別娩出,吸出殘留皮質,囊袋內注入黏彈劑,植入人工晶狀體。對照組患者還進行小梁切除術,剪開鞏膜隧道兩側所形成的鞏膜瓣,切除約1mm×2mm大小含小梁的角鞏膜組織,并且相應部位作周邊虹膜切除,然后鞏膜瓣兩側各1針進行間斷縫合,球結膜褥式縫合。
1.3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X±S進行表示,用X2進行檢驗,以P
2 結果
2.1 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情況:手術后,兩組患者的視力都得到良好矯正,兩組患者術前術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視力矯正情況比較(例,%)
2.2 患者術后前房深度和眼內壓變化:手術前,對照組患者前房深度為(1.81±0.43)mm,眼內壓為(25.33±5.31)mmHg;觀察組患者前房深度為(1.81±0.38)mm,眼內壓為(25.67±3.24)mmHg。手術后,對照組患者前房深度為(2.89±0.51)mm,眼內壓為(13.21±3.82)mmHg;觀察組患者前房深度為(3.31±0.46)mm,眼內壓為(13.42±4.05)mmHg。術前術后兩組患者前房深度和眼內壓變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對于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手術治療是臨床中主要的治療方法。從當前的醫療水平來看,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手術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單純的白內障摘除術,這種手術方式是在藥物控制眼壓后而采取的,但是這種方式會由于高眼壓而引起小梁結構破壞,如果術后眼壓控制不好,需要再次進行抗青光眼手術。其二,單純的抗青光眼手術,這種手術方式對眼內的擾動會增加白內障的發展速度,還容易引起虹膜后黏連、前前房等各種并發癥。其三,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合小梁切除術,這種手術可以有效地根治青光眼,治療效果明顯,但是后遺癥比較多。其四,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這種手術方式可以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視力,而且簡單易行,并發癥也比較少,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手術方式。本次研究中,經過手術治療120例(136眼)患者的視力都得到良好矯正。兩組患者前房深度和眼內壓變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總之,白內障摘除和人工晶體植入術在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治療中,不但效果顯著,其安全性高,可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謝麗蓮,朱俊東,陳文芳,等.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觀察[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1(02):168-171
篇4
【關鍵詞】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人工晶體植入術;鞏膜隧道內小梁切除術;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白內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043
本次研究將以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為對象, 具體分析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鞏膜隧道內小梁切除術治療該病患者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72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 其中男40例(40眼), 女32例(32眼), 年齡50~80歲, 平均年齡(65.7±8.9)歲。依據LOCS分級法, 本組患者中Ⅱ級核32例、Ⅲ級核28例、Ⅳ級核12例。白內障檢查結果顯示手動/眼前1/2;③患者均合并有老年性白內障疾病, 檢查結果顯示其視力為手動/眼前0~0.4;
1. 2 治療方法 術前患者均給予藥物常規治療, 如采取毛果蕓香堿滴眼液、噻馬心安滴眼液、醋氮酰胺片、甘露醇注射液等滴眼, 若仍然存在眼壓不符合手術標準者可以實施前房穿刺術, 確保患者眼壓符合手術要求。此外, 本組患者術前還應該給予視力以及最佳視力矯正, 患者實施Goldmann眼壓測量以及裂隙燈檢查、前房角鏡檢查和超聲生物顯微鏡(UBM)檢查。患者入院后就應該實施全身檢查, 確保患者視網膜無脫離現象、玻璃體無渾濁現象。
本次研究過程中使用UniversalII型超聲乳化儀(美國愛爾康公司)、PMMA硬質人工晶體(美國博士倫公司, 光學部直徑5.5 mm、總長度12.75 mm、屈光度+5.0~+25.0 D不等)、非接觸角膜內皮鏡(日本Konan公司)、黏彈劑(透明質酸鈉, 上海其勝公司)。
患者術前1 h給予復方托呲卡胺滴眼液以擴大瞳孔, 常規麻醉。于患者鼻上或者顳上9:00~12:00方向、以穹窿部位基底的結膜瓣上作鞏膜隧道切口以及角膜輔助切口。Ⅱ~Ⅲ級核使用原位超聲碎核法以及超聲脈沖模式, Ⅳ核使用攔截劈裂法以及普通超聲乳化模式, 超聲乳化時間8~105 s。超聲乳化過程中醫生應該始終保持超向下, 抽吸殘留皮質并拋光后囊膜。于患者前房注入透明質酸鈉后將事先準備好的人工晶體置于囊袋內。(對于虹膜后粘連患者, 使用粘彈劑推壓患者虹膜, 鈍性分離后, 撐大瞳孔)在患者鞏膜隧道中小梁部位做于角膜緣垂直的條形小梁組織, 在相應處進行虹膜跟切處理, 其切除范圍需較小梁切除范圍略大。隧道切口使用10-0尼龍線給予間斷縫合, 最后將粘彈劑抽吸出來, 在輔助切口注水, 并觀察其濾過量后, 根據密閉情況縫合患者結膜瓣, 給予0.2 ml的2%利多卡因和2萬U慶大霉素以及2.5 mg地塞米松進行結膜瓣下注射, 妥善包扎術眼。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本組患者治療前眼壓為(42.0±6.1)mm Hg、前房深度為(3.5±0.2)mm、視力為(0.41±0.08), 術后患者眼壓為(10.7± 3.7)mm Hg、前房深度為(1.2±0.2)mm、視力為(1.3±0.18),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閉角型青光眼是當前臨床較為常見的青光眼疾病, 患者由于眼球前房角關閉造成眼內房水排出受阻, 進而導致青光眼疾病, 其可以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種類型, 同時不同類型的患者在臨床癥狀、病情發展上表現也有所不同[3]。而白內障則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患者晶狀體代謝紊亂、晶狀體蛋白質渾濁, 使患者產生視物模糊臨床癥狀。白內障與青光眼是當前世界上導致患者致盲的主要眼部疾病。
以往針對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手術治療主要采用分開手術的方案, 首先給予患者青光眼治療, 確定患者白內障晶體核已經成熟后給予患者白內障手術治療, 其療效雖然較為顯著但是卻會延誤患者治療時間, 對患者生理、心理都會造成不利影響, 并發癥發生率也會由于手術時間延長而升高。而隨著臨床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手術效果、適應證、禁忌標準等均有了新的改變, 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手術的適應標準不斷擴大。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眼壓, 這就為合并手術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本次手術過程中應該遵循解除瞳孔阻滯、建立房水外引通道、重建房水平衡、增進視力的手術原則, 醫生仍然謹慎完成超乳術, 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 指導患者術后護眼[4]。
本次研究中患者術后眼壓、前房深度、視力等指標相較于治療均明顯改善(P
參考文獻
[1] 王淑蘭.超聲乳化加人工晶體置合內鏡下睫狀體光凝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觀察.中華全科醫學, 2015, 13(9):1432-1434.
[2] 王海梅.超聲乳化及青光眼白內障聯合手術治療合并白內障的閉角型青光眼療效對比.河北醫學, 2011, 17(4):441-443.
[3] 謝麗蓮, 朱俊東, 陳文芳, 等.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觀察.成都醫學院學報, 2011, 6(2):168-171.
篇5
[關鍵詞]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人工晶體;閉角型青光眼;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 R77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10(b)-0152-02
青光眼(PACG)是目前最常見的致盲眼病,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占1.4%[1]。從我國原發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機制分析,室房角多是由于晶狀體隨年齡逐漸增厚,晶狀體虹膜隔前移所致[2]。隨著醫學發展和對PACG發病機制的研究的深入,臨床應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體植入技術治療青光眼取得良好的效果。岳陽市一醫院眼科于2007年8月~2008年10月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45例(52眼)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岳陽市一醫院眼科2007年8月~2008年10月收治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45例(52眼),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54~77歲,平均65.5歲。術前均進行常規檢查,術前視力1/2者29眼,房角關閉>1/2者23眼;動態下房角開放>1/2者31眼,房角關閉>1/2者21眼。本組病例均合并晶狀體混濁。硬核度分級:Ⅰ~Ⅱ級核34眼,Ⅲ級核12眼,Ⅳ級核6眼。
1.2 方法
選用美國和北京康明公司研制的后房型C型人工晶體。術前30 min給予200 g/L甘露醇250 mL快速靜滴及降眼壓藥物降低眼壓。常規球后麻醉并充分按摩眼球,用復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采用顳側角膜緣后1 mm作3.2 mm鞏膜隧道切口,在3∶00位透明角膜作輔助穿刺口,緩放房水進一步降低眼壓,對有虹膜后粘連瞳孔散大不理想者,用粘彈劑進行分離,維持前房。穿刺刀于鞏膜瓣下透明角膜內1 mm刺入前房,切口長3.2 mm,9:00位做透明角膜內輔助切口,5.5 mm連續環形撕囊。術前瞳孔擴散未達到乳化要求者,應分離虹膜后粘連至可以手術為止。進行水分離和水分層,超聲碎核乳化吸除,注意吸凈皮質。把準備好的粘彈劑注入前房及晶狀體囊袋內,植入人工晶體,以液壓的方式充分做房角分離,將黏彈劑吸除干凈。檢查切口水密無滲漏。本組45例52眼手術未發生后囊破裂、玻璃體脫出、晶體碎核掉入玻璃體腔內等并發癥。術后處理:手術結束時球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慶大霉素1萬U。根據術后前房內炎癥反應情況口服或靜脈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3]。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手術前后眼壓、前房深度的變化進行配對t檢驗,對視力變化采用Wilcoxon符號秩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視力比較
本組45例患者52患眼術后最佳矯正視力均有所提高。患者術前視力為手動/眼前~0.3,其中,0.2、≤0.3者5眼。術后最佳矯正視力0.2、≤0.3者18眼,0.3以上者21眼。術后隨訪6個月,最佳矯正視力與術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眼壓變化
患者入院時,眼壓平均為(29.1±3.6) mm Hg,經藥物降眼壓治療,術前眼壓平均為(16.7±3.8) mm Hg。患者術后6個月平均眼壓為(15.0±2.5)mm Hg,較術前用藥前后眼壓相比均明顯下降(P < 0.05)。
2.3 中央前房深度變化
本組病例術前中央前房深度平均為(1.97±0.60) mm。術后應用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檢查發現,患者術后前房角均較術前增寬,前房深度較術前均顯著增加,平均為(3.03±0.45)mm(P < 0.05)。房角關閉、周邊虹膜前粘連情況有所改善,范圍明顯減小;中央前房深度為(3.10±0.50)mm,此數值與術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4 前房角結構變化
術前應用前房角鏡檢查患者房角情況,患者虹膜膨隆程度減輕,靜態下19眼房角開放>1/2,33眼房角關閉>1/2;動態下24例房角開放>1/2,28例房角關閉>1/2。術后患者虹膜膨隆程度減輕,靜態下房角開放>1/2者增加,房角均較術前增寬,房角粘連關閉象限也不同程度開放,粘連范圍縮小甚至消失。
2.5 術后并發癥
45例患者52眼術后早期無眼壓增高情況,有3例出現角膜內皮水腫,給予50%葡萄糖及典必殊眼水滴眼,水腫3~10 d消退。角膜恢復正常,視力良好。
2.6 術后隨訪
術后6個月隨訪,應詳細記錄患者視力情況、眼壓改變,測量和記錄前房深度,檢查前房角開放情況。
3 討論
青光眼是導致人類失明的三大致盲疾病之一,占致盲總數的5.1%~21.0%。持續的高眼壓可以給眼球各部分組織和視功能帶來損害[4]。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常有眼部解剖異常現象,如晶狀體較正常眼為厚,且位置相對靠前。白內障膨脹期時,晶狀體前后徑不斷增厚,加重了前房狹窄程度,最終發生瞳孔阻滯,引發了閉角型青光眼。晶狀體因素在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解除晶狀體因素的影響可從發病機制上有效地阻止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生[5]。過去傳統手術方法有周邊虹膜切除術和濾過性手術兩種,但其無法解決房角繼續關閉和眼壓繼續升高的問題和晶狀體病變。隨著超聲乳化白內障技術的不斷提高,手術材料的不斷完善,手術設備的不斷更新,超聲乳化不單能治療白內障,對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6]。對于合并白內障的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應根據患眼情況選擇手術方式,房角關閉早期或藥物控制良好的可緩解的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可行單純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7]。臨床實踐證明,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合并白內障閉角型青光眼可解除瞳孔阻滯、控制眼壓、提高視力,術后并發癥少[8]。本組病例術前視力均1/2者29眼,動態下房角開放>1/2者31眼。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晶體混濁,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收除術植入人工晶體后6個月,52眼無需使用降壓藥物可維持平均眼壓(15.0±2.5)mm Hg。術中或術后未出現脈絡膜上腔出血、視網膜出血或睫狀環阻塞性青光眼等嚴重并發癥[9]。且患者前房加深,房角加寬,術前動態下房角的關閉也有一定程度的開放。
[參考文獻]
[1] 凌受良,席玲,席興華.晶狀體超聲乳化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J].中華現代眼耳鼻喉科雜志,2009,6(2):69-72.
[2] 劉明,鄧一鵬.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原發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9):161-162.
[3] 周靜,林秀琴,梁麗瓊.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臨床觀察[J].甘肅醫藥,2011,30(2):106-107.
[4] 盧新衛.青光眼濾過術后并發癥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5):111-112.
[5] 王潔.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合并白內障的閉角型青光眼[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1,21(4):244-247.
[6] 楊菊珊,申廣妍,李冉.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25例臨床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2,(2):228-230.
[7] 劉春蘭,戴愛萍,周曉艷.手術治療合并白內障的閉角型青光眼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6,3(30):47-48.
[8] 鮑暉,王雪林,萬春泓.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合并白內障的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1):122.
篇6
【關鍵詞】同期實施;小梁切除術;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
【中圖分類號】R7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513-02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情況在臨床較為常見,就目前臨床治療狀況而言,大多是先針對青光眼的癥狀采取小梁切除術進行降眼壓治療,待眼壓控制達到超聲乳化摘除術要求時,再進行第二次手術治療。這種治療方式由于時間長,手術次數增多,往往會加重患者痛苦和經濟壓力。隨著臨床醫生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工晶體的出現,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白內障以其切口小、組織損傷輕、角膜散光小、視力恢復快等優點被廣泛認同[1]。所以,采取聯合手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慢慢成為更加合理的治療方式。我院近年來開始采用同期實施小梁切除與超聲乳化術的方式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l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間收治的178例216 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新修訂眼外科常見疾病診斷標準[2]。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96例(121眼),先進行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等眼壓得到控制后再進行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49例,年齡55歲-91歲,平均年齡68.2歲;觀察組82例(95眼)同期實施小梁切除與超聲乳化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7例,年齡52歲-87歲,平均年齡67.9歲。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觀察組手術方法[3]:所有患者手術前行常規身體檢查,術前藥物減低眼壓,局部滴用雙氯芬酸鈉眼藥水,術前半小時滴注200g/L甘露醇250ml,術前15min使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行眼部局麻后,上方十點半至一點半位置做窟窿為基底的結膜瓣,角膜緣后2.5mm做鞏膜隧道切口,兩點位置處做穿刺輔助切口,前房內注入透明質酸鈉。超聲乳化儀乳化晶狀體核,殘余皮質自動吸出。植入6.0mm人工晶狀體于囊袋內,,垂直剪開鞏膜至內切口,切除周邊虹膜,注吸前房內透明質酸鈉,縫合鞏膜瓣,術眼包蓋。
對照組手術方法:先進行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等眼壓得到控制后再進行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手術步驟參照觀察組。
1.3療效觀察
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眼壓改善情況、前房深度改善情況、裸眼視力改善情況,以及術中、術后常見并發癥(包括:角膜內皮混濁、前房纖維素樣滲出、前房積血)的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jc2檢驗在P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平均眼壓下降情況、前房深度改善情況、裸眼視力改善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者平均眼壓、前房深度、裸眼視力的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
白內障是一種發病率非常高的眼科疾病,目前臨床最常采用的治療方式是使用超聲乳化摘除術進行治療。超聲乳化技術具有視力恢復更好,術后反應更輕,利于矯正或控制散光,是治療白內障的首選、常見手術方式[4]。但由于白內障患者常并發青光眼,導致患者在進行超聲乳化摘除術之前需要進行降眼壓治療,而一般降眼壓的措施是采用小梁切除術進行治療。由于前后兩次手術會導致手術時間延長,并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身體和經濟上的壓力。目前臨床通過不斷研究和嘗試之后,逐步實行白內障與青光眼聯合手術的治療方案,即在完成過濾手術的同時行超聲乳化摘除術治療白內障[5]。不僅可以避免患者進行兩次手術的痛苦,還能夠縮短患者治療時間,更好地控制并發癥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平均眼壓、前房深度、裸眼視力的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李青芬.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11,33(14):2190-2191.
[2]王玉玲.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手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健康月刊,2011,30(7):238-239.
[3]唐媚香.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的臨床應用[J].臨床研究,2011,18(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