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護理的服務理念范文
時間:2023-11-27 17:55: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母嬰護理的服務理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健康教育母嬰保健
隨著我國現代醫學的發展,母嬰保健已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對母嬰保健技術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嬰保健技術服務人員正面臨著新的挑戰。
產科社區母嬰保健優質護理服務,由產科護理人員走出病房,進入家庭,深入社區,進行母嬰保健護理,延續了病房整體護理,深化了社區溫馨服務,深得社區病家滿意,獲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資料與方法
服務對象:產科出院1個月內的母嬰人群。
服務方法:納入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實行分區分組,責任包干制,每一責任小組由3名不同職稱、不同年資的護士組成,每組承包所轄區域出院母嬰的保健護理服務。
組織管理:產科社區母嬰保健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管理。制定社區優質護理服務考評細則:結合邵武市立醫院優質護理服務考評標準制定產科社區優質護理服務考評細則,內容包括承包母嬰服務的數量,母嬰月子管理,母嬰服務工作質量,母嬰健康知識宣教,社區服務滿意度等。
產科社區優質護理服務評價管理:結合母嬰具體情況,評估月子母嬰健康狀況,列出護理問題,實施動態評價管理,針對性地進行母乳喂養技巧指導、嬰兒撫觸、嬰兒游泳、科學育兒、產后指導等產科社區母嬰保健。
注重反饋,持續改進產科社區母嬰保健護理服務:針對社區母嬰保健工作,每個月召集社區母嬰保健服務小組成員意見工作會,進行階段性工作總結,評價護理服務效果,找出社區母嬰護理服務缺陷,需要解決的問題,重新評估,調整實施計劃,落實優質護理,為社區產科母嬰提供更切實、有效、便民的服務。
統計學處理: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
對200戶社區母嬰護理服務情況評估調查:產婦護理技能評估,見表1。
嬰兒照顧技能評估,見表2。
產科社區母嬰護理服務質量比較,見表3。
調查資料顯示,以人為本,開展產科社區優質護理服務直接為母嬰提供科學、系統、全程、專業、全面的產科照顧、母嬰幫助、健康教育、護理服務。產婦及家屬獲得健康知識、產婦護理技能,嬰兒照顧技能得到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高,母嬰不良事件發生數減少,產婦及家屬社區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提高。
討論
探索了一條產科社區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整體護理的目標是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在產科社區母嬰保健工作中納入整體護理、優質護理服務理念,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是當代護理學中最具典型意義的整體化護理,代表了婦產科護理發展趨勢。社區母嬰護理服務質量評價,將產科護理工作發展與社區母嬰保健需求相結合,積極為社區母嬰提供整體化、個性化、連續性的產科科學專業的保健護理服務。
深化了產科護理實踐,豐富了產科護理工作內涵:產科社區母嬰保健護理服務,注重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加強社區母嬰保健的家庭指導,并能根據個體差異為社區母嬰人群提供人性化健康教育、專業性整體護理服務,有效提高了社區民眾的母嬰保健意識和保健技能。
增進了護患友誼,提高了社區護理服務滿意度:產科社區母嬰保健優質護理服務中,通過護士為母嬰提供主動、溫馨、滿意、優質的護理服務,保障了母嬰安全,這種主動尋找問題,幫助解決問題的優質護理服務,使社區人們真切感受到產科護士的愛心、關心和責任心,進一步和諧護患關系,增進了護患友誼,社區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提高。
更新了產科專業知識,提升了護士業務水平:隨著人們對社區母嬰保健需求的提高,不斷加強母嬰保健人員的師資培訓,專業技能的提高,才能較好地為人們提供更科學、更專業、更人性化的社區母嬰保健護理服務。產科社區母嬰保健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使我們深切體會到,當護理面向社會,走向社區,貼近母嬰,幫助人們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之時,自身素質也有了質的提高和飛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文化素質和衛生保健意識進一步加強,婦幼保健已經從“有病就醫”的傳統觀點邁向了預防保健的全新理念,即打破常規、開拓創新、提倡“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產科社區母嬰保健工作納入優質護理服務之后,更注重“以人為本”,以“母嬰為中心”的整體服務質量,極大提高了社區母嬰保健護理質量,很好滿足了社區家庭的需求,保障了母嬰安全,促進了母嬰健康,實踐證明,優質護理服務推進產科社區母嬰保健工作。
參考文獻
1蔣莉.產科助產士階段式培養的方法及效果[J].中華護理教育,2007,4(5):206-207.
篇2
1FCMC基本概念
家庭化產科護理是確認且針對個案、家庭、新生兒的護理、心理社會的需要與調適,所提供的具有安全性與高品質的健康照顧,它特別強調促進家庭的凝聚力與維護身體安全的母嬰照顧,保證母嬰的身體、心理的健康[1]。因此,是在母嬰護理過程中,特別重視家庭和諧與健康,重視家庭成員是維護母嬰健康的參與者[2]。
2FCMC基本理念
FCMC理念包括8個核心概念:尊重、支持、靈活性、選擇、合作、信息授權及力量,這些都是產后健康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3]。給予孕產婦生理、心理、保健、精神、社會的全面支持,把滿足孕產婦及家庭的需求作為自己的服務理念,推行規范化、賓館化、個性化服務。產科家庭化護理模式的服務理念是“以孕產婦為中心,以家庭為主體,確保母嬰安全,建立溫馨家園”。
3FCMC的服務原則
1994年,美國產科專家CelesteRPhillips提出了FCMC服務的10項原則:(1)分娩應視為健康,而不是疾病。醫療服務重在維護待產、分娩、產后休養和新生兒監護的正常生命活動,它涉及情感、社交和身體的動態變化。(2)根據每個婦女及其家庭在社會心理、教育、生理、精神和文化上的不同需求,提供個體化的產前醫療服務。(3)完整的圍產期教育計劃,使家庭為積極參與孕前、妊娠、分娩和養育的整個進程做好準備。(4)醫院的醫療組幫助家庭對妊娠、待產、分娩、產后休養和新生兒監護期間的醫療服務做好選擇,努力提供他們需要的經驗。(5)丈夫和(或)產婦選擇的其他陪護人員積極參與教育、待產、分娩、產后休養和新生兒監護。(6)在整個住院期包括待產和分娩時,只要產婦需要,就應鼓勵家人和朋友在場。(7)為每個產婦在同一房間提供待產、分娩的醫療服務,除非必須做剖宮產。一有可能,產后休養和新生兒監護也在同一房間由相同的醫務人員提供服務。(8)產婦是首選的嬰兒監護人。產婦照護其嬰兒時,護士的作用就從直接進行嬰兒護理,變成幫助產婦或家庭進行嬰兒護理。(9)在開展母嬰護理時,由同一人護理一個家庭單元的一對母嬰,即使在母嬰短暫分開時。(10)在新生兒病情許可的情況下,雙親在任何時候都可接近其高危新生兒,讓他們參與其新生兒的監護。
4具體實施
妊娠是一種壓力情景,其對家庭生活的改變是急速且影響深遠的。產科護理服務的對象不僅是孕產婦本人,而應覆蓋到整個家庭[4]。護士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與醫生同樣需要淵博的知識與高超的技術。因此FCMC運作之前要進行各種學習培訓。包括行為文明規范、語言服務規范、護患溝通表達方式、人文培訓以及日常禮儀、電話禮儀等。通過定期舉辦嬰兒撫觸、圍產護士和導樂師等系列產科護理知識培訓,強化專科理論知識技能。
4.1產前教育:孕婦在產前檢查時,接受必要的家庭化分娩知識培訓,讓孕婦能了解分娩生理過程、分娩時減輕疼痛的方法和技巧,以適應分娩時情景,不至于在孕婦分娩時手足無措,影響產程進展。介紹臨產征兆及臨產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分娩不適及應對技巧,使其在生理、心理上有所準備[5]。
4.2產房環境:產科病房有別于內外科病房,雖然也有痛苦和風險存在,但更多的是希望、生機和快樂。因此應提供家庭化溫馨病房,使孕產婦及家屬有象在自己家里一樣的感覺,有安全、舒適,得到心理的滿足,保證睡眠及充分休息而緩解緊張情緒,減輕產后焦躁不安及抑郁。
4.3陪伴分娩:有資料顯示98%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都有緊張和恐懼感,近100%的產婦都期望能有親人特別是丈夫陪伴[3]。全面實施導樂陪伴分娩,當產婦進入產程,正規宮縮發動后,專職的助產士與家屬共同參與全產程的陪護,給予生理、心理支持,嚴密觀察產程進展,監護胎兒宮內安危,并進行各種指導,使產婦及家屬在助產人員的指導下輕松、安全地完成分娩過程。
4.4產后教育:分娩后體內激素的變化,疲倦或由于某些社會因素,又導致大多數產婦產后處于緊張、焦躁、易激惹狀態,使產婦產后抑郁癥發生率非常高[7]。國外產后抑郁癥發生率為10%~15%,國內產后抑郁癥發病率為5.3%~20%[8]。影響產后抑郁癥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支持被認為是重要因素[9],所以注重產后的教育也是產科護理的重點。
4.4.1應為所有出院的產婦講解飲食與營養、活動與休息、清潔衛生、用藥、避孕、母乳喂養以及新生兒護理等方面的相關知識,講解出現異常情況的應對措施以及產后復查、新生兒預防接種的時間,并告知咨詢電話,以便出院后隨時聯系。
4.4.2建立各種計劃生育宣傳片、資料分發給產婦及家屬,病區走廊上隨處可以看到精致的宣傳鏡框。護士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避孕知識指導,性和生殖健康、自我保健知識教育。
4.5營養支持:營養室專為產婦準備營養豐富的菜肴、點心婦選擇,配餐間配備微波爐婦家屬使用。
篇3
【關鍵詞】 以家庭為中心;產科護理;研究進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7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425-02
對于產科的醫療服務來說,要想使其質量得到提升,現階段中主要需要通過護理中以家庭作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使用待產房間、分娩房間與恢復房間的多級分類進行實現。作為現代產科中護理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家庭作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產科護士如何強化護理對象自身的保健能力與意識,如何向孕產婦和其家屬普及疾病預防、促進與維持健康等內容的實施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實現真正將家庭作為中心已成為產科中的護理工作當前所急需解決的問題[1]。
1 產科護理中以家庭作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概念與理念
以家庭作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指的是對已經確定的家庭與個案進行新生兒的護理與心理社會的調適需要,由其所提供的健康照顧具有高品質和安全等特點,對母嬰照顧的身體安全維護和家庭凝聚力的促進十分重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母嬰的心理與身體健康提供保障[2]。
就其理念而言,主要包含了力量、合作、尊重、選擇、靈活性、支持與信息授權等七個在產后的健康教育中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對孕婦給予社會、保健、心理、生理與精神等全范圍支持的同時,將向孕產婦與其家庭提供能夠滿足的服務作為自己的理念,推行個性化、規范化與賓館化的服務。此類護理模式下的服務理念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將家庭作為主體,將孕婦作為中心,在對母嬰安全進行確保的同時,要使溫馨家園得到建立。
2 產科護理中以家庭作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治療進展
由于作為專業技術性的服務人員,護士同樣需要和醫生一樣的高超技術和淵博知識,因此,產科護理中以家庭作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開始之前護理人員都需要接受各類內容的培訓與學習,其內容包括護患之間溝通的表達方式、電話禮儀、語言服務的規范、文明規范、日常禮儀和人文培訓等多個方面。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在定期舉行的導樂師、嬰兒撫觸和圍產護士等產科護理知識的系列培訓中來加強自身專業的技能與理論知識[3]。
只有當上述培訓結束后,產科護理中以家庭作為中心的護理才能夠開始進行。一般來說,產科護理中以家庭作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產前教育 當孕婦在進行產前檢查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家庭化分娩的必要知識培訓,使孕婦能夠對分娩過程中降低疼痛的技巧與方式、分娩的生理過程有所了解,以防止在實際分娩的過程中因孕婦的茫然無措而對產程的進行帶來影響。此外,對臨產的過程及出現征兆后可能會出現的分娩不適向孕婦進行介紹并告知其對應技巧,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能讓產婦在心理和生理上能夠做好準備[4]。
2.2 產房環境 盡管產科中而對病房和其他科室的病房有所區別,同樣也存在著風險與痛苦,但更多的是快樂、希望與生機。因此,在產科護理中以家庭作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下為產婦提供家庭化的溫馨病房,不僅能夠讓孕產婦和其家屬感受到家的感覺,在心理上得到舒適、安全的滿足,而且還能夠對產婦的休息和睡眠提供保證,從而達到緩解情緒緊張、減輕產后的抑郁與焦躁不安的目的。
2.3 陪伴分娩 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分娩的過程中有98%的產婦都存在恐懼感與緊張感,幾乎所有產婦都希望在分娩過程中能夠得到親人,尤其是丈夫的陪伴。在產科護理中以家庭作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下,實施全面的導樂進行陪伴分娩,不僅能夠在產婦進入產程且宮縮正規發動后由家屬與助產士一起對全產程進行陪護,而且還能夠對孕婦給予心理和生理上的支持。通過助產人員對胎兒宮內的監護、實際指導與產程進展的嚴密觀察,可以幫助產婦與其家屬在安全、輕松的環境下完成分娩的全過程[5]。
2.4 產后教育 由于孕婦在分娩后的體內激素會出現變化,在某些社會因素或疲倦狀態的影響下可能會是大多數產婦在產后出現易怒、緊張與焦躁等心理問題,因此,對產婦的產后教育加以重視同樣也是此類產科護理的重點。
3 總結
以家庭作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實施,不僅使產科中護理服務的范圍得到了擴展,讓產科的護理由分娩與產后的康復擴展至孕期、產程中、產后與出院后家庭的護理指導。此類模式不僅提升了產科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業務技能與整體素質,而且還減輕了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對未來產科的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何萍萍,徐麗華,沈寧,樓建華.家長對“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認識[J].中華護理雜志,2009(12):22-23.
[2] 朱萍.以人文關懷為特點的健康教育在產科護理的運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02):24-25.
[3] 謝云英.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對促進母嬰健康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08(23):26-27.
篇4
關鍵詞:家庭化護理;產科;初產婦
隨著產科技術的進步發展,人們對孕產婦和嬰兒的護理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產科護理主要以醫護為主,缺少對產婦的人文關懷,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近年來,本著以人為本為核心,家庭化產科護理模式以其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理念受到廣大孕產婦及家屬的認可。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的一些醫療衛生組織認為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是產科護理的最佳模式[1]。我院引入家庭化產科護理管理理念,將醫療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及健康教育合為一體,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住院的初產婦80例,其中40例為觀察組行家庭化產科護理,年齡21~36歲,平均(24.1±4.3)歲,孕周36~40 w;40例為對照組行普通產科護理,年齡20~36歲,平均(23.6±4.0)歲,孕周36~42 w。所有產婦均為出產、單胎、頭位,排除頭盆不稱、有妊娠合并癥或并發癥者。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家庭化的病房環境 產后家庭化護理病房均配有多功能病床,適應產婦不同的需求,并設有電視機、微波爐、冰柜、沙發、獨立衛生間、24 h熱水供應、快速消毒洗手液等。病區護士站播放舒緩輕音樂,緩解產婦待產和產后的緊張情緒。病房內允許孕產婦張貼溫馨的圖片和教育宣傳海報,營造家庭氛圍。病房責任護士熱情耐心與孕產婦交流,視患者如親人。
1.2.2對孕產婦及家屬開展健康教育 產科病區每日定期開展產科知識講座,孕產婦及其家屬可以傾聽和交流。講座由本科室資深護士長和助產士向產婦和家屬進行講解,主要介紹分娩過程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緩解待產婦的緊張、焦慮情緒。普及產科中母嬰護理保健知識,對家屬進行心理分析和輔導,促進孕產婦和家屬的和諧。
1.2.3以家庭為中心的產時分娩支持 產房布局溫馨,光線和溫濕度適宜,營造輕松、愉快的分娩環境。研究發現,大部分產婦分娩時有焦慮和恐懼情緒,幾乎所有產婦都希望有家屬特別是丈夫的陪伴[2]。所以,進入第一產程的活躍期后實行導樂陪伴分娩,由專職的助產士對產婦行一對一陪伴,充分了解產婦的生理需求和心理狀態并進行全面評估,與家屬共同參與產程陪護,采取針對性、持續的心理護理措施,鼓勵孕產婦充滿信心,并嚴密觀察產程。在第二產程實行拉瑪澤呼吸和長強穴按摩法,緩解產婦疼痛并縮短第二產程。合理處理第三產程,產程結束后,常規按摩子宮,減少產后出血,做好早期母嬰皮膚接觸工作,使新生兒盡快適應宮外環境。促進乳汁分泌。
1.2.4以家庭為中心的產后護理 ①實施床旁護理,滿足產婦、嬰兒及家庭的各種需求,促進產后母嬰的感情交流,鼓勵母乳喂養,幫助產婦盡快適應角色轉變,充分體現產科的人文關懷[3]。②是生活指導,產婦產后體內激素水平改變,手術切口造成疼痛,不正確的母乳喂養方式造成脹痛、疼痛,對新生兒的各種行為都表現擔心,床旁責任護士應針對產婦、家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供個性化、高質量的健康照顧。
1.2.5以家庭為中心的出院指導 母嬰出院前,病房責任護士對母嬰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包括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觀察、臍部護理、新生兒定期預防接種和體檢,產婦惡露的觀察、產后隨訪。同時調查產婦住院期間對科室的滿意度,以不斷完善家庭化護理模式。
1.3觀察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初產婦產時疼痛程度,運用視覺模糊評分法(VAS),0~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產后48 h的母乳吸吮時間,為新生兒每次母乳吸吮的持續時間累計;母親角色適應情況,采用調查問卷,評分越高說明角色適應越好,64~80分為適應良好,48~63分為適應中等,≤47分為適應差。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資料均為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率表示,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即以P
2結果
2.1兩組初產婦產時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初產婦產時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初產婦產后48 h的母乳吸吮時間比較 觀察組初產婦產后48 h的母乳吸吮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兩組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初產婦母親角色適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初產婦母親角色適應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現代醫學服務模式的快速發展也加快了產科服務理念的轉變,由傳統的以患者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不僅要求在硬件設施上滿足產婦、嬰兒及家庭的需求,且要求促進其生理、心理的健康。家庭化產科護理模式的產生和應用滿足了上述要求。
本研究結果發現,家庭化產科護理模式可以緩解初產婦分娩的疼痛。在硬件設施上給孕產婦營造家庭氛圍,減少緊張和恐懼心理。通過導樂式陪護增加人文關懷,在分娩過程中允許家屬參與陪伴,增加安全感,間接增強其對疼痛的耐受力[4]。另外,助產士一對一的陪伴,在分娩過程中給予技術指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分娩疼痛的時間。本研究資料顯示,觀察組新生兒出生48 h內母乳吸吮時間多于對照組,提示家庭化產科護理模式有利于母乳喂養。可能原因是給產婦和家屬營造了自然、溫馨的休息環境,在新生兒和產婦為重點進行護理,使母乳喂養得到良好的家庭支持。家庭化產科模式還能促進母親角色的轉變,良好的家庭關系能夠增強產婦的信心,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使其在角色轉換方面能夠得心應手[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初產婦母親角色適應性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實行家庭化產科護理模式有利于減輕其產時疼痛,緩解產時焦慮、恐懼情緒,有利于實施母乳喂養,促進初產婦母親角色適應,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文春姬,全貞姬.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4):557-559.
[2]黃美娟,堵敏芳.家庭化產科護理模式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6):500-501.
[3]趙慧棟,李娟.產科護理中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新模式的探討[J].護理研究:上旬版,2011(11):2887-2888.
篇5
關鍵詞:產科;優質護理服務;護理質量;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5-106-01
目前,不少年輕孕產婦缺乏足夠的產科健康護理知識,為其自身健康以及新生兒生命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此,筆者所在科室在對其加強健康知識培訓基礎上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護理質量有所提高,護理人員由此樹立了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更提高了患者滿意度。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護理措施
1.1 服務理念的轉變
首先應組織全體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指導,轉變其護理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并對優質護理服務有更全面、正確的理解,從而對其內涵與意義有深刻理解,進而對優質護理服務方向更為明確,使其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積極主動性。
1.2 明確崗位職責,健全護理管理制度
應對各部分崗位職責加以明確,同時制定合理高效的護理管理制度并不斷予以完善,組織全員護理人員對《護理告知程序》、《護理應急預案》、《護理工作流程》、《護理核心制度》以及《文明用語手冊》等內容進行學習和掌握,同時對護理崗位的質量考核標準予以明確修訂,對各部分的質量控制予以充分關注,同時公示各項服務項目,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應組建質控小組,隨機抽查各項護理服務質量,并及時反饋抽查結果,督促有關部門和人員及時改正。
1.3 強化組織護理工作人員接受專科培訓
每周應組織開展2次或多次專科培訓,并對培訓結果進行抽查提問,內容涵蓋護理工作流程、核心管理制度、應急預案、技術操作規程以及告知程序等。應采用各種有利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廣泛開展專科知識培訓,例如多媒體、錄像、幻燈片以及互聯網等。培訓知識涉及母乳喂養的技巧與注意事項、會的有效護理以及新生兒搶救復蘇等。
1.4 專科護理服務
導樂陪伴分娩;在母嬰床旁實施護理服務,為新生兒實施撫觸、沐浴以及預防接種,同時展開健康宣教,并引導產婦及其家屬積極參與;開展便民服務,為孕婦提供熱水與可口飯菜、米湯、紅糖水以及嬰兒奶粉等;組織孕婦學習分娩相關知識,并定期開展門診培訓;對產婦實施出院指導,同時設置電話熱線咨詢,并定期實施電話隨訪,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確切了解產婦恢復情況。
1.5 在產科護理過程中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服務
在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產科傳統護理模式得以改變。產婦自入院接診時起,到出院時至,護理人員的各種行為以及措施均應在此全過程中體現出優質護理服務,應為產科患者營造出安靜、溫馨、和諧的醫院與病房環境。(1)入院時,醫護人員首先應評估其實際情況,例如是否存在宮縮或者其他較為特殊的情況,負責接診的醫護人員應將入院應注意事項、醫院環境、主任醫師以和責任護士、分娩前應準備事宜等向產婦作詳細介紹;(2)分娩之前,助產人員應交待產婦相關注意事項,例如宮縮時產婦應注意事項,分娩過程中的用力方法等,并就分娩過程向產婦作詳細講解,同時應選擇一些輕松話題與產婦進行交流,吸引其注意力,從而有效緩解其緊張情緒,有利于緩解疼痛。還可輔以輕柔舒緩的音樂、對產婦腹部進行輕撫,使腹壓增高,從而有利于順利娩出胎兒,減少疼痛。(3)產婦成功分娩后,護理工作人員應在家屬配合下對產后生活予以悉心照顧與護理,并向產婦一一告知產后所服用的藥物效果、各項檢查目的以及在恢復過程中的宜忌等。對待產婦及其家屬提出的睡眠時的保持、惡露處理措施等各類問題,護理人員應保持耐心和溫和的態度,給出盡可能詳盡的解答,若超出護理人員所知的范疇,則應及時向臨床醫師及其他人員或部門咨詢后向產婦及其家屬反饋。在產婦產后恢復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指導其合理飲食、適度活動鍛煉,并宣講產后保健知識以及身體恢復等。幫助產婦準備嬰兒需用物品,并協助其進行早吸吮,有利于母嬰感情的進一步強化,此外還應向產婦宣講育兒、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并幫助其全面、熟練掌握。(4)出院后,應督促責任護士對其實施定期電話隨訪,對出院后產婦身心健康狀況予以切實了解,并為之提供健康咨詢,告知其嬰兒的預防接種、哺育知識、輔食添加時機以及其他應注意事項等,由此讓產婦每時每刻都能夠感覺到來自醫護人員濃濃的溫情與關懷,從而使產婦和產婦家屬不斷提高對醫院的信任度。
2 產科臨床優質護理的效果
2.1 在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下,患者滿意度普遍提高
本院就醫患關系展開了問卷調查來了解患者滿意度,其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技術操作、道德素質、專業素養、服務態度、溝通技巧、文明用語、崗位責任心、微笑服務等多個方面,涉及群體為本院所有護理工作人員,調查表明與往年相比,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且呈不斷攀升的趨勢。
2.2 護理質量不斷提高
本院產科以及護理部成立了質控小組,對醫護人員護理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隨機抽查考核,結果表明與其他科室相比,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的產科護理質量顯著升高,基本未出現有關于護理問題的投訴,護理工作人員也由此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又進一步推動了護理工作的良好開展。
3 小結
3.1 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從大的層面來說,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為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而從小的方面來看,則有利于促進護理工作人員積極學習護理業務知識,樹立良好的護理服務意識,并為診治臨床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2 通過母嬰床旁護理的良好開展,嬰兒父母均可在此操作過程中直接受到護理教育和熏陶,從而在住院過程中實現如何照顧嬰兒相關知識和技能的順利習得。與此同時,此種護理模式也有效防止了發生護理缺陷以及出現交叉感染現象,并使產婦和家屬對錯抱嬰兒的擔心得以消除,從而更加信任護理人員,無形中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
3.3 通過在產科首次試點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得以在其他科室中順利推廣,繼而形成良性競爭,各科室醫護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理論水平、專業技能以及溝通技巧,最終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黃萍.幸福指數在產科優質護理中的體現[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09(23):1837,1839.
篇6
關鍵詞:產科;人性化;護理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護理工作也必須從以前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以人本為理念”的人性化護理模式轉變[1]。
婦產科是一個服務于特殊群體的科室,婦科病人多局限于盆腔,手術多以切除病變部位為主。病人因將缺失部分器官,會產生缺失感;盆腔炎、宮外孕等引起劇烈腹痛、大出血,這些易使病人出現恐懼、緊張、憂慮、孤獨、失望、退化等心理反應。如果這些反應過于強烈,不僅對神經、內分泌及循環系統產生影響,而且會干擾手術的順利實施,影響治療方案,對手術及術后恢復非常不利。而產科既有需要照顧的孕產婦,更有需要倍加珍視和關愛的新生兒,每一個醫療護理環節都關系著母嬰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婦產科的護理人員更要重新認識人的價值,理解生命的意義,充分體會人文關懷的內涵[2,3]。
我院作為鄭州市唯一的婦幼保健專科醫院,年分娩量占全市分娩量的三分之一。針對婦產科疾病及病人的特殊性,我們開展了人性化護理服務,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士工作質量,為醫院和科室的業務發展帶來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現將我院近幾年開展人性化護理實踐的體驗報告如下。
1人性化的服務行為
1.1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護士要將人文關懷的意識滲透到護理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患者入院時要笑臉相迎,熱情問候,做一個全面的入院介紹和一個完整的健康教育。在與患者的交流中要多傾聽患者的感受,以朋友式的交談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恐懼感和孤獨感。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使患者對護士充滿信任,心情舒暢[4]。與患者溝通時,從患者不同的眼神、表情、言語、體態中讀懂她們的需求,從每一個細節中尋求最佳的人性化表達,從而給患者最細微、最體貼的照顧,緩解心理壓力,以利于早日康復。加強護患溝通,適時進行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之外的服務,體現護士的仁愛之心[5]。
1.2拓展護理內涵,轉變服務理念:開展人性化護理的關鍵在于更新護理服務理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人性化護理的本質是“以病人為中心”,其思想內涵是“我能為病人做什么”,在病人的身心及社會需求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優質護理服務,從而使病人得到最佳的護理。因此,要求婦產科護士深入地學習和認識人性化護理的實質和內涵,改變護理觀念及行為,走出被動執行醫囑、一切以方便操作為前提的誤區,主動去和病人進行交談,了解病人,詢問病情,想方設法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倡導以人為本的思想是開展人性化護理的關鍵。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不斷轉變服務理念,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整體護理與人性化護理相結合。做到熱情、耐心、細心、精心、主動、親切,讓病人及家屬得到熱情的接待,耐心和藹的講解、細心關愛的詢問、精心細致的治療和護理。
篇7
關鍵詞:助產士 人性化服務 組織和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58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8-0396-02
人性化服務是在提供管理、消費、技術等服務過程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個性的服務。是“以人為本”充分體現出的人性化的思想和理念。而新的產科服務模式則將以醫務人員為主體的干預模式轉變為以產婦為中心的保護、支持和促進自然分娩的新模式。助產士需要將人性化的護理理念帶入日常工作中,使產科服務新模式得以實施并予完善。
1 對孕產婦的人性化服務
1.1 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服務觀念。助產士應熟悉專業知識與技能,提高助產技術。同時助產士也要從助產技術為主的服務觀念向以助產技術與給予產婦身心支持并重的觀念轉變。在提高助產技術的同時給予產婦高質量的服務。助產士應該認識到妊娠期婦女與非妊娠期婦女相比較,雖然在生理、心理方面發生了變化,但基本上屬于健康狀態,被視為正常人生的特殊生理階段。故不能視產婦為病人,而應該是健康人群。要有正確的服務觀念,認識到以“產婦為中心”,尊重孕產婦的人格及要求,提供高質量的友好的服務。
1.2 尊重患者個體,體現人性關愛。讓孕產婦及家屬感覺到被尊重、有尊嚴、有信心和安全感是我們產房的護理理念,孕產婦滿意是我們工作的目標。嫻熟的技術、幽默的語言、熱情和積極的態度是對產婦最好的情感支持。每位助產人員在接待孕產婦時,都會面帶微笑,親切的和患者握手,向患者表示歡迎,并主動介紹自己。在孕產婦面對產痛、選擇分娩方式及渴望家屬陪伴等情況感到緊張和無助時,我們會和她一起共同面對,并非常自然的使用肢體語言安撫患者。這些家人般親切的舉動,能給孕產婦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1.3 提供全程心里疏導支持,讓孕婦學會與產程同行。孕產婦在孕早期,通過產檢、孕產婦學校等多種渠道給孕產婦形式多樣的講授減輕孕產婦的心理負擔。產時改變第一產程活動受限的傳統模式,改變生孩子只是媽媽的事,讓助產士和家屬陪伴待產分娩,進行親情交流,同時助產人員指導活動采用導樂球結合各種,減少藥物止痛。
1.4 尊重患者權利,保護患者隱私。隨著人們普法意識的增強,患者個人信息應得到有效保護。因此,保護患者隱私,維護患者尊嚴,讓患者及其家屬在生產過程中感覺到有自尊和安全,是我們醫療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1.5 注重服務細節處理,體現人性化服務內涵。在整個產程中處處注重服務細節,讓每位孕產婦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感受到體貼與溫馨。開展一對一導樂陪伴分娩,助產士在接待每一位孕產婦前后及整個產程中,會給每一位孕產婦講解分娩相關知識,產房消毒隔離制度,產程進展和胎兒情況,消除恐懼心理。認真傾聽孕婦的感受和需要,給與相應的心理支持。產房布置的溫馨家庭化。墻上粘貼孕媽咪和寶寶溫馨畫面并配有溫馨語言,向孕婦表示激勵和祝賀,并根據孕產婦愛好播放音樂。這些簡單易行,無需太多花費的做法,讓孕產婦感覺自己時刻被關注,使痛苦漫長的生產過程因關愛而變得輕松;因輕松而變得愉快。類似這些服務細節,是對人性化服務的最好詮釋。
1.6 開展系統化健康教育,滿足不同階段孕產婦的需求。根據孕產婦的的不同要求,我院開設了助產士健康教育咨詢門診,孕婦學校,為孕婦提供相關健康知識和系統化的健康教育,隨時滿足孕產婦及家屬的需求。當孕婦第一次產檢,助產士會將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孕期及產后。同時,醫院配備了大量不同時期的健康知識手冊,不僅讓孕婦增進了相關健康知識,也降低了剖宮產率,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質,達到了優生優育的目的,也是產科的服務更具人性化。
2 管理者對助產士的人文關懷
在提高助產士的技能的同時人性化的服務理念也在不斷提高,這就對助產士和助產士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助產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還要面臨職稱晉升、進修學習、家庭等諸多問題;助產士工作中急診多,預見性差,稍有不慎就會給兩條生命帶來危險。所以助產士心理長期處于疲憊、煩躁、無奈的狀態,心理壓力很大,因此護士長如何對助產士進行“人文關懷”顯得至關重要,即通過人文管理來提高工作質量,充分發揮助產士的最大價值,是護士長應該思考的問題。
2.1 注重管理細節,體現人文關懷。護士對自我健康關愛可以促進身心健康,進而提高工作效率。為了緩解工作給護士帶來的疲憊和心理壓力。利用護理業務學習時機探討如何處理工作中個人的困惑和問題,傾訴自己的心理壓力,彼次尋求心理支持,互相提供幫助。當助產士因家庭瑣事導致心情不好時,及時開導疏通,避免因此導致發生護理不良事件;當發生護理不良事件時,及時進行有效的溝通,緩解由此帶來的心理壓力,避免引起護士的不良情緒。
環境是影響產婦心理狀態的重要因素,產婦的焦慮與住院環境有關。因此我們在待產室墻上粘貼了活潑可愛的嬰兒畫片,彩色的產婦示意圖,暖色調的窗簾和床旁隔簾,走廊墻壁設置了彩色的扶手欄桿,病床兩側設置可收放的床欄,方便產婦抓握及就餐。
2.2 關注護士個體,尊重護士權利。人文關懷上下溝通關心關愛是人的情感需要。管理者要安撫親和、理解關心、寬容尊重助產士,注意創造心情舒暢的氛圍,取得成績時給予表揚鼓勵,遇到挫折和不幸時要給予關懷慰問,做到及時疏導、排解壓力,從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總之,通過改變產房的環境,建立系統的健康教育,轉變護理理念,實行人性化的服務理念、深化護理改革,科學的管理模式、真正體現人文關懷,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服務過程,不僅提高了產科質量,也提高了我們整體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分娩;干預
人性化護理干預是近年來臨床提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護理服務理念比較新穎,將患者健康作為工作中心,堅持以人為本,在實施護理幅度的過程中可以使人文精神得到充分體現,已成為使整體護理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標志[1]。本次研究對產婦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實施干預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將研究過程和結果作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的74例產婦,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產婦中初產婦22例,經產婦15例;年齡19~42歲,平均28.3歲;孕周35~43周,平均39.2周;觀察組產婦中初產婦24例,經產婦13例;年齡18~41歲,平均28.4歲;孕周36~43周,平均39.7周。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孕周等自然資料無顯著組間差異(P>0.05),可進行科學性的比較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護理模式在分娩期間實施護理;觀察組: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在分娩期間實施護理,主要措施包括:① 助產過程嚴格實行責任護士責任制,為每位產婦提供“一對一”貼身護理服務;使產婦護理需求、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做好入院介紹,主要內容包括,對住院的環境,母嬰安全須知,醫師和護士情況等進行介紹;營造人性化的醫療環境,盡量將產房布置得有家的溫馨感,使陌生環境給產婦帶來的緊張感得到充分緩解;積極開展無痛分娩,對于一些對痛覺比較敏感的產婦可以進行骶管麻醉,使分娩過程中的痛苦減輕。② 進行全面系統的產前教育,將分娩相關知識進行解釋,如產程時間、產程特點、分娩期間可能遇到的問題等,使由于分娩知識缺乏而導致出現的恐懼感減輕。③ 盡量滿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不限制自由活動,鼓勵產婦吃自己喜歡的食物;使用可以隨時進行調節的產床,使產婦始終保持處于舒適,隨時協助產婦大小便,使不必要的灌腸法及靜脈用藥減少,允許產婦丈夫全程進行陪護,并指導其給予產婦必要的心理安慰,聽舒緩音樂或看喜歡的電視節目,分娩過程中應注意對產婦進行遮蓋,使身體暴露盡量減少,使產婦尊嚴得到充分維護。對兩組產婦分娩期間疼痛程度、產程時間、自然分娩率、母嬰并發癥率進行對比。
1.3 疼痛程度評價方法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無痛:得分不足1分;輕度疼痛:得分在1以上,但沒有達到3分;中度疼痛:得分在3分以上,但沒有達到6分;重度疼痛:得分超過6分[2]。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x±s),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P
篇9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7(b)-0141-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umanization nursing in antenatal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Methods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treated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yang City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antenatal examination nursing; while 48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humaniz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delivery mod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sphyxia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contro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2.5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8.89%),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5.0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2.22%),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sphyx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2.5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5.56%),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treatmen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ll reduced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whic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humanization nursing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cesarean delivery rat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sphyxia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t has positive effects for maternal and child outcome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Humanization nursing;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Application value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簡稱妊高征,是女性妊娠期常見的并發癥。此癥可輕可重,變化多樣,具有多種臨床表現。如果不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病情嚴重的患者可導致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同時患者常見全身血管痙攣,使得多個器官血流灌注降低,病情嚴重者可導致母嬰死亡,對家庭及社會造成嚴重影響[1-2]。進入21世紀后,醫學逐漸從傳統的治病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模式。近年來,護理模式也已從傳統的功能制向“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制轉變。除重視疾病的護理外,更關注精神、社會、人文方面的人性化護理。人性化護理服務的宗旨是為患者提供優質而舒適的護理環境,以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復。將人性化護理應用在婦產科產前檢查中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提升工作質量[3]。婦產科為相對特殊的科室,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家庭和諧及社會穩定。陜西省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婦產科采用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對妊高征患者加強產前監護,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妊高征患者48例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期我院收治行常規產前監護的45例妊高征患者為對照組。妊高征的診斷標準嚴格參考文獻[4]。兩組入選患者均需將容易干擾入選標準的妊娠前高血壓患者排除在外。兩組入選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的常規產前檢查護理,每例患者分別按順序常規領取檢查單后,護士逐條講解檢查相關注意事項,讓患者按照檢查項目單進行常規檢查。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妊高征患者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①提供人性化預約服務:為滿足日益快速的生活節奏,體現人性化服務理念,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可開展醫院預約檢查模式,在使檢查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提高的同時,提高服務質量,減少患者就診等待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開展如電話、網絡預約等服務,可使患者得到更周全的護理,并積極行隨訪工作,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②創造良好的檢查環境:檢查室內環境保持干凈整潔,室內可以適當放置鮮花、盆栽等植物,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干凈,墻壁放置壁畫,用于點綴環境,使得環境美觀,同時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背景音樂,室內配備冷熱供水機、各類健康教育圖冊,營造和諧而溫馨的體檢氛圍,減少患者在體檢過程中出現的緊張的情緒及不良心情,使檢查室充滿豐富的色彩,而盡量避免單一色調,營造出和諧的環境。可開設家庭病房護理模式,如孕產婦家屬有陪護需求,應該給予滿足并鼓勵孕產婦丈夫及其他家人陪同檢查,同時可以教授給他們注意事項及相關知識,盡量營造出溫馨而舒適的家庭環境,使孕產婦保持愉悅的心情,促進檢查順利完成。③患者心理狀態監護:護士應該注意每天與患者進行必要交流,在此過程中應注意談話語氣及態度,通過交流可以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一旦發現患者出現緊張、焦慮或抑郁等不良情緒時,護士應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這樣可以使患者避免出現因情緒過度緊張所導致的血壓進一步上升。同時應該以科學的態度告知患者,妊高征只要治療措施適當,患者積極配合,一般均有理想的預后效果。④體檢過程中的護理:護士應該面帶微笑,態度熱情誠懇,同時應該耐心細致、科學客觀地回答患者的各種疑問,使得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增加,對疾病恢復的自信心提高,使其配合體檢,提高依從性。護士應該在工作中充分體現對患者體貼而溫暖的人性化服務,以減少患者因不熟悉醫療流程,來回奔波而造成的并發癥及意外事件的發生,保護患者及胎兒,促進醫患、護患關系。⑤建立健康檔案:為每例患者建立個性化的健康檔案,將患者的血壓動態變化情況及其他必要數據詳細記錄在冊。同時根據每例患者實際的血壓狀況有針對性地向其進行健康宣教,并及時而科學地解答患者的各種問題。⑥生活指導: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飲食計劃,進行健康教育,幫助那些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孕婦建立起良好的飲食習慣。指導患者進行科學而適度的運動,以增加肌肉及血管的彈性,有利于患者血壓的降低及日后的分娩過程。⑦最后一次產前檢查的人性化護理:患者在面對即將到來的分娩時通常會產生對疼痛及手術的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護士應該就婦產科分娩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使其減少和去除負面情緒,改善心態。告知患者護士會在其分娩時對其做出必要而科學有效的協助,使其避免孤獨感,增加安全感。告知患者護士會密切觀察檢測其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并會為其做好一切應對的準備工作,如為其清潔產道、護理傷口等工作。受中國傳統理念及不同文化水平的影響,部分孕產婦可能對灌腸、陰道填塞、導尿等常規臨床護理操作產生抵觸情緒,或因溝通理解不夠導致難以接受,因此在臨床操作前護士應該做好耐心而細致的解釋及勸慰工作。護士應該提高操作水平,做到在保質保量完成護理工作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患者身體其他部位不必要的暴露,操作動作盡量輕柔,盡量使患者減輕痛苦,增加舒適感,克服心理障礙,真正體現出人性化護理服務理念。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分娩方式、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以及高血壓控制情況;新生兒窒息發生情況采用阿氏評分法進行評判,0~3分為重度窒息患兒,4~7分為輕度室息患兒,8分及以上為無窒息發生的正常新生兒。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妊娠并發癥及剖宮產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沒有出現死亡病例,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高于觀察組(P < 0.05);其中,對照組子癇發生率顯著高于觀察組(P < 0.05),兩組胎盤早剝、腎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剖宮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新生兒阿氏評分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觀察組正常新生兒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觀察組新生兒阿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高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經治療和護理后,兩組患者收縮壓及舒張壓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 < 0.05),而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收縮壓及舒張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見表4。
3 討論
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一般指妊娠20周以后所出現的高血壓、蛋白尿、水腫三大癥候群,嚴重時可能會出現抽搐、昏迷、心腎衰竭,極端時發生母嬰死亡,是婦產科的嚴重疾病,目前國內其發病率約為9.51%[5]。對此病患者的積極治療和科學護理,可以減少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母兒生存率,臨床意義十分顯著。妊高征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發病原因可能有多種多樣,例如遺傳史、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產科疾病等。妊高征可能會導致多種不良后果,其中以子癇對母嬰的影響較大。子癇可引起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及子癇性腦病等多種嚴重問題。妊高征大多發生在妊娠期20周后至產后24 h內,對母嬰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是導致母嬰死亡的重要而常見的產科因素。只有對妊高征進行科學防治及密切監測,才能有效降低母嬰并發癥的發病率以及病死率[6]。
加強妊高征患者的產前監護對于預防和治療此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7]。門診常規產檢中,應該重點監測的可能妊高癥罹患人群為高齡(>35歲)或低齡(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相對應的現代醫療護理水平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與提高。而孕產婦對于婦產科護理的要求也相應地不斷提高,因此,傳統單純的基礎性護理已經不能滿足孕產婦們日益增加的護理要求,護理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更能體現出人本位護理理念的綜合護理方式應運而生[8]。而人性化護理這種先進的綜合護理模式正是在此背景下產生的,人性化護理可以緩解孕產婦在接受診斷治療護理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不良反應,可以減少緊張、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提高診斷治療護理的耐受性及舒適感,對于疾病的康復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9]。
所謂的人性化護理就是將以往的“以疾病為中心”的這種比較傳統的護理模式轉變成為“以患者為中心”這種現代的、新型的護理方式[10]。首先,要求護士與患者開展很好的溝通。語言作為一種很好的溝通工具,可以與患者建立一個很好的溝通平臺,改善患者與護士的護理關系。妊高征孕產婦是比較特殊的患者群體,由于受到妊娠及高血壓這兩種生理及病理變化的雙重影響,她們大多會表現為心理脆弱、情緒緊張、精神焦慮、性格敏感及對檢查治療護理產生恐懼,多種負面情緒交織又會加重病情,因此,作為妊高征孕產婦的臨床護理人員,應該將“以人為本”這一人性化護理的基本理念始終切實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之中,并將其作為護理工作的主導理念加以落實[11]。護士應該主動與患者進行密切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這樣可以及時了解患者的生理及心理變化情況,采取必要的措施,有利于患者的恢復。現代護理同時也強調了患者家屬的參與,護士可以將妊高征的相關知識與護理常識對家屬進行科學的而通俗易懂地解釋,這樣可以讓家屬對臨床護理工作進行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能夠進一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使其樹立治療信心,配合治療,改善預后。其次,人性化護理環境的營造對患者也十分重要,因為護理環境是否優良會直接影響患者心情的變化。護士應該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以及人文環境。最后,應在檢查的整個過程中體現人性化護理。不同的患者,其思想觀念、文化水平及心理素質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護士要對每一例患者進行程度不同、方法各異而又耐心細致的安慰工作,盡量減少外界刺激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以保持整個臨床護理工作的舒適感,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以利于妊高征的康復。
篇10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370-01
樂導分娩是指一個初產婦從臨產開始到胎兒娩出的整個過程,始終由一個有生育經驗的婦女陪伴,持續地給予其生理上的幫助,心理上的支持及感情上的安慰。我院屬基層醫院,從今年開展導樂分娩,導樂者由本科醫護人員擔任,我院自開展導樂分娩以來,住院產婦明顯增加,受到產婦和家屬的一致好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筆者也參與了此項工作,對導樂分娩淺談如下:
1 開展導樂分娩對待產環境的要求:
給產婦提供舒適、溫馨、清潔、寧靜、安全的待產分娩環境,如室內墻面制作合適的宣傳版面,室內擺放鮮花,有時可播放輕柔音樂,給產婦提供可口的食物及飲料,這樣可以使產婦感到在自己家里一樣舒適親切。
2 導樂者應具備端莊整潔的儀表和正確的服務理念:
導樂者應儀表整潔端莊,自然大方,充滿自信,精神狀態良好,給產婦一個干凈、可親和依賴的感覺。同時導樂者必須認識到她的重要任務是幫助產婦在產程中最大限度發揮內在力量完成分娩過程。所以讓醫護人員擔任導樂時,應充分轉變護理觀念,從臨床治療處理疾病為中心向以產婦為中心的轉變,應態度和藹可親,熱情主動,富有愛心、同情心和責任心,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要注意力集中,不能身兼數職或不間斷地工作,應自始至終給給產婦予支持和鼓勵,使整個產程無憂無慮,充滿熱情關懷和鼓勵氛圍中進行。
3 導樂者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技術以及語言交流技巧
因每個產婦生理心理層次以及社會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導樂者應善于與不同類型的人溝通交流,應具有幫助產婦度過難關的能力,對產婦進行舒適的撫摸,熱情的支持,密切觀察產程進展,及進發現問題予以糾正,解釋每個階段的情況,表揚產婦取得的良好進展,在產婦宮縮最痛時,不能聊天,要做到文明有教養的溝通。
第一產程,要有針對性的語言鼓勵和支持產婦,通過持續性的與產婦交流,鼓勵其所做出的努力,如“您做得很好,您真勇敢,馬上要當媽媽了”等,宮縮時讓其做深呼吸,給予輕輕按摩腰部。
第二產程指導產婦正確呼吸,屏氣,合理用力,正確利用腹直肌和肛提肌的力量,可適當給予飲食,告知宮縮間隙張口換氣可減輕疼痛,并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告知其產程進展情況及所要給予的醫療措施,提前備好嬰兒的各種用物。
第三產程,如果產婦和新生兒情況允許,產后應鼓勵產婦擁抱她的嬰兒,并促進早期哺乳,與產婦共同分享產后的喜悅。
總之,通過短期開展導樂工作,體會到導樂分娩是一項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它不僅可縮短產程,減少止痛藥和縮宮素的應用,減少手術的發生率,減少胎兒窘迫和產科出血的發生,增加母嬰感情,而且有利于產婦產后恢復快,有利于母嬰健康。導樂分娩是一項值得推廣的的護理舉措。
參考文獻:
[1] 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