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入門基礎知識范文

時間:2023-12-06 17:41: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學入門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理學入門基礎知識

篇1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初中地理教育教學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關注的是人的和諧幸福與健康發展,更強調人的積極作用在其中發揮的作用,通過對人的積極層面的挖掘與引導,從而幫助事物向著有利的方向轉化。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中的新興科學,在教育科學研究與生活實踐中都發揮出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充分印證了積極心理學的有效性。

二、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引入積極心理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很多學生反映在學習地理時,提不起興趣是導致地理學習的效率低、質量差、效果弱的重要因素,這說明我們要重視興趣在地理學習中的作用,引入積極心理學的原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進而讓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地理作為初中學習中新加入的知識內容模塊,沒有知識基礎的支撐,加之于地理知識的科學性、理論性也比較強,因此,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是為以后學生在地理方面的學習所開辟的新的領域,奠定的新的基礎。在這一新知識的學習中,讓學生“入門”很重要,這一過程中,積極心理學的引入就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和理論指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興趣帶領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地理知識的學習和地理知識的探索實踐中去。

2.引入積極心理學,營造課堂活躍氛圍

活躍的課堂氣氛是積極心理學在地理課堂中的應用效果與體現,為學生學習地理營造了良好和諧的環境與氛圍,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中誘發心理中積極層面的內容和情感,從而促進地理知識的學習。和諧積極而又幸福快樂的環境氛圍是積極心理學中的重要追求和激發積極心理的關鍵,因此我們要重視課堂教學氛圍的構建和營造,引入積極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把積極心理學與地理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愛上地理課,愛上地理學習。如在學習地球和地球儀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我們可以通過地球儀的實物展示,讓學生在親身的感悟和實踐體驗中感受到地球儀的構造及應用原理,通過地球儀的模擬演示,直觀而形象的了解到地球的自轉、公轉方向等基礎知識和問題,在實物教學的多樣化形式中,讓地理教學更加直觀,更加積極的吸引學生的參與。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來挖掘學生的積極心理,通過多媒體視頻的形式對學生的吸引,從而以多媒體的圖形、聲音、動態視頻相結合的形式來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中的積極因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習到關于地球的地理知識。

3.引入積極心理學,挖掘學生深層潛力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地理的學習中也不應為學生設限,在積極心理學的引領下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地理學習的潛力股。七年級的地理處于新知識的接觸階段和基礎知識的奠基階段,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學生的地理學習處于起步階段,還可以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和挖掘空間。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我們要充分相信每個學生都是有潛力的,也要多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讓學生相信自己在地理學習方面的潛力和無限的可能性,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多贊揚、多鼓勵、多支持、多引導、多啟發,建立學生學習地理的信心,保護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用這種肯定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心理層面中積極的一部分,并讓學生在這種積極心理的作用下,樹立信心,挖掘自己在地理方面的潛力和天賦。

篇2

那么,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歷史教師,應該看什么書呢?作為一名歷史教師,首先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對于學科教學起條件性作用,同時,歷史學科教學也有責任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專注力、記憶力、思維力等等。從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林崇德《教育的智慧》等書籍中,我不僅讀到了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也學到了更多有關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

其次也是最關鍵的是學科專業知識。雖然我們教師在大學里都已通過系統學習構建了歷史學科知識體系,但史學研究、史學教育發展都很快,而且新課程引入了全新的史學觀念,內容上下限都有拓展,體現出很強的時代性。因此教學歷史新課程,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了解學科前沿知識。例如,聶幼犁的《歷史課程與教學論》、趙亞夫的《歷史教育學》等書籍告訴我歷史教育教學的魅力;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馬克的《世界文明史》等史學名著則讓我讀出了歷史的智慧與歷史學的博大精深。另外,專業教學雜志對歷史教師的課堂教學和教學研究是最為實用的參考資料,像《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對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幫助很大。

第三,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涉及政治、經濟、法學、科技、文學藝術、宗教哲學等等。因此教師除了要有學科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在學校里,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能夠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因為教師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知識面越廣博,眼界越開闊,才能夠高屋建瓴地思考問題,才能夠相對全面地理解人物史實,才能夠正確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對歷史教師來說,讀什么固然重要,但怎么讀也很關鍵。其中泛讀與精讀相結合是一種比較好的閱讀方法。“泛讀”就是廣泛性地閱讀。拿到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籍或教學雜志,首先應該把所有的文章都瀏覽一遍,擷取對自己教學和研究有用的東西,這就是泛讀。所謂的“精讀”,就是將自己在泛讀過程中認為特別精彩的文章重新閱讀、細細體會,或者是找出跟自己搞的課題有關的研究論文,分門別類地閱讀,并進行分析、思考、做讀書筆記,這樣的閱讀帶有明確的目標取向,效果也比廣泛性閱讀好。

篇3

【關鍵詞】初一新生;記憶單詞;新課標

我在每一屆新生的第一堂課上,都會告訴學生“學習英語是哭著進去,笑著出來”,那么,學生怎樣笑著出來呢? 首先得過單詞關。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是記憶單詞,記單詞是學生學英語的一個薄弱環節,只有幫助初一學生掌握記單詞的方法,最高效率地牢牢記住所學的詞匯,才能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提高教學質量,學生以后的學習才會輕松自如。初一學生雖然在小學學過英語,但要求和中學不一樣,以致上來的新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給教學帶來一定困難。而在教學中老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就得把所有學生放在一個起跑線上,告訴學生從零開始。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能否達到這一目的,關鍵在抓好初一學生的入門學習,首先讓學生對英語有個正確的認識,既不要認為英語難學,產生恐懼、焦慮的心理,也不要覺得英語只是死記硬背,這兩種心理都會導致學生中途喪失信心,放棄學習。為了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使學生學得輕松、順利,我在教學中,遵照新課標基本理念的要求,對如何引導初一新生過單詞關作了一些探索。

1. 拼讀法 英語是拼音文字。學生在小學學過拼音,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來學習英語,這樣能降低學習英語的難度,減少心理障礙。例如,pen, last, his, lost,。。。學生很容易讀出來,這時我再告訴學生,會讀就會寫,鼓勵學生用指頭在桌子上試寫,邊讀邊寫。讓學生注意,英語單詞離不了五個元音字母:a, e, i, o, u,記單詞時要留意,其實記單詞就是記元音字母,輔音字母和拼音讀法變化不大。如,like, name, meet, no, bed, pig,。。。。英語有一些讀音規則,這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可以從熟單詞入手,如,name, like, meet, look, book, my, go, it, this, clock,…從中總結出規則,例如, ee組合讀/i:/, oo組合讀/u/或 /u:/等等。記住一些簡單的字母組合及其讀音,再寫出一些生詞,讓學生試著自己讀,增加成就感和自信心。英語中有很多長單詞,學生很發怵。告訴學生,這不難??梢越虒W生分音節去讀單詞,會讀就會寫。如family, computer, telephone, hamburger, number, dictionary, question, notebook, vegetable, interesting, September …等都是初一學生頭痛的長單詞,老師教會學生分音節讀單詞,這樣就好記多了。會讀單詞是英語入門的關鍵,只要會讀,就不難記單詞。成績好的學生往往不是死記硬背單詞,而是巧記加多讀幾遍,心里想一想,就記住了。

2. 變化字母法 英語單詞中以某個單詞為基礎,加、減、換、調一個字母就成了另一個新單詞。例如:

(1)前面加字母。例如:is-his,ear-near/hear,read-bread

(2)后面加字母。例如:hear-heart,you-your,thin-think

(3)中間加字母。例如:though-through,tree-three,for-four, father- farther

(4)減字母。例如:she-he,close-lose,start-star

(5)換字母。例如:book-look/cook,food-foot, tea-sea, cake-lake/wake/make/take

(6)調字母順序。例如:blow-bowl, from-form

3. 瞬間記憶法 教育心理學者研究,記憶痕跡在腦中的儲存分三種情況:瞬間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間記憶儲存時間很短,但在記憶過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這個基礎上,只要稍經啟發,就能引起聯想和回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困此,在教新單詞時,先向學生明確記憶指標,例如,在教新單詞時,要求學生在一、二分鐘內記熟所學的新單詞,然后聽寫,也可以通過搶答或個別提問的方式由老師讀單詞,學生口頭拼寫,或是老師講出單詞中文意思,學生讀出生詞,反之,老師讀單詞,學生講出中文意思等形式進行訓練。學生為了達到要求,快速記憶,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認真朗讀記誦,強力記憶的愿望可以提高記憶的效率。開始只有部分學生達到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基本上每位學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績差的學生,瞬間記憶的效果也很好。這種訓練,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的信息接納量,提高了記憶效果。

4. 篩選法 我教單詞時常分成兩次或三次教,教完單詞,讓學生自己找哪些單詞難記,哪些好記,難記的單詞為什么難?把難記的單詞寫在黑板上,著重記憶,這時再采取瞬間記憶法,有效地在短時間內記住單詞。篩選的過程就是記憶的過程,學生的大腦此時高速運轉,把單詞分類。通過篩選,學生發現其實真正的生詞并不多,也減少了生詞量,降低了難度,突出了難點,避免了“嚼多不爛”。

5. 多種方式呈現單詞,加深感知印象 記憶是靠外界環境對大腦進行刺激并形成痕跡的,大腦神經受到的刺激越深,記憶的持久性越強。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力使學生對所要記憶的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為長時記憶打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現新詞。這樣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以強烈的再現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學生興趣。有時一個單詞以其音、形對錯對比形式出現。如either 的兩個讀音,讓學生進行對比選擇;有時用擴詞法,采取以點帶面的辦法擴大詞匯量,比如,反義詞,加前后綴,短語構成等等;有時用比較法,以新帶舊、以舊學新,新舊知識聯系以加深理解和記憶,在教生詞時教 quite 時寫成 quiet,visitor 寫成visiter讓學生指出其錯誤;有時將單詞與社會生活、時尚用語、廣告相聯系,照相前擺好 pose(姿勢),你out了,手機報上有in語, Anything is possible,等;有時觀察單詞的音形義,eye的形(多像兩只眼睛在鼻翼的兩側),hear的義;國名單詞很長、很難記,告訴學生,a是二十六個字母中的第一個,是老大,每個國家都想當老大,America 從頭到尾想當老大, Japan有兩個a, Australia, Canada有三個a, 它們都想當老大,而China呢,讓學生自己琢磨(i是什么意思)。新奇的方式、與社會生活相貼近的聯系會起到強烈的刺激作用,激發興奮感,加深感知印象。另外,還可以利用錄音機、投影儀,甚至實物呈現等多種媒體相結合,引導學生同時使用多種感官感知,使大腦接受來自眼睛、耳朵、肢體等器官多方位感受到的刺激,加強記憶力。

6. 歸類法 我們不能只往腦袋里裝單詞,而不整理歸納。這個工作可以由學生自己完成。在布置作業時,讓學生把單詞歸類聽寫:顏色(red, white, black, blue,…)、家庭成員(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數字(one, two,…)、學習用具(eraser, sharpener, backpack,…)、體育用品(basketball, soccer,…),其他如食品名稱、月份、星期、介詞、代詞等也是如此。教會學生整理短語,寫在筆記本上,使學生自己動手,歸納整理,主動參與。

篇4

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幾何入門教學也是如此。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首先應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制訂出平面幾何教學的整體計劃和具體措施,選用符合幾何學科認知規律與學生認知特征,心理特征的教學方法。適當放慢教學進度,分散難點,分層遞進地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做到“四個強化”。

1.強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心理學認為“需要是人的活動的基本動力和源泉,動機是需要的具體表現或它的內在動力體系?!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部分。學習興趣是探求知識,理解事物的推動力。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羅素說:“他對科學的興趣來自數學,而對數學的興趣又來自歐幾里德幾何?!边@說明幾何中蘊含著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的有利因素,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實質,聯系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原形,使學生體會到幾何知識的應用廣泛,變枯燥無味的苦中學為樂中學,產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進程中,適時地向學生提出生活中常見而又暫時無法解決的幾何問題,

2.強化概念的直觀性教學

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準確理解概念是進行嚴密推理論證、計算的基礎。幾何概念一般都是較抽象的,在教學時,應盡可能從學生的生活實例、直觀教具的演示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多觀察,動手操作,溝通概念與圖形,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聯系,特別是從概念的產生、發展、形成過程為學生提供思維情境,使學生通過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理解掌握概念。如:“垂線”這一概念的教學,首先讓學生觀察學校的旗桿與地面的關系,辨別旗桿栽得“直”還是有點“斜”,再結合相交線教具的演示、觀察,學生親手測量相交線所組成的角的大小,當測得有一個角是直角,再讓學生觀察這種情形與其他三種情形的區別,導出“垂線”的概念,最后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舉出有關兩直線互相垂直的實例,來強化所學概念的直觀性,加深理解所學概念。

3.強化“幾何符號語言”的訓練

在幾何教學中,離不開“文字,圖形,符號”這三種語言表達

形式,強化“幾何語言”訓練是搞好入門教學的必要條件。初一學生已懂得了語文上的看圖說話,英語中的“英”“漢”互譯。在此基礎上,強化訓練學生及時把所學的定義、公理、定理等根據不同的圖形特征,翻譯成相應的幾何符號語言。如:兩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基本圖形為: a b c幾何符號語言為:a//c,b//c a//b或a//b,c//b a//c或a//c,a//b c//b 幫助學生理解:兩直線和第三條直線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逐步從直觀的圖形語言過渡到抽象的符號語言,再由抽象的文字、符號語言返回到圖形來強化理解,形成“互譯”能力,為推理論證的順利學習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掃除“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障礙。

4.強化“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培養學生推理論證的能力

篇5

第一項修煉:“精修”某一項目成為運動特長

體育教師崗位是學校教育崗位中其他教師不能替代的教學崗位。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掌握田徑運動中跑、跳、投技術;掌握技巧項目中的墊上、器械技巧動作技術;掌握球類運動中的籃、足、排、乒乓、羽毛球等項目的運動技術、原理和教授給學生的能力。另,“準體育教師”在掌握“大眾”的運動技術的基礎上,能對某一運動項目進行“精修”,使這“精修”的項目能成為自身的運動特長。如有些單位在招聘時,會專門設置“運動特長”的條件,來應對學校體育教學的方向,培養學校特色教學。有了對應的運動特長,就能擠身招考的“綠色通道”,避開較多的競爭對手,對跨入“職場”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熟知田徑、技巧、球類等運動項目的技術,強化某一至二個項目的專修,使自己成為一個“一專多能”的運動高手,就能充分應對“入門”考試時的專業技術展示的考試,為進入職場打下扎實的基礎。

第二項修煉:掌握扎實的體育專業、運動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

1.教育部門組織體育教師招考的筆試測試內容包括:(1)教育基礎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教學時事等;(2)體育學科專業知識,如教材教法、運動知識、場地器材知識、各種裁判法規、學科課程標準、教案編寫、評課稿撰寫、教材內容分析與設計等等。例:某市教師招考筆試內容與要求:教育基礎知識——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等,占20%;學科專業知識——所報考對應層次學科的教學內容、高等師范教育對應學科內容(含教材教法)等,占80%;總分100分。以上教學理論內容需要“準體育教師”在體育專業課堂的相應學科中進行積累和思考,并注意平時的學習與提高,掌握教學理論,為順利進入職場邁好第一步。

2.運用教學理論和學科知識,過好面試關。教育部門招考教師采用的面試方法,主要有說課、口頭表達等。(1)說課。分完整說課和片段說課。完整說課包括:教材、學情、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法和學法分析、過程講述、場地器材安排、學生心生理指標預計等。其中教學過程講述包括環節安排及設計說明,組織安排,理論引用,教法和學法應用,教學、練習時間和次數安排,應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如某市招考體育教師的說課題目是:水平二教材后滾翻,說課時間為15分鐘。片段說課,即考試方先設定說課范圍。如某市招考體育教師的說課題目是,“教材內容:水平三(五年級)教材原地雙手胸前投籃(第一課次),說課要求:進行教材、教學重難點和教學過程分析,說課時間為10分鐘。”進行片斷說課,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把題目中規定的內容說完整,另外不可缺省的內容是課的教學目標說明。(2)口頭表達。面試方法是主考者事先設計幾個題目,然后請被考者準備幾分鐘(一般準備2-3分鐘)后或聽清題目后直接答題。面試的題目一般為當前課程教學的熱門或教學工作實踐中的問題。如某市招考“口頭表達”的題目是: 請你例舉本次課程改革提出的四個教學理念之一,談談你是如何理解的?(時間2分鐘);請你為學校安排四次小型學生群體活動,并對其中的一次群體活動安排進行簡單闡述(活動的意義、安排的環節、注意事項等)(時間5分鐘)。

第三項修煉:修煉健壯的身體和專業的語言能力

體育教師須具備健壯的身體和良好的體形,給人充滿活力、樂觀向上的感覺,如果“準體育教師”參加考試(面試)的形象是“弱不禁風”“文質彬彬”“不修邊幅”“大腹便便”等,就會給考官的印象是:這個人能不能當體育教師?最終影響考試成績。作為體育教師應加強身體的修煉,塑造健康、陽光的身體形態,成為“健、美、壯”的形象代言者。良好的語言能力是當教師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職業技能,作為體育教師不但需掌握基本的教學語言能力,如會表達、講述、溝通外,還應注意掌握體育教學的專用術語、口令,進行表達時做到聲音響亮、精神飽滿等等,讓體育教師的職業語言成為體育教學崗位的專業技能之一,讓健壯的身體和專業的教學語言成為其他學科教師不能替代、勝任的技術。

第四項修煉:具備一定的課堂教學能力

“準體育教師”在求學期間,經歷了見習、實習等教學實踐活動,掌握了基本的課堂教學能力,懂得了課堂的結構、教材的處理方法,為招聘考試當中的又一環節——試講或上課打下了基礎。(1)試講。沒有學生的模擬上課。主要考核教師模擬課堂教學,上一節體育課。通過試講,可以反映一個考生的基本素質。如:口令的表達與應用,教學語言的表達,身體素質展示、教學設計是不是合理等等。(2)上課。給考生上課內容(教材),考生適當準備(提前一小時或幾小時)進行獨立備課后進行上課,此法主要考核考生的教材處理、教學的組織等能力。采用上課方式進行面試也分完整上課法和片斷法。完整上課:即要求上課教師完整地上好一堂課,完成一堂體育課的所有環節;片斷上課:即要求上課教師按照要求完成某一教材的教學過程,略去課堂教學中的其他部分教學。例:某地招聘考試上課環節評分要求,見表1。

第五項修煉:修煉良好的心理素質

1.修煉自信心。面對考試,出現緊張、焦慮的心理,是每個人的正常表現?!皽鼠w育教師”參加職場考試,要正確判斷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做到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對自己要抱有充分的信心,揚長避短才能在考試中獲得優勢。

篇6

[關鍵詞] 現代社會;秘書;知識結構;優化

【中圖分類號】 C931.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07-162-2

在許多人看來,秘書工作沒什么難度,無非是收發、整理文件,接待來訪,跟領導開會、做記錄,無需創造性工作,所以秘書只要掌握基本的秘書知識就可以了。但當社會的發展經濟趨于一體化、對外貿易往來頻繁,各種社會關系多樣化、復雜化,秘書也將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因此,研究現代秘書的知識結構,是很有必要和價值的。

一、秘書知識結構的重要性

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從事任何職業的人員所必需的。秘書也不例外,它是現代秘書工作綜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和發展秘書能力的基礎。

(一)合理的知識結構是現代秘書工作綜合性的必然要求

秘書部門不是領導機關的專項業務部門,而是機關的綜合部門。因此,秘書工作所涉及的范圍和內容十分廣泛,具有突出的綜合性,包括起草綜合性的文電,提供綜合性的信息,進行綜合性的調研,處理綜合性的事務,綜合各部門的情況,辦理不屬于業務部門職責范圍內的事務。綜合性不僅指秘書工作內容的廣泛性,更重要的是對各種情況或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歸納、概括,使之由個別上升到一般,由現象深入到本質,總結出帶規律的東西,這種綜合才是秘書工作的真正內涵。因此,現代秘書應該努力培養自己成為具有廣博知識、擁有合理知識結構的復合型通才,以適應其職業特性。從縱向層次說,現代秘書要具備從事本職業工作足夠的知識深度;從橫向層次說,現代秘書又要具備從事某行業實務工作的知識廣度。

(二)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形成和發展秘書能力的基礎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語),“掌握無論哪種知識對智力都是有用的”(達?芬奇語)?,F代社會知識密集,事事都聯系著知識,沒有知識寸步難行。秘書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才可以提高自身能力。秘書知識結構是形成和發展秘書能力的基礎。只有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才能更好地發揮辦文、辦事、辦會的能力,才能為領導更好的服務,做好領導的“左右手”,更好的服務領導和單位。

二、現代秘書應具備的知識結構

(一)何謂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就是既有精深的專門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具有事業發展實際需要的最合理、最優化的知識體系,是指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類別,各類知識相互影響而形成的知識框架以及各類知識的比重。

(二)現代秘書應具備的知識結構

一個完整的合理的知識結構對于一個秘書工作者而言,應有三個方面: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相關的輔助知識。

1.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是指作為一個秘書所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知識理論。基礎知識越扎實豐富,秘書的潛力發揮就越大。秘書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兩方面。

自然科學基礎知識指數學、生物、天文和地理知識等等,這些常識秘書都應掌握。比如秘書在為領導安排國際旅程時,若無必要的地理知識,忽略或錯誤地計算了時差變化,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甚至耽誤要事。

社會科學知識包括歷史、政治、社會發展史、哲學理論、法律常識等等,秘書人員都要對此有基本了解。熟悉歷史,有利于我們借鑒歷史經驗,避免重蹈前人覆轍,能使我們肩負的各項事業都立足于科學決策的基礎之上。哲學理論對秘書來說也是必須具備的。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只有對哲學理論有基礎的認識,對正確的哲學思想有肯定的認識,秘書才能樹立正確的三觀。當然,法律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秘書必須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護法,這樣才能真正做好秘書工作。

2.專業知識

秘書人員的專業知識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秘書專業的基礎知識,第二部分是秘書所在行業的行業知識。

秘書專業的基礎知識應包括秘書學、寫作學、信息學、文書學、檔案學、邏輯學、速記以及秘書禮儀等等。秘書學是研究秘書工作的特性、一般規律和基本原則的一門學科。對于秘書來說,秘書學是專業中的根本,是從事秘書職業的入門學科、基礎之基礎。因此,現代秘書必須掌握秘書學。寫作學對秘書人員來說非常重要,是關鍵學科。秘書工作者不但要從中掌握寫作的基本理論,還要通過學習寫作學掌握相當高水平的寫作技巧,懂得不同文種的寫作方法,以適應秘書的工作需要。信息學就是能把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授予現代秘書人員的學科。與此同時,現代秘書人員還要在不斷地在學習信息學的過程中掌握新興的信息技術,熟練電腦操作和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快捷地獲取各種信息。隨著辦公自動化的發展,秘書人員在掌握信息等方面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辦公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文書學、檔案學、邏輯學、速記等專業學科也是秘書人員的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

行業知識。秘書專業知識的另一部分,是秘書所在行業的行業知識。這是秘書知識結構中的核心部分??傮w來說,行業知識是指秘書在單位所從事的行業要求秘書必須具備的行業知識,這對于秘書來說是“第二專業知識”。在秘書學研究中,人們愈來愈重視到第二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在國外,對秘書職業早有按第二專業進行分類,如法律秘書、商務秘書、外事秘書、技術秘書、醫務秘書等。

3.相關輔助知識

輔助知識既不像基礎知識那樣具有“根基”作用,也不同于專業知識那樣起“標志”作用。它對秘書人員的作用是豐富頭腦、開闊視野、擴大思路、提高工作效率。秘書是輔助管理人員,秘書工作是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習和掌握管理學知識,有助于秘書人員自覺運用管理工作的規律,協助領導實施管理。同樣,學習和掌握心理學知識,不僅有助于秘書人員科學地分析自己的心理過程及其特征,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心理素質,同時也有助于觀察和了解領導者以及公眾的心理活動和特征,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規律,并用這些規律來指導秘書與領導者和公眾之間的交往,以提高交往的質量和效果。此外,秘書人員學習人際關系學也顯得尤為重要,有利于發揮對內協調、對外公關的作用。

此外,秘書人員還應掌握一些諸如經濟學、決策學、咨詢學、預測學、文學、人才學、創造學、情報學、編輯學、新聞學、傳播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擴大知識面,以便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揮灑自如。

三、現代秘書知識結構的優化途徑

優化知識結構是伴隨現代秘書的職業生涯甚至終其一生的過程。怎樣去實現,如何來著手,我們應有明確的認識,應該盡快提出優化秘書知識結構的途徑,以應對現代社會給秘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具體途徑如下:

(一)認清形勢,強化意識;轉變觀念,找準定位

思想是行動的源泉,秘書應該清醒認識當今社會日新月異,強化學習意識。必須學會電腦、普通話、外語等系列知識,補充傳統的知識結構,變被動為主動,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爆炸”與“知識老化”并存,不思進取,拒絕學習,必將落后于時代,就不能勝任現代秘書工作。我們必須確立終生學習的觀念。在此基礎上,應結合自己秘書工作的實際需要,分析自己在具體工作上的長處和不足,并對自己的知識存量作一次盤點清查,確定今后的職業能力方向。按照科學合理、實際可行的原則,確定基本知識結構框架,明確需要補充、拓展的知識內容,這是優化知識結構過程必須要做的基礎工作。

(二)勤奮刻苦,不斷調整;結合實際,融會貫通

秘書不斷地對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行調節,要善于把過去所學的各種知識有機地組合成新的知識體系,并對新的知識不斷地予以充實和擴大,并且能夠隨著客觀條件地變化不斷增強其適應性。因此,秘書人員在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過程中,應注意把握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系,按照循序漸進、系統完整、主輔結合、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更新的原則,逐漸充實和完善,以更好地發揮知識的整體功能。

(三)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多種途徑,實現優化

在優化發展知識結構的過程中,應立足現代秘書工作的實際需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利用各種有效途徑,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來實現知識結構的優化。首先是自學。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工作中發現自身知識的盲點,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填補知識結構的缺乏;其次是函授學習。通過長期系統的業余學習,可有效的解決知識結構、專業特色方面的問題;再次是向身邊的同志學習?!叭诵?,必有我師”、“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同事中不乏身懷職業特長或經驗豐富的智能之士。善于向他們學習,一定能獲益匪淺;第四是短期培訓。積極參加高校和社會上關于某方面知識的集中培訓,可在較短時間內集中解決某項專業知識不足的問題;第五是進修學習。這是優化更新知識結構的最佳形式。但現代秘書工作任務較為繁重,可以利用假期進修;最后是考取“秘書職業資格證書”。以學代訓、以考促學,給自身增加壓力,可以在不長的時間內,獲取資格證書,這是有效的促進知識結構優化發展的一種較好形式。

現代社會的發展對秘書知識結構的要求將會加大、加深,為了能更好地適應秘書工作,秘書人員除了掌握以前的知識結構外,還應該熟練掌握英語,熟悉電腦操作和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使用,熟悉對外交往中的文化與禮儀知識,熟練掌握涉外法律知識和駕駛技能。在基礎和專業知識上還應加深加固,把握好“三化”(即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和“四個轉變”(即從偏重辦文辦事轉變為既辦文辦事又出謀劃策、從收發傳遞信息轉變為綜合處理信息、從單憑老經驗辦事轉變為實行科學化管理、從被動服務轉變為力爭主動服務)。秘書人員應該認清形勢,強化意識;并用發展的觀點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能力,挖掘潛力;善于把握和運用知識間的相互聯系,結合秘書工作的實際來優化知識結構,緊跟時代潮流,充分發揮自身能力,更好的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談青.試論現代秘書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6).

[2]王焯.試論現代企業秘書應具備的知識結構[J].現代企業,2003,(4).

[3]張林華.談談新時期秘書人才的知識結構[J].秘書,2006,(10).

[4]王新明.秘書知識結構模式新析[J].秘書工作,1995,(6).

[5]楊世華.淺談現代企業秘書的知識結構[J].秘書之友,1996,(1).

篇7

一、健全組織,盡快形成班集體。

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入學新生各方面的情況,以此為依據組建班委會,盡早形成班集體的核心,配齊組長和科代表,原則上事事有人管。同時,有意識地組織集體活動,像自我介紹演講,打掃、布置教室、分發書本等,在活動中發現、培養干部,增進新同學之間的接觸了解,建構團結向上的群體。

二、制定班級工作計劃,確立奮斗目標。

班主任開學之時對班級工作就在有一個總體的設想,既有近期目標,又有長遠規劃。利用班會和板報造輿論,從開學第一天起就應該把創建文明班級變成同學們的自覺行動。

三、常規教育從頭抓,開學做好五個一。

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第一次養成,班主任應對第一次升旗、第一次廣播操、第一次眼保健操、第一次清掃衛生、第一堂課給予高度重視,明確要求,親自檢查,以此作為班級活動從無序向有序的起點。對首次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指出,提出努力方向,讓學生明確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對學生干部也是一個積極的暗示,為日后同學們的自理、自治打下基矗

四、依據高中生心理,上好第一次學法課。

在起點班專門講投學習方法,是現代高中生快節奏入門學習的需要??杉薪o學生開設講座,尤其要搞好第一次講座。介紹高中分設必修課與選修課的必要性及方法措施;介紹“課前預習--專心聽講--課后復習--獨立作業”的常規學習方法,使學生們盡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必要時可介紹心理學、邏輯學和哲學的基礎知識,指導他們自覺、科學地學習。

五、全程管理,建立記實檔案。

篇8

關鍵詞:云班課;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必修的核心基礎課程,是一門旨在讓學生掌握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其規律,進而引導學生在遵循兒童心理成長規律的前提下進行科學適合地教育,進而更好地幫助兒童實現身心健康成長;此外,本課程還為其它專業課程的開設———《幼兒行為觀察》、《學前兒童保育學》以及五大領域課程———提供心理學依據。作為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的學科,在課程的培養目標制訂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需學生甚至教師本身均具有較好的人文素養和實踐能力。也就是說《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不僅講述著學前兒童的各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更是強調人的價值、感受、尊嚴,追求個體身心的和諧美好,推崇人的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創造性和生活的多樣豐富化,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發展觀,培養具有教育科學理論基礎、現代教育素養、崇高職業道德的新時代幼兒教師[1],這和課程思政中“立德樹人”的目標具有強烈的內在一致性,而在“立德樹人”目標踐行的過程中,“立何種德”、“樹何種人”更是作為教育者應反復思考的問題,在“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問題上,必須堅持因時而定、因時而動、因勢而行。因此,將思政教育融入《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教學,一方面要根據邏輯知識體系選擇適時的內容,另一方面根據不同特點的學生選擇適合的教學法和學習法,緊抓這兩點,對學前教育專業而言,既對培養高素質幼教人才有著深遠的意義,又有助于學前教育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更好地推進其自身的課程改革進程。

1基于“云班課+SPOC”的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1.1“云班課+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提出

革新傳統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注重“教”與“學”兩者的創新與平衡。教,兼顧知識的傳輸性和教師的主導基于“云班課+SPOC”的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為例黃一雯(西安培華學院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西安710125)性;學,兼顧知識的掌握性、實踐性與學生的主體性。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很容易陷入教師死板主動教、學生刻板被動學,教學的過程不是一個雙向靈活的過程,但同時,這樣的教育模式完全受制于物理空間的環境。隨著新技術融入教育領域程度的加深,各種新式的教育觀、靈活新奇的教學法,諸如PBL項目式教學法、CBL案例式教學法、TBL團隊式教學法等,都逐漸為傳統的教學過程注入新的活力與可能性,尤其是從2020年以來不斷反復的疫情形勢,無法很好地保證教師和學生穩定不變的院校教育環境,這些大的時代背景因素,都對原始的院校教育產生極大的沖擊。而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為走出傳統教育的困境提供了一條可實踐的新路徑,既增強“教”的靈活性與趣味性,又尊重“學”的個性化與自主性,通過混合不同的學習活動、學習方式、學習環境,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更加適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進而達到更進一步深層學習的目標,實現“教”與“學”的雙向發展與延伸[2]。對教師而言,充實了教育過程的內容形式、提高了課程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性,極大增強自身所帶課程的自豪感;對學生而言,角色的轉變激發了更多自身的參與度與主動性,學生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感受到切切實實的成就感,極大地促進自我效能感的生成和提高;同時,靈活的評價形式,也打破了“唯期末分數”的死律,讓部分學困生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參與方式,不忽視、不放棄每個學生的教育成長。云班課是一種開展課堂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及時反饋的學習服務平臺,在云班課中,教師可完全掌握整個教學過程———根據課堂的實施進度和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相對應活動,充實整個教育教學過程。而學生可通過平臺上的資源,了解教師開展課堂的活動順序,調整自己的學習速率和時間分配,實現師生學習步調的一致性和互動高效率,進而提升教學全過程的最終質量。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簡稱SPOC,即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是一種結合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是以MOOC為基礎的改造與重構[3],只針對小范圍的指定學生,利用在線資源、在線學習、在線指導等功能弱化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即保留傳統課堂的可控性和有序性,又融合網絡教學的多樣性和自主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切實發揮專業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作用?!霸瓢嗾n+SPOC”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將教育教學過程分成兩大部分組成:一是線上課堂,側重基礎理論知識,體現學生的主動性;二是線下課堂,側重師生、生生的探究討論,在思維的碰撞中幫助學生梳理內容框架,搭建系統化的知識網絡[4]。通過這兩種方式,在本門課程中,能更好地實現教育成效的最大化,即促使學生感受到根據心理規律進行學前教育的有效性、幼教工作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加深明確崗位價值所在,激發學生愛崗敬業的責任感,追求卓越的使命感,勇于擔當的榮譽感,這本身就與課程思政的價值引領目標相一致。

1.2“云班課+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

1.2.1課前學習———知識導入“云班課+SPOC”可有效拓展知識講授過程中的時空空間且不失其自身的系統性和邏輯結構。利用云班課這一平臺能為學生提供云端的學習環境,并能有效利用學生的碎片化時間,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時間和地點,不受地域與環境的限制,充分享受自主安排學習的樂趣[5];同時,教師將SPOC資源———視頻、文本、圖片、音頻、任務活動等———上傳至云班課,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興趣和需求,更具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進行課前學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符合自己志趣的教育,促進教育的公平,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6]。以第一章第二節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關聯理論為例,這部分知識相對而言更加枯燥難懂,學生很容易因為被動接受而喪失學習的興趣降低其動機。因此在課前,教師將SPOC資源上傳至云班課,其中包括也不僅限于TDE演講(例;馬丁·賽利格曼:談論積極心理學等)、超級育兒師片段、抖音B站等短視頻、動畫片選段(《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小豬佩奇》等)、幼兒園活動實錄等視頻資源,還有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表、繪本童話書(《大衛不可以》、《小小的事》等)、課件、文獻閱讀等文本資源,并根據某一理論如弗洛伊德對人心理發展劃分的五階段,可分小組,可分個人,創設相對應的活動任務,學生可將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難反饋到云班課的頭腦風暴中,教師可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解決一些基礎簡單的理論性問題,對一些現實案例難以分析和理解的,教師可將其收集匯總,引導學生更進一步的思考和討論。因此,在課前學習這一環節中,師生最主要處理的教學問題就是基礎知識的學習———即知識的導入,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中教學任務的選擇和組織,及時調整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中教學的效率;1.2.2課中教學———知識內化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課堂的參與度,同時基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的原則,在課中教學中,分為兩個階段:學生分享報告討論和教師講授。首先,教師將學生課前學習的疑惑根據不同的案例背景匯總整合成小項目,由各個小組依次對這些項目問題進行觀點分享與匯報,在匯報結束后,教師通過云班課平臺中隨機選人的方式,選擇不同的學生進行生生間的簡單點評和打分,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和成績最后的評定。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時間的分配和難、易度的把控,時間盡量控制在二十分鐘左右,不可給學生增加過大的心理壓力、控制查閱資料的數量和復雜度。接下來,教師結合大家的匯報,重點講解相關知識點,梳理點與點之間的邏輯相關性,最終與學生一起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網,最后再回歸到一開始的項目問題或者課前的案例視頻中,與學生一起進行深度剖析,搭起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橋梁,讓理論知識真正的服務于現實生活,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提升指導實踐的能力,幫助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指導于生活”的理念,即學有所用,學有所意;1.2.3課后學習———知識外化經過前階段的學習,學生目前已掌握大量的基礎知識,并形成屬于自己的邏輯思維體系,因此在課后,教師應側重對學生實踐內容分析評價和實操能力的培養。在云班課平臺中,學生應完成少量的測試題,對已掌握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理解。教師還會在平臺中適量的SPOC資源———課外課程、視頻分析、難度較高的小組作業等,拓展延伸學生掌握的能力,并在結束后進行本節課的反思與總結,最終實現實踐案例———理論知識———實踐案例的學習歷程,加深深層學習的水平和效率,進而促進自身能力的深層次提升??偟膩碚f,就是結合不同的時代背景要求和人才培養方向,遵循學前教育專業所對應的工作崗位、具體工作任務中對工作人員思想政治素養的要求,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運用到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教學目標為牽引,改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載體、深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評估。這就是《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這一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此延伸至學前教育基礎理論課程群的課程思政改革。

2關于“云班課+SPOC”的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思考

2.1教師優先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教育專業素養、人文素養以及專業化發展水平等都會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和最終效果。因此,教師要全方位、多角度、多思路的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實現專業化發展的水平。第一,加強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提升思政素養。關注時事熱點,提高思政意識;與時俱進,夯實思政知識;積極參與黨團活動,實時接收最新的政治理論熏陶;樹立課程思政的教學新觀念,提高思政敏感度,提升捕捉思政點的精準度;第二,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在課堂之外的時間中,大量汲取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學科專業素養,修煉自己的教學能力,高效利用好課堂這塊教育主陣地,根據課程屬性,按照學前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梳理教學內容和知識點,從中找出“專業教育”與“思政元素”的切入點、融合面,促進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元素的完美調和,最終構建以“生命觀、價值觀教育”貫穿始終的教學體系。

2.2重塑課程結構,完善課程思政內容

挖掘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是實施“課程思政”理念的先決條件。有效的開發這些思政元素,并將其潛移默化地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講授知識與三全育人雙目標。有助于學生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三方面找到正確方向。第一,強化職業信念教育。通過了解學前兒童的心理成長規律,使學生感悟到學前期受到適時引導的重要性和價值,培養學生對幼教事業的熱愛與追求;第二,加深職業道德教育。促使學生思考如何構建健康心理的同時,引發學生對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思考,增強職業責任感,培養具有愛心、耐心和熱心的新時代幼兒教師群體;第三,內嵌價值觀教育。塑造學生正確的教育觀與兒童觀。例如,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當幼兒因為挑食而產生強烈消極情緒時,作為教師或家長你該怎么辦”來進行主題討論,亦可根據一些社會熱點新聞:虐童事件、高學歷保育員、三胎政策等,以辯論賽的形式分成正方和反方對事件進行分析,這種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不僅使學生學到相關具體的解決方案,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幼兒教師職業的思考,樹立職業意識與職業責任,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切實發揮專業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2.3多維度評價,明確課程的測評方式

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理念,在教學中,整合知識、能力和情感三大目標,理清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關系,進而構建“知識、能力、情感”三維評價模式。由于思想觀念和價值觀的判定標準并無統一且具有極強的隱匿性和滯后性,因此,評價的方式應更加多維度、多角度進行[7]。在云班課這一平臺中,設置不同的活動形式———單元測試、小組討論、頭腦風暴、輕直播等,同時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師生互評、匿名網絡評價等;此外,形式多元的SPOC資源,評價本身的尺度也有極大的靈活多變。在思想觀念和價值觀的測評中,重點關注個人維度的全面性(腦體協調)、發展性(可持續性)、積極性(生命活力)、樂觀性和進取性(自信、自強)等,關系維度的和諧性、合作性、共享性、服務與奉獻性等,實現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動態平衡和多元分配,進而達到較高的教學滿意度,最大程度實現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的緊密相連,發揮好本門課程的育人功效,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在專業和思想兩維度的高質量提升。

3小結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民族素質,而這一目的實現的前提一定是以課程、以學生、以教師為子集的提升,作為教育的主體———學生,其學習的內驅力和創造性思維,為整個課程改革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保證?!秾W前兒童發展心理學》作為一門基礎理論課,既是學生入門就要掌握的課程能力,也是為其日后學習生涯甚至是職業道路的橫、縱向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豐富教學方式,采用“云班課+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線上+線下”的雙過程中,在靈活管理和趣味學習的歷程中,深挖課程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整個過程中,讓學生在學中悟、悟中學,緊抓思維和思想又好、又快地發展,最終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學儉,楊昌華.立德樹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立身之本[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01):54-62+2.

[2]譚椿凡.面向深度學習的信息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D].牡丹江師范學院,2021:9-10.

[3]秦波,楊建.探索課程建設中的SPOC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21(03):32-37.

[4]劉永紅,段麗君,李慧慧,陸冬蓮,成協設,王運.SPOC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以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為例[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1,42(20):35-40.

[5]郭牧.基于藍墨云班課的SPOC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D].河北師范大學,2019:33-38.

[6]孔祥宇.“后慕課時代”的SPOC教學模式[J].高教發展與評估,2020,36(05):95-104+114+119-120.

篇9

【關鍵字】初中物理 課堂 教學 興趣 經驗

一、要抓好基礎知識的引導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開始的一門新學科,對初學者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但是,若這種新鮮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新奇上,老師不及時深化,那么這也將是教學的失敗。所以,作為一個教學工作者,首先要抓好基礎知識的傳導。作為老師而言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認真備課。針對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認真分析,做到因材施教,盡可能地做好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和解決好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將這些引入到教學課件和教學實驗器材中。例如在新課程標準中,學生要求初步認識能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機械能、內能、電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內容。并且了解新能源的應用,能初步認識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老師可以自己動手設計一些小實驗,比如以兩個小磁鐵之間的磁性推動了小木車的快速運動,兩個物體的撞擊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現場試驗。還可以以現實案例或者以多媒體的形式做成動態的幻燈片來宣傳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必要性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學生提前預習,鼓勵學生課前自己查資料,從而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

二、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思考能力

在物理教學新標準中,課程基本理念有一點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在初中物理學科教學中,每一個概念和規律、公式都是可以通過物理實驗得出的。在教學過程中能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中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生的探索興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因此,教學工作者在課堂上,開展實驗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物理現象過程,能學會簡單的描述所觀察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并在其中發現一些問題,還能及時提出問題。學生通過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定簡單的實驗方案,學會利用不同渠道收集所需要的科學信息,形成自己學習信息處理方法,并能對信息做出有效的判斷意識,還能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極大地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與此同時,教學工作者也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在課下設計實驗,或者根據課外的資料,來模擬物理實驗過程,加強學生物理實驗動手能力。并且教師完全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實驗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們討論交流,還可以讓學生做好實驗記錄和討論記錄,教師則做好實驗分析總結。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現代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生只有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下學習積極性才能提高。因此,構建愉悅和諧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形成良好的和諧課堂,才能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才能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而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教學目標中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交流的愿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在和諧的課堂上是完全可以形成并達到這一目標的。在和諧的課堂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基礎。以學生對老師的喜愛,能把這種喜愛轉移到課堂上去,能高效地接受老師的教誨,容易接受知識和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識,還能使學生愿意和老師交流他的想法、學習中的困難和快樂,能更好地進行學習生活。

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趣味引導

1.教學方式手段實施中的趣味性 如我校的一位優秀物理教師,在他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改變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實驗,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師一起為八年級物理入門學生表演物理魔術,突出加強了實驗觀察與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開發利用初中學生好動心里特征的正面效應,用實驗趣味啟發學習興趣,進而轉化為學生的積極求知動力,以至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其中一個突出實例就是:有一個學生因物理實驗的妙趣而產生了濃厚的物理興趣,積極大量地參與小實驗和小制作,增長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獲得了基本物理知識。物理考試時總能取得九十多分的優良成績,而其他學科成績卻在七十分以下。 2.教師教學語言表達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表達形式上的藝術美是一種很重要的基本教學能力。其中教師講課時語言感染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初中學生而言,效果尤其明顯。語言風趣、講解生動,使學生愿意聽講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這是每位物理教師應具有的一項基本功。 記得我剛走上教育崗位時,學校里有一位化學教師上課的語言特別有趣,學生上課感到很“有勁”,教學效果也相當不錯。據了解,這位化學教師是一位藝術天才,他在吹拉彈唱方面有一套,善于表演,善于模仿各種聲音。因此這位教師語言表達上很有特點,有時上課講解中還不斷夾雜些地方話,盡管這不規范,可趣味性強,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其教學效果卻不錯。 3.現代教學設施應用中的趣味性 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及其網絡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技術的發展,各種現代化教學技術走進了課堂。各類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和自制課件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工具。這種可延遲再現的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涵,也擴展了教學外延。那么,好的教學軟件是運用這一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必備條件。許多青少年非常喜歡電子游戲,為此他們可以廢寑忘食。為什么,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游戲軟件本身設計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齡特點,具有青少年所喜愛的趣味性。這說明教育輔助軟件的趣味性是激發教學對象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自制課件,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形象直觀地把一些現象展示出來,擴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求知欲望,維持學習興趣,也是很重要的。

【參考文獻】

篇10

在日常項目溝通中,我時常聽到企業培訓經理們的抱怨:

“連著三年都上TTT,知名的老師請了一遍,明年內訓師培養該怎么做?”

“傳統的TTT培訓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培訓后很多內訓師還是不能獨立勝任授課與研討引導任務”。

“培養方式單一,如何構建內訓師學習發展路徑,加速內訓師勝任不同層級的任務?”

“內訓師接受了TTT培訓后,還能學習什么課程?”

通過這些抱怨,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雖然傳統的TTT課程在短期內能幫助內訓師掌握“成人心理學基礎知識認知”“臺風臺貌塑造”“表達呈現技巧”“課堂掌控技巧”等基礎性知識與技能,解決內訓師的入門問題,但是它解決不了內訓師的發展與轉型問題。

我們往往將內訓師等同于講師,認為企業內訓師的任務就是“講”課,“口若懸河”是其重要標志。但是,企業培訓領域出現的一些新趨勢以及這些新趨勢對內訓師角色與任務提出的新要求,是講的這一傳統角色所無法滿足的。

因此,探索內訓師的新角色、新任務及其培養途徑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團隊學習―企業學習發展的新趨勢

團隊學習是指集體性學習,它是集體成員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啟發,進而產生智慧的過程。企業中日益增多的行動學習研討會、戰略規劃研討會、團隊建設活動、項目復盤活動、文化傳播與共識活動、績效改進研討會、業務分析與決策研討會、跨部門溝通與共識研討會等活動,都或多或少地有著團隊學習的影子,是團隊學習的雛形。

團隊中的學習者不再是孤立的,他們承擔著整體學習的使命,并從團隊中獲得接納感、安全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團隊學習者以團隊學習的共同愿景為目標,以嚴格有序化的分工合作為相互聯系的紐帶,共享學習資源,共闖學習難關,共創學習成就,從而成為不可分割的學習共同體。

與團隊學習相對應的是個體學習,大部分的課堂面授課程、網上學習、自學閱讀都采用個體學習這一形式。與個體學習相比,在團隊學習共同體之中,學習成果必將大大超過個體學習者的總和;而且團隊學習能使每個學習者在學習共同體中最充分地施展多方面的創造潛能,從而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從個體學習到團隊學習,將成為企業學習發展的新趨勢。

那么,在團隊學習過程中內訓師將承擔何種關鍵角色?將發展哪些核心能力?如何發展這些核心能力?

引導師―企業內訓師的新角色

從個體學習到團隊學習,將成為企業學習發展的新趨勢,這要求未來企業中的中高級內訓師需要承擔“團隊學習引導者”―引導師的角色。引導師不僅能引發“個體學習”,還能促動“團隊學習”。內訓師行為的焦點將轉變為創建良好的團隊學習關系、促進成員進行對話與反思,進而催化團隊智慧的生成,最后促成團隊共識性行動方案。

引導師在團隊學習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導航員、反光鏡、聆聽者、過程管理者與協調者,因此,其關鍵任務與能力要求都不同于傳統講師:

引導師的關鍵任務與能力要求不同于傳統講師,那么如何對引導師進行專業發展與訓練,幫助傳統講師向引導師轉型?