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眼睛斜視最佳治療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04 17:58: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眼睛斜視最佳治療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兒童眼睛斜視最佳治療方法

篇1

[關鍵詞] 兒童;弱視;屈光分析;學齡前

[中圖分類號] R777.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1(a)-163-02

弱視是現今社會一種常見的多發(fā)病。據有關報告顯示,中國的弱視發(fā)病率為2%~4%,即100個嬰兒中就有2~4個弱視,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弱視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固視異常、分讀困難以及視力和屈光異常。弱視對人體尤其是兒童的危害極大,可能會影響眼睛的視力功能,造成終生殘疾。因此,對兒童弱視問題的研究非常重要。

1 學齡前兒童弱視的概念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會將弱視的概念定義為:“兒童視力用眼鏡矯正不能達到0.8以上,而經多種調查又未發(fā)現異常的眼病。”[1]

2 弱視與近視

現在中國大多數的學生都是近視患者,但基本上在佩戴了合適的眼鏡后就能有效矯正視力,并正常視物。而弱視患者則不然,根據上面的定義可知,弱視是無法用眼鏡矯正的,患者的視覺大部分仍然是“黑暗的”,因此,弱視又被稱之為“視力殘障”,這種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危害都很大。由此,近視和弱視是兩種不同的眼部疾病,弱視的危害程度遠大于近視。

3 弱視與斜視

弱視往往會導致斜視等并發(fā)癥,“斜眼性弱視”是弱視中的重要部分。從發(fā)病癥狀上來講,弱視是“視力異常”,而斜視是“眼位異常”。雖然二者關系密切,但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

4 弱視的病因與類型

4.1 弱視的病因

4.1.1 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形成的弱視 指患者患有如先天性無虹膜、先天性角膜混濁、先天性玻璃體混濁、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上瞼下垂、眼球震顫、白化病等明顯的眼科疾病[2]。而這些患者在經過治療后,在病因得到一定緩解的情況下,最佳矯正視力仍未達到0.9,便稱之為弱視。

4.1.2 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形成的弱視 顧名思義,是指患者在不患有上述明顯器質性病變的情況下,經矯正最佳視力不能達到0.8的就稱之為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形成的弱視[3]。

4.1.3 其他病因 斜視、屈光異常、屈光參差等也可能會造成弱視,如斜視可能會導致“斜視性弱視”[4]。

4.2 弱視的類型

4.2.1 斜視性弱視 斜視是造成弱視的最主要的原因,約有一半的弱視患者是由斜視造成的。單眼恒定性斜視患者尤其是兒童多會形成弱視。目前對此病因的解釋為:斜視引起復視和視覺紊亂,人腦視皮質主動抑制由斜眼黃斑傳入的視覺沖突,該眼黃斑部功能被長期壓抑,因而形成弱視。

4.2.2 屈光參差性弱視 研究表明,人的兩眼屈光相并3.00 D以上的患者,多會形成斜視或弱視。這種類型如果能早期發(fā)現,經有效治療,是可以預防弱視形成的。

4.2.3 形覺剝奪性弱視 主要患者為高度近視或近視又散光,但未及時治療佩戴矯正眼鏡的人,多為雙眼性弱視。如能及早治療,是可以預防的。

4.2.4 先天性弱視 多是遺傳或其他遺傳性疾病所造成的,難以治愈。

4.2.5 屈光不正性弱視 目前病因不明,歸屬于器質性病變一類。現有醫(yī)療水平無法治療。

5 弱視的危害與預防

5.1 弱視的危害

5.1.1 對身體的危害 弱視是現今兒童中最常見的疾病,占兒童比例的2%~3%,這個數字非常驚人。兒童時期是人身體各個功能發(fā)育的最重要時期,弱視對學齡前兒童的視力發(fā)育危害極大,若不能及時治愈或控制,極有可能會造成眼睛的終生殘疾。

5.1.2 對兒童心理的危害 兒童的心理是極其敏感的,當弱視兒童意識到自己與周邊其他兒童的不一樣時,可能會形成自卑心理,甚至將自己封閉起來,與他人隔絕,產生許多心理問題,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或者極盡所能掩飾這一狀況,從而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5.2 弱視的預防

兒童是弱視的主要患者,家長、學校、醫(yī)院應密切配合,做好各項預防工作,保護好兒童的眼睛,方法如下:

①體檢,通過有意識的教導,使兒童能夠掌握視力表的使用方法。學校每年都會對視力進行一次檢測,家長可以自行購買一張視力表,在家對兒童進行不定期的視力檢測。檢測時要嚴格按照說明進行,防止單眼弱視漏檢。若發(fā)現問題,應及早去醫(y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②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行為要多加關注,一旦發(fā)現斜視、瞇眼、看東西靠的很近的狀況時,應去醫(yī)院進行檢查,因為斜視極有可能形成弱視。

6 弱視的治療方法

6.1 遮蓋健眼的遮蓋法

通過強迫弱視眼的使用及結合有效的眼力訓練,來促進視力的恢復。

6.2 多媒體網絡視覺訓練

是指通過運用多媒體網絡的文本、圖形、動畫、圖像等對患者的視力進行強度訓練,促進患者病情的緩解、解決。

6.3 增視療法

著重對黃斑注視功能進行訓練,使之恢復正常,目的是在其經過多次治療后恢復中心凹注視,達到恢復視力的最終目的。在治療期間,患者弱視眼必須遮蓋起來,直到中心凹注視重新建立,當視力恢復到0.6~0.7時,可以采用同視機對患者進行雙眼視力訓練,或在手術矯正視力后進行訓練。

6.4 三紅色濾光片療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在弱視患者的眼鏡上加上一個紅色濾光膠片并遮蓋主導眼,促使患者恢復為中心凹注視,恢復之后便可去除眼鏡上的紅色濾光膠片。此方法多適用于游走性或黃斑旁注視眼患者的治療。

6.5 光柵刺激療法

此種方法主要使用于接受矯正手術后的患者,治療儀器主要是刺激治療機。

6.6 四壓抑療法

這種方法由Psandl和Pouliquen在1958年所提出[5]。是通過利用光學和使用藥品來協(xié)調弱視眼與主導眼的視力,主要的方法如下:

①抑制主導眼看近、看遠。主要通過使用藥液和佩戴矯正眼鏡,來抑制主導眼看近、看遠。前者適用于嚴重弱視患者,后者適用于輕度弱視患者。②交替壓抑。通過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佩戴兩幅不同的眼鏡來協(xié)調弱視眼與主導眼的視力,特點是不使用藥物。這種方法對斜視兒童頗有成效。③選擇性壓抑。是對弱視眼采用雙光鏡片,對主導眼采用藥物與矯正鏡片共同使用來糾正弱視的一種方法。

6.7 食療

有報告顯示,兒童體內缺乏某種元素也是導致弱視的原因,因此,可以采用食療的方法來預防、治療兒童弱視。家長應注意培養(yǎng)兒童的飲食習慣,使兒童養(yǎng)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并改善兒童的營養(yǎng)攝入結構,滿足兒童體內對微量元素及各種礦物質的正常需求。

7 小結

鑒于目前我國兒童弱視患病率之高,應高度重視對兒童弱視問題的研究。不僅要加大對弱視治療方法的研究,還要加大對弱視病因的研究,在源頭上解決兒童弱視問題。家長、學校、醫(yī)院應相互協(xié)作,做好對兒童弱視的預防和治療工作,保護好我國未來建設者們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劉煜,葉藝.綜合療法治療學齡前兒童屈光不正性弱視療效分析[J].中華現代眼耳鼻喉科雜志,2004,1(4):12-14.

[2] 湯萍,潘永稱.齡前兒童屈光參差性弱視眼的屈光結構分析[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1995,3(2):21-23.

[3] 江燕.學齡前兒童弱視調查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6,14(9):45-48.

[4] 李東豪.兒童屈光不正性弱視的散光狀態(tài)分析[J].眼科新進展,1999,4(19):32-35.

篇2

“歪脖子”是一種保護性措施

眼性斜頸屬于比較復雜的眼部異常,患者眼睛外觀可無明顯異常,常需要借助特殊設備(如同視機)及特殊檢查(如復像檢查等)才能明確診斷。

眼性斜頸大多是由于先天性眼部肌肉麻痹,使眼肌在某些方向運動障礙,形成斜視。患者為避免看到兩個影子,只能歪著脖子視物。這樣做可以減輕因斜視帶來的不適,維持雙眼視覺,對視覺功能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這種保護作用大多是暫時性的。若眼肌異常情況長期得不到改善,可能會使更多的眼肌受累。在這種情況下,人體會自動抑制一只眼睛,以避免復視。結果,被抑制的那只眼會產生弱視,患者逐漸失去立體視覺功能。喪失了立體視覺的人分辨不了高低、遠近和深淺,不能從事許多職業(yè)。

治好斜視,脖子不再歪

兒童,尤其是嬰幼兒雙眼單視功能發(fā)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協(xié)調眼外肌,任何不穩(wěn)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視的發(fā)生。

3~7歲的兒童正處在視力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斜視發(fā)現得越早,治療越及時,視覺功能恢復得越好。患兒的脖子正了,因歪脖引起的脊柱側彎問題也會隨之慢慢消失。反之,若斜視長期得不到正確治療,不僅會影響孩子視力發(fā)育,引起弱視,還會影響孩子脊柱發(fā)育,引起駝背、脊柱側彎等問題。

斜視的類型不同,治療方法各異。調節(jié)性內斜視可以通過配戴合適的眼鏡(如棱鏡、雙光鏡、漸進多焦點鏡)進行矯正;單眼內斜或伴有弱視的斜視,不急于手術,先治療弱視;小角度、間歇性及斜視角不穩(wěn)定的斜視,要密切觀察其變化規(guī)律,不必急于手術:先天性大角度的內斜,機械性、麻痹性內斜視,最好早期手術治療。

篇3

回到家,我趕緊惡補懶惰眼的知識。據網上資料顯示,懶惰眼是一種在兒童生長發(fā)育期間,由異常因素導致視覺紊亂而造成的眼病。由于視覺質量差,看事物會出現偏差,較差的觀察力還會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它并非遺傳性,是在患者出生后才發(fā)生的,是一種并發(fā)癥,一般與其他視力問題同時發(fā)生,包括:

1.高度近視、散光;

2.雙眼折射度數差距大;

3.斜眼;

4.因眼皮下垂、白內障或眼角膜混濁,以致視力受阻。

兒童懶惰眼最佳治療年齡是5~6歲,8歲以后就較難治療了。因為一旦上了8歲,兒童大腦控制眼部的神經已經定位,習慣了依賴其中一只眼睛,另外一只眼睛便很難再啟動大腦神經,所以一定要及早治療。

那么,怎樣治療孩子的“懶惰眼”呢?目前用得最多的治療方法就是以眼罩遮住視力正常的眼睛,讓孩子鍛煉用回懶惰眼。通過刺激懶惰眼,以幫助由懶惰眼傳達視覺訊息的大腦區(qū)域正常發(fā)展,直至雙眼視力平衡為止,時間一般長達數月。但棘手的是,莒莒并不喜歡貼著眼罩的感覺,每天只堅持了四五分鐘就把眼罩扯了下來,即使戴上眼罩也不敢出門。

幸好我在網上看到有另一個治療方法――串珠子。剛開始督促莒莒串珠,她并不配合,給她買來的弱視串珠,她非要用視力正常的眼睛看,我只能不斷地提醒她。慢慢幾天下來,使用兩只眼睛看串珠的速度,已由原來的3倍差距,縮小到了幾乎能同時穿完珠子,我心里說不出的高興。

等到復瞳后配眼鏡時,裸眼視力居然也有了提升,但是醫(yī)生說復瞳后的裸眼視力提升并不說明什么,只是因為復瞳后,眼睛有了自我調節(jié)能力,所以視力也跟著提升了。驗光的時候,醫(yī)生再次說了讓我們后背發(fā)涼的話:“左眼基本喪失功能了。”

好在之前我已經普及了懶惰眼的知識,知道在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即使眼睛功能喪失,也很快就能恢復過來,醫(yī)生也肯定了我的想法。于是回家后,繼續(xù)堅持漫長的矯正之路――每天花1個小時串珠,半小時儀器練習。現在,莒莒的懶惰眼癥狀在外表上看起來,已經有明顯的改善,這讓我更有信心繼續(xù)堅持下去。

齊劉海可致視力減弱

許多家長愛漂亮,喜歡給孩子留劉海,對此兒科醫(yī)生提醒,留劉海不當可導致近視,如果劉海過長、遮住眼睛,還可能會造成懶惰眼。

因劉海過長而造成的懶惰眼,即使戴了眼鏡矯正,視力仍很難超過0.8,這種現象通常被解釋為“形覺剝奪性近視”。

建議劉海長度最多齊眉毛,不能蓋住眉毛,寬度應在眼眶外面,最好超過耳朵和眼瞼的中線,尤其注意不要模仿動漫中的形象,把一只眼睛蓋住。

玩俄羅斯方塊有助視力恢復

加拿大醫(yī)生表示,均衡雙眼的工作負荷,能更有效地治療懶惰眼,前提條件是需要雙眼相互配合。麥吉爾大學研究團隊通過臨床實驗證明,“俄羅斯方塊”游戲是建立這種配合關系的最佳途徑。

篇4

每次,我總是不厭其煩地當著女兒的面向他們解釋說:

“矯正視力,視力正常后就不用戴了。”

“遠視加少少弱視,問題不大,醫(yī)生說可以糾正。”

“眼睛沒什么大問題,一點點弱視,眼罩就是用來糾正弱視的。”

“眼罩每天戴三個小時,被遮住的是好眼。”“還好,發(fā)現得比較早,我們很幸運。”“幼兒園體檢時發(fā)現的,后來就去醫(yī)院散瞳驗光、配鏡。”

“原因?嗯,可能電視看得太多了。”

“對,是遠視,不是近視。”

“她戴的是老花鏡,所以,眼睛看起來就比原來大一些。”

話雖如此,事實上,我卻常為自己的粗心后悔不已。女兒的視力問題原本不應該等到幼兒園檢查體格時才發(fā)現,因為她很小就有些征兆了。比如,電視看久了就流眼淚,總愛用小手揉眼睛,而我們除了斥責、批評、打手心外,就再也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醫(yī)生說,孩子視力異常,越早發(fā)現,越早干預,效果越好。我真的很后悔沒有早點帶女兒去醫(yī)院檢查眼睛。

類似的對話,相信許多家長并不陌生。孩子小小年紀就出現弱視和遠視問題,難怪家長會憂心忡仲,疑問一大堆:散瞳驗光檢查太麻煩又耗時間,不檢行不行?孩子帶上眼鏡是不是就意味著眼睛近視了?戴眼鏡治療有用嗎,要帶多久7會不會視力糾正不了,鏡片反而越戴越厚?如何早期發(fā)現孩子視力異常并預防呢?

下面我們將有問必答。

Q1(Question):何謂弱視,弱視比近視更可怕嗎

A1(Answer):弱視是一種很常見的兒童眼病,學齡前及學齡兒童患病率約為3%。也就是說,在我國3億多兒童中,有1000多萬是弱視兒童。弱視是一種視功能發(fā)育遲緩、紊亂,常伴有斜視、高度屈光不正,眼球檢查正常(即無器質性病變)而單眼或雙眼視力不正常,戴鏡視力也無法矯正到正常的眼病。弱視與近視根本不是同一種病,近視是由于眼調節(jié)肌肉睫狀肌過度緊張或遺傳等,造成眼軸變長引起的看遠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戴鏡后矯正視力多可恢復正常。兩者有本質的不同。并且,弱視對兒童視功能的危害比近視大得多,須引起廣大家長及眼科醫(yī)生的極大關注。

Q2:弱視有特效藥嗎

A2:一旦孩子被確診為弱視,很多家長首先會想到藥物治療,但至今為止,弱視治療尚無行之有效的藥物。實際上,此時,家長應當機立斷為孩子配眼鏡,并堅持讓孩子每天戴,決不能時戴時摘。部分輕度弱視病兒還須戴眼罩,具體要根據病兒年齡和弱視程度來選擇遮蓋的時間(一般每天戴4~6小時)。并且定期進行散瞳驗光復診,如眼鏡不合適要及時更換。另外,病兒還須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各種弱視訓練,如平時多做精細工作(像穿珠子、描畫等),以及配合一定的弱視治療儀訓練。

需要記住,弱視治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是要經歷一個較長時期。簡言之,必須遵照醫(yī)囑、堅持戴鏡、嚴格遮蓋、認真訓練、定期復查、堅定信心。

Q3:治療弱視,何時該出手

A3:從視覺發(fā)育角度講,兒童12歲以前是視覺發(fā)育的可塑期,這意味著12歲以后再治療弱視,則視力恢復的機會已經很小。3歲是兒童弱視治療的關鍵期,3~8歲為治療的敏感期。總之,弱視治療越早越好。

Q4:弱視“不斷根”,原因何在

A4:弱視兒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雙眼視力均可提高到0.9或以上,但是再過一段時間,不少兒童一眼或雙眼視力又會降到0.9以下,稱為“弱視復發(fā)”。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病兒因素。有些兒童自覺性差,不堅持戴鏡,不堅持治療。有的病兒只在家長面前戴鏡,一轉身離開了家長就不戴了。

二是家庭因素。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視力已經恢復,忽視了鞏固治療,不督促孩子繼續(xù)做弱視訓練,沒有定期檢查視力、驗光和更換眼鏡。還有些家長對弱視的性質和嚴重性認識不足,因孩子治療一段時間視力進步緩慢就喪失了信心,對孩子放任自流;待認識到其嚴重性后又悔不當初,結果又回頭重新治療,不僅浪費時間,更重要的是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影響了治療效果。

Q5:孩子得遠視很正常,而且遠視總與弱視如影隨形?

A5:遠視是由于眼軸較短,睫狀肌處于非調節(jié)狀態(tài)時,平行光線通過眼的屈折后主焦點落于視網膜之后,而在視網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圖像的狀況。人出生的時候,眼球很小,眼的前后徑短,需遠距離視物才清楚。隨著體格的發(fā)育,眼球也在不斷發(fā)展,眼的前后徑逐漸增長至正常。因此,兒童的遠視是一種生理性表現。

然而,有些兒童在眼的發(fā)育過程中,由于遺傳和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眼球發(fā)育落后或停止發(fā)育,就會成為遠視眼。輕度的遠視,由于眼具備調節(jié)功能而不表現出癥狀,但中、高度遠視,即使經過調節(jié)也不能彌補,往往導致視力下降、視疲勞等癥狀,眼睛過多地使用調節(jié)功能,就容易產生調節(jié)性內斜視。如果不及時戴鏡矯正,還會影響雙眼視覺功能的發(fā)育,造成弱視。

Q6:如何發(fā)現孩子遠視的蛛絲馬跡

A6:在學齡前期,兒童大多沒有專注學習而用眼,一般不會有遠視所引起的臨床癥狀。但是,進入學齡期,尤其是用眼過多時,就會出現眼脹、眼酸、流淚、眉心部和后枕部疼痛等癥狀。這些癥狀上午較輕微,下午加重,停止用眼或睡眠后即可減輕或消失。兒童期中度遠視容易因視近不適而出現厭學、注意力不集中等,往往被誤認為調皮而忽略檢查:高度遠視能導致弱視、斜視,應引起高度重視。

值得一提的是,兒童的這種遠視,在一般的視力檢查中是難以發(fā)現的。因為,在進行“看”視力表這種一般的檢查時,有遠視的兒童,可以通過短期內眼球軸徑調節(jié)而“看”清楚,但稍看一陣就模糊了。所以,家長若發(fā)現孩子在較長時期內有眼脹、眼酸、流淚、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勞。特別是不能長期用眼學習時,應考慮其有遠視眼,須帶其去醫(yī)院眼科作驗光檢查。

篇5

【關鍵詞】 不同年齡組;視疲勞;原因;屈光不正;環(huán)境因素

視疲勞是眼科常見的一種疾病,也是因眼或全身氣質性因素與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織而引起的綜合征,常表現為眼部疼痛、燒灼感、酸脹、異物感、畏光、流淚、視物模糊、眼睛干澀和復視等癥狀,甚至出現頭痛、嘔吐、惡心等全身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1]。由于視疲勞發(fā)病原因復雜且多樣,不同年齡組因其生活和工作方式不同,其發(fā)病原因和機制往往不同。為了進一步探討視疲勞的成因特點,制定更有效、合理的防治策略,因此本研究針對2011年3月~2013年7月來鞏義市人民醫(yī)院門診以視疲勞就診的480例患者進行分組探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480例視疲勞患者中男性216例,女性264例,年齡為6~78歲之間,中位數年齡為48歲。患者主要癥狀為視物模糊、眼脹疼、眼干澀以及頭疼、惡心,部分患者還出現頻繁眨眼等。對所有患者詳細詢問既往病史和現病史,并了解其生活習慣和工作性質等方面內容。

1.2 排除標準 伴有高血壓者、貧血者、營養(yǎng)不良、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動脈硬化者。

1.3 眼部檢查方法 采用對數視力表測定患者5 m和33 cm處遠近視力,裂隙燈檢查眼前節(jié)和外眼,屈光狀態(tài)檢查,選取最佳矯正視力時的屈光度,檢眼鏡檢查,眼壓測量,角膜映光加遮蓋法測6 m及33 cm處患者的眼球運動情況,輻輳運動,融合力范圍測定及集合近點測定,部分患者行BUT淚膜破裂和shirmer淚液分泌測定。

2 結果

2.1 年齡、性別與視疲勞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480例患者共分為4個年齡組,其中6~12歲者14例,占2.9%,13~24歲者56例,占11.7%,25~50歲者365例,占76.0%,50歲以上者45例,占9.4%。男性者216例,女性264例,男/女比例約0.8/1。

2.2 視疲勞發(fā)生原因所占比例情況 作者研究發(fā)現屈光不正是引起視疲勞的主要原因,約占68.4%,其中遠視和遠視散光共257例,占屈光不正總數的78.4%,近視和近視散光總共59例,占18.0%,詳見表1。

3 討論

視疲勞是一種以患者自覺癥狀為基礎的機體生理和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錯的癥候群,眼部引起視疲勞最常見的原因為近距離用眼過度、屈光不正以及調節(jié)集合功能障礙等。

作者研究中,屈光不正和眼部運動失衡為其最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2]:在視疲勞病因中,各年齡組患者由屈光不正所導致的視疲勞均居首位,而遠視占屈光性疲勞的81.4%。從表1得知:環(huán)境因素所占比率也較大,特別在13~24年齡組患者中,這表明學習、工作環(huán)境和照明強度等對眼睛的影響相當大。據此可以推斷:改善青少年學習環(huán)境和從事近距離工作者以及從事有害作業(yè)者的工作環(huán)境尤其重要。

從表2發(fā)現:遠視、散光和斜視在兒童視疲勞患者中占90%左右的原因。Kamoi M發(fā)現:對120例學齡兒童視疲勞進行調查,發(fā)現調解不全、屈光不正和集合不足及隱斜視是其主要原因[3]。

研究發(fā)現,在所有視疲勞患者中25~50歲占多數,比既往研究報道30~50歲者視疲勞多見更偏年輕化,可能與計算機的普及化和學校視頻化教育的開展使青少年視疲勞者日益增多,致使青少年發(fā)病率升高有關。25~50歲是學習和工作的黃金階段,往往用眼過度,很容易出現近距離用眼后視疲勞癥狀。

綜上所述,可通過發(fā)病年齡針對性的查找原因,采取不同的檢查方法,做出合理的診斷和治療,并加強眼部保健方面知識的宣傳力度。

參 考 文 獻

[1] 葛堅.眼科學(八年制).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