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司市場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11-22 17:56: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證券公司市場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證券公司市場調研報告

篇1

【關鍵詞】高職金融專業職業能力實踐課程體系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主要以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的技術型和技能型實用人才為目標。近年來,培養了大量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對我國的教育、經濟建設、社會和諧作出了巨大貢獻。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在金融實務崗位第一線從事管理、服務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高專金融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高職高專金融專業課程建設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金融職業能力,以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為依據,打破傳統的學科式課程體系,構建科學完整的實踐課程體系,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形成共享型的高技能高素養人才培養通道。

一、高職高專金融專業就業崗位與職業能力分析

金融專業面對的是銀行、證券、保險等多個部門對金融人才的需求,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要面向“大金融”,也就是要面向銀行、保險、證券三個金融部門,同時,由于金融行業混業經營發展的必然趨勢,銀行職員賣保險、基金、證券業務或相反的已經越來越普遍,理財業務越來越多地成為金融行業各部門共同的主業,因而面向大金融也是行業發展的要求,這就要求金融專業的學生具備“大金融”行業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經過廣泛的調研,高職金融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群主要包括商業銀行柜員、證券公司客戶經理、保險人等領域。這些崗位的任職要求和職業能力分析見表一:

表一:金融專業就業崗位與職業能力分析表

(一)專業通用能力課程體系的設置

金融專業的學生應具備的職業通用能力為: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利用計算機網絡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語言(普通話)表達能力,文獻資料檢索能力,撰寫市場調研報告、營銷策劃方案的能力;在人際交往中善于溝通,在組織活動中善于協調,知曉現代商務禮儀并能熟練應用。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通用能力,主要開設的課程有:計算機文化、財經應用文寫作、職業素質與就業訓練等課程。此類實踐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職業能力素養,為專業基本能力與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二)專業基本技能課程體系的設置

第二層為專業基本能力實踐課程系列,包括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保險理論與實務、個人理財、商業銀行授信業務、期貨交易實務、金融服務營銷、證券投資分析、國際結算操作、國際金融實務等課程。此類實踐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具備金融崗位群所要求的職業能力,即基層復合型金融人才必須具備的臨柜交易、服務營銷和業務管理三種能力。這些課程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職業技能,如商業銀行柜臺業務能力、點鈔技能、證券投資技能、金融產品營銷技能等

(三)專業綜合技能課程體系的設置

第三層為專業綜合技能課程系列,主要包括基于金融業務流程而開設的綜合實踐課程體系和專業認知實習及頂崗實習。課程有銀行從業模擬實訓、保險業務綜合技能實訓、金融市場模擬實訓等。通過銀行從業模擬實訓,學生應知掌握商業銀行柜員的基本技能和柜臺服務的基本技巧;應會:現金收付業務、現金長短款差錯處理和沒收假鈔業務處理規程;各種儲蓄業務的開戶、續存、支取和銷戶的規程;銀行卡發卡和銀行卡柜臺業務核算的基本規程。通過金融市場模擬實訓,學生應知金融交易的發展過程,金融市場管理的內容,金融交易的實際操作;應會:開設個人股票、外匯、期貨賬戶,掌握股票、外匯、期貨買賣技巧,交易的基本流程。通過畢業頂崗實習,學生應知:所參與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及其它金融機構的崗位職責和基本理論知識。應會:應用在校學習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力,在企業導師的指導幫助下,結合柜員、信貸、結算、會計、保險、保險經紀等崗位的相關工作,掌握各崗位的操作技能,履行所從事崗位的職責使命。專業綜合技能課程主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后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通過以上遞進式的實踐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金融企業所需要的基本職業技能和綜合技能,能夠較好的完成從學生向準職業人的轉變。

三、不斷完善高職金融專業實踐課程體系

高職金融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確定后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著金融企業的發展而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不斷完善,標明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度,體現高職特色的教學質量,也是教學改革的難點和重點。金融專業的實踐教學項目課程以及頂崗實習都是全新的課程模式,沒有現成的教材,沒有現成的教學資源,一切都要按照工學結合的要求重新開發并不斷完善。

(一)金融專業所需的專業能力的培養貫穿教學全過程

首先通過崗位能力的分析,制定出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計劃,統籌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教學內容;根據所確定的實踐教學目標,按能力層次劃分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三大模塊。然后,根據這些模塊的要求確定實訓課程,并制定每一門實訓課程的課程標準,再根據課程或專業的(下轉第17頁)

(上接第154頁)要求將每一門課程的實洲內容劃分成若干個獨立進行的基本訓練模塊,每個訓練模塊就對應為—個實訓項目。基本技能訓練項目和專業技能訓練項目應強調規范,注重動手能力、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科學的工作方法的培養;技術應用或綜合訓練項目要求有綜合的實訓報告作為考核的標準。金融專業的實踐課程不能只限于感性認識和動作技能的模式,應突出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明確實踐性教學要求。

通過制訂相應的實施項目教學文件來明確實踐性教學要求。教學文件應包括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課程標準、實訓指導書、教材等等。實踐性教學必須在接近或達到職業活動環境氛圍中進行,并要突出體現“高標準、嚴要求、重實訓”的特點,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把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與職業素質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又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的培養。如團隊協作、高效嚴密、文明禮儀等方面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三)完善實踐性教學考核標準和方法。

金融專業的實踐課程應嚴格按照實踐課程的課程標準中規定的考核標準進行,注重過程考核和綜合能力測評。以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對于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專業通用能力實踐課程和專業基本技能實踐課程系列,通過設計專門的考核標準系統進行客觀評價,如針對中文輸入、小鍵盤輸入、電腦傳票輸入等課程設計的軟件操作系統,可以依據學生上機操作時的輸入速度、正確率等指標進行客觀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直接由計算機作出結果等級判定。對于點鈔和假幣識別技能可以參照銀行的崗位要求,制訂相關的考核標準,進行考核,以客觀公正的評價指標體系,在標準化的評判機制下,達到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目的。

對于專業綜合能力實踐課程系列,采取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考核辦法。如銀行從業模擬實訓、金融市場模擬實訓、保險綜合技能實訓等課程,主要采用基于金融業務操作流程的項目化教學,其教學評價的標準應體現項目驅動、實踐導向課程的特征,體現理論與實踐、操作的統一,根據能否完成項目實踐活動任務及完成情況給予評定。教學評價的對象包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實踐操作能力、學習態度和基本職業素質等方面,分為應知和應會兩部分。評價方法由試卷定成績改為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全面性多視角的評價,側重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如結合課堂提問、學生作業、平時測驗、實驗實訓以及考試情況,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綜合評定學生成績。特別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

對于頂崗實習的考核,主要以實習企業評價為主,依據實習企業指導教師對學生知識、技能和學習能力、工作態度等實習情況的綜合評定給出專業實習成績。對于校外頂崗實習等關鍵實踐環節,以頂崗實習單位管理為主,學校管理為輔。由學生頂崗實習的企安排經驗豐富的業務人員指導學生頂崗實習,學校專任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定期走訪企業單位,檢查指導學生頂崗實習情況。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具有“學生”和“準員工”雙重身份,校企雙方根據企業提供的學生頂崗實習情況鑒定、學生頂崗實習報告和指導教師評價,共同實施考核,綜合評定學生的頂崗實習成績,實現對實踐教學環節的全面質量監控。

通過遞進式的實踐課程學習和嚴格的考核,高職金融專業的學生在校階段就能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為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零過渡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董瑞麗,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金融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建設

(J),職業技術教育,2009,(3)

[2]楊則文,高職金融專業“七個三”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2009,(4)

[3]李曉健,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廣西經濟管理

干部學院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