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的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11-29 17:52: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人跌倒的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跌倒;課題小組;護理管理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種機能不斷降低,即使沒有疾病,老年人也常常會出現生理功能的低下,其中跌倒/骨折給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帶來嚴重的影響。一方面是跌倒后發生骨折, 80%以上的老人股骨頸骨折是由于跌倒所致[1],骨折后的長期臥床會加速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降低;另一方面,即使跌倒后未發生骨折,也可能因為跌倒時的驚嚇使老人對自身的移動能力產生懷疑,從而發生跌倒后綜合征(postfallsyndrome)。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每年約有1/3老人發生跌倒1次或多次[2],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加家庭和社會負擔,更會成為醫療糾紛的隱患。為有效預防跌倒,本老年病區于2007年7月成立課題組,取得明顯效果,現總結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課題組
挑選老年病區心血管科、神經內科、腫瘤科、骨科、呼吸內科等跌倒高危科室的護士長和護理骨干組成課題小組,對全病區老年患者進行資料收集。
1.2 確立管理理念
把國內外最新的有效預防跌倒措施引入我老年病區預防跌倒的護理實踐中,結合老年病區的特點,努力提高預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方法和措施,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就醫環境。
1.3 專項理論培訓
選派小組成員參加國家級及省級預防跌倒護理知識培訓班,學成后對課題小組成員進行講授,以點帶面將學到的新理論、新方法應用到壓瘡護理實踐中。同時對國外醫院預防跌倒資料進行翻譯和整理,結合國內具體情況選擇性學習。
1.4 設計老年跌倒評估量表
課題小組通過查閱文獻,參照相關資料和臨床經驗,采用自行設計老年跌倒評估量表,此量表由兩部分組成:跌倒因素評估表和跌倒預防措施表。跌倒因素評估表是一種多級評價的量表,評估項目包括:住院時間、年齡、跌倒史、平衡能力、精神狀態、一般情況、視力、表達能力、藥物治療、慢性病等9項,量表計分方法:量表核心條目采用有序分類變量,應答得分由正向到負向排列,對應分值為0分~3分。評定總分0~9分低度危險性;10~20分中度危險性;21~33分高度危險性。跌倒預防措施表根據劃分的跌倒危險級別列出相應措施:0~9分低度危險性老年患者從病床、病房、病區環境、行動工具、家具設備、溝通理解等方面進行干預;10~20分中度危險性老年患者從活動能力、腳和鞋、大小便的管理等方面進行干預;21~33分高度危險性老年患者從風險標識、用藥、病情觀察、用具安全等方面進行干預。老年跌倒評估量表信度評價:量表9個條目總Cranach’sα系數為0.87;內容效度為0.901。
1.5 建立管理流程
1.5.1 評估
所有患者入院或轉科后24小時內由管床護士使用老年跌倒評估量表對其進行跌倒危險因素評估,如病人病情變化時也應進行再評估,以確定是否為易跌倒患者。
1.5.2 健康知識宣教與環境預防
向所有護理人員、老年患者和家屬提供教育與訓練,使他們具有防跌倒意識,主動使用老年跌倒評估量表辨別高危人群,并依據得分情況選擇相應干預措施。護士應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點,用尊重和誠懇的態度對待老人,針對每個人的不同心理狀態,有計劃有目的地與其交談,解決患者心理上的顧慮,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老年患者能聽從護士的宣教,配合護士的工作,互相合作,以防意外的發生。對老年住院患者實施以人為本、因人施教的防跌倒健康教育,能提高老年患者對跌倒危險因素的認知,采取預防跌倒措施,降低跌倒發生率[3]。病區內各個病房統一布局,病室保持整潔,照明充足,調節病床高度至合適,配有床欄,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無水跡。走廊通暢,不堆物,設有扶手;廁所、浴室使用防滑地磚,安裝呼叫器。廁所使用坐式便器,防止患者站立蹲下時跌倒;病房做清潔工作時,設置醒目的標志,使患者提高警惕。
1.5.3 設立風險標識
老年跌倒評估量表評估總分>10分,都在病歷和床頭標明“中/高危險性跌倒”,懸掛相應的預防措施,并給予持續性評價并列入交班內容。根據評價結果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對于有中、重度危險性的患者,護士長在24小時內與經管護士、醫生(必要時)共同對患者進行再評估,力求內容客觀真實,并檢查護理措施是否有效全面,確認無誤后上報科護士長。
1.5.4 逐級上報制度
完善“護理部―護理安全小組―護士長”三級護理安全監控網來探討預防住院患者跌倒的護理預案及其實效。
1.5.5 應急預案
當患者發生跌倒時,當班護士立即至患者身邊,通知醫生,檢查傷情,初步判斷摔傷原因,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盡可能將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同時填寫跌倒事件報告單,逐級匯報。
1.5.6 資料保存歸檔
對每一份跌倒病例登記表輸入計算機保存,以供分析、綜合評價和信息反饋。
2 效果
課題小組自成立并對預防跌倒護理進行規范化管理以來,研制了老年跌倒評估量表,為老年人跌倒風險的預測提供了測量工具,為預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預措施提供了依據,每一位有跌倒風險的患者能得到課題組提出的最為適合的護理方案。3篇;組織舉辦了跨地區醫院的 “預防老年跌倒的研討會”,并作預防老年跌倒的護理管理專題報告6場。
3 討論
3.1 使預防跌倒的程序規范化,跌倒預防知識普及,跌倒發生率下降
跌倒的預防護理方法多種多樣,常常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進行選擇和使用,這些方法的合理性及科學性,需要得到證實。而由循證護理制定并通過測試的老年跌倒評估量表可以準確的指導預防跌倒的措施。我老年病區住院期間老年患者跌倒發生率由11.8%降至3.4%,有顯著改善。
3.2 老年跌倒量表的使用加深了老年人預防跌倒的意識,增進護患溝通
老年跌倒評估量表評估總分>10分,都在病歷和床頭標明“中/高危險性跌倒”,可隨時提醒護士和患者預防跌倒,加深了老年人預防跌倒的意識。懸掛于患者床頭的預防措施不僅用來指導護士預防跌倒的護理工作,而且作為患者讀物之一,可起到健康宣教的作用,使患者了解自己跌倒的風險大小,及預防的方法,提高患者滿意度。
3.3 加深了科室間的合作,促進信息的交流
課題小組加強了與臨床各科護士、醫生、患者及家屬的溝通與協調。小組成員來自不同科室和不同專業,醫療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對每一個跌倒案例都與科室護士長、護士、醫生(必要時)、患者及家屬一起商討,提出較全面、合理的防治護理方案。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和醫學分科細化,以課題小組形式進行護理循證實踐和管理可以不斷深入和推廣,利用課題小組的力量去解決更多護理問題,為患者提供更高品質的護理。
參考文獻
[1]Province MA , Hadley EC , Hornbrook MC , et al.Theeffectsofexerciseon fallsinelderlypatients:Aprepalnnedmeta-analysisoftheFICSITtrials.JAMA1995. 273 (1) : 1341-1347.
篇2
【關鍵詞】療養院;老年;防跌倒;原因分析;護理措施
跌倒對于老年人來說是一件嚴重的公共突發事件。跌倒的預防和干預是老年康復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我院作為杭州市唯一的干部保健基地每年都要接待幾千名老干部的健康療休養、健康體檢和慢性病管理,他們平均年齡都在80歲。為了提高療養質量、深化療養內涵,現對防止老年人跌倒的安全護理工作及提出跌倒預防的優質護理對策作一綜述。
1老年療養員跌倒的原因分析
1.1慢性疾病因素影響血流灌注及氧氣應用的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暈厥,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纖顫,血壓過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性低血壓均可導致患者頭暈,體力不支而跌倒。
1.2視力障礙老年療養員入院評估中常出現視力減退的情況,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退行性病變、視力由于敏感度減弱、視野縮小、對比覺降低、夜間視力下降等就更容易引起跌倒。
1.3平衡失調老年療養員常出現步態不穩,身體重心前移。特別是患有腦血栓、腦梗塞后遺癥、帕金森氏病、小腦腫瘤、前庭功能障礙等疾病,臨床上也被認為是跌倒發生的常見因素。
1.4藥物因素糖尿病病人使用的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昏迷,高血壓患者口服的減壓藥過量可出現降壓后血供不足綜合癥,治療青光眼使用的甘露醇易引起短期的性低血壓等。
1.5環境因素療養院的環境不同于醫院病房,適宜療員戶外活動區面積大,樓梯和臺階較多;療養區建設日趨賓館化,公共場所均鋪設大理石及瓷磚,防滑性差;還有其它諸如樓梯缺少扶手、沙發過于凹陷或過于松軟、臺階不平整或過高、臥室光線偏暗、家具擺放不當等也是療養員跌倒發生的潛在因素。
2預防跌倒的護理措施
2.1加強入院評估制度認真做好療養員入院評估及危險程度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簡要病史、用藥史、目前身體有無不適、療養員視力、聽力、行走步態等基本情況、跌倒史、思維、精神情緒、運動習慣等對跌倒風險高危的療養員及時匯報醫生及護理部,加強病情觀察,嚴格做好交接班工作。
2.2加強入院宣教制度強化安全教育,提高療養員的安全意識。療養員一入院,責任護士即對療養員進行入院安全告知書宣教。介紹療養區環境,上下樓梯臺階時留心腳下,注意臺階。房內拖鞋不宜穿出療養區,防止摔倒受傷。對正服用某些副作用大的藥物的療養員應告知藥物的不良反應及預防措施。
2.3加強健康促進項目跟蹤制度在以“建康促進,樂活人生”為辦院理念的前提下,開展一系列健康促進的項目,如慢性病輔導課程老年人急救自救及防跌倒課程五色健康飲食課程五臟養生課程各類養生保健操課程等等不僅豐富了療養員在院內的療養生活,而且能讓老年療養員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各療養區針對各項健康促進項目跟蹤評估進行量表測定,對療養員的自身保健和運動習慣進行評估。提出了運動測試問卷及疲勞量表。從而大大減少了院內跌倒的發生率。
2.4加強優質服務制度本院始終把療養安全放在首位。繼承和發揚我院優質服務的傳統,不斷完善服務設施和優化服務流程。療養員出入院均有醫護人員親迎親送;療養員的醫療項目和健康體檢均有護士送至相關科室并陪同相關檢查;風雨天食堂工作人員主動把飯菜送至療養室;行動不便的療養員樓層服務員三餐定時送餐;療養員參加院內組織的外出游覽活動時配備保健醫生和護士全程陪同;為了方便老年療養員,本院每周四開設老年理發室為療養員服務等等。各項服務措施的完善,減少療養員跌倒危險因素,有效保證療養期間的安全。
3跌倒發生后的緊急就治及對策
定期開展“老年人跌倒急救演練”,在操作中練兵。要求各療養區醫護人員嚴格掌握跌倒的現場判斷及救治要點。
3.1遇到療養員跌倒不可著急扶起,應掌握就地搶救的原則。先觀察療養員的面色、神情、神志等情況,監測生命體征,詢問跌倒發生的原因酌情采取就地觀察治療。
3.2治療外傷,判斷有無骨折,了解內臟損傷情況。外部開放性的傷口應及時消毒滅菌;對于傷至骨骼考慮有骨折可能的療養員應將受傷肢體固定于功能位、制動,立即通知放射科及相關負責人。
3.3跌倒發生后護士應積極聽取療養員的主訴,尋找跌倒發生的原因。如因療養員自身疾病所致的跌倒應積極對癥治療;如因療養員其他因素引起的跌倒應加強安全宣教;如因院內環境或設施的原因,應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排除安全隱患。
3.4護士應做好療養員的心理護理。安撫療養員,積極消除療養員的緊張、焦慮情緒,讓其保持穩定情緒,減少恐懼心理。老人跌倒不要急著扶起。
3.5老人大多骨質疏松嚴重,跌倒后很容易出現骨折,如老人摔倒后出現局部疼痛和肢體活動障礙,有可能已經發生骨折。如果將老人匆忙扶起,可能會加重損傷,導致骨骼錯位,若是傷到脊柱,甚至可能會損及脊髓。所以,一旦老人摔倒,且懷疑有骨折時,可就地保暖、止痛,防止休克。如果局部出血就要馬上止血,并用紗布、繃帶包起來,就地固定。如果能夠確認老人沒有骨折,則還要觀察老人是否昏迷。意識清醒且沒有身體不適的,一般問題不大,稍事休息就可慢慢扶著起來。如果老人表示心口疼,且本來就有冠心病等心臟問題的,可能是出現了心絞痛,要立刻協助老人含服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待癥狀緩解后再慢慢扶起。可將老人在原地緩緩放平至仰臥位,但千萬不可搬動,更不能抱住病人又搖又喊,試圖喚醒病人。然后解開領口,并將頭部傾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反流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必要的時候,可以給老人吸點氧,通常會起到一些效果。
4按類別對跌倒患者進行科學護理
4.1對輕度危險跌倒患者的護理這類患者采用輕度危險防止跌倒措施。患者的跌倒多屬于意外跌倒。入院時對患者進行病區環境的宣教,讓患者盡快熟識病區環境。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對于護理人員及環境的要求,并及時給予解決,解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及陌生感。指導患者注意起居安全。
4.2對中度危險跌倒患者的護理這類患者采用中度危險防止跌倒措施。護理人員應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安全教育。告訴患者服藥可引起共濟失調、性低血壓等,使用鎮靜藥時,減少活動,教會患者如何避免意外發生,使患者了解藥物性質和自我保護的知識。使患者及其家屬都得到防止跌倒的相關知識。當患者自感不適或夜間起床時應該叫人幫助,勸說男患者夜間使用尿壺排尿,外出時應該有人陪同。步態不穩的患者,應使用拐杖或輪椅。
4.3對高度危險跌倒患者的護理這類患者采用高度危險防止跌倒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屬,不要擅自下床或離開病房。應該加強巡視,還在床頭掛上醒目的“防跌倒”警示牌,以引起護理人員和患者及家屬的時刻警惕,并進行交班。患者應有24h的陪護人,幫助患者完成生活護理。無法起床者應在床上大小便及沐浴更衣,能起床者可在床旁設移動便椅,防止跌倒。對煩躁的患者,應上床欄,必要時適當約束患者。
5小結
中國在1999年10月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人口以每年3.37%的速度增長。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進入療養院慢性病療休養的人群也不斷的擴大,療養員平均年齡在逐年上升,因此老年療養員跌倒的危險因素也日趨復雜。本人作為療養院的一名護理工作者深刻體會到意外跌倒對于老年療養員的危害性,因此我們必須防微杜漸,作出科學的預防,制定嚴格的安全措施及護理對策,讓老年療養生活更安全更舒適。
參考文獻
[1]陳月娟,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險因素與護理進展《上海護理》,2005:05-5.
[2]郭宏.淺談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及現場快速判斷救治《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1:09-1.
篇3
【關鍵詞】 老年人 跌倒 危險因素 預防
跌倒是老年人常見的問題,而且是老年人群傷殘、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和期望壽命延長,為保持老年人較高生活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支出,減輕社會疾病負擔,老年跌倒的預防控制已成為公共衛生問題和健康問題。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如何有效預防社區老年人發生跌倒已成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國外對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問題研究較多,國內的研究多集中于護理機構中老年人的跌倒,針對社區老年人跌倒的預防與控制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為借鑒國內外經驗,做簡要介紹:
1 概述
跌倒是老年人所特有的癥狀,常為某種疾病發作或惡化的表現,可導致骨折、硬膜下血腫、嚴重的軟組織損傷、心理創傷等嚴重后果,是老年人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為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的首位原因。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的老年人口眾多,老年人跌倒已成為公眾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3]。跌倒的定義:出現突然發生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改變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
2 跌倒的危險因素
2.1 跌倒者內在因素
2.1.1生理學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保持直立姿態的本體感覺、前庭感覺、視覺三大系統的傳入感覺功能和中樞控制能力明顯下降,骨骼肌肉系統功能、四肢肌肉力量下降,造成步態不協調、平衡功能下降,從而使老年人易跌倒。尤其視覺,視力減退、視覺分辨能力下降將增加跌倒的危險性或跌倒所致的骨折發生[4]。
2.1.2病理和藥物因素 包括心血管疾病(如腦梗塞、脊椎動脈供血不足、小血管的缺血性疾病、性血壓過低),神經系統疾病(如腦萎縮、小腦病變、帕金森綜合征),功能損害(如深感覺障礙、認知損害、特殊定向損傷、以前有腦血管事故的證據、肌肉運動失調),運動器官的畸形(如纏足的婦女),以及風濕關節炎病、甲狀腺病、視覺損害、眩暈病、骨質疏松癥和體質虛弱[5]。藥物因素有:使用鎮靜劑,如催眠藥、抗焦慮藥、三環類抗抑郁藥、強安定藥、抗高血壓藥、強心劑皮質甾類藥、非甾體類抗炎藥、抗心律不齊藥、抗組胺藥劑、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瀉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肌肉松弛劑、血管擴張劑以及任何影響平衡的藥物等均可引起跌倒。這些藥物可使反應變慢或削弱認知能力、心律不齊、意識錯亂等,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危險性。據Nygaard研究顯示,使用安定藥者比不使用安定藥者跌倒的危險性高4倍[6]。因此精神類藥物與跌倒顯著相關。接受高血壓治療的病人發生性低血壓的概率幾乎是其他人的2倍。
2.1.3心理因素 沮喪、抑郁、焦慮以及不佳的心理狀態及其導致的與社會的隔離均能增加跌倒的危險。沮喪可能會削弱老年人的注意力,潛在的心理的混亂也和沮喪相關,都會導致老年人對環境危險因素的感知和反應能力下降。另外,害怕跌倒也使行為能力降低,行動受到限制,從而影響步態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危險,形成“跌倒-喪失信心-更容易跌倒”的惡性循環。
2.2 外部環境因素
包括老年人周圍環境的危險、無序和老年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等。Franchi2gno ni F研究指出,戶外環境危險幾乎在所有的社區均存在[7]。除戶外環境,室內不良的環境如地面濕、滑或不平整,地毯、腳墊過厚、不平,臺階過高過長、寬度過窄,無夜燈,馬桶過低等也是導致老年跌倒危低血糖而發生跌倒。
3 引起跌倒的疾病
在老年人跌倒事件中,暈厥是跌倒的一個主要前兆。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腦缺血,誘發心絞痛、黑蒙、暈厥,而導致跌倒的發生是最為常見的。
3.1 室性心律失常 心臟節律紊亂是暈厥和跌倒的最常見和有害的病因之一。心律失常性暈厥和跌倒的最常見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占暈厥原因的11%。由室上性心動過速引起的暈厥和跌倒被認為與改變了血管緊張度有關。與預激癥候群有關的心房顫動可誘發快速的室性心律失常,導致暈厥、跌倒。
3.2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在老年人中,由于竇房結功能不全的緩慢性心律失常是跌倒的重要原因。在40%—50%的暈厥患者中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表現。
3.3.心臟傳導阻滯 持續的或間斷的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嚴重心動過緩會引起患者易于發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導致暈厥和跌倒。
3.4 頸動脈竇超敏綜合征 頸動脈竇超敏綜合征被認為是老年人反復發作暈厥和跌倒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約5%—25%的無癥狀的老年人患有頸動脈竇超敏綜合征,其中有5%—20%發生暈厥。有研究結果提示,頸動脈竇超敏綜合征患者均為老年人,其發病與年齡和心血管病有關,頸動脈竇粥樣硬化是其可能的發病機制。
3.5 血壓調節障礙 性低血壓是血壓調節障礙的突出表現。性低血壓由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定義為:站立后3分種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伴有或不伴有癥狀。性低血壓常常發生在清晨、進食后和運動后。性低血壓與跌倒的關系,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大部分回顧性研究顯示,與跌倒有相關性。
3.6 短暫性局部缺血性發作 短暫性局部缺血性發作亦稱小卒中。是由于頸動脈或椎一基底動脈系統一過性供血不足導致流向大腦的血液暫時被中斷而引發的暫短性腦缺血。最常見的癥狀為眩暈。多數誘發跌倒,也是老年人跌倒的常見原因之一。
3.7 餐后低血壓 進食后的消化運動需要大量血液供應,而飯后立即活動,會使骨骼肌血流量增加,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勢必會減少心、腦部位的血液供應,而誘發暈厥以致發生跌倒。
3.8 排尿、排便 排尿、排便可引起血壓降低而致暈厥,可能與內臟血液重新分布、血壓不能代償穩定有關。
3.9 心肌梗死 暈厥和跌倒可為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現。
4 防范措施
4.1 預防生理性因素所致的跌倒 對年齡偏大、活動不便的人群,日常活動如起床、散步、入廁及洗漱等應隨時有人照顧防止跌倒;視力、聽力差的老年人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
4.2 思想上的重視 意識不清、躁動不安的患者有約束帶等防護措施,故不易發生墜床、跌倒等,而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無論護士、家屬等均較麻痹,瞬間的意外就因此而發生[8]。
4.3 正確合理用藥 正確指導老年人用藥,對于服用鎮靜安眠藥的老年人,勸其未完全清醒時勿下床活動;服用降壓、降糖藥的患者應遵醫囑服用,并注意用藥后的反應。對于門、急診的老年患者應進行耐心細致的用藥知識宣教。
4.4 建立適合老年人的特定的生活環境 老年人的居室應布局合理、安全,入室有充足的照明,避免燈光直射,最好有夜間燈且電源容易觸及。地面應平坦,保持干燥,最好是防滑木地板。物品擺放有序,通道無障礙物。沙發勿過度松軟、凹陷;座椅應較高,使之容易站起。著鞋應合適,最好穿膠質底或布底鞋。衣褲避免過大過長。走廊、樓梯、廁所和浴室要設扶手,特別是在意外發生而周圍又無人扶時,扶手對保持身體平衡能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9]。最好安置一個能升降的大便坐椅,防止患者跌倒。取消不必要的門和坎。
4.5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①對行走不穩的老人,選用“三腳杖”、“前臂支持型手杖”以及其他合適的手杖,并將其放于容易觸及處,以便隨時取用。②老人移動或換乘動作時不要太急,應緩慢進行,不要在老人行走時突然召喚而分散其注意力,他人也不要在老人面前或身邊擦過。③對勉強能站立和行走的患者要特別注意,禁止在無人扶持的情況下站立行走。④告訴老年人在大便起身、上下床、夜間小便、低頭彎腰拾物等動作時一定要慢、穩,以免發生意外。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建議夜間在床邊放置一小便器就近小便,減少因多次到衛生間小便而跌倒的可能。注意做好日常的保護,行動時盡可能從容,避免做事匆匆。夜間或清晨起床,要注意“三個半分鐘”:醒過來不要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鐘、坐半分鐘、兩條腿下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鐘,防止腦缺血引起跌倒。⑤老年人預防性使用維生素D對減少跌倒有效。每日同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對預防跌倒有較好效果[10]。
4.6 安全健康教育 采取老年人保健知識講座、咨詢、發放資料、定期體檢等形式幫助老年人調整心理狀態,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向高危人群講解跌倒的后果及預防措施。對理解力記憶力不斷退化、性格又較固執的老年人,安全教育要不厭其煩,邊講解邊示范,要隨時反饋,不斷強化。告知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人,不要羞于別人的幫助,應把需要隨時告訴別人,以獲得及時幫助。對年老體弱、獨居的老人提供社區支持和家庭保健服務,使其保持較好的健康狀況和較高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夏慶華,唐傳喜.社區老年人跌倒情況及危險因素研究[J].
[2] 林茵.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及預防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1(23):36-37.
[3] 潭朝暉,于普林.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現狀及進展[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24:711-714.
[4] 北京協和醫院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編譯.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210.第10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839-841.
[5] 于普林,覃朝暉,吳迪等.北京城市社區老年人跌倒發生率的調查[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6,25(4):305—308.
[6] 周白瑜,于普林.老年人跌倒和心血管疾病[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6,25(3):224—257.
[7] 呂筠.老年傷害研究回顧[J].疾病控制雜志,1999,3:300-303.
[8] 庫洪安,王艷麗.男性老年患者跌倒狀態及跌倒認識的調查[J].中現代醫藥雜志,2006,4(8):13-15.
[9] 胡逢祥.因跌倒所致骨折的危險因素[J].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醫學分冊,1999,15(1):18-19.
[10] 玉蘭,馬騰宵,王勇琴.老年腦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與步態的評分析及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5,23(5):29-31.
[11] 李林濤,王聲勇.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1,3(6):227-229.
[12] 吳迪于普林.老年人跌倒和神經系統疾病[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經病學雜志,2006,7(13):243-244.
篇4
關鍵詞 跌倒 老年人 認知 行為
中圖分類號:R19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20-0054-03
Survey and analysis of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falls in the community elderly people
ZHANG Xian, ZHOU jianfang, YE Cuisong, YANG Yonghong
(Caohe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the elderly people falls in the community,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the community medical personnel. 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fall cognition and preventive action was conducted in 200 elderly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Results: The cognitive rate of falls caused by drug factor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isease factor in the elderly. The fall prevention of the elderly people in the 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was poor. The cultural degrees influenced the elderly cognition on fall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culture of the elderly in the prevention of falls. Conclusion: The cognition and behavior level of the elderly people are lower, and the community medical staff should mak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condi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alls.
KEY WORDS fall; elderly people; cognition; behavior
跌倒是老年人傷害死亡的第l原因,跌倒受傷的老年人康復后,有20%~30%會引起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過早死亡[1-2],因此,跌倒已成為影響社區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2011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中,預防跌倒措施已成為社區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及健康指導重要內容之一。本研究對社區老年人跌倒的認知、預防措施行為現狀進行了調查,為進一步開展社區老年人跌倒干預提供可靠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13年6月―12月采用典型抽樣法抽取徐匯區漕河涇街道3個居委中與本中心家庭醫生簽約的年齡≥65歲的老年人200例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86例,女114例,年齡65~85歲,平均(72.8±7.5)歲,小學以下文化程度91例,中學文化程度50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9例。納入標準:①長期居住于本社區;②意識清楚,能與評估人員進行有效交流,能夠行走(包括使用助步器);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老年癡呆、認知障礙者;②不能下地行走。
1.2 方法
由經過培訓的家庭醫生、社區護士以及康復治療師組成調查員,用自行設計的跌倒認知和預防行為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老年人的一般情況、跌倒危險因素認知情況及預防跌倒采取的行為等。
1.3 統計學方法
用EXCEL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l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老年人跌倒認知與行為現狀
老年人對跌倒危險因素的認知情況見表1。老年人預防跌倒采取的行為情況見表2。
2.2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跌倒認知與預防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在跌倒危險因素認知方面,除了睡眠狀況、情緒變化外,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對跌倒危險因素認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3.1 老年人對藥物、環境因素所導致跌倒的認知率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老年人對藥物因素(服用降壓、鎮靜催眠藥及抗抑郁焦慮藥等)可能導致跌倒的認識不足,該認知率低于因疾病因素所引起的跌倒。這與白利穎等[3]的調查結果一致。社區老年人重視疾病相關知識,對藥物不良反應認識不足有關,這也反應出目前社區健康教育注重疾病的宣教,忽略藥物相關知識的宣傳。在環境因素方面,老年人對居家環境因素引發跌倒的認識尚不足,有研究報道老年人由居家環境所致的跌倒占所有跌倒的一半[4-5],是跌倒的高危因素。本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對安裝防滑扶手、浴室鋪設防滑墊的認知率較低,因此社區醫務人員應對老年人居家環境進行評估,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就診中,獲得預防跌倒相關知識的途徑很少,因此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應有針對性地對老年人進行預防跌倒的指導。
3.2 老年人在個人、環境方面預防跌倒措施較少
由于生活質量、醫療水平的提高,社區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關注度很高,在預防治療疾病、正確用藥、合理膳食等方面采取了積極措施。上海市目前對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2年1次的免費健康體檢,因此在定期健康體檢方面預防跌倒占95.5%。但是老年人在個人、環境方面預防跌倒措施較少,本調查發現老年病人主要通過擺放家具整齊、維持居室環境干凈整潔來預防跌倒,而通過安裝防滑扶手、鋪設防滑墊和固定地毯預防跌倒率較低,這是因為老年人習慣了居家環境,不愿意輕易改變,并且老年人經濟來源有限,不愿給子女添麻煩,故居家環境改造率較低。調查還顯示,大多數老年人不經常檢查鞋底防滑情況,著裝不合理等,而這些都是造成跌倒的行為危險因素。環境是跌倒的重要危險因素,研究報道,61.54%的老年人跌倒發生在家中,其中發生跌倒的主要區域是衛生問、臥室和廚房[6]。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普遍對跌倒預防采取的行為較少,所采取的預防行為往往是間接的,其主要目的是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這與社區老年人對跌倒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對自己身體狀況過于自信有關。
3.3 文化程度影響老年人對跌倒危險因素的認知
調查發現,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對跌倒危險因素的認知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文化程度影響老年人對跌倒知識的的關注度。但是不同文化層次的老年人,在預防跌倒行為方面并無統計學差異,說明老年人普遍對預防跌倒采取的行為較少,即使文化程度高的老人,也往往不會特別采取預防跌倒的行為或改善居家環境。這也反映了目前社會對預防老年人跌倒重視不夠,缺乏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未能提供足夠的支持。
4 結論
社區老年人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過于自信,對預防跌倒的認知和行為水平較低。老年人跌倒是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社區醫務人員應在防治慢性病的前提下,根據個體情況制定綜合性干預措施,提高老年人跌倒認知率并積極采取預防行為,從而減少跌倒的發生。預防跌倒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為老年人創造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體現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參考文獻
[1] Tinetti M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rious injury during falls by ambulatory nursing home residents[J]. J Am Geriatr Soc, 1987, 35(7): 644-648.
[2] Stel VS, Smit JH, Pluijm SM, et al. Consequences of falling in older men and women and risk factors for health service use and functional decline[J]. Age Ageing, 2004, 33(1): 58-65.
[3] 白利穎, 王貴芝, 李湘萍. 老年患者對跌倒危險因素認知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 中華護理雜志, 2009, 44(11): 1025-1027.
[4] 齊愛嬌. 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因素及預防[J]. 全科護理, 2011, 9(34): 3146.
篇5
【摘要】目的:通過對我院住院精神病人跌倒的原因調查分析,探索有效防范住院病人意外跌倒的對策。結論:應加強精神病住院病人跌倒高危因素的評估,加大護理安全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住院病人跌倒的發生率;創造安全、舒適的住院環境,是減少跌倒和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保證;控制危險因素是預防病人跌倒的根本措施。
【關鍵詞】精神病人;跌倒;對策
精神病人由于其疾病本身的原因而表現出不同于其他疾病的特殊癥狀,在住院期間因受疾病控制及其他因素影響而易跌倒,導致機體損傷,功能狀態衰退,自信心下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易引起醫療糾紛,不但影響醫院的信譽度,也為病人及家屬造成負擔。因此,預防精神病人跌倒已逐漸成為評價精神科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1 結果與分析
1.1 跌倒地點:病人在床周圍跌倒者;如廁跌倒者;走廊跌倒者洗浴室跌倒者
1.2 跌倒發生的時間:夜班跌倒者;白班跌倒者。
1.3 病人跌倒情形:有變化跌倒如廁及洗漱跌倒者行走時跌倒者服用氯氮平、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藥物跌倒,精神活動紊亂發生跌倒者。
1.4 跌倒跌傷情況:無不良后果;皮外傷縫合;皮下血腫;發生骨折。
2 討論
目前,因住院病人意外跌倒發生跌傷而引起醫患糾紛呈上升趨勢。而導致精神病人跌倒的最主要的因素有環境、疾病、藥物、心理、護理、下床方式等[1]。 跌倒病人中以老年住院者居多,既往研究表明:住院精神病病人跌倒的危險人群為60歲以上老人、反復住院、病程較長、住院時間較長、有較多軀體合并癥者以及首次住院、入院20 d以內的病人。因此,精神病病人跌倒的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特別是老年病人。
病人跌倒在床周圍、走廊、衛生間居多,藥物的副反應造成頭暈、反應遲鈍、步態不穩,極易造成病人跌倒,墜床的發生。有研究表明,當夜間、清晨病人頻繁如廁時更易發生跌倒。主要是護理人員配備不夠,無人陪護。
夜班是跌倒發生的高峰時段,跌倒發生在夜班多,此時工作人員相對較少,護理工作較集中,同時精神科病人晚間用藥相對較多,而夜間又是病人起床如廁最頻繁的時候,清晨病人從睡眠狀態到起床活動、如廁等變化極易造成病人跌倒,加之抗精神病藥物多數具有鎮靜作用,傍晚及夜間由于燈光亮度不足、缺乏夜燈等易引起跌倒。
精神癥狀的因素也是導致跌倒的原因之一精神病人是以精神活動紊亂為主要癥狀的疾病。臨床表現為興奮、沖動、易激惹。常因動作過大、過激、過快、過多、對周圍環境失去正確判斷,造成跌傷、碰傷。3 對策
3.1 掌握病情:對有跌倒史及被評估為高危跌倒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數,在其病室、床頭做標記,提醒工作人員引起警惕。熟悉各種疾病的臨床表現,將意識欠清、年老體弱、有軀體并發癥、藥物副反應、有行為紊亂者視為跌倒的高危人群,將其作為重點護理防范對象。病人一切活動在視線下進行,協助生活料理。
3.2 加強安全護理:對臥床病人加強巡視,及時發現睡姿不穩、有安全隱患的狀態,以免翻身墜床;對嗜睡、半閉目而行的病人說“小心慢走”,給予攙扶;對起床急驟者說“慢一點,別心急”;對保護約束病人及時檢查保護帶,隨時調整位置,調整松緊度,確保病人處在“保護狀態”;對步態不穩、年老體弱者,給予攙扶行走。
3.3 環境設施利于病人活動方便:每日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光線充足,地面干燥。拖地應盡量放在病人休息或集中管理時進行;廁所安置坐式馬桶和抓桿,在洗漱室醒目之處貼上防滑警示語;沿走廊、廁所設置扶欄,保證夜間照明;老年人及小兒應選擇低矮的病床,穿防滑平底鞋,上衛生間及沐浴時應有人陪伴,必要時協助如廁。
3.4 治療過程對病人的指導:在治療過程中應關心病人的主訴,有頭暈、反應遲鈍、步態不穩、無力、嗜睡等癥狀,指導病人臥床休息,起床時動作要緩慢,如廁時應有人陪伴,防止發生意外跌倒。在入院時及住院期間,特別是在使用藥物之前告知家屬和病人服藥物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應對措施,告知家屬造成病人意外跌倒的常見原因、發生時間及預防措施。
3.5 應加強健康教育:跌倒最常發生于病人上下床、起立或坐下時。因此,應向病人及家屬詳細介紹病房和病區的環境,將使用頻率高的生活用品放置在易取的地方,避免因臥床時伸手取物發生墜床。服藥后及時上床休息,便器放于床旁,以免藥物引起頭暈、步態不穩而跌倒損傷[2]。
3.6 加強對病人的心理護理和管理:對于年齡大的病人,護士應做好病人的入院宣教,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變化,向老年病人講明住院期間應注意的安全問題。應經常巡視病房,了解病人的要求及生活習慣,減輕病人住院期間的心理負擔,使其安心治療,較好地解決住院期間病人出現的負性情緒及心理反應。在平時與病人交流時,關心其有無生活協助方面的需要,尤其在人員少的時段要主動詢問病人所需,并及時解決,避免因病人怕麻煩他人而導致跌倒事件的發生[3]。
3.7 加強病房管理:夜班是病人跌倒發生的高峰期,因此,護理管理者應做好人力的合理安排,加強崗位責任制度的檢查和落實。對重點病人加強巡視及安全防護。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特別應加強藥理知識的學習,熟悉各種藥物的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護理人員要了解病人用藥情況并加強臨床觀察,及時發現病情變化[4]。
通過對精神病人跌倒原因的調查分析,筆者認為首先應充分認識到病人跌倒的危害性,重視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潛在的法律問題,要減少精神病人跌倒的發生,預防精神病人跌倒。預防措施不是僅注重某一種方法,而是采取多種方法,調整護理工作行為,盡可能減少精神病人跌倒的發生,以避免和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安鳳榮.精神病病人住院期間跌倒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2008,22(4A):973
[2] 周詠,蔣林珍.老年病人跌倒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華臨床醫學雜志,2007,8(12):93
篇6
【關鍵詞】老年病人;神經系統疾病;跌倒;原因;護理干預
老年病科神經系統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可能引起的機體損傷,功能障礙等,從而導致病人醫療、護理費用也大大增加,不但給病人及家庭增加了負擔,同時也影響醫院的信譽、另外也是引起醫療糾紛的一個重要原因。預防病人跌倒成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工作內容之一,也是評價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具有神經系統疾病的老年病人居多,肢體功能障礙的病人多見于病人本身和其他疾病因素,均可導致跌倒發生的機率增加。因此,針對跌倒發生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和減少病人跌倒發生是老年病科護理工作重要內容之一。
1臨床資料與發病因素分析
2010年9月――2010年10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192例老年病人,其中男110例,女82例;平均年齡70.2歲,65歲-79歲120例,≥80歲72例;腦出血8例,腦梗死94例,老年癡呆15例,癲癇13例,其他62例;伴有高血壓病32例,糖尿病2例,心功能不全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慢性腎炎9例,伴有其他疾病131例。
1.1疾病因素
1.1.1運動障礙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等。患者立位時呈屈曲體姿、步態障礙甚為突出。隨病情進展呈小步態、步伐逐漸變小變慢啟動困難、行走時上肢前后擺動減少或消失,行走時步伐向前沖去不能及時停步或轉變,轉變時平衡障礙特別明顯。這時常常由于重心不穩而導致跌倒。
1.1.2腦炎癥性疾病所引起的癲癇致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的短暫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以肌肉抽搐和(或)意識喪失為其重要表現。大發作前數秒鐘內病人出現幻覺,錯覺或局部肌肉陣攣等征兆,全身性發作時突然意識喪失、跌倒在地造成意外創傷。
1.1.3脊神經疾病如格林-巴利急性起病或亞急性起病的部分患者1-2天出現四肢完全癱瘓,癱瘓可始于下肢、上肢或四肢同時發生構成跌倒的重要因素。
1.1.4肌肉疾病如肌營養不良患者由于基因缺陷而導致肌細胞缺陷造成功能缺失而表現出行走困難、不能正常跑步、容易跌倒。
1.1.5植物神經系統疾病如直立綜合癥由于周圍神經系統的變性疾病導致中樞或周圍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直立時即出現頭昏、眩暈、暈厥、視物模糊、全身乏力及共濟失調導致跌倒。暈厥常見先兆如面色蒼白、冷汗、惡心等。
1.1.6腦血管疾病如短暫性腦血發作: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狹窄、血液成分的改變及血液動力學變化等多種因素引起腦局部供血障礙。引起局限性神經功能或視網膜功能障礙出現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耳鳴、暴聾等癥狀可成為跌倒的誘發因素。又如出血性腦血管病:常見蛛網膜下腔出血,起病急,發病可出現劇烈的頭痛,多為撕裂樣或劇烈腹痛,從而成為跌倒的誘發因素。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見因素為動脈瘤、動脈畸形,動脈瘤破裂可引起跌倒,跌倒也可引起動脈瘤的破裂。據報道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在第一次出血后的6周內復發特別是2周復發者更高,應特別警惕避免跌倒。
1.2因素長期臥位改為站立位出現性的低血壓或是久站久坐使肌肉張力降低引起跌倒。有報道人群中有16%的老年人有性的低血壓,易發生腦缺血跌倒。
1.3年齡因素由于老年人機體器官功能衰退、抵抗力減低、身體虛弱、反應差,住院期間環境改變、疾病的影響更易發生跌倒。老年人發生跌倒機率明顯高于其他人群,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他年齡階段人群的跌倒可能性。
1.4環境因素病室、走廊障礙物過多、地板積水、地面滑、病床過高、燈光亮度不足或刺眼的燈光、缺乏夜燈也是造成病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顯示,跌倒最容易發生的地方是病人床邊,其次是病人的房間里。
1.5其他因素對于發生跌倒的高峰時間是患者清晨起床與午夜入廁時、上下床時,其次為站立和坐下,再次是行走。根據數據表示,發現有58%的多次跌倒病人重復其跌倒的方式,64%的多次跌倒病人是在同樣的場所兩次跌倒。失禁、腹瀉而引起的頻繁的入廁、因怕麻煩別人、過高估計自己的體能均是引起跌倒的因素。
2干預護理措施
2.1健康宣教健康宣教是病人及家屬獲得較全面知識技巧的最佳途徑。了解病情、既往史等(發有高血壓、糖尿病要定期監測),有預見性的向病人及家屬講解使他們有預防跌倒的對意識并掌握熟練的干預技能。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會有頭痛、眩暈、耳鳴等,癲癇人發作前有全身的不適、頭痛、頭昏、情緒不穩、煩躁等癥狀,這時候立即叫病人平臥等措施可有效在減少跌倒的發生。
2.2改善環境保持病房地面的清潔干燥、照明和恒定的亮度,避免耀眼“強光”或“閃光”。對于容易跌倒的患者,在其床頭貼一面醒目標志,標志為黃色,標防跌倒的畫面,這樣醫院工作人員,甚至是部分患者家屬均知道這樣標識表明疾病使患者容易跌倒;在容易跌倒患者活動時,給予協助或警告,同時這個標志就起到“廣而告之”的目的。在走廊、樓梯、廁所處設置扶手,使病人在需要時可拉住欄桿防止跌倒。病床設置呼叫器并教會病人正確使用。
2.3康復訓練制定主動、被動訓練計劃,使病人積極參與鍛煉。早期康復對急性腦卒中的預后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早期的醫療方案制定了康復措施就可以減少肌肉萎縮、關節攣縮變形,從而減少造成一些不可逆轉的殘疾改變,降低跌倒的機率和致殘率。
2.4預防藥物影響對于使用可能增加醫院內跌倒危險藥物的病人,需要經常檢查是否有使用必要。在使用降壓藥、脫水藥時囑其緩慢改邊。如抗癲癇長期服用苯妥英鈉可出現腦萎縮,病人自覺頭昏、眼花、視物不清、走路不穩。這時候就要及時告知醫生調節劑量或更換藥物。如病人不按要求自己突然停藥后,可出現停藥后數天內焦慮、情緒不穩、精神錯亂、癲癇發作,此期間應嚴密觀察。同時對煩躁不安的患者應合理實行身體約束,但在用盡各種辦法的無效的情況下,才能使用身體約束,每個患者都有權力免除對自己身體不必要的約束,要告訴患者及家屬約束的理由及必要性,選擇合適種類和大小的約束器具,同時對身體約束的患者,需經常觀察勤記錄其精神狀態,呼吸、循環、皮膚、感覺等情況,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并發癥,出現并發癥立即停止身體約束。
2.5其他措施護理活動受限者活動時予以攙扶,上廁所或外出時有人陪伴。如癲癇病人外出時要有陪伴,防止突然跌倒或跌倒后及時發現。躁動的病人拉好床擋,進行保護性的約束。將病人常用的物品放在容易的地方,對腹瀉的病人可安排靠近廁所處的病房,囑病人有便意及時排出而不要等到便急了趕著上廁所,清晨起床時做到“3個半分鐘”,即起床前在床前躺半分鐘、起床后在床上坐半分鐘、下床后在床邊站半分鐘。
3安全護理
在患者入院后及時向病人和家屬進行安全教育,取得配合,對意識不清、躁動的病人及時加強監護,特別是夜間巡視及陪護,及時發現和排除危險因素,避免墜床、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而對于意識清楚的老年病人,也要適當增加夜間陪護力量,避免夜間出現摔傷等意外事件。做好病人家屬的飲食指導,強調飲食不當的危害性,杜絕因飲食不當造成的窒息事故。
4小結
住院病人跌倒是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既包括生理因素、病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跌倒的可能性隨著危險因素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我們在臨床的護理工作中預防老年病科神經系統疾病住院病人跌倒要從多方面、多渠道做起。真正愛護老人,關愛老人。
參考文獻
[1]陳偉鵬.臨床癥狀護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2]孫湖萍.神經內科老年病人護理管理的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2,(23).
[3]邊文媛.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的實踐體會[J].臨床醫藥實踐,2012,(03).
[4]姜旭雯,陳影影.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08).
[5]高秋霞,李浩,張細鑾.神經內科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分析和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16).
[6]顏國慧,吳琰婷.淺談神經內科老年病人護理安全管理的要點[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9,15(7):109-111.
篇7
【摘要】目的 研究高齡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因素及護理干預,為醫院提供正確的護理做依據,降低糖尿病跌倒的發生率; 方法 回顧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兩年期間95例糖尿病跌倒患者。通過臨床情況對糖尿病患者的跌倒因素進行統計調查; 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引起高齡糖尿病患者跌倒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身體狀況、環境因素、用藥情況、患者因素、其他疾病等因素,這些都是容易引起高齡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因素; 結論 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有可能直接導致跌倒,醫院和家屬應該做好對高齡的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工作。
【關鍵詞】高齡糖尿病 跌倒 護理干預
在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高齡的糖尿病患者,眾多的因素都會導致病人的跌倒,老年人一旦跌倒很可能導致傷殘甚至死亡。為了能夠減少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發生,本研究將對高齡糖尿病患者的跌倒因素以及相關的護理干預措施做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一年間的95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的標準,在9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0例,年齡均>65歲,平均年齡是72.12歲,這些糖尿病跌倒患者空腹的血糖是8.61mmol/L,進餐后血糖是13.99mmol/L,并且患者神志清晰,能夠回答相關的跌倒問題。
1.2 研究方法:通過對這85例糖尿病跌倒患者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跌倒患者的年齡、患糖尿病時間、職業、婚姻狀況、體重、跌倒原因、治療情況等。對以上因素進行統計分析,找到影響高齡糖尿病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并根據以上原因作出科學的護理干預。
1.3 統計學處理:對各個因素比較用χ2 檢驗,采用多組間比較的統計處理方法,P<0.05為有效統計。
2 結果
在這95例高齡糖尿病跌倒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0例。跌倒因素具體統計情況見表1
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性別群體的糖尿病跌倒誘發因素也不盡相同,對于上表中的統計結果來看,導致高齡糖尿病跌倒的因素大致有身體狀況、環境因素、因素、用藥因素和疾病因素五大類,想要對高齡糖尿病跌倒進行護理干預就要從這五大類因素抓起。
3 高齡糖尿病跌倒的護理和干預
3.1 對于身體因素的護理干預:人到老年身體機能難免下降,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醫療護理中,經常會遇到由于病人的身體機能不行而導致的醫護工作很難進行。當高齡的病人身體機能出現明顯下降時,醫院和家屬要做好對病人的護理,不能讓病人獨自活動或者完成生活中的事情,因為在這個年齡再加上糖尿病的原因,很容易出現病人的瞬間暈厥,或者頭暈目眩等情況,這些都是非常容易導致跌倒的。此類情況就要求醫護管理的全面性和家人照顧的細致性,確保在病人的周圍有人護理,防止突發性跌倒的發生。
3.2 環境因素及護理:對于現在的很多老年患者來說,他們對環境的認知度一般較深刻,對環境因素的警惕性也比較高,這也是在眾多因素中環境因素導致跌倒的比例相對較小的原因,環境因素跌倒的男性患者5例,占5.3%,女性患者11例,占11.6%。關于環境因素人們往往會主動的避讓,環境因素主要有昏暗的光線,濕滑的路面,道路的不平整等等,當進入環境差的地方時人們自然而然會提高警惕,以防出現萬一。雖然病人會對環境提高警惕,但是作為醫護人員和家屬同樣要對并人做好護理工作避免環境因素中的一些突發因素,從而把環境因素的威脅降到最低。
3.3 因素及護理:因素主要有的突然改變、站立過久、持物上下樓等。高齡的糖尿病患者在站久后會導致腳部的感覺麻木,有的會伴隨著輕微的大腦缺氧,這種情況下如果病人立即移動或者走路就很容易出現跌倒情況,針對這種情況,病人應該多注意休息,不要保持同樣一個姿勢過久,避免突然劇烈的移動。同時護理人員應協助避免病人的突然改變,在上下樓時讓病人空手,必要時最好攙扶。
3.4 用藥因素的影響及護理:糖尿病是一種全身的代謝性疾病,尤其是對于高齡的糖尿病患者,患者身體機能中可能出現了多處問題,在其他問題中也要借助藥物的治療,很多可能會給糖尿病患者帶來跌倒隱患,例如很多降壓藥的服用,一些降血糖、利尿藥物的服用,有的甚至是安眠藥等等,這些藥物很多時候也會給糖尿病患者帶來跌倒威脅。護理人員應該對病人科學合理的用藥,切忌用藥過量,或者使用非常容易影響神經系統的藥物。
3.5 疾病因素及其護理:糖尿病可能會伴隨著合并神經病變的發生,這種病變的發生會侵及神經系統的多個部位,引起足部損傷,導致跌倒發生。有調查結果顯示很多老年人對于糖尿病的并發癥認識度不夠高,在對糖尿病進行治療時會對病人的血糖進行調節,調節的結果可能導致低血壓,而低血壓時病人就會出現頭暈、目眩、視線模糊,情況嚴重的就會導致跌倒。為此醫護人員應該全面的治理糖尿病,采用先進科學的辦法,盡量避免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
在糖尿病的護理中,病人的心理狀況也是需要關注的,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疾病,所以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心理壓力很可能就會影響到病人的日常生活,使患者產生消極的情緒甚至恐懼心理,這些不良的心理都會增加跌倒的發生率。家屬和護理人員應當及時的開導,做好思想工作,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降低跌倒的發生。
四 小結
高齡人群中應該做好安全意識的教育,尤其是對高齡的糖尿病患者,這類人群都是跌倒的高發群體,家屬和醫護人員要針對可能引起跌倒的身體狀況、環境因素、因素、用藥因素和疾病因素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降低高齡糖尿病患者的跌倒隱患,減少跌倒事故的發生,提高高齡糖尿病患者們的生活質量。參考文獻
[1] 王小琳,羅仕蘭,楊立娜.健康教育對住院老人預防跌倒認知影響的相關性研究[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0,05期
[2] 覃朝暉,于普林,烏正賚;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現狀及進展[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09期
篇8
關鍵詞:老年病人 跌倒 原因 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50-01
我國現階段以60歲以上為劃分老年人的通用標準,中國老齡辦《2010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稱,201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765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13.26%,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個百分點。數據表明中國已進入老年社會,而老年人跌倒已成為社會的問題,這與老年人機體各個器官功能減退而導致感覺平衡功能下降,四肢活動協調下降,反應遲鈍等有關,而老年人住院后隨著環境改變,疾病影響,藥物反應,家庭社會因素而導致老年患者更容易跌倒,通過呼吸內科2010年-2012年6例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提出我們護理對策,從而減少老年患者住院期間跌倒意外事件的發生。
1 臨床資料
呼吸內科2010年-2012年6例老年跌倒患者,男4例,女2例,年齡72-88歲,獨自外出跌倒1例,坐床邊突然神智改變,意識模糊跌倒1例,與陪人激烈爭吵跌倒1例,穿拖鞋地面濕滑跌倒1例,病人上完洗手間站立時突然頭暈跌倒1例,在走廊被行人稍碰撞跌倒1例,以上跌倒均對病人從心理及生理上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及社會經濟損失。
2 原因分析
2.1 外部因素。病區地面因保養需要打蠟,從而造成地面光滑,洗手間無淋浴房造成病人或陪人淋浴時水溢出導致病房地面潮濕,洗手間出口墻壁無扶手,地燈照射太暗,開關設置不合理,病區探視人數過多,造成病區通道擁擠,病人衣著不合適,穿過寬大衣褲,過寬松拖鞋等。
2.2 自身因素。
2.2.1 生理因素。患者由于衰老的原因,視力聽力減退,動作遲緩,反應能力降低,四肢肌力下降,對出現跌倒時不能及時反應及應對。
2.2.2 疾病因素。由于多數老年人都合并有心肺腦多系統器官疾病,老年病人心臟博出量可降低40%-50%,肺活量可降低50%-60%,腎臟清除能力減少40%-50%,腦組織萎縮,如肺性腦病患者會神經精神系統癥狀,早期可出現神志改變,睡眠形態紊亂,頭昏、精神不振等癥狀都可以直接導致病人跌倒發生。6例跌倒患者中均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梗塞病史。
2.2.3 藥物因素。鎮靜催眠藥,抗抑郁藥,降壓利尿藥等,影響患者神志,精神,視覺,聽覺,平衡力,都增加跌倒的發生。
2.2.4 社會心理因素。由于老年人住院期間無子女不在身邊,或由于經濟能力有限請不起陪人照顧,或好勝心強,過高估計自己的體力能力,不愿接受別人攙扶幫助,從而發生意外跌倒。
3 護理對策
3.1 改善住院環境。病區設置符合老年病人的特點,病人可及之處有扶手,地面光而不滑,設置坐式淋浴房,保持地面干潔,光線適宜,開關病人容易觸及,病床高度適宜,已病人坐位時兩足底全部觸及地面為宜,床單位設有床欄,床欄打下來時的高度應低于床墊的高度,保證病人坐式舒適。
3.2 做好護理應對。
3.2.1 ①病史評估。患者入院后,護士評估患者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腦梗塞病史,是否有暈厥,跌倒史,是否長期服用易引起跌倒的藥物,如鎮靜藥,降壓藥等。②活動能力評估;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爬幾層樓梯,能徒步步行多遠,是否有借助輔助用具。③意識:評估患者定位能力,定向能力,是否有神志模糊,淡漠,煩躁,及老年癡呆的表現。④聽力視力動作協作能力。⑤夜間排尿次數。⑥社會心理因素,子女對老年人態度,經濟能力,性格沉穩還是焦躁。
3.2.2 措施。在危險因素患者,針對其跌倒危險因素定制個性化措施,入院宣教詳細,盡快讓患者熟悉醫院環境及輔助用具的使用,在床頭放置防跌倒警示牌,并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宣教,讓患者接受年老事實,并取得家屬支持配合,有經濟能力者請專人陪護,放置好床頭呼叫器,以便患者及時得到醫護人員幫助,有神志改變患者使用床欄,必要時做好約束,性格焦躁患者避免與其他人發生爭執,防止跌倒意外發生。
3.2.3 加強護士隊伍的管理,提高醫護人員責任心,同情心,警覺性,發現跌倒潛在危險患者,關愛老人,預防跌倒,嚴格交接班。
篇9
【關鍵詞】 住院患者;跌倒;護理安全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及其子女生活節奏和工作壓力的增加,一些老年住院患者無陪屬現象越來越嚴重,患者跌倒等意外事件時有發生,同時也是住院患者發生護理糾紛的因素之一。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對各種不安全的因素進行科學分析,及時、有效的控制是減少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是避免醫療糾紛和事故的重要保證[1]。我科為綜合內科病房,病種多并且多是老年患者,近年來發生跌倒事件5起,本文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 臨床資料
2006至2008年我科發生跌倒事件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齡67~82歲;腦萎縮2例,腰間盤突出癥1例,高血壓病1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例;跌倒時的神志情況:神志清醒4例,因腦萎縮而發展為老年癡呆1例;時間段:凌晨1例,中午2例,夜間2例;其中2例發生在出院前1 d,1例出院當天,其余2例入院5~7 d不等;陪護情況:無陪護4例,另1例是家屬臨時離開;跌倒后的損傷情況:股骨頸骨折1例,尾骨骨折1例,皮膚擦傷需縫合2例,1例無異常。
2 跌倒原因分析
2.1 住院環境 我院發生的一起較嚴重的跌倒事件,主要由于病床的手搖床把手未及時送回,加之病房面積較窄,鄰床的病友外出打水時,不慎被未收回的手搖床把手絆倒而致右股骨頸骨折。還有地面因素,由于醫院為了追求美觀耐用多采用硬而光亮的瓷磚材質,遇水后很濕滑,老年人又行動不便,因此在濕滑的走廊、廁所等處極易發生跌倒事件,有報道稱,65歲以上的老人跌倒有半數是與環境因素有關[2]。
2.2 感覺系統和平衡能力較差 隨著年齡的增長,肢體協調能力減弱,平衡失調,患者視覺、聽覺、以及緊急情況的反應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視敏度的降低或立體影像知覺的退化,可使他們跌倒的風險增加6倍[3]。
2.3 無陪護 城市里老年人多數獨居,其子女工作繁忙壓力大,請假照顧老人有困難,因此老年患者在生活能自理的情況下,不愿拖累子女,造成了雖然長期醫囑是留陪1人,但是其家屬無法陪護,存在患者跌倒的隱患。另外從資料看將要出院患者發生跌倒占3例,患者病情好轉,歸心似箭急于回家的心情導致患者做事行動的不穩,往往在患者將要出院時出現意外事件。
2.4 安全管理意識淡漠 科室沒有相應的安全管理組織,人人參與管理的意識不強,不能形成良好的護理安全文化氛圍,從資料中的時間段看,夜間單獨值班期間發生3起占60%,護理人員巡視病房不夠、排查安全隱患的意識較差,同時也與護士配比不足有關。
2.5 護理安全措施不到位 病房的手搖床成為跌倒的安全隱患,但是大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時醫護查房時遇到手搖床把手未收回時也被碰撞過,有的人會躲開,有的人會馬上將把手送回,但是沒有人會及時告知患者危險性,體現出醫護對安全管理缺乏預見性。也與個別護士責任心不強、對患者關心愛護不夠、工作中過于依賴陪護有關。
3 對策
3.1 實行安全管理告知制度 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安全告知教育并在《患者住院安全告知書》上簽字。內容包括:住院規章制度、病房設施安全及使用、患者不得擅自離開醫院等。
3.2 構建護理安全文化 營造安全文化首先需要管理者和整個組織系統重視患者的安全,樹立“安全第一,第一安全”的理念,鼓勵護士上報護理缺陷,采取無懲罰性上報的辦法,調動護士主動參與安全管理,從根本上防止糾紛和意外事件的發生。
3.3 實施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3.3.1 評估患者年齡、生活自理程度、有無陪屬、有無跌倒史、疾病因素等不安全因素,把握規律性的風險:例如通常護士認為患者即將病愈出院了,不用過多的采取護理措施,可是往往此時患者卻按捺不住即將出院回家的興奮的情緒,行動不穩、做事慌張這時較容易出現意外事件,所以護士做好延續護理,并且護士將其納入安全方防范對象和安全管理范疇,并告知患者及家屬,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3.3.2 改善住院環境設溫馨提示牌:在手搖床處張貼“危險!請勿自行搖動!”、走廊擦過地后及時放置“小心!地滑!”、廁所放置防滑墊,患者入院后要及時告知患者手搖床的使用方法,如不會使用要及時通知護士,并將告知體現在護理記錄中。
3.3.3 完善護理安全管理機制:實行護理部全院統一管理,項偉嵐等建議[4],在互連全管理中廣泛推官委員會之,可從份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建立護理部護士長科室護理安全員陪護人員共同參與的四級安全管理體系,護理部隨機抽查,每月進行全員護理安全分析、講評;護士長重點加強科室各班次護理安全指導,協調好個班次人力資源配備、針對安全隱患重點抓易出差錯的時間,抓易出差錯的環節,抓易出差錯的人[5],提出整改措施。積極聽取患者及家屬的意見,使他們也能參與到安全管理中,在護士人力不足的情況下發揮好陪護的作用。
4 討論
入院健康教育告知不到位、過于依賴陪屬、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淡漠是患者發生跌倒事件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各種不安全因素科學分析,并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安全教育和履行告知義務,及時、有效的控制是減少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是避免醫療糾紛和事故的重要保證[6]。工作中始終將患者安全放在首位,護理管理者應善于引導和積極營造護理安全文化[7],為患者實施全方位、多層次、規范化管理,確保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芳,葉志弘,葛學娣.護理安全管理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0531055.
2 范寶華,王秀平.老年人的跌倒問題及護理對策.解放軍護理雜志,2001,18:24.
3 馬敬東,劉筱嫻.老年人骨折發生的危險因素.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02,19:70.
4 項偉嵐,孫曉敏,盛潔華.委員會制在護理管理中的實踐.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29431.
5 閻成美.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中華護理雜志,2003,7:547.
篇10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齡為56—78歲,平均年齡(64.5±11.3)歲。患者的疾病狀況為:抑郁癥34例,失眠癥23例,精神分裂癥43例,平均病程(9.1±3.1)年,平均住院時間為(4±2.1)個月。除此之外,其中45例患者有心腦血管疾病,1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1.2方法整理與歸納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統計學分析,患者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觀察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的變化,并將護理成果記錄下來。
2結果
根據臨床觀察資料統計,老年精神病人在護理過程中各項風險因素的發生率。
3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護理對策
3.1飲食不當這里的飲食不當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時發生噎食現象。有的精神病人會有暴飲暴食的癥狀,這就更加增加了發生噎食現象的幾率。對此,護理人員應該:①在病人進食時,要做好陪護工作,一旦發現病人噎食就要馬上進行救治;同時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來路不明的東西;②給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營養為準則,防止病人食用堅硬的食物;③病人進食完畢后,要讓病人在餐廳休息,不可讓他們離開護理人員的視線范圍。
3.2跌倒據研究資料表明,65歲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幾率會隨年齡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趨勢。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藥物,造成理解力較差、對護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長期待在醫院中,封閉的環境也給他們的身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大多數老人患有骨質疏松癥,跌倒的幾率比較大。對此護理人員要做的工作有:①在醫院的公共活動領域安裝盡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幫扶的時候能夠得到有力的支撐;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鋪設防滑墊;③病房門口不能有門檻等障礙物。
3.3皮膚損傷老年精神病人的知覺神經的敏感度已經嚴重下降,因而他們對冷、熱、痛的感知比較遲鈍,這就造成病人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割傷、燙傷等皮膚損傷,而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則長期臥床,這也會造成壓瘡和皮膚壞死現象的發生。對此,護理人員應該:①為病人準備的水要保持適宜的溫度,盡量避免病人直接接觸開水;②在病人的日常飲食上,病人的食物要保持在適宜的溫度,必要時要進行降溫處理,防止病人燙傷喉舌;③對長期臥床的病人,護理人員要加強他們的清潔衛生的護理,對他們進行肢體按摩,讓病人處在一個干凈舒爽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